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外贸易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外贸易的特点

篇1

一、江苏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1、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在全国位次持续上升

“十五”时期,江苏外贸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全省进出口总额高达2279.4亿美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出口1229.8亿美元,进口1049.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03%和26.1%。这一增长速度,既高于同期全省经济增长速度,也高于同期全国外贸平均增长速度,从而使江苏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16.1%,进口、出口额均列全国第二位。全年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幅和进口增幅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1和85个百分点,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5%,拉动GDP增长约5个百分点,在东部沿海各省市中列首位,并且各项指标均超过上年同期水平,创下历史新高,实现了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性新突破,显示出江苏外贸发展的巨大潜力。

2、外贸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外贸发展不足

总体来看,江苏外贸仍然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其他类型企业发展不足。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94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6.6%;私营企业出口101.27亿美元,比重为9%。与浙江等其他东部沿海省市相比,江苏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进出口比重都偏低,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国有经济发展较活跃的城市,如南京、扬州等市国有出口已分别占到该市出口总额的较高比例,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化的外贸发展新格局。

3、苏州、无锡等苏南地区外贸总量和外贸依存度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位列前位,与江苏其他城市外贸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江苏的13个省辖市中,苏州、无锡等苏南地区多年来进出口总额一直占据着全省3/4还多。2005年苏南地区出口110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0%,苏中、苏北分别只占7.4%。和2.6%。全省出口分布进一步向苏南地区集中,其中仅苏州市就占全省“半壁江山”还多,其出口额为728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高达60%,比最低的宿迁市高出1014倍;外贸依存度达到92.18%,比最低的宿迁市高出63.25个百分点;人均进出口额高达15875.38美元比最低的宿迁市高出15852.38美元。由此可见,地区之间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差距进一步在拉大。

4、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不断加大

江苏外贸在规模升级的同时,发展质量也显著提高,出口商品结构趋于优化,形成了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格局。“十五”时期,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均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年均增幅分别高达60%和45%。其中2005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达到84023亿美元和524.7亿美元,增幅分别为44.8%和46.1%,分别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8.3%和42.7%,直接带动了出口商品层次的提升,提高了江苏外贸的整体实力。

5、外贸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等其他贸易形式发展相对落后

由于江苏改革开放较早,加上劳动力成本具有比较优势,加工贸易一直发展较快。2005年,江苏加工贸易进出口1469.3亿美元,同比增长40.6%,占全省进出口的64.5%,其中:出口820.5亿美元,同比增长44.2%;进口648.8亿美元,同比增长36.1%。加工贸易已占据全省对外贸易的一半还多。一般贸易出口406.3亿美元,同比增长33.3%;进口256.7亿美元,同比增长10.1%。与加工贸易相比,一般贸易显得相对落后。

6、外贸市场多样化,市场分布结构向主要国家和地区高度集中

目前,与江苏有外贸进出口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10多个,贸易额最大的前10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80%,呈现出与全国基本相似的外贸发展特点。但在具体市场分布结构上,江苏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2005年,出口额居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合计为952.7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7.4%,分别是欧盟(287.7亿美元)、美国(272.6亿美元)、日本(160.亿美元)、香港(136.09亿美元)、东盟(96.35亿美元)。其中欧盟出口额达287.7亿美元,约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3%,表明欧盟已取代美国,成为江苏第一大出口市场和重要的贸易伙伴。在进口市场,2005年从韩国进口的金额已达216.9亿美元,约占全省进口总额的21%,表明韩国已超过日本,成为江苏第一大进口市场。

二、江苏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1、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过快,增加了国际经营风险

目前,江苏外贸发展最快的是加工贸易,这种粗放式、低层次的外贸方式,是典型的“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其加工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因而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处于价值增值较少、产业集中化程度较低的位置,难以在对外贸易中拥有发言权和发挥影响力,容易受到国际贸易伙伴的制约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大大增加了国际经营风险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

2、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容易加剧国际贸易摩擦

随着外贸总额的绝对增长,外贸依存度必然越来越高,特别是由于江苏外贸商品具有成本上的比较优势,价格优势明显,对国际市场具有很大吸引力,使得出口规模日益增加,出口依存度持续提高,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和纠纷日益增多。这些潜在的风险势必会影响到江苏外贸的进一步发展。

3、生产成本的增加对外贸增长的压力加大

随着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展开和我国对劳动者权益的重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均出现较快增长,直接导致工业消费品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潜在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而江苏出口商品价格在全球贸易商品价格体系中处在偏低位置,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偏小,企业期望通过涨价来转移成本负担困难很大。因此,江苏外贸企业将面对着成本压力,企业发展将受到较大的制约。

4、农产品出口形势十分严峻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

虽然敞开了,但门槛并没有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许多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检测不仅在层次和数量上有所提高,标准也大大提高。如韩国对我国出口蔬菜的检测,仅农药残留一项,最高时检测指标就有200多项。入世后我国农业的最大挑战是农产品质量问题,若质量不能提高,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的价格优势难以转化为竞争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到江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外贸的发展。

5、能源和资源的供应不足,影响和制约了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

江苏是经济大省,却是能源和资源小省,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能源和资源的长期短缺一直是影响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尤其像水、电、煤等传统能源。随着江苏经济的深入发展,必然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而能源和资源的长期缺乏与供应不足容易导致外贸企业开工不足,影响生产进度并使得出货期延迟,造成部分订单转移,制约企业扩大出口。

三、“十一五”时期江苏对外贸易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1、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努力优化和改善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目前,尽管江苏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在全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但总体上来看,大多数还是属于低附加值、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很少,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不高。而要提高江苏外贸的整体经济效益,必须以提升和优化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切入点,大力改善贸易产品结构,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为龙头,农副产品和轻纺产品为侧翼的新型进出口贸易格局。注重发展一般贸易,进一步做强加工贸易,重点推动船舶、汽车零部件、机床和五金工具等机电产品出口,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促进IT硬件和高端家电出口,将高新技术出口增长领域向软件、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向转移,加大对自主品牌产品的培育和扶持,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走集约型、内涵型外贸发展新道路

江苏地域广阔,市场容量巨大,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具有天然的市场规模优势、低成本优势和后发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建立在原有低水平基础上的比较优势显然已不能为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必须打破贸易发展的路径依赖,构建新的贸易发展模式,提升产品交易的运作平台,降低贸易的成本结构,打造新的价值创造系统。因此,一方面江苏要在强化和提高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新的技术优势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既保持传统贸易产品的优势地位,又提升中高端产品或生产流程的国际竞争力,形成基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多样化的贸易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江苏要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由传统的粗放型、外延型增长向集约型、内涵型增长转变,增强支撑外贸增长的内生动力,努力形成促进外贸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3、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增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带正在形成。江苏要积极融入三大区域,实施竞合联动发展,加快对接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明确自身的贸易发展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差异化战略获得贸易发展的新机遇。如南京把软件、医药等产业作为贸易发展的对象重点培育和扶持,就是适应形势变化的调整措施。与此同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机遇为契机,积极开拓东盟、南美洲、澳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减少对美、日、欧等传统外贸市场的过分依赖,有效防范和分散潜在的贸易风险,减少贸易摩擦,拓展对外贸易增长新空间,提高外贸整体经济效益。

