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低碳转型战略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低碳转型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低碳转型战略

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 石油企业 经济战略转型

1、低碳经济概述

近年来,低碳这个词已经变成了世界的热门词汇,这个概念的产生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低碳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提出的,包括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不只局限于低碳经济,还包括低碳社会、低碳消费、低碳城市、低碳旅游和低碳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低碳经济,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所有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要求低碳化,发展经济时要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的降低限度直至零排放为止,经济的发展要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另一方面,低碳经济,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所有能源消耗的生态化,要建立低碳能源或者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清洁绿色发展。

2、我国的石油企业现状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正处于新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如何保持经济的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社会面临的重大考验与挑战。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的能源消费国家,在能源消费量上仅次于美国。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2011年上半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从去年的55%上涨至55.2%。数据显示说明:2011年上半年中国石油消费量环比上涨10.3个百分点,至1.98亿吨,在此期间,石油进口量上涨11.3个百分点,至1.07亿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学会表示:2011年到2015年期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及减少排放量的目标,中国表面石油消费量(相当于产量+净进口量)的增长速度预计下滑至5%。与2006年-2010年期间的7.7%的年增长幅度形成明显对比。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预测:考虑到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到202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60%,到2030年达到65%。有专家提出:中国对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严重威胁到国家的能源安全,石油消费量增长速度已经超出了整体的经济增长速度,这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耗能工业。政府应该加强能源管理确保未来的供应,应该为石油消费量设置上限,并采取措施把消费量控制在上限范围内。

3、低碳经济时代石油企业经济战略转型分析

在全球进入低碳经济时代,石油企业作为低碳经济的主要承担者,应当紧跟国家的形势,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与战略布局,不断的努力改变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石油应尽快向经济形势低碳经济战略模式转变。

第一,我国石油企业在低碳经济战略转型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我国石油企业主要的低碳能源就是天然气和化石能源中的石油,石油企业由于多年生产油气的经验,已经又有了比较成熟的经营模式和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近年来,石油企业更加重视在技术上进行创新,油气勘探和开发,节能减排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对于石油利用效率也比以前有了很大幅度升高,为低碳经济良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同时,我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很多帮助鼓励石油企业加大油气资源勘查的投入和优惠税收与信贷政策,为石油企业大力在发展扩大油气业务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天然气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起到更为显著的作用,天然气是清洁高效的能源,石油行业在天然气领域不断取得重要突破,极大的推动了石油企业经济低碳战略转型。

第二,我国石油企业在低碳经济战略转型还存在着某些劣势。首先,石油产品自身具有高碳性质这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困难。煤炭、石油这些能源在燃烧时必然会产生二氧化碳的高排放量,二氧化碳的排放直接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要求石油企业在高耗能的情况下,要长期进行减排和环境保护对于石油企业而言是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次,为了实施低碳发展的战略要求,政府会制定一些限制传统石化生产的财政税收政策,这对传统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有巨大影响的。最后,石油企业的低碳技术相对发达国家而言相对落后,在很多环节的低碳开发与利用是与国际先进技术之间而存在差距,缺少技术优势。

第三,石油企业低碳经济战略转型的主要途径,首先,要石油企业要具有低碳发展的意识,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教育,熟练节能减排的发展意识,宣传和倡导低碳消费,提高人们的低碳热情。其次,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开发和利用低碳技术,不断创新石油企业的低碳技术应用等。第三,积极的开拓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业务,提高新能源的经济效益,能够有效的推动石油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第三,学习和借鉴国外低碳发展的先进理念和丰富经验,将其成功的与我国石油企业的低碳发展情况相结合,从而有效的推动中国石油企业的低碳健康发展。

4、石油企业低碳经济战略转型的途径

石油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是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石油企业要统筹规划,树立低碳发展的理念,着力构建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分步实施,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实现平稳转型;立足实际,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低碳业务结构;务实发展,在抓好油气主营业务发展的同时,努力发展新能源。

综上所述,我国石油企业正处于低碳经济下的战略转型的关键期,唯有高效科学合理的进行经济战略转型,才能适应当今低碳社会的经济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星,张运东,杨艳.国际大石油公司低碳发展实践及其启示[J].可持续发展,2001,(7):12-15.

[2]张书文.低碳经济对石油企业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9.

[3]钱磊,季远玲.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石油行业的深远影响[J].价值工程,2010,(1):118.

作者简介:

篇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兴企业、大型企业不断涌现,能源资源耗费量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了目前世界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问题,因此针对企业碳排放量进行管理和控制就显得至关重要。企业必须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贯彻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实现节能减排有效改革,取得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平衡。本文将就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转型战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低碳经济;煤炭企业;企业转型战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工农业发展之间的平衡,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际上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观念,通过产品转型、技术创新等实现碳排放量的减少,进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煤炭是我国工业发展所需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目前世界各国都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的环境下,煤炭企业积极开展战略转型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转型的必要性目前

我国仍处于工业和农业共同发展,并且工业占主导地位的阶段,这也是导致我国碳排放量较大的主要原因。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企业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水资源、石油资源和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植被资源和环境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给我国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多是粗放型的,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经济发展已过度开发资源为代价,并且难以提高利用效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近几年来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显现,这样下去国民经济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紧随低碳经济发展的脚步。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转型存在的障碍

(一)缺乏足够的低碳意识。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物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能源资源消耗量也越来越大,这其中占据较大比例的就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消耗。我国目前环境形势严峻,但是人们并未意识到,因此没有形成改善环境的意识和树立低碳的观念。以一些大型的煤炭企业为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并没有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观念,目光不长远,仅仅着眼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碳排放量较大,给生态环境平衡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

(二)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虽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形式的能源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应用最为普及的能源仍然是煤炭,不论是化工、钢铁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电力等行业,都非常依赖这种煤炭资源,这种单一资源结构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三)煤炭资源利用率较低。严峻的环境形势让社会开始关注低碳经济发展,一些煤炭企业也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但并未取得明显的成效。创新和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而技术则是创新的基础,但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设备和技术都比较落后,能源资源利用率都很低,特别是一些传统重工业区,用资源换效益,牺牲环境求发展,跌入恶性发展误区。

