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危机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危机的原因

篇1

关键词:形成原因;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互联网技术及其他新兴产物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了。在此一个大的背景下,美国经历其经济迅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进一步巩固了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但是在进入21世纪后,由于受到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以及恐怖事件袭击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全面萎靡的漩涡之中,市场经济一片萧条。随即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及经济措施救市,银行大幅度降低存息率以及调整基准利率等。国家的强力介入以及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美国经济开始趋于稳定,房地产行业一片繁荣。然而,从 2004 年开始,美国政府突然调整经济政策,短时间内大额度提高了银行存息利率。这一松一紧的政策对经营房地产借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再加上一些投资机构的盲目介入进一步恶化了经济局势。先是美国本土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紧接着北美、欧洲、亚洲的各国也受到牵连,一场新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本文将在此大背景下对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作出讨论。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

1.相关国家政府机构没有履行好其职责,对市场经济的控制力度不够。20年代末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金融行业一片繁荣。在这个大背景下,不断有新的金融辅助工具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这些金融工具就像一个无线的巨大网络把各种金融机构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各行业的划定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这势必增加相关机构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难度。无法及时对各类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于缺乏了政府机构的监管以及政策指引,无形中扩大了整个金融行业的市场风险。因而相关国家政府机构没有履行好其职责,对市场经济的控制力度不够,对金融市场监管不力成了这次次贷危机爆发的客观原因。从以前的文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美国政府在对市场经济的掌控力度不够,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有效引导。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美国对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存在重大缺陷。自上世纪90年末,美国的市场经济就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高速发展、各金融行业之间密切关联。但由于美国政府对金融行业是实行的各类型行业分开监督管理的政策。而负责监督管理的各个政府机构基本都是各自执行,行业监管之间配合力度不够,致使在对金融行业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出现许多漏洞。对不断衍生出来的金融工具管理不够重视,而且在监管过程中,没有及时丰富监督管理标准与准则,造成监督管理标准过于单一。

2.消费观念问题。在美国,政府是大力提倡民众合理消费的,但由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越来越追求生活享受,过度消费现象日益严重。但由于民众的收入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其消费需求,只能通过抵押房屋建筑及其他物品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随着时间推移,需求越来越多,而原有的债务在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的基础上不断添增其他新的债务,再加上美国政府对这种现象没有进行有效的节制,而是通过不断对外向其他国家出售债券,获取大量外贷以满足其国民不断增长的日益消费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外发行的外债越来越多,同时国家购买能力与支付水平已经不能持平,造成国家信用不断下降,加快了这场次贷危机的爆发。

3.不合理的货币体制。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导的新的国际货币体制。开始之初,由于有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这套货币体制在帮助欧洲各国经济复苏以及稳定全球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稳定和多元化发展以及美国经济的衰退,这套体制本身暴露出诸多弊端,也越来越不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当前的货币体制制约了全球经济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形成了由小部分发达国家影响着全球经济走向的局面,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两极分化造成了全球经济严重不平衡的现象。而那“一小部分国家”多为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现有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存在很大的缺陷,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就是其中一点。在这种背景下,就很容易产生因部分国家的经济出现问题产生经济危机从而引起区部地区的金融危机进而波及到全球,形成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的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总的来说,全球经济的不平衡是这次次贷危机发生的客观原因之一,而造成这种全球经济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制。

4.其他原因。这次因次贷危机而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各国经济都产生巨大了冲击,尤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受影响最大。而次贷危机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政府没有通过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合理的引导,加剧了本国市场经济发展不稳定性,留下经济隐患。加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应用,虚体经济迅速发展膨胀,形成经济泡沫,大大加剧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

二、影响

次贷危机是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它对国家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对国家经营的影响上。次贷危机对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它打乱了原有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金融行业的混乱,银行倒闭,各投资借贷机构提高投资标准,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纷纷破产,国家外贸和以及出口也是大受打击。市场经济一片萧条,国家经济陷入萎靡状态。与此同时,因为经济问题所衍生出了的其他问题同样可怕,比如就业问题,由于企业大量倒闭,出现了大量人员失业的现象,市场经济不景气,短时间内找不到工作,这些人员便没有经济来源,迫于生活压力,势必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社会治安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三、总结

综上所述,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国家应加大对市场经济的掌控力度,相关政府机构做好对金融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各政府机构之间密切配合,做好金融行业的监管工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要正确引导民众的消费观念,鼓励合理消费,杜绝过度消费。

篇2

关键词:虚拟经济;金融危机;经济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116-02

一、虚拟经济概述

虚拟经济是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具体来说,主要指金融系统和房地产业。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中产生出来,其发展受实体经济生产能力的约束,其利润受实体经济利润率的制约。

虚拟经济是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虚拟经济的正效应主要体现为在信用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虚拟经济有效地实现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加速了资本周转,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负效应则体现为虚拟资本的价格不是由实际资本的价值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实际利率决定的,所以经常与实际资本的价值相背离,并越来越呈现出超前发展的趋势。当虚拟经济的发展远远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时,由于其利润来源得不到有效支撑,将很难维持。当虚拟经济的泡沫破裂时,往往因巨大的流动性损失而严重影响实际生产活动的进行。同时,当虚拟经济发展过度时会吸引生产资本的流入,挤占实体经济的发展资金。

虚拟经济与金融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方面,适度规模的虚拟经济促进金融稳定与发展。从微观角度看,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供大量个性化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拓宽了其服务领域。与此同时,虚拟经济通过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提高金融企业的支付清算能力,节约大量流通费用,并使金融企业的信用创造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提高其规模报酬和盈利能力。从宏观角度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提高各国市场间信息传递和价格反应的能力,提高市场价格对信息反应的灵敏度,满足虚拟经济国际化的需求。同时虚拟经济创造了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使各类投资者不仅能进行多元化资产组合,还能及时调整其组合,在保持效率的同时分散或转移风险,增强抵御非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又将影响金融稳定。首先,虚拟经济的剧烈变动会通过价格、预期等在虚拟经济体内迅速传播,放大波动效应。一种证券价格、一个部门或一个市场价格的波动都会导致其他证券、部门、市场的波动。其次,虚拟经济的急剧变动会通过利率、汇率或资产价格的波动迅速传播到实体经济,进而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都是由虚拟经济的恶化引发的实体经济的运行紊乱。再次,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使经济体系面临崩溃的危险性。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机构一旦破产,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极有可能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市场波动再反作用于机构,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全球的金融危机,直至经济危机。最后,虚拟经济的崩溃导致全球经济体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并极易引发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二、虚拟经济的发展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全球进入了以浮动汇率制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各国纷纷放松对资本跨国流动的管制,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众多金融衍生产品只需交纳一小部分保证金即可交易,杠杆率极高,买空卖空交易盛行,极大地加剧了金融风险。虚拟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因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和资本账户交易的增多而迅速增加,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整个经济呈现出一种“倒三角”的特点,不稳定性大大增加。总体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大致体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全球金融资产急剧膨胀。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全球化和金融的自由化,使得全球银行业、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金融资产迅速增加。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全球报告行的资产规模从1990年的7.69万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8万亿美元,增长了3倍多,银行资产的增长率远远大于GDP的增长率。股票市场方面,1999年全球股票市场市值曾经一度超过全球GDP总额,之后因高科技泡沫破裂而大幅缩水。2003年全球经济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股票市场再度膨胀,2006年全球股票市场市值规模达到50.6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债券市场亦发展迅速。1991年债券总市值为16万亿美元,2005年达到了58.95万亿,15年的时间市场容量增加了2倍多,年增长率约为7.5%①。

