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治理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恢复治理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继续开展以渠道防渗配套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防渗渠道40km,配套建筑物320座。
2、积极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建设加压膜下滴灌(喷滴两用)工程5000亩;普及推行标准化沟畦灌40万亩。
3、修建永久性防洪堤坝3km。
4、修建饮水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0.5万人。
5、更新改造骨干输水工程5km。
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k㎡。
7、实现全县灌溉定额控制在550m3/亩以内。
8、巩固稳定人工养殖冷水鳟鱼的农牧户保持在40户以上。
(二)全力做好六项重点水利前期工作
1、按期优质完成《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的编制报审工作,力争按新投资补助标准列入需新增饮水安全建设人数达到4.5万人;扎实做好2009年申报的1.5万人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勘设审报工作,积极开展建设实施方案的准备协调与实地论证。
2、抓紧编制和完成《2009-2011年牧业县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实施方案》,为自治区扶持启动牧区水利工程示范县做好准备;尽快完成苏库雅克牧区水利工程项目的勘设审报工作,争取列入第一批牧区水利中小型骨干工程立项实施。
3、积极开展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前期工作,组织勘设编制博河第一潜渗带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和博格达尔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力争2009年立项实施全州首期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4、开展《*县中小河流防洪治理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在全面论证的基础上积极组织2009年建设工程的勘设前期及实施准备工作。
5、组织开展《抗旱规划》的整编工作,全面完成《2009-2012年井灌区建设及续建配套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审报,重点做好年度实施方案的勘设审报,为抗旱救灾建设早筹划。
6、尽快完成《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规划》编修审批,认真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规划启动各项工作,重点抓好鄂北二典型试点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和哈夏小型灌区改造项目的立项实施前期准备。
(三)精心组织实施六项工程建设
1、节水与抗旱工程:认真筹划*年抗旱应急机电井工程和2009年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工程项目,积极开展节水与抗旱工程建设,一是打造哈镇、塔秀、呼场6个连片地块加压滴(喷)灌工程为精品示范工程;二是鼓励和支持村(队)和用水协会组织开展末级斗、农渠的新建和更新改造;三是加大县管干、支渠系的更新改造力度;四是坚持高水高用的原则,选择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区新打机电井,探索地下水利用与抗旱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2、牧区水利工程:一是结合阿尔夏提小流域二期工程,实施好牧区水利试点项目——乌拉斯台自压喷灌人工改良草场工程项目,建设和完善阿尔夏提接待区3000亩自压喷灌人工改良草场试验示范工程,做好2个项目的捆绑交叉验收工作;二是提早开展苏库雅克牧区水利工程立项实施准备工作,协调组织好水土保持、退牧还草、生态林恢复、沙棘林示范等工程项目分头申报、捆绑实施、共同见效、分项验收工作,使项目区形成综合整体效益;三是按“民办公助”的要求组织好呼场哈夏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3、饮水安全工程:积极努力争取查乡集中供水和塔秀片区集中供水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尽早立项实施,一是彻底解决2个项目区内存在的饮水不安全工程设施问题;二是新建呼场牧四队、博镇牧业队新牧区定居点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个定居点规划区范围内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三是鼓励和支持乡镇村队开展村、区“三表制”入户计量收费管理工程改造,扶持3-5个工程改造示范村和饮水工程用水户参与管理模范村。
4、生态与防洪治理工程:一是积极争取和准备博河*段防洪治理项目实施建设;二是多方协调和争取博河第一潜渗带(苏库雅克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恢复项目启动与建设;三是加大已建永久性防洪堤坝的维护加固工程建设力度;四是争取资金项目完成安乡集镇西防洪泄洪工程建设。
5、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一是尽快完成鄂北二灌区干、支、斗及配套建筑物、计量设施改造配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编设,县、乡、村三级公示修改完善;二是规范灌区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协会组织机构、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三是按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受益户筹资方案,组织筹资启动工程建设;四是制定项目监测评价办法,组织开展全程监测评价。
6、人工养殖冷水鱼工程:一是综合规划、整体开发建设哈镇查干—哈日乌苏冷水鱼养殖基地带;二是引导、扶持3-5户规模专业养殖户开展小型养殖场(基地)建设;三是开展县境内冷水鱼养殖资源保护与利用调查规划,启动公共防护工程建设。
(四)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与创新
一是制定实施*县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和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的运行与管护;二是进一步规范完善用水户参与末级工程与供水管理合作(协会)组织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三是全面启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行农业灌溉用水和村镇人畜饮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基本节水管理措施;四是开展行业行为规范与岗位行为规范制定和推行年活动。
(五)提早落实防汛抗旱工作。
(六)深入开展依法治理活动。
篇2
主题词:沂源 矿管 形势 对策
一、形势分析
(一)现状分析。一是资源条件分析。我县地处鲁中山区,地质构造发育,山石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建筑用石料及建筑用风化砂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赋存条件好,大张庄镇、鲁村镇、悦庄镇、南鲁山镇建筑用风化砂资源丰富;西里镇、南麻街道、鲁村镇、悦庄镇、燕崖镇建筑石料资源丰富,为我县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山石资源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二是开发条件分析。受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阶段所限,我县山石资源开发历史上一直处于原始“开山劈石”状态,以往的粗放式、低效化开采形成的“多、小、散、乱”资源开发模式给我县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十以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这种粗放式、掠夺式、破坏式开采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开发模式,规模、集约、绿色、环保开发是唯一出路。从我县生态建设实际看,山石资源开采条件差,受限因素多。虽然资源分布广,但我县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在“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不占用生态公益林且不占用耕地,离居民点远适宜大规模开发的山石资源很少。三是管理现状分析。自2015年6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淄博市石灰石矿山关闭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淄政办字[2015]55号),对石灰石矿山实施关闭治理,并明确规定除市政府确定保留的石灰石矿山外,全市停止审批新设、扩界和延续石灰石采矿权。2016年8月,山东省环保厅、国土资源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露天开采矿山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鲁环发〔2016〕162号),明确提出:加强源头管控,严禁在“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和城乡结合部发放采矿许可证;对其他区域,自2016年10月1日起,各地原则上暂停新设露天开采矿山审批。为落实上述政策,我县采取了两方面措施。一方面,加大关闭力度,对28处山石资源矿山实施了关停。截至目前,全县有证矿山13个,其中铁矿6个(华联矿业4个证,鲁南矿业2个证),煤矿1个,矿泉水1个(一直未开采),花岗岩3个(其中1处一直未开采、2处处于停产状态),砖瓦用页岩1个(为西里镇苗庄砖厂提供原料),建筑用砂1个(批准范围内资源已近枯竭),无建筑石料矿山。另一方面,加大治理力度。根据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已关闭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的通知》(淄政办字[2018]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编制上报了《沂源县已关闭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完成了93处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野外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已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完成了6处废弃矿点复绿工程,启动了8处已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其中,2处(洪成、宝隆)已基本完成治理任务,1处治理(春军)也已接近扫尾阶段,其余5处正在进行治理。
