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03-21 08:0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团队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团队管理方法

篇1

关键词:团队建设 管理方法 教学质量

团队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教学管理中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建设和谐团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团队建设的意义

1.1形成企业文化,使企业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1.2容易达成既定目标,提升人员素质。

1.3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建设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有助于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团队建设采取的管理方法

在团队建设中离不开管理,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管理方法是指用来实现管理目的而进行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的总和[1]。管理方法有多种,不论采取哪种方法,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实现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文明化、现代化,提高管理效益。

教学管理内容多,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档案等管理[2],也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没有一支好的管理团队无法完成这些任务,因此建设高效管理团队是关键。以个人工作实践,在团队建设时采用的管理方法阐述如下。

2.1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古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才能要求别人去做,只有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才能要求别人也做到。工作中严于律己、俯下身子带头用心做事,遇到困难,积极应对。在其影响下团队中其他成员便能认真投入工作,顺利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2.2以人为本,尊重关心他人

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教学管理中对科室人员也做到以人为本。工作中采用激励语言,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大胆创新。如学分制教学管理软件功能的开发,岗位责任人能独自进行研究,完善了课程的派发系统。工作中尊重和信任他们,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对工作方面的想法,对好的建议积极采纳,并给与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工作外还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使他们感觉到团队成员之间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关系,还能像对待家人一样关心他们,使其感受到温暖。当科室中教师间出现摩擦时,主动找她们谈心,化解矛盾;当他们身体不适时,给予关心和照顾。以真诚的心对待他们,他们就会以极大地热请投入工作。

2.3互相沟通,互相合作

沟通可以拉近距离,融洽气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科室人员之间需要沟通,如排课任务的下发,需要教学常规管理岗位教师和教材征订岗位的教师间沟通,否则工作就会重复进行。工作中的合作是很重要的,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4]。善于合作的人,能够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每年的秋季,大雁由北向南以V字形状长途迁行,大雁在飞行时,V字形的形状基本不变,原因是头雁在飞行时,它的身体和展开的羽翼在冲破阻力时,能使它左右两边形成真空。其它的大雁在左右两边的真空区域飞行,就等于乘坐一辆已经开动的列车,自己无需再费太大的力气克服阻力。这样,成群的大雁以V字形飞行,就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要省力,也就能飞的更远”。 现实生活中人们只要相互合作,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教学管理工作事情多任务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任务,那就需要全体人员合作共同完成。如期末考试是期末的主要工作,只有岗位责任人一人完成工作难度较大,此时需要其他岗位责任人给与协作,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完成试卷印制、检查、装订和监考等期末考试相关工作。充分调动不同岗位责任人之间的合作,发挥他们的智慧,不仅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还能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由此我所带领的团队曾获市巾帼文明岗,连续两个年度获校先进集体。

2.4分工明确,创造和谐工作环境

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配不同的工作。如心细的人,分配做学生成绩管理、试卷印制等。西游记中唐僧一行的取经过程,仅凭一个人是绝对取不到真经的,之所以最终取得真经,是由于做到了分工明确,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特长。我们每天工作八小时,白天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还长,工作时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对待他人,认真做好每件事,使每个人珍惜彼此,愉快地度过每一天。人际关系黄金法则是“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人。”团队建设中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

2.5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完善的管理制度,能使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团队建设时,从实际出发,制定《劳动纪律管理规定》、《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使制度成为人员工作时的一种自觉行动,促进各项任务的完成。

2.6管理手段采取现代化

信息技术主要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时所采用的各种技术。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我们工作带来便捷和快速,特别是对大量数据的处理,是人工处理无法达到的。在团队建设管理中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在学校的文件管理、档案的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在享受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实现了管理手段现代化。

2.7不断学习,提升管理水平

学习使人明智,学习使人进步,特别是在信息极为开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学习。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掌握管理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管理能力。

我相信,只要用心做事,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人,在管理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一定能把团队建设好。

3.团队建设中需要考虑问题

3.1在团队建设管理中不要过分强调个人作用。

3.2团队建设不能离开学校这个大背景,并且必须有明确目标。

参考文献: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陈传明 鲁明泓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2]《教育管理学》 陈孝彬,高洪源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3]《有效沟通Ⅱ》余世维著 北京大学出版2009年11月

[4]《如何建设团队》庄玲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年8月

篇2

1、了解你的员工,好的管理者,要尽量做到对团队成员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喜好、优点与不足等。团队里每个成员都有其个人特点,有的擅长谈判,有的擅长文字工作,如果可以结合个人的优缺点调整岗位和安排工作职责,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必定能发挥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更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

2、达成有效沟通,有的管理者,认为沟通就是日常的工作事项跟进,或者通过微信、电话,电子邮件等与员工进行交流沟通。其实我们更建议管理者能与员工进行面对面沟通,简单几句话是无法顺利表达出沟通双方的真实想法,以及得出结论的。因此,我们对有效沟通的定义是,达成有效沟通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首先,信息发送者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信息接收者能确切理解。其次,信息发送者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信息的传递。实现有效沟通,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

3、制定管理流程,一套体系完善的管理流程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刻影响着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况且,无制度不成方圆,相关的行为准则都是需要提前设定好,约束成员不会出现违反企业规定的情况。另外,团队管理者要做到赏罚分明,公平公正,才能维系团队的良性发展。

4、做好目标管理,维系团队的良好发展,需要行动与思想相配合。不少企业认为,只要有规范的规章制度、合理的薪酬就可以让员工行动一致。其实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一致,团队应该做好目标管理。只有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去互相协作,对于达成团队目标就可以事半功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21世纪的今天,随着用户的需求的多种化及个性化的要求,软件开发应当积极满足用户的要求,从项目的灵活性方面来讲,为了软件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应当控制好开发软件的成本,在一些传统的软件开发理论已经不再适合当前发展的需要,敏捷的管理方法将更好的去处理这一个问题,能有效的提升软件的质量问题,能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从而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关键词:

