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源共享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源共享的意义

篇1

出版行业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在对信息的利用与管理方面甚至比一般的行业有更高的要求。在出版单位的内部尤其是业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的需要。出版社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好坏体现了企业微观经营管理的水平,是出版业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

一、出版社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

1、减少重复劳动,降低信息成本

出版社内部的人事、财务、编务、印制、仓储等部门往往会因为一些业务上的需求而需要对方的一些数据。如果没有出版社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出版社各部门之间不能够获得对方的数据,只能各个部门自己去采集、录入这些信息。一旦出版社内部建立了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那么许多信息由某一部门单次采集、录入,其他部门就可以分享,调用。

2、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良好的业务流程是出版社高效运行的前提,在理顺业务流程的过程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减少流程中的企业资源的损耗,减少不合理、无必要的工作程序。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能够规避导致“内耗”的流程,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3、强化信息沟通,促进编发协同

出版社内部各个部门都需要进行信息的交互沟通,然而编辑部门与发行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无疑是这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编发矛盾也是困扰出版界多年的“顽疾”。其实编辑部门与发行部门互相问的不理解很大程度来自于彼此信息的封闭与不透明。信息资源共享是解决编发矛盾的有效途径,是编发协同的桥梁与纽带。

4、整合信息资源,实现科学决策

企业的实力不仅仅取决于其所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对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配置,进而实现科学的决策。信息资源共享是整合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和配置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出版社内部科学合理共享信息资源的程度越高,其所创造出的价值也就越大。

二、出版社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

其实出版社内部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的想法从来就有,其重要性也取得了共识,在工作中也不乏具体的实践。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通过新技术手段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实时的、常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根据目前我国出版社的不同情况,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主要有以下三种实现途径。

1、依托整体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实施ERP的出版社的信息资源共享是作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块中的一个子模块来实现的。选择这种路径的优点是信息资源共享全面、高效、彻底,信息共享的兼容性好,系统运行平稳;缺点是花费巨大、建设周期长。采用这种路径需要出版社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2、将现有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如果出版社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比较完备,那么适当的增加一些信息查询与维护窗口,根据用户的不同属性有针对性的扩充这些用户的浏览权限,并根据需要适当的增加信息共享功能程序就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是一种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的技术条件,投入最少,经济性最高的办法,目前绝大多数出版社都是采用这种路径。

3、开发独立的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如果出版社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模块不能兼容,模块与模块间无法进行数据交换,加之出版社的出书品种数、产销规模又不需要、不值得兴师动众的上马ERP项目,那么完全可以不去追求大而全,只需要开发独立的信息资源共享软件就可以实现本社所需要的核心信息共享功能。这种路径尤其适合专业的、特色的出版社使用。

三、出版社内部进行信息资源共享需注意的问题

光搭建了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只是向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迈进了一步,出版社在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处理好独立与协同、共享与安全、建设与利用三种关系。

1、独立与协同的关系

出版社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组织结构,这是一种由上至下的层级结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甚至是互相制衡,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天然的制约,出版社的部门之间在整体利益一致的同时,部门的利益之争也是客观存在的。编辑部门不愿意与其他部门共享自己的作者信息,选题信息,发行部门不愿意与其他部门共享自己的经销商信息,用户信息。每个部门都有本部门信息共享后,自身独特优势资源丧失的担忧。

只有每个部门共享出本部门的信息,各部门才能从其他部门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促进本部门的发展,进而提高本部门的价值。必须建立一个面向共享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企业的内部联系。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企业内部联系的重要要素。利用企业文化可以打破企业中阻碍信息资源共享与内部联系的等级制度,形成部门利益与出版社利益和谐统一的局面。

2、共享与安全的关系

知识经济环境下,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信息的泄露对于出版社损害是巨大。信息资源共享后,信息的接触对象更多了,与外界的接触面更广了,信息泄露、窃取的可能性陡增,信息安全工作比过去更复杂、更艰巨。

就外部安全而言,主要是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技术安全措施,防止竞争对手或黑客突破技术安全壁垒,窃取信息。同时培养员工牢固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增强保密技能。

就内部安全而言,就是要建立科学、严谨、规范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出版社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不是无原则、无条件、肆意的共享。一则有些岗位知道了某些信息,非但对其工作没有实际的帮助价值,甚至有时还会对工作起到负面的作用;二则一旦有员工离职,将大量全面、系统的信息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的。因此科学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规定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员工,享受与其工作需要相对应的信息资源共享权限,如因特殊原因,需要获得某种信息,则可按照规定的程序,提交申请,办理必要的手续后获得。

3、建设与获取的关系

建设与获取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关系。只有在建设与获取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时,信息资源的共享才可以良性运转。

信息独享的同时,获取别人的信息,看似有利于个人,其实不然,这种行为不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企业没有发展,个人的发展从何谈起。一味的获取别人的信息而不分享自己的信息,导致信息的分享者前期付出的时间和心血等成本没有回报,加上稀缺信息资源转移给他人而共享,改变了企业内稀缺信息的供求关系,为信息分享者的职业生涯带来风险,形成经济学上的“节约悖论”,最终导致出版社内部没有信息来源。

篇2

[关键词]政府行为 信息资源共享 政治人理性 政治利益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分类号]G203 D035.1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职能间整体关联和社会对信息资源均衡配置的需要,也是体现政府执政理念的重要方式。信息管理、公共管理、法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者对该领域表现出很大的研究兴趣,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如有学者从产权经济视角。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视角、共享要素分析视角等开展研究,取得了一批颇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政府的特殊社会政治定位使得政府信息资源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从政治学的研究视角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各个环节加以考察,从逻辑上而言是可行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涉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与均衡问题,基于政治学领域当下流行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研究视角对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涉及的政治利益开展分析,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不言自明。1政府信息资源及其政治属性

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资源,政府信息资源是由政府掌控并决定其分配的信息资源。如果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可以简单理解为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那么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可以理解为追求政治的终极目标,即促进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政治价值的最大化。作为政府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政府信息资共享过程必然涉及多种政治利益的竞争与协调。

1.1政府信息资源概念界定

政府信息资源的概念界定实际上涉及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对“政府”如何认识,这直接决定着政府信息资源的范围;另一方面是“信息资源”的外延,即哪些内容可以算作政府信息资源的范畴。本文把政府界定为广义上的“大政府”,即国家机构的总体,或者说等同于人们通俗意义上的“当局”,把行政机关和与行政机关密切联系的政党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等看作整体来对待。反映在方法论上,就是强调政府与其他政治现象乃至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重视研究社会其他部门(如公民意见表达团体、新闻舆论等压力团体与公共事业单位等)与政府的关系。这种界定对我国当前政府过程研究、行政管理研究都有显著的现实意义。相应地,本文对政府信息资源的界定是指与政府的运行和管理活动有关的、有序的信息集。

1.2政府信息资源与政治利益的关联

作为政府掌控的重要资源,政府信息资源与权力等政治利益密切相关,从而使得政府信息资源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政治利益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所产生的政治需要及其满足,包括政治权力、政治权威、政治声誉、政治支持等。

政府信息资源从采集、处理、开发到分配利用全生命周期都离不开政府部门政治利益的运行。以政府对社会公众和诸如企业等其他社会主体无偿征集信息资源过程为例,政府往往需要借助于政治权力,以法制化手段将行为合法化并强制执行,要求社会公众和企业等信息提供主体无条件配合并为各自提供的信息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的起点就带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目前有个别政府部门在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开发、经营等权利的归属、配置及相关管理等方面所坚持的原则尚不明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少政府部门将政府信息的产权归属部门化,从而导致了政府信息资源“部门所有”的格局。不少政府部门将所掌握的政府信息资源当作寻求政治利益的筹码,从而有意或无意地设置信息共享的壁垒,阻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顺利开展。

尽管政治利益往往表现出政府部门之间的关联,但是政治利益分析中的利益主体最终指向具体个人,也即只有具体个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最终的政治利益主体。国内政治学学者研究指出,任何由具体个人所构成的集体,不管这些集体是按照什么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抽象出来的,也不管这些集体是按照利益要素的哪些方面抽象出来的,这些集体都需要最终归于具体个人。就分析的意义而言,这些集体最终须在现实性上返回具体个人之间的特定的、具体的和特殊的关系。20世纪美国著名政治学家Lasswell H D和Ka―plan A提出“政治人理性”的基本假设,并将其表述为“追求权力最大化的人”,认为理性政治人“要求关乎他们所有价值的权力的最大化,希望以权力决定权力,还把其他人也当作提高权力地位和影响力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利益实质上是“理性政治人”之间的关联。

因此,从政府中的理性的个体一整体利益角度出发来研究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过程具有理论层面的可行性,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秉承理性选择理论的“理性人”基本假设并将其置于既有制度约束,可以作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视角之一。2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作为新制度主义三大主要流派之一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最初用于美国国会政治现象研究。正是因为传统理性选择理论在解释政治现象时的现实局限性日益暴露,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才得以产生和发展。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主要思想是既正视政治过程中个人利益的存在,又不迷信于个人的“完全理性”,而是强调现实制度对个人行为的重要影响。这一思想对分析政府行为具有较强的方法论意义。