(二)问题分析。一是生态保护与保障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2015年,我县根据市政府要求,关闭了辖区内所有建筑石料用矿山,仅有的1家风化砂储量也接近枯竭,而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所需最多的也是砂石资源,光堵不疏导致建筑砂石价格飞涨,受巨大利益驱动,私采滥挖及以平整场地、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等各种项目名义偷采山石资源的行为屡禁不止,不仅造成国有资源流失,也给国土执法、安全监管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实行24小时不间断执法也堵不住受巨大利益诱惑的不法行为发生。发展对砂石资源的需求与生态对资源的约束之间的矛盾在我县十分突出,亟需破解。二是传统认知与现实条件存在一定偏差。一方面,受以前传统开发模式的影响,矿区周边群众和一些基层管理者一提起开石挖山普遍非常抵触,认为山石资源开采既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安全、环保监管压力,对地方没有一点好处,不允许开采最好;但目前随着山石资源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如果提高安全、环保标准,加大恢复治理投入,对山体实施统一规划,整体开发,整体恢复,并不会造成很大的生态环境破坏。另一方面,采矿者普遍缺乏“规模化、环保化、绿色化、共享化”开采理念,对先进开采技术、全封闭化加工、矿地和谐化发展等新开发模式还处在模糊认识阶段,缺乏实际可参考的例子。三是受资源效益瓶颈约束,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缓慢。我县露天开采的山石资源持证矿山目前只有3家饰面用花岗岩(1家一直未开采、2家因企业效益不好处于停产状态)及1家建筑用砂(矿区范围内批准的资源已濒临枯竭)。受市场环境、资源储量、品位等因素影响,采矿权人普遍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对绿色矿山建设处在观望状态,导致我县绿色矿山建设总体进展不理想。四是历史欠账多,已关闭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修复难度大。一方面,治理资金筹措难度大。我县已关闭矿山大部分是政策性关闭,治理责任主体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据前期调查结果初步统计,我县历史遗留已关闭矿山总数共93处,需要治理的共82处,需要治理总面积2645.15亩,约需治理资金8215万元。而我县自2010年按照政策规定共收取28家矿山治理保证金553.79万元,仅靠财政投入和已收取的恢复治理保证金开展已毁山体治理资金缺口多、治理难度大。另一方面,激励政策、机制很不完善。政府出台的各种规范性文件都有“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这种提法,但具体如何操作又缺乏有力的政策依据。按照目前国家政策规定,除了“群众自采自用开采少量矿产资源和工程建设在批准的用地范围内开采只用于本工程建设的矿产资源”两种情形外,其他只要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开采行为都属于非法采矿范畴,按照这个规定,恢复治理中台阶开采形成的废石料只能用于治理,不能外卖,一旦外卖,就造成非法采矿。而如果不允许外卖,多余的石料就无处堆放,同时,治理资金就无处筹措,早成两难局面。五是监管手段薄弱,缺乏有力监管。一方面,山石资源开采、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地矿管理工作由于行业特点,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需要强大的专业技术机构作支撑,而县级相对来说,监管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对矿产资源开采、治理等工作缺少有力监管。另一方面,由于行业特点,广大干部群众大都认为开矿挖矿、修复治理就是国土部门一家的事,政府主导,国土、环保、安监、林业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镇、村及矿区周边群众联合参与的监督局面还远没有形成。
二、建议
为彻底改变目前光堵不疏的管理模式,加快山石资源利用方式新旧动能转换,达到既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对山石资源的需求,又能实现绿色、环保矿业开发,提出如下建议。
(一)开源节流,实施资源整体、环保开发。对符合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远离“三区两线”可视范围、植被覆盖率低、储量大品位高且适合规模集约开发的3处区域(悦庄镇迟家峪—桃花峪地区建筑用砂矿区、沂源县悦庄镇下龙巷建筑用石灰岩矿区、西里镇蝙蝠峪地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区)组织有关部门、镇办和专家进行详细论证整体开发的可行性。开发实行资源储量和生产规模双控机制,生产规模不低于100万吨/年,服务年限不少于10年,建设标准必须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规范要求;新办矿山必须按照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所得资源收益除去上缴中央、省分成的60%以外,按照县、镇、村三级进行合理分成,县级分成原则上用于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镇村分成用于原承包人补偿和日常监管。
篇3
一、工作目标
按照“规划引导、项目带动、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原则,高标准实施道路绿化、公园改造、节点优化、采石场治理、河道整治、小区绿化等一批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工程,推进市区园林绿化规模化、景观化、生态化、人性化。
二、工作任务与责任分工
(一)市城乡建设委:对**公园和**公园实施全面升级改造;对中心市区9条新建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对**、**、**路进行全面绿化;对一些路口及重要节点、旧生活区的绿化进行优化。概算投资35528万元。
(二)**区政府:对**镇、**镇、**镇域内道路、河道进行绿化升级;对采石场进行生态恢复。概算投资11166万元。
(三)高区管委:对辖区内新建道路进行绿化;对**、**路、**路等道路及初村新区进行绿化升级;结合旧村改造,建设花园式小区。概算投资10140万元。
(四)经区管委:对辖区内**、**路、**路等6条道路进行绿化升级,对海上公园、城中村、旧生活区及农村环境等进行整治,对采石场进行生态恢复。概算投资11750万元。
(五)工业新区管委:对省道、商务港广场、子河等实施景观绿化。概算投资9400万元。
(六)市城管执法局:牵头组织实施市区采石场治理工程,恢复改善区域植被景观;清除违规占用绿地、影响绿化景观效果的广告牌、标识牌等,对侵占、破坏绿地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限期恢复。
(七)市公路局:对**路两侧缺株行道树进行补植,补栽法桐298株。概算投资12万元。
(八)港集团:对**公园进行升级改造。概算投资80万元。
(九)市供电公司:对**公园进行升级改造。概算投资80万元。
三、工作要求
(一)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量化,落实到人。要进一步细化工程内容、建设标准等,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在4月初全面开工,6月底前初见成效,10月底前取得明显效果。
篇4
(一)基本情况
简述本辖区农村河湖水系基本情况,包括农村河流数量、河流长度、河网密度,湖泊数量、湖泊水面面积等。分析河湖水系特点及区域分布情况,提出流域面积3000km2以下河流、以及与其有水力联系的水面面积1km2以下湖泊清单。
(二)现状评估
现状情况。从河湖地貌形态、水文水资源、水环境质量、水生态系统、水文化保护、水利基础设施、河流管护水平等方面,分析评价农村水系现状情况。
取得成效。从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农村河塘清淤疏浚、清洁小流域、河湖水系连通等方面,简述近年来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存在问题。从河湖淤塞萎缩、河道防洪标准不足、水体污染、水生态退化、管理薄弱等方面,综合分析农村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三)面临形势
按照乡村振兴要求,从保障农村水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提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面临的形势。
二、编制依据
