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的政策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校园的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互动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36-01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净化学生心灵具有重要意义。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本身是有机关联的统一体,教学过程中融入充分的社会互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感、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社会互动的发展将是教学中的一项重任。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社会互动的现状
1.1 社会互动的时间不容易获得保障
高职院校虽然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计划与学时,但实际上更多是对理论教学的学时安排,并没有明确社会互动环节应占的学时比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的实践调研、小组活动等随意性很大,有的教师仍偏重于理论教学,课程中涵盖的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虽然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增加实践活动的要求,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方式仍停留在原有的形式,课程教育中是否涉及社会互动、是否有效实现社会互动并没有对考试形成显著的影响,这也是社会互动缺乏发展动力的重要原因。
1.2 社会互动的教育教学资源不足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分析讲解,并穿插社会现实案例对理论加以诠释,多媒体教学发展起来后,教师还可借助视听设备的支持,向学生展现代表性的社会问题,所以总体上教学资源能够得到保障。但社会互动则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支持,不仅教材要有针对性,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引,更需要广泛的师资力量支持,因为单靠思想政治教师一人担当多个班级的社会互动带头人,其工作量超乎想象,而且也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深入指导。
1.3 社会互动教育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教育部等部位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是要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并从事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树立长效机制,确保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社会互动教育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而高职院校由于时间短、课时没有保障、教学经验不足、缺乏规范指导等原因,社会互动教育尚未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所以当前教师对社会互动环节的处理一般是带领学生进行集体实践,或是布置互动作业、课题,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也导致社会互动环节的教学存在很大随意性。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社会互动发展的迫切性
与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理论教学相比,社会互动是学生走入社会、接触基层、接触群众的机会,理论教学中所讲述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的印证,才能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当代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作为发展的动力,新一代大学生走入社会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功底,比如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技能优势,更要具备崇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为社会服务的前提和根本。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社会互动所占的时间显然很少,而且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社会转型时期,种种不良思想侵袭着学生的内心,学生也会面临不同价值观的影响,甚至产生心理上的动摇。究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寻找“捷径”,都是对学生的考验。社会互动恰恰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的重要保证,所有课堂中的精髓都需要学生在社会互动中得到感悟。社会是教育的大课堂,是学生锻炼的熔炉,基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践行教育使命的角度,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社会互动的发展。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社会互动发展的对策
为推动社会互动的发展,高职院校应从教育理念的转变入手,积极建立社会互动教学的有效运行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并健全保障措施。
3.1 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为推动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教育部等多个部委颁发了系统的指导文件,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的方针和指南。高职院校应带领院系教师深入学习文件精神,树立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从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来审视社会互动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方式,对于增加社会互动实践缺乏经验的积累,教学改革的任务也充满艰巨挑战。所以学校应给予教师充分的鼓励,使教师认识到改革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从而迸发工作热情。
3.2 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社会互动教学的有效运行机制,使社会互动具备自上而下的领导机制,互动学时、互动教材都能获得保障。首先,高职院校应成立思想政治课社会互动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院系负责人、教研室等共同参与到社会互动教学的管理中来。其次,高职院校应明确社会互动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学时占比,并要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联,为社会互动的实施奠定有力基础。最后,学院应针对社会互动教育的需求,编辑相应的教材。高职院校领导、思想政治课教师及其他教师代表应共同组成校本教材编写小组,结合本地区实际,设计每个学期的社会互动主题,以及不同主题对应的互动活动,并在不断开展的社会互动活动中加以完善。
3.3 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在社会互动课时、教材等获得保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可集中针对理论教育和社会互动的不同需求,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理论教学仍由思想政治课教师负责,社会互动环节可以调动各部门教师的积极性,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比如,学校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数量,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教师担任社会互动负责人。各院系专业教师、辅导员、政工人员等可以协同参与、分工合作,从而进一步完善社会互动管理。
3.4 制定全面的保障举措
社会互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多方面的保障,其中包括经费保障、考核保障、安全保障等。首先,高职院校应重视社会互动所需的经费投入,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社会互动的资金需求,科学制定经费预算,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其次,为增强各方对社会互动的重视,高职院校应积极改革考试方式,明确社会互动环节应采取的考试方式、成绩占比等,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实践领域进行锻炼。最后,社会互动同样需要学校对学生的安全予以保障。高职院校应制定社会互动安全手册,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事前安全教育,使学生关注实践过程中的交通、财产、住宿、健康等各种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智慧校园;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004-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 has entered the era of big data, big data as a new data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loud-based computing, networking and wisdom campus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wisdom campus, explained the meaning of the wisdom of the campus,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wisdom campus building was constructed, wisdom campus overall design. Finally, the construction steps wisdom campu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university wisdom campu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
Key words: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wisdom camp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8年 “智慧地球”的概念被提出,与之密切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成为科技发达国家发展的重点。在新技术应用的高校,智慧的概念已经渗入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智慧校园正是高校信息化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国内外诸多高校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1 智慧校园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从电子校园、数字化校园逐步迈向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运用物联网、云计算、虚拟化等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校园的时空限制,把校园里分散的、独立的信息系统和资源整合为一个具有高度感知能力、协同能力以及服务能力的有机整体,实现对环境全面感知、网络互联互通和师生个性化服务,从而对学校的正常运作、教学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智能支撑。
智慧校园有3个核心特征:①提供一个感知环境和云服务平台,为师生和管理部门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②将学校管理和学生生活各个领域的数据,经过统一接口进行数据处理,汇聚于云端的数据共享中心,实现互联和协作;③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界提供一个交流接口。
2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要利用云计算、物联网、SOA、数据挖掘等技术。
要进行统一认证、数据中心、各业务应用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借助数据中心以及集成共享平台,将物联网和应用系统整合起来,实现高校学习、教学、管理工作和学校基础设施的有机结合。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有:
1)搭建大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在原有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制定统一标准、形成信息规范体系,将各类管理系统加以集成,搭建大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同步交换,促进校园信息资源共享。
2)统一身份管理与认证。简化用户访问校园的过程,将用户和访问权限统一进行集中管理,用户只需通过一次身份认证就可访问具有权限的所有资源,实现用户身份的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提升智慧校园的访问体验。
3)实现一站式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智慧校园涉及学校各方面的管理与服务,如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等,智慧校园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最终把各业务系统融合,形成一站式的信息管理服务体系,服务师生,辅助学校决策。
4)更好地服务移动智慧校园。通过移动终端,师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实时处理信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管理上,提高了管理者获取信息的效率,保证实时沟通。
5)保证安全性。智慧校园的安全设计指软硬件运行环境、安全体系、规划管理等方面,包含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等安全体系设计。
3 智慧校园的设计
智慧校园基于现有数字校园,增加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所需基础设备作为后台保障。在应用支撑层中,要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对各种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这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深层次数据分析与挖掘的基础。智慧校园通过对高校各业务系统的整合与开发,实现校园门户、移动智慧校园、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应用呈现。智慧校园总体构架如图1所示。
