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传统园林的审美化空间理念
传统园林空间是被审美化的空间,突出表现在赋予园林空间以情感,寓情于景,从而让人在空间欣赏中能达到触景生情。园林审美化的空间在塑造时就不可能像西方园林那样布局严整、树木造型方正,而是一切顺应自然,做到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相融合,通过山水、建筑和树木的穿插、组织来形成一个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从而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力,引发联想和想象,进而在精神层面上达到共鸣。
传统园林空间在设计思想上深受传统山水画理论的影响,园林空间布局上注重虚实相生,讲求留白的处理,达到以小见大的空间效果。传统园林的山水树木所构成的空间环境,不仅是一种可见可触的物质环境,更是蕴藉了深邃思想的精神环境,让人在咫尺之空间,彻悟寰宇之奥理。正是传统园林的审美化了的空间,它就能提供一种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二、传统园林空间的营造手法
(一)空间的体验性
传统园林空间是情感化的空间,它需要人全心地投入其中,体验其间所蕴含的情感,才能真正领悟空间所传递的内涵。传统空间在体验性上采取的手法往往是给空间预设一个主题,然后借助山水树木等组合表达出来。在主题的表述手段上,除了借助山水之外,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文学、绘画手法也参入其中。园林毕竟是由山水树木、建筑所围合的空间,它终归是一种物境,不同于山水画、山水诗,因而往往需要诗画和匾额等手段来点睛,以提升园林空间的文化品格,从而增强园林的体验性。例如,承德避暑山庄兴建于康熙年间,原为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朝政的离宫别苑。山庄群山环抱,有丰富的山、水、林、泉等各种天然景观要素,但以水取胜。建筑体、空间与自然环境非常协调,自成天然之趣。尽管如此,为了提升空间的体验性,避暑山庄中仍有万壑松风、梨花伴月、松鹤清樾、曲水荷香等预设主题,它们一方面起到组织园林空间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引导、激发欣赏者对园林空间意境的体验。
(二)以小见大与非线性化空间思维
传统园林在空间思维上秉持的是非线性空间观,即追求以小见大,在有限空间内创作出无限大空间感来。纵观中国所有时期的园林,不论是规模有限的私家宅园,还是气势恢宏的皇家园囿,大都期望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出空间的无限,然此种“无限”又区别于西方空间中的“无限”。中国传统园林中所追求的“无限”更多体现在空间感上面,是一种空间心理感觉,也正是如此,所以它才变化多端,在空间形态上更加多样和混沌,这也使得传统园林空间显现出流动性的空间特质。西方园林空间则与之大相径庭,往往是线性的,它是欧几里得几何学中比例、对称、透视等理性原则支配下的产物,于是西方园林空间给人一种棱角分明的秩序感,它虽然也强调变化,但是所强调的是空间的明晰性,强化园林空间的客观尺度,在空间感觉上就必然呈现出静态的秩序性特点。
传统园林是通过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来达到空间的“无限感”的。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其实就是利用了人对空间体量的不同心理感受来实现的。先抑后扬就是很常用的手法之一,在传统园林中,往往入口处、重要的景点处并不是让你一下子看透,而且通过建筑屏蔽、植物遮挡等方式,让你从心理感受上对空间产生狭窄感,并对主体空间产生期待感,然后经过走道等过渡空间的引导,突然见到主体空间,形成豁然开朗的感觉,历经这样的先抑后扬处理,前后空间感受迥异,从而实现以小见大的空间感受。
另外,传统园林空间对虚空空间的利用也是以小见大实现的重要手法。园林中建筑门窗、梁枋以及各种虚空的界面都可以成为拓展园林空间大小的重要手段。例如,利用T窗的规整造型作为园林风景的取景框,可以实现框景的目的,结合人的游走和欣赏,从而让园林景观被门窗分隔成一个个画面,在视觉审美上丰富和扩充了园林空间的内涵。同样地,利用园林空间虚空地方将园外之景色引入到园内,形成借景的艺术效果,让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在视觉体量上用园外之景填补园内的虚空,在空间感受上实现了扩大园林空间的目的。这些框景、借景等手法,其实利用的就是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通过分隔中有透景、透景中有层次的手法,在原本景色的基础上增加了前景或中景,增加了原来景色的景深,从而让人感觉园林空间距离更加深邃,空间更大。
(三)流动的空间序列
传统园林空间是流动的,不是静观的对象,这就是所谓步随景移的体现。传统园林的空间多是闭合而内向,空间之间却并非静止,而且以一个流动的序列将空间演变为时空一体的园林环境。将这些闭合的园林空间联系在一起的手法就如同古人所言的“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发,前后呼应”,方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空间。园林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就是精心安排游历路线,如同作诗文那样,路线的空间被安排为起承转合那样有节奏,空间感受上要有开始、过渡、和结尾,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从而让人产生别有意趣的空间体验。当然,园林空间序列的安排毕竟不同于写诗、做文章,还要考虑到具体的空间围合,如景墙的高矮、宽窄、漏透等,植被的遮挡和开敞等,地面铺贴的尺度大小等,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就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始终保持空间流动,园林时空一体为空间序列处理的最高原则。
(四)园林的声景空间
传统园林空间是全息的,它是可观、可游、可居、可留的场所,而不仅仅只是视觉观赏的对象,因此人的眼耳口鼻五官所及都是园林空间的范畴,其中声景就是最为典型的空间。声景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山水、植物、建筑一样,是在中国传统哲学和园林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并渗透于物化的园林景观之中,可谓“声情并茂”,与古典园林的环境浑然一体,构成了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绝妙交响曲。
传统园林中声景空间主要由风雨、水等自然环境构成,同时花鸟蝉鸣的动物之声也是声景营造的重要资源。这些不同声景能使人对同一空间产生不同的审美情绪,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引发人们的审美遐思。对山水、植物和建筑围合的物化园林环境来说,声景更像是虚拟化的园林空间,它是对虚化园林空间的心理拓展和补充,也成为园林空间的有益延伸。
三、传统园林空间的营造手法的现代应用
篇2
关键词:园林博览会;欧式展园;植物景观;景观空间营造
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欧式展园景观设计
1.1 基本情况
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欧式展园(以下简称欧式展园)是北京园博园的一个国际展示园。北京园博园位于北京西南部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是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核心区域,总面积约267hm2。北京园博园东临永定河新右堤,西至鹰山公园,南起梅市口路,北至莲石西路,依托永定河道,与卢沟古桥遥相呼应,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地形多变,山水相依,颇具特色。欧式展园设计地块位置位于园博园2号门内,总占地面积54210m2。
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 场地规划
欧式展园设计地块为不规则梯形,结合周边环境情况及道路交通流线,将展园分为主活动区、迎宾区、儿童活动区和会展区4个主要区域,主入口设置在地块西侧,次入口设置在地块西北角。展园区内设有普通停车场及VIP停车位,人行、车行流线分开。
2.1 设计理念
以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及园林风格为核心,多种欧式经典园林为辅助,增加游人可进入参与性,突出玫瑰主题,增加浪漫色彩,并以模仿加创新的设计手法进行设计。将法国古典园林、意大利台地园林及英式园林三种西式园林融为一体的造园手法,展示欧洲园林的精华元素所在。
2.2 功能分区及特点
主活动区(花园区):规则、活泼,有序列感。迎宾区:热烈、秩序,满足功能。儿童活动区:活泼、趣味,引人入胜。会展区:轻松、自然,绿色背景
2.3 主要设计内容
从入口处进入欧式展园,眼前规整的树阵和对称式的主建筑,打造仪式与尊贵感。以严谨的几何图形作为布局的依据,以建筑物构成园林的主要景观轴线,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秩序严谨的几何网络结构和数学关系,主次分明,轴线强烈。
主活动区(花园区)采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维朗德利城堡中典型的模纹花坛元素,体现西式园林的对称式美感。在中轴线上,利用花坛、雕塑、许愿池等加以重点装饰,打造仪式感与庄重感。道路尽头屹立一座欧式城堡宫殿。建筑分上下两层,主体建筑采用法国诺曼底城堡的建筑手法配以维朗德利城堡中的尖顶,廊柱的设计仿造卢浮宫的典型设计手法,象征着爱情的玫瑰花台阶镶嵌在城堡两侧,漫步台阶之上,可以感受法国古典主义的浪漫与情怀。
