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目的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育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教育目的

篇1

时俱进,具有国际化倾向;注重对学生进行PISA型读解能力的培养;注重通过语言活动掌握国语,对我国

小学语文教育具有极富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小学国语课程目标特点启示

众所周知,日本的基础教育是成功的,而中日两国有着类似的传统文化背景,同属汉字文化圈,有着相似

的教育传统和相同的现行学制,如今又面临着相同的时代要求和挑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过分

析日本现行小学国语课程目标及其特点,以期对我小学语文教育产生一定的启示。

一、 现行日本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一)现行日本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国语》课程目标 [1]

现行日本语文课程目标是以1998年12月14日,2002年4月开始正式在日本全国的中小学使用的《学习

指导要领·国语》为基础的。其关于国语教育的总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在培养适切的表达与正确的理解

国语的能力、提高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和语言感觉,增强学生对国语

的关心,养成尊重国语的态度。"[1]小学部分的课程目标为:"要在正确理解国语、培养表达能力的同

时,加深对国语的关心,培养语感,培养尊重国语的态度",分别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对小学生应具备的国

语能力作出具体的规定。日本小学目标按学段展开,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具体如下:

1、"说话·听话"领域的课程目标

各学段中有关"说话·听话"领域学习的目标要点:

(1)一年级及二年级

①一边考虑事情的顺序一边说;

②不丢重点地听;

③积极与人交流的态度。

(2)3-4年级

①对应不同的对象和目的,把调查后的事有条理地说出来;

②注意对方说话内容的中心、重点来听;

③进一步主动与人交流的态度。

(3)5-6年级

①对应不同的目的和意图,把自己的思考或想要表达的话准确无误地说出来;

②一边揣摩、抓住对方说话的意图,一边听;

③有计划地主动、积极地与人交流的态度。

2、"写"领域的课程目标

(1)1-2年级

①顺序清晰,能注意词、句间的衔接来写句子或文章;

②乐于表达的态度。

(2)3-4年级

①为把自己调查下的结果等有效地传递给对方,能对应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考虑段落间的关系进行写作;

②形成运用恰当、贴切的方式进行表达的意识和态度。

(3)5-6年级

①对应不同的目的和意图,把自己的思考列成提纲,有条理地写成文章;

②形成明确的考虑自己表达效果来进行表达的意识和态度。

3、"读"领域的课程目标

(1)1-2年级

①能注意事件发生、发展顺序和场景进行阅读;

②形成乐于读书的态度。

(2)3-4年级

①能对应一定的目的,一边考虑文章内容的中心和段落间相互的关系进行阅读;

②形成进一步广泛阅读的态度。

(3)5-6年级

①能对应一定的目的,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中心进行阅读;

②形成通过读书扩展思维、加深思考的愿望与态度。

在此基础上,日本国语课程目标在近几年有所修订,但总有一部分核心内容保持相当的稳定。这样,在不

同的时期课程目标有不同的内容补充和调整,但其核心内容保持一定的时间不变,既体现了时代对国语教

学的要求,又保持了教育目标的稳定性与一贯性。

(二)修订后的日本小学国语课程目标

日本于2006年和2007年先后修订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以此为依据,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于2008年

提出修订现行学习指导要领,并于2011年4月全面实施。修订后的小学国语指导要领新增了以下几个方面

的内容[2]:

1、新增了体现培养PISA型读解能力的指导项目

新的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在听说、读、写各个学习领域,都体现出了以课题解决过程为特征,重视了对

信息的提取-解释-思考、评价为内涵的PISA型读解能力的培养。例如,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领域新增设了

"把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经验相联系,整理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发表"的指导项目。小学三四年级在说听领

域新增设了"从图表、绘画、照片中获取信息,以此为基础进行听说训练"的指导项目。小学五六年级在书

写领域新增设了"利用图表、图像等''非连续型''素材,书写并传达自己的想法"的指导项目。

2、新增了"传统语言文化和国语特征"的项目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报告中指出:"国语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是日本文化的基础。国语中的每一句

话都凝聚着祖先的情感与感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继承,创造发展新文化,国语是不可缺少的" [2]

。这一表述揭示了传统文化和国语的关系,突出了国语的重要地位。为此在新要领中,用"传统语言文化

和国语特征"的项目,代替了以前的"语言事项"的项目。

3、新增设了语言活动项目

本文第一部分列举的小学国语课程目标的听说、读、写三个领域都只是由"指导项目"构成,而新要领中的

三个内容领域都是由"指导项目"和新增设的"语言活动项目"构成,以使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记

