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4-01 04:4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微企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微企业发展

篇1

一、我国小微企业组织的法定形式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按企业组织形式划分主要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三种。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公司是指股东依照公司法的规定,以出资方式设立,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独立法人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二、小微企业组织法定形式的选择

(一)资本的限制

现行法律对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最低注册资本额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的资本要求仅仅是“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对合伙企业设立的资本要求也仅仅是“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而已。可见,法律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注册资本要求很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从上述法律的规定看,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设立门槛比较低,相对来讲,公司的设立门槛较高。

投资者基于上述法律的规定,根据自己的资本实力对企业组织形式进行选择。投资者资本较少,可以考虑选择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形式。投资者资本雄厚,则可以直接选择公司制企业。

(二)投资的风险和责任

投资的风险和责任对选择企业组织形式有着重要影响。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要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即当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企业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即使在“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风险较大。

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即使合伙企业依法被宣告破产,其责任仍继续承担,风险较大。有限合伙人虽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但失去了控制企业和管理企业的权利,风险仍然较大。

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选举自己或自己信任的人进行管理,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和经营管理权。因此,风险较小。

从这三部法律的规定来看,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较大;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共同承担合伙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责任,从这方面看,合伙企业的风险和责任相对于独资企业要分散一些。但是,由于合伙人之间的连带无限责任使合伙人需要对其合伙人的经营行为负责,更加重了合伙人的风险。公司的投资者——股东仅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其承担的是有限责任,且股东互相之间并不承担连带责任,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经营风险,使风险成为可以控制的。从投资者的责任和风险这方面来看,有限责任公司应该成为投资者的首选。

(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的能力

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外乎投资者的投资和企业的对外借债。就投资者的自身投资而言,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一个人的资金终归有限,以个人名义借贷款难度也较大,企业规模往往较小。因此,个人独资企业限制了企业的扩展和大规模经营。

合伙企业作为一种联合经营方式,由于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并没有上限的规定,如果合伙人较多,就可以筹措到较多的资金,并使得企业从外部获得贷款的信用能力增强、扩大了企业的资金来源。这样不论是企业的内部资金或外部资金的数量均大大超过单一业主制企业,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

公司制企业可以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极大的扩大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使企业规模突破了资金的限制,得以集聚和利用社会资本使自身得到迅速扩展。

相对于公司而言,合伙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企业信用能力有限,不能发行股票和债券,这使得合伙企业的规模不可能太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个人独资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和外部融资能力较弱,合伙企业由于合伙人较多,内部融资能力较强。但由于普通合伙人的无限连带责任性质,导致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不可能太多,故而影响其内部融资能力,进而影响其间外部资能力。公司则不同。由于股东承担有限责任,风险较小,可以吸引大量投资者加入,内部融资能力较强。公司也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其外部融资能力也较强。

投资者一般选择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组织形式。

(四)科学的决策与管理的成本

个人独资企业一般由投资者自己直接管理,所有者和经营者二者合一,机会主义行为不可能发生,因而,管理成本较低。但由于一个人进行决策,一旦考虑不周,往往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合伙企业由于合伙人之间共同决策和管理,提高了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合伙人对执行合伙事务享有同等的权利,但在合伙人较多的情况下,不可能人人都参与管理同一事务,他们委托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的产生机会主义的可能性较大。不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有权监督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的情况,由此加大了管理成本。

公司设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健全,保证了公司决策的准确性。由于股东委托董事会管理公司,就会产生机会主义。为了避免机会主义对公司利益的侵害,由监事会对董事和经理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增加了监督管理成本。

从科学的决策角度看,公司这种组织形式是投资者最优选择,合伙企业次之,独资企业最后。从降低管理成本的角度看,独资企业是投资者最优选择,合伙企业次之,公司企业最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五)税收的负担

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税收的负担是不同的。对于公司而言,存在着重复征税的问题,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则不存在着这个问题。根据我国税收法律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只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公司分配利润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然后,税后利润再分配给股东。如果股东是自然人,需按20%的税率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是股东是法人企业,则需再按33%缴纳企业所得税。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人税收负担较轻,公司的投资人——股东因存在着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双重税收,税收负担较重。这也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

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一般要考虑以上五种因素,无论哪一种企业形式,都是有利有弊,但总起来看,选择公司制这种企业形式应是利多弊少。

三、公司化改造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一)通过公司化改造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有限责任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都是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和责任较大的企业。从2000年以来的调查材料看,有不少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人经营失败,是因为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而倾家荡产,永无翻身之日。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鼓励投资人的投资,西方国家创制出了有限责任制度,把责任和风险控制在投资者所投资金的额度内。公司就是这样的一种企业组织。因此,将大量的小微企业中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改造成为公司制企业,有效地规避经营中风险,实现小微企业持续的发展。

(二)通过公司化改造达到科学集中管理

企业是人的要素、物的要素、技术的要素等诸要素的集合,但这些都是死的要素,要想使企业运转起来并发展壮大,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很多企业都是因为管理不善而破产的。要想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组织机构、合理的权利分配和有效的运行机制。而个人独资企业权力集中、管理简便,责、权、利高度统一于投资人,不能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一旦投资决策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合伙企业是一种合伙人共有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各合伙人都有管理权,管理难以统一和集中,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个人独资企业一样,一旦投资决策失误,后果也不堪设想。

而公司这种企业形式则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的组织机构,实现了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了专门的公司管理机构—董事会,从而保证了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公司投资决策失误。

在被调查的2916家企业组织形式中,临沂市小微企业组织形式大多数是公司制,并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占被调查企业的53%; 从形式来看,临沂市的小微企业组织形式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是,从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公司的形式与其内容是不一致的,有的投资者虽然采取了公司形式,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在实际运作中内部的控制系统依然是个人或家庭权威,形式上是公司,实质是家族企业,甚至是个人独资企业。有的甚至用名义股东形式规避公司法对股东人数上要求。对于这种具有公司形式的企业,也必须进行公司制改造,将其改造成实质上的公司,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减少投资决策失误,保障公司健康发展。

(三)通过公司化改造进行融资

企业进入的行业不同,对资本的需求不同;经营范围不同,对资本的需求也不同;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资本的需求也不同。像冶金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对资本的要求就很多。蔬菜、水果等产品的生产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资本较少。企业在创立初期,由于业务量不大,需要的资本不多,但企业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后,业务量增大,需要的资本较大。同时为实现规模效应,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也会使企业资本需求大量增加。通过兼并重组进行公司化改造,可以吸收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加入新的公司企业,扩大企业的规模,或者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直接进行融资,获取企业所需的资金。

对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之后,除了上述公司法律制度给企业所带来的优势外,从经济学意义上对企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是通过兼并重组的公司化改造,可以将企业的规模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二是通过兼并重组的公司化改造,可以绕开资金、技术、销售渠道、客户和经验等各种各样的壁垒,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小微企业公司化改造的基本途径就是走企业兼并重组、改造之路。兼并重组从19世纪末起就被西方企业界所采用,其对西方经济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形成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现在,正是企业兼并重组的时机。中央政府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2010年8月28日,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因此,我们必须抓住经济形势低迷和国家大力支持的有利时机,在兼并重组的同时对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从而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

[2] 赵旭东.公司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八条第二款第三项.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六条.

