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设计前景

篇1

关键词:中职教育;服装设计;就业前景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和服装消费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服装的美感、时尚感,同时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还大量出口到国外,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对服装的美感和时尚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服装的国内国外市场都在不断变大,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服装企业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其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服装的大量出口也使东方设计开始走向世界,服装设计上出现了“东风西渐”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通过加入WTO进入国际市场,为我国的服装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我国服装的设计感、时尚感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增强。其中上海、北京等城市受到广泛的关注,有希望成为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日本东京那样的时装之都。但是中国服装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依然受到国外名牌服装的冲击,为了让中国服装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要不断增强服装的美感、时尚感、设计感,这就需要大量的服装设计的专业人才。

一、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

服装行业作为我国“第二大消费热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服装行业一直在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服装经济”这一新兴的经济形态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服装行业的继续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专业的人才,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巨大,这方面的人才流动频繁。我国服装人才市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服b行业急需各类服装专业人才。我国服装业逐渐发展成熟,已经由原来的服装加工制作为主逐步转向服装设计、自创品牌,服装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其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即使是在招聘淡季,服装行业的人才招聘数依旧很大。调查发现,服装企业招聘人才的数量大、种类多,服装人才市场招聘的职位有销售经理、跟单员、生产管理、服装设计师、制版师、服装陈列师、整体形象策划等,特别是对服装设计类的人才的需求十分大。

2.服装行业设计人才紧缺。大多数服装企业急缺服装设计师,这些服装企业不缺常规的服装设计人才,而是缺乏专业素质高,真正懂得经营设计的服装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的缺乏严重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发展,他们的招聘广告的频繁密集,可见对服装设计人才的急需程度,对服装设计人才的招聘、培养是服装企业做大、做强,打造自己品牌的必由之路。因此对与服装行业相关的院校来说这种情况十分有利于学生就业,学校的热点专业供不应求,服装相关专业毕业生紧俏。服装单位对服装设计、技术类、管理类、营销类等专业的操作型人才十分急需,相关专业的人才往往供不应求,很多企业为了能够招聘到这些专业人才,提前向学校预定毕业生。

3.缺乏优秀服装设计师成为企业打造品牌的阻碍。目前我国的服装业大多业务还是集中在服装的制版、生产、制作方面,而在服装设计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国际上的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不多。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服装行业缺乏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原创作品少,所设计的作品缺乏灵感、创新与想象力,没有具备自身独特风格特色的服装,就难以打造服装品牌,缺乏优秀服装设计师阻碍了我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和服装品牌的打造。

4.其他方面的特点。服装行业出现了许多新职业,资格认证变得更加完善。随着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成熟,对许多新型人才的需求扩大,在这种个情况下,相关部门逐步完善了其资格认证体系,这使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化、体系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招聘网站,这扩宽了服装行业的求职招聘渠道。高端人才加入服装业,以往的服装行业缺乏规模大的企业和知名的服装品牌,难以吸引高端的职业经理人加入,随着我国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其自身的发展潜力使很多有胆识的职业经理人愿意加入。

二、服装行业对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要求

通过对服装行业就业前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服装行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对各类服装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很多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供不应求,这为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但是,服装行业更需要能够独立经营设计,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服装设计师,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与高职、专本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相比缺乏竞争力,通过对就业前景的分析可知,服装行业对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以下要求:

1.掌握基本的服装设计知识与能力。中职学生应该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服装设计相关知识和能力,这是学生进入服装设计行业的基础和前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熟练的应用电脑及软件,这是服装设计所必须的工具。此外,服装设计作为一个引领潮流时尚的行业,服装的设计风格变化的十分快,学生应该不断学习服装设计中出现的新风格、新材料、新工艺,增强自己的时尚敏感度,能在以后的服装设计工作中把握、引领潮流,设计出具有时尚感的服装。

2.具有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服装设计作为一种设计,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作灵感,服装也要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因此学生也要重视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除了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欣赏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外,还可以通过参加画展、艺术展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积极捕捉灵感进行创新,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自己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会逐渐提高自己的服装设计水平。

三、结语

我国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其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就业有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也应该通过对就业前景的分析,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以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宇刚,鲍明勇.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4:197-212.

篇2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社区;康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已然踏上“老龄化”的列车。抑郁症作为发病率高、治愈周期长的一类心理疾病,成为近年来困扰老年人群体的“无形杀手”。同时,威海市是山东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老年人口占比已达26.39%。因此,本文将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分别对威海敬老院和高校公益组织调研,并进行前景展望。

1 敬老院调研与现状分析

1.1 调研结果

笔者针对威海市当地125所正规敬老院进行横断面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威海市三个行政区各随机抽取2个街道办事处,再从每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2个敬老院,共12个敬老院进行样本目标人群筛查。通过对48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老年抑郁筛查表测试和访谈法,笔者发现:35%的老年人表现出明显的抑郁倾向,14%的老年人患有隐形抑郁症;女性比男性老人患抑郁症的比例更大,女性为17%,男性则为13%;长期卧病在床的老人存在抑郁倾向的比例高达50%。

通过数据分析,敬老院内老年人多承受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老人的生理需求很大程度上无法得到满足,笔者调研的12所敬老院,平均每17.5位老人配备1位护工。对于安全需要,问卷结果显示,20%的家属每周探望一次,超过15%的家属半年探望一次。家人对老人关爱的缺位使老人更易缺乏安全感,产生极大的失落感。对于社交需要,笔者通过老人的社交范围进行衡量,在480位老人中,可进行网络聊天的老人不足5%,其他老人均不配备手机或使用老年机。23%的老人表示,仅有的社交活动即为与其他老人日常聊天。29%的老人参与敬老院和社会公益M织举办联谊活动、老年大学等。对于尊重需要,67%的老人表示,无法感受到来自敬老院工作人员和其他老人的尊重,高达12%的老人甚至认为自己是在“捱日子”。对于自我实现需要,25%的老年人表示曾在过去一年内参与老年大学等活动,愿意在创造经济收益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1.2 现状分析

由此,针对威海市当地敬老院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1)老年人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得到满足,但普遍无法获得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因病致郁。

2)敬老院工作人员与家属一定程度上忽视老年人心理需要,老年关怀服务缺位,来自身边的漠视使老人缺乏安全感,易产生抑郁倾向。

3)敬老院多与社会公益团体具有密切联系,长期组织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积极社交,有利于老年人走出抑郁症泥潭。然而,针对部分性格倔强、排斥倾向较为严重的老人,公益团体缺乏与其沟通技巧相关的专业素养。