三、企业低碳转型发展战略分析

(一)转变发展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企业应该逐渐脱离对石化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需求,降低对石油、煤炭等资源的依赖程度,积极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的优点就是清洁无污染,并且成本较低,诸如潮汐能、风能等基本不需要消耗能源,用这些新能源逐步替代传统石化能源,实现清洁生产和高效生产,企业才能更快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资源能够建立和谐相处的关系,社会才能实现低碳战略转型。

(二)做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企业应该积极调整发展目标和发展结构,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将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在重视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将节能减排观念贯彻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积极了解和学习国家、政府出台的关于节能环保的方针政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节能减排定额指标,建立节能环保管理制定并落实,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加强节能环保设施管理力度。

(三)加强技术创新,发展低投入,高产出的技术型产业

(四)重视人才培养。企业要实现战略转型,就必须培养对低碳经济有充分理解、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的高水平人才,在战略转型过程中,积极充分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在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贯彻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来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低碳社会;低碳经济;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268-03

1 前言

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进入新世纪之后,又成为全球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英国政府2003年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不仅着力于解决其国内的减排和替代转型问题,而且积极推动世界范围的低碳经济,从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政策法规建设到国民认知姿态等诸多方面,都处在领先位置。2010年1月,深圳市政府与住房城乡建设部签订了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的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探索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的渐进常态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将深圳逐步建设成为全国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典范。因此,英国作为低碳经济理念的最初倡导者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践行者,其创建低碳社会的经验对深圳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2 英国创建低碳社会的主要做法

2.1 明确目标

英国将低碳经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通过改变现行的高碳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获得更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和更高层次的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低碳转型计划》以及《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计划》三个配套文件,就标志着英国不仅将低碳经济作为能源发展战略,更是全面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50年,英国将从根本上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C02的排放量也将消减80%(在1990年基础上),不仅要通过发展、应用和输出低碳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而且要在支持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方面成为世界的先导。为此,英国在其《低碳转型计划》中明确了从2010年到2020年英国低碳转型的路线图: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在2008年的基础上削减18%,或者在1990年排放水平上降低33%;2010年,将制定2020到2050年间的英国低碳转型计划。

2.2 加强立法

为配合低碳经济战略,英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2002年颁布的相关建筑法规,规定了建筑行业能耗标准;2005年出台的《公路运输可再生燃料法》,要求交通燃料供应商必须出售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燃料。2008年颁布实施的《气候变化法》,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立法进行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国家,并成立了相应的能源和气候变化部。《气候变化法》确立了清晰、可计量的减排要求,明确了更切实可行的措施。按照该法律,英国政府必须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到2050年达到减排80%的目标。

2.3 减排政策措施体系的构建

英国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措施体系,该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行政手段

在行政方面,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明确各行业的减排目标、任务和标准。自2003年开始,英国政府已开始要求电力行业供应商所提供的电力中,3%的电力必须来自可再生能源,2010年要达到10.4%,2015年增加到15.4%。建筑行业则严格执行《欧盟建筑能耗标准体系》,通过执行这一标准,2006年全英国新建房屋的能耗较2002年前下降了40%。2005至2008年间,英国政府每年投入4.4亿英镑用于技术创新和旧房改造,以配合建筑标准的实施。

(2)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开征气候变化税、实施政策性补贴、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等。英国于2001年4月开始征收气候变化税(climate Change Levy),征收对象包括使用能源的工业、商业和公共部门。主要是对电力、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固体燃料(如煤)等供应者,当他们向最终消费者供应能源时一次性征收销售税。如果企业与政府签订气候变化协议,并完成规定的减排目标,则可减免80%的气候变化税。自气候变化税开征以来,迄今已取得减排6000万吨C02的效果。

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UK ETS)的国家,该交易体系已于2005年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近两年来,英国一直是欧盟成员国中碳交易的领头羊,伦敦已成为世界碳市场的中心,全球碳交易总额的80%在伦敦完成。

(3)技术措施

英国政府一直大力促进低碳商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希望以此降低能源替代的成本,并通过向全球提供技术转让和服务而获得经济社会效益。2001年,英国成立碳信托有限公司(carbonTrust),主要资金来源于气候变化税,收益循环投入。目前已累计投入3.8亿英镑,主要用于促进研究开发、加速技术商业化和投资孵化器三个方面。碳信托公司的宗旨是通过投资开发低碳技术、捕捉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向企业和公共部门提供专家咨询、资助和认证服务,协助完成减排目标,激发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最终帮助英国迈向低碳经济。该公司成立以来,已帮助众多英国公司累计减排1700万吨,节省能源支出超过10亿英镑。该公司2006年提出的PAS2050碳测量系统,日前已正式被英国标准协会推出,成为测量产品碳足迹的新标准,被认为是企业第一次有了强制性的、统一产品和服务的碳足迹测定标准。该标准将帮助企业了解自己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据此采取减少供应链中碳排放的针对性措施。

为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2002-2008年间,英国政府每年提供5亿英镑用于可再生能源及低碳排放技术的研发,表1总结了英国在这5年中投资的低碳技术项目。

根据计划,英国政府对再生能源项目的财政支持在2020年前将达到20亿英镑。

2.4 为重点行业制定节能降耗目标

英国政府对重点行业如能源领域、建筑、交通等的能源使用状况及节能潜力进行详细评估和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节能降耗目标,然后将这一目标分解到各个行业部门。

能源领域是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6%。目前这一领域的减排重点主要包括:电力企业必须承担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义务;政府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研发的投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通过发展热电联产、微热电联产技术,提高能效。

到2020年,将能源使用效率提高35%,减少电力消耗8%-15%,减少天然气消耗13%。

建筑是英国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其C02排放量占总量的27%。为了降低新建建筑物的能耗,英国政府实施了严格的能耗标准体系,并与2007年4月颁布了《可持续住宅标准》,对住宅建设和设计提出了可持续性新规范。该标准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进行“绿色评级”,分A-G七个级别,A级为节能效果最优,G级为节能效果最差,并颁发响应的节能证书。政府还设立了“绿色住家服务中心”,免费为F级或G级住房的购买者提供改进房屋能源效率的相关措施。

其他行业如交通、农林业以及其他公共部门的主管部门同样制定了类似的行业减排政策和措施,并得到有效实施。

2.5 政府部门分工合作

英国环境、粮食与农业事务部(DEFRA)是气候变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总体牵头部门,财政部、商业企业与监管改革部、交通部、社区与地方政府部、外交部、国际发展部等部门参与,分工合作,以行业执行的方式开展各项减排工作。表2为英国各政府部门在减排工作中的职责。

