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

篇1

关键词:金融危机;煤炭企业;措施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在国际煤价下跌带动下,国内煤价普遍下降,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煤炭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从而影响了煤炭消费,阻滞煤炭工业的发展。如何在煤炭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应对经济危机?本文作者主要通过树立质量第一,诚信经营的理念,使企业达到摆脱困境,进而长足发展来进行阐述。

一、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影响

1.经济危机使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导致下游行业需求下降,煤炭需求量减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速减缓,宏观经济走弱,这种趋势反馈到市场,首先表现为煤炭四大下游支撑行业钢铁、火电、水泥、化工增速全面变缓,煤炭需求疲软。

2.经济危机影响世界煤炭市场供求格局,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煤炭进出口市场,导致进出口格局改变。全球金融危机,国际石油、煤炭价格大幅度下滑,我国煤炭价格虽教之前有所下滑,但由于价格仍高于国际煤炭价格,就造成我国煤炭市场供求割据进一步发生变化。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偏低的刺激,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放弃采购国内煤炭,转向国际市场煤炭,国内煤炭的需求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煤炭市场下滑的幅度较大,速度较快,势必倒逼挤压国内煤炭市场,加大国内煤炭市场价格的反差,再加上煤炭出口加税的影响,必将影响到我国的煤炭贸易。国内、国际煤价变化,势必改变进出口格局,进口煤逐渐增多,增加国内煤炭市场容量,将进一步增加国内煤炭企业经营压力,引发国内煤炭价格波动。

3.经济危机使我国煤炭市场动荡,煤炭需求减弱,价格大幅度下滑。经济危机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我国煤炭市场较大范围、较大面积、较大幅度、较多煤种的煤炭价格下滑的情况。

二、煤炭行业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煤炭产品质量方面受利益驱动的影响许多小煤窑存在短期行为,不重视产品质量,掺杂使假不讲信誉,不讲求合同兑现率,谁出的价高就卖给谁,短期行为严重,给用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些矿井在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使自己产品销路不畅,产品积压陷入价格滑坡的泥潭。

在面对国内煤炭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的市场形势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郑煤集团公司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的管理理念,与用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讲诚实,守信用,实现互惠互利,实现双方共赢。

三、应对经济危机具体措施方法

1.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即“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保证优良的煤炭质量,赢得用户需求。

(1)建立煤质管理体系

按照煤质达标标准,建立煤质各级管理体系,从集团公司、矿区队、班组落实各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对质量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按月考核,奖罚兑现。

(2)狠抓技术管理

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现场做好地质勘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调整生产工艺。在采掘一线,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利用先进的采煤方法,对工作面采取分装分运,同时加强治水工作,对采区内的水份及老空水采取有力措施,降低煤层水份,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出井煤的发热量。

(3)加强煤质加工管理

原煤升井后,如何对煤产品进行有效的筛选加工成为提升煤炭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郑煤集团公司采用螺旋筛加工方式,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把煤矸石降到了最低限度,进而提升了商品煤的产品质量。

(4)严格采制化管理

煤炭产品质量检验,要依靠采样、制样、化验的过程来实现对商品煤质量的评定与考量,郑煤集团公司采取用户、矿方、质检三方共同采样、制样、化验的透明操作模式,依据集团公司质检结果为标准与用户结算,由于采制化过程中采用了共同参与的透明操作,使用户与煤矿的利益形成了有效的统一,减少了因煤炭产品质量方面所产生的纠纷。

2.严格控制合同兑现率

重合同、讲信誉是郑煤集团公司多年来一直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合同约束供需双方行为,保证双方的利益,一旦与用户签订了合同,郑煤集团运销公司就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组织火车车皮计划,进行装车、发运。严格质检程序,为用户提供一套完善的服务程序,使用户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赢得了用户的信赖,郑煤集团公司相继与多家国内知名的大型电力企业建立了相互信得过的良好关系。

3.建立现场跟踪服务制度

郑煤集团公司的产品销往何地,就有运销公司专门的营销人员跟踪到现场为用户解决疑难,对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及时了解产品需求信息,向各生产矿井反馈意见,各生产矿井根据用户意见及时予以改进,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逐步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管理水平。

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环境;成因;应对措施

一、金融危机环境的成因分析

2007年2月13日美国次贷风险开始显现,汇丰银行为美国的次贷计提了18亿美元的坏账准备,全美金融公司和新世纪金融公司等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纷纷亏损预警。当次贷危机影响到全世界的经济运行态势时,人们不得不研究它形成的成因。综观已有研究成果,对成因的看法众说纷纭。至于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1995年以来,美国房价上涨了1.15倍左右;而自1997年开始,房价翻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在2007年底,美国的待售空置房已经飙至80万套。

2 对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风险认识不足。高风险房贷产品创新对房贷市场泡沫形成推波助澜。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以及资产价格上升,使流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激发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

3 鼓励负债的税收制度导致家庭储蓄率过低,债务收入比率过高,消费下滑驱动经济衰退的预期加强。由于负债可以抵税,美国多数家庭倾向于负债。

4 金融监管不严,导致华尔街金融机构杠杆过高。金融机构内控不健全,风险意识淡薄。房贷金融机构管理不严,导致信贷员在业绩压力和奖励诱惑下,诱骗没有购房实力的家庭举债购房。金融机构风险意识淡薄,错误地认为能继续将房贷资产打包卖出,从而将房贷违约风险转嫁给投资者。结果,一旦资金链条断裂,有关房贷资产无法转移给投资者,滞留手中成为不良资产。

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分析

1 金融机构应对措施

(1)加大风险控制。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但是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经济主体基于盲目乐观情绪购买的资产不一定就是优质资产。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低利率和房价上涨使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气氛迅速激发,然而在利率提高和房价持续走低后,次贷危机迅速暴露。因此,作为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以商业银行为例,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纷纷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各家银行十分重视利润的增长,纷纷加大了信贷投入。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上也存在着低利率和局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因而住房抵押信贷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虽然我国的情况与美国有所不同,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有必要吸取美国、欧洲等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逍受损失的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预防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角度出发充分估计风险,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①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高征信体系数据质量。在抵押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更要重视贷款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收人所得是第一还款来源,而不是过度依赖第二还款来源。所以必须针对贷款者的所得情况进行征信,而不是仅凭贷款者自己提供的数据。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接受个人住房贷款申请后,应及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查询;贷款申请批准后,应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详细记载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证号码、购房套数、贷款金额、贷款期限、房屋抵押状况以及违约信息等。

②关注贷款抵押物的价格风险。抵押物价格风险指随着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导致房屋价格下跌的风险。按揭贷款期间发生突然变故,贷款人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时,银行不得不面对抵押物的处置问题,一旦房价下降,房屋处置变现后就不能补偿银行贷款的损失。而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上升周期,房价上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不仅要对商品房实行价格,而且要对二手房交易价格、上市后房改房的交易价格进行监督与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定价、估价管理制度使各类房屋成交价格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场实际价值,以达到规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价格风险的作用。

(2)加强金融创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证券化分散了美国房地产融资市场上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因此,我国要在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对相关产品的监管。

①加强金融创新。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正在不断加快,如果不能跟上这一发展趋势,就会在将来的全球化金融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就目前而言,对金融衍生产品以及一些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是我国金融机构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努力提高定价能力,确保对风险一收益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

②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产品虽然可以对冲和分散风险,但不会消灭风险。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产品拉长了资金的链条,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通过MBS、ABS、CDO等典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高风险的房地产资产以证券化方式进入投资市场。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初期阶段,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要从起步阶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场风险,提高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审慎稳步地开展资产证券化。

(3)完善金融监管。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要搞好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通过尽快完善相关的监管框架,明确风险资本管理政策,加强并完善对场外交易的监控,强化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提示等措施,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2 出口企业应对措施

