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范文

时间:2023-03-20 03:4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用

篇1

南宁宁安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李南经万万没有想到,两年前在南宁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拖欠了598万元的贷款,竟然被桂林的贷款银行知道了,该行当即终止了宁安公司的贷款审批。公司的财务人员告诉他,是全国联网的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中记录了宁安公司所有的信贷情况,如果拖欠的598万元贷款还不赶快归还,公司以后就很难获得银行的信任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像宁安公司这样的企业缺乏诚信意识,隐瞒真实情况向多家银行借贷,导致了大量的银行坏帐,同时企业之间“三角债”也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人民银行为了解决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于1997年开始组织商业银行建立全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商业银行提供企业信贷信息查询服务,2006年6月升级改造成为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征信系统,2006年7月正式全国联网运行。目前,企业征信系统已经为全国1700多万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根据采集的信息生成企业信用报告,能够看到每家企业在国内所有银行发生的每一笔信贷业务。

企业信用报告中包括的信息非常丰富,基本涵盖了银行授信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如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高管人员信息、企业的资本构成信息和对外投资信息、财务信息。而最核心的还是企业与银行发生信贷业务的信息,它能够直观而且客观地告诉信用报告的使用者,企业当前的负债状况,也能够帮助银行判断贷款申请人的还款意愿。就像之前提到的宁安公司,就很快发现他们存在骗取银行贷款的嫌疑。500家金融机构信息监督员问卷调查显示,2009年上半年,通过查询征信系统,商业银行拒绝的企业贷款申请额占企业贷款申请总额的2.2%,企业征信系统成为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的防火墙,查询企业信用报告已经成为银行进行贷款审查的一个必要环节。

同时,企业信用报告中还包括了企业在其它领域的一些信息:包括法院诉讼信息和执行信息、社保缴费信息、企业环保信息、企业公积金缴存信息、企业拖欠工资信息。将企业在环保、质检、劳动用工等领域涉及企业信用状况的行政执法信息全面纳入企业征信系统,是要依托征信系统建立多个部门的联动机制,利用信贷杠杆提高企业和个人在其他领域的违法违规代价,促使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从制度上合力构建“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社会氛围。例如2009年11月,某公司向长沙银行申请4180万元综合授信额度,该行从征信系统获知该公司在08年曾因超标排放污染物被经济处罚,进一步调查得知该公司曾因“建设项目生产规模发生重大变化,实际产量超过环评批复产量,未向环保部门重新报批”受到环保部门的查处。以上内容引起该行的高度关注,该行立即要求企业提供后续环保整改计划、建设项目环评申报及批复情况等详细资料。在该企业环保未整改到位的情况下,该行不再审批该公司授信。再如2009年10月某建筑企业向建行湖南省分行申请1400万银行承兑汇票额度。该行查询企业征信系统,系统显示该企业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后经上网查询该情况属实,该企业曾被省建委通报批评,最后建行拒绝了这一笔授信申请。

企业信用报告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基本概况、财务状况、信贷活动等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它的用途广泛,既可以作为其它企业在与本企业进行经济交易前,考察本企业信用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又可以作为本企业向其他企业展示自身良好信用的一项重要证明,能够帮助本企业获取其合作伙伴的信任。随着企业信用报告所包括信息的不断完善,企业信用报告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日益重要。不管是融资还是投资,不管是要发展还是要壮大,企业的信用报告就像是企业的身份证一样,离开了它,企业的经济活动都难以展开,企业的发展都寸步难行。所以,现在大家都形象地称企业信用报告为企业的“经济身份证”。

篇2

第二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以下简称企业信用监管)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科学监管观为指导,以法定职能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引入信用管理理念,整合系统行政资源,通过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培植、信用披露等方式,以激励、限制、惩戒、教育等手段,对企业的市场进入、存续、退出全过程实施信用监管,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的制度。

第三条企业信用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和监管职能的拓展、深化与创新。各所、分局和各科室应在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中实施企业信用监管,逐步丰富企业信用监管的内容和形式,努力探索建立企业信用监管的完整体系。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展企业信用监管应当遵循统一、客观、公正、效能的原则。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市局成立企业信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确定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定企业信用监管制度;协调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解决企业信用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企业信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信用办),负责组织、落实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行信用监管制度;了解掌握企业信用监管情况,协调解决企业信用监管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实施企业信用监管工作的督查和考核。

第六条市局的企业注册、企业监管、市场合同监管、商标广告监管、经济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科室,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工商业务软件,开展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负责企业信用监管在本业务范围的各项任务的落实;指导各所、分局、队开展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信息办负责为企业信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网络安全保障。

第七条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各所、分局在日常监管中,运用工商业务软件,根据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及信用监管提示,实施企业信用监管。

第三章信用信息征集

第八条信用信息征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采集、整理、记录、维护企业信用信息的活动。凡与企业信用状况有关的基础信用信息、信用积累信息、信用流失信息和信用能力信息,应当予以征集。

第九条信用信息征集,主要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各项业务工作中实现;还可以通过与有关部门交换,组织企业自行申报等方式实现。

部门信用信息交换主要由信用办通过“企业信用监管信息共享中心”具体实施;企业自行申报信用信息主要由各所(分局)利用“网上年检系统”征集。

信用信息的征集,尽可能通过网络实现,由信息产生者直接输入。

第十条按照谁办理、谁记录、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完整、准确、动态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由工商业务系统形成的数据直接进入数据库;其他数据由业务经办人员录入数据库。

第十一条信用信息征集平台以省局软件为主,以区域性软件为辅。省局软件包括**省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系统,网上年检系统。区域性软件包括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网络经营行为监管系统和商标印制企业信用监管系统等。

第十二条各所、分局负责录入的

(一)、市场准入系统中的由其办理的个体工商户的注册、变更、注销登记信息,个体工商户的信用信息,个体工商户验换照信息,市场主体年检、验换照时所采集到的各类信用信息,个体收费信息,数字证书申领;

(二)、日常查检系统中的日常检查、工作提示、督办下达模块的信用监管信息;

(三)、市场管理系统中的市场经营者管理信息;

(四)、案件系统中的案件处罚信息。

(五)、利用“网上年检系统”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征集。

(六)、负责录入“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中的食品检测信息、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商品质量定量检测信息,

(七)、“网络经营行为监管系统”中的网络经营主体监管信息,

(八)、“商标印制企业信用监管系统”中的商标印制企业监管信息。

第十三条各业务科室负责录入本科室形成的与企业信用有关的信息,运用信用信息、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和监管类别,开展企业信用监管工作,指导基层各所、分局开展与本科室业务相关的信用监管工作。

(一)注册分局负责录入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信息,名称预先核准登记信息及到期处理。省知名商号信息;运用信息提示功能开展业务工作。

(二)企业监管科负责录入黑名单解除信息,监督信用监管提示信息的落实。

(三)经济检查科负责在案件系统中录入案件处罚信息。

(四)、消保科负责录入商品质量的抽查信息等。

(五)、市场合同科负责录入市场登记变更信息、星级市场信息、经纪人管理信息、合同管理信息、“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信息、抵押物登记变更注销信息、拍卖活动备案、格式条款备案及其他特殊行业经营企业的监管信息;协助省信用促进会开展工作,完成促进会交办的任务;帮助年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市场建立信用评价和信用监管体系。

(六)、商标广告科负责录入商标印制单位及其信用信息、广告经营单位信息及其信用信息、企业的驰名商标信息、著名商标信息、知名商标信息和**市名牌商标信息。

(七)、信息办负责为企业信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网络安全保障。

(八)个民协、消费委、12315举报投诉中心负责录入各自工作职责内的有关信用信息。

第十四条业务科室和基层单位在信息录入有冲突时,由信用办作具体规定。

第十五条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只用于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不得擅自对外公开。

