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果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果

篇1

【关键词】 乡村规划 理论研究 对策研究

一、我市乡村规划建设的现状:

1、乡村农业基础深厚,规划建设行为众多。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乡村单体基数多、规模大,乡村建设行为日渐增多,群众对乡村规划建设的要求逐渐提高。乡村规划建设急需规范和指导。

2、缺少专业的乡村规划建设研究团体和机构。我市重视乡镇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住建委、规划局、各乡镇政府都有乡村规划主管机构,但规划建设行为在基本管理流程上是顺利和清晰的。但是村庄规划建设活动还缺少系统理论研究和综合的考核评判标准和机构。

3、发展契机良好。几年来,我市先后进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整治工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乡镇改貌工作等,都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乡村环境和乡村居民思想意思都有很大提升。应该抓住这难得的契机,将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归纳总结,形成直观的条文继续深入指导乡村规划建设活动。

二、做好乡村规划、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

1、缓解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压力。我市正在进入城市建设的快速通道,城镇化水平快速增高,快速涌入的城市人口使得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压力相当大,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可以使人民群众在不背离乡土的前提下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减少城市公共设施压力。

2、稳定社会基础、构建和谐社会。良好地乡村建设实际,可以更好的留住村民,配合相配套的产业规划,可以使村民实现家门口安居乐业,减少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现象的出现,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相当意义。

3、提高生活品质,争强乡土凝聚感和自豪感。乡村建设水平的提高,收益的不仅仅是区域农村居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涉农休闲项目也是城市居民向往和乐于参与的。更重要的是,良好地乡村建设可以打造起聊城乡村的品牌效应,将聊城乡村作为对外推介聊城的一张名片。

三、提升乡村建设质量水平的建议:

1、加强乡村规划学术研讨,提高规划建设的理论水平。乡村建设涉及的主管部门比较多,缺乏统筹协调,仅由住房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单独编制乡村规划,往往造成乡村规划脱离实际。建议由政府组织,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由政府职能部门、设计院所、科研机构成立乡村规划建设研究学会,专题研究我市乡村规划活动,提高理论创作水平,实现乡村规划的多元融合、多规合一。

2、做好舆情宣传,让乡村规划科学化、理想化的思想深入人心。我市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上已经付出了相当努力,取得了相当成绩,应联合宣传部门做好舆情宣传。对内让群众干部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好处和作用,积极提供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改善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对外向省市兄弟城市展现我们的工作成绩,扩大在本项工作中的话语权和权威性,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帮扶。

3、加强村民参与,重视乡村居民的实际感受。建立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民是村庄建设的主体,简单由城市的规划院所编制乡村规划的做法,往往忽视村民参与和需求,造成村庄规划脱离实际。要通过村民委员会动员、组织和引导村民以主人翁的意识和态度参与村庄规划编制,把村民商议和同意规划内容作为改进乡村规划工作的着力点。要建立村民商议决策、规划编制单位指导、政府组织、支持、批准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要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4、创新乡村规划内容。乡村规划的内容构成照搬城市规划,村庄规划内容繁杂,往往造成乡村规划脱离实际。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应明确目标、统筹全域、落实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分区分类提出村庄整治指引。村庄规划应遵循问题导向,以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和村庄整治项目为重点,本着实用的原则简化规划内容。坚持简化、管用、抓住主要问题的原则,以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和村庄整治项目为主,落实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确定的主要内容。分散型或规模较小的村庄可以只编制农房建设管理要求,一些条件不具备的村庄只以文字规定农房建设管理要求的,经批准后也可以作为村庄规划。一般村庄在编制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基础上,还应提出村庄整治项目。美丽宜居村庄、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村庄等特色村庄应在上述基础上依据实际需求增加相应内容。

5、加强乡村规划管理工作

四、总之

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乡建设也开启了新局面。以城区为中心的建设正加速向城乡协调建设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任务更加迫切,美丽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喜爱和向往的家园。规划建设好广大农村,推进美丽聊城建设,既是“十三五”时期的迫切任务,也是我市建设的战略任务。

篇2

关键词 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措施;成效;河北兴隆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335-01

兴隆县是京东板栗主产区和燕山山楂雾灵红等名优果品的适宜区,县内有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旅游景点,有“天然氧吧”、“京津绿色屏障和后花园”的美誉,是京津大城市的水源重点供给区和保护区。近年,兴隆县将“生态立县”作为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1 发展“生态立县”的战略背景

生态县(市)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是县级规模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最终目标。生态县的建设应以突出生态环境为重点,形成一种独特的发展方法。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基本县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以林为主、粮果并举、多种经营、提高效益”的发展方针,开始集中力量发展林果业,坚持以林果及其加工业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提出并正式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

2 主要措施

2.1 理性思考,科学规划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保护意识。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明确1名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严格执法,不断强化全民生态环保意识。二是加强技术创新。积极与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解决产品档次低、生产效率低、企业做不大、产业做不强等问题。三是制定激励机制,优化生态格局。为调动农民造林栽果的积极性,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发展之路[1-2]。

2.2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生态旅游

发展生态环境,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发展方式。兴隆县立足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开发兴隆旅游资源,用旅游的理念和标准打造“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农居”,提升生态旅游品味。突出“生态、科普、民俗”三大特色,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打品牌,打破以行政区划为标志的地域概念,规划建设科普考察、旅游度假、休闲游憩、风景名胜、画廊观光、水上游乐和综合服务等七大功能区[3-4]。

3 取得的成效

3.1 林业生态建设

通过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县新增植被6.1万hm2,有林地面积达到20.3万hm2,每年减少水土流失面积6.7万hm2,减少水土流失400 kg。兴隆县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兴隆大气、地面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和Ⅰ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65.76%,居华北地区县级第1位,在实现为京津保水源、阻沙源目标的同时,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

3.2 林果产业

兴隆县在果林种植规模、果品质量、品牌意识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截至2013年底,全县各类果树面积发展到5.5万hm2,其中板栗3.3万hm2、山楂1.1万hm2、苹果0.2万hm2、梨0.25万hm2、核桃0.13万hm2,其他果树0.48万hm2;兴隆县现已建成标准化果园1 000余个,包括30余个百亩板栗高标准示范园、5个千亩精品果园和3个优种嫁接示范基地;全县注册各类品牌32个,其中农业部“绿色食品”品牌5个,省级优质名牌产品8个,产品畅销全国20余个省市,并出口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3.3 生态旅游

全县建成特色生态景区景点20余个,拥有燕山主峰雾灵山和六里坪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具备对外开放能力景区达到10个,其中3A景区2个、2A景区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2013年,全县宾馆度假村发展到15家,农家院发展到500家,接待游客15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有效地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4 结语

“生态立县”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就要不断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加强政府与民间的通力合作,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民间协同、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生态环境产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生态立县、生态兴业”的生态发展理念,制定好扶持政策,治理好投资环境,坚持走市场化、产业化经营方法,努力形成一条经济高效、环境优美、政治协同、社会和谐“四位一体”的生态环境产业建设模式。努力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建立在环境和资源能够承载的基础上。

5 参考文献

[1] 苏迎平,郑金贵,陈绍军.“生态立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基于福建省大田县的典型个案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33(1):80-86.

[2] 吴,冯健.海西战略下的福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探析[J].生态经济,2010(5):141-145.

