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9 01:3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会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会计管理

篇1

【关键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1、当前企业会计体制和会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体制和会计管理现状

(1)会计机构设置:企业均设财务部负责财务和会计工作,财务部下分设财务科和会计科。

(2)领导隶属关系:企业财务部负责人均归公司总经理领导,对公司总经理负责。

(3)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80%的企业根据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4)会计管理以会计核算为主,会计预测仅有50%的企业使用。

1.2 会计体制和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通过控制经营者的任免和报酬来控制企业,达到投入资本保值增值目的。经营者通过控制企业的经营权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以完成受托责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虽然是一种委托―被委托关系,实际是企业的共同控制主体。会计信息是他们的沟通工具。所有者通过会计信息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并对经营者实施必要的干预。经营者为完成受托责任,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决策,最终又利用会计信息报告其行为结果。众所周知,由于客观存在着“人风险”,理论和实践中又无法设计出一种完美的契约来消除。

(2)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弱化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职能。《会计法》规定,我国实行三位一体的全方位会计监督,即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

(3)社会监督对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流于形式。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具有中介性、公证性,并因其专业而具有权威性。

(4)国家监督对企业会计监督的缺失。国家监督,主要是指政府财政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企业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不再是单纯的单一型国有经济。许多非国有经济,如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各种农村经济组织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所有制结构的改变,使我国对企业会计传统的单一型外部监督即国家监督已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深化体制改革以加强我国企业会计管理

2.1 改善企业会计体制,改变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

事实表明,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会弱化企业会计管理职能,不利于发挥企业会计管理的控制、监督等职能,甚至影响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因此,有必要改善企业会计体制,改变经营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

我们可以参考现代企业管理中的CEO和CFO制度,CEO和CFO均由企业所有者委派,对企业所有者负责。企业会计机构由CFO领导并负责。这种企业所有者主导会计体制模式,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经营者对会计管理的不良影响与干预,有利于正确发挥会计管理的各项职能。

2.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1)制定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明确规定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2)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内部会计监督,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3 强化社会监督对企业会计管理的作用

提高社会监督机构的执业水准和道德水准,增加社会监督机构的监督责任,以强化社会监督的作用。

2.4 落实对企业会计管理的国家监督

国家财政部门应担负起法律规定的国家监督责任,落实对企业会计管理的国家监督。国家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管理的国家监督应实行“分级实施,对口负责”的办法,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同级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由财政部门内设机构按行业对口负责,采用抽查的方法实施。

3、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以提高经济效益

3.1 充分发挥会计预测管理职能,强化资金管理

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提高资金使用率。强化资金管理的要点是:做好财务预测,合理测定资金需要量,多渠道筹集资金,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资金存量,合理配置资源;高度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资金的周转,向资金管理要效益。如某集团公司针对所属各企业资金管理分散的情况,成立了财务中心,财务管理人员努力营造较好的银企关系,尽可能及时借入成本低的资金;将所属各级财务核算单位的资金统筹调动,实行资金管理“三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借贷款、统一调度,从而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及建设所需的资金既无沉淀、又无缺口;实行资金有偿使用,使企业有限的资金能“管在有序中,用在刀刃上”,有效地降低了资金占用,减少了贷款利息支出,大大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3.2 充分发挥会计控制职能,强化成本费用管理

当前,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会计控制职能,强化成本费用管理。企业应该认真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加强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用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挖掘节约潜力,不断降低成本费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3.3 强化会计预算管理职能,确保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企业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年初对生产经营的布局、产量、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分别进行测算,并编制详细预算,在年度财务计划中安排实施,并结合经济责任制进行预算考核,使整个企业形成以预算导向的经营观念。在半年度结算后,应及时比较半年度实际业绩与预算指标,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实际业绩调整年度预算,使年度预算能够顺利完成,从而确保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4、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法制的健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机遇。只有充分认识和分析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认真的学习、不断的探索,明确会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加强领导者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科学的会计体制,规范会计秩序,完善内部监督制度,才能强化会计管理,提高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高,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方恩慧.管理会计在制造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J].会计之友(中),2007(1)

篇2

关键词: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控方式

对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资金水平,还可以进一步的控制生产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一、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概述

通常所说的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包括的内容比较复杂,例如,常见的对所有财务人员和监管人员的指导理论、应用方法,还有相关规章制度,用来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正常的评价和约束,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和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营打好基础,尽量减少财务对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有利于保证企业的效益。为了保障企业能够顺利的运行,对于会计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的工作,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财务制度上,通过建设合理的平台,提高各项工作的水平,达到最初的目的。对所有的企业来说,只要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上没有问题,可以很好的提高各种资金的使用水平,以及运行成本的降低都是效果显著的,而且对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为企业带来最大的利益。同时,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提高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会计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够客观的进行表现,可以很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经营。但是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容易遭到挑战,通过其他的措施对这些问题则不能很好的予以解决。