篇2

什么是“创业大学”

江西省将2012年确定为“中小企业品质和服务提升年”,今年江西省中小企业力争完成增加值7500亿元,力争扶持1000家小微型企业上规模,催生1万家小微企业。这样的目标如何实现?调查发现,在众多的助推措施中,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措施是创办“创业大学”,向创业者提供知识与技能,大搞人才孵化,打造领军人才,推动微企发展。“创业大学”没有校园、没有固定老师、不发正式文凭茸至沿右整规教室但每次开课总是爆满,想要报名的学员门庭若市,老师没有报酬,照样讲得津津有味。江西省计划通过“创业大学”,每年为企业输送1000名以上高层管理人员和3000名以上各类中基层管理人员。

江西省已分别在新余、九江、南昌、萍乡、赣州创办了5所“创业大学”。新余创业大学于2009年成立,是全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公益性社会大学。新余创业大学探索建立集创业教育、创业服务、创业基地建设为一体的新型全民创业模式。这所大学由新余市政府主办、市中小企业局承办,经费来源主要是中央及江西省创业项目基金和新余市政府专项经费。招生对象覆盖面广,包括中小企业管理者、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凡符合一定条件并有意创业的学员,皆可报名。学校聘请大学教授、创业成功人士和知名企业家作为教师骨干,授课资料向本省高等学府订购,或者由教师自己根据社会需要编排课件。学校前期租赁办公楼、电教室、宾馆会场作为教学场地,目前专属教学基地正在建设中。

办学两年来,先后开设了包括MBA班在内的12个不同类别的创业班和企业家研修班,培训学员700多人,开展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十项创业服务”:在全市设立10个实习企业免费供学员挂职锻炼、创建4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加大创业项目孵化力度、与多家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等,为创业学员解决各种问题230多个,为学员企业提供融资信用担保2.8亿元,为136个学员企业提供了免费法律顾问和会计服务。

“创业大学”的亮点与特色

以新余创业大学为例,“创业大学”的亮点与特色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教学针对性强。新余创业大学在教学模式上,针对不同创业者的层次与类别,分为创业启蒙班、创业强化班和创业提速班;按行业不同举办种养业创业班、现代服务业及制造业创业班;按创业主体分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班、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班、女性创业班、小企业二次创业班等。

拥有强大的“师资库”。学校聘请50多名大学教授,有理论素养、有创业经验并善于语言表达的成功人士和知名企业家为教师骨干,建立“师资库”。老师们都是“过来人”,讲的都是“身边事”,实行启发性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既通俗易懂又贴近学生实际,创业者在这里可以各取所需,缺啥补啥,效果自然立竿见影。新余大学投入近百万元与江西财经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开办了MBA研修班及高管研修班,各类班次学员期期满额。

课堂全方位延伸。为了增强办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除了课堂和实训基地,新余创业大学把课堂延伸到企业,把培训融入创业岗位,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任务,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创业服务体系。除此之外,学员联谊会、校园网、创业沙龙……一系列活跃思维、激发潜能、焕发创造力的“校园活动”吸引着学员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人才“一对一”跟踪培养。创业大学将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基地建设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创业服务模式。新余创业大学联系小企业创业基地为创业实习基地,已建成4个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体系健全、建设水平较高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实行

“创业导师制”,手把手辅导创业者创业。

由政府出资补贴,学员入学低成本。相比不少MBA项目的高收费、高门槛,创业大学学员入学不收学费,学校还补贴食宿,江西省政府相关部门从工作经费中安排100多万元经费,来维持学校运转。两年间,新余创业大学先后被列为江西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联系点、国家银河培训工程项目和江西省中小企业示范培训基地,并作为全国惟一的社会创业大学列入国务院创业教育研究课题。

项目孵化、带动就业连锁效应显著。创业大学不但授知识,而且帮项目,学校每年为学员协调1亿元以上的创业贷款和1亿元以上的信用担保。还设立创业奖励基金,全程跟踪学员创业过程,目前已有50多个项目获得各种支持。创业者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知识和理论,更有锻炼和实践机会,“扶上马”还“送一程”,创业成功率大大提高。在学校已经结业的学员中,有三分之一的学员调整了创业思路,三分之一的学员之间开展了密切协作,三分之一的学员新上了项目,并带动就业1350人。

“创业大学”助推企业发展的成果

在江西,“创业大学”创出了品牌,打造了人才,服务了社会,助推了发展,基本得到了社会认可。学员们对于开办这样的大学好评如潮,在“创业大学”学习的江西省东鹏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海华反映,自从在这里学到了团队管理和现代金融知识,企业发展便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年销售额从1000万元翻了几番到1亿多元。“公司以前主要做防盗门,现在我们开拓了低压电器配套、光伏设备配套等新领域,从‘红海’渐渐进入‘蓝海’,日子好过多了。”1998年就开始创业办幼儿园的肖颖洁学员懂得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前就是记下出入账,自己能看懂就行。”她表示,

“上了课才知道,账不能那么记。没有规范的账目,将来都找不到合作者。”

在江西新余,在“创业大学”创办前,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对全市全民创业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多年平均创业成功率不足15%,企业平均寿命仅有5年,现存企业规模总是上不去、做不强。对100位受访者所做问卷调查显示,虽接受高等教育的创业者高达46%,但100%的受访者承认自己缺乏战略思维和管理素质,存在创业者的高学历与项目的低成功率的现状。同时,对于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教育层次仍是一种缺失,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创业需要系统全面的创业培训与专项辅导。