3.1 感知层
感知层主要用于对各类活动进行感知和数据采集,并按照数据规范对数据进行简单封装和处理,实现对校园内学生个体的活动状态、学习与生活环境以及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感知,为智慧校园提供海量数据。
3.2 传输层
传输层充分利用现有校园网、无线局域网、互联网和各类移动服务网络, 将感知层处理的数据汇聚并向上传输。
3.3 大数据层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其核心是大数据层,大数据层是智慧校园各部分连接以及各种信息汇聚的枢纽,提供数据方面的保障。包含信息收集与管理平台、数据存储与计算平台、数据分析处理应用平台。
3.4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包含教学、管理、服务等校园信息化业务的应用,利用各类支撑系统和应用系统,进行数据继承、服务和处理,支持最终的分析、决策和结果呈现。在应用层建设中,重点进行4类应用系统的建设。
3.4.1 教学服务类系统
1)网络教学系统:为教师提供在线教学资料管理、远程辅导、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服务,为学生提供资料下载、作业提交等服务。
2)教务系统:进行课程安排和查询、日常出勤查询和统计、成绩录入和查询等功能。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学生的请假和审批流程纳入实时数据传递流中,利用自动点名模块,简化点名过程,为统计学生出勤情况和学生日常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图书借阅系统:提供在线图书查询、借阅、归还、文献检索等常规功能,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及时向用户有针对性地推送新书及各类信息。
3.4.2 校务管理系统
1)综合办公平台:对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人员、财产、物品、事务四类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生成基本数据,为决策支持和教育查询等服务。
2)教学评价平台:该平台主要针对日常课程教学和各类辅导活动,由相关活动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及活动本身进行评价。
3)招生就业管理平台:本平台涵盖了招生管理、学生实习和就业推荐各个环节,并为后续实习和就业工作提供数据,借助云平台实时汇聚最新的学生就业信息和企业招聘信息,推送到使用者的移动设备端,实现信息的高效流转。
3.4.3 校园文化系统
1)校园导览系统:通过在校园各方位部署传感器,为用户提供关键建筑的地理位置及设施信息,帮助用户准确到达目的地。
2)社团管理平台:将校内社团的各类活动信息和交互信息纳入智慧校园建设范畴,为校园舆情监控提供有力保障。
3)校友交流平台:校友资源是高校可拓展、可依赖的办学资源和就业资源,应通过不断丰富校友信息,将校友交流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情感建设工程,从而达到开展创业教育、开发校友资源的目的。
3.4.4 公共服务类系统
1)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于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授权机制,让用户使用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就能使用校园网络上所有授权使用的信息服务,从而实现各种应用系统无缝接入和集成。
2)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对教学楼和行政楼等各类设备进行智能管理,实现智能化照明控制、水电使用监测、能耗额定管理等服务,实现节能校园的建设目标。
3)公共服务查询平台:各类用户可通过统一查询入口查询各类服务,如学生可查询公选课的开设情况、一卡通账户余额等。
4)智能安防系统:结合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图像识别、射频识别、遥感等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环境,通过云服务对感知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及时进行提示或报警。
4 智慧校园的建设步骤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结合智慧校园建设目标,拟分步实施并推进整体计划。
4.1 总体规划及基础信息设施建设
前期先对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并完成传输层的建设,明确智慧校园建设方向,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规划”的原则,理顺高校信息化发展机制,制定相关标准和政策。
4.2 数据中心与应用系统的建设
本阶段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阶段。部署部分感知层热点,完成感知层建设目标。重点完成智能楼宇、数据中心、节能监控等基础设施项目。
校园云数据中心作为整个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工程,由学校信息中心承担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结合智慧校园的感知层和应用层建设,强化信息编码与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感知层和应用层数据的共享和管理,并加快信息中心建设。
应用层建设,主要面向各类使用者提供教学管理、科研支撑、校园文化和公共服务几类业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4.3 智慧化服务建设与应用优化
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重点完成智慧管理、个和决策支持类建设项目,实现校园区域的感知层建设,实现高校信息服务的智慧化。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然而智慧校园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统筹规划,分阶段实施,不断调整、持续优化,使智慧校园切实为提高教学、管理、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细花.“智慧校园”云平台的关键模块设计与实现[D].湖南:湖南大学,2014.
[2] 全增权.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应用研究[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4.
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 智慧校园 校园信息化
中等职业学校对数字校园建设的需求一直在不断提升,尤其是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宏观要求和规划引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资源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职业宣传的重要信息化平台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智慧校园设想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办公室场地等)、资源(如图书、信息资料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智能管理和工作效率,扩展传统的校园管理功能,最终实现管理和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进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就是网络化的信息传输、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和智能化的用户终端,以及智能应用的有机结合。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信息逐渐积累和智能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依赖数字技术的进步和网络化手段的大力提高,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校园一卡通”。所谓“校园一卡通”即在校园内,凡有现金、凭证或需要识别身份的应用均采用统一的应用卡来实现。卡本身也是一种身份识别的标志,并随着应用的发展有感应卡和射频卡等多种应用模式。校园一卡通管理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消费管理模式,为校园的管理带来了高效、快捷、方便与安全。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校园信息化提供信息采集的基础工程之一,具有校园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部分功能。
二、智慧校园基础
随着校园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校园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建设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让大多数中职学校感到前所未有压力,甚至对信息化建设感觉到迷茫。
要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信息基础系统的建设是基础,需要对校园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完成校园信息化网络的建设。
网络化建设自然成为校园信息化的基础和载体,而且网络化建设设计的标准、规范、合理程度直接关系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另一方面,结合中职学校校园正在进行的统一身份认证、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MIS和应用系统等建设,大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积累阶段,数据结构和信息标准可能很难统一,甚至无法被再利用。这些都要求信息化建设需要重新思考部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充分应用现在系统完成部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但这些系统建设的前提都应该围绕统一身份认证的实现进行科学合理布局。通过共同的身份认证机制,能够顺利实现数据管理的集成与共享,使智慧校园的建设部分能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新的信息孤岛出现。通过这样的有机结合,可以避免重复投入,提高建设进度,为系统间的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三、智慧校园规划与规范
智慧校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一般都遵从“统一规划、分布实施,自上而下的设计、自下而上的建设”原则,并重视技术与实现的综合评价。具体地讲,一般主要从如下方面规范进行分析和处理:
1.适应性与可行性
一方面,系统建设要考虑成本的适应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针对学校的现有规模和适度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和各功能环节都预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避免建设之初设计总容量不足或环节瓶颈作用限制未来的发展。同时兼顾在系统建设不断增加的同时,保持原系统的可用、适应性,避免系统建设的重复投入和整合风险。
2.经济性与实用性
无论在系统规划方面,还是在技术规范方面,数字校园系统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信息及时、数据准确、方便管理、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在保证各管理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在产品选型上选择性能价格比较高的产品,在功能方面体现出实用的综合性及实用性,适合多种用途,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力争以最小的投资及最低的运行维护费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成熟性与先进性
数字校园管理系统是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成熟的应用和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的综合集成,充分考虑各种智能化成熟技术发展的趋势,不但要保证正在建设的系统是成熟、先进的,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适应技术的进度和发展要求。在系统设计方面既采用先进的理念、设计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注重系统综合的性能评价。采用成熟的主流技术,不但要反映当今的先进技术水平,而且要具有发展潜力,并能顺利的过度到下一代技术,避免技术进度造成的重复建设。
4.开放性与标准性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建设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以及信息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系统建设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与标准性。开放系统的极大好处,在于有更多的供应商可供选择,尽量减少对某个厂家技术和服务的依赖,尤其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降低了维修和管理费用,系统重新配置和技术升级换代,变的更加容易。数字校园管理系统的标准性使系统的建设可以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同时由于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添加应用系统和应用设备就变得十分容易,许多并不急需的非关键管理系统和应用设备可以暂缓购买,一方面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使系统的先进性得以长期保持;从而更有利于系统的智能升级和应用扩展。
5.稳定性与可靠性
任何一个信息系统建设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我们还要从其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及厂商技术支持和服务等方面考虑,从而保证各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可靠性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没有可靠性就失去了信息应有的价值;稳定性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没有稳定性信息系统建设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6.安全性与保密性
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多指管理系统的稳定和运行安全,系统面对不同应用和不同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同时,系统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自动发现系统的故障并尽快排除故障,力求故障的影响和波及面减至最小程度与最小范围。另一方面,与安全性同时需要密切关注的是信息的保密性,要能防止信息网络的信息被泄露或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破坏,防止删除、篡改以及系统的非法或不正确使用。
7.兼容性和易维护性
