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述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概述

篇1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启示;概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154-01

一、古代职业教育的产生

职业教育的出现是随着社会分工以及社会职业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的。人类的不断发展,开始有意识的制造和使用工具,应对自然环境的能力提高,出现自然分工。这时职业教育开始萌芽,主要表现就是采集活动推动了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积累与传播;狩猎活动推动了工具制造的发展和传播。这些知识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通过口耳相传,传授给下一代,因此构成了早期农业教育的雏形。

农业职业教育真正出现在氏族公社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传授农作技能的职业性教育。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职业教育逐渐成熟,出现了有关农业的教育思想,如李悝的“尽地利之教”思想、商鞅的“急耕战之赏”。农书不断出现,如农家代表作《吕氏春秋》中的《上农》篇、《任地》篇、《辨土》篇、《审时》篇,分别论述了农业生产政策对政治的重要性、土壤耕作的原则与方法、土壤耕作和作物栽培的具体技术和方法以及适时播种同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系。这四篇关于农业生产的著作,奠定了我国传统农业教育的基本思想,对后世的农业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古代农业职业教育内容

(一)教学内容与教材

自古我国就是农业大国,上至统治者,下至个体农民,都非常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几乎各个朝代都编有农书,据《中国农学书录》统计,我国历代农书有541种。这些农书为我国古代农业职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材。在明清时期,出现了专门性、地方性的农书。如沈氏和张履祥所著的《沈氏农书》和《补农书》,专门论述了江南水田的农业技术。还有张宗法的《三农纪》,专论四川地方的农业技术。水稻专著《江南催耕课稻篇》,棉花专著《木棉谱》,甘薯专著《金薯传习录》等,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则称为我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农业生产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包含了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知识与技能,以及新技术、新发明的推广使用。

(二)教育方法

在古代社会的农业职业教育中,从夏商周之始到清末,统治者一直奉行劝课农桑的教育方法。劝课农桑,就是督促的意思,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通过宣传、示范等方式,传递给广大农民,以使农业生产有所增长。

中国的劝课农桑制度创始于周代。周代的劝课农桑,首先是设立一系列农官进行教导。《周礼・地官》记载的则从立田制、兴修农田水利、辨别土壤种类、备耕备种一直到收获都设有专职官员分工管理。其次,制定出一套制度,如“孟夏之月,命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命司徒巡行县鄙,命农勉作,毋休于都。驱兽无害五谷,毋大田猎”。各个时期的统治者对劝课农桑颇为重视,将劝课农桑的好坏作为考核各级官员政绩的重要内容。

(三)管理方式

为了贯彻农业为天下之本的国策,秦汉时期,尤其是汉代,地方各级官吏主动承担起劝课农桑的任务。在汉史中,地方的“二千担”、“循吏”、乡官,如三老、力田等官吏,都是农业职业教育的主要管理者。到了隋唐时期,国家的农业管理体制已经相当完备,并形成了专门推行农业政策、实施劝课农桑的机制。这一机制主要由朝廷、州政府、县政府、乡里层层执行,成为隋唐时期实行农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唐朝,主要通过设立劝农使来加强对农业的管理。开元十三年,又设立了十道劝判官,分往天下,协助劝农使推行劝课农桑。另外,唐朝并且设有负责农业生产、推广农业技术的常设管理机构。

三、古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第一,从教材与内容上来看,要善于总结经验,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与需要来编写教材,选取教材。并且要不断创新、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第二,从教育方法上来看,职业技术教育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采用情境教学法,注意示范的作用。应该让“博士下乡”,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示范和推广,让农村有真正懂科学、懂技术的人才。

第三,加强政府的支持。在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今天,政府的支持是关键。政府不仅要在政策上支持农村发展,关键是落实到实处。不仅要对外引进人才,还要在内培养人才。发挥政府的强制性作用。

第四,要善于创新、勇于创新,不断发明有实用价值的新产品。早在两千多年前,赵过就发明了耧车,仅用一人一牛,就可以一次完成开沟、下种、覆盖三道工序,达到每日100亩,这在当时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

篇2

1.农业科技园的内涵科技部在十五科技计划中提出,农业科技园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为目标,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示范与带动作用。农业科技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地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已达500多个,县级以上更达到3000多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陕西杨凌)1个,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36个,省级园区42个。科技部从2001年开始,为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同时规范和引导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的健康发展,对申报农业科技园(区)设立了严格的条件。申报农业科技园,园区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并且已纳入地方科技发展计划,经过2年以上建设,同时必须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已建立健全的园区管理机构。

2.农业科技城的内涵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是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以要素聚集武装现代农业、以信息化融合提升现代农业、以产业链创业促进现代农业,以“高端、高效、高辐射”为目标,通过资本、技术、信息等现代农业服务要素的聚集,形成“高端研发、品牌服务和营销管理在京,生产加工在外”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使普通的农业生产增值,打造农业高端产业。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将共同合作把农业科技城打造成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产业链创业服务中心,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引进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科技城建立总部研发机构,打造总部企业密集的产业经济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农业科技城将采取“一城多园五中心”布局,以“五个中心”为平台,以“多园”为载体,形成“中心”与“园区”互动、科技城与外埠园区网联的发展格局。“一城”指物理空间(标志)与虚拟网络相连接的农业科技城,目前指北京城。“五个中心”包括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中心、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和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多园”是指在科技城内建设若干特色鲜明、专业性强、辐射面广,具有现代农业高端形态富有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区。