英国政府于2006年设立了气候变化办公室(Office of Climate Change,OCC),专司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执行和协调。

总体来看,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体系,并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创新和技术措施扩大就业,补偿转型替代的损失。在某种程度上,英国已突破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初瓶颈,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 对深圳创建低碳生态城市的启示

3.1 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深圳市的长期发展战略

根据深圳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拥有的资源和技术基础,发展低碳经济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即使英国已经具备了坚实的资源和技术基础,其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并不冒进,提出的目标是“2050年基本实现低碳经济”,制订了详细的阶段性促进低碳转性的计划,到2020年也只是在某几个领域实现“低碳”。因此,深圳有必要制定长期的低碳发展战略,分阶段分步骤逐步进行,也必须要与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等统筹考虑,将低碳经济和温室气体相关内容纳入“十二五”规划。

3.2 开展相关试点,制定低碳经济政策

目前,深圳市南山中心区以及福田区均在开展低碳示社区建设示范项目,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进一步考虑在这些示范区进行低碳经济政策试点。一是制定低碳管理政策,例如开展低碳环评,选择示范片区内中的高碳排放支柱产业,将碳排放量作为环评评价指标,出台低碳环评实施细则和指南。二是制定低碳经济政策,对清洁生产、高效低能耗、生产环保低碳产品等的企业实施企业所得税、绿色信贷及绿色保险等优惠政策,研究针对企业和公众环境的补贴政策。三是制定低碳资源性政策,如研究制定相关低碳产品标准,在示范片区的典型产品中开展低碳企业和产品认证、强化绿色采购制度等。

3.3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深圳市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尤以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突出。深圳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5225 MJ/m2,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060小时,具备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天然条件;在太阳能利用领域,深圳是世界太阳能发电产品的主要产业聚集地,拥有拓日、伽伟等产值过亿元的大型太阳能企业,美国杜邦公司在光明新区建立的太阳能光伏电薄膜生产基地,具有技术优势,这些都为深圳市的太阳能系统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风能利用领域,深圳风能蕴藏量丰富,拥有230公里的连绵海岸线,沿海一带及岛屿风速大,平均风速可媲美甚至高于全球最大风电国一德国的风速,有相当大的可开发利用价值。在海洋能利用领域,深圳是靠海城市,发展潮汐能、波浪能、海洋热能、海流能、海盐差能等的条件极为有利,目前全球沿海区域已利用的海洋能就达10亿千瓦以上,但深圳的利用情况基本为零。深圳市2020年要建成具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强市,因此,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与其他可再生能源。

3.4 开展低碳经济相关宣传培训

低碳经济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所有国家力量推动。由于低碳经济是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多数地方政府和公众不熟悉,急需组织低碳经济专题学习和开展相关科普工作。为此,应将低碳经济内容列入深圳市领导干部的培训内容;开展针对企业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低碳技术及低碳企业的专门培训;利用现有环境宣传教育与气候变化宣传网络,开展针对公众的低碳经济教育宣传,将低碳生活、产品碳足迹等内容纳入其中;深入社区,开展针对性低碳经济教育和宣传。

4 结语

英国创建低碳社会、减排温室气体的模式较好的处理了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事实上,在1990-2002年期间,英国经济增长了36%,而温室气体降低了近15%,在这段时间里,碳排放强度也降低了35%。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都市,要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法制环境、公民意识等方面都已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的优势,借鉴英国体坛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率先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方面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全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发挥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应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主要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HM Government A Strategy for Household Energy Management,March 2010,UK

[3]DEFRA Climate Change Levy,April 2001,UK

[4]HM Government,The UK Low Carbon Transition Plan NationalStrategy for Climate and Energy,2009,UK

篇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190-02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和解决办法,它是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经济发展模式[1]。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高碳行业的石油企业,应当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总趋势,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是实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协调、平衡、持续状态的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与经济社会关系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人类自身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是经济发展、自然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很好地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三个特征,首先,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能耗特征体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其次,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排放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不损害资源的恢复再生能力,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协调统一;第三,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不仅能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思想。

总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体现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兼顾了“低碳”和“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3],所以石油企业要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品结构,重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二、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建立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主要产业结构、政策措施、传统观念、技术水平四个因素制约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1.产业结构单一。未来的能源结构是以可再生的新能源为主,虽说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相对比较环保,但也是不可再生能源,只能维持现状。作为石油企业,要对可再生新能源进行研发,不能紧紧停留在常规能源的产业链上,并且这方面石油企业也投入相对较为落后。面对当前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加快,石油企业要能够加快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向规模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的集约化发展之路,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清洁燃料的生产,提高单位石油的产品效益[4]。

2.政策措施不健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解决能源利用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保驾护航。作为高碳产业的石油企业来说,低碳经济发展应首当其冲,应当由一些列的政策法规来进行制约,但当前中国这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健全,缺乏专门的针对低碳经济的专项法律法规,没有较好地执行体系,没有法律化、制度化,监督监管不严,造成了一些企业碳排放量招标、废弃废物乱排乱放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生产生活环境。

3.传统观念滞后。同国际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管理理念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管理理念和水平还相对落后,特别是在节能排放方面,主要是通过减少资源利用、关闭高耗能装置等比较直接性的生产管理方式获得的,对于利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4.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中国低碳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刚刚起步。中国低碳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耗的技术系统落后,造成能源利用率低,碳排放量大,经济效益低下;二是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落后,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程度不高,造成化石能源利用量大,能耗资源消费高。所以,石油企业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同时,要对总体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为建立高效节能低排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针对制约中国石油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因素,为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中国石油企业向绿色、低碳、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与经济发展奇迹相伴随的是中国社会正合乎逻辑地进入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毫无疑问,这种社会转型推动了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较大改善;然而,社会转型也引发了资源配置方式革新、利益整合机制和谐、价值行为取向转变的渐进趋势,从而衍生了低碳经济转型这一崭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低碳经济’概念最早是英国始于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的考虑,率先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的。其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控制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发达国家正在探索的低碳经济模式不仅是一种时尚的国际潮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实践,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致力于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步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重视产业结构调整,重视发展方式转变,重视有关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立足低碳,着眼经济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要防止低碳不经济现象的发生。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很有限,必须始终坚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能不能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可持续发展战略丰富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映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均衡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力的不断改进与生产工具的不断更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统而观之,虽然世界各国在工业化、现代化领域的成就令人欢欣鼓舞,但随之衍生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气候变化、环境破坏、生态危机不容小视。工业化、现代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加,致使温室效应越发严重,为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巨大隐优。气候条件恶化,危害越加严重,任何国家都不能避免,独善其身绝非可能。对此,世界将以何种方式应对?几年的发展证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已成为一种可行的途径。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与低碳经济。