中职校园信息化建设,跟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相比,整体基本属于起步阶段,但都对信息化管理的及时、准确、高效、方便、快捷有着同样的追求。同时,由于各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初期,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规范程度较低,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新系统建设时充分考虑其兼容性和易维护性。兼容性实现了前期系统建设的顺利过度,而易维护性则对节约系统建设实现后的运行成本带来极大的方便,充分体现了资金利用的效率。
诚然,我们很难在任何一次系统建设中都兼顾到这些规划和规范,但充分利用现有稳定和成熟技术、选用成熟系统是必须认真考虑的,而且在建设的初期就应该全面综合地把握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最大化地为信息化管理服务。
四、建设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给中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中职教育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政策的指引下,中职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地方中职教育发展迅速。由于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大力投入和政策支持,许多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投入中职学校使用,数据信息大都存储在建设方按规定的位置,中职学校本身很难方便地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已经进入全面规划和实施阶段。
面对过去曾经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上努力和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在新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之初,我们是否应该理性思考:
1.建设规划的必要性
对于多数中职学校来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发展限制,学校自身投入已经十分有限,往往局限于常规资金周转利用,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一般只限于必要的基础管理要求,甚至没有专业的信息化人才进行设计规范,常常因为对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理解不到位而导致投资和收益不成比例,甚至影响部分工作的顺利推进。
在选择新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时,我们要充分分析现有信息系统对校园教学和运行管理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尽可能缩小对新系统建设的盲目性认同,比照现在市场成熟的系统产品,分析其对提高校园信息化管理效率的各个方面,全面认识新系统可能带来的数据安全性和合理性,最终综合评价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规划的合理性
任何信息化系统在投入建设之前,通常都会对规划建设的必要性事先进行充分全面地分析和认证,接下来要进行的工作就是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合理性分析。
数字校园建设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其合理性分析也必然会影响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合理性通常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如下几个:
1)系统的成熟性。对一个成熟的系统,通常是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和经验积累,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运行的结果,系统建设成功的可能性有保障。
2)需求的满足程度。需求通常是我们对新系统建设的原动力,校园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关系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更是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新系统的建设就必然要适应学校管理的基本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全员信息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3)资金使用的高效性。面对有限的资金投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每一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意义,尽可能避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金的重复投入。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资金的利用效率是衡量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力求用最小的经济代价实现最高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是智慧校园永远的追求。
诚然,智慧校园的建设将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手段的发展而发展,这个过程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始终坚信,中职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最终会得以很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宗平、朱洪波等《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数字校园运行维护技术体系建设浅析,张毅、高东怀等《中国教育信息化》
篇4
唐斯斯,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同时也是一名三年级学生的母亲,对于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教育,有着更直观认识。她在演讲一开始就抛出了自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该怎样去立体地、智慧化地评价一个孩子?孩子不是平面的,不是血型、成绩就能代表他的好与坏,更不能就此打上标签。而是应该从他的创新能力、人格品质等方面去立体评价,这就需要很多的数据支撑,从健康数据到行为数据,到实践项目、创客教育等,归纳、分析一系列的数据,才有可能还原或者相对准确地体现一个孩子特征与潜质。”
智慧教育的生态体系
每个人对智慧教育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唐斯斯看来,智慧教育应该要实现泛在的、随时、按需的学习,要能实现教育资源的无缝衔接,要实现多层次个性化的教学,要能实现智能化的管理,要实现智能化的决策等。“也许每个人理想的智慧教育都不一样,但不管是怎么样的,背后一定需要保障系统和很多的技术去支持。”她解释说,这些技术的核心要素包括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教育云平台、教育产品、智慧校园等。
唐斯斯认为,大数据对教育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加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什么样的智慧教育才是理想中的发展方向?我认为,大数据的评价体系能起到引导、抛砖引玉的作用,引领我们去发展。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在理念、发展以及融合创新层面,都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同时,就现有的效益层面来讲,大数据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降噪、倍增效益,还具有破除效应,能够破除教育的不均衡,而最重要的,是能够加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我理想中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应该是一个能够实现教育自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多元互动的环境体系,包括多元教育体系、完善的教育机制和成熟的教育产业基础,缺一不可。”
具体而言,智慧教育生态体系要以教师、家长、学生、公众和管理者等五大教育主体为基础,搭建一个以大数据为支持的平台体系,同时具备良好的智慧教育环境、完善的智慧教育机制、成熟的智慧教育产业链,以及完备的运行机制,包括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反馈机制等,从而保障生态体系的良好运行,实现数据到服务,服务到数据的转换模式,最终能够实现一个良性互动。通过这一完善的体系,用其中的大数据去更好更快地修正不佳的教学行为、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等。
唐斯斯说:“目前,我国正在从国家、省级到市级全方位地部署大数据战略,这为智慧教育生态体系做一个很好的铺垫,我们可以通过对从学习、管理、教育、科研各方面数据的采集来丰富智慧教育的大数据资源,从而丰富教育产品和服务,构建成大的服务体系,最终能服务于教师、家长、学生者、公众和管理者等五大教育主体,实现‘人人可学,覆盖全人群’的大教育的愿景。”
教育大数据解决三大问题
起初的大数据,是为了使各种各样的数据变得可用,消除数据割据、数据孤岛和数据碎片化现象,从而提升数据的质量、可用性、安全性。发展教育大数据的意义在于解决现存的三大问题。
一是信息资源不匹配。唐斯斯说,现阶段,社会上都广泛关注着互联网教育,但是政府推行的“三通两平台”、“数字校园”、原题库等教育信息化措施往往是在校内进行,与广受关注的互联网教育相脱节。同时,存在互联网技术人员懂IT不懂教育,教师懂教育不懂IT的现象,使信息资源不能匹配。
二是行业规范不健全。我国目前尚未出台智慧教育行业的统一标准,从而产生数据不兼容、系统不兼容,以及规范欠缺等问题。
三是资源融合不足。既然要立体地评价学生,就不能局限于学习本身,还需要跟其他行业、领域的资源整合,包括学校与学校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融合等,目前这些领域的融合仍显不足。同时,从国家到省市到县村的总体大数据体系尚未完全打通,也是资源融合不足的原因。
唐斯斯归纳说:“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大数据策略的实施,能够很好地对教育数据做科学的分类和管理,同时对教育数据做全流程的管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加强安全管理,从而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加强教育管理能力以及科学制定教育发展的政策。”
如何发展智慧教育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同时,教育也正进入新常态。教育法律的修订,高考等教育体制的变革,民众需求的变化、信息技术的渗透,使改革、融合、创新成为了教育新常态。目前,智慧教育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各地的智慧教育发展呈现不均衡的现象。在经济发达、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智慧教育正从数字化走向均等化、智能化和精准化,但在经济欠发达、信息化基础较弱的地区,智慧教育仍停留在数字化阶段。唐斯斯分析说:“在教育新常态下,我们要用新的方式并行发展,从普惠到个性,从数字到智慧同步发展,这既是机遇,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唐斯斯认为,智慧教育发展的重点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利用大数据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的特点,整合、运营全国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同时,将各类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融合,使之能够更好地为老师所用,使学生接受。
第二,要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例如,编写、采用互动教材,更好地衔接校内外的教育子云,以及更好地让教育大数据落地。同时,还要思考如何使老师更好地适应教学模式的变化,怎样借智慧教育发展去更好地培育创新性人才。
篇5
学校管理团队开展了三轮智慧管理的专题学习和研讨。通过学习研讨,校级领导把握方向更准确,中层干部控制节奏更到位。常规工作实行部门主任负责制,分管校长主抓改进项目的落实。建立了教代会代表评议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制度,让管理者更具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意识和能力。
善于制定实施符合校情的管理评价制度。制定并实施教职工发展性评价制度,由教师自评、学生评议、同事互评、行政评议等环节组成的评价体系,学校给每位教职工发成绩报告单和发展建议,发展性评价有效地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品质,明显地改善了师生的关系、教师与职工的关系。我们还制定并实施合格、特色、优秀教研组和和谐备课组的评审制度,规范校本研训常规的落实,引导创建学科特色。制定富有学校特色的绩效工资考核方案,鼓励多劳多得,倡导优劳优酬。
二、提升教育境界,塑造智慧教师尚德之魂
1.建立教师队伍发展的共同愿景。在学校关注师生生命质量,拓展师生发展空间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我们确立了通过智慧型教师团队建设,让每一位教师的课堂充满真、善、美,都能享受诗意教学之快乐的发展愿景,努力向着上海一流、全国知名高中奔跑。
2.建立学校文化引领运行机制。完善学校文化内涵,引导全体师生认同学校文化。以校训、校歌、班旗、班歌、班规、班级愿景等为抓手,强化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的引领作用。以花园单位创建为契机,在校园内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景点,让校园文化渗透在每个地方。在展我智慧、秀我风采,扬高尚师德,创和谐校园,做幸福的金中人等主题活动中,崇尚敬业爱岗精神,激发师生情、师徒情。倡导勤奋工作、快乐生活的理念,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
3.建设学校文化品牌。继续弘扬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实践创新、追求卓越的金中精神,践行爱生、求实、创新、协作八字教风。汇编《小故事大智慧》等金中教育智慧集,将教师智慧固化并传承。
三、倡导读书文化,聚集智慧教师博学之气
为了促进教师的阅读和思考,学校将寒假定为教师读书月。向教师推荐书籍,并列出阅读指导和阅后思考题。教师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撰写读后感。学校适时组织读书论坛,围绕读书・阅世・塑己・育人,我们也能创造奇迹吗,读书论课品三学・导助督学促三研等主题,分享读书收获、触发教育思考、碰撞教育智慧。此外,校园中还有教师德育论坛、创新人才培育论坛、今天怎么布置作业等多专题的听辩活动。读书能促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行动者,为智慧教师积蓄博学之气。
四、践行教学改革,培育智慧教师善教之能
1.教学即研究――导学导教导课的教研机制。导学导教导课”(简称“三导”课)教研模式,即每周每备课组先行推出1至2节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一位教师负责撰写学案、教案并先行上课,课后集体评议修改学案、教案供备课组分享。
“三导”课机制营造了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学研究;高频率的轮流开课,全面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组内团结协作氛围更浓;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学校修建了两个全自动摄录播专用教室,鼓励教师自我录课、研究课例、反思教学。倡导教师在网上课堂晒课,形成了学习研讨互评的良好氛围。