篇3

【关键词】中小银行;小微企业;融资策略

一、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

2013年12月末我国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贷款为13.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2%,增加速度比上一季末高出0.6个百分点,比同期大中型企业的贷款增速分别高3.9个及4个百分点,高出同一时期所有企业的贷款增速约为2.8个百分点。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中小银行大都有了自己的营销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当选产业链模式,如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都围绕着产业链思维展开了自己的营销策略。独特的小微金融模式的形成也为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果。例如,截至2013年9月末,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4,040亿元,占同期贷款余额的27%。在2014年9月30号由《银行家》杂志社等机构共同举办的中国银行家竞争力评价报告中,金华银行荣获“最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称号。

二、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银行担保过程冗长。

以民生银行的授信审批流程为例,首先由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双人搜集资料、完成授信报告,然后在授信系统中发起业务、风险经理审核出具风险评价报告、评审员评审出具评审报告、分行贷审会投票出具分行决议、最后总部评审员评审、评审监督进行监督审查、有权人终审。据统计,一笔项目顺利通过的时间平均至少需要1~1.5个月。如果是新的授信模式或中间发生复议、方案调整等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同时,续授信业务(针对流动资金需求的授信,期限一般是一年,一年后要进行重新授信即续授信),是按照同样的流程操作。

(二)中小银行需要的材料繁杂。

在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前,往往需要小微企业提供大量的审批材料,如小微企业的抵押担保证明、财务报表,小微企业主的信用记录、交易记录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微企业在申请贷款的时候不能够提供相应的材料,数据显示,被访者中仅有30%能够提供房产资料、银行账户流水等全部基本材料,可以说繁杂的审批授信流程和繁杂的材料使得大多数小微企业放弃了向银行贷款。

(三)小微企业普遍缺乏银行所要求的抵押物。

中小银行在实际贷款中过分看重抵押物而不是以小微企业主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资金流入为基础。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中小银行在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市场的供应不足。小微企业的显著特点为资产规模小、业务不稳定,也因此难以获得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调查显示,没有所属权厂房的小微企业为82.5%;使用厂房作抵押贷款的小微企业为9.8%,采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贷款的小微企业为6.9%,采用私人财产作抵押的小微企业主有38%。

(四)小微企业向中小银行融资成本高。

很多小微企业表示虽然中小银行的贷款利率比其他借款方式利率低,但是存在着很多隐性要求,比如一些中小银行要求小微企业主进行相应的存款或者银行相关产品的购买,导致小微企业在向中小银行贷款时综合成本较高。

三、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中小银行应尽量简化审批手续。

快速审批需要中小银行优化审批流程。一是实施流程化、标准化的审批模式,通过建立“信贷工厂”等类似于流水化管理,减少中间审批环节,形成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专业机制。二是录用专业人员负责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批,运用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进行风险判别。三是采用产业链的方法进行交叉印证,从而监控风险。

(二)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负债规模相同,负债的利率越高,则企业的利息成本越高,国外很多小微企业的利率与大企业的利率相差1.5~2个百分点,而我国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与大企业的贷款利率相差6~8个百分点,利息成本增多。并且一些银行在放贷的同时还要求比例存款、购买理财产品等。中小银行应该尽量降低小微企业的利率水平,减少隐性规定,切实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策略。

(三)轻“抵押物”重“还款能力”。

中小银行在贷款活动中过分看重抵押物显然是不正确的,应将重点放在考察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即借款人未来偿还贷款的现金收入。中小银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制度,提高处理信息的效率,聘请合格的信贷人员,创新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实现轻“抵押物”重“还款能力”的审贷思路的转变。

(四)建立产业链金融模式。

产业链金融模式是指中小银行要以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中心,针对产业链的各部分设计合适的金融服务产品,从而为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合理方案的经营模式。也就是说中小银行要设立专注于某一产业的金融服务专区,如服装金融中心等。产业链金融在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应用可以缓解小微企业控制风险和成本难的问题。

1.通过产业链的信息流获得小微企业的信息。一般来说,核心企业资产规模大、管理能力强,可以提供上下游企业的准确信息,确保收集信息的及时与规范。

2.通过核心企业和产业链的物流与资金流控制风险。一方面,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度展开对上下游小微企业的授信服务,基于核心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资产提供融资;另一方面,和物流公司开展合作,对资金流、物流进行有效的控制。

3.控制产业链中各种开发服务项目的成本。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并存在一定的规律,中小银行可以依据相应的规律制定标准化、综合性的服务方案。将服务对象和服务产品进行批量化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经营成本。

(五)建立和完善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融资是中小银行对整条供应链进行检查,从而掌握供应链的管理程度,并详细了解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然后对核心企业及其业务上下游的多个相关企业灵活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模式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现实状况中,由于小微企业缺乏规范的抵押物,并且财务状况不是很好,导致了小微企业从中小银行融到其所需资金的难度高。一方面,在供应链中,中小银行以整个供应链为审查对象,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和担保企业,这样可以减少其对小微企业的顾虑而为小微企业提供所需资金。另一方面,供应链上关联企业的变化相对较少使得融资需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企业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从而减少中小银行担心小微企业会把借来的款项移作他用。小微企业将融资资金专款专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银行的风险。对中小银行来说,供应链融资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改善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长期以来,拆东墙补西墙等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中小银行真实的不良资产状况,或者是拖延了暴露不良资产所需的时间,从而诱使投资者作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给中小银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供应链融资则要求全程跟踪相关借款与还款的服务,从而可以降低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率。

【参考文献】

[1]李玉清.论银行小微贷款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华章,2014,23:77~79

[2]宋磊.商业银行如何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J].经济视野,2014,18:101~104

[3]刘欢.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创新与管理[J].中国电子商务,2014,13:45~47

[4]岁小可.由民生银行看中国小微型企业贷款问题[J].会计师,2014,10:76~78

篇4

关键词:小微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力量,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石,因为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更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国家在财税政策方面支持小微企业,能够解决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能够激励私人进行资本投资。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小微企业现行财政政策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些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合理建议。

一、现行财税政策不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

1.现行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大

小微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能够增强国民经济发展活力、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小微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稳定和民生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各大税种的税收立法要求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承担相同的税收负担。我们都知道,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强,近年来,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一年比一年沉重,可小微企业的效益不可能年年递增。可见,现行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大,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没有强大的财税政策做后盾。