第二,金融衍生产品迅猛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以成交量计算),世界各国交易所2002年上市交易的期货期权达到693.5万亿美元,其中利率衍生品交易量高达626.7万亿美元,股票指数类衍生品达63.9万亿美元,货币衍生品达2.9万亿美元。2007年末,全球衍生品名义价值为630万亿美元,为同年全球GDP总量的11.81倍。2008年上半年,全球衍生品的名义价值增加到766万亿美元。

第三,国际资本流动极度频繁。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虚拟资产的国际间流动成为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国际经济关系从传统的贸易和实际投资为主转为以虚拟资产为载体的大规模的资金流动。例如,外汇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外汇交易是为了获取货币流通转换中的价值增值和收益。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2007年全球外汇日均交易量约2万亿美元,98.5%的交易纯粹以资金流通、盈利和风险规避为目的。巨额的外汇交易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大部分是单一的纯粹的虚拟经济的价值运动。

三、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

虚拟经济的内在特征与运动规律决定了泡沫的不断形成和演化,过度膨胀最终会导致泡沫破裂,进而引起消费、投资和信贷全面萎缩,对金融市场运行造成严重冲击,从而引起虚拟经济的自身危机,典型表现为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的视角看,金融危机的成因包括:

第一,金融市场过度开放。金融市场的过度开放,导致虚拟经济的膨胀,若金融体系不健全或监管不到位。很容易引发金融泡沫继而导致金融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拉美和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但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金融深化理论的误导,在实体经济系统运行失常、结构性问题突出的情况下,相继开放金融市场,企图通过金融完全自由化,依靠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偏低,且存在诸多问题,最终引发了泡沫经济并导致了一系列金融危机。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认识不充分,夸大了虚拟经济的正效应。

第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脆弱性是金融体系的固有属性,虚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金融体系脆弱性就越显著,金融风险就越大。虚拟经济固有的虚拟性决定了其蕴含的高风险和运行的不稳健。美国的次贷危机充分证明了虚拟经济具有极大的脆弱性和联动性。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引发了信贷市场的信用危机,然后通过资产价格的变动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市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时,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实体经济的运行也受到严重影响。

第三,金融衍生品过度发展。与一般金融资产相比,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杠杆比率较高、交易成本较低两个显著特点。所以衍生产品同样具有比一般金融资产更高的风险。在此次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扮演了重要角色。基于次级贷款形成了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Mortgage Based Securities)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Asset Based Commercial Paper) 和债务抵押权益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CDO按照资产池结构不同可以分为贷款抵押权益CLO(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s)和债券抵押权益CBO(Collateralized Bond Obligations) 。同时在大量CDO产品的基础上,设计出了“CDO的CDO”、“CDO 的立方”、信用违约掉期CDS(Credit Default Swap)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具有极高的杠杆率和极其紧密的联系。一种资产价格的变动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递到其他的资产价格。

第四,政府监管的放松和经济政策的失误。政府宏观经济的失误对虚拟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次贷危机的爆发很大原因是政府自由主义思想泛滥、监管放松导致。美联储在2000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和“9.11” 事件后,采取低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从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美联储25次降息,长时期低利率政策推动了房贷需求和房价上涨。此后,为了避免经济快速增长带来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17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造成房贷借款人还贷压力增大,结果是某些客户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利息。

参考文献:

[1] 朱民,等.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188-222.

[2] 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J].管理科学学报,1999,(3).

[3] 肖辉.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与蔓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篇3

关键词:微带青烟叶;形成原因;防控途径

中图分类号:S572.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1)10―0111―04

微带青烟叶是指黄色烟叶上叶脉带青或叶片含微浮青面积在10%以内的烟叶,叶片光泽鲜明,色度较强,油分较足,有身份,但是内在质量差。由于烤烟生产环节和烘烤调制过程仍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微带青烟叶在我国广大烟区普遍存在,实际收购中微带青烟叶多混入其他组别。由于不同程度微带青烟叶的内在品质与其他组别的烤烟有较大的差别,混组收购的烟叶,将对烟叶使用质量和卷烟产品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对烟叶微带青的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找出原因,制定措施,提高烟叶的可用性。

1 微带青烟叶的危害

1.1 影响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

烟叶含微浮青和支脉带青,都会使烟叶蛋白质含量增高。通过评吸显示,蛋白质在高温热解时会产生一种刺激口鼻的不良吸味,即青杂味,刺激性大、香气质和香气量较差。因吸食质量差,卷烟工业使用价值低,各卷烟生产企业都严格控制使用。

1.2 影响烟叶等级纯度和等级合格率

烤烟国家标准中把微带青烟叶从青黄烟叶组进一步划分出来,并把微带青烟叶列为副组,属严格控制范围。同部位烟叶,在其它品质因素相同相近的情况下,因叶基部带青或支脉带青,就会形成截然不同的两个烟叶组别,一个是主组,一个是严格控制的副组,而且烟叶质量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将微带青叶混入主组中,会使等级纯度降低,等级合格率降低。

1.3 对等级质量、烟叶可用性造成影响

主组烟叶等级中不同程度混有微带青烟叶,而且常以混把、混片、微带青叶扎把等几种形式混入主组烟叶,而尤其以微带青叶扎把和混片最为普遍,收购过程中难以控制,对等级质量、烟叶可用性影响很大。

1.4 对卷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微带青叶属于尚熟烟叶或者是调制后熟不够的烟叶,成熟度不够的烟叶,虽然在淳化过程中质量有所转化改善和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青杂气,影响卷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1.5 对抓好烟叶成熟度。提高烟叶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微带青(尚熟)烟叶重量比成熟叶稍重,外观质量的区别又不大,只是叶脉带青或叶片含微浮青,若混入主组等级收购,易对烟农造成错误认识,对抓好成熟采收、提高烟叶成熟度和烟叶质量产生不良作用。

2 微带青烟叶的形成原因

2.1 部分烟农和质检人员对微带青烟叶的危害认识不足

部分烟农在生产过程中,对烟叶质量和烟叶成熟度重视不够,认为微带青烟叶具有成熟的特征,烟厂通过发酵和工艺处理也能使用。由于卷烟工业一般不需要微带青烟叶组的等级,因而在收购中,烟农不把微带青烟叶单独分级,收购人员也把微带青烟叶混入主组收购,从而误导烟农认为微带青烟叶属于主组,是质量较好的烟叶。