二、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及内部控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一系列的问题出现说明企业会计及内部控制当前中很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些不完善的存在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还会影响市场的发展,对于经济的结构和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关联。(一)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着不统一的现象。没有长远发展目光的生产经营企业对相关的财务管理等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认为企业没有这些财务管理等也可以正常运行,尤其是人为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并没有很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其原因是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一般都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所以财务管理的结果一般会被忽略。而且,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结果的呈现比较耗费时间,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主要是考虑企业可能获取的当下利益,对见到效果比较慢的财务管理等基本上是不太重视,在平时,主要是开会部署、制定规章制度等,在实际的人员培训和经费投入等方面明显不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的快速发展。(二)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缺乏实际性。很多企业关于财务管理和内控的机制和制度等建设存在明显脱离实际的情况,没有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管理水平等进行充分考虑,管理的效果不够明显,而且对于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并没有及时发现,从而引起了漏洞的扩大,严重时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发展。因为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缺乏实践性,对于企业内部的整体变化反应并不够敏感,不能够及时掌握情况的变化,对可能导致的风险也就不能很好的预知,从而也就不能及时分析风险的类型,快速的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一旦企业发生重大的风险变化,企业内部就会失去平衡,而且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及利益。(三)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人才缺乏。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会对财务管理等水平形成明显的制约,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的有几点:企业领导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不少招聘的财务人员缺少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考核奖惩机制也不完善,导致很多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财务人员的划分标准等很少有企业明确下来,所以没有办法实现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才导致了人才稀缺的现象。因为企业对该部门不够重视,所以在实际的运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企业内部变换是流动性的,是时刻变化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而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于这方面的工作,不能完全胜任,所以影响了企业内部的调整以及发展。同时,各条例之间又相互借鉴,相互抄袭,条例的实用性被大大的降低了,因此,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展开失去了科学依据,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的调整。

三、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坚持晚上财务制度,培养风险意识。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让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在充分发挥对企业的带动促进作用,并制定相关的措施,确保围绕财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有相当的落实可行性,让财务制度能够高效率的执行起来,为企业的发展以及以长久的战略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除此之外,企业必须对自身的财务经营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分析可能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逐步形成一个领导层重视,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实际落实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的与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管理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也能充分提高企业所有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促进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二)提高财管人员素质。要是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高所有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财务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必须进行完善,才能有效地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完善财务制度,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奠定了有效的基础,在工作高效完成的同时,对于企业的成功运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需要对制定的所有制定进行认真梳理,确保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吻合,只有制度科学合理,所有的员工都能认可,这样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四)建立联动检查常态机制,提升问责机制。当企业在设计和执行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时候,必须不断的提升解决各种问题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我整改和恢复功能,所以,企业围绕财务管理和内控方面开展工作的时候,必须确保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五)加强对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为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作用,必须加强对于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对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必须明白企业的发展与会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加强了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才能有效的对财务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让财务管理部门发挥应有的职责,威胁的发展以及长远的战略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企业更好更远的发展。

四、结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与企业能否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从服务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必须把财务管理部门重视起来。首先在招聘相关人才时,不仅要求过硬的专业技术以及素质,还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胜任这个工作。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建立联动检查常态机制,提高问责机制,让管理和控制工作,在财务管理部门真正的落实,从而保证效率的提升,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因此,必须重视财务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

作者:郭春香 单位:国药控股潍坊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3

我国已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对我国会计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从实质上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企业必须要依法建立起以会计准则为基本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来组织会计核算。要遵照上述有关规定来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要形成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对会计科目的运用,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算账、报账及财产清查等会计方法必须用“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准则来加以规范和统一。对各类资本投人,要按“准则”的规定进行计量和确认。在使用各类资产时,要投资本保全原则来考虑其使用时限。要选用“准则”所限定的,对企业收益有正向影响的会计方法组织核算。对滥用会计核算程序与方法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必须坚决加以制止。

(一)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

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二)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统一采购物资。实行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以利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二、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组织机构

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需要,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使其在保证完成总机构下达的各项经济任务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自,享受相应的经济权益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广、分支机构多、物资流量和资金流量大,企业必须从商品经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经营为主。总机构应成为投资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机构成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要适当划分各级管理权限,费用计划管理,资金有偿使用。以资本增殖最大化为目标,为股东或投资者谋求最大的回报。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体现出先进、合理、高效的原则,使会计管理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超脱型

即在董事长下设财务总监,分管企业财务会计业务。这种机构体现了董事会的授权,又有利于充分体现财务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维护股东或投资者的权益。

(二)专家型

即在总经理下设与副总经理平行的总会计师,负责分管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采用这种设置。这种机构充分体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专业性和决策中专家意见的权威性。

(三)分权型

即在总经理下设负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副总经理。这在美国的企业中比较常见。在这种机构中,负责业务的高层主管都拥有财务副经理的头衔。直接向总经理报告财务情况。就我国企业来说,股份制企业可以实行第一种超脱型,而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实行第二种专家型比较适合我国的情况。财务会计机构还是不必分设为好,更有利于讲求效率。

三、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应该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一)一般会计

即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处理企业各类账目,按时向税务部门与社会保险等部门交纳税费。一般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完整地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收支情况,并通过分类账、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向外报送财务报告,为企业的管理层财务分析与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同时提供投资者国家和股东作为投资的参考。