篇3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情况

1.1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情况。农村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包括人粪尿,洗涤、洗浴和厨用废水等。乌兰察布市地域辽阔,与城镇生活污水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呈现分布散、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水量差异大等特点。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与居民的生活条件、生活习惯、经济条件以及用水习惯等相关,同时农村生活污水水量波动还与居民的作息规律和村庄类型密切相关。1.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乌兰察布市立足农村实际,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农村环境整治提质增效为主线,协同推进生活污水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源头治理、城乡统筹、建管并重,截至2020年底,乌兰察布市共计完成了206个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60%。“十四五”期间本市计划再完成182个建制村的整治任务,生活污水治理率要达到60%。同时对照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等政策文件要求,乌兰察布市结合农村环境实际,以县域为单位,所属的11个旗县市区均已编制完成了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梯次推进,为建设美丽乌兰察布奠定了坚实基础。1.3亮点举措及取得的成效。考虑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成本较高,资金需求量较大,乌兰察布市积极申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项目,分批次、多渠道积极争取中央和专项资金,优先整治生态环境敏感、适宜发展乡村旅游以及人口密集的村庄,通过在集宁区、卓资县、兴和县和凉城县等旗县选择符合要求项目并予以资金支持,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治一个、见效一个,形成经验并逐步推广。

2存在问题

总的来说,乌兰察布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数量较少,且治理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十三五”期间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主要集中在丰镇市和兴和县,其他旗县只是试点性的开展。因此“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成为乌兰察布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2.1污水收集率低。乌兰察布市农村牧区地域辽阔、人口分散,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所属的11个旗县市区有8个属于国贫县,2个属于区贫县。目前仅城镇周边部分农村的生活污水纳入市政管网统一收集,其他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区域生活污水具有面积广、分散性高、难于统一收集的特点,污水收集率低。2.2认识不到位。农民对农村生活污水乱排的危害性以及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是很理解和支持在农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且受多年生活习惯影响,农户一般直接将其浇灌房前屋院菜地或泼洒到地面,导致管网纳管率较低。2.3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大部分既要建设包括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室外排水设施,还要涉及管网入户部分的室内卫生间改造,工程量较大、基础设施建设短缺、实施成本高。目前支持生活污水治理的资金来源于中央和自治区,市级和旗县两级专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资金相对较少,资金缺口较大,工程建设和后续运维存在实际困难。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

3.1分类分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统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厕所改造、城镇和乡村工作,在规划布局、治理模式以及核查评估等方面做好衔接。特别是要优先在水源保护区、乡镇政府所在地、旅游风景区、中心村、城乡接合部等村庄因地制宜开展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要规范设施建设与运维,鼓励第三方参与治理。制订长效化管理措施,开展已建设施调查评估与分类改造提升,定期通报设施运行和监测情况,持续推进集中式设施出水监测,做好美丽乡村的长效运维管护,切实维护美丽乡村建设成果。3.2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各部门统筹调度、信息共享、督导评估,强化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上,生态环境部门要与农牧等部门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工作统筹衔接;联合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推进城乡污水协同治理,加强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联合水利等部门统筹推进黑臭水体整治与水系综合整治。3.3加大财政资金的保障力度。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是生活污水治理资金的保障力度,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3.4科学分类确定治理模式。要进一步深入旗县市区对乌兰察布市农村现状进行调研,根据村庄位置、农户分布、基础设施、农户意愿等情况分类施策、科学施策,能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的采取资源化利用模式,能纳入现有城镇管网的就近依托,能集中处理的要建立集中处理设施,不能集中处理的要进行单户或多户连片治理,避免生搬硬套。3.5加强宣传发动及报道。充分发动社会和群团组织、志愿者、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制定村规民约、运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报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村民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危害性、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引导农民改进生活污水就地泼洒的生活习惯。

4结语

近年来,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乌兰察布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乌兰察布市地域广阔、村庄分布较分散、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可以说是任重道远。各级各部门应当坚决扛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责任,结合各旗县市区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工作,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水平,助推乡村振兴取得实绩。

参考文献

[1]周琳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1(7):97.

[2]王海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2):85~86.

[3]顾元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云南化工,2021(03):14~15.

篇4

遍布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从2012年完成建设至今,三年来它们怎么样了?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故事?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借着“全民阅读”的春风,我社推出“百家优秀农家书屋、百名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系列报道活动”(简称“双百报道”)。希望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农家书屋建设,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广大农村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10月下旬,秋意深深,阳光依然温暖。蔚蓝如洗的天空下,榆中北山的坡地上,被浓霜“杀”过的玉米秆一垄一垄,秋风拂过,枯黄、干瘪的叶子发出吱吱咽咽的声响来。秋粮大多数收完,村民一直忙碌的脚步也松缓了下来。

中午吃完饭,甘肃省榆中县中连川乡鞑靼窑村村民蔡海江并没有休息,他径直来到村上的农家书屋,拿起一本《农业实用技术》仔细阅读起来。自2012年兰州双联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过去文化贫穷的乡村建起了一大批文化场所,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图书室,农家书屋……无论是在近郊富饶乡村还是偏远贫困山村随处可见;跳舞、唱歌、阅读、下棋……已成为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化的熏陶与渗入下,改变村民们的精神状态,正是该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依托自身优势,进行文化扶贫的可喜成果。如今,浓郁的文化气息弥漫在田野乡间。

精神食粮文化活动提升村民幸福感

“请大家再听一遍,这些地方的唱腔要婉转些,才能体现鼓子的韵味。”9月的皋兰,云淡风轻。县文艺局干部杨静琴利用业余时间来到水阜镇综合文化站,与兰州鼓子协会成员排练新近谱曲的作品《名藩皋兰我的家园》,古婉壮丽的唱词融合着些许灵动,在弦子、板胡、扬琴的伴奏下更显得娓娓道来,余音袅绕,每个弹唱者的脸上绽露出幸福。“原以为‘乡村舞台’就是村民找乐子的地方,没想到还引来了国外的艺术家们,嘿嘿,真是好看,我算饱了眼福。”兰州鼓子协会会长宋辉祖兴奋地说。

宋会长所说的正是今年7月份,兰州市举办的中国(兰州)国际鼓文化艺术周暨中国兰州国际民间艺术周。期间,共安排8个国外文艺演出团队和该市乡村业余文艺团队深入农村举行中外团队“乡村舞台”大联欢活动,来自国外的演员们用艺术的语言与当地村民组成的群众文艺团体进行了切磋与交流。

乡风乡韵,最高兴的莫过于乡亲。2014年7月,市里开展了以“双联”为主题的双联乡村广场舞大比赛,乡亲们和联扶干部一起载歌载舞,用淳朴的舞姿和发自心底的笑容表达了对双联活动的支持和拥护。五区三县的2000多名基层群众和双联干部踊跃报名参加,1万多名观众现场观看比赛,上百万人在电视机前收看比赛实况。据介绍,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为主题的“双联”行动在兰州市开展以来,各县区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乡村都成立了文艺表演队伍。举办双联广场舞大赛,就是为群众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让人们由此了解了该市“双联”工作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以舞台语言表达村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受。

“美丽乡村离不开文化建设。幸福乡村的幸福感来自哪里?来自文化,将文化作为幸福的一种体现。农民在富裕起来之后,最缺的就是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扎实推进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工程,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受益。”教场村党支部书记李发奇说。

文化引领教育培养了新一代农民

一笔笔爱心帮扶资金的投入,一个个文化场所的使用,一个个自乐文艺团队的组建,这些充满着乡土气息的元素无疑成了农村文化的代名词,兰州市在精准扶贫中“种”下的文化已经开花结果,托起了群众的幸福生活,正在改变着一个村庄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也培育出一批批新生代的农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过的每一个村子,发现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群众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村里建成文化广场后,村民和城里人一样在茶余饭后有了锻炼休闲的去处,不再像以前那样沿着田间小道散步,在文化活动室里,在图书摆放架前,大家找到了由文化带来的幸福感……这是先进文化向农村延伸,资源配置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的一个精准过程。