在会展区则采用英国风景式园林为背景,设计上更加自由灵活、不守定式,尽可能避免直线条、几何形状及中轴对称等规则形式,完全取消了花园和林园的界限,自由式的景观种植,园路迂回蜿蜒,让人们倍感轻松,更加亲近自然、融于自然。
3 硬质铺装景观
欧式展园外部为林园区,内部为花园区,以此构成了景观的空间骨架。硬质铺装景观相对放松处理,庭院内基本上没有一块硬质铺装,与相对丰富的植物景观相比,纯粹而统一,采用厚度10cm、粒径为5mm灰色沙石铺装,这种柔性铺装,统一完整,亲人尺度,人性化,而且有利于快速排水,不会积雪、脚感舒适。
4 软质植物景观
4.1 设计理念
模仿与创新 舒适植物空间的营造
4.2 种植原则
(1)借鉴意式、法式园林中的特色植物,结合欧洲园的绿化风格要求,选择在欧洲园林中所使用,在北京地区表现良好的植物种类,再配合本地乡土树种。(2)充分考虑植物四季的景观效果。(3)有区域特色,根据每个区的不同定位,确定种植特点,自然过渡。(4)园林布局:轴线对称的布局形式,与建筑轴线呼应。(5)相近的绿植元素:植物规则修剪,行列式庭荫植物,模纹花坛,开敞草坪,密林做绿化背景。
4.3 分区种植控制
林园空间:整体景观的绿色背景,采用复层种植结构,大尺度感的自然式种植形式;花园空间:简洁、规整、有序列感规则式种植,形成轴线空间
4.4 植物配植
总体上植物配置由外向内,由自然向规整过渡,由粗旷向精细过渡,由高大向低矮过渡,由绿色向彩色过渡。中心绿地的篱带也分为两种是大叶黄杨篱带,内侧中心区域是更加细腻的小叶黄杨篱带。
林园空间(会展区):种植形式以林带片植为主,选择大规格的常绿、落叶乔木为主,适当点缀花灌木,形成密林草坡的自然式种植景观。常绿乔木占总的乔木布置总量的1/3,形成厚实的绿色背景。
植物品种:白皮松、雪松、油松、云杉、元宝枫、白蜡、银杏、国槐、白玉兰、栾树、七叶树、海棠、紫叶李、西府海棠、丁香、紫薇、碧桃、木槿、紫薇、榆叶梅等。
花园空间(主活动区、儿童活动区):种植形式以修剪绿篱为主,配以不同色彩的花卉,主要通行道路以法桐作为庭荫树列植,整体风格规整,有序列感,是规则式种植。绿篱修剪区域分为四大主题,分别是浪漫、温馨、热烈、永恒,形成4个主题小花园,每一个小花园由不同的线条空间和不同的色彩花卉组成。
浪漫:以蓝色、紫色为主色调,选用:薰衣草、蓝花鼠尾草、风信子和郁金香等。
温馨:以粉色、香槟色为主色调,选用:蔷薇、德国鸢尾、郁金香、锦带花等。
热烈:以红色、橙色为色彩体现,选用:蔷薇、矮生美人蕉、月季、孔雀草等。
永恒:以白色、黄色为色彩体现,选用:三色堇、矮牵牛、雏菊、风信子、郁金香等。
植物品种:法桐、修剪桧柏、大叶黄杨篱、小叶黄杨篱,各色花卉等。
除此之外,考虑的季节与花期的问题,还进行的各色花卉的备选。
在用地的东侧结合形状条件,布置了一个儿童迷宫,采用了高120cm的侧柏篱带,适度的高度和柔软的叶片,不会对儿童造成身体伤害,同时又吸引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迷宫的特别位置与形式,貌似对整体园林结构的破坏,实则,不仅充分利用了地块,而且增加了园林的灵活性与趣味性。
5 植物景观的空间营造
用绿色植物营造景观空间,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不同形态的植物种类,可以塑造不同的城市绿色景观空间。植物景观构成的景观空间更加柔和、宜人。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主要可分为围合空间、垂直空间 、覆盖空间、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
结合欧式展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我们就利用不同形态的植物进行景观空间的营造,形成了良好的视觉节点,植物布局疏密有致、高低错落、达到借景、框景、障景的景观效果。
不同的空间类型营造,展示了不同的景观效果,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植物景观的丰富层次感、四季季相变化、姿态色彩和质地的艺术美感是景观空间营造的主要体现元素。
6 结语
欧式展园的设计充分考虑景观空间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从林园区到庭院花园区,从高层次到低层次,从自然式到规整式,从绿色到彩色,从整体到细节,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利用统一的处理手法,将浪漫、温馨的主题充满全园,时刻体现人文气息。
从本次项目植物景观设计中也可以看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景观空间的营造是密不可分,紧密关联的。植物景观构成不同类型的景观空间,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同时也将不同类型的空间整合,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展示不同节点景观。不同植物景观体系可以组合、变化,构建出整体景观框架,形成一个景观系统。因此,植物景观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景观空间营造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园林设计景观空间艺术设计营造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生活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丰富的业余时间使人们注重环境绿化,从而追求较高的生活品质。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多种类型的景观空间艺术组成景观园林的整体效果,有效地设计和利用景观空间,合理组织植物、水体及活动场所的关系,能够很大程度低提高人们对环境的审美观,丰富人们的日常活动,从景观生态健康的角度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所以,详细了解景观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探讨怎样更好地对景观空间进行艺术化的组织和打造,对提升空间环境的使用状况和品质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景观园林空间的基本知识
(一)景观空间的概念
空间作为与时间相对的客观存在形式,通常由长宽高或大小等进行表现,如宇宙空间、室内空间等。景观空间顾名思义即景观园林里面由景观元素构成有一定容纳量的空间,为人们停留或使用而设计。景观空间艺术是以空间环境为载体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从美学的角度对景观空间的设计进行艺术化设计,使之从尺度空间比例、功能结构和平面布局形态等多方面展现景观的美学艺术,从而达到对景观空间的艺术追求。
(二)景观空间的分类
景观空间作为景观园林设计中细部景观设计的基础,是人认识景观园林的重要节点,其分类形式多样,景观园林设计中对景观常用空间以3种不同的参照标准进行详细分类,为景观设计中空间艺术的打造作铺垫。第一种,根据使用人群的性质把景观空间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分别举例如院落、厕所、卧室等,空间之间存在专用或共享的区别。第二种,根据空间视线的围合性将景观空间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如广场空间、廊架空间、密林空间等,这种不同的空间给人的感受不同,如开敞空间给人一种空透的、敞开的、明媚开朗的感觉,半开敞空间给人一种安全有依靠的感觉,而封闭空间给人一种聚气的、很闷的、压迫的感觉,在景观中这种对空间的分类形式较为常见。第三种,根据空间的态势把景观空间分为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如溪流空间和湖面空间等,动态空间由于没有确定的安定点,所以给人一种流动、自由的感觉,而静态空间较容易在空间上形成视线的焦点,让人容易平静心理,动静空间在景观园林中起到一定活跃气氛的作用,使景观园林不同材质设计的参考标准之一。
(三)景观空间的组织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从平面构图的角度对景观空间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景观空间作为景观园林平面构图上面积大小不等的功能性节“点”,常占据园林里重要的地形或位置优势,而景观园林里的主次干道呈连接空间节点的“线”,点线共同组成景观园林的基本骨架,为游客对园林的游览观光提供指导,所以,景观空间的组织是景观园林设计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吸引游人,常见的景观空间组织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依据空间视线的开敞性进行组织,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和半开敞空间以相互穿插的方式进行组织,如游人从入口开敞广场空间进入半开敞的林荫大道,再到封闭的餐饮空间或其他空间,让游客体验不同的空间感受,在欣赏空间艺术的同时缓解心理和视觉疲劳;另一种以空间的动静形态进行组织,在人流较少静态景观处设置静态空间如湖边景观台,在人流较大动态景观处设置动态景观如入口喷水广场,有序地串联动静空间,把景观空间组织成具有音乐相似的节奏感,让游人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感受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从而实现景观空间主题性的艺术设计目标。
二景观园林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原则及作用
(一)景观空间的设计原则
