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动化专业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木材加工 生产线 自动化
我国木材加工从最初的普通机械发展到今天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自动化,其间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生产线成为流水线就已经达到现代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流水线的进一步发展是自动线。本文将就此进行简要阐述。
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地处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坡,北纬46°01′30"~46° 37′23",东经127°54′40"~12751′15",林区地处哈尔滨市所辖木兰、通河两县内,局址设在巴彦县兴隆镇。
1流水线的建立
生产线按自动化程度可分机械化流水线、半自动线和自动线。建立流水线,是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第一阶段。
在机械化流水线里,机床与工作地,按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并用运输机械(辊筒式或皮带式)将其连成一条线,工艺工序是分别进行的,工序间的工件运输时机械化的,但工件的装卸由操作工人进行。
半自动线是由按工艺顺序布置的工艺设备和运输设备所组成的机械体系,除工件最初装上和最终卸下之外,所有的工艺、运输工序都是自动完成的。
在自动线上,工件自动地由一台机床传送到另一台机床,并由机床自动地进行加工、装卸、检验等,工人的任务仅是调整、监督和管理自动线,不参加直接操作。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按统一的节拍运转,生产过程是高度连续的。
2自动线在生产中的应用
2.1生产过程
按自动化程度特点分析,笔者所在单位的生产机械为半自动线。一套制造中密度纤维板的设备充分显示了自动化的优点。首先,削片上料石永铲车,其余的如削片水洗、热磨、纤维干燥、铺装、热压等都是自动操作的,操作工人只需观察各种仪表数值是否稳定定即可,只有经过锯截的规格板整齐地码在垛板上时,才用叉车插入成品库。经过几年的生产及设备的改造,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工艺流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和挖掘了设备的潜力,为企业赢得了高额利润。
2.2产品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
在大量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中,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不及时查出生产中废品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及时消除,将导致大量的废品。因此,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需要自动检验质量,把影响产品质量的温度、压力、尺寸、含水率、重量或化学组成等这些变量,自动控制在预定的限度内。如果没有反馈回路、如果制品的加工质量不合格,机器才会重新开动。
3自动线的优缺点
在生产实践中自动线有以下优点:能消除笨重体力劳动,减少工人数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其经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投资大,回收期长,如果自动线上出现一下故障,就会造成整条线的停车。
4木材加工企业采用自动线的条件
经过全面分析,在木材加工企业采用自动线的条件是:产品结构和工艺稳定、先进,产品量大,已实行深度的生产专营化。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勉强搞自动线,不是造成自动线负荷不足,从而大大提高产品成本,就是使建成的自动线无用武之地。因此,对于家俱生产就需要实现生产专业化、工艺规程典型化、产品标准化和零部件通用化。对于人造板(如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复合板等)生产,应从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建立部分连续生产流水线着手。
5发展趋向与建议
篇2
【关键词】 变频无负压;二次供水;优缺点;缺点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寸土寸金,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对高层建筑格外青睐。而高层建筑均需采用二次加压供水,于是二次加压供水已成为城市供水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对生活用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变频无负压供水技术应运而生。何为变频无负压供水技术 ?变频无负压供水技术是以市政管网为水源,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原有的压力,形成密闭的连续接力增压的供水方式,是变频恒压供水技术的发展与延伸。
我国采用的建筑二次供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采用“储水池+水泵+高位水箱”的供水方式。市政水注入储水池,然后由水泵加压后送至高位水箱,由高位水箱向用户供水保证供水压力。这种方式对于用水低区来说压力过大,可能要加设减压阀,造成能量浪费。储水池起到高峰用水时调节作用,可以应对短时停水、停机、可兼消防前期给水。
第二阶段采用“储水池+恒压变频供水系统”的供水方式。设定了系统的供水压力后,在智能程序控制下,水泵的转速和投入运行的水泵数量随供水量的变化而改变,输出压力恒定,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电能。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
第三阶段bianpin技改进、贮水调节和加压供水方案;在低压电器的配置上“变频无负压供水系统”的供水方式。设备直接连接在市政自来水管网上,不需要设置储水池,充分利用了市政管网的压力,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无二次污染、自动化程度高等特性,所以这种供水方式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最常用的供水方式。
变频无负压供水系统主要由变频调速水泵机组、稳流补偿器、真空抑制器、压力和流量传感器、预压自平衡器、控制柜等设备组成。取消了传统供水方式的储水池和屋顶水箱,水泵直接从与自来水管网连接的稳压平衡器吸水加压,然后送至各用水点。变频无负压供水技术作为最常用的建筑二次加压供水的技术,被视为目前较为理想的供水技术,必然有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点。优点如下:
1、 节约能源。变频无负压供水技术通过智能程序控制变频调速来实现供水。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用水点工作压力,并时刻监测市政管网压力,当压力低于用户所需压力时,微机自动控制子变频器启动,确定水泵投入运行台数及转速,直到管网压力上升到用户所需压力,并控制水泵以一恒定转速运行进行供水。当用水量增加时转速提高,当用水量减少时转速降低,时刻保证用户的用水压力稳定。无负压供水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市政自来水管网的原有压力,对市政管网不产生负压,节约能源。另外,没有传统二次加压供水的蓄水池等贮水设施,免去定期清洗、消毒等工作,故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2、 安装便捷,占地面积小。变频无负压供水设备成套出厂,体积小,直接与管道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即可,安装简便,施工周期短。一体化专业设计,结构紧凑,投资少,外形美观。因为较传统二次加压供水省去了贮水池和屋顶水箱,缩小了占地面积,从而可以节约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3、 水质保证。传统的二次加压供水方式将市政自来水注入贮水池,贮水池的水易被灰尘等脏物所污染,尤其在夏天易产生藻类或滋生蚊虫,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无负压供水设备采用全密封方式运行,避免对水的二次污染。
4、 自动化程度高,易管理。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原理,完全自动化,设备工作状况一目了然。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全自动运行,操作方便。设备具有过流、过热、缺相、缺水等多种保护功能,管理简单。
变频无负压供水技术节约能源,并且还具有全封闭、无污染、占地面积小、安装便捷、自动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部分弱点:
一、用水可靠性低
1、市政停水。变频无负压供水系统最大的局限就是,无负压供水系统取消了贮水池,自身无法进行流量调节。目前无负压供水设备的稳压平衡器容积一般较小,存水量很少,水位在短时间内降至最低控制水位而使系统停止工作,因此对于那些不能间断供水的特殊用户,它并不适用。其次,由于它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技术环节还有待于进一步成熟,应用条件也有待于市政供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2、停电。变频无负压供水系统均为电气设备,一旦市政供电系统停电,则该系统将无法供水,所有二次加压系统停止工作。
二、设备维护难
随着设备使用年限加长,设备房潮湿造成电脑元器件老化加快,供水系统止回阀的失灵,反映故障和处理故障的时间也延长。由于水泵运行是由变频控制柜来完成的,如果变频控制柜出故障,一般的物业电工无法处理,需要设备厂家专业技术人员来解决,造成设备不能及时维修,供水无法保证。
总之,虽然变频无负压供水系统的设备房相对管理简单,节能环保,技术相对较成熟,但对住户用水缺乏保障。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变频无负压供水系统的稳定性,采取的应对措施如下:
1、在选择无负压供水时,可以根据项目特点考虑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或者,与传统二次加压供水有效结合起来。在无负压供水机组的基础上增加储水箱(储水池)可提供不同的储量 ,以满足用户用水需求。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厂家生产成套无负压增压水箱给水设备,兼具传统二次供水及无负压供水的优点。另外,为保障供水稳定性,还可采用双电源供电,在末级配电箱自动切换。当常用电突然故障或停电时,通过双电源切换开关,自动投入到备用电源上(小负荷下备用电源也可由发电机供电),使设备仍能正常运行。
2、控制系统是无负压二次加压设备的神经中枢,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以及能耗的高低。它的程序软件直接影响系统的所有功能能否实现。所以,电器元件如,变频器、PLC等建议选配国内外知名品牌,使控制系统具备较高的质量水平。为降低设备房潮湿程度,延长电器元件使用寿命,可为设备间配备除湿机。另外,设备房管理人员应该先熟悉设备原理和机构特点,仔细阅读相关使用说明书,遵循设备的操作规则。