2.1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基本理论

作为一种制度分析范式,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政治学界居于主导地位。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作为政治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流派,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但直接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西方政治学界对行为主义政治学批判和反思、对传统制度主义扬弃和对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成果吸收的产物。理性选择理论主要坚持经济学中的“经济理性人”假设,认为个体在政治活动中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政治科学研究的核心,政治过程与经济过程相比同样是一个理性人为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交易过程。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认为理性选择理论把个体视为完全不受制约的理性人,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政府中个体的现实政治活动必然要受到制度的约束。因此,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坚持“理性人”假设的同时,认为政治分析的核心应该是既定制度约束下的个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制度在个人选择过程中起着重大约束和激励作用。“政治理性人”尽管带有“经济理性人”的理性色彩,但会更加看重自身的政治利益和政治发展。

盖伊・彼得斯认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虽然可以分为若干分支,但作为一个整体却有共同的基础。政治过程的核心行动者是政治人个体,效用最大化是个体开展理性行动的目标;②制度是一种规则,这种规

则界定并约束政治人在追求效用最大化时采取的策略;③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根本是如何通过制度来引导、约束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政治人的策略选择;④当面临同样的制度激励与约束时,政治人应该会以相同的方式做出策略选择。

在个人与制度关系问题上,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是人理性选择的结果,制度不决定人的行为但对其有一定约束,个人在制度约束基础上的理性选择决定行为,制度为人与人的战略互动提供了重要的限制环境。

2.2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方法论适用性

从方法论渊源来看,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实际是理性选择范式向制度方向调整的结果,它继承了理性选择理论关于“经济人”行为动机的基本假设,同时又较为充分地兼顾到制度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从而使这种研究视角带有一定的整体主义色彩。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政府行为是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总称。它可以从过程上分为决策行为、计划行为、指挥行为、监督行为等。政府行为是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去分析政府行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当代政府过程中任何政府行为都同时伴随着利益追求和制度约束。

作为社会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之一,政府会对社会的利益格局产生作用,同时也会受到现行利益格局的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都是通过利益关系调整来体现的。权力及相关的政治利益是政府行为涉及的利益主要方面。“这些利益是伴随着政府自身的产生而产生的。它超越了历史阶段和意识形态,是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为政府利益影响其行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其次,政府作为权力执行机关,拥有在全社会推行自己意愿的强制力量,这为其利益对其行为的影响提供了前提条件”。

与此同时,当代政府过程强调法制建设对政府行为和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巨大作用。有很大一批政治学者在从事政府制度建设的研究;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了赢得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的社会认可,也在不断强化相关制度建设,以期通过制度约束规范政府行为,进一步逼近政治的终极目标。因此,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作为方法论对政府行为研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3政治利益对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

所谓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就是在一定的政策体制、激励措施和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在政府内部、政府与政府外部之间共同使用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种机制,目的是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这个定义较好地表述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内涵。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行为或者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行为,既包括信息资源在政府内部不同层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共享,也包括政府面向外部其他社会主体提供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实质上是政治利益博弈与协调的过程。

3.1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涉及的政治利益要素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对提升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与政治终极目标是相符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有来自政府内部的动力,也有来自于政府内部的阻力和障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涉及权力、权威、声誉等一系列政治利益要素。

3.1.1 政治权力 作为理解政治内涵的核心要素之一,政治权力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政治权力的基础是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政治技能、知识等。作为权威性资源的核心基础,权力与利益密切相连,利益往往通过权力得以实现。政府信息资源若由某个政府部门垄断,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权力的基础或者索要权力的要件;如果将自己部门掌控的信息资源无偿提供给其他部门或社会主体共享,就意味着这种政治权力的流失,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遭遇政府部门的阻力也是可以预见的了。但是,反过来,如果通过共享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以前所未获得的权力优势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他部门对自身的权力威胁,则能对政府部门及其具体政治人参与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一定的激励。

3.1.2政治权威所谓政治权威,就是政府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令其他社会主体自愿地服从和支持的影响力。人们对权威的安排的服从是出于认同和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权威实际上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正当的权力的影响力。掌控一定的信息资源,往往是政府部门或具体政治人在该领域政治绩效的证明,政府部门或者具体政治人在该领域就拥有一定的行为权并且有理由使得其他部门或社会主体对其行为产生信服,有利于获得进一步的政治支持。

3.1.3政治声誉政治声誉即政治人所拥有的政治名望和受到的评价情况。虽然政治声誉相当于权力而言显得要虚很多,但在政府过程中任何一个个体都希望拥有一个好的政治声誉,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其自身政治利益的不断跟进。政府信息资源包括的内容很多,如果涉及对某些个体政治声誉不利的内容,那么这些内容很可能会被屏蔽掉;也可能会有人利用这部分信息,将其故意放大或散播以达到对政府中具体官员政治声誉造成影响的效果。

3.1.4政治支持所谓政治支持,指的就是政府过程中具体个体获得社会公众正面肯定的环节。在民主制政府中,政治支持决定着政府官员的政治生涯发展。为了保证自身政治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官员总是希望向社会传递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资源,以期获得更多的政治支持,同时利用社会效应去影响其他社会公众,增加其对自己的支持力度。

不难发现,以上提到的几种政治因素,其实都是跟政府过程中具体个体密切相关的,即使某个政府或具体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带有上述政治利益属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该政府或部门中具体个体所拥有的政治利益的反映。

3.2政治利益对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过程的影响

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角度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表面是对政府信息资源的重新配置,其背后隐藏的却是政治利益的调整。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必然会对现有的政治权力结构和既定的政治利益格局产生触动。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过程关系到政府部门的社会形象和具体政治人的政绩,信息共享的范围、深度等都是政治人要反复权衡的问题。所以,尽管政府信息资源垄断可能会对具体部门的个人带来潜在的经济利益,但对于理性政治人而言,政治利益追求才是首位的。有学者通过与“经济人理性”比较,指出“政治人理性”是“以满足精神需要为主要特征的自利行为”,是一种“社会公共”,同时具备“政治行为主体的工具理性”特征。

有学者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涉及的类型根据主体不同分为政府内部纵向、政府内部横向和政府面向社会三种类型。这种分法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对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中涉及的政治利益展开分析。

3.2.1 纵向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纵向政

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过程分为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两种方式。由于纵向政府部门设置具有结构一功能的统一性,往往其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政治利益也体现出较强的同一性关系,即不同层级的具体政府部门间由于职能的相似和隶属等关系而联系在一起,对外往往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利益诉求。

上级政府部门往往更看重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来更好地实现向下级政府部门的政令畅通,从而保证上级政府部门的政治权威。下级政府部门往往更加看重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向上级政府部门展示自身的政策执行效果,以期获得上级政府部门的认可和信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争取获得更多政治权力授权的机会。

需要说明的是,由下至上的共享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隐瞒甚至篡改信息的情况。政治利益特别是权力和权威的追求是十分明显的,但通过保守信息资源以期获得信息经济利益的诉求绝不是理性政治人的选择。

3.2.2横向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相较于纵向政府部门,横向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过程难度要更大一些。由于不存在部门隶属关系,信息资源共享的最主要目标是实现政府工作的协作,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会由于主体之间的信息需求和提供能力异同形成政治利益的互补或对抗关系。互补利益关系是指不同具体政府部门之间由于职能定位、管辖范围、目标互惠等的因素而彼此结合起来的利益关系,对抗性利益关系是指不同的具体政府部门由于职能交叉、定位模糊或其他的差异性而同时获取同一利益的关系从而导致的利益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共同的上级政府部门出面协调。尽管出于信息资源共享成本的考虑,往往对提供信息资源共享的部门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但赢得良好的政治声誉对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来说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因素。

3.2.3 政府面向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政府面向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主要表现为政府信息资源公开,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以期获得良好的政治声誉和政治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信息资源主体并不仅仅限于政府某个部门,部分社会信息资源可以由多主体提供,不同政府部门或政府与社会其他主体之间形成替代关系。即在具体的政府部门与其他部门或其他社会主体不存在明显利益冲突的情况下,由于目标的一致性等因素,特定具体主体可以取代既有利益关系中的其他具体主体而形成利益关系。

尽管目前仍然存在部分由政府掌控的信息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向公众提供服务并从中牟利的行为,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面对公众对其合理性的质疑,理性的政治人绝不应该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自己政治发展更为有利的政治声誉和政治支持。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政治利益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实际上扮演着二元角色:一方面,出于政治利益的争取和维护,政治人希望通过信息共享不断巩固自身政治地位和政治利益;另一方面,考虑到既得政治利益流失的风险,政治人又不希望自身掌握的信息资源被其他部门特别是存在竞争关系的部门所共享,因此可能会采取短视的“个体理性”做法,而忽视了政府“整体理性”。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对这一行为进行引导和规约。新理性制度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关注制度的运用,将制度定义为规则,用规则指导行为;制度约束行动者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和利益平衡。目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薄弱环节正在于制度的不足,仅从产权激励等经济角度设计制度并不能有效解决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对于不同层面和类型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关键是在尊重其具体政治人(特别是政府行为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关键性政治人,比如政府部门领导)的政治利益的前提下,在制度层面设计一套合理的规则来实现不同政治人之间权力、权威、声誉和政治支持等政治利益的平衡。4结语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关系着政府的良性运行及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政府的最基本组成要素――理性政治人研究人手,结合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研究视角的基本原则,本文提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动力根本在于政府信息资源的所有主体与共享主体的政治利益协调与均衡,特别是如何处理好政治权力这一典型的政治利益。政府从制度层面设计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政治利益协调机制,把握政府部门关键政治人的行为特征并采取有效激励,将是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如何从制度层面设计一套合理性规则,从而激励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主体在追求政治利益最大化过程中推进政府良性运行及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是笔者进一步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区域资源区享 云计算 图书馆 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02