(1)密切关注全球宏观经济走势,特别是次贷危机对美国及周边国家、地区造成的重大影响。

(2)加强与海外客户联系,充分利用资信调查、行业内部信息交流、参加展会、拜访客户等方式,跟踪海外客户资信动态。

(3)加强出口应收账款的跟踪催讨,如有异常,不能心存侥幸,必须尽快介入,尽早处理。

(4)加强内部合同(单证)管理,注意收集双方往来电子邮件、往来函电等资料,特别是书面资料,以备后用。

(5)密切关注有关部门的各项风险预警信息,充分了解政策性信用保险防范化解风险的功效,积极寻求专业机构的协助与支持。

(6)充分利用有关机构的资信调查和限额管理等风险控制功能,积极开发新的市场和客户,保证业务稳健发展。

3 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

以贸易政策与管制措施替代人民币汇率升值调控对外贸易,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减轻贸易顺差和热线流入,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压力。首先是出口贸易方面,对于国内短缺产品、产能过剩程度较轻产品以及“两高一资”产品,国家应当综合运用提高关税、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以及运用出口配额等手段限制或禁止出口。其次是进口贸易方面,对于能源、生产原料和国内短缺产品等贸易产品,国家应当采取降低关税,提供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进口。再次,必要时国家可采用双汇率制补充调整,出口采取固定汇率制度,进口继续使用当前汇率制度。通过以上手段,将人民币升值范围控制在最小的浮动范围之内,避免输入型通胀与输出型通胀互动助长。

篇3

关键词:次贷危机 经济法 政府干预 正当性 启示

次贷危机自2007年初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爆发后,先是蔓延至整个金融行业,而后波及到实体经济,成为真正意义的经济危机。作为进入21世纪后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给世人留下的教训极为深刻。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是应对次贷危机,避免危机影响扩大的有力武器。本文是在经济法的语境下论述次贷危机中的众多干预措施,经济法语境下的国家干预应该包括国家立法干预,行政干预或政府干预,司法干预,其中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核心是行政机关的干预,本文也将以行政干预为重点进行分析。

一、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对于次贷危机的原因,经济学界内部百家争鸣,其中主流观点认为本次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政府监管的缺失、金融机构过度的金融创新以及次贷市场的不规范,上述的观点如果从经济法角度去总结,那么导致本次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就是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1、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典型的市场失灵的表现

在市场经济产生以来的几百年里,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这对范畴之间的矛盾与对立逐步尖锐。本次次贷危机就是市场经济中个人主义极度膨胀的结果,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金融贷款机构、借款人、中介机构和评级机构,通过对这些市场参与者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参与者都存在着忽视社会利益的极端个人主义行为。首先金融机构的高管作为具备金融专业知识的专家,在进行每次金融创新时都会很清楚开发出的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面对次级抵押贷款带来的高额利润,贪婪使华尔街金融机构的高管们毫无顾忌地大肆进行金融创新和转嫁风险,同时为了掩盖风险,创新出越来越复杂的金融产品。其次次级抵押贷款创设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广大低收入人群住房梦,但是面对房价持续上涨,经济形势良好的大背景,有人看到了炒房能够带来的暴利,同时由于级抵押贷款门槛低,并且审查松懈,所以期望通过炒房牟利的人涌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使次贷规模持续扩大。最后,次贷市场中的中介人和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行为也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中介商为了帮助借款人通过贷款审查,顺利拿到贷款,采取各种非正当手段蒙骗借款机构,例如使用虚假的收入证明和纳税证明以及贿赂贷款审查员等,这些不正当行为导致贷款机构将钱贷给不符合标准的借款人,增加了贷款机构的不良资产和坏账死账,提升了贷款机构的运营风险;评级机构作为谋利的法人,为了得到报酬也采取迎合需要评级的客户的做法,擅自提升贷款的信用等级。通过对本次次贷危机原因的分析,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利益,金融机构的高管、中介入,评级机构,借款人都把社会公共利益,经济安全抛到九霄云外。

此外次贷市场参与者面对利益的种种盲目参与行为、盲目投资以及盲目投机行为无疑是市场经济盲目性的表现。

2、政府失灵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又一主因

不仅市场存在失灵,政府在干预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往往也存在着失灵,并且政府失灵通常出现在政府试图矫正市场失灵的过程中。政府失灵的影响与市场失灵的影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詹姆斯·布坎南在《自由、市场与国家》中就指出:政府的缺陷至少与市场一样严重。政府失灵包括政府干预不到位,政府干预错位以及政府干预不起作用,其中政府干预不到位和政府干预错位在本次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次贷危机中政府干预不到位是导致次贷市场陷入混乱的主要原因。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号经济强国,现代经济发展已有几百年历史,经济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但是为什么还会爆发如此严重的金融信贷危机?比较有力的解释就是政府在市场恶化的过程中放任市场自身调节,政府干预没有到位。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坚持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美国遭受重创,从此各国开始注重强调政府干预。直至上世纪70年代“父爱”般的政府干预使美国出现滞胀,此时与凯恩斯主义对立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得以席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新自由主义的泛滥是美国政府干预不到位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坚持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政府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放任市场自由发展,对于市场中的种种过度冒险行为坐视不管,放任金融机构大肆进行金融创新。同时对于一些金融机构过高的杠杆率也置之不理。

篇4

[关键词]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不断重视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农业科研上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研项目经费占农业科研单位收入的比重也逐年提高,科研经费也从过去那种“没钱花”、“不够花”,变成现在的“没处花”、“花不完”。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规范、合理地管理科研项目经费,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效果,已成为摆在单位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践同样证明,在客观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人”是影响科研经费使用好坏的核心因素。笔者试图从人的影响因素方面探讨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措施。

一、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相关人员在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人员存在“重立项,轻预算”的思想偏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预算执行的质量。科研人员片面地认为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完全是自己的事,喜欢“单兵作战”,极少会让财务人员参与进来。在他们看来,有关对财务部门签字盖章的要求,更多的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形式。他们更多关注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项目立项、获取尽可能多的经费支持。为了增加项目立项的竞争力,科研人员往往凭借自己的过往经验或者主观判断做预算,造成项目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差、透明度低、随意性强、可操作性差,只是将预算当成了“要钱预算”,给将来的项目执行埋下隐患。

(2)科研人员主观地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靠自己个人的能力争取来的,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自己的钱”。因此经费使用也是自己的事,我的项目我做主,其他人员无权过问。科研人员专注的是怎么出成果,如何争取到经费,在他们的理解中,预算是做给立项阶段评审看的,不是用来约束自己执行的。但事实上,因为科研人员是科研专家而非财务专家,他们往往缺乏经费管理的经验,容易造成经费使用中诸多违规现象。

(3)科研人员片面地认为科研项目审计验收是财务人员的事,在验收时自己只管发表的论文够数、能够培育出合乎要求的农作物新品种及新品种推广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规定要求即可。这种狭隘的思想观念使科研人员在平时使用经费时缺乏计划性,取得的票据缺乏规范性,经常出现已经接到上级通知要验收时,还有大量经费资金滞留在单位银行账户上没有使用,才想起来还有大量的票据没有取得,出现所谓的经费“花不完”;经费预算与实际需求差别较大,科研项目实际需要支出的在预算中没有批复,预算批复中的部分计划支出在实际工作中又不需要,造成所谓的经费“没处花”。

2.财务人员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认为科研项目争取到的经费只有科研人员才有使用权,因此其项目申报、预算编制也是科研人员自己的事。这种思想造成财务人员在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环节参与度不够,专业优势发挥不出来,加上缺乏对科研项目的认识和了解,无法对项目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出正确判断,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不规范,适用性、可预见性、准确性差。