景观空间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表现形式较为丰富,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景观园林设计,景观空间在设计时需遵循以下三个基本设计原则:首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景观空间在景观园林中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让设计服务于人,所以在对景观空间进行设计时,应结合景观空间使用人群的基本信息如年龄、需求等,充分考虑需要设计景观空间的大小、形态或功能,站在不同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角度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做出恰当的和舒适的空间设计。其次,生态健康的设计原则。环境的生态绿化是景观园林设计中的主要部分,不论园林里面软质空间还是硬质空间的设计,在为人提供休息活动场所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如吸收空气尘埃、改善小气候、美化环境等,设计者应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尊重自然,在保护原有场地植被的同时进行设计,从生态环境的角度为游人创造一个健康环保的园林空间。另外,在对景观园林中场所活动空间进行设计时,选用才材料不违背生态环保的原则,选用持久耐用无污染的材料,从景观园林的每一个细部空间体现生态健康的设计原则。最后,景观空间艺术性原则。艺术作为我国传统环境设计的主要审美体现,也是人们生活环境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景观园林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在设计中,任何一项设计都有其设计思想和目的,场所空间的艺术设计也如此,我国传统环境的审美文化博大精深,引用古人的审美智慧,发扬人们对环境艺术的精神追求,利用科学技术和材料,提高当下景观园林设计中景观空间设计的艺术性。
(二)景观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中的作用
景观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里的表现形态不仅为游人提供活动空间,而且为整个景观园林添姿加色,通过对园林景观实地体验,发现景观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第一,丰富园林中景观类型。景观空间的设计通常由硬质铺装和景观要素如水、植被、小品设施、山石等相互组合设计而成,从而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空间,如道路景观空间、水景空间、密林植被空间等,空间艺术景观类型的多样突出了园林景观的丰富性,使得景观园林设计更具有趣味性。第二,突出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景观空间由于具有尺度大小等特征,为景观表现空间层次提供优势。在景观园林设计中,为了强调景观的美学性,常利用空间艺术的设计手法,突出景观的景深层次,增加景观空间的空间感,如框景,利用建筑的不同形态边界,利用透视原理框住独特的景观,给人一种立体画的感觉,提高景观的空间艺术感,增加景观的空间层次,使园林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第三,丰富园林空间的功能。由于景观园林设计中元素种类较多,不同的材质组成不同的活动空间,如木质茶吧休闲空间、阳光草坪养生空间、硬质广场歌舞空间等,不同的空间为游人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务,丰富人们的园林活动场所,让人们更好地喜爱园林景观,且充实愉悦的感受景观风光。第四,引导作用。景观空间在园林中范围可大到上万平米的广场,也可小到仅有几平米的小节点,无论空间面积大小,其组成元素在景观园林中都有引导作用,如交叉路口处小广场上的雕塑、指示牌、路灯、景墙等,在空间里丰富景观,成为视觉焦点,或对场地区域进行协调划分,从而成为园林设计中引导性较强的风景。
三景观空间的艺术设计
景观空间作为抽象空间艺术的一种类型,在景观园林中利用景观元素对空间进行分析和设计,把景观空间艺术设计分为以下四类:
(一)以地形为主的空间艺术
地形是景观园林设计的骨架基础,是直接影响景观空间艺术设计的重要因素。我国地形资源丰富,许多利用现有地形打造的空间艺术成为当下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云南石林的喀斯特地貌空间艺术、重庆武隆天坑空间艺术和福建武夷山一线天峡谷空间艺术等,所以,在对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时要把握好地形优势。对地形进行设计时,遵守自然界地形变化的规律,模仿自然界地形的空间艺术形态及其他特征,利用地形起伏的角度为使用者打造不同的生态空间。坡度较小的平坦地形,视线开敞,可设计廊架空间或广场空间成为公共活动的场所,让游人感受场所轻松、自由、安全的空间氛围;坡度较缓的地形区,不利于硬质活动空间的设计,可利用地形设计台地式的景观空间或缓坡草坪式的休憩空间,让游人更好地获得景观视觉和触觉体验,感受景观空间的自然气息;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陡坡地形,坡度较大不利于游人活动,在景观园林中有较好的视觉敏感性,很好地阻碍或吸引游人视线,可以利用地形设计视觉焦点,打造山体空间,让游人体验空间的压迫围合感。
(二)以植物为主的空间艺术
植物作为空间设计主要的软质元素,是景观园林绿化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利用植物基本特点和设计中不同的种植手法对景观环境进行打造,是植物中间艺术设计的关键。我国的植物从类型上可分为常绿乔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和竹类等,不同的季节,植物表现不同的景观特征如春天迎春花、夏天荷花、秋天桂花、冬天梅花等,不同植物不同形态所组成的空间艺术不同,所以,利用植物对空间艺术的打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纪念性的园林景观中常选用常绿松柏列植为主,以营造压抑庄重的空间艺术效果;道路园林景观中常以色调鲜明的丛植花卉景观打造开敞愉快的空间艺术效果;庭院景观中以高大乔木孤植以营造安全舒适的空间艺术效果,不同植物的种植方法不同,形成的空间艺术感受不同,所以在不同的景观园林设计中药选择合适的植物、合适的种植方式才能很好地打造空间艺术。
(三)以水体为主的空间艺术
水是景观园林设计中最为活跃、造型能力最强的景观元素,同样也是空间艺术打造的重要因素。利用水的流动性可打造许多造型不同的空间艺术,如活水公园的嬉戏空间和鱼鳞状水体净化空间等,不同的空间给人的感受不同,所以,在不同功能的空间场所应选择不同的水体表现形态。
(四)以建筑为主的空间艺术
建筑作为景观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服务设施,由于其形状造型和功能多样,对景观空间艺术设计有较大的影响,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处,如景观亭、艺术文化廊等,建筑不同的形态结构为景观空间艺术增加了情调,丰富了景观空间的功能特征。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景观空间特征的分析,发现景观空间艺术作为景观环境打造实用性很强的美学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造景作用,同时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环境节点。随着社会日益发展,人们对园林中的空间艺术要求将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渐提高,反思过去平坦单一的空间表现形式。所以,在当下的景观园林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应充分挖掘空间的形态、功能和布置优势,发挥空间不同元素的造景特征,将不同的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艺术组织设计,使用恰当的材质正确表达空间情感,才能为人们创造一个充满吸引力的美丽、舒适、和谐、生态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李智.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特征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
[2]徐彤.浅论风景园林的空间艺术表达[J].现代园艺,2014,(15).
[3]孙宗美.道家时空意识与中国园林空间艺术—兼论园林空间艺术之于园林意境的意义[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4]刘雨寒.以苏州园林空间艺术为例看平面艺术构图[J].艺术科技,2014,(10).
[5]王静.论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5,(8).
[6]李文雯.关于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探索[J].美与时代(中),2015,(2).
篇4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色彩设计
Abstract: plant landscape reflect some aspects of the formal beauty and not exist alone, but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very plant landscape of unit. Garden plants space is composed of many simple plant space unit constitution, every plant space has its special units were function, so it will have specific form, color, texture of treatment.