结 语
所有技术应用都存在着一个前提:合理选用,要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具体条件及特点选用。如上文所述,目前这种技术还存在一些缺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改进。这种技术逐渐成熟的过程要依赖于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希望我们在建成一栋栋外观漂亮的高楼的同时,对人民、对环境负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 刘建明,浅析无负压供水技术及其应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5)
篇3
【关键词】检测技术课程 工业4.0 智能制造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157-02
面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智能制造的要求,高职院校据此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包括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思维,锤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以学生为主,以育人、以学生掌握核心技能的培养体系等课程实践推动了新一轮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本文以智能检测技术为基础,将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通信专业作为平台搭建出一套完整的工业4.0智能生产系统,通过这四个专业平台的融合,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前沿科技,掌握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提高其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追求学科的系统化。目前基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仍然没有跳出学科体系的制约,严格追求学科知R的系统化,造成学生“机不太懂、电也不太通”的尴尬局面,更重要的是,并不能认清自动检测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中的关键作用,进而整个学科系统化方面没有与自动化学科体系区别开来,失去了专业应有的特色,达不到培养目标。
(二)课程知识以自动化学科为主。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设置主要还是以自动化专业的自动化检测技术为基础,比如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都是在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来开展,这就偏离了机电一体化学科对自动检测技术的要求,也忽视了自动检测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基础性和贯穿性,其与自动化学科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区别不大,而且自动化学科的自动检测技术其本身的教学内容、课程知识跟不上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的话,将会加剧目前机电一体化学科中自动检测技术 的教学内容偏离实际需要和促使知识的老化,这必然导致培养目标很难适应当今机电行业发展要求。
二、工业4.0发展对教学形态的要求
工业4.0要求物联网技术和工业自动化结合起来,实体经济在互联网下才能生存。在这种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未来几年将面临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改变,面临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涉及多个专业的联动,包括通信、计算机、网络及自动化类专业。尤其是物联网工业研发现在遇到瓶颈,目前市场需要的工业机器人设备需求量很大,涉及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专业技术的提升,都是我们要面对的。目前,工业物联网的市场比较混乱,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链,但是教育却要先于市场,故对教学的要求更高。
第二,教学设备缺失,工业4.0+物联网技术需要工业示教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模拟生产线等,而且各种通信协议、平台系统都需要建构,不仅设备投入需要大量资金,而且也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同时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课程改革。
第三,就目前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情况,高等教育必须先于市场的发展,但是没有市场的指向,教育须更加紧密围绕在市场周边,紧盯市场的变化、动向来调节教学内容。中国的工业4.0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路程,一套真正的工业4.0系统涵盖了云计算、通信系统、机器协同控制、传感技术等多种平台的无缝衔接,这样一套系统目前国内还没有,对于教育来说,面对的未知和不确定性更多,教学难度更大。
第四,工业4.0在中国才刚刚开始,发展的道路必定是长期而曲折的,建立智能制造的工业体系不会一路坦途,涉及云计算、系统、工业机器人与智能生产线的协同及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对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抓住工业4.0发展的契机,不断改革教育方式,教学理念和教育思路,探索出符合市场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之路。
三、课程改革措施
本文根据“基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进行探讨,该项目完成情况如下:其一,以FESTO传感器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为平台,开发出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实训项目8项。其二,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2013级学生(160个学生为对象)的情况,展开该项目的课程实践,并论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其三,完成自动化检测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方案、考核实施方案、资源建设方案的编写。
针对以上的完成情况,本文继续探讨该项目的改革措施。
篇4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动化;遴选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卓越计划”的全称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在面对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紧迫要求下,教育部于2010年6月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的重要改革项目。2011年中国计量大学作为第二批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名单的高校,相继有“自动化”“产品质量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被列为试点专业。本文将以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自动化专业的运行情况,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学生选拔与管理,为学生遴选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卓越计划”特点与要求
“卓越计划”具备三个鲜明的特点,包括让企业深度参与到培养过程中,依据国家政策和标准培养人才以及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
这就对学生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学生需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要求对工程实践、工程创新与研究有较强的兴趣等要求。学校需要制订适应于学校与专业优势特色的标准课程,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教学形式,完善建设教师队伍,增加校企合作与联合培养,将工程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并逐步面向世界。
三、“卓越计划”学生遴选与管理现状
“卓越计划”学生遴选目的是提高生源质量,从“卓越计划”试点实施以来,许多专家根据其培养目标和原则制订了众多遴选方案,一类如张安富鼓励高考中成绩优异学生报考“卓越计划”专业[2]。对于试点专业生源,可采取高考录取时以提前批次统一招收,或者向全校各类专业,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统一选拔。另一类如林健提出专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积极鼓励“卓越计划”学生选拔来源应具有多样性,包括从校内各个专业中进行遴选,通过加强宣传与跟进配套政策措施吸引优质生源参与选拔;本科层次学生的遴选主要通过高考录取、校内双向选择、自主招生等途径。在遴选实施方案中,因招生时段的不同,主要分为采用高考录取时招生、在新生入学后二次招生两种。上述两种主流招生遴选方案各有其优缺点,但在浙江省普遍采用新生入学后的二次招生,如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
“卓越计划”的管理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体现在传统教育管理思想、教育管理组织、教育体系上;传统教育管理思想,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传统教育管理M织,主要以高校为主体组织,企业参与培养过程占比小;传统教育体系方面,其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
四、学生遴选的探索与实践
1.学生遴选组织框架