近年来,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CALIS、TALIS、CASHL等共建共享联盟正在成功运行中。[1]高校与企业在产学研方面也呈现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合作的态势。[2]医药文献区域资源共享平台是医学院校图书馆为教学医院提供增值服务的一种方式。云技术是搭建医药文献区域资源共享平台的良好手段。

1 教学医院利用文献的现状

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因为承担教学任务,学术氛围相对较好,同时大多数医院认识到“科技兴院”的重要性,对文献资料的投入不断加大,教学医院的图书文献、网络软硬件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但在满足教学科研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各医院文献建设发展不平衡。有的医院注重网络建设,但文献资源严重不足。有的医院重视纸质书刊的购买,但没有引进方便快捷的数据库。有的医院重视数据库的购买,但购买数量有限或数据库的学科及文献类型不够齐全。

1.2 投入经费不足,网络质量差。大多数医院对数字图书馆投入经费长期严重不足,数字图书馆建设后。由于软硬件性能差、网络带宽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维护不到位等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读者查阅文献困难、资源利用率低。

1.3 资源重复建设。教学医院因工作性质基本相同,文献需求相似,而医院在文献资源建设和管理方面各自为政,系统之间互不相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资源严重同质化。

2 建设医药文献区域资源共享平台的意义

医学院校与其教学医院因地理位置靠近、文献资源需求相似,因此医学院校图书馆有必要依靠文献资源、人员技术、服务素养方面的优势,组织带动教学医院建设区域资源共享平台,与教学医院实现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共享。[4]

2.1 医药文献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可以为教学医院提供充分的文献保障。在共享平台中,不但有高校图书馆全部的资源,还包括各教学医院的馆藏资源,大夫及实习的学生可以享受到在大学校园里才能享受到的充足的文献资源。

2.2 医药文献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文献服务运营成本,使投入与产出效益最大化。一方面,共享平台有统一的管理与资源调度,可以进行多方位、多渠道的统筹共建,有效避免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云中的硬件配置及数据更新均由数据中心完成,可以节约存储、维护、管理等成本。

2.3 建设医药文献区域资源共享平台是图书馆发展的需要。网络时代用户对信息的存放地点已不关心,重要的是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时间。这就必需打破现有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按照区域和行业将图书馆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从而提供一站式、信息集群式的快速服务。

3 云计算应用现状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用虚拟化技术将分布在本地或远程的计算和存储资源集中起来构建虚拟资源池,以特定服务方式提供给网络用户使用。我们可以理解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热备份冗余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云计算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用户在云中可以方便地使用硬件资源、开发平台和应用软件,而不需要自己建设。

2006年Google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目前云计算的热潮已经席卷全球,我国也迎来了云计算的发展高峰,如中国移动的“大云”、阿里巴巴的“阿里云”、北京的“北京云”、山东的“黄河三角洲云”等都已经在进行实质性的云服务。在图书馆领域,云时代也悄然到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提出了CALIS云战略和相应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模型,用于构建分布式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云计算强大的技术性能和应用前景必将为区域资源共享提供新的运营模式和全方位的指导。

4 云计算在医药文献区域资源共享平台中的应用方案

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医药文献区域资源共享平台以医学院校图书馆为核心,以各教学医院图书馆为成员馆,通过利用虚拟化、分布式技术并行计算等技术扩展硬件设施的功能,将异地操作平台和图书馆软硬件资源通过网络有机结合起来。云平台拓扑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图1中,A1-An代表一般性教学医院,C1-Cn代表文献资源建设较好的教学医院,B代表医学院校图书馆。由医学院校图书馆为核心,将实力较强、资源丰富、文献资源建设较好的教学医院的软硬件设施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虚拟资源池,成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图中用D表示)。各教学医院通过SSL VPN与数据中心连接。由数据中心统一调度管理,整合不同的软硬件平台和资源,由此形成一个类似社区云的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设施。

由图1可以看出,数据中心是整个平台的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通过网络服务于用户。在由图1构建的基础设施层面上,需要进一步搭建平台架构。数据中心平台架构参考图如图2所示。

4.1 基础设施层包括了虚拟化的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软资源池等。可以通过数据中心的统一调度,为用户提供所需的软硬件资源。

4.2 平台层包括书刊管理云服务平台,将成员馆的纸质书刊信息及相关服务统一管理;数据库管理云服务平台,通过联合采购的方式引进数据库,集中存储和;个性化服务云服务平台,对用户提供如个性化的网络存储空间、定题推送等服务。

4.3 应用层是数据中心提供给用户的使用功能。用户不必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利用云平台提供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即可实现信息检索、专题订阅,印刷资料的采编、流通管理、建设特色数据库等功能。

4.4 云管理层是对资源共享云平台中的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提高云平台中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云平台的稳定性。包括用户管理、平台管理、资源管理、任务管理和设施维护等。

5 注意的问题

基于云计算的医药文献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可以降低成员馆的运行成本、提高文献保障率,为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方向。但是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云平台在建设初期可能会需要较大投资,应尽力取得学校、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由于成员馆经费、馆藏基础、设备条件、人员、服务能力的差异,造成付出与收益不平衡,影响了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建立利益平衡机制,谋求共同发展。[5]

(潍坊医学院图书馆,山东 潍坊261053)

参考文献:

[1]王涛.高校图书馆区域资源共享系统政策法规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4(4):23-26

[2]周耀.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1):86-88

[3]崔伟忠,等.贵州数字图书馆联盟云服务平台建设策略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4(3):70-72

篇4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建设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也与基础医学的其他学科关系十分密切,探讨与医学相关的细胞生物学问题。学好此门课程不仅能让学生为其他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思维及科学素养。自教育部于2003年[1]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各高校加大力度建设,并以此工作列为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我教研组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亦高度重视课程网站的建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了一些尝试及感想。

一、课程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的基本原则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在医学院校一年级第一学期为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很多同学反映此课程内容较多,较深刻,在有限的学时数内掌握此课程并非容易,而且学生要从高中的学习习惯及模式中脱离出来习惯于大学的更为自主的学习模式。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最大力度地推出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有效更换学习模式,除了课堂上听取的教学内容,课下要花大量时间自主地学习相关内容及完善知识层面。而能够实现这一环节的重要教学手段就是运用目前发达的信息技术的网络课程模块。

为了运用的有效性及实际意义我们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力争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1.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系统性:学生可以在课程网站上接触完整的教学环节及系统的教学内容及安排,有些课堂上没有掌握到的知识点可以在此得以补充。

2.体现了课程网站内容对课堂教学的补偿功能:学生可以运用课程网络平台的互动模块,在答疑或论坛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相关问题,会得到教师及时详细的回复、解答。在教学资料模块中的相关课外知识、案例及学科最新科研动态环节中获取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3.强调了课程网站的开放性及互动性:通过答疑、论坛、网络作业及网络考试等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跟学生之间,学生跟老师之间的互动力度,从整体层面上提高教学质量。

4.力求做到了操作简便性及整体美观性: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收益,课程网站在设置安排模块时做到了简单便捷,方便学生及教师浏览资源,查询资料及参加互动栏目。在设计层面也追求网页整体美观性,浏览过程中给人舒适的感觉。

二、课程网络建设实践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及提高有效运用,我们在课程网站建设中做到了分类明确,内容充实。具体内容包括课程简介、师资队伍简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双语教学、留学生教育、教学录像、教学资料、第二课堂及互动栏目等十大模块,每个模块都包括具体的分类及详细介绍。在此,学生可以对这门课有更深刻并系统的认识,可以明确不同教学形式的意义,具体实施内容及进展,合理安排复习和预习;观看教学录像巩固课堂知识;获取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扩充知识面;领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随时参与答疑及论坛环节,有效运用这个平台为遇到的问题寻求答案以及用网络作业和网络考试环节对所学知识进行实时评估。在网络平台建设这几年以来,我教研组每年对授课班级进行网络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测试,有效督促了学生自主学习所学内容。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完善及更新各个环节之外,进行作业批改、考试评估及总结、在线解答答疑及论坛模块里的相关问题。

三、课程网络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建设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建设教师技术欠缺。

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掌握必要的网络平台建设基本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对此,我校课程中心管理部门多次定期召开网站建设教师培训会,帮助建设教师解决技术瓶颈。除此之外,我们学校课程中心管理部门在课程中心网站上设立的“演示操作视频”效果良好,建设教师们很客观并迅速地学会相关内容,按自己的需要利用起来。

2.网站维护管理不及时。

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而且还要从事科研,教师们有时很难做到课程网站的及时维护管理和更新,而不经常更新的网络平台会影响学生们的主动性及学习兴趣。教师们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课程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要自觉定期抽出时间对其进行维护及更新。对此,轮班监管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保证网站内容的及时完善、更新以及互动模块的有效运行。避免出现静态网页[2],要实施动态监管,即学校有关部门对资源共享课程申报建立、中期考核及验收各个环节中定期开展检查评估,要给予反馈及整改意见。我校有专门考察小组对所有的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实行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在监管上面做了大量工作。

3.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问题。

在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有时可能涉及任意利用他人的教学资料上传到自己的网络平台上,或者自己的珍贵教学资料毫无保护的上传至网络,容易被他人抄袭利用。因此,在资源共享时一方面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运用时标注来源或附加使用授权说明;另一方面要保护好自己珍贵的教学资料,设置权限或设置只读模式等,要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4.网站互动性欠缺问题。

在课程网络建设过程中时刻牢记服务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宗旨,在展现课程内容的同时,抓牢网络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时有效地为学生答疑并评估教学质量。

总之,网络n程建设要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并将课程网站的建设作为资源共享课程的重要评价内容。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要时刻体现着该课程的魅力所在,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其优越于学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令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措施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2):101-104.