永登县作为国家“三西”专项资金扶持县和六盘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之一,今年新建和维修文化活动室34个、文化活动广场33个。贫困村实现了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的全覆盖。文化元素的植入,教育培养了年轻一代新农民,并通过他们影响家庭、带动社会,提升了老百姓的文化自信心,改变了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让乡村更加和谐有序,培养了村民们爱村、爱家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感。在兰州新区新昌村采访时,村里的人对记者说 :环境好了,百姓的幸福指数提升了,再也不会乱倒污水,乱扔垃圾。人们看到,村民的“幸福感”不是空对空的概念,而是需要有切实的平台和载体。用健康文化教育和培养起来的农民,不再是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耕耘者和守望者,而是积极投身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及产业的发展中来,这些,都成为老百姓用自己双手建设幸福家园的一部分。

正如西固区河口村文化站站长张振祥所言:“近年来,虽然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精神文明还是相对缺乏,以前缺乏对农村文艺宣传,导致了农村的一些不良风气的上升。而现在,随着双联工作的深入开展,文化帮扶的推进,引导农民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改变了以前的不良风气,使得村民都能参与其中,提高了精神文化层次,享受到文化心灵鸡汤的润泽。”

双联故事

有了大舞台吹拉弹唱再也不怕风吹雨淋。地里的秋菜收完了,忙碌了大半年的村民们开始享受辛勤劳作的果实,“文化食粮”当然必不可少。

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老杨匆匆地吃过晚饭,走家串户,与几个文艺骨干商量排练节目的事。这次排练的是一个新节目――《春到湘江》。“这个节目是由笛子独奏,其他器乐伴奏的,难度比较大。”老杨说。

老杨名叫杨增东,今年70岁,是皋兰县庄子坪村的一位农民。他面色黢黑,斑白头发,平时站在那里都好像是在思索什么,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生活经历丰富的人。他种的地不多,但并没有闲着,他组建的农民业余艺术团一直很“火”,他是村里的文化名人。

杨增东可以说是出身文化“世家”,父亲会弹会唱,小时候村民们唱秦腔,杨增东就拉板胡,耳濡目染,喜欢上了乡村文化,并于2011年成立了庄子坪村业余艺术团,下设合唱队、舞蹈队、曲艺队、器乐队。他当上了团长,成员有30多人,农闲时节把“好家门”组织在一起,吼秦腔、唱鼓子、练舞蹈,一曲曲乡音,让人们留住记忆的乡愁。

篇5

关键词:园林;绿化管理;问题

1.园林绿化管理的现实重要性

现代城市建设发展阶段中,日益频发的雾霾、环境污染现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为打造节能环保城市,通过进行园林绿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净化、美化环境等功能。一些乔灌木则可吸收反射噪声,密集度较高的林木可达到更好地减缓噪音传播辐射的效果,水生植物可吸附污水中的高毒害物质,如芦苇可吸收酚类物质,去除污水中的大肠杆菌,同时园林树木各种色彩的和谐搭配可与周围的环境、建筑、城市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塑造鲜明的城市园林景观。

2.园林绿化管理包含的问题

我国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然而却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问题。例如,欠缺持久性规划,相应的理论指导不足,使得绿化项目无法跟上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为改变这一现状应首先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依照整体用地的特征做进一步规定。目前,我国园林绿化管理中绿地率总量仍旧不足,无法体现更丰富的层次感,且品种、布局欠缺合理科学性,导致取得的效益难与现有投入达到有效平衡。同时,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也面临淡化、弱化、边缘化的“三化”困境。

3.园林绿化管理有效策略

3.1应用现代化园林绿化管理方式

为赢得更大的管理效益,可采用现代化的园林绿化管理方式,采取专家咨询、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实践工作效率,预防传统工作模式弊端。近几年,我国各类大型、重型城市逐步采用专家咨询方式从事园林绿化管理,收效较为明显。还可通过多环节决策管理,实施动态化的监督控制,以处理各个阶段有关的决策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处理效果。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任务量大,涉及到较多复杂的工序环节,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为此,采用上述多措并举的方式,则可有效地缩减困难,使得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得到合理的简化。

3.2优化园林绿化项目规划管理

园林绿化项目做好科学的管理规划十分重要,应看重实用性、合理性、环保性、节能性。应依照当前区域特点、资源状况,促进规划管理工作由大中型城市的中心空间向周边地段延伸。另外,可创建城乡一体化绿色生态系统,在规划阶段中注重绿地应有的生态效应,尽量保存好典型系统与珍惜品种的繁衍生息场所,以维护物种多样性,创建形成生态环保、和谐自然的景观系统,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发展,使得生态环境真正的返璞归真。近几年,湖州在围绕打造“最美、最洁、宜居、乐活”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建设中,美丽乡村建设就有一些成功典范,彰显了地方的生态文化特色;实践工作中还应预防过于单一的种植模式,否则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呈现出绿色沙漠的不良问题。通过完善绿地空间环境的合理布局,促进园林绿化发挥其美化功能,营造出符合人类居住生活的完美空间。

3.3完善法制建设,强化监督考核

园林绿化管理理念的形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应进一步提升绿化管理工作认识,重视各项环节,进一步优化法律制度建设,出台更加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使得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向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持续加快,始终对生态环境形成了一定的破坏,为此园林绿化管理更应持续强化,才能提升大众日常生活品质和生态绿色资源应用效率。相关单位应引起足够重视,严于律己、系统规划,杜绝非法侵占绿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对于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人员应加强监督考核,政府单位、林业部门、乡镇林业站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设定相关奖惩激励制度,引入考核管理机制,以绿化生产绩效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以提升员工从事园林绿化管理积极性为重要抓手。同时,应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一系列政策,聘请经验丰富的生产管理人员传授给新进员工更多的经验,使他们快速地逾越困难,提升工作效率,并共同为推动城市绿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而贡献力量。

篇6

毕节,一个过去“越垦越穷,越穷越啃”的地方。

毕节,一个过去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考察断言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石山区”。

如今,映照在每个人心里的:不仅有百里杜鹃的花海,也有韭菜坪的花香,还有草海百鸟飞翔的断想,更有奢香林园的古色古香……可以说,毕节的如今,不仅是一种历史的“减贫摘帽”,更是一种生态成功的探索。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战略部署开始,到十把生态文明提上建设的日程,毕节就紧跟时展的步伐。

二十多年来,从1988年到2013年,累计造林196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9%增加到了44.1%,基本每年增长1%,土壤侵蚀减少了一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83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2256平方公里。

数字是变化的,可毕节发展确是永恒的。

从毕节试验区提出的二十余年中,毕节不仅生态文明有了可喜的变化,人们生活的水平也是跃上了不少台阶。

26年来,毕节试验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68.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226元上升到2013年的5645元。虽然不能和其他地方比较,但和过去毕节发展比较,毕节的建设,不仅成功取得了探索的成果,也为很多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例证实践。

如果说,生态文明是一件美丽外衣,那么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就是增加这件外衣亮色的工作。因为人居环境,人们的文明程度,直接影响着地方的发展水平,更是增加地方评分的标准。

2014年,毕节试验区的发源地,“名誉书记”文朝荣,在海雀村打造起来的万亩林海。不仅成为了地方的典范,也是毕节近年来可喜变化的一个缩影。虽然文朝荣只是毕节典型例子中的一个范例,但可以看出毕节的生态变化,也成为了地方发展的一个特质。

因为文朝荣们,一个接着一个的发展意识,就是一个地方的财富。不仅是生态的、文明的、吃穿住用行的,也是一个地区的,一个社会的示范先例。

毕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植被较差,“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从一开始,毕节就结合实际,按照“五子登科”思路,把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实施“规模、规范、系列、配套、效益”为重点的集约路子发展农业生态。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如今,很多地方已构造起了“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争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汇成丹青”的生态美好景致。

