金融科技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科技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科技重要性

篇1

摘 要: 可处置性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解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大而不能倒”问题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 美国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与启示 国际组织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及启示 分析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法律制度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及规则的构建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与创新发展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的确立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国际监管趋势浅析 论金融机构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性及对策 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系列评论之三》:如何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国际金融监管模式与规则的建构 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研究综述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监管及在我国的应用 【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系列评论之二】大型金融机构危机挑战传统观点 亚投行: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新发展 试论科技查新对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从网红经济看创新发展对企业的重要性 图书馆导读岗位工作的重要性与创新发展 对金融机构信贷调查报告中非财务分析重要性的阐述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存在与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Guidance on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Fu-nctions and Critical Shared Services[J/OL].FSB,2013,(16) [2013-08-20].http:///publica-tions/r_130716a.htm.

[5]Guidance on Developing Effective Res-olution Strategies[J/OL].FSB,2013,(16)[2013-08-20].http:///publications/r_130716b.pdf .

[6]Guidance on Recovery Triggers and Str-ess Scenarios:Survey Results and Areas forFuture Focus[J/OL].FSB 2012,(16) [2013- 08-20].http://financial publications/r_130716c.pdf.htm.

篇2

教育行业在现代,甚至是未来都会非常备受重视,无论是儿童、大学生、再教育,亦或是老年教育,都会受到普遍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学历的重要性,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与互联网结合的在线教育,在近年来的行业发展里,也是突飞猛进,成了一股重要力量。

2、健康医疗

中国老龄化问题凸显,中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越来越多,这也不得不使社会和国家更加注重医疗健康问题,将会带动起医疗设备、医药、智能医疗、VR医疗等行业的发展。

除了老龄化问题以外,各年龄段人口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保健、运动、健康饮食方面也备受关注。

3、新能源

我国一直很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无论从环保、政治、经济发展各方面讲,新能源的发展都是必然的。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

4、环保

由于工业发展而导致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引起国家和大众的重视,城市环保产业是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5、理财、保险

篇3

关键词:信息科技;风险;防范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35

信息科技在农村金融机构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各项业务对科技支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科技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稳健运营和发展的支柱。但也应该看到,随着对信息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信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科技风险的难测性和隐蔽性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突出,信息科技风险潜存的威胁越来越严重。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有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科技风险,使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发展,已经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挑战。

1 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所面临的风险

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被农村金融机构运用过程中,由于技术漏洞、管理缺陷、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的问题或危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管理机构对信息科技的风险认识不足,对科技风险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信息管理水平较低,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高,且一旦发生危机,难以拿出强有力的应急处置措施。具体来说,在以下几方面体现尤其明显:

1.1 对信息科技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层普遍对信息科技风险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存在如下普遍问题:重信息科技建设,轻信息科技管理;重提升信息科技建设的档次,轻信息科技风险的防范;重银行业务的发展,轻风险管理和长期规划。这与他们对信息科技管理知识的缺乏有关。二是从业人员方面。信息科技管理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内所有人员的参与,上至领导层,下至普通员工,乃至一线操作人员,目前都没有形成人人有责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2 缺乏必要的应急机制保障

尽管农村金融机构都会制定系统应急预案,但往往忽略配套的应急培训,缺乏有效的应急演练和压力测试,一旦紧急事故发生,对问题的及时完满处理就得不到保障。有些农村金融机构制定的系统应急预案存在着涵盖面过于笼统,在针对性和可操纵性方面存在着不足,这又直接关系着问题的处理效果。更多的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连续性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只局限在网络及数据的备份层次,没有灾备,再者管理组织不够完善,一旦发生重大风险,就难以完成应急的有效性。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着应急执行效果,对风险的有效排除和危机的处理难以保障。

1.3 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对科技部门重视不足,普遍存在科技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一个科技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在重要岗位经常发生AB岗位制度难以落实的情况。虽然有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但该部门一般只发挥管控资产、负债类业务风险的作用,不涉及信息科技风险职能。农村金融机构应该高度重视科技风险管理工作,设置更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岗位,不能让科技部门既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又是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者,因为这样会在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有效识别并量化可能存在的信息科技风险方面存在着不足。