敏捷管理;软件开发

1前言

当前,信息的技术与应用程序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客户对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也给了软件开发的工程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在软件开发的领域缺少相关的理论开发的知识,所以在软件开发阶段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软件用户的收益很微薄。敏捷管理的方法要基于实践,为新的软件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这样更加有效的为客户满足需求。

2敏捷管理方法概述

软件开发的难度及用户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多,市场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变大,这样更加重了软件的开发人员对软件的创新力不断的提升,当前,敏捷的管理方法,比如:极限编程,在一些的软件的开发中,应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降低所需的文件,以便提升软件的实用性。敏捷软件的开发主要的几点原则,首先,在新开发的软件先给有价值的用户使用和体验,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也可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了保障用户的利益在后期的软件开发中要定期将软件交付客户,在软件的开发中业务人员与开发人员应当积极沟通,应当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开发团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应当商讨如何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软件开发应当确保持续、恒定的速度,并积极提升技术能力与创新。敏捷试论与传统管理的方法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敏捷管理的优点在于:

(1)有着较好的灵活性。方法的灵活性与敏捷管理和现在的对象为基本管理职责,由于储存的能力以及市场的竞争力的不同,从而达到客户的需求。

(2)发生错误的几率低。敏捷管理方法将设计与编码一起做,这样更容易的纠正错误。

(3)风险低。敏捷管理方法的价值不断提升,软件运行的速度增快,从而有效的降低风险。

3敏捷管理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3.1团队管理

软件的开发不是靠着某个人来做,而是靠着整个团队一起同心协力去完成,所以,“以人为本”是团队管理的基础原则,也需要项目团队管理为核心,软件开发人员需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鼓励,团队管理是特定的纪律,确保软件开发标准,也允许一些个人变化。传统的管理方法,严格的纪律,确保更多的行业的高生产率,软件的开发,项目主任单从自己的角度,制定严格的标准,忽视了员工的特殊的想法,可能会成为负面影响很大。另外,促进团队合作。敏捷软件开发促进人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合作,而是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调整命令的形式在相互信任的基础。开发人员的自豪感,提高。一个管理球队的困难在激励系统提供适应性、纯粹形式的激励奖金,也会影响他们的动机是,漫长的时间,好的形式。让员工有一种自豪感和自己的工作成就的价值,更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干劲、热情和创造力。效率提高信息反馈。敏捷管理方法比较灵活,难以估算,事实证明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敏捷管理方法上实现积极并得到持续性的反馈,而且反馈的及时性、详细性都更好的了解整个团队的精神及项目的最新进展,可为有关领导提供有效并科学合理的一个方法做为参考。从实践中反馈回来的方法很多,例如测试一个客户的事例的效果,可以从测试的通过率的数量上及质量上考虑,也包含每周的评估等,在软件项目开发的过程中一个软件开发团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优秀的团队都是需要长时间及磨练,这样的关系是一种工作上的关系,如果是一个创业型的团队更能快速的将项目快速的实施去完成,在确定好开发团队与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后,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工作能力分配好任务,在项目开始前团队要开小会商议定制团员的目标任务等。

3.2开发管理

敏捷管理中,有很多有关于软件开发的案例,但大部分都缺少操控性,有关管理人员缺少指引和开发的方法,也缺少测验及相关的检测标准,,因为负责项目的团队的人数规模不同,比如:软件开发项目的发展战略目标不精准,这样只结合了某些情况,做好战略目标要满足实际的需求。敏捷管理方法上指导企业在规划好发展战略上要注意一下几点情况:

(1)其软件可以正常的运行使用。从发展的历程来看软件的正常运行代表了团队的工作的成果,也给团队带来了成就感及自信心,从用户的方面来说,从一个优秀团队设计出来的软件是可以帮助用户带来收益,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2)当一个详细的发展计划出来时,在以前过去的软件开发的角度上看的话,传统的软件的进度比较慢,软件完成的时间有着很大的不固定式,所以,敏捷开发科保持项目的进程合理化,在每一个任务都确定一个点,添加好开发工作的任务,根据完成任务百分点来确定项目的进程。

(3)降低文件的数量,应在开发时按照实际项目的情况在文档内添加或减少材料,这样不仅仅可以减少项目本身的风险。

(4)加强沟通。敏捷开发也需要相关人员做好技术上的交流,保障数据的采集工作的效能。

3.3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软件的需求为目的,了解用户在项目启动的第一步就是一个接力棒,灵活变化“用户故事”和“客户表达了”,用户的需求真的迫切。“用户故事”是一个新的方法相对简单,收集客户的需求,独立表达了用户的需求,用户可以删除也可以随时加入,是一种概括的陈述,“现场顾客”,是用户的开发访问现场代表的指导。用户的故事和现场的顾客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客户是球队开发软件的细节,更深入地了解。

3.4规划

后重量安排用户故事,一个接一个从业务和技术实现方案。业务方面应积极考虑商业价值增加用户故事;在技术方面,技术团队的技术困难和风险的角度来看,分为功能区域,将解释给客户,让客户存在的问题做出选择。

4结语

敏捷管理方法可以运用到一整套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也是一种长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是一间单独的事情,满足复杂的软件发展的需求,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优化软件,梦娇管理的开发要适应复杂的环境,更为有效的提升客户对软件的认可度,也要保证软件系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沈成莉.敏捷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实践应用[D].上海:复旦大学,2009.