此外,采用同课异构研训模式。有当场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也有事先在摄录播教室录制好,教研活动时间比课讨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同课异构,先后与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学校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究。跨地区、跨教材同课异构,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智慧。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模式。“三导”课实施两年多来,大家达成了一些共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三不讲”原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通过讨论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进过多遍学生也不易理解的教师不讲;解决问题方式中,简单问题学生自学解决,较难问题通过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逐渐形成了“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的课堂角色为导学、助学、督学,学生的课堂角色为自学自研、互学互研、深学深研。按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等不同课型,分别研制了“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环节。为了使教师在课堂上更重视学生的学,特制了“三学三研”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教学行为得分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得分各占50%。
3.为学生的成长定制服务――校本课程和校本作业。从校本课程和校本作业着手,努力培育教有特长,兼具理性与个性、灵性与善性的优秀教师。
在基础型课程方面,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学能需求。在拓展型课程方面,实行四星级课程评价体系,鼓励教师持续钻研和开发拓展型课程,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激励教师编写校本拓展型课程教材,并辐射推广使用。借助绩效工资政策,引导教师多承担研究型和社团课程的指导工作,助推教师成名成家。组织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领衔编写既符合课程标准又适合生源实际的校本作业,学校印制,免费供学生使用,让教师远离推销教辅材料的商人角色。
五、促进专业成长,夯实智慧教师深研之基
1.完善三维度校本研训体系。学校搭建了由组本研修、校本研修和网络研修组成的教研维度,形成了以四级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为抓手的科研维度,完善了由四类常规培训和五大课程模块组成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师训维度。
篇6
在7月份召开的2012智慧城镇发展规划与展望高峰论坛上,乐从镇镇长谢顺辉表示,依托物联网技术,乐从正在制订为期5年的智慧城镇发展规划,将启动包括智能市场安监、校园物联网和内河涌水利水质监测等30个智慧项目。乐从将围绕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智慧金融四大方面全面打造“立足乐从,辐射华南,影响全国”的“智慧城镇”管理平台和示范区。
和乐从相比,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吉林辽源市,也出台了智慧辽源的具体项目计划,力争在2015年末全部完成“智慧辽源”的建设。2012年3月29日,辽源市人民政府与IBM、软通动力和大唐移动、吉林移动、吉林大学签属了六方合作协议,各家合作单位在辽源有序的推进智慧城市(镇)的建设。
从技术角度来说,智慧城镇就是通过先进的物联网、遥感、全球定位、云计算、虚拟现实、异源异构数据集成等先进技术构造起的,在信息感知、智能分析、后期运营、信息互联、管理决策等方面更具智慧的城市。随着乐从、辽源等地方城市(镇)的智慧城镇计划的浮出水面,相关应用已经开始“落地”。
打造智慧城镇的“标杆”
自2011年开始,乐从以建立“物联网新技术实现中心”、构建中国第一个“物联化”智慧城市建设为远景目标,规划和建设“智慧家具云平台”、“物联网智慧城市公共云平台”等基于物联网的公共云平台,同时为提升乐从家具商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智慧乐从”等产业升级和“智慧城镇”建设目标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如今,基于“商贸之都,物联新城”的发展战略目标,依托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乐从镇以物联网产业为发力点,不仅推动了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产业、社会民生、公共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更深入探索了“智慧城镇”建设标准,全力打造“立足乐从,辐射华南,影响全国”的“智慧城镇”管理平台和示范区。
谢顺辉介绍,从2012年开始,乐从将投入1.2亿元打造智慧城镇,此举吸引了大量企业的关注。广东物联天下相关负责人表示,乐从借助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目前正推荐家具物联网系统,预计今年7月-10月期间,将会陆续与企业合作,孵化30个相应项目。
乐从的智慧城镇建设将主要推进一个中心两个平台的建设。一个中心是城市数据运营中心,发挥对智慧城镇各系统数据的整合分析、决策功能;两个平台是建设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和公众决策数据,提升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系统升级,在公安、城管、应急、交通、土地、人口等方面的共享应用,促进公共信息的有效融通,逐步打破信息孤岛。
“在智慧城镇的应用推广方面,乐从也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谢顺辉说,乐从已经和准备设计多级的指标和子系统项目,在推进智慧城镇项目的过程中,按照一盘棋的思想,完善组织结构的同时,引入专业社会机构作为智慧城市发展运营主体,综合统筹实施项目建设管理。根据建设要求,乐从从2012年开始已经就产业应用方面陆续的开展钢铁仓库建设,家具物联网云平台建设以及智能路灯、智能校园、智能楼宇等方面的建设,从2012年开始陆续投入资源,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分布实施为原则,逐步开展此项目的建设和推广,目标在2015年完成80%以上与群众利益和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基础项目系统的建设,初步建设珠三角项目的雏形。
作为试点示范单位,乐从镇在提升综合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承担起为全国中小城镇寻找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任务。据了解,乐从在智慧城镇的建设方面不断的总结经验,逐步的建立起一道适合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中小城镇智慧发展的标准体系和建设模式,为其他地区推广智慧城镇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谢顺辉表示,智慧城镇建设与智慧产业发展是互不可分的,未来五年乐从会强力发展这方面,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物联网信息产业二期的发展和建设,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过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和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的创新建设,金融环境打造以及技术成果的转化,为智慧产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未来城市的规划与挑战
作为国内具备一定发展水平的中小城镇来说,乐从在中国中小城镇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谢顺辉希望以打造‘智慧城镇’为契机,在大力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努力将乐从建设成具有全国示范作用的“智慧城镇”典范,为国内中小城镇的转型升级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乐从也热切期待与国内各地和国内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智慧城镇建设的新实践。
为什么选择乐从作为首个国家级智慧城镇试点示范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规划部部长万碧玉表示:这里藏富于民,体制顺畅,人群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这些都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本要素。住建部在全国华南地区、华东地区、黄渤海湾、东北地区、中部和西部,包括新疆这样一些地区准备选择五个试点,乐从是最早的试点,也是有希望能够尽早达到目标的一个镇。
谢顺辉表示,乐从规划智慧城镇的最后落脚点是在城镇承载力的基础上来发展企业、发展城市和发展民生,虽然顺德经济很活跃,但是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高,主要是环境不好,污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都没有得到解决,企业的节能减排方面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包括水的污染和土地污染都非常严重,所以群众不会满意。
篇7
关键词:智慧体育;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
现代化时期,智慧体育赋予体育以“智慧”,改变了人们对体育文化建设的了解和认知。由于智慧体育在传统体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位创新与延伸,塑造出了一个内涵丰富且特征鲜明的新型体育文化理念,能够在更加适应现代人们精神发展需求的同时,引导更多体育爱好与体育活动参与者的探索积极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适应时展需求,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教学理念建设特色体育课程与文化,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理念,展现特色体育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和价值,能够在不断突破传统体育教育发展桎梏的基础上,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与校园体育文化水平。
1、智慧体育之于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意义
1.1、概念简介
信息化时代,智能理念深入人心,体育文化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智慧体育”的建设与发展更是标志着我国体育行业迈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智慧体育是一种体育和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现代化发展形势,相较于传统体育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能够结合信息化技术、网络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多方面满足人们的体育发展需求,人们不仅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所需要的体育运动信息和发展动态,教育领域和体育竞技、体育运动参与者和爱好者也可以完善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体育服务和运动项目。
1.2、发展意义
智慧体育的大众化、广泛化普及从多维度提升体育行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智慧体育作为一种新时期概念,不仅能够为体育运动参与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与运动参考方式,也能够为体育事业的建设者与参与者提供广泛的支持和发展动力。其中,在高职院校建设体育文化期间,合理应用现代化、智能化技术完善教育体系和发展高职院校教育结构,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和改革需求,充分展现智慧体育发展概念理念与服务思想,能够在有效拓展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规模的基础上,建设更具特色的体育文化和教育风格,进一步推动和实现现代化体育教育发展目标。
1.3、未来展望
当前,高职院校内的体育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教育形式多变、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以及教育教学创新等方面,在智慧体育方面的建设与体育文化氛围营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可升级与探索空间。合理引入智慧体育教育发展理念和相关技术手段措施,能够在不断提升院校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营造更好的体育文化软环境,让院校师生充分体会到智慧体育中“生态、自然、和谐”的体育文化精神,以及校园文化中“以人为本、全民育人”的教育氛围和学习感受。未来,根据高职院校教育发展需求,不断强化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革,能够在进一步实现人与人、人与运动、体育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高效统一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发挥智慧体育的引领与高职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效用。而智慧体育作为现代化产物,不仅能够充分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流通性与交互性,有利于高职院校进一步扩大体育教育教学规模,实现未来体育教育改革转型目标,也能够联合其他高校以及合作单位共同构建良好体育教育教学格局,创新完善体育教育引导策略,发掘自身与学生们的潜力,保障在不断建设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整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增添和提升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提高高职院校的基础体育教育设施与体育文化发展水平。
2、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反思
2.1、教育创新改革探索初期,体育文化氛围不浓郁
智慧体育对高职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推行智慧体育,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体育训练和引导,能够构建学生们完善的体育竞技意识和运动精神,培养学生们终身化的体育发展意识和观念。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智慧体育场馆和信息化服务中心平台等方面还处于初期探索期间,有关智能体育的理解还不够成熟,除了学生们不理解智慧体育的实效性作用,教师在开展“智慧化”体育训练和教学引导过程中,也会遇到众多阻碍和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其中,院校智能化发展水平与体育文化发展的不完善,基础设施与智能化发展不匹配,教师实际教学引导经验不足等问题都是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想要有效保证现代化体育文化的建设与推广,不仅需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也需要考虑后续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多种问题和阻碍。