1.4 科技从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科技部门普遍存在着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象。现有的从业人员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日常基础性设备和网络工作的维护,更多掌握的是系统设备维护、机房管理等常规性工作,忽视了专业化的信息科技风险培训,因而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对信息科技管理、规避科技风险等管理性工作涉及较少,很难有效及时认识到各项系统存在的漏洞,更别提全面隐患的排查和消除。

1.5 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存在隐患

基础设施安全的隐患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机房管理不善;二是网络运行安全性不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机房普遍存在着防火、防水、供电等不达标的现象,没有设置相应的防雷系统,门禁系统缺失、监控盲区的存在等等,这都是机房管理安全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网络运行方面,由于数据的大集中,对农村基层网络的稳定性和通畅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实情况是,农村金融机构存在未按监管要求配置主备通讯线路现象,这样导致基层网点出现不能正常办理业务的可能性增大,造成不良的影响。

1.6 电子银行风险管理不到位

信息科技的出现为农村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丰富和高效提供了方便,促进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建设的飞速发展。随着信息科技在各个业务领域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呈现飞速增长趋势,尤其是信息科技的优势体现――电子银行的应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多数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重心都放在了传统业务发展方面,疏于电子银行风险的管理。虽然制定了电子银行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执行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到位情况,加上人员配置的不够,最终直接导致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缺失。因此,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中的电子银行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

2 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控策略

2.1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大风险管理投入

信息科技工作对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起着重要基础和保障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在金融机构监管中的重要性。农村金融机构高层管理者必须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思想认识,对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加深了解,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的管理工作,最终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经营中去。同时,要加强信息科技安全建设方面的投入,及时消除信息科技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隐患,保障农村金融机构的稳步和连续性运行。

2.2 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

农村金融机构要细化危机场景,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对信息科技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做到“责任明确、流程明确、预案明确、报告明确、联络明确”,并确保预案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从业人员在不断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抗风险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为了确保信息系统业务的连续性,农村金融机构还要加强业务连续性管理,根据自身真实状况加强业务连续性体系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并定期不定期开展业务连续性应急演练。

2.3 增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岗位管理

针对高素质专业从业人员不足和岗位配置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的人员投入,引入高素质的信息科技人员,同时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专门从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其次是增加管理、运行、维护等岗位人员的配置,关键岗位设置有效的AB岗位,满足岗位需求。最后,根据《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完善相关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管理制度,加强信息科技风险审计,最终形成人员控制、制度保障、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模式。

2.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安全水平

重点加强机房电力、UPS、消防系统等关键机房环境设备安全的保障,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农村金融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保障业务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完善机房管理制度,实时监控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到对设备故障的有效预测和报警。还要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风险排查,检验基础设施相关的安全、流程和管理措施漏洞,确保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有效性

2.5 加强电子银行风险防范

农村金融机构要采取必要手段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网上银行、ATM、POS等金融机具实施的不法活动。一方面,可通过提高网络安全、网上银行身份认证等级、合理制定POS、ATM和网上银行的交易限额等技术手段加强防范,另一方面可借助通过公众金融服务教育和柜面宣传增强风险防范合力,加强审查力度,强化电子银行业务风险防范。

2.6 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高员工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要树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文化意识,大力塑造与培育浓厚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文化,同时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很好地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并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文化转化为广大员工自觉的行动与共同的认知。加强员工信息安全教育及法律素质教育,增强法律观念和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意识,人人正确树立信息科技风险意识,人人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2009-12-1.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2009-3-3.