根据本县域实际情况,结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规划、扶贫要求等,重点从本省、市、县相关政策文件、规划方案、规范标准等方面,分层次、提出与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有关的依据。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思路、目标、任务,提出本县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重点体现尊重自然、问题导向、以水系为脉络、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二)基本原则
提出本县域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如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系统治理、强化管护等,指导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高效开展。
四、实施范围与治理目标
(一)实施范围
综合考虑整治需求、治理工作基础、地方财力、人口布局等因素,提出本县域2019-2022年需要开展治理的农村水系清单,并明确各个河流水系具体治理范围。
(二)治理目标
统筹考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农村河湖水系综合整治要求与投资可能,从恢复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到2022年纳入实施范围的每个河流水系(项目)的治理目标,给出治理河长、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防洪排涝标准等方面的量化目标。
(三)治理标准
针对本县域纳入实施范围的各农村水系(项目)的治理目标,从功能、岸线、岸坡、河流、水体、文化、管护等方面,提出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治理标准。
五、治理布局与措施设计
(一)治理布局
针对实施范围,提出到2022年各水系综合整治的总体布局,明确其治理思路、分区重点和方向,合理安排主要措施和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绘制本县区总体布置图和分水系总体布置图,具备条件的,也可绘制分水系实施效果图。
(二)方案比选
针对农村水系治理布局,围绕河道清障、清淤疏浚、生态护岸(坡)、水系连通、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措施,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进行不同措施方案比选。
(三)治理措施
1、河道清障
明确存在“四乱”现象的敏感河段,说明拟采取的整治措施及工程量,建立“四乱”位置、整治措施、工程量清单。
2、清淤疏浚
明确需进行清淤疏浚的河段、确定清淤深度、计算清淤工程量,说明拟采取的清淤技术、施工设备以及污泥处置方式。
3、岸边整治
明确存在防洪不达标、滨岸带破坏严重、硬化比例较高等问题的河段位置、范围,初步选取岸坡断面形式、结构形式以及植物配置方式,计算主要材料用量。
4、水系连通
明确存在河湖水系割裂、水体流动性差等问题的河段,初步选定连通线路、从河道开挖、涵管沟通、小型引排水配套设施建设与改造等方面,说明拟采取的连通方式、具体措施设计以及相应工程量。
5、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
明确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的治理范围,说明拟采取的措施(工程、林草)及相应配比,推算各类措施数量及工程量。
篇5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河道疏浚整治、中小型灌区改造、圩区综合治理、山丘区水源工程、小型泵站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为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水利基础保障。
目标任务:全区完成水利建设土方274万方,新建改造小沟以上建筑物120座,改造中低产田1.8万亩,新增灌溉有效面积0.8万亩,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平方公里,修建防渗渠道16.3km,新建电灌站4座112kw,改造泵站18座1786kw,改造圩口闸2座,新建改造塘坝3座。疏浚区级河道3条22.7公里,土方58万方;疏浚乡级河道15条51.7公里,土方122万方;疏浚村庄河塘12个村86个塘,土方28.88万方,完善山东凌州农水治理片,浦南镇龙浦、草舍、富安治理片的治理任务,改善排涝面积6.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5万亩,新增旱保田0.68万亩。完成浦南镇5.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二、工作重点
(一)全面抓好农村河道疏浚工程。疏浚整治农村河道,畅通水系、改善环境,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利益。各乡镇、场要科学规划,明确任务,咬定目标,扎实推进,认真分解落实2009年度的实施计划,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要坚持疏浚整治的质量标准,真正做到把疏浚淤泥、拆坝建桥、疏通水系、提高引排能力与整治环境、植树绿化、土地复垦、道路建设以及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综合效益。要因地制宜地创建河道管理模式,建立管护队伍,制订管护标准,落实管护经费,真正做到农村河道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
(二)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实施浦南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浦南镇5.2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浦南镇要科学计划,严密组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要紧紧抓住饮用水源安全、制水工艺达标、工程质量优良三个重点环节,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水源安全论证,规范基本建设程序,真正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政府的放心工程、农民的幸福工程。
(三)积极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要围绕建设节水型农业,大力实施中小型灌区改造项目,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改善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要认真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程序进行项目管理,实行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施工承包合同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监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
(四)加快实施圩区治理工程。近几年防洪抗灾实践表明,圩区治理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云台、宁海、浦南、岗埠、南城地区要针对近年雨涝灾害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总结近年来圩区治理工程经验,加快圩区综合治理的步伐,提高圩区抗灾标准。
(五)切实推进山丘水源工程。以提高水资源保障和供给能力为目标,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坚持蓄、引、提、调相结合,依据全区丘陵山区水源工程现状,充分调动群众自办水源灌溉工程的积极性,重点实施蓄水塘坝建设,对已批的塘坝新建改造项目要抓紧落实,尽快实施。
(六)实施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泵站更新改造是战胜洪涝灾害和旱灾的基础,能有效提高灌排区域的综合抗灾能力,对保障我区粮食安全生产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地要依据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做好工程的年度建设准备工作。
(七)大力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以农村小型灌排泵站和末级渠系改造为重点,大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各乡镇要在已报工程计划的基础上抓紧细化实施方案。要注重总结经验,培育典型,努力在投入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八)抓好农桥改造工程。农桥改造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各地要认识到农桥建设的重大意义,财政、水利部门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确保农桥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桥工程技术管理,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监理制度,切实保证农桥工程质量安全。
(九)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依法做好水土保持的行政许可和监督执法工作。不断完善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其针对性、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制度,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水库塘坝和中小型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管,强化水土保持方案、监理、监测、评估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破坏植被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案件;推行政务公开,广泛接受公众监督,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场、有关部门要将农村水利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深入组织发动,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强考核督查,做到早发动、早行动,保证各项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通力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各乡镇水利部门要组织人员分工到村,深入到组,加强对农村水利建设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