4、加快推进原有外贸企业的转轨转型,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加快推进原有外贸企业的转轨转型,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自己的经营定位,改革和创新商业模式。一方面延伸产业链,实施多元化发展,以拓宽产业的广度来弥补现有基础的不足;或者坚持专业化道路,进一步深化经营内涵,提升竞争力,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在追求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出口的质量、结构和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注重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生产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产品,以提高外贸企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培养一大批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型企业,提高具有专业化分工和差异化创新的能力,形成从低端向高端结构动态转换的新增长动力,强化外贸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最终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附加值。

5、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继续放大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鼓励加工贸易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利用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绝对差异”和“比较差异”实现价值增值,引导外资加工贸易企业落地生根和产业升级,做好为加工贸易配套工作。鼓励和扶持内资企业进入加工贸易体系,成为加工贸易主体,并制定一系列优惠发展政策。加大对省内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江苏企业由简单技术和工序组装,提升到辅件、主要或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以至升级到高级复杂的技术密集型组装环节。大力鼓励企业开展各类国际标准认证,做好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国际市场开拓等工作。

6、以培养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依托,构建外贸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篇2

【关键词】对外贸易 合作 战略 特点 趋势

前言 我国与印度的贸易往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两国在摆脱了殖民统治之后,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我国从计划经济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印度比我国的经济制度更加先进和完善,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和印度的贸易增长速度一直位于世界的前列,两个国家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国以制造业为主,对外的依存度很大;印度则是以服务业为主,经济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拉动内需。

一、中国对外开放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和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的历史,都经历了从自由到保护的过程。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开始于贸易保护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停的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

1949年9月,国务院通过的政府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实行对外保护政策”。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选择了在资金短缺的经济中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对外贸易成为调剂余缺的手段。目标是换取进口必要机器设备所必需的外汇,基本上忽略了对外贸易的效率原则。具体而言,在对外贸易体制上建立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独家经营、政企合一”的形式,完全由政府来取代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主要是靠计划和数量来限制干预进出口,不会参加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很少参加双边贸易合作。政府的目的主要就是增加创汇,他们为了满足必须的进口对外汇的需求,高估人民币的币值和外汇汇率政策。

以后,中国实行是改革开放的政策,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外贸体制的改革。前一时期是改革初期,对外贸体制的改革主要是下放了对外贸易经营权,开始了工贸结合,对外贸易计划得到了简化,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度。后一时期的重点是对外管制制度的放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行、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的建立、开始鼓励发展加工贸易。

1992年以后,中国的贸易制度改革已经不仅仅限于贸易权和外贸企业等内容,中国的贸易政策开始以国际化原则为指导,涉及到了国内的各个方面。1992年10月,在十四大上提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零售等领域开始了外资开放的试点,陆陆续续的颁布了一些短期的和过渡性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管理。随着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的电信等敏感产业也开始同外资合作。

二、印度对外发展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

印度的对外经济战略,在20世纪70年代是时候,印度实行进口替代型的外贸政策。20世纪80年代实行进口替代和出口促进并存的外贸政策。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

在吸引外资的方面,印度国内的民族、宗教等矛盾复杂,政局动荡,一会反对党的力量强大,非政府组织的影响比较大,对政府利用外的政策起到了制约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印度曾经严格限制外资的进入,而现在,印度政府加大了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印度效仿中国,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全国设立了20个经济特区,招商引资。

圣雄甘地、建国之父尼赫鲁等一直在寻找适合印度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走得很曲折,部分学者也看出了其中的端倪。部分学者认为印度应该选择一条比中国更加健康,更加持续性的发展路线。如果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由物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扩张推动的,属于汗水推动型。而印度的经济增长是由它的制度基础设施和企业家精神推动的。中国的经济实力更多的物化在了建筑物上面,而印度的经济实力则是由他的潜力决定。在印度的经济中,增长最快的是软件业,印度是世界五大软件供应国之一,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大国,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总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设施有60%是来自印度。

三、中印两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和趋势

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增长的特点,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一大关注点。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比较大,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的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

2.印度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印度的对外经济增长速度在不断的加快,近几年来,印度不断地加大对海外企业的并购,扩大了其自身的规模。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的比较慢。不断的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各国经济的联系,对英美等国的依赖性有所降低。

总之,中印两国的对外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双方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中印两国的外贸增长速度很快,尤其是我国的外贸出口额,一直位于世界首位,第二产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主要地位。经过分析,我国的在外贸易中要注重调整贸易结构,加大服务产业的比重,完善相关的贸易制度,建立行业协会制度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服务产业的发展。总之,两国想要更好地发展贸易,就应该不断的进行研究分析,达到更好的合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商务英语;对外贸易;应用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来自世界各国的外资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我国也获得了更多与世界经济主体接触的机会。同时,商务英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掌握足够的企业经营运作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商务英语能力,将有助于对外贸易中商务谈判的顺利开展,商务英语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领域内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

1对外贸易的内涵

对外贸易可以让生产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交换领域中来。发展对外贸易于国于民都是大有益处的,既是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各国间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纽带,也可以影响本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甚至影响国民的价值观。

2商务英语的特点

商务英语一词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往来的增多而产生的一种说法。商务英语不同于普通英语,一方面商务英语由于广泛地应用于对外贸易领域中,包含了很多有关商务内容的专业词汇,更加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商务英语涵盖的范围更加广,对使用者的英语基础知识水平要求更高。

2.1专业词汇数量大由于商务英语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中的多种不同行业,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众多的行业专业词汇,这些都是普通英语中所没有涉及的。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商务英语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对外贸易,商务英语的专业词汇量一直有增无减。商务英语专业词汇数量大是商务英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这也为使用者在进行商务谈判和交流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2.2经常使用缩写词商务英语作为对外贸易中的一种工作性的语言工具,在沟通及信息传递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效率,而应用商务英语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缩写词的使用。缩写词是针对在对外贸易工作环境中经常出现的固定句型或词组进行缩写,这种缩写的形式不仅在书写和口头表达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也使英语这门语言更加商务化,符合对外贸易的使用环境。比如,这些表达方式都经常使用商务英语缩写词。

2.3具有丰富文化特色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会由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使用,这使得商务英语也具有了丰富的文化特色。比如,有的国家在使用商务英语时是简洁的广告体,有的则是非常正式严谨的公文体,这些都体现了其背后隐含的文化特征。在应用商务英语过程中,不同的情况下要选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与对方不仅在工作上,还要在情感上建立一定的联系,根据对方不同的需求恰当使用商务英语,以发挥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的工具性特征。

3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策略

3.1准确贴切地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由于商务英语具有经常使用缩写词及专业性词汇比较多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翻译错误导致理解和沟通上出现偏差。因此,顺利应用商务英语的首要策略就是准确贴切地进行商务英语翻译,使用者对于对外贸易中出现商务英语的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直接影响着信息传递的契合度,只有双方在信息传递方面充分吻合,才能实现对外贸易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对于下面这段翻译资料:(首先,我在这里由衷的感谢这个奖以及大家对我的肯定。我从J&B公司创建之初就加入,当时我和Jeff还是在租来的车库里工作的两个小伙子……)

3.2积累足够的专业词汇商务英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包含了大量的专业词汇,虽然这些专业词汇不同于普通英语中的基础词汇,但是商务英语专业词汇的产生毕竟来源于使用者的实际工作环境,为了在对外贸易中更加游刃有余地应用商务英语,在日常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大量积累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在能够使用专业的词汇进行表达时,也要尽量使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商务英语专业词汇,这样能够避免在沟通时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3.3掌握商务英语使用技巧商务英语的本质依然是一门语言,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应当掌握一定的技巧,在对外贸易众多成功的案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掌握一定的商务英语使用技巧不仅能够给对方留下专业化的印象,而且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与对方建立商务关系。比如,当表达想要与对方建立合作关系时,以下两种表达方式就比较合理———(得知贵公司专门经营轻工业品,我们愿意与贵公司建立业务关系。)(我们是此地最大的电器进口商之一,愿意与你们建立业务关系。)