篇4

一、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在物理学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块体系或运动模式进行各种相互作用而产生影响的现象称为耦合。它反映了系统由无序变为有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元素之间相互依赖、协调互助,对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了系统的特征形态与发展规律[7-9]。因此,通常采用耦合度对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度量。本文以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两个子系统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定义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并通过其大小来反映其协调程度[10]。1.建立功效函数衡量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对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所作的功效贡献程度时,通常采用功效函数法。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系统的第i个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设为变量ui(i=1,2,…,m),而对于第i个序参量的第j个指标对耦合系统的贡献大小设为uij,其数值表示为Xij(i,j=1,2,…,m)。Aij、Bij是耦合系统稳定状态时序参量的上、下限值。功效系数uij可表示为:正功效系数uij=(Xij-Bij)/(Aij-Bij);负功效系数uij=(Aij-Xij)/(Aij-Bij)。其中,uij取值范围为[0,1],0表示最不满意,而1表示最满意。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作为两个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子系统,在计算其子系统间协调作用的总贡献值时,可以采用集成方法论的方法,通常情况是以线性加权和法以及几何平均法来实现,本文采用线性加权法。2.构建耦合度函数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状态一般采用耦合度函数来表示[12-13],如式(1)所示;而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耦合作用的强度则用耦合度来表示。当耦合度较高时,说明两者的耦合关系良好,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共同推进系统演化;当耦合度较低时,说明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助关系,处于平行无交集的发展趋势,对耦合系统的有序发展产生阻碍。3.构建耦合协调度函数在分析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时,通常考虑多种评价指标,并用其作为评价标准。但是,当系统整体呈现较高耦合水平时,其中各个评价指标间并非也处于相同高度的耦合状态,可能存在较大的波动,即耦合度函数在反映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所构成的耦合系统的整体功效和协同效应方面失去解释力[15]。要解决上述问题,则需建立耦合协调度函数,如式(3)所示,以此来衡量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两者的协同程度。4.评价流程图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流程如图2所示。

二、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方法

1.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全面分析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更好地反映两者之间交融互动的条理性,本文遵照科学严谨、全面系统等原则建立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2.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指标权重时,通常认为单纯的主观赋权法缺少权威性,具有偏差,因此,一般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将专家意见法与熵值赋权法相结合,得出评价指标体系9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本文中给出了10个评价指标,用5个评分等级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衡量,分别是“不重要、比较不重要、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通过20个专家的打分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三、实证应用

1.数据收集与整理根据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本文选取了辽宁省2003—2012年10年的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初始数据如表3所示。2.结果分析通过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分别对金融创新序参量u1、科技创新序参量u2进行计算,并最终根据耦合协调度的计算公式求得Z值,结果如表4所示。同时,在构建耦合度协调函数时,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定义了待定系数α=0.5,β=0.5,因此T=0.5α+0.5β。对2003—2012年辽宁省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辽宁省在2003—2012年10年中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2003—2006年耦合协调度Z∈[0,0.3],处于低水平耦合状态,说明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要素和要素之间影响作用不明显,系统有序性差,两者基本不协调;2007—2009年耦合协调度Z∈[0.3,0.5],处于拮抗时期,反映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要素和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作用,但影响作用不大,系统勉强调和;2010—2012年耦合协调度Z∈[0.5,0.3],处于磨合阶段,体现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要素和要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系统比较协调。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逐年增长,体现了辽宁省对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互动耦合发展关系的重视,但仍需根据本省未来发展方向,确立正确的耦合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实现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高度协调发展而不懈努力。(2)从整体来看,辽宁省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金融创新滞后于科技创新发展的状况,如图3所示。在所考察的10年中,仅有2007年、2010年的金融创新综合序参量数值明显大于科技创新综合序参量数值,其余均小于或相差不大,因此将其忽略。这反映了辽宁在科技创新方面已有了较深的研究,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也较为深入,但其金融创新发展得较为缓慢。从图3可以看出,辽宁金融创新的发展速度是较快的,反映了政府对金融创新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并将其作为全省今后努力发展的对象,逐步实现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互动,以求将两者的协调性发挥到最佳。

四、结论

篇5

一、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在产品品种上,仅仅限于结算,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开展了约260余个产品的中间业务,但其中相当部分是不收费的。2002年7月工行《牡丹灵通卡章程》收费标准,办卡除收5元的工本费外,还要收10元(每年)的服务费。银行开始收费,标志着银行不再提供中间业务的“免费午餐”。

随着我国金融业务领域的不断延伸,扩展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操作智能和服务工具也日趋齐全完善,而始终把“顾客当上帝”的国内金融业,在传统的资产负责等业务处于饱和的情况下,开办中间业务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金融体制的深化,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导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为了拓展收入来源,降低金融风险和提高竞争能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传统业务仍然是“情有独钟”,创新能力不足。近些年来,基层银行虽对中间业务有所认识和涉足,但还是按照上级的布置就事做事,中间业务发展迟缓。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收付、代客理财、发行以及信用卡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的中间业务。