(二)抓好项目落实。各地要根据区政府既定的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抓紧落实2009年农村水利建设的实施方案,对明确的农村河道疏浚、饮水安全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等项目,及时做好相关前期工程。
篇6
一、治理范围
根据殡葬管理法规,凡“三沿五区”内的现有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予以保留外,均属专项治理范围,必须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我乡的治理具体范围:县道沿线一重山、瑞云山风景区、灯炉寨瀑布风景区等。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专项治理,限期清理“三沿五区”内地表的新旧坟墓,采取拆除迁移、覆土深埋等方式分类处理,恢复生态植被,坚决刹住违规乱建坟墓(含翻新扩建)的歪风;扎实推进殡葬改革,防止“回潮”现象。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年月日前)
利用宣传栏,悬挂横幅(每村不少于2幅),张贴标语,印发宣传单,召开动员大会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把这次专项治理目的意义、治理范围、治理方法和依据的政策法规解说清楚,宣传到位,要认真扎实做好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要把清坟责任落实到责任人,为全面实施专项治理打下基础。同时,要组织力量对治理范围内的坟墓进行调查摸底,造册上报专项治理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当地推行殡葬改革和禁(清)坟时点,区分不同情况,逐一登记造册,查清建墓户主,于年月日前,各村要按时上报《“三沿五区”专项治理乱建坟墓表》。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全面整治(年月日至月25日)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清坟通知书发放到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对推行殡葬改革和禁(清)坟以前的旧坟墓,可采取覆土深埋,植树绿化遮档等方式处理,对此后的违规新建坟墓,要责令限期完成自行迁坟或平坟。对逾期拒不执行,经教育拒不改正的,由乡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联合组织执法力度,在乡、村组织配合下,依法给予强制执行,对查找不到建墓户主的坟墓,在公告期限内无人确认的,按无主坟墓予以妥善处置。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检查整改(年6月日至6月25日底)
各村要认真总结专项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开展检查验收,并在6月25日前专项治理工作情况上报乡政府专项治理办公室,统一汇总上报区政府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乡政府专项治理办公室将适时派出联合检查组,到各村实地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四、工作要求
1、落实责任分工。开展专项治理乱建坟墓工作中,要切实履行职责,高度重视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完整的乱建坟墓调查摸底的详细台帐,依据有关规定,彻底治理,要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突出重点,明确分工,细化措施,建立责任制,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确保全乡清坟工作按序时完成。
篇7
__*镇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
按照市区生态优美镇建设工作要求,我们将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围绕创建生态优美镇的任务目标,按照“五个坚决”要求,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一是坚持把生态__*镇建设作为事关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时刻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全力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深入开展生态镇村创建活动,积极有序地加以推进,在全镇上下努力形成“积极参与、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是立足实际,根据全镇规划建设布局,认真研究制定全镇生态优美镇工作实施方案,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确保该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 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全力改善镇域生态环境
(一)抓调整,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
一是全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以建设有机农业镇为目标,坚持公司化运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投资大、生态效益好的农业开发公司,加快实施土地流转,推动全镇生态农业再上新台阶。二是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引导农业开发公司、广大农户进行有机新产品试种,拉长产业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实施畜禽生态养殖。进一步加强对全镇养殖业的管理,通过发展沼气池、推广生态养殖等措施全面治理养殖污染,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逐步向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二)抓环保,推动提升生态工业。
一是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紧紧把握天然气管网落户我镇的有利机遇,加快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在现有基础上,力争符合条件的工矿企业全面实现天燃气能源替代利用。二是依法关停取缔“土小”企业和采沙点。坚持生态环保与治理并重的原则,对辖区内规模小、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设施不完善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取缔。依法关停辖区内采砂点,并进行生态恢复,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三是坚决拆除废弃烟囱。
(三)抓生态,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
一是全面实施生态绿道工程。以镇内__路东西两线为重点,引导农业开发公司在__路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大力发展绿化苗木种植,全力打造生态绿道。二是继续实施生态水系建设工程。抓好“__*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对淄河源头__*、__、__*三条支流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系生态保护功能。三是继续实施生态路网建设工程。在现有70公里生态路建设的基础上,力争明年底全面形成总里程达__*公里的生态路网,为打造“三*两*一*”的生态旅游观光路线奠定坚实基础。
(四)抓整治,全面改善镇域环境面貌。
篇8
一、2017年至今林业工作完成情况
围绕市林业局、县政府部门工作责任书中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林业系统不断创新思路,及早着手安排,科学谋划筹备,各项林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工程压沙2.89万亩,占县上计划目标4万亩的72.3%;完成人工造林33.15万亩,占市林业局下达计划目标29.2万亩的113.5%、占县上下达计划目标30万亩的110.5%,其中新一轮退耕还林28万亩(生态林26万亩,经济林2万亩),占县上下达计划目标28万亩的100%,防风固沙林4.05万亩,特色林果基地建设3.1万亩(含新一轮退耕还林经济林2万亩),占市林业局下达计划目标3万亩的103.3%、占县上下达计划目标2万亩的155%,实施封沙育林(草)3万亩,占市林业局下达计划目标3万亩的100%、占县上下达计划目标5万亩的60%,完成通道绿化310公里,占市林业局下达计划目标300公里的103.3%、占县上下达计划目标300公里的103.3%,义务植树225万株,占市林业局下达计划目标200万株的112.5%、占县上下达计划目标225万株的100%。防沙治沙、造林绿化、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和林政资源管理等工作全面推进。
