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

篇1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企业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面临转型期,中国企业涌现出的种种问题不容忽视。毒奶粉、地沟油等等事件层出不穷,矿难事件频频发生。人民越来越多的想起一个词:社会责任。我们想要的不是充满危机和不信任感的生活,我们希望能安心的享受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然而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在被企业渐渐的淡化。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主要缺失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企业伦理责任缺失

企业伦理责任,即企业有伦理、有义务做正确、正义、和公平的事情,避免伤害。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不长,实力也比较薄弱,企业伦理责任缺失现象在我国尤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的生产安全。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顾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驱使他们在一些不良的环境下进行操作,这样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第二,是企业的食品安全。有些企业为了减少在制作方面的生产成本,于是“地沟油”、“瘦肉精”、“毒胶囊”、“塑化剂”等等形形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地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第三,是企业的信息安全。例如企业在广告进行促销的过程中,一些虚假的信息来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夸大产品的某些功能;隐瞒产品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提出一些诱人但无意兑现的承诺,甚至在低价的幌子下出售假冒伪劣产品。

(二)企业法律责任缺失

所谓法律责任,就是由违法行为而引起的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我国的企业也日益面临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冲动。企业的法律责任往往制约着企业本身,因此法律责任缺失现象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企业法律责任缺失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劳动关系失调;第二,是劳资纠纷加剧;第三,是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得不到保障;第四,是社会保险问题,企业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起的作用,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第五,是工时和加班问题。劳动强度非常大,劳动时间也很长,但是工资待遇低,企业还随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

(三)企业环境责任缺失

企业的环境责任,毫无疑问,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依照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这种经济发展限定在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范围内。但是受我国企业经营模式和技术条件的影响,我国企业较少考虑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滥用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

(四)企业慈善责任缺失

企业慈善责任是指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成员,必须为社会的繁荣、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在我国,企业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一些企业靠国家的优惠政策积累了大量财富,但回报社会的意识淡薄。

二、缺失的原因分析

企业自身责任意识、社会利益集团组织程度与影响能力、法律法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控制,以及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和干预等等,对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现阶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依靠政府的干预、引导和监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不尽如人意,存在许多问题

(一)企业的自律意识薄弱

这是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出发,企业未能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而只是单纯去追求企业的盈利,而不顾自身不但没有履行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反而破坏了环境,侵害了人权,做出一些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的不良社会责任表现并不直接对其生产运营产生影响,因此不会使企业产生自觉负担社会责任的动力。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法律法规是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强制性力量。由于当前我国公众舆论还未能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形成足够的压力,社会相关利益组织还未能对设计制度的机构产生足够影响,推动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构建系统的法律法规,通过国家强制力来有效遏制企业侵犯社会利益的行为势在必行。

(三)缺乏有效的监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组织

政府、法律、群众、社会组织都可以监督企业是否履行其应当的社会责任。政府作为有效的监管主体,却未能够做到其监管的职责。而民众及舆论的监督对约束企业违背社会责任更是无济于事,只是频频的报道出一些企业违反相关运作的事实。另外能够对企业战略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制约与影响作用的社会利益集团主要包括工会、消费者协会和环境保护组织,但这些社会利益集团在约束企业行为和维护自身权益方面还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四)缺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让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得到提升,使全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增强,并且能够使企业更好地自觉履行其公益责任,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靠我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并经过长期发展实践才能沉淀出来。专家建议,结合我国市情,尽快制定出台我市支持和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实施意见。

三、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分析

从整体的角度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还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企业不能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外部条件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企业不能积极主动承担甚至回避社会责任必然导致公众、政府以及各种不断出现和壮大的非政府组织的强烈质疑与谴责,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必然越来越多地面临合法性危机;外部条件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企业不能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下将承担社会责任与自身商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必然导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经济动力丧失。本文将针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提出一些推动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策。

(一)企业要加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企业作为主体,企业自身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是对策的核心内容。企业应主动将自身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经营“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应该自觉遵守我国当前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积极接受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树立科学的社企科学发展观,从企业管治的角度积极正确地面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事实上,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从五大方面提高企业绩效。一是取得政府信任和支持,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赢得消费者信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三是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四是为降低成本,促进企业创新体系的建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五是使企业、政府、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企业必须进行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更新,将承担社会责任视为能够带来丰厚回报的投资行为,主动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制约力量,它有效的维护了我们国家每个方面的正常运作。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一些必须遵守和做到的事项,都会通过法律途径来实施。为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同时也是企业的监管对象,可以通过自己独有的行政能力建立健全产品安全、生产责任、职工培训、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管理

虽然我国强制和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然而,由于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没有落到实处。对企业的监督方式既可以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也可以是各界社会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标准达成共识。政府应该通过自身的行政资源对企业进行教育和引导,培植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使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和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充分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在客观评价企业时,不能单纯看企业的利润和规模,应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注意环保、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爱护员工、热心社区建设、对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加以表彰和奖励,同时严惩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及时曝光,让那些企业付出利润成本和法律成本。

(四)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大力弘扬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形成关心慈善事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企业公民意识,构筑一个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和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进行正面引导和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舆论氛围。同时,还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鼓励民间机构或行业协会主导的“绿色企业”和“优秀企业公民”认证活动,以规范企业的环保行为和社会公益活动,促进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社会责任;食品安全;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026-02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愈演愈烈,“苏丹红”、“毒奶粉”、“皮鞋酸奶”、“地沟油”到最近的“僵尸肉”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屡次发生,不仅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还透支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从而引发对食品企业的信任危机。而提升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解除信任危机的重要途径,企业应规范自身的生产及管理,积极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实现食品安全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一、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需要对企业内部人员、环境、消费者等与企业发展相关联的个人或群体承担责任。即保证企业员工、消费者等利益群体的权益,并对企业所处地区的环境负责。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提升产品的社会认可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双赢的局面,促进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二)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概述

食品企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密切相关。食品的安全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重点不在于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要以人为本,将食品的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当做企业的职责。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如下:

1.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

首先,食品企业提供的食品必须要达到国家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严把食品质量关,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高质量的食品。其次,食品企业提供的食品要尽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从食品的种类、规格、数量上着手,让食品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往多元化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

2.提供全面的食品信息

当前,我国许多食品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大打广告宣传战。在广告宣传中,时常发生夸大食品的功效、作用的现象。食品企业应将自身食品信息正确并且全面的展示给消费者,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杜绝一切虚假广告。

