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设计的含义

篇1

关键词:汽车工业;焊装工艺负荷;供配电设计

中图分类号:TU 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8-0117-01

焊装工艺是汽车制造中的四个最主要的工艺之一,焊接工艺的好坏与汽车车身的质量有着很重要的、直接的影响。焊接质量主要是由焊接压力、焊接时间以及焊接的熔融量三个要素决定的。在这三个因素中,焊接的压力和焊接的时间一般都是设置的好固定的值,焊接的熔融量是与熔融的速度呈正比关系的。而焊接熔融的速度是由焊接电流引起的,电流的变化会导致熔融速度的变化,焊接电弧的长短与电路的供电电压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就使得焊接工艺负荷的供配电的设计引起了汽车制造企业的高度的重视,合理的对焊接工艺的供配电进行设计不仅可以节约能耗,还可以降低投资的成本。本文以某汽车焊接车间为例进行焊接工艺供配电的分析设计。

1 工程概况

该汽车制造企业为一家合资企业,用于汽车车身焊接工艺的焊接车间总的建筑面积大约为2.5万m2,车间的高度有12.8 m。焊接车间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辅助区以及生产区,辅助区主要用来办公以及其他用房,生产区分为北区和南区。该焊接车间的供配电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现场配电柜、供配电输电线路以及变配电所等部分。

2 焊接工艺负荷分布及特点

焊接车间内的焊接工艺负荷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辅助工艺负荷以及主工艺负荷,下面我们主要对主工艺负荷的特点以及分布情况进行重点的介绍。

2.1 主工艺负荷的分布

该焊接车间呈东西走向,长度大概为170 m,南北方向的宽度为122 m,辅助区分为两层,而生产区则为一层。办公室以及实验室等辅助区位于焊接车间的南面,辅助工艺在北面。

焊接主工艺的设备一共有两条生产线,分布在焊接车间的北面和南面。这两条生产线拥有相同的配置,都拥有容量为2X130 kVA/台的三相中频逆变凸焊机三台,容量为2X200 kVA/台的两台,以及容量为90 kVA/台的三相你变点焊机31台,这些设备所构成的单条生产线的额定的负荷一共为5 170 kV。

2.2 主工艺负荷的特点

焊接工艺中主工艺的设备是焊机,还有水泵、干燥机以及空压机等在生产中用到的辅助的工艺设备。该企业的焊接车间中主要使用的主工艺设备是三相的中频逆变凸焊机以及点焊机,凸焊机和点焊机有不同的用途,但是这两种焊机所选用的焊接的电源都是逆变式的中频电焊电源。逆变式中频点焊电源的主要特点有:①电源采用直流输出,具有脉动特性而且具有较小的波纹度焊接的热效率比较高,焊接的质量也比较好,过程比较稳定;②能够对焊接的时间进行控制,具有很高的时间调节分辨率;③相比一般的交流焊机其相应的速度更快,输出比较稳定,具有很强的可控性,不需要进行充电和放电;④能够对电流、电压以及功率进行监控,还可以对出现的故障进行报警和自我诊断;⑤该设备的能耗比较低,占用的空间比较小。

该汽车焊接车间所使用的焊机都是短时工作制,而且产生的都是非线性的大功率负荷,因此可以看作是谐波电流源,在其工作的时候会对焊接车间的供配电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工作中产生的谐波、工作负荷的变化、功率的变化等等,这些都对焊接车间内的供电电源的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焊接车间内的其他大的电子、电力设备不能正常的工作。

2.3 辅助工艺设备

辅助工艺设备直的是那些长时间持续工作运行的设备,主要包括循环水泵房以及空压站等设备,这些设备一半都选择旋转电机作为其动力源,一般都拥有较高的系数,一般选择0.8~0.85,最大可取为1.,正是由于这些系数的选择时的其对焊接车间的供电系统产生的影响比较小,相比于焊机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 供配电的设计

3.1 变电所的设置

根据该焊接车间内负荷的分布情况,在该焊接车间内一共布置两个变电所,分别为:设置在南部1层内为车间南面提供电力需要的变电所,设置在北部2层的为车间内北面的照明、电焊机以及其他动力需要的变电所。

3.2 变压器的设置

在该焊接车间内的两个变电所内分别安装了10 kV的中压环网柜、低压有源滤波柜、功率补偿柜、配电柜以及变压器等设备。

3.3 变压器的设置

结合该汽车焊接车间内主工艺负荷容易产生谐波以及功率因素低的特点,对所使用的焊机设备进行专门的电压器的设计,而对于辅助工艺设备的动力源以及像风机、空调、插座、照明等公用负荷的电源,我们需要安装另外的变压器来进行电源的提供,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焊机设备对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的影响。两个变电所内一共设置有四台 1 000 kVA、10/0.4 kV的变压器,总的容量可达 4 000 kVA。由于焊接车间内的场地面积有限,所以变压器选用干式变压器,又由于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有比较大的负荷,有可能产生很大的电流和电压,另外焊接车间内的温度一般都很高,所以最终我们选用的干式变压器为非晶合金式的。这类变压器产生的热量比较少、温度变化较小、损耗比较低,具有很强的耐高温能力和过载能力,即使在超过额定负载20%的情况下仍可以长时间的工作,在冷风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超额50%工作。

3.4 10 kV侧供配电

焊接车间内的两台变压器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的电源都来自于该厂区内10 kV的总降变电,因为一台变压的总的容量只有1 000 kVA,所以需要在中压段设置环网柜,每一台变压器对应有三台10 kV的环网柜。

4 工艺配电设计

4.1 工艺设备馈电

对于汽车焊接车间内主工艺设备,我们需要进行单独的低压馈出配电柜的设计,一般都是用密集型的铜母线槽来进行工艺设备低压的馈出。对于辅助工艺设备来说,通常使用电缆来进行低压电的馈出。

4.2 无功功率补偿

无功功率补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低压、中压集中补偿以及低压就地补偿。每一种补偿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低压集中补偿方式能够对功率因数进行科学合理的提高,有效的降低了网损,限制了无功能量的进入,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但是却不能进行很平滑的调节;中压集中补偿的方式能够根据负荷情况自动的进行投切,但是这种设备的投资的成本比较大,只适用于有中压负荷的单位;低压就地补偿方式一般多用于民用工程和大多数的工业中,但是设备投资大,数量比较多,不适用于经常开关的设备。

4.3 主工艺配电设计

针对于该车间主工艺设置的分布情况,我们使用两套三相五线制的、2 000 A的密集型铜母线槽系统,这两套系统分别来自车间内的两个变电所馈出柜。而且在该铜母线槽上有很多的预留的插接箱,在这些箱内安装有低压熔断器。在插接箱的一旁设置有为焊机供电的二级配电柜。

5 结 语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商的不断增多,焊接工艺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很多的技术人员对于焊接车间内的供配电的设计并不重视或者缺乏相关的知识,本文随焊接车间内的供配电设计进行主要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他人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董昕鹏,李云鹏.汽车工业焊装工艺负荷的供配电设计[J].现代建筑电 气,2015,(5).