篇5

我国实行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公共资源中较大的资源载体指的是经营性国有资产,包括石油石化、电力、通信等重要领域,以及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关乎民生的国有企业。

国资不论从地位上还是规模上,都对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分享机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国资如何成为合理分享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突破点?

首先,国资的税收上缴,可以直接进行全社会的合理分享。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上缴税金约占全社会工商企业的40%。“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年国资的税收增量,可以更多地考虑通过进入财政体系的转移支付,将其中的一大部分投入到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社会公益性领域,投向民生领域,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其次,进一步将国有资产的国有股划转至社保基金。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已划归社保基金国有股权2119亿元,占全部社保基金财政性收入的43.1%。未来,十报告中提出“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国资已然成为最为重要的资金渠道。

通过划转国有股来充实社保基金,能够让国资更好地与民共享,国资的地位性质和营利能力有利于社保基金获得相对比较稳定的资源,并实现保值增值,更好地回馈民众,同时也有利于继续推动国资改革,明晰产权并实现多元化,实现科学管理,产生更大的效益。

最后,积极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其核心是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投资利润,目前国有资本的收益上缴比例平均为10%。

随着国有资产的不断增值,作为公共资源的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也逐年提高。此次十报告中所强调的“合理共享”,体现出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未来长足发展,考虑到国有企业历史积淀的社会负担,需要一定成本解决。当然,从参与国际化分工的角度来讲,也考虑到国有企业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这样才有实力与跨国公司竞争。

当然,为了保证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合理共享,国有资本收益的支出,应当着重考虑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产业,推进技术创新,以国资的转型发展来引导社会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积极带动非公经济的协同发展,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共享,创造更大的资产价值,反哺于民众。

篇6

关键词:工程型水利;资源型水利; 转变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source irrigation works and project irrigation works difference based on link, discussed project irrigation works to resource irrigation works change tre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water; change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前言

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转变现有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于是,人们开始重视和研究水资源问题;认识到必须从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方面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所以,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取代工程水利,并逐渐在水利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1 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的区别

传统的水利工程观念就是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从自然中获取人类所需的水资源,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量很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一是水资源供不应求,不能无限制取用,要有计划的合理使用;二是必须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门、水利科研与教育单位,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更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发展,并将资源水利与工程水利紧密结合起来,使水利事业的发展科学持久。

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解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资源水利主要是通过研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事业制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利工程方案,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水利主要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来解决水资源的污染和分配不均的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只是资源水利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在资源水利的工作中,对它们的要求层次更多,更加注重各个工程的科学合理性,从而使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 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之间的关系

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这两个阶段并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而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走向资源型水利发展的不同时期仍必须依托于工程型水利作为其基础,脱离了工程也就谈不上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途径主要有三点,一是对现有的可利用水量进行重新分配,以适应新的需求;二是通过节约用水和水的再利用以提高用水效率;三是通过传统的工程措施来增加可用淡水量的供应。但是,长期以来,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一直存在着“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骨干轻配套,重工程轻实效”的四重四轻问题,这种状况导致了水利工程越修越多,水资源却越来越短缺和水环境的不断恶化,更谈不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走一条良性循环整体发展的道路。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在水利发展战略上,从工程型水利转变为资源型水利,主要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措施的优化组合,最终目标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化,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从性质上讲主要是区别于以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以水利工程数量为主体,资源型水利则是在依托水利工程数量的同时,要依托资源的优势,重视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视工程的数量,更重视工程的质量;重视工程建设,更重视工程的管理;重视工程措施,更重视非工程措施,建立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的节约型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和措施优化组合的防洪减灾体系。因为,过去防洪、灌溉和供水量的增长,主要靠传统措施,即水利工程数量的增加来解决,而未来的防洪、灌溉和用水量的增长,已不可能全靠兴修工程来解决,而依靠科技创新将成为战略的重点,要走效益型、科技型、优化型、集约型经济发展的模式,这是世界上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走出水资源短缺困难的根本途径。

3 如何推动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转变的进程发展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转变的发展进程。

第一、健全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

第二、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第三、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鼓励并积极发展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和微咸水开发利用、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管网建设,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比例。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第三,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广泛深入开展基本水情宣传教育,大力扭转人们以前对传统水利工程的看法,宣传资源水利的优势。将保护水资源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得每个公民有节约用水的理念,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第四、建立和健全水资源保护。科学利用水资源必须同时兼顾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坚决制止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尤其是主要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要科学、全面规划。

第五、增加水利工程重点投入。防洪投入、城市雨洪调蓄设施投入、满足社会供水需求投入、污水处理投入、城市河湖整治投入。

第六、管理人才的素质及选拔。培养一批高素质水利技术人员,有秩序地参与工程管理、水行政管理、科研等各领域。

4结语

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实践已经表明,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或者说是最重要的支撑条件,没有水,任何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都谈不上高速和高效的发展,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水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我们强调资源型水利,正是基于此目的,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水的问题应该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进行统筹考虑,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认真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 从工程型水利到资源型水利,就是水利部门从注重工程建设转到重视水资源优化配置上来,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要求。

参考文献

[1]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任树梅,杨培岭.水资源保护[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3]阮本清,沈大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汪恕诚.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做好面向21世纪中国水利这篇大文章[J].水利经济,1999,(04).

篇7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目标导向理论;共享模式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213-03

当前在中国,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为各级政府部门所有并日趋丰富,如政策法规信息、行业规章标准、招商引资信息、经济运行与统计分析报告、社会保障线信息等等。社会公众对获取政府信息和政务功能公开的要求日益提高对政府部门的管理与服务水平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内涵

政府信息资源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与政府相关的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是指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产生的信息或数据的统称。包括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建设和使用的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这些相关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公共信息服务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等。

信息资源共享可看做是信息资源和共享两个概念的组合。共享是在一定的政策体制、激励措施和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的所有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使用彼此资源的一种机制。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就是在一定的政策体制、激励措施和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在政府内部、政府与政府外部之间共同使用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种机制,目的是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主要包括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资源共享、国家权力机关与政府之间的资源共享、政府与企业之间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资源共享。

二、中国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中国目前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状况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认识不足。对于政府信息资源为什么要共享,应该怎样实现共享,目前不同部门和利益代表对它的认识差异很大,没有形成共识,认识上的不统一和利益上的冲突给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摩擦和阻力。

2.利益驱动为信息资源共享造成障碍。政府信息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物品,将其共享其实就是把这一特殊物品产权进行重新安排,也就是把原来为少部分人掌握的信息利益归还给公众,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剥夺某些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政治或者经济利益,当然会促使他们以各种理由和手段来阻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进程

3.缺乏规划化、精细化的管理。首先,缺乏信息资源共享的统一规划,纵观当前各地的信息系统,各行业各部门都根据自身特点或需要出发,由不同的IT公司依据不同的标准开发的,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和兼容性,形成了众多分散、异构、相互封闭的信息资源系统,难以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也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信息孤岛”。其次,数据库的建设和互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政策性指导。基础性的数据库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而且各地方、各部委以及国家级的信息中心之间的数据库连接还不通畅,造成了高投入、低效用现象。再次,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由于很多领导层和工作人员的对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够重视,致使多数部门没有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即使有信息中心这样的机构,也只是承担硬件维护等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没有专门的领导负责信息管理工作。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递、储存等过程没有设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各部门的数据库的信息交流十分困难。最后,相关的法规建设滞后。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颁布,但是各地和各部门关于政务信息公开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具体的管理办法出台缓慢,而且缺乏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程度、期限、监督等等详细规定。

4.资金使用存在问题。资金不足是最主要的问题。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基于强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上。而中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低,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少,导致硬件环境既不能保证其信息资源的质量,也妨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资金浪费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资金浪费现象极其严重。如在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开始后的几年间,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各地方、各行各业纷纷按不同标准建立网站和数据库,导致信息资源无法共享,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三、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影响因素分析

1.行政体制。新时期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一个特点就是通过网络能够即时的信息共享与处理,突破了传统政府公务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社会提供各种快捷全面的服务,这个特定决定了它是政府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相比,中国源自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体制对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实施的制约不可小视。许多地方政府和部门是为了完成上级的计划和要求而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对共享的根本目的、发展思路、方向等欠缺思考,并未认识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政府与公众的一项长期的互动工程。

2.资金不足。经济要素是决定信息资源基础建设的核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消费水平、金融发展、政策法规、GDP等一系列指标。很多地区碰到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不仅是投入资金不足,消费资金不强,也明显制约着信息资源的共享。

