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范文
时间:2023-03-18 13:2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企业文化含义特征作用模式
中国已经“入世”五年,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竞争对手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和强大的竞争对手,为了在新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中国企业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彻底地涉及管理理念、企业精神等诸多包含在企业文化之中的管理改革。实行企业文化理念化管理的企业,企业文化的精神理念已经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心底,每个人都感觉到企业在关爱着自己,自己本身就是企业的主人,从而自觉地把自己利益与行为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因此,必须着力建设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文化,而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首先廓清企业文化的含义、特征、作用以及对中国现有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加以梳理,以便从中有所借鉴,构建适应市场、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文化”的含义。“文化”一词从西方引进而源于拉丁文,原意是指耕作。在中文里它作为动词指“化地为垄”的过程;作为名词指“化地为垄”的结果和方法,引申为“以文教化”的过程。英国学者泰勒的所谓文化是指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的定义,得到了社会多数人的认同。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是把企业问题放到文化背景下进行宏观思考和总体把握,是从人性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日本人称之为“社风”。企业文化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狭义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理念、制度、习俗及其感情领域;二是广义的企业文化,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把狭义和广义综合,企业文化可以表述为:一个企业团队在经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物质上的、行为上的、制度上的、精神上的文化的综合。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属性是一种规范,它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思维框架和评价参照体系,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机制,促进和制约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且保证企业发展的连贯性,这就是百年企业的立足根本;企业文化的主体是全体员工,企业洋溢着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全体员工如沐春风,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文化的客体是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行为,它强调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把追求的各种具体指数上升为崇高的目标;企业文化的产生方法是长期培育,它依靠群策群力,成长于长时间持之不懈的努力。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以,企业文化具备社会文化的共性,即,连续性、变迁性、后天性、适应性、超个体性等。企业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1.时代性
企业文化产生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企业运作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所以企业文化必然成为时代精神的反映。
2.人文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在小群体中调整人际关系和人本身的一种文化,它遵循的是文化规律。
3.独特性
企业文化反映的是特定企业的精神,铭刻的是特定企业的烙印。
4.系统性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内部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不同层次、不同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5.稳定性
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久远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所以具有历史的惯性而呈现为相对的稳定性。
6.可塑性
企业文化是人塑造而成,尤其是当企业出现危机时,就必须对企业的文化进行重塑或者改造。
7.目的性
企业文化把企业的目标内化为企业的价值系统,强调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目标追求。
三、企业文化的作用
中外企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推动力。因为企业的发展靠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方向盘,引导企业所有员工追求企业的共同的目标、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共同的价值观、遵守企业规范。
2.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种强力粘合剂,把所有员工的情感、行为与整个企业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凝聚成为强大的整体效应。
3.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凡事都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因此它是企业活力的加压泵,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协调作用
企业文化使员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这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
5.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是无声的号令、无形的管束。它使员工自觉地接受经过潜移默化形成的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6.辐射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强大的辐射源,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的价值体系和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7.稳定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长寿药,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即使发生重大人动,企业照样稳健前进。
四、企业文化的模式
企业文化传播到我国不过短短二十年的时间,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各自特点及其市场发展空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构建模式。
第一,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三层次说”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我们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表象的发展速度、海尔的产品、服务质量,等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层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
第二,以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为代表提出来的“一本三涵”模式。即“以人为本”,它体现了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主旨;“讲求经营之道”,强调了企业理念与经营战略相结合;“培育企业精神”,涵盖了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作风和企业道德的建设内容;“塑造企业形象”,综合了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和员工形象等的建设发展要求。
第三,以上海宝钢集团为先行代表的“用户满意工程”的构建模式。它以企业理念满意为先导,以产品和服务满意为重点,将企业管理文化与经营文化融为一体,开拓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型模式。
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特征;作用;培育
Abstract: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value idea and behavior way that the leader advocated,observed together up and down in the long-term production operation process.The enterprise culture has the contemporaneity,the mutual recognition, the humanity and the continuous characteristics.The enterprise culture can impel the enterprise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and it i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soul.I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we must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humanist, full display the trade union's function.