二、农业科技园和农业科技城的主要功能

1.农业科技园的功能

(1)生产加工功能。农业科技园是一个经济实体,因此,产品生产与加工是其基本功能,这项功能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但是,农业科技园不是提供一般的农产品,它是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和优良品种来培育、加工、生产优质精品。

(2)研究与推广功能。农业科技园大都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联系,农业科学家、专家和教授为其提供科技支撑。一方面,园区通过建立科研机构,进行自主研发;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内外农业生产先进技术,或通过与传统技术进行重新组装集成,形成适合地区特点的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功能不仅为园区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也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通过先行先试,大批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的现代农业科技项目得到推广示范,促进了当地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技推广。

(3)示范功能。农业科技园通过展示优良品种、高效种养模式、农业先进生产设施、采用高效经营管理模式以及诸多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高效实用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成为区域性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我国农业差异性强,农民千家万户分散性特点,客观上要求农业科技园向农民展示农业新技术、新生产方式和优良品种,向周边农村示范、传授,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4)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功能。农业科技园园林化的整体设计和融入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的人地合一的景观,成为都市居民接触大自然、体验农业文明、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以及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的场所和空间。可组织周边地区农民进入园区观摩学习,通过组织理论与现场相结合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2.农业科技城的功能

(1)高端服务功能。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于2011年8月签约共建北京农业科技城,这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需要。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是科技、信息、人才等要素最为密集的城市,有责任、有条件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的服务中心,有能力、有信心服务好全国。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和涉农龙头企业发展的需求,为企业和社会提权交易、科技保险、期货交易、管理咨询、投融资服务、现代物流、会展交流、高端人才培养等高端服务。

(2)总部经济研发功能。北京市聚集了61%的国家重点农业试验室,约有24%的涉农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还有众多全国一流的农业高校、院所。凭借集聚的农业科技资源优势在京建立总部研发机构,提升农业科技城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集成与共享,打造总部企业密集的产业经济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3)产业链创业功能。为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将科技、信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植入农业产业链当中,通过龙头企业产品创新和高端人才创业推动农业产业链细分和延伸。鼓励法人科技特派员在科技城创业,吸引社会主体在产业链扩张中创业、就业,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良好的创业机会和优惠的创业条件,为全国农业产业提升提供科技引领和服务。

(4)先导示范功能。科技城是优质农畜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基地,是把农业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向农民推广、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空间载体。先进科技成果首先在农业科技城得以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然后,通过成果对接和产业互动的方式,网联各省市农业科技园区,进而辐射服务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三、农业科技园与农业科技城之间的比较

1.农业科技园与农业科技城之间的相同点

农业科技园与农业科技城都是由核心区、试验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大部分组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支撑农业的发展,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有重要作用;同时,两者都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了平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示范和推动作用。

2.农业科技园与农业科技城之间的区别

农业科技城突破了原有农业科技园技术示范、成果转化、生产加工的传统模式,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强化科技与服务结合,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新理念,实现产业、村镇、区域整体功能的突破与升级,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农业科技城以“高端、高效、高附加值”为特色,而农业科技园的基本特点是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

篇3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21世纪,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能够在全球的生态安全上做出贡献,使我国的建设更加的美丽,让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格局,就要按照党在会议中所提出的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在保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打开农业发展的格局、保证生态安全的格局。因此,我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就成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和路径。

一、在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下的综合论述

现如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离不开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成了促进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方面全球的气候都在逐年变暖,要想农业经济的发展得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得到实施,对现有的资源提高循环使用率,我们应在农业经济的发展当中实现技术、制度等的创新,促进产业转型,通过这些方式尽可能的做到减少一些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像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是济绿色农业经的发展,它是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连同生态的共同发展,对农业经济的生态系统进行良性的循环,从而达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过程。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我国土地的人均占有量明显比联合国的世界土地人均占有量要低很多,传统的农业经济还存在着耗材高、污染高、农业的资源又在过度的消耗问题。要想改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只有采取低碳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才能使我国粮食产量得到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才能进一步推动;另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乱推乱放造成的水土污染、我国可用的耕地面积又因为解决温饱问题对土地进行的大量严重的破坏而变小,这些都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随着新世纪的发展,粮食供应问题在不断的升华,使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问题上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对于此,要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更好的对我国粮食的安全进行维护,必须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粮食的安全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三、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建设我国农业基础的设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对农业产业也出台了很多辅农、惠农及助农的工业化的优惠政策,但是仍旧出现了可用耕地流失越来越严重、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农业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些问题,这都是由于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造成的,再加上有些农业经济基础的设施使用年头过长,出现老化现象,这更促使农业资源被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基础相当薄弱,总结出以下三点:第一,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青壮年集体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造成了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出现明显的缺口,造成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严重的短缺;第二,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相当大,但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又很明显,我国人均的可耕种的耕地面积比世界人均可耕种的耕地面积低的太多了;第三,我国虽然全方面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对职业技术教育也在不断加强,但是我国从事农业的文化水平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提高,最明显的就是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上普遍不高;最后一方面是没有及时完善我国农业经济的服务系统。本来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的方向上起步就比较晚,农业经济的服务系统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建立和完善,这也使在进行农业经济的服务工作的开展上得不到顺利的进行,其服务水平也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中的应对措施