篇2

关键词:舞台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06-01

一、舞台服装设计的作用

舞台服装是为更进一步彰显舞台人物形象而存在的。它不仅是为了满足舞台观众的视觉审美需求,更是为了突出舞台人物形象的底蕴、内涵。所以,舞台服装设计必须要考虑到舞台人物的背景、身份,还要根据场景、剧情的切换与发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将人物特性表达出来。

在同一个舞台剧目的表演当中,各个舞台人物的背景不同、身份不同,他们所着舞台服装的用料、样式以及色彩都应该不尽相同,这样才能让舞台观众明确的区分主次,使剧目的主线更加清晰,以增强舞台表演效果;除此之外,舞台服装还应该紧紧跟随人物所处的阶段场景来设计,以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就算是相同的剧目、相通的人物都需要针对舞台形象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不仅能够强化舞台人物形象的内涵、特征,还可以使舞台观众对剧目的理解、认识更加准确,突出剧目的场景主线与主要内在含义。

二、舞台服装设计的色彩选择

在舞台服装设计的色彩选择上,要最大限度体现出人物形象的情绪及性格特征。合理的色彩选用能够帮助将舞台人物形象的内心活动体现,使舞台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可以让舞台观众更加了解人物情绪及剧情发展。比如,如果剧目主在体现出恋人之间的温馨、甜蜜,那么女演员的舞台服装设计就应该选用一些明快的暖色调色彩,比如桃红色或是粉红色,这些暖色调的色彩,能够有效的将女孩在恋爱阶段的那些欢乐情绪以及美好幻想展现出来,让观众也能够体会到那种甜蜜与温馨。

所以,舞台服装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剧情的变化与发展,尤其是在色彩的选择上要最大限度的贴近人物情绪。当剧目开场之后,观众最先注意到的就是服装色彩,这是得以吸引舞台观众的一个主要因素,它能够有效的调动观众情绪,激发观众联想。另外,服装设计的色彩选用还应该主要到舞台的灯光与布景,还有服装的面料,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对服装色彩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舞台服装设计的样式及面料选择

除了色彩之外,服装的面料与样式选择也同样重要,它必须满足舞台形象的肢体语言表达。如果舞台服装的设计没有关照到舞台形象的肢体运动,就会制约演员的表达、发挥,会降低剧目的表现效果。比如戏曲服装应该以体现出传统文化元素为主,歌剧服饰要表现出沉稳,器乐演奏要清丽,独唱演员要高雅,而杂技类演员的服装不仅要贴身,还要需要有较高的伸缩性。特别是舞蹈服装设计,它与许多其他的舞台服装设计略有不同。

第一,它需要照顾到舞台人物的肢体语言表达,为演员的舞蹈水平发挥提供充足的空间,使舞台人物能够最大限度的表现出其舞蹈修养。

第二,舞蹈服装除了要使演员的发挥具有充足的空间以外,还须得具有较高的美观性,要同舞蹈主题相符合,只有舞蹈服装和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能够完全融合时,才能带给舞台观众最深切的视觉及艺术享受。这就需要从服装的面料及裁剪上大做文章,首先面料要轻、薄还要有坠感有弹性,裁剪上要简洁,尽可能的去重就轻,避繁从简,这样才能体现出舞蹈演员的身姿线条。

第三,舞蹈服装的设计还应该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从古至今的歌舞节目都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作为其精神支柱,而舞蹈演员的一切行为动作都是为了展现出这种歌舞内在的含义。所以,在舞蹈服装的设计上也要遵循这个基本表现原则,不论是色彩、配饰还是颜色的设计上都要尽可能的和舞蹈内涵相贴近,这样才能有助于演员对歌舞内涵的诠释。

四、舞台服装设计和生活服装设计的关系

首先,舞台服装与生活服装有密切的关联。舞台服装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灵感和设计元素应该来源于生活,在这些灵感和元素在来源与生活的基础之上又应该高于生活。所以,在舞台服装的设计上要准确的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舞蹈服装设计要以生活为基础,这样才能让舞台观众在感受到艺术气息的同时,也不至于缺失来自现实生活的真实性,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观众的情感元素。

第二,出于对舞台服装表演性因素的考虑,在它的设计上不能同舞台设计相互孤立,它需要同舞台的设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这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舞台布景、灯光还有来自演员自身的个性特征,在舞台服装的设计上这些因素是相辅相成优势相互制约的。而舞蹈服装设计和生活服装设计之间的差别就应该体现在这里,大多数的生活服装应该尽可能的倾向于实用性,而舞蹈服装则应该尽可能的体现出艺术性。所以在舞台服装的设计上可以对样式和色彩的运用进行适当的放大。

篇3

民族服饰元素的含义

民族服饰元素指的是在我国传统民族服饰基础上形成一些形式上面的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有服饰的造型、色彩、图案以及工艺等。另外,在服饰的民族元素中,主要还可以分为视觉元素和精神元素,其中视觉元素是指视觉形象化,是一种比较具体的元素,重点表现了我国传统服装的审美意识,比如我国的旗袍、百褶大裙等,都是带有我国民族特点的服装,它们特殊的造型、工艺以及图案等都是视觉元素中的一种;而精神元素指的是民族服饰中具有的精神内涵,是种无形的元素,主要包含了我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如儒家中提倡的规范、中庸的态度等,其中都包含了对一个民族在心理上的审美,体现了民族服饰元素的内在精神。

民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交融

1.民族服饰造型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因为东方和西方在文化及审美上存在着定的区别,所以在传统服饰的结构设计和精神设计层面也会具有相应的不同,西方的服装体系认为人体是最重要的,在设计的过程中比较看重服装的立体效果;我国的设计师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与西方以人体为主的理念有所偏离,他们认为礼仪更加重要,再加上对中庸之道的关注,我国的传统服饰一直以来表现出繁冗、宽博的特点,而且通过查阅资料还可以得出,我国设计师设计的上衣基本上都是比较宽松的。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宽松的服装造型已经不能符合现代人对服装以及服装性能的需求,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现代服装时,如果想要融合传统服饰的元素,一定要在结构上进行全面的创新。目前,在设计现代服装结构时,除了应用民族造型元素中的一些特殊元素外,基本上还是利用现代服装设计中合体的造型手法来进行服装的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融合传统领域中的门襟、盘扣以及底摆等元素,还能将民族造型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造型元素结合在起,在满足现代人对服装功能需求的同时,体现出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民族美。