对社会宣传不够。有相当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中间业务缺乏认识,更谈不上了解。中间业务同业竞争不规范,收益性差。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央银行及有关部门在有些政策制定上不尽合理、公平;另一方面,银行本身为抢占市场,无序甚至恶性竞争,这必然损害银行的整体利益。中间业务专业人才匮乏,科技支撑力度不够,服务手段落后。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还是在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上,对是间业务发展支撑力度都不够。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

1、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要在经营目标上从间接创收向直接和间接创收并重转变;经营模式上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在经营态度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经营作风上从“以自我为是心”向“以客户为是心”转变;通过上述转变,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最终在措施和行动上推动是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2、加快现代科技建设步伐,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中间业务具有人才、技术、信息和信誉等人一体的特征,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和复合性金融人才来驾驭。基层银行应从现有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金融电子化为技术依托,进一步加大现代科技的投入,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适时、安全的金融电子、网络服务,为发展中间业务等创新业务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

3、实行有效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为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目前,中间业务收费低,甚至不收费,使是部业务不能作为完整的商品进入市场并实现其价值,必然会使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提供者失去积极性。尽管这类减免费服务会给银行带来好的形象,但从根本上讲,中间业务长期非商品化提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最终对银行自身业务发展带来影响。因此,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收费标准的制定以及执行情况的检查。

4、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目前,各商业银行无论是营销队伍建设,还是宣传费用投入都存在明显不足。交通银行对太平洋卡的宣传很能说明问题。2001年9月,交通银行实施全行营销太平洋卡活动,仅一个月集中到街上宣传,并随着“一卡通”、“全国通”的使用,太平洋卡在社会的知名度明显提高。因此,要推销是间业务品种和服务,银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让中间业务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产品、面向基层,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制定中间业务营销策略。

篇6

一、档案收集工作现状

自《档案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人民银行上级行下发了多项档案管理收集方面的规章制度及措施,解决档案工作中收集不全的问题,取得了重大成果。但目前就基层行而言,由于档案人员兼职工作过多,档案管理不专业,办公室事务又繁杂,且档案的作用又不十分明显,档案人员没有精力、时间收集到本单位产生的各类档案资料,各级、各部门档案意识薄弱,致使档案人员及相关人员忽视了收集各类档案这一最基本的档案基础工作,收集不全仍是整个档案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归档门类不全

档案收集只注重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的收集,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实物档案、各类磁介质、信息公开档案等相对较少。

(二)归档文件不齐全、不完整

表现在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没有红头文件的各类材料,如各部门编发的简报、调查报告、典型(先进)材料、各专业会议材料、电话(会议)记录、各类合同、协议书、公证书、责任书、电子邮件、网络新闻宣传报道、网络舆情监测、综合信息网站的信息、各类汇报、交流材料、各部门各类统计报表、集中采购资料、车辆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材料等等。这些本单位、本部门形成的文字材料、台账、图片、音像等对今后的金融工作查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保存及使用价值极高,也应有所选择地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三)科技档案收集不全

在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中国人民银行基建档案管理办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科技档案因建设工期长、人员更换频繁、多部门管理、档案意识薄弱、有的因日常查找、使用方便为由不愿意把技术资料移交档案部门等原因,没有形成按期移交的制度,造成科技档案资料的流失、不齐。

(四)档案收集范围窄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业务、新技术不断运用到金融工作中,各项金融创新业务、服务功能不断推出,对以下档案缺乏有效收集:突出事件档案的收集,如抗震救灾、应急演练等;实物档案收集,如奖章、奖杯、题词、字画、词曲、有价值的各种设备等;口述档案、传记档案、家庭档案等;重要纪念活动、汇编材料、学术交流、各类报刊、杂志等。

二、影响档案收集的因素

(一)档案意识不强,档案执法不严

由于档案意识淡薄,档案收集重要性仍不被一些人认识,档案材料在人们手中不知不觉丢失。有些部门和个人为自己使用方便,特别是声像、图片和与业务相关的资料不愿意交到档案室,人员变动也没有做好档案资料交接工作,致使单位档案收集不全。该归档不归档,私自保管或任其丢失,制度不健全,档案部门依法行政、执法力度不够。

(二)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影响档案收集工作的主观因素

一是档案人员学习专业知识不够,工作没有活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二是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沟通少,档案人员没有机会事前参与收集各类档案资料,造成收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三、加强档案收集工作的措施