一方面对我国农村基础的设施进行建设完善。在对我国农村的基础的设施建设中,在更换和检修上,实行大力开展对农业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向大规模的普及,同时向农村进行多方位的引流,利用好资源开发新技术,使农民的视野更加开阔,让我国的农业实现经济的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对我国农业的产业经济结构上。为了使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及出现联动的效应,对基层的农业人员进行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灌输、普及,对相应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多多进行技术培训和远程继续教育的学习,争取能够培养出一批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方面的人才专家,从中对于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种植小能手进行发掘。最后一方面则是我国对农业技术的专业服务系统的建立。不管是工业技术化的发展还是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我国农业的经济在其技术水平、物质基础、信息、物流服务等对专业服务系统的建立都已经相当的成熟了。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在基层更深入的推广,农业技术的专业服务系统就该包含一系列专门的服务,例如,农产品和其衍生品在销售模式上进行拓宽、对于病虫害虫技术性防治的推广、对于现代化农业的耕种方式实现技术化的普及等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粮食食品相对安全上,对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推进,打破原有的农业发展的模式,对新型化农业的经济发展路子进行大量的宣传普及工作,才能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再上一个台阶。

作者:徐代均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龙桥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2]周丽.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新经济,2014(7).

[3]严立冬,刘新勇,孟慧君,罗昆.绿色农业生态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76-377.

篇4

    关键词 节水 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或者,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1 灌水方法

    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1.1 地面灌溉 水是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所以称为重力灌水法。 地面灌溉是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1.2 喷灌 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象天然降雨一样灌溉。突出的优点是对地形的适应力强,机械化程度高,灌水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数高,尤其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壤,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但基建投资高,而且受风的影响大[1]。

    1.3 微灌 利用微灌设备组成微灌系统,将有压力的水输送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技术。主要特点是灌溉时只浸润作物周围的土壤,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保持干燥,一般灌溉流量都比全面灌溉小得多,因此又称为微量灌溉,简称微灌,其中包括渗灌、滴灌、微喷灌、涌灌和膜上灌等。主要优点是:灌水均匀,节约能量,灌水流量小,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力强,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增加耐盐能力;便于主动控制,明显节约劳力。比较适合于灌溉宽行作物、果树、葡萄、瓜果等[1]。

    1.4 地下灌溉 地下灌溉是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在要灌溉时把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活动层的高度,地面仍保持干燥,所以非常省水,不灌溉时把地下水位降下去。这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只有在根系活动层下有不透水层时才行,不适于普遍推广。

    2 输水方法

    渠道渗漏水量占渠系损失水量的绝大部分,一般占渠首引水量的30%~50%,有的灌区高达60%~70%。渠系水量损失不仅降低了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少了耕地面积,浪费水资源,并且引起地下水位抬升,招致农田渍害。渠道防渗工程和管道输水可以减少水量损失。

    2.1 渠道防渗工程 就是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或渠床而流失的水量的各种工程。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减少渠道渗漏损失,节省灌溉用水量,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防止渠坡坍塌,增加渠床的稳定性;减少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止土壤盐碱化。

    2.2 管道输水灌溉 以管道系统代替田间渠系,通过低能耗的机泵和管道系统,将低压水输入田间,并可用末级软管直接浇地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输水方式。灌溉管道系统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

    由于输配水部分(管网)大部分或全部埋在地下,一般可以少占7%~13%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减少了对交通和耕作的影响;在工程完好的情况下,可以基本没有输水损失(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节约了用水,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杂物不易进入管道,减少了清淤工作量,也不存在杂草问题[1]。

    3 灌溉制度

    3.1 充分灌溉制度 当作物在各个生育阶段所需的水分都得到充分满足,即作物生长发育处于最佳水分环境,配合相应的农业管理技术,使作物产量达到最高,这种灌溉制度则称为充分灌溉,即称为充分灌溉[2]。所谓的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长期以来,人们就是按充分灌溉制度来规划、设计灌溉工程,显然不节约水量。

    3.2 非充分灌溉制度 所谓非充分灌溉制度就是可供水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实施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1]。目前非充分灌溉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应用也不广泛,主要是由于非充分灌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条件性,需要在水源、雨情和墒情的监测、传感和信息处理方面具备一定条件及相应管理权限,把这些技术配套成模式化技术还需要时间[2]。

    4 田间辅助措施

    4.1 秸秆覆盖蓄水保墒

    所谓秸秆覆盖系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或以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农田覆盖一层秸秆后,一方面可使农田土壤表面免受风吹日晒和雨滴的直接冲击,保护土壤表层结构,提高降水入渗率;另一方面可隔断蒸发表面与下层毛细管的联系,减弱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乱流交换强度,可以起到抑制土壤蒸发的目的。

    4.2 塑料薄膜覆盖保墒

    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早期主要用于蔬菜、瓜类和经济作物,随着超薄膜的出现及其成本的降低,塑料薄膜覆盖在玉米、冬小麦、薯类等作物得到广泛应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应包括田间覆盖和温室大棚两大类,这里主要讨论地膜覆盖节水技术。地膜覆盖的主要优点是,具有显着抑制田间土壤水分无效蒸发,集水、保墒、提墒;提高耕作层地温,改善作物中下部光照条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缩短作物生长期,避免冷冻灾害;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地膜覆盖比秸秆覆盖更具有节水增产的效果。

