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信息范文
时间:2023-04-09 22:1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会计信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管理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123-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企业管理进入了新的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拓宽了管理会计应用的范围和领域,也是会计与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应用中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亟须将以往企业应用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以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在高度发展的信息化环境下,管理会计职能必将得到更好地发挥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及信息化发展对管理会计影响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分支之一,其职能在“管理”的规划控制职能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传统的会计职能,是会计职能的扩大和丰富,使其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严重不足。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二)信息化的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我国企业信息化以金融、物流、制造业为先导,可以说是大潮已起、方兴未艾,已经在各行各业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与推广。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逐渐扩展到企业的各类业务,在制造、销售、客户管理以及企业的综合管理,涌现了不少出色的软件系统,企业内的应用也从业务信息化、部门信息化过渡到管理信息化、集成应用、协同共享的时代。各大软件厂商也不断丰富完善产品线,提供功能更为全面的行业解决方案。随着SOA架构的推广,异构厂商之间的兼容性问题逐步解决,壁垒逐渐消失,业务数据之间的交互共享取得重大突破,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严格的流程控制,获取大量的业务信息和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环境。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运用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缺乏管理会计应用的企业文化
管理会计行为是对企业的管理行为,是对管理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意识的检测,所以企业负责人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有的企业领导指导思想仍没有完全脱离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企业价值观念传统思想较重。在这种企业价值观下,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动力,管理会计也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前提,失去了管理会计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会计人员整体素质限制管理会计应用
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而目前,多数企业经营者距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管理会计的运用需要通过会计人员加以实施,具体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教育层次低,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三)管理会计实际运用效果不理想
目前,管理会计忽略决策信息的提供,尤其是对企业战略性决策信息需要缺乏考虑,必然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在内部控制方面未真正解决好责任会计中最关键的考评系统和内部价格转移问题,从而使内部控制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应用有助于发挥管理会计作用,但并不是完全一致。当其技术方法的应用流于形式时,其实际作用就等于零。何况这些技术方法作用是中性的,如应用得好能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若采用不当还会导致企业决策失误,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三、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一)提高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我国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缓慢,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编制一些财务指标分析、成本费用控制、预算计划等报表就是管理会计了。然而,管理会计可以完成的工作远非这些。在信息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从更高的起点,丰富了管理会计的内涵。所以,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变化以及企业管理观念的变化。管理会计的应用实质上是贯彻管理思想的表现。企业领导是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领导没有管理会计的意识,他们便不会考虑到会计人员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作用,那样即使会计人员有着很高的水平也难以发挥出来,所以领导者具有管理会计意识是十分重要的。领导者不妨从企业文化入手,结合成本、销售额、客户满意度、边际收益等因素组织企业文化体系,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最终体现管理会计“管理”的思想。
篇2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
在我国的发展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体系的主要分支,侧重于为内部管理者提供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等相关信息,比财务会计主要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决策有用信息相比,管理会计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信息的形式更灵活,信息的时效性更强。因此,管理会计引入我国以后,得到很多大中型企业的应用,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比如20世纪90年代,邯钢的责任会计管理模式,上海宝钢集团的标准成本管理制度;21世纪以来,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全面质量管理等现代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等等。管理会计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然而,随着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管理会计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从海量的信息数据中及时挖掘有价值的管理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化应运而生。管理会计信息化将管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决策者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掌握实时信息;并利用信息化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高效整合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保障管理会计发挥更优的效力。在我国,管理会计的信息化也已经从最初和成本核算领域逐渐扩展到全面预算、绩效分析、战略决策等更深更广的领域。2015年1月19日财政部会计司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五,提出要以信息化为支撑,提升管理效率,要加快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
对农村财务治理的影响农村财务治理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着我国农村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我国农村财务治理机制也在不断地形成和完善。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财务治理机制,相继出现了以加强会计核算为主旨的财务治理机制变迁,如联村会计集中办公制、村会计委派制、村会计乡镇制等;以农村财务治理为主的财务制衡治理机制,如村务民主议事机制、财务治理责任追究机制、村务监督委员治理机制等。财务治理机制的变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财务治理的规范水平,使农村财务的预算、控制、决策与披露功能得到了一定发挥。然而,根据作者对皖北农村财务治理现状的调研,在农村财务治理中,普遍存在着财务决策的主观随意性、财务风险的预警缺失、全面预算不准确等问题。管理会计信息化将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财务治理中的这些问题,规范农村财务的内部控制,提高农村财务治理的效率。
1.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水平实施管理
会计信息化可以将财务主体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准确、及时地反映在信息系统里,避免了财务数据与实际业务的脱节,管理者无需凭主观意愿“拍脑袋”,而是可以依据准确实时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从而提高了管理者的决策水平。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实施管理
会计信息化可以为某些敏感的会计指标设置财务预警,通过管理会计软件制定标准的风险模型,及时地识别风险,监测风险。财务主体管理者可以及时地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3.提高全面预算的准确性实施管理
会计信息化使农村财务资金的全面预算更为及时准确。借助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财务人员可以更及时准确地将预算分解,并能及时地将预算与实际相比,及时预警,便于管理者及时判断决策,调整资金的使用。
二、皖北农村实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
因素分析影响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关键因素包括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程度、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和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
(一)财务会计信息化水平管理
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基础条件是要首先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决策所需的数据,大多来自于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化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对这些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因此,管理会计信息化必须建立在财务会计信息化以及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共享的基础之上。
1.皖北农村财务会计信息化的使用和认知程度低
通过作者的调研,皖北地区农村并没有全面实施财务会计的信息化,部分已经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农村地区,就其使用情况来看,也主要集中在对纯手工会计的替代,将财务会计信息化简单理解为用电脑代替手工记账、算账、出报表,并没有应用会计数据进行财务预测、分析和控制的能力,属于低层次的财务会计信息化阶段。
2.皖北农村未能实现财务
会计信息数据的共享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浪潮,各种农业农村信息化平台不断涌现,如农村政务信息化、农业教育信息化等,但财务会计信息化作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未能融入农业信息化的平台。究其原因,财务会计信息一直是内部经营管理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较敏感的信息,企业财务会计造假屡见不鲜,农村财务会计数据造假同样存在。农村财务会计数据造假可以成为粉饰基层领导工作业绩或掩盖违法违纪行为的重要工具,因此,农村财务会计信息公开化的平台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政府和基层领导对财务信息的公开仍然心有余悸。在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农村财务会计信息化仍处于信息孤岛,难以实施财务会计信息的共享。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
管理会计信息化需要财务人员来实施,因此,村级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应该满足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好的会计专业能力,为管理会计信息化提供规范、齐备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财务管理能力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专业知识匮乏,尤其缺乏信息技术和管理能力。大部分农村财务人员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凭,只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学历水平低,会计专业能力弱,使得大部分农村财务人员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财务软件只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对会计、管理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差,难以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管理人才的需求。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
