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资源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外媒体资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外媒体资源

篇1

Q:华策影视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始拓展海外发行的?对于当时的中国影视市场有着怎样的推动性?

A: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打造华人文化传媒旗舰,是华策影视一直以来坚持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开展海外合作,向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发行8000多集各种题材的精品电视剧,成为海外影视剧市场华语影视节目最具影响力的供应商。

从开始接触海外市场,到目前的海外销售有了一定的规模,公司赵总曾经亲自带队赴海外参展,进行海外市场探寻、摸底,并有目的地制作了一些适合海外市场的古装武侠剧,扩大公司的节目资源,为未来的海外市场销售积淀资源。公司已制作完成的古装武侠电视剧《天涯明月刀》《天龙八部》等和未来正在制作的《大汉贤后卫子夫》《鹿鼎记》等以及皇帝、皇后系列收到很好的销售回报并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

Q:华策的海外发行理念是什么?

A:以适合的内容、优良的品质保证海外传统媒体销售的同时,利用新媒体的载体实现“华策剧场”的全球落地。

Q:近几年的海外市场是怎样的?华策的运作模式有着怎样的改变?

A:随着中国的发展变化和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影视节目也开始慢慢受到海外的关注。华策的电视剧从古装历史剧到现代题材剧相继销售到了亚洲、北美、拉美、非洲、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要想真正实现中国节目“走出去”,还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从节目的内容、制作的品质、语言的翻译都要做到与国际接轨。

华策为了实现“华策剧场”全球落地的目标,打破语言障碍,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携手打造专业影视译制机构——海宁国广华策影视译制中心,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电视剧台词的翻译工作,我们看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未来的全球观众市场。

Q:主要的海外市场是哪些地方?

A:目前,海外市场的销售还是文化比较接近的亚洲地区。但华策制作的现代题材电视剧已经销售到了拉美地区,而且在拉美的播出收视率正在逐部提升,这给商增加了很大的信心。其次,古装历史剧也逐渐受到了中东和土耳其客户的关注。

Q:海外销售的价格又有怎样的变化?

A:价格的提升都是有一个过程的,目前我们还是以培养观众收视习惯为主。华策有长远的考虑,目前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去做宣传和上英文字幕工作,都是为了未来而奠定基础。

Q:在面对“发行渠道多元化”及“行业资源整合”的机遇下,是否更加有利于海外的发行,对于电视剧的类型和质量有着怎样的要求?

A:行业资源整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提高电视剧的制作水准有很大的好处,我们一直在提要与国际接轨,就是要制作出符合观众欣赏、符合海外播出标准的节目。一些不适合的节目终究会被淘汰出局。

Q:华策是怎样抓住海外主流市场的?

A:首先我们有一支专业的海外销售团队,既懂市场,又了解节目,与海外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我们还将剧中较难看懂的台词进行编译,让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台词译成海外观众所能看懂的台词。节目长度也做适当剪辑,更符合国外播出的需要。

Q:“文化走出去”是否已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商业行为,而是企业的责任?

A:对,我进入这个行业一直做的就是海外销售,以前国外了

Q:以你的角度,怎样看目前国内电视剧的海外发行,是压力动力并存吗?

A: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竞争和压力都很大。我个人看好海外市场,随着中国的强大,国际市场开始注视中国,市场大了是好事,但是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有个培养的过程,做好自己的事情。

Q:今年海外发行的回报是怎样的?

A:还是不错的,都是按照公司制定的目标来完成的。

Q:明年海外发行有什么新的计划吗?

A:除了保证传统的节目销售之外,更多的是要拓展华策剧场、专区和频道,把译制公司的工作做得更专业,因为译制的工作要求很专业,不是英语说得好就能胜任的,它和翻译普通的文学不一样,其中字词的断句、语言的对应、语言的使用习惯等都很有讲究,我们不是为了要有字幕而做,而是要让人家看得懂。

Q:做海外发行需要很专业的人才,他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A:海外节目销售需要的知识面很广,既要了解市场、客户的需求、节目的适合度,又要熟知版权范围、法律条款等等。对节目的喜好不是以自己的角度,而是要从国外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

篇2

关键词 海外市场 众筹 推广

一、众筹及产品众筹

众筹,英文名字是crowdfunding,一般也称为“大众筹资”,主要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依靠众人力量,将群众闲散的资源集中在一起为企业、新产品等提供资金上的帮助。众筹网站首先是国外发展起来的,Kickstater、Crowdcube、Lucky Ant等是国外著名的众筹网站。

产品众筹,是指企业有新产品开发时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得投资人的资金帮助,当产品能够对外销售时筹款企业按照筹款时的约定,将所开发出来的产品提供给投资人,在提品时一般是无偿或以低于成本价的形式提供的。产品众筹的对象是还未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实现的一种预售行为。

二、海外市场中医疗设备产品众筹推广的优劣势分析

当前很多企业并不是因为缺少资金而进行产品众筹的,是为了使用产品众筹这种方式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通过这种预售行为获得第一批客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营销方式也与时俱进,特别是在海外市场推广中,依靠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推广,是必不可少的营销方式。在海外市场中利用产品众筹方式对医疗设备进行推广,是互联网推广中的一种主要方式,且越来越多的朝海外发展的医疗设备企业都开始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推广。产品推广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资源,因此医疗设备在海外市场上可以选择一家当地众筹平台与之合作进行推广。医疗设备利用众筹方式进行推广可以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在扩大产品影响力的同时能及时获得医疗产品反馈的建议,培养出第一批客户。另外,参与医疗设备投资的人是当地各行各业的人,他们都拥有较为成熟且丰富的资源,有利于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但在产品众筹推广之前还需要进行优劣势分析,充分了解海外市场产品众筹推广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分析:在海外进行产品众筹推广过程中,和当地众筹平台、媒介等进行合作,在语言、文化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当地众筹平台、媒介等更加了解产品推广中的流程,使医疗设备推广方式更加符合当地人群的需要。且当地的媒介都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能够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医疗设备的影响力。

劣势分析:医疗设备在进军海外市场时,由于语言文化不同,再加上医疗设备专业性较强,沟通上存在一定障碍;医疗设备推广过程中需要和众筹平台、媒介等进行合作让他们协助进行产品推广,媒介推广中增加一个客户就会得到相应的提成,但有些媒介为利益所驱动会进行造假,因此推广信息中数据真实性会受到一定的质疑。

三、海外市场中医疗设备产品众筹推广方式

(一)海外市场中医疗设备产品众筹步骤

除了利用海外当地众筹平台进行产品推广的优劣势外,可以用产品众筹推广指定相应的推广计划,主要计划步骤有选择众筹平台、设定众筹目标、医疗设备众筹包装、指定推广策略等。

1.选择众筹平台。海外市场推广中众筹平台选择十分重要,我国很多企业一般偏向于Kickstarter、Indiegogo等,因为这些平台信誉度较高、项目审核严格、影响力大。