    4.3 机械蓄水保墒措施

    机械蓄水保墒措施主要包括:深翻(深松)、早耕、耙耱、中耕松土、雨后(灌后)适时锄地松土、少耕和免耕等,是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蓄水保墒措施。近年主要推广了深松中耕等措施。所谓早耕是指农作物收获以后适墒早耕;所谓深耕是提高土壤调控水分能力和管理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所谓耙耱是指翻地后用齿耙或圆盘耙进行碎土、松土、平整地面,实行翻地——耙地——耱地的“三连贯”作业,可以进一步耱碎表土、耱平耙沟,使田面更加平整,并具有轻压作用,使地面形成一个疏松的覆盖层,减少蒸发;所谓雨后(灌后)适时锄地是指一场透雨或一次灌水之后的农田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消耗速率最大,这时锄地松土或中耕松土都可以达到破坏毛细管,减少土壤水无效蒸发,提高对降水量的纳蓄能力的作用[3]。

    当前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各类节水措施基本上都被采用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我国农业节水还是存在一些争议,如:节水灌溉应以什么为中心,如何操作达到节水的目标?农业节水的潜力到底有多大?部分灌溉专家认为灌溉工程节水改造节水潜力大,部分专家认为节水是一种错觉,实际上增加耗水量;如何来考核节水量的?考核标准合理全面吗?关于农业节水的问题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3-133.

篇5

1.渠道防渗技术 是为减少渠道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技术措施。渠道输水是本地区目前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而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严重,约为引水总量的50%~60%,可以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因此,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是节水灌溉发展的重要途径。渠道防渗技术根据使用的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石衬砌、水泥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本地区的渠道防渗工作始终以开发性能好、成本低、易于施工、便于群众掌握的防渗材料为中心,同时研究推广新型防渗渠道断面形式和衬砌形式。

2.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输水管道代替传统输水土渠,将水直接送到田间沟畦灌溉作物的灌水方法,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一次性投资较低,要求设备简单,操作管理方便,农民易于掌握,比土渠省水40%、省工、省地、省时,增产效益显著。因此,在无力发展喷灌和微灌的地方,采用“管灌”是一个方向。

3.喷灌技术 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以自然降水的方式均匀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这种方式需要在农田中布设喷灌头、连接管道、驱动装置等,较适合在山丘地区、干旱缺水地区和经济作物灌区发展。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缺点是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安装架设设备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喷灌技术的形式很多,生产中常用的有固定管道式喷灌、半移动式管道喷灌、滚移式喷灌、时针式喷灌、平移式喷灌、绞盘式喷灌等。各种喷灌形式各有利弊,适合于不同的条件,应因地制宜选择应用。

4.滴灌技术 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毫米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灌的管道和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使用该技术时必须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安装过滤器)。使用时还需注意:滴灌不能调节田间小气候,不适宜结冻期灌溉,在蔬菜灌溉中不能利用滴灌系统追施粪肥;滴灌投资较高,要考虑作物的经济效益;在铺设滴灌管(带)时压紧压实地膜,使地膜尽量贴近滴灌管(带),地膜和滴灌管(带)之间不要产生空间,避免阳光通过水滴形成聚焦,产生透镜效应,灼伤滴灌管(带)。

5.微喷技术 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喷灌形式。它是通过低压管道将水送到作物植株附近,并用专门的小喷头向作物根部土壤或作物枝叶喷洒细小水滴。微喷灌的工作压力低,流量小,既可定时定量增加土壤水分,又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局部农田灌溉。

篇6

1.1 变频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

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即旋转磁场的转速为:nl = 60f1/ np

式中:nl-同步转速;f1-定子频率(HZ);np-磁极对数。

异步电动机的轴转速为: n=n1(1-s)= 60f1/ np(1-s)(1)

式中s-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s=(n1-n)/n1改变异步电动机供电电源的频率P,则可改变同步转速,实现调速运行。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水泵的流量Q、总扬程H、轴功率P有下列关系:Q/Qo=n/no(2);H/Ho= (n/no)2 (3);p/po= (n/no)3(4)

式中,n0为基准转速;n为运行转速;Qo为no时的流量;Q为n时的流量;Ho为no时的扬程;H为n时的扬程;po为no时的功率;p为n时的功率。

由以上4式看出,通过控制电机输入电源频率,可以实现控制水泵转速、出水量、出口压力、轴功率的目标,起到节水节能的效果。

1.2变频调速节能原理

对于实际的泵负载,通常存在一个与高低差有关的实际扬程,在进行变频调速运行时必须注意。根据泵的H-Q特性和P-Q特性,在实际的运行点应由管路阻抗曲线与H-Q特性的交点决定。例如,80%时的运转点不在高点,而是低点。轴功率也要考虑同样问题,即工作点不是转速立方曲线直接相交。亦即当实际扬程越大,在相同的转速下(此处为80%)流量减少的比例也越大,使转速调节范围变窄,从而使节电效果变小。

当流量从高点变为低点时,对于阀门控制通过关小阀门使阻抗曲线发生变化,则工作点由高点转移到低点。若改用转速控制,则在同一阻抗曲线上从高点转移到低点。在阀门控制时由100%速度的高点转移到低点;则减少很小的耗能。而转速控制时,在由实际扬程决定的功率特性上由高点转移到低点,与阀门控制相比可获得相当于高至低大小的节电效果。而泵采用变频调速时,轴功率随实际扬程变化的时。实际扬程越小,轴功率越接近理想的立方关系曲线,由于调速而产生的节电效果也越大。