农村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市场并不成熟,市场上大部分大型成熟的财务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与研究主要针对企业,较少结合农村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特点的软件开发和研究;也有少部分公司专门针对三农提供信息化软件,但也主要以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为主。作者查询了致力于三农信息化发展的北京中农信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网站,根据网站提供的信息,其重点产品涉及畜禽养殖、温室大棚、水产养殖物联,土地流转与承包,农民专业合作、阳光村务、农村三资管理信息系统等,远远不能满足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的需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仅仅能够就三资问题发挥一定的管理会计职能,远远不能满足管理会计信息化对财务预警、风险防范、全面预算、内部控制、绩效评价等管理会计职能的综合需求。
三、皖北地区农村实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议
(一)全面实施财务会计信息化,实现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共享
1.政府加大对农村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支持力度
皖北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欠发达,农民以及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对财务会计信息化认知程度低,在这种客观环境下,政府以行政手段进行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推广是最行之有效的。一方面,各级市、县政府要以行政手段,要求或鼓励农村购买较成熟的财务会计信息化软件,并提供专项的资金支持用于财务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初始购买和后续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另一方面,通过农村财务会计信息化的行政推广,逐渐增强农民及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认识到财务会计信息化的优越性,提高农村地区使用财务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积极性。
2.推进财务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
出于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敏感性,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内部只在管理者内部掌控,对村民或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只是有选择性地部分披露,使得财务会计信息的提供存在滞后、不全面等问题。同一地区不同行政村的财务信息也相互不公开,财务会计信息难以得到有效监督,也无法实现共享。皖北地区政府应当在国家管理会计信息化政策的支持下,推进皖北地区农村财务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让政府、村民、各利益相关者都能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到村财务会计信息,从而为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二)积极利用皖北高校人才
满足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安徽省高校发展较均衡,皖北六市中,淮南、蚌埠、淮北、阜阳、宿州都有一至两所省属高等院校,有些高校还是省属重点高校或省部共建高校,充分利用皖北高校人才是满足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早在2010年,安徽省皖北办负责人在加快皖北发展若干政策答记者问中就提出,每年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等名额分配向皖北三市七县倾斜,但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仍然没能带动管理会计信息化方面人才的引进。因此,皖北地区政府应该制定更多的具体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地大学生村官进入皖北农村,同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更加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在人才引进的专业方面,更多的考虑会计、财务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同时,皖北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应当加强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出优秀合格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比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为高校管理会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老师提供更多的管理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鼓励高校教师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加大会计类专业学生的管理会计软件与实践教学。
(三)积极推动皖北地区校企合作
篇3
1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和特点
1.1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管理会计信息化指将通过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以获得、加工等管理资源进行处理,方便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经营活动、预测经济前景和经济活动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
1.2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1.2.1保证信息完整性。管理会计的信息资源来源复杂,可利用网络系统来丰富会计信息的搜集内容和储存强度。这有利于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决策的实施,提高企业经营的高效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1.2.2实现信息共享。信息技术使信息具有传递速度加快,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共享。企业可利用网络内部资源的丰富,为企业的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提供资源储备。1.2.3保证工作的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可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和专业财务人员进行素质结合,保证会计工作的智能化。
2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实践过程短,以致管理会计信息化虽作为会计的一个分系,但部分企业没充分认识利用这一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信息化是财务信息化的趋势,但我国部分企业在实践这一信息化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
2.1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定位不正确
对于管理会计,大部分企业在管理会计工作时仍处于账目收集、整理、记录的传统工作形式。部分企业在会计资源整理方面的形式落后,对于之后开展和创新没有强力数据做支撑,这不仅影响企业在实行和落实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加大企业在管理会计环节的成本比投入,不利于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管理会计定位的不准确,使财务工作效率降低,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实践和发展。
2.2企业缺乏高素质财务人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会计行业的要求日益增高。管理会计信息化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基本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会计知识,也掌握与信息化过程有关的计算机能力。由于这样财务人才的缺少使部分财务工作者负责预算核算和经营分析的,不能深入了解其他的业务,无法对企业提供有效的分析及决策。企业对于人才利用不合理,致使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降低企业运作的效率,阻碍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应用和发展。
2.3企业管理会计系统硬件发展滞后
作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软件,在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智能化会计实现的前提。部分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以及市场上有关会计软件的缺少,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践中缺少智能化硬件系统作为支撑,导致无法满足企业对信息化的建设需求。在受到限制的管理会计智能分析软件的投入,无法满足对企业进行投入产出模型等管理会计的模式及公式的利用,使其满意程度低。由于硬件设施发展的滞后,不仅阻碍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建设还在很大程度影响数据分析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从而影响企业决策者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
3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由于我国对管理会计实施较短,会计建设不成熟。针对以上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方面对策使管理会计信息化进入一个新里程。
3.1明确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定位
在实施信息化的财务建设要求下,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对目前财务工作的具体定位。严格按照财务定位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流程,实现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企业对财务工作进行精确定位时,也要激发财务部门工作的潜能,以改变企业的经营效益的形式,创新决策主体,加强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财务工作人员结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从预测、决策、考核等多方面加强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企业提供信息资源储备。要明确会计工作内容,进行精确定位,是优化会计工作人员的基础。
3.2引进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
在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改革时对需要人才的引进。对企业来说,由于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导致无法适应管理会计快速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培养。不仅要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综合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要求。作为财务工作的参与者,会计从业人员素养的提高,也能促使企业管理会计水平的提高。在企业进行信息化时,要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在招收会计人才时,要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也要考验计算机技能,以便招收到符合要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工作者的素质培训,例如,对新入职的管理会计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和对企业的全部财务工作进行定期的培训和不定期考察,在素质建设满足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满足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服务的要求。会计工作者也要不断地学习,加强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实践结合,使自身成为高素质人才,为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提供条件。
3.3优化管理会计的信息技术
目前关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硬件设施稀缺,而企业为发展企业的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就必须改变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路径。目前企业所广泛利用的财会系统是“ERP”系统,企业可以此为基础开展管理会计技术改革创新来优化ERP的功能,增强企业多样业务的能力,来完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企业可以根据业务的特点,调整ERP的业务流程,建立数据库,完善并记录企业经营时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加工,实现多种信息一体化,最终形成强大资料库。方便企业执行各种工作能够及时地搜索信息,为具体工作时提供方便。
4结论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想要高效地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对管理会计进行改革,实现信息的融合,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来完善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推动企业稳步前行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新松.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2):96-97.
[2]杨永贵.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131,139.
[3]程杰.石油销售企业的管理创新探讨[J].云南化工,2017,44(11):114-115,117.