2.设定众筹目标。是海外众筹的第二步,如文章中医疗设备进行产品众筹主要是为了进行推广,扩大医疗设备的影响力。

3.包装产品。比如拍摄医疗设备宣传视频、提炼出医疗设备优点和特色、设计出宣传主题等。

4.信息。将相关产品信息在众筹平台上。

5.推广信息。这是众筹最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到产品众筹效果。

(二)众筹推广方式

众筹推广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提高流量和转化率。

1.提高流量。流量分为两种,一种是站内流量,另一种是站外流量。(1)站内流量提高方式。Kickstarter中环境较为公平、宽松,因此医疗设备获得站内流量较为容易,只要产品有足够的创意,依靠其产品良好的表现就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排名。另外,还可以和网站官方进行良好的沟通,获得主动推荐的机会,增加产品的医疗设备的站内流量。(2)站外流量提高方式。站外流量则需要和媒体、社交网站等进行合作获得较高的流量。如下是媒体和社交网站的选择方式:新闻媒体的选择:医疗设备的研发是为了给人们医疗保健提供一定的服务,因此可以选择海外地区中影响力较大的新闻媒体如CNN、《TIME》(时代周刊),特别是目的地影响力较大的媒体,如印度的《The Times of India》(时代周刊)、意大利的《II Sole 24 Ore》(24小时太阳报)等,对医疗设备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其可信度,扩大影响范围。社交媒体的选择:Facebook、Twitter是影响力较大的社交网站,特别是Facebook,其影响力更大,且转化率也较高,因此可以选择Facebook,将医疗设备相关信息通过Facebook朋友圈转发出去,当有人对此感兴趣时就会进行点击和转发,在获得流量的同时也能扩大其影响范围。除了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外,也可以在视频网站如YouTube上播放医疗设备的相关视频,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人们更详细地了解到医疗设备的特点。另外,还可以和搜索引擎如Google、Bing、医疗卫生门户网站等进行合作,通过搜索引擎提高医疗设备的热搜度,通过医疗卫生门户网站等的宣传提高医疗设备的公信度和权威性。需要注意的是国外和中国的生活节奏等有所不同,他们不会每天都刷朋友圈,即使刷也是选择周末,但每天都会看邮件,因此医疗设备在众筹期间进行宣传推广时切不可忘记邮件营销。在利用邮件营销时要做到:提前建立相关用户数据库;对潜在客户群体进行定位;利用邮件营销实现5%的精准的人群Email转化率;维护客户关系;转化客户习惯,这也是邮件营销的最终目的,当客户习惯朝着医疗产品规定的方向发展时,说明该产品营销已取得成功。

2.提高转化率。转化率提高可通过一些优惠活动、客户维护等手段实现。根据医疗设备产品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活动,吸引已有的客户将医疗设备产品推广到其亲朋好友处,如打折、推荐、转发/购买抽奖等活动等,当客户向亲朋好友推荐了产品后再次购买即可享受一定优惠,亲朋好友转发相关产品信息后购买产品时也能享受一定的优惠。这种方式是海外产品众筹推广中效果较好的方式,也是大家公认的推广方式。在海外市场上购买过众筹产品的客户再次购买的概率非常大,因此通过这种活动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转化率。

海外客户十分注重产品功能和服务,因此一定要做好客户维护工作。客户咨询就说明其对产品感兴趣,因此客户在咨询相关产品信息时给予耐心的解答,尽早促进客户购买行为。

四、结语

海外市场产品众筹推广方式和国内市场有所不同,因此在医疗设备进行产品众筹推广中一定要根据海外市场特点和地文化习惯等制定出推广策略,满足海外客户需求的同时提高产品销量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为无锡市海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3

然而,过去一年多来,新华社云南分社以“新媒体产品源头端策划生产试点”为主要抓手,抢抓“起跑线”机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及脱贫攻坚等云南跨越式发展新实践,先后在楚雄、大理、昆明、丽江等城市积极开拓海外社交媒体直播报道,让“中国故事”“云南印象”在海外频频亮相,创下新华社国际传播的多项纪录,也给地方如何利用新平台、新阵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了积极探索和有力示范。

一、创新海外社交媒体直播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新华社云南分社与总社对外部多次组建专门直播团队,积极探索创新,挖掘云南省丰富的国际传播资源,在脸谱和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总共进行了《魅力中国:全球最“火”的节日――云南彝族火把节》《中国东西向最长高铁开通,一起感受“中国高铁”和“中国速度”》《在中国浪漫之都与少数民族一起跨年》《探访中国最后一个母系社会――泸沽湖边的“女儿国”》《透过西南小村庄看中国脱贫攻坚战》等36场手机端英文视频直播。这些海外社交媒体直播时长不一、特色各异,互动性极强,海外总浏览量超过2200万,赢得欧美和周边国家网友广泛好评。

这一系列直播立足云南,既展示了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中国形象,又呈现了充满民族风情的传统中国风采,更取得多个突破、创下多项纪录:中国媒体首次VR直播、首次在行进中的高铁上直播、首次一站式跨省直播等等。在讲述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中,这一系列直播凸显了中国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个别直播场次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点赞,国际传播效果极为显著。

1.首次推特VR直播领跑中国媒体

对很多人来说,2017年1月6日或许只是元旦后一个普通工作日,但对中国国际传播事业来说,一项新纪录诞生了。

当日,云南分社和总社对外部一起合作在新华社推特法人账号顺利完成首场VR(虚拟现实)视频直播《透过禄劝县小村庄看中国脱贫攻坚战》。直播利用“360度VR相机+手机”的方式,沉浸式展现当地的新旧面貌对比,使25万名海外观众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我国脱贫攻坚的巨大成效,获得广泛关注和点赞。这是新华社首个VR无延时视频直播,也使新华社成为首个实现推特VR视频直播的中国媒体。

在VR视频直播中,观众转动手机或VR头盔即可领略360度全景,画面选择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前所未有。与普通视频直播相比,VR视频直播画面更加开阔,效果更加震撼,浸入感更强,出镜记者与观众的互动更有即视感和现场感。这场关于中国脱贫攻坚的VR直播刚一开始即引起轰动。有40万粉丝的推特官方“潜望镜”电视台在直播开始不久即转发并置顶。观看直播的包括外国政府官员、媒体记者和普通海外网友,他们的点赞、评论如潮水般涌入。“第一次看VR直播,太赞了!”“如此大规模扶贫,只有中国能做到!”有的则纷纷追问:新华社是怎么做到的?不少人还在直播中不断留言打听直播所使用的设备型号等。

2.高铁直播成脸谱平台年度亮点

沪昆高铁昆明至贵阳段元旦前开通,云南进入高铁时代,也意味着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正式成形。新华社云南分社和总社对外部多名记者克服高铁内信号极不稳定、车厢空间狭小拥挤等多重困难,以体验式报道尝试在脸谱、推特和优兔三个平台同步直播,首次实现在行进中的高铁上直播和首次一站式跨省直播,正面展现了中国高铁的速度力量、生态意义和高科技应用。“中国速度”“云南印象”再次刷新海外观众观感。

这一系列高铁直播及滚动报道共21条,总时长约数小时,海外总浏览量超过570万次。其中,记者站在列车前的60秒直播在脸谱平台就获得100多万浏览量,被评为脸谱平台2016年“年度亮点”。另一场20分钟直播的浏览量高达150万,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沙菲・杰米评论说:“真心值得一看!”美国作家奥黛丽・费舍尔留言说:“超级棒!我们美国也需要更好的公共设施。”印度网友桑杰则说:“真希望成为一名云南人。”