2.2、智慧体育建设与实施阶段,缺乏人力、物力支持
相较于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智能化体育文化概念已经成为大众追求的一种“时尚”。但是在教育发展领域,智慧化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并不理想,一方面,智慧体育作为新概念和新理念,在实践推广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大量的颠覆性问题。如,体育文化如何实现智能化转型;体育教育是向智能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如何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理解智慧体育是向理论还是实践方向培养,等等。另一方面,教育改革与转型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高职院校作为主要人才培养基地,如何处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投入不理想、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以上现有的建设问题和困境,不仅严重限制了智慧体育场馆的建设与智慧体育文化的发展,也让高职院校智慧体育文化发展建设遭遇了众多打击和挫折。其中,对智慧体育等现代化教育发展理念认识不够、智慧体育场馆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投入庞大、院校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都是影响高职院校智慧体育文化发展与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阻碍因素,关于在智慧体育方面的软件和信息技术等方面上的不足,也限制了院校教师的教学发展机会,影响了高职学生们体会智慧体育创新理念和顶层设计的体验感受。另外,面向智慧体育和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中所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也需要考虑是内部培养还是外部聘请途径。多重考验和困难抉择之下,高职院校建设智慧化体育场馆以及现代化体育文化,不仅需要多方面考虑自身教育发展实力,也需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做好准备和转型、改革、创新措施。
3、智慧体育之于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3.1、明确教学发展目标,搭建特色信息平台
高职院校建设现代体育文化,可以通过搭建电子化、信息化、智慧化平台等方式,提升院校智慧体育发展建设水平。首先,明确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与智慧体育建设目标,根据当地体育文化发展态势和院校自身的体育文化发展特色,加强资源投入和先进技术引进,通过构建多维立体式智慧体育平台等方式,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结构与内容。其间,可以依附于高职院校自身的融媒体信息平台与大数据应用等平台途径,做好相应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革,构建出具有交互和信息共享功能的高职院校智慧体育信息化平台,保障高职院校能够在充分实现信息数据共享的基础上,提升内部信息交流和文化建设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保留院校和当地体育项目特色,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其次,重点建设高职院校智慧体育教学体系结构和发展特点。可以结合智慧体育校园文化建设需求,优化并提升高职院校现有体育文化和多媒体平台的服务水平。比如结合高职院校现有的融媒体平台来打造本地化的智慧体育服务社区,通过开设更多体育文化宣传和建设版块,吸引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和学习的兴趣,让院校学生、教师、职员以及学生家长等校外群体,能够体会到高职院校智慧体育平台的实用性作用,并根据自身的体育运动和发展需求,向自己的人脉交际网宣传和分享智慧体育平台的优势作用,进一步提升平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以及信息互动等优势;最后,强化体育文化建设和互动交流链接。学生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主体,在实际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与发展进步,利用合适的信息化技术和文化熏陶方法,引导学生们更加关注和理解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性,能够在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质量与体育文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例如,利用高职院校智慧体育平台为有体育信息订阅需求的学生和群体,推送相关的运动知识和相关赛事信息,或者结合科学合理的理论知识讲解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中存在的注意事项和运动技巧,增加受众群体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参与积极性,能够在融合专业运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大家形成终身运动的体育思维意识;直接联合网络社交平台和机构,共享高职院校智慧化体育平台信息,让院校师生和有需求的群体,可以通过网络平成线上线下的互动连接,共享平台中的体育竞技数据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有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步了解和感受周边参与相同运动爱好同学、朋友或者家人的发展动态。高效率的互动链接形式,也能够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也能够教师也可以通过合适的监督和互动引导方式,维护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趣味性与长久性。另外,院校也可以根据校企合作关系,向社会提供一些有关体育方面的服务,以此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智慧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与传播效应。
3.2、丰富体育活动形式,培养体育精神意识
智慧体育不仅仅是线上交流互动活动,也是丰富传统体育活动的有效方式,利用智慧体育创新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并结合运动会、社团比赛等活动内容,强化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体育精神的传承,能够在充分满足现代化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强化体育文化传播与“智慧体育”资源的共享。首先,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院校发展需求与体育文化发展需要,开设一些学生们比较喜欢和欢迎的体育文化项目,在有效丰富课程教学设计与结构内容的基础上,也能够增加院校师生课上、课下的活动机会。比如借鉴一些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综艺节目案例和兴趣引导方案,为学生们设置安排一些趣味性和挑战性十足的体育竞技活动,能够有效传播体育文化与知识内容,充分调动院校师生的互动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兴趣。或者组织一些体育联赛活动充实学生们的业余休息时间,学生们可以在线上参与报名,线下会首一同完成相约的竞技活动,结合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直播功能,能够吸引更多有兴趣的学生和体育运动爱好者共同参与和观看。另外,在一些特殊时期或者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慕课教学和线上互动交流活动拓展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而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意识,创新和完善课程教学结构与形式,能够在充分增加学生们课堂学习体验与体育运动机会的同时,利用信息交流平台让学生们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同探讨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运动知识,共同收获学习成长和能力进步。
3.3、加强互动交流激励,构建文化育人氛围
想要进一步构建多维、立体、智能化的高职院校智慧体育教学平台,可以通过创新平台内容、加强线上互动交流等形式,打造属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体育文化品牌与平台。提升智慧体育信息化平台的资源数据交互性,在不断扩大、提升校园文化影响力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了解院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和智慧体育平台的下一步改进方向。首先,根据高职院校职业化教育发展和产业化服务需求,建立高职院校特色体育课程与线上教育教学平台。可以依据智慧体育平台项目特色,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活动,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身心素养的锻炼,全方位发展和宣扬体育文化;其次,重点关注地域文化特色和校园文化氛围营造,通过举办特色体育活动和线上互动交流项目,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进取精神和思想价值观念,增加学生们接触体育锻炼和项目运动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体育运动兴趣,促进学生们身体素养与体育运动能力的不断提升与进步;最后,加强教育指导和互动交流。由于学生们在自主运动和训练的过程中,受影响因素较多,很难长时间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探索、运动兴趣,为了进一步保障高职体育教学和文化建设的发展,运用智慧体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在进一步了解学生们体育运动情况与身体素质状态的同时,给予学生们专业化的体育康复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确保学生们在健康的运动行为中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另外,为了进一步实现智慧教学的一体化建设与发展,也可以联合院校师生与家长,通过监督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和掌握学生们的运动和学习情况,进一步构建完善、立体式的新型高职院校体育智慧教学结构,实现家校合作与智慧教学的一体化发展目标。
3.4、做好教育改革创新,实时跟进形势变化
高职院校的教育和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跟紧时展变化趋势,做好体育文化建设和创新,能够在充分发挥智慧体育实效性作用的同时,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和体育文化氛围。其中,智慧体育在国家政策与各地体育部门的号召下,已经搭建了众多具有特色化和多元化的智慧体育服务平台,作为高职院校,在体育文化建设期间借鉴和参考其发展经验,打造和建设出符合院校教育发展的体育文化平台和教育教学体系,能够在不断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变革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体育文化建设内容。首先,创新体育教学策略,开拓体育教学和文化建设传播途径,利用5G技术和互联网等技术为学生们呈现数据化、智能化发展生态体系,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文化建设效果。可以根据院校本身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安排相应的体育训练活动,结合5G技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简化课程教学流程、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将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运动项目变成可视化、数据化的视频和运动教程、教材,能够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同时,丰富学生们对于课程知识以及体育运动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利用一些运动数据记录和检测工具,了解和掌握学生们的实际运动状态和成长变化情况。当前,根据院校现有的网络平台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应用一些能够让学生们实时记录运动记录和学习变化过程的教学软件,分析学生们的整体运动状态和学习情况,能够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课程教学设计。比如,对于一些平时积极锻炼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参考“学分银行”的学习激励策略,将学生们的运动成绩和日常表现进行分数和成绩积累,累计一定限额可以兑换奖励或者教师“一对一”指导机会等有利于学生运动能力和积极性提升的奖品。对于一些长期懈怠运动锻炼和缺乏体育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对后台数据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学生们存在的不同问题和学习困境,通过合适的互动交流与鼓励引导,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上进意识和运动习惯;最后,随着5G技术和AR、VR等技术的日益成熟,院校和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们准备一些适合体育锻炼和自主运动学习的智能化运动场馆或者课件。让学生们通过课上或者课下时间自主锻炼和学习,能够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智能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开发更多智慧体育项目和教育创新策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体育”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也让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拥有了更多元化的文化元素与发展创新思路。转变体育文化建设思路和想法,加强对智慧体育发展的建设和与支持,通过强化智慧体育平台与体育文化建设宣传,营造良好高职院校教学文化氛围,丰富课程教学策略与措施等方式,能够不断巩固和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保障并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品牌的形成与高职教学发展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岳.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路径分析[J].体育风尚,2021(6).