4)威海市敬老院多采取四人一间的住宿模式,大部分敬老院没有按照老人的性格、生活习惯等因素分配床位,老人之间易于产生摩擦与冲突,甚至使负面情绪快速传播。

2 高校公益组织调研与现状分析

2.1 调研结果

笔者走访调研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和济南大学相关志愿服务团体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和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针对老年社区服务,均以上门服务形式开展,保持每月一次的频率,陪伴老人进行怀旧治疗,辅助老人进行抑郁症康复。而济南大学则采用上门服务与老人集群相结合的方式,在校园内建立一所老年活动中心,邀请附近社区的老人来活动中心交流,在集体中扫除抑郁症的阴霾。

2.2 现状分析

通过对各个高校相关志愿服务团体的调研与访谈,总结如下:

1)高校学生志愿者作为富有激情的青年力量,开展的老年志愿服务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使老人定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从而避免与社会脱节,有利于抑郁症的防治和康复。

2)学生志愿者在老年抑郁症康复方面存在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在与老人的沟通中普遍缺乏技巧,甚至有时使老人产生痛苦重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抑郁症康复治疗。

3)高校青年志愿者在针对老年人帮扶过程中,多存在频繁更换服务对象的情况,使得老人与志愿者均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相互熟悉,从而使康复辅助效率大打折扣。

4)高校志愿者主体为本科在读学生,有寒假和暑假,在假期期间往往会存在帮扶中断的问题,使抑郁症老人感受到自己被抛弃,甚至会产生新的伤害。因此,在寒假和暑假期间,志愿者可适当采用视频聊天等方式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避免中断。

3 结论

通过对敬老院与多所高校老年社区康复医疗服务的调研分析,并结合威海市老年人分布状况与抑郁症疾病特点,提出如下对策:

1)敬老院充分分析每位老年人生理、心理与性格状况,参照老年人生活习惯与性格特点,为其分配房间,老人相处时间最长的为舍友,在寻找到合适的室友基础上,抑郁症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方能得到解决。

2)敬老院应努力帮助老人与社会交流、接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老人抑郁情绪的产生或辅助老人进行抑郁症康复。通过辅助老人参与老年大学、集体活动和网络聊天等方式,使老人再次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希望,尽早走出抑郁症的泥潭。

3)建立敬老院与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帮扶机制,由敬老院为老人建立健康测评数据库和老人基本情况卡,使志愿者能够清晰了解每位老人的状况与需求,从而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帮扶老人,精准管理志愿服务行为。

4)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志愿者追踪和记录制度,定期记录志愿服务情况和老人心理状况,并建立“打卡”奖励制度,使每位志愿者能够最大程度地跟进特的一位老人,从而使老人与志愿者之间相互熟悉,相互信任,同时,长期的陪伴也有利于老人感受到类似于亲人的温暖,对于抑郁症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5)通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进行宣传,使社会民众对抑郁症老人产生更多的关注,从而使更多的社会志愿者力量加入老年抑郁症服务中,同时,可邀请具有专业素养的志愿者对其他志愿者进行定期培训,从而使志愿者团队更加专业化,分工更加精细科学。

通过对威海市敬老院与多个具有代表性高校的调研和数据分析,笔者发现老年社区抑郁症康复医疗现存的问题和发现空间,并提出独特的见解与解决方案。随着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唯有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更加精准的康复辅助服务,方能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获得幸福感高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春梅.老年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1,6.

篇3

关键词:舞台服装文化;舞台服装的设计;艺术审美;创新

中国历代文艺表演形式不断发展,以人物造型为主要手段的舞台艺术仍然是舞台中的传统形式。传统的中国舞台服装的特点在于它的装饰性、夸张性和可舞性。20世纪30年代以来,受欧美戏剧的影响,产生了现代话剧,舞台美术的设计思想经历的很大的变化。写实主义与非写实主义戏剧在服装领域开创了多样化的结局。服装强调生活的真实性、具体性、服装成为舞台上再现生活的一部分。

1舞台装设计的意义

舞台服装是舞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对舞台人物的包装,与生活装不同,它具有鲜明的戏剧代表性。区别于生活装的不同点是它的多元化。需要借助舞台空间来展示,是典型性视觉艺术创作。服装是表演艺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观众在看剧的同时,对美丽别致的舞台服装会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同时,舞台服装又通过色彩和质感表现出剧中人物的心理,而且因剧内容的暗示等手段使舞台服装更加细腻。因为舞台服装设计是舞台艺术创作中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是解释整个作品,表现人物、创造戏剧风格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台装随着艺术与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

2舞台装研究现状

随着舞台艺术的迅速发展,芭蕾舞剧、音乐剧、歌舞晚会等新的舞台表演形式不断出现,使舞台服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创新。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其设计理念进入21世纪,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影视技术的革新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出现,加之艺术表现手段的丰富,舞台服装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广泛认可。舞台服装的市场价值也不断被挖掘,舞台服产业也迅猛发展起来。

2.1舞台服装的款式研究

范雪梅《试论舞台服装造型艺术的特点》中阐述,舞台服装造型受时间,空间,剧情,人物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舞台服装艺术包含着其他诸艺术的特点,甚至其他诸艺术的美学原理。如:比例,节奏,平衡,对比,调和,统一,变化等都在服装上有独特的运用,它用一种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传递给观众。在造型手段上,它直接受“人”“舞台”这个框框的限制,作为服装构成要素,它受材料,色彩,造型样式,制作工艺,环境条件,舞美设计风格,灯光,化装等的变化而变化。舞台服装造型艺术是以剧中人物,及表演者为主体。舞台服装的美源于各个方面,款式、结构、面料、结构等,在保持固有的特点外加入时尚流行元素和自己的创作思维,使设计的服装达到与众不同的个性美。它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表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舞台服装源于生活服装,但有别于生活服装,它和化妆师演出活动中最早出现的造型元素。

2.2舞台服装色彩研究

从赵伟月的《舞台服装色彩》中我学到了,在服装三要素(式样、色彩与质料)中,色彩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当一个或一群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最先传递到我们大脑的服装信息是服装的色彩,然后才是它的式样与面料。时装是这样,包括戏剧在内的表演服装更是如此。这是因为:(1)表演是在一定距离下欣赏的,观众对服装式样的细节与质料很可能一时并未察觉,而对色彩却能立刻感受到;(2)因为时装与表演服装虽然都是服装,但它们所属的范畴与存在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舞台服装却属精神生活范畴,是以审美为存在的第一目的。舞台服装色彩设计必须“因人而异”、因款式而异。服装是造型、色彩、材质三者的综合体,其中色彩作为服装的载体,在整个舞台服装设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3舞台服装的整体风格