Keywords: garden plants; Landscape space; Color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概念及特点
1.1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概念其实构筑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主体就是各种植物材料,而它们与人的相互关系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空间。
1.2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特点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主要构成材料是“植物”。它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运动性。植物环境是活的生灵,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植物空间随时间变化的程度是其它任何人为环境不能比拟的。植物材料本身规定了其空间具有强烈的运动性,它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延续性和复杂性,与人为的硬质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别。二是色彩季相性。植物色彩的丰富宽广、季相的分明度远大于人工色彩,同时植物的色彩明暗对比和不同色相有机配合,必然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三是可塑性。园林植物空间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对它的限定作用不象建筑和其它设施那么僵硬,而且园林植物空间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光影变化,构图巧妙的植物景观设计可以构成多种变化的植物空间。
1.3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特点一是整体性。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更多的是从整体的空间入手,进而深入到各个局部的植物景观空间的环境设计。其整体性除了要求合理的群落结构之外,其中组群的内部和外部必须有机结合,形成组群之间的联系和过渡。二是时代艺术性。植物景观空间有它自身的组织结构,表现为一定的色彩、质地、具有一定的形状,同时也容纳一定的地域性。人们除了对它本身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的欣赏之外,还会在审美观念中加入时代要求,植物景观空间是按照人们头脑中的创作意向在实际中形成的,它的空间气氛所表达的意义、空间的使用特点等都必须与这个时代的使用者之间产生信息交流。只有当植物景观空间与该时代的审美情趣相适宜,它才会与人们之间产生巨大的亲和性,反之则令人避而远之了。三是评价的多主体性。评价现代园林中植物景观的主体,公众在自身素质层次上有着极大的差别,评价的原则与出发点亦有显著不同。针对如何调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融合雅与俗方面则应有全面的分析。四是持续发展性。城市化的不断加剧,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使得植物景观设计从空间的组成,植物材料的运用,以及植物的季相、时相、位相的变化等方面进行灵活处理,这正是解决城市及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条件之一,而这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认识这一特点。
2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构景手法
2.1植物材料的视觉特征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是由植物材料构成的,其形态特征对创造构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第一,植物的形态。植物材料的形态、色彩、质感、季相等视觉特征对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在植物的构图和布局上影响着统一性和多样性。由于它们各种各样的着生方式,使得每一种植物都有着独特的形态,通常可分为圆球形、椭圆形、锥形、圆柱形、垂枝形、水平展开形,还有不规则形。
第二,植物的色彩。它是通过叶、花、果、枝、干等表现出来的,极易被人感知,具有一定的情绪效应,因为色彩能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感应,从而获得美感。
第三,植物的质感。其是指植物材料能看到感觉到的表面特性,而这种特性常常是设计者容易忽视的。植物材料的质感通常由叶片、枝条的大小、数量、排列方式以及树皮的外形决定。在冬季落叶植物的质感则主要由枝条的大小、数量、着生方式来决定。植物质感通常分为粗糙、中等、细腻三种。粗质感植物是指叶片大、枝干粗壮、树皮粗糙的植物。粗糙植物容易吸引人们的视线,常作为视觉焦点来处理;细质感植物是小叶片和微小脆弱的小枝生长整齐密集的植物,由于细质植物纤维柔软因而不太醒目,但其清晰的轮廓,文雅密实的外观,使其在设计中常作为背景出现,具有远离观赏者的倾向;中质感植物是具有中等大小叶片、枝干以及具有适度密度的植物。由于中质植物占绝对数,因此它也是植物空间的基本结构,统一整个布局。质感的这三种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一般是依据植物之间的比较来确定。一种植物与质感较它粗糙的植物相比是细质植物,而同质感较它细腻的植物相比较,则它又成了粗质植物。
第四,季相。植物景观空间的季相变化体现了时空的连续性,对空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季相变化中的色彩变化十分引人注目。当植物空间由落叶植物围合时,空间围合的程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具有浓密的树叶、树丛能形成一个闭合的空间,视线被阻隔,而随着植物的落叶,视线逐渐能延伸到限定空间以外,空间产生流动显得更大、更空旷,而空间范围主要是依靠枝条来限定的。
2.2构景手法植物景观空间是为了人们所使用的,这种人造的空间环境一方面要满足人们的切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要求。即在具有实用属性的同时还要赋予它美的属性。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植物景观空间原则,多样统一是指有适当变化的同时作为整体又具有牢固的结合状态,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多样统一是通过简洁、多样、均衡、强调、秩序和比例六个因素对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合理选择、组织而得以体现。
第一,多样性。过于单纯的构图会令观赏者感到平淡单调,而利用多样性则可以控制过多的重复,从而引发人们的兴趣。植物景观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应该在具有一种控制性的贯穿整个构图的植物种类之后进行变化。这种“作为构图基础”的植物称为基调植物,用于“调整构图”的植物称为重点植物。同样多样性也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变化来体现。
运用植物形态特征进行设计。将具有相似形态的植物组合在一起,在构图中重复出现形成整个植物空间构图中的控制性因素,使构图更易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例如圆球形植物没有方向性,对构图不会产生破坏性,因此它可以衬托形态特征明显的植物形成视线中心而不会破坏构图的协调。椭圆形、锥形、圆柱形植物具有垂直方向性,可以用来通过加强高度创造构图的焦点;垂枝形植物具有明显的下垂枝条,易于将人的视线引向地面,因此这种植物常被用于创造柔和的线条,成为与地面的视线纽带;水平展开形植物使人产生宽阔感和外延感,能引导视线向水平方向移动,既可以与垂直方向形产生对比,又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联系其它形态;不规则形植物具有奇特的造型,这就使得它极易吸引人的视线,在突出的设计位置上作为孤植树将会产生不同凡响的吸引力。
根据植物的色彩进行设计。在园林植物空间色彩的处理中,从整体出发,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绿色为基调色,以其它色为点缀色,形成“大调和,小对比”。将类似色组合,适当使用一系列具有变化的绿色植物,使构图具有丰富的层次效果。深绿色沉稳凝重,浅绿色令空间明亮、轻快,并令人有漂浮感。将具有对比色彩的植物配置在一起,其色彩的反差会造成强烈鲜明的视觉效果,对该种植物组合在景观中可以适当点缀形成点睛之笔。
例如用花卉造景者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的表现手法,但在设计中应注意不宜过多的运用,否则会造成跳跃和不统一感。对于色彩鲜的花卉和小灌木应在特定的区域内大面积布置,形成成片的效果,或者在某一重点部位作为强调色吸引观赏者的视线。
第二,秩序。形态的秩序是利用水平展开形、圆球形、圆锥形、圆柱形之间的相似形的顺序而形成低、中、高、低的秩序变化。对于质感来说,秩序就是细质、中质、粗质或反之亦可,这种秩序可以由形态、质感、色彩分别形成,也可以由三者相互结合形成。在植物景观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节奏运用形态、色彩和质感可以使植物配置协调。秩序是植物景观的节奏,它将视线从一个焦点自然地逐步引向下一个焦点,植物按一定间距种植,形成秩序,直到间距发生变化,这时变化的植物将很容易被看到从而形成秩序,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视野中焦点的数量只能是一个,仔细安排主景植物在植物景观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合理地运用秩序规律使植物景观中的各种形式和空间共存于一个有秩序的、统一的整体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第三,强调。在植物空间中打破了植物材料的秩序和模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以控制空间构图。植物景观中强调作用,通常由主景植物来实现。主景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形态、色彩或质感在该植物群体中是否足够突出。在一个群体中若有一种植物具有显著的形态特征,则它将会在群体中凸显出来。质感就是如此,如果在植物景观中的控制性植物模式的质感为细质,则利用粗质或中性质感的植物就可以创造强调效果。但要保持植物之间各种要素的平衡状态,即均衡的设计与处理给景物外观以魅力和统一,均衡的美学价值就表现出来了。均衡可分为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对称均衡是用来衬托主题的,在形态、色彩、质感上应该是强有力的,中心的明确标定可以避免散漫和混乱;不对称均衡是利用景物多维空间来创作的,在构图时要综合衡量构成园林绿地物质要素的虚实、色彩、质感、疏密、线条、体型、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来设计,不对称均衡布置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偏感性的自由灵活,可以起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篇5
【关键词】:景观设计;形态;景观语言
1、景观语言
语言学角度解读各个艺术门类的理论话语成为常态,景观语言也不例外。其语言也逐渐成为风景园林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景观语言是以类型学理论结合主客观的感知而衍生的景观语言,其中理论研究经过有安妮・惠斯顿所著《景观的语言》,罗曼・布什的《场地设计语言》。
上溯18世纪中叶,最早用语言的内部关系来比拟建筑各部件之间的关系联系。这出现于杰曼.博弗兰在《论建筑篇》中写到:“线脚以及其他组成一座房屋的部件对于建筑,就如单词对于语言一样”。其中把线脚与单词,建筑与语言的比拟关系。之后则更加广泛应用。布正伟教授在《建筑概念的由来与发展》论文中进行建筑语言分类,这些主要围绕以下三点:一个语言体系运用内部关系,从而传达语言;二、个人的建筑理念解释建筑语言;三、依据具体场地条件的操作,并受到人们对于建筑的感知。