4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4.1商务英语函电的内容及特点商务英语函电是在对外贸易中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种以英语为载体的行业英语,在商务活动中,将函电作为重要的交流与沟通工具,与不同国家且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开展贸易活动,是进行对外商务活动的基础。商务英语函电中涉及外事、商务活动、邀请、介绍、建立商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订单、支付、开立信用证、装运、摧货、索赔、理赔、保险等,包含了对外贸易的各个环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泛的商贸知识,还要熟悉对外贸易及外事活动的一般操作流程,各阶段往来函电的样式、表达方式、特殊用语、缩略语和写作技巧。商务英语函电虽然有普通语言文体所具备的一般特点,但又与普通文体不同,其遵循礼貌、体谅、清楚、具体、简洁、完整和正确的原则,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贸易双方建立以及维系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均是通过函电,以达成交易,促进业务发展。商务英语函电在写作中要求语言得体,讲究语言策略,并要注意表达方式,使之符合现代商务函电的特点和要求。

4.2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4.2.1促进了无纸贸易的兴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函及函电改变了传统的传输模式,而采用电子数据进行交换,以取代传统的纸质传输,将贸易双方的经济及交易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与处理。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广泛使用无纸贸易,既能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及时、多渠道、多方位获得商业信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

4.2.2有利于企业获得客户资源,维持良好合作关系在对外贸易中,获得客户信息并建立合作关系是基础。企业可利用便捷的互联网,查找并获得更多的客户。再使用商务英语函电,与客户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加深了解,从而为建立长期的合作奠定基础。企业在获得大量的客户后,就会增加业务量,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商务英语函电这一交流平台,长期与客户保持紧密联系与沟通,增进双方的互信,有助于长期维持与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

4.2.3促进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真正实现贸易全球化一方面,贸易双方为交易的需要,通常要进行反复的洽谈,甚至是面谈,但传统的通信方式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反复的面谈耗费人力、财力等,成本很高,加之交通的制约,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速度进展缓慢,还容易出现丢失数据等问题,存在一定的风险。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的通信已有很多不同方式,如很多企业可使用电话、传真进行交流,还可以以网络为渠道,利用商务英语函电这一交流工具,与贸易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拓国外市场,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另一方面,有了便捷的网络系统后,很多企业都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将本企业在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利用全球信息交换平台及时企业产品、合作需求等信息,寻求新的贸易机会,使得国际的贸易与交流活动日益增多,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增加企业的知名度,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真正实现贸易全球化。

4.2.4有利于进一步培养业务精、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对外贸易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因此,现代外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他们的用人标准是既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宽泛的外贸知识,熟悉外贸的活动流程,既要能阅读基本的商务文件,又要能翻译和撰写各种商务文件和信函。因此,培养一批能胜任现代外贸企业工作的专业人才非常必要。而商务英语函电则与外贸活动的整个流程都密切相关,熟练掌握并运用商务英语函电的人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定会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5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日益频繁,为各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经济复苏放缓、下行风险增加,加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稳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与挑战。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作为对外贸易的交流工具,商务英语在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卫旭东.浅析商务英语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23):103-104.

[2]贾宏春.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4,(20):98-99.

[3]任东梅.商务英语函电对外贸的重要作用[J].中国商贸,2015,(24):71-72.

[4]赵焕娟.商务英语在外贸谈判中的应用技巧[J].商业经济,2015,(23):129-130.

[5]林小红.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3):151-152.

篇4

【关键词】融资困境;原因;对外贸易

一、引言

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对福建省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对外贸易企业受到明显的冲击。我省一些对外贸易企业相继停工停产,甚至倒闭关门。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融资难”是其中最为突出和根本的问题。鉴于当前福建省外贸企业融资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本文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二、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发展及融资概述

根据中国外贸公司名录网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底,福建对外贸易企业有5000多家。这5000多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私营企业。根据福建统计局统计年鉴,福建对外贸易经济中,2012年进出口总额高达1559.3亿美元,同比增8.6%,高出全国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78.4亿美元,同比增5.4%;进口580.9亿美元,同比增14.6%。进出口、出口、进口继续保持全国第7、6、8位;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位居全国十大外贸省市第2、4、1位。这说明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对中国这个外贸市场是很重要的。

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基本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以出口为主,企业贴牌加工量比较大。福建省对外贸易占福建整个经济比重较大,而且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劳动力、原料等成本的上涨对福建出口造成影响。据福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网站相关数据可知福建省主要的出口对象为欧盟和美国。2008年5月,美国玩具产业协会公布“玩具测试和安全认证系统计划”新草案,将使我省玩具出口美国成本增加1/4左右;欧盟实施的“预注册”(REACH)法规,也使我国产品成本提高5-6个百分点,对我省企业出口带来严重的影响。

看似发展较好的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由于技术创新等方面不足,导致其只能用微小利润甚至亏本来保住海外市场。流动资金不足、审批周期长及新批贷款额度少几乎是沿海城市出口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截止2011年12月止,新浪财经记者在福建闽南地区走访的多家企业中,80%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都不好。但是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资金需求量大,此时只能通过融资方式来获取资金。如果有足够的资金,那么福建对外贸易的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从而不断推进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

对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而言,大部分出口企业属于小微企业,融资途径较少,资金周转困难,对于大单、长单不敢轻易接下来。2007年以来,央行多次上调了银行利率,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资金周转压力增大。融资困境无疑是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足但质量低

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跟金融机构等债权人进行约定,当被担保人没有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融资担保机构,有利于改善中小微企业的处境。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平常不易遇到优越的信贷,但有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其拿到信贷的可能性就多一些,利率也比在民间信贷市场上要低很多。

据福建省经贸统计,2012年初我省有近700家融资担保性公司,数量是足够的。同时省经贸委提出截止2011年底,我省这些融资担保公司为我省14000多家的中小公司提供1600多亿的担保额度。但我省融资性担保业担保公司规模小、担保放大倍数小、未开展业务担保公司多等问题,制约了我省融资性担保业的发展。而且我省管理当局缺乏对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督也造成融资性担保业发展缓慢。

福建省的融资担保机构中仅有12.6%(88家)获风险补助。获融风险补助的很多家融资性担保机构都只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担保。而福建对外贸易企业有5000多家,这必将导致高质量的融资担保机构的不足。而2013年1月据工商时报截止2012年底,多家担保公司面临退市,特别是晋江的多家担保公司。这又会导致高质量的融资担保机构严重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困境。

2.金融机构放贷失衡,民间借贷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银行长期服务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福建外贸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较小,限制条件较多。现福建正在进行海西建设等项目,导致很多银行资金都流向国家建设项目当中,或是对台贸易项目中。且我国2013年年底可能实施银行业的改革,国家可能不再为银行业不良贷款买单。福建对外贸易这种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银行贷款的压力随之而升。

在福建特别是闽南和福清的民间借贷市场很活跃,但是对福建外贸企业而言,福建其民间借贷市场远离体制之外,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加之监管缺位,导致交易成本过高,便会推高资金价格。民间借贷的高成本导致其只能解决部分外贸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拆借问题,对外贸企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融资需求帮助不大。而且福建、浙江等地不断发生民间借贷卷款私逃的现象。种种原因阻碍了了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给福建外贸企业融资造成一定的压力。