2.我国增值税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小微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虽然已经统一调整为3%,但是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这样导致小规模纳税人的负担还是比一般纳税人沉重,除此之外,小规模纳税人没有权利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经营活动中需要开发票,只能申请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是一种间接税,小微企业只能采用提高产品含税价格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这就使小微企业的服务和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的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增值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只局限于个人,提高增值税起征点可以使小微企业中的个体工商户受益,但是,还有很多小微企业因为不符合条件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现行财税政策中营业税制度的不足

国务院于2011年10月举行常务会议,会议中确定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提高了对小微企业营业税的起征点,可营业税的受益者只是小微企业中的个体工商户,其他的小微企业不能享受营业税带来的优惠政策。所以说,我国财税政策中的营业税制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小微企业还是面临着发展困难的问题。

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1.制定全面的税收扶持制度

针对小微企业生产成本高、生产经营困难的现状国家可以进一步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针对小微企业开业阶段利润空间小、创办成本高的情况,政府可以免除小微企业开办前三年的企业所得税,并让小微企业在第四年和第五年享受所得税减半的优惠政策。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财税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调整小微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以使小微企业购买所需的先进设备,也可以让小微企业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政府应提高个人技术转让收入扣除比例,使其有利于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2.加大政府财政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2012年2月,国家提高了小微企业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出台了很多新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但是这些优惠政策没有与企业的发展构成一个完整的扶持体系,除此之外,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不属于长期有效的税收制度。国家应根据小微企业的成长周期全面的制定税收扶持制度,改变优惠政策的时效性,明确规定与小微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国家应建立健全小微企业税务制度,并保证这些税务制度长期有效。

3.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缩小财政直接投资规模

在政府支持小微企业的重要渠道中,包括政府对小微企业的财政补贴,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和引导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这些财政政策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国家在2012年2月决定扩大小微企业专项资金的规模,中央财政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安排的发展资金高达一百五十亿元。针对专项资金使用重点不突出、使用分散的问题,政府应该采用无偿资助的形式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笔者认为,政府应该用公平的税收扶持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对小微企业的专项资金进行统筹整合,缩小财政资金的直接支持的规模。除此之外,政府应该增加项目评审程序的透明度,根据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制定相关的考核体系,对小微企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客观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专项资金的作用。政府采购是政府支持小微企业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应该从先进国家吸取采购经验,然后采用多种措施提高采购小微企业服务、工程和货物的比例。

结语

与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弱,如果让小微企业和大中企业按照一样的税收政策纳税,就会间接的加重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应设置长期性的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还应该针对小微企业制定特殊的税收扶持政策。只有这样,小微企业才有足够的创业发展基金、技术开发基金和国际市场开拓基金,小微企业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小微企业有了足够的高科技人才,就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张郁.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财税政策研究[J].中国商界,2012(2).

[2]郑曦.建立和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的财税政策研究――基于福建省的分析[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1(32).

[3]牛琥,华珊,李涛,王宏康.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巴州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J].巴州科技,2011(1).

篇5

一、基本情况

1、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基本情况。截至2012年底,我县有中小微型企业15877家,其中个体工商户147002户,私营企业1175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9.2%;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480082人,占我县从业总人数59073人的81.4%;2012年中小微企业纳税45171万元,其中国税14706万元,地税30465万元,占总税收58339万元的77.4%。

2、今年以来中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今年1-3月份,47家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55.7万元,实现利润368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45%,主要原因是2012年新入规企业增加了6家,规模以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45.3万元,实现利润141.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77%。主要原因是受禽流感影响家禽养殖业全面亏损。中央“八项规定”的全面贯彻落实,涉及公款消费的行业营业收入下降。

3、未来一般时间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形势预测。有利因素:随着国家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省市配套实施方案的贯彻,国家精减审批项目,放宽民营经济准入门槛等政策的执行,中小企业涉及的行业增加,投资规模扩大,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中小微企业将会健康平稳发展。特别是赣南苏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农村土坯房改造增加了与建筑有关的市场容量,电力、交通等项目的实施,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硬环境。不利因素:受国际经济复苏缓慢,人民币升值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出口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下降。禽流感影响尚未消除,家畜养殖业及其相关行业将继续受影响。国家重视环保的政策,及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政策,将对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带来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1、宏观环境。受国际经济增长乏力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出口型企业订单量减少,价格下降。受国内经济放缓,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等影响,出口企业利润下降,人口红利下降,用工成本不断提高,给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生存压力。

2、政策环境。一是优惠政策执行不力。中小微企业享受的扶持少,表现在县级专项资金有预算不发放,新入规企业不按文件规定奖励,科技创新帮扶少,创造品牌奖励不执行等。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服务超市,中小微企业需要的培训、咨询、担保、信息、政策等服务少。三是办证难。行政许可项目多,行政收费种类多标准高,审批时间长效率低。

3、企业自身有关问题。一是融资难,企业财务不规范,有效抵押物少,信誉度底,较难获得银行支持。二是创新能力低,创新人才少,创新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差,核心竞争力差,企业生存寿命短。三是招工难。企业用人、留人机制不健全,懂管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少,技术工等专业人员缺乏,企业用工培训以岗位培训为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差,企业较难招收适合的员工。

三、本地优惠政策

1、本地认真贯彻上级制定的各项涉企优惠政策,在增资、减税、免费的政策方面执行较好,极大地扶持了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

2、县级出台了工业园区企业优惠政策,在用地、用电、用水方面给予优惠,在税收、行政收费、招工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

四、政策建议

1、政府应从信息、培训、咨询、财税、创新等多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支持方式包括制定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采用减收多扶的办法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2、国家要进一步完善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保险品种,提高企业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增加对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帮扶政策。

篇6

一、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落实情况

三、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中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三难(融资难、用地难、创新难)、三低( 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低)、三缺(缺信息、缺人才、缺技术)发展困境。

(二)用地难制约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一是规划不及时。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上,对中小微企业用地关注不够、考虑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投资规模小、用地量少,不能及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审批时间长。企业用地需首先完善立项、规划、环评、土地预审等手续,方能进入用地报批程序。用地报件需县、市逐级受理、审核上报,最终报省以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批复。企业用地报批手续繁、关卡多、时间长,不仅牵扯企业主要精力,甚至贻误企业转型最佳时机。比如,阳城县旭东有限公司申报的仓储项目,跑 了三年,用地手续才批下来。三是用地成本高。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用地成本。比如,城区利普利拓公司需征用20亩土地,而城区范围内200 万∕亩左右的土地价格让企业望而却步。