[2]唐俐威.软件开发的敏捷管理方法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篇4

在现代大学课堂中,大学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良习惯。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低头刷手机。如今,大学课堂冷漠成为高校的普遍选项之一,如此课堂不仅阻碍了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成为了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绊脚石。大学课堂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地方,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的质量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关注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

教学方法;课堂管理;高校

1前言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基地,课堂教学是造就人才的主要途径。大学课堂培养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有效、科学、合理的高校课堂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当前大学课堂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上课迟到、聊天、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回答问题等现象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边听课边玩手机”成为很多学生的一种课堂习惯。这严重影响了传道授业的质量,不利于应用型大学的学风建设。实上,科学合理的利用平时成绩对学生进行激励和约束,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我们探索出一套“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以此创新课堂管理方法。

2用奖惩结合制度激励学生

“奖惩”是管理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针对一个或两个自然班型,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所谓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就是平时成绩采用“加分制”和“减分制”相结合的形式。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回答质量的好坏,给予一定的加分;针对学生的旷课、迟到、早退、聊天、玩手机等现象,每次扣一定的分数。最后,根据加分和减分,计算出最终的平时成绩。由于加分和减分可能会在课堂上频频发生,因此,任课教师可以指派一名学生助理帮助老师进行加分或减分。在课堂上,老师充当裁判,学生助理负责在名单上加分或减分。采用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任课教师只要发现学生有不良现象,就可以直接宣布给予扣分。学生被扣分之后,自然会积极地争取加分。因此,学生会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以此赢得更多的平时成绩。另外,采用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富有一定的人性化色彩。如果学生因为非主观因素而出现了迟到等现象,学生也没有必要一定去补请假手续,而是可以通过课堂积极表现来弥补平时成绩。采用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其最终结果可以实现“好学生平时成绩高、差学生平时成绩低”的目的。只要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且回答具有一定质量均会得到加分,只要出现课堂不良现象均会减分,最终的平时成绩自然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客观、准确的评价。

3以小组的形式约束学生

有一些课程,选课的学生可能非常多。一般来说,超过60人的班型,任课教师会明显感受到课堂秩序难以管理。针对班型较大的课堂,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会受到一定的束缚。毕竟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视野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此时,应该对学生群体进行归类,进行“小组单位考核”。所谓小组单位考核,就是对学生群体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任课教师对每个小组实行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比如,可以按照寝室对学生进行分组,即每个寝室的学生即为一组。课堂上,每组学生集中坐到一起,教师考核小组而不是考核个人。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需要任课教师出台较细致的考核办法,阐明一些重要问题。首先,上课过程中,每组学生必须坐在一起。一组即为一个团队,集中坐到一起有利于团队讨论问题,更有利于老师对每个小组的监管。其次,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考核办法不针对个人,只针对小组。比如,小组成员没有坐到一起,要给小组每个人均扣分;再比如,小组中有一个人上课玩手机,小组每个成员均要扣分。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讨论结束后,小组可以派一名学生代表阐述讨论结果。这种情况,给小组每个人均加分。最后,如果任课教师提出的不是讨论题目,而是即问即答的题目,可以给回答该问题的学生加分,而其所在小组成员不加分。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更不损个别学生的英雄主义。采用小组单位考核的形式,具有鲜明的优点。其一,由原有的一片学生,变成了一个个团队,方便了教师的课堂管理。每个团队可以选举出一名队长,协助教师对本团队进行课堂管理,比如协助考勤。其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归属于某个团队,个体的行为就有了一定的约束。个体的减分,殃及整个团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个体的课题不良现象。其三,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程度。教师针对重要问题,可以设置为讨论题目。由各个团队对该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分享讨论结果,由教师根据阐述的讨论结果给予一定成绩。在讨论的过程中,团队为了赢得更多的成绩,会积极投入到讨论中来。因此,有效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采用小组单位考核的形式,其最终的结果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照顾到了个体优秀的学生。针对大合班的授课群体,采用小组单位考核是极为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

4结语

恰当的课堂管理方法是传授知识的重要保障。“奖惩结合的平时成绩管理方法”符合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和课堂参与度。采用小组单位考核的形式,仅仅是将考核对象由个体变成了团队,适用于大合班班型。针对大合班班型,应该将“小组单位考核”与“奖惩结合”有机结合到一起。使大合班实现和小班一样的授课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制度的确立仅仅是前提,严格地执行才是重关键。有了恰当的方法和认真的操作,才能使课堂变成“有秩序、有氛围、有质量、有感觉”的授课空间。

作者:倪诗淼 刘万兆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家铭.大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类型及特点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57-59.

[2]韩维东.教学管理人员“走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5):69-72.

[3]黄文芳.班级规约:课堂管理有效性的诉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3,(4):42-44.

[4]邱小艳,唐君.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1):115-117.

篇5

当前,我国众多工程项目都存在着投资、工期等失控的普遍现象,产生这种现象是团队管理不善和手段落后的原因,导致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由风险引起的大量损失。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加以识别、估计、评价及控制己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风险管理的水平作为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既决定工程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又提高对成本、工期控制精度和质量控制水平的主动措施,也是决定项目管理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与国际接轨的一条必由之路。

日渐激烈的建筑施工市场竞争环境迫使施工企业不断地对低效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行优化,以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将拥有专门知识、技能和合作精神的员工组成高效项目团队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如何建立一支高效的项目团队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成为了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正基于此,本文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项目团队的建设与管理要素,总结其管理方法,以便能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参考借鉴。

本文第一部分提出了论文研究的问题,介绍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规模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施工企业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对项目团队的定义与特征、组织理论、目标理论、激励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就理论对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指导进行了分析。

第三、第四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施工企业项目团队的特点,论述了项目团队的组建建设与团队精神的建设;

第四部分叙述了项目团队的管理目的、管理的公平原则,重点论述了项目团队的目标管理、授权管理、激励管理、团队冲突管理、以及团队考核评价等项目团队的管理方法。通过第三、第四部分的论述,总结出了较为完整的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方法。

第五部分结合论文研究,对一个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

第六部分对本文论述进行了总结以及展望。得出了建设与管理一个高效的项目团队必需要同时做好理性与感性的管理。不仅要在团队组建建设过程中选择合理的团队成员构成,完善团队的组织机构、规范团队工作的业务流程、严格团队的管理制度、还要有明确的目标及详细的目标分解、有效的授权管理、良好的激励机制、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良好的控制与解决冲突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与建设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强化感性管理,让团队精神等感性的团队管理内容成为整个团队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

理论联系实际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即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相关理论,对于将要阐述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了己在建筑施工企业多年的项目经理工作经验,使得研究成果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关键词:工程项目;项目团队;团队精神;考核评价;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there are many engineering project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period of out of control of common phenomenon, produce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a team management and means lag reasons, l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by the risk caused a great loss. I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risk to identify, estimate, evaluation and control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of projec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project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level as a measure of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of an important indicator, already decided to project is the key to success, and improve the cost and time limit for a project control precision and quality control level of active measures, is to determine the future project management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an important factor, but also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 the article a way.