2.民族服饰色彩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件服装而言,色彩的搭配能够给人种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充分体现出了穿衣者的审美以及自身的性格特点等,而在民族服饰中,其色彩的搭配就充分体现了相应的民族文化以及审美理念。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不仅要融入民族服饰的色彩元素,还要将色彩搭配作为一门服装设计的语言,使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很好的使用,从而体现出我国民族服饰的深层文化。比如,在现代服饰中,中国红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不单单是因为中国红的服饰效果非常好,而是因为中国红暗示民族精神的作用非常明显,充分表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以及审美观念。

3.民族服饰图案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国家,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演变,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图案,这些图案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审美理念。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作为全新的民族服饰元素,图案不仅表现为形式上的精美,更多的体现在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等方面,也正是因为这些特性使其充分的应用到了现代服装的设计过程中。但是,面对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传统民族服饰的图案元素显得太过复杂,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将其简化,只要能够将民族图案元素所表达的精神和文化体现出来就可以。另外,还要懂得变通,为了实现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新性,可以采取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加工,对民族服饰中的图案元素进行重新设计,留有它原本的民族文化色彩,删除一些复杂的格式,使其变的更加时尚,更能体现出现代服装设计的特点。

4.民族服饰工艺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的民族服饰工艺元素,就是在民族服装中大量使用的镶、嵌、绣等些服装加工工艺,这些工艺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色彩和装饰性,主要应用在民族服装的领口、袖口、裤脚以及下摆等位置。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大部分的作品也借鉴了传统的工艺手法,目的就是要展现出工艺的装饰效果和民族精神,而且这也是对传统工艺的简化,不必再使用复杂的加工手段,可以采用简单的镶边或者是刺绣来代替传统服饰中的镶、绣等,这样不仅能够保留传统的民族底蕴,还非常符合现代服装设计的审美理念。另外,通过传统民族服饰工艺元素的使用,对现代服装的外型进行点缀和装饰,彻底改变了现代服装设计的单调性,丰富了服装的造型,使现代服装变的更具美感。

篇4

所谓服装设计的构成艺术,就是将服装设计的材料及其艺术形态作为设计的素材,按照视觉效果以及物理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科学规律进行的组合,尤其是它十分注重造型的物理规律和知觉的心理规律,所以,可以说服装造型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就是对立体构成的科学造型的艺术活动过程。在对构成艺术的分析中,我们要清楚点、线、面的观念,它是构成艺术的最基本的观念,因为任何物体都能还原成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构成任何物体的存在形式。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点具有自身的灵动性点缀的特征,它和线的自由穿插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多变的面的主体组合。这种点、线、面的综合运用方法可以让服装的表现空间和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服装设计的立体构成来分析。服装的造型其实就是关于服装的平面关系的组合,因而在服装构成的结构线上所出现的某些关键点和线,就是各个面之间的转折而形成的,这些转折在服装上还可以表现为省道等。另外,各种面的组合关系也会在人体上表现出很多凹凸的曲折变化,比如凹点就是服装设计中的腰线位置处,而凸点就是服装设计中胸点和臀点处。所以从服装造型的角度来分析,立体构成艺术可以科学地表达出服装的艺术和文化内涵。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地变化,对服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了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要采用点、线、面、体的立体构成法对服装中凹凸不平的地方进行特殊设计和处理,另外还要有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装饰物来搭配服装,从而在服装上表现出立体构成的艺术形式方法。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充分地体现服装的独特美,满足潮流中的人们对服装在各种意义上的需求。

二、构成手法可以增强服装的表现力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比较多的方法主要是以块材、面材和线材构成的立体形态,这种手法可以大大的增强服装的表现力。服装一般是由无数条结构不同、粗细不均和密度不一样的条状线材构成的,它从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由疏朗清晰和纷繁复杂的组合状态构成的,这样表现出的美感和韵律会比较灵活。而线材和面材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所构成的服装,从整体效果上来看,它的艺术形式表现得会比较复杂,并且也具有一定的空间艺术感。它还能够将线材的动和虚与面材中的静和实形成较为强烈的对比,从而丰富服装设计的艺术美学价值。在服装设计的具体过程中,可以将各种构成的艺术手法同时运用,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设计的思路,激发设计者的灵感,还可以通过这些构成手法将面料的艺术表现魅力充分发挥出来,使服装的创意空间被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

三、构成法则可以丰富服装艺术的感染力

我们如果将服装设计艺术当做某种立体构成艺术,就会很容易发现,服装设计其实就是体现空间整体的魅力在美学意义上的一种构成艺术。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体构型和其构型所占用的空间,所以服装设计必须要按照构成艺术的原则及其所必须遵循的科学法则去进行设计创作。在服装设经常特别强调的构成法则主要有量感、空间感、层次感和错觉感等,它们能够大大增强服装的艺术感染力。首先,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要考虑到人体的运动以及服装的舒适性,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量感法则。其次,设计师在服装设计时要考虑到立体装饰和空间的层叠关系,所以这就要求服装设计要有空间感。所谓错觉感其实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反应,但它也是构成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在服装设计时要适当地科学地利用人的错觉,从而不仅可以处理好服装造型的大小、明暗、虚实和凹凸等关系,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视觉效果,大大地丰富其艺术的感染力,增强其艺术设计魅力。这些构成法则虽然其构成艺术的种类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但是它们的艺术本质是相同的。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刺绣;现代服装设计;融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现代服装的外观和文化内涵的需求日益提高,刺绣作为我国历史优秀的服装装饰技术,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水平的现代服装设计方案,必须同高水平的创新能力相结合,因此,对传统的刺绣技术进行继承和发扬,对提升我国现代服装设计水平至关重要。

一、我国传统刺绣技术的文化内涵

1.传统刺绣当中对权力和高贵的象征意义

刺绣这一高水平的工艺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在我国古代生产力低下的状态下,最初能够进行刺绣工艺研发的人大多为经济条件优越的社会群体,因此,传统的刺绣技艺在诞生之初就具有很高的权力和高贵的象征意义,在这一技艺诞生之后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刺绣技艺不断发展完善,很多象征身份和地位的服装需要使用刺绣技艺进行装置,例如,皇帝的服装“龙袍”上面,需要使用刺绣技艺进行装饰,将象征皇权的龙作为基础装饰物进行刺绣处理,以便体现“真龙天子”的含义。另外,玛瑙等价值昂贵的装置物也使用刺绣的方式对服装进行装饰,以便增强服装的高贵含义,而与皇帝龙袍类似的是一些大臣的服装,大臣的服装往往将鸟兽作为主要装饰物,以便对自身的身份地位进行表达,因此,我国传统的刺绣技艺不仅仅是人们对美观的需求,更是对身份地位的象征,而象征高贵和权力的文化因素,往往成为刺绣的主体内容。

