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人类;作用影响

0 引言

“多媒体”一词是由英文“Multimedia”翻译而来,Multimedia其实是由multiple和media两字合成的新字。Media(媒体),其种类繁多,只要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扮演管道的角色,都是媒体。多媒体技术把文字、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 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一门还在迅速发展的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1]

多媒体具有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多媒体的交互性,集成性,数字化,和实时性等特点。相关应用领域有:教育、商业广告、影视娱乐业、医疗、旅游、人工智能模拟。

最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也因此多媒体系统的应用快速进入了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像游戏、教育、档案、图书、娱乐、艺术、股票债券等等。其中运用最多最广的就是电子游戏行业,成千上万的青少年们甚至不少的成年人也为之着迷,抢占了人们大把的娱乐时光甚至令人上瘾,由此可见人们对多媒体的喜爱。同时由于多媒体优秀的交互性,近年来又在教学领域有了巨大的突破,很多多媒体的新产品诞生,使一对一的网络课程成为可能,也使现如今的学生们都受益匪浅。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提高,多媒体技术在这样的高要求下也越快越好的发展起来,我们越发的依赖于多媒体技术。

1 教育

由于多媒体载体的多样性,多媒体技术越发广泛的用于各种教学领域,线上线下,移动端电脑端越来越方便的信息传递也使它的使用效果越来越好。由此多媒体技术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中适度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还可以使教育的形式多样化更是利于师生互动。而在教学内容部分,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更生动形象地阐述自己的想法看法,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加了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方便学生的学习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与现代计算机的结合可以使人类的感官与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施展,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意产品。多媒体教学环境更是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式教学,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

2 商业广告

多媒体技术在商业领域的运用,促进了市场的销售。人们通过多媒体的多样化宣传更直接地了解商品的特点,最新优惠活动等消息,而相关市场人员则利用多媒体的多样化丰富了营销手段,使得原本单一枯燥的商品有了自己的优势和“生气”。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的高品质生活追求。

而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大型的LED灯的车次、对应候车室、航班号、对应登机口的更新显示,也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同样是多媒体技术的功劳。

3 影视娱乐业

多媒体技术带动了影视娱乐业的发展。相比于远古社会的娱乐活动,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电子产品、电子游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以极快的更新速度在丰富这个多媒体的大市场。另一方面来说,逼真血腥的游戏打斗场面、暴力的“杀人游戏”枪战,导致一些青少年沉迷于游戏中,分不清现实虚拟,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是多媒体在广泛运用于各领域不可避免的弊端。生活娱乐形态的多种多样,诱惑如此之大,稍不注意,青少年便极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4 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办公的应用

由于多媒体的演示文稿集图片、声音与动画于一体, 汇报更加生动,,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灵活。办公人员现如今面对一台轻薄的笔记本就可轻松办公,和以往面对厚厚的黑白文件的日子不可同日而语。

5 旅游(景点介绍):风光重现、风土人情介绍、服务项目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风光重现这点上,方便了人们的旅游,减少了走冤枉路的可能性。比如网上的Google街景地图,就可模拟真实的当地街景,在你还未到达那个城市的时候,就能够通过地图熟悉那里的交通、娱乐设施等,这样当你真正到达旅游景点时,就不会有陌生迷路的烦恼了。

6 结论

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在生活上,它极大程度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购物旅游,在学习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凡事都有多面性,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的一些弊端还是不可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施柏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A],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0.

[2] 孙利辉,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应用策略[J],2013-5.

篇2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物理新课程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26-02

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会自主学习。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记住了公式,却不懂得应用于解题,另一些学生能够将部分题目顺利解答出来,面对同类型的其他题目时却惘然了。这说明,传统教学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方面虽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这优势未必能转化成胜势。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更为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中,我认为引入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来辅助、丰富教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堂引入至关重要。鲁科版教材中,大部分章节都以彩图的形式开始谈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比以往教科书更注重感官上的刺激,有一定的新颖性。课堂上若能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景,给学生以文、图、声并举的多感官刺激,直观明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斜抛运动》一节的开头,列举了铅球、链球、铁饼、标枪等体育项目中的斜抛运动,学生很容易就把握到了学习的重点,配上一副节日夜空的礼花图片,增加了接受概念的可能。然而,几张静态图片都未能给出斜抛的运动轨迹,不利于头脑中感性认识的重温。在此,通过剪接播放几段小视频,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自然地形成斜抛运动的曲线,方便接下来的学习。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景时,应讲究艺术性、关联性,不能只重绚丽多彩的画面来哗众取宠、取悦学生,应注意其实效性。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每一节动画都要体现其附着的知识信息,这样才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高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学生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难懂,这是我们教学的难点,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物理的障碍。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方法、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我们教学中突破难点提供了又一种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分解教学难点,模拟动画,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远古为眼前,最终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例如,在上《向心力的实例分析》这一节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材中的摩托车转弯、火车转弯、汽车过凸形桥、过山车等例子一一演示给学生看,更清晰、更直观。不仅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例,还能在众多例子中提取相似点进行教学,以便领悟向心力就是物体运动的合外力的规律。

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来处理教材中的重难点,这为物理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当重视与推广这种手段。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建模能力

我们知道物理学的研究对象遍及整个物理世界,大至天体,小至基本粒子,面对复杂具体的物体,研究它的形形的运动,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形形的运动,建立起物理模型,并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是中学物理教学重点。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建模”,就是将我们研究的物理对象或物理过程通过抽象、理想化、简化和类比等方法形成物理模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建模能力。

篇3

关键词:视频压缩 ; MPEG;标准

世界通信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时代的来临,对多媒体技术包括声音、图形、数据以及图像在内多种媒体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提出更高要求,而研究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尤其是数字视频压缩技术更成为其核心技术。现有的国际通用的视频压缩标准主要有MPEG、H、JPEG等。

一、视频压缩标准的原理

MPEG是活动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orts Group)的缩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下一个制订动态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组织,实质即利用数字压缩手段使运动图像频带压缩的国际标准,于1988年成立。MPEG标准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主要利用了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压缩编码技术以减小时间冗余度,利用DCT技术以减小图象的空间冗余度,利用熵编码则在信息表示方面减小了统计冗余度。目前MPEG已颁布了两个活动图像及声音编码的正式国际标准,分别称为MPEG-1和MPEG-2。