四、几点建议

(一)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设,推进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制度,率先在工商、税务、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的网络平台,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建立诚信嘉许、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引导中小微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提高企业授信额度和贷款能力。二是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金融机构要设立中小微企业专门服务机构,简化申报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要适当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开展企业股权抵押贷款和动产抵押贷款,探索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仓单质押贷款等,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三是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畅通投融资信息渠道。国有担保机构要发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采取财政注资、县级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包括设立风险补偿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损失补偿力度;加大贴息和贴担保费力度,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制定出不同的贴息贴费办法。国土、城建、工商等部门要为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评估、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收费标准。四是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二)改变政策执行方式,切实解决政策知晓率和执行率低的问题。一是形式多样宣传政策。通过网站、媒体、政策解读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动态,解决企业对政策不了解而不能享受的问题。二是转变政策执行方式。借鉴税务部门金税三期的先进经验(企业不用跑,符合政策条件,系统直接减免),变企业登门申报为部门上门服务,建立政策执行的责任、考评、奖惩、问责等机制,建立政策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开展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设立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案件,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三是畅通企业反馈渠道。开辟企业反映政策落实情况的通道,让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呼声和需求,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四是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本着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大力精简下放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努力营造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

(三)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以集群集聚发展解决用地难的问题。一是制定产业战略规划。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中部崛起三个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有利因素,把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统筹考虑中小微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二是引导集群集聚发展。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放宽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创业主体创建中小微企业园区或孵化基地,树立亩均产出率和亩均贡献率的用地导向,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微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区域条件等实际,向基地、园区集群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使重点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更多、更快的落地开花。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指导下,开发未利用地建设工业项目,并优先给予安排计划指标。鼓励中小微型企业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闲置场地等方式,解决投资项目用地需求。

(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激活中小微企业内生动力。引导中小微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敢于创新。建议在财政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建立风险投资母基金在税收上实行投资收益税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中小微企业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二是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人才、技术合作,适时召开政校企人才技术合作洽谈会,尤其开展好与教育学院、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培植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带动校企合作,推进技术进步。三是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推动中小微企业和省内外、国内外大企业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降低和分散创新成本和风险。以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招商目的地,以中原地区、中部地区为资源和市场,抓好技术引进、专利合作及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协作等工作。四是增强名牌品牌意识,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做精做优的同时,有意识地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积极开展行业对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借梯上楼跻身国际国内分工合作的供应、生产、销售及服务产业链,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实现产品的专特精新,形成独特工艺方法,摆脱同质化,建立核心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

篇7

【关键词】小微企业;发展;建议

小微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是判断一个国家经济是否活跃、是否有潜力的关键性指标。小微企业决定了一个国家工业体系、市场经济体系是否完善、健康,小微企业关乎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存在着小微企业。他们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为国计民生,为下游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资源。一个国家要想自主发展,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在我国改革开发时期是立过大功的,今后也将继续为我国的稳定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们要善待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工业经济的起点,是产业链的始点。我们上世纪9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累计近二十年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的兴起与发展,小微企业构成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力军。从组织形式讲,改革开放就是从小微企业开始,一定意义上是依靠个体工商户和乡镇企业启动的。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热潮,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都形成过小微企业的井喷。尽管目前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小微企业总数已达4000万左右,但仍然可以肯定,改革开放要进一步推进,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要“充分涌流”,少不得小微企业的活力,离不开小微企业的发展。

一、对小微企业适合生存的行业、生存地域和吸纳就业的建议

1.小微企业适合生存的行业。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很多部门、很多人认为小微企业是我国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小微企业把节约视为自己的生命,不可能造成浪费。当然,对于一些要求技术很高的产业,如果小微企业不能胜任,应设准入门槛。几乎每一次资源整合,受到冲击的首先是小微企业。其原因是认为小微企业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比如认为小微企业是耗电大户、是用水大户、耗费资源大户和环境污染大户等等。小微企业在有些领域确实应该退出,如矿产资源的开采等,因为这些领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高的技术,还有巨大的环境保护工程的推动以及与众多产业的联系等,近几年的情况如稀有金属领域、煤炭领域等,小微企业确实导致了国家资源的巨大损失。所以,在我国现有制度设计下,这些工作是小微企业无法完成的。当然,小微企业可以在资源型产业领域从事一些辅的工作。小微企业在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领域可以有巨大的作为。国家在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时,在这些领域不应和小微企业争市场、争资源,国家应多出台有利于小微企业在这些领域公平竞争的法规,并以裁判者的身份,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2.小微企业适生存的地域。小微企业的形成,大多是借助合适的内外环境和市场环境,自然产生的。现在,城市的改造一波接着一波,每一次城市改造,受到直接冲击的往往是小微企业。城市市容改造、市区规划、道路规划等,一般都不会顾及小微企业的利益,往往采取关停的办法。小微企业没有再生的能力,因为许多小微企业的存在,都是历史的产物。他们之所以能够生存,大多是借助于老城区遗留下来的产业延续,利用低资源成本、便利的渠道、熟悉的人脉和就近的市场,如果一旦拆迁,他们生存的环境将不复存在,只能破产消失。比如武汉的汉正街,其形成与繁盛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武汉市为了进行旧城区改造,将其迁出原来的地域。现在汉正街不存在了,影响武汉以及华中地区几百年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也消失了。现在许多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但产业却越来越萎缩。有些大城市规模很大,但城市中的小微企业,只剩下餐饮、酒店、洗车等服务业了,成为纯消费性城市。

3.小微企业吸纳大量的低端就业人口,节约了大量的社会成本。小微企业创造大量低端劳动力就业。中国70%的城镇居民和80%以上的农民工都在小微企业就业,吸容的就业人数超过2亿,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政府解决民生问题。人们有了工作才能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小微企业为大量城镇无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国企分流人员等群体及时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小微企业要学会应用低端就业人员,善于培养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才,知人善用,在低端就业人员中挖掘人才,绝对不能歧视就业人员。国家战略之一就是发展中小城镇,而中小城镇的形成,主要还是依赖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为城镇主导产业提供配套服务,为城镇功能的实现提供全面的、不可或缺的系统服务。