3.首次无延时跨年直播收获惊喜

继高铁直播后,直播组日夜兼程,加班加点,在丽江及其周边完成了《在中国浪漫之都与少数民族一起跨年》《(无人机航拍)新年第一缕阳光点亮世界文化遗产地》《带你体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婚礼魅力》《探访中国最后一个母系社――泸沽湖边的“女儿国”》《“下里巴人”的阳春白雪――数百农民雪山下演绎印象丽江》等多场直播。系列直播海外总浏览量突破500万人次。直播组以创新引领突破,先后实现新华社首次无人机与手机无缝联播、少数民族多样性最突出的直播等多项突破。其中,丽江古城跨年系列直播包揽了新华社元旦当日所有中国新闻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的浏览量前五名;相关直播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点赞和海外网民好评,给直播组送上了新年第一份惊喜。

直播期间主持人根据评论与海外观众实时互动,充满互动性、贴近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中国风采”“云南名片”让海外网友着迷。海外网友纷纷评论:“好想去中国丽江,举办一个纳西婚礼!”在摩梭人直播中,美国堪萨斯网友格兰达・罗宾逊说:“女儿国居然是真的?!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今年一定要去。”

4.文化领域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展现中国软实力

去年7月底彝族火把节前后,新华社云南分社和总社对外部紧密合作,先后在楚雄、昆明等地完成《带你体验全球最“火”的节日――云南彝族火把节》《石上刺绣、雕刻翡翠、乌铜走银……来来来,一起领略云南独特的文化魅力》《陶瓷、中式“芭比娃娃”制作、普洱茶道――感受中国文化的传统与创意》《黑松露、过桥米线、鲜花宴、汽锅鸡……云南特色美食攻略》等八场脸谱“魅力中国”手机端直播。

这一系列文化领域海外社交媒体直播生动展示了云南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立体呈现了我国民族团结和谐的氛围和多元民族文化魅力,海外总浏览量近900万人次。海外受众评论几乎都是积极正面的。如“中国可能拥有最多元的文化,真想去现场看一看”,“哪里可以买到这些中国芭比娃娃,太好看了!”等等。

二、地方源头创新的路径探索

凭借数以亿计的海量用户,脸谱、推特和优兔无疑是海外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并成为欧美民众获取新闻资讯、交换消息的主要来源,也成为新华社在海外宣介中国的新的主要阵地。新华社目前在脸谱、推特和优兔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法人账号总粉丝人数超过2300万,并持续增长,进入世界主流媒体第一方阵,成为海外网友了解中国的主渠道。

新闻“社交化”意味着我们除了要及时实现传统报道的升级转型外,还要积极对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新趋势,全力打造国际传播的新渠道和新矩阵。对我国国际传播事业来说,这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新华社手机端海外社交媒体直播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直接面向海外观众,全程用英文进行无延时手机视频直播,实时与网友互动,在我国当前所有对外宣传形式中独具优势。

2016年以来,新华社云南分社作为总社确定的新媒体源头端试点分社,因时而变,趁势而起,不断探索创新报道形式,在人员组建、设备配置、题材选择、语言表述等方面打破旧有观念,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开辟了新渠道、树立了新标杆、探索了新路径。

1.在组织策划上出想法

海外社交媒体报道领域的初步成效,极大鼓舞了新华社云南分社记者编辑。这一系列海外社交媒体直播给在地方从事对外宣传的政府部门和媒体机构带来不少启示。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完全可以作为地方开展国际传播的创新点和突破口,从而带动传统报道转型升级。以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引领国际传播创新大致有两种路径选择:一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二是自下而上的“底层探索”。而这两个路径都离不开新华社相关编辑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新华社云南分社之所以能创下直播场次居所有分社首位等多个纪录,是因为分社分党组高度重视新媒体产品源头端策划生产试点工作,积极与总社有关编辑部沟通对接,在组织策划海外社交媒体直播上投入了很多精力。或率先示范,亲自用英文出镜;或居中联络协调,联系地方并与总社沟通;或提出创意,组建专门团队及时落实;或充分授权,鼓励记者大胆进行探索创新。没有这种“顶层设计”和“底层探索”,没有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新华社云南分社的海外社交媒体直播是不可能如此出新出彩的。反过来,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又大大提升了楚雄、昆明、丽江等城市在海外的知名度,实现多方共赢。

2.在内容选择上做文章

新华社在云南进行的一系列海外社交媒体直播特别注意紧扣云南的三大定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确保了直播选题的站位和视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直播团队又认真梳理云南在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独有“名片”,抓住云南跨越式发展任务重、脱贫压力大、少数民族最多、文化最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等特色精心谋划直播选题,以最接地气的内容去具体阐释这三大定位,效果却出奇地好。

在选择云南的直播内容和地点时,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团队强调要“软硬兼施”,既有中国东西向最长高铁开通、脱贫攻坚等“硬”新闻,也有火把节、少数民族婚礼等“软”场景,力争立足云南,多角度向外国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立体中国形象。海外社交媒体直播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刚开始一分钟之内的内容选择非常重要。一旦画面选择不当,直播就会显得沉闷,缺乏吸引力,从而让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往往须选取最能体现中国特色、最抓眼球的内容和出镜地点作为吸引人气的预告片和“开胃菜”。

3.在形式创新上花心思

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热点话题一个接一个,外国网友容易“喜新厌旧”。除了突发事件以外,如果只是将传统报道内容简移到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海外社交媒体直播也同样如此。这要求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必须摆脱沉闷的“老套路”,费尽心思去想一些“新花样”吸引观众,提高传播价值,才能取得刷屏之效。

刚开始时,新华社在云南进行的海外社交媒体直播仅限于脸谱平台,后来逐步实现脸谱和推特平台同步直播,确保可花最少时间去覆盖尽可能多的观众。未来,海外社交媒体直播还可考虑融合手机、无人机、GoPro、VR相机等不同设备,在出镜方式、展示手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以创新引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4.在话语对接上动脑筋

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全程都用英语进行,须实时与观众互动,而不是自说自话。事实上,与传统电视直播通过演播室不同,海外社交媒体直播通过手机进行且没有任何延时。出镜记者在直播过程中往往身兼“记者、翻译、导游、专家、伙伴、摄像”等多重角色,还要应付各种可能的意外状况,挑战相当大。

由于观众来自全球各个角落,背景不同,对中国的了解也不一样,因此他们会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这要求海外社交媒体直播必须在话语对接上动脑筋,在前期准备相关脚本时就要尽可能保持适当弹性和进行知识储备。一些涉及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背景知识和核心数据要尽量能脱口而出。

出镜记者的话语表述是否贴近观众,关系到海外社交媒w直播能否持续吸引观众。如我们在直播中经常会借用外国观众熟悉的概念、城市进行对比。此外,直播题材可以严肃但记者不能板起脸孔,话题可以厚重但表达不能笨拙,出镜记者可以适度卖萌而不过度轻浮,直播可以轻松交流而不逾越底线。

5.在团队保障上下功夫

虽然理论上一名记者即可单独进行海外社交媒体直播,但对像新华社一样的机构来说,出于自身定位等原因,海外社交媒体直播不可能像个人账号一样随意。新华社每一场海外社交媒体直播成功的背后都需要一个执行力很强、分工合理的团队――有人要和地方联系,有人要打磨脚本,有人要操作设备,有人要落实信号保障等等。

篇4

一、国际一流媒体

“国际一流媒体”是在给中央电视台成立50周年贺信中提出的。当时他要求“努力把中央电视台建成技术先进、信息量大、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国际一流媒体”。2010年,“建设国际一流媒体”成为国际传播媒体发展建设方面的广泛共识,并细化为几乎所有中央级媒体的具体操作方案。