第十六条各所、分局、队经办的对不属于本市登记注册的本省内的市场主体做出行政处罚的,应将处罚文书上报经济查检科,统一抄送该市场主体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十七条各所、分局和业务科室应当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录入、校对、确认制度,业务科室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工作的督查、考核,保证信用信息录入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个人非依权限、程序规定的,不得擅自修改、增删企业信用信息。各所、分局的公共帐号只保留查询。

第十九条不同单位、部门提供同一内容的企业信用信息,属于基本信息的,采用登记部门、审计部门提供的信息;属于荣誉性信息的,采用授予部门提供的信息;属于处罚性信息的,采用处罚机关提供的信息。

第四章信用监管评价

第二十条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实现信用分类监管,以企业行为规范信息为主,信用能力信息为辅,对企业信用监管状况进行的综合量化评价。

第二十一条我局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标准按省局制定的标准执行。

第二十二条辖区外的企业设在辖区内的分支机构,应当参加企业信用监管评价。辖区内的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单独进行信用监管评价。

第二十三条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由计算机根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和信用监管评价标准,自动生成评价结果。

第二十四条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分为AAA、AA、A、B、C、D六个等级。AAA级表示信用优异,AA级表示信用良好,A级表示信用稳定,以上三级用绿色表示;B级表示信用波动,用蓝色表示;C级表示信用低下,用黄色表示;D级表示信用丧失,用黑色表示。

第二十五条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应当作为对企业开展信用教育、赋予信用资产、实施信用激励和信用约束、确定监管类别、进行日常检查等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六条市局信用办在每年11月30日,对全局登记注册企业的信用监管状况作出年度评价。并将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长期保存。

第二十七条年度企业信用监管等级评定之后,各所、分局和各业务科室发现并经证实企业在评价年度内有未记录的违法失信行为或其他信用信息,并足以影响其信用状况的,应上报信用办对该企业的信用监管等级进行重新评价,同时相应调整该企业的监管类别。

重新评价结果作为该企业的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结果。

第二十八条年度企业信用监管等级评定之后,各所、分局和各业务科室发现企业有新发生的违法失信行为或其他信用信息,并足以影响其信用状况的,应对该企业的信用监管等级进行即时评价,同时相应调整该企业的监管类别。

即时评价结果仅作为调整监管类别的依据,不影响该企业的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结果。

第五章信用反馈

第二十九条信用反馈是将年度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及相关情况形成的信用评价报告内容告知企业,并据此对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信用自律教育。

第三十条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主要记载被评价企业的信用评价结果,包括企业信用监管等级、各项得分情况、主要信用积累情况、主要信用流失情况,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提示等内容。

第三十一条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只向被评价企业反馈,供被评价企业了解自身的信用状况,不向其他单位、个人公开;但被评价企业同意公开的除外。

第三十二条信用反馈的方式,可以是书式邮寄,也可以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传送。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以书面形式反馈的,加盖实施评价机关的公章。

信用等级为AAA级的,必须以书面形式反馈;信用等级为AA、A、B、C、D级的,反馈形式不限。

反馈结果在7个工作日内录入。

第三十三条提倡采用短信平台进行信用反馈。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征集,建立完整有效的企业负责人手机号码数据库。

第三十四条企业可以直接向所在地各所、分局查询自身的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拥有数字证书(CA)的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自身的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

第三十五条企业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如用于评价的信用数据无差错的,不予重新评价;如用于评价的信用数据有差错的,且非企业责任造成的,企业可以重新提供同期、有效的信用数据,经有关业务科室审核其真实性、准确性后,予以重新评价,并调整企业当年的信用监管评价结果。

第六章信用监管提示

第三十六条信用监管提示是利用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和其它信用信息,依据特定规则由工商业务系统软件产生,指导和提醒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对相应企业予以注意或者采取相应措施的工作信息。

第三十七条依据省局制定的信用监管提示目录,信用监管提示分为关注提示、警示提示、限制提示三种类别。

关注提示,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予以注意或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予以重点审查。

警示提示,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根据情况,采取不予办理、巡查、告知、告诫、立案、予以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或取消已获得的信用资产等具体措施,并将处理情况予以记录。

限制提示,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办理相关业务时进行严格的限制,不予办理相关的手续。工商业务系统软件在相应环节依据内容自动控制操作。

第三十八条信用监管提示信息,不能由计算机软件自动处理的,根据信息类型,由相关业务科室负责录入、维护。

第三十九条可以办理的信用监管提示信息,管辖单位在一个月内予以办结。

第七章日常检查

第四十条各所、分局根据年终信用评价结果,合理设置监管频率,在每年12月30日前,制定下一年度的年度监管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运用信用提示功能开展日常检查,完成上级局交办的其他企业信用监管事项。

第四十一条各所、分局根据企业的监管类别、本单位的人员状况、管理区域的实际情况等,结合《**市工商局片区监管责任制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制作每周片区工作计划,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组织实施日常、专项和特殊检查。

无巡查户口或巡查结果的工作计划视为无效。

各所、分局的工作计划者应及时关闭或结转超期的工作计划。

第四十二条新增户口建档时限为三个工作日,因区域划分等原因需重新建档的时限为一个月。

第四十三条企业的监管类别,以信用监管评价结果为基本依据,综合行业特点、经营特点和其它监管要素确定。

按照监管要求的不同,监管类别分为A类监管、B类监管、C类监管、D类监管。

A类监管。实施低频率监管。适用于信用等级为A级以上、且未列入一级重点监控行业的企业。重点检查亮照经营、证照有效期、登记事项执行和变动、年检申报、被举报事项等情况;主要帮助企业提高遵法守信水平,获取更多信用资产;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AAA、AA级企业,实行重点企业走访制度。可实行跨年度检查。

B类监管。实施较高频率监管。适用于企业信用监管等级为B级的企业、当年新设立的企业等。除A类监管的检查内容外,重点是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新办企业的注册资本到位情况、登记事项的执行情况等。一般每年检查不少于一次。

C类监管。实施高频率监管。适用于企业信用监管等级为C级的企业、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和投资设立的企业、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属于一级重点监控行业的企业等。除A、B类监管的检查内容外,重点为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整改情况、需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等。一般每年检查不少于两次。

D类监管。实施按需监管。适用于企业信用监管等级为D级的企业。主要内容是吊销营业执照后,是否依法停止经营,是否依法办理相应事项等的后延监管。根据需要随时检查。

第四十四条日常、专项检查完毕,各所、分局检查人员应当根据检查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置,将结果及时、准确、正确录入相应业务系统;一年检查2次,上半年必须完成任务50%。其中C类监管企业上半年必须检查一次,新设企业成立6个月内必须检查一次。

第八章信用奖惩和服务

第四十五条根据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予以信用奖惩措施。

信用奖励措施包括: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为A级以上的企业要优先赋予信用资产,多方宣传信用形象;其中AA级企业可申请年检免审查,AAA级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给予年检免审查。

信用惩罚措施包括:企业的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等级B级以下者,在下一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结果产生之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主管的各类社团组织不得授予“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广告信用单位等信用资格,或者知名商号、著名(驰名、知名)商标等信用资产;办理各项工商业务时要重点审查;其中C级以下的,已经获取的相关信用资格要取消;D级企业要予以公示。

同时,我局要通过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荐、建议等方式,扩大信用奖惩机制的应用范围和影响。

第四十六条各所、分局要采取教育、引导等手段,帮助有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重建信用。并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为企业信用管理提供指导和帮助。