篇6

关键词:创业;创业孵化;管理机制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及相关资源,学院提供场所及相关设施,采用真实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模式,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企业化实训基地。

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基本功能

1.孵化功能

大学生创业基地的首要功能是可以利用高校教师的充实理论经验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企业管理、技术、服务等咨询,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营销策划、法律援助等,从而为企业提供创业的孵化必要条件,同时创业孵化基地还可以借助自身的种种资源优势为高校或者是社会创业者提供较好的创业和实践平台,提高企业和学生的创业成功几率。

2.创业实践功能

通过创业导师和企业人员为的辅导和出谋划策,创业者在基地中可以进行互通有无,并进行相互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组建项目团队,以企业化运作,服务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基地能够使学生能够在校内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实现在校“顶岗实习”,零距离的体验电子商务,掌握跨入电子商务产业所需的各项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3.创业人才培养功能

在创业孵化基地中,高校可以借助社会和高校资源开展相关的创业培训,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储备,主要形式可以包括专题讲座、开展各层次的创业大赛,或参与企业的创业项目等等。

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管理机制

1.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营管理方法

创业孵化基地建立过程中需要学生自愿报名和学校选拔相结合,首先由学生递交加入申请,学校通过设置一些相关的创业考试,考核学生的成绩,并从中选拔出适当的成员加入。第二环节就是孵化基地的运营和管理。在基地中应实行运营总监负责制,并设置管理层和不同的业务部门,并均由学生组成进行自主管理,并在运行中会为学生配备一定的指导教师,帮助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公司业务的开展。后期的孵化基地运营包括网上网下,进行全方位、多媒体宣传推广;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实行岗位考核和管理;并形成老学员带新学员的实习机制。同时实习学员在基地各岗位之间转换,全面学习和掌握电子商务技能,并对学院进行各岗位技能的全面考核,使人才的培养由专才往全才的方向发展,更好的满足招聘岗位的需求。

2.项目的资源管理方法

在孵化基地中实时的项目可以是学生们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也可以通过校园创业大赛来征集相应好的创意,同时还可以和企业合作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发。同时也可以通过承办一下创业大赛,从中获取相关创业项目。而对于高校来说,需要投入相关资源和人力的付出。

3.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文化建设

主要包含两方面,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创业基地的精神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他可以凝聚人心,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统领员工的理想信念,提高员工的精神追求,是整个孵化基地建立的灵魂。所以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规范项目流程,提高设备使用率,在保证基地工作的有序开展时,通过基地文化的建设,提供基地运营的成功率。

4.创业孵化团队建设

创业团队的建设对对创业的成功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创建一支精英团队,使该基地能够高效率的运转首选需要从组建团队开始。团队的组建需要团队成员不仅需要再能力和背景上互补,同样需要职责划分清楚。(1)能力或背景上的互补在招募创业团队成员时不应该仅仅注重成员间是否能够良好互动,团队合作,成员之间的知识面、能力、背景是否互补,能够完全满足项目的运营要求,应该是重中之重。(2)职责划分和“权益”分配创业团队中每个成员加入团队的动机是不同的,有的成员是就业趋势使然,有的是趋于兴趣参加基地,当然也有很多成员希望实现人生的创业价值,但无论是那种动机,权益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所以权益分配问题也是一个敏感但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每个创业团队要明确确定一个清晰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分配方案的内容应包括股权、期权和分红权,同时也应该包括增资、融资、扩股、撤资等与项目成员利益紧密相关的事宜。

5.创业孵化团队的激励

随着创业孵化团队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创业团队在后期管理上容易出现矛盾,所以需要进行有效的激励来保证团队的“战斗力”。奖励方式应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两种。物质激励方面,应该根据创业基地内成员的表现,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并结合绩效评价的结果给出相应的激励,对于表现尤为突出具有突出才能的团队成员可以给予期权物质激励。职位的奖励、环境的提升、文化的建设都应该应该包括在精神激励内容中,这样既可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又可以提升团队成员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行在当下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及社会的整体进行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后孵化基地的建设中,在保证基地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扩大企业规模和产业链,完善培养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

作者:张磊 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朝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2011(4):119.

篇7

摘要: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企业留住、吸引人才的关键所在。分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在企业薪酬管理中引入标杆管理方法,为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标杆管理 人力资源 薪酬管理

标杆管理亦称基准管理,由美国施乐公司20 世纪70 年代末率先提出,后经各国企业不断应用、总结并加以规范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它本质上是一个定点赶超的学习过程。通过寻找和确定对象,研究其优秀的管理实践,并把关键绩效指标和行为与标杆进行甄别比较,分析差距和成因,进而对企业关键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和再设计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环节,也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人员流动率大、人才留不住的人力资源困境,因此,研究如何设计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一、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薪酬设计过程中主观性大,缺乏严谨的态度。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完善岗位评价体系,在员工薪酬确定上,多由企业主主观地对现行市场的总体薪酬水平做一个粗略估计,参考下周围企业,然后根据这些情况主观地确定本企业员工的职级职等,发放员工的报酬。

2.薪酬设计粗放,缺乏总体上的战略规划。许多中小企业在初创阶段,对自身的长远发展战略思考不足,更考虑不到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去支撑企业发展战略,仅仅将薪酬定位成本化。还有不少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企业薪酬关系到高素质人才的吸纳、积极性与潜力激发等方面,但很少选择将薪酬管理作为其发展战略实施的杠杆。

3.薪酬设计结构单一,缺乏有效竞争力。广义的薪酬分为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两部分。外在薪酬即看得见的经济性报酬。内在薪酬则根源于工作本身,包括企业决策参与权、获得晋升机会等。目前,中小企业通常只关注到经济性报酬,而不重视员工的内在薪酬,有的甚至完全忽略。同时由于企业盈利水平有限,员工整体薪酬水平普遍偏低。在货币性薪酬本就缺乏竞争力的条件下,内在薪酬方面又不能给予足够补偿,企业薪酬竞争力明显缺乏,留住人才必然很困难。