[2]李永,武铮铮.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现实困境与建设路径[J].投资与合作,2021(4).
[3]雷建辉,陈利利.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探析[J].职业,2020(36).
[4]缪嵩.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反思及优化对策阐释[J].体育风尚,2021(4).
篇8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amous school in Tianjin, Nankai High School, to study the hot business of the pedlars arou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e and interests and provide fresh and powerful questionnaires. The success of individual operators in the practice fully embodies the wisdom of Tianjin business. Based on two typical business case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ir secret of succes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expecting to attract more scholars' attention, and get the creativity and passion of life from the study of small business.
关键词:校园周边;小商贩;市场机遇;商业智慧
Key words: campus periphery;small pedlars;market opportunities;business wisdom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052-02
0 引言
笔者就读于南开中学,借着“近水楼台”的优势,观察和了解到了一些小商贩的火爆生意。作为商业城市,天津的商业智慧部分体现在了小商贩的身上,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的商业智慧,值得我们去研究。
1 经营案例
南开中学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二纬路和四马路的交口处。南开中学共分两个院,南院与北院,隔着百年天桥相望。北院再向北走500米,就是一条商业街,主打快餐。而南院门口有一条小吃街(当然北院门口也有几个摆摊的小商贩),基本上都是临街摆摊,也有少数有门脸的商贩。本文主要研究南院小商贩的商业智慧。
来到南开中学,你会发现如果要去南院,只有一条车道的街道因为两边的商贩排布而显得更加拥挤。每到中午11点左右,不少商贩就会出来摆摊。有的甚至一天都不走,等着下午放学的学生。然而,让他们如此辛劳工作的动力就是他们十分火爆的生意和巨大的利润。12点的下课铃声一响,大批的学生涌出校门,在各个摊点就位。中午高峰时段的客流量基本保持在500-700人每小时,即使选择在食堂就餐的同学也不乏来外面买零食。因此小商贩就抓住了这个黄金时机。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今,天津市政府职能和市场力量的共同运作的新环境下,小商贩面临的不是零和博弈的纠结,而是政府尽力支撑与市场超强思维的机遇,其和谐景象是:小商贩和校园的教育共舞。社会政策学家顾昕曾这样写道:让市场的子弹飞吧。虽然存在城管、食品安全受质疑等问题,但是小商贩的生意依然在飞。不可否认也不可忽视的是他们的商业智慧。虽然他们大多缺乏专业的商业培训,但是他们在劳动实践中积累的商业智慧,值得我们观察研究。
1.1 “蛋糕”摊位
首先,让我们聚焦一个非常火爆的摊位。午休的一个小时可以说是顾客不断。这是一个卖小蛋糕的摊位,卖主是一个50岁左右的男士。他的摊位很简单,就是一个推车加上一个制作蛋糕的特殊炉子还有一桶原料。看起来制作透明简易,预估成本在2元左右。然而他的售价是5元一袋,依据调查,他每天的纯利润是90-150元,所以计算下来每月的纯利润是2000-3000元(因为他的工作时间大约只有二十几天,周末学生放假基本没有市场)。也许这个数字并不让人惊叹,但是请大家不要忘记,他每天卖小蛋糕的时间很短,加上制作时间和路上的时间大概只有三个小时。也就是说他的时薪在30-50元,如果类比一下上班8个小时的白领,基本是等同于每个月赚6000-8000的白领(不算上加班费)。这在天津这个商业大城市里面,也绝对不算小数目。并且,据笔者询问调查,这位大叔除了中午卖小蛋糕以外早晚都有事情干,有生意做。那么,让他在这件生意中这么成功的原因笔者分析有三点:
一是小蛋糕产品新鲜,制作方便透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食品安全受质疑的问题)。
具体来说,产品新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整条街基本都是卖盒饭,快餐,饮品的,但他选择另辟蹊径,卖上了甜品,而且还是比较受大众喜爱的小蛋糕,尤其是男女通吃。不甜不腻,松软可口。
另一方面是他基本是在客户面前进行制作,原材料很透明更是很新鲜,客户拿到手里也是热腾腾的。而他的制作也是相当透明,让大家吃得很放心。
二是根据时间适当移动摊位。
众所周知,对做生意来说,尤其是小本生意来说,市场是非常重要的。的确,小蛋糕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据笔者观察,小蛋糕在1点左右会移动摊位至北院门口。这里有一个背景需要介绍,南院主要是初中部,1点就要上“午自习”;而北院是高中部,1点15才上午安静(即午休),时间更加自由。再者,前文提到,北院附近有商业街,商家都是吉野家、土大力、麦当劳、必胜客等类,消费基本在20元以上每人。所以能到商业街吃饭的同学,基本都是不缺钱的,所以买小零食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快餐店,虽说是“快餐”,但相比食堂还是慢了一些,所以一般回到校门口都是12点55分以后。而如果在@个时候,大家大多不愿意花时间走到小吃街。这个时候在北院门口摆摊,就收获颇丰了,可以说是“二次收益”。这一点也充分说明了小蛋糕销售者的商业智慧。
三是小蛋糕一袋子有30个左右,买过的人都知道,经常自己其实吃不了甚至一半就都被分了出去。
这点可以参考一下国际大品牌“必胜客”在最新由演员胡歌代言的产品广告中有一句“我们天生爱分享”。“天生爱分享”,这是一个国际大品牌和路边小商贩都运用的思想观念。可以说是不谋而合,更应该说是这个原理真的很实用。可以分享的食品或许说本身就是一个行走的广告牌,没有宣传的费用,天生就是块分享的料。这样一来,一传十,十传百,绝对带动了市场,扩大了影响力。
总的来说,小蛋糕充分应用了劳动者的商业智慧,达到了效益最大化。
1.2 “麦多馅饼咖喱饭”摊位
位于南院校区门口的“麦多馅饼咖喱饭”是笔者初中生活印象最深的吆喝声。做买卖的是一对夫妻,男的主打咖喱饭,女的主打麦多馅饼。尤其是阿姨的叫卖可以说让人难以忘怀,穿透整条街的声音让你觉得不买都不好意思。而这个摊位的利润较之前的小蛋糕更是令人吃惊。本文主要分析的是“麦多馅饼”的利润,可能会对咖喱饭有所涉及。单就“麦多馅饼”,售价5元一个,有多种口味任挑选。而根据对阿姨的询问调查,每天可以卖一箱半到两箱,数量大约在120-150个。而成本可以计算为3元,也就是说日利润在300元左右。一个月计算下来,月收入在6000-650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白领的收入。(当然要算上五险一金)
而麦多馅饼取得这样的商业成果,离不开的是卖家的商业智慧。
笔者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麦多馅饼和咖喱饭一起出售?后来,笔者分析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很多男生不像女生这样喜欢逛,喜欢目的明确,效率高。而在男生居多的南开中学,男生是主流消费人群。所以一般会买馅饼或者咖喱饭,但是一般男生(尤其是在长身体的阶段)的食量一个馅饼不够,一盒咖喱饭也不够。然而一个馅饼配上一盒咖喱饭才是绝配。其次,麦多馅饼大约有7-8个口味,而咖喱饭有2-3种选择,所以组合起来有大约30种组合,可以说是多种选择任你挑选。再者,整条街都弥漫着盒饭的味道,而馅饼可以说是新鲜产品。所以,换一种说法,馅饼吸引人,盒饭留住人。
另外,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不用过多解释,在校门口摆摊,不管是经过的客人量最多的优势,还是距离短的优势,都足以给他增加不少客流量。
品牌效应。“麦多馅饼”是一个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品牌,品牌效应是它的有力武器。试想,在同学们已经对“麦多馅饼”这个品牌有初步优良印象之后,之后在学校门口看见这个馅饼,就一定会优先选择它。
2 结语启示
本文主旨是通过分析天津百年名校南开中学的校园外小商贩的经营案例,来发掘他们的商业智慧。小商贩是真正的实践者,他们实践的商业智慧,不仅属于天津,更是当代中国的商业智慧!我们发现小摊贩的实践性的商业智慧为他们带来了经济效益和不菲收入。这些小商贩不拼学历,不求高端,但是他们在南开校园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家“摊位”。其大智慧使笔者得到了启示:
①平常的我们更喜欢好高骛远,更喜欢注重那些高大上的事物,却也容易走进假大空的误区。而分析生活小事,注重平凡小人物,可以说是一条另辟的蹊径。1936年,中国最早的人类学家之一在回家养伤,准备留学的时候,在开弦弓村休息之余,串门入户聊家常,并且调查了附近的丝厂。本无心的他怎料想“无心插柳柳成荫”,敏锐察觉到村民生活正发生历史性变化――现代工业开始进入中国农村,养蚕女开动缫丝机器。一村农民生活质变,可做一国社会变迁晴雨表。这种自觉,当时学界或不多见。“从毫末变流向”的意识和本领,此时已相当显裕。他随即展开对当地农民生活状况的实地观察和记录。“一九三六”因此成为中国人类学者起步之初即进入国际人类学前沿地带的时间标志。【《读书》2016.7月刊 张冠生《江村八十年》选】 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够做到大师般的“见微知著”,但是从身边小事中学到智慧是我们应该效法的。