Key words:Enterprise culture;Characteristic;Function;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1(c)-0117-01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领导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简要地说,就是一个企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1]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保持企业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决定企业的品牌形象,其核心就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
一、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并不是游离于社会文化的产物,相反,它植根于整个社会文化,打上社会文化的深刻印记,然而,它又有着自己的特定内涵,有着明显的固有的特征。
1、时代性。任何企业,都是置身于一定时空环境之中的,受时代精神感染,而又服务于社会环境,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折射,因此,企业文化中必然反映出特定的时代精神。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在发生变化,企业文化也应该按照时代的要求赋予新的内容,或更新或变革或重塑。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必须在分析继承本民族、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管理风格的基础上,吸纳其他文化有益的营养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向前发展。
2、共识性。企业文化是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以初期企业少数代表人的先进思想意识为起点向外发散,通过领导者的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使之渗透在企业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每件产品的制造过程、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进而逐渐成为多数人的“共识”。这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经营思想、共同的行业准则,既可以极大地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外部的竞争力,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进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献身事业的责任感。
3、人文性。企业文化关注的中心,是对企业中人的因素的管理与激发,虽然如此做的终极目标在于企业价值的顺利实现,但这并不妨碍企业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切入点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带来的巨大张力。[2]企业的价值准则、精神道德、经营哲学、行为规范等是依靠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只有广大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需求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在企业文化这个层面达到了完美的契合。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4、延续性。延续性也称继承性。好的企业文化一旦产生,便会世代相传。特别是企业创业之初的价值观、创业精神,会极大地影响企业文化,并在历程与实践中绵延发展,不断丰富其内容。众多百年老字号的企业之所以成为老字号,并不断兴旺发达,它必然有可以延续和传承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传承性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结合,继承是基础,发展是创新。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企业文化能推动企业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关系到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做长,这些作用是通过以下企业文化的功能实现的。
1、凝聚功能。企业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员工由某种共同意识所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企业文化就像一种黏合剂,它所塑造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意识能够把员工团结起来,使他们把个人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产生对企业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树立对企业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为企业最终目标而拼搏奋斗,从而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企业活力的集中表现。
2、激励功能。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一种“人人受重视,个个被尊重”的文化氛围中,每个人的贡献都会及时受到肯定、赞赏和褒奖,而不会被埋没。这样,员工就时时受到鼓舞,处处感到满意,有了极大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自觉地为获得新的、更大的成功而瞄准下一个目标。企业文化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对各种不合理的需要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所以,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2]
3、辐射功能。当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如宣传、交往等向外扩散,同化异质小文化,感染社会大文化。[3]在企业越来越重视广告、重视形象和声誉的今天,企业文化对社会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为自己企业打广告的好机会,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拥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还能提升企业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4、创新功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企业失去了创新能力其后果只有死亡。企业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有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诸多方面。优秀的企业文化则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鼓舞员工开拓进取,促进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使得组织成员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这样企业创新就有了源动力。
三、企业文化的培育
企业文化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也是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参与的事情,同时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企业文化的培育必须大家都来重视并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
1、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身体力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2、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企业做强做大。只有员工都热爱自己的企业,认为只有自己的企业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智慧,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强调人本管理,其根本性的意义在于确定人的中心地位,培养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达到人企合一的最高境界。优秀的企业文化最终通过企业中的人表现出来,因此,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是否体现了人的价值已成为衡量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建设企业文化,就要使企业中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4]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着力营造以依靠人、关心人、塑造人、激活人为核心的人本文化氛围,培养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为他们搭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工会组织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动员和组织起来,同时也可以代表职工的利益,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拥有众多的活动阵地,拥有多种活动载体,其群众性的工作方式方法容易为职工所接受,这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