4.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薪酬激励缺乏公平性与透明性。企业绩效评估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估的准确性和激励的有效性。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基本上不存在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指标效度低,标准过于模糊笼统,评估方式单一,定性有余,定量不足。有的企业甚至领导一言堂,根本就没有科学有效的员工绩效考核标准和方法。

5.员工的薪酬晋升渠道不畅,缺乏长期激励。中小企业员工的薪酬晋升渠道不畅,往往缺乏长期激励,一旦确定后,将来能否加薪,通常仅凭企业领导个人的主观意志,基本上没有一套固定完善的薪酬晋升机制。员工对自己的薪酬增长的预期不明确,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提高,使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会遭遇瓶颈。

二、标杆管理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可行性

企业进行薪酬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设计一套符合企业经营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体系,来更好地对员工进行激励,从而使企业经营目标得以实现。在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时,任何企业都不能闭门造车,相反,企业之间、行业内部的相互借鉴是必不可少的。对中小企业而言,进行企业间的对比和分析,找出自身存在的优劣势,进而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这无疑就是一个粗略的标杆管理方法的运用过程。此外,标杆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普遍适用性使其成为中小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选择。

1.标杆管理是一种战略性管理工具。标杆管理法使企业的衡量标准有了新的参照物,企业能够在战略角度上确定未来的薪酬目标,有效克服其他绩效评价方法的劣势。因此,即便不是着眼于赶超竞争者,企业也可以通过标杆管理明确所处的行业地位,找准适合本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2.标杆管理是一种综合分析工具。企业薪酬体系中有的指标可以定量分析,有的只能定性分析,而且对指标有效性的测量也会受到多种其他因素干扰。标杆管理法能够克服单一定量或定性分析的缺陷,在进行薪酬设计时,通过参考先进企业的同类指标,可以较为直观、方便地找出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增强企业薪酬设计与管理的操作性。

3.标杆管理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确定员工薪酬水平时,要注意对每个员工的业绩状况和效率水平进行考核与评价。由于目标具体明确,标杆管理法可以增强薪酬管理的公开公平性,因而可以作为企业业绩提升与业绩评估的工具。通过将本企业薪酬结构的各个环节与先进企业进行比较,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思考对策,进而促进企业薪酬结构改进。

三、运用标杆管理办法,规范和重新设计企业薪酬设计和管理

如前所述,标杆管理为企业薪酬管理提供了一个以外部导向为基础的全新思路。基于标杆管理的薪酬体系设计,就是根据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状况,选定一个或若干合适的企业作为基准参照企业,将自身的薪酬管理过程与其进行比较,分析这些标杆企业的绩效形成原因,并据此设计并确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薪酬标准和改进策略,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调查研究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标杆管理的方向

本文探讨的就是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问题,毫无疑问,标杆管理的主题就是要通过对标管理与学习,在本企业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科学、完善和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

2.组成标杆管理团队,制定活动和任务时间表。

组成标杆管理团队,首先要确保团队内有足够具有专业知识的员工。进行薪酬标杆管理的团队至少应该包括这几类人员: 企业实际控制人、企业经营管理者( 现实中,这二者往往为同一人) 、企业财务部门、各业务流程的管理人员、员工代表。紧接着,根据需要,综合考虑团队成员的时间空闲、专长及技能的多元化与互补性,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活动和任务时间表。同时针对标杆管理过程展开薪酬设计、人力资源以及标杆管理方法等多方面的培训。

3.确定标杆管理对象。企业在进行标杆管理对象的选取时,应该有的放矢,必须考虑到自身实力,量力而行,根据企业实际和薪酬管理的环节需要进行选择。在确定标杆参照企业时应该考虑对标的实际情况,与标杆伙伴之间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可比性,在自身薄弱环节与标杆企业相关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查缺补漏,提高自身水平和层次。

4.标杆实施和系统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有步骤地进行持续的系统化学习是实施标杆管理的关键所在。在这个阶段,管理团队要找出弥补差距的最佳途径,设计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因为薪酬管理涉及到全员的利益,因此方案制定后要经过几轮全员沟通,依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确定最终的目标与方案。

5.监督、评价与提升。随着管理流程的推进,标杆团队要不断地对照最佳实践,对项目的改进效果进行监控、审核和评价。企业通常使用的薪酬评价方法有实时调查法、效果评价法和顾客满意度调查法等。如果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应及时返回上一环节进行检查,找到原因并重新启动新的标杆管理过程,直至达到预设的目标水平。一轮标杆管理实践结束后,及时总结提高,确定下一个更高的对标目标,在时机成熟时进行下一轮的薪酬标杆管理,这其实相应地已经伴随了企业自身经营发展战略的实现。

四、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运用标杆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的定位,选择恰当的目标。企业在进行标杆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对标对象。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薪酬管理与设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因此,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切忌不顾企业实际、不顾企业间的可比性而盲目对标。

2.企业薪酬管理是一个持续的管理过程,企业应将其纳入日常活动进行长效管理,持续改进,推陈出新。

3.将标杆管理方法与其他先进的薪酬管理方法相结合。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需要将标杆管理方法与其他先进的薪酬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ERP 等相结合。

4.以人为本,形成标杆管理的共识。薪酬标杆管理团队应该及早认识管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效果、收益等方面的偏差,以防患于未然。在实施措施的细化上,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搞好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辅导沟通,既包括标杆管理方法方面,也包括薪酬设计处理涉及的考核和指标设计等技术层面,从而达成团队全体的共识。

参考文献:

[1]缪荣,戚志广.标杆管理在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业绩考核中的应用[J].上海企业,2006(8).

[2]文太林.薪酬管理中的企业年金:理论探源与制度构建[N].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1(3).