(一)强化档案收集工作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意识

档案部门及档案人员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档案收集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从“等、靠、要”的状态中走出去,使档案收集工作关口前移,与档案资料生成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得到各个部门及领导的理解、支持,从而使档案收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增强档案意识。

(二)坚持做好档案的主动服务工作,获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最终目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利用档案为领导决策和金融工作提供服务。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在机关工作中,领导重视程度高,对档案投入多,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单位的收效就高。因此,基层档案人员一方面要积极主动为利用者以及领导决策参考提供优质服务,主动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抓住重点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领导反映,另一方面用档案的价值说话,让档案在反映机关历史真实面貌和维护机关合法权益等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原始凭证作用,提高档案工作在机关各项工作中的威信,获得领导支持,从而促进档案的收集工作。

(三)健全各项归档制度,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准确

篇7

【关键词】银证合作 商业银行 重要性

一、引言

不可否认的是,证券业和银行业究竟是混业经营好,还是分业经营好,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主题之一。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银证合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我国银证合作最常采用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国债市场回购业务、银行同业拆借、银证通、银证转账和证券抵押融资等等。资料表明,从分业经营逐步过渡到混业经营,必然是我国金融体制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不容置疑,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满足当前金融发展的实际需求。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大力发展混业经营势在必行。

二、开展银证合作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证合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对银证合作进行理性判断。实践证明,我国证券业和银行业之间的良性合作,能够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共担风险,优势互补。

(一)有利于拓展新的业务空间

调查研究表明,只有不断对证券业和银行业相关方面的业务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加强银证业务合作的交叉性和跨市场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全新的业务空间。一般来说,在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各自体系中,资本市场的格局和分立的商业银行会让风险沉淀下来,这里的风险不具有流动性。从目前看来,银证双方应该充分考虑到自身的优势,重新对现有的业务进行组合,并且不断拓展新的业务空间。换句话说,对于绝大部分有关债券方面的业务,银行应该将其较好地独立开来,并且组建专门结构,科学、有效地处理债券方面的业务。更进一步说,银行应该努力推动证券公司和证券业务合作,共同出资,构建相关方面的专门机构。不可否认的是,银行只有大幅度提升对银证合作的关注度,才能积极有效地推动和鼓励证券经营机构不断向海外市场进行拓展。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科学、合理地制定制度性防火墙的前提下,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的业务逐渐向边缘业务进行过渡。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已经开始向衍生业务进行较好地拓展,这些新的业务空间能够为商业银行的纵深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开展国际业务的过程中,我国的商业银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海外证券经验,银证合作势在必行。值得肯定的是,对于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努力拓展海外业务是银证合作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有利于整合资源,实现功能互补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对市场经济活动的渗透力越来越强,采用证券化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实现资源配置和流动的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从基本上说,资本市场的全面发展,既能为金融业搭健全新的业务平台,实现新的增长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和完善整个金融结构。从本质上说,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有助于不断对金融体系进行深化改革。为了最大限度地促使资本市场和银行的资金实现良性互动,努力建立高效地融资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不容置疑,为了资本市场和银行的资金能够实现良性互动,我们应该把银行信贷资金当成十分重要的媒介之一。只有打通资本市场和银行的资金通道,才能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融资机制,才能为广大证券商提供十分有效地融资渠道。另外,构建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容忽视。

(三)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困境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商业银行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解决。例如:在风险和收益上,无法将负债和资产进行较好地匹配;相当一部分银行资产的产业,在经历成熟期之后,逐渐步入衰退期;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无法创造相关方面的金融衍生品,并且这些金融衍生品具有较大的投资吸引力。毫无疑问,考虑到商业银行的这些不足之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银证合作,努力把资本市场当作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深化改革的平台。从目前看来,与国际大银行相比而言,绝大部分中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水平低下,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资料表明,商业银行只有与资本市场进行较好地对接,才能更好地进行业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一般来说,将资本市场作为平台,能够有利于对商业银行相关方面的业务进行创新。换句话说,一旦脱离资本市场,在极为封闭的环境中,试图对银行体制进行深化改革,不断创新银行业务,明显具有一定的难度。值得肯定的是,在金融体系不断进行演变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是其十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力量。基于现状考虑,整个金融体系无法产生质变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小觑。从本质上说,绝大多数银行业务与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打个比方,依托于资本市场,基金托管应运而生。另外,个人理财,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三、商业银行银证合作的未来选择