(二)责任会计

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解决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上责任不清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战以后,特别是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大公司对内推行了分权管理,事业部制应运而生。对事业部制的管理控制,在会计方面主要就是依靠责任会计。事业部制的核算、控制、考核等,无一不是采取责任会计的方法进行的。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如目标管理、指标层层分解与考核、厂内银行结算等,丰富了我国责任会计的内容。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其集团化、跨地区、分支机构多的特点,而对外又面临着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的竞争,迫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责任会计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紧密结合,使会计控制的职能大大加强,会计信息的适时反馈作用充分发挥。这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责任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会计,主要利用价值形式,通过建立各级责任中心、目标管理、差异分析、责任转账、编制责任报告和责任报表等方法,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耗费、占用和成果进行核算和监督。它通过集中管理,反映、核算、控制和考核企业内部各级各单位的价值运动,并且与班组经济核算相结合,与各级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挂钩,使企业内部做到责、权、利结合,真正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从而达到企业管理目标优化的目的。

(三)管理会计

它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积累资料,以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主,面向未来的规划和控制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数据资料。它主要通过对企业价值的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包括企业财务目标的制定、利润规划、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控制与成本控制、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新产品开发预测和销售预测等,为加强企业管理,参与决策服务。

四、关于如何弥补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建议

篇4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构造机理层次划分及其设计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合理地构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特别是按照公司治理结构中权责关系及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则是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构造

现代企业制度其实质是指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经营管理权和监督权相制衡为主的各种权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一种企业管理制度安排,在这个多元利益主体结构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既包括“会计控制”,又包括“对会计的控制”,从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五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等规定来看,也显然包括“对会计的控制”。企业不同利害关系者对企业的权力和经济利益要求及其所承担责任的不同,实施会计控制的目的也就不同,因此,企业内部权责结构决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当然,我们在研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各种目标的差异时,并不否认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总体目标具有相同之处,即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是企业利害关系各方之利益的共同所在,因此,它是协调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各具体目标不对等、不一致甚至相互对立和矛盾的基本点和根本依据。

在现代企业利害关系者群体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两大集团。按照这一原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可以分为所有者目标和经营管理者目标两大目标群。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其投入企业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实现其资本保值、增值目标,他们期望获得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以便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有效的、高质量的会计控制作保证。因此,企业所有者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标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相关、及时的会计信息是所有者了解、查证受托经营者是否诚实、可靠,是否尽职尽责履行其受托职责的基本依据,所有者通过会计信息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能够了解掌握其资本的安全性、收益性和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实施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及经营管理者的必要干预和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全面履行其受托经管责任、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经营者要实现这些目标,没有会计控制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实施对会计的控制并通过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经济管理要求的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热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及时向企业所有者提供为企业所有者接受的财务报告及其它会计信息,以解脱其受托责任。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按公司治理结构层次划分及其设计

按照企业治理结构原理,上述企业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目标,还应具体划分为股东、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财会经理、内部审计等若干层次具体的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股东作为企业资本的出资者和股份的持有人享有所有权和股东权,在内部会计控制上拥有审查财务账簿和股东大会决议以及监督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法定权利机关,享有决议权、听取报告权和查核权,股东大会可以查核董事会所造具的财务会计报告,查核监事对这些财务会计报告及账册审核后所提出的报告。可见,股东及股东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要求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真实、完整、有用的会计报告及其它会计信息,监督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行为,做出正确的投资及管理决策。董事会对内管理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同第三者进行交易活动的法定必备的业务执行机关,对业务执行起决策作用,它接受股东的委托,负责公司的战略和资产经营,监督和制约经营主要决策,董事及董事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主要是保证计划、投资方案、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等的科学公平合理、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合理、制定高效可行的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等。企业经理人员由董事会委任,是企业的人,具体负责企业经营管理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协助董事会制定企业战略并负责具体实施,如制定企业长短期计划;制定、建议并实施企业财务总战略;制定并实施有关企业预算和管理控制程序,确保企业管理者能够掌握正确信息,以明确目标、做出决策、监督绩效;具体管理企业的劳动人事、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以及财务事项。从此不难看出,企业经理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经营管理要求的内部经营管理组织机构;建立经营风险控制系统;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监事有公司创立会或股东大会选任并对股东大会负责,它是对董事和经理班子行使监督职能的机关或个人;监事会是对董事会、董事和经理人员等管理人员行使监督职能的机关,其主要职权是对公司普通业务的监察和财务会计监察,因此,监事及监事会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及行为、财务会计工作及会计资料实施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确保股东及股东大会目标的实现。按照《公司法》及《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单位财务负责人(或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与其他副总经理一样由总经理提名、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单位财务负责人报酬事项由董事会决定,显然,财务负责人既要对总经理负责,又要对董事会负责,但最终或主要是对董事会负责,因而企业财务负责人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主要是实现董事会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并接受监事会的监督。以此类推,企业会计人员及会计机构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标是认真实施会计监督、履行自身职责、(在正常的、不违规的前提下)对财务负责人负责。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在我国内部审计主要是对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对企业总经理或董事会负责,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单位内部的各项规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促进单位领导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制度。在我国内部审计的建制上,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内部审计身份及目标的定位问题,即为准服务对谁负责?世界多数国家公司的监控机制,主要有单轨制和双轨制两种。采用单轨制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其股份有限公司机构设置主要有股东会和董事会两者,在董事会内分设一个或数个委员会,其中具有直接监督责任的是审计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监控公司内部控制的结构、审查内部稽查部门、推荐公司签证会计师、审查公司年度内控计划、核阅公司财务报告等;采用双轨制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其股份有限公司机构设置主要有股东会、董事会和监察人(即监事会)三者,而其监控的主要机制是董事会负责业务的经营,监察人负责监督董事会业务的执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即属后者。在双轨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审计设置是隶属于股东会、还是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呢?如果隶属股东会,那么其职能则与监事会职能相重复;如果隶属总经理,那么董事会势必需另设内部审计机构,因此,笔者持在董事会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意见,这样能够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严密内控系统,即股东会通过监事会对董事会实施内控,董事会通过内部审计对总经理及其它管理者实施内控。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因此,明确企业内部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的内部会计控制具体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按照分权制约原则,企业内部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应对企业会计负责人负责,对企业所发生的日常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按照社会审计的基本职责来看,聘请、委托注册会计师的权利及有关事项应有企业监事会负责,以保证社会审计发挥维持社会经济秩序和促使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职能的作用。