二、视频压缩国际标准

1、MPEG-1标准。

MPEG-1标准是在数字存储介质中实现对活动图像和声音的压缩编码,编码码率最高为1.5Mbit/s,支持SIF格式的输入图像即525/625两种格式:352x240x30和352x288x25。特点是它是一种有损的(即低比特率、及伴随着一些图像和伴音信息的丢失),非平衡(即压缩一幅图像比解压缩慢的多)编码。具有CD音质,质量级别基本与VHS相当。MPEG-1是一个开放的、统一的标准,被用于数字电话网络上的视频传输,也被用于做记录媒体或是INTERNET上传输音频,在商业上尤其是小型激光视盘(VCD)等家庭视像上获得成功应用。尽管图像质量优于VHS视频的质量,但还不能满足广播级要求。

2、MPEG-2标准。

MPEG-2标准:针对标准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在各种应用下的压缩方案和系统层的详细规定,编码码率从3Mb/s~100Mb/s,分辩率为720×480×30(NTSC制)或720×576×25(PAL制)。标准的正式规范在ISO/IEC13818中。MPEG-2标准主要利用图像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来进行压缩。其特点是具备扩展功能、增加了分级视频编码工具、能支持隔行视频、更宽的运动补偿范围、画质质量最好、音频特性更为突出。在系统和传送方面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和进一步的完善,特别适用于广播级数字电视的编码和传送,是SDTV(标准清晰度电视)和HDTV(高清晰度电视)的编码标准。MPEG-2还专门规定了多路节目的复分接方式,MPEG-2还兼顾了与ATM信元的适配问题。其主要应用包括:视音频资料的保存、非线性编辑系统及非线性编辑网络、卫星传输、电视节目的播出等。

3、MPEG-4标准。

MPEG-4标准:针对多媒体应用的图像编码标准。它提供在多媒体环境下视频数据的有效存储、传输和操作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主要用于视像电话,视像电子邮件和电子新闻等,其传输速率要求较低,在4800-64000bits/sec之间,分辨率为176*144.利用很窄的带宽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以求以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其最大的特点是更适于交互AV服务以及远程监控,是第一个具有交互性的动态图像标准,综合性也很强。试图将自然物体与人造物体相融合。设计目标还有更广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其独特的优点――基于内容的交互性、高效的压缩性、通用的访问性,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包括:因特网视音频广播、无线通信、静止图像压缩、电视电话、计算机图形、动画与仿真、电子游戏。

4、MPEG-7标准。

MPEG-7标准:是“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该标准将确定各种类型的多媒体信息标准的描述方法。应用于多媒体信息的搜索,过滤,组织和处理。该标准的目标是建立一套视听特征的量化标准描述符及其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之为描述方案。MPEG-7标准可支持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音视数据库的存储和检索;广播媒体的选择;因特网上的个性化新闻服务;智能多媒体、多媒体编辑;教育领域的应用;远程购物;社会和文化服务;调查服务(人的特征的识别、辩论等);遥感;监视;生物医学;建筑、不动产及内部设计;多媒体目录服务;家庭娱乐。

5、MPEG-21标准。

MPEG-21标准: 是“多媒体框架”。该标准将综合利用不同层次的多媒体技术标准把分布于全球各种不同的多媒体信息通过异构网络有效传输,即对一些关键技术的集成。它的目标是要通过这种集成环境就对全球数字媒体资源进行透明和增强管理,实现内容描述、创建、、使用、识别、收费管理、产权保护、用户隐私权保护、终端和网络资源抽取、事件报告等功能,为多媒体信息的用户提供透明而有效的电子交易和使用环境,即“电子商务”平台。

三、最新的压缩标准的发展

1、H.264。

H.264是由ISO/IEC与ITU-T组成的联合视频组(JVT)制定的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在ISO/IEC中该标准命名为AVC(Advanced Video Coding),作为MPEG-4标准的第10个选项;在ITU-T中正式命名为H.264标准。H.264的主要优点有:在相同的重建图像质量下,H.264比H.263+和MPEG-4(SP)减小50%码率;对信道时延的适应性较强;提高网络适应性;在编/解码器中采用复杂度可分级设计;H.264还引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包括:4×4整数变换、空域内的帧内预测、1/4象素精度的运动估计、多参考帧与多种大小块的帧间预测技术、去块效应滤波器等。新技术带来了较高的压缩比,同时大大提高了算法的复杂度。

2、AVS。

AVS是由我国自主制定的音/视频编码技术标准,主要面向高清晰度电视、高密度光存储媒体等应用。AVS标准以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MPEG-4 AVC/H.264框架为基础,强调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充分考虑了实现的复杂度。相对H.264主要特点有:(1)8×8的整数变换与64级量化;(2)亮度和色度帧内预测都是以8×8块为单位,亮度块采用5种预测模式,色度块采用4种预测模式;(3)采用16×16、16×8、8×16和8×8 4种块模式进行运动补偿;(4)在1/4象素运动估计方面,采用不同的四抽头滤波器进行半象素插值和1/4象素插值;(5)P帧可以利用最多2帧的前向参考帧,而B帧采用前后各一个参考帧。分型压缩和人工智能也许会对视频压缩技术带来一定的影响。

篇4

关键词:多媒体;玻璃工艺学;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手段,推进了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多媒体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形象性等特点,它结合文字、图片、色彩、动画、声音等内容为一体,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获取更为丰富、完整的信息,多媒体技术还有助于提高和改善学生的理解力,增加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玻璃工艺学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玻璃基础理论和玻璃工艺基础,其中部分内容涉及玻璃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等。多媒体技术丰富的教学环境、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玻璃工艺学的授课过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多媒体可以将玻璃生产设备的使用、玻璃的生产过程、玻璃的成型、加工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针对多媒体教学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注重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为了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目前,高校教师使用比较多的是Powerpoint软件,实际上,多媒体软件有很多种,例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声音处理软件、视频处理软件等,除了计算机专业教师,大部分高校教师停留在文字、图像处理,对于动画、声音、视频的制作和处理能力欠缺。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建议各高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讲座,培养和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水平。高校教师也应该开展多种自学方式,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课件制作和使用技能。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必须符合教学对象,符合教学大纲。教学组织者须灵活掌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教学要素。多媒体课件不是教材的翻版,高校教师除了传授书本中的专业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前沿动态。多媒体课件必须易读、易懂,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保证界面视觉清晰,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编排得当。高校教师须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玻璃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分为很多种类型,例如:平板玻璃、玻璃珠、玻璃棒、玻璃瓶、玻璃纤维等。不同类型的玻璃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也不同。平板玻璃通常采用浮法成型,而玻璃杯通常采用压制成型。玻璃的成型过程最好采用模拟动画播放,或者将成型过程录制成视频进行播放,视频、动画和讲解同时进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动画和视频的制作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是高校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前提,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必不可少。