除此以外,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还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理顺继承传统文化与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的关系。
作者单位: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
参考文献:
[1]李忠义,荆建林.《“企业文化”是什么》,《中国矿业》2008年11期
[2]常欣,张锐.《企业之魂创新之源――论现代企业文化》,《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月(下旬刊)
[3]张磊.《浅析企业文化的作用》,《商业文化》,2008年第11期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核心竞争力
21世纪不仅是知识和网络经济时代,更是文化经济时代。文化已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支强劲动力。在内容丰富的企业创新中,企业文化的创新具有统领性。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之中,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己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竞争中处于灵魂的作用:企业品牌要靠文化来宣传,组织要靠文化来优化,员工要靠文化来培育。换言之,企业文化优势正在取代传统的资源优势,文化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企业文化概念
197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管理学教授S・M・戴维斯在其出版的《比较管理学―组织文化的展望》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组织文化”概念。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以醒目的标题报道“公司文化”,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随后,美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企业文化更加深入地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且连续发表了《Z理论》、《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和《寻求优势》四部关于企业文化的专著。被称之为“新潮管理四重奏”,奠定了企业文化学科体系的基础。从此,企业文化学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贲卦》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人文化成”就是最早出现的“文化”概念。在西方社会中,“文化”概念从词源上讲,来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而文化作为作为一个中心概念则首次被英国人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中提出,根据泰勒的解释,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与习惯。在人们的生活中,文化有如空气,她视之不见,嗅之不觉,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始终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左右着人们。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企业文化的基本思想及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企业文化本身的复杂性、综合性、企业文化研究者视角的多样性等原因,对于企业文化概念的定义,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虽然是众说纷纭,但是就其核心内容而言正在趋向一致: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它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示范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为自身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为完成其经营业绩和战略目标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
二、创新的涵义
“创新”一词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将其引入生产体系以获得“企业家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1935年,熊彼特又定义“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1939年,在《经济周期》一书中,熊彼特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实际上是经济系统中引入新的生产函数,原来的成本曲线因此不断更新。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Peter.F.Drucker)把创新定位为“企业家的特殊的工具”,是“企业家开拓和变革不同商业和服务的手段”。德鲁克还进一步阐述了创新的行为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
三、企业文化的创新
这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它的实质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日益深化和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和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四、企业文化创新的价值
1、新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在于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竞争的核心内容因时代的不同各不相同,目前,企业硬件的较量已经逐渐开始淡化。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将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在新世纪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也由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转变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决定性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潜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2、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创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鲜明特征,它与以往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的企业文化活动的一个明显区别是,现代企业文化更紧密地把企业文化活动与企业的实际收益联系在一起。因此,它在企业的地位就越来越突出。当企业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相应地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发展。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认识目前的环境状态,而且还要了解其发展方向,有意识地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因此,坚持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扬弃原有的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来创造新的成果文化创新会直接作用于人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企业无论实力多么雄厚,它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旦停步不前,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这个企业必将会成为明日黄花。
