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能力训练教案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认知能力训练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认知能力训练教案

篇1

                (第1课时)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运动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方法,促进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家长掌握促进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方法

教学思路

 0-3婴幼儿家长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本教案的设计,站在家长的地位,根据0-3岁婴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需求、经验为出发点的。对于需要家长了解的0-3岁婴幼儿运动发展的规律以讲授法为主,并配合PPT;而对于促进促进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方法,采用实际的操作演示法为主配合互动法,便于家长的直接掌握。

教学环节

三优工作的导入婴幼儿运动发育的规律0-3岁各年龄阶段婴幼儿运动发育的水平如何促进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小结交流

教学资源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0—3岁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PPT; 红绒球、小球、摇铃、积木、响环、拨浪鼓、图画书、珠、画笔、纸剪刀等用品和玩具;手指操互动;家长指导资料;照片等。

参考资料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婴儿心理学》、《儿童早期教育与训练》等。

 

 

 

 

 

 

 

 

 

 

《 主题九  0-3岁婴幼儿的智力潜能的开发》

教案的基本内容

                (第2课时)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掌握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方法,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家长掌握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方法

教学思路

 0-3婴幼儿家长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本教案的设计,站在家长的地位,根据0-3岁婴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需求、经验为出发点的。对于需要家长了解的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以讲授法为主,配合PPT;而对于促进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方法,采用实际的操作演示法为主配合互动法,便于家长的直接掌握。

教学环节

导入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如何促进0—3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小结交流

教学资源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 ;《0—3岁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PPT; 《右脑记忆对对碰》,益智玩具;家长指导资料;照片等。

参考资料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从零岁抓起——0-3岁婴幼儿关心与发展文献研究》、《婴儿心理学》、《七田真0-6岁育儿法》、《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等。

 

 

 

 

 

 

 

 

 

 

 

《 主题九  0-3岁婴幼儿的智力潜能的开发》

教案的基本内容

                (第3课时)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语言发展中的常见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掌握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方法,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家长掌握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方法

教学思路

  0-3婴幼儿家长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本教案的设计,站在家长的地位,根据0-3岁婴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需求、经验为出发点的。对于需要家长了解的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以讲授法为主,配合PPT;而对于促进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方法,采用实际的操作演示法为主配合互动法,便于家长的直接掌握。

教学环节

导入0-3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如何促进0-3岁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小结交流

教学资源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0-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PPT; 《0-8岁宝宝阅读计划》;《东方宝宝》书籍;《好饿的毛毛虫》、《好饿的小蛇》、《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绘本;家长指导资料;照片等。

参考资料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0-8岁宝宝阅读计划》、《婴儿心理学》、《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等。

 

 

 

 

 

 

 

 

 

 

《 主题九  0-3岁婴幼儿的智力潜能的开发》

教案的基本内容

                (第4课时)

 

课程名称

 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的

家庭教育指导

课时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的定义、意义和亲子阅读的教育理念,掌握如何开展亲子阅读的方法,提高亲子阅读的水平,促进婴幼儿早教阅读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家长掌握如何开展亲子阅读的方法

教学思路

 0-3婴幼儿家长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本教案的设计,站在家长的地位,根据0-3岁婴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需求、经验为出发点的。对于需要家长了解的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的定义、意义和亲子阅读的教育理念以讲授法为主,配合PPT;而对于如何开展亲子阅读的方法采用实际的操作、朗读法、演示法为主配合互动法,便于家长的直接掌握。

教学环节

导入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的定义和意义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的教育理念如何开展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小结交流 

教学资源

 《浙江省优生优育优教培训教材》,《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的家庭教育指导》PPT,;《母鸡萝丝去散步》、《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好饿的小蛇》等一些经典的绘本;专家书籍;优秀绘本推荐目录;家长指导资料;照片等。

参考资料

篇2

一、设计导学案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需要原则

即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特点,采用层次化和类型式方法设计相应的预习思考题目,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2.过程探究原则

即围绕课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感悟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拓展延伸原则

即围绕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注重文化知识视野的拓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有效运用导学案的策略

1.以学生学情为基础,设计差异性导学案

运用导学案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以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语言技能运用为根本,引导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根据学生的差异化发展设计不同的导学案,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差异性导学案,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和学习认知规律。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围绕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相应的导学案,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首先,导学案应该体现基础性,让全体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结构要素和达到基本技能运用的要求;其次,应精心设置与教学目标匹配的学习探究任务,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再次,要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导学案设计策略。以差异性导学案来引导课堂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更为深入。

例如,教学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一Unit 3“Looking good,feeling good”(Reading),教师可针对生词识记、短语运用、思维表达等,围绕识记基础知识、运用语句等设计相应的学习案例。同时,可设计词汇预习训练、文本语篇大意表达、写作训练等多种学习案例。还可设计分段式的学习案例,围绕“How to understand the article”来设计选词填空、回答问题、选择答案等形式的学习案例,以帮助学生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2.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突出探究式导学

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是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关键。教师设计导学案不妨以丰富学习感悟为切入点,进行相应的学习案例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学习思维和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

教师要以任务驱动为引导,围绕探究来灵活运用导学案,可围绕课程难点知识设计讨论交流、探索发现等思考性较强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利用预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可运用合作探究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规则,可运用书面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在多元化的导学中不仅能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还能够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3.以反思生成为动力,提高语用性技能

运用导学案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内化生成,可为学生预留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总结和反思。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其次,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方式对导学案的运用提出自己的见解,促进语言知识的转化运用。再次,要鼓励学生根据导学案设计更为丰富的学习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学生进行反思生成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同时,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运用英语的水平,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设计《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3“Looking good,feeling good”(Reading)的导学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可设计“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using the phrases we have learned today”的导学案,要求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完成导学案任务。