[3]彭剑锋.高管薪酬:最佳实践标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篇8

摘要: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科中成长性最快的一个分支,已经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企业项目管理,对企业管理进行全面的项目管理改造。实施企业项目管理的七个基本要素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一、前言作为企业管理学科中成长性最快的一个分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项目管理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组织形式,改善了对各种人力和资源利用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的方法,对管理实践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市场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全球经济组织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客观上要求经济组织对资源进行最大效用的利用,本论具体来说就是对资源在成本、时间、质量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同时以目标导向的价值观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项目管理方法符合这种要求,因此,在传统的项目行业之后,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广泛应用项目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此时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应用相同的原理来管理大量持续发生的企业活动,即如何进行企业项目管理(enterpriseprojectmanagement,EPM),也就是“按项目管理(managementbyproject)”。传统的项目管理中对项目范围定义过于狭窄的缺陷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得到了改善,所谓企业项目管理,就是站在企业高层管理者角度对企业中各种各样的任务进行项目管理,其主导思想是把任务当作项目来进行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长期性组织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基于项目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企业项目管理是伴随着项目管理方法在长期性组织(如企业和政府部门)中的广泛应用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以长期性组织为对象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其早期的概念是基于项目型公司而提出来的,是指“管理整个企业范围内的项目”(managingprojectsonanenterprisewidebase),即着眼于企业层次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中诸多项目实施管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项目管理方法在长期性组织中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项目型公司,传统的生产作业型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等非企业型组织中也已广泛地实施着企业项目管理。企业项目管理的概念进而有了较大发展,逐渐成为一种长期性组织(不局限于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代名词。

二、实施企业项目管理七要素要实施企业项目管理,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符合企业项目管理方法的要求:

(一)建立企业资源库在采用企业项目管理方法之前,管理者首先要明确企业拥有什么样的资源。一般来说,可以将资源划分为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等类型,企业项目管理需要各部门多种技能之间相互的配合,因此对于企业项目管理来说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人力资源,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人才考核系统,对员工所拥有的技能建立档案并进行评价,这个系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随时高效地遴选项目经理、组建项目团队。在国内企业中率先采用企业项目管理方法的长天企业集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们采用了自创的技能指数法,将把需要度量的知识实体分为固定知识(项目成果)和流动知识(参与人员),再把知识实体的价值体现划分成不同的度量平面,根据所有知识实体在不同度量平面上的知识度量值,形成不同的知识平面指数和公司知识指数,通过这种对公司知识积累状况的研究,企业可以迅速发现自己缺乏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立即进行人才的选聘、培养以建立知识结构全面的项目团队。企业其他的资源和人力资源一起构成企业项目管理的约束条件,因此对企业的其他资源也要建立详细的档案并进行考核,企业资源库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自我诊断,是企业项目管理的实施基础。

(二)标准化的企业工作程序大多数组织,无论管理正规与否,都会有一些工作程序存在。这些程序主要应用于整个企业的业务或产品,例如,人员雇佣程序、采购程序、报销支出程序以及其他支持企业运作的程序,如果企业起初并不是实行企业项目本论管理,在向企业项目管理转型的过程中就必须对这些程序进行标准化,最终形成三方面的标准工作程序:11项目选择程序。在项目启动的初期,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以最大效用利用资源的论证过程,其目的是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常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是否能够充分满足客户的需要?(2)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3)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合理的投资回报?(4)是否能够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实际上,项目的选择程序包括了项目的一般机会研究、特定机会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等阶段,是确保项目成功的第一步。21项目工作程序。在确定项目之后,需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实施项目并对其考核。包括采用项目管理的常用技术例如甘特图、净值分析等来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把项目管理分为9个大类,分别是:项目范围管理、质量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费用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在各个方面按照项目管理的特点和方法来进行管理构成了企业项目管理的工作程序。31项目资源配置程序。项目资源配置程序要求对企业的各个项目进行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评估,根据投资回报、成本节约等指标来安排项目资源的分配,实施企业项目管理的企业必然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可以采用ABC法、价值分析方法等工具来评价这些项目,并根据其重要程度相应分配资源。企业必须建立一个能评价资源在其项目中的利用效率的系统。企业可以根据标杆学习法(benchmarking)建立明确定义的、高效的标准工作程序,这样在各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可以对工作方法进行口径上的统一,减少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冲突。

(三)团队型的企业文化特质企业项目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将企业的组织结构从等级森严的职能组织形式改造成为等级界限模糊的矩阵式组织,或者不形成矩阵结构,而将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这样都会影响到企业原有结构的既得利益者的不满,这种不满非常可能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士气,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推行企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企业原有的层级文化向新的团队文化的转变。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11在推行企业项目管理之前向全体员工进行充分有效的宣传;21妥善处理原有领导职位的转岗问题,尽量减少职位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波动;31对全体员工进行项目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41更新人员考核办法以强调集体合作,以项目目标的实现作为考核的指标,鼓励团队合作;51在企业中推行平等合作的工作观念,消除过分严格的企业等级观念。

(四)有效合理的授权体系项目管理的运作是通过公司高层管理者对项本论

目经理的授权进行的,由于项目通常牵涉到项目委托人、业主、项目监理等多方面的利益,而项目经理只能调动本组织内部的资源,因此,项目经理所负担的责任要大于他所拥有的权力。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运作中,对项目经理授权的“度”非常难以把握,一方面项目经理要有足够的权限来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完成项目;另一方面对项目经理过多的授权又会影响到其他组织的利益,高层管理者也会由此失去对项目的严格监管和控制。因此,建立一个有效而合理的授权体系就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首先要决定应该对项目经理授予什么样的权力,一般来说,项目经理具有决定项目团队的人事权,一定额度下的资金调用权和物资调用权,紧急事件处理权。而以下的权力是不应该授予项目经理的:合同文件签署权,项目标价谈判权,超过项目总价一定比例(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资金调用权和物资调用权。总的来说,授权的原则是:项目经理的权力应该仅限于完成项目交付成果本身,牵涉到各方重大利益的决策制定权力都不应该授予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应负的责任则包括:在预算费用内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带动团队合作与建设,处理团队内部的各种争端,指导督促团队队员的工作,与项目各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密切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等。建立有效的授本论权体系对于顺利实施企业项目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管理者应该在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详细研究基础上,根据授权的原则制定授权的标准。