录、报告、摘要、说明、感想等语言活动能力。例如,三四年级"B书写领域"里的语言活动中列举了语言

机能和表现样式各有不同的诗歌、故事、报告、年级报刊,对资料的说明、委托书、通知书等语言活动的

实例。试图让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去学习国语,而不是学了国语之后再去运用。体现了在语言活动中学

习国语的新理念。新要领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语言活动实例。并对通过语言活动,培养学生

的有关能力和态度上也有了明确的要求。

二、日本小学国语课程目标的特点及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启示

1、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

日本国语教育的总目标明确表明,要培养学生表达与正确的理解国语的能力、提高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

进而上升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和语言感觉,增强学生对国语的关心,养成尊重国语的态度。并且

,在小学国语课程目标的听说、读、写的各个领域、各个学段都有有关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的表述。可见

,日本从小学开始就非常重视语言能力,尤其是交流能力的培养,并形成良好的语言态度。

我国对小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培养的也进行了一定的关注,但更多的注意力仍然放在对课文(教科书

)的阅读上,对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语言态度的提升和要求在课程目标中体现得不是很明显。而学会交流、

尊重各国语言是当今社会具有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国家与民族之间,共存与合作的先决条件。语文教育

如何站到这样的高度去审视自身,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2、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具有国际化倾向

日本新要领中新增的"传统语言文化和国语特征" 是以日本传统语言文化为基础,培养活跃在国际社会上

的日本人的教育理念在国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国语教育民族性的体现。

日本教育的国际化倾向是建立在民族化基础之上的,尊重和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作为日本人的自觉

意识,在此基础上尊重和理解其他国家的多元文化,培养活跃在世界舞台的、有所贡献的日本人。表现在

国语教育课程上,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要求课程内容要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要有益于对世界风

土人情的理解、国际协调精神的培养。

与时俱进也不是紧跟政治形势而动。而反观我国的语文教材,一方面是与政治结合得过于紧密,应景之作

过多;另一方面是不能与时俱进,过时的选文素材较多。民族性与国际性是紧密结合的,两者都不能偏废

。与时俱进并不是背离经典语文素材。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得进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

顺应时代,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彰显自己的民族精神,这样才能使语文课程获得新的生命力。

3、注重对学生进行PISA型读解能力的培养

PISA型读解能力以课题解决为依托,要求学生把获得的直接信息同自己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推理,

对内容做出更加深刻的思考与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客观地看待事物,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信

息进行提取、解释、思考与评价的思维方式。这是与传统意义上读解能力在本质上的差异。但是从传统的

读解能力向PISA型读解能力的转变是国际化的趋势。应当引起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视。

4、"从语言活动中学"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从做中学",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而日本新增的语言活动

项目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对学习者来说,书本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终极的目的,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通

过学习书本知识而能在实践中更好地生活,这才是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因此,通过语言活动学习语言符

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还是偏重于知识的讲授,每一单元总有许多知识点要落实,读写听说等能力培养成了

知识点的附庸。为了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练习。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如何达

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平衡?日本国语教育通过语言活动去学习国语的理念和举措,对我国语文教

育、教学的改革有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 语文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网络辅助教学已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和谐发展。基于这些理念考虑,我认为灵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有美文供学生阅读,有万籁供学生倾听,有万物供学生凝视;有大容量的信息,超文本的阅读,多媒体的介入,课内外沟通,多学科融合的特点,恰巧迎合了新课程的理念,从而使语文学科素质落到实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恰当而又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呢?下面就谈一下我从近几年的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运用,促进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中的点滴体会。

一、巧妙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研究证明,浓厚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学习态度,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提高,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导通状态。运用电教手段可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推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使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

二、巧妙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排除识字教学中的障碍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形近字的区别和汉字的笔画顺序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亭”与“停”读音相同字形相似,如何区分呢?可利用课件先出示一座六角亭打出生字“亭”,再让一个人走到亭旁停止,打出生字“停”,使学生对两个字的形义区分印象深刻了。在教学汉字的笔画顺序时,低年级学生往往不知先写哪一笔,这时我充分利用课件来演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掌握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类型字的书写规律、书写过程、一笔一划,使学生看得清楚、感受直观,自然学得牢固、记忆深刻。

三、巧妙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突破阅读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是理解,小学语文教学形成难点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教材中某些文字内容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缺少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中间媒介。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技术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但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巧妙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发必须靠创设情境来实现,因为学生只有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才会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巧用媒体,就可以创设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情境。

五、巧妙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巧用媒体,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 、思维能力的训练。