按照约束与激励原理,在确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约束目标的同时,明确激励目标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内容。确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激励目标的基本原则应是约束与激励相一致,即谁约束谁激励。在美国股份公司治理结构中,通常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的同时,设置提名委员会和报酬委员会,分别负责提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任免和报酬方案,报请董事会研究确定(主要管理人员的提名及报酬应报请股东会研究确定)。美国做法值得借鉴。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按其内容层次划分及其设计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按其内容层次来划分大致如下:内控制度科学合理、查错防弊及时准确、财产安全完整、业务活动健康运行、风险控制系统有效、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会计信息及时有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管理效率真实高效、国家法规贯彻执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完善升华等,这些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递进层次关系,通常表现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条件。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首要的基本内控目标,包括约束制度和激励制度两个基本部分,企业应按照《会计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规章制度,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及其以下各基层管理和业务经管部门及人员的内控权限、职责义务范围、履行方法及其奖惩内容、办法等各项内容都应以科学合理的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尤其是各部门及经办人员的内控目标及具体内容应具体详尽、科学合理适当。查错防弊及时准确是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应是企业内部各管理阶层、各管理部门的会计控制目标,但是各管理阶层及管理部门的具体查错防弊的具体目标、具体方法及措施却是不尽相同的,如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过程中的查错防弊,应有财会部门协助企业管理当局制定相应的授权批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必需分离、。相关机构及人员应当相互制约、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各资金使用部门应严格遵守授权与批准程序及权限范围的规定,会计部门及人员应严格履行审查监督职责。保证财产安全完整,既是财产经管和使用部门及人员的内控目标,又是财会部门的内控职责,还是企业出资者及管理当局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因为,从会计基本原理来看,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包含着资本的安全完整,资产是资本赖以存在的自然形态,资产还是对企业未来经济效益有用的经济资源,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也有赖于资产的安全完整,它要求企业会计在稳健等会计原则基础上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在尽可能防范和抵御未来资产风险的基础上,从事会计核算及监督工作,在制定各项投资及其它经营决策时要充分考虑投资及其它决策的风险因素。可见,财产安全完整既是自然物质和权力形态的安全完整,更是财产价值形态的安全完整,因此,财产安全完整是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内控目标和职责。促使并保证企业业务活动健康运行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所谓业务活动健康运行应是指各项业务活动内容合理合法、符合企业整体业务目标要求和效益大于成本原则,业务风险在可预见的控制范围之内,开办业务活动的手段与方法科学正当、无违法违纪行为,业务活动效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效益性和前瞻性,业务活动运行程序明确顺畅、快捷、高效率,业务经办部门及人员责任心强、积极性高等的运行状态,可见,业务活动健康运行这一内控目标涵盖了得笺具体的控制目标。风险控制系统有效目标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种类、内容、风险程度、风险发生及其防范部门,风险评估机制健全,防范规避风险措施得当,风险信息反馈灵敏准确,防范风险能够令行禁止,防范风险的奖惩制度严明等。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既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又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会计正是通过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的记录、汇总、报告等手段实现其对企业经管责任落实、对企业财产及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职能的。从大的方面讲,会计工作与业务经办活动是两项不相容职务和工作,会计是对业务活动进行控制的基本方式和手段,这是会计存在并取得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因。美国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在其《会计思想史》著作中指出:“私人财富的积累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这种会计不仅应保护物质财产的安全,而且应证明管理这些财产的人是否适当地履行了他们的职责。调查受托者的诚实性和可靠性的需要,使内部控制成为所有古代簿记制度的主要特征。”这充分地说明了会计及会计资料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会计及会计资料的内部控制本质。会计信息及时有用是在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及前述各个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进一步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所谓“信息”是指有用的消息相资料,会计信息是指对企业利害关系者进行管理及经营决策有用的会计资料,从内部会计控制的层次内容来看,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主要是单位负责人、会计部门及人员的基本内控职责,会计资料能否进一步成为会计信息这主要是股东、股东会、监事会等的内控职责,也就是说会计资料是否有用要根据使用者的目的和标准来判断,忽视会计资料与会计信息的质量及目标的区别,只能混淆内控中的不同职责与任务,所以《会计法》将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作为其基本立法宗旨之一,并明确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负责是科学合理的,是一大进步,因此,这里将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和会计信息及时有用作为两个层次的内控目标是有现实及理论意义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是指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之外的其它各项企业管理制度应健全完善,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除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外,还应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与内控制度协调一致的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确保这些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管理效率真实高效这一目标一方面要求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保证真实反映企业管理效率情况,另一方面要求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过于繁琐,不讲效率,同时又要保持适度的控制与被控制者之间的博弈空间,以便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证国家法规制度贯彻执行不仅是社会审计、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实施“再控制”的目标之一,而且还是国家以所有者和国家宏观管理者的身份实施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和要求,这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之一。当然,这里也包括通过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国家法规制度在企业内部的贯彻执行。促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是整个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也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这是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确保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实现的总体要求,也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好坏的最终标准。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有时会存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做得很好,但是由于其它原因而使企业经济效益并不好的情况,也就是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好并不是说企业效益就一定好。会计职业道德完善升华是指在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中,通过“它控”和“自控”,促使职业会计人进一步树立并增强正确的会计职业良心和职业责任感,进而达到会计职业道德不断完善与升华的一种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过程。因而,就职业会计人而言,能够促使其会计职业道德的不断完善与升华,是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最高尚之目标和精神境界。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2-0059-02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刚刚打开国门,中国企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还不了解,摸着石头过河本无可厚非。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企业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但如果不摸着石头过河,那应该怎样过河?我们中国许多企业至今还不能切实有效地回答这一问题。