篇3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92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严格说来,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半独立性的学习,它是为将来形成完全的自学能力作准备的。对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之所以重要,其一,行为自主性是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必然和走向成熟的特征表现;其二,学习的自主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三自主性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走向。

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我县中小学中始终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中。这期间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学校有很多。如乾安县实验中学在新课改实验中,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引领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思想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进步”的原则,在自主性学习课堂模式的创建上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一、学习借鉴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他们首先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现课堂教学的6个基本环节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此种教学模式的4个核心要点,即①让学生自学②让学生当堂训练③教师讲得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在学生自学有问题的地方适当点拨④长期坚持,让学生自学和让学生当堂训练形成制度化。这种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变了传统课堂的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了课堂“三中心”向“三为主”转变,即课堂教学为中心向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转变;教材为中心向教材为主线转变;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转变。真正解决好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问题。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建构了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建构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做为实验的核心内容,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二、由洋思模式衍生出新的大众化的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有它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但由于实验中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其他方面与洋思中学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完全挪用或照抄照搬那只能是囫囵吞枣,不知其味而又难以消化。所以他们在借鉴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师生的课堂实际,创造性地构建了学校的“自主、导学、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继承了洋思中学课堂模式的精华,在“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的信念支配下,低起点,小步伐,梯次推进,从学困生抓起,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关注学困生。在衍生的课堂新模式下,学困生听得懂、跟得上,学得好,学困生不断取得学习的进步,充满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他们创设的“自主、导学、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不放弃学困生为根本,代表了最广大的学生的利益,追求的是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所以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这也是他们之所以取得一点成功的法宝。

三、由大众化的教学模式,推陈出新了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自主、导学、训练”的学科模式的精髓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科基础,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创造性地改革原有的通用模式,形成个性鲜明、各具神韵、特色突出的个人学科模式。形成了人人建模式、科科有模式、各个用模式的良好课改氛围。

四、转变授课重心,以“学案”更新代替“教案”

篇4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 能力 培养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reform, how teaching better reflect students ' learning has become a focus of subjectivity. Our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is to foster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to allow students to learn; and students of cognitive ability is the student learning activities. Therefore,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acognitive ability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Metacognition abilities and its meaning;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Metacognition in main content - meta-cognition of the concepts and structure; the third part describes the mathematical Metacognition is and how it relate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hematics learning; the fourth section describes how the teaching of metacognition.

Key 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acognition; training

一、问题的提出及元认知理论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写道: “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 “学会生存就是学会学习”。

当前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开展和深入进行 , “教会学生去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去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整个教育界 ,乃至整个社会迫切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很多问题 ,主要是不会学习或不太会学习所致。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 ,而不是主动获取知识。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学效果就要改变学生学习状况。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采取一系列教学策略 ,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上的指导 ,特别要在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上下功夫。在此形势下 , “元认知”这个 70 年代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韦尔提出的概念在我国受到异常重视 ,因为它对开发学生智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有重大的指导作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学科教育领域方面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关注元认知问题 ,并且也开始着手研究 ,有的教育工作者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而且在现行教育条件下元认知的开发已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前景。

元认知理论对我们工作的意义在于研究指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自我意识的活动,可直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反馈的作用,对人的知识又起到一个监控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学,同时学会自己总结自己对学习过程的调控方法,学会获取反馈信息,矫正学习中的错误。

二、数学元认知

(一)数学元认知概念

数学元认知就是对数学认知活动的认识和监控 ,它具体包括数学元认知知识、数学元认知体验和数学元认知监控。数学元认知知识是学生对自己数学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及有关内容的认识 ,包括数学经验知识、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核心思想、数学思维模式和数学策略性知识。关于元认知的知识的获取是通 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的认识而不断获得 ,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二)数学元认知能力与数学学习

数学元认知能力是学习者对数学认知活动的认识和监控的能力,它不仅仅是对所学习的数学学习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 ,同时需要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 ,以保证数学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还要对数学学习结果了解和评价 ,检查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是否达到预定目的。

数学元认知能力不仅要求学习者意识到自己的加工材料和加工过程 ,还要不断反省自己的策略是否运用恰当 ,要不断地对数学学习过程进行调节、改进和完善 ,使数学活动不断向预定目标前进。在此过程中 ,对目前的处境作出清醒的自我评估 ,并由此作必要调节 ,既使出现错误 ,也不会简单放弃所作的努力 ,而是力求找出原因,作必要修改 ,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数学元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 ,能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转化数学问题解决的目标。元认知能激活和改组对数学问题的解决的策略。元认知能通过元认知知识的引导作用 ,使学生主动理解题意、主动思考解题策略 ,不断对头脑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尝试与探索;元认知能通过元认知体验的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参与 ,使学生超越认知障碍 ,不断克服困难 ,朝着目标前进;元认知能通过元认知监控作用 ,剌激学生解题思维模式的内部运行机制 ,促使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另外 ,学生在数学能力上表现出差异 ,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元认知调节和监控等内部机制的作用所以发展数学能力重要方面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元认知能力。

总之 ,只有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水平提高了 ,数学学习的目的性、计划性、灵活性、自控性都会得到提高 ,就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在学习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创造性 ,会对数学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学好数学。

三、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促进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采用教师数学教育观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等方法进行有效训练。

(一)数学教育观的转变

先进的数学教育观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思想基础,是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指导思想。在目前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 ,课堂教学仍然是进行数学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让学生真正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习数学不是单纯的“镜式反映”而是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数学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心理过程 ,而不是其外在表现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在自己头脑中建立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但应该高度重视本身观念更新的同时 ,也应重视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力图促使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观念产生变化 ,要让学生摆正自己学习主体性的地位 ,极大地调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和发挥最大能动作用,让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水平得到极致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