凡舞台表演艺术所使用的衣着服饰统称为“舞台服装”。艺术来源于生活,造的平台。郭志清在《谈舞台服装设计》说到“舞台服装设计有着自身的创作规律,设计者结合导演规定的戏剧风格,演员自身的条件特点,发挥主观想象,通过服装制作完成舞台服装的设计。”舞台服装设计的原意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计划的过程中求得一种问题的解决和策略,进而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舞台服装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广泛,目标体现了人类文化演进的机制,是创造审美的重要手段。不同类型的舞台服装设计侧重的思维类型往往有所差异。需要运用形象思维的因素,在舞台服装设计方面则更注重“美感”等等。

2.4舞台服装的面料研究

刘伟伟的《服装设计中面料的语境表达》说,面料是服装的基础,服装面料悄然传递着着装主体的时代意识、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爱好、生活情趣和个性气质,是着装主体仪表与内涵的承载物。服装面料同时也是服装设计师诠释流行主题和体现服装风格的主要载体。面料作为服装的载体,也以各种全新的面貌出现。现代舞台服装对面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不同的面料能体现出不同的舞蹈风格和静态与动态的转变,舞台服装设计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作为现代设计也要把国际流行因素融入到作品中。我们要借助舞台这个平台达到精神文明的一种更高的境界。

2.5舞台服装的手工工艺及配饰

在刘媛的《高级时装中的常见装饰手法在舞台服装中的应用》中指出“舞台服装设计离不开各种装饰手法的运用,适当的装饰不但使舞台服装显得雅致秀美,花团锦簇,而且还能提高身价。发展到今天的高级时装在装饰手法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最常用的装饰手法有:刺绣,褶皱,钉珠,立体造型装饰……这些装饰手法通常都是几种综合使用,这样服装才会更加的丰富多彩”。舞台服装设计的任务不仅仅的满足个人需求,它同时需要兼顾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情感的、审美的需要。现代的舞台服装设计理念在更新中,也要遵循舞台服装设计的规范,要考虑众多的“需要”。

3我国舞台服装市场存在的问题

孙强,孙金颖《中国服装市场的前景展望》中指出,“面对中国市场之门的敞开,各行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更大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也是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强国的关键。目前我国舞台服装设计市场存在的问题有:市场体制不完整,舞台服装的规范性较弱。缺少品牌,自主服装品牌的开发比较少。不仅对品牌的建设和运营机制还不完善,而且对市场的经营也不规范。缺少政府的协调与管理,无序竞争、用次面料、低价格谋求生存等商贩屡见不鲜。

4关于我国舞台服装产业的建议及前景

舞台空间的立体化和多维化等多种新颖的技术与舞台表现力相互作用,成为了冲击观众视线,激发观众共鸣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的提高,对各行各业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参考孙强,孙金颖《中国服装市场的前景展望》“衣着消费在不断满足物质功能的同时,应该向多层次的审美时尚和个性表现需求转变,这就需要我们投入市场的服装具有“新奇”性,能够牵动消费者的心,激发其购买欲望,为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而献力。关于舞台服装行业问题的建议:重视中传统文化,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加强舞台服装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规范舞台装的市场,提高对面料质量的要求要在提高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提高舞台表演艺术人的品质质量;舞台设计是以“舞台”为标的物的设计,更细的说以舞台设备、灯光、布幕、音响、演出道具、悬吊与更换支架系统、戏服、戏妆为目标的设计。关于我国舞台服装设计行业发展前景:随着人们认知的增加与变化,设计会更加多元化;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服饰文化的交流也将在更深层次上展开,中西方的元素会互相融合。将会在颜色、款式和结构上的变化上表现出来。

5结语

当今舞台服装正以一种国际化的理念并很好的结合中国特色,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逐步深入到每一场演出中,这种伴随着高科技元素的舞台美设计,经过一定的积累,拓展和创新,正在蓬勃的发展,舞台服装设计的发展对服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持续延续着。随着舞台服装设计理念不断的革新,舞台装的内涵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视觉感官的一种享受,它的美好追求与愿望,是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的综合体现。理论的形成有助于实践的创新,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我们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理论体系,为欣欣向荣的中国舞台艺术事业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黄海忠.用无声的语言塑造人物——戏剧服装设计浅议[J].中国戏剧.2008(08):50-51.

[2]马唯.浅谈舞台服装的色彩设计[J].美术大观.2008(05):120.

[3]布鲁呼莫,武志云.浅谈现代少数民族舞蹈服装的设计特点[J].内蒙古艺术.2008(01):42-44.

[4]曾云华.论舞台服装设计外在因素[J].艺海.2007(03):89-90.

[5]王颖,刘立军.戏剧服装设计的特点[J].当代戏剧.2007(03):46-47.

[6]黄朝晖.中国服装设计的民族性和时代感[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S1):78-79.

[7]杨红玉.整体思维与戏剧服装设计[J].青年文学家.2006(08):58.

[8]范雪梅.试论舞台服装造型艺术的特点[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24.

[9]夏红兵.舞台戏剧服装设计的总体构思[J].剧影月报.2005(03):52-53.

[10]王承刚.浅谈话剧的服装设计[J].剧作家.2005(03):82.

[11]谢更新.论舞台服装的艺术风格[J].赤子:上中旬.2014(19):70.

[12]方卫国.论舞台服装设计的几个主要因素[J].中国戏剧.2013(12):66-67.

[13]张廷武.浅论舞台服装设计[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04):32.

[14]张琳.论舞台服装设计[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2):139.[15]霍亚茹.舞台服装的使用及管理[J].大舞台.2006(03):68.

[16]李广生.谈舞台服装与戏剧各门类的关系[J].东方艺术.2008(S1):89-90.

[17]张春娥.浅析彩棉在舞台服装中的运用[J].山东纺织经济.2009(05):99-101.

[18]李晓蕊.浅谈舞台服装的创造性[J].科技成果纵横.2010(02):.

[19]张玉巧.舞台服装与场景变换探讨[J].艺术科技.2015(02):112.

[20]赵柏灵.舞台服装与场景变换[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07):16.