一、会计管理现状

中国企业在“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时候沟通是较为顺畅的,但随着公司逐渐发展壮大,变成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时,沟通就容易出现问题。多年来,中国许多企业往往采取单向、垂直的沟通模式,即从上到下,一层一层地向下传递信息,缺乏回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企业的沟通多数是通过老总的命令、企业的文件、报告会来实现的。然而这种单向沟通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在单向沟通的过程中,信息往往会迅速地被衰减和扭曲。这种单向沟通模式必须向双向360度的沟通模式转变。

中国企业在与外国企业投资合作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经营权问题。中国企业的传统观念是:“我投资,我当然就要管理!”拥有51%股权的一方,当然可以派出总经理、财务总监;而拥有49%股权的一方,只能派出副总经理、会计出纳。因此,整个合资设立的新公司往往是拼凑起来的,缺乏制度的有机性与规范性。

在我们很多企业里,公司并不缺少管理制度与规范,但却是各部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系统。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同一个公司的不同部门,却有着完全不同风格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形式的奖金分配机制,完全不同角度的意见分歧同时存在,当然也就有完全不同的管理效果。

目前我们中国企业管理的现状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每个企业都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员工的薪酬待遇每年都在提高,企业的人工成本也在逐年提高;每个企业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招聘人才,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企业制定制度有随意性,执行制度就有等级性,奖惩制度当然也就有不公正性。很多公司都有一个公告板,这个公告板经常是纸片飞扬。今天新制定的一个制度是:从即日起上班迟到罚款5元;第二天又出一个制度:从即日起每天上厕所不得超过三次;从即日起不得在公司内进餐;从即日起……制度很随意地出现在公告板上。这些“公告”的关联性是什么?和以前的相关政策是否冲突?谁去监控?如何执行?如何奖惩?公司没有人知道!而这些朝令夕改、随意制定的规章制度也会像一阵风一样过去,很快被人们遗忘了。

“四无企业”是我们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并不是无执照、无办公地点,而是无明确的工作目标,无明确的工作程序,无明确的工作标准,无明确的工作计划。企业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工作程序是什么?工作中应该达到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是如何制定的?许多企业并不清楚。

在做每一项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应如何确定?我们许多企业的每一层级的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并不明白,也不会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等待由上级来下达任务、制定计划。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工作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却从来不会写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中国有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远虑是什么,近忧是什么,我们只有及时地发现自己的“舒适区”,并及时走出这种“舒适区”,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建立现代企业会计管理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体制。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需要,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使其在保证完成总机构下达的各项经济任务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自,享受相应的经济权益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广、分支机构多、物资流量和资金流量大,企业必须从商品经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经营为主。总机构应成为投资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机构成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要适当划分各级管理权限,费用计划管理,资金有偿使用。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标,为股东或投资者谋求最大的回报。

1.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2.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3.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

4.统一采购物资。实行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以利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四、结语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其集团化、跨地区、分支机构多的特点,而对外又面临着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的竞争,迫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责任会计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紧密结合,使会计控制的职能大大加强,会计信息的适时反馈作用充分发挥。这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另外,现代企业的成本费用同时也受施工质量、工期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在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费用,可以从建立和健全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建立质量成本核算体制,加强质量成本损失源分析,强化质量成本损失分析等方面努力。

管理会计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积累资料,以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主,面向未来的规划和控制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数据资料。它主要通过对企业价值的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包括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利润规划、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控制与成本控制、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新产品开发预测和销售预测等,为加强企业管理,参与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交通部.交通部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规范(试行)[S].

[2]蒋万民.路桥企业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问题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5,(178).

[3]李利芬.浅谈公路施工中的会计控制与监督[J].中国科技信息,2005,(7).