3.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较晚,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在我国上市的条件较为苛刻。对于福建一般的外贸企业而言要上市是比较困难的。截止2012年,在境内上市的福建中小企业总共才15家。福建多数的外贸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距离创业板上市的条件还有差距。那么福建外贸企业主板上市的概率更低了。而且福建资本市场单一,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较为困难。基于我国债券市场的不完善,导致福建外贸企业几乎没有直接的权益或是债券融资的渠道。

(二)自身原因

1.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小

厦门的机电、电子产品,泉州的鞋类、箱包和服装,漳州的海产品、茶叶和花卉,以及龙岩的矿产等产业集群在外贸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截止2011年福建的产业集群有60多个,这些产业集群在虽然省内是比较出色的。但与浙江、上海等地相差甚远。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基本都是中小微型企业,不利于风险的规避。福建对外贸易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主要是进行产品加工及贴牌生产。这就导致福建对外贸易企业不仅规模小,且缺乏一定的创新技术,在市场上容易受到各种影响而失去市场份额。而且,企业规模小,其抗风险能力小,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等问题。由于企业本身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从而影响了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2.外贸融资人才缺乏

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较少有专业的融资部门,一般都是由财务部进行相关的融资。且这些外贸企业多数缺乏对外贸易融资工具的了解,缺乏专业知识及相应人才,不知如何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及特点进行融资筹划。现代银行的融资产品特别是外贸融资产品多种多样。如果缺乏融资规划会导致企业盲目融资,提高融资成本,融资受限等情况。

而且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基本是中小企业,这部分企业与银行的沟通存在严重不足,企业对银行很多融资产品及政策不是很了解,这样会导致企业丧失较好的融资机会,从而在某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所以企业需要专业的融资人才,才能缓解企业的融资困境。

3.企业管理问题

在现代的企业中,企业的管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而言,本就发展晚,且基本是家族企业,其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在家族式的管理下,这些公司缺乏一个精通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管理者,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决策较为盲目,适应不了市场经济要求。

再者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往往存在假账或多套账的现象,信息披露不真实。这就导致了银行难以掌握贷款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信息,信贷关系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阻碍了企业的融资。

四、解决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外部解决对策

1.完善担保体系

我省应该针对我省外贸企业其特点等而专门成立对其进行担保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甚至可以根据进出口市场的不同而细分不同的担保部门等。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从自身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我省的融资担保质量。

另一方面,我省应该明确各部门对担保行业的服务与监管职责,从制度上保证担保体系的建设。并且制定担保机构管理法规制度,严格规定我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行业管理和自律等方面,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业务指导,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促进我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2.完善金融体系,规范民间借贷

我省应该根据各个地区发展特点组建村镇银行和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省级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当地银行应该丰富其外贸融资产品,不断根据福建外贸企业特点推出新的外部融资产品特别是结构性融资产品。

当地银行也应制定适合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评估办法。此评估办法要体现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状况、风险和偿债能力,并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在风险评估方面要特别关注国际经济形式、外汇风险等。完善金融体系后,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融资困境将得到缓解。

福建省海外华侨华人众多,民营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民间资金充裕,可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这种民间借款资金应该要充分利用。我省可以鼓励建立正规化的民间借贷公司。并对国外华人华侨资金成立专门的借贷项目,政府应该对这部分海外资金提供保障,并颁布一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民间借贷,合理规范及监督民间借款,降低借款成本。在规范的民间借款环境下,民间借款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缓解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困境。

3.完善资本市场

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要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还是很困难的。对此,福建应该做到:

(1)开展企业上市培育服务,推动优质企业上市;我省应组织保荐机构,对拟上市公司开展运作培训,全面推广企业上市的成功经验。让有可能上市的公司以较少的成本上市。

(2)大力发展本土资本市场;我省建立的第一个本土资本市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于2013年6月投入运营。非上市企业,可以到该中心挂牌,中心将为挂牌企业提供股权转让平台和私募债转让平台。这样可以帮助广大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福建应该在该中心中专门划分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服务。

(二)企业内部解决对策

1.实行企业合并,推广产业集群

目前福建中小企业在国际采购中所占比例少,这些企业在完善自身产业后,应该把这些产业链向外推广,同时,政府也给予相关扶持。而且福建对外贸易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规模较小,我省在形成产业集群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集群中各个企业的综合实力。故我省应鼓励小微企业兼并重组。

兼并重组是优化结构,持续提升竞争力,做大做强企业的根本保证。鼓励龙头企业利用有关并购重组的优惠政策对关联性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促进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及资源利用率,使企业低成本扩张,获得高效益。合并小微企业,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提升服务品质与品牌认知度,使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在合并的过程中建议福建广泛利用海外技术资源及信息技术构建信息价值链,使得福建的产业集群更具实力。如此,银行及其他债权人会对其产生一定的信心,从而拓宽福建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道路。

2.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不能因为其外部的融资条件而将所有责任都推给政府及金融机构等。不论企业是何种融资,都必须建立在自身经营情况良好的前提下。企业自身的因素才是决定其融资的难易程度。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应该自我反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综合实力,为改善融资困境创造条件。福建对外贸易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才能缓解融资压力。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提出全面、真实的财务报告,合理评估各个项目。这样可以给银行信贷提供一定的保障,降低企业融资的难度。对于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而言,要提高经营管理要避免家族式管理,并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可以实行职业经理人与家族管理者共同管理模式。

3.培养融资专门人才

在如今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以及银行推出的多种多样的贸易融资工具中,福建对外贸易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贸易融资方式。此时就需要企业有融资方面的专门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在各种融资信息中,结合企业本身的经营实力和经营特点等而选择有利于企业的融资途径以及融资产品,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五、结束语

造成福建省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困境的原因不仅有企业本身的问题也有企业外部的因素。

对于福建省对外贸易融资困境,要通过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以及企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徳陪,梁勇.福建外贸获益自贸区战略[J].中国经贸,2011(4):37-38.

[2]林本喜,鲍曼君.福建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考虑[J].发展研究,2011(2):66-67.

[3]卢志渊,陈俊明.泉州民营企业国际化路径及趋势探究[J].东南经济管理,2011(5):40-40.

[4]陈琳,何欢浪,罗长远.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的出口行为:广度和深度[J].财经研究,2012(10):135-141.

[5]潘韧.我国中小企业对欧贸易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探讨[J].国际商务论坛,2013(4):32-34.

[6]钟俊.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金融纵横,2012(7):61-63.