(2)财务人员没有做好有关经费规范使用宣传工作,并且对科研项目经费也主要是事后管理,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当科研人员已将科研工作实施完毕、拿相关票据来报账时,对财务人员拒绝不合理、不正当的经费开支行为,科研人员就会认为是故意刁难、找碴,责怪财务人员没有事先提醒,引起对财务人员的不满甚至冲突,人为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同时,财务人员不熟悉科研过程,也很难通过核算管理对经费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形成有效地监督和约束,结果造成核算管理与经费预算脱节、经费使用与项目实施不同步,严重影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3)财务人员应对科研项目审计验收的执业风险大。如同科研项目的申报需要编制预算一样,科研项目的审计验收需要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出具科研项目经费决算表,以反映科研项目经费的收支情况。但现实是,项目经费预算和执行的严重脱节使得科经费财务管理很难“直面”审计验收,财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大。

(4)财务人员对项目预算执行结果的财务评价和利用缺失。认定科研项目实施成功与否,一方面要看农业科学研究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目的、是否取得了预期成效,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经费预算执行的财务评价和利用,它是整个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最直观也是最可靠的数字反映。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财务人员片面地认为项目审计验收完毕就算万事大吉,造成了很少进行项目财务评价。即使上级要求时进行绩效评价,往往也是草草填表,应付了事。

(5)财务人员任务艰巨,财务队伍力量薄弱,处于“庙小、力弱、点多、面广”的尴尬局面。一是科研项目多,单项金额少。以江苏省农区所为例,2009年平均新上科研项目72.4项,2010年平均新上科研项目79.5项,数量较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50万元以下的小项目,管理起来千头万绪。即使有少数国家级大型科研项目,但要求更加严格,财务管理的难度也更大。二是科研项目经费来源多元化,既有国家、省级、上级主管部门项目,也有地市级、基金会、社会其他组织甚至国外农业机构资助项目,由于纵横交错的各种科研经费使用要求不尽相同,造成了经费核算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三是每个农区所拥有下属科技型企业2-5个不等,也是由农区所财务人员兼管财务核算,工作量超大。四是财务人员要经常应付财政、工商、税务、社保、统计、中介等不同部门或机构的检查、审计、统计、验收,也占用了财务人员相当多的精力。而各个农区所一般只有5-6名财务人员,他们要统管所事业收支账、科研项目账及下属实体账,要有6-10个帐套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任务,让财务人员全程参与每个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可谓是天方夜谭。

(6)由于缺乏必要的奖励措施,财务人员主动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基层农业科研院所也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财务人员作为单位的后勤服务人员,“干好干坏一个样,大家都拿平均奖”的薪酬制度无法调动他们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由于没有及时引进人才,而现有财务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高层次专业教育和后续培训,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造成知识老化,素质得不到得高。加上日常工作量巨大,也没有精力了解科研项目相关知识,不能适应新时期工作特别是不能适应重大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需要。

3.科研管理人员忽视了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关系的协调工作。他们认为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和财务核算有明确分工,各自“扫好门前雪”就算工作尽职尽责,容易形成“好事抢着做,责任相互推”的现象。造成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三方各行其事,缺少沟通、交流与协作,容易产生矛盾和隔阂,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难以形成合力。

4.单位领导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单位领导认为自己日常报账审批的重点是农业事业经费,对科研项目经费而言,只提取少量管理费就算完事。为了鼓励科研人员争取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剩下的科研经费日常报账全部归科研人员支配,自己无须过多过问,只是履行一下手续而已。于是出现科研人员只管“要钱、花钱”,财务人员只管“收钱、付钱”,科研管理人员则不问钱的现象。致使科研经费使用缺乏计划、规范和必要的约束、监督,支出存在无序性和随意性,如白条抵用、超预算列支费用、票据内容与实际支出不符、虚开票据私设“小金库”、一票多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项或固定资产购置费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2)单位领导片面地强调科研经费的争取而没有重视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单位领导将科研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本无可厚非,毕竟作为农业科研单位,出新品种、新成果才是主要任务。但是片面地强调科研项目承揽的数量和级别、科研经费的规模和额度,却忽视了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为了单位利益和个人前途,在单位领导的协调下,违背职业道德、承担执行风险,多数情况下财务人员只能选择妥协,东拼西凑拿已报过账的票据抵用,甚至用虚假发票代替白条,尽量做出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账来。验收时要看几年前的账,而拿出来的凭证账册却是笔墨如新,甚至连粘贴票据的胶水还未干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账是“赶制”出来,为科研项目通过财务审计验收埋下隐患。

二、规范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应对措施

1.单位领导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一支数量上有保证、质量上过得硬的财务队伍,是做好当前及未来科研项目经费财务核算的重要保证。单位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高度重视财务队伍的建设。一是要有长期的财会人才引进计划,为财务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和活力。二是要加大对工作突出财务人员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提高他们参与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三是要以强制培训和终身制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在工作上提供便利、时间上提供保障,给财务人员提供充分地继续教育和后续培训的机会,从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

(2)单位领导要严把科研项目资金审批关。要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资金审批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开支内容、审批权限等。按审批制度中的使用要求,以项目预算批复为基准,严格审批相关票据,严禁超预算开支和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经费用途。特别要尊重财务人员的意见,对财务人员认为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支出项目,坚决不予批准,为以后顺利通过项目验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3)单位领导要统筹兼顾,科学地协调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创造一个良性循环与和谐的环境。单位领导要明确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工作中的重复劳动和推诿现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科研项目碰头会,使他们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促进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验收、评价都能按相关制度规定落实、执行,保证农业科研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科研管理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着眼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强化经费管理。加强管理,制度先行。要根据政府部门对农业科研经费相关制度的管理要求,遵循灵活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在单位领导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科研项目实际需要,主要从项目申报、立项管理、可行性评价、项目预算、资金管理、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审计验收、绩效评价等环节入手,和财务人员、科研人员一起,制订出一系列既不呆板僵化又不放任自流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标准、操作程序和纪律要求,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使相关人员共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事前把关、事中审核、事后检查,从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科研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工作的协调力度,做好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日常联系与沟通。科研管理人员可以说是联系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纽带。通过工作协调,使科研人员在注重立项申报的同时关注经费使用,而财务部门在做好财务核算的同时加强科研全过程的介入,从而将经费使用和科研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在自己无法做好衔接工作、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时,要及时通知单位领导,由领导及时协调处理,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财务人员要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随着科研项目预算科目设置和内容的不断细化,预算编制的专业要求不断提高,而科研人员非财务出身,独立编制高质量的经费预算越来越困难,财务人员主动将对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延伸到项目申报环节、参与项目预算编制势在必行,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财务人员要转变观念,不但要提高财务专业水平,还应加强相关农业科研知识的学习,熟悉科研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科研过程,把握科研规律,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严格的管理、科学的核算和优质的服务赢得科研人员信任、尊重与支持。促使科研人员合理地申报科研项目,科学地编制项目预算,谨慎地使用科研资金,增强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加强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思考与研究,摸索一些较为通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满足小型科研项目的申报需要。针对重大项目,则集中优势力量,全程参与项目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的前瞻性、准确性、真实性,增加申报成功率。

(2)要建立科研项目财务评价和利用体系。科研项目验收对科研来讲是一项科研活动的结束,但对财务来讲,更应将其看作是财务活动结果评价与利用的开始。财务人员要对在验收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分析总结,通过财务活动结果的独立、客观、公正地评价,分析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可行,预算执行是否规范合理,财务审计验收专家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有哪些数据可以作为经验化的指标在今后的科研项目管理中能够利用。通过这样的长期总结、提升,才能不断丰富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降低财务执业风险。

(3)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的宣传。通过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核、评价各阶段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来教育、感染科研人员,从而使科研人员充分重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有利于今后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创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农业科研的快速发展对财务队伍的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记账、算账和报账,而要将视野扩展到科研项目管理活动的广阔领域。财务人员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将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创新科研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和模式。通过建立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即科研经费预算核算与控制平台、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查询平台,在单位领导、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科研项目进行联动监督和跟踪管理,实现科研项目在相关人员之间数据共享、实时查询、动态管理和相互监督,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实现各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促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全面走向科学化、动态化、信息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5)要加强对科研经费日常使用规范的财务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保障资金安全,规避财务风险。在科研项目报账时,要强化项目预算的约束力。抛弃只“核”不“审”的陈旧观念,严格按项目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开支内容和审批权限核销票据,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监督有力。对不符合财务要求的票据和不在经费业务范围内的开支坚决不予报销,使支出规范、高效、节约,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地使用,防止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4.科研人员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强化自己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规范意识。