二、低碳经济的实质和内涵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狭义的理解是以消耗低碳燃料为主,追求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最小排放的发展,是一种高能效、低资源消耗和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模式。对低碳经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从科学发展观角度,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的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从效率角度,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在发展模式上,低碳经济从宏观上确立了低碳发展的方向,中观层面结合了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式,在微观层面上利用碳中和技术。

(1)低碳经济的本质是经济方式转变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实质是从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低碳经济的本质是经济发展方式的。

(2)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驱动力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绿色经济领域的研究者就预言,按照著名的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D Kondra-tieff)经济长波理论或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创新周期理论,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内容的第五次创新长波之后,即将来临的是以资源生产率革命为特征的第六次创新长波,而这个长波的意义就是开创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毋庸置疑,全球经济正处在一场新工业革命的序幕,驱动这种新工业革命的是对能源和气候安全方面的重视;与此同时,能源资源禀赋不可回收的天然属性、价格与供给的巨大波动性也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经济模式的主流。针对这一新的现实,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们开始调整在贸易、融资和生产计划方面的决策;不过真正推动这种决策调整的是对未来的展望,这种展望关乎向低碳未来转型所带来的潜在的经济与政治利益――而不是转型的成本考虑。

中国经济正处于以资源密集开采和快速消耗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当中,能源资源的天然不可再生性与可持续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在21世纪前50年内,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仍将以化石燃料为主。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短缺和洁净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煤炭的重要性和地位还会逐渐提升。根据我国资源状况和煤炭在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如图1、图2所示。

显而易见,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基本呈现出“富煤、缺油、少气”以及“新型能源短缺”的本质特征,这也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然而,这种以低热值的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负外部性对环境影响较为重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煤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始终是一个焦点话题。国际能源署(1EA)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显示:2005--2030年问,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将分别增长3.2%和2.5%,能源相关的CO2排放将年均分别增长3.3%和2.2%,中国将在2010年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与此同时,粗放式发展长期处于主流的特征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中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决定了必须实施低碳经济转型,推广清洁碳排放技术,扩展新能源生产结构,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共赢。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必须关注的话题。低碳经济为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笔者认为目前我国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逐步建立低碳经济的政策框架。

(1)法律规范低碳经济发展

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低碳经济法律和政策,将重点放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如制定《低碳转换计划》,并制定出诸如《低碳经济法》、《循环经济法》以及《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对于涉及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的法律需要作进一步修改,通过立法、修改法律以及采取实际行动来贯彻执行这些法律,支持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中国特色的经济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

(2)发展可再生能源

积极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降低碳排放量的一种重要措施。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生物燃气、地热等清洁能源,强化太阳能的研制、开发与利用,可通过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提高其使用比例,并进一步落实政府鼓励政策。积极将低碳能源技术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在发电行业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重要逐步提高,同时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促进现有风力设备的更新换代,降低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挖掘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为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3)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制开发

首先成立专门的国家级低碳经济研究机构,制定低碳技术开发计划,为从事低碳经济的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从国家层面上统一组织协调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工作。其次,以政策调节手段增强减排能源有效利用的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研制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限制高碳排放,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发展道路。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支持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分别从资金匹配、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再次,加强国际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低碳技术转让,并整合国内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多途径地迅速推广和应用,以不断增强我国碳减排的技术支撑能力。借鉴日本的做法,每年投入巨资发展低碳技术,加大资助发展清洁煤技术、收集并存储碳分子技术等研究项目,以大幅度减少碳排放。

(4)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结合“十二五’’规划,把发展低碳经济列入城市和农村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财政、税收、产业、技术政策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引导重工业降碳。择机推出碳税、排放贸易机制和税收优惠等经济政策。对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者或经济行为给予补贴,是极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工业能效以及竞争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对低碳经济发展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措施。对使用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的相关企业和个人可享受额度不等的减税额度。此外,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机制,加强财政和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建立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四、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

1、前言

英国作为作为全球低碳经济的先行者,于2003年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低碳发展的理念不仅着力于解决其本国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经济发展升级转型的问题,还推动了世界范围的低碳经济发展变革。2010年深圳市政府与国家住建部签订了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的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探索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的渐进常态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将深圳逐步建设成为全国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典范。深圳市通过借鉴英国建设低碳社会的经验,学习其法律法规建设、低碳技术推广模式、民众认知提升等多个方面的做法,探索并实践适用于深圳推广实施的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2、英国低碳建设方法

2.1 高度重视

英国通过改变现行的高碳型经济增长方式将低碳经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获得了更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和更高层次的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低碳转型计划》、《低碳工业战略》及《低碳交通计划》三个配套文件。到2050年英国CO2的排放量将消减80%(在1990年基础上),英国在其《低碳转型计划》中明确了从2010年到2020年英国低碳转型的路线图: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在2008年的基础上削减18%。

2.2 加强立法

为配合低碳发展战略,英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低碳发展相关政策法规,2002年颁布的相关建筑法规规定了建筑行业能耗标准;2005年出台的《公路运输可再生燃料法》要求交通燃料供应商必须出售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燃料。2008年颁布实施的《气候变化法》,使英国成为世界上首个立法进行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国家,并成立了相应的能源和气候变化部。

2.3 建立减排政策措施体系

英国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措施体系,该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行政制约

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明确各行业的减排目标、任务和标准。自2003年开始,英国政府已开始要求电力行业供应商所提供的电力中,3%的电力必须来自可再生能源,2010年要达到10.4%,2015年增加到15.4%[1]。建筑行业则严格执行《欧盟建筑能耗标准体系》。2005至2008年间,英国政府每年投入4.4亿英镑用于技术创新和旧房改造,以配合建筑标准的实施[2]。