篇4
(一)指引体系不完善
第一,缺少基本指引。基本指引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统领,然而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指引中涉及的概念、原则、目标等观点不一,无法形成统一认识,导致基本指引的制定困难重重。第二,应用指引不完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任务,需要应用指引进行指导,但对特殊行业单位的忽视、未严格遵循基本指引、缺失指导意义的方法,致使应用指引缺乏可行性和开放性。第三,案例示范不完备。具有示范作用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案例库,应当包括普遍的成功案例和经典的企业示范,但是,信息化建设时间短暂,案例文本格式不规范,未分门别类提炼案例,导致案例不具备充分的广泛性和经典性。
(二)内部控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问题。首先,内部环境不适宜。为了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应适当变动,但多数企业并未调整,加上权责分配的不规范、企业文化的不合适,管理会计信息化举步维艰。其次,风险管理不规范。信息化赋予风险管理新的含义,不仅要维护实物的完整,还要保护信息的安全,但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实物保护上,加之无法及时识别风险、控制措施不科学,致使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最后,内部监督不到位。监管制度的缺陷、流程方法的不足、岗位制约的弱化,这些都导致内部监督无法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缺失有效的内部监督。
(三)缺少全面性建设
神东煤炭建立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的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实现了预算管理从财务预算到战略预算的飞跃;中外运久凌引入作业成本法,推进了整个企业流程的再造;华润集团使用平衡记分卡弥补6S管理报告体系的不足,实现了6S管理体系、战略管理模型、信息系统平台的整合。虽然这些企业成功实现了管理会计的信息化,但他们建立的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完整的管理会计由预算管理、业绩评价、报告分析等构成,相应地,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应当包括预算信息系统、业绩评价系统、报告分析系统等,但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企业寥寥无几,信息系统的全面性有待提高。
(四)设备技术水平低
第一,软件设备差。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必须配备高水平的软件设施,但部分企业无法做到该点,ERP、SAP、金蝶的缺失,信息系统独特性的缺乏,系统日常维护的不足,运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不完善,加之信息资产本身无形性、易损性、复制性的特点,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处于低劣的软件环境。第二,硬件设备落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先进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持,但是部分企业使用技术落后、外观破旧的设备,不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修,将其放置于不适宜的物理环境,导致硬件设备易受外界损害,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缺失先进硬件设备的支持而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五)财会人员素质差
首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部分财会人员文化知识浅薄,判断能力不足,难以协调管理会计工作,职业习惯不佳,不能谨慎处理和保护信息资产,基本素质无法满足管理会计岗位要求。其次,专业素质无法满足要求。管理会计引入时间短,多数财会人员管理会计知识匮乏,对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形、优缺点不了解,信息技术水平低,实践能力较差,无法灵活使用ERP、SAP、金蝶等会计软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亟待增强。第三,政治素质较低。某些财会人员缺乏全面精通的政策水平,自我约束力差,无法抵制权钱诱惑,做出违反职业道德守则和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二、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推动指引体系建设,提供制度指导约束
首先,利用专家咨询机制,深入开展会计研究,总结管理会计普遍规律,明确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形成统领性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其次,严格遵循基本指引,提供诸如经济增加值、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等具有指导意义的工具方法,并理清工具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形、优缺点等。最后,规范案例文本格式,引入国外经典案例,丰富案例库内容,按规模、性质、阶段等标准分门别类提炼案例,建立广泛性和经典性并存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案例库。
(二)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创造高效管控平台
第一,完善内部环境。根据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整组织结构,规范企业权责分配,适当改革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营造适宜的内部环境。第二,规范风险管理。充分了解风险管理全新内涵,同时保护实物资产和信息资产的安全完整,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及时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做到“事前防御、事中控制、事后消除”。第三,加强内部监督。弥补监管制度缺陷,完善监督流程方法,严格执行动态监督,强化岗位制约作用,保证内部监督充分发挥监管职能。
(三)强化财务集成管理,建设全面信息系统
全面性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是重核算变为重管理决策的标志,因此,强化财务集成管理,建设全面信息系统,是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明确预算管理、业绩评价、报告分析等组成部分的特点、内容及结构,加强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认识,以便顺利开展信息系统的全面性建设;引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实现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借鉴其他企业经验建立信息系统,为建设全面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提供便捷之路。
(四)引入先进软硬设备,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设备水平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应当引入先进软硬设备,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撑。软件公司在研发管理会计软件时,应当为客户改造软件留下空间,企业合理选用ERP、SAP、金蝶等会计软件,同时加强软件日常维护,定期清理内存空间,拷贝管理会计信息,营造一个安全的软件环境。购买高科技硬件设备,设置专门岗位负责日常维护和定期维修,控制湿度、温度等影响因素,保证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拥有高技术硬件设备的支持。
篇5
关键词:一键式 管理会计 信息化
上海电气是一家综合性的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居行业前列。下属子公司200多家,主要产业板块有新能源、高效清洁能源、工业装备、服务业等。
上海电气过去建立过一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管理会计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系统也存在不少缺陷:单项系统自成体系,缺乏数据共享;生成的信息界面过于复杂,很难直接用于决策支持。针对存在的问题,上海电气提出了实现“一键式”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目标,即取数直接来自财务业务一体化的ERP系统,功能设置更有利于反映管理会计重要信息,界面更加友好易读,可“一键”生成管理会计相关领域的分析图表。
一、“一键式”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
要实现“一键式”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首先要解决信息来源的“一站式”,建立起一体化、标准化的ERP系统,使之成为管理会计信息的数据库。上海电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整合和规范。
(一)一体化的系统整合
根据管理会计的需求,在系统整合中坚持“三个一体化”。
一是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不能脱离财务会计信息另建独立系统,因为管理会计活动的目的就是取得更好的财务结果,财务结果是管理会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上海电气在系统整合中,根据管理会计的需要,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扩容”,相关会计科目增设了多级子科目,并留有进一步扩展的编码位数。使财务信息系统不但能满足“外部报告会计”的需要,而且能“一键”提供“内部报告会计”所需的财务信息。
二是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一体化。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一体化是系统整合的关键。上海电气在系统整合中,将各种信息需求均纳入统一的ERP系统中,并根据管理会计的需要,细化了业务信息的分类、扩大了信息量。使信息系统不但促进了业务的精细化管理,而且为管理会计“一键”取得业务信息创造了条件。
三是集团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一体化。上海电气的组织架构是集团总部、产业集团、下属企业三层架构。集团根据不同情况,通过直接贯通、转换贯通等措施,做到了集团总部、产业集团、企业信息系统的“三层贯通”,为管理会计“一键”取得基层信息打通了渠道,既提高了信息采集的效率又有利于集团的统一管控。
(二)标准化的信息归集
“三个一体化”贯通了横向和纵向信息,但要提高信息质量还必须有统一化的软件和标准化的信息归集。上海电气以下属主要产业集团――电站集团的ERP软件为基础,在当时新成立的重工集团做推广试点,形成集团统一的ERP软件,逐步替代下属企业中以转换接口连接到总部系统的其他软件。在这一项目中,把各类编码的标准化作为重要内容。标准编码具有唯一性和统一性,集团下属各单位都必须采用集团统一编码,对同一对象不能出现不同编码,对新的客户和新的供应商也必须到集团申请编码,并列入标准编码系列。这样才能保证统一、正确的信息归集。
二、“一键式”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
上述信息系统的整合与规范,解决了管理会计相关信息的来源。但要支撑管理会计应用,还必须建立应用模型、编制相应程序、设计直观易懂的界面,最终实现“一键式”展示管理会计重要信息和分析结果。上海电气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一)在预算管理领域建立“一键式”的“管理驾驶舱”
上海电气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已有近20年的历史,通过不断完善预算指标体系,改进预算管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还存在耗时耗力、跟踪滞后和某些企业预算执行偏离度较大的问题。集团建立的“管理驾驶舱”系统有效弥补了预算管理的不足。
“管理驾驶舱”以友好的界面实时反映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显示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的对照、与历年同期的对照、与竞争对手的对照,凸显实际偏离预算的情况。根据权限设置,在集团层面可以分别点击各产业集团,看到各产业集团及下属企业的完成情况;在企业层面可以看到本企业的预算完成情况。产业集团和企业同样可以层层点击深入查找影响预算完成的原因。
“管理驾驶舱”与“KOA”办公系统相连接,管理者可以在对话框中发出指令,“驾驶”管理工作。“管理驾驶舱”自动从ERP系统读取数据,自动生成、更新预算管理信息和图示,无须手工更新,达到了“一键式”的要求。
(二)在运营质量管理领域建立“一键式”的应收账款动态管理系统(ARMS)
在提高经济运营质量的管理中,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成为老大难问题。在手工管理的情况下,核对工作十分繁琐且因明细账的差异难以一致,加上收款信息得不到及时沟通,使资金回笼严重受阻。在企业建立单项应收账款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也需要核实信息后录入系统,效率提高有限,并难以反映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
集团在整合ERP系统后建立的ARMS,通过账款属性、收账管理、客户信用、账款账龄四个维度来反映、管理、评估应收账款。
在“账款属性”维度,将财会信息中的应收账款与合同信息中的付款期自动比对,区分出“到期应收账款”和“未到期应收账款”。系统在“未到期应收账款”中会显示“到期日”,提示做好收款准备;在账款到达“到期日”时,系统会自动将其转入“到期应收账款”。这就取代了繁琐的人工核对,并消除了不同部门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差异。