二、保证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

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是指多媒体课件实现其课程目标的程度。有效的多媒体课件不仅需要科学、正确的内容,还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认知规律。在多媒体运用中,知识呈现的方式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多媒体使用的时机、策略要结合课程内容、高校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多个因素。多媒体展现的教学内容必须科学、正确,播放过程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性。保证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玻璃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除了传统的日用玻璃,目前还出现了在光、电、磁、热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玻璃。玻璃加工也不仅是传统的烧制、研磨,新型玻璃还采用离子交换、分子溅射、微细加工等新方法。任何一本教材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都没有现代技术发展的速度快,在玻璃工艺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适当引入一些新玻璃的生产工艺,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玻璃的相关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发挥多媒体环境在课堂互动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由于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所以提高师生的互动质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多媒体教学能实时、快速、高效地收集、加工和传播教育信息,使教学内容由静态的讲授变为动态的传播,充分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多媒体环境还能将复杂的事物简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丰富感知效果,分解知识信息的复杂度,拉近客观事物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设备的操作、事物的演示和知识的呈现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发挥多媒体环境在课堂互动中的促进作用是高校课堂教学不能忽视的问题。为了避免不适当的动画、声音效果等无关信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在玻璃工艺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玻璃的电学性能讲授中,先以玻璃是否能导电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再利用玻璃导电性实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针对玻璃的导电性进行课堂互动,最后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详述玻璃的绝缘性、半导体性、导体性。玻璃成型的部分,语言文字的描述难以给学生立体和感性的认识。此处增加图片和视频的比例,针对不同成型方法,例如压制成型、吹制成型、浮法成型等方法,采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演示方法,突破空间的限制,把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了优化教学效果,要根据玻璃工艺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合理设计教学课件,根据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选择联系实际、反映玻璃工艺发展特征的素材。适当让学生参与素材的搜集、动画的制作,让学生有较高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加强互动交流,才能有效发挥多媒体环境在课堂互动中的作用。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并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各具优势:传统教学简单方便,教学比较灵活,投资少,但信息处理能力较差;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除了课堂教学,还有课外教学,但使用不当,会造成信息量过大,速度过快,学生没有时间记录,思考和分析问题时间短,所学知识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中,传统教学手段并不能被放弃,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授课速度,适当辅助传统教学方法,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关于是否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问题,不仅因人而异,还因课程内容和课程性质而异。通常注重实践和工艺的课程如:实验教学、机械制图、计算机技术等较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一些注重公式推导、证明和演算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更适合传统板书教学。玻璃工艺学分为玻璃基础理论和玻璃工艺基础两部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玻璃基础理论部分介绍了玻璃的结构、组成、性能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玻璃工艺部分介绍了玻璃原料、玻璃熔制、成型、加工等生产工艺。采用多媒体图片可以展示出玻璃的立体结构,玻璃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等性质的讲述可以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玻璃实物、玻璃性质实验演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玻璃的生产设备、玻璃熔制、成型、加工和表面处理等工艺原理和工艺过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生动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了解玻璃的工艺设备、工艺流程,将枯燥的生产工艺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施亮.高校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7-32.

[2]晏兴琳.多媒体教学环境因素对课堂互动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2-3.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区域分析,数据模型.

现今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软件中,势必大大增强GIS信息的表现能力,扩大GIS的应用领域.那么怎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GIS软件中呢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设计:其一是怎样将多媒体数据溶于GIS数据库中,并保证提供GIS软件的双向检索及各种分析功能;其二是在应用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下就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前景谈谈我们的看法.

1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

通常,应用软件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播放时,边生成边播放.而GIS软件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即我们可根据媒体数据的特性或应用软件的要求将多媒体数据分别溶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

1.1GIS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1.1.1GIS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目前,多数GIS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空间目标都是静态的,实际上,很多GIS所要表达和研究的空间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广泛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时态GIS(temporalGIS).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设计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建立时态GIS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能支持时态GIS产品的时空数据模型,一但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仅能解决时态GIS的应用问题,还将解决空间数据库中动画数据的管理问题,即可通过使用动画技术来实现在屏幕上动态播放时空过程.如动态显示卫星云图的变化情况、地壳变动情况、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况以及海岸或河滩的侵蚀或淤积变化情况等.

有关时空数据模型,张祖勋[1]提出使用分级索引方法来对基本修正法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就是不存贮研究区域中每个状态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贮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为基态)以及相对于基态或邻近状态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时空过程的数据.

要使用这种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个是如何设计用来描述两个状态变化量的差文件.

关于建索引的问题,笔者认为:基态,亦a,b,c,d分别表示时态GIS的4个时期;T.时间轴;t0,t1,…,tn分别表示时态在GIS某个时期的n+1个时态,其中tn为基态,即“现在”时态一次数据状态——“现在”时态总是变化的,每产生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就应生成一个现在时态与前一次时态的差文件,同时根据现在时态所处的时间位置来决定是否产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树为例,如图1所示,当n为2i(i=2,3,…)的整数倍时,就需产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应地为了减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贮空间,而又不影响对任一时态的检索速度,可将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删掉,所删的索引名文件个数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个数少一个.

关于差文件,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过对两个时态的目标信息进行异或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差文件包含有两类目标信息:一类是前一时态有而后一时态无的目标信息;另一类是前一时态无而后一时态有的目标信息.为了能根据差文件快速、连续地由一个状态到过去另一状态或最近另一状态进行检索,应在差文件中将这两类目标信息予以标识区分.(2)两个状态之间目标变化应是有对应关系的,即01(目标从无到有);10(目标从有到无);1N(目标从一个变成多个);N1(目标从多个变成一个),以及目标空间信息无变化,属性信息有变化;目标局部空间信息有变化等.为了能进行快速检索,在差文件中应将两类各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予以标明,当然,这会增加差文件生成过程的复杂性.(3)和所有地图数据库模型类似,差文件也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组成,差文件中应将每个目标这3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标明.