篇3

关键词:英语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目标 文化教学策略

引言

语言与文化水融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中的一种,必然不能违背这种内在关系和学习规律。因此,在高中英语有效教学中,教师应在搞好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努力抓好文化教学。高中英语新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等而且还涉及到本国及周边国家的部分文化。如何处理众多的文化信息给英语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怎样合理地进行文化教学成了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头痛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确文化教学的目标。因为策略与方法只是达到某一目标的途径与手段。只有认清了文化教学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我们才能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策略,并在平时的文化教学中不断探索,努力创新,找到自己的文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标

当今世界是个多元化的世界,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和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越来越需要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即进行跨文化交际。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外语教学作为与世界互动的平台,必须为这一需要服务,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

文化教学作为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 awareness)和跨文化交际能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并最终达到移情(empathy),形成文化创造力(cultural creativity)。这里的“移情”也就是文化理解,即做到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感受其文化。“文化创造力”是一种主动汲取中外两种文化精髓的能力。这种主动汲取是在不断对比和鉴别两种文化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批判性的选择,与生搬硬套或机械模仿绝不相同。

由此可见,文化教学的目标既不是让学生变成崇洋的民族虚无主义者,也不是将两种文化在学生身上简单相加,而是要让母语文化和第二文化在学生身上形成互动,既弘扬我们自己的优良文化,又不断改革创新。

但仅有总体目标是不够的,因为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还需制定好具体的阶段目标。

二、高中英语有效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标

根据国内语言与文化专家们的研究,高中英语文化教学属于整个文化教学体系中的第一层次,即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文化教学应在进行文化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文化意识,以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根据这一目标定位,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各个不同级别的教学做了概括性的文化意识目标陈述,并对六、七两个等级(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完成)的文化意识目标作了具体、重点的描述。这些目标归纳起来有:1.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如某些词汇、常用成语或俗语与其文化内涵)。2.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重要历史、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学、主要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情况。3.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理解常用典故和传说。4. 了解并比较两种文化的人们在行为举止、接人待物、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异同,且通过比较,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5.了解英语国家最突出的文化特色,学会客观、公平地对待英语国家的人民及其文化传统。6. 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从新课标对于文化意识目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三方面的文化意识:即文化敏感意识、本民族文化意识及世界意识。只有把握好这些目标,我们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有效地运用相应的策略。

三、高中英语有效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策略

在我国大部分学校,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进步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运用何种教学策略至关重要。但另一方面,学生仅靠短短的课堂时间是不可能学好一门外语的,要学好外语还需要有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和学生自己的探究精神。因此,在文化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让它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和交际场所,而且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探索。鉴于此,高中英语文化教学可重点采取如下策略:

1.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是指“将文化因素渗透到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以文化讲解保证语言教学的顺利进行。”(胡文仲,高一虹,1997)它是教师最常用的课堂文化教学策略之一,不仅为语言教学扫清了文化障碍,而且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涉及到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进行语言知识教学,而且要具有一双“慧眼”,善于挖掘教材中那些关于目的语文化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进行教学。在运用这一策略时,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渗透的时机,而且还要把握好渗透的深度。

2.文化融合

它是指将文化内容和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化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适当选用有关文化习俗、词语典故、民间传说、词源趣谈、名人轶事、历史事实、流行文化等易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用于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学习技能,而且同时还能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既学了英语又长了见识,可谓是一箭双雕。但在使用这一策略时,教师一定要注意选材的适宜度和广度。

3.文化表演

文化表演就是学生将所学的文化知识进行理解、内化,并将这种内化通过适当的言语及行为表现出来。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学习目的语文化都是学习在各种不同的交际场合产生和使用合适的目的语。因此,只有不断地将目的语文化知识用于实践进行交际,才能真正理解并内化目的语文化。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用英语进行交际只能在假设和模拟的情景下进行。但这种模拟交际在英语学习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就像部队军人的实战演习,是旗开得胜的必要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策略,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对话或所给情景进行表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简单的文化场景进行即兴表演,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给命题想象设计故事情节,制定不同角色并进行汇报表演。这些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表演才能和其它技巧。但在运用这一策略时,教师要务必要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能力。如果运用不当,不但起不到什么积极的效果,反而会浪费时间。

4.文化合作

文化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中用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师或教材所给的某项语言文化学习任务。它是“合作学习”策略在文化教学上的应用,是西方目前流行的文化教学策略之一。学生按照各自的能力和专长分工合作,不仅能发挥各自的专长,节约时间,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边做边学,学中用,用中学,达到语言文化学习双丰收的目的。教师在运用这一策略时不仅要注意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而且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活动的步骤,并准备适当和公平的评估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5.文化讲座