篇5

【关键词】新时期;对外贸易;问题;对策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加入WTO给我国外贸进出口企业带来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国家更加重视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逐渐构建起“贸易强国”的经贸态势。

在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平稳。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效益和质量表现出四个特点:(1)贸易伙伴多元化。东盟等新兴市场成为我国外贸的新增长点,就中亚、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双边贸易额度就高达503.8亿元和4436.2亿元;(2)贸易区域布局整体协调。过去江浙、广东独大的现状逐渐瓦解,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逐渐活跃起来。如贵州、云南等地,其外贸增速均超过了十五个百分点:(3)外贸“自主性”有所增强。传统的加工贸易比重逐年下降,而一般贸易成上升态势;(4)进出口商品结构日趋完善。2013年,我国消费品产品进口增长较快,而传统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也在稳步增长中有新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中国对外贸易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其中的诸多问题仍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不断攀升,但贸易依存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技术60%进口的依存度,让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动状态。并且,我国对外贸易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地位,基于贴牌生产下的尴尬境地,弱化了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2.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影响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

毋容置疑,当前的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凭借低廉的价格、较低的附加值,在国外迅速取得市场。但随之而来的贸易摩擦也不断,日益频繁的反倾销调查,严重影响到我国正常的对外贸易秩序,以及外贸企业的健康发展。例如,2012年7月,欧盟对华光伏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一事件的发生,让国内的光伏产业受到重创。我国光伏70%出口欧洲,20%出口美国,欧盟对华反倾销立案,给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来了重重的一击,有近82%以上的企业将被迫停产。

3.增长方式相对粗放,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较大

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模式以粗放型为主,基于资源及环境下的经济效益,显然无法逃避发展中所承受的代价,诸如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4.贸易市场过于集中,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

我国对外贸易市场主要集中于欧洲、美国等国家,这种过于集中的贸易形态,让中国的贸易发展面临较大的风险,那么其“脆弱性”也就表露无遗。08年的美国金融危、09年的欧债危机,都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广东地区,很多加工厂纷纷倒闭。

三、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打造世界贸易大国、强国的重要选择。但是,如何实现贸易强国的发展大计,是我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笔者看来,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应务实以下几点工作:

1.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基于创新下的科技更富有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当前,我国企业应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无论是在资金的投放力度,还是在自主品牌的发展方面,都应保持赶超的发展姿态,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此外,逐步升级进出口结构,实现“加工贸易”向“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发展。在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背景下,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2.着力低碳经济发展,迎合全球经济发展新潮流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对外贸易大国的中国,应迎合好发展的潮流,着力构建新形势下的低碳经济。首先,政府应强化低碳经济的宣传,提高社会对环保的关注及意识,并建立与完善相关的激励与监督机制,确保低碳经济的平稳发展。例如,在公共场所多放置一些回收费旧电池等污染物的垃圾箱,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能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其次,企业应审视当前的经济形势,大力绿色食品、服务及技术的开发研究,抢占新一轮经济浪潮下的市场。

3.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外易形态

毋容置疑,过于集中的外贸市场,整个外贸链处于脆弱的状态。对此,我国应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从欧洲、美国、日本,再到东南亚、韩国,都应成为我国多元化外贸的发展必然选择。于是,基于外贸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形态建设,进一步优化当前的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4.加强政策体制改革,优化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发展平稳,弹药箱实现贸易增长的实质性转变,仍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执行相应的政策与制度,引导、扶持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仍处于尚未完全开发的大市场,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对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应进一步开发内需,利用好国内市场,促使产品生产形成规模效益,抢占对外贸易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晶.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03)

篇6

关键词 商务英语函电 对外贸易 企业

一、商务英语函电概述

(一)商务英语函电的概念

商务英语函电是对外贸易领域人们借以沟通的书面工作语言, 以外贸知识为背景、以外贸语言为载体的电子书信。 商务英语函电是对外商务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商务英语函电最常用的内容包括:建立业务关系、询盘、发盘、回复、销售合同、包装、保险、赔偿、仲裁等。

(二)商务英语函电的特点

商务英语函电是国际商务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联系方式,是开展对外贸易业务和有关商务活动的基础及重要工具,因此,熟悉运用并正确理解商务英语函电出现的新特点,是顺利进行商务业务活动的前提和条件。

1.作用地位中心化

当产生贸易纠纷时,它有可能左右纠纷解决的结果。对外贸易越来越依赖于单据交换的过程,商务英语函电的中心化作用也日渐明显。

2.传输方式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信函在业务交流中不再占主导地位,而是很大程度上代之以传真、互联网、邮件等更为迅速、方便、经济的通讯手段,但在信息和形式来看,其基本格式、表达方式和内容都没有大的变化。

3.书写格式自由化

商务英语函电的公函,其写作格式有多种风格,有专业式、简洁式和庄重式。函电格式自由化主要体现在信头、呼语和信内地址等方面。随着贸易双方业务联系的增多与贸易关系的加强,彼此间的了解与沟通日益深入,有个人内容渗入公函的趋势,这也助长了其格式的自由化。

二、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功能与优越性

(一)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功能

1.物色贸易伙伴

物色贸易伙伴是开展对外贸易的前提。在传统方式下,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为了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必须付出极高的代价。而利用商务英语函电物色贸易伙伴,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2.咨询和洽谈

“咨询、洽谈是每一笔对外贸易业务的必经程序,也是交易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因特网进行咨询和洽谈可以跨越面对面洽谈的限制,提供多种方便的异地交流方式。

3.网上订购与支付

商务英语函电可借助网站中的邮件交互传递网上的订购,并可通过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的参与实现网上支付。

(二)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的优越性

商务英语函电提供企业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其优越性主要有:

1.提高了通信速度,尤其是国际范围内的通信速度。“商务英语函电一方面破除了时空的壁垒,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各种社会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将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布局和结构。

2.节省了潜在开支,如电子邮件节省了通信邮费,而电子数据交换则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

3.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

4.提高了服务质量,能以一种快捷方便的方式提供企业及其产品的信息及客户所需的服务。

5.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即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

6.最重要的一点是,商务英语函电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与传统的对外贸易业务运作方式相比,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

(一)显著降低对外贸易成本

与国内贸易相比,对外贸易的单证数量繁多,处理费用高昂。“通过商务英语函电进行对外贸易,既可节省大约90%左右的文件处理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算、汇款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还可节省利息开支,成本优势十分显著”。

(二)显著提高交易效率

利用商务英语函电开展对外贸易,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格式合同、提单、保险凭证、发票和汇票、信用证等,使各种相关单证在网上即可实现瞬间传递,大大节省了单证的传输时间,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因纸面单证中数据重复录入导致的各种错误,对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十分明显。

(三)提高客户满意度

由于世界各地存在时差,进行国际商务的谈判就相当不便,对企业来讲,在传统的条件下,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客户服务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四)扩大贸易机会

因特网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彻底消除了地域的界限,对减少对外贸易中的有形和无形壁垒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结论

总之,在对外贸易活动中,要善于运用商务英语函电,实现利用商务英语函电开展对外贸易,它不仅改变了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而且对传统的贸易方式带来冲击。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显著降低对外贸易成本,交易效率显著提高,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扩大了贸易机会,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更快的向前推进。只有充分应用好商务英语函电,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有助于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贸易关系,树立自身的良好商业形象,促进对外贸易活动的双方相互交往沟通和传递信息,从而获得交易的成功,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

[1]程同春.新编国际商务英语函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常玉田. 外贸函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7

主流观点指出,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实质即通过外贸活动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其形式是通过实物形态及价值形态的转换,使国内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同世界市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也有的观点认为,在外向型经济日趋发展的条件下,应注重开拓新的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利益源泉,扩展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内涵。

二、我国外贸经济效益衡量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评价指标是从结果角度对已发生事件的评价,其合理性是对以往经济行为真实有效评价的关键。同时评价指标不仅是对已发生经济行为的结果的衡量和评价,更是对未发生经济行为的引导。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作为客观存在,要求得到评价和衡量。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分两类:一类是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一类是对外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对于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包括:进出口贸易总额、平均换汇成本、资金利润率、进出口贸易税利、贸易条件等;进出口贸易总额是对外贸易的直观总体表现,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规模,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外贸计划的完成情况。以此为基础构筑的外贸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外贸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度量、评价和引导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如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一个贸易大国。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1000亿美元,提前6年实现突破10000亿美元的规划目标,其中顺差超过300亿美元。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仍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贸易总额14221.2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1010.8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也由2003年的第4位升至2004年的第3位,并在2005年继续保持了这一位次。但由于受“出口创汇”思想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过分强调贸易总量和贸易顺差