(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意识

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可以投入数学学习活动的各种力量的认识。自我意识是学习活动的前提,而学生的数学自我意识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向,是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力量源泉。

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与学生接触较多的这一有利时机 ,积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 ,增强自我效能感。在某种意义上 ,自我意识与元认知有共同的本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 ,如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 ,随时肯定学生的长处 ,巧妙灵活地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技巧指出学生的短处;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区别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 ,学会自我评价 ,让自我评价起到矫正、激励、完善、优化的作用;克服学生自尊心理的变态表现 ,努力消除不恰当的自卑感或优越感。

(三)加强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与方法就是数学中的元认知知识,而数学元认知知识是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基石,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数学元认知知识,数学元认知能力水平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数学思想与方法是中学数学中教学的重要内容 ,整个中学数学的内容基本上按照基本数学思想的轨迹而展开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不等同于数学知识 ,在课本中 ,数学基础知识是一条明线 ,反映着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数学思想与方法则是一条暗线 ,反映着知识间横向联系 ,常常隐藏在基础知识的背后 ,需要人们加以分析、提炼才使之显露出来。

在具体教学的实施中 ,数学教师可以把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到教案中去 ,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上掌握数学知识 ,重视教学过程的展开 ,在通过转化、变换、综合、分析、尝试、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宏观型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着重理解其思想实质 ,认识到他们的重大作用;对逻辑型数学思想方法着着重清其逻辑结构 ,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其逻辑推理形式;对技巧型数学思想方法应着重培养运用方汉的技能技巧 ,注意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中 ,不能操之过急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与知识教学、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按照反复孕育、初步形成 ,应用发展的顺序逐步完成 ,结合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知识教学 ,有意识地反复孕育同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尤为重要 ,以期收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之功效。中学数学中解题教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数学教师可通过解题教学 ,挖掘、提炼解题的指导思想、在归纳总结、揭示规律 ,在较高层次上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对解题的作用 ,使学生掌握其本质。

(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就是对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及有关内容的认识 ,包括数学经验知识、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核心思想、数学思维模式和数学策略性知识水平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

1、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策略及适用范围。数学思维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辩证性、概括性、科学性。与之相对应的策略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事实上 ,学生已不自觉地运用其中一些策略解决题目 ,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让学生看到思维策略是如何产生作用的。

2、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 ,带领学生一起去认识问题、变更问题、选择策略、变更策略、引入辅助问题、综合运用策略 ,总之 ,要让学生看到思维过程。这样经过长期训练 ,学生就能有针对地选择适当策略 ,有效地对自己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调整。

教师要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对学生所得到的解法、解答 ,教师应让学生出声地把思维过程展现给自己 ,而不是简单地评判错、对 ,教师应从他们出声的思维过程中得到足够的信息 ,从而有效地向学生清晰地示范如何解决问题 ,使学生掌握缺乏的技能 ,逐步完善认知技能 ,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选择最佳策略以求高效低耗 ,发展思维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最高层次,学生数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元认知知识、数学元认知体验和数学元认知监控都会得到提高,则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也就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前根据学习内容明确目标及思维方法 ,通过观察、类比、分析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学习中能及时发现问题 ,并能针对问题进行自我调控;在学习结束时能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学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评价 ,判断自己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和策略的运用水平。

总之 ,只要我们采取适当、可行的教学策略 ,必将对开发和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数学教学中这些培养元认知能力的途径的实施 ,学生将逐步完成从“要我学数学” ,到“我要学数学” ,从“教师教我学数学” ,到“我自己学数学”的过渡 ,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也即达到学会在二十一世纪生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中华.浅谈中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辽宁教育学院报,2002(9)

[2]齐宗平.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开发.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3]马志成.元认知理论促进新课程反思性教学.教育探索,2009(9)

篇5

一、反思备课观

备课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备好课也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反思备课又是备好课的前提,青年教师尤其如此。现象一:“教材简单,没什么备的,照书本讲就行了。”这些人备一节课花半小时都嫌多,某教案十分精简,整篇教案不足一百个字。这种人懒得细想,教材虽简单,但其内涵、外延极丰富,需要教师深入挖掘,从而透彻掌握教材,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发展智能又是一个飞跃,更需教师对学生点拨、指引和训练,写简案是绝对完不成这些任务的。现象二:“买几本《教案集》就行了,有啥备的。”这种人备课所花时间不多,有时备课嫌抄烦,干脆就拿《教案集》走上讲台。这种人多的是模仿,少的是能动创造。别人的优秀教案是别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多变的活生生的自己的学生具有借鉴价值,但绝不应代替自己的思考与实践。现象三:“同样的教案年年写,没必要,拿旧教案上课行了。”有的虽然不是旧教案,其实是旧教案的复制。这种人以旧代新,不仅行动上表现了其惰性,思想上也不求进取。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发展,墨守成规。以不变应多变,必定课上不好,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事关一节课整体质量的重要问题,是教师备课的目的所在。在老师的教案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认为可有可无。(2)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定位于学生而是指向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仍然是把教师当作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3)教学目标设计忽视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的培养。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反思一: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的指明灯,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教学目标如同写文章时的大纲,大纲的好坏决定着文章的条理,决定着故事的情节,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实施,决定着是过程目标包含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实施,也决定着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没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犹如放野马,脚踏西瓜皮滑到哪算哪。

反思二:教学目标的指向是学生主体,是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学生学习之后所发生的变化。而“教会学生……”“使学生掌握……”,是把教师作为行为主体,而学生变成了老师灌输的工具。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相制约,相互促进。因而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的“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作为行为主体,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成为教学实施的指南,真正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反思三: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对学生而言,数学学习过程既是他们接受、探究、处理、反馈数学信息的过程,也是他们形成、表达、传递学习数学情感的过程。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学好数学,为他们的终生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没有情感的课堂如同嚼蜡,枯燥无味,尤其是数学课。