[21]曹黄.舞台服装的典型特征[J].大舞台.2011(01):266.

[22]庄鸣.舞台服装作用及洗涤与收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8):155.

篇4

电子智能化的普及,开始渐渐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样,服装智能化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就现今而言,一般的智能服装基本上都是在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领域进行应用,例如深海勘探以及刑警工作过程当中,然而,这样的服装设计已经成为了当下一个研究比较热议的话题,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如此具有科学意义的智能服装也将会像智能手机等产品一样逐渐的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如今针对智能服装的应用研究有很多,但是单单针对于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却相对来说比较少,基于此,笔者对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智能服装设计的概念

所谓的智能服装设计(Intelligentgarmentdesign)实际上指的是在原有服装的基础上加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而对于服装的使用功能上进行更为广泛拓展的研发过程,对于原始的服装服装设计而言,其单单指的是在服装的造型上、服装的画面设计等方面,这样的设计方式仅仅是增添了服装的美感,提升的是服装整体美学效果,而对于智能服装的设计而言,其虽然也对服装的美学美感进行了设计,但是更多的是智能服装的设计更为注重服装的功能性,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智能服装的适用范围进行扩大,在保证了美学效果的同时增加了服装的实际功能效应,对于服装的发展而言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现如今,智能服装的应用已经不再是一个难以接触的话题,而是在社会中普遍被关注的具有发展性效果的项目之一,对于智能服装的设计方面,其具有着以下两方面特征:

(1)服装智能化,对于服装的智能化来说,主要是针对服装本身的科学技术手段融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地对原有的服装进行整改,增加了服装本身的功能显效,并且通过服装智能化,延伸了服装的适用范围,不再单单只是为了穿着,更多的是为了功能发挥。

(2)服装实用化,相比较服装智能化而言,服装的实用化则是智能服装的第二大特点,目前来说,智能服装的使用范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狭小,但是在这样的狭小的应用范围当中,智能服装却彰显了其本身的实用性,例如在火灾救治过程中,特殊的智能化防火服能够有效地降低外界火焰对消防人员的生命危害,同时防火服上的语音设计,还能够令消防人员及时的和外界指挥人员联系,进而大大提升火灾的救援效率。

2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1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电子科技由于本身属性的特殊性,所以将电子科技应用在智能服装的设计过程当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要注重电子科技能效发挥的最大性能,在服装设计中加入的电子科技设备,其需要系统本身具备着更为优质的设备质量以及设备能效,进而保证智能服装设计过程中能够将电子科技的最大性能发挥出来。

(2)要注重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中更多的是智能电子科技设备配置在服装上,因此在这些电子科技设备进行选取和应用时,要考虑到电子科技设备本身的重量,使其不能够成为服装使用者的一种负担,如此一来,才能够保证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的智能服装得到更好的使用。

2.2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服装的功能上,例如现今比较流行的智能音乐跳舞服,对于这种服装来说,其本身的造型设计上更多的偏向于运动装的系列,显得宽松和肥大,在其功能上则是具备着音乐播放以及彩灯显示等功能,最初的智能音乐跳舞服仅仅是在原有的服装设计上加入了一些迷你小音箱以及音乐播放系统。而当下这种流行的智能音乐跳舞服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电子科技设备,比如在这种跳舞服的纽扣部分,增加了一个存储插口,可以将已经下载好音乐的SD存储卡放入其中,小巧、轻松而简便,并不影响服装的整体美感,同时,在衣服的边角等部分加入了直径不超过2mm的小彩灯,在打开纽扣部分的开关后,这些彩灯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闪动,而且还能够不停的变换颜色,当音乐响起,舞者随着音乐起舞,迷离而闪动的灯光更是增添了舞台效果,这样的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中的应用是真实而实用的,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智能音乐跳舞服的艺术美感的同时还将电子科技的功效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出来,具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2.3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随着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科学水平上,都存在着这样的竞争,要想保证在竞争中存在着优势,就需要对现有的一些科学技术进行提升,其中就包括智能服装,其不仅具备着丰富的市场发展前景,还是科学技术水平的一种实体性体现,所以针对该方面的研究一定会越来越彻底,随着人工智能化网络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在智能服装中加入更多的智能化理念已经不再是一个话题,而是一种发展定势,因此,采用智能化网络电子科技设备对智能服装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是切实可行的,通过智能化网络电子科技设备与智能服装相互连接,并且实现智能服装对智能化网络的应用、掌控,能够更好的将智能化中的“智能”二字充分的体现出来,但是现今来说针对该方面的研究却并不十分成熟,所以由此看来,该方面还是非常具备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发展形式将会越来越美好,其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

3结语

篇5

关键词:传统;现代;服饰元素;服装设计

我国传统服饰是丰富的元素宝库,现代的服装追求时尚但并不代表将传统服饰元素融入到现代的服装设计中是不可取的,相反,将传统服饰元素与时代特色和西方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将会形成惊艳世界的独特服装美感。只有将自身的传统文化坚持到底才不会将自身的民族文化在时代的潮流下遗失。近年来,可看到富含我国传统服饰元素融合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但是这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需要不断完善。

一、我国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状况

1、传统服饰设计理念淡化

现代服饰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受到世界文化的冲击,服装设计中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中越来越淡化出人们的视线。相对于亚洲周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利用效率,我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日本、韩国在服装中传统元素的利用效果都高于我国,现代我国传统服饰元素利用率较高的基本局限于旗袍、汉服、唐装类,然而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服饰文化却没有充分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服饰元素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多的是在人们的传统文化观念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够重视,传统服装设计理念也将不断淡化。对传统服饰元素的重视在另一方面来看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尊重,对传统服饰元素的赞同也是体现人民的名族精神认同感。

2、现代服装设计创新能力缺乏

我国服装行业在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许多知名品牌应运而生,设计人才不断涌现,服装设计也在不断与世界接轨。我国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民族特色在不断消失,盲目的追求“西方化”使得我国特色文化在不断淡化,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设计师跟风世界设计风格,对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了解不足导致国内属于我国自身的设计大师的缺失,设计能力的缺乏。更多的设计师对我国历史和文化认识不到位局限于近代历史,造成了设计元素不能充分成为设计师的专业能力,设计生搬硬套,缺乏新意难以吸引消费者视线。