以新华社、国际台和央视等为代表的中央级媒体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建设战略,并在一定程度取得了成效。新华社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全媒体集团”,其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CNCWORLD)于7月1日正式开播,中文台、英语台相继在亚太六号卫星正式开播,中文台正式登陆香港有线电视66频道;其驻外分社总数增加到136个,海外各类雇员总人数近1300人,信息触角几乎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围绕“建设覆盖全球的现代国际广播体系”,国际台大幅调整了台本部以及驻外记者站点的机构布局,全面展开了与各方的合作,如6月份与微软公司合作推出的网络电视服务正式上线,而其驻外中心站、记者站的大范围拓展,也被评价为中国国际广播在全球范围内崛起的重要特征。

中央电视台提出要“打造贴近群众、面向世界的国际一流媒体”,进行了相应的较大规模的台内调整,全面整合台内新闻传播资源,对相应专业频道和中心及其职能进行了进一步优化。4月26日,在原英语频道(CCTV-9)的基础上,中央电视台推出全新改版的英语新闻频道CCTVNEWS。这是中国第一个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实现全球覆盖的英语新闻频道。根据央视公布的最新数据,其英语新闻频道已覆盖126个国家和地区,整频道落地用户总数达1亿1千万。

国际一流媒体的概念表述及其评判指标虽仍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各个中央级媒体甚至部分地方的传媒集团已经在集团内部结构以及外部扩展方面进行了第一步的“战略转型”或调整。这种调整为世界性一流传媒集团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阵地前移

在过去若干年中,中国国际传播的内容本土化的问题一直存在,但是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2010年,基于国际传播投入的变化以及观念的转变,以三种不同的模式与机制,力图从总体上改变这种状况:

其一是国外中心站点、分设、落地调频等机构的全面建立。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站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采集者,而已经成为统筹相关地区人力、财力和新闻信息资源的中心,甚至有发展为传媒机构下属传媒公司的趋势。到9月份,新华社驻外分社总数已达136个,海外各类雇员总人数近1300人;国际广播电台在阿富汗、新西兰、墨西哥、塞内加尔等国家的调频广播落地。到11月份,仅其在整频率海外调频落地已达50家之多。

其二是与海外媒体的合作模式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在2010年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和作用。如到6月,中央电视台已就6个国际频道海外落地业务与世界各地的279家当地媒体合作,实施了373个整频道或部分时段的落地项目,总共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节目的落地入户播出;再如中国国际广播公司和美国国际鹰龙公司联合在旧金山开设24小时华语广播电台。4月,新华社亚欧总分社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新闻频道“俄罗斯24”正式签署协议,共同制作一档“中国经济”栏目。

其三是海外媒体并购。有专家认为,在新一轮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国内媒体海外扩张序幕已经拉开,今后必将有更多中国媒体加入海外“跑马圈地”的大军。

三、国家形象广告

2010年的政府行为中,讨论最多,被关注最多的事件之一就是“国家形象广告片”。它不仅代表了国家层面的传播行为,更代表了一种对国家公关模式的深入探索。其实,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Discovery探索频道开启《神奇的中国》合作计划到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总署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中国音像制品“走出去”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从文化部贯彻实施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两个渠道并重,“两条腿”走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到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力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的发展,都意味着中国国际传播在总体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并在政策、战略、策略、模式方面取得创新。

四、世博会与其他重大事件

世博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2010年中央统筹各种国际传播资源的实验性舞台。这种实验总体上是成功的。因其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目标、受众群体的多元性,有学者认为,对这种综合性实践行为已经无法用传统的国际传播概念描述,而应用“公共外交”的概念来进行描述。

世博会国际传播舞台的搭建及其传播代表了2010年国际传播中很多重大事件报道的成功,包括夏季达沃斯、7・5事件一周年、G20峰会、APEC峰会等等。而谷歌事件、撞船事件的国际传播结果则在某种程度上提醒我们,在国际危机传播的应对方面还存在着继续改进的空间,其中的原因及改进办法还有待我们去考察和探索。

五、产业化

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在2010年取得了突破。如新华社新华网转企及股份制改造、其与中国移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成立搜索引擎新媒体国际传播公司、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类似国际传播媒介在发展进程中有效运用资本和市场手段、加强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值得深切关注。

篇5

思乡之苦成为中文网络媒体发展的动力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留美学生就开始了利用互联网与远方同学进行交流的尝试。到1989年,北美的中国留学生们创办了第一个英语华人网络电子刊物,1991年创办了全球第一份中文电子刊物,1992年创办了全球第一个中文网络论坛。海外华文网络媒体在中国留学生和海外华人中不断发展壮大,与传统的海外华文报业和广播电视相互影响,并行发展。根据美国网络评估公司ALEXA的统计,目前全球浏览量排序在800万以内,依然活跃的海外华文网站有300多个;根据美国网络COMPETE,INC等网络评估公司的不完全统计,海外华文网络媒体的网民人数远远超过平面媒体,是海外华人新移民最主要的信息传播与交流、表达意见的平台,是海外华人最重要的舆论集散地和整合地,无论是影响力还是覆盖范围,都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海外华文报业。

排遣思乡之苦和丧失母语文化的寂寞,寻找精神的家园,成为留学生和海外华人排除万难,创办属于自己媒体的巨大动力。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美国大学校园里先进的电脑设备,为新一代华文媒体的诞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丰富的土壤,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传播自己喜闻乐见的信息,满足自身信息与精神需求,成为留学生们自然而然的选择。正如一位移民加拿大八年的网民说:“如果没有互联网,我的移民生活将会很不堪。”这种感慨讲述的是互联网在海外华人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海外最具影响力的华文网站

海外华文网络媒体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继1991年全球第一份中文网络媒体《华夏文摘》问世后,世界各地近40份海外华文媒体问世,到1995年,全球第一个中文门户网站华渊网创办,海外华文网络媒体的发展进入。文学城、未名空间、倍可亲等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于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叶诞生,最近几年出现了服务于海外青年留学生的新型网站FTP吧中文网Ftp8.co.uk、我酷网、亿忆网等,这些网站色彩艳丽,版面活泼,更注重娱乐休闲与游戏,从内容到形式都更适合年轻人的胃口。

个体户创办的独立媒体

目前海外华文传统报业市场中,台湾联合报系的《世界日报》和香港《星岛日报》海外版占据了大约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场,整体而言,海外华文报业一直局限于华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华文独立报业常常因为发行量不足,难以获得足够的经费而倒闭,即使勉强生存的独立的媒体往往步履维艰,惨淡经营。这种状况为港台报系的报纸称霸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1995年华渊网的诞生,标志着海外华文媒体进人了商业化独立媒体的新时代。此后,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留学生创办的mitbbs(未名空间)、密歇根大学中国留学生创办的文学城、加拿大中国留学生陈华等人创建的万维读者网等网站先后问世,这些网站以商业化为目的,顺应读者需求,不断求新求变,不断扩充内容,增加页面,版面形式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以新闻和论坛为主体的大型门户网站。

与以往任何时代的传统媒体绝然不同的是,这些网站不需要昂贵的成本,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今天海外最大的华文网站雇员也不超过20人,多数网站只有一个人或者几个人。