2.变频调速技术在农业灌溉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2.1 变频调速技术在农业灌溉中应用的优势

2.1.1 传统农业灌溉方法的弊端 水泵和配套电机功率大小是根据所需灌溉面积和灌水定额来选择的,水泵运行后,电机就全速运转,不能进行电机转速调整和流量控制。在实际的农业生产灌溉中,田间(包括经济物旱地)的需水量是根据农作物生长时节的变化而不同的。在通常的农业灌溉中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其次,作为农业灌溉的泵站根据田间灌溉种类的不同,水泵规格也就不尽相同。有轴流泵或离心泵灌溉,又分为水泵是无压渠道灌溉和有压管道灌溉,特别是在有压管道灌溉时,常规采用调整阀、回流阀、截止阀等节流设备进行流量、液位、压力等信号控制。这样,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和管路、阀门等密封性能的破坏,还加速了泵腔、阀门的磨损和气蚀,严重时损坏设备。农业灌溉多采用异步电动机三角皮带驱动或直接驱动方式运行,存在启动电流大、机械冲击、电气保护特性差等缺点。不仅影响设备使用寿命,而且当设备出现机械故障时,不能瞬间动作保护设备,经常出现泵损坏,甚至烧毁的现象。

2.1.2 使用PWM变频调速技术的优势 采用PWM变频调速技术后,可根据实际灌溉需求进行电机转速控制,以满足农作物、经济作物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供水需求,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该技术采用软启动和软停机方式控制电机运行,减小了对泵腔、管路和阀门的损坏,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该技术具有过流、过压、缺相、短路等多种保护功能,切实保护水泵和电机不受损坏和烧毁。

2.2 水泵变频调速的控制原理

2.2.1 变频控制功能在农业灌溉中有多种灌溉方式 不同的灌溉方式所需的压力是不同的,但在同一种灌溉方式中一般采用恒压供水系统。所谓恒压供水,是 在保持水泵扬程恒定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转速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流量恒定时,转速从高到低时,流量从某流量减少到相应的流量)。农业灌溉中,在供水系统中设置多压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可以按照农业生产对应的喷灌、微喷灌、滴灌等多个压力需求设定,在农业生产灌溉时,控制电路按灌溉方式要求不同,可以设定不同的压力值,压力值控制电路自动转换到相应工作压力,使系统达到恒压供水方式,达到节电节水灌溉的目的。

篇7

1.1农民们积极推行

节水灌溉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们的支持和参与。因此,一定要让农民们参与到节水灌溉农业中来,不仅如此,还要把意识贯穿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首先,不仅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还要大力促进农业所生产的增产,这是最根本的目标。其次,一定要全面促进高效节水的落实,具体来说,就是要控制用水量,关注灌溉技术在增产增收方面对农业的促进作用。针对以上两点,要广泛结合国内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成功的典型事例,从这些事例中学习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分析与研究他们这些事例中的成功的经验,根据实际转化为具有当地特点的技术并落实。

1.2灌溉设备的支持

首先,发展节水灌溉需要节水灌溉设备的支持。任何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都需要先进设备的支持,我国的技术之所以没有长足的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的设备制造业专业化的生产程度都不高,具有滞后性。如果设备的质量不过关,就会直接导致农业的灌溉技术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直接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严重损伤农民的灌溉的积极性。因此,必须使用优质的设备来保障灌溉技术的落实。其次,节水灌溉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资金的支持。建议国家在对水利业进行投资的时候,着重向节水灌溉方向走。对资金的筹措要尽量多元化,把这些资金集中起来,集中地资金用来对各个地区的大型灌溉区进行综合合理的整治。最后,结合农业的种植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对一些高效的节水灌溉工程进行投资建设,全面实现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化进程。要做到经过合理整治之后的灌溉区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的,还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与提高,全面的走一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2创新节水灌溉技术

2.1创新观念发展高效现代农业

节水灌溉技术的落实,最大的收益者农民群众。因此,农民群众要积极的对土地资源进行大力整合,根据土壤结构来实现高效率节水。此外,还要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全面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产业经营的自主性,实现共同经营,共同收益。在这个过程汇中,还可以由政府组织实现合伙承包,农户可以加入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组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2.2引导农业现代化发展

首先,要建立起高效节水示范区来引领农民们进行高效农业的发展。建立示范区以后,促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和模式才能被广泛应用,这一示范区域的产量和增产效益也会明显的比其他地方的产量高;同时,也能带动周边农民大力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其次,适时的更新农民的生产观念,解放农民思想,发扬农民生产的自主性。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要从实际出发转变农民们的思想,要求农民的思维开阔,敢于创新。

2.3把农民群众作为主体

首先,坚持把农民当成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体,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力,引导他们合理筹集资金,使农民们真正的成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真正的受益者。充分发挥农业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地体现出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思维的创新。其次,广泛调动起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农民们的劳动热情也逐渐的高涨,全面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让农民们都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使他们切实的享受到创新的成果,充分有效的发挥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性和热情,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结语

篇8

[关键词]生态农业灌溉;滴灌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352-01

喷灌和沟渠灌水是我们过去常常使用的两种灌溉方式,这种旧式的灌溉方式不仅不能节约水资源,还破坏农作物的生长。节能环保现在几乎已经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共识,农业灌溉的水资源浪费是绝对不会被允许的,所以我们必须对农业灌溉技术进行改进。滴灌,就是我们解决农业水资源浪费的最好选择。