(2)经济杠杆

英国于2001年4月开始征收气候变化税(Climate Change Levy),征收对象包括使用能源的工业、商业和公共部门。主要是对电力、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固体燃料(如煤)等供应者,如果企业与政府签订气候变化协议,并完成规定的减排目标,则可减免80%的气候变化税[3],迄今已取得减排6000万吨CO2的成效。

不仅如此,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UK ETS)的国家,该交易体系已于2005年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伦敦已成为世界碳市场的中心,全球碳交易总额的80%在伦敦完成。

(3)技术保障

英国政府一直大力扶持低碳商用技术的研发推广,以此降低能源替代成本,并通过向全球提供技术转让而获得经济效益。2001年,英国成立碳信托有限公司(Carbon Trust),该公司成立以来,帮助众多英国企业累计减排温室气体1700万吨,节省能源支出超过10亿英镑[4]。而其研发的PAS2050碳测量系统已正式被英国标准协会推出,成为测量产品碳足迹的新标准,该标准将帮助企业了解自己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据此采取减少供应链中碳排放的针对性措施。

为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2002-2008年间,英国政府每年提供5亿英镑用于可再生能源及低碳排放技术的研发,表1总结了英国在这5年中投资的低碳技术项目。

表1 2002-2008年英国低碳技术项目汇总

根据计划,英国政府对再生能源项目的财政支持在2020年前将达到20亿英镑。

2.4制订节能降耗目标

英国政府对重点行业如能源领域、建筑、交通等的能源使用状况及节能潜力进行详细评估和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节能降耗目标,然后将这一目标分解到各个行业部门。

能源领域是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6%。目前这一领域的减排重点主要包括:电力企业必须承担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义务;政府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研发的投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通过发展热电联产、微热电联产技术,提高能效。到2020年,将能源使用效率提高35%,减少电力消耗8%-15%,减少天然气消耗13%[1]。

建筑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总量的27%。为降低新建筑物能耗,英国政府实施了严格的能耗标准体系,于2007年颁布了《可持续住宅标准》,对住宅建设和设计提出了可持续性新规范。该标准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进行“绿色评级”,分A-G七个级别,A级为节能效果最优,G级为节能效果最差,并颁发响应的节能证书。政府还设立了“绿色住家服务中心”,免费为F级或G级住房的购买者提供改进房屋能源效率的相关措施。

其他行业如交通、农林业以及其他公共部门的主管部门同样制定了类似的行业减排政策和措施,并得到有效实施。

2.5 明确职责

英国环境、粮食与农业事务部(DEFRA)是气候变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体部门,由财政部、商业企业与监管改革部、交通部、社区与地方政府部、外交部、国际发展部等部门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合作。表2为英国各政府部门在减排工作中的职责。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江西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32-02

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如何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200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到今年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都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列为主题。在世界各国都积极朝向低碳经济迈进的同时,中国走低碳发展道路亦具备内外驱动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有利于化解减排的国际压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目前,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试验在国内一些地方已开始启动,作为欠发达的江西省也将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并将其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低碳经济: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于是在2003年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正式提出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英国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能源白皮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可见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在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人类自身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识,是由高耗能、粗放型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到绿色的可持续生产方式的调整。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指出,中国消耗了全球生物承载力的15%,中国消耗的资源已超过其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为国际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消费品的同时亦陷入了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发展难以为继的困境,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因此,中国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低碳经济是兼顾了“低碳”和“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适合中国具体国情:中国既需要摆脱对化石燃料的过分依赖,减轻高油价的压力,实现经济转型,又需要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解决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因此,发展低碳能源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江西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江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

作为中国欠发达的省份,江西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该省的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资源都十分贫乏,人均能源储量原煤约33.5 吨,只有中国人均储量的1/3;人均能源消费量只有全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的1/2。其次,该省的能源生产结构长期过度依赖煤炭,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扩大。全省原煤生产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增高,而水电这种清洁型能源比重不断缩小,能源供应过度依赖煤炭,将会使环境和运输不堪其负。最后,该省现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快速上升的通道,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大,换句话说,该省未来的发展还需要较大的能源供应量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空间。

(二)江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

江西省发展低碳经济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发展低碳经济所具备的独特优势。首先,江西省率先编写了国内首个省级低碳经济发展的白皮书――《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该纲要阐述了江西低碳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思路,着眼打造低碳农业产业群、低碳工业产业群以及现代旅游产业群,发挥南昌示范城市的带动作用,推行以生态保护、低碳产业为主导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其次,发展低碳经济与该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构想不谋而合。2008年,江西省提出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的理念,构想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致力于把环鄱阳湖地区建设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实验区”与节能减排,实现低污染、低排放、可循环、高产出的低碳经济是一致的。最后,江西良好的生态优势为江西省成为低碳经济天然实验场提供了现实条件。目前,江西生态示范区的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57.3%;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05%,位居全国第二位;依托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建有99个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39个,居全国第一位;拥有自然保护区156个,其中国家级8个,列全国第二位。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整个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公里,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省内主要河流水质良好,一到三类水质达到77%。这些都为江西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形成提供了现实条件。

三、江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一)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求很高,为了统筹全省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制定全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首先,将低碳经济纳入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其次,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江西省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再次制定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全省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最后,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二)构建“低碳经济试点区”,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正如深圳等沿海城市成为改革开放的试点特区一样,低碳经济也需要一些有条件的地区作为发展模式转型的试金石。可以考虑按照不同地区特点选择试点区。比如,作为全国唯一低碳试点省会城市南昌市将打造三大低碳经济的示范区,趁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其中拟将红谷滩新区打造成生态居住和服务业中心区,拟将高新开发区将以打造成生态高科技园,拟将湾里区将打造成生态园林区。

(三)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倡导产业低碳化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该省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把握低碳经济的先行主动权,构建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力图使一批符合绿色发展潮流的产业群(比如太阳能光伏产业、LED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等)迅速壮大,成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有效限制工业制造、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高碳行业的能源消耗,逐步开拓出一条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新兴发展之路。

(四)加大低碳经济宣传力度,倡导生活方式低碳化

为使广大公众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益处,要充分需要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让公众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自觉形成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比如,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用电器,从各个环节上做到“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如轻轨和地铁系统;限制城市私家汽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比如实施单双号限行等。