(一)造林绿化任务超额完成。依托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补贴、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等生态工程,坚持压沙、造林、封育和管护并重,因地制宜,分类施治,合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一是治沙造林。以大林带、G569高速公路、三渠柴湾等风沙危害严重区域为重点,采取“稻草网格沙障+梭梭”、“滩地穴状整地+落水栽植”的造林模式,营造防风固沙林4.05万亩。二是城乡绿化。结合“城镇绿化提升行动”和“绿化提升年活动”,以民武公路、民左公路、民红高速公路县城段、红砂岗产业园、G569高速公路民东路至西渠镇段通道绿化为重点,完成通道绿化310公里,其中指导各镇、责任单位完成通道绿化提升125公里。三是义务植树。坚持财政供养人员义务压沙造林制度,以G569高速公路民东路至西渠镇段通道绿化、城乡绿化区、新农村示范点、园区厂区绿化,以及各镇重点路段绿化等为重点,组织引导辖区内机关干部职工、适龄公民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完成义务植树225万株,尽责率达95%以上。四是工程压沙。以青土湖及周边白碱湖、青山区域,以及三渠柴湾、G569高速公路民东路至西渠镇段沿线区域为重点,完成工程压沙2.89万亩,其中机械压沙0.03万亩。
(二)特色林果基地扩容增效。为确保2017年特色林果基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印发了《县2017年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扶持方案》、《县特色林果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截止目前,完成特色林果栽植3.1万亩(含新一轮退耕还林经济林2万亩),其中红枣1.13万亩,枸杞1.87万亩,苹果等0.1万亩,新建100亩以上特色林果示范基地17个。全面推进历建特色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点95个、26569亩,其中县级标准化生产示范点35个、11742亩,镇级标准化生产示范点60个、14827亩。据初步统计,全县各镇农户经营特色林果挂果面积59081.6亩,其中全县各镇农户经营的酿酒葡萄挂果面积14461.7亩,预计总产量6503.5吨;全县各镇农户经营的红枣挂果面积28562.1亩,预计总产量3414.1吨;全县各镇农户经营的枸杞挂果面积15323.8亩,预计总产量1130.8吨,全县各镇农户经营的黑果枸杞挂果面积734亩,预计总产量3.52吨。6月23日,全县枸杞采摘工作有序开展,截止目前,累计采摘枸杞鲜果8001吨,折合干果1600.2吨,销售干果1225吨。
(三)林政资源管理扎实推进。认真整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连古城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林业违规建设项目,加强对县内同类问题排查清理工作。全面执行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林地行为,严格执行林木采伐审核审批制度、森林限额采伐规定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全县共审核建设项目是否占用林地225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33件,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8件,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9件,确保各类项目建设依法依规推进。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方案已通过国家林业局评审,并上交环保部。林地变更调查成果已上报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审核。积极开展2017年度森林资源管理卫片执法工作,省林业厅下发县未审批使用林地疑似图斑共141个,目前已全部完成内业判读和外业调查工作,正在对调查成果进行整理汇总。认真落实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制度,管护国家级公益林108.67万亩,管护合格率100%。认真开展“绿盾2017”林业植物检疫执法检查行动,指导完成杨蓝叶甲、枸杞负泥虫和梭梭巨膜长蝽等病虫害防治6.4万亩,完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252.3万亩,预报及时准确。严格执行“五禁”决定,认真落实护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责任制、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零火险”日报告制度,加大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案滩、青土湖等重点区域巡查力度,确保植被资源安全,查处各类林政案件139起,其中刑事案件2起、滥伐林木案110起、野外违规用火案14起、非法开垦林地11起、毁坏林木案2起,林政案件结案率100%。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维稳、护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各类安全工作形势稳定。
(四)林业改革。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林业改革,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治沙生态林承包经营机制,规范林木产权交易和抵押登记制度。积极探索严重沙化耕地退耕还林、林下经济等林业精准扶贫新模式,鼓励农户有序开展林木所有权、使用权依法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着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林下经济示范点2个,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等沙产业2万亩。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国家级公益林参保108.67万亩。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按照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正在制定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五)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认真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补贴、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以及红砂岗产业园绿化、G569高速公路通道绿化和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项目。积极争取市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目前,取得了市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青土湖修复治理项目、绿洲内部基干林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和作业设计批复,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全县以各镇关井压田区严重沙化、盐碱化耕地为重点,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8万亩,其中生态林26万亩,经济林2万亩,工程涉及全县17个镇、164个行政村。目前,已完成县级自查验收工作。红砂岗产业园绿化项目,按照红砂岗产业园绿化总体方案,统筹安排水电路,创新栽植模式方式,完成通道绿化71公里,栽植绿化苗木5100亩,架设输水管道73公里并配套安装灌水设施。G569高速公路通道绿化项目,全面推进G569高速公路通道绿化工作,完成民东路至至西渠镇段通道绿化114公里,栽植樟子松、国槐、圆冠榆等各类苗木14.4万株,架设高压线路9.4公里,低压线路1.8公里,变压器8套,完成工程压沙0.4万亩。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全面加强湿地公园及历建胡杨林管护0.7万亩。服务协调县碧水源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使用林地报批审核前期工作,配合蔡旗镇、国土局完成蔡旗桥周边85亩项目建设用地征用工作。6月25日,国家林业局专家组对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情况进行考察验收。县沙漠生态产业扶贫项目,完成梭梭+沙柳造林10万亩以及补植补造和芦苇沙障设置工作,完成甘草种植5万亩,管护工作全面推进。10万亩荒漠化治理及油牡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完成油牡丹试验田栽植120亩、温棚育苗2座、大田育苗10亩,完成文冠果、元宝枫栽植50亩,云杉栽植5万株,梭梭接种肉苁蓉700亩;修建砂砾石观光便道11.4公里,配套完成通道绿化15公里、网片式安全护栏15公里,完成消防便道建设15公里,修建砂砾石消防便道15公里;完成办公生活规划区周边绿化10公里;完成项目区刺丝围栏30公里;凹凸棒改良盐碱地0.63万亩。黄案滩国家沙漠公园建设项目,2017年3月,县人民政府与广州恒盛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就黄案滩国家沙漠公园开发建设签订了投资意向书,投资规模3亿元。林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至目前,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171万元,占县上下达计划目标8亿元的47.7%,招商引资665
0万元,占县上下达计划目标2亿元的33.3%。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一是沙漠资源保护管理投入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性、长期性政策和资金支持,林地和森林有偿利用率不高,生态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资、投入渠道单一,生态建设活力不足。二是某些地方执法主体不明确,处罚依据不足。特别是对“五禁”决定的落实,森林公安对在农区内放牧的行为,处罚无依据。三是防沙治沙林业部门单打独斗。目前,防沙治沙工作多由县级政府主导,镇村两级政府没有落实防沙治沙责任。