3.人力资源素质和分布不均。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再先进的技术也还是要靠人来掌控,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撑。中国人力资源数量众多,但质量较低,且结构失衡,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各地公众接受信息服务所要求的信息技术素质也大不相同。

4.信息资源的组成。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从中国现阶段的情况看,政府的信息资源最多,约占总信息资源的80%。然而政府是按照制衡原则进行设立,不同部门、不同级别掌握的信息资源的范围、价值形态都是不一样的。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过程需对这些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达到互联网上虚拟的统一,必须全面阐述一个完整的信息,同时建立一个可靠的事务处理模型。

5.政府管理与组织。随着经济与技术的迅速发展,政府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推动社会的进步。为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公共服务的管理,政府需要以不同以往的方式来组织与运作资源,以减少费用,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政府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其变革不可能像一个企业那样可以迅速实现,是一个缓慢而有序的过程,其为公众服务的业务重组也必定是一个渐进过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对公务人员共享意识、政府职能整合、组织机构变革、业务流程改进等涉及政府管理水平的问题提出了高要求。

四、目标导向理论在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探讨

(一)目标导向理论

目标导向理论是激励的一种,是由豪斯提出来的。这种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要求领导者排除走向目标的障碍,使其顺利达到目标,在此过程中,给予职工满足多种多样需要的机会。目标导向理论认为,要达到任何一个目标必须经过目标行为。而要进入目标行为又必须先经过目标导向行为。两种行为对动机强度的影响是截然相反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动机强度经常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就必须交替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也就是说,当一个目标实现后,应适时地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以便进入一个新的目标导向过程,从而使动机强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使人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二)充分考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引导、利益驱导与信息交流的关系,建立合理的共建共享模式

本文主张把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目标作为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中,目标决定原则,从目标和原则出发,选择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模式和技术。作者以目标为导向提出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几个模式:政府信息透明化、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共享数据库、建立信息交换平台。

1.政府信息透明化。(1)建立政府门户网站。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和公众间的最为重要的接口。是政府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与传统实体政府相比,政府网站取代了窗口和部门式的政府服务方式。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不再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其用户只需要通过网站,便可以获得满意的政府服务。而政府的服务和管理职能,亦可以通过网站直接予以实现。在政务信息的多种形式中,门户网站以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检索查询方便等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同时政府还可利用反馈信息,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2)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近年来兴起的网络媒体,有人已将其称做自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媒体,其中包括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短信等等。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基于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面对这一新型以大众传播信息为目标的大众传播媒体,我们应该妥善加以利用。还有就是政府博客由于博客的承载主体都为商业网站比如新浪、网易、搜狐等等,博主只需进行内容的维护即可,建设的成本可谓低廉,最重要的是访问博客已经成为不少网民网络生活的一部分,政府博客不失为政府信息的新手段。

2.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政府信息内容服务业主要信息产品形式是数据库、网上栏目和产品、纸介质产品(期刊、杂志等)以及其他。国家机构由于职能与工作的需要,收集与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一方面来自政府的统计调查,另一方面来自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积累的工作与业务资料,还有通过政府机构以其他各种方法、技术获得的资料,如地理空间数据、自然资源数据、市政建设数据等。政府有责任向社会提供的信息内容不仅包括统计数据、计划数据、政策、法规、国际协议数据、管理统计数据等,还应包括政府的意图,希望取得社会支持与合作的内容。

政府掌握着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大部分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信息资源利用率十分低,这是一种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通过开放政府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增值。一是对政府内部的增值服务,对政府内部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利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二是根据信息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面向社会,采取多重信息服务模式,可以改变单纯靠行政手段采集信息的做法,在充分利用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应委托社会上的信息内容服务企业为自己采集和处理特定的信息,还可以有偿地在市场上选购有价值信息或者鼓励一些专业机构搞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丰富政府信息资源,还有利于信息服务业的大发展。开发主体为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政府可以凭借掌握拥有全社会大部分信息资源的优势,通过深层次的开发,可以为公众和政府高层决策提供高质量、权威性的信息服务。由于政府部门本身的技术和效率决定,可以考虑将特色信息资源的开发外包,然后支付给中介机构服务费用。开发主体为中介机构(非政府组织NGO或民营信息机构)因为根据信息公开条例,这些中介机构可以依法获得特色信息资源,然后根据各自的需求,对这些政府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果,可以有偿供企业、个人甚至是政府的部门使用。由于涉及到的是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可以选择以授予其特许经营权的方式,以保证开发成果的真实、可靠、准确,更好地服务大众。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会侧重于纯公共物品性质的信息资源开发、NGO侧重准公共物品中的池塘产品性质的信息资源,而私人信息企业则偏重于准公共物品中竞争性程度较高的信息资源。特色资源是信息资源中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互补性、共享性和较高的利用价值。政府信息资源中的地方经济,部门经济信息和地方服务信息是最具有个性化的信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是各级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把这种特殊性的信息资源加以收集、加工、整理和筛选,使之成为整个政府信息资源中查阅率、点击率最高的一个亮点。特色化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够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使信息资源在全社会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使信息资源发挥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能为更多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3.共享数据库的建立。就是利用新建的网络通讯技术,通过对共享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建立特定的数据采集和挖掘、传送的逻辑模型后,一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对政府基础数据库或特定数据库抽取数据,然后进行整合、加工、处理成有价值共享数据提供给用户,二是将某些特定用户上传的数据分析后,根据政府业务部门的需要,传送至各基础数据库。针对不同的社会需求,可以建设不同的公共数据中心。

4.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孤岛问题的形成主要由于缺乏良好的信息交换平台,导致数据不统一,分别由相互孤立的应用系统产生和管理的,服务范围仅仅局限在个别应用或部门内部,数据库之间存在数据重叠,数据的重复采集和不一致现象十分严重,这制约了系统整体效能的发挥。这需要通过规范化采集、整合和管理,使基层政府在市场、政务公开等方面的信息从孤立的、不成体系的状态,变为彼此关联的信息体系,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构建良好的信息交换平台是提高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实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基层电子政务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深入应用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资源的整合应用。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积累,不少基层政府已经建成了许许多多的应用系统。通过这种信息交换,对提高政府服务型职能的质量和综合能力有重要推动作用。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是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应用整合的基础设施,它把各种孤立的应用系统联系起来,对各种数据进行高效传输,对业务流程实施整合,在这个平台上公文传输、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政府部门间并联审批等等都能实现。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提供了跨系统、跨网络协议的数据交换功能,不同的应用系统可以通过应用适配器连接到其数据交换平台上,按各自业务的需求,通过集成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和流程协同,以达到消除“信息孤岛”的目的。

通过探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问题,能够拓展我们关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视野,并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现实给予积极的关注,有利于政府信息资源的统一开发利用和共享,以提高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能力。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中国政府职能由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这一转变势必要通过大量的信息来实现,而公众也正是通过这些信息来了解国家政策,监督政府的各项工作,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有通过信息共享,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才能促成公平竞争,才能使社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王听.信息时代中国政府组织模式转型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203-204.

[2] 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27.

[3] 崔玉香.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2,(4):12-15.

[4] 吴晓敏,华平澜.政府信息资源内部共享体制和机制研究[EB/OL].电子政务工程服务网,2006-04-17.

[5] 何振.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12):84-88.

[6] 郭琪.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8,(3):229-230.

[7] 黄萃.中国信息资源共享实践及理论研究进展[J].情报学报,2005,(3):4-6.

[8] 刘强,吴江.政府信息资源分类共享的机制研究[J].中国信息界,2004,(21)8-10.

[9] 刘强,甘仞初.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

[10] 陈秀珍.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J].学会月刊,2002,(4):35-36.

Research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Mode Guided by the Purpose

LI Zhen-lo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02,China)

篇8

论文摘要:OGSA是一种网格体系结构,是在网格结构的基础上,结合Web Services技术提出的,是以服务为核心的协议。因此,讨论网格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

用,提出在校园内实现异构教学资源共享的总体结构。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校园也在快速前进。高等学校校园网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时代,具备现代网络化、智能化教学环境及教学科研资源库是建设现代化大学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志。

利用网络技术和Web服务技术相结合的OGSA技术,可以构建一个便捷、高效的校园网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以方便教师和学生获取所需的信息,实现教学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以减少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是把Globus标准与面向商业应用的万维网服务结合起来,把网格计算从科学与计算应用扩展到更广泛的以分布式系统服务集成为主要特征的商业应用领域,建立网格服务的基本概念。网格是把地理位置上分散的资源集成起来的一种基础设施。通过这种基础设施,用户不需要了解这个基础设施上的具体细节就可以使用自己需要的资源。分布式资源和通信网络是网格的物理基础,网格上的资源包括计算机、仪器、设备、传感器、存储设备、数据、软件等实体。网格将高速互联网、计算机、数据库、传感器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服务。互联网主要为人们提供E-mail、网页浏览等通信功能,而网格则能提供更多更强的功能,它能让人们共享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其他资源。网格把用通信手段连接起来的资源无缝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给用户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计算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对来自客户的情趣和提供资源的能力之间进行合理的匹配,为用户的请求选择合适的资源服务,可实现广域范围的资源共享。服务就是一种通过信息交换来提供给客户某种能力的实体。服务可定义为导致服务执行某些操作的特定信息交换的序列。只按照信息交换来定义服务操作,给如何实现服务以及放置服务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在面向服务体系结构中,内部实体都是服务,因此任何对体系结构来说可见的操作都是消息交换的结果。