3、企业文化创新与管理创新
管理的方式与文化总是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必须首先推行文化创新,变革约束创新的思维、观点,打破现有文化模式。从当前企业情况看,当务之急是必须建立科学管理的观念,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彻底地管理变革,创新建立健全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篇4
档案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传承历史。企业档案在承载企业历史传承中,自然承载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要了解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到底承载些什么,首先要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文化的发展,了解企业文化的载体档案。
1 企业文化
文化是人类活动过程中所生产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它是共性的产物,个性的表现,是社会群体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某一群体独立于其他群体的灵魂所在。企业文化是文化在企业中的延伸,是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的成果,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我企业区别于他企业的标志。只要是一个团体就会有其独有的团体文化。东风院的文化首先体现为勘察设计行业的属性,最终表现为东风院的具体个性。自从1973年东风院成立的那天起,它的文化也便产生,它存在与发展的过程便是它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企业文化客观地存在于企业发展之中,无论它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
《企业文化与领导》的作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H・沙恩曾说,人是文化的产物,管理永远要发挥文化的微妙作用,人不可能被技术所控制,控制技术的永远是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管理企业的核心也是人。企业文化理论便是运用文化的特点和规律于管理之中,用文化力量启发人的内在自觉性,用文化方式改变传统方法,以便提高企业效益,确保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2 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现象和形态却与企业相伴而生是与生俱来的。我国自古就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成果,只是没有把它系统化理论化,没有叫做“企业文化成果”而已。如同仁堂,三百多年历久不衰,靠的是同仁堂的文化。“同修仁德,养生济世”是它的经营文化,它告诉员工看病、卖药、挣钱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看病卖药,医疗患者身心,创造社会财富,修炼社会道德。“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它的职业道德文化。“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是它的质量文化,它告诉生产人员绝不能偷工减料、假冒伪劣。“童叟无欺、一视同仁”是它的销售文化。所以虽历经三百余年,仍是时代名牌产品。今天我们按企业文化理论把它们整理出来,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成果。任何一家企业在自己的管理工作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这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就是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东风院在二汽建设初期,“艰苦奋斗”曾激励着老一辈干部员工用双脚去丈量大地山川。“老中青三结合”的职教理念曾解决当时东风院技术人才断层的问题。这些都是东风院在发展工程中形成的企业文化。
3 档案的文化属性决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历史作用
档案是人类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对活动结果的记录,档案的记录过程本身就是文化现象。档案的记录结果是文化成果,档案的文化遗传基因,使之具有文化属性。档案原始的目的在于辅助人类的记忆,如远古社会的结绳、上古社会的策简。随着它的发展,人们发现档案的作用不仅是记忆,还有凭证的价值。今天档案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记忆、凭证的作用还有知识信息的价值。如解放初期,哈尔滨电机厂就是利用解放前美国西屋公司设计的湘潭中央电工厂建厂文件、工艺资料、产品图纸等档案而进行设计的,这就是档案知识信息价值的发挥。档案由开始的实事记录、实事凭证发展到今天档案承载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序知识信息,是档案文化建设的结果。
档案的记忆功能、凭证作用、信息价值决定了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在没有“企业文化”概念的历史时期,自然也没有企业文化的建设体系,也不可能有分门别类的“企业文化建设”专题档案,但企业的管理形态、意识形态等企业文化基本要素却是存在的、发展的、有效的。这些客观存在的企业文化要素分散地隐含于企业当时的文件档案、技术质量档案、生产经营档案,存在于各种管理制度档案中。这些是企业的历史、企业的财富、企业的知识、企业的文化。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研究企业文化血脉的延续、历史的传承,要把握好企业的文化发展脉络,才能熟练地掌握企业文化――现代管理方法去管好现代企业。只有通过挖掘沉淀在档案中的文化,才能把握好一个企业的历史,抓好该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我们借用档案的翅膀飞进企业历史天空,对其文化进行梳理、抛光,熠熠生辉的文化成果,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个企业的优秀传统和企业特色。
企业在其历史进程里撒满了企业文化的珍珠,镶嵌于档案的密笈中。在公司档案里细心采撷时就会发现,“为人类社会提供科学、合理、先进的技术服务”是公司积极成长的职业道德文化;“用智慧创造价值,奉献社会回报自己”是公司体现社会责任感的文化,“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企业的竞争力在于科技”是公司积极进取的创新文化等。
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建设。物质的文化建设看得见摸得着,如建筑物。而非物质文化建设属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如企业的精神、企业的价值观,不易被接受、保存、传递,它又是企业思想精髓所在,只有通过记录才能转化成物质形式的档案保存并传递。
1 现代企业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有人说,三流企业拼价格、二流企业拼质量、一流企业拼文化。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它所追求的是文化,它的发展动力也是文化。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灵魂,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为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包含企业的价值观、精神、历史传统、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文化活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新型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必须通过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才能确立一种为企业员工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等企业文化行为,使之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东风院虽已导入了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企业历史文化成果的采集力度不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谁拥有文化谁就拥有市场的主动权,谁就会早日建成国际型公司。
2 档案的博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档案的博采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关键。