在“收账管理”维度,通过梳理收账流程,在系统中固化。当出现“到期应收账款”,系统会自动生成电子邮件到应收账款管理专员,管理专员在ARMS系统中转办到相应项目负责人,收款责任人如遇到发货缺件、产品质量等问题影响收款,立即将信息在ARMS系统中传递到相关主办部门负责人。问题解决后的信息按原路径反馈到收款责任人,直至货款收回。所有过程全部记录和显示在ARMS系统中,加之应收账款管理专员的全程跟踪、系统在每一节点定时发出的催办邮件、经营者的全程关注,使收账效率大大提高。
在“客户信用”维度,ARMS建设初期采用了银行对客户的信用评级。ARMS投入使用后根据客户的付款记录及事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调整信用等级,逐步完善信用记录,对新订销售合同的付款条款设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账款账龄”维度,ARMS能显示按账款“到期日”计算的应收账款账龄。客观地反映了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企业可以在解决了自身缺陷的前提下结合账龄长度和客户信用,考虑是否采用法律措施。
ARMS系统的优势在于能“一键”看清应收账款的全貌和每笔账款的所处状态,提供相应决策依据。不仅各下属企业能广泛用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采取对策措施,而且集团层面也能掌握全部应收账款的动态,评估应收账款风险,提供法律支持。
ARMS系统通过两年多的运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集团的到期应收账款与长账龄应收账款均下降。
(三)在成本管理领域建立“一键式”的采购成本分析系统
上海电气从事装备制造业务,产品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非常大,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成为成本管理的重点。
集团的采购成本分析系统,从ERP读取企业历年采购记录(如选取近三年),根据设置的分析模型,按采购单价、采购频次、供应商、采购员等多维度反映分析数据。
在采购单价维度,显示分析期内历年对比降价、持平、涨价的物料个数,并可点击展开,分别看到具体的物料名称、单价、采购数量。同时,在单价维度还能反映不同时期主要材料市场价格与实际采购价格的对比,提供改进采购管理的支持。
在采购频次维度,显示分析期内物料的采购次数,即采购一次、采购两次、采购三次及多次的物料个数,也可点击看到具体内容。如三年内只采购一两次的材料,势必造成采购余量的浪费,就可以提供研究如何改进产品设计,形成通用化、系列化的设计,提高材料利用率。
在供应商维度,显示分析期内在不同供应商采购物料的次数和价格,特别可分析同一物料多个供应商的情况。如在实际运用中发现,有向某价格明显偏高的供应商处大量采购的情况,这就提供了研究其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异常行为的信息。
在采购员维度,显示每个采购员的采购材料、采购单价、采购单位,同样可以做进一步挖掘,分析每个采购员的行为是否有异常。
采购记录是成本管理领域中的“大数据”,在采购成本分析系统的支撑下,达到了“一键”展示分析评价依据的效果。该系统采用以来,使集团年平均采购成本下降了3%。
(四)在风险管理领域建立“一键式”的风险预警系统(REWS)
上海电气处于竞争类行业,而且子企业众多,风险的预防、预警十分重要。集团的REWS系统适应了风险管理的需要。
REWS系统按一级风险大类设置了财务风险、业务运营风险、合规风险、预算不达标风险、市场风险五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分解为二级风险,各级风险均量化为具体指标。同时在各层次设定了反映有无风险和风险程度的预警区间。
REWS自动从ERP系统读取数据,按设定程序自动转换成风险指标值,并按设定的预警区间,以“绿灯、黄灯、红灯”和相应数据从各维度显示安全或风险状态。在实际运用中,把REWS与集团风险控制流程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进入控制流程,采取相应措施。该系统运用以来,集团的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上海电气除建立以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外,还从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了“一键式”的目标成本管理、资金票据管理、绩效管理等系统,促进了管理会计的实施。
三、“一键式”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基础信息的录入
“一键式”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依赖一体化的ERP系统,ERP系统的整合与贯通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了“一键式”系统的信息来源,但要达到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必须保证基础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录入ERP系统。如上述“管理驾驶舱”、ARMS、REWS系统都是可以实时反映、实时控制的,但如果ERP系统中的基础信息没有及时录入,就达不到“实时”的效果;又如材料入库单、领料单、工票等被漏录、误录,就会使成本管理信息出现误导。
(二)外部信息的扩展
现代管理会计需要在动态环境下参与企业价值管理。“一键式”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需要有外部信息的支持,只有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融入外部信息,才能“一键”提供全面的决策依据。因此,需要指定部门或明确部门分工及时将外部相关信息录入企业ERP系统。
(三)多项管理会计系统的整合连接
尽管在一体化基础上建立的各领域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过去的单项系统有本质区别,但也需要把各领域的系统整合起来,变多个“一键”为一个“一键”。上海电气把各领域的管理会计系统都整合到“管理驾驶舱”首页,使“管理驾驶舱”成为管理会计信息主系统,其他系统为子系统。同时使各子系统及子系统与主系统都能相互点击链接,方便使用。
(四)“一键式”系统与管理会计报告的结合
篇6
当前,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当前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要想使信息化更好的融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来,应该促进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有效结合,实现财务共享制度在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要将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企业财务的基础,对其管理会计信息化
关键词:
财务共享;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策略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促进了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管理会计起到了一定的成效,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要想使财务共享服务更好的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应该促进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管理会计信息化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在财务共享的基础之上,有利于扩大会计信息化的范围,能够推动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财务共享服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概述
1.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建立在财务流程的基础之上,为了减少企业的财务成本,创造企业的最佳效益,必须要保障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对相应的流程应该按照规范的制度去执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对当前的市场行情做好充分的了解,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并在企业内部采取分布式的管理模式。企业要想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财务整合,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公司的财务状况,充分利用专业性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来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建立财务共享系统,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实现对企业财务的统一性和有效性管理。在企业内部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主要是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实现企业的信息现代化,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财务信息的优化,使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向着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进程迈进。然而,现阶段企业的财务共享主要建立在共享服务和企业模式建立当中,需要结合企业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实现对信息化的探讨,促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管理会计信息化
管理会计是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结合企业经济发展的状况,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搜集工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能够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做出系统的了解,实现会计与管理之间的有效结合,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起源于西方国家,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被企业广泛应用。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时间相对较晚,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企业管理的效果,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过程中,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想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应该讲管理会计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三、财务共享服务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作用
1.提升管理会计的水平
为了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管理,应该在企业内部制定完善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部门信息的有效整合,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统计工作,为企业财务信息的完善性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需要在企业内部构建适当的财务管理程序,保障各项财务工作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去执行,保障财务工作实施的有据可循。适合当前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减轻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促进财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企业的领导应该注重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充分体会到管理会计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发挥的积极作用,应该将全部的精力和关注度投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更好发展。例如:某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企业内部构建了完善的财务信息共享系统,促进了财务指标的完善,实现了财务信息的优化。为了使管理会计充分发挥作用,取消了集团内部的相关财务部门,结合企业实际的发展现,制定出了合理科学的财务制度,保障了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实施,实现了会计人员的集成化发展。另外企业的一部分会计人员还可以深入到企业内部,对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进行掌握,实现对企业的财务管控。另外一部门财务人员应该为了促进企业投资的快速发展,结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数据,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制定出合理的财务战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快速发展。
2.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