众多建筑语言的共同点也适用景观语言。相比建筑而言,景观语言受到季节等外在因素的限制。这种限制,一方面景观设计师需要以多重维度方式考虑,另一方面为设计师带来灵感,为景观设计的呈现带来丰富变化。利用这些外在因素来进行加工,并且有策略地综合这些限制来塑造景观空间的特色。
2、景观语言的实质
景观设计与文学语言的属性相结合,即是使用语言的规则性来言说景观设计的精确性、规范性。以格式塔心理学为景观语言的理论基础,景观环境的信息变化带来人对感知环境的变化。景观感知通常以两个类别出发点,一类以客观景观元素传递信息,第二类以人的主观意识对于环境感受的影响。 因而,景观语言类似于文学作品但是相比之下,景观语言不擅长叙事功能,而是表意的抒情功能。景观空间形态语言是,以系统化语言体系方式,利用景观元素组合的形态感知作为载体,从而完成塑造景观空间的目的。
3、景观空间形态语言构成
景观语言的存在特征分为实体元素和虚体元素。实体要素主要是指人行道表面、地形、植物材料等等。虚体要素则是实体要素之间,并连接实体元素的“过渡”部分。设计过程中,初学者往往忽略实体元素之间虚体要素,只关注实体元素在空间的摆放位置。景观空间的实质使用实体元素的位置和具体的特性来定义间和赋予其所期待的感受。 形态是包裹实体元素在内,而又包含实体元素之间的虚体元素。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语言系统,景观建筑设计师对实体元素和虚体元素进行加工,变成景观语言词汇,使用语法(语汇之间的相互关系)连接成句,组合成为到达语义的表达。这样形成多种景观形式和景观环境。
形态是其景观语言语汇的基石,形态的基本形构成了景观空间形态的语言的语汇部分,人被形态所赋予丰富而复杂的体验,形态中包括自然形态的迷人曲线到几何形态中的严谨方形。大自然自然形成和人工主动创造的形态种类不胜枚举。无论多么复杂多么繁杂的种类,形态最终经过分解,再综合成两种三种基本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形态的基本形可以单独构成景观空间,也可以不同组合构成空间一部分再组成整体景观空间。
语法组织结构即是合理有序地安排相关语汇形态的位置。语法结构可能发生在独立形态内部,可能是多种形态之间的组合关系。功能即是实现不同设计目的和适应不同场地条件。语法分为非网格结构,网格结构。其中非网格结构又细化为群组,线性组合。群组主要依赖一定构成关系来组合形态。群组过程需要注意同组形态之间的间隙不宜太大,如果过大的间距,这将会造成偏离组关系的视觉感受。同时,间隙太小也会造成组关系的破坏整体特征。线性组合的主导类似于西方规则式园林中中心轴。但不同的是中心轴可以发生变化,可以是笔直的,直角转角,或弯曲转角。空间和形态集中在轴线上或者与轴线两边对称或非对称。其他可能存在的形态偶然合并为对比,强调或者作为辅助的元素。网格组织分为平行线网格、交叉线网格、模块网格、点状网格。其中平行线网格指控制景观空间的方向性和连续性的进程; 交叉线网络指相互连接景观空间之间的通行回路;模块网络指限制和规定景观空间范围和其内容;点状网络指突出景观空间中个性化的标志和地点。
通过形态及组织结构设计,语义表达具有充分基础内涵。形态要素与结构关系,再利用综合的形式语言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形态要素与语法结构关系组合表达,能够分为相交形、直交形、非直交形、循环曲线有机形。这是将基本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通过群组,线性关系,网格关系组合方式,根据一定形式语言进行重新组合成对应的语义表达的类型。
4 、结语
景观空间形态语言可以作为景观建筑设计师的一种创作手法,需要设计师能够从景观空间和元素进行转换为景观语言的语汇,语法,语义表达。
这也是对现实生活场所与空间的一种抽象而理性表达。因为大多数国内教学和设计方案都是经验性只是或者借鉴的“拿来主义”。而不是把景观语言本身作为独立体系与方法。但是,景观语言如何投入实例的具体操作,语言体系各部分的设计用途和设计过程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Anne W S The Language of Landscape [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8
篇6
关键词:景观设计;轴线控制;空间序列
收稿日期:20150825
作者简介:潘伟洁(1986―),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09102
1引言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轴线控制手法依然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设计手法,在园林景观中应用广泛。由于轴线控制法可以将空间的规则性和控制感更好的表现出来,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轴线控制法可以将西方传统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古典园林景观的设计有机融合起来,并表现出独特的韵味和风格。
2整合园林景观与环境
2.1园林轴线与城市轴线相统一
园林景观是城市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方式对城市景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园林景观的布局设计一定要根据周围环境的秩序,同时将园林的空间拓展到城市空间,让园林、自然、城市融为一体。比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格局,它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和自然融为一体,建立一条通过向自然的轴线。奥林匹克公园地处于北京市北部,位于北京市市区抽线北面方向。北京市的中轴线上有很多著名建筑,如天坛、钟鼓楼、天安门广场等,同时它还是一条政治、历史和文化轴线,并且以紫禁城作为城市中心将整座城市的东南西北连接起来,被世界认定是城市建筑中最伟大的中轴线之一。奥林匹克公园使得北京城的中轴线更加宽广,得到新的扩展。森林公园位于中轴线的北端,使得城市内部的中轴线和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成为中轴线的最终结点[1]。如图1所示。
2.2园林轴线和园林景观联系在一起
园林用地一定会有边界限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受到场地因素的限制。为了让景观效果不受到场地边界的影响,园林景观轴线通常都会和外部场地的重要建筑或者是一些关键的标志物的对景线、自然景观的山脊线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比较清楚的轴线结构和较为稳定的场地里外空间关系。而一般想要实现景观和中心轴线的相统一,通常都会使用对景、借景等一些较为传统的造景方法,把外部的景观融入到内部,从而打破原有场地的空间限制,拓展园林的整体空间面积。
3园林景观空间秩序的组织
3.1创造园林景观空间层次
“层次”指的是不相同事物之间相联系的层级秩序。一个体系会由很多元素构成,而每个元素的功能和它的关键程度都不同,因而就构成了明显的层次结构。单个空间的不同形态、不同质感、不同功能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等级结构。所以一定要有较为有效的组织空间结构,以便于构成有秩序的空间序列。而各个空间之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相互融合在一起,例如并列、穿插、渗透、覆盖等方式,给人以丰富的空间感觉。
3.1.1并置关系
轴线塑造景观空间层次,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空间之间的并置关系。空间适当的变化和重复可以强调形式的统一性,营造节奏感和旋律感。当然,也可以利用轴线对多个空间单元的串联来达成空间延展的目的,继而提高产生序列的秩序感。
3.1.2主从关系
轴线创造了景观空间层次,主要表现为空间序列各要素之间清晰的等级关系。在空间序列中想要表达一个景观要点或是空间的关键性和特定性,一般会使其形态和位置有着比较重要的优势,成为了观赏者在视觉上一个新颖的突出点。若是轴线想要增强其控制性特征,就需要比较有影响的端点。较为明显的层次关系可以让空间序列有着比较强烈的秩序感。
3.2形成园林景观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的原理是重视传统视觉,着重于空间的动态组合,按照空间的形态特点,把很多单个独立的景观空间组织建立成不同比例、有规律变化的空间群落。观赏者在运动过程中和视觉的变化中观察到的就是园林景观。观赏者绝对不会在相同的地点和相同的时间观察到相同的景观,感受到相同的空间。观赏者会通过运动的形式体会到空间转换的感觉,而人的意识会让这种运动具有方向和路径,形成不同的空间变化。空间会根据一定的秩序进行有连续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有规律的序列,能体现园林景观空间序列的最好方式就是轴线的设计理念,轴线是连续性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同时它也是空间组成变化的重要线索。轴线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方向性极强,它的方向可以让观赏者变换视觉方向观赏到不同的景观,同时根据指定的线路到达所要的目的地,使得空间可以保持原有的空间连续性,构造空间序列,让观赏者在层次明晰、起伏多变的空间中感受园林景观所想要表达的秩序美[2]。
4视线的引导
园林设计是视觉艺术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会使用很多方法来运用组织园林要点,依照空间形态和空间关系的特点,让园林景观产生较为愉快的视觉效果,园林景观轴线主要包括心里线和视觉线,其具有较强的方向感,可以改变或是引导人的情绪。
4.1外景引入
轴线可以把观赏者的视线引到一个特定的位置,利用“借景”的方式将外部的景观像一些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或是假山等引入到园内,增加园内的景观效果。外景的引入就是利用线性形态的植物景观来增强轴线的方向感,从而又将园内景观引出到园外。
4.2主景导向
轴线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把人的视觉从园林的一个区域引向另一个区域,继而产生视线的交点位置。而这个交点位置通常也就是整个景观的中心区域,园内一些重要景观一般都处于这个中心点上,例如重要的雕像、标志性建筑等。多轴的轴线体系一般也能够形成这样的交点,比如一些十字轴线的交汇点、主次轴线的交点等。
4.3渲染氛围和凝聚情感
园林景观设计理念是通过营造景观和空间来渲染环境的氛围,进而改变观赏者的情感和心情,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到设计理念。因而,园林景观的营造要着重观赏者的视觉体验和心理体验,从而提高景观的表现力和环境的感染力,进而增强景观的环境效果[3]。轴线构成的构图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鲜明、清楚的特征。构图形式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严谨的构图形式的感觉是稳定、严肃的。层次分明的序列空间会慢慢引导观赏者的情绪,按照序曲、开端、发展、、尾声的顺序启发人的思维,使得观赏者可能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如图2所示。
5结语
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受人们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的影响,轴线控制的应用手法也日趋多样化和自由化。分析轴线控制手法可以将轴线控制手法的应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营造出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谭建欣.城市规划中的轴线理论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
篇7
[关键词] 剪纸;景观空间;民俗
【中图分类号】 J5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149-2