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共享网格平台系统是在各个教学资源服务器的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网格服务,通过网格门户,用户可以共享各个不同系统、不同资源服务器上的内容。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总体结构图如下:

整个系统由应用程序服务器、注册服务器、资源服务节点构成。资源节点可由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系统结构的跨部门的各个服务器组成。

应用程序服务器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方便、透明、可靠的网格服务。客户端即网格门户,接受用户请求,提交给网格节点A,网格节点A根据用户请求访问注册服务器检索资源服务器能够提供的服务;访问资源服务器的服务(调用本地服务或远程服务的方式是相同的),获得结果数据,整理后返回给客户端显示在用户界面上。应用程序服务器需要维护本地网格服务信息列表,不必每次使用服务时,都向注册服务器查询服务。同时,应用程序服务器还作为证书权威机构,负责为各网格节点签署所需的证书,供各网格节点登录网格和进行用户时使用;此外,应用程序服务器配置网络时间协议,为网格环境提供相对准确的时钟同步机制,以满足网格生命周期管理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网格客户端和网格节点A是同一物理主机的不同逻辑主体共同构成应用程序服务器。 注册服务器是提供支持服务发现的网格服务。注册服务器主要实现注册GSH,以及检索己注册的服务信息,有效地响应服务请求。资源服务器提供网格服务,相同的服务可以部署在多台资源服务器,代码可以复用。资源服务器可以将可提供的服务向注册服务器。

整个系统的流程是:客户端从网格节点A登录网格,网格节点A向注册服务器查询所需要实现的网格服务由哪个服务器提供,获得信息后,向提供服务的资源服务器请求服务,资源服务器处理数据后以通知的形式将结果返回给网格节点A,网格节点A将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显示在用户界面上。整个服务过程对用户透明,用户无需了解实现细节。

系统具有如下的特点:

1)它是一个特殊的两层的C/S结构。网格客户端中嵌入了网格的中间件层网格操作系统,其主要的目的是实现网格资源的统一分配和管理。网格客户端不再是传统客户端那样完成数据的逻辑处理和表示功能,而是一个网格的门户;网格服务器也不是传统意思上的物理服务器,而是一个系统映像下的虚拟服务器,通常由若干个提供网格服务器的设备在网格操作系统的协调管理下共同完成任务,打破了传统服务器单独提供服务的局限。

2)具有客户端可编程能力。网格浏览器突破了“读”的限制,可以通过编程接口向网格系统发送控制、调度等命令,使用户具有了“主动”支配和监控应用服务的能力。

3)服务器服务组合的能力。网格系统的服务器可以让用户使用服务定义的接口将所需的服务自由地进行组合调用,达到更高层次的服务共享。

.

4)用户使用高度透明化。使用传统的Web服务时,用户必须知道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的域名,并且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只能建立一对一的连接,而网格用户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只需通过指定的访问接口来指定服务的名称和类型来提交用户数据,由网格系统来透明的完成服务之间的分配和协调,并且可以在网格客户端和网格服务设备之间透明的建立一对多的连接关系。

篇9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资源 网络背景 共建与共享

在市场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可能。计算机和互联网给读者给图书馆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服务平台,信息的有效共享已经成为网络大环境下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一、及时地树立图书馆发展的新观念

在新的形势下,要及时地树立图书馆发展的新观念。摒弃传统的图书馆贪大求全的发展路线,重点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识,通力合作,共同分享馆中藏书。将网络化的平台作为技术的工具,加强信息资源的体系完善。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组织建设中提高图书馆的发展,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于图书资源的需要。所以说,应该加强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信息网络的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控制好资源共享的力度。与此同时,不断地强化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不要因为资源的共享放弃了资源的建设。要充分的认识到资源的共建是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努力的提高自身馆藏的建设,才可以有效地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建设标准化的数据库系统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标准的数据库系统的支持。只有不断地提高文献信息的传递、加工、整理、储存的系统化和标准化,才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交流。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系统,就无法有效地对文献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在加工和处理文献的过程中,会涉及许多文化和系统,所以说,在进行文献信息加工时,应该加快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吸取和借鉴成功的数据库标准和经验,为信息资源的有效共建和共享创造条件。

三、及时地引入新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馆的发展结构正在由实体性的模式转向虚拟性和实体性相结合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域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咨询、搜索和使用。这种信息资源的使用,不受时间和区域等其他外部因素的限制,在根本上实现了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要求。所以说,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中,要加快技术革新的力度,不断地引进各种新技术,比如说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处理技术等等。为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要积极的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努力投身到信息资源的建设中去。推动软件的开发进程,完成相应的制作与设计,建设图书馆的广域网和城域网。有效地对图书馆的馆员进行技能和技术的培训,积极地鼓励他们参加更深一级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有效地推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四、加强图书馆网络平台的建设

加强图书馆网络平台的建设,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努力构建一个功能完善、运转速度快的网络平台,支持信息资源的有效布局,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为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了硬件和软件支持。完善自身的数据库系统建设,努力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目录数据库一体化。进一步完善电子系统图书的数据交换,通过一个图书馆的系统可以登录或者查询新的目录。加强与图书采购机构之间的有效联系和沟通,加快馆内图书的更新换代速度,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阅读需要,有效地实现信息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加强和完善图书馆之间相互借阅的业务,提供网络互借的技术支持。而且还可以随时查询图书的库存状况,完成预约和续借的业务,给广大的读者提供进一步的便捷服务。

五、充分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

在图书馆资源信息的共建和共享的过程中,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的保障。明确图书馆共同发展的行动方针,增强多种行业之间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参与,避免不同行业间的推卸责任和利益冲突,通过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各方的行为规范,从而维护图书馆发展的整体利益。比如说,《图书馆法》中明确指出,应该强化图书馆资源信息共建与共享的重要作用,规范好各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保证经费的落实和到位,完善信息资源的运行体系,强化共同发展、整体布局。除此之外,在信息资源的建设中,必然会触及一些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比如说,版权保护、文献的传递和互借等等,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规范和重视,从法律的角度来保证图书馆资源信息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工作中全面、客观的判断将来会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及时寻求有效的解决路径,进行预防+治理的综合模式,未雨绸缪、有效地防治,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人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公共资源,而且公平、及时的享受图书馆信息的共享优势。

六、不断地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在科技化的网络大背景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的支持。信息资源在共享的过程中,电子化、网络化的图书馆发展,对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精准的图书情报知识和能力,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所以说,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要进一步的加强人员队伍的能力建设,努力的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供多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工作的环境的需要。积极地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进一步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开始出发,从六个大方面:及时地树立图书馆发展的新观念;建设标准化的数据库系统;及时地引入新技术;加强图书馆网络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不断地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详细分析网络背景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彭雅飞,陆萍.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类型与特点,2011 (07).

[2]卢克建,王东升. 市场意识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探讨. 图书情报工作,2007 (11).

篇10

作者简介: 陈晓和(1954),男,安徽安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安家康(1985),男,安徽蚌埠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防经济理论与政策。

关键词: 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动态演化;监管机制

摘要: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在有限理性的假设下研究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动态演化过程。动态演化的长期均衡结果与资源共享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及初始状态有关:资源共享的总规模和预期收益率对均衡结果有正向影响;机会收益率和投入成本对均衡结果有负向影响;收益分配比例最优时,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概率最大。提出了完善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机制的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06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1)06065107

On ResourceSharing Mechanism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Union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CHEN Xiaohe, AN Jiak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Finance & Economic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4, China)

Key words: Military and civilian union; Resource sharing; Dynamic evolution; Oversight mechanism

Abstract: With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study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resource sharing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un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bounded rationality. Longrun equilibrium of dynamic evolution is related to resource sharing bilateral payoff matrix and original state. Total scale of resource sharing and expected yield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equilibrium outcomes, while opportunity rate of return and input cost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equilibrium outcomes. Probability of resource sharing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union is maximum when proportion of return distribution is optimal. Make policy proposals to promote resourcesharing mechanism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union.