第九章信用修复

第四十七条企业信用修复是指因非主观故意因素,致使信用监管评价等级降低,在一定期限内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重建信用的企业,按一定条件,经规定程序,获准消除本评价年度违法失信行为对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的影响的过程。

第四十八条申请信用修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企业根据其违法失信行为制定、落实相应的整改方案,并有明显成效;

(二)自企业提出申请之日起,整改期限不少于三个月。

(三)企业在整改期限内未再发生违法失信行为;

第四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信用修复:

(一)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为D级的;

(二)本评价年度内具有严重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行为的;

(三)本评价年度内同一性质的违法行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罚两次以上的;

(四)进入破产程序的;

(五)距上一次信用修复时间不到三年的;

(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不宜实施信用修复的其他违法失信行为。

第五十条信用修复的程序:

企业向所在地工商所、分局提出书面申请;

企业所在地工商所、分局审查企业信用修复条件,并提出意见,报送市局企业信用办;

由市局企业信用办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确认,并实施信用修复。在数据库保存违法失信记录的前提下,提前解除信用提示,同时相应调整企业的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等级和日常监管类别。

第十章信用披露

第五十一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公开披露企业的信用信息,加强社会监督,促进企业信用自律。

第五十二条公开披露的信用信息包括:

企业基础信用信息:企业注册登记信息、企业年检信息。

企业良好信用信息: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广告信用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知名商号、驰名(著名、知名)商标。

企业不良信用信息: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D级、严重违法处罚信息。

第五十三条公开披露之外的信息为限制披露信息。

我局与政府相关部门由于工作需要,在内部互通信息,不属于公开披露。

限制披露信息,当事人同意披露的,可以公开披露。

第五十四条各所、分局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办事大厅、所(分局)办公场所等设置企业信用信息查询设施,方便查询公开披露信息。

市局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方便查询公开披露信息。

市局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公开企业良好信用信息、企业不良信用信息。

第五十五条每年度企业信用监管评价后,市局相对集中地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公示。

第十一章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者的信用监管

第五十六条个体工商户信用监管是对个体工商户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各所、分局要结合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的要求,应用工商业务系统软件,全面开展个体工商户的信用监管。

个体工商户信用监管评价由市局企业信用办负责实施。

第六十七条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是市场信用建设的重要环节,各所、分局要充分调动市场举办者的积极性,在具备信息化条件的市场,大力推行市场经营者的信用监管。

市场经营者的信用监管评价由市局企业信用办负责实施。

第六十八条在市场内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实行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评价,不实行个体工商户信用监管评价。

第六十九条市场经营者的信用监管评价以市场为单位进行。在市场内经营的企业、外地企业设立在当地的分支机构,除实行企业信用监管评价外,同时实行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评价;本地企业在市场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评价。

第七十条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评价采用全省统一的评价模型。信用监管评价的具体指标内容及分值,除省局统一规定的以外,市局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监管重点增加信用评价指标,并按规定向市局信用办备案。

第七十一条对查无下落的个体工商户,当年的监管类别列为D类。

第七十二条对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者的日常、专项检查,参照企业执行。

第七十三条对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者的信用评价结果的反馈形式参照企业执行(除书面形式外)。

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者的信用修复制度,参照企业执行。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七十四条本实施细则未提及到的信息录入时限,由各业务科室根据市局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各业务科室要结合本年度的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检查考核本实施细则所涉及的各类信息。

篇3

其实,有些国家早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日本有52个信贷担保公司,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全国性信贷担保联合会,它同日本小企业信贷保险公司一道致力于为日本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服务。韩国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信用保证基金,其资金来源,中央一级全部由中央政府出资,地方一级则由地方政府和企业各出50%。菲律宾于1984年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会,该基金会担保85%的贷款补偿,一旦贷款无法偿还,基金会承诺向贷款银行支付所担保的贷款部分。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及早构建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实际上,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早在1998年10月,全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起草《关于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并确定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作为突破口;12月召开的全国经贸会议决定在江苏镇江、山东济南、安徽铜陵等地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1999年6月14日,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同时征求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的意见,国家经贸委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对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积极地进行了一些探索:1994年,上海城市信用社开办了中小企业风险担保基金贷款业务,基金由各区政府财政拨款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以会员制的形式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1997年,中囤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参与成立了虹口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并由专业的担保公司操作;而最近北京市财政局、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北京首都创业集团三方签订的《关于设立北京市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并联合开展信用担保业务的框架协议》、《北京市中小企业担保资金管理办法》和《北京市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实施细则》更是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二、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设想

构建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该遵循“借提供信用保证,达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目的,进而协助中小企业健全发展、经济成长与社会安定”的宗旨来进行。同时,根据国家经贸委印发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还应严守三条指导原则:(1)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的原则。(2)政府扶持与市场化操作相结合的原则。(3)开展担保与提高信用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由城市、省、国家三级机构组成。其业务由担保与再担保两部分构成,担保主要以地市为基础,再担保主要以省为基础。依据《担保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形式可以是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和社团法人三类。所以,根据这三种形式,我们可分别构建三种担保机构:(1)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靠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拨款注人资金和向社会发行债券,同时也可吸收中小企业出资和社会捐资,机构实行市场化公开运作,接受政府机构的监管。(2)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担保公司,由地方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作出承诺保证责任并推荐中小企业,由担保公司办理具体的担保手续,这类机构主要是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它兼有商业担保和信用担保的双重特点。(3)由中小企业联合组建会员制的担保机构,资金共同承担,自担风险,自我服务,发挥联保、互保的作用,此类机构的运作采取担保基金的形式,实行封闭运作。总之,担保机构在建立之初离不开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上的支持,其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成立之后应根据市场规律进行运作。但不管怎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创办的初期不应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其担保资金和业务经费以政府预算资助和资产划拨为主,担保费收入只是为辅。

对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资金,可采取“财政拨一点、资产划一点、企业出一点、社会筹一点”的方式,通过政府预算拨款、资产划拨、会员企业风险保证金、社会和企业入股、国内外赠予及其他方式来解决担保资金来源的问题。其用途主要在于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信用担保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服务,从而帮助它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融资困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将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该体系的主要功能在于扫除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时担保品欠缺或不足的障碍,提供信用保证以补充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同时分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以提升其办理融资的意愿,使中小企业得以与大企业处于平等地位,同享金融资源。(2)与中小企业共担创业风险。信用担保体系肩负着中小企业创业的高风险时期融资保证辅导的重责,一旦企业经营壮大,风险趋低,授信单位将其纳入一般授信客户体系中,此时中小企业无须担保体系的担保便可自己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即对该企业完成了阶段性的辅导任务。(3)支持中小企业的R&D(研究与开发)。在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中,有许多很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但由于缺少资金而无法进行研究开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可对其提供信用支持,使其获得充足的资金,而且项目一旦研究开发成功,担保体系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回报。同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担保中介的介入,使得原本发生在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两者之间的贷款关系变成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得到了分散,从而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得到了更高的保证。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认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对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我们不能盲目夸大,在看到其有效性的同时,也要看到

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管理,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使用等活动,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经依法授权或者受委托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生成的与企业信用状况有关的记录,以及按约定方式向企业、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和其他组织收集的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记录。

本办法所称企业,是指经过工商注册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

第四条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准确、及时的原则,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工作的领导。

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的综合管理工作,其所属的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具体办理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的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的综合管理工作。

各级经贸、外经贸、工商、财政、税务、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民政、劳动保障、安全监管、环保、信息产业、科技、文化、出版、广电、公安、物价、建设、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海关、检验检疫、证券、银行、保险等管理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应当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征集和公布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实现行政机关信息互联和共享,为行政管理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并为社会无偿提供相关信息查询服务。