3、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不足

现代社会中不断涌现出一些富有创造力的服装设计师,将我国传统服装设计元素融和到现代服饰中,但是大多数的服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不足,停留在表面,没有将传统服饰文化精神很好的体现出来同时也没有将本民族的的文化特色凸显。往往将传统的服饰元素运用不到位,现代时尚相结合时没有很好融合,显得服装僵硬无法体现传统精髓。我国服饰行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着广阔的前景,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服饰元素有效地融合到现代潮流中形成有我国特色的服装是现代我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一大有效途径。

二、传统服饰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意义

将传统服饰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是文化传播的必然途径之一,应该将传统服饰文化的探究更加深入,在我国较大的社会背景下结合时代特色,发展有我国特色的服装设计。传统服饰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有利于我国服装特色化,形成民族特色同时传播我国文化,人民也对祖国文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有利于我国新一代的设计设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

三、我国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营造文化氛围

在现代服装学院的教学中已经将传统服饰元素的学习加以相当的重视,加强学生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就有一定的传统服饰知识储备,同时让学生参与一些规模性的传统服装设计大赛,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进步,同时相互交流传统文化元素的利用可以有效加强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学生可以将传统服饰元素精髓提取出来,深入了解我国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现在的艺术院校相对于其他院校在历史文化知识上的相对薄弱,这就需要学校对服装设计的学生加强历史文化的系统性学习,促进学生对基础性知识和内涵的理解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和文化感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服饰重视,注重学生对传统服饰工艺的学习,对汉族服饰特色了解和少数民族服饰的认识。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内容,例如《我国文化史》、《我国服装史》、《我国艺术史》等相关科目,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提高设计师专业素养

设计师本身掌握的文化知识是设计师设计创新能力的基础,文化内涵越深厚,了解种类越丰富越有利于设计师服装的设计能力的提高,文化涵养提升的同时设计师的素养也要不断增强。服装设计不仅是文化与精神的融合也是服装语言的阐述,设计师在服装设计的同时不能很好地调动自身文化储备将会是设计师致命的缺陷,服装设计也并不是简单地将色彩,图案与材料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传统文化精神与设计师的血液灵魂相融合,在设计时将自身对传统文化和服饰的感悟体会结合到设计中去,让世人看到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设计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对文化知识的理解,静心探索,努力学习我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服装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融合设计风格提高品牌意识

现代化的服装设计多种多样的服装出现在人们眼前,想要在世界潮流中立稳脚跟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品牌的重要性在这个鱼目混杂的社会中是不言而喻的,有品牌才会有消费者信赖。我国服饰要想向世界发展就必须做出世界级的品牌服装,将服装文化与我国精神相结合形成具有我国风格的服装,在增强我国服装行业竞争力的同时将“我国风”刮向世界。

四、结语

对传统服装元素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把握是现代服装设计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只有设计有我国特色的服装才会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有足够的竞争力。我国的服装要想走向世界也必须将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在西方化的服饰中保留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同时将其发扬光大。

作者:杨冠南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元风,李迎军编著.现代服装艺术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7.

[2]李玉婷.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服饰元素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7.

篇6

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服装设计课程的要求

(一)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教育目标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不仅能够在传统实用类服装设计领域取得成就, 而且能够参与到舞台服装制作、 影视造型等相关行业中。在社会文化事业极大发展的今天,服装设计专业人才不乏用武之地, 社会也需要更多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熟练掌握制版和缝制工艺以及服装营销、 服装陈列技巧的人才参与到服装相关行业中。因此,服装设计课程应以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多面性的需求为方向, 进行全面课程改革。

(二)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教育的宗旨进行职业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 是个体毕生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这是现代心理学对职业心理进行研究之后所得的重要结论之一, 这也意味着,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影响会持续一生。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考虑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走向,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改革, 也必须注意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宗旨。

二、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方式

(一)以实践教学开展为目的进行教材改革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注意到服装设计课程本身的应用性。 目前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中, 无论是对服装设计的理念的表述,还是对服装设计方法的教学都显得太过死板,这样的教材不仅制约了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挥,而且使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局限。 因此,有必要以实践教学的开展为目的进行教材改革。教材改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服装设计专业书籍, 选择其中应用性较强的那些作为教材;第二,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在原本的教材理论基础上, 另外自编一本全部是应用实践知识的辅助教材,在服装设计课上使用,辅助教材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从刻板的理论教学中跳出来,通过动手设计、动手成衣,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

(二)以就业为目的进行教法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中心,就必须在教法改革中明确就业这一目标。无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何种教学方法, 学生所处的环境始终是学校而不是职场,因此,学校应从教学环境变化的角度实施教法改革,即应用校企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岗位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学校可以与当地服装设计公司、大型影楼等企业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在企业注入资金,为学生争取综合性较强、设备较为完备的教学条件。 使学生的应用课程与服装设计的日常应用联系起来。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方法的实施,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们也能够从教学指导当中获得有用的反馈, 从而更好地总结自身在教学中的问题。这样的教法改革,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学的岗位指向性理解的更好,也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的进行教师职业素质再教育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根本在于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 如果教师们本身的职业动手能力不足, 对目前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类型以及职业前景了解不足,也就不能给学生做出表率,更遑论对学生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行再教育, 是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首先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一系列培训课程, 使教师对服装设计应用领域的最新动态有所理解;其次,学校可以将教师安排在企业中进行岗位再教育, 使教师通过实际感受增加对服装设计应用的职业理解,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发展。

三、在服装设计课程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应充分应用学校资源不同的课程改革方法对各院校的教学资源要求不一样,对学校的办学实力要求也不一样。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在进行课程改革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本学校所占有的教学资源和所拥有的教学实力,在高效利用资源的同时,不使课程改革活动成为学校发展的压力。

(二)课程改革应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在以人本教育为主要教育思想的今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发展需要的特殊性,例如,刚入学的学生社会经验太少, 直接使用校企联合教学的方法更容易使他们的职业心理发展受到挫折, 因此应该先从学生对教材、 对服装设计学科的熟悉和认识开始进行教学, 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则更适合于高年级学生。