三、反思教学过程

现象一:逢课必“情境引入”,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反思: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如果情境创设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虚构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宁可不要。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对于一些不适宜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讲解。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不能是虚拟的,我们需要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现象二:“我拼,我拼,我拼拼拼”。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就其课堂形式来看,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就学生而言,讨论中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从表面看很热闹,实际上,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小组中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彼此不友好合作或合作程度不够,彼此不注意倾听对方意见,小组间的交流很少,没有真正的讨论与合作,这种合作基本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次之上等。

篇6

关键词:中职;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有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笔者认为有效的中职《局域网组建及应用》课堂教学要提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教学效果,另一个是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形成相对固定的有局域网组建及应用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师乐教,学生善学,教师有责任感、成就感,学生有愉悦感、自信感,形成有效的正能量。

1 以符合新课标的有效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

1.1 中职教育是引领社会发展的“职业人”教育

在《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职业人为出发点,坚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读出新的理解,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合理高效的教学设计引导文本。一堂生动的《局域网组建及应用》课会非常吸引学生,不仅有实操,更有理论穿插,既源于课本,又要结合生活,让《局域网组建及应用》课堂变得有血有肉。

职业教育已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而是培养职业人的教育,要把中职“等着教,要我学”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自觉学,我要学”的现代教学模式:“进学堂,拿学材,先看书,来自学,遇问题,查资料,若不会,先商讨,没答案,方法找”,以求培养更多引领社会发展的“职业人”!显然,这是建立在“自信、自觉、有趣、能用”基础上的。

1.2 中职教育的本职谋生之外,更要唤起兴趣,鼓舞精神

课堂占主体地位的必须是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唤起学生探究发现新知识的兴趣,鼓舞学生的精神,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发展的意识,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打牢创新性人才成长的基础。

《局域网组建及应用》课堂中,以学案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自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发、诱导、启迪、导学、导练,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表演舞台;让学生在五动(看、思、闻、说、做)过程中,参与知识创新的过程,自我领悟知识的内涵。从而学到技能,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可见,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一条合理科学的《局域网组建及应用》学习链,为此订制有效课程教学项目。

1.3 设计真实有趣的课程教学项目

中职教育是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技能为本位,以项目为主线,参照学生的认知能力,从就业需求出发,分析了常见局域网应用案例,对课程设计了6个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意义课程教学项目:

项目1:应用无线共享上网

项目2:组建家庭局域网

项目3:组建小型办公局域网

项目4:组建中小型网吧局域网

项目5:组建中小型企业局域网

项目6:组建中小型校园网

这6个项目基本涵盖了当前局域网工程与应用的主流知识和技术,项目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项目间具有相通性和递进关系,在巩固前一项目所用重点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依据应用需求变化引入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2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有效管理广阔的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是师生共同开展教学与学习环境的场所,《局域网组建及应用》课堂是最主要的《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学空间,它的主体构成包括教师和学生以及有效的教学活动。

2.1 《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学空间应该是充满快乐、民主、多维的

《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学空间要求教师,致力于营造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气氛融洽和谐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培养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学过程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学空间应该是充满快乐幸福的,是师生共同获取知识的一种生命历程,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教师是主宰课堂内容与节奏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主动自主的,肯定会有困难和挫折,但更多应该是共同探究、攻克困难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局域网组建及应用》课程内在的魅力和温情,不能偏颇的看待有效,去狭窄的定位有效中对知识目标的地位的独尊,不能让学生在单纯的追求分数中窒息和压抑生命。

《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学空间不只是在课堂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建立相应的像QQ群、空间、微博、爱班网等一类的虚拟学习社区,能及时地与学习伙伴互相沟通、互相学习,更有效地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完善价值观。

2.2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学习流程

《局域网组建及应用》课堂教学应体现“基本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理念,以项目实施过程为主线,对每一项目遵从:“项目描述——需求分析——网络拓扑结构与规划——硬件选配——项目实现——测试排错——竣工验收”等典型工作过程,注意体现项目实施的完整过程,力求学生在局域网建设与应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规范性。

2.3 配置《局域网组建及应用》的实训学习空间

在课堂中,教师在实现《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学空间有效性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保加利亚教育家乔治·洛扎诺夫提出的暗示教学法,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和乐趣。

《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特点,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训环境,配置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PC机等相关网络设备,为学者提供感知、认知的学习空间。

针对项目编制若干实训模块,学生通过实训任务操作和实施,达到学习、掌握、巩固网络构建的专业技能知识,从而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到《局域网组建及应用》的学科魅力。

3 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

《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学评价是《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仅《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学设计得很好,课堂教学管理实行得很好,这还不算一堂完美的《局域网组建及应用》课,只有加上有效的《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学评价才算完美。忽略课堂评价的教师没有吃透新课程教学理念,而且也不可能让《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一线《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师,笔者认为,《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如项目3组建小型办公局域网中的任务2设置文件和打印机共享课堂评价表(见表1),占总评成绩的30%,即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包括学习态度等的表现进行的一种及时的反馈。还有一种评价是课后的评价,这是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或者平时、期中检测进行的评价,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40%。

《局域网组建及应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评价,笔者认为应该以鼓励性为主,站在尊重学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对课堂结束后的作业评价或者试卷评价,要及时进行反思和反馈,这样才能达到有效评价的作用。这样,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完成,学生的成绩才能提高、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健康与健全。

4 构建中职《局域网组建及应用》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4.1 中职《局域网组建及应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学案导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宗旨,打破过去只以教案教学的常规,以学案为载体,通过“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让学生直接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创新知识程序和方式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学生发现真理。他们的做法,划清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界限,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生生、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4.2 学案导学过程