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应当做好企业信用信息的整理、存储、维护、数据安全等工作。

第二章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

第七条下列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及时向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报送相关企业信用信息;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将本部门信息汇总后提供给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

(一)工商部门提供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基本资料及变更记录、年检结果、工商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二)税务部门(包括地税和国税部门)提供企业税务登记、欠缴税款、偷逃税款及税务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三)质量技监部门提供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强制性产品认证、产品执行标准、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以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四)经贸部门提供对企业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五)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企业安全事故及有关的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六)统计部门提供对企业的统计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七)环保部门提供污染严重企业、环境污染事故、环保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八)民政部门提供对福利企业的年审结果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九)劳动保障部门提供企业用工和社会保险基本情况、劳动保障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建设、交通部门提供有关企业资质、质量或安全事故责任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一)发展改革部门提供企业招投标违规记录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二)信息产业部门提供有关企业资质认定、专项技术认定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三)科技部门提供科技成果鉴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四)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部门提供对有关企业的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五)物价部门提供价格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六)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供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保健食品的行政许可事项、质量检查结果、有关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七)文化、出版、广电部门提供有关企业许可证发放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八)公安部门提供有关企业公共安全方面的资质、许可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九)外经贸部门提供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及变更情况、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及年审结果、有关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二十)海关机构提供企业分类管理、海关管理等级、走私违规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二十一)检验检疫机构提供企业进出口商品免验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二十二)证券监管机构提供证券公司和股票上市交易企业履行诚信责任情况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二十三)银行监管机构提供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履行诚信责任情况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二十四)保险监管机构提供保险公司履行诚信责任情况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二十五)其他行政机关提供的相关企业信用信息。

第八条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组织机构代码等基本情况;

(二)需记录的信用信息具体内容;

(三)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依法作出的结论意见或者决定;

(四)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相关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应当负责制定本系统有关企业信用信息的具体项目、范围和报送办法。

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本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处理平台,提高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利用水平。

第九条企业、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组织按约定的方式提供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条提供信息的单位所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当具有合法性和准确性。

第十一条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当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10日内追加或更新一次信息,具备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实时更新信息数据。

第三章企业信用信息的分类和

第十二条企业信用信息分为基本信息和提示信息。

第十三条下列信息记入基本信息:

(一)企业登记注册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股票上市交易企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三)企业的资质等级;

(四)企业取得的专项行政许可;

(五)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进行专项或周期性检验、检测、检疫(含年检年审)的结果;

(六)行政机关依法登记的其他有关企业身份的情况。

前款规定的信息包括登记、变更、注销或者撤销的内容。

第十四条下列信息记入提示信息:

(一)企业发生的重大质量、安全生产事故及诉讼事件;

(二)对企业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处罚记录;

(三)对企业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责任追究记录;

(四)经依法确认的企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交易安全的其他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记录。

下列信息根据需要也可记入提示信息:

(一)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情况;

(二)企业的纳税和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

(三)企业经营和财务情况;

(四)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通过情况;

(五)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称号的情况;

(六)产品获得国家免检(验)证书的情况。

本条所列信息,属于企业提供的,提供信息的企业应当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对按照本办法征集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当根据前两条的规定进行分类并按照统一标准、平等披露的原则向社会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信息除外。

前款所称国家秘密的认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决窍、客户名单、货源情况、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第十六条各行政机关将本系统的信息提交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的同时,可以通过本系统的政务网站或者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后供公众查询的期限分别确定为:

(一)基本信息,至企业终止为止;

(二)提示信息为3年;

(三)企业自愿公示的信息,至企业要求终止公示止;

(四)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的期限执行。

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的期限自信息公开之日起计算。

期限届满后,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终止公开,转为长期保存信息。

第十八条行政机关在有关的核准登记、资质认定、年检年审、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示范推荐等管理活动中,可以使用企业信用信息记录。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应当及时提供有关信息。

第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到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或者通过政府网站,查询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具体查询办法由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章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的监督

第二十条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活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除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明确规定外,行政机关及其所属的机构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企业信用评比活动。

社会中介机构向社会提供企业信用状况调查评估等服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并对调查评估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第二十一条企业认为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公布的信用信息有差错的,可以向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提出异议。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应当及时与提供信息的单位核实;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确有错误的应当立即改正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书面或者网络等形式向有关行政机关投诉企业失信行为。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处理。投诉属实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记入该企业信用信息;投诉情况不属实且属诬告性质的,投诉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中,投诉者是企业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将其诬告的事实记入该企业信用信息。

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接到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投诉,应当在接到投诉后5个工作日内转交有关行政机关调查处理,并将转交情况告知投诉人。

第二十三条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的安全管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提供信息的省级有关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或者无故拖延向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由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省人民政府给予书面通报批评。

第二十五条提供信息的单位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向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提供虚假信息的,由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其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行政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提供虚假信息给有关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六条企业、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和其他组织未按约定如实提供相关企业信用信息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一)擅自披露或者泄露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企业信用信息的;

(二)捏造或擅自更改企业信用信息的;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转交单位或个人投诉材料的;

(四)违反国家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有关规定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六章附则

篇5

一、信用政策的内容

(一)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若企业制定较高的信用标准,将使许多客户因信用品质达不到标准而被拒之门外;同样地,若企业的信用标准过低,则会使企业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及坏账成本过高,影响企业的收益。企业评定客户信用标准的方法主要有“5C”法和信用评分法,这两种方法已经是目前较成熟的方法。

第一,5C系统法。5C法指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1)品质,指顾客的信誉,即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2)能力,指顾客的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3)资本,指顾客的财务状况,表明顾客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4)抵押,指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5)条件,指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企业应对客户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估,详细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然后作出是否赊销的决定。

第二,信用评分法。该方法是选择若干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相结合评价客户的信用水平。首先给出各财务比率的权重并确定标准比率,然后将客户的实际比率与标准比率相比较,评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最后求出总评分,企业依据总评分确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优惠。信用评分法模型主要有:(1)“Z1=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总额”,“X2=未分配利润÷资产总额”,“X3=(利润总额+利息支出)÷资产总额”,“X4=权益市场值÷负债总额”,“X3=销售收入÷总资产”。一般认为Z小于1.8,风险很大;Z大于2.9险较小。(2)“Z2=0.717X1+0.847X2+3.107X3+0.420X4+0.998X5”。其中X1、X2、X3、X4、X5的含义与(1)式中的含义一样。(3)“Z3=6.56X1+3.26X2+6.72X3+1.05X4”,X1、X2、X4的含义与(1)式中的含义一样,其中“X3=(利润总额+折旧+摊销+利息支出)÷资产总额”。若Z小于1.23,风险很大;Z大于2.9,风险较小。其中Z1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Z2适用于非上市公司;Z3适用于非制造企业。信用评分法还有其他模型,但Z模型较成熟,也较常用。

(二)信用期限 信用期限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信用期过短不足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只顾及销售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期,所得收益可能会被增长的费用抵销,甚至造成利润减少。企业的信用期确定方法主要有:(1)参考行业惯例。经过长期的实践,各行各业都会形成固有的信用惯例。企业依照行业传统惯例选择本企业的信用期是一个次优化的方案,虽不能给企业带来最大收益,但却能使企业避免最差的结果。(2)通过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进行判断。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若增加的收益大于由此增加的费用,则应采用新的信用期,否则就不应采用新的信用期;缩短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减少,若减少的收益小于因此而减少的费用,则企业应采用新的信用期。