(五)以矩阵式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就专业的项目型公司而言,最通常的组织结构是项目式组织结构,即公司按照项目来设置不同的部门,项目经理是项目唯一的领导者,为项目的目标负责,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目标明确、利于项目控制和全面型人才的成长,但同时也会造成机构重复设置和资源闲置、不利于企业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不稳定等缺点。项目式组织结构适合于建筑、研发、军事工业等项目专业化比较强的行业。对于进行企业项目管理的大多数企业来说,项目式组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对资源的浪费和团队的不稳定性,因此更多的是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也就是在组建团队时,项目经理从各个职能部门抽调项目成员,项目团队受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双重领导,职能经理注重对项目效率的评估,而项目经理则注重对项目效果的最终获得。矩阵式组织结构最大程度体现了项目管理组织柔性的特点,项目在结束后成员回到各自所在的职能部门,在项目进展中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执行和考核,确保每个项目目标的实现。对于一些大型的公司来说,采用企业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建立项目技术支持部。大型企业通常同时面临多项目的任务环境,而且这些项目投资大,工序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项目技术支持部是非常必要的。项目技术支持部是独立的职能部门,该部门由熟练掌握项目管理专业技术的专业人员组成,面向整个企业提供

(六)强有效的沟通平台企业项目管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紧密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的内部需要形成有效的沟通系统,企业的信息化在这个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具体来说,要实现企业文件传输的电子化和项目监控的软件化。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项目沟通的及时和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在每个时点上对项目进行成本、质量和时间三个维度的全方位及时监控。对于企业与外部的关系来说,有效的沟通就更为重要了。根据调查研究显示,项目管理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客户需求的变动导致的项目范围①的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11不正确的需求定义。也就是说客户在项目初期对于自己项目的目标没有本质上的理解,而在项目开始之后才发现按既定的做法不能解决自己目前的问题,因此提出变更项目范围。通常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已经进行到一定程度,重新变更项目范围不论是从成本上说还是从组织的士气上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项目经理要在项目的初期与客户充分地沟通、合作,透彻地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为客户提供真正满足需求的项目服务。21项目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需求变更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项目组织要做的就是随时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定期向客户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并听取客户意见,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客户及监理方进行联席会议合作,获得客户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即使项目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比较稳妥的方式获得客户和监理方的支持。

(七)项目管理专业技术的应用对于采用企业项目管理来说,最重要的是项目管理理念在企业中的推广,同时,项目管理专业技术对于企业项目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切实运用项目管理的专业技术,企业需要拥有一批具有项目管理专业技能的项目经理,对项目经理培养应该在企业项目管理推行之前就开始进行,通常许多企业要求项目经理持有项目管理的专业资格证书或者具有相当的从业时间,这些证书或经验表明了项目经理对项目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和他们对于项目管理的经验级别,是专业技术运用的人力保障。项目专业技术的运用还需要信息化的支持,目前多数企业采用的MIS系统和项目管理专用软件来进行项目文件的传递和项目进度的跟踪,这些软件系统使用了项目管理中绝大部分的常用技术,对于企业项目管理的实施通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企业项目管理的技术平台,国内外都有许多厂商生产这样的软件系统,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自身情况的系统进行项目运作。

三、结论实施企业项目管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震荡,但企业项目管理同时会给企业带来以下的竞争优势:11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决策;21对经营活动更加严格的监控;31更柔性的组织结构;41以目标为导向的决策方式;51促进团队合作和人才培养;61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趋势,企业项目管理在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应用中还并不广泛。然而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到,企业项目管理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在多方面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改造以适应企业项目管理方法的要求,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注释:①项目范围:为交付符合规格的最终成果而必须完成的工作。(PMBOK,2000edition,P51)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斯坦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机电工程;问题引领;项目牵引;团队指引

作者简介:王华(1978-),男,江苏南通人,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黄筱调(1952-),男,安徽安庆人,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南京 21181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20-02

丰富的社会实业实践使斯坦福大学的创建者利兰·斯坦福先生深深体会到“教育与实业相结合”对于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斯坦福大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当时大学所独有的“实用教育”的理念。一个多世纪以来,斯坦福大学始终坚持这一教育理念,走出了自己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立于世界科技前沿的“硅谷”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机会。基于斯坦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对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辅导,以及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我校实施的质量工程项目,紧扣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结合我校建设“斯坦福式”大学的理念,基于便捷的学科型公司实践平台,在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国际化机械工程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方法

通过提炼斯坦福大学人才培养方法的精髓,结合我校产学研发展思路,提出了基于学科型公司的直接面向企业需求的“斯坦福式”机电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三引”人才培养方案和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师资队伍。

1.问题引领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以教师对问题的描述为基点,传授问题解决之道。对于基础性教育中所探讨的问题,传统教授方法可以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高等教育,学生没有对专业问题的直观认知,教师简单的问题描述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那么所谓对问题解决之道的理解也就浮于文字。因此,以直接面向市场需求的学科性公司为实践平台,尝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再回归课程中学习问题的解决办法,继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形成问题引领的学习方式,即强调以问题为基点、活动为载体,实践中学习、研究、提升。

2.项目牵引的实践活动管理方法。

充分利用学科型公司资源,对学科型公司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中的问题进行细分凝练,形成适合于大学生教学的小型项目,并与优秀本科生培养项目、省和校级大学生实践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开放课题、暑期实践课题、毕业设计课题等实践环节相结合,为学生创造项目牵引的实践机会,通过项目引导掌握实际项目的流程管理方法、技术开发流程、团队协作机制等,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去探索与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专业近5年来,累计承担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8项,18项共89人的学校开放课题,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累计完成近200余人的毕业设计课题,45人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3.团队指引的教授形式