科研人员要像认识科研活动一样来认识科研经费的管理,从项目申报时就提高对项目预算的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精打细算的原则,根据农业科研的实际需要,在与财务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合理、认真、细致地编制项目预算,剔除水分,减少随意性,确保预算的科学、明确、合理、规范。在项目实施中,要抛弃以往那种自己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是“个人私房钱”的传统观念,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要求使用科研经费,不再寄希望于审计验收的走过场,以科研预算保质保量地完成和经费资金规范地使用坦然直面验收。

总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单位领导坚持做科研经费管理的坚强后盾,科研管理人员加强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并且扮演好协调人的角色,科研人员按既定的目标任务踏踏实实搞好项目实施和科学研究,财务人员根据项目预算和财经法规认认真真地抓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最终形成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真实可靠的项目决算,才能真正达到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和争取到更多的科研经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基层农业科研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科技兴所、科技兴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淑侠.浅谈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3):46-48

[2]郭宏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0,(7):188-190

篇5

论文关键词:经济危机煤炭企业应对措施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经济危机对煤炭企业的影响,从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合理利用国家政策、加强企业管理等多个角度阐述了煤炭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2008年9月14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由次级贷危机恶化引发的金融风暴,最终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大股指一泻千里,美国五大银行三家破产,著名的花期银行市值缩水92%,房地产、钢铁、汽车等一系列行业深受打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世界经济受到强烈冲击和影响。经济危机的危害对我国的影响自不能免,基础能源工业更是深受其害,煤炭价格大幅下跌,港口库存大量增加,煤炭企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一、经济危机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一)煤炭价格大幅调整

受需求增长、供应结构调节以及成本推动影响,2004年-2007年煤炭价格稳步上涨,2008年上半年,煤炭价格上涨加速,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煤炭价格7月初达到历史最高的190美元/吨。但是,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随着国际油价的进一步回落,煤炭价格一路下跌,尤其是2008年11月,纽卡斯尔港煤价从月初的104.02美元/吨一路回落至12月初的76.09美元/吨,月度跌幅达到26.85%。煤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是:

1.经济衰退引发下游产业需求减少,是煤炭价格下跌的核心原因。经济危机爆发以来,钢铁、电力等煤炭下游产业发展形势严峻,2008年钢铁行业业绩大幅下降,电力行业全行业亏损。钢铁产量的走低,火电发电量的下降,高能耗产品价格降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经造成国内煤炭市场需求趋缓。同时,水电发电量增加,以及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核能的快速发展也对煤炭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电力行业海外购煤对煤炭需求的分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2.汇率变化是导致煤炭价格变化的重要原因。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以美元计价,在2008年煤炭价格暴跌的同时,作为煤炭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对美元的汇率也在大幅贬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价格。

3.经济危机导致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BDI)由高点11689点(2008年6月5日),大幅下跌至最低671点(2008年12月8日),目前虽有上涨,但仍然低位运行,意味着海运费用的低位运行,这同样对煤炭价格产生拉低作用。

国际煤炭价格的下跌,引发我国煤炭价格下跌,大幅压缩了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煤炭企业业绩在过去几年高速增长后,不得不放慢脚步。

(二)企业筹资面临困难

经济危机引发的煤炭价格下降、需求减少,导致煤炭企业现金流的减少,而职工工资、材料采购、设备更新以及安全费用、三项基金的上缴等现金刚性支出,使煤炭企业不得不面临现金短缺的财务状况。在经济危机下,银行贷款和发放企业债券筹资变得更加困难,资本市场暴跌也使股权筹资难以实现,煤炭企业筹资前景堪忧。

(三)企业对外投资受到限制

在过去的几年中,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使煤炭企业的利润大幅增加,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煤炭主业的巨大利润空间,也使煤炭企业在主业上不断扩张。部分较有实力的煤炭企业在稳步提高职工收入的基础上,逐步走上购买资源,兼并扩张之路,我国逐渐出现了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这对于做强做大煤炭企业好处颇多,也是国家政策引导方向。但是,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一方面煤炭需求锐减,产能扩大后导致库存大幅增加,又导致煤炭价格下跌,陷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资金紧张,筹资困难使得煤炭企业的扩张之路举步维艰。

二、煤炭企业经济危机应对措施

(一)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有效面对市场挑战

企业发展战略是指围绕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确立的远景目标以及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选择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竞争策略等。煤炭企业发展战略对持续发展和做强做大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经济危机产生的巨大经营困难,煤炭企业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并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发展战略。首先,在煤炭市场价格滑落、需求减弱的市场环境下,重新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优化煤炭产品结构,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保证并适度扩大市场占用份额,对于市场暂时不需要的煤炭产品减少生产,最大限度创造企业价值。其次,调整产业结构,在坚持做强做大主业的同时,发展多元化产业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发展煤-焦-化,煤-电等多元化产业链条,对于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的辅业,要果断处理,使煤炭企业将有限的资金、人才资源有效地使用到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产业中去。

(二)利用有利政策,做好资源整合

近几年,国务院正在大力整合煤炭资源。按照全国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的产业规划,必须加快形成5000万吨级或亿吨级以上规模的大型煤炭集团。山西省政府通过《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全力推进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和兼并重组的力度,加快煤炭循环经济项目建设。计划于2011年在现有2600座煤矿基础上压减60%煤矿数量至1000座,同时投资约300亿元将一批中小煤矿改造提升为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矿井。在这样的有利政策支持下,煤炭企业应当积极运作,寻找契机,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方式收购资源,扩大产能。一方面,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做好接续能源的储备;另一方面,通过产能扩大,释放产能,降低煤炭成本,同时扩大市场占用率。资源整合方式可以采取多元化方式,如:兼并地方煤矿,设立新公司,兼并资金通过新公司运作分红方式解决;或者通过向银行借贷、资本市场筹资等方式筹集收购资金,收购地方煤矿。

(三)做好预算管理,降耗节支创效益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煤炭企业搞好预算管理,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料全面管控,加强材料、电力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管理,对非生产性支出严格控制,通过“无纸化办公”、压缩可控费用等措施节约开支。做好修旧利废和生产复用工作,杜绝积压浪费现象,通过内部挖潜,降耗节支来降低煤炭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企业良性运营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一旦资金流转出现问题,企业将面临巨大生存危机。受经济危机影响,煤炭企业销售收入大幅减少,资金筹措渠道也并不像企业效益好时通畅,加强资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通过扩大适销对路的煤炭产品销售及积极的货款回收政策,从主源头上增加资金供给;其次,要通过合理的筹资策略,如银行贷款、资本市场筹资、发行企业债券,以及使用企业信用延迟货款支付等,多渠道融资,有效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第三,切实加强现金流管理。通过设立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等部门,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资金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所属各级子、分公司资金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要实行稳健的资金管理战略,保持必要的现金流量,严格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向,确保企业正常运行。

(五)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篇6

【关键词】西班牙;欧盟;经济危机;房地产泡沫

引言

从1997年到2007年,是西班牙房地产市场“疯狂的十年”,因为在这段时间里,西班牙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房价成倍上涨,供大于求,导致了房地产行业的泡沫,甚至触发了西班牙经济危机。

1、危机的背景及成因

1.1欧洲方面

自2009年起,欧洲的一些国家陷入了危机,这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加深和延续,主要是由于债务超出了政府可承受的范围。早在2008年的华尔街危机爆发时,冰岛的债务问题就已浮出水面,紧接着,欧债危机又在中欧及东欧国家爆发,由于国家小,加上邻国的援助,还不足以引起全球金融危机。