毫无疑问,在我国顺利加入WTO组织的大背景下,基于现有分业体制的考虑,银证合作是金融业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十分有效地策略之一。在对开展银证合作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进行较为细致地探讨和解析的基础上,接下来,结合具体的实践状况,针对商业银行银证合作的未来选择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希望能够对浅析银证合作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的实际工作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一方面,实行“共同客户”模式。一般来说,“共同客户”和“互为客户”是我国商业银行银证合作模式主要的表现形式。实际上,在传统的银证合作中,“互为客户”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也就是意味着,在响应相关方面政策规定的基础之上,证券公司和银行互相作为服务对象,科学、合理地开展各种业务合作。通常,这些业务包括:资金融通、存款、结算等等。毫无疑义,“共同客户”模式是指:证券公司和银行努力开展相关方面的合作,为相当一部分共同客户尽心尽力,不断提供优质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说,为了能够给双方的共同客户,提供较为优质的金融服务,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促使证券公司和银行发挥各自的优势之处。从本质上说,“共同客户”模式是一种多元化的合作。不容置疑,对信息技术进行深化改革,十分有利于促进银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商业银行银证合作应该充分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最终决定采取何种模式为佳,这些因素包括:监管理念、经济状况、文化观念和金融历史等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有紧密联系本国国情,较为理性地选择银证合作的模式,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的目标。事实上,我国现有的金融管理体制,并不是混业经营体制,而是分业经营体制前提下的业务交叉。实践表明,相当一部分全能银行制,将金融混业经营当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下,这部分全能银行制注定无法获得长远地发展。值得肯定的是,建立全能银行制的时机尚未成熟,不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没有较好地形成金融业全能化监管体系。另外,拓展基金市场、继续发展代销基金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不容忽视。

四、总结

综上所述,浅析银证合作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毫无疑义,证券和银证均为资金融通的中介机构,即便归入资本、货币市场,两者之间开展业务合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系统、全面地考虑到各种现实的制约因素,阐述了几点关于开展银证合作对商业银行重要性的体会和认识,包括:有利于拓展新的业务空间、整合资源,实现功能互补和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困境等等,接着,讨论了商业银行银证合作的未来选择,希望能够对浅析银证合作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的实践工作发挥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宇荣,涂春秋.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竞争力发展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3.

[2]上海市城市金融学会.银行核心竞争力透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3]黄娟.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开展银证合作的模式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4]刘艳梅.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银证合作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

[5]唐宪.试析我国“银证合作”新趋势[J].证券经纬,2007.

篇8

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经济产业,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而农业中的资金则由自身的积累和金融领域的投入所构成。由于农业自身的产业特点,致使资金累积过程缓慢,而金融的介入则为农业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加快了整个系统的运转,为农业的持续变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金融产业与农业的完美结合还有利于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的调控,稳定市场价格波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发展。

2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金融现状

时间的车轮不断推动着人们向前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解决根本的温饱问题,农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各个层面在经济变革发展的带动下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教育的新课改在不断的深入推进,政治、医疗体制也正适应着大变革的发展旋律。而我国的农业转型发展中,金融的支持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2.1我国农业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当下的人们日益变得浮躁,过度地追求一些表面的短期利益。正因为这种商人逐利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的资金投入量。农业由于其存在的自然灾害的不稳定因素,且因其在投入资金之后往往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看到收益,以此导致农业在引进资金方面具有一些先天的劣势,由此就造成我国农业资金投入量较少,不能较好地满足其发展的需求。

2.2我国农业金融职能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的农业金融体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农民将辛苦挣到的钱存入到银行中,而银行对口的农业相关贷款却寥寥无几。一方面,我国的农民金融知识非常缺失,对一些保险、贷款等知识了解极少。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其职能往往只是简单的让农民存钱,而在农业资源不断的调整中,为找出最佳的资源配置而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创新对金融的职能体系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例如,中草药的集约化种植或是某新型品种蔬菜的规模种植,以及家禽肉食产品的规模化养殖等需要银行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针对农业项目的贷款业务需要依据现实条件进行积极的创新。

