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的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设计的前景

篇1

关键词:灵感;服装设计;灵感来源

今天,服装设计作为一门独特艺术已被承认,服装体现的已不仅是作为实用的物质存在,而是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和表现气质的有生命的艺术品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宗教、政治、经济、产业、科技、艺术等各种表层文化的发展和渗透,产生了复杂多样的变化,导致许多现代概念的产生,其中之一就是,服饰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物体,而是复杂文化中一个独立的体系,同时,又必须把它作为各种文化的综合体来进行考察。因为服装是文化,所以其作品必须具有主题性、艺术性、实用性。鲜明的主题从何而来?从丰富的知识而来,而其艺术性要靠其深厚的艺术修养。一幅好的设计效果图要靠其精湛的技艺,高超的制作工艺会使作品更加精美。正是设计师们的鲜明的主题,高超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制作技艺,使自然界中各种原料、辅料组成了具有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的服装艺术品。

1 灵感

灵感,是人们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亢奋,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然而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是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有人说,灵感是意识与无意识,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直观的感觉就是,灵感在人类的创新活动中,具有开启的功能。通常是由创新媒介诱发而出,创新灵感的直接和顿悟式的启迪能解决创新问题,产生出新的认识成果。

2 服装设计灵感

服装设计灵感是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的构思过程开始的启发,是产生服装设计思路的指引,是一切服装设计的源头。当下社会中,服装种类多种多样,其在设计中融入了各种不同的元素与风格,而这些元素与风格的源头,即为服装设计的灵感。服装设计灵感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灵感往往会造就一件举世闻名的服饰。世界著名的法国设计大师皮尔・卡丹,曾从大自然的花卉中寻找灵感,创作出一组如花似玉的花神女装。伊夫・圣・洛朗的设计作品风格新颖别致,这与他周游全世界综合东西南北各种设计风格的设计方法是分不开的。在他的代表作品中有热情洋溢的西班牙风格,也有庄重典雅的中国风格;有纯情奔放的非洲风格,也有高贵华美的俄罗斯风格;有色彩绚丽的毕加索式套装,也有蒙德里安简洁明快的色彩与线条配成的着装等等。这些例子都充分证明,好的创作灵感对于服装设计的巨大作用。

3 服装设计中灵感来源的途径

(1)从历史文化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人类社会历史从原始社会开始已有二、三百万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五、六千年。各种文化及艺术源远流长。服饰历来反映它所处的世界,反映着时代价值,是时代的象征,直接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所以研究历史可以从中诱发出新的设计灵感。历史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炫美的壁画、大气的青铜方鼎、清秀的青花瓷韵、浑朴的书法、优美的国画等等。在前人积累的文化遗产和审美趣味中,可以提取精华,使之变成设计服装的灵感来源。这种方法在成功的设计中不胜枚举,例如:取材于远古题材的获奖作品“秦俑”、“青铜时代”“战魂”等。

(2)从民间艺术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艺术的珍宝,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中的许多奥妙之处仍值得现代服装的借鉴。世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风俗、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节日:“泼水节”、“女儿会”、“架桥节”等,这些风俗是民众生活中深层次的文化,它既反映了物质文化特征,也反映出群体的历史传承,即精神文化特征,而往往服装装饰就是这种反映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另外,民间的手工艺品也是服饰的来源,例如:贵州的蜡染、东阳的木雕、苏州的刺绣等,其中一个造型、一个图案、一朵绣花、一组配色等都是很有特点的素材,经常给创作者以每秒的灵感,例如:第四届兄弟杯大赛中一举夺魁的金奖作品剪纸儿,该设计用羊皮和纸相结合,平面剪纸和立体剪纸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将民间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

(3)从姊妹艺术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音乐、舞蹈、建筑、摄影、书法等即为姊妹艺术,它们是服装设计最主要的灵感来源。艺术中的许多语言是相通的,尤其在这些姐妹艺术中,包含着许多服装上所需要的信息。姊妹艺术与服装的流行和发展有不解之缘,服装也被称为“凝固的音乐”、“流动的建筑”、“绚丽的绘画”、“变幻的电影”等。在世界时装中心的巴黎,时装被列为第八艺术。在高级手工时装会中和著名时装设计师的作品中,借鉴多种艺术形式而设计的力作屡见不鲜。有些设计师是学建筑出身的,他们往往做得很成功,那是因为在建筑设计的学习中所培养起来的空间感知力在服装设计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筑设计师的空间感知能力包括视觉空间判断、空间建构的空间方位设置等。这些能力是以其主体的大脑中的认知加工模式为中介的,无论是看到一种建筑物还是在设计一种建筑物之前,其头脑里就已形成了一个设想的建筑,这个表象是唯美的、合情合理的一种认知模型,当建筑师转向服装设计时,就会有意无意地以这种模式来设计服装,表现为良好的空间感知力。例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伊夫・圣洛朗先后推出的西班牙艺术的、俄罗斯古典艺术的、中国古典艺术的系列服装,还有源于毕加索绘画艺术的套装,蒙德里安冷抽象艺术系列装和欧普艺术系列装等。在赫本从影的30多年里,纪梵希一直为她设计不同角色的电影服装,长期的合作,也使纪梵希不断从影视艺术里吸取灵感,用于创作。(4)从日常生活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艺术的构思源于生活。宇宙的无穷变化产生着黑夜与白天,蕴含着风雨变换,运转着四季交替,造化着江河湖海、森林草木、戈壁高原。现实社会的绚丽多姿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更给予我们以创作的来源,生活中的任何一种事物,任何一种感受都可以成为时装艺术家的创造源泉。无论是旅游观光、娱乐、观摩新潮服装或建筑,还是身边发生的事,都可以诱发设计的灵感,生活中物的形状、体积、质感、气味等都是很好的灵感来源,可以根据身边的事物诱发出新设计。比如纽扣材料,各种水产壳类色泽独特,高贵大方;坚果纽扣坚硬耐用,质感相当高雅。除此之外,生活中常见的美都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服装感受,我们在享受日常生活时,更要时刻注意点滴的美,让他们成为我们服装设计的动力与源泉。(5)从自然生态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自然生态变化万千,千姿百态,蕴含丰富的万物,如山川、悬崖、海洋、天空、动物、人物、植物等一切自然景物都是可以借鉴学习的,它们是人类服装设计灵感来源的重要途径。澳大利亚设计师琳达・达克逊就是“大自然的设计师”,对他而言,澳大利亚的灌木景观,辽阔的蓝天,泥土的丰厚的红色,灌木丛生的沙漠上的黄色和绿色,闪着耀眼光芒的石头和树木,蛋白石漂亮的灰色,白色和萤光绿,这就是他所运用的色彩灵感来源,就是他设计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不竭动力。