2009年10月20日,希腊政府宣布赤字比例将超过12%,比欧盟规定的限额高出3%,接着,三家评级机构下调希腊评级,欧债危机在希腊爆发。在2010年的头几个月,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找到解决希腊危机的办法,但欧元区的成员国担心他们的纳税人不满对希腊的无条件帮助,同时,欧元区管理机构不能很好的运作,对希腊的救援计划无法快速进行,因此,欧债危机继续恶化。此外,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西班牙也被卷入欧债危机。

1.2西班牙方面

从九十年代开始,西班牙经济增长迅速,很快成为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西班牙房地产行业却过度发展,形成房地产泡沫。相对于欧盟其他国家来说,由于房地产泡沫的影响,西班牙经济危机更为严重。

美国、英国、希腊、爱尔兰及一些其他国家都经历过房地产行业的繁荣时期,但是他们相比,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西班牙房地产泡沫的影响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增长速度最快。从1995年到2008年,西班牙房价增长率高达190%,平均每年增长15%。同一时期,美国房价增长率平均每年只有4.2%至6.1%。相对于其他存在房地产泡沫的国家来说,西班牙的平均房价与人均收入的比例及国民负债水平的比例都是最高的。从2000年到2008年,西班牙的私人债务和公共债务以平均每年14.5%的速度递增,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到房地产投资。截至2008年底,西班牙的债务总额达到4.9万亿欧元,这是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42%,这个数字远高于美国和欧洲其他主要国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房地产的数量和价格同时上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情况在英国和爱尔兰也持续了很长时间,原因是住房的供求不平衡,新建住房的数量跟不上需求的增长。西班牙的情况则完全相反,新建住房和房价同时上涨。从2000年到2007年,平均每年增加60万套住房,其数量超过了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四个国家的总和,这意味着大部分家庭都有几套住房,甚至还有大部分住房无法出售。

房地产占GDP的份额过大。从1995年到2006年,建筑业占GDP的比例由7.5%上升到12%,到2007年,这一数值高达15.7%,而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来说,建筑业占GDP的比例仅为9%。从2000年到2007年,西班牙20%的就业机会都是由建筑业提供,即五分之一的就业机会都来自于一个单一的行业,一旦出现房地产泡沫,失业率将会激增。

出现的严重后果:金融危机过后会出现信贷紧缩的情况,利率较高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房地产业、建筑业、银行和相关行业都处于危机中,西班牙经济正经历5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失业率上升到20%,其中45%为青年。未出售的房屋大部分归属于银行名下,银行不想让损失变为现实所以不愿低价出售房屋。

1.3出现危机的经济原因

移民的增长导致住房需求的增加。近年来,西班牙成为接收移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在1998年到2008年这十年间,西班牙的人口增长了18%,劳动力增加了25%,其中98%的移民来自于东欧或者拉丁美洲,在十年之内,移民人数从50万增加到了500万。

利率的下降降低了贷款成本,刺激了人们对住房的消费。在1999年欧元出现后,西班牙的实际利率急剧下降,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贷款变得越来越便捷,贷款利率呈下降趋势,在1991年到1996年期间,贷款利率由17%下降到10%,2005年下降到3.5%。

买方接受浮动利率增加了信贷风险。由于贷款的低利率持续了很长时间,买家预期未来的利率会更低,所以大部分的西班牙买家选择接受浮动利率买房,这会导致西班牙对贷款利率的变化更加敏感。在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信贷环境变化很大,贷款利率提高到5%,在2009年上升到9%,购房者需要归还的贷款增多,这增加了贷款违约和银行金融风险。

更多的家庭愿意投资房地产。西班牙和一些北欧国家相比,社会保障能力较弱,家庭需要累积足够的财富来抵抗疾病、失业、退休等未知的风险,所以房地产成为家庭最偏好的投资方式。

大量空置住房成了政府、银行和交易商最担心的问题。据西班牙最有名的房地产中介机构tinsa的估计,仅在马德里就有5万套住房尚未出售。此外,2010年有11万套住房被退回,增加了未售出房屋的数量。据政府估计,如果三年内不能卖出所以有的空置房屋,西班牙的经济状况将比美国更糟。

2、西班牙经济危机的发展

西班牙财政赤字在2009年上升到了11.2%。比欧洲稳定公约设定的赤字上限高出很多,西班牙政府保证在2013年使其恢复到正常标准,但标普预测2013年西班牙财政赤字仍会超过5%。

西班牙经济下滑后,西班牙出现大批的失业者,失业率高达24.4%,接近四分之一的劳动人口失去工作。西班牙统计局后公布的数据显示,失业人口上升到了1873万,失业率高达26%。对于年龄低于25岁的年轻人,失业率为50%左右。目前这代年轻人被认为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但他们却面临着欧洲最严峻的失业问题。大约有68%的年轻人想离开西班牙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因为西班牙青年人失业率为欧洲平均水平的两倍,并且还有增长趋势。

房地产危机导致了严重的银行危机。对于西班牙银行系统来说,地方储蓄银行存在的问题最大。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西班牙地方储蓄银行大多有上百年历史,股东多为对方政府。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地方政府鼓励银行发放贷款以刺激地方经济,而不注重贷款者的实力,有些贷款甚至发放给没有偿还能力的人,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地方储蓄银行成为重灾区。几年前西班牙有40几家地方储蓄银行,由于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许多地方储蓄银行都破产了。近年来,西班牙央行通过收购股权或合并的方式,使地方储蓄银行的数量减少。相较于地方储蓄银行来说,各大银行的状况会好一些,因为他们的业务比较分散,不依赖于房地产行业。例如,桑坦德银行就拥有很多海外业务。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国家会制定计划来帮助他们,此外,欧洲央行可以购买国债或提供国际援助,但情况并不乐观。

2010年4月,评级机构标普下调西班牙长期评级至AA,标普认为西班牙经济仍在遭受房地产泡沫的冲击,分析师在报告中写到,本次降级还考虑了西班牙公立和私营领域借贷成本有居高不下的可能性,劳动力市场停滞不前和出口能力较低都将进一步阻碍西班牙经济的复苏。

由于西班牙经济前景的恶化,西班牙国内银行系统又急需大量资金注入,2012年6月7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下调西班牙评级至BBB级,评级展望为负面。惠誉认为,西班牙银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西班牙在国际市场筹集资金为银行融资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3、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3.1欧元区应对措施

面对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欧洲国家纷纷采取措施维护金融稳定。首先,向本国的问题金融机构注资,如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共同注入64亿欧元到德克夏银行,英国国有化北岩银行,暂时缓解了银行危机。其次,爱尔兰、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典、丹麦、冰岛等国家都宣布对银行个人账户提供担保以稳定储户的信心。第三,欧洲央行、英国及其他国家央行联手美联储注入流动资金到欧洲银行系统。但是,由于欧元区的货币结构和政治结构的特点,欧盟不能采取统一行动,很难应对已经蔓延到整个欧盟境内的金融危机。

首先,欧洲央行的首要职责是维持欧元区的物价稳定,而不是承担贷款人的角色,因此,为了应对危机,欧洲央行只能向整个银行系统注入流动资金,难以解决银行单独的偿还问题。其次,欧元区的各国央行并不是货币发行银行,财政政策只能由政府来执行。特别是,政府对本国纳税人负责,对外资银行却难以救助。最后,从技术层面上看,一些欧洲大银行因为跨国经营,所以很难得到某一个国家的援助。这些大银行在各国都有独立资产负债表的子银行,同时,银行总部对子银行的事务及资本有高度统一的管理。一旦银行被国家分割管理,银行业务将无法继续开展,只能由国家暂时接管出售,但在此情况下,很难找到买家。