3.加强对食品质量的把控

有效的食品质量把控措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食品企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应设置多道食品检验工序,对食品进行多重检测。从食品生产到包装出品的过程中,要全程实行无菌化操作,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二、我国食品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原材料受到严重污染

高质量的食品原材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我国部分农产品、水产品及牧产品等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抗生素、激素等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致使食品原材料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此外,我国部分食品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采用劣质的原材料、添加过量的食品添加剂来替代食品成分以降低生产的成本。还有部分企业在食品中加入工业化学添加剂,以提高食品的卖相,延长食品保质期。

(二)食品流通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食品企业多达数百万家,由于受企业生产规模、生产管理理念、生产设备及食品检测手段等各方面内容的制约,食品在流通环节也涌现了不少问题。不少食品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假冒伪劣产品、将过期的食品回收,对生产日期进行更改之后再次投入市场销售等。此外在食品流通环节,相关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机制不健全也将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管是三鹿的“毒奶粉”还是双汇的“瘦肉精”事件都将我国食品在流通环节的监管缺陷暴露无遗。

(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家先后出台了《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然而对于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规定较为模糊,目前尚未有针对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制定的法律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食品安全的法律标准,容易让不法商家有机可乘,躲避了法律的制约,助长了食品企业的不良风气,使得国家立法得不到满意的成效。

三、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改善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规范食品企业生产质量管理

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适用于食品行业的强制性标准。对于食品企业来说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要求企业具备完善的生产设施,生产流程科学合理,并具备独立、严格的食品检测系统及健全的质量管理,以保证食品的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规范企业生产质量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以国家基本国情为出发点,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注重对食品原材料的筛选与控制,并重视对食品的检测工作,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2.对企业生产质量管理进行细化,并明确其认证的标准及要求,促使食品企业积极完成生产质量管理。

(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完善市场监管体制需要从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两方面着手。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建立规范的奖惩制度,提高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此外还应做好食品的随机抽查工作,确保食品的安全,使得政府监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利用社会舆论、公共媒体、行业协会等多元化方式对食品企业进行监督,督促食品企业自觉进行产品规范,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如:面向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开展食品宣传活动,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度及重视程度;利用电视媒体播放食品安全的公益广告或出版食品安全的科普刊物或者音像制品,全面展开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更新食品安全信息及相关制度,保证信息公开透明,从而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力量。

(三)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

建立合理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的关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综合多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将相关的法律资源如劳动法、食品安全法等进行补充、整合,以全面明确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此外,通过公司法重点强调食品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列入科学规划的管理体系中,促使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法制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是食品安全得以保证的前提,也是维持经济社会秩序,构建良好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食品企业应规范自身的生产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主动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保障食品的安全质量,增加消费者对食品企业及食品安全的信心,解除食品企业的信任危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名梁.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及展望[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篇3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概述

(1)企业社会责任。自美国学者谢尔顿于1924年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以来,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领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负有经济和法律的义务,同时还应该承担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中国的经济在经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必须正视经济的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带来的环境破坏、贫富差距加大、不诚信经营等一系列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各界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企业通过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社会责任会计。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林诺维斯率先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并于1973年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是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对社会公共部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果”。社会责任会计是在传统会计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是会计在社会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社会科学中的综合应用。社会责任会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中心开展的会计活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传统会计货币计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核算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成本和效益,反映整个社会的收益,进而提高社会整体效益。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问题

(1)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充分且缺乏可比性。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来看,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应全面反应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但从已公告的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报告来看,几乎很少有企业会在报告中披露企业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或是应承担而未承担的责任。此外,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非常有限,各个公司披露的信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具有可比性,这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2)缺少专门反应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科目。社会责任会计作为新兴的会计分支,与传统会计相比,其计量更具复杂性和模糊性。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已履行了相关的社会责任,但因为没有专门反应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科目,已履行的社会责任信息在披露时无法单独列示。如将企业的社会公益性捐赠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将企业缴纳的绿化管理费用列入“管理费用”科目等等。这都导致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无法在对外公布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来,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同时也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决策带来了阻碍。(3)企业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独立报告的意识。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全面披露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社会责任会计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范围要比传统企业会计信息需求者大得多,所以他们更希望利用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披露工具,从而获得有效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但目前我国企业几乎没有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独立报告的。这不仅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4)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约束和映。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极大程度上关系着公司治理的成败。有效地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吸纳资金,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心。而条理不清的的信息披露制度会降低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影响企业筹资,对企业的发展不利。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

(1)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社会责任会计在世界上的出现虽有四十年的历史,但我国至今尚未完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一方面,社会责任会计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传统会计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社会责任如何计量的问题,传统会计中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而社会责任的范围很广,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难度很大。理论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企业对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知不够,即便有的企业披露了相关的社会责任,但企业的主观随意性很大,所披露的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可比性。另一方面,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一个新兴的会计交叉学科,与其他许多学科的发展联系紧密,而我国在这些学科上的理论研究和发展还远远不够,国家和政府对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视度不够,使得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的不完善。(2)国家和政府部门不够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用一定的法律手段严格要求企业承担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社会责任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初,西方国家经过40年的发展已建立起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而在我国,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出现了对部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规定,但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仍没有明确的要求,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大的空白。法律规定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没有法律法规的存在,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上随意性很大,这不利于我国企业的长足发展,更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3)企业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缺乏社会责任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国家重视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会计的最终目标也是提高经济利益。这使得企业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下,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其作为社会的一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只着眼于企业自身的短期利益,而不顾社会的长期利益,无视企业存在应具有的社会价值,以至于会出现欺骗顾客、剥削员工、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外部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使得企业的行为被经济利益所驱使,对社会公共利益不闻不问。此外,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成本较大,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不愿意付出成本对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披露。(4)缺乏高素质的社会责任会计人才。传统的会计人员已不能满足社会责任会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准确、有效地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一门涉及很多学科的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它的发展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这里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一方面,作为社会责任会计,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做到客观、公正,以便信息使用者获得有效的会计信息,进行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体系。但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准确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要求,这给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带来了阻碍。