文化讲座是教师以演讲的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有关目的语和目的语使用社团的文化知识的策略。文化讲座可以是单一的专题讲座,也可以是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中的系列连续讲座,有系统、有目标地从一个专题转移到另一专题。它可以是和学生面对面的讲座,也可以是电视或广播讲座。文化讲座有很多的优点:它不仅便于教师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还可以将支离破碎的文化信息重新整和构造,使学生对某一专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是学生喜闻乐见、最容易接受的教学策略之一。

6.其它策略

在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取文化片段、文化交流、文化讨论、文化谜语等不同文化教学策略。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通过阅读、看电影、上网等渠道收集跨文化交际中引起冲突或误解的具体事件,说出自己的理解,和大家一起交流;或者说出自己的困惑,和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剪辑电影、VCD中有关跨文化交际冲突的片段或选取生活中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实例或自己的所见所闻,让学生就某个文化专题展开讨论并且寻求教师提出的“谜语”的“谜底”――问题的答案。通过以上这些策略,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目的语文化和其它外国文化,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文化对比中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意识与世界意识。

结语

总之,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高中英语有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教学,而且也不可忽视文化教学,应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进行文化教学时,教师既要对文化教学的总体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更要明确高中阶段的文化教学目标。只有充分把握这些目标,教师才能够选择恰当的文化教学策略,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使之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教学方法与策略,使文化教学有机地融入到语言教学中,最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1]顾嘉祖,王斌华.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语言与文化.第二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刘书英,张光明.“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外语交际能力”[M].外语研究,2002(6)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4

关键词:简笔画 语文教学

小学生认识理牧师从表象开始,由具体到抽象,学习主要是靠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而简笔画使用尽可能少的笔划线条,塑造简洁、生动、易懂的形象,把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是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倍受儿童欢迎的教学手段。因此,合理运用简笔画,在语文目标教学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简笔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激发兴趣有很多方式,而不用花费多少力气的简笔画则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手段。

1、在导入新课中激趣。

如教学《八角楼上》一课,在导入课题时,我先在黑板中画出(蜡烛),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我问:这是盏什么灯呢?对有预习或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则容易回答,不懂的同学也无关系,相反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老师板题后再激疑:现在,每个家庭都使用较先进的日光灯、各种美丽的吊灯,而为什么还要使用这盏清油灯呢?他利用清油灯干什么呢?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埋下了伏笔。

2、在认定目标中激趣。

在目标教学中,采用简笔画辅助认定目标,则适合低、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既充分发挥了目标的导向作用,又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了学习兴趣。如认定《要下雨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时,可结合本课内容,在黑板板乌云画。再贴上(或写上)目标的内容,则很生动。再如《拨萝卜》分步认定目标时,可板萝卜叶图,再写上(或贴上)目标内容,也较生动。

3、在导学达标中激趣

一堂课中,学生的无意注意始终不能保持持久的,而长期的有意注意则显得很疲劳,尤其是面对字词的理解、重复的教学活动。因此,《教育学》强调在40分钟内根据具体情况于课前、课中、课后要交替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理解“五光十色,异常美丽”这两个词时,单纯用语言描述始终不够形象易懂。我便这样引导:海水的颜色怎样?学生边讲老师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平卧在黑板上画显示海水各种颜色如何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然后小结——这样形成的效果就是“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凭着直观,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再讨论海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边看书边思考。

二、在导学达标中,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如《精彩的马戏》这课,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中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在初读了课文后提问:1)课文写了哪些动物?(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各动物的图像)2)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A、它们各表演了什么节目?观众有什么反映?B、重点写了哪几项?)后继续板书字及“跑道”。

这样,直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都显示出来了,从整体到部分,又回到整体。看看这板画,学生就好像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旋转的舞台、动物们的绝技表演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形象直观地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从而自然深刻地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三、在导学达标中,加强教育的形象性,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儿童对视觉艺术形象很敏感,教师把重点简炼画出来,比写一行板书更有效果,把抽象的道理化为简明的图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如《三只白鹤》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的结尾留下一个悬念——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并说出理由,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突破呢?我利用了简笔画解决。提问:1)三只白鹤埋鱼后,各用什么方法记住埋鱼的地方?(板下图右边部分)。2)结合填空题进行板画(上图左部分)

A、( )太阳从东边升起。( )太阳在我们头顶。傍晚,太阳从( )落下。

B、风伯伯一吹,天上的( )飘呀飘,一直飘向远方。

C、那棵树种在( ),天天和小河在一起。

四、在达标测评中,能丰富想象力,帮助学生深刻地巩固课文内容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9月,我国基础教育开始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然而,如果从课程培养的目标来审视改革的成效仍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与一些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方向不明,目标不确有着很直接的关系。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缺陷:

一是无序性。教师们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往往都是体现在备课笔记中的课时目标,是一种最短期最细微的目标,这种目标没有放在更大的背景――九年一贯整体培养目标的背景下通盘考虑,体现不出教学的层进性。