2.3我国农业的资金吸纳效率低

一方面我国的农业转型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支持,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资金吸纳效率却不高。在我国社会的变革进程中,正在全力推进城镇化的建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业的经济模式需要转型变革。以往的一家一户的单独作业经济模式已跟不上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等先进的农业科技发展步伐,只有将部分的土地、资金等农业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将农业金融充分利用起来,才能在农业转型中取得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土地资源较为复杂,水资源的极度匮乏以及气候资源的复杂多变,农民素质往往不够高,先进农业技术的实践效率较低,导致了金融在介入农业中存在一些自然的障碍。

3金融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措施

在我国的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建设。与此同时,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生产设备的改良和引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在农业生产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时,需要一定的措施进行防御,以此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升级和转型。以下是一些金融在农业转型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措施:

3.1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农业较工业以及第三产业有着一定的劣势,转型变革期间国家在确定农业的重要性之后加强了宏观调控,制定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在面对农业经济项目的贷款中,针对其风险的特殊性,国家应积极出台一些农业项目发展的贴息贷款政策,并将其平稳落地。政府应与金融系统中的企业进行沟通和合作,以合理的风险预防和补偿机制来进行相关的辅助,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农业的发展中。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控制银行的利息让农民不再一味的存入银行,进而来引导农民将更多的钱进行农业技术以及农业生产设备的提高上。而在政策制定之后,还要建立相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避免出现政府的贷款项目被挪作他用,而要做到专款专用就需要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和农民的监督。

3.2完善我国农业专项金融的职能体系

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完整的金融支持体系是有效的保障。在完整的农业专项金融体系中,可以划分几个模块出来,例如:国家政策性的贴息贷款可以大力对农民群众进行宣传,鼓励农民对当下的生产模式进行变革创新;而养殖的规模化也可以作为一个模块,对一些现有的小型养殖厂或是一些想办养殖厂的农民提供资金的支持,为其创业起步以及资金的周转提供便利;另外,还要将保险的业务开展到农业生产中,对一些农作物或是养殖厂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专设保险业务,以此来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可以降低贷款资金的回收风险。

4结语

篇9

关键词:农业经济;重要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已经改革开放几十年了,虽然我国的经济和改革开放之前相比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仍然不是很理想,其发展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比较成熟,而农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因此我国近几年提出了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目标,就是为了减小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拉近两者的距离。重点工作在于提高农业经济比重,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让农民能够变得富裕,这些目标都是围绕农业经济来展开,其基本的立足点应该是农民的生活和农产品的价格这两点,只有以农民民生为出发点,才有可能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1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从长远发展看,农业属于“弱质产业”或具有“微利性”,下业属于“竞争产业”或具有“赢利性”;农村属于“分散区域”或具有“资源扩散性”,城市属于“集中区域”或具有“资源聚集性”;农民属于“弱势群体”或具有“易侵害性”,市民属于“强势群体”或具有“保护性”。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扭转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失衡问题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最终需要转移到激发农民积极性,创造条件让农民的“自利性”释放出来。

2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

我国采用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这也是城乡差距的基本因素,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剩余,而又有城市和农村户口的分别,因此剩余劳动力要想流动到城市受到了一些阻碍,这也导致劳动力流动的阻断。农业和工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差比较大,农产品价格非常的低,农业经济利益非常的薄弱,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非常缓慢。农民所获得的收益无法在城市中作为投入获得产出,这样就减少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无处安置。

2.2 利用外资的问题

农业投资和外资利用存在倾倒的情况,农产品的初加工获得的利益较高,而且审批比较简单,投入和产出的时间周期比较短,因此能够吸引较多的投资,市场前景比较广阔,而一些荒山、荒地和未养殖水面等项目其收益不高或者是初期需要非常大的投入,产出周期又非常的长,加上投资风险程度非常的大,所以受到的投资就比较少,这样的局面也是导致我国对外资的利用集中于初加工的项目,一些科研和改良性项目无人问津的主要原因,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偏差,很不合理。