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1)深入开展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理论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实务水平。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具有复杂性,传统会计的货币计量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时并不适用,至今尚无定论。实务工作缺乏理论指导,这给实务工作的进一步展开造成了障碍。对此,国家应组织社会责任会计所涉及学科的领军人物进行多方位的交流与研究,保证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西方国家对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因此,我们应该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体系,突破实务工作中的障碍。(2)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环境,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准则。为了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国家和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法律手段约束和规范企业的行为,强制其履行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大多数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不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绝大多数企业为了企业的声誉而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且不全面,这就导致信息使用者很难获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真实情况,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要推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环境、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准则是刻不容缓的。(3)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绝大多数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企业形象,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只披露正面的、积极的事项,如公益事业捐赠、环保支出等,而没有披露对企业形象有影响的事项,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因此,国家应该出台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奖惩机制,如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而对不履行社会责任或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企业予以罚款等。此外,可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如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宣传等。通过这些举措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企业自愿、真实地披露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4)重视和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社会责任会计人才。在现代企业中,会计人员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进行披露和报告,因此,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会计交叉学科,传统会计的技术与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责任会计的需要。企业会计的继续教育不应仅仅满足于传统会计技术和方法的提高,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会计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掌握计量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相关知识,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夯实基础。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了解企业到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国家应重视社会责任会计人才的培养,我国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应增设社会责任相关课程,使社会责任意识深入人心,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责任会计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竞争的需要,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行和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已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徐尚昆,杨汝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范畴的归纳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5)

[2]王立公.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现代商业.2012(9)

[3]刘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讨[J].财会通讯.2012(10)

[4]刘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2(6)

[5]杨梦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企业导报.

2010(10):189

篇4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和谐会计核算

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既是社会繁荣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企业与社会的共生关系决定了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能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作为唯一存在的目的,而应当在营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承担除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责任。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中规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方面。党和政府对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也高度关注: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企业的要求是发展不能以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总理也曾要求企业家们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身上还应流有道德的血液。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通过会计核算体系不偏不倚的向其利益相关者反映出来,对企业本身,对会计学的不断发展,以致对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会计核算的必要性

(一)是企业做大做强,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的竞争,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并充分批露已成为最重要的策略。1997年制订的SA8000首个全球社会责任认定标准中规定,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应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一标准频繁地出现在各大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款中,我国有相当多的企业由于不了解SA8000的要求,对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充分地批露,从而丧失了大量的订单,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会给企业带来忠诚的客户群,从而增加销售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二)是不断完善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要求

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必须与现代经济理论相融合,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将社会学、经济学、信息学、控制论、系统论等多门学科与当前的会计学相结合,勇于创新和不断探索,从而形成一套科学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系统,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理论体系,更好地满足各利益相关者信息的需要和国家经济管理的要求。

(三)是发展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企业应当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法律、道德,在内部管理和对外经济活动中,遵守商业道德、信守合同、友好合作、公平竞争、自觉强化社会责任、倡导明礼诚信、公平交易的道德风尚。企业是经济建设的主体,主要职能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不同的经济满足。但与此同时,企业需要消耗资源,排出废弃物和污染物,这又会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企业要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努力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排放,自愿投入到社会公益和社会慈善事业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构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会计核算体系

(一)科学确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会计核算目标与内容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生活质量,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会计核算的目标为:保证企业微观效益和社会宏观效益在内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可以促使企业从整体效益出发进行分析决策,重视已发生的社会问题,防范将要发生的社会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产品质量,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提供具体可行的办法。在此目标的制约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会计核算内容有:企业对员工履行的责任、企业对环境维护的责任、企业对社会及本地区的责任、企业对消费者应履行的责任、企业应履行的其他责任等等。

(二)灵活选择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会计计量方法

企业社会责任属于社会道德、社会价值评判的范畴,通常不以商品交易的形式出现,致使其计量十分困难。因此,要综合运用现代计量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加以计量反映。具体的讲,按是否可以用货币计量,可分货币计量法和非货币计量法。

1、货币计量法可采用

(1)支付成本法:以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而支付的实际费用数额作为入账依据,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列示。

(2)成本收益法:根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支付的费用及机会成本,结合成本收益率来计算一定时期提供的社会贡献净额。

(3)替代品评价法:通过估计有相等效用的替代品价值来确定相映的费用。

(4)恢复成本法:对受损对象进行数量、质量等方面的系统分析,以合理确定赔偿数额和相应的治理费用。

(5)法院裁决法:以法院裁决的数额作为施害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

2、非货币计量法可采用:文字表述法及评估法等

(三)构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会计指标分析体系

1、反映企业对员工履行责任的指标

(1)职业病发病率=患职业病员工人数÷总员工人数

(2)安全事故伤亡率=生产事故伤亡员工人数÷总员工人数

(3)工作安全投放率=员工工作环境安全投入额÷资产总额

(4)人员培训支出率=年投入培训费÷主营业务收入

(5)员工人均年培训经费=员工年培训经费÷员工人数

(6)工资、福利支付率=已付工资、福利金额÷应付工资、福利金额

(7)员工工资增长率=本年度员工工资增长额÷上年度员工工资总额

2、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履行责任的指标

(1)废料利用率=可循环使用的废料数额÷物资消耗总额

(2)单位收入耗能量=企业能源消耗额÷主营业务收入

(3)单位收入耗水量=水资源消耗额÷主营业务收入

(4)单位收入排废量=公司未达标“三废”排放量÷主营业务收入

(5)环境保护投资率=环保投资总额÷总资产

3、企业对消费者责任的指标

(1)质量抽查合格率=抽查产品合格数量÷抽查产品总数量

(2)是否提供售后服务:根据调查得出。

(3)消费者满意度:根据调查问卷得出。

(4)违规产品罚款率=违规产品罚款额÷主营业务收入

(5)消费者投诉次数:向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得出。

4、企业对社会及本地区的责任

(1)社保支付率=已付社保基金÷应付社保基金

(2)资产纳税率=企业纳税总额÷资产总额

(3)税款上缴率=已交纳的税款÷应缴纳的税款

(4)捐赠收入比率=公益与慈善捐款额÷主营业务收入

(5)单位收入研发率=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5、企业其他社会责任指标

如劳动生产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等。

(四)积极批露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会计报告

企业对于履行的社会责任应当定期报告,对于可以确认和进行数据计量的优先采用定量指标进行反映,对于确实无法进行定量反映的可采用文字表述法进行批露。通过这种方式,让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知晓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可以增强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使企业由外而内地深入审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全面提高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企业品牌形象和价值,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阳秋林,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J]企业经济,2003(1):136

[2]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21-132

[3]陈清,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批露制度,[J]上海会计,2006(4):63-65