②我们学校定期举办“创意集市”的活动,即在学校内摆摊出售自己的商品,会交一定的税(目前是15%),_具收据,抽取奖品。而未来,我们也会面临有一部分的从事商业,甚至创业,在我们进行的时候,我们不妨尝试着运用一些小商贩的商业智慧。
③我们现阶段是学生,学习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学习不仅是书本的学习,也就是不只局限于书本的学习,还应该拓展实践方面的学习。尤其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新环境下,有诸多实践与拓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感激和欣赏。
参考文献:
[1]吴丹丹.适度发展“地摊经济” 缓解就业难问题[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6).
篇9
当大量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以后,这些新城市居民首先面对的是传统观念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文化发展和信息传播的不平衡不对称应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信息化是实现城乡文化知识共享、信息传播对称,消除数字鸿沟的必要手段。“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理念,是城镇信息化的投资重点。
中国的智慧城市是我国的部分机构和企业结合我国正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和需示而推出的一个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信息化建设理念。
智慧城市是由传统互联网与物联网组成的全新智能网络系统。其基础是“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云计算”,关键技术是“大数据”。智慧地球通过物联网的感应和控制技术,将地球上所有包含或关联人类信息的物体接入智能网络,增强物与物(M2M)、人与物的社会关系,大大增强人类的社会活动能力,增强每个人在网络中的社会属性,实现人与社会、人与物理世界的高度融合,打造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以后的社会关系中不光有人与人的关系、还会包括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智慧城市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加强人与社会的全方位联系,丰富每个人的社会属性,改变社会形态,推动文明进程。
中国智慧城市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没有大规模地采用国外企业提供的技术框架和解决方案,而是坚持以“自主可控”作为发展这一技术和产业的前提。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我们至少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智慧城市在中国能够得到几乎与世界同步的发展速度,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及时介入功不可没。早在2012年12月,住建部就下发了《国家智慧城市暂行管理办法》,对智慧城市的试点申报、评审办法、建设和评审的指标体系都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是智慧城市在中国的第一个规范类文件,对当时各地的城市规划和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相继开展了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调研活动,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发展规划和产业优惠政策,全国近100个城市申报成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单位,中国智慧城市自此进入了大发展时代。
进入2013年,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共90个试点城市名单,第二批共50个试点城市也在不久后公布,140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这给整个社会传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就要进入实质的启动阶段了,这给整个社会传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点燃了众多企业和机构的创业激情。
2013年4月,住建部出台了又一个重量级的指导文件《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技术框架、平台标准、功能模块等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指导。这个指南的出台,使产业界和各地政府都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产业界得到了明确的技术和市场发展方向指引,各地政府得到了制订各自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的标准和依据。很多软件和物联网企业纷纷把研发和市场的角度转向智慧城市,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和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若干加快发展智慧城市产业的实施细则,无锡、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成都、西安等城市建立了专门的智慧城市产业园区,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其中无锡、上海、成都还专门设置了智慧城市及物联网的研发园区和生产园区。“指南”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智慧城市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大繁荣时代。
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制订的《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指导意见》标志着智慧城市已经得到了最高国家机关的高度重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必将引发一轮新的产业浪潮,加快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使整个信息产业界都得到一次飞跃式的发展。而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经济和文化的再发展。
在整个智慧城市产业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繁荣景象时,我们却要给这个产业浇点冷水,但浇水的目的不是为了熄火,只是为了降温。根据最近两年我们与一些从事物联网等相关于智慧城市企业的接触,了解到目前号称从事物联网、智慧城市产业的很多企业,实际上只是一些传统监控安防、电子信息等这类企业的重新包装而已。他们从事的业务和研发,仍然与以前的业务在实际内容上基本相同,往智慧城市或物联网方面包装显得比较牵强。很多企业的老板和高管对智慧城市和物联网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这些现象可能会导致将来企业的发展进入说一套做一套、挂羊头卖狗肉的恶性循环中,也有可能进一步影响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投资决策。需要研究清楚目前产业界存在这些乱象的原因,重新认定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涵。作者觉得:要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先从“智慧”这个词语本身开始。
应该非常佩服当初将“智慧”这个词用在信息化解决方案里的这位人物,他把一个文学词汇成功的用在了信息化这样的科学领域。他选择“智慧”这个暗示性强,准确性低的词汇,为后来的软件商和集成商们提供了大量的想象和创作的空间。
中国的企业都是极敏锐的,当智慧城市这一理念提出以后,面对巨大的市场机会,几乎所有企业都在一夜之间给各自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都冠上了“智慧”之名,做物流管理软件的改名叫“智慧物流”、做工业控制的改名叫“智慧工控”、做医院管理软件的改名叫“智慧医疗”、做教育信息化的改名叫“智慧校园”,就连原本做门禁系统、监控设备这样的安防厂商也摇身一变,称自己也是搞“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了。
我们必须要明白:产品不是方案,单一产品和功能软件不能代表更不能代替解决方案。
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具有那些特征呢?