政府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在乡村也唱响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旋曲。

这就是三大主题基调落定以来,每个毕节人都没有闲着,也没有等靠要,更没有伸手对谁求。都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处理好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发展的关系。用一脉相承的建设眼光,克服了过去“纳威赫”去不得的偏见,用实实在在的双手,绘写出一个地方落后面貌改观的时代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每个人要求的进步,要求的发展,要求的改变,就是每个毕节人的需求,也是每个毕节人心中的那段愿望。

虽然,毕节总是面临着挑战,也有很多不足,更有很多没有跟上时展的速度。

篇7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路径;天津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6.01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环境问题也随之集中表现出来。党的十七大明确地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报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天津在文明生态村基础设施“六化”、公共服务设施“六个一”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但与中央对天津的定位要求、与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相比,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改善。为此,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对于天津建设新型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

农村生态文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明成果,是农业资源、农村经济及农民生活达到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具体是指在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同时,注重改善自身发展与周边的环境保护,积极优化农村经济发展与周边城市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把生态环境改善与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好,塑造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精神面貌。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和农村生态良好”。

“生态是生存之基,文明是发展之本”,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通过这样一种载体把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组合在一起,围绕着生态产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等,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农业生产模式、农村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并逐步走上文明发展道路[1]。实践证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极大地影响着其所在的整个区域的文明程度,因此,必须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引起高度的重视[2]。

2 天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2.1 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早在1995年,天津市农委、天津市环保局和天津市农林局就开展了四郊五县的生态村建设工程,建成市级生态村7个,局级生态村11个,呈现文明生态村雏形[3]。自2005年,天津市政府实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从2007年起,平均每年对全市100个行政村进行文明生态村建设。截至2010年底,天津7个区县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5个乡镇(11个国家级,4个市级)建成环境优美乡镇[4],截至2011年底,天津市文明生态村已建成1 023个,占全市村庄总数的三分之一[5]。津郊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有力地改善和提升了所在地农民居住环境水平。

2.2 生态文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在农村“三区联动”带动下,天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工业园区、农民居住社区协调健康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农村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文明产业体系逐渐兴起。农业逐步从以传统种养业向设施化、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转变,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农业从以生产物质产品为主向生态服务转型,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6-7]。以观光休闲农业为例,天津已培育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旅游特色村(点)160个,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1 428家[8],让人们通过“吃住行、游购娱”的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了崇尚节约、绿色消费的良好社会风尚,走上了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形成了以环境改善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

2.3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近几年来,天津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2008―2010年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中,共建成小城镇垃圾处理设施7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5座,完成农业节水灌溉工程2万hm2[9],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5.87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75%。开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乡镇比例约为40%,行政村比例约为21.1%;实施了蓟县沼气与秸秆气混合集中供热示范工程、静海1 200 m3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10]。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示范镇和中心镇比例为41.5%,乡镇比例约为24.3%,行政村比例约为21.1%。环外31条(段)农业骨干河道进行治理,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与管网入户改造工程,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问题[3],一批惠民工程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2.4 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天津以创建生态宜居城市为契机,通过新闻报道、专题宣传片制作、环保电子屏展示、大型宣传组织等措施,对“乡村生态文明”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如,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天津电视台2012年6月份主办了天津“美丽乡村”大型电视评选活动,目前选出的十大“天津美丽乡村”和23个“天津特色乡村”,全景展现了新农村在产业、生态、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特色。此外,天津市政府积极推进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创建,不断深化环境教育,组织大型环保宣传、公益活动,开展环境教育国际交流活动。经济发展好,农民收入高,村庄环境美,生态条件优,文化引领强的生态文明意识逐渐融入农村生活。

3 天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

3.1 农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资源与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天津资源环境压力不容乐观。天津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年末实有常用耕地面积由1995年的42.61万hm2减少到2011年的39.65万hm2,减少了7%;2011年天津市水资源总量为15.4亿m3,人均水资源116 m3,仅为中国人均水资源平均水平的1/15[11-12],水资源严重短缺。基本生态用水严重短不足,全市生态用水量为1.22亿m3,缺口量达6亿m3左右[13],受保护地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由14.87%下降到11.05%,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较为突出[10]。受资金、技术和服务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农村地区沼气、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所占比重仍然较低[14]。

3.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环境综合整治尚未全面展开

天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区存在较大差距, “基于天津78个示范型和26个标准型文明生态村的调研”表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未来村民最希望改善和投入的公共产品[15]。因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天津市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距国家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考核要求仍有很大差距。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全市开展污水处理的畜禽养殖场(小区)仅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的43%,处理率仅为18%,部分农村地区环境“脏乱差”问题仍比较突出。设施农业大部分化肥、农药施用强度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204.9,0.585 kg・hm-2,平均利用率仅30%~40%[9],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加之农村村舍建设不合理,增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本。

3.3 农民环境意识薄弱,生态责任意识不强

近年来,天津虽然广泛开展了生态环保宣传和实践教育活动,但覆盖范围明显不足,尚不能满足生态市建设要求。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在发展较落后的农村经济社会,传播载体相对较少,环保教育未能跟上,导致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与生态文明知识。加上农民文化程度有限,致使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感,造成了一些先进科学技术无法得到普及和推广,一些先进管理理念无法贯彻执行[16]。

3.4 生态法治体制不健全,村镇生态环保政策不完善

截至目前,天津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天津市文明生态村规划建设导则》、《天津市重点生态林管护暂行管理办法》、《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文件的制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但一些对污染和破坏环境行为的处理还缺乏法律依据。针对生态安全预防性的法律仍然较缺乏,部分法律法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缺乏相关的鼓励、引导和惩罚措施。另外,人员、环保检测设备和经费不足及上下左右联动的工作推动机制与考核奖惩机制不完善,区县生态建设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4 天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路径选择

4.1 生态文明意识培育

政府要加大开设固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栏,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合理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弘扬生态环保文化;定期组织机关干部、社会团体和城乡居民代表到环保先进的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引导推广作用。充分利用网站、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资源,大力宣传重视环保、热心环保、积极参与环保工作。成立环保组织民间社团和建立环保公众参与网站,开办环保活动,让城乡居民主动参与,宣传日常生态理念和行为。改善环境宣传教育条件,建立生态环境教育馆,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树立生态文化教育模式。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采用多层面、广范围的宣传教育方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全民共同参与的环保宣传大格局,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4.2 生态文明规划引领

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在天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区县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对村庄进行规划指导与建设,加强对百姓集中式的管理,不断优化乡村空间结构,以改善整体的农村生活条件及环境面貌。尽快研究制定现代农业和示范小城镇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和技术规范,促进农业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规划重点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目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目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目标,科学优化农业发展空间,构建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格局。

4.3 生态文明产业发展

以“现代、都市、生态、文明”为主体内容,以经济与生态双重价值取向创造良好的农村发展环境。在农业重点发展区,以绿色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农业旅游与游憩服务”为特色,完成都市现代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多功能转型[17]。大力发展绿色畜禽养殖,按照基地化建设,全面推广绿色养殖技术,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18]。在农业生态修复区,大力推广病虫害综合治理,推行农业安全生产方式,严格监督控制农业污染。在农业多功能综合发展区,加快推动以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绿色农产品加工服务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生态化,使农业生态系统成为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基础。

4.4 生态文明投入保障

采取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方式,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渠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19-20]。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及环保应用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好、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及福利事业场所设施资金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的作用,推动污染治理市场化,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资,特别要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积极投身农村环境保护建设,努力打造天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格局。

4.5 生态文明示范带动

坚持和把握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和原则,加快建设文明生态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利用广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拓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积极培养新型农民,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美丽乡村宣传教育引导、主题活动培育、节日活动展示等,把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与培育文明风尚密切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树典型,充分发掘各村镇的特色和内涵,发展一村一品,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农村亮点[21-24]。

4.6 生态文明政策法规

首先,加强落实国家及地方各项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标准和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等基础政策建设;出台相关条例,如《天津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农村环境保护条例》等。结合天津农村环境污染特征和生态环境建设要求,补充和完善相关法规,如《天津市生态补偿条例》、《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其次,建立自然资源生态补偿税,开征以化肥税、农药税为主的环境税;制定金融支持政策,绿色信贷政策向农村和农业领域倾斜,运用利率优惠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生态农业、可再生能源、农村污水及垃圾设施建设的技术项目和具有高附加值、污染程度小的工业企业[25];再次,建立有效的绿色征集考核评估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和良好的薪酬及晋升制度相结合,健全农村环境监管体制和制度,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信息披露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王如松,林顺坤,欧阳志云,等.海南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生态文明评价课题组.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 天津农业环保信息.天津市生态村建设[EB/OL].(1999-01-01)..