篇5

内容提要: 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滥用已有从股东延伸至非股东企业的趋势,某些企业对他人公司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负有的注意义务(即“企业间接社会责任”)的缺失日益严重。其情形集中体现为,上游大企业以其自身的人力资源和资本等多方面的优势滥用下游企业的法人地位,通过下游企业的侵权行为把经营成本转移至与其无契约关系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上。这种做法有违“收益”与“责任”对等之正义原则。在我国,虽然现行立法并未承认“企业间接社会责任”,但相似处理方法已体现在部分与《劳动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之中,只是相关立法在适用主体、适用范围、义务设定及救济方式上仍有不足之处,可参考美国的相关立法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

一、引言

“企业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1]股东以其出资额或认购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这是公司法中的公司法人制度。其普遍的作用是:第一,鼓励资本家进行投资。公司法人制度的有限责任原则能够解决资本家对无限风险之后顾之忧,鼓励他们进行投资;第二,锁定资本(Lock—incapital)以及实现团队式生产(A team production)。[2]公司法人制度的独立财产原则将资本金锁定在公司之内,让资本金的供给变得稳定和长远。成员想退回投资,则只能通过股权或股份之买卖来完成,不影响公司法人的财务状况,然而,这种公司法人制度同时也存在某些弊端。

公司法人制度的弊端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利益。由于小股东不能直接从公司中抽走资本,所以小股东只能通过买卖其手中股权或股份进行“用脚投票”。然而,股权或股份的市场价值却可能比实际价值要低。第二,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侵害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传统来说,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主体是股东。不良的公司股东时常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其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公司债权人的身份非常复杂,他们可能是职工,也可能是消费者,甚至是当地社区,所以公司法人格否定制度已成为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主体似乎有扩大的趋势,其已从股东延伸至非股东企业。因此,按照滥用主体是属于股东还是非股东来分类,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情况可以被分为两类:第一,股东滥用其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第二,非股东滥用他人法人独立地位。

关于第一类股东滥用其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情况,我国已有学者在上世纪末对此进行过深入探讨。[3]只要股东对债权人存有“不诚实”和“不公平”之情况,法院便会更愿意去“揭开公司法人面纱”(Pierce the corporation’s veil),要求股东承担对公司债权人之责任。[4]只要能够证明股东对公司的运营有控制之情况,则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便可以通过民事侵权法要求股东承担赔偿责任。[5]然而,第二类非股东滥用其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情况比前者要来得复杂得多。传统的“揭开公司法人面纱”只适用于公司股东,对非公司股东显得无能为力,并不能解决第二类的滥用情况。并且,非公司股东大都不直接参与它人公司的日常经营,要求非股东公司对它人公司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承担法律责任,难以找到合理之依据。本文拟对第二类的滥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希望通过制度的建设让非公司股东对它人公司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负有一定之注意义务(本文把这种义务称之为“间接社会责任”[6])。当非公司股东违反注意之义务时,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

非股东滥用他人法人独立地位的情形集中表现为,某些企业对他人公司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负有的注意义务的缺失。在美国,越来越多的观点提出,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具有资源优势的大企业往往不管它们所提出的价格或要求是否已偏离合理水平,仍要求其下游的供应商或承包商欣然接受,[7]并以把订单转移到其他商家为挟,迫其就范。而为了生存,供应商和承包商便使用不同方式将其成本外部化至社会或其他处于更弱势之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身上。[8]在我国,类似的情况也存在着。[9]

自我国开放改革以来,有许多跨国企业进入到我国进行投资,而当中有一部分企业来华是为了采购价廉物美的产品或服务的。有些跨国采购商甚至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这些来华的跨国采购商通过订阅买卖合同向我国的供应商采购产品或服务。然而,我国有企业管理者提出,“血汗工厂”往往伴随着,“血汗价格”[10]。他说“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尚未走完视‘生存’为第一需要的艰难历程,本已处在微利线上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不得不采取低工资、长加班等‘血汗’措施去竞揽来自跨国公司的‘血汗价格’下的‘单边主义定单’。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能在美国本土的沃尔马超市里买到比生产国还要便宜的商品主要缘由。”[11]与此同时,我国也有研究报告提出类似观点:“一些国内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过于短视,也因为行为自率组织的缺位,企业以各自利益为中心,竞相压价,形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最终导致全行为陷入低价、低利润的悲惨境地。在这种贸易中获得的只是国外客户,而且使其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进一步要求国内企业降价。”[12]尽管以上观点可能掺杂了一些排外的情绪,但毕竟也反映出某些现实情况。

“血汗价格”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血汗条款”可能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在2007年11月,香港一非政府组织曾发表一份名为《血汗工厂计算机的制造》(The Manufacturing of Sweatshop Computer)的研究报告。[13]其提及某一大型计算机公司在中国的广东之采购情况。该大型计算机公司为了降低其成本以及仓库中的存货数量,它将产品的前置时间(Lead time)尽是缩短,以获得若干的好处,包括减低因存货带来的折旧成本、更准确地了解到市场的即时需要等。[14]然而,缩短产品前置时间却给下游企业带来沉重的生产压力和成本压力。假设一家制造商依正常生产能力需要至少三天时间才可生产出3000个计算机键盘,而大型计算机公司却突然提出在三天内交付5000个计算机键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下游企业便不得不超时加班,应付客户的突然需要,否则大型计算机公司便会以不配合为由取消或转移所有订单。这种情况对越处于下游的企业越不利,也造成下游企业的职工经常处于更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接受更差的福利待遇。[15]因此,可以从中得知,“血汗工厂”往往与“血汗条款”有脱不开的关系。

从传统民法来说,合同是由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所订立的。订立合同的主体在法律上是处于平等位置的,任何一方都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另外一方。[16]根据该原理,采购商或分包商在与供应商或承包商订立买卖合同或承包合同时,双方处于平等位置,任何一方面都是通过各自的意思提出合同条款。然而,这种传统的“平等主体”假设,却似乎不能应付现今的实际情况。企业管理者的以上观点与研究报告都表明,在现今商事活动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大企业经常以其自身的人力资源和资本等多方面的优势把成本转嫁到弱势企业之上,而有部分弱势企业为了生存则通过违法行为再将这些成本转移至处于更弱势之群体身上。按照现有的规定,处于最高处的大企业只是通过买卖合同或承包合同获得劳动成果,而并未直接实施违法行为,也未与劳动者、环境等处于最基层之弱势群体建立任何法律上的直接关系,所以大企业一般不需要对这些弱势群体的损失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下游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成为所谓的“防火墙”,实际上让大企业规避了某些其应负的责任。这有违“收益”与“责任”对等之正义原则,形成了不公平的情况。这些不公平现象应由法律所规制,要求上游企业向基层弱势群体履行社会法律责任,将企业间接社会责任法制化。