1 对滴灌技术的介绍

滴灌技术是一种节能的灌溉方式,它通过一系列的管道,在低压供水下迫使配有一定营养元素和化学药剂的水流从管道上预留的有一定距离的小孔上渗出,以达到对农作物进行补水的目的。相比于过去的喷灌和沟渠灌溉的方式,滴灌具有保持土壤最佳水分、灵活调节水量大小的优点,这是由它的本身性能决定的。因为这些优点,使得滴灌能在农业灌溉中显著的节约水资源,响应节能环保的号召。

2 滴灌技术在农业灌溉中有怎样的优点

2.1 显著提升节水效率

喷灌和沟渠灌溉属于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对水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也不能很好的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而滴灌正是改变了这种粗放式的灌溉,它可以精准灌溉,并且使用塑料薄膜来防止水分的蒸发,做到了对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由相关数据可知,滴灌技术的用水量是沟渠灌溉的1/7,是喷灌的1/3,能节约大量水资源。

2.2 有效的减少盐渍化问题

含盐量过高的水是导致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因素。农作物会因为土壤的盐渍化而无法成活,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灾害。要想减少土壤中的盐分,避免盐渍化,我们就必须降低土壤的含水量,把含水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滴灌技术可以通过对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来带走土壤中的盐分,防止土地盐渍化。并且塑料薄膜技术的应用也可以通过减少水分蒸发,防止盐分渗入土壤,来减少土地盐渍化现象的发生。

2.3 保持最佳湿度,增加温度,为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塑料薄膜覆地技术,能防止热量的流失和温度的降低,使得农作物在较好的环境下生长,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小气候,一个特意为农作物生长创造的小气候。

2.4 增加肥料、保持肥料

滴管技术的水质也大有文章可做,对于农作物来说,肥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在滴灌技术的水中加入合适配比的营养成分,随着水流到达农作物的根部,解决农作物的肥料问题。同时,肥料的流失问题也会因塑料薄膜技术的应用而得到有效的解决。

2.5 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民的收成

总得来说,滴灌技术会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很好的保障,不管是水质、水量还是热量、盐分等,滴灌技术都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作物的丰收。

3 对于怎样改进滴灌技术的建议

3.1 提高滴灌技术的精细度

滴灌技术的滴水量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来灵活调配的,这样的精细化操作实现了对水资源的节约,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在肥料这方面,滴灌技术也是实行的精细化管理,肥料被加在水中,随着滴水直接进入农作物的根部,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所有的配方都营养都按照科学合理的比例进行配比,保证肥料对农作物的最佳促进作用。在当今社会,以计算机为控制单元的自动施肥系统已经非常常见,这种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实现精准施肥。采用自动施肥技术的滴灌方式有:泵注方式、压差式以及水驱动混合注入式等,我们目前所普遍采用的还是水驱动混合注入式。

3.2 向更多的人介绍自流滴灌系统和微重力滴灌系统

存储水的容器,开关接头以及特殊的PVC软管,是组成自流滴水灌溉系统主要部分。其中的PVC软管设置有微孔能够浸出水滴,整个PVC软管还可以直接埋在作物的根部,当人们收割完作物后,PVC软管也可以被收回继续使用,这样既节约成本又不浪费资源。自流滴灌节水系统对水滴的控制也是比较精准,滴水量一般情况下在2~4L/h,同时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也高达90%。节约能源和人力、防止水肥渗漏、简便容易的操作、较低的成本和较强的适应性,是自流滴水灌溉系统的主要优点。超低的工作压力需求和较为均匀平稳的供水以及广泛的适用条件等,使得微重力滴灌系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其占有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跟其他滴灌系统相比,微重力滴灌系统的特征是比较明显的。即:(1)能节省一半用水量的超级低压的工作水头;(2)凭借本身的微滴头,对农作物进行效率极高的、连续不断的毛细水流;(3)微重力的滴灌系统的滴灌面积比一般滴灌系统的灌溉面积要大的多,同等的水量,微重力滴灌系统是其他一般滴灌系统灌溉面积的10倍(4)微重力灌溉系统较好的调控了土壤系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水气条件,有利于农作物根部吸收土壤中的养分;(5)微重力滴灌系统虽然需要的压力较低,但还是必须在有压水源下工作,如果你在温室大棚中使用微重力滴灌系统,那么室内温度将会因为微重力滴灌系统的使用而降低,从而减少病虫害。

3.3 使用先进科学的管控技术

目前,多数的计算机灌溉系统都在向着简便易操作的目标发展,这样会便于用户的使用,扩大用户盗浚在简化操作的同时系统的功能也愈发强大。农民可以通过对计算机灌溉系统的使用,而到达节能、节水和精确控制调节用水量的目的。尤其是在对较大面积的土地进行灌溉时,这种节水、节能的优点会得到更加显著的体现。除了大规模的灌溉之外,在其他的规模较小的农作物灌溉区,我们也要通过使用对投入和产出数据比较的方法进行推广,先进科学的灌溉技术应该更多以的被实验,被更多的农民群众使用,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目前我国的状况是:劳动力多且廉价,而且农民普遍没有受过什么较为高等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另外计算机灌溉系统的价格太高,所以要做到对该技术的广泛推广,使得它被广大农民群众接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广大的农民群众在灌溉时,还是习惯使用过去的手工灌溉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的相关科研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要继续努力,制造出农民群众容易接受的、操作简单的、成本比较低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

4 结束语

由上面的具体叙述可以得知,滴灌技术在目前大环境下,是非常值得被推广的。既节约能源,又能为农民群众创造更大财富,这正是我们国家所需要的。同时我们的科技人员也要更加努力,研制出更好、更廉价的滴灌技术,使得我国能真正实现滴灌技术的全面覆盖。

参考文献

[1] 发展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对策探究[J].杨香芹.湖南农机.2013(07).