篇7

[关键词] 彩棉服装 设计 市场需求

一、彩棉服装的市场需求分析

1.市场现状

天然彩棉柔软、手感好,其服装色泽柔和、质地纯正、感觉舒适、安全,符合人们返朴归真、色彩天然的心态,被誉为“绿色纤维”,迎合了市场的需求。随着彩棉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诸如“顶呱呱”、“帕兰朵”、“天彩”、“北极新秀”、“南极人”等一大批品牌彩棉内衣产品。2004年后家家都有“彩棉衣”跟进和大量的模仿,连一些专业生产保暖内衣的厂家都调转船头,纷纷推出彩棉产品,彩棉成了众多内衣厂家用来拉动市场的“法宝”。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市场调研表明,天然彩色棉纯纺与混纺产品以高档价位出现,一方面满足国内中高收入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出口发达国家,价格比普通纺织品高3~6倍。每吨彩棉增值约为普通原棉的7~9倍。国际市场上,彩棉制品的价格比普通纺织品高出3~5倍,一件彩棉服装的标价达到128美元。由于天然彩棉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和健康的特性,虽然价格比普通纺织品高,但国际市场仍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市场前景

彩棉是我国独具优势的特色棉产业,无论是从生产成本、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看,都具备抢占国际市场的能力,已成为全球惟一实现了从彩棉育种、种植、纺纱到成衣的完整的产业化国家。我国对彩棉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彩棉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使彩棉这一纺织新产品更具优势。

彩棉产业利国利民,既有极高的经济效益,也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彩棉产品对人体完全无害,符合国际服装消费的最新潮流,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给企业和棉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国外发展前景来看,天然彩色原棉远销日本、德国、比利时、印度、韩国等同家,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好。

3.彩棉服装设计对市场需求的制约分析

彩棉服装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但是目前彩棉服装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并不高,这里面有彩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其他客观因素,但是作为服装行业来讲,其设计永远是影响服装的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彩棉服装正是方兴未艾,彩棉服装设计上的不完善是影响其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彩棉服装大部分都是针织品,由于针织服装技术含量比较低,彩棉内衣行业利润空间较大,因此吸引了大小企业蜂拥而至,产量剧增,同进则造成产品的同质化、简单模仿和复制,导致在款式上的单一和重复;其次,品种单一,目前彩棉纺织服装在品种上不够丰富,大多是彩棉衬衣、彩棉长裤,大多是针织内衣等。

二、改进彩棉服装设计的策略分析

针对上文对彩棉服装市场需求以及设计的不完善对彩棉服装市场的负面影响,彩棉服装设计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1.彩棉服装的款式设计

根据上文分析,将重点放在发展增加彩棉服装的品种设计。以北京天彩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为例,在举行的2007春夏彩棉新品推介会上,展示了最新流行彩棉面料设计的时尚女装、男装和童装系列产品,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的目光。

在设计上,款式上不仅限于针织物内衣,品更加时尚丰富,装饰手法更加多样,面料更轻薄柔软,所有新品中以线衫、女裤为主,配以衬衫、T恤、裙子等,采用高科技纤维与彩棉混纺或交织,通过超柔整理、碳素水洗、皱褶处理等技术工艺,清新、自然、时尚、精致的文化内涵得到了诠释;推出了最新的包括婴幼儿用品和婴幼儿装以及童装系列;男装在沿袭以往传统类别衬衫、T恤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在面料的花型和色彩上增加了新的设计元素。

2.彩棉服装的面料设计

面料设计是体现款式设计的最基本的素材,设计者发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一种现代时尚语言与深厚的文化积淀,赋予服装情感化、个性化、艺术化、实用化的特质,以此达到设计作品的独创性。因此,服装面料的设计是服装设计师常用的手法,利用贴、、补、折、绣、叠、抽、钩、染、绘等各种技术及传统工艺,增加服装的设计美感。

除了针织面料,重点开发各类机织面料,采用高科技彩棉混纺或交织通过新技术增加彩棉服装面料品种,生产出各式服饰。由于彩棉色彩不够亮丽,可以用丰富的装饰形式进行面料图案设计。结合民族风情的图案及抽象线条的变化感觉运用在款式上,在修饰女性的曲线美的同时,配以或抽象或具象,虚虚实实的绣花图案作点缀,追求立体化的设计效果,同时又赋予个性的创意,体现表现时尚、个性、另类的风格。因此,借鉴混纺、绣花等诸多时尚元素,将设计风格与彩棉的健康环保有机结合,给消费者带来无与伦比的时尚美感和舒适体验。

3.彩棉服装的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完善样板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样板设计的好坏靠工艺设计来检验,反过来,好的工艺设计又能发挥样板设计的优势。加强彩棉服装的结构、工艺设计,尤为重要的是将省缝结构与款式设计融为一体,省缝可以融于分割线、育克、褶裥结构中,运用省缝转移与变化,可以获得新线型和造型效果,从而得到新款式。在满足人体着装舒适、便于运动的基础上,完善彩棉服装的结构特征和工艺特征。

三、总结

总之,彩棉服装具有很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但是目前我国彩棉服装企业需要进一步改进彩棉服装设计,研发各种绿色健康新面料再配合融入人文主义关爱的服装款式设计,以趋更加适应彩棉服装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篇8

(一)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教育目标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不仅能够在传统实用类服装设计领域取得成就,而且能够参与到舞台服装制作、影视造型等相关行业中。在社会文化事业极大发展的今天,服装设计专业人才不乏用武之地,社会也需要更多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熟练掌握制版和缝制工艺以及服装营销、服装陈列技巧的人才参与到服装相关行业中。因此,服装设计课程应以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多面性的需求为方向,进行全面课程改革。

(二)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教育的宗旨进行职业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是个体毕生发展中的重要议题,这是现代心理学对职业心理进行研究之后所得的重要结论之一,这也意味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影响会持续一生。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考虑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走向,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也必须注意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宗旨。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方式

(一)以实践教学开展为目的进行教材改革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注意到服装设计课程本身的应用性。目前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中,无论是对服装设计的理念的表述,还是对服装设计方法的教学都显得太过死板,这样的教材不仅制约了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挥,而且使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局限。因此,有必要以实践教学的开展为目的进行教材改革。教材改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服装设计专业书籍,选择其中应用性较强的那些作为教材;第二,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在原本的教材理论基础上,另外自编一本全部是应用实践知识的辅助教材,在服装设计课上使用,辅助教材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从刻板的理论教学中跳出来,通过动手设计、动手成衣,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