东风院的设计文件――图纸、工艺资料是我们要记录的档案,东风院发展的重大事件、典型人物、规章制度、业务建设、企业信誉等材料,同样是我们要收集的档案。如,东风院经历的三次重大历史转变所产生档案资料,对我们研究企业历史沿革,发展脉络是很有价值的。企业的典型人物是企业楷模,是企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如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的汤来苏教授,他的人格魅力对企业能产生深刻的影响,能激励企业一代代员工团结向上、协作创新,成为企业的化身。对于他的档案,已经不再是他个人的记录,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企业的精神、企业的灵魂、企业的文化。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信誉、企业的社会公益活动都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也要建立企业的信誉档案、企业的社会公益档案。博采的档案才能为博大的企业文化建设服务。
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长远意义
篇5
一、民营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搞好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经营特色、管理风格、群体意识、行为规范以及传统习惯的总和,是企业宝贵的、潜在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民营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1、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有所淡化,而对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却越来越多。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依赖文化力的管理模式,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具有活力,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否则,物质的指挥棒就不灵敏,企业也就难以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所以,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2、企业服务对象的文化需要。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作为选择主体的地位日益体现出来,对商品的选择越来越挑剔,不仅要求商品适用、质量好、价格便宜,而且在选购商品时附加了许多文化方面的要求,包括商品的造型、设计、品牌名称等都要有文化含量,销售时要有文化氛围,甚至消费者还有诸多感情因素的要求,例如要受到尊重,要有良好的服务,要有宾至如归之感,等等。如果缺乏这些文化因素,则就会受到消费者的冷落,就会影响你的企业的生存。
3、市场激烈竞争的外在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激化,企业文化热也在蓬勃兴起。可以这样说,企业文化热是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企业文化的营造是市场激烈竟争的需要。中国文化的主要观念,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观念是相吻合的,一旦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与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精髓相结合,必然激发中国企业的巨大活力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勃勃生机,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向前发展。
4、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作为社会精神世界的内在支柱和灵魂,能够给人们以美好的希望、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给人们预示未来、标示方向,成为社会前进的导向,成为人们实践认识活动的路标。先进文化不仅能够给人们的现实生活提供高远的人生志向和幸福的生存意境,还给人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特别是民营企业越来越壮大、地位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理应在企业中,员工中营造先进文化所提供的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形成一定的价值导向作用和价值辐射功能,增强企业的影响力、统摄力、感召力、凝聚力,成为激发企业不断向上的不竭动力。
二、民营企业营造先进企业文化的现状虽有亮点但不容乐观
近几年来,已有不少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开始注重企业的形象设计和建设,塑造本企业的企业精神;二是注重企业员工的培训教育,着眼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三是注重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以人为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四是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等等。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许多民营企业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着一些模糊、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不少民营企业存在着形神不统一和“两张皮”的现象,有些民营企业还存在短期行为;还有的民营企业以为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是虚的、空的,无助也无益于企业的发展。二是发展滞后不平衡。企业文化建设比较成功的民营企业还不多,辐射面还不广。多数民营企业还未曾将企业文化建设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上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缺乏凝心聚力的企业精神。这与那些有明确的企业精神,有一套规范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有健全的企业文化组织机构,有企业报刊,拥有对外的文娱宣传队、球队、营销大军等等的企业相比,则显得相当滞后。三是宣传教育不深入。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缺乏积极有效的宣传和引导,使企业主不懂得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功效,弃之一边;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学习、缺乏宣传,未能好地动员所有员工全方位地积极投入企业文化建设。四是相关投入不太足。首先,经费不足。大部分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经费投人都很少,不作规划也不愿安排足够的资金,甚至有的民营企业根本没有什么投人,致使企业文化建设迟迟开展不起来。其次,人员不足。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专职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人员,部分企业甚至连兼职人员也没有。再次,硬件不足。许多民营企业没有必要的文化设施、文化用品。
三、民营企业营造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坚持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民营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就是要充分关爱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充分实现其人身价值。
2、坚持顾客至上、消费者为先的原则。记得有位企业家曾说过:“顾客是衣食父母,轻视顾客就是不肖子孙;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不顾质量就是自寻死路”。这主要是指企业要实现与顾客双方利益都得以实现的“双赢”目标。民营企业的经营一定要树立服务顾客的理念,急为消费者所急,想为消费者所想,在优质服务中获取回报,实现双赢。
3、坚持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民营企业不能只顾自己赚钱赢利,不承担社会责任。一个民营企业的起步与发展,除了个人的努力外,离不开党的政策,离不开员工的努力,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因此,要多想想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尽的社会义务,把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很好地统一起来。
4、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的原则。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与培育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相结合、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相结合。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党、团、工会组织网络,明确职责和活动内容,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培训;精心策划舆论宣传,营造企业文化氛围;要扩大企业之间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地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生活,激发职工的企业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