我国智慧城市的大致技术框架与美国提出的智慧地球是一致的,都是以“物联网”和“传统互联网”为基础、以“云计算”为核心,以“大数据”为关键技术的全新智能网络系统。与智慧地球不同的是,我国的智慧城市更加强调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技术的自主可控和标准统一。
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基本性能主要是计算力和存储力,我们从计算力和存储力的部署和管理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了智慧城市的三大特征。
计算任务向数据迁移是智慧城市的第一个重要特征。计算力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智慧”来源,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实现计算任务向数据终端的迁移,用以同时在大量的数据终端上发起计算任务。
要实现计算任务向数据终端的迁移,这就要求前端设备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性能,而这正是智慧城市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前端与后台的计算力和存储力进行抽象的动态整合,按需进行弹性分配,以达到最高的资源运行效率,这是智慧城市的第三个重要特征。
以上三个重要特征,都是由云计算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所决定的。
日前有学者曾提出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提法太早,城市的信息化基础薄弱,还不具备建设智慧城市的条件。对于这个问题,换一种思路想:智慧城市的建设本身就包括了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而不必纠结原始积累。
智慧城市真正缺的是一个国家级的技术标准,以及完整的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虽然明确了智慧城市要走自主可控的道路,但可能因为前两年作为智慧城市基础和核心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本身就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其形态也一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就造成了高度依赖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城市更加难以描述和定义,一个新事物如果连描述和定义都还成问题的时候,要对其制订技术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经过最近两三年的高速发展,可以看到,物联网的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和稳定,中国的一些物联网企业在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方面已经基本掌握了应用技术,虽然离全面掌握核心技术还有一段距离,但掌握应用技术至少能够让我们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不那么直接和被动。
在云计算方面,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产业界和学术界都在重新思考和调研她的技术形态和商业模式,目前云计算更多的被理解为一种新的网络架构方式和服务交付模式,云计算正逐步褪去那些被有意加上的功利光环,回到本来的样子。
当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概念日渐清晰以后,应该尽快重新厘定智慧城市的技术概念和发展方向,迅速制订出国家级的技术标准,推动智慧城市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关于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前期确实受制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形态不确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一直没有实质的进展,加上绝大多数安全厂商都是从事基于传统互联网的业务,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的智能网络系统。传统安全厂商需要大量时间解决物联网和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系统架构问题。为了加速这个过程,应该由相应的政府机构来牵头制定智慧城市下的信息安全标准和相应的信息安全评估体系,用以指导和帮助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
智慧城市从2009年开始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以后,各地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和经济条件分别选择了“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中选择了全面推进的城市有:深圳、南京、佛山等城市,他们分别提出了全面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选择了重点突破的城市有:南昌、重庆、沈阳等城市,他们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分别提出了面向教育、医疗、环保方面的渐进式发展规划。
根据近期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各地为了推进智慧城市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产业政策和激励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是国务院于今年3月上旬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智慧城市建设列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由此,智慧城市终于有了一个国家级的纲领指导文件,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同和重视。各地相继出台了很多具体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全国的智慧城市产业再次进入了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期。武汉、成都、广州等城市都相继推出新的产业政策和和各自设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武汉提出了“113”总体架构,确定了一个打造中部地区“智慧之都”的发展目标;建设一套以物联网、传统互联网、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应用、产业、运行三大核心体系。
成都推出了“三中心、两基地、六体系和一高地”的战略目标。即:建立成物联网应用中心、物联网研发中心和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初步形成物联网成果孵化基地和产品制造基地(建设成都高新区物联网研发基地,双流县物联网制造基地),初步构建起物联网产业创新体系、应用推广体系、标准研制与验证体系、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信息安全基础体系和产业要素保障体系,打造以物联网企业为核心、产业基地为载体、产业联盟为支撑,立足西部、辐射和影响国内外市场的中国物联网产业高地。
广州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广州”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的综合战略,重点是加强和完善: 电子政务、智慧社区、电子商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幸福广州、智慧交通、智慧乡村,共领域的投入和建设,目标明确地推进建设智慧广州的进程。
中国智慧城市的从整体的产业和技术层面来说,其发展水平其实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目前的主要面临的还是技术标准的统一问题和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尽快得到解决,并且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科学的宏观的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相信中国的智慧城市技术和产业必将得到全面的稳健发展,为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篇10
开车怕拥堵,可以随时查看实时路况视频;看病怕排队,可以随时随地预约挂号;交水电煤气费,点点手机就可以现在,杭城市民只需用手机进入网址“”,下载并安装“智慧杭州”手机门户客户端,这一切都能够轻松实现。
据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下称杭州电信)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介绍,“智慧杭州”手机门户依托于云平台,采用智能插件、应用容器等技术,内容覆盖政务、交通、旅游、公共事业、生活、医疗、教育、金融等多个方面,通过该门户市民可以享受多方位的城市信息及应用服务。
“智慧杭州”手机门户项目是由杭州市经信委牵头,杭州电信实施的,而这仅仅是《“智慧杭州”建设总体规划》的一个缩影。
平台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由需求决定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渊认为,眼下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要突出当前的时代特征,带动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是空中楼阁,或是简单的拼凑。
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确高效、城市服务更加及时便捷、城市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城市经济更加职能绿色、城市生活更加安全舒适,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杭州确立了30个重点项目作为支撑。
杭州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施勇民对本刊记者表示,这30个项目主要涉及民生服务、城市运行管理、政务管理三大方面,包含了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集成信息软件等多个高新产业。
30个项目中有6个城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目前都已在规划实施中,其中有杭州市民非常关注的市民卡地铁功能建设。此外,在民生服务方面还有城区卫生信息系统、居民健康电子档案,以及城市运行方面,今年底将要实施的智慧交通指挥系统等。
“智慧杭州”建设的30个重点工程是杭州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要从政策、技术、业务等方面着手,研究可实施的建设和运营方案。对于已经启动实施的项目,要向规划要求的方向调整,积极与承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的创新。
杭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杨福颂说,平台和系统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整合资源,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方便获取信息,协同管理;另一方面市民通过一个服务平台就能方便地获得所需的全部政府服务。
为全面建设“智慧杭州”,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杭州市相关部门正全力规划、搭建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等对象的六大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电子政务云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公共学习平台、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城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智能卡服务平台。
推进六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建设成标准统一、共享协同、集成应用的系列服务平台,将大大节约“智慧杭州”建设成本,避免重复性建设,逐步实现按服务对象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
智慧在身边
智慧校园、智慧安居、智慧客运、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随着杭州电信大力助推“智慧杭州”建设,一批新兴行业应用应运而生,创新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构建起全新的城市形态。
“智慧杭州”虽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建设过程中也缺乏经验可循,但杭州人如今在生活中已经不知不觉地享受到了“智慧”带来的便利。
电梯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自从电梯安全远程监控平台试运行以来,电梯安全问题已进入可控、可管甚至可视的状态。杭州市质监局与中电科52所携手,合作开发了电梯运行安全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系统可以全面掌握电梯安全运行状况,合理及时调度维修人员,大大缩短了电梯故障的救援时间。
“智慧”不仅解决了电梯问题,还能及时帮助独居老人。如果家中独居老人摔了一跤,可以通过老人携带的手机重力感应器做出判断。一旦确认老人摔倒未及时爬起,感应器会自动通知智慧社区系统,根据手机定位,派出救护车及时救援。在杭州潮鸣社区,300多名残疾困难户和65岁以上老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手机,手机上有一红一绿两个按键,绿的是一键拨号,直通民生热线,红的则是紧急求助电话。独居老人或者残疾人在生活中碰到困难,只要按动手机上的红色按钮,社区服务后台的电脑能够立即显示呼叫老人所在的位置、姓名、住址、家人联络方式等信息。这样一来,社区社工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呼救人,提供帮助。
数字城管的非现场执法对杭城市民来说已经耳熟能详,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副主任李圣权每天都在处理由“智慧城管”系统搜集来的各类数据。李圣权说,今后他们计划投入1050万元建立一个“智慧城管”云计算平台,将城市管理服务和信息化资源整合,并实现共享。同时为市民提供道路泊车引导、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信息等服务。
工程车辆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自从“杭州市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平台建设实施以来,工程车的安全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杭州市交通运输局郭天曦介绍,目前杭州已经有3000辆工程车的基础信息进入了联控平台,车上都安装了GPS系统,对于车辆超载、偏离路线、超速等情况,坐在指挥中心就能一目了然。郭天曦说,他们计划到明年5月,将有15000辆车进控平台,同时还要将联控平台与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的资源库进行整合。
杭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杨福颂介绍说,创新数据采集机制,加强交换平台应用,从机制上解决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问题是今后一段时间“智慧杭州”建设要突破的问题。
对此,刘渊教授也表示,所有的信息平台建设都必须要以人为本,面向市民、政府和企业。只有突出人的智慧,才能体现项目的智慧。
业内专家认为“智慧杭州”还可以进一步向制造业延伸,在推进“智慧杭州”建设的同时,提高杭州本土制造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能力,实现杭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 上一篇:生态保护修复制度
- 下一篇: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