篇9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新世纪又被称为“水的世纪”,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加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尤其要加强节水方面的研究。我国虽然水资源储量大,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很少,不少城市在供水方面严重不足,工农业用水方面的矛盾也日益尖锐。随着我国西部经济建设的逐步提高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于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特别对于农业这一用水大户而言,要想获取最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就必须大力推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积极研发并应用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推动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

1 农村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分析

边远农村由于地形复杂,农民居住分散,收入水平低,大多数农村家庭的生活负担较重,缺乏水源或取水困难,饮水工程普遍投资大、建设难度大,解决难度较大。为了彻底解决饮水问题,有时得去较远的地方去取水。因此,更别提农业灌溉了,由此可见,在边远农村开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此外,多数农村在供水工程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水价不到位,大部分为集中供水工程,难以按照物价局批复的水价执行。此外,供水的成本相对高,饮水工程的电价经供电部门批复平均为0.3元左右,但加上基层电管站收取的电损、无功补偿等费用,实收电价较高,如高都集中供水工程,批复电价0.386元,加上电损和无功补偿实收电费在0.6左右。若然采取传统的农业漫灌式,将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灌溉成本也高。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推进,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及农业的发展,对水资源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我国农村水资源稀缺等多种问题,必须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同时,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为农村经济及农业提供基础。

2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2.1 渠道防渗技术

对于此技术而言,其可以减少渠道渗入渠床过程中所流失的水量,因而在我国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农业总用水量超过80%的农灌均采用此灌溉技术。应用时需通过土料、混凝土、水泥、沥青混凝土等等刚性材料以及PVC等薄膜材料进行防渗层的构建。此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粗糙度,提高水的流速,还便于高含沙水的灌溉,此外,还有效提高了水的利用系数,有效防治了渗漏情况的发生,节约了运行费用,还对地下水位进行了调控,避免了次生盐碱化的发生。

2.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此技术通过低压输水管道将水直接送至农田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因而减少了水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及渗漏损失。其主要包括移动式、固定式及半固定式三种系统,应用过程中输水较快,且灌水十分及时,输水利用率超过了95%,具有节能增产的作用,且便于进行管理和推广,但是维修过程不够方便。

2.3 喷灌技术

此技术应用过程中灌水十分均匀,且十分节水,可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较地面灌溉能够增产10%-30%。但是其喷灌过程容易受风的影响,且蒸发损失相对较大,能耗量及一次性投资大。

2.4 微灌技术

此技术利用微灌系统将加压后的水输送至田间,经灌水器以微小流量对作物的根部进行湿润。此技术可分为微喷灌、滴灌、渗灌以及小管灌等。应用过程中由于全由管道进行输水,因此基本不存在渗漏及蒸发损失,灌水时通常为局部灌溉,不易有地表径流的产生,因而更为省水,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并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管理过程也十分简便。但是应用时应防堵塞,且投资相对较高。

3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在农业节水灌水新技术方面的研究及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滴灌技术,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到如今,经过多年的应用与实践,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从无到有,有关节水灌溉设备从进口到国产,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从小到大,这些过程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我国目前在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方面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并在干旱的山区、绿洲平原以及荒漠绿洲等区域纷纷建立了应用示范区域,对各种作物类型,有些滩林场甚至引进了国外最先进的设备,并构建了万亩滴灌技术的示范区域,为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树立了典型。此外,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推动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也为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随着人们节水意识及节水灌溉技术的逐步提高,其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4 结语

对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而言,其不仅综合了多门学科、多门技术,还响应了全球水资源保护运动,在水资源越来越紧缺的今天,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有关政策的配合下将会达到更佳的节水效果。相信随着节水意识的不断加强,我国必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节水灌溉道路。

篇10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节水措施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312-01

一、农业节水灌溉的意义

我国人口多,消耗粮食也多,而人均淡水资源量却非常贫乏。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l/4。而我国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72%,但在许多地区可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有限,一方面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需突出,另一方面农业用水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我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只有25%~40%,比农业发达国家低25~30个百分点,节水灌溉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因此,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对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是在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满足作物对水的需求,尽量少用或不用人工灌溉补水的前提下,优化调配开发利用各种可利用于灌溉的水资源,减少田间输水过程和田间灌水过程中的损失,提高灌溉水效率。以下从输水过程的节约措施、节水灌溉常用方法及农家常用节水措施3个方面介绍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

(一)输水过程的节约措施

农业生产采取的是土渠输水灌溉,但水在输送过程中,有部分水蒸发或渠道渗透,造成水量流失,使渠道配水量仅有50%~60%用于农田灌溉。因此,节约农田用水的重点是要搞好输水环节,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充分考虑输水渠道的防渗问题。