四、民营企业营造成先进企业文化的对策思考
1、抓好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树立民营企业的良好形象。一要培育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感的企业道德文化。在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和“敢于拼搏”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市场要求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法治意识”,培育“重质量,贵诚信”的企业道德。要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和为社会造福作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平。二要培育内容丰富、广泛认同的企业形象文化。在市场竞争中,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价之宝,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取信于市场和社会的首要内容。
2、要培育“团结、苦干、开拓、奉献”等现代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源于企业生产经营者的实践。企业的发展需要全体员工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需要把所有人的聪明才智都集中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上来。企业精神正是这样一种共同的理想,将全体员工凝聚在一面大旗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给人以理念、信仰、鼓励,也给人以约束。企业精神一旦形成,便形成一种群体心理定势,大大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使员工主动地关注企业的前途,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篇6
“我们公司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总人数800人,400人做销售,一年做1个亿的销售收入,纯利2000万,在行业内排在前三名。就目前看,已经不错了,但我着急呀!已经加入WTO了,我们要加快发展速度,否则国际巨头进来,我们没有好果子吃。看看行业,目前也是有很多机会,关键是这个机会能不能被我们抓住。”
“那不是好事吗?企业中最怕老板没思路,现在你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也准确地把握了大局,再加上过往成功的经验,应该不会有问题吧。”
“是的,我觉得我的问题不大,我的思路已经到位。关键是下面的人跟不上,尤其是下面分公司的老总们。总部制定了策略、计划,总是不能在分公司有效执行,分公司总说总部的方案不好,叫他们自己出方案,他们又做不出来,或者胡乱搞,没有任何专业性,让你没办法批准。刚开始我以为是我们做计划的方式有问题,后来采取了参考下面计划的民主做法,还是不行。整个公司的效率非常低,真是头痛,基本上所有分公司都是这样。我又不好换人,都是和我打天下的,对企业有感情,再说换掉,对企业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就一直这么拖着。”
“确实很难办,关键是已经养成了这样的风气。要早动手可能好一点。其实按道理说,公司制定了政策,分公司是执行单位。如果政策有问题,责任在总公司,如果执行有问题,责任才在分公司,这是很清楚的。”
“分公司认为,总公司不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况,他们不能盲目执行,否则会给公司造成损失。
“这就是没有搞清楚自己的角色,不知道谁是老板。企业又不是分公司老总的,是你的,既然你在总公司做出了决策,风险就由你来承担,而不是分公司。但分公司要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不是不服从,这样就有点本末倒置了,他想承担老板的角色。执行得不好是分公司的责任,怎么能不执行呢,说得难听一点,方案的好坏不关分公司的事儿,有的时候“老板的错误要盲从”。要在企业中明确彼此的角色,首先明确谁是老板。”
我想是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出了问题,没有很好地教导员工的服从意识。
现在服从不是很时髦,容易使人联想到“残酷的泰勒制”,把人当作机器的时代,甚至联想到法西斯专制。现在流行的管理理念是“团队精神、发挥员工的创造力、要领导不要管理、构建学习型组织。”总之是强调个人,强调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执行和服从。但我认为国内企业更多要强调服从,尤其是营销型企业。在军队,强调服从是军人的第一天职,强调绝对服从只适用于军队。但是我们从这个“第一天职”里面知道遵守服从第一的群体效率是最高的,否则就可能在战场上流血牺牲。
“服从第一”的理念,对企业同样有参考价值,上面讲的案例就是分公司的老总没有服从意识,老板也没有让下属服从的意识,所以政策总是得不到准确地贯彻和实施。没有服从理念的公司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在市场战斗中一定会失败。所有团队运作的前提条件就是服从,有时可以说,没有服从就没有一切,所谓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等都在服从的基础上才成立,否则再好的创意也推广不开,也没有价值。
篇7
一忌:塑造企业文化当作买花瓶
很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并不能切实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只是把企业文化当作一种“面子工程”,办公室张贴张贴文化海报,走道里摆放摆放文化框,车间里悬挂一些“催人奋进”的口号,公司展厅里放上几本企业文化词典,结果是“多有人‘观赏’,而少有人问‘精’,更无人‘力行’”。这实际上是把塑造企业文化当作买花瓶,把企业文化当作一种花瓶,一种供来访客人观赏的花瓶,实质是在曲解企业文化。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要协助企业统一思想,规范员工的行为,增加员工的工作激情和信心,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而不能当作一种供人参观的摆设。换句话说,企业文化要以效益为导向,必须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效益,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成本,更不是一掷千金后,却只换来文字里的宏伟和宣传上的繁荣。
说到底,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在战略层面的投资。既然是投资,就必须讲究相应的回报,就要努力让投资收益率最大化。而花瓶般的企业文化只能让企业获取最简单、最浅层次的投资回报,根本无缘更深层次的长期回报,实质是一种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企业的文化理念常年在变,而且每次变更都会从经济上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直接损失,比如,重新制作企业文化手册或企业文化词典等等。当然,企业更大的损失在于,企业员工无法从心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作用,甚至不能真正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
当然,需要指明的是,我们在这里谈的企业文化是指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而不是那种类似“朝令夕改”的消极企业文化。
而且,必须进一步指出的是,企业努力塑造企业文化固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于我国大部分企业来说,其还根本没有到达需要大张旗鼓的来塑造企业文化的阶段。因为,企业文化需要长时间的沉淀,不是依靠某个人的主观意志,来一次“企业文化急行军”,就能在短期内快速形成的。
所以,对于我国当前的企业来说,应该通过积极的系统的引导来逐渐建立企业文化是一条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道路,而不是急于把企业文化弄得多么轰轰烈烈,或多么美丽壮观。例如,远卓品牌策划机构首次提出并广泛运用的“121模式”,其主张先通过“提炼”,再“内化”和“传播”,然后在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再结合企业实际状况进行“再提炼”,如此循环坚持,企业便能够在发展过程中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
总之,企业文化不是花瓶,企业不能用买花瓶的思想来塑造企业文化。企业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塑造企业文化根本上一种投资,必须用投资的心态来建设企业文化。不过,企业文化产生的效益,不单是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这一点也丝毫不能忽视。因此,企业应该实事求是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系统的引导来逐步建设自己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忌:道德标准“捏在手上”