2.3 信息闭塞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市场经济下市场就是产品的流动方向,市场对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农业生产经营在市场的同一调配下可以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农民耕种的种类都是以农民的意愿来决定的,农民认为什么样的产品比较符合市场的需求,他们就会去种植什么样的产品。而信息的闭塞导致他们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或者获得的信息比较滞后,因此容易出现扎堆的情况,大多数农民都种植相同的作物,那么尽管市场需求比较大,也仍然容易处于饱和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农民会有增产减收的情况出现。农村信息工程建设在我国来是非常稀少的,农业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沟通渠道过于狭小,因此大量信息被阻滞,给农民带来了很不稳定的农业收入。

2.4 农村金融信贷环境不够完善的问题

农民的信贷业务都是短期小额的贷款,不仅频率高,还存在很大的风险,贷款一般都是拿物质进行抵押,而农民个人的信用很难去评定,所以贷款所需的担保物质就会非常的多,手续也是非常复杂,这样农村金融信贷环境就很不理想,很多农民都不愿贷款或者是贷不到款。

3 努力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3.1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研发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3.2 全方位促进农民增收

适量提高粮食直补标准,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并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以综合性收入补贴的增加来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人政策,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鼓励农民开展多种要素、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3.3 加快完善农业投资环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硬环境。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对相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健全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设施,为外商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篇10

中国创业板出现“苹果”的理由

1.“高新技术企业”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90%左右。

2. 超过50家属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A 股市场新兴产业最为集中的地方。

3. 从官方定位来看,创业板未来在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和培育上将发挥更大的效用。

4. 越来越多的资金包括风险投资、创投基金等将通过创业板的引导支持这些创新产业公司做大做强。

祁斌,创业板必将长足发展

创业板会不会造出“中国的苹果”?祁斌有两个观点:

一是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呈倒金字塔结构,主板上市公司最多,中小、创业、柜台市场欠发达,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必将壮大,所以“幼幼儿”创业板必将长足发展;

二是高科技产业取决于资本,硅谷的诞生依赖华尔街的资本,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巨头齐聚纳斯达克,中国未来朝阳产业的巨头将成长于创业板之中。

中国资本机构亟须调整

2010年全球IPO市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名是A股市场,第二名是美国市场,然后是欧洲和中国香港市场。但是,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市场的IPO的50%来自于中国。今天,华尔街10个交易员中有9个早晨要看一看昨晚A股市场的情况再开始其交易。这说明中国资本市场已成为全球最有活力的市场,而这个趋势将会延续至少10年。10年之后,中国的资本市场会彻底改革中国经济的治理结构,使得中国经济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像美国有一个财富五百强的名册,从第1个数到第490个全部是 上市公司。

中国资本市场快速成长的背后有两个根本性原因:一是经济的崛起,经济达到一定规模对于资本市场的需求成为一种必然。二是改革,资本市场发展和多层次体系建立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改革。

事实上,多层次资本市场正在大力的推进。美国资本市场是这样的结构:纽交所上市公司2800家左右,纳斯达克3100家,OTC、场外挂牌市场3400家,是一个正金字塔的结构。而我们的市场恰好是一个倒金字塔――倒悬在空中、不稳定倒金字塔――就像一个国家的博士后特别多,但是没有小学生,这个是很大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快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推进创业板、场外市场的建设,才能使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够稳定、可持续发展。

创业板的推出可谓恰逢其时,人才储备、创新精神、资本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创业板是对这三点的整合,其发展的空间和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性怎么讲都不为过。

新兴产业竞争力取决于资本市场

20年前,我清华物理学刚刚毕业,那个时候我们都相信科技救国,而且满腔热情的出国留学,但后来发现光靠科技是救不了国的,对于国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它的经济体制,对于经济体制来说,最重要的是金融体制,对于金融体制来说最重要的是资本市场。

美国作为一个成熟的经济体,目前其优势几乎所剩无几,美国的比较优势大致有三:一是军事实力坚强,但现在是和平时期,作用并不明显;二是高科技发达;三是金融产业强大。但实际上,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背后是美国的金融产业,所以美国最重要的国家的竞争力就是“万夫所指”的华尔街。美国只有维持华尔街的繁荣和活跃,其最后的金融改革一定是相对折中的方案。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正在继续走向复苏,美国是温和的复苏,高盛的数据是2%―3%,对于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美国过去30年的发展是依靠PC、通信、互联网和生物医药这四大 新兴产业。硅谷在早期根本一片荒芜,其成长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未来如果美国能够真正的恢复长期可持续的增长,也还依赖于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而这又有赖于华尔街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