2.2 对成熟度认识和掌握存在误区

烟叶成熟度包含田间鲜叶的成熟程度和调制后的成熟程度。按田间鲜叶成熟程度可分为未熟、生理成熟、工艺成熟三个时期,按调制后熟可分为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五个档次烟。微带青烟叶属于生理成熟(尚熟)时期的烟叶,虽然具备了成熟的特征,但并未达到完满或充分的成熟,调制中叶绿素分解缓慢,若升温不当,容易出青黄烟和微带青烟;其次生理成熟(尚熟)时期的烟叶,内在干物质达到最充分状态,蛋白质和淀粉积累均达高峰,产量最高,但化学成分尚未协调,而烟农却误认为这是成熟的烟叶,认为烤后青筋的烟叶光泽鲜明,单叶重量大、产量高,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2010年诸城市贾悦镇灌津农场的试验表明,虽然尚熟时期烟叶每1000片较成熟烟叶重0.12一0.56kg,但由于微带青烟叶比例高,单价低3.2―5.0元/kg,产值低25.0―57.6元。

2.3 栽培措施不规范

一是没有按照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的要求合理施肥,致使田间营养不平衡。氮肥的施用量过多,施肥时间过迟,容易造成烟叶贪青晚熟,雨后返青,长成“黑暴烟”。

二是种植密度不合理。种植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通风透气、透光差,叶片互相荫蔽遮阳,光合作用受阻,成熟期延迟,干物质积累减少,叶片薄,香气不足,烤后易出现青筋,品质下降。种植密度过小,打顶过早,留叶少,造成上部烟叶“天盖地”,影响中下部烟叶的成熟和烘烤质量。

三是没有适时移栽。同一地块的移栽时间拖得过长,造成同地块烟田落黄成熟不一致,成熟度不够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容易形成青黄烟和微带青烟。

2.4 烟叶采收存在问题

一是采收时成熟度不够,易造成微带青烟叶比例上升。2010年在诸城市贾悦镇灌津农场的试验表明,与常规采收相比,推迟7天采收烘烤后中部微带青烟叶的比例从17.48%降至13.25%,上部微带青烟叶比例从27.42%降至16.75%,说明同一部位烟叶随成熟度的提高,微带青烟叶比例明显下降。二是采摘后运输、绑烟、装炉等环节操作粗放,造成烟叶损伤,烤后烟叶出现青痕。

2.5 烘烤技术不到位

烘烤起点温度过高,变黄阶段烟叶变黄程度不够,只注意叶片的变黄程度,忽视叶脉变黄程度,造成青脉。过早转入定色期且升温过快,形成叶片浮青、叶脉带青或叶基部含青。定色阶段升温过快,排湿过急,尤其是在45―48℃期间升温快,更容易形成青筋或基部带青。

3 微带青叶的防控途径

3.1 规范栽培措施

3.1. 1 适期移栽移栽时期不当,光照不足,烟叶发育不好,很难达到真正的成熟,如后发烟、黑暴烟等,烘烤后易出现青黄叶和青筋叶。要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变化特点和生产经验,确定适宜的移栽期。同一地块或同一烤房的烟苗移栽时间不得超过2天,确保大田生长整齐,落黄成熟一致。

3.1.2 平衡精准施肥本着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重施有机肥、调配微肥的原则,平衡精准施肥,保证烟株营养得当,发育正常,使烟株营养平衡。在搞好土壤肥力调查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氮肥的施用量,每666.7m2施纯氮6 kg左右,氮磷钾比为1:(1.5-2):(2-3)。适当增加硝酸钾,可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促进烟株对钾、钙、镁离子的吸收。坚持“少时富、老来贫、开顶以后肥退劲”的施肥原则,基肥和追肥相结合,保证前期氮素供应充足但不过旺;后期氮素供应要少,使烟叶适时进入成熟,大田分层落黄,但又不早衰。

3.2 提高烟农认识水平。采收成熟烟叶

工艺成熟的烟叶叶绿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叶

片落黄完好,叶细胞排列疏松,组织结构变疏,含水量和保水能力下降到适宜的烘烤加工程度,多种有利于香味形成的物质积累较多,各种化学成分比较协调,烤后组织疏松,弹性强,油分好,多为橘黄色,上等烟增多,烟农可因此增收。

为保证烟叶采摘成熟度,要到田间地头具体指导烟农识别真正成熟烟叶的外观特征:即叶面由绿变黄,叶尖发白,叶面较皱,有成熟斑纹和颗粒状,叶与茎角增大,主支脉茸毛全部脱落,主脉全部变白发亮,叶茎淡绿,叶尖、叶缘向下卷曲。

要改变烟农对成熟度概念的理解,把过去视生理成熟的烟叶为成熟,提高到以工艺成熟的烟叶为成熟,即在过去认为成熟的基础上,再推迟5―7天采摘。要注意下部叶适熟采摘。中部叶成熟采摘,上部叶4―6片待充分成熟后一齐采摘。脚叶烤完后,停烤5―7天左右再烘烤下二棚烟叶;中部叶烤完后,停烤5―7天左右再烘烤上部烟叶。

在掌握烟叶成熟标准的基础上,烟叶采收宜在早晨和下午进行,以便正确识别成熟度,避免日光暴晒;天气干旱宜采露水烟;烟叶成熟遇雨会有返青现象,应待其重新表现出成熟特征时再采收。成熟一致的烟田每次、每株可采二至三片,严格掌握“生不采,熟不漏”的原则。在采摘、运输、绑烟时应轻拿轻放,特别是运输中切忌用绳捆绑、挤压而出现破损或烤出后出现青痕烟叶,人为造成烟叶质量的降低。

3.3 鲜烟分级。绑竿装炉密度合理

绑竿装炉的密度和进行鲜烟叶分级也是减少微带青烟的措施之一。对采收后的烟叶按成熟、尚熟、过熟、病虫危害等不同类型分别绑竿,把同一类烟叶绑在同一竿上,达到同竿同质,以便掌握变黄程度,确定转火时段。每竿绑烟的稀密和装炉的竿数根据烟叶部位及气候条件而定,以减少微带青烟。密集烤房以1.4 m的烟竿为例,每竿绑烟叶65―70撮,下部烟叶水分含量大、干物质含量少,内含物不充实,绑烟要稀,每撮2―3片;中部烟可绑3―4片;上部烟水分小,每撮可绑4―5片;干旱天气采收的烟叶应适当加密。

3.4 科学烘烤

烘烤既是一个生物学变化过程,也是一个干燥过程。一片成熟的烟叶从烟株上采下时,通常会有80%~90%的水分、10%~20%的干物质,干物质中含25%左右的淀粉、10%左右的蛋白质及65%左右的其它化学成分,例如色素、纤维素、矿物质等。即使田间长势最好的烟叶,如果烘烤不当,田间辛劳与投入都会付诸东流;相反,田间长势一般的烟叶,如果烘烤得当,其品质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减少微带青烟叶的比例。