内容个性化,是新一代华文网络媒体的显著特征。多数新一代华文网站的创办者不再是为了传播某种理想或者表达某种政治理念,而是为了实现某种个人目标――电子商务、个人兴趣爱好,满足某种精神需求和社会交往的需要等等。多数创办者从未有过任何媒体从业经验,缺乏编辑采访专业训练,他们中的多数是计算机专业或者电机工程专业的学生和新移民,像雅虎的创办者杨致远和华渊网的创办者林欣文等人一样,在席卷全球的网络创业热潮影响下,在学生宿舍或自己家中的车库里,用几百美元或仅有的一点积蓄开始创业,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实行自己的电子商务宏伟蓝图。

形式个性化,是新一代华文网站的另一特征。传统媒体经过一二百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一定的专业规范,但也在相当程度上束缚了媒体从业人员的手脚。网络媒体诞生初期,海外华文网络媒体所面对的是一个新的媒体市场,如何在这个市场上立足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既无一定的规律可寻,也无一定的成熟模式可以模仿。绝大多数海外华文网站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无一定之规,完全由网站创办者个人喜好而定――多数网站无严格规范,许多网站介于门户网站和社区论坛之间,融广告、电子商务、新闻、论坛为一体,并且根据读者兴趣随时进行调整。将电子商务和网络媒体的诸多功能融合在一起,依靠新闻和网络论坛吸引读者,依靠电子商务和广告维系网络基本运作。

论坛和博客几乎在所有海外华文网络媒体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数网站的首页都以一半以上的篇幅展示论坛和博客精华。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有广泛影响的海外华文网站都深深地根植在网民中间。是网民与网民之间,网民与网站主持人之间多维互动式交流的结果。这种交流就像滚雪球一样,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有意识地挑起一个话题,引起网民的兴趣然后参与,网民发言或者转贴充实了网站内容,新的内容又引起新的议论互动,网民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的言论,便呼朋唤友,到处联络,无形中为网站增加了无数条对外联络渠道,像传销一样滚雪球越滚越大。一个成功的网站主管所需要的是随时关注网民需要,及时对网站进行调整,不断扩大网民互动,并不断地刺激互动,为互动提供新交流的平台。

海外华人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为海外华文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最充分的条件。西方发达国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国内疏离,而且海外的社交生活和家庭生活都相对简单,感觉孤独和缺乏娱乐的时候,泡网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许多海外华人喜欢花费大量的时间写作各种文章,或者发贴抒发心中感慨,乐此不疲。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特点为这些各具性格特点的人戴上了一个保护性面具,人们在这里无所顾忌,争奇斗艳,妙语跌出,常常为了呈一时口舌之快,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学城、未名空间、万维读者网等网站的论坛博客中都有大量的高质量原创作品,从小说、杂文、诗歌、随笔、到历史评论、政治时事评论等等,这些文章和帖子仿佛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富有浓郁的个性化特色的海外华人生活百 态图,吸引了一大批性格各异趣味迥然不同的网民。

崛起于最近30年海外报坛的台湾联合报系的《世界日报》和香港《星岛日报》两大报系有严格的组织体系,且受母报系影响,有明确的编辑方针和媒体立场,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的采编处理和报社内部运作程序。由于网络媒体不需要庞大的财力资源就能独立运作,为了顺应海外华人多元文化的特点,新一代海外华文网络媒体在意识形态方面远比传统报业更加开放与多元,许多华文网络媒体讳言任何政治倾向,仅仅强调“服务全球华人”。除少数获得某些资助的海外华文网络媒体以外,多数海外华文网络媒体凭借自己的能力艰难谋生,从诞生之日起,刻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淡化自身政治立场,致力于吸引各种不同背景不同政治观点的网民,而且顺应网民需要,不断改版扩版,以博客、播客、论坛等形式不断拓展网民的自我表达的空间。

篇6

目前,我国财经新闻在国际财经舆论中的话语权影响很小。我国财经媒体数量众多,主要的财经类报刊有《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以及《财经》;以财经信息为主题的广播频率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上海第一财经广播、福建经济广播、浙江经济广播等;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上海第一财经等则是电视财经频道的翘楚;新财经媒体中,和讯、新浪财经、东方财富等位居前列,基于手机媒体的手机财经也迅速发展。但这些媒体基本上都是面向国内受众,以主要报道中国的财经事件为己任,缺乏在世界舆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能力。由于中国经济地位提升迅速、对世界经济格局影响大、经济发展模式与西方模式不同,国际财经媒体日益重视对我国财经事件的报道,为我国财经新闻媒体增强国际传播话语权提供了本土优势。据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对美国三家主要的报纸媒体统计,关于中国的财经报道2005年比1995年提高了20%以上,基本上占了所有涉华报道的1/3。世界主流媒体路透社、《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等都开设了中文网站,并加大在中国财经新闻报道的力量。2012年起,在世界各国享有较高声誉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每周刊出中国专页,这是该杂志自1942年推出美国专页以来,首次为一个国家每周开辟专页。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为我国财经传媒关注全球财经事件、面向全球进行报道提供了机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在财经资讯上,路透、道琼斯、彭博等通讯社在全球财经资讯上长期居于支配地位,发展中国家在重大财经事件上长期陷于被选择性报道的境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突出特点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快速上升,开始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国际经贸往来中争夺话语权。西方的通讯社则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在全球范围内缩小了驻外机构的规模,对发展中国家财经事件的报道量减少,这为我国媒体提升财经新闻国际传播话语权提供了机遇。

二、全球化语境下提升财经新闻传播话语权要合理配置媒体资源

提升财经新闻传播话语权,需要在全球合理配置媒体资源,要有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传媒国家队,在海外有适当的分支机构,并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1.扶持跨国传媒集团发展跨国传媒集团,打造国际一流的财经媒体是我国争夺财经新闻国际话语权的关键载体。财经新闻传播分散化与受众细分化,丝毫没有阻碍财经新闻传播的寡头化倾向,跨国传媒集团在整个国际财经新闻传播领域处于风向标的地位,其一举一动影响着国际财经新闻的议题设置和报道方向,在对全球财经事件的报道上处于寡头垄断地位,而我国缺乏国际上公认的跨国传媒集团,争夺财经新闻国际话语权缺少实施载体。因此,要找出与跨国传媒巨头的差距,主动进行“对标”,通过学习、合作、竞争,发展我国的跨国传媒集团。打造国际一流财经媒体需要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媒集团。在国际跨国传媒集团的成长中,资本经营是重要手段。如路透集团2008年完成与汤姆森的合并,合并之后的实力大大增强,2010年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有超过5.5万名雇员,拥有多名股东,实际上受英国政府控制。创立于1882年的道琼斯通讯社则于2007年被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除此之外,新闻集团还拥有福克斯电视台、二十一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泰晤士报》、天空电视台等种类繁多的媒体资源。而且这些跨国传媒集团目前都是以全媒体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拥有自己的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载体等。与这些跨国传媒集团间的并购重组相比较,我国目前传媒领域由于存在较大的体制机制障碍,如中国的许多媒体都有行政级别、不同的媒体归口管理部门不同等,在跨媒体、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进行并购重组方面还处于蹒跚而行的阶段。如上海第一财经频道整合宁夏卫视就是一次打造知名财经频道的有益尝试,但现有的一些案例主要是国内媒体之间的整合,很少有走出国门进行媒体资源整合的。不过,市场在媒体资源整合中的决定性作用正在提升,十七届六中全会对通过资本纽带进行传媒资源整合政策放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体制机制障碍,为我国传媒机构实力的壮大提供了政策条件。发展财经传媒国家队,必须走商业化的主流路线,主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适应全球竞争。路透、彭博和道琼斯等通讯社的收益都是以金融证券类信息的出售为主,财经新闻只是扩大知名度和争取客户的渠道,并非主要收入来源。以彭博社为例,虽然其财经频道在全球各地约有两亿多受众,但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其超过31万的专业客户。彭博财经频道主要是面向高端客户进行市场推广,据媒体调查显示,彭博财经频道的受众人均年收入约20万美元。由新华社主办的前身为新华08的中国金融信息网于2013年4月正式上线,目的是弥补我国通讯社在专业金融证券信息提供方面的不足,使受到全球关注的我国经济咨询能够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国许多财经媒体都是事业单位,市场竞争意识尚有欠缺,在进行商业模式探索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2.加大传媒资源海外配置力度加大传媒资源在海外的配置力度,适当的硬件建设和机构扩张是必要的,如加大驻外记者数量,对重大财经事件第一时间外派记者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单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设立了海外工作室和地区总站,同当地媒体的合作不断增多。但也要看到媒体作为一个敏感行业,大部分国家对其开放度都有严格控制,而且在争夺国际财经舆论话语权上,更多地是由所在国受众和媒体的认可度决定的。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三大通讯社对国际主流媒体的覆盖率都在80%左右①。因此,要加强与其他国家财经媒体的国际合作、交流与协作机制,大力增加对发展中国家财经媒体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达到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目的。