[6] 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天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2-11-02)..

[10]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天津市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EB/OL].(2012-10-15)..

[14] 马永芬.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J].山西农业科学,2010(12): 47-49.

[15] 毕宏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愿望和诉求调查报告-以天津市文明生态村为例[J].未来与发展,2008(6):55-59.

[16] 杨海蛟,张翠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3(8):209-212.

[17] 杜瑞芬,苗红英,福忠,等.依靠区域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产业化模式,走可持续绿色食品发展道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 (3): 7-8.

[18] 张丽娟.推进健康养殖 发展生态畜牧[J].山西农业科学,2011(7): 772-774.

[19] 张慕,贺庆棠,严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0] 孟志兴,孟会生, 王广斌.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农经济效应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 2012(6):682-685.

[21] 天津日报.天津投资20多亿累计创建文明生态村915个[EB/OL].(2011-04-21). http:///web/yqjjw/2011-04/21/content_22578494.htm.

[22] 杜艳,刘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村[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 1-2.

[23] 陈明.转型视角下一个生态村的社会、经济与政治面貌――上海市第一生态村前卫村调研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2):91-94,98.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50-01

当前,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开展校园“十字德文化”(即仁、义、礼、智、信、忠、孝、笃、悌、恕)建设。在教育实践中,笔者致力于班级“十字德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学生的偏离行为,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具体做法如下:

一、“每早一读”,让学生牢记“十字德文化”的含义

早晨是人精力最充沛的时刻之一。因此,笔者每天早读前让学生集体朗读“仁、义、礼、智、信、忠、孝、笃、悌、恕”的内容,让学生熟记于心,并深刻理解这十个字的德含义(仁慈、正义、礼节、智慧、信任、忠诚、孝敬、笃定、悌爱、宽恕)。坚持“每早一读”,持之以恒,“十字德文化”才能浸润学生思想,并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二、“每日一强调”,要求学生以“十字德文化”的精神规范言行

在《班级一日行为规范》中明确指出,一日之始“德”先行,每一个学生都应以“十字德文化”为一日行动目标,如早起和早到校,出门时跟父母打招呼,到校时向老师和同学问好,在校做到忠诚老实、团结友爱、乐于帮助、勤奋学习……坚持每日强调学生的行动目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良好班风形成的有力保障。

三、“每周一反省”,让学生对照“十字德文化”进行剖析和改进

每周的周会课,是学生相互回顾一周来德行效果的时间。一般先由班干部总结本周班风的优点与不足,包括文明礼貌、劳动卫生、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两操(眼操、课间操)等方面的情况。然后,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班干部的总结是否赞成或加以补充,也可以进行自我表扬与批评,特别要指出班级存在的不良现象。最后,班主任进行归纳。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把班级当作一个大家庭来对待,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互提醒、相互帮助。

四、“每月一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十字德文化”进家庭

班级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班主任要向家长详细介绍班级“十字德文化”建设,可在每学期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把班级“十字德文化”建设的设想向家长说明,让“十字德文化”深入人心,促使广大家长支持班级“十字德文化”活动,并积极参与进来。班主任可以建议家长平时以身作则,与孩子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每月班主任还可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同时用短信、飞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班级“十字德文化”建设的情况,利用“小手拉大手”的力量促使班级“十字德文化”建设顺利开展。

五、“期中一表扬”,评选“十字德文化”的班级明星

每学期的段考过后,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半个学期以来自己养成了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填写相关表格并上交给班主任,由班干部汇总,评出班级品德优秀的同学(明星),并在班上向全体同学汇报半个学期以来班级的“十字德文化”活动取得的成绩,公布品德优秀的班级“明星”,号召全班同学向班级“明星”学习,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提醒学生认真践行“十字德文化”。

六、“每学期一实践”,让“十字德文化”之花漂香社区

“十字德文化”活动不仅要在校园内开展,还要延伸到校园外,让“十字德文化”的魅力影响社区,带动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可以要求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参与社区的自愿服务活动,如参加“美丽南宁,清洁乡村”劳动、慰问孤寡老人、学雷锋等活动。在寒假中,要求学生完成“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德育作业,根据自身特长,制作手抄报或绘画,主题内容为“礼孝、闹元宵、贴春联”,收假回校时上交作品,学校进行评比,并在校园内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相互欣赏和学习。在暑假中,则组织“好书伴我成长”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读至少一本好书,并写下心得体会,回校后上交。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学生的假期实践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区居民的高度评价,班级“十字德文化”精神在社区中得到了传播,也促进了社区文明建设。

总之,班级“十字德文化”建设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认为,班主任必须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班级“十字德文化”建设,提升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9

这次全县城镇化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X年全县城镇化工作,表彰奖励在城镇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动员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迅速掀起城镇化建设新。这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城镇化工作的动员会、鼓劲会,更是一次加压会、誓师会。

刚才,X同志宣读了表彰决定,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X等单位分别做了表态发言。停会,X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坚定打好城镇化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X年,我县城镇化工作集中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大面积实施棚改拆迁,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宜居水平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城建重点工程加速推进。

投资X.X亿元,新改建X等道路X.X公里,铺设X路、X等雨污管网X公里,新增X等人行道铺装X万平方米,渠化改造主要路口X个,新增绿化面积X万平方米。X等开发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X亿元的X两座黄河大桥进展顺利,X路复线北延建成通车。X*公园开始启动,X公园二期正在施工。XX陵文化旅游风景区、X风情带、X绿色长廊顺利推进。

(二)城镇规划体系日益完善。

完成了老城区初步规划设计方案、“一区一园”总体发展规划、X公园及护城河景观规划和施工图设计;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评估修编、X旅游总体策划等。完成了X、X、X、X等乡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完成了X个黄河滩区搬迁村庄规划的编制,村镇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三)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投资X亿元,新修、改造农村公路X公里,实现了自然村“村村通”;重新规划设计城乡公交线路X条,新建城乡公交站点X个,实现了行政村通公交客车。

加强供水安全监管,在全省城市供水规范化管理考核中,我县自来水质量夺得全市第一、全省第四的好成绩。铺设燃气管道

X公里,累计完成“双替代”X户,超额完成市定阶段任务。城市店外经营、流动摊点、违法建设得到有效治理,查处城区违法建设X余处、拆除X多平方米;清除沿街废旧报刊亭、破旧板房X处,清理店外经营X余处。

不断加大道路机扫力度,扩大机械化湿式清扫、洒水降尘作业范围;加强垃圾填埋工作,无害化处理率达到X%。集中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全市两次城乡环卫一体化满意度调查中,分别获得第X名、第X名的优异成绩。