(二)特色林果业方面。一是部分镇新建林果业地块在生荒地及弃耕地,立地条件较差,无灌溉条件,苗木成活率较低。二是存在林果产业面积流失,品种繁杂,换品种反复建设等问题,提质增效任务十分艰巨,加之林果产品销售价格波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低,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林业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导致林果产业提质增效难度大。三是林果产品加工企业少,没有形成竞争机制,林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竞争力不强,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2018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紧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和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机遇,发扬塞罕坝精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加快推进防沙造林步伐、创新生态保护和沙产业发展模式、提高扩大出口林果产品基地建设质量效益和推进林业改革为重点,不断健全完善政策措施、技术模式和管理机制,全力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
(二)目标任务。计划完成工程治沙8万亩以上,人工造林10万亩以上,实施封沙育林(草)3万亩,通道绿化300公里,义务植树225万株。
(三)重点工作。
1.学习宣传塞罕坝精神。把学习宣传塞罕坝精神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会议精神,作为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系统内开展“学习塞罕坝精神、争做绿色卫士”活动,引导系统干部职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挖掘一批长期坚守在沙漠一线,基层单位和压沙造林一线,带动群众治沙致富的先进个人、集体、组织,协调宣传部门做好宣传报道,讲好治沙故事,展示防沙治沙的新成就,坚定干部群众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生态美、百姓富的和谐。
2.生态屏障建设。坚持压沙、造林、封育和管护并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分类施治,合力推进生态屏障行动。加大植被管护力度,加大绿洲沿线植绿力度,建设边缘防沙治沙景观带和防风阻沙林带。以青土湖栽桩石、白碱湖、红东路沿线、绿洲内部零星沙丘等生态治理区,以及民武公路、民左公路、金荣公路和大滩镇至南段公路等绿化区为重点,完成工程压沙8万亩以上,人工造林10万亩以上,实施封沙育林草3万亩,完成通道绿化300公里、义务植树225万株。巩固现有成果,对已治理区域但仍有流沙、未形成地表结皮区域,通过人工补播草种,提高植被覆盖度,促使地表结皮尽快形成。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在已形成的旱区湿地范围内,栽植沙枣、红柳等树种的方式,积极探索恢复青土湖原有植被,达到长期治理目标。加强国家级公益林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促进区内植被自然恢复。
3.特色林果提质增效。瞄准绿色有机,紧盯提质增效,加大历建特色林果基地补植补造力度,完善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和技术服务承包承诺制、激励问责制、服务公示制,落实特色林果苗木生长期整形修剪、施药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精细化管理措施。
巩固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全面落实《县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在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酿酒葡萄基地、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特色知名品牌、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下功夫,推动特色林果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实现特色林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把特色林果业培育为林业产业扶贫的优势产业。
4.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实施好三北五期、造林补贴、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生态工程。管护国家级公益林108.67万亩,新建上八浪井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处。以青土湖等风沙区治理为重点,组织实施好青土湖修复治理项目,完成压沙造林8万亩,实施封沙育林3万亩。以民武、民左等主干道路绿化改造提升为重点,实施绿洲内部基干林网建设项目,完成基干林网建设0.4万亩。
5.沙漠生态旅游。结合市县生态文化旅游总体规划,依托县内丰富的沙漠资源,建设好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和黄案滩国家沙漠公园,提升青土湖、老虎口等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品味,打造集旅游观光、林产品采摘品尝、沙漠体验一体的沙漠旅游基地,吸引更多游客来民休闲度假,赏大漠风光、品健康美食,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共赢。
篇9
1.1煤矿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历史上的乱采乱挖及建国后大规模开采,使得窑街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严重破坏。一是地表岩土体在自身重力以及大气降水的入渗浸润、潜蚀作用下,使得裂缝不断扩展,坡体物质愈加松散,坡体稳定性越来越差,许多坡面不断形成陷槽、陷坑。受降雨冲蚀,一些塌陷槽、裂缝逐步发展成细沟,对窑街矿区4万余人、10亿多元的财产安全和下游窑街街道及海石湾城区均构成了严重的潜在威胁。二是矿区内滑坡、崩塌范围及数量不断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不断加大,大片耕地及居民住宅被损毁。三是煤矸石堆石场高陡斜坡的自然塌落及受降雨冲蚀的碎石物质不断四溢,不仅扩大污染面积,毁坏掩埋耕地,而且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矿区承灾能力差,抗灾能力不足矿区内地质环境脆弱,承受地质灾害的能力差。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危害将十分严重,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矿区尤其以塌陷以及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普遍,一旦发生大规模地面塌陷及泥石流,矿山上万职工的生命及数亿元财产安全将遭受重大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1.3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灾害趋势加剧窑街矿区地质环境问题严重,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普遍,尤其是地面塌陷、滑坡、崩塌非常发育。区内地面塌陷使地形破碎,坡面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产生大量固体松散物质,直接堆积于狭窄的沟道内,严重堵塞沟道,一旦遇强降雨就会发生较大规模泥石流灾害。
2矿山地质主要措施
2.1立足实际,研究分析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自2008年开始逐年实施。在开展工作前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一是对矿区内的水文、气象、地质、地震、灾害等相关资料进行了广泛收集,对矿区的地质环境基础条件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诱发条件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二是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时间、发展速度、分布情况及治理成本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并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特征,结合其他地区恢复治理的成熟经验,制定支挡、硬化、绿化、拆除、改线等有效的措施方法。三是对矿区进行地形测量,准确掌握矿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从空间位置上分析地质隐患的影响范围和可能产生的破坏程度等,确保治理工作有重点、有缓急、有实效。
2.2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既要立足实际,还要着眼长远,更要注重实效,所以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对于顺利实现综合治理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根据矿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结合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结果,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将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综合治理区。其中近期规划确定为2008-2010年,主要完成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和较重区域的治理,包括地面塌陷区居民搬迁安置、地表沉陷裂缝回填、不稳定斜坡整修、修筑排水渠、拦渣墙、以及泥石流拦挡坝、排导沟等,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中期规划确定为2011-2015年,针对环境影响较重区域进行治理,主要完成矸石场平整、分级堆置、覆土绿化、矿区道路整修以及矿区绿化、美化等。远期规划一直延伸至闭矿期。主要对地面塌陷、零星矸石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监测,并落实边生产、边整治的长期治理措施,杜绝地质灾害,并分年度对周边山坡进行植被绿化,创建绿色矿山,使矿山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和谐平衡。