3.4.1 重视叶脉的变黄程度叶脉和叶片同为一体,密不可分,但二者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和含水量有较大差异,因而在变黄和脱水方面难以协调同步。在变黄阶段,叶片变黄快,叶脉却难以变黄,如果在叶片变黄后,再持续不变的条件等待叶脉变黄,存在着叶片内含物质消耗过度的危险;如果不等叶脉变黄,提早转火,又存在着叶脉烤青的可能。因此,在烘烤中,成熟好、鲜烟索质高的烟叶,在变黄阶段应达到支脉完全变黄,仅余主脉部分仍呈现青色;成熟不够、鲜烟素质较差、较难烘烤的烟叶,在变黄阶段允许支脉保留较多的青色,甚至三级支脉也部分含青,转火之后,42℃之前三级支脉变黄,46℃之前二级支脉大部分变黄,一级支脉尖部变黄,48℃之前二级支脉基部变黄,一级支脉大部分变黄,50℃之前一级支脉基部完全变黄。通常情况下,下部烟叶主脉在45―47℃以前全部变黄;中部烟叶主脉在47-48℃全部变黄,上部烟叶主脉48―50℃以前变黄;烟叶营养过剩的“黑暴烟”叶脉粗大(尤其是上部叶),温度达到50一52℃时,主脉才变黄。如果环境温度达到上述指标,叶脉没有达到变黄,应该相应延长时间,使其完全变黄。

3.4.2 注意以干湿差控制湿球温度干球温度在38-42℃,湿球温度一般在34~38℃,干湿差控制在2―4℃;干球温度在42―50℃,湿球温度一般在36―40℃,干湿差控制在6―10℃;干球温度在50-54℃,湿球温度一般在38―41℃,干湿差控制在12~13℃。营养和发育好、素质高、耐烘烤的烟叶,湿球温度宜较高些;素质差、不耐烘烤的烟叶,湿球温度要低些。关键在45-48℃各稳温延长5 h左右,促使叶脉和叶基部的叶绿素完全分解。这段时期要稳定湿球温度,慢升干球温度,逐步加大烧火,加强通风排湿,达到叶片失水和烟筋变黄协调同步。

3.5 正确执行标准。把好收购质量关

烟农在加工中把微带青叶混入主组,争级争价的现象比较普遍。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在收购中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掌握等级间的包容宽度,统筹兼顾烟农、企业、国家三者利益关系。其次对混组混级的烟叶重新挑剔,不迁就,体现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使烟农认识到烟叶成熟采收的重要性。同时要做到以收购等级指导生产管理,减少微带青烟叶,提高烟叶质量。

篇4

一、次贷危机形成的阶段

从次贷危机形成的过程来看,根本上讲是由于违背了经济学的供求规律。次贷危机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5月之前,美国利率较低,投资活跃,房地产市场繁荣,房价高企。大批的投资者对房地产有着很高的投资欲望,从房产供需上看,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造成了房价上涨(如图1所示)。

图1中,在需求D下,满足需求的供给为S’,供求平衡的价格为P’,然而由于供给不足,实际供给S远远小于S’,从而使市场价格P>P’。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增加供给是缓解市场压力的根本途径。

第二阶段:然而在美国市场上,并没有这样的举措。相反的,由于房地产市场繁荣,房价飞涨,贷款金融机构看到了房价上涨的巨大利益。于是,金融机构以房产抵押贷款的方式,向信用状况不佳,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负债较重的个人提供住房按揭贷款,收取更高的利率。在房价上涨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必担心贷款者不能还款,因为将抵押的住房变现,金融机构不会有任何损失。这样的金融产品的推出,毫无疑问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从而使房价进一步上涨(如图2所示)。

图2中,在原本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次贷的推出,进一步使需求扩大,需求曲线右移至D’,市场价格随之上升到P’’。为分散市场风险,贷款机构将贷款的打包,推出了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等金融产品,卖给了大批对冲基金,而对冲基金又将CDO抵押给贷款机构,用贷款资金继续购买CDO,继而投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又设计出许多以次贷为基础资产的金融工具,此时,债务性质的资金已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了。

第三阶段:2006年6月开始,美国利率上调,造成了房地产市场降温,房价开始下跌。由于次贷利率采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相结合的方式,固定利率的优惠利率时限到期后,利率便随着市场利率的提高而提高了,大批的次贷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形成了大规模的贷款违约损失。贷款机构收回大量的抵押房产,为回收贷款,大量的房地产进入市场。对于冷淡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因为房地产市场的供给被扩大了,房价自然会进一步下跌(如图3所示)。

图3中,抵押房产进入市场,使供给扩大至S’’’,从而使已经下降的P1进一步降至P2,次贷贷款出现了更大规模的损失。

由于之前,市场上有大量以次贷为基础资产的金融产品,次贷的损失很快便传递到市场上其他的大量债务资金上,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次贷危机的爆发。次贷危机的爆发,给美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随后欧洲、韩日等国的银行也大规模的投资了次贷,这样次贷便成了全球性的危机。

二、启示

篇5

[关键词]钻井施工 电气设备 故障 保养维修

中图分类号:O6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016-01

前言

钻井过程务必要保证电气设备的稳定性以及操作规范性,设备维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避免设备运行故障。钻井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电气设备损坏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若是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施工进度,导致油田生产进度变慢。怎样能够有限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年限,降低电器设备损坏概率,钻井人始终都以电器设备投入产出最大化为长期追求目标。作者认为在工作过程中应该重视设备的常见故障与缺陷,对所发生的故障原因进行进行仔细研究与分析,学习更多有关于电子设备的维修方法,并结合工作经验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与保养,若是发生故障隐患,则应该仔细对其设备进行仔细研究,尽最大努力进行维修,最终达到有效压缩成本的目标。

1.导致钻井电气设备损坏的原因

总结在日常工作所遇到的钻井电气设备故障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进而得到以下结论:设备自身质量问题以及人为操作因素。

1.1 设备自身质量问题

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残次品进入到施工现场中,因此在使用环节中极其发生损坏。电气操作工具质量没有达到安全标准,经过对电气事故的统计,操作不附和行为规范而导致电气损坏的比例非常大,比如:使用扳手的尺寸、起子的大小,使用不规范都会引起电气器件损坏的行为。

1.2 人为操作因素

操作人员没有进行正确的规范操作,由于工期比较紧而忽略了正常操作程序。施工人员只依靠个人的工作经验,凭借个人的能力而导致操作失误,在完成操作之后并没有进行认真核验。操作人员没有掌握完整的电气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无法对机器故障进行研究与判断,也无法进行检查与维修。施工人员并没有明确操作目的,同时自己也没有权力进行操作而越权操作,工作人员的操作事件过长,进而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不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从而电气设备发生损坏。

1.3 设备维护维修方式不适

电气设备若是发生故障进行维修的过程中,现场通常都没有十分匹配的原件,而是粗略使用形状类似的器件代替,进一步导致器件以及电气设备在二次使用过程中发生问题。开关、刀闸、接地刀检修、维护力度不够,比如机械传动机构锈蚀、卡死、周期性未上油使设备老化,或者触点锈蚀,都会很大程度导致设备发生故障。