(1)教师编“学案”,体现目标意识,渗透教学目的(教师备课阶段)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课程标准(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教学对象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学生自学教材,体现差异,体现主体意识(学案引领约5分钟,自学约10分钟)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并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并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在认知中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3)讨论交流,体现情感意识(教师引领约5分钟,讨论交流约5分钟)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尤其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4)体现训练意识和技能意识(约45分钟)

《局域网组建及应用》课堂教学中,本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时段,学生通过相关实训任务的实施,形成从感知到认知过程。

(5)精讲精练释疑(约10分钟)

精讲精练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6)练习巩固,体现训练意识和技能意识(约5分钟)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教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4.3 “学案”五个环节: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当堂达标测试五个环节。

(1)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

(2)诊断补偿:首先设置的题目重在诊断和新知有联系的旧知学生掌握的情况,目的是发现问题后进行补偿教学,为新知的学习扫清障碍;其次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习导航:学案设计思路:1)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2)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3)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知识总结;当堂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力避遗忘。最好是学生自我总结。

(5)达标测试: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

总之,《局域网组建及应用》“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学案改革教案,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发展,它以学生的自学信息反馈为依据,以师生活动为载体,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教育,有效地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希望一线《局域网组建及应用》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并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最终达到构建有教学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高效的《局域网组建及应用》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学勇.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式课程的有效建构[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02:158-159.

[2]琚生根,陈黎,周刚,王相国.“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4:159-161,165.

[3]程治国.网络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8,1:14-15.

[4]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283-294.

[5]孟源北.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建构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6-28.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类型

一、初中数学采取学案导学法的必要性

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法从上世纪末引用到教学以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日益成为教育研究者与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关注之焦点。将这一教学方法引入初中数学课堂,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将数学学案作为引导的合作学习、自主创新方法有助于克服初中数学传统上教学存在的不足,大大促进师生、生生的合作和交流。数学学案和教材担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思路的作用,在数学学案引导下,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升,进行自学和自练,独立阅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其次,新教育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得到建立。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指导互相结合,实在是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对学习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师生间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教师的指导是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前提,教师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指导基层,达到了师生相互共同学习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的类型

根据分类标准的差异性,学案导学教学法可以分成不同类型,每一类型都各具特色。根据现有的分类方式,和相关的调查访谈,现将学案进行以下三个维度的划分:课程进度、课程类型、以及问题设计。

1.课程进度类。依据课程内容进度的不同,学案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其一,新授课是以新知识的学习为主要任务,是学生获取新的知识、进行知识结构改善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学生们的认知规律进行学案的制定,体现注重知识的连续性、进行基础的配套练习等特点。在学案当中学习目标的确定上,要具体、完整、规范。其二,复习课目的在于巩固、加深课本的知识,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转化辨析,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挖掘,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提升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要选择体现学科的能力点、知识点、学科思维特点的题目作为学案的配套练习,例如经典题目、历年中考试题等。其三,习题课作为学生进行概念巩固、公式演练、提升能力的“主战场”,教师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主要体现为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情景设置上既要体现教学目标,又要体现知识发展的过程和学生进行事物认识的规律。习题课的学案,在选题上十分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重点,有针对的精心选题,所选的题型应当具有代表性,其思路方法则具备一般性,联系知识上则具有广泛性。

2.课程类型类。初中数学课程类型一般分为概念课和命题课,不同的类型所使用的学案各不相同。前者的学案侧重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在已掌握的概念基础之上进行新概念的同化,从具体到抽象进行概念的理解掌握;后者更为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培养、训练,将锻炼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作为重点。其一,对于概念课,学案材料一般丰富生动具体、习题的形式多样。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概念具有的抽象性,从感性的图形、定义当中概况本质特性,让学生对于概念的来龙去脉充分了解,以加深对于概念的理解。例如,“棱长相等的长方体称为正方体”这一概念,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抽象出概念的基本要素——角、边及其相互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让学生真正掌握概念本质含义,并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当中来。其二,对于命题课,在学案编制上重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课前预习与前测学习,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知识进行关系确定,从而找到数学命题本身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去发现定理生成的过程,为学生加深理解、认识创造条件。例如,在等式性质课程当中,学案首先阐述学习数学命题——等式性质的必要性,给予已有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尔后再引入具体的课程知识。

3.问题设计类。由于不同学校的教研形式、教育理念、师资、生源等等主客观条件各不相同,因而各个学校的学案设计不尽相同。然而,在学案的一般结构方面差异不大,在内容的具体设计上,则有根据学生特点而设计学案的例子,也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问题情境的学案设计。一般情况下,存在教案改编式学案、自学点拨式学案、问题探究式学案三种类型。第一,教案改编式学案指学案是将教师在课上说的转变成学案所写,学生由听转为看,能够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在学案中完全呈现,学生认真地完成学案的内容便能记住全部的知识。然而,由于这一方法缺失数学思想上的交流,容易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第二,自学点拨式学案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的对知识点进行提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当中得到启发,重新发现新知识,从而主动的构建知识框架。此种学案的题目难度的梯度明显,由易到男,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例如,设置2-3道重点难点内容的典型题,设置1-2普通知识点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第三,问题探究式学案关注经验学习,围绕现实的生活当中不明确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讨论、寻求解决办法,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

篇8

一、引言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阅读技能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技能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①虽然教师做了大量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明显提升,阅读效益没有改善,与阅读技能教学目标的距离没有实质性缩短。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升学压力大,阅读的教育教学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以使元认知策略培养措施的操作更加清晰、直观、易懂,从而帮助高中英语教师理解和运用元认知理论进行阅读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调查与结果