第6期陈晓和,等: 基于演化博弈的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机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9卷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在军民用领域渐显趋同,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成为提高国防经济资源保障绩效、确保军事经济和民用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1]。这不仅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增强平战转换能力,促进军事经济与民用经济的良性互动[2]。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军地分离、军企内部军品线与民品线分离的现象严重,军品项目与民品项目往往各自为战,部门之间进行技术保密和技术封锁、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3]。

现有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方面:员智凯认为,我国“民技军用”相对滞后。应研究和解决相关的资格认证、招投标制、保密制度、军用标准、国防采购和税收优惠等问题,鼓励更多有条件的民用科技资源为国防建设服务[4]。阮汝祥认为,我国民用高技术成果向国防领域转化和应用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发展环境;但民用高科技资源参与和服务于国防建设,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思想意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5]。叶卫平指出,军品项目招投标的比例太小、军品技术所有权与使用权未适当分离、阻碍军民用资源互动的“标准”壁垒未破除等,是建立军民互动合作与资源共享机制需要扫除的障碍[6]。王修来、张伟娜、毛传新认为,技术兼容性和互补性是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决定着资源共享的可行性、规模和重点,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是达成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经济因素,而制度因素则是影响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效率的关键。技术、经济、制度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着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内容、形式及发展趋势[7]。Lavallee指出,军民融合是充分利用国防资源和民用资源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技术创新并制定与之相关的政策与方针的活动和过程[8]。

现有研究很少从微观层面:即军品和民品项目部门的角度分析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机制;多基于对军品项目部门和民品项目部门完全理性的假设,而在实践中它们往往是有限理性的,在决策时不可能一次就做出最优选择。基于此,本文拟从军品项目和民品项目两个部门的角度出发,分析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动态演化,对有限理性假设下相关决策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机制的动态演化分析

(一)演化博弈参数、支付矩阵与模型的建立

假设在军民融合资源共享过程中,军品项目部门和民品项目部门之间需要经过多次博弈,并且两个部门都是有限理性的,他们在理性判断、认知能力、决策的准确性等方面皆有差异,所以一开始并不能做出最优的策略选择,他们会在多次的合作博弈中,不断修正、调整自己的策略选择,直至做出最优决策。

为直观地描述军民融合过程中军品项目部门和民品项目部门两类决策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行为,又有如下假设:

(1)存在军品项目部门和民品项目部门两类决策主体,他们对于资源共享的策略集为(共享,不共享)。在每一次博弈中,每一个决策主体都会根据对方的策略做出自己最优的策略选择[9-10]。当军品项目部门和民品项目部门都选择资源共享时,他们的总收益eκ为,其中e为资源共享的收益率,κ为双方资源共享的规模。进一步,对于资源共享的总收益,假设民品项目部门获得的比例为ρ,军品项目部门获得的比例为1-ρ。当两个部门都选择资源不共享时,则他们的收益为正常收益,记为π2和π1。

(2)当军品项目部门和民品项目部门都选择资源共享的策略时,军品项目部门资源共享的投入规模为κ2,民品项目部门资源共享的投入规模为κ1,且k1+k2=k。两个部门在资源共享中的收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不利用共享资源而获取的正常收益,二是利用共享资源引进、消化、学习、借鉴对方的技术而获得的收益。于是在双方都选择资源共享的情况下,民品项目部门的总收益为π1+ρeκ,军品项目部门的总收益为π2+(1-ρ)eκ。同时,两个部门为了实现资源共享而进行的资源投入也会带来相应的成本c2κ2和c1κ1。

(3)军品项目部门和民品项目部门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制度不健全等,往往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给其中的一方带来经济损失,从而导致资源共享的失败。如现阶段我国大飞机研发采取了新的军民融合模式:中航集团承担大飞机研发中的军品部分――“大运”,“中国商飞”承担其中的民品部分――“大客”。在这个过程中,“大运”和“大客”的相互合作和资源共享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节省科研经费;同时国家为了防止一家独大,培育竞争环境,规定了大飞机项目总研发经费的分配原则,谁研发的快,研发的多,谁获得的研发经费就多,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培育双方的竞争意识,提高研发效率。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各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在资源共享问题上也会产生损害对方利益来为自己谋利的机会主义行为。

因此,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假设当民品项目部门资源共享,而军品项目部门资源不共享时,双方的收益分别为:π1-c1κ1和π2+r2κ1。其中,r2κ1可以看作军品项目部门的机会主义收益。同理,当民品项目部门资源不共享时,双方的收益分别为:π1+r1κ2和π2-c2κ2。其中r1κ2,可以看作民品项目部门的机会主义收益。

军品项目部门

资源共享(y)资源不共享(1-y)民品资源共享(x)

项目

部门资源不共享(1-x)π1+ρeκ-c1κ1;π2+(1-ρ)eκ-c2κ2π1-c1κ1;π2+r2κ1π1+r1κ2;π2-c2κ2π1;π2

图1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竞合博弈的支付矩阵

(二)模型的求解

假设民品项目部门在军民融合中采取“资源共享”策略的概率为x,则采用“资源不共享”策略的概率为1-x;与之相对应,军品项目部门在军民融合中采取“资源共享”策略的概率为y,则采用“资源不共享”策略的概率为1-y。

民品项目部门采用“资源共享”、“资源不共享”的收益(E(x)和E(1-x))以及期望收益(Ex)分别为:

E(x)=yρeκ+π1-c1κ1;E(1-x)=yr1κ2+π1

Ex=xE(x)+(1-x)E(1-x)=xyρeκ-xc1κ1+yr1κ2+π1-xyr1κ2

军品项目部门采用“资源共享”、“资源不共享”的收益(E(y)和E(1-y))以及期望收益(Ey)分别为:

E(y)=x(1-ρ)eκ+π2-c2κ2;E(1-y)=xr2κ1+π2

Ey=yE(y)+(1-y)E(1-y)=xy(1-ρ)eκ-yc2κ2+xr2κ1+π2-xyr2κ1

利用演化博弈模型的复制动态公式,可以得到两个部门的动态复制方程,其中:

民品项目部门和军品项目部门的动态复制方程分别为:

F(x)=x(1-x)(yρeκ-c1κ1-yr1κ2);H(y)=y(1-y)[x(1-ρ)eκ-c2κ2-xr2κ1]

这里,F(x)和H(y)描述了该博弈的动态演化轨迹。进一步,令F(x)=0,可得x=0,x=1和y=c1κ1ρeκ-Δr1κ2;再令H(y)=0,可得y=0,y=1和x=c1κ2(1-ρ)eκ-Δr2κ1。从而,在平面M={(x,y);0≤x,y≤1}上,该博弈系统有五个均衡点,分别是:O(0,0),B(1,0),A(0,1),C(1,1)以及Dc2κ2(1-ρ)eκ-r2κ1,c1κ1ρeκ-r1κ2。

根据Fridman的方法,分析判断军品项目部门和民品项目部门复制方程所组成的系统的稳定性,可得其雅克比(Jacobian)矩阵为:

J=F(x)xF(x)y

H(y)xH(y)y

=(1-2x)(yρeκ-c1κ1-yr1κ2)x(1-x)[ρeκ-r1κ2]

y(1-y)[(1-ρ)eκ-r2κ1](1-2y)[x(1-ρ)eκ-c2κ2-xr2κ1]

雅克比矩阵的行列式为:

det J=(1-2x)(1-2y)(yρeκ-c1κ1-yr1κ2)[x(1-ρ)eκ-c2κ2-xr2κ1]-xy(1-x)(1-x)(1-y)[ρeκ-r1κ2]・[(1-ρ)eκ-r2κ2]

雅克比矩阵的迹为:

tra J=(1-2x)(yρeκ-c1κ1-yr1κ2)+(1-2y)[x(1-ρ)eκ-c2κ2-xr2κ1]

该博弈均衡点稳定性的分析结果为(表2):

表1均衡点稳定性分析

均衡点行列式的符号迹的符号均衡点的稳定性(x=0,y=0)+-ESS(x=1,y=0)++不稳定(x=0,y=1)++不稳定(x=1,y=1)+-ESS(x=x*,y=y*)-0鞍点

由表1可知,在五个局部平衡点中,只有O(0,0)和C(1,1)是稳定策略(ESS),分别对应于民品项目部门和军品项目部门之间的(不共享,不共享)和(共享,共享)两种策略。

图2民品和军品项目部门在资源

共享上的动态演化图2表述了民品项目部门和军品项目部门在资源共享上的动态演化过程。其中,折线ADB是博弈系统最终收敛于不同状态的临界线,在折线ADB上方(ADBC部分)博弈系统将收敛于(共享,共享),民品项目部门和军品项目部门将实现资源共享;在折线ADB下方(ADBO部分)博弈系统将收敛于(不共享,不共享),即两个部门皆不会资源共享。

(三)演化稳定策略影响因素分析

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动态演化的长期均衡结果可能是完全共享,也可能是完全不共享,究竟沿着哪一条路径向哪一种状态演化则取决于区域AOBD的面积S和区域ADBC的面积K。如果S>K,则资源不共享的概率大于资源共享的概率,系统将沿着DO的路径向完全没有共享的方向演化;如果S<K,则资源不共享的概率小于资源共享的概率,系统将沿着DC的路径向完全资源共享的方向演化;如果S=K,则资源不共享的概率等于资源共享的概率,从而系统的演化方向不明确。另外,均衡结果概率的大小和四边形ADBC与四边形ADBO面积正相关,四边形ADBC面积越大,长期均衡策略(共享,共享)的概率越大,反之长期均衡策略(不共享,不共享)的概率越大。据图2,可得区域AOBD的面积S的表达式:

S=12c1κ1ρeκ-r1κ2+c2κ2(1-ρ)eκ-r2κ1

由此可见,影响S的因素包括资源投入成本ci、博弈双方资源共享预期总规模κ、资源共享收益分配比例ρ、资源共享收益率e、机会收益率r等五个因素。这些因素对博弈均衡结果的影响如下:

1.博弈双方资源共享预期总规模对均衡结果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S对κ求导有:

Sκ=-12ρec1κ1(ρeκ-r1κ2)2+(1-ρ)ec2κ2[(1-ρ)eκ-r2κ1]2<0

结果表明:资源共享预期总规模κ是区域AOBD的面积S的减函数,这表明资源共享预期总规模κ越大,区域AOBD的面积S越小,从而区域ADBC的面积K越大,即系统将沿着DC的路径向资源共享方向演化的概率越大。这表明,如果一个军民融合技术创新项目对于军民两用资源的需求越高,则双方合作的空间就越大,从而资源共享的几率也就越大。