二是随意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序其实也是一种随意。除此之外,其随意性还有两方面比较突出:其一是过大过空,难于操作。如“学写常见应用文”,“掌握基本书写要求”等,像这样一种目标,在短短四十分钟里,根本无法实现。其二是信手拈来,胡乱牵扯。如“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讲读课文内容”等,被作为教学目标的内容强加上去。

三是片面性。语文教学目标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系统。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不少教师拟定目标时,往往注重知识与能力目标,而对知识的获得和能力形成过程未予关注,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也重视不够。

二、体系的建构

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建构必须通盘考虑宏观和微观,长远和眼前的关系。既要全面,又要准确,从而避免出现随意性、无序性和片面性。

三、建构的依据

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必须做到全面、准确、科学而有效。因此,要构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依据“课标”来确定目标。第二,必须依据教材特点来确定目标。第三,必须借鉴语文教育目标的系统论要求来确定目标。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构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必须注重整体性和有序性。第四,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确定目标。

四、建构的方法和要求

确立语文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努力做到整合、具体、适当、可测,发挥出教学目标的导向、诊断、调节、评价和激励功能。

1.整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决定了不仅要注重字、词、句、篇知识性内容的传授,还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因此,在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从多角度考虑,使之体现知识、智能、德育三方面目标的整合优化。

2.具体。教师在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紧扣“课标”,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要能在40分钟内具体实现。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有效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众所周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势必会做一些准备工作,而课前准备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有效、完善的教学目标。对此,笔者从行为主体、行为原则、行为活动三个方面入手讨论。

一、行为主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教学目标制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教学实践,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都会犯一个通病,就是课下将教学内容备的滚瓜烂熟,但课堂“一言堂”式的灌输,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教学目标如同虚设。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任务之前必须要转变角色,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重视学生,重视学情,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信息反馈。在教学中,依据教材要求,根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调整教学目标,使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真正的功效。

二、行为原则――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

面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和要求,我们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和领会此标准的精神,但也要将我们的教学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参考,无论是学情、校情抑或是教师的自我教学风格等。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学生基础较差,课堂上简单的语文基础知识都很难立马回答,更何况是让他们“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了。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要以此标准为指导,但绝不拘泥于形式,而应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三、行为活动――以教材为教学媒介

篇7

《市场营销调研》实践教学设计根据市场调研员岗位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内容,以典型具体的营销调研工作为教学载体,分项目、按任务设计教学框架,以营销调研实际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以达到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学生态度和职业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调研》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思路

根据市场调研的实际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内容,以现实营销调研活动为主线,把书本的教学转变为实际操作的任务训练,按照“明确调研主题—编制调研计划—调研组织与管理—调研总结评价”的步骤设计教学过程。具体分为八个任务:①确定营销调研主题。②编制营销调研计划。③选择营销调研方法。④设计营销调研问卷。⑤抽取营销调研样本。⑥实施营销调研。⑦整理分析营销调研资料。⑧提交营销调研报告。按照这八个任务模块,整个课程设计成一个具体营销调研活动实践课,课程的宏观组织按照营销调研活动的主线展开。第一步,学生分组。学生几个人为一组,确定营销调研主题,明确具体的实践项目。第二步,营销调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根据教学进程,教师给学生明确项目任务,从撰写营销调研计划书,到营销调研活动方法的选择、营销调研问卷设计、抽取营销调研样本,到实施营销调研计划,到最后整理调研资料、总结营销调研活动和提交营销调研报告。第三步,任务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教师要从态度、能力、绩效等方面,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同时组织学生互评,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拓宽思路,提升技能。通过“以岗位需求设计教学项目,以工作流程设计教学环节,以真实任务为教学载体”教学思路,可以让《市场营销调研》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三、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调研》实践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1)任务一:确定营销调研主题。

通过教师提供背景资料,由同学分组明确调研主题,列出确定营销调研主题步骤的提纲。通过该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营销调研的含义、种类和程序,掌握确定营销调研主题的步骤和方法。

(2)任务二:编制营销调研计划。

学生明确了各组营销主题后,要求学生分组编制一份营销调研计划书。通过该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营销调研计划书的格式,理解编制营销调研计划书的要求和原则。掌握营销调研计划书的评价方法。

(3)任务三:选择营销调研方法。

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选择使用恰当的营销方法并实施。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理解各种不同调研方法的特点、形式和应用,并能够根据不同调研对象和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并能对各种营销调研方法进行评价。

(4)任务四:设计营销调研问卷。

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独立设计一份符合调研项目主题的调研问卷。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了解问卷的类型和一般结构,掌握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重点掌握营销调研问卷的设计技巧。