在2008年举行的巴黎峰会上,德国和意大利反对法国提出成立救助基金的建议,会后联合声明,各国共同致力于确保银行和金融系统的稳定,但应对危机的措施仍由各国自己决定。但是,如果欧盟不实施统一的措施,解决方案只会事倍功半。

3.2西班牙应对措施

在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向欧盟提出援助请求后,西班牙也处于债务危机的边缘。因此,政府和银行都尽力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试图阻止债务危机的蔓延。

西班牙央行加强监管措施,督促银行公布房地产市场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不良贷款量,特别是对于隐瞒呆账坏账的银行,增强资产透明度。西班牙政府还致力于银行的兼并和重组,推动资产整合,储蓄银行的数量从45家减少到17家,从而节省了大量财力和物力。2011年2月,西班牙政府批准的监管体系,旨在促进地区储蓄银行的重组改革。根据这项法律,西班牙银行监管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要求所有银行把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到8%,其中未上市的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以迫使储蓄银行进行资产重组从而转化为常规商业银行。对于一些无法完成市场融资的银行,西班牙政府通过成立银行重组基金向其注资,使银行国有化。银行重组基金已在2010年向部分储蓄银行注资110亿欧元,西班牙政府还准备以发行国债的方式继续向部分储蓄银行注资,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2012年7月13日,西班牙政府提出了2012下半年的自改革计划,其总体目标是积极应对西班牙的经济增长放缓,继续收紧财政支出和经济结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按照欧盟和欧元区的建议,将继续改善西班牙公共财政的不平衡。具体内容包括体制改革和公共管理服务的效率,促进财政平衡和金融稳定,提高西班牙经济的竞争力。

3.3最初的效果

在2013年初,西班牙的融资计划已经全面启动,马德里政府计划发行50亿欧元的政府债券,最终发行了58亿欧元,但收益率却较上次发行同类型债券低得多。对于西班牙政府来说,政府国债的成功发行进一步恢复了投资者的信心,并证明他们的决定有效,使得不再申请欧洲央行的紧急援助。最重要的是,在调整和重组西班牙银行资本后,银行的数量从50减少到12,分支数量减少14%,员工数量减少13%,并继续进行大规模的计划以降低成本。西班牙银行业再次击中债券市场的大门,这有利于尽快偿还部分从欧洲央行的贷款。

4、与日本经济危机的对比

西班牙的情况与1996年的日本大致相同,从1996年到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没有增长,直到2003年3月,日本银行债务大幅减少后,国内生产总值终于开始上涨。

在许多方面,西班牙的情况比日本差。首先,日本有自己的货币,在1997年到2002年的六年间,日元贬值了20%,导致了日本的经济调整。其次,除了本国货币,日本也有自己的货币政策,被广泛称为零利率政策,而西班牙的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决定,近年来欧洲央行适当放宽了货币政策,相对适应了西班牙的情况。第三,日本拥有独立的财政政策,巨额的财政赤可以通过调整私营企业的盈余资金来偿还债务。而西班牙必须遵循欧元区财政政策以减少财政赤字。最后,当日本试图摆脱经济危机时,全球经济属于扩张时期,而西班牙却没有这样的条件,西班牙处于经济危机时期,也正是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在欧洲体制内,西班牙可能会降低资产价格以应对金融危机,与其同时,经济可能陷入停滞或萧条。

5、西班牙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

明知道风险越来越大,西班牙政府依然没有下决心解决经济过于依赖房地产的问题,最终导致楼市的彻底崩溃和银行危机。事实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房地产业的过度繁荣,从而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也加速了经济危机的发生。但正是由于经历了危机,西班牙在法律、会计和银行监管上才有了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2009年推出法语翻译)为什么危机总会回来的,日本的陷阱,61-82页.

[2]中国证券报.地方储蓄银行成西班牙危机重灾区.2012(8).

[3]中国日报.欧洲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及影响分析.2008(10).

[4]韩骏.西班牙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原因分析和警示[J].武汉金融,2011(3).

[5]李洪林.西班牙债务危机下的经济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6).

[6]西班牙经济危机的原因及相关启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一期.

[7]西班牙银行危机http://reflets.info/crise-bancaire-espagnole-cest-par-ou-la-sortie/

篇7

关键词:世界经济贸易 形式判断 贸易前景展望

世界经济在危机后迎来复苏,推动力量的主要方式有持续投资、恢复内需,加大贸易力度,尤其是新兴的经济体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主要形式。近年来,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但是发展仍然不平衡,并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所以相关人员应积极应对挑战,深入分析世界经济贸易形式,这种方式对前景展望有着重要意义。

一、判断分析世界经济贸易形式

(一)世界经济贸易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世界经济比上年增长1.4%,新型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6.2%,世界经济复苏有一定积极影响。例如,美国整体经济呈现良好局面;欧洲债券危机有一定缓解;新型市场得到平缓调整;资本投资市场的经营着回复信心。具体情况如表1:

表1:2010年-2013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形势(%)

(二)政策空间不足,推出政策面临考验

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很多国家都将利率水平降低,积极而宽松的政策能够为国家带来大量高额债务和财政赤字,但是全球经济发展仍处于增长期,在这种形式下,市场要求财政进行大力整顿,从另一方面来讲,资金的较大缺口,使经济复苏不够稳定,经济增长率出现下滑现象。

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措施的可行性不高,从短期来看,现如今出现的经济复苏加剧的现象,都面临一定风险。首先,世界经济复苏形势还不够强大,发达国家的公共及私人部门拥有较高债务,欧洲的金融体系面对很大压力,社会也出现了高失业率的现象,持续走高的油价也给市场带来了潜在的影响。然后,欧洲相关财政部门的建立,以及相关机制的制定和措施的应用,为其债务危机提供了一些方法,但是在较短时间内欧债危机无法解决,而且这些措施无法处理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出现的债务问题,这种全新的债务问题应找寻新的方法。

(三)经济变化的产生原因

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银行在速度和经济冲击的选择上存在一定问题。经济活动是因为财政过度调整,而导致不利影响。相关人员对市场的信心降低也是原因之一,相关人员过早取消刺激性支出,还可能导致新的经济打击,而且若经济增长没有增长势头,相关单位要进行额外笔记,避免政府出现两难的困境。目前,结束欧元危机、恢复信息是欧洲最紧迫的政策任务,所以相关单位人员要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程度,并进行相应调整,合理控制去杠杆化过程,并颁布更多流动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财政部门的货币管理更为温和。

二、世界经济贸易的前景展望

由于欧债影响的逐渐恶化,金融市场十分脆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发达经济体系会受到风险危机,新兴的经济体制外部需求不强,内部缺乏调整,经济增长率较慢。所以,国际相关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持有悲观态度,世界银行在全球出现经济危机时,重点国家及地区的应对措施的前景展望先汇报如下:

(一)美国与欧洲地区

美国经济受到日本海啸和欧洲影响,企业内部的失业率上涨,消费低迷,在2012上半年中,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为2.1%,这种情况不是十分理想,但下半年的经济情况有所改善,而个人消费开支和库存投资以及居民住房固定投资增加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欧洲地区因为家庭消费以及制造业的萎靡现状,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全年经济增长速率缓慢,希腊因为债务危机,导致经济回缩7.1%,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一些影响,例如葡萄牙回缩了1.6%,西班牙和意大利仅增加了0.7%和0.4%,而核心国家德国的增长率为3.1%,支撑了整个地区的经济情况。

(二)日本、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

日本因为债务危机、日元升值以及世界经济的缓慢增长,导致日本经济增长的基础外需减少。而日本地震的产生导致个人消费、住宅投资等一系列行为阻碍经济增长,自2012年以来,日本因外部环境改善,使经济缓慢回升,灾后重建工作也强化了投资者对日本企业改善的信心。