事实上,尽管我国现行立法并未承认这里所提及的企业间接社会责任,但相似处理方法已经体现在部分与《劳动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之中,准确把握现行的规定将有利于构建我国的企业间接社会责任法律制度。

二、我国体现企业间接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

(一)法律中的有关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劳动法》并不承认自然人为用人单位。[17]更具体地说,如果自然人雇佣他人为其处理事务时,则其与雇员之间存在的不是劳动关系而是雇佣关系。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亦承继了这种原理并把发包方、个人承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三方关系进行更具体的规定。该法第94条规定:“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规定明显将发包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纳入《劳动合同法》调整,等同于劳动关系。然而,该规定仅仅适用于“个人承包经营者”。如果承包经营者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则难以适用。另外,《劳动法》并不适用于买卖合同关系。大企业通过买卖合同向自然人购得商品,该自然人对其雇员实施的违法行为与大企业无关,大企业并不需就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即使大企业在交易中存有恶意,雇员仍无法要求大企业提供赔偿。

篇6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暴露出我国食品企业严重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本文从管理学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出发,探讨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并对如何治理我国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社会责任;原因;对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拟从管理学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出发,探讨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并对如何治理我国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和层次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和层次,国外学者卡罗尔(Car

roll)的四层次“金字塔”模型广受认可。他认为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提出著名的“金字塔”模型。其中:第一层次为企业的经济责任,体现了企业存在的价值及其社会功能。企业首先要赚取利润,这是其他一切责任的基础;第二层次是法律责任,企业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履行其经济责任,体现社会责任的强制性;第三层次是企业的伦理责任,企业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准则、规范和价值观,企业要有伦理,有义务做正确、正义和公平事情;第四层次是企业的慈善责任,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价值观和需求等自愿承担的责任。按照上述理论,食品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应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种。其中,承担经济责任是由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企业不遗余力所追求的目标;慈善责任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承担或者承担多少,如果企业不承担此项责任也不会对其他利益主体造成损害;而承担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会给企业增加一定的成本或者使企业丧失一些获取利益的机会,因此是企业不愿意承担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主要指的就是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的缺失。对于这两类社会责任,除企业自身需增加自觉性之外,还需要靠国家法律规范及社会各界舆论等压力来强制和逼迫企业认真履行。

二、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1)食品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严重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但是许多管理者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仍然十分模糊。一些管理者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单纯从短期的净利润考虑,认为承担社会责任必然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增加,因此承担社会责任只停留在口头上,并不是真心去做;一些管理者急功近利,不按质量标准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擅自添加禁用品,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甚至为了暴利铤而走险,不惜触犯法律。还有一些企业对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进行社会慈善捐助就等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而对产品质量却漠不关心。企业社会责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生产出合格的、高品质的产品,然而一些国内企业的做法显然是本末倒置的,他们的慈善捐助行为更像是在做秀。(2)相关法律规范不健全、政府监管不严。任何企业都必须在法律规范的框架内从事经营活动,其行为如违反义务性法律规定,则需承担法律责任。如果相关的法律规范十分清晰和健全,政府监管严格,在国家强制力的约束下,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法律责任应该是能够得到切实履行的。然而,尽管我国已颁布的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但相关法律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部分法规由于出台时间早,标准要求低,覆盖面不足,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无法反映新形势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同时,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职责界定不清,监督管理部门多,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责权重叠和推诿,大大弱化了法律法规的约束力量。同时,在执法过程中,行政干预过多,造成多头执法,执法不严,严重影响了监管效果。(3)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督不足。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的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外延知之甚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不能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充足的正面影响,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缺乏必要地引导和监督。食品是一种 “经验产品”,即消费者只有消费以后才能获得产品质量的真实信息,才能区分出好与坏、真与假。对于那些假冒伪劣食品,只要不出现重大事故,消费者一般都会选择忍气吞声,而不是对那些无良的食品企业进行坚决举报和投诉;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食品企业,消费者也没有做出积极而及时的响应;此外,长期以来媒体及各类社会组织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较少,舆论监督不到位,热衷于披露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对食品安全问题缺乏持续的关注和监督,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食品企业缺乏应有的鼓励和支持,这些都导致了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不足。

三、治理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企业应提高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消费者是水,企业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愚弄消费者,最终将受到市场的严惩,企业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企业应从管理理念、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等方面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转变社会责任是企业义务甚至负担的错误观念,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的履行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培育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社会责任文化和企业精神。同时,食品企业应自觉地把国家社会责任立法转化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通过独立董事、职工代表等方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管理制度的各个方面,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提高其管理水平,确保社会责任得到切实履行。食品企业应当坚持“安全第一”的宗旨,把社会责任贯彻落实到食品营销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使其成为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的基本准则。同时,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实力。企业实力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食品企业只有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才能降低能耗,节约资源,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食品。(2)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国家作为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主要推动者,要健全外部制度环境,通过完善社会责任立法,尽可能地细化企业社会责任内容,设计一套具体可行的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制度安排,引导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同时,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监管,促使企业外部影响内部化,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变成其内部行为的理性选择。2009年6月1日,中国出台了《食品安全法》,从立法角度奠定了现代食品安全监督体制的基础,并确立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框架。但这才只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步,政府应对我国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科学的清理、调整和重建,进一步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制度约束力度。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尤其是要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检查执法力度,对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进行严重惩罚,支持消费者向企业进行索赔,增加食品企业违法成本,提高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以确保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有关法律很好地贯彻执行。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和权责明确的食品行业的监管体制。一方面采取措施,保证监管机构的独立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加强食品监管机构决策公开化和决策透明化,提高决策认可度与接纳程度。(3)社会公众应集合各种力量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引导和监督。一方面,消费者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到底有多大,意识到自己对于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性。现代的消费者已经完全可以将手中的货币作为选票支持那些具有良好社会责任行为的食品企业的发展,同时抵制无良食品企业的生存。作为消费者,应该珍惜自己手中的选票,进行“责任消费”,惩戒逃避社会责任的企业,鼓励和支持严格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则可以通过对公司施加压力,促使其改变自己非正当的行为政策,也能迫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此外,新闻媒体对公司非正当行为的曝光,既是对公司行为的监督,也能够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方向和消费评价,对无良的食品企业要予以坚决的曝光和抨击,对优秀的食品企业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赞扬,从而迫使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只有充分发挥消费者、媒体、社会组织等各方的社会力量,通过各方面积极、有效的相互配合,利用社会的“倒逼机制”促使食品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共同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快速、有序、健康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陶晓红,曹元坤.企业社会责任的层级理论及其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1(9)