1.渠道防渗。渠道防渗就是在渠床上加做防渗层,或通过夯实来降低渠床土壤渗水性能,达到减少渗漏损失的目的。防渗渠道主要包括砌石渠道、混凝土衬砌渠道、土料渠道、塑膜类衬砌渠道等。

2.管道输水。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发达国家的灌溉输水已大量采用管道,我国北方井灌区的管道输水推广应用也较快。

(二)节水灌溉方法

通常所说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就是农田田间配水,当灌溉水到达根系的分配方式不一样时,其产生的效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前,节水灌溉技术包括以下几项。

1.喷灌。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以自然降水的方式均匀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这种方式需要在农田中布设喷灌头、连接管道、驱动装置等。其优点是既可喷洒水珠又可喷洒农药,而且节水、灌溉效果均匀。缺点是成本较高,安装架设设备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

2.微喷。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喷灌形式。它是通过低压管道将水送到作物植株附近并用专门的小喷头向作物根部土壤或作物枝叶喷洒细小水滴。微喷灌的工作压力低,流量小,既可以专题策划定时定量增加土壤水分,又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局部农田灌溉。

3.滴灌。指在农田的根系部位预埋小口径塑料管,并在每棵作物处预设向下伸出的滴头将作物所需的水源精确地滴注到作物根部的灌溉方法。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需对水源过滤处理。具体分以下3种方式:①固定式地面滴灌。一般是将毛管和滴头都固定布置在地面(干管和支管一般埋于地下),整个灌水季节都不移动。②半固定式地面滴灌。为降低投资只将干管和支管固定埋在田间,而毛管及滴头可以根据轮灌需要移动。③膜下灌。在地膜栽培作物的田块,将滴灌毛管布置在地膜下面,这样不仅克服了铺盖地膜后灌水的困难.而且还大大减少地面水分无效蒸发。

(三)农家常用节水措施

1.耕作保墒节水措施,耕作保墒就是采用深耕松土、镇压、耙耱保墒,中耕除草,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等耕作方法,疏松土壤,增大活土层,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入渗量,减少降雨径流的流失和土壤水分蒸发。既提高天然降水的蓄集能力。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墒情,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节水技术措施。常用措施:①深耕松土增墒。深耕松土就是使用深松机械将犁底层耕松,创造疏松深厚的耕作层,深度30厘米左右。深耕松土要抢时间进行,夏季进行效果最好,春耕宜浅不宜深。深耕松土后及时耙耱,使土壤平整细碎。②镇压耙耱保墒。当表层土壤含水量在10%~20%时,播前镇压有利于种子出苗扎根和表层保墒。旱地宜在封冻前耙耱,或在此时镇压,到早春土壤解冻时再耙耱。土壤含水量大的过湿涝洼地不宜进行播前、播后镇压。③中耕松土保墒。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锄地松土可切断土壤毛细管,抑制水分上升,减少蒸发。同时可以灭草,贮存伏雨,培土抗倒伏,疏松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④少耕免耕保墒。少耕即减少耙茬播种、旋耕播种等农机作业次数;免耕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的土地上直接播种,播种后喷洒除草剂。

2.覆盖保墒节水措施。在耕地表面覆盖地膜、秸秆等材料,可以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降雨地表径流。起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使作物增产的效果,还可提高地温,培肥地力,改善土地物理性状。地膜覆盖按覆盖位置不同可分为行间覆盖、根区覆盖,按栽培方式差异可分为畦作覆盖、垄作覆盖、平作覆盖、沟作覆盖等。但地膜覆盖不适合沙地、贫瘠和重黏质的土地,还要注意生产后期追肥,多年覆盖的土壤最好选用可降解地膜。秸秆覆盖是将玉米、小麦或其他作物的碎秸秆均匀铺在作物行间,不留空地、不成堆。具体要求:①要把握灌水时间和数量。秸秆覆盖作物前应灌好底墒水,作物苗期不需要灌水,中后期可根据降雨情况适当补充灌溉。②病虫草害要及早防除。秸秆覆盖后,土壤水、肥、气、热得到有效改善,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但同时也为土壤中的病虫害提供了生长“温床”,因此在作物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施药处理,在生长期间要进行打药防治。

3.化学制剂节水措施。化学节水是农业节水技术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施用化学制剂可以提高土壤吸水保水能力、抑制蒸发、减少作物蒸腾损失,在干旱时提高降雨保蓄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如多功能植物抗旱保水剂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吸收自身重量百倍以上的水分,在植物的根部形成一个“微型水库”,根据土壤干旱情况缓缓释放供植物吸收,这样既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又能防止因蒸发、渗漏、流失等造成水分浪费,保证土壤长时间保持湿润,提高水肥利用率。

4.增肥改土节水措施。调整作物结构,采用抗旱性强的作物,合理轮作,草田轮作与休闲轮作。施腐熟农家肥,增施绿肥与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科学配方施肥。据有关资料介绍,增施有机肥,使耕作田土层的有机质含量达到1.8%以上,天然降雨的利用系数可达到82.2%。农家肥施肥深度为10~20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施用量为1500~2000千克;而商品有机肥一般作底肥施用,也可用作追肥,中等肥力地块每667平方米施用量为500千克,做底肥时可配合施用少量的氮、磷、钾复混肥或磷、钾肥。

三、结语

总而言之,节水灌溉技术多种多样,每一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每个地方,每一种条件都可以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