在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中,我们最常欣赏到镂空这一设计手法,剪纸艺术在古典园林中的运用其实主要就体现在镂空上.最有特色的运用成果要数花窗(也称漏窗)了,要说花窗,其作为园林建筑的装饰小品,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成就当推苏州园林的花窗最为著名,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其中的每一个个花窗都饱含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同时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意境。花窗艺术同剪纸艺术在某些语言要素上存在相似性――图底的变幻性及图像的寓意性,正是这些相似的语言要素给了造园师们设计灵感,也给了我们现代设计师们深刻的启示。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千余年的传承历史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如今,剪纸艺术不但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更是为艺术地继续发展提供了创造的源泉。本文以介绍民间剪纸的概况及艺术魅力为出发点来探讨在如今一味西化的景观空间设计中,将民间剪纸艺术元素注入到景观空间设计中,必定会大大提高城市景观空间的艺术文化品位。与此同时作为传统文化的民俗载体,剪纸艺术本身所折射出稚拙、自然、随心所欲和鲜明的艺术魅力及生活情趣,更利于我们今后研究工作的深人开展和研究角度的不断创新。
一、民间剪纸艺术的概述
“一剪之巧夺神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她植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是天才的中国劳动人民――主要是农民,而更主要是农村妇女们所创造的,直接反映中国劳动人民自己的生活思想、情感与希望,与劳动人民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剪纸艺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充实着人们生活,并点缀着人们平凡的生活,体现着人类自古以来最基本的潜在的艺术心理和审美理想。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使用的工具有别(剪刀或刻刀),但创作出来的作品形式基本相同,故统称为剪纸。她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剪纸艺术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发展变化后,形成了其淳朴自然、乡土气息浓郁、文化内涵深厚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剪纸的艺术特色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民间百姓深厚的的生活土壤之中,虽然“土”,但能够散发出泥土的馨香,创作者完全不受任何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束缚,可随心所欲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一)审美性
1.形式自由、内涵韵味。在农耕文化的土壤中图形表现上具有质朴,单纯,传达着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向往与渴望,抒发着作者随遇而安、自然而然的心性。2.剪纸镂空的艺术,阴刻和阳刻互为补充,浑然一体,虚实相辅相成,使得剪纸的灵性之美跃然而出。3.色彩简洁明快,以红色为主,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吉祥,采用这种火红的色彩正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传达。
(二)实用性
1.张贴用: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等一些装饰类剪纸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之上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环境。2.摆衬用: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贡品,如喜花、礼花、供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等用其吉祥寓意为节庆日营造热闹氛围,增添喜气,同样也可用剪纸这样的形式给人民以精神的慰藉。3.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枕头花、鞋花、衣袖花等。另外也可作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头巾等等。
(三)地域性
中国的民间剪纸分布地域很广,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色,例如有的粗犷苍劲、有的浑厚质朴、有的精细纤巧,从地区来看,福建剪纸刻画精细、岭南剪纸富丽堂皇,而以陕北为代表的北方剪纸则质朴粗犷、古拙厚重。
艺术虽来源于生活,却又超越了生活,并装点了生活。剪纸这一技艺作为民间传统美术,我们能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将其应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呢?城市景观是供人们休憩、娱乐、休闲的场所,并且环境景观间接地熏陶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如果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完美的融合作为景观艺术,那么它的景观文化就能升华,与此同时还能传递出它特有的浓厚乡土气息,把本土的文化用无声的细语轻轻道出。更重要的还有利于培养广大市民及游客的审美意识、文化知识。
三、剪纸艺术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科技信息化的时代,随之对环境保护的呼吁,营造生态环境等大的社会背景下,以及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下,城市景观建设呈现以下新的趋势:1、城市景观的绿色生态化;2、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保护和挖掘;3、高新科技和新能源在城市景观的表现;4、整体观下的城市景观系统化、网络化、有机化建设。那么加强对城市景观文化的建设,但这仅仅是对城市景观文化做了部分的理解,还更应该关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尤其是正在流失的民间文化艺术,应当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给以保护使其得以传承,这种责任不但是由国家,民俗家,艺术家承担,每一个市民都是国家建设的队伍中的一员。因此,更应该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注入民间文化艺术的元素。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新的时尚元素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元素结合起来,以现代的方式对时尚元素和传统艺术进行重新演绎,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空间.例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问.各国的展馆缤纷亮相,其中被誉为“精剪馆”的波兰馆广受瞩目.其造型亮点是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主题的外观,这座将产生丰富视觉体验的建筑物外部由相互交织的剪纸图案所组成,白天阳光可以透过缝隙进入大厅,营造出一个个奇妙的光影世界,使参观者得到独特的光影体验,当夜幕降临,展馆内的彩色灯光则穿透剪纸图案漫射出来,勾勒出展馆别致的造型,这正是对剪纸造型的应用,阴刻和阳刻互为补充,浑然一体,阳刻线线相连,阴刻线线相断这种独特的造型表现手法,使得剪纸艺术妙不可言,通过这种光和影的空间中变换,使得展馆在表现上又更加细腻,内容更加丰富,具有空灵的美和温婉的生活气息。
剪纸艺术己成为设计者创新取之不尽的源泉,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从剪纸艺术中得到启发.例如我们身边的例子,如“兰州东方红广场”、“龙源”、“兰州市非物质遗产博物馆”、“兰州市水车博览园”等的景观空间设计,其景观空间中均不同程度地借鉴了被誉为西北高原的活化石――剪纸艺术,并使之成为空间主题的部分,剪纸艺术若按照地域划分,可分为南北两派.西北剪纸当属北派剪纸中的佼佼者,以粗犷、明决、古朴、雄健、率直,富浪漫精神等特点而最具代表性,保留着汉代遗风,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应该说,正是设计者古为今用的设计思路,在传统与现代对话中,使得中国的民间艺术大发光芒,在兰州东方红广场的景观空间中,树立着一组用软质的塑料为材料制作的金黄色的大鲤鱼,这组雕塑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运用了剪纸镂空的艺术技法,它以剪纸的造型立足于空间,成了视觉的焦点,剪纸空与实的特点体现地更加真实和变化莫测,点缀的景观更具有了活力,烘托了景观的艺术气息。作为兰州市市民象征性的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使广大市民在整体空间中既能体会休闲娱乐时的快乐,又能得到民间艺术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于整个景观来讲,这组雕塑同时具备了欣赏的功能和装饰美化环境的双重功能。关于兰州龙源,这是一座以龙文化为主旨的主题公园,其靠近黄河北岸处,有一弧长16米、高2.5米的龙凤呈祥的钢板透雕。这组主题雕塑园样也采用了剪纸艺术语言,与整个景观空间的文化意境的营造相和谐统一,成为整个龙源空间的点睛之笔,彰显西北剪纸的粗狂美和再现西北人平凡朴实的生活场景。这组景观文化墙既是承载文化信息的载体,又是景观建筑的一部分,起到了隔断或围合景观的作用。这组火烈烈的镂空剪纸屏风,象征着兰州及兰州市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同样象征着兰州文化的源远流长。
剪纸艺术通过将传统的手法和技巧与现代时尚意识完美结合,已经有了更高一步的创新,剪纸作品不再仅仅是过去门窗上的简单装饰物,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作为一派艺术门类在不断发扬光大,给节奏快捷的都市生活带来了清新纯朴的乡土气息,这是一份祖先赠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无价之宝。在历史的长河中剪纸以一种平面的形态存在着,而今时它又展现出了另一种形态之美――立体,从平面到空间的跨越是剪纸艺术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同时也体现了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总结
作为中华民族沉积了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民俗载体――中国民间剪纸,有着丰富的表现体裁、独特的视觉思维方式, 求善求美的心理特征及象征寓意性的表现手法, 与现代倡导的“天人合一” 的设计理念有着诸多的契合之处。对于剪纸在设计中的应用,不能单纯地应用其外观表象,而是应该在把握其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的应用,唯有如此,剪纸艺术文化的生命才能得以长久地延续下去。同时,我们应肩负民族责任的使命走向民间, 从中挖掘真正属于中华民族艺术的根, 从中发现美, 感悟美, 表达美。
参考文献:
[1]郑蔚珊. 漫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 装饰,2003,(10).
[2]赵宁,王艳.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的构成形式[J]. 洛阳大学学报, 2004,(03).
[3]王新.浅谈中国民间艺术――剪纸[J]. 美术教育研究,2011,(05).