篇7

关键词:绿色经济;社会责任;问题探讨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通过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所体现的对员工,商业伙伴,客户,消费者,社区,国家履行的各种积极义务和责任,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也指出;“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本身之外,更确切的讲,企业的目的必须在社会之中,因为工商企业是社会的一种器官。”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企业财富来自社会财富再分配,企业壮大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离不开与员工同步的发展。因为,员工是企业的细胞,保证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就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全体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达到企业,员工,社会共赢的局面。

二、发展绿色经济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

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界生命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需要通过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与自然界保持平衡关系。人类环境系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应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应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不应以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发展,当代人不应为了自己的发展而对后代人的发展和需要能力构成危害。必须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发展绿色经济,企业责无旁贷

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外延粗放式的经营方式,造成了日益沉重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是时代赋予中国企业的重大历史任务,更是企业家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在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外企业已走在了前面,探索出了诸多有益经验,我国企业应积极借鉴、迎头赶上,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作积极贡献。

(二)发展绿色经济,企业面临良机

绿色经济是关于经济发展理念与模式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伴随绿色经济的发展,包括生态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应用等一大批新型绿色产业将迅速崛起,低碳技术将蓬勃发展,这无疑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与成长空间。而且,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在企业内部的生根发芽,也必然构成企业转型升级与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推进企业积极转变传统粗放的经营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能否紧紧把握住绿色经济发展潮流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不仅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也决定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成败。

(三)发展绿色经济,企业大有可为

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强力支撑。应积极探索以绿色发展带动绿色投资、以绿色投资带动绿色生产、以绿色生产带动绿色消费的发展新模式,引导资源配置向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领域流动,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其经营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应努力实现全社会共同利益。但近年来,许多企业为了追逐短期的利益,忽视甚至逃避社会责任,导致假冒伪劣泛滥、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员工利益受损等诸多社会问题,有些甚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企业社会责任日渐引发公众的关注。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如火如荼之时,我国的一些企业却仍然为追求利润而丧失基本的商业道德,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恐慌、“民工荒”、特大矿难事故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事件,使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公民”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时至今日,企业社会责任已不是企业可做可不做的小事,而是企业不可回避的话题,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理念,正是对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诠释和体现。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也纷纷从国家立法、行业规范、企业评价标准体系等不同层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与扎实的实践。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1971)发表的《商事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列举了多达58种旨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并要求公司付诸实施。

我国在这一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并且,我国已有法律法规之中,在企业法、公司法等市场主体法中缺乏一种原则性的、宣示性的规定,没有明确不同的企业形态的市场主体承担社会责任的范围。这样的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也不利于我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非只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西方许多企业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实现企业好公民形象的条件,并且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有明确的计划、专门的负责部门、一定的经费保障和可操作的规范化的管理程序。据相关调查显示,美国约有60%、欧洲约有一半的大型公司设有专门的伦理机构和伦理主管,负责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提出的质疑,使用各种社会责任履行计划、系统项目设计、科学决策机制和执行程序与控制系统等手段来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当今世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由单纯的硬实力向硬、软两种实力协调并重的方向转变。软实力,主要表现为企业社会公信力、品牌影响力、产业凝聚力和供应链控制力等。拥有这些能力的企业,在资源配置、开拓市场、获得贸易机会、低成本融资等方面会处于优势地位,而这些都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分不开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依靠人才、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来提高企业的效益,不能再走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老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美誉度和信任度,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绿色经济的几点做法

国外企业的实践表明,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利国利民利己。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过企业积极投身于绿色经济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历史和实践的局限性,我国企业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方面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欧美先进企业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为此,我国企业可着重在以下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一)覆传统理念,转变经营方式

从通用电气的“绿色创想”战略到本田公司的“绿色事业整体观”,从IBM的“绿色创新工程”到日立的“超级环保工厂”,国际先进企业非常注重发挥理念在促进自身绿色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我国企业只有覆传统展理念,加快转变外延粗放式的经营方式,才能真正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二)强化环境管理,落实节能排

据相关部门统计,近5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年均发生1000起以上,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品质造成巨大损害。加环境风险管理,坚决落实节能排,不仅是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其防范经营风险、实现稳健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增自主创新,加快产品升级

这既是企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自身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制造企业美国3M公司积极开发绿色环保产品,从毫不起眼的便条纸到指示牌上的反光涂料,从玻璃隔热帖膜到电视增亮膜,3M公司已研制出数万种绿色环保产品,其中,仅电视增亮膜每年可为全球节省575亿度电,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

(四)倡导低碳办公,营造绿色氛围

招行在绿色低碳运营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号召企业努力做到节约水电、双面列印、下班熄灯、最低室温、爬楼运动等,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真正做到低碳、环保、节能。

(五)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外经验

篇8

论文摘要:我国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企业的工人在权益保护、生产安全、职业健康等方面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2004年阜阳奶粉事件,毒害了众多的婴幼儿;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造成松花江下游流域严重污染;2006年黑龙江、山西矿难此起彼伏,数百名矿工遇难;2007年国产牙膏“二甘醇”风波.国外禁中国产牙膏,认定其对身体有毒害作用:2008年“5.12”大地震后万科老总王石只捐200万元,限每位员工只能捐10元:三鹿奶粉事件,再现问题奶粉毒害婴幼儿。最近这几年,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话题。这种现象的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资源逐渐从政府手中转到企业手中,也就是说企业逐渐成为拥有众多资源的社会行动的主体。相对的,拥有的资源越多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应该越大。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企业在追求利益时,忽略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我国企业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的社会责任感.造成企业的唯一目标便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只顾企业自身利益,而忽视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责任感。我国楼市房价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虽然国家一再打压房价.但是却很难起到作用,房价越打压越升高。近几年内国内大中城市房价只升不降,几乎已经成倍增长。普通民众很难负担起高额的房价。而且房地产商一味生产可以带来更大利润的大户型和高级住宅,造成一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住房供应比例偏低。同时过多的资金投入房地产业,可能会造成投资风险过大,如果出现房屋大量滞销.就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破坏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阻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我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缺少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缺少对生态环境负责的态度。企业最终遵循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对消费者负责,保证企业本身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生态环境负责,保证企业发展有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而不是在不断寻找新的生产资料上费功夫。近几年,每年国内大事件中.都会有企业因不遵守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发生。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松花江下游水域水质被严重污染,沿岸的居民无法正常使用饮用水,严重影响大量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恐慌。事故原因就是因为企业不遵守正常的操作规定,违规操作导致意外发生。企业在对消费者同样很冷漠,最让国内消费者愤怒的就是两次问题奶粉毒害婴幼儿的事件。而且2004年阜阳奶粉被曝光后.2008年竟然又出现问题奶粉。可见国内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严重缺乏,甚至是忽视。