(二)以就业为目的进行教法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中心,就必须在教法改革中明确“就业”这一目标。无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学生所处的环境始终是学校而不是职场,因此,学校应从教学环境变化的角度实施教法改革,即应用校企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岗位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学校可以与当地服装设计公司、大型影楼等企业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在企业注入资金,为学生争取综合性较强、设备较为完备的教学条件。使学生的应用课程与服装设计的日常应用联系起来。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方法的实施,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们也能够从教学指导当中获得有用的反馈,从而更好地总结自身在教学中的问题。这样的教法改革,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学的岗位指向性理解的更好,也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的进行教师职业素质再教育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根本在于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如果教师们本身的职业动手能力不足,对目前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类型以及职业前景了解不足,也就不能给学生做出表率,更遑论对学生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行再教育,是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首先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一系列培训课程,使教师对服装设计应用领域的最新动态有所理解;其次,学校可以将教师安排在企业中进行岗位再教育,使教师通过实际感受增加对服装设计应用的职业理解,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发展。

三、在服装设计课程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应充分应用学校资源不同的课程改革方法对各院校的教学资源要求不一样,对学校的办学实力要求也不一样。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在进行课程改革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本学校所占有的教学资源和所拥有的教学实力,在高效利用资源的同时,不使课程改革活动成为学校发展的压力。

(二)课程改革应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在以人本教育为主要教育思想的今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发展需要的特殊性,例如,刚入学的学生社会经验太少,直接使用校企联合教学的方法更容易使他们的职业心理发展受到挫折,因此应该先从学生对教材、对服装设计学科的熟悉和认识开始进行教学,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则更适合于高年级学生。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体验经济;体验设计;服装设计

截止到2015年10月25日,使用百度搜索“体验设计”,有24,300,000条相关结果。而同我们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服装设计的搜索结果是3,070,000。动漫设计的搜索结果是1,830,000。工业设计的搜索结果是2,370,000。环境设计搜索结果是389,000。室内设计搜索结果是4,920,000。网站设计搜索结果是20,800,000。平面设计搜索结果是100,000,000。从这个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体验设计”的热度,为什么这个看似没有明确产品的设计会有如此的高频率的搜索热度呢?因为“体验”本身就是产品,而是这种产品相对特殊,是将人内在的情感需要转化为市场的需求。

一、体验经济及附属产品体验式设计

体验是一个具有情感维度的词,它的出发点,核心和归宿都是具有情感的,这种情感是在商业模式的转变下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体验经济以消费者感受为出发点,塑造良好的感官体验,丰富消费行为,并为商品找到新的消费价值与空间。由于经济发展的变化,人们的个性化消费欲望不断加强,而个性消费市场难以得到彻底的满足,企业把注意力转移到能够为其提供价值的新经济模式—体验经济。现阶段欧美发达国家在完备的服务型经济基础上,正在向更人性化的体验经济另一拓展。体验经济被称为第四经济形态,在农业、工业和服务经济形态后,是从生活与情境出发点的具有情感因素的商业模式。这种依靠情感因素为卖点体验开始被各行各业所重视。是商业模式的演变,是服务经济的更高层次,是以创造多元个性化生活及商业体验获得利润的。我国首次对这种形态提出讨论是在2002年9月在沈阳召开的“国际工艺设计讨论会”上,提出“体验经济”和“体验设计”,这种通过情感带来的消费变化,开始被各行各业所重视。设计本身是一个创新的活动,又是一种体验,设计师要体验潮流资讯,体验材料材质、体验生活经验等。通过设计的互动,消费者感受体验设计,设计师感受销售者,在设计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体验经济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服装设计过程的参与度及消费过程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消费者更希望从中难忘的愉悦的感受,以及服装所传递出的个性化表现。体验经济更重视消费者的情感体验与参与性,比较其他经济形态而言,体验经济对于服装设计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设计师和潮流资讯为主导的设计方式很难满足体验经济这种更为人性化的经济模。消费者在选择服装的时候主要从服装的显性因素如:造型、色彩、款式因素考虑,而体验设计要求设计师从更专业的角度,考虑消费者心理需求、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设计师以消费者的感受设计过程的结构、材质、工艺等专业过程,理解设计所包含的情感与商业价值。重视消费者潜在感受、注重消费过程的互动性心理愉悦和自我满足感受。体验经济下的服装设计,体验消费心理,开发消费者潜在需求,提升情感消费比重。因此,在体验经济时代下,就如何关注和打造服装消费者认同的独特体验并引导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共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体验式服装设计及研究意义

服装行业的利润是通过创造区别于“同制化”产品的来获得的,在体验经济时代关注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来进行设计开发是对设计师必然要求。研究服装设计、工艺等因素外,“消费需求”,“消费环境的合理性”,注重消费者参与互动,体验式服装设计的本质就是研究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潜在需求,在设计因素的基础更为人性化更满足消费者需求是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景。国内服装设计产生路线多数为,第一步进行市场调研收集国外流行资讯和相同类别产品的比较,第二步是根据较为多数是设计师的经验进行信息整合,最后才在成品的基础上才去关注消费者的体验设计。而国外知名的国际品牌在设计之初,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是最先考虑因素。这种体验式服装设计理念并不是意味着将现有理念全部,而是在现有的理念的基础上将情感体验作为设计的重要目标,侧重的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发现和探索,了解消费者感受挖掘消费者需求从而不断用服装这一特殊的词汇来诠释自己的感悟。体验式服装的研究意义:首先,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人”是服装的最终使用者,对“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追求,才能做出更为人所服务的设计。在设计时,突出消费者的感性价值,将消费者的内在需求并转换为现实。其次,从企业利益出发,相当一部分服装设计还是以借鉴国外时尚资讯。对消费者的关注度欠缺,如感觉、行为、习惯等方面来触动消费者,用无形的服务创造出另消费者难以忘怀的感受设计,提高了消费者和服装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再次,从社会角度出发,提高服饰文化的影响。中国服装设计起步相比欧美起步较晚,还有待发展。但是服装行业的要求与标准在国际上应该是相通的,以消费者为中心设计,全程高品质为顾客服务,强调专属性和个性化,注重消费者参与。消费者的体验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文化,以“消费者的感受”为服装发展的关键,创造生动的体验文化,与消费者进行良性互动。这种让消费者参与其中的体验设计并不是将否定现有的设计理念,是服装文化的一种升华。通过适当的设计,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得到高质量的产品,享受有品质的服务,获得生理的满足等需求,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将会收获一段难忘的经历和独特的体验,并且这段难忘的经历和独特的体验会转化为美好且深刻的回忆。综上所述,在体验经济模式,服装设计通过情感体验带给消费者享受和愉悦的消费过程,体验式服装设计为服装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服装设计在体验过程中赋予了更多的情感体验,也会提高服装设计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互动。

作者:孙曾钰 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参考文献

[1]覃京燕.体验经济下的交互式体验设计[J].包装工程,2007,(10):200-201.