2.传统刺绣当中对健康与安宁的象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传统深厚的国家,百姓的安土重迁思想较为深入,因此,在传统的刺绣当中,象征安宁与健康的刺绣作品层出不穷。而我国传统的忠孝节义等价值理念,也在刺绣作品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我国人民对于吉祥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向往,而追求经济上的富足也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因此,刺绣技艺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在象征健康和安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随着我国古代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很多新型刺绣技艺沿袭了这一创作思路,因此,在我国传统的刺绣作品中,经常可以观赏到我国古人对和平与安宁的重视。

3.传统刺绣当中对信仰和理念的象征意义

在我国古达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的时代,人类的生存往往依赖众多的自然资源进行生活,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没有传统教育的情况下得到自由发展,很多宗教文化由此产生,因此,我国传统的刺绣在信仰和理念方面的象征意义较为浓厚。一些刺绣作品当中,对于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有着浓重的好奇心理,尤其是在不同民族的定居地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象征民族文化特征和当地的刺绣作品就较为多见,在对传统刺绣作品进行研究过程中,都可以通过对刺绣形态的观察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图腾崇拜是我国古代较为多见的神崇拜之一,因此,刺绣作品在表现图腾崇拜方面有着漫长的历史,因此,传统的刺绣工艺在研究传统文化尤其是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融入传统刺绣技艺的积极意义

1.传统刺绣技艺能够提高现代服装的美观性

我国传统刺绣的文化底蕴深厚,在对服装进行装饰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对服装装饰部位进行规划,因此,传统的刺绣技艺不同于现代服装设计具备较高的随意性。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借鉴传统的刺绣技艺,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服装装饰物位置的准确性,避免盲目进行服装美观设计影响了服装的整体观赏性。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美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已经不能满足简单的在服装表面进行夸张的美学开发,而是习惯于运用内涵深厚的艺术手法对服装进行美化处理。传统的服装进行刺绣处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个花朵进行文化内涵的表达,现代服装的设计虽然不能过多的直接借鉴传统文化的象征手法,但是依然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表达方法中了解文化意蕴在服装设计当中的基本表现手段。例如,现代服装设计虽然不能像传统的旗袍刺绣那样进行花朵的直接设置,但是在服装的哪个位置进行鲜艳装饰物的设置却能够从传统服装当中得到借鉴。现代服装设计在柔美感方面较传统服装存在差异,因此,传统刺绣的设计理念同现代服装设计有诸多相似之处,尤其在提升现代服装的美观性方面,传统刺绣具备较高的实用价值,完全可以融入现代服装的设计当中。在对传统刺绣技艺进行借鉴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对传统刺绣的功能意义进行考察,以便在提升现代服装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增添服装的美观性,在整体构造的发展方面,传统刺绣技艺同现代服装设计相比有着更为久远的发展历程,因此,在设计现代服装的过程中更多的借鉴传统刺绣在整体美感方面的经验,对提升现代服装的发展水平十分重要。

2.传统刺绣技艺能够使现代服装设计在完整性方面有所突破

我国传统的服装设计对服装的整体性要求较高,而在礼法制度较为森严的背景下,传统服装在图案设计方面也有较为深厚的内涵,因此,在进行现代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借鉴传统刺绣在图形设计和搭配方面的经验,对现代服装进行完整性的提高。例如,现在服装在进行人体美感塑造的过程中,需要参考传统刺绣技艺的表现手法,根据人体的曲线美,对现代服装在图形设计方面进行调整,因此,积极借鉴传统的刺绣技艺,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现代服装在完整性上的设计水平。例如,在进行女性服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传统刺绣的理念,将背部设计为状态,而在腰部,进行装饰物的设计,以便体现女性服饰的柔美,设计人员还可以利用现代服装设计的优势,对传统设计理念的细节进行深入地改造,以便设计方案可以更加突显服装的完整性。

三、传统刺绣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的具体融合方式

1.传统刺绣技艺同现代服装设计在制作方法方面的融合

由于我国古达生产效率低下,很多服装的刺绣工作需要依赖人工方式进行,而服装的主体主要适用于人们的日常穿戴,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融入刺绣技艺,更多的是对现代化工艺所不能完成的方面进行刺绣技艺的引进,在当前我国工业科技水平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传统的刺绣技艺能够对尚不能完全使用机械手段进行处理的工艺进行补充,在进行传统刺绣技艺融合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注意不能破坏原有的刺绣流程和刺绣基本原则,但是,又要对刺绣技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现代工业的快捷与高效。现代工业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能使用相同的标准对大量的产品进行快速生产,因此,将传统刺绣技艺融合到现代服装设计当中的过程必须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根据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对传统的刺绣手法进行融入,避免突然转变的服装设计风格影响服装的实用价值。例如,在对龙凤这种传统意味浓厚的装饰物进行刺绣的过程中,现代服装的设计人员要主动参考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路,既使用传统刺绣的手法,又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刺绣的操作方式,以便传统的美化图案能够完全对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可以使用现代服装的生产工艺,在传统刺绣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在借鉴传统刺绣工艺的制造思路方面,要充分考虑现代服装生产能力的提高,以便传统的刺绣技艺能够更好地促进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

2.突破传统形式,升级象征性传统图案

我国传统的刺绣技艺,在文化内涵方面有着众多的创造,因此,刺绣作品当中的图案往往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在当前现代服装的设计过程中,必然不能够完全照搬具有浓厚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华图案,也不能将具备一定封建礼法等消极价值的文化内涵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进行融入,因此,现代服装可以积极转变传统象征性图案的外观和方位,以便具有传统意味的文化符号能够具备新的价值。例如,在传统文化当中,龙是皇权的象征,而在现代文化当中,龙是具备很高民族文化象征意义的符号,因此,在实施现代服装的设计当中,可以充分参考传统刺绣的制作形式,将具备新时期文化创新内涵的表现手法融入现代服装的设计当中。另外,还可以使用传统的刺绣技艺对具备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服装进行改造升级,利用现代服装的生产力提升服装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并将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以便具备民族特点的服饰可以在新时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进行传统刺绣技艺的融合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关注现代服装的休闲功能,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判断未来服装的发展趋势,并将传统的刺绣技艺更多地向国际范围传递,以便传统的刺绣技艺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提升传统刺绣技艺同现代服装款式的协调性

在传统刺绣同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在款式方面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进行协调,服装的款式是进行服装设计的基础,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将款式设计与协调的工作安排在其他文化和形状设计之前,以便传统刺绣技艺的全部价值能够更大程度上得到发挥。在进行现代服装的款式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根据现代社会人们的个性需求,对服装款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在借鉴传统刺绣技艺的过程中,要更多的学习传统服装的美观和礼仪方面的实际需求,以便现代服装的设计能够更多的对传统文化当中的积极价值进行吸收。

四、结论

在我国公民对现代服装设计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对传统刺绣技艺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并了解传统刺绣对现代服装设计的积极意义,最终制定传统服装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的融合方法,对提升我国现代服装的设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方园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珠宝玉雕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宇刚.中国民间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延展与应用[J].山东纺织科技,2014