第三,企业缺乏伦理感,包括人权意识和环保意识。这主要是由于企业负责人伦理道德的低劣造成的。前些年社会上一直很热点的问题—一农民工讨薪问题。正是企业伦理感缺乏的例证。农民工大多被雇佣在建筑行业,从事危险性大,劳动强度大,收人却不高的重体力工作。然而他们却不能在完工之后拿到工资。一个企业如果连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都没有.那么它根本不会有社会责任感,完全成为唯利是图的经济机器。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大多数企业依靠牺牲破坏生态资源来换取经济利益。很少有企业会通过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上的改革来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缺少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四,我国的企业慈善事业发展不到位,这主要是国内企业的捐赠理念和内在驱动力不足。“5.12”大地震后。一些国内企业的表现非常突出。“王老吉”一个企业就捐赠了1亿资金。但是令人心痛的是,许多大型企业却反应迟缓,甚至冷漠。作为房地产业的巨头之一.万科在灾后的表现遭到质疑,其老总的作为更是被国人唾骂。中国企业认为企业的责任就是创造利润,捐赠理念是“回报社会,造福桑梓”。同时中国在制度化方面不完善,企业完全被动地响应政府的号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跟谈不上制度化。

第五,我国企业缺少自己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企业发展的软条件之一,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很好地融人社会当中,与社会形成互动。但是我国企业很少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只有些大企业拥有企业文化,然而这些企业文化多是督促员工努力工作,如何更好地降低成本,扩大生产,很少与社会责任相关。造成企业在社会上过于独立.没有真正融入社会,更别说参加城市建设、文化发展了。

二、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当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当前,我国企业在建立社会责任体制方面还很不健全,有些企业一提到企业社会责任感觉是非常陌生,根本不知其内容是什么。而许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认为只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就是承担责任,没有认识到企业处在广泛的社会关系中.与利益相关者还有一些非契约性的关系(譬如保护环境、慈善事业),这些关系虽然不像与股东的契约关系那样具有刚性,但企业同样应该考虑其行为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协调有关利益关系。尤其在一些加工型生产企业里,老板们把产品、利润看得很重,而不把工人的生产安全当一回事.在他们眼里,产品和利润远远高于工人的价值和人身安全。

第二,政府部门难辞其咎。很多地方政府片面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并以此作为衡量当地经济发展和政绩的标准.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要求或监督力度不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企业的违法行为。于是,一些企业向地方政府要求更为宽松的条件,甚至提出,如果政府管得太严,他们就搬厂走人。

第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是企业社会责任无从落实的又一原因。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的违法成本低也是一个原因。一些私营煤矿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由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失职、渎职,另一方面。死亡一个员工20万元的赔偿远远小于矿主所能获得的利润,使其不惜铤而走险。另外,企业员工也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太差.维权的成本也太高。

第四,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劳动力严重地供大于求,而支撑我国工业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资源素质要求又比较低,这就形成了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强资本”和“弱劳动”现象,企业可以用低廉的价格、恶劣的条件招收到工人,而工人很难提出自己的民主诉求。更不用说什么保障了。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

三、建议及对策

(一)借鉴SA8000的合理因素,制定国内相关标准,为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场浩浩荡荡的社会运动,以SA8000(SocialAcountability)为首的各种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也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推行。SA8000标准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0)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制定的。其宗旨是为了保护劳工基本权益.目标是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公认的工作条件.确保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由于SA8000重点保护劳工利益,因此,目前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及日用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都已遇到SA8000标准的限制,给该类产品的出口带来一定的困难。

虽然目前不宜在国内推广SA8000,但是笔者认为.SA8000为目前世界上较有影响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其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其在国际范围内的推广也必将进一步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据悉,国际标准组织fIS01也将成立专门的CSR委员会,将企业社会责任正式纳入企业标准化范畴。因此.我们仍然要认真研究SA8000的合理成分,尤其是借鉴其保护劳工利益的科学标准,提出中国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基本要素,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尽快制定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或技术规范。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的依据。而在地方,也可以借鉴SA8000的合理内容,制定出地方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在地方率先推行,从而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能力,规范企业行为,努力为其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创造条件。

(二)建立披露信息机制,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压力促使公司履行社会责任

美国著名法官布兰狄西有一句名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泡是最有效的警察”。社会公开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发挥最大的监督和制约功能。目前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是公司的财务状况。但是.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财务指标已经不是衡量企业状况的唯一指标。笔者建议,为了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应该将社会信息公开机制引入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通过信息披露机制,向社会传达相关信息。如企业的债务情况、企业内员工权益的保护状况、商品质量及消费者投诉状况、环境污染状况、社区关系状况等。这样的社会公开机制之所以能够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就在于它能止恶扬善,驱邪扶正,唤醒全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通过信息披露机制,使那些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赞扬和传颂,打响企业及其商品的知名度,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使那些利欲熏心、不愿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曝光,受到社会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使其降低乃至丧失市场竞争力,逐渐退出市场,从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来自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机制的健全对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引入公众舆论压力和政府监督因素。高度的道德伦理准则符合公司的长远利益.它会在日常运作中为公司赢得声誉和信赖。企业能够切实感受到自觉分担社会责任的好处,各项推动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制度才能找到恰当的传导机制。

(三)责任到人,加大处罚力度

2008年9月11日以来,“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引发了中国乳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也迅速导致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风暴。2009年3月2O日,中央纪检委、监察部在其官方网站上消息称,中央纪检委、监察部已于近日,对三鹿奶粉事件中负有重要责任的有关人员作出行政处罚的处理决定,有五部委共8名司局级官员被给予撤职、降职和记过的行政处罚。但中央纪检委、监察部的通知中,并没有涉及对有关官员进行刑事处罚的意见。以及被处罚官员所犯过错的内容。在利润面前,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哪里?营利性是企业的本质属性.追求利润最大化始终是企业的目标,如果一个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该企业一定不会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因此,必须加大对损害社会利益行为的处罚力度。