1.1.2GIS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有些GIS的应用中,认为多媒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专题属性数据.怎样选择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与空间数据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GIS属性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模型.为能将关系模型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中,就必须对现有的关系模型进行扩充,使它不但能处理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杨学良[2]就这个问题提出了3种技术策略:将多媒体数据文件名作为关系中元组某列(或属性);将每个元组作为一个完整文件保存;元组中存贮格式化数据以及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项,而非格式化数据单独存贮.

对比这3种技术策略,第一种技术策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宜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第二、三种技术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并发控制和恢复,以及实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的应用,但由于此两种技术策略将每个元组所对应的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和多媒体属性混在一起,这既增大了应用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的一些应用的实现.为此,我们认为,在第一种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用于存放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当我们需要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特殊应用时,可根据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1.2GIS区域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多媒体数据生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在GIS应用中,边统计、分析运算,边生成结果数据——多媒体数据.

1.2.1空间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空间分析是一组分析结果依赖于所分析对象的位置信息技术[3],因此,空间分析要求获得目标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描述两方面信息.空间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间分析的结果,我们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所谓虚拟现实[4]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虚拟技术来观察地形分析或网络分析得到的空间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角度、距离以及光照等,使观察对象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动态旋转.此时以动画形式显示的媒体数据随使用者的操作产生并显示.

1.2.2统计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统计分析就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区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特征值、研究两种或多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一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将数理统计结果以直方图、曲线、曲面或区划图表示,甚至可以将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或闪烁的显示形式来告诉使用者,还可以配上解说词,以增加系统的感染力,而表现这些现象的媒体数据是在统计分析之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并播放的.

2GIS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在GIS应用软件中进行多媒体功能实现,首先是受GIS应用软件自身开发平台的限制.多数情况下,GIS应用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宜选择编程语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应用软件相结合.一旦多媒体开发环境确定下来,那么怎样实现区域分析中多媒体功能

2.1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存贮的多是各期间的时空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与MCI所能接受的多媒体文件格式RIFF(resourceinterchangefileformat)不同,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调用MCI函数和API函数,必须根据时态GIS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一个相应的动画播放程序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下面简述动态显示时态GIS中ti~tj状态的算法步骤(0≤i≤j≤n,其中n为现在时态).(1)由基态开始检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状态信息.(2)显示ti状态信息.(3)根据ti差文件,擦除ti状态有而ti+1状态无的信息,显示ti状态无而ti+1状态有的信息.(4)i+1i.(5)当i<j时,转(3);否则结束.

如果用上述算法来实现动态显示时空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首先,在(1)步骤,从基态开始,逐级逐步检索,每检索到一个状态差文件,就需根据差文件来生成该状态信息,直到ti状态处;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动画技术,擦除前一状态信息实质为恢复该处显示内容,而显示后一状态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处信息内容,再予以显示新状态信息.

2.2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简单播放;另一个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对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数或API函数按属性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要求进行播放;对于后者,这就要求程序员熟悉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RIFF,根据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通过调用多媒体文件输入/输出函数来实现多媒体的播放、编辑、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前景

(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GIS一改为用户管理提供单一的图表、数据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间信息的同时,对图形、图象、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2)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将多媒体和GIS溶于一身,会丰富教育、娱乐软件的内容及表现手段.比如有关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娱乐软件的设计.(3)销售和演示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技术合为一体的这类系统会比以往的信息系统更具有表现力.比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系统,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间位置,又能从中检索其住房环境及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动态地删去当天已售出的房子,给出不同价格等;旅游导游系统,可以在为观光游客制定导游路线时,就能对不同地方的景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推动信息社会的前进.

参考文献

1张祖勋.时态GIS数据结构的研讨.测绘通报,1996,(1):19~21

2杨学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38~139

篇6

关键词:无线通信;无线校园网;蓝牙(Bluetooth)技术;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TN915.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44-02

一、蓝牙技术简述

1、蓝牙技术的起源和功能。蓝牙是由东芝、爱立信、IBM、Intel和诺基亚公司于1998年5月共同提出的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的技术标准。“蓝牙”原是一位在10世纪统一丹麦的国王,他将当时的瑞典、芬兰与丹麦统一起来。用他的名字命名这种新技术标准,含有将四分五裂的局面统一起来的意思。其目标是实现最高数据传输速度1Mb/s-10Mb/s(有效传输速度为721kb/s)、传输距离为10-100米(根据发射功率的大小),用户不必经过申请便可利用2.4GHz的ISM频段,在其上设立79个带宽为1MHz的信道,用每秒钟切换1600次的频率、滚齿方式的频谱扩散技术来实现电波的收发。蓝牙是一种开放的以低成本、短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的,能取代电缆将一定范围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能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快速互联,用于传送话音和数据的新型技术。打印机、电脑、传真机、键盘、拨号网络、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移动电话以及其它的数字设备都可以成为蓝牙系统的一部分。蓝牙的无线通讯方式将上述设备连成一个微微网(Piconet),多个微微网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连接,实现各类设备间随时随地进行通信。2、蓝牙技术的特点:(1)无线性:采用无线电技术,支持语音和数据传输;(2)开放性:蓝牙工作在全球开放的2.4GHz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3)低功耗:成本低,通讯安全性好,辐射小;(4)体积小:嵌入式技术,集成度高成本低,实现容易,易于推广;(5)无障碍:在有效范围内可越过障碍物进行连接,没有特别的通讯视角和方向要求;(6)采用跳频展频技术:抗干扰性强,不易窃听;(7)可操作性和:不同公司的蓝牙产品可相互通信,具有良好的兼容性。3、蓝牙技术的系统结构,分三大部分:(1)底层硬件模块:包括无线跳频(RF)、基带(BB)和链路管理(LM)。无线跳频层通过2.4GHz无需授权的ISM频段微波,实现数据位流的过滤和传输,本层协议主要定义蓝牙收发器在此频带正常工作所需满足的条件。基带负责跳频以及蓝牙数据和信息帧的传输。链路管理负责连接、建立和拆除链路并进行安全控制。(2)中间协议层: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和适应协议、服务发现协议、串口仿真协议和电话通信协议。逻辑链路控制和适应协议具有完成数据拆装、控制服务质量和复用协议的功能,该层协议是其它各层协议实现的基础。(3)高层应用:较典型的有耳机、局域网访问、拨号网络、文件传输等,分别对应一种应用模式。各种应用程序可通过各自对应的应用模式实现无线通信。(4)蓝牙技术的应用方式:①点对点应用方式:即一个蓝牙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直接与有线校园网互联;②点对多应用方式:即利用一个无线接入点与有线校园网互联,多个蓝牙设备与这个无线接入点互联,从而达到网络资源的共享;③无线接入点应用方式:即无线接入点与有线校园网互联;④无线蜂窝网漫游的方式:即蓝牙设备找到最近的蓝牙接入点,进行同步通信。