201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中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家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本币走强以及财政赤字和房地产泡沫问题,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以至于没有跟上全球发展势头,巴西经济增长率为2.8%,增长幅度没有达到上年的一半,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也出现了过去三年最低这种情况。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9.3%,同此上年,降低了1.3%。中东北非地区因为剧烈的政治影响,导致该地的国家经济活动受到制约,而同时外部环境导致增长变慢,增长率不高。

(三)发展前景的应对措施

应对美国经济面临的两种风险,应尽量改善失业率,确保国家增加的就业人员与实际失业人数向平衡,避免经济复苏现象反复出现,改善就业市场,使其具有自行改善的能力,并且大力解决经济结构性视野逐渐恶化的问题;日本、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应重视经济复苏存在的外在风险,尤其日本要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其他国家要主要政治引发的经济影响。新兴市场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形式,虽然其整体运行进行较慢,但是这种发展形式仍然有足够多的政策空间。中国在这场变动中,只受到一些影响,没有巨大变动,经济仍保持增长的局面。尽管增长速率降低,出口量下降,但是整体表现较好,前景乐观。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世界贸易形式的判断分析和前景展望,能够得知,尽管很多国家受到世界复苏缓慢的影响,但是通过发达国家的带动,近年来,投资形势呈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会议内容,世界FDI持续增长,规模也有所增加,比危机前的水平要高。世界经济在2012年复苏的脆弱性,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和欧元债务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也对全球投资造成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应该谨慎对待,采取合理的改进,促使是经济能够得到增长。

参考文献:

[1]于培伟.扫描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的新变化[J].中国远洋航务,2014(3):167-168

[2]刘鑫.浅析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J].知识经济,2014(4):194-195

篇8

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国际市场中主观性、随意性的因素,使得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与更多国家的企业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必须敏锐地把握市场契机,抓住市场发展趋势,立足本身管理、技术等优势,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创造物有所值的顾客价值。

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全球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我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对外贸易大国,所受的冲击尤为明显。外贸企业作为我国参与国际贸易市场的主导产业,其经营与管理中潜在的各类风险不仅来自国内市场,同时也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从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首先,许多国外企业选择降低进口量,有的企业甚至倒闭,导致我国外贸企业外部需求的大幅萎缩,订单量急剧下降。其次,经济危机致使部分中小企业难以在有效时间内筹措到必要的流转资金,一旦出现融资困难,会出现倒闭或破产的危险。再次,许多国家在遭受金融风暴的重创以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纷纷出台政策限制或者限量进口国外产品,有20多个国家都为此提高了进口税,让国民选择购买本国生产的产品,这样来抵御一部分经济危机的影响。另外,由于受到人民币不断升值,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大部分处于略有贬值的状态,这就客观造成我国外贸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处境,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和阻力。汇率风险的加剧也增加了我国外贸企业出口量的不确定性,由于外贸企业难以准确把握汇率的升降,而对于国际贸易中的盈亏性缺乏信心,进而导致外贸企业不敢接合同期较长的订单。

经济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应对战略

这场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风暴,使我国大量中小型外贸企业无法独善其身,纷纷“感冒”。海外市场萎缩造成的订单减少甚至零订单,让很多出口企业面临亏损,苦不堪言,而受累于出口趋缓,很多企业的进口也出现了迅速萎缩。迫于生计,很多进出口企业的经营策略己经由过去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调整为勉强维持生存,我国外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应抓住国家刺激国内需求的机会,采取新的应对措施。

在近期操作上,一是企业要用好流动资金,忌盲目扩张,收缩远期投入、慎接远期定单尤其是欠款定单。二是企业需要管理好应收帐款,紧密监控那些货款不能及时回笼的客户,忌形成呆、坏、烂账。三是企业需做好客户服务,最好做到全程跟踪反馈,确保客服的及时到位。四是要严把质量关,加强产品的创新,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五是在内部团队建设方面,企业要将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合理的筛选及调配,让人员优势发挥到最大,同时安抚好被裁员或减薪的员工,避免因人心不安而降低生产效率,影响公司稳定性。

在长远战略上,一是企业市场开拓要分层次、分结构、分区域逐步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认识到多格局、多元化的市场是降低经济危机影响的主要方式,新型市场出口业务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原市场下降带来的损失,摆脱长期对出口过分的依赖,还能走出一条“内外结合”的健康发展道路。二是企业需要进行产业升级,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上游的市场竞争,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三是对于企业市值被低估、营销网络与研发实力成熟的国外知名企业,可开展跨国收购。危机使得美国政府以及当地的民众不像以前那样排斥外资的并购,从政治风险来讲也得到了降低。此外,加上人民币的升值,这都是并购比较好的条件和机会。四是对企业经营策略进行调整,实现了由外到内市场的转换。五是通过企业需建设起自主运营的电子商务平台,结合先进的网络营销理念,整合资源将产品乃至整个企业进行海外推广,帮助企业更好的树立品牌形象,赢得竞争优势。六是企业需建立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重视对于出口结算方式的合理选择。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企业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规避信用及汇率风险,应尽量采用全额或部分资金的即期信用证和即期托收,保证在收取对方付款后,采取银行保函或国际保理等现代化的结算方式。为了有效缓解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问题,必须实施建立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及逾期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七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注重对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需全面学习新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转型及中央支持外经贸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外贸企业财务风险提前预测、分析,建立科学、灵敏的反应机制,有针对性地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平台,把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八是在企业风险防范中要坚持综合防控与专项防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要注意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职能,其中主要包括对于经营、管理、财务、汇率、信用风险的全面控制,并且深刻认识到各类风险综合防控的重要性。

结论

篇9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危机冲击应对措施

Abstract:Is attacked continually the whole world financial crisis,the Russian macroscopic economic situation develops rapidly after a sudden turn,the money market and the entity economy suffers the dual attack,this country government at the crisis different time appearing different crisis should to the measure,key transfer the policy rescue from the single enterprise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n to give to the overall economy the support.As “golden brick four countries” China and Russia had certain similarity in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spect,Russia take the special operational policy measures in the crisis different time which the resistance financial crisis attacked to our country to have certain model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proposed had the pointed policy suggestion.

Keywords:The Russian economy Crisis attacks Should effective way

近几年俄罗斯经济受惠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推动持续快速增长,该国国内企业大举借贷外国资本促使其国内以消费和投资为主体的内需强劲增长。然而,自2009年年初以来当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冲击全球每个角落时,俄罗斯宏观经济形势急转直下,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均遭受巨大打击。俄罗斯政府在危机不同时期出台不同危机应对措施,将政策救助重点从单个企业转为银行业进而对整体经济给予支持。

1.俄罗斯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

1.1经济增速萎缩,失业率快速上升。受金融危机冲击,去年全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仅为5.6%,而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为萎缩7%,随着经济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扩散,俄各大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根据俄联邦统计局信息,俄国一季度工业产值同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跌幅之快远超过市场普遍预期,远远超过了在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最严重时期俄罗斯工业增加值下跌速度。工业增速快速下滑背后隐藏的是大量中小企业裁员和倒闭,俄失业人数不断上升,登记注册的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分别超过200万和8%。

1.2大量外资撤离加剧金融市场动荡。随着俄罗斯同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当前该国市场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已达到50%~70%,世界金融市场上的任何波动都会通过外资流动在俄罗斯市场上引起市场反应。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已触发了该国国内大规模资本外逃,2008年资本外逃总量高达1300亿美元,国际资本市场的基本关闭已导致俄罗斯当前经济状况正朝着令人担忧方向发展,初步预计今年全年资本外流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的弥漫已导致外国投资者纷纷从俄证券市场撤资,抛售俄能源股票和银行股票,进一步加剧了俄金融市场的动荡。