有权必有责,有责必要究。如果企业没有履行其相应的法律义务.则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然而目前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往往是在事故发生以后,直接追究公司责任,对公司进行罚款,而造成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却往往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公司受到处罚,损害的是股东的利益.而真正的肇事者却依然逍遥法外,损害公司利益、不履行公司社会责任的行为依然没有得到制约,真正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难以建立。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不履行公司社会责任行为的法律制约,使真正损害公司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

(四)从健全公司内外部结构治理入手,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篇9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在政策法规、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中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理解,依然处于发展阶段,目前仍是宽泛和模糊的。不少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还停留在慈善捐款、捐物的简单阶段。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划分,目前学术界最广为采纳的是阿奇·卡罗尔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他将企业社会责任按照重要性和优先顺序划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经济职责,如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主动缴纳税款等;法律责任是指企业在运营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道德责任是指企业基于社会道德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公平竞争、采纳环保标准等;慈善责任是指企业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期望自愿承担的责任,如关心弱势群体、参与公益事业,慈善捐助等。然而,当企业在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经营时,这四种责任的重要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企业在不同国家经营时,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制度环境,考虑当地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才能获得经营合法性,为自身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获取各种经营所需资源。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到目前为止,不同学者基于不同情境的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研究结果。具体来说,现有的研究结果可以分为五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U形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很多,包括: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不同,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不同;样本选择的国别、行业不同,其他因素的交互影响等等。但是总的来说,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它可以帮助企业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积累无形资产,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特别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反过来,良好的企业绩效也可以保证企业有充足的资源,可以继续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实施。

除了价值创造以外,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还具有价值保险功能。当企业爆发负面事件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声誉不佳的企业会遭受更大的损失;相对而言,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一贯具有良好声誉的公司承受的价值损失会较小。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具有类似“保险”的功能。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

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教授Michael E.Porter和MarkR.Kramer提出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可以将经营环境中面临的社会问题分为三类:一般性社会问题,受企业价值链活动影响的社会问题以及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社会问题。这三种类型是针对具体企业而言的。例如,食品安全问题对于电信企业来说,就是一般性的社会问题。对食品企业就是核心议题。针对社会问题的不同类型,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应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应急性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见招拆招的应对,不会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长远的影响。战略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精心选择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改善制度环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巴斯夫公司发起的企业社会责任“1+3”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例子。

企业实施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就要寻找企业与社会的交点,企业可以仔细审视自己的价值链活动,识别企业经营活动的价值链中各个环节上对社会的影响。例如,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涉及废物排放、生态环境影响、能源、水资源消耗、员工安全、劳资关系、有毒材料等;研发活动中,涉及和大学的关系、产品安全、节省原材料以及回收等社会问题;在采购活动中,涉及采购及供应链惯例、原材料选择、自然资源消耗等社会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涉及职业培训、安全工作环境、歧视、薪酬政策、裁员政策等社会问题;在售后服务中,涉及废弃品处理、消耗品处理、客户隐私等社会问题。

寻找到企业与社会的交点之后,企业便可以思考,如何通过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将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结合起来。

从企业社会责任到共享价值

Porter教授在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时,提出了创造共享价值的概念。创造共享价值有三个要点:第一是重新审视产品和市场,第二是重新定义价值链的生产力,第三是推动地域集聚发展。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强调企业要做良好社会公民,企业对外部压力的反应主要依靠随机应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计划是由外部报告和个人喜好决定,影响力受到专门预算限制。这样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往往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脱节。而Porter教授提出的共享价值强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共创企业和社区价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要整合活动计划,活动预算由公司高层全盘制定。通过这样的活动,企业得以整合竞争,实现整体利润最大化。

篇10

关键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这几十年的经济进程中的问题也值得大家反思,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更有甚者有些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的化,而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企业是上述现象的直接参与者,从企业出发,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是解决上述现象的重要途径,企业是否履行了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如何?这就需要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来判断。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Joseph Stiglitz在1985年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或称多重委托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仅是股东,还存在政府、社会公众、员工等多个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经营管理演变为了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过程,企业追求的利益不仅仅是股东权益,而是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整体权益。例如,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代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员工的作用更为突出,如何维持企业人力资源上的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员工获取的薪酬是其生存的保障,企业发展也关系员工自身发展,员工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对员工各种权利的保障上,尤其是涉及员工自身安全的保障更为重要。企业对员工的保障程度相对应就是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对于政府而言,政府从企业获得大量的税收用于经济建设,企业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政府的财政,当然,政府间接调控经济的手段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在社会、环境上的公共支出,需要获取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的信息,如环境保护的信息,上述现象也说明了政府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以各种间接手段调节影响企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是政府这一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社会公众是企业生产的直接消费者,自然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尤其是在食品完全事件频发的现在,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作为企业产品的直接消费者,社会公众的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企业对外披露的重要原因。当然,企业还有其他利益相关者,这里不再逐一阐述,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为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工厂开始遍布全球并且不断的扩展,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另一方面,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问题等,随着大气、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的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模式得以产生,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下,企业的生产要讲求高效低能,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对各种资源的利用都以可持续为前提。这些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的内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正式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整体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的环境问题等问题的不断出现,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尤其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更为明显。这种重视可以体现在众多法律法规等文件中,例如《公司法》等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相关规定,会计准则中相关章节也都体现了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例如,或有事项中对环境污染的处理。同时,上海、深圳两大交易所分别出台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引文件。上述现象均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但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得到重视和关注的同时,企业扔有存在大量的违背社会责任的现象:在企业内部员工的正常福利得不到满足,拖欠职工工资、职工安全措施不到位等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危险行业的职工安全问题,迟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企业的外部,环境污染问题最为突出,河北唐山的钢铁厂的燃烧煤炭排除的废气是当地雾霾严重的重要原因,淮河两岸的企业偷排不达标污水使得淮河的治理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食品的安全问题更为社会所关注,苏丹红、瘦肉精、三鹿奶粉事件等等,由于某些不良厂商的存在使得与大众直接相关的食品质量得不到应有的安全保障。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虽然得到了关注,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却出现了偏差。那么如何才能让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关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何种问题。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