篇6

要想进一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我们必须对管理的基本含义进行了解和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的实际主体指的是管理者,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不同行业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第二,管理的客体主要是资源,这里的资源范围比较广,包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资源;第三,管理的核心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或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具体的整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资源自身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资源,进而提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简单的说,管理是一种由特定的组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对某一个或某一些对象产生的有一定目的的活动。管理是一个时刻运动着的活动并不是静止不变的。所以我们必须动态的进行管理。

2会计管理的定义

(1)会计管理的主体是会计单位的会计主管和会计人员。这里的管理主体是广义的管理者,包括各级、各类和各个层次的会计人员。(2)会计管理的客体(对象)是资源。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各种各类资源,包括会计单位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3)会计管理的核心是有效地整合会计资源。通过有效的整合使有限的会计资源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以实现会计目标,完成会计任务。(4)会计管理所指的资源必须是现实的会计资源。会计管理必须以现实的会计资源为对象,认真分析会计资源投入与产出关系。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不断提高会计资源使用的效益。(5)会计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会计管理主要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人员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企业自身要实现的目标而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其具体的管理内容并不是静止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随着企业的发展情况而变化,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会计管理目标。

3加强会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1会计管理可以使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权益保持适当比例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企业筹集发展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广,有些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的方式发行股票获得发展资金,有些企业通过借贷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当前融资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作为会计人员应该收集大量的信息,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和所处的发展环境,估算出企业融资会遇到的风险。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使用股票筹资的方式,这种方法主要就是通过招股采取溢价发行的方式。一般而言,虽然采取这种方式能够筹集到更多的资金的,建立更大的基金。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往往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大的压力。股票的溢价越高,股东要求的回报率就越高。如果不能够科学进行溢价发行,股东拿不到他们期望的回报,就会造成股价下跌,企业的信誉也随之下降,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所以作为会计人员必须利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行正确评估,确保企业资金能够得到科学利用,保证资金的有效流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2会计管理可以使企业保持最佳财务状况

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当前的企业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完善自身。在当前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哪种方式方法才能够实现财务会计的合理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这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体现,例如制定了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手段,考核的具体措施和奖罚原则,只有企业在会计管理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和要求,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有许多企业还没有解决好旧财政问题,就发生了新的财政问题,这就增加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就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采用非法手段,破坏了商业信誉。随着时间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导致市场瘫痪。因此,为了防止坏账发生、会计管理的重点集中到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上,力求使应收账款的流动性维持在恰当的水平。具体包括:(1)对赊销客户进行资产评估,划分信贷等级、以确定其赊销额度及信用条件;(2)定期抄送,核对应收账款清单,负责账款催收,对其确认的坏账及时按规定核销;(3)定期或不定期编制账务分析表,对呆滞账较多的客户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

3.3会计管理可以加强企业有限资金的合理配置,实现投资最优化目标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投资方向实现了多元化。在选择具体的投资方向时,会计应该站在企业发展的立场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要实现的目标,通过专业会计人员对不同的投资方向进行测算,进而得出各个投资方向能够获得的利益、投资费用等,进而筛选出最佳的投资方案。例如,投资固定资产,因为项目投资的时间比较长,在投资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而且固定资产本身就存在一些折旧等损耗,所以,作为会计人员必须计算出投资项目的经济寿命。企业进行投资就是为了能够在将来的时间段内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会计还应该对企业的投资结果和投资总额进行比较,看其是否达到了企业要实现的目的。会计应该通过对企业全方位的研究,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3.4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要想更加合理的实现财务管理,企业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作为政府部门也应该为了实现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而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财务制度,确定各项财政收支情况。建立健全各项审批制度,严格审计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处理。

4结束语

篇7

为了能够让企业管理层人员以及广大的企业会计工作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掌握会计基础管理的相关内容以及要求,就需要在思想层面上持续提升其对于会计基础管理之认识,不断提升企业会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企业应当开展必要的学习活动,从而让全体员工均能认识到会计工作属于一项极为重要的经济领域管理性活动。会计基础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加以核算与监督,从而为强化财务管理能力之提升提供服务,这样一来就能切实保障企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正常而有序的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均需以规范性的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加以保证。立足于宣传培训,能够让企业员工们更好地熟悉相关的财经法规,切实掌握本行业相关财务管理业务方面的知识,全面了解到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要求,深入掌握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具体环节以及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应当致力于不断提升宣传工作的力度,运用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让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能够深入到会计人才的内心深处,并且在其具体工作之中成为其行动上的指南,成为社会对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加以监督的重要标准以及依据。

2切实规范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加大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力,这是我们抓好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之原则。为此,应当认真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切实规范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要按照《会计法》以及格《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所规定的内容为基础,对于企业会计的基础工作内容加以规范。二是要有效规范各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要从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状况以及发展需求加以出发,依据经济管理以及企业会计工作之要求,对于企业会计工作中产生的现象加以规范,比如,在ERP系统的操作中就要进行积极、主动的引导。三是要积极改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环节,比如,原始凭证的获得、录入与现金支付等,均应加以详细而又明确之规定。笔者觉得,最为基础的会计管理工作,实际上也是最易产生错误之处,对以上问题作出具体细节上的规定,十分有助于企业承包会计人员正确地掌握以及执行,从而推动我国企业的会计基础管理愈来愈规范化。

3推进企业会计监督管理工作

要推进企业会计的监督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是应当有效发挥会计所具有的内在监管作,及时发现纠正经济运行中所产生的各类问题,从而抵制与防止各类违反财经法律法规、损害国家与集体利益之行为。企业专业会计人员应当更加积极地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自身的困惑之处以及其所研究的对策。应当做到严格地依法办事,全面落实《会计法》所给予的会计人员的职责。不仅要积极地听话,全面执行领导所提出的能够符合规定的意见,而且还要对于并不符合财会管理之指示以及要求。为此,应当加强说服与制止,更多积极地提出自身的合理化建议,真正做到为领导把好参谋、监督关。