2.钻井电气设备实施三级保养方法

钻井电气设备具有以下保养规范:清洁,,紧固,调整,防腐。清洁,具体要求设备外观和配电箱务必要保证没有灰垢、油泥;,要求需要的部位应该保证油质与油量的标准;紧固,要求各个部位的衔接应该进行紧固;调整,务必要保证各个间隙、油压、安全装置调整合理;防腐,要求各个导轨面、金属结构以及机体清除掉腐蚀介质的浸蚀及锈迹。

3.钻井电气设备损坏后的检查维修方法

3.1 凭借经验进行判断维修

参照钻井电气设备故障的特征,对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利用排除与分析的方式对故障原因进行有效判断,同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维修。比如:现场可根据电气设备故障的大致部位、导致故障所发生的客观条件、现场的机器烧焦的味道、保险丝的工作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漏油、漏点的现象。针对损坏的电气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进行维修与试运转,在试运转的过程中务必要严格勘察电气的状态与工作情况,若是发生任何异常,必须要立刻关掉电源,停止工作,继续查找原因。

3.2 利用工具设备判断维修

维修电气必然要通过相关的检查工具,普遍情况下所使用的工具设备有:万用表、示波器、绝缘测试仪和电桥等。在最近一段时间,电气设备检修工具与方法在持续的更新与进步中,陆续推出了很多新的故障检测维修方法,比如:接地性能检测。短接法:电气设备电路以及电气故障所发生的短路过载、断路、接地、接线错误、电器的电磁及机械部分故障归属到短接法。在设备故障中断路故障的频率也是非常多的,涉及到导线断路、虚连、松动、触点接触不良、虚焊、假焊、熔断器熔断等。可使用测量电压的方式进行故障检测,也可以利用短接法进行检查。其方法就是通过一个绝缘的导向,将可能发生故障的断路进行连接,若是在某处连接,电路可正常工作,进一步就说明该处发生断路。主要由短接法与长短接法所组成。

3.3 几种常见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测维修方法

变压器故障检测维修。变压器故障重点都体现在绕组、铁心、连接件及油质污染上。常用的故障检修方法有:变比检测法、ALL-Test法;电机故障检测维修。正是因为机械与电气两个重要特性,怎样在故障发生时,最为迫切的就是进行故障判断,普遍发生的故障有:疲劳、磨损、断裂以及点蚀。检测电机故障的主要方法是峰值能量法和冲击脉冲法。

结束语:

钻井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是现场施工过程中普遍会发生的问题,怎样才能够保证在电气设备发生故障的过程中,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正确的判断,发现问题所在,进而完成修理,这个问题是施工人员与维修人员都普遍重视的问题,作者针对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与检测维修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行也可以进行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 宋涛.浅析钻井队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J]. 电子世界. 2012(15)

[2] 凡华,尉龙超.钻井队常用电气设备的维修方法与实践总结[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05)

篇6

海外扩张的衰落,主要表现在北欧人从事海盗活动的减少和以国家规模对外扩张的屡屡失利。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外部扩张受到的阻力增强、自身扩张的动力减弱是其维京时代终结的主要原因。

北欧人以国家规模的扩张战争频频失利也是其海外扩张活动衰落的标志。随着群盗的时代结束,北欧国家统一有组织的向外扩张运动也频频受挫,挪威、丹麦这些海上帝国的衰落。

一方面,北欧国家间常常因为统治权和领地归属而发生战争,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斯温二世与无情者哈拉尔德之间的争斗,内斗消耗了北欧人的力量,耽误了角逐欧陆的最好时机。

另一方面,假设他们齐心协力向外扩张,结果也未必尽意:与欧陆国家相比,北欧人没有足够的人力和先进的文化,所以未必能有效管理他们征服的那些国家和民族――他们虽然勇武好战、善于经商,但是相对于国力强大、人民富有、社会进步和文化更具魅力的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兰克、神圣罗马帝国甚至后来的斯拉夫国家来说,北欧人颇显不足。结果便是很多北欧人为其殖民地区的当地文化所征服,并成为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意大利人或者俄罗斯人的组成部分。向东的罗斯人接受了东正教和斯拉夫文化;丹麦法施行地的北欧人更喜欢英王的统治甚于其北欧同胞;南方的诺曼底和西西里的诺曼人则与当地人融为一体、成为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的重要角色。北欧人的政治传统和文化价值不足作为输出的对象,所以其海外征服活动最终带来文化上的反噬。

海外扩张所面临的敌人力量增强和可殖民空间饱和,是北欧人扩张活动衰落的外部原因。

北欧人主要沿着三条路线,朝不同方向进行扩张活动,挪威人向西,北至冰岛、格陵兰甚至北美大陆,南至不列颠诸群岛;丹麦人也向西,但是沿着即弗里西亚和法国北部,与挪威人争夺不列颠及其周围;瑞典人向东,沿着波罗的海从河流向内陆逼进,掠夺和奴役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再通过河流进入黑海和里海、威胁拜占庭和高加索地区。无论哪条路线,北欧人在扩张期间受到的抵抗从未间断。到后来,随着商业复兴和庄园制经济的发展、之前被侵略的国家变强,北欧海盗掠夺的成本便因此提高、扩张战争也频频失利。

另一方面,经历了两三个世纪的对外扩张后,在技术条件不足和人口承载量有限的背景下,殖民地区的剩余生存空间几近饱和,很难再容纳更多的移民。很多殖民地区的北欧人因各种原因逐步脱离了母国的控制、走向独立并排斥再移民。

造成北欧人海外活动衰落的内在原因,则是北欧地区社会本身的变化和演进,它导致了被哦国内从事海盗掠夺活动的需求降低,促使北欧人通过以扩大农业生产来满足本国的生活需求,北欧人向庄园制靠近、从而安居并逐渐实现了封建化。

这一时期,海盗活动带来的交流活动,使北欧地区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文化上被反征服。欧洲大陆为北欧带来的,不仅限于基督教文化,而且包括欧洲大陆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北欧人可以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去开垦更多的荒地,以满足其本身的需要。如果种植和畜牧本身能够满足北欧人的食物供应和其他生活需求,那么为什么必须去从事海盗式的侵略和抢夺呢?