2.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为保证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得以实现,窑街煤电集团公司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切合实际,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综合治理原则,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加大投资,组织实施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对处于地面塌陷区内遭受地面塌陷危害的4000多户居民分年度实施搬迁安置。二是对于地面塌陷区出现的裂缝实施人工或机械夯填,并进行复垦植被。三是对崩塌、滑坡灾害实施放坡、挡墙、护坡等工程措施进行整修加固,并作好坡面排水,加强和完善排水系统。四是对泥石流沟浴首先清理废弃物,保证沟浴畅通,同时适当采取修建排导渠、设置拦挡坝、格栅坝等措施进行有效防治。五是对排矸场采取坡脚拦挡、分级堆置、设置防尘隔离网、在坡面坡头覆土种草植树、坡脚修筑截排水渠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六是对于废弃的工业场地和闭矿后的工业场地等区域,拆除建筑物,进行土地复垦。
2.4综合利用,以用促治大力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是当前国家鼓励的一项产业政策,窑街煤电集团公司灵活运用政策机遇,借助产业政策扶持,积极组织实施了以煤系共伴生、矿山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陆续建成窑街劣质煤热电厂、油页岩炼油厂、矿井低浓度瓦斯与油页岩炼化尾气发电厂、水泥粉磨站生产线、免烧砖厂、新型墙材料生产线等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并规划建设窑街矿区2×350MW低热值燃料发电厂,对矿区历史堆存、新增煤矸石、油页岩等低品位矿山排放资源和煤层气、炼化尾气、半焦、烧变岩、粉煤灰等废弃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使低品位和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解放了土地资源,进一步改善了矿区环境质量。
2.5企地合作,互利共赢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履行环节,既是企业在发展生产过程中应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地方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是一项公益性活动。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在综合治理过程中,通过修建矿山医院、整修公路设施、开展包村帮扶行动、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控制污染排放等一系列措施,并通过广泛深入的舆论宣传,动员全民力量共同参与,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实现了群众、政府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蓬勃发展的“和谐矿区、互利共赢”新局面。
3矿山地质主要成效
3.1通过加大地质隐患治理,促进了矿区稳定发展
治理因采空区形成的地表沉陷区域8.81km2,对塌陷区裂缝、坑槽进行充填夯实,并恢复植被,使得已破坏的地形地貌景观得以修复重现,通过实施拦、排结合的工程措施和恢复植被的生物措施,对不稳定斜坡进行加固拦截处理,将大部分泥沙石块拦蓄于沟内,削减洪峰流量,稳定沟坡,减轻泥石流灾害隐患,使矿区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工作,拆除塌陷区危房约24000m2,修建采煤沉陷综合治理搬迁安置房39.96万m2,安置搬迁居民6430户,重新修筑因塌陷毁损的矿区公路3.18km,从而有效防止了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确保了矿区的和谐稳定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3.2通矿区矸石山治理,有效解放土地资源
历史堆存的煤矸石、废石、废渣,堆积高度不一,形态各异,不但压占地表植被,极大的破坏了原生地貌景观,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通过对矿区内的矸石山进行分级堆放、平整覆土和复垦绿化,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通过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加大对排放的煤矸石、油页岩等低品位尾矿的大量消耗利用,并利用废石、废渣充填沉陷区坑槽裂缝,使2.56km2的山坡荒地得以重新开发利用,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3通过对矿区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打造生态宜居新窑煤
自2008年以来,坚持每年投资大量资金对矿区环境进行大整治,修建矿区文化广场12000m2,铺筑矿内路面7000m2,整治矿区花园1400m2,种植草坪27900m2,植树2533棵、花卉38400株,在储煤场周边设置防风抑尘墙1500m,使矿区内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等都有了较大改观,呈现出了“矿在绿中、楼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园中”的生态宜居新景象。
3.4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企地和谐发展
一是通过建设完善职工的生活设施,保障矿山内后勤工作到位,使职工的生活有保障、有质量,营造矿区和谐气氛。二是通过整个公路和、铁路路基、护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加了矿山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输损耗,保障铁路运行安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是通过实施拦挡和水保工程的实施,极大削弱坡面侵蚀强度,有效改良了坡耕地耕种条件,实现了土壤保水保肥,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维护了当地居民经济收益。四是通过实施防风抑尘墙工程,有效阻拦粉尘浮尘,空气质量大为改观,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提升了企业社会形象。五是通过矿区环境的逐步改善,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进行项目投资建设,加快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4继续强化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几点建议
4.1要做到防治结合,动态管理
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应从提前预防、动态管理和工程治理三个方面着手,其中预防和管理是综合治理的基础,工程治理是体现成效的关键。所以,在矿井设计阶段,要根据资源开发方案和开发计划,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预测防治内容,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范围、程度进行综合预测、评价,分区分片对治理措施进行科学配置,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边开采边治理,重点加强观测、监测,并及时对监测、观测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后,确定治理方案的实施步骤,做到以测布控,测控结合,从而构建完善的动态管理体系。
4.2要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要结合实际的经济技术和现场条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特别是对于土壤恢复和本土化植被方面,要遵循区域性、差异性、地带性征和气候条件,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兼顾防护和绿化美化的要求,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同时要充分考虑矿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可能引起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科学预测,并具有前瞻性,治理方案设计要本着操作性强、成本低、效果好的目标制定,使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后即可发挥资源自身价值,使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4.3要做到齐抓共管,共同推进