二、对小微企业吸纳资金的建议

1.国家建设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在重要的产业领域,对下游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小微企业,国家应专门成立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性银行。这类小微企业主要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提供服务,如提供辅助产品、零件、配件等。通过政策性银行的扶植、引导,提升这类小微企业的制造质量,促进这类小微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并逐步地参与我国主要制造业的主体结构制造,参与我国制造装备的竞争,改变我国重大制造完全依赖国有企业的局面。

2.设立风险贷款银行,完善银行贷款、融资担保机制。尤其要对担保机构的担保资质做充分的评估,同时加强此类机构的政策与法规建设。对市场预测风险相对较高,利润相对较高的小微企业,我们可以通过风险贷款的方式,满足其融资的需要。

3.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可以大幅降低资金成本,但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占比偏小,对于小微企业而言,现有政策下,推动直接融资几乎是不可能的。直接融资对某些高科技小微企业尤其适合,只要加强管控,严肃执法,打击借融资之名的圈钱行为,就可以促进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健康、跨越式发展。

三、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建议

1.小微企业是产业链上不可替代的一环。一个地方,如果一类小微企业的消失,将直接导致地方主导产业的消失。反过来说,一个地方主导产业的消失,首先是从产业链上端的小微企业开始的。因为小微企业的市场敏感度极强,对宏观经营环境变化的感应度极高,一旦经营环境有细微变化,小微企业就会伤风感冒,严重的会破产倒闭。因此,小微企业在经营中应突出灵活性,尽量与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建立信用,规避自身资金短缺的风险。

2.小微企业是利基市场的守望者,是国家主体经济体系的有效补充者。许多小微企业承担着市场补缺者的角色。其功能是大中企业无法替代的。这些小微企业默默无闻,艰难地生存着。小微企业创造需求,刺激消费。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细化分工需求实现了有效对接。大、中型企业大都掌控成熟市场,但对一些新兴需求则无暇顾及,这些需求经常被小微企业率先挖掘并开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小微企业要善于发现新的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新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借此机会成长为大、中型企业。例如,1984年,柳传志和中科院计算所10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中关村的一间20平方米的传达室里创办了联想。

3.小微企业是我国“世界工厂”的坚定守护者。要保持中国的“世界工厂”的位置,就必须保护好小微企业。我国的制造业、纺织业、服装业等一直居于世界首位,小微企业功不可没。比如服装产业,服装产业的发展,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服装厂,事实上,除了服装厂之外,还有许多小微企业,如拉链厂、制线厂、纽扣厂、绣花厂、配饰厂、浆洗厂、辅料厂等等,这些小微企业与服装工厂构成一个服装产业的整体,为确立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我们如果失去了这些配套的小微企业,我们将会失去我们好不容易得来的“世界工厂”的地位。

四、小微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小微企业要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是毫无疑问的。如何建设小微企业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从长计议的大事。很多小微企业认为自己规模小,人员少,没有必要搞企业文化,这是不可取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一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企业的物资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每个小微企业的开办,总会创造物质条件,满足其运作的基本需要。小微企业的行为文化以及理念文化,则是小微企业发展的根本。小微企业大多以家族为主体,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管理的进步,小微企业的上层管理应随时进行调整,引进社会优秀人才,改变落后的管理。同时,要建设规范的、可执行的企业章程、企业管理制度。这些,都是小微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小微企业很容易受到来自内外环境的威胁,其生存状况相较大中企业要艰难的多,依靠什么来维持其生存与发展呢?文化建设是其抵御威胁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小微企业的物资文化受企业实力的限制,但良好的行为文化与制度理念文化则是企业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培养出来的。小微企业一定要把人才引进与文化建设同步建设,从本质上说,小微企业的文化是企业自己塑造的,与企业的价值观息息相关,这种文化对外体现小微现企业的形象,对内表现为小微企业的凝聚力。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注定是无法做大的企业。

五、小微企业产业升级换代的建议

小微企业要在变中求得发展。这种变主要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与社会技术同步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小微企业也要改变自身的生产和工作环境。小微企业的产业升级换代,并不意味着小微企业一定要做大。影响企业规模大小的因素很多,市场的需求状况、竞争状况、文化习惯、行业的技术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发展的特点等,都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小微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由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后来,小微企业就没有归口管理单位了。鼓励创新,帮助小微企业升级换代。重点是两条对策:一是建立共享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由地方政府只能部门牵头引导,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企业,在共性技术、基础性技术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支持,实施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小微企业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和小微企业培育计划;二是设立小微企业产业孵化中心。中心所需启动资金,国家可投入30%(从支持高技术企业研发资金中切出一块)用于初期研发,70%的资金可通过具体的产品开发从小微企业获得。

总之,小微企业只有实时升级换代,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才能满足社会日益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参 考 文 献

[1]《多层次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体系将逐步形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微博.2011-10-13

篇8

【关键词】财政增信 助保贷 小微企业 发展现状 风险制约

发展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水平不高,动力不足,主要归因于融资困难。融资难题已经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质量和速度的最大瓶颈。近年来,针对这项难题,各地区政府联合银行业推出了“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由政府财政提供增信,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推动小微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地方经济环境平稳增长的重要一环。政府、企业和银行业间的深度结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和可持续性及未来竞争力均有深远的意义。

一、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概述

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一般是指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由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政府财政提供的风险补偿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由合作银行对协定的“小微企业池”中的企业发放贷款资金的信贷业务。通常, “小微企业池”是指由政府和合作银行共同认定,缴纳助保金后办理助保贷业务的优质小微企业群体。“企业助保金”是指由“小微企业池”中的企业按其在合作银行获得贷款额度的规定比例缴纳的资金,用于先行代偿该池中企业逾期的贷款。

结合各地区实际,政府部门在业务开展先期建立助保金池,由财政投入的铺底资金(即政府风险补偿金)和企业缴纳的助保金共同组成,按照一定比例的额度缴存,以形成资金的规模效应和杠杆放大效应。助保金池在银行开设专户存放,封闭运行,采用受托运作、专户管理的方式,资金本息仅限于提供助保贷业务的担保及补偿,为小微企业借贷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当助保金池账户资金不足代偿银行逾期贷款本金和利息时,由银行向财政部门提出补偿申请,由政府补偿金和银行各按一定比例分担,当政府补偿金不足代偿银行逾期本金和利息时,超出部分风险损失由银行自行承担。