由于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充足的外汇储备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别强调贸易额顺差、出口增长速度等指标。为了完成出口任务,不少企业以牺牲利润的代价,低价竞销,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在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行业,出口量增价减、丰产不丰收的情况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媒体大肆宣传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外汇储备增加,外贸形势大好,另一方面,更多的国内资源廉价地流向了国外,企业利润更少。

(二)评价指标过于笼统

单独评价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贸易大国,但从贸易结构这一重要指标来看,中国距离世界贸易强国的地位还有一定的距离。在2004年中国1.1万多亿美元的总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就占了6000多亿美元,而外来加工的出口贸易占全部出口额的58%。即便是一般贸易中的份额,也有相当部分为外资企业所创造。如天津2004年的314家外资企业出口总量为99.4亿美元,占天津出口总量的99.1%。而103家内资出口企业总计出口234万美元,占有量不到0.2%,这种外商主导出口的情况在我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因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乔治-吉尔博伊认为:“中国的高科技和工业产品的出口是由外国公司而不是中国企业在主导。中国企业严重依赖从美国和其他工业发达国家进口的设计、关键性元件以及生产设备等,几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去吸收消化和推广它们进口的技术,从而使得中国企业不可能迅速成为全球工业中的有力竞争者。”

(三)忽视了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

现有的外贸指标评价体系对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缺失,使得一些出口行业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社会经济效益。例如,陶瓷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是十分严重的,目前许多欧美国家都在逐渐减少陶瓷的生产。而在中国,众多陶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相压价,以牺牲环境资源的代价来取得微薄利润。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美国、日本低二十倍,比泰国要低一倍,甚至比人均GDP低于我们的印度都低。沿海地区很多地方的财政税收每年增幅30%以上,而从事外贸出口的大量民工工资近十年却没有多大变化。这种不正常的状态说明我们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衡量指标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三、我国外贸经济效益衡量指标存在问题的原因及修正原则

(一)我国外贸经济效益衡量指标存在问题的原因

1.重商主义的深远影响

虽然的国际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一直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进行对外贸易的基础理论和指导思想,但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外汇紧缺局面使重商主义对我国外贸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新形式下的“重商主义”,即“提倡节约,重储蓄,轻消费,扩大出口,减少进口,赚取更多的外汇”的观念成为多年来我国发展外贸的主要驱动力。

20世纪80年代,我国外贸收支绝大多数年份是贸易逆差,外汇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创汇,我国采取了诸如出口退税等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外汇储备也由此快速增加。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下,突出贸易额、顺差、出口增长率等指标有其现实意义。但是,对这些指标的侧重并未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发展变化。政策性的出口鼓励使外贸企业盲目地追求出口数量和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大大忽视了社会效益。在外汇储备超过7000亿美元、即将成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的今天,过分强调创汇额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2.发展对外贸易的经验仍然欠缺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及其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改革开放时间较短,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仍有待完善,与有丰富对外贸易经验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但是关于对外贸易方面的各项政策及评价标准并不完善,甚至存在诸多缺陷,其发展和完善也远不及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尤其缺乏对不同性质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区分以及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整体评价。

3.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活动的调控主要采取直接调控方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外贸宏观调控体系开始从以直接调控为主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间接调控体系转变。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现行的宏观调控体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能适应外贸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指令性计划被取消,所以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统计是很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的统计思想比较淡薄,统计制度不甚严格,统计技术不高,统计指标不全面。再者,指令性计划尽管名义上被取消,但类似进出口指标的变相指令性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体系并未随经济体制的转变而有实质性的改进,这已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对外贸企业也无法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科学评价

外贸经济效益评价既是决定贸易机会取舍的重要前提,也是指导外贸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评价的原则。首先,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合理。外贸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是对外贸易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数据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价本身的科学性;数据不真实、不清楚,也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继而导致贸易决策失误。其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应力求科学、合理。根据对外贸易本身的特点,外贸经济效益的评价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应采用有别于国内其他经济活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而且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也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与之相对应。这些指标不能过于复杂,计算所需数据也应比较容易获得和基本可靠。在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中,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应体现如下特征:

(1)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对外贸易的综合经济效益;

(2)体现经济效益变动的连续性与可比性,沟通效益变动的轨迹;

(3)简便易行,方便操作。

2.贸易前的评价与贸易后的评价相结合

从外贸经济效益评价的作用来看,贸易前的评价与贸易后的评价应有不同。贸易前的经济效益评价其实是一种效益预测,评价的目的在于决定贸易机会的取舍,选择确定合适的贸易对象与贸易条件;贸易后的经济效益评价则是对贸易效果的总结,把评价结论反馈到今后的决策中去,推进决策优化。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与贸易决策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下面的基本程式,即:贸易前的评价贸易决策贸易后的评价贸易决策优化。对一项贸易决策而言,既要依据上一项贸易效益评价的结论反馈,同时也要依据本项贸易的经济效益预测。坚持贸易前的经济效益评价与贸易后的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不仅能客观地检测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也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贸易前的经济效益评价(预测)结果与贸易后的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之间的差异,是反映贸易决策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

篇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金融数额也在快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出口量也迅速增加,国家也为此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对外贸易的管理工作,给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也逐步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我国出口贸易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及时改正,保证我国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与进步。

二、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逐步增长,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认识到进行对对外贸易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充分的研究了进行国际贸易的必需手段。市场是国际贸易中获得经济效益的出发点。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要充分的结合对外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对外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相应的对外贸易策略的研究工作,采用合理有效的对外贸易策略进行对对外贸易的研究和分析工作,进而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进步,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

3.1时刻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最新动向了解与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国家对国际贸易实务的管理与营销,在国际贸易的进行过程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对外贸易的经济水平,就需要有效的把握住国际贸易的命脉就必须时刻了解国际贸易市场的动态实况,了解国际贸易的环境与情况,充分的结合自身的实际贸易情况,有针对性的促进对外贸易效率的发展,从最大限度上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实务。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信息与新闻更有利于出口企业对自身出口产品结构与质量的优化,更全面地完善我国国际贸易实务的结构。对于掌握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信息的手段,通过国际市场动态信息调查,能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与营销策略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估,并选择出有效的改进手段。

3.2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实行不同营销策略的细分在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中,市场营销策略是应对市场变化与市场需求,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结构优化的手段与措施,而且市场营销策略能够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在当今的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中,主要策略的核心就是“stp营销策略”,即重视国际贸易实务中对国际市场的正确定位与划分,“stp营销策略”通过对不同目标市场的精确划分,决定实行相应的营销策略,并且根据“stp营销策略”,对不同目标市场的产品需求也要做到充分地了解,所以对于出口国家的内部市场的微观细分应该做到更好的地步,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对目标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找出目标客源市场中客户的需求特点,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来进行销售。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应该做到对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在进行对不同区域的经济贸易的交流过程之中,充分的注重选择的对外贸易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对于不同区域有着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则是要求相应的管理企业能够有效的找寻出相应的管理手段,尽可能的做到可持续发展,保证在后续的对外贸易进程之中,可以充分的保证对外贸易事务的正常运行。