二、蓝牙技术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数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它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无线通信技术逐步进入校园,如何让师生随时、随地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共享教学资源,共享访问因特网,是个普遍关注和值得研究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便是引进蓝牙无线技术。蓝牙技术可以同步传输语音和数据,是实现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理想选择。而若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能成功采用蓝牙技术,根据蓝牙技术的功能和特点,可在以下方面构想其应用:1、蓝牙无线教学网的应用。校园网在高校已得到普遍应用,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计算机网络,在高校建设中起到不可估量作用。在传统校园网上增加适当的无线接入点,使某一节点设备尤其是固定或便携设备能够不用电缆连接也能接入校园网络,从而形成了无线校园教学网。而若无线网络接入时采用基于蓝牙技术的网络产品,则为蓝牙无线教学网。蓝牙无线教学网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教学的“空间”,使得学校师生随时随地共享教育网络资源,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都能快速地与校园网内的设备实现连接,方便了教和学的互动,方便了学生的自学、复习与研究。但基于蓝牙短距离传输、建网造价和安全等问题,蓝牙无线校园网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将蓝牙技术应用于校园网建设实际上是蓝牙技术快捷、人性化、低功耗、低成本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在香港大学已经开始利用蓝牙技术进行无线校园网的初探。2、蓝牙机房的应用。传统的机房建设需要大量的网络设备,而将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连接时不仅需要大量的工作时间,还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不仅连接麻烦,而且常常因为接点接触不良造成网络信号中断,而后期的网络维护工作也很烦琐。如果采用蓝牙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把它们按照不同的需要分单元连接起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连接,去掉那些烦琐的连接线路,需要切断网络或移动机房时也非常的方便。这种基于蓝牙技术的设备机房,我们称之为蓝牙机房。在这种机房里,看不到各种密密麻麻的连线,只要是安装了蓝牙无线网卡,设备之间就可以直接通信联络。通过蓝牙教室可以对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共享资源,提高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3、蓝牙多媒体教室的应用。蓝牙多媒体教室就是利用蓝牙技术将各种媒体工具武装配置起来的教室,在蓝牙教室中,通过设置多维情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情景中,以解决复杂问题,方便考查学习的学习状况。蓝牙多媒体教室特点是灵活、互动、方便装备维护和更新、方便移动和组合等。设备的移动和添加也变得更加方便。有蓝牙接入点的任何地方,学生可以选择学习规定的或自己喜欢的课程。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利用蓝牙耳机和蓝牙PDA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互动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师组织教学将会更加灵活自由,大大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蓝牙多媒体教室目前在一些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4、蓝牙无线个人学习微型网的应用。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的不断普及发展,人们可以在家庭通过互联网地接受教育。而在高校校园里,利用蓝牙技术就可以为个人(教师或学生)方便地搭建一个实时、快速、交互性较强的多媒体学习空间。蓝牙技术可以把用户身边的设备都链接起来。构成一个“个人学习微型网”,并实现与Intemet互联。无论这些设备在那里,只要通过蓝牙技术的接入控制,一定可以被构建成为个人学习和娱乐的优良的微型环境。高校校园里师生通过个人微网可以在互联网上多途径、广范围进行学习;学习者与教学者之间可以采用更好更有效的交互方式。个人微型网对高校教育的无纸化发展也是一个促进;它能提高效率、省时、省力,可以把学生从厚重的书包和笔记当中解放出来,同时教学内容可以得到最生动、形象的传达。

三、蓝牙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蓝牙技术正在为无线校园建设多媒体教学提供无线通信技术。并正在为进一步改善教育设施提供灵活方便的手段。而蓝牙仍然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其应用目前应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要真正达到大规模进入消费市场并在用户中普及,还有大量应用技术细节需要解决:如蓝牙芯片价格偏高、蓝牙模块难生产、全面测试难度大、蓝牙与WLAN之间的干扰问题、蓝牙的传输速率问题、蓝牙安全机制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蓝牙技术的进一步飞快发展。但是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完善,蓝牙技术存在的问题会逐渐完善,逐渐解决,定将会引起高校多媒体教学的一次变革。

四、蓝牙技术在高校中应用的前景。

蓝牙技术是一热门新技术,在十年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所提供的低成本、低功耗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技术潜力。但因技术本身存在上述问题,它并没得到真正普及,也未得到大多数消费者认可,一旦上述问题解决,蓝牙将迅速改变生活与工作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蓝牙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和实用。

在不久的将来,在高校校园中,我们期待学习者只要在无线校园网的覆盖区内,就可通过蓝牙无线设备实现无线上网学习、下载资料、上传作业,进行考试,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收发信件,将蓝牙技术灵活应用于多媒体教学各个方面。虽然现在蓝牙技术有所限制,但无线通信必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蓝牙技术的发展潜力也一定十分广阔和强大。我们对蓝牙技术在高校多媒体的应用充满美好憧憬。

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Nathan J.Muller.《蓝牙揭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8

[2]钱志鸿编著.《蓝牙技术原理,开发与应用》.北京航空大学出版社.2006.3

[3]李朝霞.《无线局域网在高校中的应用》.《职业时空》2007.7

篇7

【关键词】高校物理;多媒体技术;探索

0 前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成为了教育行业发展的特点。然而高校物理教学是一门非常复杂又难以理解并且还富有极强的实验性的学科。因此,要想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并且掌握物理知识,就必须借助多媒体的支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1 我国高校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迅猛发展,教育行业仍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普遍发现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存在很大的不足,也是学生们相对薄弱的环节。通过对我国高校物理教学的认真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说,高校物理教学内容基本上分为力学部分、热学部分以及光学部分,除此之外,还有电磁学部分以及近代物理,而且各个部分的内容之间的联系不是非常的紧密,而且与中学物理知识的课程非常类似。学生在阅读过教材内容之后,学习兴趣就会大大降低。