二、助保金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针对近几年小微企发展融资难题的迫切需求,很多地区相继成立相关财政管理部门研究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相继投入实行。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是政、企、银多方协调融合发展起来的新型融资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一)优质小微企业积极争取助保金贷款业务

各地区相继推出助保金贷款业务后,银行通过财政增信,放低针对优质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符合条件的优质小微企业争相加入助保贷业务“小微企业池”,并按照规定流程、审核要求进行助保金贷款业务,切实解决了一部分企业的融资难题。

(二)银行业积极推进助保贷业务的发展

银行业作为助保金贷款业务的实际操作方之一,与政府互相推荐小微企业,根据严格的操作规程审批并将相关资料与政府财政部门备案,双方按照约定的流程共同对入池企业的信用程度进行评估,严格控制信贷风险。助保贷业务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构成了银行业发展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政府部门严格审控入池小微企业,确保地区经济良性发展

新经济形势下,优质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政府部门制定政策依据,严格把控入池企业的信用资质,通过联合各级政府、经济示范区、工业信息化部门、工商、税务部门等多单位共同对小微企业进行审核,选择优质潜力、优质征信的小微企业作为入池企业。对入池企业申请助保金贷款业务的,严格审核企业资金流转状况,稳控资金的规模效应和杠杆放大效应。同时,多途径提供资金支持,扩充财政风险保证金池,确保更好的开展助保贷业务,实现地区经济良性发展。

三、助保金贷款业务发展的积极影响

助保金贷款业务通过政府财政、银行、企业的多方配合,实现了互惠共赢,政府通过审核筛选,给优质小微企业提供增信,为企业“输氧送血”,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动力,营造优质发展氛围。同时,财政银行间的合作,为银行扩宽业务范围,促进金融创新,提供信贷业务量;银行相对严格的征信系统,完善了政府对企业的评估,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风险。

(一)有效化解中小企业担保不足问题

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2]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合格的担保抵押或是担保抵押不足,而助保贷业务的推出,由财政出资可放大10~15倍效应的担保风险补偿金,申请“助保贷”的企业,只需提供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及部分抵质押即可获得全额贷款,大大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和成本,为更多区域性优质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和更广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政府为优质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易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监督了企业发展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持久性发展。

(二)扩宽银行业务范围,提升信贷业务质量

通过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审核,使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入助保贷小微企业池,有条件参与银行信贷业务。由财政增信作为保证,增加了优质企业的贷款数量和贷款规模,扩宽了银行贷款的业务范围,提升了信贷业务质量,促进了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发展。

(三)财政增信促进社会经济链条良性发展

政府通过参与客户筛选,科学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可以“定向”扶持符合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更有效地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政策和信贷投向的契合度;同时,政府风险补偿金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若财政投入1000万的铺底资金,银行按放大10~15倍的规模可配套投放1~1.5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另外,财政投入“助保金池”的资金损失概率较小,而且可长期循环使用并获得存款利息。即便个别客户违约,按照“大数定律”[3],企业助保金一般可覆盖风险,无需动用政府风险补偿金,风险可控性强。较之政府贴息或直接补贴的方式,“助保贷”模式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则,具有商业可持续性。通过政、银、企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机制,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增进企业的诚信意识,促进地区融资环境和信用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助保金贷款业务的风险制约因素

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提升经济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助保贷业务的发展对财政与小微企业发展的深度结合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具有深远意义。但在实际发展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限制因素和风险隐患。

(一)政府风险补偿资金规模直接限制助保贷业务发展

就实际情况来看,财政收入不足,资金紧缺直接导致了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规模较小,金融放大效应不够显著,制约助保贷业务进一步发展。加之,通过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评定认可的优质小微企业数量较多,风险补偿基金需求规模较大,实际投入的风险补偿基金无法满足现有融资需求,如何充盈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加快助保金贷款业务开展进度,保障小微企业助保金续贷或新增入池企业的助保贷业务顺利开展,成为当前财政部门重点研究问题之一。

(二)多部门沟通欠缺导致业务效率不高

助保贷业务主要是地方政府各部门及银行之间合作进行的。各个部门关注焦点不同,从政府各部门看,在扶植企业发展的同时,要求以减少自身业务风险为前提,这就容易造成业务流程进展不畅、业务周期延长等问题;从政府财政部门和银行来看,双方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不同:银行更关注企业的偿债来源、能力和风险防控,从而限制了部分优质企业的贷款规模和发展潜力。政府则更多关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为企业服务效应,尽可能投入更大的贷款规模和贷款企业,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风险防控。

(三)助保池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引起的风险放大效应

政府部门在业务开展先期建立助保金池,由财政投入的政府风险补偿金和企业缴纳的助保金共同组成,按照一定比例(一般按10%核算)的额度缴存,形成资金的规模效应和杠杆放大效应。如果同时有几家企业出现资金问题,产生不良贷款,需要政府出资的风险补偿金来偿还。一旦政府补偿金不足代偿银行逾期本金和利息,不仅会造成银行的资金亏损,政府财政的资金流失,还会使政府信用遭受损害,威胁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助保金贷款业务起步较晚,尚有很大的完善空间。通过政府和财政有关部门的审核把控及银行的风险监管,多方渠道、多方协调为优质小微企业提供征信保证,助保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崛起,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建总发[2010]70号文件)[Z].2010-3-30

篇9

关键词 小微企业 困难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微企业现状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微企业大量涌现,它们规模虽小,但数量庞大,目前已超过1000万家,加上3800多万个体工商户,其从业人员已近2.8亿,它为大量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学毕业生等创造了就业岗位,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同时小微企业也是我国经济的基本细胞,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目前小型微型企业约占企业总量的97.3%,它在活跃市场、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目前一些小微企业处境非常困难,包括“融资难”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影响小微企业成长的瓶颈。它们的平均寿命不过3年左右,甚至很多是“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小微企业的发展事关民生与稳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关乎我国经济的未来。

二、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经营粗放,管理落后。

小微企业多实行个人化或家族式管理,其经营风格受企业主的影响明显,多数企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科学性和约束机制较差,决策中容易出现家长式的一言堂、随意性的情况。由于经营比较粗放,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也不高,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时,小微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与国有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待遇等方面的原因,它不仅严重缺乏高级人才,而且缺乏高素质的一般管理人员,员工素质也相对较低,因此他们在获取信息、自主创新、面对挑战等方面能力欠佳。此外一些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严重不对称,风险难以评估,在产品质量上缺乏保障,在日常经营、贷款、纳税时缺乏诚信,这些都影响了银行、工商、税务部门等对他们的信用评价。