[2]黎红燕.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大众文艺,2015

[3]卢娜.羌族刺绣审美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3

[4]喻英.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重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陆洁.传统刺绣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5

[6]方琳琳,余美莲.电脑绣花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5

篇6

关键词:绿色环保;发展趋势;有机设计;再生设计;慢速设计

在可持续发展下,低碳经济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引发了绿色科技革命,扩大了绿色消费市场。与此同时,也给服装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即生态时尚。众所周知,服装产品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相当严重的,特别是工业废水排放后对土地、水产生的严重污染问题,影响我们甚至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这种影响是短时间内无法消除的。为了解决服装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推动服装产业的稳定发展,必须进行服装设计改革,走绿色环保的设计道路,这样才能实现低碳发展,适应可持续发展。

1 绿色环保下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

1.1 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绿色服装设计是一种基于绿色环保提出的一种服装设计理念,它产生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影响巨大。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现代化发展规模、速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状态。然而,由于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许多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反过来制约社会文明发展。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保护自然环境,提出可持续发展观,这是绿色环保思想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在可持续发展科学观念指导下逐步探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建立了一种基于绿色环保的全新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产业结构,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催生了绿色服装设计理念。服装产业被列为“夕阳产业”,主要原因在于服装生产对自然环境有着很大依赖,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影响环境质量,并且对人体健康有威胁。为了改进这一现状,将服装产业从“夕阳产业”中脱离出来,以环保、健康、节能、舒适为核心的绿色设计理念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服装设计的主要设计理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1.2 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基本内涵

绿色服装设计,是一种贯穿于服装整个生命周期的一种绿色环保设计理念,符合当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这种设计理念以服装设计为基本目标,以环保、健康、节能、舒适为基本要求,注重服装的环保属性,讲究艺术与技术、环境与社会、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平衡。在不危害自然环境的条件下,通过设计来呈现具有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功能价值的现代服装,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具备美观、得体等特点,符合大众对服装的审美要求。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绿色服装设计具备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内涵。进行绿色服装设计,不仅要注重美观、时尚等元素,还要融入健康、自然等元素,每一个环节都要以环境为核心,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绿色服装设计的特点

(1)节约资源。绿色环保是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在这一前提条件下,绿色设计贯穿于服装的整个生命周期,服装设计、服装生产、服装销售等任何一个环节都要考虑环境效益,注重资源节约,多应用环保材料,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

(2)回收再利用。这一点是针对服装面料提出的。在绿色服装设计理念下,服装生产所使用的面料都应是环保型的,淘汰后可以在自然环境下降解,而且不污染环境。此外,淘汰后的服装可以回收再利用,制作其他产品或产生其他用途,如制作成包装袋、工艺品。

(3)使用健康。使用健康是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特点之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绿色环保的设计要求,更是为了符合服装设计的人性化发展需要。为了服装使用者的健康,进行服装设计时,选择的面料应是环保的,尽可能少使用化学染料制成的染布,以免对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威胁。

2 绿色环保下服装设计发展的趋势

绿色服装设计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服装设计理念之一,也是服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引发了服装设计思维的变化,产生了新的设计方法,它要求设计者在服装设计活动中充分考虑整个服装生命周期的环境效益,缓解甚至解决服装产业现有的一些环境问题。一方面,满足环保、健康、节能、舒适等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设计出新时代的服装产品。

2.1 有机设计

有机作为一个概念,其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有机体,另一个是哲学意义上的有机哲学。在生物学上,有机体被定义为一个生命体,能够生长和繁殖;在有机哲学上,有机具备结合、增加的含义。综合以上两种解释,对有机设计概念进行界定,即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创造出能与自然环境共生、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设计行为。从根本上讲,有机设计形成与发展的契机是持续恶化的环境问题。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有机产品在食品行业大规模发展,让人们对有机产品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这对认识有机服饰是有益处的。某种意义上看,有机食品对有机服装的出现及内涵理解是有影响的。有机服装,指的是在一定生产标准下生产制作的服装产品,主要材料是有机原料,整个生产制作过程倾向于环境友好型。简单地说,就是使用有机原料生产制作有机服装产品,且过程中不使用有害于环境的化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其中,在有机原料生产过程中,坚决不使用化学肥料、污水等生产要素,以免危害环境。由此可见,有机设计是一种在一定限制条件下进行的服装设计,其中的限制条件是有机原料和益于环境的生产工艺。

在有机设计下,产生了一种新的服装设计方法,即有机代替法。这一种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个是有机化的过程,另一个是代替的过程。在有机化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有目的、刻意地选择已有的一切有机要素,如有机面料、色彩等,设计主动环保型服装产品。用这种理念和方法设计出来的服装,其对环境的影响几乎接近于“零”,是非常具备环境效益的一类服装产品。在代替过程中,设计师可以用现有的环保型设计元素来代替那些不是环境友好型的设计要素,如取代对环境有影响的染色工艺等。经过以上两个过程,可以得到适合于环境的有机服装。无论怎样,在有机设计中,始终将服装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宗旨,跳出传统的设计框架,探索出不同以往的全新设计步骤。同传统的服装设计相比,有机设计多了对设计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的环节,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通过对设计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科学的论证评估,发掘设计中影响环境健康的不足,然后提出完善措施,再评估、再完善,直至利于环境健康,从而完成有机服装设计。

有机设计将服装设计看成了一个能够创造生命力的过程,是一种可持续设计,与当前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相适应的,考虑到了服装设计整个过程的环保能力,利于保护自然,创造了具有环保价值的服装产品。例如,在服装面料设计中使用有机面料,代替传统的对环境、使用者健康有影响的面料,在保证服装产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环保价值。

2.2 再生设计

这一种服装设计发展的基础是再生思想,共包含三层含义,分别是回收、再生、减少。具体来说,就是在新产品生产中运用已经使用过的材料,从而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燃烧、掩埋等行为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保护土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所以,基于再生设计产生的服装产品,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利于保护环境。特别是服装产业对天然纺织物的消耗量是巨大的,通过再生设计,能明显提高天然纺织物等的重复利用率,资源节约优势十分强大。

服装产品是一类有一定再生能力的产品种类,其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人们自然想寻求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来减少其对环境的破坏,而再生设计成了一种好的选择。通过再生设计,充分发挥服装产品的再生能力,减少天然纺织物消耗,减少服装产品生产、消费对环境产生的压力,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对服装产品进行再生设计,可以采用循环再制法,主要包括回收、分解、整合三个环节。具体是:将回收回来的破旧服装产品看成是同一个废弃整体,对其进行分解,从中提炼出可以再次利用的有价值部分,然后进行整合,将这些可用部分组合成为一个新的整体,从而产生新的服装产品。这一过程更深层次地挖掘了服装产品的再生能力,将服装产品的二次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是一种适合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服装设计思想和方法。有的人认为,利用回收后的破旧服装进行新产品设计,与设计艺术提倡的创新思想相悖,实则不然。在再生设计下,重复利用的是服装原料的功能和价值,不是旧有的形式,这一方面完全可以进行创造性的二次设计,仍具备强大的创新价值,符合服装设计未来的发展需求。