(三)信用额度 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付能力给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限额,但它实际上也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额。信用额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好,信用额度过高,会增加企业风险,信用额度过低,则会影响企业销售规模的扩大,从而减少企业的赢利水平。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超过客户的实际支付能力而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的信用额度确定方法主要有:(1)根据收益和风险对等原则确定。企业根据客户全年购买量测算企业从该客户获得的收益额,以该收益额作为每次该客户赊销的额度。(2)根据客户营运资金净额的一定比例确定。营运资金净额指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额。在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下,客户的营运资金净额基本上稳定的,可以作为客户发生新债务的偿付资源。(3)根据客户的清算价值确定。清算价值指客户因资不抵债或其他原因破产清算时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清算价值是客户还款的最后保障。

(四)现金折扣政策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商品价格的扣减。企业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优惠其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量。总体而言,企业的现金折扣政策既可能给销货企业带来收益,又可能带来损失。企业的折扣政策并不能独自发挥作用,而要与企业的信用期结合考虑。企业是否实行现金折扣政策,以及实行何种程度的折扣政策,都要考虑信用期,权衡有利弊,充分考虑收益与损失的大小来制定。现金折扣政策的确定方法有:通过分析收益增量和成本变化确定。其基本思想是计算出各种现金折扣政策的成本与收益,然后将成本与收益相比较,计算出各方案的净收益,选择能给企业带来最大收益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法制环境及特定的经济状况等条件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企业信用状况会有所不同。企业应依据客户所处的区域环境及客户自身情况制定既有原则又具灵活性的信用政策。

二、信用政策方法选择

企业信用政策方法选择是成本与收益权衡的结果,是多个变量因素一起变化而求得最优解的结果。多个变量因素主要包括信

用标准、信用期限、信用额度、现金折扣政策等。企业信用政策选择的方法既有定量分析方法,也有定性分析方法。

(一)定量分析 在信用政策选择的定量分析中,关键是找出信用政策改变条件下的收益与成本的变化,对二者进行比较,若由此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则采用新的信用政策,否则,就不采用新的政策。

[例1]某商业企业只经营一种商品,单位售价10元,单位进价5元,目前实行的信用政策为N/30,年销量为20万件,平均存货水平为8万件,坏账损失率为2%,收账费用为4万元。企业为扩大销售量,现决定改变信用政策:甲方案,将信用政策改为N/60,预计销售量为30万件,平均存货为12万件,坏账损失率为3%,收账费用为6万元;乙方案,信用政策为1/30、N/60的现金折扣条件,估计将有一半的顾客将享受折扣优惠,销售量为30万件,平均存货为12万件,坏账损失率为2%,收账费用为8万元。假设企业等风险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为15%,根据上述资料,选择合适的信用政策。

分析:(1)在下面的运算中,把机会成本等同于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成本,管理费用纳入收账费用中,不单独列出。(2)运算中所运用的主要公式有:“收益:销售量x单位边际贡献”,“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坏账损失=销售额x坏账损失率”,“现金折扣成本=销售水平×现金折扣率×享受现金折扣顾客比例”,“企业损益=收益增加-费用增加”。(3)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整理出表1:

计算结果表明,乙方案实行折扣后。企业的收益达到最大,收益分配增加37.9375万元,因此应采用有现金折扣的信用政策。

(二)定性分析影响企业信用政策选择的变量很多,且有许多变量是无法预测的,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信用政策的选择除定量分析法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管理经验和判断来决定,这就是定性分析法。在实际工作中,定性分析方法主要考察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包括行业风险、经营环境、企业素质、管理状况、会计政策等,企业应依据这些因素作出是否采用信用政策及采用何种程度的信用政策。经营环境主要指政府政策变化、行业管理程度、市场周期性变化等;企业素质是指企业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企业的知名度、成本控制能力、企业、经营多样化、应变能力、上下游客户管理能力、商品的多样化、市场的多样化等;管理状况指企业股权结构、决策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等;会计政策指企业会计变更及原因、商誉与无形资产管理原则、会计师事物的审计意见及异常情况。

(三)特殊分析法 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客户的特征:(1)客户的财务特征。主要是分析客户的资本构成、利润增长情况、负债状况、营运资金、现金流量等。(2)客户的优势特征。产品的发展前景、可替代性、竞争实力等。

三、信用政策实施

(一)信用政策的类型 信用政策将企业的盈利目标和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相结合。一般而言,企业信用政策有财务导向型信用政策、均衡型信用政策、销售型信用政策三种类型。财务导向型信用政策是一种严格的信用政策,主要面向财务状况良好、付款及时的客户赊销。采用这种信用政策的企业不会承担任何风险,但却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均衡型信用政策是一种一般信用政策,企业不仅向付款及时的客户赊销,同时还向经常拖欠货款但最终会付款的客户赊销。采用这种信用政策的企业会因企业存在一定的逾期账款和坏账损失而承担风险,因而企业希望在风险控制和企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这种信用政策主要适用于产品稳定的企业采用。销售型信用政策是一种宽松的信用政策,即企业不论风险大小,向所有的客户赊销,这种信用政策下的企业风险最大,损失较大;但同时企业的发展速度最快。这种信用政策主要适用于企业开拓市场的初期阶段。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采用何种信用政策并不是绝对的,而应随企业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二)信用政策实施 由国外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企业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由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实施信用政策的职能部门主要是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由于这两个部门运作目标和性质存在差异,对信用政策的实施往往会有所冲突,管理者应加以协调。

篇6

关键词:企业信用信息;银行信贷;管理

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领域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使我行信贷操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目前,我行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针对我行银行信贷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的应用,提出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从而促进企业信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我行信贷业务的蓬勃发展,增强我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领域中应用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信息社会发展是大势所趋。在银行信贷领域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领域的应用,是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必然需要。将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在银行信贷领域中,发挥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价值,也为银行信贷业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银行信贷管理现状

在银行信贷领域,企业信息库已逐步建立并在不断完善中。银行将目前所具有的企业客户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相关管理人员等信息收集起来,进行整合,建立了较完整的企业信息库。

银行系统内各个部门、各岗位之间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对有效信息的集中整合定量分析,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降低了银行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

银行信贷各子系统越来越需要采集更多的企业信息,建立科学的数据模型,依赖电子化管理技术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为信贷业务决策提供依据。

三、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的应用

人行征信系统逐步完善,借助这个平台,便于银行采集企业的年检信息,包括年检日期、年检审核状态、企业财务信息及在各行贷款情况、历史信用等信息,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显著地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

银行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也在建立完善中,企业信用信息应用与银行信贷对接越来越成熟。信贷评分技术在银行信贷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且基本上趋于成熟。对办理速贷通业务的小企业进行信用评分,对大中小型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可以有效控制信贷风险。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跟踪预测也越来越到位,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这对银行自身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中的应用的有效措施

在银行信贷领域,客户营销与维护、贷前受理评价、贷中申报审批、贷后管理等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都要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使信贷业务操作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信贷风险。

企业信用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选择目标客户,在营销客户时有的放矢。20%的客户能带来80%的利润。逐步完善企业信息库,通过信息技术和资源共享,可以有效搜集客户信息,对客户进行细分,筛选出经营管理好、风险低、能代来高收益的优质客户。在深入研究客户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精准营销,为客户提供差别化的服务。更好的把握客户需求,挖掘客户潜力,根据客户现在及潜在需求,创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做好客户维护工作。有利于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建立我行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加强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库,有助于银行信贷人员全面把握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信息、关联交易、管理水平、历史信用等信息,对企业经营状况深入分析,进而对企业实际状况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估,对企业偿债能力、违约风险进行准确评价,为下一步信贷决策提供依据,增强贷前风险控制能力。

在银行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中加强信用信息电子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在实践操作中,要强化还款来源管理,增强信贷资产安全性,对客户资金用途和现金流等加强监控。要加强各银行间的协作,信息共享,能够做到跨行追踪企业资金流向,对客户结算资金的变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全面把握企业销售收入在银行的归集率。在验证客户相关信息真实性时,利用信息技术从不同途径搜集资料。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客户,提前制定计划方案,及时采取应对问题的措施。

在对银行信贷风险预警工作中,也要使信用信息电子化管理技术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应利用多元统计,对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和差别分析,预警的类型根据风险的大小呈现差异。对信贷业务进行实时跟踪,关注风险预警信号,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对存在较大风险的贷款做好应对预案,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努力将损失程度降到最小。

五、结语

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中的应用,密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对信息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强化企业信用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技术,使信贷操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进一步提高我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蕴馨: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在银行信贷领域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3,(15):35-36.