第二,从各个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来看,经典物理部分占据的比例相当大,而近代物理部分内容极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后物理学上取得的令人骄傲的现代物理成果就更不为人知了,因此高校物理教学内容已经与近代、现代物理知识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因此进一步对物理教学做出改进已经成为了教育行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三,从教学措施上来看,虽然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物理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在多媒体运用的方式方法上还有待提高。因此,高校物理多媒体教学还有很大探索以及提高的空间。

2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与劣势

2.1 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

2.1.1 教学效率比较高

一方面,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大大缩减教师的备课时间。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对幻灯片的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动画效果等素材进行快速的整理与修改,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另一方面,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授课过程中,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充分借助多媒体不但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

2.1.2 极大的充实了教学内容

高校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比板书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利于突出知识的重点及难点内容,使学生在这些内容上会倾注更多的精力去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与兴趣。与此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使教师对同一个物理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从而极大的充实了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2.1.3 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及掌握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的一些概念会比较抽象,也比较深奥,因此很难用语言进行形象的表述。基于以上这种现象,造成学生难以理解,从而导致学生从思想上抵触物理这门学科。但是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动态图画的演示,加上声音以及文字表述,因而使学生有了深刻的了解,脑海中印下了这种物理模型,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学习的热情。

2.2 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劣势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显然多媒体教学具备很大的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会有其两面性,当然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其实,多媒体教学并没有达到人们理想中的效果。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并没有完全适应多媒体教学,分析其原因是教师的经验不够丰富,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不足之处。

2.2.1 多媒体教学欠缺灵活性

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一边写一边讲,频繁使用的公式或者定理等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写上,既可以长时间保留,也可以随时擦掉,方便且灵活。但是多媒体教学只能放映教师做好的幻灯片,因此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同步性与灵活性方面有待欠缺。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只能逐次播放课件,在播放下一个课件时,上一个课件就会立刻消失,不但不利于学生记笔记,而且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记忆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2.2 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减少了

课堂教学过程不但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互相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多媒体教课模式的运用,虽然可以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但是极大的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可能使教师产生懒惰的心理。

3 高校物理多媒体授课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对高校物理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高校可以在教学实践方面做出一定的改进,从而实现多媒体授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3.1 改进教学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最好的老师也是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

比如教师在进行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自然科学基金的逻辑思维过程。把物理教学当成一个项目,首先,可以从项目的立项根据入手,其次是项目内容和目标的确定,然后是可行性报告分析以及研究方案选择等。最后,除了分析及总结本项目所具备的特点和创新之处外,还要对年度的研究规划以及预期结果做出详细说明等。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存的统一体。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好奇心,而且还可以给学生带来开发思维的无限动力。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是重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2 教师应该认真、全面的进行备课

多媒体备课是指在传统的备课基础上,再增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其实,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的发挥,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好多媒体备课以及书面备课两个方面的准备。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明确教学任务,制作的课件内容应该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在编排讲课内容时,应该做到主次明确,突出重点与难点。除此之外,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该充分展示教师的个性,而且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具备针对性。

第二,教师制作的课件应该达到规范、准确的标准,一定要突出科学性。与此同时,所制作的课件要展示出客观、形象及生动的特征,这样的课件才有可能受到学生的青睐,才可能使课堂气氛生机勃勃。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备课对多媒体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物理多媒体授课模式与传统授课方式对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多媒体授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也欠缺一定的灵活性,并且大大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授课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时,要以课堂教学效果为重心,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融合,能够随时变换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多媒体 传统小学语文 教学立体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利用多媒体可使小学语文教学从听、看、读、写、想等五方面,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构建立体化的小学语文。

1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和多媒体的优势

1.1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

基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一直以来教师所采用的授课流程都是:教师朗诵、带领学生通读、解释生词、讲解全文意思、学生背诵、硬性抄写。但经科学研究发现,这种以读写为主的旧式教学方式,生硬、枯燥、低效,通常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无益于学生学习。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所以新式教学应该秉承“学生为本”的模式,图改革求发展。

1.2 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图、声兼备,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方式,它更加生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并且能充分利用人脑的各个区域,深化理解和记忆。不仅如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也能从中受益,提高教学质量,领悟新的教学方式。

2 建立“听、看、读、写、想”,五位一体

2.1 增加新视听,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能对学生学习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教学中兴趣是关键。将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处理,然后将其应用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这就使得多媒体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便能具有更丰富的手段、更新颖的视角和更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能够互动,收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以《如梦令》一词为例,传统教学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书写,来对本词进行诠释。而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动画效果,可以增加画面感和听觉感受。通过视频动画,学生可以看到“常记溪亭日暮”的壮美,“沉醉不知归路”的妙趣,“误入藕花深处”的婉约;通过声音处理,又可以听到“兴尽晚回舟”的流水之韵,“争渡,争渡”的急切之音,“惊起一滩鸥鹭”的自然之声。如此便勾勒出一副异常美妙的画卷,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体验并感受到其中的内涵。这是传统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2 重塑读写定义,深化学生的记忆

科学研究发现,相对于文字记忆,人们往往更加乐于对具有画面感的事物进行记忆。这是因为声音和图像更能调动人们的大脑兴奋度,发挥各区域的潜能。视听也会使文字信息显的更有逻辑性,让记忆更加井然有序,分配合理,从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传统意义的读写,枯燥乏味,机械、重复,都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相反还会因为硬性思维而导致记忆能力下降。而通过先前视听方面的影响和引导,却能够加深学生对《如梦令》一词的理解。这样在学生朗诵或抄写原文的同时,脑中便会浮现出视听中的所见所闻,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还能深化理解,促进学生灵活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2.3 发散思维,立体化学习

将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想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地去理解它、思考它、分析它,只有经过用心记忆的事物,才能在脑中得到长期的保存,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走心”。而多媒体的应用,恰恰能够在这一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视听感受,使学生思维活跃。然后通过新意义的读写,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完成这两步之后,学生就会自发地对文章进行思考、分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探索文中所涉及的内容,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开发了自身的潜能,同时拓展了知识面。学生可能会联想到:当时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这首词是一种什么风格?作者还有哪些作品?这首词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领悟和借鉴的?由此,学生的学习没有了压力,学习效率得到了提升,又产生联想的思维方式,确保了今后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无论对学生的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一种积极地推动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速度对知识摄取的要求,而且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多有不足之处。基于多媒体的方便、快捷、新颖等诸多优势,将多媒体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紧密地相结合。能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兴趣,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谓事半功倍。以多媒体完善出一个“听、看、读、写、想”五位一体的新式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构建出立体化的小学语文,这是新时代教学必须做出的改革与变化,也是时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岳艳玲.让多媒体辅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J].学周刊,2013(10).