4落实企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要强化企业会计人才队伍创建工作,致力于提升广大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当立足于对企业会计人员实施相关财经法律规范的宣教工作,从而努力提升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层人士应当进行全面考虑,形成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责任体系。比如,要大力强化会计工作人员对于《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贯彻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按照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之实际,有目标和有层次地推进会计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培训,以实现提升会计从业者业务能力以及政治素质之目的,切实提升其法制意识。同时,还应当将企业会计基础管理的责任全面落实至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以及个人,而且要把责任、权力和绩效进行挂钩,从而形成赏罚更加分明的奖惩机制。要深入贯彻财务人员岗位责任管理制,保障财务基础工作能够保持平稳运行,而且把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责任和企业经济责任加以联结,真正做到实施全面深入考核、以职责确定权力、保证权责明确。

5结语

篇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等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基本准则和16项原有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新增了22项具体准则。新具体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一)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体现的原则

(1)稳健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所规定的会计要素定义,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做了具体明确的说明,体现了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2]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少企业存在着资产不实、利润虚假的现象。例如,在行业会计制度下,由于坏账提取比例较低,致使大量呆、坏账长期挂账,造成企业资产不实,妨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企业会计制度》对那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从制度上促进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体现了稳健性原则。[3]

(2)一致性

就目前我国会计实务来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还没有形成,企业会计人员尚不习惯于自己设计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为企业提供了一套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会计制度,推荐会计科目,解释会计科目的性质及使用方法,交代会计程序,提供主要经济事项分录范例,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运用会计准则,提高会计效率,加强内部监督和政府监管,还是有必要的。[4]

(3)统一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核算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及其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内容组成,打破了行业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界限,解决了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而不同的会计制度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行业内各企业之间信息不可比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既有国有企业,又有外商投资企业,也有股份有限公司的集团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统一会计政策时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克服了现行的分行业会计制度不能将所有的新兴行业和企业类型涵盖进去的弊端。

(4)可操作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既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政策的采纳、会计要素的定义、计量标准等一般会计核算问题,又规定了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方法、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等具体核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5]分行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只规定了一般的账务处理原则,操作性不强,造成了会计制度不能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问题的出现。会计制度就是要满足有关各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制度制定得越详细越好,以便使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有据可依,同时也使审计、税务、财政等有关部门在检查时有据可依,《企业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使之成为可能。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部分特点探析

(1)可操作性

以前,人们对已颁布的会计准则的批评之一,是其缺乏可操作性,令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人员在具体运用时觉得无所适从。现在,这种局面得到了改变,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一般的原则指导,而且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提供了操作指南。[6]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应用指南以会计人员喜闻乐见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做出了规范,避免了会计人员在具体运用时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避免了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时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2)层次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基本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最高层次,它是制定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不得违反基本准则的要求。具体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根据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制定的对各类企业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企业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指南。

(3)动态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7]当实务中出现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时.可以对应用指南进行修订,使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体现实务出现的新的、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出现新的经济业务时,一旦条件成熟,也可以制定新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规范,将这些规范加入到具体准则的行列,使之成为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是基本准则,也可以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其他环境的变化进行修改。所与以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动态性。

二、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

会计管理模式是指国家对全社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等进行组织管理的方式,它是会计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组织保证。[8]建立何种会计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管理模式倾向于较为松散的“协会型”即以会计职业团体为会计工作的管理机构,而在计划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则倾向于相对集中的“政府型”,即以国家政府机关为主要管理部门。

会计管理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会计模式的外在表现和直观反映。根据我国目前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应该采取“政府型”,在政府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具体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可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一)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1)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务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2)集中财权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务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二)会计管理模式探析

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体现出先进、合理、高效的原则,使会计管理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9]综观企业现行会计管理大致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第二种交叉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由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业务由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第三种是统一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统一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

(1)交叉型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和事两者又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所以这种交叉型管理模式不符合行为科学管理的原则。管理体制上的这种交叉模式,容易造成既管又不管的局面,往往出现对已有利的就管,有矛盾和困难时就互相推诿,易造成工作混乱。

(2)统一型管理

这种模式能有效地发挥会计职能和作用。它的特点是各责任单位核算机构是企业会计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会计部门的派出机构,为各责任单位服务,同时执行好会计职能。

(3)分散型管理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人员在核算第一线,有利于会计人员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状况,对责任单位的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坚持会计核算的相关原则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会计管理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一种以决策有用与经营责任为会计目标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多种确认制度同时存在的会计模式,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实现策略主要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对现有的会计模式进行改造。

(1)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之间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会计管理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创造条件调动这些人才的创造性工作;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会计人才的管理,培养竞争性的会计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会计管理重视内部管理

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重视内部管理,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企业会计管理系统,满足企业内部经济机制的需要。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包括开展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等工作,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3)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由于知识型企业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将更加关注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需要增加报表披露的次数,缩短公布报表的时间间隔,如提供季报、旬报、周报等,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信息用户可据此评价信息风险,调整其经济决策。