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能够推动企业经济水平的提高,成为当前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通常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一定的问题,导致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与企业各部门出现严重的分离,因此必须要解决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能够快速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算、管理和决策等阶段都需要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上,保障财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当前企业使用的信息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ERP系统,主要是作为企业的网上银行来使用,企业能够快速的进行转账,满足资金使用方面的需求。还包括会计核算系统、报账系统和辅助系统等。例如:企业在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报账时,信息系统需要对整个报账系统进行管理和监控,实现对整个保障系统的全面监控,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保障系统的优势,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步骤,实现企业财务报销和支付等一系列功能的实现,同时,还需要结合企业现有的财务特点,实现报销、支付等一系列财务行为,保障财务指标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展现财务信息系统的便捷性,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传统的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部门实施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财务数据不准确的现象,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弊端,影响着会计信息化的质量,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造成该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按照标准的财务制度去执行,导致工作内容缺乏规范性,并且企业当前的大多数财务人员由于没有定期的进行培训,财务专业技能相对较差,不能对相关的财务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企业财务人员的良莠不齐,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出现纰漏,相关的财务人员无法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决策,不能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良好的把握。为了弥补这一漏洞,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弥补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的漏洞,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且要培养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能力,将企业的财务信息融入到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当中,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份惊喜,防止由于人为事件对企业的财务信息造成的影响,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统计工作,减轻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保障财务信息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部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对企业财务知识进行掌握,给财务人员提供财务学习的机会,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的策略
1.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要想促进会计信息化质量的提高,必须要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安全实施,需要建立在企业财务信息的基础之上,借助企业财务信息的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绩效评估体系的提升,在企业内部开展全面预算或者成本控制的方式,来实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的控制,能够促进企业的财务安全运行,促进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便能够为企业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相关客户端之间的内容,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有效开展,为企业信息的有效实行建立基础,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有效执行。具体应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执行。需要加强对企业客户的管理,对于部分用户的行为应该制止,并结合实际的应用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保障企业各项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时,应该对用户的各项行为进行监控,对产生的违法行为应该及时进行制止。
2.在管理会计中应用大数据理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转变,给会计人员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应该对企业当前的财务信息进行改革。大多数企业在财务信息管理过程中,都会面临较多的财务问题,由于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经常会面临票据信息无法难辨的情况,通过对企业大数据的分析可知,企业管理者在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和统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了解,来辨认企业财务信息的增加,实现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因此,在财务管理会计中,应该借助大数据信息平台的优势,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发展提供精准的信息,实现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预测和决策。因此大数据在企业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对企业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实现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快速理解,促进大数据与财务信息的有效结合,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训
要想促进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实施,必须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当前大多数企业的人员构成中,都出现财务人员结构失衡情况,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够不符合当前企业财务发展的需求,企业传统型会计人员相对较多,而使用型会计人员相对比较匮乏。在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和财务技术,对财务人员开展定期的培训工作,加强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在企业财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员工的专业能力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财务数据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关财务人员需要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处理,以便能够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加快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了解。因此,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会计信息化管理培训,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应该转变财务人员的角色,使财务人员能够掌握专业化的财务信息,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维护。
4.拓宽管理会计的服务水平
会计信息化在当前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财务效果,成为企业财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过程中名,经常会出现财务共享服务与企业各部门出现分离的情况,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客服区域上的距离,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要目的,以便更好的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前的网络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化技术的提高,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保障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有效实施。当前企业主要的信息化体系有:ERP系统和网上银行系统等,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互联系统,在企业的报账环节中,应该实现对整个信息的全面覆盖,应该充分把握信息化系统的优势,能够促进管理会计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财务成本的降低,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5.加强云计算在财务共享中的应用
云计算在企业财务会计的应用过程中,作为一种先进性较强的技术,在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在运用过程中,应该结合企业财务会计的优势,更好的运用到财务共享服务当中。首先,通过云计算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少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在使用前,应该将云计算平台中的各项信息融入到财务共享信息当中,通过提前购买云计算服务器的形式,按照实际的情况支付一定的费用,实现对财务共享信息系统的维护,防止成本信息的支出。其次,为了各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提高会计信息化的质量,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共享,结合企业相关的财务业务,加大对企业战略决策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财务协同效应的提升。最后,应该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效率,在企业内部推行财务共享制度,将云计算更好的融入到财务共享信息系统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五、结论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财务共享的服务性,促进企业财务信息的优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会计在实施过程中,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借鉴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整合,促进企业财务信息的完善,保障企业财务信息能够向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进行迈进。因此,一定要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何云 彭丽坤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乔瑞华.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2]黄铸.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D银行财务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14.
[3]连长嵩.中兴通讯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4]何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5]张念珍.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6]孙瑛爽.A省电力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7]李晨.A通信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4.