本专业从“机电结合”的专业特征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出发,实行团队指引下的教授模式,强调以团队形式开展各项活动。首先从师资队伍入手,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建学缘结构复杂的团队,协同指导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研究生学位论文等综合性环节,真正实现“机电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联合我校学科型公司(南京工大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成功江苏省大学生实践教育中心,由6名企业全职人员和6名教师组建了数字化制造及测控技术指导教师团队,结合公司的研发、设计项目,协同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部分课程认知实践、学校开放课题、省和学校实践训练计划、暑期实践等实践教学任务。其次,以教师团队的突出表现熏陶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组队参加实践与学科竞赛,锻炼学生协作能力,实现共赢。开设“团队项目与环保技术”课程,以环保技术为中心组织理论知识和实践任务,学生以团队方式完成实践任务,每个成员各司其职,最后合作撰写一份项目报告,并以PPT方式由全体成员分部分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将环保技术融入设计中;更重要的是通过团队完成工作任务,综合应用相关技能和知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师资队伍

组成具有高水平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以便保障“三引”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是实现“斯坦福式”机电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国内更多高校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来体现应用型教学团队的构成,科研项目完成水平更多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研究能力,而并非工程实践能力。本专业以具有相同专业背景的本校教师创立的学科型公司为依托,直接面向市场产品设计需求,进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锻炼。结合省、市、区教授博士进企业活动,年轻教师以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研发工程师身份直接参加学科型公司的产品研发、设计与生产,部分青年教师已成长为学科型公司技术带头人和骨干,扎实的工程背景使得人才培养的方向更贴近社会的需要。

二、实施成效

形成了“斯坦福式”机电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问题引领的学习方式、项目牵引的实践活动管理方法、团队指引的教授形式”的“三引”人才培养方案和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师资队伍。充分利用我校学科型公司的优势资源,以问题为基点,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并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示范效果的,在“课堂理论教学”和“基地实践教学”间互动的机电工程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法,即实践中发现问题,课堂中学习问题的解决之道,继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提炼出优质课程教学活动流程:问题引导、课堂教学、实践互动、反思深入。通过5年来的实践,成果喜人。

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师资队伍初具规模,专业教师中近50%的教师在学科型公司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开展工程能力锻炼,并逐渐成长为学科型公司的骨干,1名教师受聘公司技术总经理,1名教师受聘公司总工程师,1名教师受聘公司副总工程师,2名教师受聘公司技术专家。丰富的实践背景有效反馈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出版实践性教材5本,3名教师获得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4人获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人获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1人入选2012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育计划。

本科生培养成效显著、团队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特色鲜明。获得“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机械类团体二等奖1项、个人一等奖2项、个人二等奖11项及优秀指导教师奖1人;获得华东区CAD技能大赛机械类团体一等奖1项、个人一等奖1项、个人二等奖9项、个人三等奖4项;指导的毕业设计获全国过程装备设计大赛优胜奖1项;获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团队三等奖1项。毕业生受到大型知名企业青睐,一次就业率达到96%。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本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本科录取分数一直保持全校各专业前列,2013年研究生报名与招生人数比7:1,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研究生培养也卓有成效,培养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强,学术水平高,获校优秀博士论文2篇,获江苏省研究生三好学生1人,获中国寰球特等、巴斯夫、中圣、苏州工业园奖学金等各类社会奖项10余次。毕业不足1年,部分毕业研究生已升任企业总工艺师、部长等高管职位。

三、结论

本文提出的“斯坦福式”机电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实行“问题引领的学习方式、项目牵引的实践活动管理方法、团队指引的教授形式”的“三引”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师资队伍,符合当前我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顺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成效明显。总之,“源于问题,启于实践,团队互助,能力提升”,切实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是应用型工科大学学生培养的根本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天链,戴馨,王姮.小团队项目制在自动化专业创新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C].2007年中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绵阳:2007.

[2]高宗泽,蔡亭亭.斯坦福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9,36(3):61-65.

[3]郭宇明.崇尚“实用教育”的斯坦福大学[J].中关村,2007,(4):88-90.

[4][美]丽贝卡·S.洛温.创建冷战大学——斯坦福大学的转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实践研究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104

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好思想上的导航者和奠基者。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体制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以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树立正确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是发扬学校优秀校风的重要表现。思想教育管理与学校的校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想教育管理可以为加强校风建起到奠基作用和良好的管理作用,反过来良好的校风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上的发展进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可以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优秀的人才保证。最后,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我国进入国家发展的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国家需要的素质型人才,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是与我国科学化教育体制相适应的重要举措。

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上的困境

1.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负责并以其为主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部分学校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强化,导致传统的思想驾驭管理体制僵硬,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无法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思想教育管理体制资源配置缺乏有效规划,缺乏专业性的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导,管理体制停滞不前。

2.师资团队缺乏有效建设

思想教育老师在对学生思想教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在思想教育管理团队体系中,老师缺乏有效的共同交流机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情况掌握不全面,信息流通渠道不畅达,对教育信息、学生的思想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力度不足,无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思想教育教师的专业性技能和知识点有待提高,学习能力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的创新能力的不足。

3.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化

思想教育管理方式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任务、目标、效率息息相关。学校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式上大多采取上课的方式,老师通过课堂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学生的教学课堂,但是学校在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式上忽视了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模式存在僵硬化现象。

三、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研究

1.学校管理者要树立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上的革新必须要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作为学校管理者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学生具体的思想教育情况,实事求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加强对思想教育管理体制的强化

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涉猎学校的多个管理部门,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因此,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教育管理体制的强化就显得极为重要。学校的各个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能,进行统一规划从而合理有效的安排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将思想教育管理体制强化职能发挥到最大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时,要时刻关注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的关系和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制的广度和深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德育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思想教育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性的技能能力,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明确的政治立场。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形成良性的互动沟通机制,在教师的资源配置方面,要合理优化,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一支有利于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师资团队,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软实力保障。

四、总结

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长期、持久的工程,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现实提供综合型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综上所述,本文论述了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针对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师资团队建设不足、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加强管理体制强化、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旨在不断推动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面的发展,从而有效加快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健,张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