[4]鲁华.浅析剪纸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01) .
篇8
关键词:现代;风景;园林设计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rends
Yang Yingyao Liu Bin
The Baoding city botanical garden management office, Hebei Baoding 07100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on management concep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The landscape will not stay on the surface of the beautiful form, but in the viewpoint of ecological value and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leading to form, function and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higher level of unity. The article also talked about trend of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functional, people-oriented;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landscape and also can product" mix"; landscape soft;" phase" layout, borrowed scenery appreciation; control force, executive force in both hands.
Key words: modern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1、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追求自然为主体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所追求的是减少、甚至是没有人类参与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场所,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从过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现在成为自然界的一员。与此相适应的是,风景园林师过去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现在则倾向于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主体。
传统园林被看作是人类对征服自然的炫耀,是人与自然的作用在相互竞争,而城市中出现的荒地则被看作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衰退。当人们认识到,植物同人类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迁徙,自然会运用各种方式将荒地变成各种迁徙植物的竞争地之后,荒地就成为风景园林展示的热点景观类型之一。
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要以生态为核心
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将各种生物联系起来的各种依存方式的重要性。
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同样,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随意去掉一些景观元素,或破坏了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极有可能在许多层面上影响到原先错综复杂、彼此连接的景观格局。如前所述,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对于那些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这样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3、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应以地域为特征
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遗产等。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就是要再现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某个地区中,各个景观元素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与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相结合,构成人们所观察到的景观类型。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的观察和利用景观的方式。风景园林师应是坚定的“完美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不应满足于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而应追求本地区地域景观的完整性。
4、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以场地为基础
任何场地都具有大量显性或隐性的景观资源。作为风景园林师不仅要具备各种相关的专业知识,尤其还要具备对景观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对景观变化机理的洞察能力。风景园林师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并理解场地,努力把场地含有的各种信息都收集、归纳并联系起来,将场所的重要特征加以提炼并运用于设计之中。同时,他应该能够预见场地整治的变化方向,始终明确场地的改变过程。实际上,与发现一样,风景园林师的眼光本身就是设计过程。此外,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人们起初认为有问题需要整治的地方,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问题很可能出在别处。两块场地之间的转换之处,通常是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因此,优秀的风景园林师往往从场地的周边环境整治着手,而不是马上进入场地本身的整治。遗憾的是,中国风景园林师已习惯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处理方式,总是从场地本身的整治出发,在场地中心布置大量的景物,而将各种低劣的景物放在场地。
5、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以空间为骨架
景观是由实体和空间两部分组成的,空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所有景物都属于某个彼此紧密相连的空间体系,并以此把景观空间与实体区分开来。
空间的特性来自该空间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在一个空间内部,如果继续以该空间的边界为参照的话,还应存在着一些亚空间,又与其亚边界相联系。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能轻易地破坏各种景观边界在空间中存在的形态。景观空间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它们以某种方式与邻里空间共同存在、同被欣赏,形成某种空间联合体。地平线是景观空间的边界,随着观察者的运动,它也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关注空间本身,更要关注该空间与周边空间之间的联系方式,即一个空间以何种方式转换到邻里空间?然后再以何种方式转换到下一个邻里空间?如此由近至远,逐渐抵达遥远的地平线,从而形成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性景观。
6、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以简约为手法
简约的设计手法就是要求用简要概括的手法,突出风景园林设计的本质特征,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和拖泥带水的表达方式。
简约应该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简约手法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场地的认真研究,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景物表现最主要的景观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所谓最优秀的设计作品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师们越来越倾向于用简约的方法去整治空间,正如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实际上并没有一无是处的空间,它同样在演变,同样拥有某种吸引力。最低劣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具有一些积极的方面。中国风景园林师更应注重简约的设计风格,不要轻易地去改变空间,而应充分认识并展示空间的个性特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南湖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119-02
一、长春市南湖公园现状
南湖公园位于吉林省的省会长春市,公园始建于1935年,史称黄龙公园,年至今已有75年的历史。公园位于长春市区南部,占地面积238公顷,其中水面96公顷,约占公园总面积的1/3(见图1―1),从空中俯瞰南湖公园,东西窄,南北长,南湖公园的位置正好处于工农广场,南湖广场和新民广场所形成的等腰三角形的中间(见图1―2)。是提供给市民休闲交流的公共空间,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周边生活环境,还起到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作用。
南湖公园的现今树种104种,树木总量14.3万株,树木都已成形,湖西的森林区已出具规模,园内商业服务网点、游乐设施服务休闲项目等配套设施。
二、南湖公园景观环境调查分析
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环境形象,从主题形象与景观环境两方面来分析。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主题营造应结合长春市文脉地域特点进行景观设计,公园景观主题应该突破了传统公园的固有模式,体现多元化设计风格以及生态、文脉、人性、等各设计要素。
景观环境形象是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也就是狭义景观设计。对于公园景观环境形象,可以从总体形象与各个景观要素两方面来讨论。
三、南湖公园景观层次划分
公园的景观有从整体到局部的递进层次,可以将其简单概括为“大园区”一“分类园区”一“小园区”,的景观层次。首先它具有作为“公园”的整体主题景观“大园区”,如全园作为“一个中心大群落”的整体主题景观形象。其次,将“大园区”中有共同特性的主题景观区域归到一起,成为中间层次的“分类园区”,如在“一个中心大群落”中再进行划分。再次,将各“分类园区”拆分为一个个“小园区”,景观层次在整体大主题设定的范围下,多以整化零的手法,再局部设计特色。
(一)入口景观空间
南湖公园各个入口景观空间,没有表达出长春市的文脉特色,景观空间层次不分明。同时,公园在游览功能上,应设有引导游客局部主题园区出入,并设置简介标识的空间。在这部分空间中,应在该园区设置界定出入口意象的标志,而有些环境的显性意象如大树、特定植物片区等等,都可成为入口景观空间的造景原型。
(二)主题核心空间
以长春市的文脉和东北的地域为依托,涵盖了地域文化所有景观元素的主题景观空间,景观元素的整合统一在南北原路的轴线上,加以长春市的文脉特征广场节点景观设计来综合体现。
(三)景区过度空间
公园中景区过渡空间是指从进出空间到主题景观空间边缘的空间区域及主题景观空间内各个主题活动区域之间的过渡联系区域。过渡空间是主题场景的酝酿过渡区域,也是游人的休息松弛区域。南湖公园中景观过渡空间的表达,是以设计实际场地与周边环境意象的整合来营造的。在这里,周边环境意象包括了“水体”、“树林”、“小品”等等。
(四)景观设计重组优化
南湖公园景观设计应有一个讲究规则的景观空间组合序列设计,能使公园体现出空间特色。将主题景观、游乐景观的各部分景观景点按一定的次序组织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为游客营造最佳景观空间景观设计原则。景点组合序列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赋予空间节奏性,这是景观设计组合序列更高层次的运用,分为发端、延伸、主体、收合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五)公园系统优化设计
城市公园是伴随着改善大城市的住区条件、环境而产生的,不论是西方出现的居住郊区化,还是在中国现阶段的城市住区园林化,都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更好融合的居住环境的向往。不论是田园城市理论、还是山水城市理论都试图解决由于工业发展产生的居住与自然环境分离的矛盾。
城市公园系统在概念中指出:应当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体系,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城市文化等功能的活动。目前南湖公园景观设计系统规划应当点、线、面结合,即以特色小品、广场、绿地等点状绿地与城市公园的平面相结合进行景观优化,公园应添加轴线来贯穿南北的景观空间联系,形成具有理想系统化的级配模式。
(六)公园景观设计机制
由于南湖公园的景观设计影响因素复杂,作为个体创造者的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确实显得很渺小。因此,从规划设计层面建立一个有众多工程师、科学家、社会学家、政府和市民共同参与的设计集群。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是参与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其工作不但是对公园景观开发建设提出构想、选择设计方案,还应对设计思想进行宣传、交流和贯彻实施。把规划推荐给群众,各个利益群体讨论,并根据公众的意见加以修改,即所为的“推荐规划”。
(七)结语
本章将研究得出的改造设计运用于长春市南湖公园中。改造在对公园的景观资源、游人使用情况等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后,基本保留和延续原有景观结构与功能分区,对问题严重、矛盾突出的地段进行局部改造优化。
1、通过对建筑小品的改造、以及植物造景,继承和延续南湖公园的传统园林风格造园,强化个性特色。
2、运用生态恢复设计理念,对植物进行分级保护、分级改造。注重地方植物、色叶、观花植物的运用,形成“春樱、夏荷、秋花、冬松”的特色景观。
3、运用环境行为学理论,对游人进行使用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景观空间的使用性质进行调整,应该解决老年人晨练活动场地设施不足,增加残疾人的活动的便利景观设施的问题,来完善公园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J].新建筑,2001(5).