2.3 慢速设计

进入21世纪后,在服装产业内兴起了一股快速时尚风,引起了消费观念的巨大变化,推动了服装产品消费,甚至产生了过度消费的问题,以至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这样的快速时尚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服装设计思维,将服装产品变成了谋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工具,使得服装设计领域盲目模仿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降低了服装产品的质量,也对高级成衣发展产生了巨大压力。在快速时尚下,服装产品价格逐渐下降,一些高级成衣品牌为了适应服装产品快速生产的周期,不得不缩短设计周期,推出一些售价比较低的产品。正所谓,厚积薄发,若没有积累坚实的艺术修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设计出来的服装产品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可能性较低,必然被快速丢弃,加大了自然环境的降解压力。服装产品设计周期的缩短,从侧面表明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人们丢弃服装产品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服装废弃物,无论是燃烧还是掩埋,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压力。从另一个方面看,随着服装产品设计周期的缩短,消耗的天然纺织物规模随之增加,无形中增加了资源消耗。为此,应在服装设计中提倡慢速设计,延长服装产品设计周期,降低腐蚀丢弃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服装产品质量,推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服装产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天然纺织物消耗,节约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3 结语

绿色服装设计是绿色环保下服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与可持续发展观和低碳经济模式相适应,是一种在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和使用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减少服装产品生产、消费等环节对环境影响的设计理念。在这一种设计思想影响下,服装设计将朝着有机设计、再生设计、慢速设计等方向发展,这是服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篇7

一、审美性

首先,科学地利用色彩跟人的心理效应,使服装起到扬长避短、增强自信的功效。例如明度高、偏暖的色彩具有扩张的视觉效果,适合体态偏瘦的人穿着,使其显得匀称、干练;明度低、偏冷的色彩给人以收缩的视觉效果,适合体态偏胖的人穿着,使其显得丰腴、健康。其次。还要注意服装与肤色之间的色彩关系,运用合理的色彩搭配能调节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例如,皮肤较黑的人适合穿着米色、白色较浅色系的服装,而不适合穿着黑色、咖啡色、蓝色、灰色服装,这些色彩会使肤色显得更加灰暗;肤色较白的人适合的颜色范围较广,着深色服装更显得白皙,着浅色服装则显得娴静素雅,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

二、功能性

服装色彩要适合穿着者的职业特征及团队文化,所选择的色彩不仅需要具有进行职业识别的功能,还需能展示企业的文化内涵。例如,我国邮政人员的装多采用绿色,象征和平、青春、茂盛和繁荣;消防人员则采用橙色的较多,给人以警示、紧急的作用。色彩构成当中色彩的象征性就很好的运用到了服装设计当中去了,给我们生活也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性。

三、季节性

篇8

关键词:极简主义;服装;设计文化

服装设计关系着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中“衣”的方面。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光”。衣装打扮体现着个人的审美品味。服装设计在这个层面上,一方面它会因为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而不断调整自身的设计倾向;在另一方面,服装设计又承担着一个先知的角色,引领人们的审美时尚。更进一步说,设计师可以通过设计的产品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极简主义在服装设计上的引入就是基于这种情况。极简主义体现的不仅仅是形式美感,而且是一种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一种明朗轻盈的生活态度。因此,在服装设计的具体操作上,它主要是围绕着极简主义的这一理念来进行的,在形式上追求简洁,在内容上追求新的生活态度。

一、极简主义服装设计的特点

极简主义的服装设计追求简练、明晰、利落的风格。在造型上,它追求的主要是一种线条感十足的、具有简约明朗的结构感的效果。因此多采用变化并不复杂的几何形体,把线条感传达出来。在用色上不追求视觉刺激,用色较为单一,色调统一而和谐。在选择面料上注重服装的舒适度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追求服装剪裁的形式美感。体现出极简主义的人本主义原则,以及一种一少见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的审美趣味。即有东方的禅意,又有西方冷静的秩序感和理性原则。

二、极简主义风格在服装设计应用中的具体表现

极简主义风格在服装设计上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呈现的:款式、色彩和面料。它推崇简洁的造型、准确的结构、含蓄的材料,除去繁缛的、不起功能性作用的装饰,追求纯粹,以服装本身的剪裁、色彩的和谐与材质的天然肌理为自身特色。这种“简单中见丰富,纯粹中见典雅”的设计原则对设计师而言,要求对面料的选择和款式的考虑有周密的思考。否则就失去极简主义的理念,变成简单。

(一)款式上的具体表现

在款式上,极简主义的服装设计并不追求特别花哨、夸张的款式造型,它主要是以服装的基本款式为主。设计师需要运用减法思维来构思,免去无关紧要的细节装饰,通过简洁的、边缘锐利的、线条感十足的剪裁把简约之美传达出来。它实际上十分考验设计师的个人能力。因为要通过服装的廓形表达出一种线条感,他必须一方面考虑面料本身的柔软度等因素;一方面考虑在款式的剪裁中如何强化线条感,同时又能保持简约的风格;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穿着者的比例形态,使得在穿着时人体与服装的廓形相协调,保持干净利落的效果。也正是基于这种种因素的考虑,极简主义服装在款式上并不作过多突破性的创新。

(二)色彩上的具体表现

在色彩上,极简主义的服装设计以黑、白、灰等中性色作为主打色,或者是纯度较低或明度较低的蓝、红、黄、绿、褐等色,以便于得到和谐的色调。由于要传达服装的简朴大方的效果,一般不使用图案装饰。在服装上也不采用过多的色彩搭配。但同时它又不能失于简单,完全使用单一颜色,这样一方面过于平淡,另一方面也会削弱剪裁上的线条感。因此,在色彩上,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色彩的搭配问题,保持一个适度、中庸的原则,使之既不花哨,也不至于平庸。