1.3实体经济下滑导致财政收入急剧下降。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冲击下,国际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俄罗斯出口企业陷入困境,由于俄罗斯财政预算是以石油价格为基础制定的,所以俄政府财政预算收入对能源和资源出口的依赖性很大,据俄政府初步测算,当原油平均价格跌至70美元/桶附近时,俄政府需启动后备基金补充预算收入;当跌至60美元/桶附近时,俄政府财政预算将出现赤字;当跌至50美元/桶附近时,俄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当跌至40美元/桶时,俄政府国际收支将出现赤字。当前油价在40美元/桶附近波动,因此,俄政府不得不耗费其庞大储备中的大部分存款,如果油价继续下跌或长期维持在40美元/桶左右,财务压力的升高将迫使俄政府不得不想办法向境外大量借钱。

1.4外汇储备急剧缩减。在经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俄罗斯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增强,该国政府意识到任由卢布大幅贬值的后果将是十分严峻的。为了支撑不断贬值的卢布,俄政府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干预汇市,但最终收效甚微,反而导致俄罗斯外汇储备急剧缩减,从2008年8月以来俄罗斯政府用于干预汇市的外汇资金超过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约2000亿美元),截止2009年年初俄罗斯外汇储备已降至3881亿美元。

2.危机不同时期俄罗斯对抗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措施

2.1危机初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单个企业救援措施。从危机对俄罗斯实体经济冲击以来,该国国内企业陷入困境和失业问题逐步恶化,为了避免国内企业出现大规模裁员或破产从而导致更多人员失业,去年年末俄政府决定加大对实体经济救助力度和尽快落实对企业的救助,专门成立了以财政部、经济发展部、工贸部、农业部和能源部组成的反危机工作小组,分别对俄国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的近1500家企业进行扶持,全力保障这些企业能够拿到国家订单,并实施贷款利息补贴和重组债务。所有1500家被救助企业必须满足三条标准,一是城市及地区的支柱企业,二是年营业额不低于150~160亿卢布,三是企业职工人数不少于4000人。截至去年年末俄罗斯已有122家大中型银行获得政府注资,但是由于企业环境恶化使得银行惜贷等多重因素导致这些资金很难迅速到达企业,俄政府许诺在必要情况下还将向这些企业进行直接注资。由于俄罗斯经济仍然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特别是能源出口,因此,俄政府具有针对性地着重解救能源企业,俄政府承诺向天然气工业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和秋明英国石油公司等企业拨款用于偿还外债,以此保障经济动脉的安全。

2.2危机中后期将救助重点从单个企业转为整个银行业。在金融危机持续冲击下,以外汇储备急剧缩水和资本大量外逃为主要特征的俄罗斯金融市场遭受重创,该国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恶化导致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惠誉下调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至BBB,此评级仅比“垃圾”债券级别高出两档,评级的下调暗示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使得俄银行和企业在对外债进行再融资时将陷入困境。俄罗斯政府意识到这场危机持续时间长度可能超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冲击持续深化和维持经济及外汇储备的稳定,俄罗斯政府积极调整政策,拒绝了其他国家提出的继续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预算赤字的建议,同时将危机应对重点从拯救单个企业转为通过救助银行业对整体经济给予支持。今年年初,俄罗斯政府批准了2020年前俄金融市场发展战略,欲将莫斯科打造成像伦敦和纽约一样的国际金融中心,进而提高俄金融市场竞争力。同时,为了节约政府开支和控制财政赤字,俄罗斯政府已经放弃以财政支出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以便在税收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还能继续控制财政赤字的规模。

3.对我国启示和政策建议

3.1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国际能源价格的急剧波动对俄罗斯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是出口石油天然气所获得的收入大幅较少,由此影响该国2009年预算收入和支出。与上述情况比较,近年来外贸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外贸、投资、消费)中主要动力,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我国外贸急剧萎缩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较大负面冲击,出口减速加剧了我国经济持续下滑程度和时间,我国在今后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应通过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从而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比重。

3.2国内金融制度改革必须减少对外资的倚赖性。虽然外资引入在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改善管理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外国资本进入我国的主要目标是来赚钱,外资的大规模流入和流出对一国经济健康运转危害极大,因此,引入外资对于我国金融改革来说,重要性可能远没有部分经济学家预期的那么重要,去年越南金融危机和当前俄国外资大量回流等现象已充分证实一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不可过度依赖外资。

3.3加强金融风险预见性和全局性。在金融危机开始冲击俄罗斯实体经济时,俄罗斯政府部分官员和经济学家认为俄罗斯凭借丰富的能源优势能够幸免经济衰退,并且当大量企业倒闭和失业人数急剧增加时部分官员依旧认为该国经济不会陷入长期衰退。当能源价格暴跌导致俄外汇储备急剧缩减、货币大幅贬值和外资撤离时,危机的加剧和金融市场恐慌情绪的加速蔓延最终导致该国经济增速急剧萎缩、失业率上升以及金融市场动荡。因此,我国政府和金融当局应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测和分析,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预测判断能力,尽量把危机化解在初始阶段。

参考文献

[1]米军.当前俄罗斯银行体系发展战略评析.东北亚论坛[J].2009(1)114~122

[2]郑雪平.试析国际资本对俄罗斯投资的国家风险.西伯利亚研究[J].2008(12)37~41

篇10

首先,银行经营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资产和预期收益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类。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中。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银行的这种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银行战略目标的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为这些目标而动用的资源;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

其次,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银行风险。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殃及各行各业,而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是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经济危机使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程度均加大,如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信用风险,在经济危机中会加剧,经济危机使借款企业经营停滞甚至破产,而借款人经营财务状况恶化,会使银行产生大量呆坏帐,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另外,经济危机使国际金融环境发生恶化,造成汇率、股市大副波动、投资企业经营停滞甚至破产,加剧了银行的市场风险;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使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受到影响,可能会加剧银行的操作风险。

最后,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比外部监管有优势。

一般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受到的监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外部监管主要指银监会、人民银行、审计署、外部审计机构等监督检查部门的监管;内部监管主要指银行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等的监督检查。因此其监管具有及时性、全面性,这也是内部监管有别于外部监管的重要特点之一。另外,内部监管来自银行内部,监督检查人员一般对银行风险、银行业务流程比较了解,一般能够提出对银行的经营具有增值作用意见和建议,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比外部监管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综上,经济危机下银行不能仅依靠外部监管防范银行风险,而应该加强内部监管,银行内部监管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

二、经济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银行内部监管的应对措施

在经济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该如何切实有效的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如何有效的防范银行风险,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供参考。

1.重视银行内部监管

银行经营管理层必须正确认识银行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始终贯穿科学健全的内部监管制度是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营的前提和基础的思想,把加强银行内部监管作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宝剑,而不是认为银行加强了业务发展会阻碍业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监管真正起到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2.了解你的员工

银行操作风险来自银行内部员工,在经济危机带来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近期,各家银行发生案件的势头有所上升,分析这些案件的发案原因,大部分都是有银行员工参与的内外勾结的案件,这类案件在内部审计监管中很难发现,如何应对这类银行风险,笔者认为,目前银行类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时,一般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风险控制原则,此条原则同样适用于银行各层管理者对下属的日常管理中,即“了解你的员工”,一名合格的银行管理者,在日常的内部控制中除了通过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外,对员工的了解不应仅限于八小时内,应该对员工八小时外的情况也做到合理的掌握,即如员工是否参与赌博、其消费是否明显与其收入不匹配等。

3.提高银行内部监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教育

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业务范围也不断的有所创新;随着高科技的应用,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也不断发生变化,银行面临的银行风险发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无形中加大了银行内部监管的难度,一名合格的银行内部监管从业人员,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学习银行业务专业知识,只有这样,其在日常的检查中才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真正体现其增值的作用。

4.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银行内部监管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的内部控制监管体系具有三道防线的特征:一道防线是指贯穿于业务经营过程中的适时监督;二道防线是指业务监督检查部门;三道防线是指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其中,一道防线和二道防线一般代表的是银行经营管理层的监督,而内部审计部门代表的是银行董事会对银行经营管理层的监督,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是区别于银行的其他内部监督部门,必须保持其行政上、职责和职能上的独立性,才能真正起到董事会对银行经营管理层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