(5)任务五:抽取营销调研样本。

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选取适当的方法抽取调研样本。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掌握抽样调查的特点。重点掌握各种抽样方法的操作技术及特点应用。

(6)任务六:实施市场营销调研。

根据学生编制的调研计划,指导学生对访问人员的培训,收集调研数据。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能够组建好调研团队,对调研人员进行培训,并能对调研工作进行初步的评估。

(7)任务七:整理分析营销调研资料。

根据学生收集回收的调研资料,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对调研问卷进行回收、审核、校订,对调研资料进行编码、录入和处理缺失值。能够利用Excel绘制各种统计图表。

(8)任务八:提交营销调研报告。

学生总结整个调研活动,撰写营销调研报告。通过该任务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掌握调研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理解调研报告的撰写原则和方法。

四、小结

篇8

小学音体美课程,是小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阵地之一。加强小学音体美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农牧村 艺术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国分类号:G4

一、农牧村小学音体美教育的现状

(一)缺师资、少场地 ,艺体教育呼声高、落实难

笔者走访了多所纯牧区村小学,了解到农村学校普遍缺乏音体美专业教师。

好多学校为了开齐课程,只能由主课教师兼任音体美老师,导致多数学校无法完成音体美教学目标。虽然课程表上显示的课程安排符合课程计划,但实际上,音体美课程因种种原因没有上齐或被挤占挪用的现象非常严重。

(二)教学条件差

绝大多数农牧村小学缺少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学校也缺少音体美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设施器材,学校的电脑、电视机、影碟机等设备,也极少用在音体美学科的教学上。

(三)对音体美教育的投入不足

农牧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加之对音体美教学的不重视,故而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不足。

笔者走访了几所农牧村学校,都存在一些问题,概括如下:

一是很多音体美老师是自学转岗,或是有爱好的,或是其他课时不足的,他(她)们没有一定的音体美理论知识和基本的音体美教学技能。

二是音体美教师专业素质欠缺。而且呈现老龄化趋势明显。许多学校都是让即将退休的老师担任音体美课程。

三是目前我县中小学艺体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普实”的工作中得到一些改善,但由于管理和使用不当,导致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现象严重。

四是 “应试教育第一”的心态是导致音体美教育难以优质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是有的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体美教育教学。在学生的思想中也造成了音体美课可上可不上的不良影响。

六是农牧村小学多数音体美教师受以往教育方式的影响,没有认真学习钻研大纲和教材,几乎无备课笔记,上课信手拈来,自由发挥,内容随心所欲。美术课教师想画什么就教学生画什么。

在现实中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使农牧村小学音体美课遇到了各种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走出困境,探索出一条音体美教学的新路呢?

二、走出农牧村小学音体美教学的困境 改变音体美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牧村小学的音体美教育状况,首先应提高对音体美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音体美教育的新理念。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陶冶他们的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音体美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农牧村小学音体美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学校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这部分师资力量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农牧村小学可在中心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搞好一定范围内专业或兼职音体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具有农村特色的音体美教育教学体系,再辅以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提高音体美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音体美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改善音体美教学条件

在小学音体美教学中,教学条件和器材设备是制约发展的关键所在。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一定的艺术教育专项经费,每年逐步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这样,教师在进行音体美教学时也就得心应手,学生上课时也会兴趣盎然。

(四)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体美教育环境

在国家大力夯实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得到落实,农牧村学校的音体美教育的配套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之后,有的学校音乐教学专用设备配置较好,这也是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

(五)加强农牧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学的基本设施建设,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

不少学校缺少音乐教室,录音机、电视、钢琴、风琴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育的内容是由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构成。我县农牧村学校可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促进农牧村音乐教育的多维发展。

(六)教师应有选择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实施近一年,刚开始学习新教材时我们是兴奋的,因为新教材有它的“新”,吸引我们教育工作者,它跟新课程理念紧密结合,在新课程培训的时候确实是挺激动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情况并没有想象的乐观。特别是地处偏僻的农牧村小学。我们应走出为“用教材教”的误区,而应该“为教而用教材”

(七)提高农牧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的素质

现在的农牧村小学的师资虽说不像前几年那么缺,基本上学校都有专职或兼职的教师。但是因为农牧村与县镇的差别就决定了农牧村教师与城市教师距离越拉越大。因此作为教育部门应尽量给农牧村音乐教师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也应鼓励教师参加学习。而作为音乐教育者自身更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八)大力培养双语类音体美教师