(五)坚持两条腿走路,积极构建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大力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

该省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力求从政策机制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推动低碳经济转型。一是在政策机制方面,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碳税的税率由能源的含碳量和发热量决定,因此对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发展有明显作用。省相关部门应密切协作,调整税收政策,建立适应省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税收体系。碳排放交易机制对促进各地区、各单位之间利益均衡、提高减排效率有重要作用。二是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促进低碳技术的重大突破。要为各种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展示项目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尝试设立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等切实保证发展低碳的资金需求。整合现有的低碳技术,通过技术交易等手段,促进其迅速推广和应用,鼓励企业开发应用低碳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即要加大与国际社会尤其是低碳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从发达国家引入成熟的技术,提升引进消化和再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48-67.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9,(8).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两型社会;现状;设想

一、引言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河北在经历了过去若干年的长期经济高速增长后,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任务。近年来,中央强调“以人为本”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其实是在中国强劲增长动力之上增加一个平衡器。对于过分依赖煤炭、工业偏重、环境容量有限、环绕京津的河北而言,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唯GDP论的驱动模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来抓。发展低碳经济,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二、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一)英国。低碳经济的先驱英国早在2003年就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2005年英国建立了3,500万英镑的小型示范基金。2008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承诺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60%的长期目标。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追加了104亿英镑的投资,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2009年7月15日,英国政府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

(二)欧盟。欧盟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整体水平较高。欧盟碳市场(EU ETS)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交易体系,该市场目前不同类别的碳价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价值的碳交易市场价格。欧盟通过碳交易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促进私营经济参与低碳转型;二是借由交易盈利为欧盟发展世界领先的碳技术筹措资金。欧盟还实施经济与技术援助在内的项目目标式战略,如积极支持清洁能源项目建设。2010年11月10日欧盟委员会出台一份新的能源战略——《能源2020》,拟在重点能源领域实施更加细化的行动计划。

(三)美国。美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也一直在暗自发力。美国政府的举措可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是核心。2009年《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2009年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案》和《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的均旨在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美国在新能源、低碳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世人有目共睹。

(四)日本。日本作为亚洲低碳经济的倡导者,也在不断坚定着低碳发展的步伐。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制定《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确定了综合推进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建设目标。2008年5月,日本环境省全球环境研究基金项目组了《面向低碳社会的12大行动》,其中对住宅、工业、交通、能源转换等都提出了预期减排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和制度支持。同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政策,即着名的“福田蓝图”,这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2009年4月,《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出台,旨在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

(五)韩国。韩国2008年9月制定了《低碳绿色增长的国家战略》,明确了2009~2050年的低碳绿色增长总目标。以此为主轴,立法机构负责描绘法律框架,2010年4月14日公布了《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行政部门制定了阶段计划,韩国环境部新设“温室气体综合信息中心”,推行一项旨在到2012年前达到年均能耗下降1%~6%的计划;科研部门发展绿色技术及其产业,外汇部门发展“旅游”等货币资产项目。

(六)印度。印度是CDM项目大国。印度在《京都议定书》还未生效的时候,就看好并着手CDM项目,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CDM项目开发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CDM项目的政策。目前,印度在利用CDM机制方面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此外,印度还通过各种途径致力于国内的减排行动,包括对煤炭征收碳税为清洁能源提供资金支持。

(七)巴西。巴西政府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热带雨林为出发点,结合农业和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替代产业。如,成立了一个跨部门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总统府牵头、14个政府部门参加,负责研究和制定有关生物柴油生产与推广的政策与措施。目前,全巴西境内27个州,有23个州建立了研发生物柴油的技术网络。金融支持政策是巴西政府出手的另一项拳头措施。国家银行推出各种信贷优惠政策,为生物柴油企业提供融资;央行设立专项信贷资金,鼓励农户种植甘蔗、大豆等作物,满足原料需求。除此之外,巴西政府还大力号召和推动国民的低碳生活方式。

三、河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越。河北省处于我国第三经济增长极“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腹地,同北京、天津构成了闻名遐迩的“金三角”。借势京津辐射优势,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区,具有获得国家战略支持的良好前景。

(二)资源禀赋良好。河北省蕴藏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资源基础。

(三)前期基础坚实。为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河北自2007年开始实施“双三十”工程以来,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河北已经投产的风电装机规模居内蒙古和吉林之后,排名全国第三;在光伏发电领域,河北省也走在了全国前列;保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并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构成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良好基础,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保定市为首批开展低碳工作的城市试点之一;以“生态科技”、“创新”为理念的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作为当今世界四种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之一,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建设同样有助于低碳经济在全省范围内的崛起;河北在建筑节能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全省大部分城市新建建筑80%达标,唐山市新建建筑100%达到节能标准;在“节能减排”方面,河北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09年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建设唐山新能源汽车、张承千万千瓦级风电、保定中国电谷、宁晋晶龙等新能源产业基地作为2010年重要经济工作之一,为河北省的经济低碳化发展确定了方向。

转贴于

但是,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动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仍面临许多现实挑战。一是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完善,尚未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和金融系统支持机制;二是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能源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碳增长是刚性的,短期内跨越资源、能源瓶颈约束是主要难题;三是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将是长期制约因素;四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最大制约;五是河北工业特别是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比重偏高,“高碳”产业特征明显,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偏低;六是低效企业众多,单位能耗偏高,要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需时日;七是高耗能的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以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在河北占有大比重,短期内改造很难,从而导致高碳排放锁定,构成潜在风险;八是人们低碳消费意识尚未普遍形成。

四、发展河北低碳经济的设想

借鉴与参照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实践,立足河北现状,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对河北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明确低碳发展战略。战略是行动的指南,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行动的总体安排。将低碳经济发展作为重点纳入全省总体发展规划,制定低碳经济的全面方案和行动路线,形成一个可操作性强的低碳经济发展蓝图。同时,将二氧化碳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十二五”规划中,以制度形式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努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低碳转型。

第二,细化低碳支持政策。细化政策支持是落实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因此,需要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省有关经济、环境保护和税务等部门密切协作,探索建立适应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制度支撑。

第三,开发低碳居住空间。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开发低碳住宅已势在必行。建议引入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大标准的检查、执行力度;鼓励能源服务公司对既有高耗能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推进建筑节能材料的产业化发展。