企业要与地方政府建立密切的协调机制,统一运筹,管理矿山开采,正确运用政策,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强危险区监测、监控、监督管理。同时要通过文艺表演、广播、板报、专栏、标语、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绿化国土、美化家园的重要意义、大张旗鼓宣传法律法规以及环保知识等,认真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动员一切力量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之中,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还要把环境保护与矿区发展建设协调统一起来,使资源开发、资源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达到动态平衡,在追求稳定发展中实现生态宜居,促进矿区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
5结论
篇10
一、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牵头单位:环林局责任单位:环林局)
1.目标任务。11个贫困村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总面积115142.2亩,按每亩14.75元,总投资169.83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5.13亩,按每亩155元,总投资36.96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385.13亩,按每亩155元,总投资36.96万元。
2.序时进度。1-12为常规管护,12月底完成资金兑现工作。10月前完成农户考核;11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全面完成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完成率100%。
3.完成情况。已于9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的方式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超前完成兑现工作。
(二)草原生态保护(牵头单位:环林局责任单位:农牧科技局)
1.目标任务。11个贫困村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其中享受禁牧补助2.5799万亩,按每亩7.5元,总投资19.34万元;草畜平衡奖励9.5265万亩,按每亩2.5元,总投资23.81万元。
2.序时进度。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退牧还草工程。1-3月,收集年度补奖基础数据资料;4-6月,完成年度草补实施方案的编制报批;7-9月,开展草原巡查、生态监测,启动牧户考核;10-12月,完成牧户考核,将2017年度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补奖资金兑现到户,完成率100%。
3.完成情况。已于10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超前完成兑现工作。
(三)地质灾害治理(牵头单位:环境保护和林业局,责任单位:国土资源局)
1.目标任务。
2.序时进度。
3.完成情况。已于10月底全面完工,超前完成。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积极上下对接到位。为确保2017生态扶贫专项目标任务尽早实施,个各相关单位理清扶贫工作发展思路,认真梳理扶贫建设项目,积极主动地与州级主管部门就2017年度生态扶贫工作进行了多次衔接,与县发改、县扶贫、县财政等生态建设扶贫专项责任部门积极联系和沟通,并组织工作人员就生态扶贫专项工作与各乡镇逐一、逐项对接,确认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核实生态扶贫项目清单,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在充分对接的基础上制定了目标任务,梳理出工作计划和资金投入情况,明确了时序进度和工作责任主体。
(二)制定方案,层层细化落实到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了《生态建设扶贫专项2017年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生态建设扶贫的年度目标任务,成立了生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了工作措施,制定了时序进度,落实专人专班负责工作推进,并重强调了年度重点工作和对工作进度作了详细安排,确保生态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三)积极筹措,确保项目资金到位。2017年,退耕还林工程落实资金754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9万亩,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面积2.9万亩,(其中涉及2017年“摘帽”贫困村16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面积3426.53万亩,9月底通过“一折通”兑现资金53.11万元);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落实资金2120.2万元,继续依法有效管护全县集体公益林143.73万亩(其涉及16个“摘帽”贫困村4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管护集体公益44212.70亩。9月底将兑现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65.21万元);落实11个贫困村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资金19.34万元,草畜平衡奖励资金23.81万元,已于10月底前通过农村信用社以“一折通”一次性兑付到农户手中;落实梭坡乡共布村1处排位除险工程资金46.13万元,并于10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四)强化保障措施
1.加强生态用地用途管制。根据我县自然资源差异、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重点保护的生态功能,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生态红线管理办法,严格生态资源监管,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红线行为。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本县实际,科学制定生态用地项目禁限目录,控制城乡建设使用生态用地,限制工矿开发占用生态用地,确保全县生态资源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2.加大生态治理投入。根据我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际,谋划一批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州财政的支持,加大地方公共财政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我县生态治理,积极落实各级财政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补助制度,确保生态项目的落地实施。
3.增加农牧民生态收入。以《农牧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和管护暂行办法》为指导,制定出台全县支持农牧民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地方性政策,鼓励农牧民组建管护队、造林队、防治队,参与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增加农牧民生态建设管护收入。鼓励农牧民有偿转让生态景观资源使用权,参与旅游企业经营等,增加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收入。
4.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和禁牧休牧巡查制度,加快推进农牧区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庄园式生态牧场或联户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发展庭院经济;深入推进以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经济林木(果)权证、村级农民互助担保合作社为主的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盘活森林资源资产。
5.构建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以生态扶贫工作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各类技术人员;加大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机构,按工作需求配备人员和设施设备。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加强优良林(草)种快繁、森林高效培育。加强林业、草原科技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林业、草原科技标准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提升我县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利用水平和效益。
6.建立健全生态扶贫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生态扶贫考核评价制度,将生态扶贫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增减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始终坚持贯彻环保“三同时”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建立和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
三、下一步工作
- 上一篇:能源节能评估
- 下一篇:对语文线上教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