(四)房屋征收取得历史性突破。

抢抓国家棚改政策机遇,密集实施棚户区改造,力度之大、面积之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实施棚改项目X个,完成拆迁X余户;X等片区成功实现了集中征收;老城区东、西两个安置区正在加紧建设,X回迁安置顺利完成。

(五)村镇建设工作亮点凸显。

X个省级示范村、X个市级示范村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全县A、B级村庄占比达到X.X%。乡镇污水处理站规范运营,新建社区污水处理厂X个。新创建旅游强乡镇X个,旅游特色村X个。成功申报两个市级特色小镇,即:X街道“X旅游小镇”、X“中药养生保健小镇”。全市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特别是城建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扎实苦干的结果,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县城镇化建设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城镇化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县城镇化进程依然不快,城镇化率明显偏低,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不够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有待加强,等等。

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严峻形势,面对人民群众要求改善城市面貌、优化居住环境的迫切愿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城建工作的重要性,把握好发展机遇,挖掘发展潜力,切实增强推动城镇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大的气魄、更强的举措,推动我县城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努力开创城镇化工作新局面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发达地区发展经验表明,城镇化率在X%-X%之间,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黄金时期。我县城镇化率为X.X%,新城建设刚刚起步,旧城改造全面铺开,小城镇建设急需提档升级,可以说,城镇化建设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今年是我县加快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增进共识,打破常规,紧紧围绕“拆、建、通、清、绿、亮”的城建发展思路,以“城市形象提升年”为主线,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聚焦老城区改造,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速新老城区融合,打好城镇开发大会战。

(一)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提升档次和水平。

要坚持招大商引强商。要本着“建精品工程”的思路,围绕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建筑开发企业,在招大引商上下功夫。对每一个城市开发项目,我们必须注重项目的规划设计,督促开发商聘请全国一流的单位进行项目设计。要解决好城市开发项目的遗留问题。目前,X等城市开发项目,存在着一些遗留问题,影响了项目进展,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压力。

有关单位要继续做好相关工作,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稳定好群众情绪,尽快解决问题。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对时XX等项目,要制定工程计划,倒排工期,加快建设,加强督导,严格奖惩,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大力实施棚改工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棚户区改造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抓棚改,就是抓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抓棚改,就是抓安居乐业的新出路。抓好棚改对X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继续把棚改工作作为今年城建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

一是要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

我们本着既统一指挥调度,又分线作战的原则,研究成立了X年城建重点工程建设X大总指挥部和X个分指挥部。X大总指挥部分别是:棚改南区总指挥部、棚改中区总指挥部、棚改北区总指挥部、化工园区拆迁总指挥部、市政工程建设指挥部和总督导指挥部,每个总指挥部下设若干片区分指挥部,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担任指挥长。X大总指挥部都已明确了政委、总指挥长、办公室主任和成员,各分指挥部只明确了指挥长和责任单位,没有明确副指挥长、办公室主任和成员。各分指挥长要结合工程实际,自己挑选精兵强将,提出副指挥长、办公室主任和成员的初步人选,交县棚改办,由城建领导小组统一调剂人员。各指挥部要组织成员认真学习X等片区征收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本片区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工作时限等,把任务、标准、时限逐级分解,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单位、到人头,确保快速推进,争取在最短的时限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要明确棚改任务和开工时限。

要在去年的基础上,争取把老城区该拆迁的片区全部拆除,把新城区纳入搬迁计划的村庄实施搬迁。老城区计划启动X个片区的拆迁;新城区计划实施X等X个村庄搬迁。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县情况,所有改造项目(包括去年的),都必须把安置房建设作为首要工程来抓,争取在X月底前开工建设,确保群众在规定时限内回迁。希望各指挥部早动手、早发动、争取主动,组织开展一次棚改工作“百日会战”,确保X月中旬前各棚改项目都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要坚决打击违章建筑行为。

县城管局、X*、X两个办事处要进一步加强人员力量,加大棚改项目区域巡查力度,一经发现突击建房、乱搭乱建的,要采取强硬措施,坚决组织力量迅速拆除,坚决遏制住乱搭乱建蔓延的势头。公安部门要配合做好违章建筑拆除工作,对恶意阻挠、武力抵抗、蓄意攻击执法人员的,要坚决依法严厉打击,特别是要快速处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始终保持对违规建筑的高压态势。

四是要强力突破房屋拆迁工作。

征收拆迁是棚户区改造的关键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各片区指挥部要坚定信心,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要实行阳光征收。规划方案、拆迁政策、补偿安置方案、办事程序、安置房源、补偿安置结果等,要及时公开,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要实行依法拆迁。

各指挥部征收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征收政策法规,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该提醒的要提醒,该告知的要告知,该拍照的要拍照,该签字的要签字。需要强制拆迁的,一定要严格按政策办理。对个别严重阻挠拆迁的,要充分发挥司法部门作用,及早介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要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对征收拆迁的有关政策,每个指挥部必须严格遵守,不能为了一时好开展工作,乱开口子、乱表态、乱承诺,最后影响全县整体工作。

(三)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改善居民宜居环境。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是实现城市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营造城市良好人居环境的需要。

为此,县里已拟定了《X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还准备召开动员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提前做好准备,按照创建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全力打好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攻坚战。

要突出抓好城市绿化。坚持“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原则,逐步拓展到所有路段,直至小街小巷。对新建街道,必须实行建设与绿化同步,做到路通街绿,并规划建设不少于

X公里的健康步道(绿道)。积极实施环城河公园、X等综合性公园建设。分散布局“口袋公园”,大力实施城区沿河增绿补绿工程,扩大绿化受益面积。X要组织辖区大力开展社会化绿化活动。做好辖区内单位庭院、工厂、企业及居住小区的绿化工作,实施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消除裸露地面,扩大绿化空间。

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按照“四定一包”办法,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定期对绿地、公园进行养护,达到树型整洁美观,枝繁叶茂,绿地无杂草、无杂藤攀缘。建立亮化设施管理制度,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位、考核奖惩及时的管理体系,确保主次干道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保持在X%以上。配套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探索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全县环卫管理水平。抓好主次干道、马路市场、车辆停放、户外广告等专项治理,达到主干道无马路市场、无店外经营、车辆停放有序,次干道管理规范有序,户外广告整洁规范,无乱贴乱画现象,市容环境有较大改观。严格落实市政设施管理巡查责任制,加大巡查管理力度,提高市政设施完好率。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载体功能。

要加快城区道路建设。投资X.X亿元,铺设XX等管网X

公里,铺装X等人行道X万平方米,新建XX座桥梁,打通X等X条断头路。要搞好路口渠化。在去年路口渠化的基础上,加大对城区主要交叉路口的渠化改造力度。今年重点建设X口渠化工程,把所有棚改区主干道十字路口纳入渠化规划并强力执行。要提高夜景亮化效果。本着“节能环保、亮美和谐、凸显特色”的思路,对既有建筑物进行综合设计,增设亮化设施;对新建筑实行建筑主体与亮化设施同步施工;在X等路段,安装路灯X余盏。搞好公园、绿地景观色彩亮化,使灯光、绿景相互衬托,构建温馨浪漫、舒适自然的生态夜光环境。要做好国省道及县乡村道路建设。

配合做好X口、X城两座X大桥及连接线建设;实施X中修;积极向上级争取,将X路升级一级公路、X人民路贯通两项工程列入省市道路建设计划。新建改建X等X条县道,改造村级公路X公里,改造窄危桥X座;新增公交车X辆,新建农村招呼站X个,形成上通市、下通村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与乡村血脉相融,城市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也离不开城市化。因此,在发展城市的同时,必须加快乡村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布局合理、相对集中、配套完善、突出特色、方便群众”的要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为主体、群众参与”的模式,科学规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社区建设,今年每个乡镇至少实施一个集居住、商业、教育、文化、卫生、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入住规模达到