3.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市场是国际贸易进行的土壤与根基,因此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要不断注意对新市场的开发,以及旧市场的稳固,保证市场营销渠道的通畅。在国际贸易中,不能光考虑自身国家的经济效益,也应该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多下功夫,完善国际贸易对销售渠道的要求。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服务才是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对于国际贸易,将自己国家的产品销往国外,需要自身过硬的质量与服务来拉拢客户的心,这代表的是自身国家的面子问题。完善国际贸易产品的售后服务,进行适当的调价措施,都是加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争取国际市场份额的必要途径,出口贸易企业要认识到,产品出口国际后既是销售的结束,也是国际市场营销的开始,稳定国际市场的份额与客户源,是当今国际贸易实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结论

篇9

    主流观点指出,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实质即通过外贸活动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其形式是通过实物形态及价值形态的转换,使国内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同世界市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也有的观点认为,在外向型经济日趋发展的条件下,应注重开拓新的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利益源泉,扩展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内涵。

    二、我国外贸经济效益衡量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评价指标是从结果角度对已发生事件的评价,其合理性是对以往经济行为真实有效评价的关键。同时评价指标不仅是对已发生经济行为的结果的衡量和评价,更是对未发生经济行为的引导。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作为客观存在,要求得到评价和衡量。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分两类:一类是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一类是对外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对于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包括:进出口贸易总额、平均换汇成本、资金利润率、进出口贸易税利、贸易条件等;进出口贸易总额是对外贸易的直观总体表现,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规模,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外贸计划的完成情况。以此为基础构筑的外贸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外贸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度量、评价和引导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如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一个贸易大国。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1000亿美元,提前6年实现突破10000亿美元的规划目标,其中顺差超过300亿美元。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仍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贸易总额14221.2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1010.8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也由2003年的第4位升至2004年的第3位,并在2005年继续保持了这一位次。但由于受“出口创汇”思想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过分强调贸易总量和贸易顺差

    由于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充足的外汇储备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别强调贸易额顺差、出口增长速度等指标。为了完成出口任务,不少企业以牺牲利润的代价,低价竞销,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在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行业,出口量增价减、丰产不丰收的情况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媒体大肆宣传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外汇储备增加,外贸形势大好,另一方面,更多的国内资源廉价地流向了国外,企业利润更少。

    (二)评价指标过于笼统

    单独评价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贸易大国,但从贸易结构这一重要指标来看,中国距离世界贸易强国的地位还有一定的距离。在2004年中国1.1万多亿美元的总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就占了6000 多亿美元,而外来加工的出口贸易占全部出口额的58%。即便是一般贸易中的份额,也有相当部分为外资企业所创造。如天津2004年的314家外资企业出口总量为99.4亿美元,占天津出口总量的99.1%。而103家内资出口企业总计出口234 万美元,占有量不到0.2%,这种外商主导出口的情况在我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因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乔治-吉尔博伊认为:“中国的高科技和工业产品的出口是由外国公司而不是中国企业在主导。中国企业严重依赖从美国和其他工业发达国家进口的设计、关键性元件以及生产设备等,几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去吸收消化和推广它们进口的技术,从而使得中国企业不可能迅速成为全球工业中的有力竞争者。”

    (三)忽视了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

    现有的外贸指标评价体系对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缺失,使得一些出口行业在取得显着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社会经济效益。例如,陶瓷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是十分严重的,目前许多欧美国家都在逐渐减少陶瓷的生产。而在中国,众多陶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相压价,以牺牲环境资源的代价来取得微薄利润。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美国、日本低二十倍,比泰国要低一倍,甚至比人均GDP 低于我们的印度都低。沿海地区很多地方的财政税收每年增幅30%以上,而从事外贸出口的大量民工工资近十年却没有多大变化。这种不正常的状态说明我们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衡量指标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三、我国外贸经济效益衡量指标存在问题的原因及修正原则

    (一)我国外贸经济效益衡量指标存在问题的原因

    1.重商主义的深远影响

    虽然的国际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一直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进行对外贸易的基础理论和指导思想,但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外汇紧缺局面使重商主义对我国外贸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新形式下的“重商主义”,即“提倡节约,重储蓄,轻消费,扩大出口,减少进口,赚取更多的外汇” 的观念成为多年来我国发展外贸的主要驱动力。

    20世纪80年代,我国外贸收支绝大多数年份是贸易逆差,外汇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创汇,我国采取了诸如出口退税等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外汇储备也由此快速增加。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下,突出贸易额、顺差、出口增长率等指标有其现实意义。但是,对这些指标的侧重并未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发展变化。政策性的出口鼓励使外贸企业盲目地追求出口数量和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大大忽视了社会效益。在外汇储备超过7000亿美元、即将成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的今天,过分强调创汇额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2.发展对外贸易的经验仍然欠缺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及其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改革开放时间较短,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仍有待完善,与有丰富对外贸易经验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但是关于对外贸易方面的各项政策及评价标准并不完善,甚至存在诸多缺陷,其发展和完善也远不及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尤其缺乏对不同性质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区分以及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整体评价。

    3.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活动的调控主要采取直接调控方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外贸宏观调控体系开始从以直接调控为主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间接调控体系转变。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现行的宏观调控体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能适应外贸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指令性计划被取消,所以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统计是很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的统计思想比较淡薄,统计制度不甚严格,统计技术不高,统计指标不全面。再者,指令性计划尽管名义上被取消,但类似进出口指标的变相指令性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体系并未随经济体制的转变而有实质性的改进,这已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对外贸企业也无法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 , 科学评价

    外贸经济效益评价既是决定贸易机会取舍的重要前提,也是指导外贸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评价的原则。首先,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合理。外贸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是对外贸易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数据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价本身的科学性;数据不真实、不清楚,也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继而导致贸易决策失误。其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应力求科学、合理。根据对外贸易本身的特点,外贸经济效益的评价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应采用有别于国内其他经济活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而且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也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与之相对应。这些指标不能过于复杂,计算所需数据也应比较容易获得和基本可靠。在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中,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应体现如下特征:

    (1)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对外贸易的综合经济效益;

    (2)体现经济效益变动的连续性与可比性 , 沟通效益变动的轨迹;

    (3)简便易行,方便操作。

    2.贸易前的评价与贸易后的评价相结合

    从外贸经济效益评价的作用来看,贸易前的评价与贸易后的评价应有不同。贸易前的经济效益评价其实是一种效益预测,评价的目的在于决定贸易机会的取舍,选择确定合适的贸易对象与贸易条件;贸易后的经济效益评价则是对贸易效果的总结,把评价结论反馈到今后的决策中去,推进决策优化。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与贸易决策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下面的基本程式,即:贸易前的评价贸易决策贸易后的评价贸易决策优化。对一项贸易决策而言,既要依据上一项贸易效益评价的结论反馈,同时也要依据本项贸易的经济效益预测。坚持贸易前的经济效益评价与贸易后的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不仅能客观地检测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也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贸易前的经济效益评价(预测) 结果与贸易后的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之间的差异,是反映贸易决策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

篇10

1.河北省经济发展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1978年时的GDP仅3624.1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仅379元人民币,而到2006年时全国的GDP达到了183956.1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50.76倍,人均GDP达到了14040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30.04倍。但河北省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一直较低,一直在4%~6%之间徘徊。可以归纳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人均GDP较高,但与经济发达省市相比,经济总量相对较低。