篇7

一、我省建设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主要过程

我省的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起步还是比较早的。**年间,为解决合同当事人间互不信任以及合同履行率较低,合同欺诈比较普遍的问题,组织开展了以合同公示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合同信用工程。20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信用浙江”的要求,我们组织实施了“百万企业信用工程”。通过实施“百万企业信用工程”,全省有30个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开展企业信用建设工作。

去年,在以往开展企业信用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开展企业信用工作,应和实现工商监督职能到位相结合,应和工商监管职能创新相结合,应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相结合,应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市场主体为对象,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信用评价为杠杆的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思路并付诸实施。今年,根据总局关于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要求,我们进一步从明确征信范围、科学制定评价标准、细化信用监管评价等级、合理设置信用监管类别和内容、完善经济户口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一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将业务工作中形成的各类企业信用信息及时录入经济户口系统,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及时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二是建立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本着与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相关联、数据可采集、可量化运算的原则,确定了能全面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50多项指标作为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指标,并设计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三是开发企业信用评价软件系统,由计算机从企业信用数据库中提取数据,自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形成评价结果;四是制订《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对企业信用监管的定位、主体、职责、原则、体制、内容、等级、实施、管理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在今年7月底召开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论证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我们设计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体系定位准确、目标明确,能够满足现阶段对企业监管的需要,建议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付诸实施,并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完善。

二、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

企业信用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法定职能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引入信用管理理念,通过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培植、信用披露等方式,以激励、限制、惩戒、教育等手段,对企业实施市场进入、存续、退出全过程监管,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的制度。工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核心、基于两个基础、抓住三个环节、发挥三大功能、建立九项制度、实现两个目标。

企业信用信息是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核心。企业信用监管就是围绕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加工和应用而展开的。

经济户口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两个基础。信用监管的实现,必须以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联通为平台,以经济户口的完善为基础。

征信、评价、监管是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三个环节。征信就是要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全面掌握企业的各种信用信息,为企业信用监管创造条件。评价就是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户实施评价,确定企业分类,为企业信用监管提供依据。监管是信用评价结果在工商监管过程中的实际运用,与传统的依法监管互为作用,形成依法监管和以德监管并举的监管模式,是工商执法监管职能的拓展和深化。

信息共享、监管联动、监管重点选择是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三大功能。是指企业信用监管的。工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建立,能实现全系统的信息共享;形成工商监管的联动机制,使违法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被动,合法守信企业处处守信,步步主动;加大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重点行业、重要商品、特殊经营行为等加强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效能。

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应建立的九项制度是,一是征信制度,是工商部门采集、整理、记录、维护企业信用信息的活动。二是信用评价制度,依据企业行为规范和信用能力等信息,运用评价软件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自动的综合量化分类,作为企业信用监管的依据。三是信用反馈制度,将企业信用状况和信用监管措施等情况告之企业的一项制度。四是信用提示制度,依据工商监管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利用企业信用监管等级和其他信用信息,经济户口系统自动产生提示内容,提示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监管中,对相关企业予以注意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五是日常检查制度,根据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和有关信用监管提示,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特点和其它监管要素,有效组织开展对企业的日常检查,实行动态监管。六是信用激励制度,通过企业信用监管,赋予信用优良企业以信用资产,推动企业信用自律。七是信用约束制度,对违法失信企业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予以警示,并鼓励、指导其重塑信用。八是信用修复制度,原信用监管等级较高的企业,因非主观故意因素,造成企业信用监管等级降低,但在一定期限内主动采取整改措施,纠正失信行为,消除失信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重建企业信用的,可以消除原指标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九是信制度用披露,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主动公开企业的信用状况,或者根据社会公众的申请满足其查询企业信用状况的要求。

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两个目标是,从工商行政管理出发,其目标是发挥我们的整体优势、综合优势,实现工商监管职能到位;从企业信用社会化要求出发,其目标是促使更多的企业成为信用企业。

三、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实际运转

1、采集信用信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一个丰富、充实的企业信用数据库,是实现企业信用监管的前提和基础。收集企业信用信息,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业务工作中形成,这类信息比较客观、真实,可信性强;二是通过政府的指令或者与有关部门的协议,相关政府部门之间互相提供企业信用信息;三是由企业主动申报。从实际情况看,通过办理工商行政管理业务而收集企业信用信息,是主要的。我们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将工作中形成的各类企业信用信息及时录入经济户口系统。对企业主动申报、有关部门主动提供的信息,要及时收集、录入,保证企业信用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丰富企业信用数据库的内容。同时,鼓励企业自行申报信用信息。

2、实施信用监管评价,给企业贴上信用标签。信用监管评价是企业信用监管的核心口我们所说的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是以经济户口数据库为依托,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按照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标准,对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经营情况作出的综合性评价。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实施信用监管的基础,是开展信用教育、赋予信用资产、实施信用激励和信用约束的依据。企业信用评价实行客观、统一、公正、效能的原则。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的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软件,由省工商局根据评价的要求制定、开发并修改,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使用。

3、实施信用反馈,形成企业讲信用的氛围。向企业反馈信用评价情况是企业信用监管的重要环节。将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价企业,有利于企业了解本身的真实信用状况,给信用好的企业以动力,使其保持良好的信用状况;给信用不良的企业以压力,使其努力改变信用现状,提高信用等级。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主要记载被评价企业的信用监管评价等级、含义和代表颜色,各项得分情况,日常监管类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提示等内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结合日常监管,逐步扩大信用反馈范围。

4、赋予信用资产,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企业信用监管,赋予信用优良企业以信用资产;鼓励、指导有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重塑信用。结合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听取企业在生产经营、合同、商标和广告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各类企业提供信用管理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依法经营和信用管理水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的各类社团组织授予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广告经营信用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信用资格,或者认定知名商号、著名(驰名、知名)商标、知名(著名)商品等信用资产的,企业的年度信用监管等级应在A级以上。对于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为AAA级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的各类社团组织可以认定为企业信用建设示范单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为AAA、AA级的企业,可给予年度检验免审查的待遇。

5、开展信用教育,提高企业信用意识。企业信用建设的目的,是促使每一个企业都能够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因此,对企业进行信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依托开业登记,建立从业教育制度;依托各类协会,建立专项教育制度;依托办案,建立针对性教育制度。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组织企业发起“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树立守法经营好、社会信誉高、商品质量优、道德意识强的守信典型企业活动,促进企业文明生产、诚实经营。实施企业工商联络员制度,对工商联络员开展法律法规培训。

6、矫治失信行为,维护信用秩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对企业实行不同的监管方式。将监管等级按监管力度的大小不同,分为A监管、B类监管、C类监管、D类监管。工商巡查、责任区监管,应根据监管类别的不同,分别确定巡查方式和巡查次数,合理分配监管力量,提高执法效率。