(二)缺乏品牌意识,创新能力低。

我国生产要素价格低廉,小微企业习惯以低价战略赢得利润,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在成本升高、订单下滑、资金链紧张的形势下,他们只能用压缩自身利润的办法来求得生存。所以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最缺的不是钱,而是能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

小微企业受自身实力限制,资金、市场以及人才等各方面都有所欠缺。但最关键的是,很多小企业的发展理念有问题,从开始成立时就只想着替别人加工或模仿市场,很少有企业注重自己开发,积累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多数的老板看‘利’,看企业能挣多少钱,哪里成本低就去哪里,急功近利的倾向较重,而在研发创新上投入资金少,仅仅做贴牌或低层次生产,处于生产链的低端。大部分小微企业几乎没有核心技术,有的是完全模仿市场,市场流行什么跟着模仿什么;有的则在客户要求的基础上做一定开发设计,但研发能力较低,只是下游产品中的“半研发”,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由于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低,利润薄,自主创新能力弱,所以小微企业很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所以没有自己的品牌,是当前国内无数小微企业共同的短板。小微企业只有有了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否则的话只能是被动地跟着市场走。

(三)融资难,税费负担重。

小微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紧的特点,而我们现在的信贷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及授权环节相对复杂,信贷业务的成本较高,时间相对较长,难以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

从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生命周期看,小微企业的存活率较短,贷款的风险较高,有数据表明,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远远高于传统贷款的不良率;而且按照服务大企业的传统模式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人工成本太高,所以银行如果还像服务大企业那样来做小微企业贷款,很难做到“收益覆盖风险”。

此外,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降税减负”政策,比如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下调小微企业所得税率等,但小微企业税费负担依然有待减轻。目前,小企业需要缴纳超过二十种税项,十数种费金,且大部分与大企业适用的税率相同。一些小企业反映,如果把各种隐性、显性的税加在一起,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较高的纳税标准,一方面,不利于企业利润留存,降低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出于避税的目的,隐瞒或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使得银企信息不对称,影响其信用评级,更大的加大了其融资难度。

总之,小微企业的发展事关民生与稳定,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推进小微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小微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管理,重视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同时也需要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和财政支持,同时要改革金融监管,大力发展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专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不断改善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只有这样,小微企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作者: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会计与经济)

参考文献:

[1]焦桂芳,对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状况的研究和分析,中国商贸,2012年第10期.

篇10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 小微企业 税负 建议

2008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 “结构性减税”一词,即一种“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税制改革方式。结构性减税强调的是为了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实行的是小剂量、小幅度的税负水平消减,旨在从量上削减税负水平。

一、结构性减税的主要政策及实施效果

(一)主要政策

(1)营改增。2012年1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上海率先开展营改增试点;2013年8月1日,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推开;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2014年6月1日起,电信业纳入了营改增试点。“营改增”将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为缴纳增值税,可以避免产业链的重复征税,降低小微企业税负。

(2)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减按20%征收,以及减半征税政策。应纳税所得额方面,我国对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了“四连跳”:从2010年开始,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的,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012年,减半征收的年应纳税所得额扩大为6万元以下;2014年1月1日,扩大为10万元以下;2015年2月25日,再次扩大为20万元以下。企业范围方面,由查账征收拓宽到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管理方面,由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转变为备案制。

(3)暂免增值税、营业税优惠政策。为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自2013年8月1日起,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型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对营业税纳税人中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单位,暂免征收营业税;2014年10月,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该标准提高到3万元,并且扩大到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4)小微企业其他优惠政策。2014年12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小微企业免征有关政府性基金的通知,一是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对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以及按季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含9万元)的缴纳义务人,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二是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在职职工总数20人以下(含20人)的小微企业,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二)实施效果

从上述优惠政策可看出,我国政府对小微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一系列税收利好政策的出台,收获了小微企业千金不换的口碑,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实质性的利好。据统计,2014年,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户数为246万户,合计减免税款101亿元,优惠政策受益面达90%;享受小微企业减免“两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约2200万户,其中减免增值税307亿元、营业税204亿元,合计减免税额511亿元。三个税种合计,2014年小微企业一共减免税款612亿元。

二、结构性减税政策实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减税对象有待扩围,力度有待增强

结构性减税是循序渐进的,然而当前减税力度和范围远远不够。如:两税起征点调整后的规定只涉及部分小微企业,覆盖面比较窄,刚刚达到小微企业认定的小企业,可能不能享受此项优惠政策;目前大多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面临亏损,无法真正享受到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这些问题表明,一些小微企业在税收方面得到的优惠不明显,影响了国家结构性减税的预期效果。

(二)小微企业结构性减税政策缺乏可持续性和系统性

由于小微企业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国家对小微企业的重视刚刚开始,现行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以临时性、补充文件、通知等形式下发居多,应急性比较明显,缺乏系统性;并且优惠政策内容变化较快, 期限较短,小微企业结构性减税政策缺乏可持续性。大多数优惠政策并未整合,比较零散,各类优惠政策检索起来困难,小微企业在执行中难以准确把握。

(三)政策的实施效果难以监控

大量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之后,政策的贯彻落实程度的衡量出现困难,缺乏必要的绩效评估和信息反馈,不利于政策的修改完善。

三、完善小微企业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建议

(一)完善改进相关税收制度

根据现行规定,对月销售额(营业额)3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相对于以前2万元的限制有所提高,但目前仍有大量的小微企业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此外,这一政策的实施期限是在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也就是说,这一政策的实施期限只有一年,实施期限短。建议进一步提高起征点争取涵盖更多小微企业,并且延长期限。

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以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但相对于25%的一般税率来说,20% 的税率还是有些偏高的。建议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所得税税率。

(二)健全完善税收政策体系,制定配套措施加强实施效果

一是加强政策全面设计,系统规划税收政策目标、税收优惠范围和政策实施力度;二是健全完善税收政策体系,按需要以法律、法规、规章等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形式颁布实施并归类税收优惠政策,实现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化管理,以便小微企业查阅与利用;三是制定相应的跟踪评估手段,及时分析总结近期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发现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分析,找到对应有效的方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