篇9

【中图分类号】 G354.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40-0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渠道和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利用,舆论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新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必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恐怕是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无法比拟的。我们科技馆也正在进入一个广泛使用新媒体传播科学文化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和强劲发展,为科学传播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手段,使科学传播变得更深、更广、更长远,远远超出一个科普场馆所能传达的讯息。在新媒体迅速发展并成为未来信息传播与交流主要载体的潮流下,新媒体的应用不仅是技术工具的革新,还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科技传播方式,成为科技传播的重要平台。因此,科技馆应如何利用这一发展趋势和有利条件,开发更加吸引公众的科技传播内容和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增强传播效果、激发公众关心科学、热爱科学,甚至从事科学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目的。

一、新媒体简述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外的新的媒体形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引入到媒体领域的技术及其传播方式。

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而产生的新的媒体形式,目前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较之于传统媒体,它具备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典型特征,这些特征使新媒体在科学传播中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为现代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带来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对激发社会公众的科学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1]

二、新媒体技术在浙江省科技馆的应用

多元化、多形式是当今世界科技馆的发展走向。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科技馆,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带来了科技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近年来,浙江省科技馆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和优势,将科普工作的内容与信息更充分地展示给公众,增强科技馆与公众的交流互动,积极培养公众的科学兴趣,营造起更浓郁的大科普氛围。

(一)展览教育方面的应用

1、在展项表现形式上利用新媒体技术

浙江省科技馆一楼展厅的“台风体验装置”展项,就是以我国东南沿海较常见的极端天气----台风为主题,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使用环幕4D影院的形式,通过模拟体验装置,引起观众的兴趣,使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台风的形成过程和台风所带来的危害。在体验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台风来临之前,天空云量增多、从明转暗的过程,同时模拟起风的鼓风机开始刮风。台风来临,天空变暗并被雨雾笼罩,狂风大作,造雨机模拟暴雨的效果,豆大的雨滴从天空飘落,鼓风机风力加大。之后,天空开始变亮,模拟台风眼经过。短暂的平静之后,大风开始从相反方向更加猛烈地刮来,空中伴有易拉罐等杂物飞来,远处楼房的灯熄灭,由此说明台风造成的停电现象。台风过后,天空放晴。这个展项通过新媒体技术给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观众对自然现象背后的原理、成因等问题的兴趣。这一体验项目不仅对当地观众具有吸引力,更能吸引没有亲身经历过台风天气的北方观众。[2]

2、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数字科技馆

数字科技馆作为科技馆的虚拟载体,利用网络的传播功能,采用数字技术将科学知识进行虚拟展现,为公众搭建了一个网上学习的平台,为实体科技馆的展品提供了新的展示方式,对科技馆的实体载体进行补充、拓展和延伸,使展品与展示更具感染力与吸引力,对教育的创新发展增加了广度与深度空间。在浙江省数字科技馆,访客不仅能在三维仿真的科技馆场景中以一位虚拟人的身份饱览馆藏展品,体验互动展项,如乘坐宇宙飞船飞越太空、登陆月球,同时还能与其他访客进行交谈和结伴同行,使大家处于更加形象逼真的环境中。特别是在“浙江院士”展区中,观众可以通过多媒体与院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院士请教,聆听他们的学术思想、人生感悟,以及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问题。虚实结合,最终达到数字科技馆与实体科技馆相得益彰的效果。

3、利用新媒体技术创建物联网系统

2011年12月以采用射频识别(RFID)为主的物联网系统在浙江省科技馆投入试运行。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整个系统以观众手中的一张RFID门票为基础,涵盖了教育、服务、管理等多方面的应用,以此增强参观者体验,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加强科技馆的现代化管理。在科技馆展厅内观众可以随时通过携带的RFID门票在导览系统获取多项服务功能,如展项介绍、影院门票预约、游客中心、周边信息等,也可以在具有网络教育功能的互动机上参与知识问答和游戏项目,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将RF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于科技馆,不仅可以向观众展现当今世界最前沿的高新技术的应用,让观众亲身体验和感受最新科技的成果,而且通过过程体验,还可增强观众对科学的向往、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并潜移默化地达到科技馆启迪人们科学观念的目的。物联网系统的建立,不但扩展了展项的教育内容,而且也增添了一种新的参观方式,是科技馆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新尝试。物联网将使未来科技馆的科学管理、教育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使公众与展品、公众受益与教育效应之间达到新的提升,使科技馆更具活力,向智慧科技馆发展。

(二)科普活动方面的应用

1、与果壳网合作承办品牌科学活动

果壳网是一家致力于面向公众倡导科技理念、传播科技内容的社交网站,也是国内领先的社交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互动社区,是一种参与性与互动性极强的媒介形态,采取点对点的、网络间的人际传播方式传递信息,对于科普信息传播来说,这是一支极具潜力的传播力量。2012年浙江省科技馆与果壳网正式合作,联合主办了“菠萝科学奖”和“科学+”等多个品牌科学活动,正是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扩大科普活动影响,给科普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例如,2012年4月7日首届“菠萝科学奖”颁奖典礼,即中国版的“搞笑诺贝尔奖”。通过征集科学领域内“好笑而严肃”的研究成果,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以生动新颖的手段向大众传播科学,让大众一起体会科学的趣味,唤起人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情。

2、开通浙江省科技馆官方微博

近年来,微博逐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在新媒体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微博又称微型博客、微博客,是一种发端于网络的、基于用户关系的综合信息互动平台。微博以其互动性、即时性、全天候、全球性、海量信息储存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为科技传播提供了全新的传播模式,使使公众接受科技文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便捷,可以获取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浙江省科技馆也顺应新媒体发展的潮流,及时注册了官方微博,设置了“展品拓展”、“科学名人轶事”、“风貌展示”、“前沿科技”、“科普读物推荐”等栏目。通过微博这一最新的网络媒体,让科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为人们带来最新的科技咨询,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最丰富的科学活动,使人们更加方便地亲近科学,参与互动,进而传播科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三、科技馆新媒体技术的特征