一是民族地区的学生绝大多数使用的是本民族的语言,学龄前儿童使用汉语的基本为零,很难听懂汉语;二是学生的文化背景不同,没有懂藏语的教师去解释说明,学生很难理解其意,从而教学效果和质量上打折扣。因此,培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懂教育规律、教学方法先进、会使用双语教学的音体美教师尤为重要。

篇9

关键词:阅读教学 目标 取舍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16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高中低段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公开课的教学目标,都无比繁杂。所以,小学教育界流行这么一句话:“数学教学内容简简单单一条线,语文教学内容模模糊糊一大片。”

1 现状分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语文教学开始追求“博”、“大”、“深”。

首先是知识面上的“博”,无论哪方面的知识,只要是与这篇课文相关的,都希望能尽量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因此语文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变得无比宽泛。

其次是“大”,教学目标立意要高,恨不能从小学低段起,就把“语文”与“文学”、“文化”等“大目标”结合起来。

第三个“深”字最得老师们青睐。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师在公开课中,为了体现深钻教材、独特视角,非要领着学生往自己独到的甚至非常个性化的文本解读方面去钻。学生先是迷茫,困惑,接着在老师的启发、诱导、暗示下,朝着教师所设定的方向去“猜测”老师要的最终答案。不用说,学生群体是非常聪明的,结果一般都皆大欢喜。但是,当听课教师为上课教师的深钻教材、独特视角、巧妙引导而喝彩的时候,可否想过这样的“深度”,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否适合,除了班上最好的那部分学生,其他学生是否真的接受了?

2 原因分析

我们往往把简单的教学目标变得很复杂,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不断地做加法,在反复读文本的过程中,觉得这里也是练的点,那里也是学的地,因此教学目标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取舍。在这样的思维下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难免过于宽泛和艰深,加之语文教学流行体验、感悟、揣摩、品味、语感、熏陶、感染等,更是容易导致教学目标的空泛。

3 对策与建议

太过繁杂、宽泛、空泛的目标显然在一堂课中是无法一一落实的。怎么处理呢?这就让笔者想起了“舍得”这个词。“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意思是只有放下一些东西,才能收获更多东西。一门技术一门学问,弄得很深奥是因为没有看穿实质,搞得很复杂是因为没有抓住关键。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大胆取舍,才能更好地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应当按照怎样的标准来对这些目标进行取舍呢?下面以北师大版二年级课文《风》为例,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目标的取舍方法:

3.1 取本体目标,舍非本体目标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功能的阐述,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划分成两个大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是长期来我们将“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当作了语文课主要目标进行教学,造成语文课“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错位,异化了语文课程的性质。[1]

在《风》课教学中,有的老师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上‘画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果只看这一个目标的话,你会认为这是一节语文课,还是美术课呢?显然,这个目标放在美术课上似乎更为恰当,这类目标就是非本体性目标。

我们提倡学科之间的适度交融,但是在语文课堂上过多地引入了这些非本体性的教学目标,定会冲淡整堂课的语文味儿,会架空语文教学,使语文课堂的特性非常模糊,出现“泛语文化”的课堂。因此在教学目标中,首先而且必须要舍去的是这类非本体性教学目标。

3.2 取年段目标,舍非年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年段的教学目标定义比较清晰。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普遍出现“超标”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课堂教学更深、更透,几乎把小学语文上成了中学语文。因此,尽可大胆舍去,或者弱化、淡化处理。

例如《风》的教学,部分老师会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①转折句的训练,用“但是”、“可是”等词语练习说话。②结合句子“林木点头”、“风正走过了”等学习拟人句的特点,以及表达的情感,并尝试用拟人的修辞方式说话。但是这类大多是 “教了也不会”的目标,即使达成也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理解并迁移。而“找出文中句式特点,感受诗句整齐之美;结合朗读,找出诗歌的韵脚,感受诗歌的音韵美;结合‘谁也没有看到过风,不用说你和我了’的反复诵读,感受诗句采用反复的方式所产生的韵律美、节奏美”等目标则明显拔高了,完全可以淡化、弱化成“结合朗读指导,感受诗歌音韵美”即可。

也有一些教师为了教学的“扎实”和“落实”,降低教学要求,制订的教学目标低于学生现有的年段水平,如:“‘那’和‘哪’的读音及意思的区分;结合生字‘游’的教学,理解三点水偏旁所表示的意思,积累相关汉字”。这类目标也应当大胆舍去,因为学生在已经掌握。否则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是原地踏步,没有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无法体现。