(三)服装材料上的具体表现

对于面料选择也是极简主义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没有强烈的色彩对比,也没有精彩的图案花纹,对极简主义服装的欣赏除了在宏观上欣赏剪裁以外,必然会从微观上关注到材料的质地。而且另一方面,极简主义也要考虑到设计首先是为人而设计的,首先要适应人们对设计产品的实用性、舒适性、耐用性等需求。因此,面料的选择无疑是极简主义服装成功的关键之一。极简主义服装设计在面料成分的选择上特别讲究,它要求面料一方面能适应于剪裁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与气候条件相适应,如夏季一般选用透气性较好的轻薄的棉、麻、雪纺或混纺等材质,冬季一般选用保暖性能较好的厚重的呢q材质。同时,极简主义对面料质感的追求使得它对新的面料材质特别敏感。如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就曾经用木质纤维来制作极简主义风格的服装,通过面料本身的质感之美取代人为的繁缛的图案装饰之美。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的文化不断传入中国,设计文化也慢慢地被国人重视起来。在服装设计上,近年来更是异彩纷呈,各大美院开设服装设计专业,不断为这一领域提供人才。极简主义的服装设计近年来也在中国得到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这种风格的流行反映了当下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从以物质需求为主向着以文化需求为主转变。极简主义风格体现着简单、纯朴、干净的生活方式,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环保的设计文化。但这种极简主义的服装设计看似简单,实际对设计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因此,极简主义风格的服装设计在中国要取得进一步发展需要有更多有实力的设计师参与。同时,另一个问题是,极简主义的产生是基于西方文化的,而当极简主义传入中国,设计师进行这类风格的服装设计时,还需要在本民族的传统中汲取灵感,像日本、北欧等地,通过把极简主义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和改造,产生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极简主义作品。

【参考文献】

[1]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 “以环境为本” 服装设计专业教育 未来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服装产业链的延伸得到快速提升,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路线,使得学校培养出的大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缺乏与市场之间的密切关联性,设计师在走向社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服装企业对于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在传统教学上,老师和学生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尤其是对于学习艺术类专业出身的部分高校老师,在走上教学岗位后,依然不关注时事,不关注社会和环境的真实需求,以及热点问题对于服装设计教学方式的影响。

一、“以环境为本”的社会发展方向

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开始,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深深烙上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影子。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切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为目的,甚至不惜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一切“以人为本”的模式向前发展。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河流污染、臭氧漏洞、动、植物种类减少等破坏自然的现象日益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为了人类以后的生存和发展,应该首先从人们的思想意识上改变,从“以人为本”的理念转换到“以环境为本”的基本思想上。中国古话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如果我的环境家园不复存在,生活又将从何谈起,社会又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同样作为为人们现实生活服务的服装设计专业,从高校的教学环节上,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思想意识。伴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年会的召开,世界各地频发火山地震,日本大地震及核泄漏等诸多时事问题和突发状况的呈现,“以环境为本”的理念重新被社会所认可。

二、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环节中,主要是侧重于老师的理论讲述,课堂上老师讲完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后,给学生留一些形式感很强的作业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这样学生对于服装设计形式和内容的了解就只是个皮毛,根本不能很深入地了解所学的服装设计,在毕业后自己的工作将是什么样的,更不清楚设计对于社会、对于人类本身的真实意义,一连串的问号漂浮在学生的心中。因为,学生不了解设计与环境,与现实生活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而只是盯着老师所讲的课本理论知识,缺乏与现实世界联系的真实性,使得“理想的学习模式”与现实生活需求严重脱节,这无形中就使得刚毕业的学生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很难融入到现实的生活、工作中,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了解现实社会、自然环境对于设计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所以,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关注现实社会中的时化,并及时对相关信息做相应的了解与分析,在社会变化和进步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服装设计相关的课程体系,使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服装设计专业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个时尚的行业,瞬息万变,我们就更加应该关注时事的变迁。

三、高校服装设计教育专业新思路的探索

服装设计是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服务的,同时也是为社会、环境服务的,人类对于资源的利用形式和利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最初阶段,基于现代环境中所凸显出来的种种矛盾及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中部分课程设置不能紧跟时代步伐的问题。在此,我提出一些相应的调整措施,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1.构建新形势下的课程体系

目前,国内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的教学体系中以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美学、服装史论、结构工艺、面料、营销等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另外,还有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作为辅助,缺乏对于社会时事与服装设计、市场环境等关系的分析类课程。为了更好地弥补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与社会实际设计工作之间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企业、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使服装设计更好地为环境的发展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未来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中应将社会时事动态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固有课程体系相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服装设计形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在今天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上,我们更加应该加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环保意识。

2.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思路

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老师习惯于自我陶醉在个人的讲述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很少,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改进和交流的机会,不仅是简单地讲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交上后老师评个分数就完了,而且应该让每个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能讲出来自己所要传达的含义,给予每个学生再次修改、提升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学生的作品效果会与其本人的想法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作品制作效果不理想的同学再进行修改,每个人都记录下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直到每个学生都能做出一套满意的作品为止。如此进行反复的修改后,学生不仅可以制作出一套自己满意的作品,而且可以增强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信心和主动性。而不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布置一堆的作业,学生忙得一塌糊涂,最后效果一般,老师也只是为了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作业,导致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不浓厚。

3.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社会责任感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不能再像古时候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而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动态,尤其是学习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首先是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的,设计师如果不关注社会时化,又将如何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产品呢?2009年12月份举世闻名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年会召开,中国著名服装品牌――左岸服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洪金山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位服装企业代表、服装设计师代表出席了此次年会。从哥本哈根回来后,他就开始着手“计算”下一季的服装,这种“计算”非常独特,他要从面料的源头开始算起,看看他设计的每件衣服的碳排放量究竟是多少,提出了“量碳裁衣”的设计概念。在此之前,洪金山先生在2007年就曾携手保护国际(CI),组织了“拯救地球”主题活动;接着又主推“纸质夹克”环保服饰;再到2008年倡导的“环保自行车”活动等。所以,每个学习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都要更多关注时事动态,了解社会需求,关注科技的发展,更好地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真实需求去设计作品。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也是为服装设计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4.完善相关的教学设施

虽然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不像理工科的学生那样,需要整天闷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整理繁杂的数据,但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实验形式。我建议:在以后的服装设计教学体系中可以设置几门实验性质的课程和教学环节,为相关的课程提供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材料,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动手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的画几幅服装画就结束了课程的学习。例如:服装面料的再造,传统的手工印染、扎染、刺绣、手工艺等,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多的开阔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这就要求高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为顺利开展新形式下的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设备及师资力量的调整等。

5.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改变考核方式

我在数十年的高校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想法与自己所做的作品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归结起来,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践动手的时间太短,老师和学生之间一直都处在一种“空对空”的状态上。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在考核的环节上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很多专业课程在考核上都可以实行理论考试和实践作品相互结合的形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自己所设计的作品,做出来的成本是多少,用到的材料是多少,对与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有几分,使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品学会评估。

四、结语

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式,紧跟时代的步伐,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也应该有所调整,尤其是在当下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臭氧漏洞、土地沙化、森林减少、气候变暖、地震、火山频发等)。作为未来的服装设计师,作为为未来培育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高校单位,更多关注自然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的需求,无疑是服装设计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同时也要为保护自然环境作出自己贡献,为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开忠.一般持续发展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4.