为确保“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工作组由院长、教学分管副院长和专业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专业培养方案制订与修订事宜,同时负责试点专业学生选拔与管理,积极组织校内外教学活动,对接校企联合培养。根据自动化专业优势特色,给出了“卓越计划”实施修订意见,在这个组织框架下,成立了“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必修课、学科选修课改革子项目组,强化实验室课程建设,增进校企联合与引进企业导师等事宜。
2.学生遴选程序
针对“卓越计划”的特点与要求,在综合考虑各个方面意见与因素下,经过机电工程学院“卓越计划”工作组的多次会谈,确定了新生入学二次遴选招生的具体程序,包括进行新生宣讲会,令学生全面了解“卓越计划”的培养方向与目标;接着采用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进行笔试,然后根据比例确定入围面试的名单,经过面试后对入围复试的所有学生进行综合排名,按照分数从高到低进行录取。该办法在我校2014级“自动化”专业已经实施。2014年,我校“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从2014级356名学生中,采取学生自愿申请、学校择优选拔的方式遴选出了“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试点班25人。
五、学生管理的考核与改革
1.评价考核方式
遴选入“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卓越计划”的培养方案学习并进行评价考核,学生管理由学生处、教务处及相关学院等部门协调分工与管理。“卓越计划”学生学籍管理应严格按学校的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由于“卓越计划”学生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分为校内学习(3年)和企业学习(1年)两个培养阶段。“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不仅是校内的优势专业,并且在与同类院校的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因此,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要服从企业管理规定,企业也将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进行评价和考核。
同时,“卓越计划”学生具有退出机制,若在学校学习期间成绩累计挂科两门以上,或在企业学习阶段因不服从企业管理规定,造成责任事故等情况,该学生将被退出试点班。
2.教学管理创新与改革
“卓越计划”教学管理模式需要创新与改革,在教学管理思想上,应重视以人为本的观点,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应建立起以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树立面向工程实践的教育新观念。在教学管理组织上,企业作为实施“卓越计划”的主体之一,需担负至少一年的学生培养任务,应逐渐让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构建出高校和企业共同管理与负责的教学管理机制,推进企业的产学研结合与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教学管理体系上,应建立创新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推动我国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六、结论
总之,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及其对学生和学校的要求,针对试点高校及专业招生遴选与管理方面的现状,以提升生源质量为目的,有机结合中国计量大学自动化专业优势特色,采用入学后二次遴选招生“卓越计划”学生,同时对学生选拔过程,教学管理的评价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为学生遴选与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磁辐射 自动化主站
大气环境中,电磁辐射普遍存在,但如果长时间生活在超标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环境中,容易患白血病、癌症。自动化机房是自动化专业核心设备所在地,自动化人员的主站工作主要在这里进行。随着滨海电网的快速发展,自动化主站工作机房的机器设备由原来的5台变为21台,并且在不断增加中,机房环境复杂,噪音和辐射也越来越大。
1 现状分析
对机房的不同位置进行辐射强度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距离服务器机柜越近,辐射就越大。
通过对国网天津滨海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以下情况:
(1)自动化主站负责维护3套系统。
(2)自动化主站机房安装了服务器10台,其他系统工作站20余台。
(3)机房内设备区与工作人员维护工作台间没有任何隔离措施。
(4)自动化主站人员平均每天有5个小时在机房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化工作人员每天要面对极大的辐射量,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将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降低自动化主站工作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强度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
2 原因分析
针对辐射强度大的问题,对现有机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机房建设之初是为调度系统设计,服务器只有6台,随着滨海电网快速发展,系统升级,调度系统服务器增至10台,加之为了方便维护,其他几套系统的维护工作站也通过网络接入主站机房,目前机房内有各种服务器工作站30余台。机房结构已经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噪音大、辐射强度大,空间狭小,辐射强度严重超标,平均辐射强度高达97毫瓦/平方厘米。
3 对策制定与实施
3.1 对策比较与确定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两种可选方案:
(1)将机房内的机柜更换成屏蔽机柜。
(2)将机房隔离成监控区和设备区两个部分。
如果将现有的机柜更换成屏蔽机柜,需要将现有的服务器逐屏停机,搬离,更换体后,逐个上电,这样一来自动化人员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屏蔽机柜造价昂贵,且系统停机及启动的过程中风险巨大。
如果使用屏蔽隔断将机房隔离成监控区和设备区,安装时,系统不需停机,没有系统风险,自动化人员工作量很小,安装工作均在下班后进行,所需费用也不高。
通过优缺点比较,确定使用屏蔽隔断隔离机房的设备区和监控区的办法,使得辐射集中在设备区,监控区的辐射大大降低。
3.2 实施方案
将机房隔离为设备区和监控区,需按照以下几步实施:
(1)第一步:针对现有机房内地板下线路布置,进行设计隔断位置。
(2)第二步:委托设计,出设计图。
(3)第三步:安装、施工、测试。
4 实施效果分析与总结
项目实施之前,机房设备区与工作区之间无任何阻隔,甚至一些服务器摆放在工作区。改造后,设备区与工作区之间有一道可以屏蔽电磁辐射的玻璃墙,大大削弱了辐射强度。经过测试,工作区内平均辐射强度由原来的97毫瓦/平方厘米降到了34毫瓦/平方厘米,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5 结语
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其迅速的发展离不开电力员工的辛勤劳动。自动化机房是自动化人员的主要工作场地,由于机房设备电磁辐射较大,对自动化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采用隔离设备区与工作区的方法,减少了工作环境中的电磁辐射量,对保证自动化工作人员身心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滨海新区的滕飞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作者简介
赵晶(1983-),女,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
刘梦璇(1985-),女,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
任博强(1984-),男,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电网调度工作。
梁蕊宏(1986-),女,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天津电力设计院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设计工作。
王旭东(1985-),男,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智能电网等工作。
作者单位
1.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 天津市 300450
篇6
一、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的优缺点
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相比较,电子办公环境下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显现出较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以下就对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
(一)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的优点
1.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其实主要是利用办公自动化中的信息处理能力来实现对文书档案的高效化管理。传统的档案管理,从文件的收发、归档、分类到编号、入库等,要求细心严谨,不容出现差错,一系列的工作环节都需要借助人力来展开,其间需耗费大量人力,花费大量时间。而利用办公自动化技术来管理文书档案,可以使档案的整套管理流程不再繁琐,档案收发、归档、查阅等程序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运行,从而使档案管理变得方便快捷。
2.传统的文件档案无论借阅还是传递的过程中,纸质文件都容易发生复制、保密内容外泄、遗失等情形,而文件异地传递时,因距离、天气、快递人员责任心强弱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文件传送经历的时长。而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的传递只需要在线传递即可,过程既安全又省时,使文件传递保持较高的安全系数。