2.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河北省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从统计数字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外贸易总量上升,但占全国比重呈下降趋势。1994年到2006年间河北省对外贸易增长的平均速度为17.65%,且一直呈继续增长趋势。尽管对外贸易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占全国比重不断下降,2006年河北省进出口总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1.05%,其中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为1.32%,进口占全国的比重为0.71%,出口所占比重与1994年相比整体上进一步减少,在河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是落后于国家整体水平的。

(2)贸易结构趋于优化,但仍有待提高。1994年以来,河北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较大,出口工业制成品和进口初级产品的比重不断上升。河北省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1994年占出口总额的60.84%,到2006年上升到85.04%,虽然期间有升有降,但总的趋势是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且工业制成品出口中,高附加值、高科技类产品所占份额不断上升。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自1994年以来,河北省的进口贸易中初级产品进口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制成品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到现在二者所占比重大体相当。

(3)一般贸易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加工贸易发展缓慢。近年来,河北省加工贸易不断发展,但发展较缓慢,且所占比重不断下降。1994年河北省加工贸易比重为18.4%,在1997年到历史最高值25%后,又继续下降,到2006年仅占13.64%,而同期我国加工贸易比重为52.67%,河北省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一般贸易呈不断上升趋势,2006年河北省占到84.72%。2006年河北省出口中加工贸易比重有所上升,占总出口额的13.63%。

二、对外贸易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作用的测度

1.河北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

对外贸易的贡献率是指对外贸易变量的增量与GDP增量的比率;对外贸易的拉动度则指对外贸易的贡献率与GDP增长率的乘积,它表明在GDP的增长中有多少是由对外贸易贡献的。公式为:对外贸易贡献率=Δ对外贸易额 /ΔGDP×100%,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对外贸易贡献率×经济增长率×100%。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计算了1994年~2005年对外贸易对河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如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外贸易对河北省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波动较大,虽然个别年度出现了负值,但总体具有正的趋势。从1994年~2005年间河北省的外贸贡献率来看,1997年的外贸贡献率和进口贡献率为负值,1998年的出口贡献率为负值,1999年的出口贡献率较低,这和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相符,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2000年之前外贸的贡献率不高,2000年之后,特别是近年来外贸贡献率增长很快,2005年达到了29.2%。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平均拉动度来看,进出口对经济增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且出口的拉动作用大于进口。

2.河北省对外贸易额与GDP的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进出口贸易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选用河北省的进出口额和GDP年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样本区间为1994年~2006年。为了消除GDP和进出口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对二者分别取对数,并建立如下线性回归方程:

lny=a1+b1lnx+μ1(1)

式中以y代表GDP作为被解释变量,x代表出口额作为解释变量,a1和b1为出口趋势的截距和斜率,μ1为误差项。

lny=a2+b2lnm+μ2(2)

式中y代表GDP作为被解释变量,m代表进口额作为解释变量,a2和b2为进口趋势的截距和斜率,μ2为误差项。

分别得回归方程如下:lny=3.5134+0.8512lnx (1)

(0.6240) (9.5514)

R2=0.8924F=91.2285

lny=4.9877+0.7096lnm (2)

(13.4377) (9.6985)

R2=0.8953F=94.0603

通过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方程的整体显著性较强,拟合的效果较好,各项系数的值都通过了检验。因此,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是较好的,能够很好地反映GDP和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从模型(1)来看,河北省的出口总额对于GDP有正的影响作用,且系数为0.8512,这表明从1994年至2006年河北省的GDP与出口总额有着密切联系。从模型(2)来看,河北省的进口总额对于GDP有正的影响作用,且系数为0.7096,这表明从1994年至2006年河北省GDP与进口总额也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分析可知,河北省的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出口的作用比进口明显。

三、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1.外贸依存度较低,对外贸易潜力未被充分发挥

河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偏低,2006年河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2.89%,而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7%,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一些外贸发达城市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等的差距更大。尽管河北省外贸总量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近几年连续保持在全国第10位,但从动态看,与第9位差额拉大,与11位差额缩小。从全国出口大市场中看,河北省出口劣势非但没有改变,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2.贸易结构不够合理,进口规模不高

近年来,河北省一直致力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河北省在某些产业,如:纺织服装、皮革、皮毛、钢铁、化工等都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如容城的服装业、南宫市的羊剪绒业、石家庄制药和唐山钢铁等。河北省贸易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经济发达省市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河北省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仍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工业制成品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另外出口产业与非出口产业的产业关联度不高,对产业升级的导向性不强。另外河北省的进口规模不高,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不到发挥。

3.加工贸易发展缓慢,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

目前,河北省贸易方式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仅占13.645%,并且一般贸易的基础是本国(地区)的产业优势,它的发展要受到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制约,而加工贸易不受此约束,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得到迅猛发展。以河北目前的经济实力而言,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借助加工贸易对其他产业的示范效应、外溢效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才能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4.河北省产品出口缺乏自主品牌

河北省出口的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很高的比重,这类产业的进入门槛低,中小企业占据重要位置,这类企业由于规模小,出口竞争激烈,缺乏打造自主品牌的能力和动力。以占出口比重第二大的纺织业为例,出口贸易中纱、坯布等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企业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比较弱。从长远来看,出口企业只有理性拓展国际市场,实施品牌战略,走高科技低能消耗之路,才能真正规避出口风险,减少贸易摩擦。

四、提高对外贸易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作用的建议

1.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扶植那些无污染、高附加值、多功能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产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另外,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时要充分利用外资,要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宏观引导和产业政策指导,使外商在河北省投资战略目标与河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协调一致,将外资引向一些基础产业设施和设备亟待更新的产业和创汇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使外资在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一方面,应及时淘汰那些在国际市场上萎缩、失去比较优势的商品;另一方面,应积极将新技术、新材料向传统产业或产品进行渗透,提高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和档次。改变产品的需求弹性,维持这些比较优势,并使其获得竞争优势。应继续积极鼓励机电产品的出口,结合河北省现有的行业水平,鼓励发展重点机电出口联系企业,从金融、财政、新产品开发、开拓国际市场、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争取从国家机电产品出口专项技术改造贷款中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以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

3.注重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单纯追求出口规模和贸易顺差为目标的不平衡贸易政策,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例如出口恶性竞争,低价竞销,粗放经营。世界市场需求的增长是平缓的,而中国出口的迅速扩大,必将经过激烈竞争。河北省单纯站在促进本省经济增长的角度上,也应重视发挥进口的作用。河北省应制定进口战略,把进口与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紧密结合起来,有秩序地进口那些河北省经济建设急需的资源、原材料及先进的设备和适用技术进口,加快进口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采取措施,积极发展加工贸易

要把加工贸易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考虑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行分区域分层次发展加工贸易。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一线”地区具有经济实力强,优势行业集中,新技术产业发展快,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的发展优势,今后应采取通过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带动加工贸易出口规模扩大的发展方针,重点发展高层次的加工贸易项目,布局资金技术密集型具有竞争力的加工项目,通过发展高科技加工贸易,努力提高科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邯郸、邢台、衡水、沧州 “南厢”地区要因地制宜,拟定加工贸易发展规划,利用港口通道优势,利用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制造行业的特色优势,大量吸引外资兴办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企业和项目。

参考文献:

[1]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许佳:发展我国境外加工贸易的研究[J].财经界,2006,10(下半月刊):242―243

[3]赵革黄国华:25年来中国外贸出口增长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06,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