[2]康幕谊.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

[3]邹平.21世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修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篇10

关键词: 服装设计 形式美 内容美

一、引言

服装设计的内容与形式是设计作品的重要组成元素。内容注重内在功能和精神价值,形式则偏重外在表现。内容与形式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协调统一。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不仅要内涵丰富,而且要款式造型完美,只有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作品,才最具有价值。服装设计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更应注重突出自身实用价值与不断提升精神内涵相结合。

二、服装设计的形式美

形式就是人们用具体模式表现抽象内容的过程。服装设计的形式是内容的载体,以内容为主导,形式的变化和选择需要充分表现设计作品内容。形式与内容密不可分,形式是内容的物质层面,是艺术设计作品的外在风格。服装设计的形式美要反映实用功能、意识形态和文化底蕴,充分传递内容所蕴涵的信息,它涉及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造型美

服装不仅要将人体装饰得美,而且要在最大范围内符合人体结构和运动规律,使之穿着舒适、便于活动。可见,服装设计是围绕着人、衣服、穿戴状态进行的立体设计,无论服装如何造型,都必须穿着于人体之上,保持服装结构与人体形态的协调统一,并适应人体运动的空间需要。因此,服装造型设计的主题是研究人体和服装的关系,既包括人体本身结构、形态、比例,又包括人与服装的关系,服装造型对体型的改造,体型对服装造型的影响。

(二)色彩美

色彩是服装设计的三要素之一,这说明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位置很重要。人们在选购服装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其造型、制作工艺,而是色彩。色彩自身就带有一定的情感,冷色调和暖色调分别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情感。冷色调大多意味着冷静、平和的情感;暖色调意味着热情、奔放、强烈等情感。色彩美首先体现在服装的面料上,例如单色面料、多色面料等,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美感。其次是不同色彩的搭配产生的美感,其中包括不同面料的色彩搭配,还有服装与服饰、肤色、环境等对比所产生的协调美。色彩可以使形式表现更加丰富。不同的色彩不仅能够使形式的变化丰富多样,增强视觉效果,而且能够营造多变的情感。

(三)材质美

材料是服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的服装材料十分丰富,特别是天然纤维材料更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棉、麻类等材料。在服装设计当中,服装材料本身就具有一种美感,例如有的材料有肌理效果,有的材料悬垂感较强,有的材料具有挺括性。另外,不同的材质搭配在一起也会产生一种新的美感,传达丰富多彩的情感。在选择和运用材质的同时,要注意以内容为中心,外在的形式围绕内涵,达到内容与形式协调统一的效果。例如设计师常采用不同质感的材料进行设计,皮草的厚重、温暖感与薄而飘逸透明的面料的设计组合所形成的强烈对比给受众带来的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最终是通过近似色调的整体处理,使整套服装变得统一协调。

(四)工艺美

服装设计作品的制作工艺也直接影响其形式的表现效果。制作工艺,同样与信息传达、情感的表现联系紧密,其精巧细致在视觉上将美充分表露。风格是附于服装设计作品外在的风貌。内容的完整表现需要形式的考究,对于服装设计来说精湛的手工技艺便是这考究的“形式”。每一个“省”、每一道褶皱、每一条完美的弧线设计都需要依靠服装工艺的精湛来实现。如此一来,内容与形式显然共同构成了服装设计的美。

三、服装设计的内容美

服装设计的内容是指设计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设计的内容,不仅具有基本的实用功能,而且蕴涵丰富的精神欣赏价值和思想观念,既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求,又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服装设计内容的美由多种因素决定,既符合物质因素又符合精神因素的内容才称得上全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美价值

研究审美价值,其艺术价值复杂多样性的体现,一方面取决于理论,另一方面取决于实践。服装设计审美价值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品评设计成果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人们对设计审美的一定的价值取向。科学的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价值,旨在增强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效果。审美价值是客观的,这是因为它含有现实现象的、不取决于人而存在的自然性质,而审美评价则是主观的,它是对价值的主观关系的表现,因此,必须严格区分价值和评价的不同含义,两者的区别犹如客体和主体的实践关系和理论关系的区别。

服装设计在保证了服装实用功能的同时,也要融入审美的思想意识,让设计作品富有情感特色。每一件成衣作品一方面要满足人们对新的物质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使人们意识到作品内在美的价值;只有审美情感与工业生产相结合,才能突出服装设计的人文价值。只有实用与审美兼顾的设计作品,才能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基本要求。

(二)思想理念

服装设计的思想理念是设计师在作品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好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设计的精髓所在,而且能令作品具有个性化、专业化和与众不同的效果。就服装设计师设计而言,最重要的不仅是相对认识的美的形态,而且有人性化等看似相悖的元素。如何调动美感的、人机的、生产过程的这些元素来为自己的设计服务将是设计师对于产品认识和理解的终极考验,这才是设计的思想理念。

随着追赶时髦日益成为人们的需求,近年一些鲜艳色如玫红、宝蓝、咖啡等被频繁地运用于职业装中。艺术设计作品总是蕴涵着设计师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设计理念。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不同的作品可以把设计师的思维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设计师的主观特色。特殊的思想观念使设计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个性也更加突出。设计作品可以表现设计师不同的世界观、哲学观和美学思想,设计师的丰富思想理念可使艺术设计展现多元化的风格。

(三)时代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指沟通主体长期的文化积淀,即沟通主体较稳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心理结构的总和。服饰形象作为艺术创作,脱离不了生活,必然进入一定的时代文化环境,因此,服装设计和着装必然考虑有背景的衬托。服装设计的时代文化背景当然就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寻求服装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是社会学范畴的课题;探讨着装者与环境的和谐是心理学的内容;欲使服装功能因环境变迁而变异的需求,属于生理学。可是在服装美学里,人们会发现,服装的美学风格,即造型、色彩、纹饰等具体内容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件艺术作品时,才会真正呈现出完整的艺术效果。

时代造就艺术,每个国家的设计作品,每个时期的作品,都充分融合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和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丰富的文化为设计源源不断地提供思想情感方面的材料。文化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只有饱含时代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服装设计作品才是经典的。

四、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

服装设计的美在于整体结构关系的和谐与统一,其中包括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融合,艺术与科技的交叉,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服装设计内容的基础是服装的实用功能,在紧密结合实用功能的同时,还要艺术地表现生活、抒感、呈现文化。

服装设计归根结底是设计服装,规划生活,创造美。其内容与形式的相互渗透、整体融合是相当重要的,它们的融合不是简单地混合拼凑,而是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要求服装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整体统筹,在确立款式、风格、内容主题的同时,充分考虑服装外在形式表现。在选择制作工艺时,也要注意时刻围绕内容设计。

五、结语

服装设计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和谐共生,这就要求每一位设计师在创作中都要兼顾内容与形式,从而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相互协调。只有包容功能美、形式美和精神美的设计作品,才堪称优秀作品。内容美与形式美的融合也是值得设计师们不断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李砚祖.平面设计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

[4][英]荷加斯著.杨成寅译.美的分析[M].广西师范大学,2005.

[5][英]鲍桑葵著.彭盛译.美学史[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

[6]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赵主编.西方形式美学――关于形式的美学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