3.传统的文书档案主要借助纸质来保存,其保存时间受环境、气候、纸质及查阅次数的影响,一旦纸质文件遭到毁坏,文件的内容信息将不复存在。而电子版的文书档案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制约较小,保存也比较方便,随着使用需要,文书档案保存可以借助U盘、网络云盘及硬盘来进行,保存在此设备中的文书档案,其毁坏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因此,电子版文书档案的保存比传统纸质文书档案的保存具有显著的稳定性。
4.传统的文书档案随着量的累积,大量的文书档案陈设在文件柜中未能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且查阅和管理都变得十分不易。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对文书档案实施管理以后,建成了相对完善的文书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实现共联,可以促使文书档案合理利用,杜绝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可以利用广阔的网络平台系统实现与其他档案部门的信息共享,或者彼此之间相互进行信息交流与经验借鉴,使信息资源共享变得可行。
(二)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的缺点
1.电子版文书档案与传统纸质文书档案相比,其保密性问题是目前的一大隐患。电子版文书档案比较容易被修改,因计算机中很多预设条件都是通用的,修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设置字体种类、颜色和大小,电子版文书档案无法留下亲笔签字和盖章,即便遭到修改也难辨其究竟为原件或复印件。所以,电子版文书档案容易被修改的问题是目前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2.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的另一个缺点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跟现代自动化办公设备发展相适应。因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固化在他们的思维意识里,又因大多数档案管理员的素质相对来说都不高,并不能掌握电子办公的技能和技巧,即使引进了用以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设备,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需要努力克服的另一个困难。
二、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及时转变观念
受信息时代影响,人们逐渐有了要高效开发信息的意识。实践中,我国电子文书档案管理起步时间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档案都处于封闭及半封闭的状态。对于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档案管理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也尚未具备充足的实践经验。由于受经费限制,文书档案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服务意识,导致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长久以来得不到提升。
(二)未能克服电子信息技术阻碍
电子信息技术是实现对文书档案应用电子化管理的基础,电子办公环境下的文书档案管理对技术要求极高,它需要有专业系统并且严格的电子技术来做保障,对计算机领域的知识涉及面广、技术密集、更新发展速度快等给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另外,保证电子文书档案的真实性,对于信息安全技术来说极其重要,所以需要借助相关法律来保证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但目前我国关于电子文书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尚未确立,所以电子文书档案的安全暂时还难以保证。又因电子文书档案所涉及的个人隐私与公共信息网络的隔离问题,以及网上信息管理、检索、数据压缩及存储技术的应用都尚未普及,成为电子文书档案管理中的技术阻碍。
(三)资金不足以及设备落后
对电子办公环境下的文书档案进行管理,就需要相关的电子设备做其强有力的后盾。目前的办公环境下,大部分电子文书档案管理部门都能配备计算机作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但是受经济条件限制,其他类似文字扫描、计算机硬件、档案管理系统之类的文书档案管理设备得不到配备,所以导致电子办公环境下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得不到进展,效率得不到提高。
(四)未能及时更新电子文书档案管理标准
要确保电子文书档案的管理规范统一,其前提是要制定严格的电子文书档案管理标准,我国虽然对文书档案的管理制定了成熟的标准,但是对电子文书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个系统成熟的标准和模式,管理质量更是参差不齐。电子文书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应该以文书档案的登记、录入、保存等环节为起始,借鉴其他档案的管理标准进行制定,文书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考虑在文书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范围中, 并且还应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依照实践不断总结高效的管理教训和经验,使电子文书档案管理更具科学性。
三、电子办公环境下文对书档案进行高效管理的对策
(一)将文书档案管理观念数字化
日渐信息化的社会促使文书档案管理也走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道路,不同于传统纸质档案,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用手工整理文档的方式,信息化时代下的文书档案管理采用大量的多媒体、数据库和图片等数字档案来代替。想要实现文书档案管理的高效与创新,就要充分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尽早树立信息化的文书档案管理观念,将文书档案管理有效融合到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中去,促进文书档案管理的方式改革和技术创新。
(二)制定适用于文书档案管理的标准和制度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办公环境下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趋向于科学高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文书档案载体的多样化发展,为电子办公环境下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首先,要严格规范鉴定及建立电子档案的全过程,使其趋于规范、标准。其次,建立完成后还应进行调整,使文书档案管理与相关的制度相符合,要逐渐促使文书档案信息的开发走向规范、程序、制度化,以此来保证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需完善文书档案管理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文书档案管理部门要善于借鉴成功的经验,以局域网文书档案管理为基础,逐步完善文书档案管理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完善的文书档案管理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完善的应用系统为基础,所以,还需要加强文书档案应用系统的建设,才能使电子文书档案管理高效化。
篇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高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现状;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成为当今工业发展的主流,该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大,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和高校作为该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其教学质量关乎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该行业普遍存在普通劳动力多,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少的现象,这就牵涉到教学质量问题。在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具有基础性、长期性作用。高职院校只有认清人才培养形势,深刻领悟课程开发的内涵,才能形成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开展课程开发和建设,既体现出本校教育特征,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1.1 基本内容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快速实现学校到职业的转变,缩短毕业生适应生产岗位的时间,而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就是要实现更好更快地就业,而学生从学校走向岗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工学结合模式使学生在学校长期与企业接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迅速融入就业岗位。同时,工学结合模式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试金石,是高职院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依据。
课程开发是一种特殊的课程形态,与学生经验、社会需要密切联系。具体来说,课程开发就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和修订,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过程。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开发是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和教学内容这几个方面进行的开发活动,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1.2 原则