很多企业都在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都希望企业文化能够给公司带来效益,以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大家都知道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但是企业很少认真想过:企业文化优劣的根基是什么?勿庸置疑,是主要决策者以及其他所有员工的整体道德水平,而不仅仅是主要决策者的道德水平。但是不少企业决策者把道德标准“捏在手上”,导致道德标准十分模糊,甚至很多时候根本不把道德放在眼里,致使企业缺乏基本的道德底线,这些都必然制约着企业的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于是,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的道德标准相当模糊,而这种模糊的道德标准又一步步在企业的具体行为中造成恶劣的影响,“侵蚀”着企业的品牌形象。直接表现出来的则是,企业全体员工的道德水平差异决定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文化水平和文化层次的差异,通俗点说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员工”形成“瓜文化”,“豆员工”形成“豆文化”,不少企业存在着“道德标准‘捏在手上’”文化及相应的行为表现,这应该是一种必然。
道德标准“捏在手上”的具体表现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比较极端的案例,比如,北京市丰台区槐房村几家企业非法雇用一批年龄只有十二三岁的孩子从事繁重的劳动,孩子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差,工资每月却只有200多元;有的企业订了许多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比如规定员工每半天只能上一次厕所,使不少员工上班前不敢喝水,严重损害员工健康;有的规定女工来例假不准请假;有的企业规定,工人完不成当天的定额不准下班,甚至不准吃饭,使不少工人被迫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但根本不给加班费;有的企业为了赚钱,竟敢置顾客的生命于不顾,生产危害性极强的食品残害人命;有的企业为防止偷盗,将工厂的窗子和一些走火通道的门锁上,结果在发生火灾时,造成许多员工逃生无路;有的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或生产中用有腐蚀性的液体,但决策者为了省钱,不肯配备足够的防护设备,让员工长年在危险的环境中工作,甚至造成死亡等等,举不胜举。
试问这样的企业寿命能够长久吗?当然不能。现实尽管很少有企业如此严重的缺乏道德,但是道德标准“捏在手上”的现实表现仍旧是层出不穷,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当然,如今,在中国也渐渐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企业,如,深圳一家企业,是全国最大的制帽企业,产品行销欧美几个国家。这家企业之所以获得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该公司有良好的、健康的、先进的文化理念,也就是符合道德标准的文化理念,可以预言这种文化理念代表的正是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同时这种符合道德标准的文化理念才是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所在。
三忌:诚信法则“挂在嘴边”
《商君书》记载,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制定了新的法律。为了使百姓相信新法是能够坚决执行的,他便在京城南门口树了一根大木,对围观者说:“谁要能将这跟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他五十两银子!”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有这等好事,恐怕商鞅的许诺不能兑现。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却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赏给他五十两银子。这样一来,人们都相信商鞅说的话是算数的,在推行他所立的新法的时候人们就遵守了。
从这个典故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自古就很讲究言不在多,但必须守信的道理,因为只要守信就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在竞争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来说,诚信更是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因素,讲不讲诚信则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和发展。但是,虽然很多企业和企业家也在面对媒体时大声疾呼“诚信”,也都明白诚信的基本内涵,以及企业家不遵守自己的诺言将会使下属很快产生对上司的不信任感。可悲的是不少企业家仍然只是把“诚信”法则挂在嘴边,而不会在自己的实际行为中实践“诚信”,也就是说,诚信只是一层脆弱的美丽外衣,只要“风”轻轻一吹就无影无踪了。
另外,企业家或领导者的成功总是和团队人员的辛苦努力密不可分的,所以企业家或领导者尤其不能轻视自己对下属的许诺,要么坚决不许诺,许诺就一定要遵守,哪怕最后会带来一些损失,否则,作为企业家或领导者失去的东西将会更多。因此,从这角度来说,中国的企业家迫切需要在塑造企业文化的实际行为中,真心学习商鞅的“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仅仅把诚信法则“挂在嘴边”就算了。
四忌:责任感“抛在身后”
尽管企业的首要任务毫无疑问的应该是搞好经营工作,创造经济效益或物质财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如果企业失去了创造物质财富的功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本价值。但是,真正优秀的企业绝对不是仅仅“销量第一”、“规模第一”或“利润第一”的企业,它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来自于社会,也必将还原于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企业的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由社会来承接。更主要的是,社会是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也难以生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更应该主动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及对内部员工的责任,从而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但是,部分企业往往把道德标准“捏在手上”,通俗点说就是道德标准企业自己“做”了算,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企业为了自己短期利益的最大化,把责任感远远的“抛在身后”,全然不顾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择手段的朝道德水平低下的方向“行使”,进而导致企业处处以眼前的得失为重,不从企业长期利益或企业员工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更不会考虑整个社会的利益,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心的匮乏,直接致使一些员工对企业不满,企业整体“军心不稳”,产品质量蒙混过关,品牌形象渐渐受损,企业难以健康持续发展,而且对社会风气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把社会责任感“抛在身后”的企业应该向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学习,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自己的各种社会责任。例如,为了倡导全社会都来关注、生产、使用节水节能型洗衣机,海尔除了宣布停产非节水洗衣机之外,还表示愿意把最新研制出来的滚筒洗衣机“自动挡节水技术”无偿捐献出来,转让给愿意与海尔共同推动全社会节水事业的洗衣机同行。可以想象,海尔此举将有助于唤起整个家电业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承担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非常值得中国企业认真学习。
篇8
4月28日,在同全国劳模代表座谈时强调:“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试问,一旦有了过错,就要受到“惩戒文化”的戕害,剃成“尼姑头”或“和尚脑袋”,抑或变相体罚、押上劳动报酬,这哪里还有什么“体面劳动”可言?公开宣扬推广这种“真忏悔,不贰过”的“惩戒文化”,无异于和“体面劳动”唱反调。企业员工犯了过错,可以按照规章制度处理,但是决不可以付出人格尊严的代价。人格尊严受宪法和法律保护,具有不可侵犯性,怎能随意被亵渎和作践?至于“赌约”自罚工资报酬,是公然践踏劳动法行为。“按劳取酬”“劳有所得”“同工同酬”是劳动者经济权益的法律“底线”和“红线”,即便有过错,也不应被剥夺,否则就是违法。让违法行为成为“奖惩制度”和“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岂不凌驾于法律之上了?