[8]叶联红.X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案例)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互联网+”;云计算;管理会计信息化
一、“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2016年“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及十大流行语,这一时代的到来即表明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进入一个更深的层面。更高水准的信息化技术与更广泛的网络平台为各个传统行业带去了新的经济增长热点,传统与新技术的碰撞下产生的一系列新发展在各个领域都能得以体现。在会计领域亦是如此,传统会计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逐渐朝管理要求精确化、管理数据信息化、管理决策科学化方向发展,管理会计在会计领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大数据、云计算、ERP、IT等技术与管理会计领域的紧密结合不断地加强了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优化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更好地发挥了管理会计在整个会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不断深化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对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显而易见,在当今这个数据化、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这一趋势已成为时代潮流、时代之需,其前景日益明朗。
二、“互联网+”时代下云计算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
基于互联网媒介进行虚拟资源的流通、交易、共享即为云计算的一个重要内涵。这一云计算技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加强,可靠性、通用性、高扩张性作为云计算为人推崇的显著特点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呈现。在会计领域,云计算亦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将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云计算技术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对财务职能的转型、财务管理决策的优化具有促进作用。其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更新的手段、工具和方法;其也可为企业管理决策层获取更加真实完整、可信可靠的数据提供技术支持,以促进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合理化、科学化。第二,云计算平台的不断拓宽、网络化商业环境的日益成熟、行业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企业会计人员获得了更多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前线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在实战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的人才队伍力量建设,这有益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化及企业的整体价值最大化。由云计算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上述影响可知,将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有其必要性、合理性的。
三、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云计算技术在管理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应用虽已小有建树、成果日益彰显,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难点:(一)信息数据的安全隐患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为信息互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在“互联网+”时代,全球人民的生活都毫无例外地暴露在无形的“互联网”下,显然基于云计算平台下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种机密性数据也存在着被人为泄露或因系统故障外泄的风险。信息数据的安全可信是企业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来为管理决策服务的前提。因此如何提高云计算下信息安全保障程度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二)管理会计部门职能结构的调整及人才队伍的重建随着云计算深入应用下信息化的逐步渗透,企业会计逐步从传统会计转向管理会计。相应地,企业会计部门职能结构也应该作出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财务由粗到精的发展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核算转向管理决策,这需要企业重建一支符合“互联网+”时代下工作新要求的综合型高效管理会计人才队伍,这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高效运转的必由之路。(三)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服务完善程度云计算、管理会计信息化这两大领域都是刚起步不久、已取得一定研究及实践成果的新领域,而二者的结合运用亦是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上的一座崭新里程碑。故这一结合下的相关软件、服务系统是未经过重重考验的新系统,必然存在着一些尚未及时发现的实际应用问题。作为一项要被企业长期运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云计算平台下各服务系统、软件的完善性至关重要。
四、优化“互联网+”时代下云计算运用到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举措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采取云计算技术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新创举,但其的高效运行还要依赖于以下措施的切实执行:(一)完善会计安全相关法律、加强云计算平台的安全管理当代,营造一个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安全规范的法律环境是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度、法律保障。其重点是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管理人员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灵活应用新时代下新的管理观念。云计算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数据化、网络化时代下的必然要求。企业应建设有效的防火墙、建立黑客防御系统以保障信息安全性;建立严谨合理的操作与管理制度、加强系统内部的访问控制以保证云计算平台的使用安全性。(二)组建企业管理会计人才队伍促进由传统会计革新进化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关键是改进人才力量。企业应积极开展信息化管理技能培训活动、加强会计人员对新管理观念的理解程度,使他们灵活地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环境及工作要求的变化、高效地工作。这是使云计算在企业管理方面应用程度更加深入的重要途径。(三)优化云计算功能及服务云计算作为新技术虽取得一定成果,仍存在尚多不足。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把推进云计算技术研究的进度与推进云计算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度相结合,以前者推动后者发展。
五、结语
篇8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信息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我国正处于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时代,传统财务会计侧重事后核算,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会计做出与之相应的变革。
2014年10月27日,我国财政部正式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深化会计改革、加强管理会计工作迫在眉睫。随后,财政部启动了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研究制定工作,并于2016年6月22日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以下简称《基本指引》)。《基本指引》总结了构成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有机体系的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四项管理会计要素,并提出单位应在分析管理会计应用环境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全面开展管理会计活动,并提供有用信息,生成管理会计报告,支持单位决策,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在社会经济各领域运用互联网的创新结果。这是互联网自1987年进入我国以来近三十年快速发展的产物。2015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12月,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旨演讲为“互联网+”时代财务转型指明了方向。
目前,互联网与管理会计领域的结合尚处于起步状态,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云计算与管理会计、大数据与管理会计、网络经济与管理会计等领域的研究初现端倪。但是,鉴于我国企业会计发展的真实情况,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还面临各方面的短板:一是,管理会计体系尚待健全。我国管理会计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理论和实务发展都相对滞后。尽管刚刚颁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但只是对管理会计普遍规律和基本认识的总结升华,没有形成一套像财务会计一样完备且有强制力的准则,管理会计体系尚待健全。二是,现有基础环境有待改善。我国仍有不少企业会计电算化制度尚未健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普及缺乏基础环境。此外,市场上管理会计软件较少也是制约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短板。三是,人员变动调整复杂。我国1400多万的会计人员中超过85%的人从事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人才的缺口已经超出600万。此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后,企业原先从事于财务会计的人员,尤其是从事简单报销、核算工作的人员岗位该如何调整,人员该如何转型,机构该如何设置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一、海尔集团“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践