高职院校的专业目标已经确定,就必须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而课程体系的结构、内容必须合理,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说,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一般要遵循适应性、多元性、基础性、协调性原则,以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为目标,紧扣市场发展形势,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基础训练,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2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现状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加上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开发必须体现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其课程开发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开发动力不足、开发环境差、开发系统差。
第一,开发动力不足。课程开发是一项非常艰辛的长时间的工程,需要教师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努力研究学生特点、社会发展趋势、课程目标、教学情况等,进行系统的课程开发和建设。但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非常多,教师不仅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还有科研工作,这使得教师很难抽出大量时间来进行课程开发。教师的开发动力不足,课程开发效果差。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最重要的是给予教师足够的财力支持和时间支持,以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好课程开发工作。
第二,开发环境差。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以岗位需求为根本,以职业能力为课程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一体的一种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程开发也要以岗位需求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培养职业技能。因此,课程开发人员不仅是专业教师,还有企业人员,但企业投入到课程开发中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偏少,开发环境差。
第三,开发系统性差。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的问题,要解决的内容很多,如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课程门类、教学标准、评价标准、教学环境建设、师资力量等。就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而言,其课程开发包括十几门课程开发,涉及领域广,课程开发不仅是单门课程的开发,而是多门课程的系统开发。而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投入过少,系统性不强。
3 课程开发的发展趋势和策略
3.1 发展趋势
3.1.1 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前文已提到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主体不应仅仅是学校的专业教师,还应有企业员工,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所以说,未来的课程开发主体应是专业教师、企业领导者、行业专家等人组成,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1.2 评价的社会性
课程评价也是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评价是一种价值判定,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评价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岗位要求结合起来,从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水平、学习态度、社交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主体既是专业教师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同时也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评价结果则必须综合考虑各方评价主体的意见。评价不是用简单的分数或是优良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看到自己今后努力方向,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做好职业规划,促进学生进行针对性提高。
3.1.3 开发内容的针对性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内容开发必须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岗位实际结合起来,理论知识不再是纯粹的课本上的知识,它必须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学习内容是相互渗透的,开发的内容从生产岗位实际出发,结合当前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发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使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开发策略
3.2.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从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入手,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并将其与高校、中职等学校的该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深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简单来说,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扎实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良好职业技能,面向冶金、汽车、电力、化工等行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制造、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3.2.2 确定工作任务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实训,重视实习,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实习,在实习中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必须进行生产岗位分析,确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一个工作过程的四要素是劳动者、工具、产品和行为,所以在分析时就要注意: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产品是用什么工具制成的、生产何种产品、劳动者的行为。结合本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面向的生产岗位群,开展调研活动,深入调查行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比如说:电气维修工的典型任务有:电机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部件故障维修、电机运行与维护、电力系统操作、总线控制设备操作等。
3.2.3 归纳典型任务,确定行动领域
每一个岗位都有大量的工作任务,而学校的教学时间有限,只能选择其中的典型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课程开发中的课程内容开发就必须归纳典型任务,确定学生的行动领域。由专业教师、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典型任务,并将典型任务转化成学生的学习内容,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简单归类,比如说,将本专业的课程内容分成公共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每个领域都有明确的理论知识和实习任务。
3.2.4 编制教学标准
编制教学标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校企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课堂教学与生产活动的结合的原则;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为辅的原则;以经验型和策略型知识为主、概念性知识为辅的原则;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合二为一原则,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原则。
3.2.5 在课程开发中进行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贯彻教学过程始终,在教学活动中起指挥棒作用。如前文所说,课程评价应积极实现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的社会化,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结合起来,将评价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参加维修电工、电气安装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给学生的顶岗实习做出专业的工作鉴定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课程评价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它是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也是课程开发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4 结束语
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越来越成熟和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要认识到课程开发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探讨课程开发与建设,构建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艳萍,赵璐.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0(11):18-20.