四、实施工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取得的初步成果

(一)以经济户口为基础的信用监管工作平台基本搭就。近几年来,我们坚持统一、系统、效能原则,以有效的职能人员配置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经济户口对于企业信用监管的基础性作用。依托经济户口系统,开发了企业信用监管评价功能,使得信息数据录入、评价结果生成、内部信息共享等工作在统一的软件平台上顺利运作。在此基础上,消除了网络布局的盲区盲点,修正了个别地区网络技术不协调的局面,打通了影响经济户口网络一体化建设的各个关节,初步形成了经济户口的网络一体化。

(二)以工商业务流程为主要手段的征信系统初步形成。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制定信息采集录入制度,对各业务机构在企业信用信息收集方面的职责,做出明确要求;2、摸清“家底”,将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档案重新整理,充实登记、年检信息,日常监管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3、明确分工,加强协作,确保企业信用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三)以综合量化为主要特征的企业信用监管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去年,我们尝试运用综合量化的方法,建立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标准并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企业分为四等六级进行分类监管,为企业贴上信用标签。今年,又对企业信用监评价标准作了进一步完善,为更好地实施企业信用监管提供依据。

(四)以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应用为重点的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正在实施。信用监管是信用监管体系的实现手段。全省各级工商部门在企业信用监管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一是实行信用反馈制度,把信用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评价企业,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这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倡导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风气。二是建立信用监管提示制度,利用企业信用监管等级和有关信用信息啻由经济户口系统自动产生相应的信用监管提示建议,提示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监管中,对相关企业予以注意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三是将企业信用监管评价与开展企业信用教育结合起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对那些信用不良的企业进行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服务等教育,加强对企业有关合同、商标、广告、企业登记事项的指导。四是把信用监管和日常检查结合起来,实行动态监管。根据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和有关信用监管提示,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特点和其它监管要素,将企业分为四个等级、四种颜色进行监督检查。

五、建设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若干体会

(一)经济户口是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基础。“经济户口”是企业信用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使企业信用监管发挥评估、指导、监管作用,必须以“经济户口”为依托,丰富、充实企业信用数据库,并确保“经济户口”数据的完整、正确、及时;否则,企业信用建设就是空中楼阁。

(二)信息化是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前提。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离不开信息化,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同样离不开信息化。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在省市县之间应有广域网,以便企业信用信息的集中、交换和查询。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必须开发企业评价软件;实施企业信用评价必须有一定的企业信用数据,而且必须存在于企业信用数据库之中,否则,企业信用评价工作难以开展,企业信用监管难以实现。我们已经实现从省局到基层工商所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实现现有各类应用软件的统一和整合,涵盖企业全面、全过程信息的新的经济户口软件已经推广使用。争取尽快实现省局能够随时调用、随时查询全省县级以上工商局的企业信用数据,各县级以上工商局相互之间能够查询企业的普通信用数据。实现省、市、县经济户口数据库数据的即时、自动交换与汇总。根据实际情况,在技术、法规及制度上研究、解决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和披露方面遇到的问题,保证企业信用信息的安全利用。

篇8

其实,有些国家早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日本有52个信贷担保公司,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全国性信贷担保联合会,它同日本小企业信贷保险公司一道致力于为日本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服务。韩国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信用保证基金,其资金来源,中央一级全部由中央政府出资,地方一级则由地方政府和企业各出50%。菲律宾于1984年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会,该基金会担保85%的贷款补偿,一旦贷款无法偿还,基金会承诺向贷款银行支付所担保的贷款部分。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及早构建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实际上,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早在1998年10月,全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起草《关于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并确定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作为突破口;12月召开的全国经贸会议决定在江苏镇江、山东济南、安徽铜陵等地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1999年6月14日,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同时征求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的意见,国家经贸委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对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积极地进行了一些探索:1994年,上海城市信用社开办了中小企业风险担保基金贷款业务,基金由各区政府财政拨款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以会员制的形式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1997年,中囤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参与成立了虹口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并由专业的担保公司操作;而最近北京市财政局、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北京首都创业集团三方签订的《关于设立北京市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并联合开展信用担保业务的框架协议》、《北京市中小企业担保资金管理办法》和《北京市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实施细则》更是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二、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设想

构建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该遵循“借提供信用保证,达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目的,进而协助中小企业健全发展、经济成长与社会安定”的宗旨来进行。同时,根据国家经贸委印发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还应严守三条指导原则:(1)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的原则。(2)政府扶持与市场化操作相结合的原则。(3)开展担保与提高信用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由城市、省、国家三级机构组成。其业务由担保与再担保两部分构成,担保主要以地市为基础,再担保主要以省为基础。依据《担保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形式可以是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和社团法人三类。所以,根据这三种形式,我们可分别构建三种担保机构:(1)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其资金来源主要靠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拨款注人资金和向社会发行债券,同时也可吸收中小企业出资和社会捐资,机构实行市场化公开运作,接受政府机构的监管。(2)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担保公司,由地方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作出承诺保证责任并推荐中小企业,由担保公司办理具体的担保手续,这类机构主要是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它兼有商业担保和信用担保的双重特点。(3)由中小企业联合组建会员制的担保机构,资金共同承担,自担风险,自我服务,发挥联保、互保的作用,此类机构的运作采取担保基金的形式,实行封闭运作。总之,担保机构在建立之初离不开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上的支持,其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成立之后应根据市场规律进行运作。但不管怎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创办的初期不应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其担保资金和业务经费以政府预算资助和资产划拨为主,担保费收入只是为辅。

对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资金,可采取“财政拨一点、资产划一点、企业出一点、社会筹一点”的方式,通过政府预算拨款、资产划拨、会员企业风险保证金、社会和企业入股、国内外赠予及其他方式来解决担保资金来源的问题。其用途主要在于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信用担保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服务,从而帮助它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融资困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将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该体系的主要功能在于扫除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时担保品欠缺或不足的障碍,提供信用保证以补充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同时分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以提升其办理融资的意愿,使中小企业得以与大企业处于平等地位,同享金融资源。(2)与中小企业共担创业风险。信用担保体系肩负着中小企业创业的高风险时期融资保证辅导的重责,一旦企业经营壮大,风险趋低,授信单位将其纳入一般授信客户体系中,此时中小企业无须担保体系的担保便可自己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即对该企业完成了阶段性的辅导任务。(3)支持中小企业的R&D(研究与开发)。在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中,有许多很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但由于缺少资金而无法进行研究开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可对其提供信用支持,使其获得充足的资金,而且项目一旦研究开发成功,担保体系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回报。同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担保中介的介入,使得原本发生在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两者之间的贷款关系变成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得到了分散,从而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得到了更高的保证。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认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对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我们不能盲目夸大,在看到其有效性的同时,也要看到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模糊综合评价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现状与控制方法选择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起步于1992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初步发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作用。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我国的担保业面临着资金规模小、业务单一、业务程序不规范和风险防范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而风险管理是最为核心的问题。由于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水平认识不足,我国各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实际运行中都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策略,担保资金尚未有效利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中介功能尚未真正体现,能够受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支持和服务的中小企业还极其有限。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引入定量分析技术,精确度量担保业务所面临的风险,进而寻求在风险有效控制前提下适度的担保规模,以实现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均衡。

信用担保风险管理包括信用担保风险评价与度量、决策、风险防范和控制,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是信用担保风险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决定担保机构能否生存及有效运行的关键。本文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评价,即担保项目评审,而不是担保机构面临的所有风险。