海尔集团致力于资源的互联互通,在互联网企业转型的道路上,海尔集团在战略、财务管理、人员等方面进行颠覆性实践,打造动态循环体系。为支持企业战略转型海尔提出财务组织变革原则--“集中的更集中,分散的更分散”,并将财务分成融入财务、生态财务和共享财务三部分。目前,海尔集团已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并将传统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拓展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打破了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功能单一的弊端,可以为集团提供更精准广泛的决策信息与业务支持。
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FSSC)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适用于子公司等分支机构众多的跨国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相比较与传统会计核算方式,FSSC在成本控制、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优化服务等方面有显著优势。借助FSSC推进我国互联网+管理会计信息化是加快管理会计信息整合的必由之路。
海尔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完善的标识,也是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的里程碑。海尔集团基于信息技术建立的FSSC转变了传统会计层层上报的金字塔模式,实现了全球范围内单据、凭证的网络传递,共享中心核算人员不再局限于某一公司的某项业务,而是负责多家公司的某一项具体业务。此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得集团上下统一会计口径,提高了财务管理质量,跨地区跨国家财务数据汇总完整、及时、准确,便于集团正确预测、实时监控和事后考核。
2.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工具方法对企业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集中体现。
海尔集团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其全球信息网络的重要最要组成部分,其互联网思维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财务观念,财务人员的价值不再是记账、算账,而是通过管理会计体系整合全球信息、发现企业风险、推动战略制定和引领价值实现。在“人单合一2.0”模式下,以小微自主团队为单位,将用户、员工、企业和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有效地整合,构建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让员工在为客户实现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海尔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由预算管理系统、绩效评价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和管理会计报告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组合而成。
(1)预算管理系统
依托“事前算赢、预时零差”的预算管理目标,海尔将Hyperion和自主研发预算管理软件相结合,创新原有简单的自上而下分解预算数据的预算体系,形成了“三预”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其中“三预”指预算、预案和预酬。在此系统下,配合员工激励机制的支持,以拥有自主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的小微团队为单位,鼓励自主整合资源、制定经营计划,积极承诺有竞争力的市场目标。与传统预算的静态反馈、控制和评价不同,信息化的预算管理系统实行实时的预算分析,根据年、季、月、周数据统计进行滚动预测。动态的预算系统随时整合跨国跨地区的工厂信息,不断调整预算方案,保证了预算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减少了预算和实际的误差,有利于企业正确决策。
(2)绩效评价系统
海尔集团通过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打造绩效评价多维系统,全方位评价每位员工及其团队创造的价值。第一,利用管理会计报告信息系统和用户零距离交互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二维阵点”业绩评价体系,横坐标代表企业价值、纵坐标代表网络价值。第二,员工的绩效考核参考大数据系统统计的市场产出、团队价值产出和用户评价,让员工自动把自身利益、用户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起来,不断完善三者关系。第三,建立信息化的“新三表”体系,即战略损益表、日清表和人单酬表。人单酬表将小微团体的薪酬激励与团队价值有机结合,员工通过互联网平台动态了解团队创造和分享的价值,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海尔集团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建立,不再仅依据关键业绩指标,而是借助大数据的手段,全面、客观、实时地呈现员工个人和团队的综合绩效,形成与同行业标杆的对比。
(3)内部控制系统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海尔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相比传统的人员控制,互联网时代的内部控制将日常工作流程转化成信息系统流程,减少了人为操作的主观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海尔“人单合一2.0”模式有零库存、零冗员、零签字的三“零”原则,“零签字”就是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中推行的机制,将各项平台、标准以及风险控制点嵌入流程与信息系统,实现“制度化、流程化、闭环优化”,有效规避了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与合规风险。此外,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海尔在全球实施环境监控、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流程穿刺、科目解析等,及时规避风险。
(4)管理会计报告信息系统
海尔在信息化战略的道路上,根据管理决策需求构建了管理会计报表系统,如端对端(End to End,简称E2E)管理报表系统,提供各种经营绩效分析和管理决策信息,改变传统报表表内资产的关注点,更加强调表外资产,尤其是员工与客户的价值实现与增值。与传统的利润表只传递结果不分析原因,战略损益表以自主经营体为单位,从交互用户、人才管理、事前算赢和人单酬四个象限形成企业管理循环系统,依托信息技术,动态分析全流程的市场绩效和流程各节点的价值贡献,关注战略绩效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日清表是借助海尔内部的信息化平台,每日动态反应各个小微单元的绩效和偏差,持续优化改进。
二、海尔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践为我国企业带来的启示
1.借助FSSC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充分享用“互联网+”的成果,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以互联网为通道、以服务端和客户端连接为平台,为企业集团及各分子公司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流程化的管理新形式。
基于互联网和IT技术建立的FSSC,是会计领域与“互联网+”深度结合的探索与成果,对于提高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有重大意义。一是,企业建立FSSC取消各分子公司财务部,使得财务人员工作地点集中,更多原先从事繁琐的填制凭证、记账、算账等日常业务的会计人员得以释放。因此,企业有更多的人力资源致力于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绩效评价、风险控制、战略决策等关乎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领域。二是,管理会计相比于财务会计的事后核算更注重事前预测和事中监控。企业建立FSSC实现统一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能够对企业做出全面的预测,及时合理监控风险,更便于制定精准的发展战略,促进信息技术下的管理会计优化。
2.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保障管理会计信息化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通常情况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由财务核算系统、预算系统、成本控制系统、绩效评价系统、管理报告信息系统等子系统组成。但鉴于企业实际情况的差异,不同企业又有针对各自特点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此外,“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多数实现了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决策。
随着企业规模发展壮大,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市场环境风云变幻,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在企业中使用管理会计相关分析方法,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有助于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数据,促进企业完成预算目标和实现战略发展。
3.内部组织变革配合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
一味追求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成果而不注重企业内部组织的变革会使人员设置与管理会计脱节。企业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就要改变原有财务部门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框架。互联网+时代,企业要从海量数据中发掘有用信息,支持管理决策,就需要更多兼备数据处理能力和会计知识的人才。我国企业在发展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调整内部组织结构,打破垂直化的业务流程,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管理会计和信息技术支持,将更多的财务人才培育成技能、素质相匹配的管理会计人才。
三、结语
曾任AICPA主席的Robert Mednick先生说过:“如果会计行业不按照IT技术重塑自己的话,他将可能被推倒一边,甚至被另一个行业--对提供信息、分析、签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视角的行业所代替。”互联网带来技术的更迭交替,会计领域的发展与变革应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拓展会计新理论,发现营运新方法,创新管理新工具,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道路的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彭家钧.海尔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与运行.财务与会计,2015(15).
[2]熊磊.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会计之友,2015(08).
[3]许汉友.姜亚林.张蓓.“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新会计(月刊),2016(01).
[4]吴一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结构研究.财会通讯,2015(34).