关于阅读水平及阅读效率与元认知策略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如,薛锦通过元认知训练的追踪研究验证了阅读元认知的可教性和有效性;②曾祥敏得出了“实验组受试无论是在阅读水平还是词汇广度上都显著优于控制组受试,对指导过的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也明显高于控制组受试。”③刘基绍介绍了一个学期英语教学中融入元认知策略的实验研究说明,元认知策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明显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④刘慧君指出,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多少与英语阅读成绩的关系还是明显的。⑤以上研究证实了元认知策略的使用确实能够促进阅读效果的提升,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实际情况怎样?与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相比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据平时教育教学观察发现,凡是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对英语阅读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策略和学习策略。这些学生有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阶段目标,在阅读练习中能够检测和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对不同的阅读任务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并且对自己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价等。可见,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对阅读过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调研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第三部分是对教师掌握元认知策略有关知识的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是某省重点中学平行班高二、高三各100名学生,省重点高中英语教师100名。调查的结果具体如下:

在认知策略方面,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能够总是或经常使用记笔记、翻译、演绎、推测、利用上下文情景和利用目标资源策略,却偶尔或从不使用迁移、拓展、利用声音及图像、总结策略。其中,记笔记是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认知策略,其次是翻译、推测、利用上下文。经过采访被问卷调查的大部分学生发现,由于自身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和应试训练,学生习惯于一些较为熟悉的阅读策略,如记笔记、翻译、推测。同时,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高考压力,英语阅读教学普遍重视重点词汇、短语的记忆、长难句结构分析、翻译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阅读中联系原有知识和总结策略的使用。总的来看,认知策略在阅读学习中还是被学生广泛使用和接受的。

在元认知策略方面,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很少使用元认知策略,其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选择注意、监控、计划、评价。大部分学生阅读的考试目的较强,所以使用选择注意类次数较多,特别是先浏览再细读、阅读时划线的元认知策略使用最多。在监控策略方面,自我提问的方法使用较少;在计划类中,学生没有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和时间;在读后自我评价方面,学生还没有获得读后反思自己收获多少、阅读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达到目标等元认知策略的习惯。以上告诉我们,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在读前训练学生阅读计划的规划和增强读后的自我评价意识。通过比较发现,学生使用认知策略的频率要远远高于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频率。所以,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是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关系到认知策略的有效使用和阅读效益的根本提升。

在教师了解元认知策略方面,结果令人吃惊:98%的在校教师不了解元认知策略。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教师由于上课、管理学生的工作量大及家庭原因,很难有精力去学习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而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只有两位教师认为自己很熟悉元认知策略的三个方面,经过深谈才知道,原来这两位教师经常做科研课题且发表过较多的教研论文,因此理论水平较高,所带班级学生阅读能力也较强。当把元认知策略细化以后,98名教师中大都表示略知一二,但很少用。可见,教师的元认知及相关理论知识缺乏,而且掌握得不够科学和系统化,因此可以预测,教师不可能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地指导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

三、英语阅读中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1. 集中培训模式。学习和理解元认知知识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前提和重要条件,而且新课程标准中的调控策略即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其地位要高于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许多研究证明元认知策略是可教的,而且是可以学会的。任何策略的掌握并不代表学生能够合理地运用,阅读元认知策略也不例外。“被训练者只有在具体阅读中才能使所学的策略与已有的知识背景相结合,最终将其同化进已有的认知结构。”⑥如果不对被试在实践中进行系统训练,阅读元认知理论知识也只是僵死的条款,不能内化为被试自己真正的理解,也就达不到由他控到自控的转变。同时,元认知能力的提升会反过来促进认知策略的运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元认知的学习和策略的培训。

培训的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学生对自身原来储存的有关文化背景知识、词汇、短语用法,句法结构等语言基础和自身学习风格、努力程度、思维方式、记忆特点、阅读时心理状态的认识。(2)学生对阅读材料特征的认识。目前,高考英语试卷中的阅读材料,分为不同的类型和体裁。从体裁上看,可以分为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新闻、广告、书信等;从性质上看,可以分为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阅读理解题型主要有事实细节题、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猜测词义题、篇章结构出题。所以,学生应根据不同的体裁和考查的题型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3)目标监控。学生建立阅读目标,然后根据建立的阅读目标来确立阅读方式。英语阅读可以采用的阅读方法有泛读、精读、寻读、略读等。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针对阅读目标采用合适的阅读方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阅读理解答题时,目标监控和调节是影响阅读成败的关键。阅读目的广义上可以归纳为:为寻求新知识、为学习新技能、为某个研究、为搜寻信息、为考试、为情感需要等;狭义上指获取文章大意、语言知识、语法规则等。阅读任务是指“阅读时外部所指定的阅读目的。”⑦言下之意,学生的阅读目的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下达的阅读任务,它会影响到学生时间、注意力的分配和阅读策略的选择。所以,教师一定要在阅读前明确学生阅读的任务和要求,以免影响阅读效果。(4)过程监控。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有意义的调节。阅读时学生应当通过元认知策略找到或总结文章的主旨大意或段落大意,这就需要排除文中无关紧要的句子或段落,学生有意识地弄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叙述方式及学生尽量地回忆原有的知识背景,以此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策略监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对自己提问并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如果遇到理解不通的地方,可以放慢阅读速度、停下来分析句子结构或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形成假设。(6)评价和补救。学生对自己理解文章的程度有个清楚的认识以及全面评价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体验,为以后的阅读做准备。

2. 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具有时代性、思想性、拓展性,因此有必要把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与这些课文结合起来。

阅读前,激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教师协助学生回忆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和注意策略,联系和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弄清所要解决的问题并能够选择有效的认知策略,避免在解决问题中丢失关键信息,影响理解程度。如,注重讨论课本Pre-reading中的问题,如“What do you think should do go into a good meal?” “What do you know about…?”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阅读,减少阅读时的焦虑心情。除此,教师可告诉学生先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通过预测、泛读了解整个文章的主旨大意,又采用自下而上阅读模式排除文中生词、短语、句型等语言障碍。同时,学生还要明确阅读任务和要求,进而选择合理的阅读策略、科学安排阅读时间和答题顺序等。