3.3 取具个性目标,舍非个性目标

文本的个性,就是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不同的地方,它特有的一些东西,是文本与众不同的特色,是文本的“这一个”。它会因为作者的文风、文章的结构、文章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文体、甚至描写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例如《风》这篇课文是一首小诗,有诗歌特有的特点。小学低段的诗歌教学注重感悟,注重以读为本,不太提倡条分缕析。教学目标中的一些目标不太具有文本的个性,放在其他文体和其他文本中皆可使用。如下的教学目标就属于不具备文本个性的目标:①“但是”的意思理解和正确使用。②“颤动”意思,及其近义词,与“抖动”等词语的用法辨析。

如果把这类词语的辨析、理解和运用放入这首小诗的学习,反而会冲淡诗歌的意境,弱化诗歌的美感。因为这类词语属于常用词,建议把这类训练放到其他文体的学习之中。

3.4 取可测目标,舍非可测目标

课堂是具体的教学环节,一堂课实实在在的40分钟,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具体可测的。我们经常说,教学最好要让学生“踮起脚尖或者蹦一蹦才能摘到果子”。但是如果果子挂得太高,学生无论怎么蹦都无法摘到的话,这个果子的存在对学生来说就毫无意义了。同样,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应当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也应当是“踮起脚尖或者蹦一蹦就能摘到的果子”。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看到老师们制订的教学目标过高,、过大,把40分钟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定为一堂课的目标。但是因为这个目标的不可测,究竟这些目标是否达成,也无人追问。在《风》这课的教学目标中,至少有这么几条是属于这样的“空中楼阁”:①通过字词学习,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情感。②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感受风的神奇、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③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这些所谓的“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审美情趣”等等,并非是一节课可以培养出来的,因此在制订课时目标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类目标舍去。因为这类目标应当是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在通向可测目标的路上中实现的。

当然,教学目标是预先设定的,教学过程却是灵动生成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出现了学习障碍,或者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或疑问。那就可以在适度的范围内根据课堂生成性的内容达成新的目标。我们始终要本着的一句著名的战略战术原则――“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精兵简政”,才能对目标“各个击破”。

总之,我们都应当记住这个充满哲理的词语――“舍得”。只有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更多。取舍之道如此,生活如此,教学也如此。大道至简,我们的教学本真就应当是简约而不简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目标设计 问题及对策

引言

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关乎一个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的关键。小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在小学英语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关乎其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性因素,老师只有科学而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有效教育。

一、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空泛。在我国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部分英语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模糊、笼统,抓不住教学重点,使得教学目标设计空泛,无实质性内容。而这种空泛的教学目标也会使老师在英语授课时没有重点,极易偏离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重点,导致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影响,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学计划的长期开展。

2.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割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大多数学者将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划分为了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维度都是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时需要老师教授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英语老师可以直接进行讲解的,过程和方法主要是体现在老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而总结出来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是和老师联系密切,老师的态度和观念的灌输都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上三个维度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三者必须有机地统一起来。

3.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层次不清。当下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将高低目标混淆,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不能设计合理的目标。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本应掌握低目标的要求,却不得不学习高目标的要求,形成了跳跃式学习。还有部分老师教学目标贪多,把一个单元的课、几个单元、一个学期,甚至几个学期才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全部罗列在一节课中,缺乏层层递进、逐步落实的意识,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

4.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缺乏或单一。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设计比较单一,仅仅是希望学生能掌握好书本上最基本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但是小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老师们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需要注重英语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掌握,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与学习技巧的培养。

5.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太过抽象。比如,在某个单元的英语学习中,很多老师把教学目标设计为“掌握本单元相关词汇和句型”,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太过抽象,学生并不能从中得出具体需要掌握哪些词汇、哪些短语和哪些句型。这样抽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利于教和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把握和理解,长期以来教学效果定然不好。

二、解决对策和建议

1.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和学校更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得进一步改变。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教学目标割裂、目标设计层次不一等问题,因此小学英语老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通过学习去改进之前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

2.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现目前新课改正在我国大力开展,而改进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老师既是组织者、参与者也是领导者,老师应该主动学习,想办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新提出的情境教学法,创设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应该富有爱心和幽默感,在学生犯错的情况下不应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应该将学生的错误当作一个良好的教学资源,借题发挥纠正错误,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片欢声笑语,既纠正了容易混淆的问题,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教师教学设计面向学生,因材施教。从哲学上来讲,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够促进或阻碍事物的发展。在校园中,学生们已经是具备独立思想的个体,有其自身的思考判断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与管理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团队讨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模式上,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角色转换教学与激情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设计面向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展开教学,是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中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老师在进行常规单词教学时,可以采用小游戏的形式:

小游戏:look and guess

教师只出示字母卡片的第一个字母,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一个单词。可采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

4.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重视文化的交流。除了最基本的英语知识的教授外,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要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学习策略,同时培养其文化交际能力与意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在日常生活中去使用它,所以这时小学英语老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并且也要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更利于教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