篇9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管理会计
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管理进入新的模式。一方面,各部门业务的信息将统一起来。财务、生产、进销存、人事、研发等各部门生成的原始数据被统一存放,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共享性;另一方面,企业的结构在逻辑上统一起来,建立一体化的结构。从地理上来说,各部门、各分销点是离散分布的,变动也是频繁的。通过信息系统使用,可以在逻辑上将它们集成一体。这将使企业的反应速度大大得高,决策时间大大缩短,这是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的有力手段。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改进了管理会计已有的领域。比如成本核算。以往的成本核算,是在生产活动发生完毕之后,根据所记载的资料,计算、分配成本,分配差异。由于核算的滞后性,以及原始资料的间接性和粗略,使成本计算不及时并且不够准确。在信息系统环境下,由于物流与信息流是同步的,在生产进行的同时,成本信息随着物料的移动自动卷积,生产完成时,成本信息随之自动得出。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得到成本信息,而且由于减少了分配成本的环节,成本结果将更接近实际。再如预算编制,以往编制预算周期较长,改动不易。如果外部环境变动较大,将会使预算与实际出现很大的差异,从而失去了预算的指导意义。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地生成预算,只要给出目标,设定好预算模型,就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得到结果。这样,就可以将预算周期缩短,从而采用滚动预算的方式来应变环境的变化。
(三)信息系统的使用还使管理会计的新领域成为可能,比如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是根据成本动因来分配产品共有成本。在手工方式下是不可能支持详细的动因分析的。
如果成本动因设置过于简单,将失去作业成本相对精确的优点。动因设置复杂则会使计算量极大,这样就必须借助信息系统来完成。又如战略管理会计,它所需的信息和所处理的信息都比常规管理会计要大,必须通过信息系统来完成。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管理会计人员从底层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将繁琐的计算交给系统去做。从而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层的需求模式上,研究决策模型,为不同角度的需求建立模型,设计原始数据要求,设定系统处理模型等等。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对管理会计提出新要求。
(一)管理会计的决策管理职能应进一步加强。会计的职能之一就是提供信息。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获取渠道增多,取得成本降低,许多管理者不再满足现有的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而还要从其他信息系统中获取信息。传统的会计信息之所以在管理决策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或者是对决策方案形成的参考性作用,究其原因可以讲基本上是由于会计师们长期以来只是消极地提供信息所造成的。因此,企业要求当今会计师们必须在保持自身提供信息的传统优势的同时,深入研究企业经营环境的演变,充分利用新技术不断进行管理创新,积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以真正成为企业管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管理会计必需由微观走向宏观,会计师的视角应当突破企业内部的限制。当前社会正逐步走向网络化,这使得企业在技术的支持下与他们的客户、供应商、合作单位甚至还须与他们的竞争对手建立起联系,企业的界限因而变得非常模糊。此时,原先的“价值链”变成了“价值网”。网络直接将会计核算及监控的视角拉入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围,在增加会计业务与经营风险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会计业务的形式,使会计发生质的变化。在逐步复杂化的关系网面前,管理会计必须将眼光投向整个价值网络,从而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服务。
三、加快信息技术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
我国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缓慢,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只要编制一些财务指标分析、成本费用控制、预算计划等报表就是管理会计了,然而管理会计可以完成的工作远非这些。在信息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从更高的起点,丰富了管理会计的内涵。所以,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变化以及企业管理观念的变化。
(二)需要企业决策者的支持。
传统管理会计资料来源少,分析工具(包括硬件、软件)落后,使得许多管理会计方法不能有效使用,会计核算数据闲置浪费。只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以及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使财务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电算化成为统一的系统,会计核算信息才能与其他相关数据建立联系,变成管理会计所需的资料,发挥管理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然而,企业建立网络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而且电算化工作的成效很难量化评价,因此这项工作需要企业决策者的支持。
(三)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
只有当企业各部门管理工作规范而不孤立,企业本身目标明确,成为一个信息系统(会计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此时管理会计的各种信息才会对企业管理有用,企业各其他部门的信息才会被管理会计使用。
篇10
关键词:间接成本 成本中心 利润中心
一、问题的提出
(一)管理会计学的发展
现在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化出来的,已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存在而又相对独立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叉学科。管理会计从无到有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形成和发展始于二十世纪初。泰罗在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这些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被引进到会计体系中来。与此同时,会计学术界也开始涉及管理会计有关问题的研究,形成了管理会计的初步理论体系。此时的管理会计以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还未涉及到反映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信息。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除了管理科学、组织理论、行为科学对管理会计都产生了影响外,作为现代微观经济学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尤其是边际原理对管理会计起了主要影响。这一时期管理会计追求的是“效益”,强调的是首先把事情作对,然后再把事情做好。随后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管理会计的技术与方法已难于继续适应新的生产组织和环境及其所产生的管理上的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最早提出管理会计已面临严重危机的是HThomasJohnson和RobeaKaplan。他们在1987年合著的《管理会计的兴衰史:相关性的遗失》一书中指出,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这种早已过的管理会计体系应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才能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的现实情况。后来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管理、质量成本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二)管理会计学的缺陷
回顾管理会计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大多数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的论述都是由学术界人士提出的。学者将重点放在简化企业中的简单决策制定模型上,这种企业仅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通常只有单一阶段的生产过程,而忽视了具备复杂生产过程的企业中管理者们实际面对的问题。很明显仅仅依靠财务会计程序是不能产生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在财务会计中企业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都可以准确的归集到产品成本。但企业所发生应由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共同承担的间接成本(如资产折旧、材料的卸载、检查、记录、储存等),传统上采用直接人工作为分配基础。当间接成本在整个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很小,间接成本对企业内部决策也并不重要时,这种分配基础尚可满足企业决策需要。但直接人工与材料卸载、检查、记录、储存基本没有联系,如果用直接人工作为分配基础,那么必定会歪曲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间接成本在整个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不能准确的分配这些间接成本,产品成本不是被高估,就会被低估,会影响企业进行正确的决策。当管理成本以直接人工为分配基础时,成本中心的管理者和产品经理们将成本节约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减少直接人工成本上。当前很多企业的管理成本是直接人工的4倍~10倍,直接人工工时的少量缩减对于成本分配和产品成本就能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管理者很快发现,由供应商提供劳动密集型零部件比成本中心自行制作要便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外包可以显著地降低成本。但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外包顺利进行而发生的管理成本(采购部门制定标准、考核供应商、规划部门为供应商提供运输安排、验收部门处理收到的产品等)却出现了上升地趋势。而这些新增的成本无法追溯到采购来的部件上,而是转移到厂房中剩余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上。直接人工分配方法还扭曲了产品的成本,并通过成本从劳动密集型程度较低的产品转移到劳动密集型较高的产品上造成了产品之间的交叉补贴。即使成本中心运用弹性预算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开,变动成本也会随着直接人工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二、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现代管理会计学面临的变革
20世纪早期的时候,管理性成本与人工成本相比份额相对较小,按各产品消耗的直接人工成本进行分配是一种简便的方法。那时产品多样化程度并不高,在一条产品线内部,运用简单的平均方法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上并不会在较大程度上扭曲产品成本。20世纪80年代极具竞争性的环境破坏了20世纪初期设计成本系统时的关键假设。质量的提高、存货水平的降低、生产过程效率的提高以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降低了产品和服务中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成本的含量,直接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管理性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因此企业应当比过去更加仔细地理解和控制这类成本。产品和服务范围的扩张,使得将成本仔细追溯到多种产品上比过去更加困难,现代管理学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
(二)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竞争的激励要求更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信息。信息技术的迅速扩张、更加激励的全球化竞争、越来越短的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企业和运营技术的革新,从而导致了对公司管理会计系统的新需求。如果企业的管理会计系统无法为评估生产过程效率和产品获利能力提供有用的指示,高层行政人员管理大型企业的能力将会减弱。企业很容易遭受较小或较专业的竞争对手的入侵。如果缺乏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管理多重化、业务多样化的大型企业会发现很难获取业务内部化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一个现代典型的生产型企业应该是拥有多个部门,多工序深加工,产出多元化产品的企业,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必然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出现新的问题。Lanen和Verrecchia(1987)认为在外部审计监督和技术替代的情况下,信息生产的低成本将导致会计信息出现不可靠性。他们同时提出在大企业下使用的一套会计信息系统已不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对于一个小规模的企业而言,不能直接分配到产品的辅助成本很少或者只占到整个产品成本很小部分,按照财务会计程序归集产品成本不会出现很大的误差;而对于大型制造企业而言,复杂的生产过程使得按照固定的方法分配成本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三、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管理会计方法与思路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管理会计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