海盗掠夺和交易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奴隶。奴隶在早期北欧人的生活中占用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封建庄园制的成熟,欧洲的劳动力逐渐被固定在庄园里,对奴隶的需求数量减少。另外,随着欧洲大陆国家抵抗海盗侵略的防卫越来越强化,北欧人的掠夺和扩张逐渐受挫,可掠夺的进行贩卖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少,欧洲大陆上的奴隶贸易也便衰落。这些原因都促使北欧人的生活方式由迁移式的海盗掠夺生活向定居式的庄园生活的转变。

因此,在海外活动中,贸易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抢掠逐渐变得单一化和规模化――国王本人取代了大大小小的海盗贵族,以统一领导对外掠夺和扩张活动,对财物奴隶的循环往复的破坏性抢掠,也逐渐被争夺领地人口来长期收获贡赋所取代。维京人从事海盗的岁月中,征收贡赋这一形式很早便存在,大大小小的海盗殖民地都通过定期征略构成其殖民统治。殖民地这么做,那么本土的王室也有理由学习这么做。新的王室建立在新的基点上,王室已经破坏和限制了地区首领的权利并改变了贵族的性质。[2]到了后维京时代,北欧本土新的统一的海盗首领――国王,将所政府的地区分封给其人,使其巡视照料领地内的事务,定期将土地产物当成赋税上交,逐渐形成了庄园制封建国家的管理形式。

11世纪时,各种征服、协约和联姻,使得挪威、丹麦、瑞典、英格兰和诺曼底的统治家族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3]北欧国家往往为了争夺继承统治权以及领地归属而发生战争,而这些争夺和扩张活动都有封建君主争夺领地的性质。从此,北欧地区才真正融入进了封建中世纪的欧洲。

处于欧洲边缘部分的北欧,社会落后、土地资源相对少,因人口增长造成内部生存空间不断挤压,从而维京人开始向外进行侵略和扩张活动。到11世纪后期,北欧本土生产技术的进步、定居垦殖的范围进一步拓展,使北欧各国渐趋统一、封建王权得到加强(除瑞典因基督教传入国王权力才大大提升)。维京人海外冒险日趋减少,对外扩殖的需求降低,扩张活动走向了衰落。

参考文献:

[1]沈坚.维京时代.冲突与交融[J].历史研究,1989,(05):178.

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 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民营经济的地位从与国营经济并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江苏、广东两省)不仅作为中国出口的主力军为国家GDP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于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通过承担了绝大部分农民工的就业,为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据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在国家工业企业资产结构中的占比由2000年的43.7%上升至2008年的61.9%,平均每年上涨2.28%。另外,中小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从事第三产业,我们从图1所示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中也能感受到民营经济的强大力量。

然而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缺少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等多种原因,据专业机构调查显示,中国一个普通中小民营企业从成立到灭亡的时间只有短短的2.9年。其中,缺少资金(特别是难以从正规商业银行取得贷款)是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尚未消退的这个重要阶段,分析研究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 文献综述

世界500强企业中大部分都为民营企业,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显得困难重重,因此侧重关注国内相关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天津大学的谭庆美、郝丽萍从信息经济学和动态博的角度通过建立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小企业所发出的信号能够反映出中小企业的真实质量,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观测中小企业发出的信号来判断中小企业的预期盈利水平,并据此对其贷款申请做出正确的反应;武汉大学的余一清借鉴《经济研究》在2002年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获得的实际数据和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原因,从理论上探讨了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方式,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温州大学的蒲祖河基于美国的经营数据分析,提出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融资需求,倡导建构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和融资方式,以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经营活动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满足不同层次和各个阶段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华东师范大学的罗海波站在民企权益融资的角度,提倡建立政府主导的优惠政策促进体系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外部交易体系。

三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获得长期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少而不是资金少

中小企业大都从事第三产业,基本以实业为主。与股票、债券等金融虚拟经济不同的是,实体经济一般都具有几年甚至更长的周期,从投入资本到获得收益存在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寿命一般比较短,获利微薄,更是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青。

近年来,全国金融机构存贷差连年增加,到2005年末其余额已达912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2%。由此可见,金融机构的资金是比较宽裕的。但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2004年《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总报告》显示:2000-2004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呈现七大特点:一是对中小企业融资总额虽有较多增加,但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和新增票据融资所占比重均有所下降。二是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中型企业主要采取担保、抵押方式,票据质押贷款比重呈上升趋势;小型企业主要以质押方式为主;金融机构一般不对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三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四是中小企业的总融资成本一般高出法定贷款利率的40%以上。五是中小企业效益对其融资可得性起决定性作用。六是一年内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一般不能从银行贷款。七是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根据国民核算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资料,中国目前所有企业拥有的不动产达88567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小企业41087亿;农户42092亿。所有企业拥有的存货达51394亿:其中中小企业30326亿、农户1024亿;所有企业拥有的应收账款55519亿,其中中小企业3276亿。由于现行法律的限制,存货、应收账款和农业资产等动产不能用于担保,有16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闲置,如果按照50%的贷款折扣率计算,这些资产原本可以担保生成约8万亿元的贷款,相当于我国金融机构三年的新增贷款额。

(2)民营企业大多缺乏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有其自身的弱点: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小且成立时间短,抗风险能力差,不能提供银行贷款所需的抵押担保条件;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可信度;自有资金不足,贷款的风险化解和补偿能力较弱,增加了银行贷前审查、贷后检查监督的难度,与银行执行的贷款条件差距较大。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3B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弱。但是银行发放贷款必须要受到法律法规和银行经营风险管理等一系列约束,实际上银行新增贷款80%集中在3A和2A类企业,多数中小企业不符合银行贷款基本条件。

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财务能力弱、潜在风险大,同时又存在技术水平差、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选择合适项目的难度大,银行贷款投放既不经济,风险又大。由于不少中小企业重复建设严重,管理混乱,缺少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的发放。企业领导者的合同意识、履约水平和诚信观念十分淡薄,恶意举债、转嫁风险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企业逃废或悬空银行贷款、不良融资率高加剧了金融机构的“惜贷心理”,影响了信贷投放的信心。从企业负债与盈利情况看,中小企业负债水平整体偏高,盈利能力低下。抵押贷款困难。中小企业自有资产少,可抵押物更少,且抵押物的折扣率高。而且,银行抵押担保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烦琐,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也不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费用也较高,造成企业抵押贷款困难。

四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建议

(1)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首先,放松准入管制,适当增设商业性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允许民间资本按照标准组建商业银行;另一方面要加快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的改制工作,充分发挥这些区域性银行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其次,充分发挥融资租赁机构的作用,对中小企业来说,融资租赁是一种特别有效的融资手段。目前在一些国家,融资租赁业已经相当发达,美国企业设备投资的1/3是通过融资租赁进行的。但在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还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发展十分缓慢,整个行业规模偏小,对各类租赁公司的经营活动还不够规范。

最后,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目前,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主要由银行的评级机构进行,但各家银行的评级标准不尽一致,同时社会上缺乏权威性的企业资信评级机构。鉴于中小企业资信意识淡薄,政府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和银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必要从法律法规着手,规范社会信用程序,尽快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的和具有权威性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由此强化和引导中小企业对资信评级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信用程度的提高。

(2)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问题,中小企业自身应完善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素质和信用等级,争取更多、更好的金融支持。应从规范企业内部体制人手,明确发展战略,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信用水平。

第二,拓展和创新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可利用融资租赁、应收账款、票据贴现、买方信贷、出口创汇贷款、海外上市等多种形式进行融资。融资渠道的拓展可以加速资金周转,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也可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提高融资效率。

第三,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强化资金管理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

(3)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产业投资基金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获得能够降低财务成本、不存在资金偿还压力的产业投资基金显然比获得短期银行贷款更为有利。此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附条件的股权融资,在外部管理约束等方面比银行等债务型融资的约束力度更强,在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增加企业价值、提升企业信用、分散和降低整体风险等方面的力度,也都比银行等债务型融资更加明显。