2.博弈双方资源共享收益率对均衡结果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S对e求导有:

Se=-12ρκc1κ1(ρeκ-r1κ2)2+(1-ρ)κc2κ2[(1-ρ)eκ-r2κ1]2<0

结果表明:博弈双方资源共享收益率e也是区域AOBD的面积S的减函数,这表明资源共享收益率e越大,区域AOBD的面积S就越小,从而区域ADBC的面积K就越大,即系统沿着DC的路径向资源共享方向演化的概率就越大。这说明经济效益也是资源共享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民品项目部门和军品项目部门对于合作与共享的未来收益率有很高评价时,资源共享才有可能实现。

3.机会收益率r对均衡结果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S对r1和r2分别求偏导有:

Sr1=c1κ1κ22(ρeκ-r1κ2)2>0;Sr2=c2κ1κ22[(1-ρ)eκ-r2κ2)]2>0;

结果表明:机会收益率r是区域AOBD的面积S的递增函数,这表明资源共享的机会收益率r越大,区域AOBD的面积S就越大,从而区域ADBC的面积K就越小,即系统沿着DO的路径向资源不共享方向演化的概率就越大。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即当博弈的一方发现通过“搭便车”的行为就可以免费使用对方的资源使自己有利可图时,他就会失去资源共享的激励,这样选择资源共享的一方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也会选择资源不共享的策略,致使博弈系统最终处于完全没有资源共享的无效率状态。

4.资源投入成本ci对均衡结果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S对c1和c2分别求偏导有:

Sc1=12・c1κ1ρeκ-r1κ2>0;Sc2=12・c2κ2(1-ρ)eκ-r2κ1>0;

结果表明:资源投入成本ci是区域AOBD的面积S的递增函数,这表明资源共享的投入成本越大,区域AOBD的面积S就越大,从而区域ADBC的面积K就越小,即系统沿着DO的路径向资源不共享方向演化的概率就越大。资源投入成本包括企业内部调整成本与外部交易成本两个部分,降低内部调整成本要求民品项目部门和军品项目部门要为资源共享创造内部环境,减少相关转化、改造成本等;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则要求政府和军队相关主管部门积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和完善资源共享机制,营造良好的资源共享外部环境。

5.资源共享收益分配比例ρ对均衡结果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S对ρ求导有:

Sρ=12ec1κκ1(ρeκ-r1κ2)2+ec2κκ2[(1-ρ)eκ-r2κ1]2

此时,一阶导数的符号是不定的,于是再求二阶导数有:

2Sρ2=e2κ2c1κ1(ρeκ-r1κ2)3+e2κ2c2κ2[(1-ρ)eκ-r2κ1]3>0

由此可见,当时ec1κκ1(ρeκ-r1κ2)2=ec2κκ2[(1-ρ)eκ-r2κ1]2,一阶导数为0,二阶导数大于0,这说明区域AOBD的面积S有极小值,区域ADBC的面积K有极大值,即存在一个最优的值,使系统沿着DC的路径向资源共享方向演化的概率最大。

综上所述,在军民融合资源共享中,民品项目部门和军品项目部门资源投入成本ci越低,博弈双方资源共享预期总规模κ越高,资源共享收益率e越大,机会收益率r越小,则双方资源共享的概率就越大。也就是说,资源共享收益分配比例达到最优(ρ)时,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概率最大。

二、激励与监管机制的博弈分析

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机制治理的关键在于能否保证民品项目部门和军品项目部门不去利用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而谋取私利。根据上面的分析,假设两个部门事先通过订立契约规定了在资源共享过程中双方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如果一方资源共享,而另一方不共享,则一经发现,则立刻通过罚金方式对不共享的一方给予惩罚,同时将罚金转移支付给资源共享的一方,以示补偿,设F为罚金的总额,B为订立契约时的成本,也可看作为资源共享而花费的沉没成本。因而,此时的支付矩阵如图2所示:

军品项目部门

资源共享(y)资源不共享(1-y)民品资源共享(x)

项目

部门资源不共享(1-x)π1+ρeκ-c1κ1;π2+(1-ρ)eκ-c2κ2π1-c1κ1+Fπ2+r2;κ1-F-B2π1+r1κ2-F-B1;π2-c2κ2+Fπ1-B1;π2-B2

图2存在治理机制下的支付矩阵

通过计算,在存在治理机制的情况下,系统的动态演化过程如图3所示:

图3存在治理机制的情况下

系统的动态演化由图3可以看出,在军民融合资源共享过程中通过签订契约、设立罚金制度等,系统长期演化的结果是民品项目部门和军品项目部门都选择资源共享的策略,资源共享最终得以实现,而其他的策略组合都是不稳定的。这是因为:在初始阶段,两个部门都为资源共享付出了一定的前期投入,为了获得相应的回报,博弈的双方都会坚持资源共享的策略。当有一方出现机会主义的行为采取不共享策略时,他就会受到惩罚,缴纳罚金,因而必须调整策略,另一方面,因为机会主义而受到损失的一方由于获得对方的罚金,损失得以补偿因而得以继续保持现有的资源共享策略。当民品项目部门和军品项目部门资源共享时的收益皆大于不共享时,则博弈的均衡将不再被打破,稳定的资源共享将最终得以实现。

三、政策建议

在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军品项目部门和民品项目部门之间最终的均衡结果会受到资源投入成本、资源共享预期总规模、资源共享收益率、机会收益率以及资源共享收益分配比例的影响。因此,减少资源投入成本,扩大资源共享规模,提高资源共享收益率、合理解决分配收益可以更好地实现军民融合资源共享。

(一)确保资源共享主体利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收益和规模对参与主体的决策具有决定性影响。资源共享的收益率越高、规模越大,参与共享的军品项目部门和民品项目部门就越多,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程度就越高。因而,如何确保资源共享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成为军民融合资源共享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一是要完善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涉及地方和军队、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各方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国家必须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各个部门对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建设与管理的职责,明确各个部门在军民融合资源共享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尤其要健全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参与主体的利益。二是要建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形成一种参与资源共享就可以使决策主体获利的资源共享环境。要对参与资源共享的军品项目部门和民品项目部门给予适当的补贴和政策优惠,同时对资源共享的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按照参与主体的贡献度合理分配收益,引导、促进和鼓励更多的微观主体参与到军民融合资源共享中来,将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平台做大做强,实现规模效益。

(二)加强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管理,努力降低资源共享中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

首先要做好顶层规划,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军事和民用资源进行调研分析、合理规划,明确各种资源的分布,避免某些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某些项目的重复建设,合理评估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并进行相应的整合。其次要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步建立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网络。在实践中,军品项目部门和民品项目部门之间会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沟通成本过高:军品项目部门不了解民品项目部门所拥有的资源类型和水平,而军事科技资源的特征、潜力等信息也难以为民品项目部门所了解,因此,相关部门要在构建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网络和平台的基础上,加强军品项目部门和民品项目部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加深资源共享双方的了解和信任[11]。再次要合理分摊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带来的各种风险并降低风险防范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资源共享过程中极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给其中的一方造成经济损失。为了防范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维护参与主体的利益、降低其参与风险、确保资源共享的实现,必须尽快完善相关监管机制。

总之,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资源所有者树立共享意识、又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加以保障。在全国性的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机制得以建立、政策法规得以完善之前,可以按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12],通过建立军事和民用科技网络联盟,以等量交换、有偿共享、公益使用等方式来实现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对于军事科技资源和民用科技资源的共享,应充分考虑军事科技资源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将其纳入共享系统慎重对待。对已解密的军事科技资源,可以按照“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将其纳入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系统,以实现军事科技资源和民用科技资源的互利共享。

参考文献:

[1]胡红,员智凯.基于民用科技资源的国防科技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5):45-48.

[2]Mclvor,R.,Humphreys,P. Early supplier involvement in the design process: Lesson from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J]. Omega,2004,(3):32-40.

[3]石金武.统筹运用国家科技资源为科技强军和经济建设服务[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2,(5):4-6.

[4]员智凯.民用科技资源服务国防科技创新机制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化,2007,(4):24-26.

[5]阮汝祥.民用高技术向国防领域转移的技术基础及主要问题[J].国防技术基础,2007,(4):10-13.

[6]叶卫平.健全军民互动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克服的障碍[J].中国民,2007,(7):1-4.

[7]王修来,张伟娜,毛传新.技术、经济、制度三维视角下的科技资源军民融合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8,(6):10-14.

[8]Lavallee.T.M. Civil-Military Interation: The Politics of Outsourcing National Security [J].Bulletin of Science Technology Scociety.2010,30(3):10-13.

[9]王辉,侯光明.军民技术转移网络形成与发展的演化博弈分析[J].兵工学报,2009,(11):3-7.

[10]谢识予.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进化博弈理论[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5):3-9.

[11]周建平.促进民用高科技资源为军队建设服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17.

[12]张铁男,陈娟.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J].学术交流,2010,(7):131-134.

责任编辑:陆广品π2+(1-ρ)eκ6.资源共享的投入比m对均衡结果的影响

用m=κ1κ2表示民品项目部门和军品项目部门在资源共享上的投入比,则区域AOBD的面积S的表达式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