3.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争夺财经新闻传播话语权,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多媒体融合。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财经事件的见证者和传播者,人人都有麦克风,同时互联网是使财经新闻迅速突破国界的传播载体,使新闻的原创、首发、在全球落地即时完成。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弱化了西方媒体财经新闻话语权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为我国争夺财经新闻国际话语权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

三、全球化语境下提升财经新闻传播话语权要增强新闻传播效果

篇7

电视剧一直是电视市场中收视份额所占比重较大的节目类型。近年来,电视剧已经成为观众收视时间最多的电视节目类型,电视剧也日益成为中国亿万家庭的第一娱乐选择。

在各电视媒体围绕电视剧市场的激烈竞争中,CCTV-8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作为覆盖全国、创办最早的专业电视剧频道,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收视份额,频道在全国大中城市入户率高达90%以上,观众规模超过8亿。是真正意义上全国性的强势频道。

平台制胜

CCTV-8电视剧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几大剧场全方位满足不同人群的收看需求。《黄金强档》每晚19:30卡位连播3集,延长了晚间高收视时段,提升了这一最具收视和广告价值时段的竞争力; 《海外剧场》,以海内外优秀电视剧为主,吸引了晚间高含金量观众对频道的持续关注,创造了不平凡的收视表现和传播成绩。《海外剧场》自开播以来,收视分额一直稳居全国前三。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媒体投资回报的稳定性是广告客户最关注的指标之一,而稳中有升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则是投资回报的基础。整体来看,CCTV-8电视剧频道的收视一直在高位保持平稳,是广告投资回报率较有保障的电视频道。

另外根据CTR市场研究的调研显示,在全国上星频道中,CCTV-8的满意度综合指标稳居前十名,充分反映了中央台电视剧频道的平台优势。

资源制胜

电视剧频道竞争的关键是平台的竞争和节目资源的竞争,优质的平台加上优秀的电视剧更能够创造加乘的传播效果。最近CCTV-8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人家正道是沧桑》在全国创造了最高4个点以上的优异收视表现。比频道平均收视率高出4倍以上,在主体观众群25岁以上女性中的收视率更是突破5个点,充分说明了优质平台和优质资源结合带来的加乘传播效果。

面对电视剧的激烈竞争,在资源制胜的今天,CCTV-8不断加大投入垄断资源,2009年上半年播出的《杀出绝地》《倾城之恋》等电视剧陆续取得优秀的收视表现。除黄金强档的资源储备外,中央台在优秀海外剧资源的储备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海外剧播出上更具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在丰富观众需求的同时,也为广告主提供了超值稳定的回报。从海外剧场近几年的稳定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这也是非常值得投资的时段之一。

从绝对收视率上看,2009年上半年上星频道(中央一套除外)播出收视率前10名的电视剧中,CCTV-8占70%,由此也可以看出CCTV-8电视剧频道的竞争优势。

优化制胜:优化广告环境和广告项目,实现客户投放增值

企业对于电视频道,最关心的莫过于广告的投放价值。电视频道在提供节目收视覆盖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广告收视环境也不可忽视。广告环境对广告价值的实现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良好的广告环境不仅保证了广告的收视,还可以提高广告的美誉度和信任度。广告环境一方面体现在广告的时长,另一方面体现在连续播放的广告品质。

篇8

本研究将按照调查结果提出在泰国市场使用哪种广告媒体推荐网络游戏能促使泰国玩家对游戏产生最大的兴趣,同时,建议在泰国市场使用什么形式的广告媒体策略才符合市场需求。

关键词:网络游戏;泰国市场;广告策略

中国网络游戏与泰国市场的概述

目前为止,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支柱产业之一。在《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中国游戏市场用户数量达4.9亿人,销售收入831.7亿元。中国网络游戏产业不仅在国内迅速发展,同时也向海外拓展,中国网络游戏出口规模已经达到5.7亿美元。仅2012年,就有40家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177款网络游戏进入海外市场。近年来,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出口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通过网络游戏这个窗口,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在海外市场当中,东南亚市场算是中国游戏出口的重点区域之一。IDC著名调研公司估计在东南亚国家(涉及6个国家,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波、菲律宾)网络游戏市场价值达到122.13亿泰铢(24.23亿元)。IDC估计2014年价值增长到149.25亿泰铢(29.85亿元)。

目前泰国网络游戏发展正处于成熟阶段。在2013年,估计市场价值超过50亿泰铢(大概10亿元)。从2012年到2013年,从41家发行商增加到47家,玩家账号数量超过6000万。移动网络的发展和高速网络运营竞争力也是让泰国网络游戏不断地发展的推动因素之一。2013年,移动游戏的玩家数据大概800万人。

研究方法

在泰国市场,广告媒体依然是推广中国网络游戏最有效且最易控制市场营销成本的路径。从2014年9月20日至10月21日,在为期一个月的泰国市场调研过程中,本研究利用泰语问卷,以线上的网上调查问卷与线下的纸张调查问卷的形式,共计调查实际玩家300人。运用李克特量表对数据进行了五等级分类,运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测量指标包括频率、百分比、中位数和标准偏差果。

研究结果

从调查结果发现,广告媒体对受访者选择中国游戏的影响程度最多。在广告媒体的类型上,游戏新闻网站对促使玩家对游戏产生兴趣并且愿意付诸实际“玩”的行动最为有效,其中游戏新闻网站包括网络游戏社交网的广告。在传统媒体的使用中,网络游戏杂志中的网络游戏信息易激起泰国玩家的兴趣。通过新媒体使用手机平台的应用和聊天程序里的漫画帖子也能激发泰国玩家的对游戏的兴趣,漫画帖子更是成为众多游戏玩家下游戏的重要渠道。

相较于上述媒体广告形式,研究发现,广播广告、日报广告和杂志广告(无游戏内容)对泰国玩家的兴趣影响较低。电视广告虽然能使泰国玩家产生兴趣,但是投放电视媒体的相对较高。所以建议游戏发行商公司需要考虑自己的市场营销传播的成本后再决定使用什么广告。