X人左右。

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重点规划打造X个示范片区,力争A、B级村庄覆盖率达到X.X%。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巩固我县乡村文明行动取得的成果。实施垃圾、厕所、污水治理“三大革命”,完成改厕X.X万座以上。高水平打造乡村旅游,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X个、旅游特色村X个。

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乡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提高载体能力,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向小城镇聚集,扩大城镇规模,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六)严格依法执行规划,维护规划权威性。

要研究完善规划评审制度。今后所有的规划必须提交县规划委员会研究通过,将最终的规划文本打印X本,由规划服务中心主任、住建局(规划局)局长、分管县长、县长共同签字生效,分别存放在规划服务中心、住建局(规划局)、城管局、工程建设单位,防止规划随意变更、执行不到位现象的发生。

如果因重大原因确需变更的,规划单位要提交县规划委员会研究,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要提高规划水平。在规划设计中,要邀“高手”、请“能人”,遴选有资质、水平高、信誉好的专业机构进行规划设计,不能照搬照抄、跟风效仿,不能做“先上马、后规划”“干一段、看一段”“今天建、明天拆”的事。要严格规划管控。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变更。

要保持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坚持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持之以恒加以落实。要加强城乡规划监察,严格实行规划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部门、开发主体、居民个人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

要重点做好几个规划的编制。完成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省政府批复,启动新一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做好滩区迁建、水务局等项目及部分村庄规划的编制,搞好大项目建设、市政工程建设等规划技术服务工作。

(七)加大扬尘治理力度,全面提升空气质量。

今年我县棚改工程量大、施工和拆迁工地多,城区到处都是工地,做好扬尘治理工作至关重要。

要强化工地规范化管理。对各类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市政工程,要加强扬尘污染防治落实情况的检查,对落实“X

个X%”和“X个X%”不到位的,一律停工整改、顶格处罚。要强化商混企业扬尘治理。对全县搅拌站要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没有手续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对未能严格实施达标排放要求、未配置强制网格式除尘喷淋喷水设备、未采用封闭式骨料堆场、未进行皮带全封闭等配套建设的违法混凝土企业,依法依规责令其进行关停、整改。

要加强城区环卫保洁。要围绕城市道路保洁质量的提升,强化洒水、洗扫作业,全面提高道路扬尘污染管控能力。

三、完善机制,精心组织,为全面完成工作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面对繁重的城建工作任务,必须时刻掌握项目进度、随时把握影响项目进展的问题,确保出现问题有人主动去解决、有人及时去解决。为此,要建立完善“四个一”工作措施:

一是建立一套观摩考核机制。

确定每周五上午,对全县城建、棚改工作的拆迁现场、安置区建设现场、市政工程建设现场进行观摩。现场观摩制度主要是现场汇报问题、现场解决问题。每周观摩时,对观摩项目进行打分排名,每月一总结,每季度一公布。

二是完善一个例会制度。

确定每周二晚上,召开城建工作例会,由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城建指挥部指挥长参加。主要任务是听取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汇报。只要哪个单位在城建工程中碰到问题,必须尽快提交城建例会研究,如果因没有提交而影响了工程进度,要追究这个单位的责任。

三是树立一种履职担当精神。

城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直接涉及到群众利益。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担责任,也会得罪一些人。有些人怕事,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常会产生“宁可工作不开展,也不能得罪人、担责任”的想法,碰到难事、遇到坏人绕着走,助长了坏风气,影响了工作开展。

这是典型的不担当、不作为。未来几年,是我县城市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机遇、能否赶上全市城建发展的大潮,实现弯道超车,关键看我们在座的各位城建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担其责。只要有利于X发展,就毫不动摇地去坚持,义不反顾地去推动,决不能见了问题就躲、遇到困难就推、碰到矛盾就绕。

四是打造一支廉政队伍。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城建队伍,是做好城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廉政上,要抵住诱惑,经住考验,保持一身正气。有些干部,特别是一些单位的中层干部,虽然位置不高,但权力很大,经常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与开发商出现利益输送问题。

一些关键股室股长、副股长,或者分管同志,在项目单位需要批项目、办手续时,却利用职务之便提要求、要利益。比如要求承揽投资方一些工程、要求人家购买你的建筑材料等。这些不良风气,给我县带来了很坏的影响。对这些干部一定要严查、严办,希望这些同志立即收手,心无杂念地为城市建设服好务,千万不能出现“高楼起来一大片、干部倒下一大片”的现象。

篇10

【关键词】农村信用建设 农村信用社 马龙县 小额信贷

一、马龙县信用乡建设的基本现状

马龙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昆明、曲靖两大城市之间。马龙县东及东北部与麒麟区、沾益县接壤,南与陆良县、宜良县毗邻,西及西北与嵩明、寻甸两县交界,国土面积1614.15平方公里。全县辖3乡2镇5个街道,共73个村委会(居委会、社区),433个自然村,522个村民小组,农户总数50,528户,共有人口20.6万。

(一)创建成效显著

马龙县自2010年开展信用村和信用乡(镇)建设以来,完成农户建档43,968户,其中评为AAA级12,866户,AA级15,553户,A级6,160户,A级以下2,098户,AAA和AA级贷款农户12,935户,占辖内贷款农户总数的92.53%,共为符合授信条件的36,677户农户授信158,862亿元,农户贷款面达38.11%。自2010年开展信用乡(镇)创建以来,已创建信用村61个,占全县73个行政村(居、社区)总数的83.56%,已创建信用乡(镇)9个,占全县10个乡(镇)的90%

(二)创建机制逐步形成

马龙县信用乡建设实行“政府牵头、信用社主导、部门配合、农民参与、整体联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扎实推进”的工作机制。创建的乡政府成立了信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信用社主任任副组长,各村委会书记、信用社信贷员为成员组成。创建流程是:农户信息采集/农户建档/农户评级/农户授信/张榜公示评级及授信情况/核发贷款证(卡)/信用村验收/信用村授牌/信用乡验收/信用乡授牌。在创建中,信用村的验收和授牌由县创建领导小组负责,信用乡的验收和授牌则由市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实施。信用乡验收标准分为三个大项,分别是:创建组织领导占15分,基础工作占25分,评选标准条件占60分,创建制定了信用乡建设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马龙县信用乡建设工作由个别试点发展到全面推广阶段,创建工作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制度。

(三)村民民主得到充分发挥

马龙县信用乡创建,在信用户评级时各村成立评级小组,小组成员由村长、村民、信用社人员组成,评级人员对本村农户可谓人熟、地熟、情况熟,村民能充分发挥民主,直接参与评级,对农户个人信用品质、家庭经营情况较为熟悉,评级授信更符合实际,这解决了过去由农信社单方评级授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评级授信事项更客观,授信更能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生产生活的需要。

(四)贷款发放操作更透明

马龙县信用乡在创建中,信用户的评级情况要在本村张榜公布,评级情况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要求做到“三个”公开,即贷款条件公开、贷款流程公开、评级情况公开,贷款条件和流程公开,信贷审批在阳光下运行,这杜绝了“人情贷款”、“关系贷款”的人为主观臆断放款,农户能否贷款,能贷多少款不再是由金融机构单方说了算,能否贷款是看农户是否达到贷款条件,贷多贷少是看农户的经济条件、借款用途、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二、信用乡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农户“贷款难”问题得到了缓解

农村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或担保物,许多农户“贷款难”,在信用乡创建后,所有评级授信的农户依靠自己的信誉就能方便快捷地得到信贷资金,农户“贷款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为许多家庭贫困、资信良好的农户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