第四,构建低碳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城镇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控制私人轿车无节制增长;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形成立体化交通体系;不断提高强制性的汽车燃油效率标准,促进汽车改善燃油效率;同时,大力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

第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培养居民“碳中和”理念。通过对“碳中和”这一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分解和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大力提倡,可以使人们深刻了解到生活中习惯和细节的改变可以起到减少碳排放、促进碳中和的作用,拥有越来越重要的环保意义。每一件生活用品,大至家电小到玩具、书籍和摆设,都有无穷的改进空间,投入智慧就意味着减少每一个环节的碳排放。个人的积极行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可汇聚为行为减碳的威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意义重大。

第六,先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低碳转型的方向下,为了改革过程不可逆转,同时使改革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风险是可承担的,应当坚持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路径。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地区或行业来先期试点,先在局部取得经验,再逐步扩大,最后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改革经验。

五、结语

没有人会反对增长,因为这是繁荣和福祉的基石,需要调整的是增长方式。置身在一个有限的世界,告别“竭泽而渔”的野蛮增长,倡导低碳转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对我们过往所保持的唯经济发展单一维度评价体系的深刻反思,也是为了迈向更为人道和可持续的增长轨道,必将成为影响未来若干年河北增长后劲的重要因素。

主要:

[1]如明.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06.7.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我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河北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这一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河北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河北乃至全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四)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河北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河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五)发展低碳经济将为河北带来重要商机。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诸大建认为,2009年12月份召开的气候变化会议,表明国家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信号,将成为引导我国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低碳经济将带来重要商机,抓住这个商机,就将占领未来世界经济的桥头堡。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特别是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低碳经济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哥本哈根气候理事会日前的报告显示,开发和使用低碳排放的清洁能源能够创造商机,带来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

二、河北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河北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将相应增长,排放也将继续增大。河北有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有低碳经济发展的空间,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应当研究确定河北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河北现阶段经济发展应当通过低碳经济发展引导经济结构改变和调整。以目前的能源和环境情况看,我们不能援用西方国家的耗能方式,需要寻找适合省情的能源消耗方式,包括生活方式,政府可以从战略和政策上引导人民的低碳选择,许多经济发展政策和战略都需要重新考虑。低碳路径包括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特征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低碳城市)。政府和金融业通过政策激励和融资支持,驱动技术创新和资本流动,推广有效的低碳技术。

(二)河北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能源生产和消费,要求对能源战略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往的能源战略,只是简单地从能源供给考虑,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改变这一传统模式,结合能源需求侧管理,通过对能源供给投入或者对节能投入的选择,将满足一定能源需求的碳含量最小化。还需要改变以往仅由资源约束的能源供需增长和能源结构规划,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约束,从而对能源结构的含碳量进行约束。

以往从能源供给考虑能源安全,即石油战略储备的能源安全观念应当改变。随着能源价格日益走高,经济稳定发展将越来越受到能源价格的冲击,而经济不稳定直接影响节能减排。因此,应当更广义地考虑河北的能源安全,研究能源价格对我们经济的影响。低碳经济发展必须站在整体能源的高度,考虑能源在不同种类之间的替代性、能源价格的联动性以及能源约束的相关性。

(三)河北的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广泛的政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集中反映为能源问题。能源的主要特性包括外部性、不确定性、公平性和不可再生性。围绕这些特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原则。解决外部性的原则是,政府确立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观念,即政府除保证能源市场有效运行外,应尽量使用经济手段解决外部性问题;应对不确定性的原则,要求低碳经济发展充分估计能源稀缺、相应的价格上涨和环境影响,并且使中国的能源消费不过度依赖国际能源市场;保证能源公平性的政策原则是,保证国内能源公平的同时兼顾能源效率,在国际上应当争取能源和环境公平的权利,强调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能源价格和环境污染的责任,要求他们必须因环境问题而降低能源需求,保证代际公平则应该尽可能考虑后代利益;与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相适应的政策原则是,推动能源价格改革,这是低碳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四)不同的碳排放量相对应的能源结构不同。不同的能源结构会有不同的能源成本,需要对不同的能源结构成本进行分析,研究其对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从经济社会角度考虑一定量的碳排放约束是否可以接受,从而确定和选择与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能源结构。

三、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

第二,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河北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河北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第三,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河北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第四,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走低碳发展之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因此,河北应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如可以在规划、项目批准、战略环评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应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企业及公众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探索建立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效机制与政策措施,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推动低碳转型。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创建碳市场,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五,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第六,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河北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超高效热力泵,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七,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应研究提出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路线图,促进生产和消费领域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通过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标杆,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第八,高碳能源要低碳化利用。煤炭是碳排放系数最高的高碳能源,也是河北长时期内的主体能源,其低碳化利用技术的发展尤其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河北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主要就是煤炭的低碳化利用。煤炭低碳化利用的关键是在其源头、过程到终端的全生命周期内,大力创新用煤工艺、采用洁净煤技术。具体包括加大清洁开采及原煤入洗比重,减少原煤输出和直接燃烧,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快煤炭高效转化技术开发,如煤基多联产、先进燃烧、低碳产品合成等技术,降低煤炭消费强度,减少转化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加大煤炭及煤基产品消费环节污染物排放控制与治理技术的研发,如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储存,实现煤炭及煤基产品的清洁化利用;加快发展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煤层气的开发及利用等技术。

第九,提高认识,鼓励利益相关方参与。低碳发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门或企业关注的事情,还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由于气候变化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应对气候变化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门的参与,同时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加强研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同时,应加强相关的舆论宣传。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河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概念;困难;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缺水、缺电、缺油现象频发,我国的能源问题不仅仅体现在供需不足方面,更严重的是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

1低碳经济的内涵

11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在当今能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保持自然环境的节能减排、低损耗、低污染,在能源利用的同时做好对环境的保护,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很多研究低碳经济的专家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既不会阻碍社会经济前进的脚步,又不会给自然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相反地,低碳经济模式在起到了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优化了能源结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所提倡的发展理念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积极地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尽到环境保护的目的,谁污染谁治理,通过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计划完成国家对能源损耗的限制性要求;另一方面要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像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等,建设生态文明。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改变原有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型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共同进步。