无独有偶。深圳一家珠宝公司出台的一则补充规定让所有员工“大跌眼镜”。根据规定,凡离婚者,开除!凡有婚外情者,开除!凡包养小三者,开除!凡生活作风不检点者,开除!该珠宝公司在回应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台此规定是为了宣扬企业“忠于爱情、家庭和谐”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做一个“无离婚、无出轨、无小三、无婚外情”的“四无”新人。
有人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市场,一流企业做文化。在“文化就是生产力,观念就是人民币”的市场语境下,此话说到了企业家的心坎里。但“一流企业做文化”并不等于“做文化”的就一定是或一定能成为一流企业。若企业文化偏离了情理与常识,那企业做的就不是文化,是无聊。
珠宝公司出台此项规定或许并无恶意,比如“以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让员工心里树立一个正确的婚恋观,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中来。”但常识是,劳资契约止于工作,员工离不离婚完全是私域范畴,用工单位无权以“企业文化”之名任意干涉;况且,要求员工做“四无新人”,本身就预设了员工离婚、出轨、搞婚外情的可能,此番“揣度”非但不能引发员工认同,反而导致信任疏离,营造不和谐劳资关系。
“四无新人”的规定与其说是营造浪漫忠贞的爱情文化,不如说是次生的专制伤害。企业未经员工民主商议即制定“文化”细则,违背了民主议事规则,是专制蛮横的表现。将这样一副“非吾族类皆尽驱逐”的文化心态呈现于员工面前,对企业发展可真不是什么好事。
篇9
1、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包括企业愿景、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2、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价值观念。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导入企业文化可以说一直是本土企业的短板,很多企业正在被以下这些问题所困扰着:
为什么企业家多年苦心经营公司,感觉应该是有种精神、有股力量是自己坚持到今天的精神动力,却从来没有总结提炼出来自己的内心深处确信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如何才能精确提炼?
为什么企业已经有了成文的企业文化体系,却悲哀的变成了仅仅停留在墙上的美丽标语和口号。如何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指导每一位员工一言一行的思想大法与行为准则?
为什么企业家也提炼出了自己的价值主张与经营哲学,却总感觉力不从心,中层领导对文化推动不敏感,基层员工更是无动于衷,甚至一无所知。可见,企业文化是一个听起来简单却做起来难的课题,很多企业总是感觉文化落地无从下手,没有支撑,也找不到一套落地实操性强、科学、系统、客观的方法,帮助他们把飘在空中的文化落到实处。
相信很多企业都希望得到“真实”“落地”的企业文化。
真实:就是源自于企业,经过深入的梳理、个性化的提炼,真正契合企业实际的文化理念与共识。
落地:就是不但是一家企业大家都非常清晰明确“真实”的共识,而且是根植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的,指导全体成员一言一行的,100%真正落地的价值观与信仰。
这个由“飘在空中”到“真实落地”的过程,就是文化从无到有、再到真正落地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想到”到“得到”的过程。
针对这种现状,本书总结提炼出了一套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4E文化构建模型”,E代表Environment(环境),4个E分别代表着硬件资源环境、成员成长环境(Growth Environment)、机制支持环境(System Environment)、决策执行环境(Decision-Making Environment),这四大环境对企业的文化建设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关键。这套模型清晰地回答了企业文化从孕育到落地、从建设到完善、从总裁到员工、从角色到功能等文化建设方方面面的问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