有关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外却处于成熟阶段,涌现了KMV、CreditMetrics、Credit等众多模型和方法,这些先进的评估理论和方法由于在国内缺乏相应的基础数据,难以进行广泛的运用。遗传规划、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非线性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并且解决了数据的非正态分布问题,但是这些方法在评估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使其不具有很高的可解释性和可操作性。还有其他一些数学方法,如Z值破产模型、Chesser企业信用预测模型,由于引入的指标少且大多为财务指标,评价结果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求一种准确性高和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法,对信用担保项目风险状况进行评估。本文针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特点,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来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评价的指标层次体系

指标体系建立应遵循系统性与层次性、定性与定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借鉴一般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但与一般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相比应考虑其特殊性。(1)应重视未来。信用是未来的信用,因此,信用评价应分析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侧重于企业的未来。(2)应重视创新。中小企业优势之一是经营灵活,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低水平的竞争必然导致企业利润降低,因此,必须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创新。(3)应更重视成长。成长体现了企业经济增长的潜力。在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中,应重视对企业经济成长性的评价,重视对项目经济成长性的评价。(4)应更重视发展。发展意味着企业的广阔前景和可持续性。没有发展性的企业,就谈不上未来,更谈不上信用。

本文在选取一系列初始指标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保留了18个解释力较强的指标,其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财务状况、发展前景和信誉状况五个方面,构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评价的指标层次体系(具体见下图)。这些指标,基本能满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控制的需要。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的模糊综合控制方法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模糊综合控制模型的建立

1.建立指标集。指标集是以影响评判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设第一层次影响评价结果的指标由m个,得到指标集U={u1u2,……,um)},其中U1为第i层次(最高层次)的第i个指标集,它又由第二层次中的n个指标决定,U={u1u2,……,um)}。当存在更多层,可以依此类推。一般而言,层次划分越多,评价结果会越准确,但计算的工作量也会越大。

2.确定评价集。评价集是对评判对象可能做出各种评判集合的总体,假设有P个评价结果,则评价集可以表示为:V={u1u2,……,um)}其中,vi=(i=1,2,3,...,p)为总评判集的第i个可能的评判结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评价的评价集V={很高,较高,一般,较低}。

3.建立权重集。权重可视为各因素u(i=1,2,...,m)对“重要”的隶属度。根据每一层次中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分别给予相应的权数,第一层次因素的相应权重为A=(a1,a2,...,ai,...am),其中ai是第一层次的第i个因素ui的权数。同理,第二层次的权重可假设为A=(a1,a2,...,ai,...am),其中a1是第二层次中决定因素%的第j个因素的权数。若还存在更低层次因素,则还有相应的权数和权重集。

根据各评价因素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影响的重要程度,通过对调查和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运用AHP法得到权重系数矩阵。

第一层次指标的权重系数矩阵为:A=(0.350.250.200.100.10)

第二层次指标的权重系数矩阵分别为:A1=(0.200.300.200.150.15)

A2=(0.40O.20O.30O.10)

A2=(0.300.50O.20)

A4=(0.400.350.25)

A5=(0.400.300.3)

4.确定评判隶属矩阵。评判对象按因素集中第i类因素的第j个因素进行评判,对评价集中第k个元素vk的隶属程度为rijk(i=1,2,...,m;j=1,2,.,n;k=1,2,...,p),则第i类因素的评判隶属矩阵Ri为:5.模糊综合评判。(1)一级模糊综合评判。一级模糊综合评判集B1=AioRi,即:

(公式无法输入)

(2)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根据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以bik为元素组成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矩阵R:

(公式无法输入)二级模糊综合评判集Q:(公式无法输入)

qk是综合考虑所有因素时,评判对象对评价集中第k个元素的隶属度。

6.评判结果处理。评判结果处理方法有最大隶属度法、加权平均法和模糊分布等方法,本文采用最大隶属度法,即取最大的评判指标max(bj)相对应的评价集元素Vj为评判结果。

(二)信用担保风险模糊综合控制应用实例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北京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项目进行风险评审。利用专业测试方法结合专家调查法,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表:

将上述数据带入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中,可求得初级评判运算和二级评判运算的结果。企业竞争能力综合评价结果为:

同理,分别求得创新、财务、发展和信誉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结果B2、B3、B4、B5,

将上述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价结果B1、B2、B3、B4和B5构成高一级模糊矩阵R,根据最大隶属原则,该担保项目的风险较高,担保机构是否为其提供担保应持审慎态度。

四、结语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专营机构,其风险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来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评价模型,希望能为信用担保机构提供专业化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能够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中介、信用扩张,切实实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企业信用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祖玉,韩玉启.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及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3,(9).

[2]冯德意.模糊数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3]范伯乃.朱文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与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3,(6).

篇10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 管理体系 管理

企业信用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症,信用的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它源于企业内部管理。在企业的运营中,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和信用管理相互交叉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建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前提。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良好的信用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企业活动的范围越广,信用就越重要,企业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不断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对于改善企业融资条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强化企业信用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的信用包括:对国家依法纳税的信用、对雇员的信用、对消费者的信用。企业只有主动履行社会信用,才能赢得社会信誉,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伴随着企业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空间越来越小,必须把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一个企业除了关注产值和利润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坚持走资源节约、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二、现代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在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1、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信用危机。首先是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企业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能快速扩大账面销售额,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不容乐观,呆账坏账增加,有的企业管理者缺少长远目标,一心追求眼前利润,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偏离了企业的信用,使得信用管理自然名存实亡。其次是很多企业盲目追求销售额的增加,忽视对客户的信用管理。

2、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在落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两个部门相互推托,使得应收账款的处理效率十分低下,由于管理目标、利益和对于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的职能。

3、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

信用管理是一项具有很强技术性的工作,很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信用管理工作只是片面理解,在具体的信用管理工作方面,缺少专业知识。同时管理者缺乏对从事信用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导致信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4、信用管理方法的落后。在目前财务管理上,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信用额度控制的缺少,加之风险问题,造成企业大量的坏账呆账,由此产生直接经济损失。

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管理体系

1、加强经营管理,优化信用战略。企业应对下属部门的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管理,构建有别于过去企业的新的信用机制,推行现代管理方法,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进行经营管理。以现代企业信用制度改造传统企业。企业要注重经营策略的研究和销售信用的培养,要研究和预测市场,保证把骨干力量放在经营环节,优化经营战略占领市场。企业要有自己的社会信用,明确的文化思想。把社会信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2、增强意识,苦练内功 。自主创新及其信用意识是推动企业承担风险的有力保障。因此,企业既要有信用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又要有信用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应加强对中小企业员工的信用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培训。

3、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应确定承担风险的范围,建立信用控制体系,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并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等级的确定,确定客户的信用状况及付款能力。

(二)完善应收账款监控管理制度

1、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监控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销售人员制定一套应收账款考核指标,对每项指标制定一个考核标准,依据考核标准确定不同的奖罚比率,确定对销售人员的奖罚额度。

2、建立创新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对信用风险的识别、衡量、和分析,积极利用风险投资,应设法利用外部的风险投资,形成技术创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企业能够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决策和市场开拓等创新活动,选择成功的创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信用开发活动的确定性。不断利用外界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强与外界的合作研究,缩短技术开发周期。企业要提倡群体决策,建立企业信用创新信息服务中心,把握有关信用与市场的变化,减少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对项目的进展进行适时监控,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从而利用信用管理来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

(三)、建立全过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

1、控制员工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的信用意识需要协调。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信用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并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转化。

2、客户资信管理制度。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强化客户资信管理。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进行控制,实行严格的内部授信制度,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创建以人为本、虚拟企业、分形工厂等一系列新的理论。

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源和动力。通过培育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对企业的整体提升最终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卡利斯・莫瑞斯等著,《管理经济学》[M]第七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李国宁:凝聚力[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11

3、王耀球:创新--企业之魂[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