篇10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营造
1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特点及作用
由植物材料形成的空间一般是指由地面、立面和顶面单独或者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性或暗示性的范围组合。这样的园林空间在地面上,以不同高度和各种类型的地被植物、矮灌木等来暗示空间边界。只要合理利用植物的丰富造型与组合搭配,就能够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
1.1空间渗透性
植物形成的空间并不像建筑物构筑的砖墙那般密不透风,植物通过树干、枝叶限定一个空间,界面的不同处是疏密结合的,由于植物材料的软质性,部分光线、气流以及声音等能轻易地穿透植物构成的空间而渗透到相邻空间,使空间的整体富有层次而相互连通。
1.2整体性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更多的是从整体的空间入手, 进而深入到各个局部的植物景观空间的环境设计。其整体性除了要求合理的群落结构之外,其中组群的内部和外部必须有机结合,形成组群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1.3植物季节性
植物的生命周期中会在色彩和形象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构成四季分明的时序景观。当植物空间由落叶植物围合时,空间围合的程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夏季,植物的生长会增加空间的封闭性,而秋冬随着植物的落叶,视线逐渐能延伸到限定空间以外。可见,园林植物空间景观是动态变化的,并非长久不变的。
1.4时代艺术性
植物景观空间有它自身的组织结构,表现为一定的色彩、质地、具有一定的形状,同时也容纳一定的地域性。人们除了对它本身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的欣赏之外,还会在审美观念中加入时代要求,植物景观空间是按照人们头脑中的创作意向在实际中形成的, 它的空间气氛所表达的意义、空间的使用特点等都必须与这个时代的使用者之间产生信息交流。只有当植物景观空间与该时代的审美情趣相适宜,它才会与人们之间产生巨大的亲和性,反之则令人避而远之了。
1.5丰富景观空间
园林植物有着多变的形体和丰富的季相变化,其它的构景要素无不需要借助园林植物来丰富和完善。植物与地形相结合,可以强调或者消除由地形变化所形成的空间感;园林中通过岛屿、堤岸及水中的植物造景,则可丰富水面空间的色彩和层次;建筑与植物相互配合,除了可软化建筑的硬直轮廓外,还能使其空间感得到丰富和改善;如果这些要素共同配合,则能形成变化多样的轮廓线,提供更为丰富的视域空间。
1.6满足景观空间风景构图要求
植物多种多样的配置方式可满足园林不同空间风景构图的要求。采用三五成丛的自然式种植形式,有利于表现自然山水的风貌;采用成行成排的规则式种植形式,则宜于协调规整的建筑环境;宽阔的草坪,大色块、对比色处理的花丛、花坛可以烘托明快、开朗的空间气氛;而林木夹径,小色块、类似色处理的花境则更容易表现幽深、宁静的山林野趣。
2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类型
2.1开敞空间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称为开敞空间,它外向、无私密性。园林中由低矮植物营造的开敞空间气氛明快、开朗,常成为人们良好的游憩活动场所。由如茵的草坪,斑斓的花卉,矮小的灌木等植物材料营造的空间均能达到此种效果。
2.2半开敞空间
园林中以植物材料为主营造的半开敞空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指人的视线被四周植物的枝干等部分遮挡,人的视线透过稀疏的树干可到达远处的空间。另一种则是指空间开敞程度小,单方向,常用于一面需隐密性,而另-面需景观的环境中,在大型水体旁也很常用。这两种空间在形式上虽不完全相同,但有着共同的特点,即二者都不是完全开敞,也没有完全闭合,身处其中,人的视线时而通透,时而受阻,富于变化。
2.3封闭空间
由基面、竖向分隔面和覆盖面共同构成的林下空间,利用乔木树冠形成的覆盖面隔离向上的视线,同时林下灌木对视线的流动产生阻挡,人的视线四周均被植物所围合,形成视线的封闭,称为封闭空间,它无方向性,具有私密性、隔离性。
3园林植物营造景观空间的方法
3.1园林植物要多样性
过于单纯的构图会令观赏者感到平淡单调,利用多样性则可以控制过多的重复,引发人们的兴趣。植物景观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同样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变化来体现。但是,多样性的体现并不是将所有无关的东西进行排列组合,过多的变化只会导致混乱。应该在选定一种控制性的、贯穿整个构图的植物种类之后再进行变化。这种作为构图基础的植物称为基调植物,用于调整构图的植物称为重点植物,实际上无论植物空间中哪种视觉要素发生了变化,多样性都会产生。在表现多样性同时,也要考虑统一的形成,在3~7 种不同种植物组成的植物组群中,主要表现形态、色彩、质感中某两种植物特征,大多数植物的这两种特征均相似,或者在8~15 种植物组成的植物组群中,大多数植物有一种特征相似,则整个植物景观可形成多样统一。多样性形成的方式有对比和相似两种。对比将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形成跳跃感,而相似的多样是平缓的,给人带来宁静、平和的感觉。
3.2注意植物材料空间分隔
利用植物材料分隔园林空间,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在自然式园林中,利用植物分隔空间可不受任何几何图形的约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空间可通过成丛、成片的乔灌木相互隔离,使空间层次深邃,意味无穷。在规则式园林中则常见植物按几何图形划分空间,使空间显得整洁明朗,井井有条。其中绿篱在分隔空间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和常见,不同形式、高度的绿篱可以达到多样的空间分隔效果。应该说在园林中,植物除了独立的成为空间分隔手段之外,亦常与地形、建筑、水体等要素相结合,在空间构图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3.3植物的形态
园林植物的形态表现为不同的形体大小和姿态,具体是指植物的树枝、树干、生长方向、树叶数量等因素的整体外观表象。不同形态的植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影响着植物空间景观的构图和布局。形态的秩序是利用水平展开形、圆球形、圆锥形、圆柱形之间的相似形的顺序而形成低、中、高、低的秩序变化。对于质感来说,秩序就是细质、中质、粗质或反之亦可,这种秩序可以由形态、质感、色彩分别形成,也可以由三者相互结合形成。在植物景观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节奏运用形态、色彩和质感可以使植物配置协调。秩序是植物景观的节奏,它将视线从一个焦点自然地逐步引向下一个焦点,植物按一定间距种植,形成秩序,直到间距发生变化,这时变化的植物将很容易被看到从而形成秩序,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视野中焦点的数量只能是一个,仔细安排主景植物在植物景观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合理地运用秩序规律使植物景观中的各种形式和空间共存于一个有秩序的、统一的整体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3.4植物的色彩
园林植物的色彩千变万化,并且随着季节变化而出现特殊的颜色。根据植物的色彩进行设计。在园林植物空间色彩的处理中,从整体出发,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绿色为基调色,以其它色为点缀色,形成“大调和,小对比” 。将具有对比色彩的植物配置在一起,其色彩的反差会造成强烈鲜明的视觉效果,对该种植物组合
在景观中可以适当点缀形成点睛之笔。色彩会使空间产生一定的“感情”或“性格”。如在总体格调高雅、古朴的高级住宅的道路空间,可选用紫色调的植物来突出高贵、优雅、神秘的氛围;而在以销售黄金钻石为主的街道空间中,植物可选用黄色基调的树种如金叶女贞、金叶槐、银杏等来营造相同色系的空间,烘托其华贵、高雅的气氛。
3.5凸显强调性
在植物空间中打破了植物材料的秩序和模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以控制空间构图。植物景观中强调作用,通常由主景植物来实现。主景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形态、色彩或质感在该植物群体中是否足够突出。在一个群体中若有一种植物具有显著的形态特征,则它将会在群体中凸显出来。质感就是如此,如果在植物景观中的控制性植物模式的质感为细质,则利用粗质或中性质感的植物就可以创造强调效果。但要保持植物之间各种要素的平衡状态,即均衡的设计与处理给景物外观以魅力和统一,均衡的美学价值就表现出来了。均衡可分为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对称均衡是用来衬托主题的,在形态、色彩、质感上应该是强有力的,中心的明确标定可以避免散漫和混乱;不对称均衡是利用景物多维空间来创作的, 在构图时要综合衡量构成园林绿地物质要素的虚实、色彩、质感、疏密、线条、体型、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来设计,不对称均衡布置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偏感性的自由灵活,可以起到移步换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