[2]朱霞清.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校本课程开发: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188-189.
篇8
关键词:实验平台引导;课堂教学;多课程融合;电气工程自动化
作者简介:郭炳华(1966-),男,江西莲花人,肇庆学院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广东 肇庆 526061)
基金项目:本文系肇庆学院教学改革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Y2011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58-02
培养大批的优秀学生,一直是高校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学生快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为了达到最好的培养效果,许多教师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改革试验并且取得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学生的兴趣爱好、课程基础等)和学校一些条件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目前现有的教学模式绝大部分都是以课堂理论传授为主,对于理工科类的学生来说,还要在理论课后辅以一定的实验教学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达到最终的培养目标,但其缺点是这种被动的学习使得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长期巩固,随着更多课程的加入,常常使得他们在课程的学习上应接不暇。为此,有的教师通过增加实际应用的例子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但难以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学习;有的教师采用基于研究型的课堂教学方法更改师生的主体关系来促进教学的效果,[2,3]这样可以使研究生培养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本科生的培养,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效果往往不明显。
实验平台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是以实验平台为依托,用以连接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融会贯通许多相关联的课程。平台可以在课堂教学上实施,也可提供给学生课后操练,以巩固所学的相关课程。通过实验平台的引导,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实验平台引导的教学模式
笔者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发现,在工科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效率较低,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多个相关课程的融合能力不够
由于专业课程需要许多基础课程作支撑,而学生在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难以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的知识贯穿起来,致使教师需要进行基础知识的回顾,特别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否则,学生不能深度理解,这将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学习与课后巩固的方式单调
目前课堂学习与课后巩固结合的方式绝大部分都是采用课堂学习和课后完成书面作业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其缺点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完全相同,这种方式导致许多兴趣不佳的学生作业互相抄袭而使学习效果显著降低。
3.相关课程实验内容单调
许多工科专业课程都附有一定数量的相关实验,以要求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实验来加深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而许多实验内容单调,难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进而难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并且缺乏实验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探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实验平台引导的教学模式。
实验平台引导的教学模式是指由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平台穿插一些实例验证或应用效果验证,以增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对一些定义的消化吸收和对某个问题解决方法的深度理解,或者以课堂讨论或课堂作业的形式作为学生自己对某些问题解决的演练工具。利用这一平台,往往能够让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并能够使他们感受到问题解决方法的有效性,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一些方法的拓展并理解这些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加深理解的欲望,避免课堂理论讲授的枯燥和课堂上讨论问题时学生常常出现鸦雀无声的现象。
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都有所差异,常规的课堂讲授方法很难使所有学生对某些专业课程都能专心致志,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纯理论的讲授时,如一些数学理论的推导,或者是一些数学模型的构建等,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萎靡不振,使教师讲授的积极性大受打击。而实验平台引导的教学实例演示则可以验证这些数学理论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因而也激励了学生掌握这些理论的重要性,其结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许多专业课程常常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基础课程作支撑。由于专业课程中某些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综合多个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计算机语言”、“数字信号”、“算法基础”等),而实验平台则是综合这些课程的最好平台,因此课堂内、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牢而逐渐对课程失去兴趣。
许多工科专业课程中都有定量的实验课程,而且都是在课后进行,内容也显得比较单调。绝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常常是为完成实验而做实验,很难起到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学生对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愿望,往往是看其在实际中应用以及实际应用的效果,而实验平台引导教学则可以现场展示这些实际应用和应用效果,特别是课堂上的专题练习与探讨,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容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促使他们有兴趣查找相关的文献,了解课程的前沿研究技术。
二、实验平台引导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笔者长期承担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数字信号处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于该专业课程主要专注于信号的算法处理,其不仅要有一定的数学理论作支撑,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包括MATLAB编程、C++编程等,如果课堂上仅仅讲授算法理论的推导,往往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致,而且会使学生认为课程难度非常大,效果不佳。为了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实验平台引导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多课程的融合、课程实例验证与探讨、课堂学习与课后巩固方式以及实验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验平台下的多课程融合
要使学生在实验平台的引导下,将某一专业课程与其他相关的课程知识串联起来,并且能够达到熟练的应用,可以针对一些重要的理论进行推导,并在其推导完成后应用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通过平台演示这些理论在实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理论作用的效果,以及不同的理论参数所产生的不同作用。由于平台的演示实现需要通过编写程序(采用MATLAB、C++编程)来达到,因此使用平台可以使学生将以前学过的课程连接起来并从中体会到一些编程的技巧。当一个章节完成后,学生常常对理论和编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结果是当学生从中获益后,将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课程实例验证与探讨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程章节的理解和掌握,在一些章节完成后专门利用几节课的时间举典型实例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演示和供学生探讨研究,分析这些实例的解决方法和所需要建立的数学模型以及解决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明确解决方案的关键参数的选择和应用范围。在编程实现上,就编程运行效率和优化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
3.课堂学习与课后巩固方式