篇10

【关键词】编织工艺;服装设计;运用;发展

编织工艺拥有灿烂辉煌的历史和非凡的艺术魅力,是服装设计中常用的装饰手法之一。它起源于上古时期原始人类的渔网编结,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而日臻完善,被广泛运用于时尚设计的每个领域。在现今体现个性化的年代,编织工艺在服装设计大师的笔下妙手生辉,展现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与艺术特色。

1 编织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编织工艺的历史十分悠久,大约十万年前,远古人类就开始运用麻类植物的茎皮编织渔网、绳索及衣物。历史资料记载在《易・系辞》谓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在考古发掘中,许多新石器时代的编织物也充分说明了传统的编织工艺起始于网罟及筐席。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类从“手经指挂”完成了“织之功”,编织工艺不断完善,从而产生了灿烂精美的丝织、毛织、棉织、织绣等编织工艺,随之纷繁精致的编织工艺品、服饰品应运而生。编织工艺成了艺术、生活当中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而现代的编织艺术则进一步超越了传统编织艺术在形态上的变化及艺术语言上的丰富,加入了更多的现代艺术气息、艺术理念和艺术美感。

2 编织工艺的分类

编织工艺经长时期的发展演变,根据选材不用、技法不同,可以形成千变万化的肌理效果,从而营造出不同的风格、意境。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编、结、织三个类别。

编是指绳、线之间相互缠绕,不打结,只是通过挑压、扭绞、编辫的方法组合在一起。其造型灵活,既有秩序感、节奏感,又能通过其疏密、色彩、图案等变化表现出丰富感及灵动性。结是指绳、线通过打结的方法形成错落有致的编织效果。其来源于古人结绳记事的方法,且每一种结都表达了不同的寓意,如“盘长节”意寓盘结围绕的情意,“方胜结”意寓吉祥如意的祝愿。按不同地域,结可分为中国结、西洋结,种类较多且可以单独使用的中国结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品设计中,编织成手绳、脚绳、项链绳等等装饰品,既时尚又美观,且寓意深刻。比如用红绳编结成装饰品,寓意趋吉辟邪、转运保平安,深受大众喜爱。织则是指借助于编织工具,使绳、线形成线圈互相串套,编织出连续不断的图形,如钩针编织、棒针编织等,在针织服装上被广泛运用。如上是基本编织方法,可单独也可按需求结合使用,编织工艺的方法在不断创新中不断发展。

3 编织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 材料的选择

服装面料多种多样,风格各异,根据服装面料本身的柔软、硬挺、悬垂、厚薄、轻重等特性,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编织材料,使造型更为丰富,个性更为突显。如柔软型面料――丝绸、雪纺等,搭配细软而富有弹性的羊绒、兔毛等编织物,飘逸而又具有亲和力。厚重型面料――各类呢绒、绗缝织物等,搭配温暖厚重的编织物,使设计更为丰富、空间透视感更为强烈。相对应的编织材料的加入,提升了服装的品质感和装饰性。

3.2 色彩的搭配

在服装设计中运用编织工艺,要掌握好编织材料本身以及编织材料与服装面料之间配色的基础知识和配色方法。最常用的配色方法有:同类色配合、近似色配合、对比色配合、相对色配合四种。其中同类色配合一般用作零星的装饰;近似色配合色彩变化不大,一般用于生活装,给人温和协调之感;而对比色配合则色彩鲜艳、明快,在演出服和创意服装上运用较多;相对色配合其效果比对比色配合更为强烈,根据服装本身的风格,一般可以加入中间色,使层次感更为丰富,变化与统一互相融合,突出设计风格。变化而又能统一的配色规律,充分展现了编织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单纯化、丰富性与多样化的个性特征。当然服装领域一向是崇尚流行意识的,在配色中要注意结合流行色,满足人们对时尚的需求。

3.3 图案的设计

编织图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取材广泛,有传统的、现代的、具体的,抽象的等等。无论哪种题材,图案的设计都要与设计主题、风格相一致。如儿童服装,加入一些动物图案、卡通图案更能体现儿童的可爱及童趣。从编织技法分析,不同的编织方法表现出来的编织纹样是不同的,不同的纹样所体现的服装风格也是有差异的,因此要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编织纹样,如休闲类服装,编织纹样应简单明了,而对于服装某些部位的装饰纹样,则整齐、精致为好。

4 编织工艺运用于服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编织工艺从古至今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法和形式语言存在着,它有着一种自由的生命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美好的精神品质。

4.1 人们对个性品味的追求促使编织工艺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服装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着的要求不仅仅是蔽体御寒,同时也是对精神面貌的一种追求,人们都希望能购买到满足自己个性品位的服装。尤其年轻人,希望通过服饰来塑造自己的形象,突出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对时尚的理解。设计师们为了满足现代人自我表现、求新求变的消费心理, 便会寻找新的领域,创造新的艺术语言,而编织工艺产生的各种特殊肌理效果,新颖独特,变化万千,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设计师青睐的设计元素,并随着广大消费者的接受将在服装设计中得到不断沿用及创新。

4.2 编织工艺的独特魅力使之成为服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编织工艺与生俱来的艺术风格,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根据所用材质、工艺方法的不同可以创作出柔软、粗犷等各种肌理,满足各种风格的需要。如现今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大量的结合使用,既柔软、贴身、穿着舒适,又能达到外形挺括、塑造和美化形体的功能,如此美观性、舒适性兼而有之。编织工艺可用材料的广泛,也给服装设计带来了新的创意。如日本当代著名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特别追求面料的与众不同及性格特点, 因此他的设计总是具有独创性和超前性 。1983年他在巴黎展示的服装系列中 , 因选用鸡毛编织的面料而轰动了巴黎时装舞台。编织工艺的独特魅力给服装设计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飞跃。

4.3 高科技的发展会进一步完善编织工艺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编织工艺已经从传统的民间工艺发展为效率较高、工艺精致、品种齐全、花样繁多的高科技编织工艺。相信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未来,人们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编织材料和编织技法,充分展示其与众不同的特色,成为设计师灵感表达和创意创新的手段之一,在服装设计的领域里展现其无穷的魅力。

编织工艺变化无穷,耐人寻味,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是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编织工艺的运用,为服装设计领域提供了更为精彩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开拓了编织艺术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编织工艺会一直活跃在服装设计的舞台上,成为服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并促使服装产业向多元化、艺术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走在时尚前沿,展现时代风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