(二)地方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通过小额信贷扶持有特色的种植户和养殖户,发挥当地农业比较优势,提高当地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如马龙县的旧县镇是马龙县第一个建设的信用镇,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扶持,近年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第三产业活跃,烤烟产量产值稳居全县首位,花卉、蔬菜、药材、乌骨鸡、梅花鹿等种养业形成了规模经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信用意识得到提高,农村信用环境得到优化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农户贷款不需要抵押担保,凭自己的信用就可获得贷款,这让信用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农户树立了“要想富,先当信用户”的信用意识。信用乡创建促进于农村信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制止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有利于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及时、方便地获得资金发展,扩大生产经营,增加收入实现致富。创建信用乡,农户信用意识得到了提高,民风、村风得到了好转。

(四)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户的关系得到了巩固

在推进信用乡建设中,村委会积极发挥了作用,通过对农户的调查、农户获得贷款,被评为信用村的信用户,可享受农信社的贷款利率优惠,政府部门帮助农户选择经营项目、筹集资金,既能增强村委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还能对农信社的工作形成良好的支持氛围,为农信社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经营环境。

三、创建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激励机制不到位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体责任意识不够,其中之一原因就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到位问题。一是经费不足,信用乡创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户信息采集工作量较大,投入时间长,成本较高,信息采集后情况变动大,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但目前创建投入经费较少,主导创建单位农信社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创建主导单位积极性不够高。二是信用乡创建激励措施考核单一,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考核配套机制,考核机制要包括物质、精神和政策激励措施。

(二)授信额度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一次核定,一次签订贷款合同,3年内可循环使用贷款,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扶持政策的增多,农村扶贫开发,农村小城镇建设不断推进,这些政策环境变化快,在信息采集时不能准确预见,创建时的农户授信额度已不能满足农户生产生活的需要。另外,农村规模化经营、农村产业调整以及农业自然变化等都会对授信额度产生影响。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体责任意识不到位

马龙县信用乡创建是马龙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工作量较大,工作周期长。《社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了“政府推动,社会共建”的原则。马龙县信用乡的建设,虽然市、县、乡都成立了专门的创建领导小组,但是部分乡(镇)政府、部门对信用体系建设了解较少,对主体责任理解不到位,把信用乡创建信用工程误解为“信用社工程”,普遍存在对该项工作重视不够,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信用体系建设责任不明确,考核力度不够,对政务信息公开、信息互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协调不够。领导小组成员责任不明确,没有充分发挥各自工作优势形成合力开展好这项工作,创建具体工作基本全部由农信社负责抓,成员单位没有具体参与信用乡的建设工作,仅仅参加创建动员会和验收会,领导小组成员“挂名不挂责”。

(四)创建宣传不到位

马龙县信用乡建设在宣传方式上主要依靠电视新闻和宣传折页,宣传组织者是农信社,宣传主要集中在下乡采集农户信息时,并且仅在创建的村或乡中宣传,未对那些尚未创建的村或乡进行宣传,宣传方式单一、宣传面小,这对于农村信用环境的培育,信用乡规模扩展壮大是不够的。其次,一些农户对农信社信息采集这一事都知道和了解,但大多农户不知道这是在创建信用乡,也不知道创建信用乡有什么好处。

(五)经济环境客观变化导致信用乡难保“信用”

近年来,由于产业调整、经济发展转型以及经济下行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个体工商户生产十分困难,发展举步维艰,贷款到期不能及时偿还,不良贷款不断攀升,不良贷款占比升高,不良贷款占比不能达到原评定标准要求。如信用村的评定要求不良贷款占比要控制在3%以下,但由于以上原因的影响,部分乡村不良贷款占比高于此标准,“信用村”、“信用乡”面临摘牌。

(六)信息采集难,成本高

近年,农户外出务工增多,有的全家外出务工,这带来农户信息采集十分困难,采集需要的时间较长,另外,有的农户获得贷款后又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大,贷款到期不能及时联系到农户,贷后管理难。其次,农户信息缺失,有的农户二代身份证尚未换发,而提供的户口薄信息不全,信息采集十分困难。有的农户户主年龄已超出贷款授信规定条件,而子女在外就学或外出务工又不符合信息采集要求。有的农户居住远,交通不便,白天在外劳作,无法进行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往往要在晚上或多次入户才能完成,信息采集成本较高。

四、马龙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一)加强激励考核

一是加大激励考核力度,明确政府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承担主体职责。二是加大信用乡创建的经费投入,确保创建所需经费的后勤保障,设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财政专项支出预算机制。三是发挥多方力量共同筹资创建。四是除了经费考核激励外,可给予政策配套考核,调动各方创建的积极性,比如创建信用乡后对农信社在合意贷款、支农再贷款、贷款贴息方面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或政策倾斜;在文明单位评比、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对信用乡或信用乡所在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不良贷款占比比较低的村给予更多的利率优惠,提高农户守信积极性。

(二)提高授信额度,拉开信用授信额度档次

近年,马龙县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农村烤烟、水果、蔬菜栽种已逐步形成规模,经济收益不断增高,同时,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增多,出现很多闲置土地,出现了承包闲置土地的跨村、跨乡包田种地现象。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趋势导致农户的资金需求增加。现在创建后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高10万元,其金额已经不能满足农户生产需求,应当适当提高贷款的最高限额,以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的发展开始发生了变化,部分农户通过承包闲置土地,形成规模化的经营,这种规模化经营对资金的需求远远高于当地农户平均资金需求。对这一类农户,应该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实行适当超前的授信额度,而不是实行统一的政策,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更大程度地满足其资金需求。建议拉开AAA、AA、A三个信用等级的授信额度。较好的信用等级授信额度的设置应与当地农户的平均资金需求额度相适应,优秀等级的授信额度要适当超前提高,以满足那些规模化生产农户的资金需求。一般等级则服务于那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户,既要让这类农户能够得到资金资助,又要让农信社承受的违约风险不高。

(三)完善创建机制,加强创建研究

对信用乡的建设要开展研究,特别是创建中出现的新问题要进一步总结研究,如信用乡创建成功后的维护机制的建立,要把创建工作的成果巩固下去,形成一个长效机制,要把信用乡创建的成果推动运用到“信用县”创建,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工程的创建,培育巩固农村信用环境,在创建发现的新问题要进一步研究措施,不让创建成果滑坡,要积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要把大力推进奖惩办法,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借助司法力量,采取公开信息、黑名单曝光等手段,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

(四)完善制度,巩固创建成果

信用乡的创建没有理论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是金融机构在金融实践中探索的路子,创建内容、创建指标,创建考核、创建验收、创建后的维护等方面都没有经验可借鉴,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探索,形成制度,巩固创建成果。

(五)加大宣传,扩大影响面

在宣传方式上,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新闻、报刊、手机、微信媒介进行宣传,也可通过村民大会、故事会、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墙体广告、立柱广告、公交车身广告、入户讲解、村民论坛、微电影进行宣传;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信用的好处,创建信用乡的意义、作用,创建后农民能得到的好处、对经济发展取得的作用,也可宣传不讲信用的危害和事例,让农户知道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意义,帮助农户认识讲信用就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讲信用就没有发展出路的道理;在宣传的组织上,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村委会、村民、工商联、中小企业都是宣传者,要发挥集体力量,发挥大众智慧,让“信用”人人知,人人讲,大家自觉维护信用环境建设。

五、结语

马龙县信用乡经过5年多时间的建设,在实践中积累很多经验,农户的信用意识逐步得到了提高,农村信用环境逐渐好转,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信用乡的创建为载体,对于加快马龙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当地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效果,对于探求支农服务的金融改革和深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新时期面对农村城镇化、土地集约化、农业种植规模化现象及农户资金需求额的不断增加,农信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如何深化发展,如何适应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是我们急需研究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小萍,陈佳丽,吴钟彬,陈健升,欧焯荣.广东欠发达地区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村,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