常规的课堂学习与课后书面作业的巩固方式难以使不同兴趣的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往往会出现相互抄袭、敷衍了事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对布置的作业抽出一部分放到课程实例验证与探讨中,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在平台上进行验证和讲解,再经同学们讨论,找出其实现的优缺点和改进的方法。这也为学生在实验平台上发挥自己能力提供了一个最佳的环境,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总结。
4.实验方法与技巧
工科专业课程中的实验课程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的理论,但在现有实验课程中绝大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实验指导书并且其中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学生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就可以得到实验结果,因而该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以实验平台为参考,引导学生就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他们设计实验和实验方法,比如为了提高一些算法的仿真速度,如何在MATLAB程序中插入C++编译程序等。引导他们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因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果而出现的焦虑现象;引导他们对实验条件和结果进行延伸,以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验技巧方面,指导他们改进实验方法与步骤,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在实验平台的引导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三、结束语
实验平台引导的教学模式的引入,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练习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平台,特别是对于一些综合性的专业课程,为多课程的融合,包括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巩固和学习能力以及实验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雷治军,王燕玲.研究型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29-30.
篇9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PLC
中图分类号:F416.6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我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起步较发达国家来说较晚,但由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适用性很广,所以备受社会各个领域的欢迎,这也不断地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的需求,电气工程相关单位就需要优化配置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和应用。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原则
1.1.设备运行效率的提高
设备的运行效率是在对电气工程自动化进行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保证其运行效率是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原则之一。所以在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时,首先要保证建筑物重的电气设备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在此前提下最大可能的去降低设计成本;其次,为提高电气设备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的减少运行设备的损坏,并且降低可能的设备维修费用和电气设备的整体成本,在进行电气设备自动化的安装工作时,尽量选择质量较高、节能效果较好、负荷也较均衡的设备。
1.2.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优化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优化工作是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所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安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优化工作,首先要在满足业主对电气设备全体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电气自动化整体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另外电气工程自动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1,它的运行需要很多科技含量很高的设备,本身就有很大的复杂性,所以要保证电气工程运行的整体安全性,首先要保证这些设备的安全性,这就需要把好电气设备自动化安装的关,而且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安装要求一般都比较特殊并且复杂,比如防雷、防火、防水等的设置安装。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践
2.1.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保证
由于PLC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自动化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要想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质量,PLC2系统的可靠性就变得至关重要了。PLC系统的可靠性主要是从提高其抗干扰性来得到保证的,其抗干扰性的保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一)、从PLC安装与布线方面,首先PLC控制系统的布线应远离大功率装置以及大型动力设备等对其干扰较强的设备,同时注意一定不能与高压电器安装在同一个箱柜内。为了避免外界信号的干扰,输入与输出线、开关量与模拟量都要分开敷设。其中交流与直流输出也要分开,且不能并行,另外还要远离高压线与动力线。(二)、通过良好的接地方案也能保证PLC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一般主要有浮地、直接接地和电容接地三种接地方式。这三种方式均有自己的优缺点,在使用时,可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三)、增强PLC系统可靠性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对其电源和感性负载的处理等硬件措施,然而这并不能完全消除干扰性,所以还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措施来提高抗干扰性。
2.2.注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21世纪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想要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电气工程行业重站住脚,就必须注重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重要策略之一。首先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必须含有的,尤其是在逐渐自动化的电气行业3,工作人员必须能够详细了解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例如照明、空调、电梯、通风以及消防等等,从而能够实现对这些系统的有效控制,保证系统设备的顺利安全运行。首先,各电气工程的相关单位就要组织对员工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或者为员工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条件和机会,不仅能够使员工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也可以留住人才,增强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从而也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次,从事电气工作的相关人员,也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因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很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出现的很快,而且更新也很快,尤其是对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所以电气工程的相关人员要时刻关注电气行业的信息,及时了解并学习最新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成为综合性的人才。
2.3.结合现代高科技技术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
要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就必须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5,使用先进的测量和实验技术,比如,电子工程的实践、微机控制、EDA实验、单片机技术等等,进行设计实验并训练,从而提高电气工作人员的科研、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当然也需要企业先要对员工进行微机控制、电力传动等等方面的培训,从而利用这些高科技的实验技术,保证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另外自动化系统还可利用先进技术,及时记录其综合的操作流程和故障的处理情况,并建立清晰的数据库,从而有利于后期的优化处理,针对一些特殊需求的功能,可以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特殊系统,比如,停车场的管理系统、智能化的家居服务系统等。