阅读中,监控自己的阅读行为。教师指导学生不断自我提问:这篇文章的难度在于哪些方面?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章的结构如何?我的阅读目标改变了吗?我遇到新问题了吗?我该采用哪些策略?通过自问提问,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反思自己的策略使用效果,提醒自己是否出现过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和焦虑情绪。

阅读后自我评价。阅读文章后,学生填写一份元认知策略表来评价自己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策略表内容包括:问自己对文章的看法、问自己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否恰当、问自己是否完成阅读任务、问自己有哪些收获、问自己有哪些不足和要改进的措施。精读课文后的“comprehending”部分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组织形式以及深层次理解;每单元后“summing-up”环节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掌握的词汇、短语、语法项目等进行总结。这些编排体现了元认知监控和自我评价的要求,教师应重视这些环节的操作,反复练习,增强学生读后总结的意识。

3. 课外阅读辅导模式。学生元认知意识的加强仅通过教材中的课文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基础有计划地指导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方法等。

首先,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原则。课外阅读材料要具有思想性,符合学生的基础,语言地道规范,题材丰富、有趣味性、前瞻性,体裁多样化。

其次,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告诉学生课外阅读是泛读和快速阅读,重点不在于知识点的掌握,而在于获取更多的信息、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或推断作者写作意图及发表自己的观点,开阔视野、陶冶个人情操等。

最后,课外阅读材料的内容及其操作过程。课外阅读材料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同步辅导资料中的两篇文章。选择的文章题材与单元主题相关。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外是“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那么选择的两篇文章分别介绍的是“the forbidden city”和“cultural relics salvation”。通过对比与原有的课文中的精读课外联系起来,并且比较三篇文章的叙述方式和篇章结构,以此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开阔视野。第二部分是外国文学简写本,如“企鹅”外文简写读本和牛津英语书虫系列。高一年级学生可以阅读初三或高一年级层次的材料。教师建议学生每四周读完一本,中间可以调整阅读速度,每学期至少读完四本,所以要制定每周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学生要清楚文章的内容,如学生能够理清小说中人物关系,复述文章大意,领会到作者隐含的写作目的。由于小说篇幅要长于精读材料,所以还要注意自己阅读时的精神状态,调节阅读计划,避免出现逃避畏惧情绪。第三部分是《21世纪英语报》高中版。该报纸每周发行一期。该报纸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话题丰富,学生较为感兴趣。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内容,利用注释来帮助自己理解和注意文章的印刷特征来判定主要信息。

四、结论与启示

从描述性统计得知,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很低,说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阅读不只是要掌握新词汇、新短语和长难句,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理解、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因此,必须让学生了解更多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策略,努力提升阅读水平。其次,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小于36万词,直接原因是没有合理的阅读计划和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系统的阅读计划,同时多开展课外阅读教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开发学生潜力。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趋于成熟和理论性,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使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和应用成为可能。要使学生能够及时学习和掌握元认知策略,教师要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抽出时间学习教学理论和参加培训,从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第三,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的措施应该细化,具体到每一节阅读课要有具体的元认知学习目标,这需要教师认真探讨、撰写好针对元认知学习的阅读教学教案。

注释:

①普通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9.

②薛锦.阅读训练中阅读水平和元认知体验的交互作用――来自追踪研究的证据[J].外语界,2011(2):50-56.

③曾祥敏.训练课外阅读元认知策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能力[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6):60-66

④刘基绍.元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9):81-83.

⑤刘慧君.元认知策略与英语阅读的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24-26.

篇9

良好的方法是正确解决问题的保证,是确保少走弯路的捷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做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去读、怎样去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没能切实地去解答,就不能很好地算注重了方式方法。”在给学生日常授课和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白他们要去读的是什么,要有明确的方向感和指向性,目标要明确,还要明白怎么去读,怎么去理解。对于不同题材的文章,它们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行文脉络。不同的作者在写相同体裁的文章时也会因为个人文学修养、意趣爱好、侧重习惯等的不一样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写作习惯和突出的语言文字风格等。

在给学生授课和指导时,要引导学生精细阅读,逐渐去发现这些差异和不同,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分类,以提高其学习能力。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记叙文时,首先要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重点去品味叙述部分和议论抒情叙述部分。一般来说,初中学段学生所接触到的议论文,其论点往往出现在句首或句尾。但偶尔也有出现在句中的,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因为一般性特征而湮没了特殊性存在,亦不能一概而论。学习说明文时要仔细分析其课文内容,明确课文的说明对象,找出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并根据关键字词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文章不同的知识点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的知识点,以循序渐进式地提高现代文学习和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是关键。

二、鼓励学生适度扩大阅读视野,涉猎课外美文,加大阅读量,进行阅读量的积累和阅读分析

能力的有效训练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语文这一门课程的特点是其阅读量积累量是没有限度的,是没有上限的。从古自今,没有哪一个大文学家敢说自己读尽了天下书,识尽了天下字。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也是积淀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阅读是积累,是吸收,是消化,是把阅读材料内化为自己阅读能力的关键步骤和必须方法。我们应该鼓励新生代学生放宽视野,不要做井底蛙、蜀地犬,在学好教材里面的课文之外,还要广泛涉猎那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读物和文章。在选取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选择那些符合初中学生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的读物,尤其要注意思想情趣方面的精细选择,要挑选出那些能激发学生正义感和有助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特性的文章。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也说:“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量的长期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课外阅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起了强化和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符合法度,显然跟吸收密切相关。”无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是针对语文考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当今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任。