三、结语

篇9

目前,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新的经济体制和理念也不断深入人心,但是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经历并不能在短短30多年完全抹去,所以很多企业在管理上仍然会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得企业管理不能完全和现代经济体制相适应。同时,一些企业管理者思想保守,自主变革意识较差,再这些企业管理者一般对企业的会计管理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会计管理在这些企业中是薄弱环节。

2企业会计管理风险控制

针对上述会计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2.1明确企业发展方向,确定企业会计管理目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要以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为支撑。首先,企业要定期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转变传统的会计理念,明确现代会计管理的目标,为企业的正常稳健发展打下基础。其中,会计管理的目标要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空间以及目前大的市场环境相结合,并且将两者促成一个有机结合体。所以,企业会计管理的目标首先要和企业的发展相适应。随着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会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发展方向也要向更高层次迈进,这是企业和会计管理工作适应时展的需要。

2.2健全和完善企业会计管理秩序针对目前企业会计管理中的秩序混乱现象,首先,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组织结构调整和岗位职责明确活动,明确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会计人员的责权利,建立相互监督和制约的监督管理体系。其次,还要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应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机制,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建立相应的标准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此保证企业财务安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3健全和完善企业风险预警和监督机制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中,能够抵御会计管理风险的关键就是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否,如果企业拥有健全完善的会计管理监督机制,那么企业的会计工作很容易进行,同时也能引导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步入正轨。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对会计管理风险进行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健全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在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监督机制中,充分的采用内部审计是主要的监督途径。在进行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监督机制建设时,企业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企业的会计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并且这些审计人员要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对企业现阶段的会计和财务活动进行客观评价,从第三者的角度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评价,让企业认识目前企业会计管理的优点、缺点。对于企业内部会计风险控制系统发现的问题,工作人员应及时上报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以便会计主管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使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2)完善外部监督机制为了完善企业会计管理的风险预警和家监督机制,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发挥作用是不够的,因为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和监督一般都是企业内部人员完成,对于问题的敏感性较差,起到的作用有限,因此在进行会计管理时还要特别注意外部监督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企业在健全和晚上内部监督机制时,一定要注意地方政府和相关会计职能部门的发展动向,充分利用这两种机构可以发挥的作用,不断强化企业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减少企业内部和社会利益冲突。(3)强化员工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在招聘相关会计管理人员时,要求较低,员工专业素质、综合素质不高,有的甚至达不到从业资格。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十分重视员工素质的培养,增多在职培训的机会和次数,保证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其拥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为企业高效、快速、准确的规避风险提供可能。

3结语

篇10

1.企业领导权力集中,会计内部监督落实不到位

我国企业按性质分为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私有企业,而国企和私企又占着绝大部分。在这两种企业中,国企领导权力过大,掌握着财务部门的人事管理,这样就造成了财务人员也要根据领导的想法来进行工作,这样的内部监督根本就落实不到实处;而私企的老板掌管一切,是整个企业的领导者,会计部门也是为其服务的,因此私企老板的权力更大,有些企业的财务制度都是老板制定的,这样的内部监督形同虚设,根本难以执行。而外部监督也难以发挥作用,就造成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很容易引发问题。因此,会计内部监督是我国会计制度建设中的重点问题,一定要进行改革。

2.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会计工作易出现问题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基础的会计工作都会出现问题,这就造成工作人员不仅难以胜任,更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会计数字书写不规范,账本计算错误频出,企业年底决算难以完成,会计科目乱用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许多问题,严重的影响了领导者进行投资决策,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对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意义

企业要想发展就要进行改革,财务部门也是如此。只有会计制度规范了,工作才会更好开展。因此,会计制度改革非常重要,这是企业发展中的必然要求。

1.可以满足新法律制度的要求

我国政府为了规范会计工作的职业性,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文件进行约束。例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制度》等,这些制度和准则是对会计管理工作的约束,让会计工作更好地进行,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落实法律的实施。

2.可以便于企业更好的进行内控

会计管理制度可以让企业更好进行内控,从而保证企业创建良好的财务环境,让企业向正规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当企业真正的落实会计管理制度后,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了,资产评估准确了,这对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有极大的帮助,不仅提高了企业投资决策的效率,也有效地降低了投资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下,会计工作的责任重大,而会计管理制度就是保证会计工作健康开展的前提条件。

三、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办法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工作,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是其唯一的出路。企业只有按照会计法规定,科学合理的制定会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才能便于企业更好的进行内控。

1.建立会计管理体系

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的前提就是建立会计管理体系。其内容如下:第一,财务主管部门领导必须是财务人员,而且要有管理财务的专权,这样可以保证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从而摆脱了其它领导的干预和控制;第二,财务人员要有会计法律意识,有按会计制度工作的认识;第三,提升会计师的地位,让会计师有权力负责财务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第四,财务人员要有内部监督的权力,可以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只有会计管理体系真正的运行起来,才能保证会计管理制度更好的执行。

2.做好企业会计的内控工作

内控工作关系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它是企业会计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我国财务部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它是针对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法律文件,企业只有按照该规范的要求进行制度建设,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如实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这对投资人、债权人都有好处。

3.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部门的核心力量,他们决定着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情况。而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普遍能力较低,自身的职业素质不高是客观存在的。有些会计人员认为只要是听领导的就是对的,领导的命令高于一些,这不仅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更容易让自己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