虽然近年来境外风险资金的涌入为国内包括亚信、尚德电力、新浪无线、百度搜索等许多优秀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毕竟能够获得境外风险投资基金的企业在整个中小企业中所占的数量和规模都还有限,还难以惠及到广大的中小企业。因此,积极发展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国内产业投资基金,将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投资业务作为金融产业来引导和发展应是积极之策。

在我国日渐临近的金融混业趋势下,可考虑以《信托法》作为法律基础,以信托机构为主体,在银信合作、信保合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投资于中小企业的产业投资基金。信托机构应积极发挥其连接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业务。银行也可借助于产业投资基金开展理财管理业务以及适量的自营业务,对不同行业的、经营业绩较好的产业投资基金开展组合投资,以直接融资的方式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分享中小企业的成长果实。

产业投资基金都有投入、管理和退出三个阶段,退出方式通常包括发行上市(IPO)、并购重组(M&A)等,良好的退出通道可以解决风险投资基金的后顾之忧。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发行上市的退出方式显然十分有限,构建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的产权交易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庞如超,发展民间金融,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J],商场现代化,2007,(12)

[2]余一清,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研究[J],绿色经济,1994-2009

[3]罗海波,我国民营企业权益融资取向研究[J],经济纵横,2007,(11)

篇8

Abstract: As the location retrieval accuracy of mining massive music resources in the cloud big data environment is not high, positioning mining method of massive music resources in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is improved, and a high?precision positioning mining method of massive music resources based on adaptive cascade retrieval control is proposed. The semantic feature segmentation and time series state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data information in massive music resource database ar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 and music types, and then the self?correlation feature extraction of massive music resources in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is carried out. The extracted self?correlation features are taken as the pheromone guide to make high?precision positioning mining. The adaptive cascade retrieval control model is used to control the mining accuracy.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positioning mining accuracy of music resources,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data precision ratio.

Keywords: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massive music resources; location mining; retrieval control

?S着大数据信息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大量的音乐资源通过Deep Web数据库的形式存储于网络空间中,提供给网络用户进行有偿或者免费的下载[1]。对海量音乐资源的高效优化管理能提高音乐欣赏用户的体验,提高对音乐播放软件的认可度,海量音乐资源信息库是搜集、整理、收藏音乐资源并供人下载和播放的数据库,结合音乐播放软件实现音乐共享和传播。在云计算环境下,需要对海量音乐资源进行高精度定位,对云计算环境下海量音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访问控制,提高云计算环境下海量音乐资源的管理和检索效率;因此研究音乐资源在云计算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挖掘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 海量音乐资源信息预处理

1.1 音乐资源信息语义特征分割

为了实现对云计算环境下海量音乐资源的高精度定位挖掘,需要进行语义特征分割,降低资源定位挖掘的计算开销,采用自适应特征分割模型进行海量音乐资源库的存储音乐信息的数据特征重构和特征分割,去除冗余的信息特征[2?3]。音乐资源存储区域按音乐的歌词的关键词和音乐类型进行语义特征分割。音乐类型的存储本体特征通过自适应均衡分割方法被分为若干个(K个)数据子集,为云计算环境下海量音乐资源的语义特征并查集,满足:。根据音乐的播放环境和流行程度,进行资源分布区间的网格模型构建,使得音乐资源存储的状态分布结构满足,其中且。由此,采用决策树模型构建音乐资源信息检索和挖掘的特征访问控制模型。在进行音乐资源信息语义特征分割中需要首先创建一个空节点root作为根节点,在匹配节点的父节点处创建语义特征分割的分支结构模型[4],并通过规则数据集匹配的音乐资源的存储空间,进行节点匹配,搜索节点为root节点,以叶节点B:0.7为起始节点进行语义特征分割。在匹配节点的父节点处得到候选数据项为: ,以节点C:0.8中的BC为搜索节点,得到语义特征分割的自适应概率分布为0.7×0.8=0.56,由此构建压缩的UF?tree决策树模型,实现对云计算环境下的音乐资源信息存储空间的语义特征分割如下:

式中:表示待匹配本体的关系模型;为到当前数据项在TID集的概率分布。云计算环境下海量音乐资源库中的特征空间采样数据集,根据音乐资源信息语义特征分割结果,进行了分布式特征重构分析。

式中,为云计算环境下的音乐资源检索的统计频次参量。通过自适应级联检索控制,挖掘音乐资源的候选项集和产生频繁项集,提高对音乐的准确检索和定位挖掘能力。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输入: 音乐资源搜索节点初始化参数,音乐资源定位挖掘的概率向量,候选集AllCandidate

输出:音乐资源挖掘的繁项集和规则集FrequentItems

(1) group?dependen=new MapReduce framework (Null);

(2) parallel closed frequent T in DBgid

(3) LocalFPtree.insert_tree(T,LocalFPtree.root,G?List);

(4) file management item in nowGroup

//闭频繁项集特征分解

{ Heap HP= Parallel FP?Growth ();

LocalFPtree.FPGrowth(mining large data.,item, HP);

//遍历每条事务数据

Support=0.0f;

Add(candidateItem,FrequentItems)

End}

3 实验测试分析

对海量音乐资源的定位挖掘仿真实验建立在Hadoop云计算平台上。仿真的硬件CPU为Intel? CoreTM i7?2600。采用Matlab仿真工具进行数学仿真,结合酷狗、QQ音乐软件进行音乐资源的嵌入式访问接口设计和兼容性数据库存储,音乐软件通过100 MB以太网相连在互联网中。对音乐资源进行语义特征分割的尺度为1.45,音?纷试吹氖?据信息流采样样本长度为1 024,频带2~30 kHz、时宽3.6 ms,对DeepWeb数据库中的海量音乐资源进行信息采样和挖掘定位仿真。根据上述实验环境设定,进行音乐资源的定位挖掘,以挖掘精度为测试评价指标,进行10 000次挖掘实验,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得到挖掘精度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图3为数据查准率对比。

据查准率对比

图3给出了以酷狗音乐软件为访问接口,采用本文设计的音乐资源定位挖掘方法和传统的挖掘方法进行音乐资源检索的查准率对比。分析上述仿真实验结果得知,采用本文方法进行云计算环境下海量音乐资源的定位挖掘的精度较高,信息检索的查准率高于传统方法,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挖掘。

篇9

【关键词】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干扰;改进

0.引言

在自然电位测井过程中有许多与地层自然电位无关的影响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自然电位曲线不能真实的反映地下地层的情况,如不能正确的判别和消除,就会降低应用自然电位曲线的效果,严重时将无法进行正常测井。只有快速判断干扰源,去除干扰,才能更快更好的取得优秀的地层资料。

1.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自然电位信号异常的分析及排除

在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中自然电位测井过程中,发现有许多与地层自然电位无关的因素影响自然电位曲线的形状,导致自然电位曲线失真,不能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给处理和解释带来错误结果。自然电位曲线产生干扰或漂移可从以下几方面查找问题所在:

1.1工业迷散电流干扰

自然电位曲线应平滑无毛刺,工业迷散电流引起的自然电位干扰在自然电位曲线上表现为有大小不等的不规则锯齿状变化(如图1所示),其原因是井场漏电,如直流发电机、电焊机等电力设备在工作时的漏电使自然电位的地面N电极电位无规则变化,造成测量M电极与N电极间电位干扰,从而出现锯齿状曲线。消除或减小这种干扰的措施有:

1.1.1暂停井场附近电力设备工作或远电极的摆放一定要远离干扰源,比如高压线、发电机等。

1.1.2检查电缆和电极通断绝缘是否良好,检查地面仪器及车辆是否漏电。

图1 工业迷散电流SP锯齿干扰

1.2绞车磁化干扰

图2绞车磁化SP干扰

图3绞车磁化SP干扰

绞车磁化引起的自然电位干扰在自然电位曲线上表现为周期性的正弦波变化(如图2,图3所示),而且变化频率随滚筒转速快慢而变化。绞车磁化引起干扰的原因是,测井电缆绕在绞车滚筒上就相当于一个大线圈,当绞车部件被磁化,滚筒转动电缆切割磁力线,电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进入自然电位测量道而产生干扰。解决的办法是消磁处理或换不带磁性的滚筒。

1.3电极极化干扰

电极极化干扰造成自然电位曲线基线漂移(如图4所示)或出现台阶、跳尖(图5所示)等现象。自然电位测井时,当地面N电极放在不稳定的泥浆中(如流动泥浆或水渠中),由于扩散吸附电动势的影响,N电极的表面电位变化造成电极电位干扰,从而出现自然电位基线漂移。另外,当测量M电极在井内运动时,测速突然变化会使M电极上电位突变产生电极电位干扰,出现跳尖、台阶等现象。消除干扰的措施是:自然电位电极环和电极棒用不活泼金属铅;检查远电极与连接线之间的接触电阻是否过大;地面N电极要放在静止泥浆中;测速要均匀。

图4电极极化SP漂移干扰

图5电极极化SP跳尖干扰2.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感应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改进

图6 SP改进前与改进后对比

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感应测井过程中经常出现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差很小或者没有,有的地方呈直线状,自然电位曲线漂移很大,对比电极上的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则变化正常。首先在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地面配接过程中,施加不同电压的直流信号到自然电位测量环上,自然电位曲线有与之对应的变化,且变化幅度很明显。根据以上试验分析,整个自然电位测量通道没有什么问题。进一步地观察发现,感应仪器的自然电位测量环是由较小的点电极组成的,与泥浆的接触面较小,从而导致测量到的自然电位信号过于微弱,因此导致曲线幅度差变化很小。为此,可将感应仪器上自然电位测量环的点接触改为面接触,增加接触面积减小电阻。改进后实验对比发现,测量的自然电位曲线符合测井资料标准要求(图6所示)。

3.结论

在SDZ3000快速平台测井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自然电位曲线干扰及漂移、干扰等。本文针对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系统出现的自然电位干扰问题进行了解析,在实际测井过程中若能快速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快速有效的获得优质的地层资料。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胃镜检查;焦虑恐惧情绪;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向老龄化方向发展,需要接受胃肠镜检查的人越来越多,受检病人的条件限制日渐放宽。电子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病最直观的检查方法,也是目前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最为可靠的方法。胃镜检查具有一定的痛苦,而且麻醉具有一定的风险,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情绪[1]。这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胃镜检查术的成功率,因此分析患者恐惧焦虑产生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对策细致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为110例患者胃镜检查术患者焦虑恐惧产生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明显缓解,效果良好,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具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需要胃镜检查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53例。年龄分布在15-87岁(35.26±6.25)岁,110例均无胃镜禁忌证。

1.2调查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调查表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经济条件、家庭支持、疾病认知程度、胃镜检查知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费用支付方式、护理质量;采用SAS自评量表[2]评估患者焦虑情绪,分1、2、3、4四个等级,分别赋分4、3、2、1分,分值越高,各项分相加后乘以1.25取整数为标准分,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厉害。

指定专职调查者对已签署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的患者进行了调查,年龄小的患者由家长替代调查。

1.3数据处理所有资料经确认有效后存入Execl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

2结果

通过对SAS数据分析,SAS平均分>50分的为67分,表明110名胃镜检查术前患者中有67名患者均有焦虑恐惧情绪,仔细分析67名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付费方式、疾病认知程度、胃镜检查知识、社会家庭支持满意度、护理干预质量满意度方面差异,表明:女性、高中(含中专)、家庭人均月收入

3讨论

3.1焦虑恐惧情绪原因分析胃镜检查是一种刺激性检查,能够引起人体不同的应激反应,包括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和心理上的应激反应,生理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血压及脉搏的变化,心理上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等,两种反应相互作用,又增加了复合应激反应[3]。本文研究表明,女性(69.81%)所表现出的焦虑恐惧情绪明显高于男性(52.63%),这可以从男女承受应激反应方面得到解释。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状况、不同付费方式的人群胃镜检查前所表现出的焦虑恐惧程度也不相同,初中文化以下文化程度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明显低于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经济收入>3000明显低于3000以下的人群,自费人群明显高于公费及医院保险受益人群。比较分析好像有些矛盾,可能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抗击打能力较强有差。

从对疾病知识的认识程度、对胃镜检查及可能诱发并发症的了解程度、社会家庭支持满意度、护理质量满意度分析,可以看出了解得越深入、满意度越高,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情绪的比例就会越低,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的观点都支持这个结论[4-5]。

3.2护理对策构建全方位的社会家庭支持网络:胃镜检查患者因角色的转换,急需社会家庭的关心支持。护理人员要反复向家属宣讲家属陪伴对患者病情康复的作用,同时对于多次胃镜检查没有确诊的患者,要尽可能地满足患者家属陪检的要求。对于自费的患者,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避免方法失当可加重患者焦虑恐惧情绪[6]。

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与胃镜检查的认知水平。可采取发放宣传小手册、播放资料、或者是一对一个案教育等形式,告知胃镜检查的过程、方法、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期让患者获得更多的认知,从而减轻或消除焦虑恐惧情绪,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服务意识。本文研究表明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呈正相关性,这与有些研究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护理质量的优劣、服务态度的好坏对患者心理是有影响的[7]。因此护理人员要熟悉胃镜检查护理流程,主动热情微笑服务,以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胃镜检查术前患者产生焦虑原因影响因素很多,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付费方式、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胃镜检查及可能产生并发症的了解程度、对社会家庭支持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可对术前检查焦虑恐惧情绪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分析原因,构建全方位的社会家庭支持网络,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与胃镜检查的认知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服务意识,从而达到有效化解或减轻患者焦虑恐惧情绪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菊英,高春红.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2):150-151.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增刊):253-256.

[3]滕云.胃镜检查前患者焦虑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301-302.

[4]张凌燕,王艳玲.初次胃镜与多次胃镜检查患者焦虑状况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7):630-631.

[5]Zaman A,Hahn M,Hapke R,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perorlavesus transnasal unsedated endoscopy using an ultrathim videoenodscope[J].Gastrointest Endosc,1999,49:2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