新媒体技术在科技馆的广泛应用,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利于培养社会公众的科学兴趣,尤其是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要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手段,应该把握在科技馆新媒体的几个特征。

(一)表现形式多样性

(二)沟通快捷即时性

(三)信息传播互动性

四、新媒体在科技馆应用的发展建议

新媒体的发展为中国的科技馆事业带来了绝佳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为了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在科技馆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加强观念转变,培养新媒体意识与运用能力

面对新媒体的崛起,对新媒体发展的认识不足,在管理观念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作为科技传播工作者,首先应当在思想观念上“更新换代”,将科技传播与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新媒体在科技馆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为科技馆服务,把新媒体的运用纳入科技馆的传播战略之中,深入研究科普活动特点,精心策划并制定有特色、高水平的科技传播计划,充分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便利做好科普工作,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用。

(二)加强开拓创新,发挥自身特色

新媒体技术在“以人为本”的科技信息时代,彰显着充分满足人们对于信息多样化的需求的优势。对于科学知识这一意义重大的资源,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无疑为其广泛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要把新媒体作为科学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加强科普工作的开拓创新,结合自身特色,建立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传播渠道与阵地。

(三)加强科技馆基础设施建设

科普基础设施是新媒体应用的硬件支撑。目前,科技馆基层科普设施、网络科普设施等都还不能完全适应大规模应用新媒体的需要。因此,要加强规划设计,使科技馆的空间布局、展品、展项、配套设施等,适合新媒体应用的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对现有各类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比如,加强物联网建设,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政府支持。

(四)加强高端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科技馆的高端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引进先进的科普理念。新时代的科普队伍,不仅需要踏踏实实从事科普工作的专门人员,还需要拥有一批素质过硬的新媒体技术专家,惟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把深奥的科学知识通过妙趣横生的技术手段表现出来,并能够根据形势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赵军,王丽. 新媒体在科普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J].科普研究,2012(6):46-51

[2]杨溪. 科技类博物馆展览如何激发观众参观兴趣[J]. 科普研究,2012(3): 64-69

篇10

关 键 词:数字技术 艺术设计 教学资料库

今天,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平台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这对人类的知识传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发生了变化。

为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导入了数字化网络教学。而建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是教学中采用数字化网络教学的基础工作和基本要素。

一、建设艺术设计教学资料库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艺术设计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渗透。全新的教学服务设备使教学的方式、内容和教学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方式。这些为建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有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和能力训练的专业性很强,讲究实用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于各种不同的资料来帮助教学。尤其是这几年,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已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应用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往往是由教员个人结合备课自行开发的,不易共享、不规范,质量得不到保证,内容不全、无法涵盖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内容。二是这些教学软件、课件一般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自成体系。不同的教师无法根据自己的课程、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应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中。所以,就必须开发建设高质量的、可以共享的教学资料库。

教学资料库的建设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建设好教学资料库就找到了在信息化时代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改革相一致的途径。因此我们要把教学资料库的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学资料库也是教学管理的需要。教学资料库有利于课程大纲、教学日历等教学文件的管理;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和信息的反馈;也为加强教学检查和教学质量的监控提供了条件。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的组成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是本专业教学资料的集合,它包括大量的知识、信息素材,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任意组合、调用。教学资料库中保存的是本学科的一个个教学资料“标准件”或知识、信息“元素”;而且资料库中的素材内容全面、丰富,基本涵盖本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创意,调用或“引用”这些知识、信息“元素”。

教学资料库系统是通过网络技术把学生用机、教师授课用机、教研室用机、多媒体用机、教学管理用机等连到一起。教学资料库安装在服务器中,主要包括下面内容:

1.教学基本资料库:该库是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规则组织素材资料,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日历、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等。以图片、动画、视频、音频、文本等形式储存。所储存的是本专业中的知识信息素材,是有关专业知识的集合。分门别类,对知识信息加以整理、加工,再存储在资料库中。资料库具有可扩充性,教师将自己收集、加工的素材方便地添加到资料库中。教学基本资料库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a 将现有教学的素材重新分离、整理、还原,或按指定格式重新整理、存储;b 将现有纸张载体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扫描、拍照或录入等);c 从软件公司和出版社发行的各种素材光盘中查找、收集、整理出与专业有关的各种资料;d 从互联网下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信息资源。

2.课程资料库:该库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提供授课所需的资料。以《电脑效果图》课程为例,其资料库包括:观摩作品、示范作品、学生优秀作品、模型库、材质库、设计制作过程与技巧等。课程资料库的扩充与维护由担任本课程的教师负责。

3.学生资料库:该库主要保存学生作业,任课教师负责整理和保存。

为保证教学资料库正常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定期对教学资料库进行整理,删除累赘部分、补充欠缺材料,并调整好资料库的内在结构。

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应用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是在边建设边使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资料库的应用方面,教师主要开展下列工作:

1.教师课前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组合教学基本资料库中的素材,完成具有个性化的电子教案,并具备网上教学功能。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案的同时,收集、整理出与专业有关的各种资料补充到资料库中。

2.利用资料库中的素材,相关教师共同参与开发各门课程的课件。课件可以作为教学的“基准教材”,既可以供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时调用,也可以供教师编撰该门课程的电子教案时参考。将与该门课程相关的资料(如:观摩作品、示范作品、学生优秀作品、制作过程与技巧等)进行整理入库,从而形成课程资料库。

3.开展多向互动的授课。即学生与计算机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4.整理和保存好学生作业,对作业进行评定。

学生应用教学资料库的主要工作:

1.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浏览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观摩作品、示范作品、学生优秀作品等。

2.老师、同学多向互动,协同学习,共同探索。

3.学生资料库使学生的学习与作业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如:数码图形图像设计课程的作业可在二维形态构成和图形设计课程中使用;而二维形态构成和图形设计课程的作业又可作为卡通设计、标识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以上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建设的一些实践。时代在不断发展,应用在不断拓展,技术在不断进步,因此,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建设只是开始,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朱华光 .谈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作用[J]. 太原科技2002 年第 6 期,P 56—57

[2]纪平.现代教育技术的系统模式、建模方法及关键技术的新发展[J]. 西安:电化教育研究. 2001(5)

[3]张伟远.研究范例:对网上教学的研究.中国远程教育[J].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