低碳经济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快现有的经济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加快科技创新。低碳经济部仅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报告中将生态文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列入总体布局当中,突出了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努力完成建设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的今天,工业的发展不能够仅仅以效益为主要目的,更要在加快工业的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工业建设的方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制定更加合理的进行工业建设总体规划。在实现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的同时,使资源、能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建设工业战略强省目标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快工业化建设的步伐,实现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而在不断加大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的今天,工业建设不能够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走出一条工业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在工业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12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就是要对能源进行高效利用、促进新能源发展、建设绿色GDP,加快能源创新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制度建设,促进人类生产观念的进步。我国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为前提的,换来的却是较低的经济效益,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了能源的消耗,能源利用率低下,同时向大自然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低碳经济的模式为节能减排、促进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途径,。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所代表的理念跟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是一样的,是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进一步阐释。

总体来看,要把握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把握住低碳经济的三个特点:

(1)战略性。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天气变化反常,这些众多的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低碳经济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解决当下我们遇到的生态问题,更要解决长远的发展问题,低碳经济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对当前能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调整,为了让人类的生存环境适应地球的生态系统而做出的战略性布局;

(2)综合性。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技术和经济发展问题,更多的涉及到社会、环境、人文的综合问题。低碳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与减排的结合,不单单是为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目的是为了经济发展,通过减少能源需求和排放来促进经济发展,不是以降低生活质量和放慢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节能减排。同时低碳经济还直接影响着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问题。不同的国家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和发展空间也不一样,因此要在保证社会公平和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公平的节能减排目标。

(3)全球性。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整个地球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所以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发展目标。

2我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面临的困难

21 对绿色节能技术缺少评估标准

近年来我国绿色节能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但是目前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绿色节能技术的评估多通过建设过程的中的实践与探讨,没有传统的数据作为支持,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致使一些绿色节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漏洞百出。再加上绿色节能技术研发成本较高,而相应的投资又极其匮乏,不能及时的投入设备、技术等对绿色节能技术进行优化完善,极大的限制了绿色节能技术的进步,极大的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划。

22 政府对绿色节能技术缺乏足够的支持,投入较少

绿色节能技术在我国发展较晚,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人们对于绿色节能技术和新能源认识不清,在发展过程中不被大多数的人所接受,严重阻碍了低碳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发展绿色节能技术需要使用大量的新材料、新设备,而国家又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扶持,使绿色节能产业的建造成本以及购买成本极大的上升。成本的上升也极大的打击了节能技术研发者的积极性,很多企业也为了自身的利益更多的投入到普通技术产业发展中来,而忽略对绿色节能产业的重视,影响着我国绿色节能产业的发展。

23 低碳产业的推广阻碍重重

结合我国目前对低碳技术的研发进度缓慢的现实,我国要想大力推广低碳产业,必须要从国外的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一方面先对国外的低碳技术进行实际的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直以来,我国对国外先进技术存在重引进、轻创新的情况。很多企业为这些先进技术投入大量的资金,希望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这些技术往往不能跟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起来,甚至是背道而驰。到最后,既没有带动企业的发展,企业也没有培养出自主创新能力,在与其他企业的较量中失去了核心竞争力,造成了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过度依赖的局面。

3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可能途径

我国虽然资源总量较多,但是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占有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时由于工业生产的发展,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越来越脆弱,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推广低碳经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节约资源,珍惜资源,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面就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可能途径作相关分析。

31 加强制度、法律建设,完善评估体系

政府要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在鼓励支持绿色节能技术发展的同时,根据制度、法律等,对节能减排进行有效的监督。制定相应的政策,明确各技术相应的标准,使绿色节能技术有据可查;完善技术评估体系,根据标准规定等及时对绿色节能技术开展有效的评估,为广大用户提供最为真实的评估数据,严格把关,推动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加强立法监管,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度,针对一些特殊行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让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大执法力度,对园区管辖内的所有企业进行审查,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对恶意竞争的企业坚决进行查处,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确保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

32 优化并改造传统行业

对现存的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以及化工工业进行严格审查,对各企业能源以及资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淘汰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用技术来带动企业发展。加大对企业的监管,提高新增产业的准入门槛,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及时进行严肃处理,不能因一时的利益而影响当地长远规划。加大市场竞争,通过重组或者是兼并的方式,不断整合市场资源,让小企业形成规模,增强企业总体实力,提高竞争力。

33 加快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结合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总体战略规划,进行地域划分,明确各地域的发展优势,形成当地的特色产业,在生产园区要建立集群发展模式,将同类产业、配套产业进行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产业体系。针对的不同的地区进行不同的规划,在一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指导的地区,要以高新技术为指导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资源丰富的地方,在注重对资源开采利用的同时,建立深加工基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在生态环境比较容易遭到破坏的地方,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保证当地生态平衡。依托各地区有利的地形条件以及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成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

34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决定力量,要结合各地区的发展现状,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对新兴进产业要结合现有的产业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加大对创新性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增强创新能力。出台一系列政策,引进一些服务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到新能源、新材料、旅游产业的建设当中来,用新兴行业来带动经济结构的转变,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5 制定长期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国家总体布局,制定明确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方向,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布局的划分进行指导,突出未来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对重点以及难点制定专门的规划方案,制定出建设各阶段的目标责任,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加强对绿色节能技术的支持力度。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如对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等,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对于研究出绿色节能新技术的企业或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购买绿色节能产品的消费者提供补贴或者是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强人们购买的积极性,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我国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积极吸收他们在绿色节能新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丰富和完善。

36 与国际接轨,共同合作

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也有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促发展、共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要在保障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机制的前提的下,实现技术的转让、推广和创新,通过参与制定碳排放标准,我国应制定强制化的节能减排标杆,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引进国外的先进节能技术,积极开发新能源,加快技术创新,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共同合作,使我国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设施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提高低碳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4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确保我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必须要加大对生态文明的重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并改造传统行业,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加大技术投入,进行自然资源、企业重组,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为支柱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新兴产业为中心,促进经济整体发展。制定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为发展方向以及道路做出指导,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有效保证企业的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支持下来完成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范钰婷,李明忠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型[J]上海经济研究2010(2)

[2] 王贵臣试析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中国市场2010(7)

[3]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

[4]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10(1)

[5] 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10(11)

[6] 余丽生,冯健,陈优芳,虞斌基于国际比较视角透析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取向[J]地方财政研究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