结论

为了能达到公司的预计目标同时更好地控制市场营销成本,市场营销传播者必须综合考虑各个广告投放平台的优点和缺点、可以触达的目标用户以及公司的市场营销成本。因为中泰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差异,对于志在进军泰国市场的中国游戏商来说,广告是最佳的营销方式。但为了取得既定的甚至超于预期战略目标,中国游戏商需要立足泰国本土,综合中国资源、泰国资源乃至世界资源,做出符合国际化战略,适合泰国本土特征的广告营销战略。(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亚洲版.(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维尔斯.广告学:原理与实务:(第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Asiasoft Corporation PLC.Annual Report 2013.Bangkok.2013

[4]Clow,Kenneth,Baack D.Integrated Advertising,Promotion,an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Prentice Hall.2012

[5]Leader Time.IT Trend 2014 in Thailand,[EB/OL].2014

http://nstda.or.th/news/15883-itu-telecom-world-2013

篇9

央视新闻采编系统“集成资源”

在这次改革之前,央视各大中心的新闻节目几乎都有自己的新闻采访和编辑队伍,每个新闻节目几乎都拥有“采、编、播”的能力,例如中文国际频道的新闻部,即原来的海外新闻部,在2009年8月改革之前,拥有10个部分,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根据自己栏目的定位确立采访和编辑的风格。在采访和编辑环节都体现“内外有别”的方针。但是,这样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各个新闻栏目各自为政,对外而言,一个活动出现几批央视记者同时采访的情况;对内而言,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共享。例如,在十周年的时候,央视不同的频道都采访金庸先生,细看之下,这些采访的话题大多雷同。这不仅增加了被采访人的负担,也造成台内资源的浪费;并给外界一种管理无序、统筹不力的印象。与此类似,每当有大小新闻发生时,在新闻现场,时常会有数支带有央视标志的话筒同时出现。正是为了改变这些弊端,这次新闻改革的一大重点就是资源集成,例如,成立专门的采访部,集成全台的新闻采访资源;成立国际部,集成全台的国际新闻翻译和编辑资源;成立地方部。集成全台的地方新闻资源等。

与此同时,央视新闻中心改组了评论部,统筹整合全台的评论员和专家队伍,增强新闻评论的力度,增加新闻评论的内容。

中文国际频道“汇溪成河”

对于负责对外传播的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而言,这次改革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新闻的资源。CCTV-4自1902年10月1日开播以来,一直以“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为宗旨,以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打造和磨砺,如今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中文国际频道品牌。但多年来,其新闻节目一直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中发展。例如,在记者外出新闻采访的时候,一些机构或单位会比较“重视”来自新闻频道的记者,给予较好的配合;而对于来自国际频道的记者,他们的态度会有所差别。在重大活动也是一样,通常有限的资源和机会会倾向于新闻频道。而在新的新闻采访与编辑模式下,中文国际频道则可以享有与新闻频道同样的资源,大家只是在编辑的时候“各取所需”。正因为如此,中文国际频道在今年8月1日进行改版,根据新的工作模式、按照其频道特色、尤其是观众定位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次改版以“丰富新闻信息,提高新闻时效,加强新闻评论,传播中国观点”为目标,建立了以《中国新闻》为龙头的全天候新闻播报体系,以《今日亚洲》、《今日欧洲》、《今日美洲》为基础的国际新闻报道体系,以《今日关注》为龙头,《深度国际》等为主干内容的全天候新闻评论体系,并在以上节目体系的基础上,改进中文国际频道新闻节目总体包装,形成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符合新闻属性和国际化特色的包装风格。可以说,正是因为新闻来源有了更多的保障,中文国际频道才不再惧怕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也才能进行富有自己特色的新闻编辑和播出。

改革后面临的挑战

对于央视国际频道而言,虽然这次新闻改革让其拥有了更多的新闻资源,但是作为一个覆盖全球的频道,它需要而对众多挑战,尤其是来自其他国际频道和本土频道的竞争。

如何掌控全球新闻资讯 作为一个立足全球的电视频道,央视国际频道必须占据足够的全球新闻资源,而不仅是掌控中国国内的新闻资源。有人认为CNN重新定义了新闻,新闻在过去是指已经发生的事情,而CNN认为新闻是正在发生的事J隋。相比CNN,央视国际频道现在是24小时播出,但是其新闻资源的全球性和及时性仍不尽人意。当然,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囿于目前的人才、技术和整体经济实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仍不大可能随时、及时进行全球现场播报;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模式弥补这个不足,比如深化与国外媒体的合作、拓展与华人媒体合作的范围、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特约记者队伍等。

新闻“本土化”有待加强对于央视国际频道(CCTV-4)而言,我国国内的新闻资源尽在掌控,但是如何获取海外华人感兴趣的本土新闻呢?如何让频道编排、包装、理念等实现本土化呢?2009年美国华人精英团体百人会开展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美国华裔认为自己一半中国化一半美国化,39%的美国华裔认为自己更美国化,只有12%的华裔认为自己更中国化。这也就是说,美国文化对他们有相当大的影响。正是因为美国华裔对于自己“美国身份”的认同,我国在进行对外传播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意识形态差异”和“文化差异”。只有这样,信息才能有效到达美国华裔受众。这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在内容上要尽量满足本土观众的需求,在新闻的阐释方式、解读方式也需要考虑本土观众的收视特点,尤其在传播心理上需要有所注重,即全面实现本土化。

央视新闻改革的启示

整合国内资源 目前,中国整个对外传播存在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运营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包括: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团式管理,无法形成合力;资源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实施政府的全面战略指导;管理成本较高,效益较差,进一步发展的后劲不足,等等。这种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不利于我国对外传播的有效开展。

篇10

目标受众不再局限于华人

华人创办或经营电视台的目标受众定位日益拓展,不再局限于使用华语的华人受众,开始转向非华语受众,包括习惯于外语交流的华裔后代。这个趋势对于中国对外传播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这为我国电视对外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一种有别于官方媒体的民间渠道,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亚洲。2005年10月,中国金华邮电工程安装有限公司买下吉尔吉斯斯坦广电部在德隆电视台的股份。截至2009年,金华公司已在比什凯克市投资1400多万元,目前布点用户达到2万户。2005年12月18日成立的泰国中文电视台(TCTV)以中文和泰语双语播出,成为泰国唯一的双语电视台。2006年8月1日,阿拉伯亚洲商务卫视开播,通过中东地区最主要的卫星――尼罗河卫星覆盖中东、北非、西亚等波斯湾沿岸和地中海区域。

在美洲。2008年5月1日,美国五洲电视台在洛杉矶开播。该频道用英语或汉语配英文字幕的形式,每天24小时播出有关中国经济、民生等节目。2010年4月,五洲电视因资金问题宣告破产。2009年9月1日,蓝海电视在纽约开播。蓝海电视是全英文、24小时播出关于中国内容的频道。它的节目以新闻资讯为主,还有新闻专题、新闻评论、专题纪录片等多种节目。2010年3月,中国俏佳人传媒并购了美国国际卫视,并将其更名为ICN(国际中国电视联播网)。其英文无线频道可覆盖1300万户美国人口,主要是休斯敦、西雅图等南加州地区。另外,美国翡翠台除了提供粤语和普通话电视节目市场,近年也着力开拓越南语节目市场。

在欧洲。2009年5月,中国温州商人叶茂西旗下的西京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收购了英国本土普罗派乐的电视台(PROPELLER),它由英国格林斯比研究所附属公司图像频道有限公司于2006年2月创办,通过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的卫星平台传送,最早在英国约克郡播放,后来在欧洲数十个国家落地。