三、问题式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具体措施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是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着手去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初中课本所选篇目都是著名作家作者的优秀作品,在词语的使用、句子的把握上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学习的典范,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在知识积累之余深化文意认知。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冯骥才的《珍珠鸟》、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等佳文中,词句运用写作技巧无一不蕴藏着作者无限寓意、深情,教师可在学生掌握字词、句子的基础上,设置与课文写作背景、引申含义、留白手法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思考、解答,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其次是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即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时应作出具体的思路解析,对学生的优缺点要有所掌握,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加以引导,详细说明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考虑,如何考虑以及注意事项等。再者是增进交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确定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进而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法使自己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还要对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2.注意事项据笔者教学经验,建议采用上述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前计划,即在计划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先行制定本季度或年度的工作规划,并将该教学方法融入到整体教学计划之中,从而妥善分配课时。二是设计新教案,即教师先要全面加强对此教学方法的学习,积极借鉴以往教学案例,并对此展开纵深层的研究、分析,学习相关教学技巧与经验,在已有的教案基础上创新。三是充分教课准备,即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应大致介绍本堂课采用的教学法的概念、作用和意义,使学生能够对问题式教学法有所了解。四是充分备课,即根据课标要求选择应实施互动教学的章节,结合知识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并于课后调查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五是将课堂提问设置为开放性。语文学科并不像数学、物理,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和既定的答案,所以,将语文问答设作开放性的答题方式,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使想象力和联想力得以充分锻炼。以笔者教学经验总结,在解答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有更多尝试性的思考,能紧扣文章主旨,进一步深化对文本内涵的认知。

3.效果分析采取问题式教学法,结果显示,学生“睡觉不听课、听讲但不互动、听讲且参与互动、积极提问与考试成绩”等课堂指标调查结果均优于传统教学法授课的学生,同时,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兴趣的调动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由此,说明了问题式教学法对学生课堂表现、提升学习成绩等改善作用显著。

篇10

论文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计算机逐渐走进生活,也走进了课堂。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形象逼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社会背景及多媒体教学的涵义

1.社会背景。21世纪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对英语教学手段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2.多媒体教学的涵义。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结论,而且更要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

二、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不可否认,多媒体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英语课堂由于引人了多媒体而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

1.极大的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目前,许多中学特别是边远地区的英语教学资源依然是传统的模式。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以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单调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不仅增大了教学容量,而且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的输人,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将以前需抄在黑板上的内容事先做人课件之中,课上只需轻轻一点,即刻显现于屏幕上,既节约了板书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指导、点拨学生上,开展密集快速的语言实践活动。

2.使学生在美的意境中提高英语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的缺陷,给英语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多媒体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加深所学知识印

象。譬如:Careful reading(详细阅读人教版高二下unitl5Destination )

Fill in the blanks while reading;

Rio de Janeiro Kitzbuhel

通过细读课文,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在通过这两个地方的风景图片的展示,学生更加明白作者的意图,更加增强了学生对旅游胜地的向往。同时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先展现表格及提示项目(Items ),接着让学生填空练习,并设置自定义动画来配合学生的回答显示答案,清晰、明了。这样不仅扫除了学生的词汇障碍,更加深了学生对所要掌握知识的印象。

(1)学活用好语言,使语言的工具性得到落实。教育技术媒体是人的听觉和视觉的同时延伸,它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地域、宏观、微观等的限制,生动形象地进行学习。运用教育技术多媒体进行听力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录音材料,如天气预报、广播、对话、广告和课文配套的听力朗读等,由于其语速正确,有明显的口语发音特征,如连续、弱读、缩读等,同时还富有情感,可以使学生沉浸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大量的听力训练及跟读模仿可以缩短学生的口音与地道英语之间的差距,从而有利于提高英语水平。而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人大都只会读与写,即“哑巴英语”。现代化的教学中正是多媒体应用为学习者创建了更多更真实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从而使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得到落实。(2)提高语言素质,增强了自信。面对枯燥、单调的英语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一种烦躁、厌学的态度,并显得很被动。而通过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则可以创造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环境。教育技术这一独特的教学手段进人英语领域,其教学方式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特点,可进行快速的英语信息处理和图像传输,从而让学生更直接更明了的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甚至未见过、未体验过的。如在人教版英语高一下U-nit14里,由于万圣节、盂兰盆节、宽扎节等在中国学生眼中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如何让他们融人这个氛围,并轻松地了解外国的文化、习俗,就成为了一个难题。于是,笔者从网上搜集了大量国外过这些节日的资料,然后做成集声、像为一体的播放资料,一下就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学生在优美的歌声和动人的画面中情绪高涨,思维也极度活跃,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对英语了解得更多、懂得更多了。尤为重要的是,播放资料中纯正、地道的口语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促进他们的口语模仿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激起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欲望,从而使他们敢于’“open theirmouth”。

三、多媒体计算机为英语备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案是实施教学的方案。在上课之前,英语教师都会认真地做准备,只有做好充分地准备,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引导学生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传统的备课形式是:教学大纲、研究全套教材、全册教材和单元教材,“备学生”和准备教具等。但在实践中,由于教学管理者检查教师“备课笔记”(其实只能查教案)等原因,造成教师对备课的理解狭隘化。有些教师以为“备课”就是“写教案”。这样的教案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备课,而忽视了学情;只强调对教师的检查而忽视了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只强调了统一的格式,而忽视了学科的特点及教师的个性。有不少教师将多数时间花在写教案上,而对学生的研究不够。随着新课改理念渗人和多媒体计算机的引进,网络为教师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处理,创造了有利的硬件环境,成为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各种CAI课件资源大大增强了教学资源的交互性和实时性,备课的方式多样化,备课的内容丰富化。在条件许可的地方还可以进行网上集体备课,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将全国的优秀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备课。这样的备课,使授课的内容更加新颖,能很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单位时间内学得更加扎实,这是一种更有效的备课。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反应,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难度和教学思路,以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