2.4.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管理
任何一个系统的顺利运行,有效的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样电气工程的自动化也是如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运用KVM、CATS等模式建立设备与控制机房的链接4,通过较为完善的数字控制系统,实现本地控制与远程控制的双重管理模式。
三、电力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为了进一步的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各电气工程相关企业,就要结合国内外的相关发展行情和企业自身的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有效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不断地创新,开阔良好的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电气行业的快速发展。
3.1.促进系统的统一性
作为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基础,系统的统一性可以有效的缩短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与产品安装的时间,很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因为它可以对相关产品进行周期性的规划和设计,精确地进行产品的测试和试运行,有利于产品的开机、试调、运行以及维护等等。为实现脱离电气工程运行系统的电气工程的开发设计,满足业主的实际需求,并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统一管理和电气工程的通用化,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统一性是不要措施。
3.2.实现接口的进一步标准化
要想促进实际办公室体系和电气工程自动化体系的资源以及数据的沟通和共享,降低电气工程的实际成本,减少电气工程的实施时间,而标准化的接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措施之一。它也是在电气工程策划方案与实现地之间距离较远时,保证实现资料准确传递的前提。总的来说要想实现厂家之间数据的交换,接口的统一标准化是重要保证,当然这也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功能和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促使着国家和企业增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重视,相关单位再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计时要注意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设计原则,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安全性、稳定性,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快速进步的高科技,注重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控制,为社会增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莫家宁.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 机电信息,2013,06:102-103.
[2]李庆娘. 基于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应用分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2:79-80.
[3]刘次福. 初探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 通讯世界,2013,11:118-119.
[4]孙强. 分析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价值[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6:283.
篇10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内容包括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学习资料、教学团队、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与方法、考核评价、教学反馈。
一、设计依据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干意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这些专业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液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液气压传动的组成、液压系统图、职能符号、优缺点等; (2)液压传动基础中液压油的性质及选用,液体静力学和动力学基础;管路液体的压力损失计算等; (3)具有液压元件结构、原理、功用、拆装、选用及控制维护能力; (4)具有气压元件结构、原理、功用、选用及控制维护能力; (5)具有液压基本回路设计、连接、调试维护能力; (6)具有综合设计和控制维护液压基本回路能力; (7)具备对项目设计进行总结、整理、归纳的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 (8)培养学生查阅手册、检索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物拆装可以锻炼学生的拆卸、装配能力,掌握元件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顺序、定位要求,部件的加工间隙、加工精度等知识。 (2)具有检测,调试,维护常见机械设备液压系统的能力; (3)具有设计一般复杂程度的液压系统的综合能力; (4)参与诊断并排除工程机械常见的液压气压故障的初步能力。
3、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习惯思维中解脱出来,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3)使学生具备在专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评定事物的能力。 (5)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诚信的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6)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设计意识。
三、学习资料
1、教材:
《液压与气动技术》(第四版)、邹建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9
2、参考资料:
《液压与气压传动》,左健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
《液压与气动技术》(第三版),张宏友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
3、拓展性学习材料:
《液压工程手册》 雷天觉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
《实用液压机械故障排除与修理大全》 陆望龙主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
四、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教学团队由课程负责人、团队成员和企业专家组成。
(1)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应熟悉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熟悉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在本领域有一定影响,具备操作、维护、设计大型机床、大型工程机械控制设备的能力,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
(2)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
主讲教师:机电技术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5年以上。
兼职教师:机电一体化技术或相关专业毕业,在液压或气动相关行业工作5年以上,具备大型工程机械控制系统设备维护、设计能力。
(3)企业专家:
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具备操作、维护、设计大型机床、大型工程机械控制设备的能力,具备高级技师或技师职称。
五、教学准备
1、教室:
多媒体教室(含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液压与气动仿真实训室。
2、实训条件:
液压与气动技术仿真实训室配置(表1)。
六、教学单元(模块)及内容(表2)
七、教学的组织与方法
1、直观教学法。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实物、图片、动画演示等方法,将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
2、参与式教学、体验式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行动学习,“在做中学”。 以实训开始,先行后知的 “在做中学”,采用边提问、边实践、边讲解及指导的方法, 在“学”中“做”。
3、讨论交流法。课程教学中,经常将关键工业应用技术拿出与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4、激励教学法。实训过程中,经常采用小组之间竞赛的方法,竞赛的结果记入考核成绩。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考核与评价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学习阶段的考核量化标准,按量化指标对过程和结果实施考核。课程总体上以理论考试成绩占60%,学习活动过程占40%组成。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对参与技能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应给予加分奖励。
九、教学反馈
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反馈,从而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尽快地找出原因,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1)课程组老师常规教学提问反馈;
(2)召开学生坐谈会反馈;
(3)根据学生实训结果反馈;
- 上一篇:有机高分子材料专业
- 下一篇: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