在大洋洲。2005年4月28日,澳大利亚悉尼中文电视卫星频道通过澳大利亚UBI(国际联合广播公司)在OPTUS-B3卫星上的KU差转器向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播出。该频道隶属于悉尼中文台,播出节目采用双语播出,观众以英文观众为主。

在非洲。近年来,中国四达时代集团利用非洲电视领域模拟转数字的契机,参与非洲十余个国家电视、电信等传输网络的建设,并搭建了自己的地面数字电视运营平台和服务营销网络,成为非洲较有影响力的运营平台之一。据肯尼亚《商业日报》2011年6月22日报道,四达时代旗下的中国公司泛非网络集团通过竞标赢得了在肯尼亚进行数字信号传输的许可证,标志着中国获得了肯尼亚电视市场的更大份额。

与中国大陆电视机构的合作日益紧密

海外华语电视媒体与中国大陆电视机构的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当时主要是播出大陆寄送的电视节目。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合作方式也有所改变。1992年11月,徐展堂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在英国伦敦创办欧洲东方卫星电视,中央电视台向其提供“新闻联播”和“英语新闻”节目。1993年8月28日,中央电视台与美国3C集团合作在美国创办了美洲东方卫星电视。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电视制作水平的提升,海外华语电视转播或购买中国内地的电视节目明显提升。例如,美国旧金山的KTSF26台2010年播出电视剧中,90%以上都购自大陆。另外,新西兰中华电视网旗下的308频道全时段转播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除了节目层面的合作,人员交流也日益频繁。在中新社举办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应邀出席的海外华语电视媒体人士逐年增多。此外,2006年和2008年,中央电视台连续举办了两届“CCTV与海外华语电视媒体协作会”,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41家海外华语电视媒体代表参加会议。这两次协作会强化了大陆主流电视机构与海外华语电视业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海外华语电视需要根据当地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制作和传播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以适应当地市场。

网络技术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海外华语电视也在节目生产和传播各个流程加以应用。2005年9月,麒麟电视在美国纽约长岛成立,它是美国首家IPTV中文网络电视,节目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等地的电视台。其节目传输和播出是基于国际公共互联网和骨干网,以“机顶盒+电视机”为播出终端,向订户提供全数字、高画质、灵活互动、菜单式随点随播的电视频道和点播节目。2007年年初,加拿大中文电视台(CCETV)以网络形式播出节目,共开设新闻、生活等六个频道。除了开播网络电视频道,很多华语电视台也通过网络播出。2006年,欧洲无线卫星台与Jump TV合作,通过其网络传播节目内容。2008年年初,该台又和Simply TV 合作,在荷兰发展宽带电视服务。2007年1月1日,澳大利亚悉尼中文电视台开始播出网络频道――悉尼中文电视宽频,内容包括悉尼本地制作的节目和转播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节目。新加坡新传媒开设有多个不同功能的网站,除了英语的亚洲新闻网(),还有纯中文娱乐及生活资讯网站新动网(mxinsn.sg)等,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

数字技术方面。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字电视日益普及,有线电视台的频道数量随之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卫星电视公司也将播出信号数字化,频道数大幅增加,这给予华语电视业者更多进入有线电视的机会。以美国为例,2009年5月,美国无线电视全面进入数字化之后,中国俏佳人传媒与美国国际卫视在2010年3月正式并购。这次交易能如此迅速完成的一大幕后推手,便是2009年6月12日美国进行的电视数字频道改革。美国中文电视在美国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2011年2月1日在大纽约地区的63.4频道开播了24小时数字地面台,电视信号覆盖大纽约地区的纽约州等地区,收视人口达到500万。电视信号由模拟变成数字后,无论是有线电视、无线电视或者卫星电视的频道都大量增加,华语电视节目或华语电视台也随之大量增加,这对于华语电视的发展而言可以说是好事,将美国的华语电视推进了黄金时期。

非华人资本进入海外华语电视领域

除了华人创办的海外华语电视台,在一些奉行多元文化政策的国家,华语电视台是由国家或者外国人创办和运营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华人资本进入华语传媒领域。2001年12月,美国洛杉矶LA18台成为全美第一家24小时提供中文数字电视节目的数字电视台;该台隶属于外国人创办的AsianMedia Group。另外,美国旧金山KTSF26台隶属于非华资的旧金山林肯传媒公司(Lincoln Broadcasting Company),该台现在提供11种不同语言的节目,也是美国唯一一家在晚间提供直播国语和粤语新闻的电视台。另外,一些国家的当地电视台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也开始播出华语节目。2000年11月印度尼西亚美都电视台(METRO TV)在创办之初就开办了华语新闻节目《美都新闻》。2007年4月,马来西亚八度空间电视台开始播出华语新闻。它隶属于马来西亚首要媒体集团,是马来西亚第一个华语节目超过50%的频道。

展望:众多挑战将长期存在

海外华语电视媒体作为少数族裔的媒体(新加坡除外),其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必然与中国国内有所不同。海外华语电视具有本土化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市场规模有限。海外华语电视大多依靠广告收入或者用户收视费生存,如果用户数量不够多,则难以生存发展。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地广人稀,华人居住点相对分散,这就意味着当地华语电视台的市场难以形成规模。相比其他地区,美国华人总数较多,但也存在市场分散的情况,“观众分散,形成多个小型市场,以大洛杉矶地区为例,只有约50万人。”在欧洲,华人的分散程度更为明显,这也成为当地华语电视发展的挑战,“从实在情况看来,主要是大环境,受众人口太少、太分散,无论是粤语或普通话媒体都有同样抱怨。”

市场分化严重。近年来,海外华人人数不断增长,尤其是普通话的观众的人数增大,但是,受众群体分化日趋显著,尤其是中文受众和外语受众的分化,以及普通话受众和方言受众的分化,这导致了市场的严重分化。

竞争日益激烈。对于海外华语电视媒体来说,竞争主要来自当地电视媒体和中国媒体两个方面。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电视节目通过卫星或互联网相继在海外落地。例如,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由于中国大陆绝大部分电视台卫星节目都没有加密,不少大洋洲的华人花费大概500澳元就自己可以安装大型卫星接收器(俗称大锅),免费收看全中国百多套各级电视台的频道。

资金资源欠缺。很多华语电视媒体都以是私人企业的形式起家的,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华语电视发展的关键。绝大多数华语电视台没有自己的发射台,需要借助主流电视台的设备才能将播出自己的节目,这就需要相当可观的租金。加之华语电视所拥有的市场并不十分可观,很难从其他族裔或者华人财团吸引资金流入。

受众规模前景堪忧。在海外移民家庭中,第一代移民往往比较青睐华语电视,也是目前海外华语传媒的主要用户。土生的第二代则倾向于使用当地媒体,将华语电视作为次要资讯来源。市场前景既与整个社会媒体使用习惯的变化有关,也与海外华人的人口结构变化有关。

近二十年,海外华语电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呈现出众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海外华语电视影响力的扩大,更加主动地融入当地社会,成为当地传媒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一些推行多元文化政策的国家,海外华语电视已成为当地华裔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在我国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外华语电视的这些变化值得深入的研究,其与之相应的运作方式和经营策略值得我国电视媒体在“走出去”过程中加以学习和借鉴。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多语种国际频道的传播策略和影响力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11AXW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