(6)从个人爱好中寻求服装设计灵感。每个人都会有许多兴趣爱好,对于设计师广泛的个人爱好,往往是服装设计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有人喜欢集邮,服装上有会讲述有关邮票的故事;有人喜欢收集蝴蝶标本,蝴蝶的造型和色彩便飞满他的设计;还有人喜欢绿色,作品中就充满了绿色的翠绿欲滴。人类生活中各种各样事物,都可以迸发出灵感的火花,给我们带来更美的服装。服装设计是在满足人类穿衣的基础上的美学体验,设计灵感来源途径多种多样,设计出的服装就各不相同,但都要服务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繁荣,不能盲目搞怪,过分标新立异,只有大家都接受的美,都认同的美才是真正成功的!

参考文献:

[1]苗莉,王.服装心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毛长江.浅谈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J].四川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3]刘元风.服装设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篇2

关键词:踝前撞击综合征;关节镜;玻璃酸钠;中药熏洗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Ankle Impingement Syndromes )是指踝关节各种软组织或骨性摩擦、撞击或挤压所致造成疼痛状态的一组疾患。主要表现为踝关节慢性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过度活动时疼痛加剧。其病因主要为反复微创伤所致软骨损伤,韧带、滑膜炎性增生嵌顿和骨赘产生,关节活动时增生的滑膜嵌入骨赘或关节间隙中而产生挤压疼痛。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多为运动损伤所致。按照损伤部位的不同,踝关节撞击综合症可分为。①前外踝撞击综合症。②前踝撞击综合症。③前内踝撞击综合症。④内踝撞击综合症。⑤后内踝撞击综合症。⑥后踝撞击综合症。按病因分类,包括骨性撞击和软组织撞击两类。骨性撞击综合症一般是指距骨和胫骨骨赘之间的撞击;软组织撞击为关节囊、滑膜、韧带增生、肥厚或瘢痕组织增生所致。在踝关节各种部位的撞击综合征中,踝前撞击占有较大比例,1943年Morris首先提出了踝前撞击综合征的概念[1]。针对踝前综合症的治疗,许多医生学者都提出自己的治疗方法和见解,近年来我科采用关节镜清理、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附加中药熏洗治疗踝前撞击综合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2014年我科选取9例踝前撞击综合征患者;左侧2例,右侧7例;年龄15~53岁,平均29.7岁。查体所选病例背伸均轻度受限并可引起疼痛加重;术前均行X线片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显可见见胫骨前缘和距骨骨赘增生5例。

1.2方法 先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常规踝关节镜手术治疗,清理充填于踝关节内各间隙的滑膜、游离体及瘢痕样纤维条索组织,观察胫骨前缘、距骨前缘的骨赘增生情况,如果存有骨赘用磨钻磨削,以踝关节被动背伸和跖屈活动时胫骨前缘和距骨无撞击为度。如有关节软骨面损伤软骨下骨者行创面清理、微骨折术治疗。术毕反复冲洗踝关节,关闭伤口,关节腔予以注入玻璃酸钠,加压包扎。

1.3术后治疗 一般患者术后3 d可在非负重下行踝关节背伸、跖屈功能锻炼。单纯行软组织处理和骨赘磨削者,2 w后开始负重行走;行微骨折治疗者下地负重行走的时间应予延长。3 d后行伤口换药时关节腔穿刺抽吸并再注射一次玻璃酸钠。2 w创口完全愈合后,用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各20 g,苏木、独活、花椒各15 g,乳香、没药、红花各10 g,若肿胀明显,可加用公英、地丁各15 g。药加水2500 mL/剂,煮沸15~30 min,先熏蒸,温度适宜后泡洗,注意防止烫伤。2~3次/d,疗程2 w左右。

2结果

本组统计的所有患者中,术后均进行跟踪随访,手术3个月后按照美国足踝矫形协会推荐的足踝评分标准(AOFAS)评分并与术前对比,术前良2例,可2例,差5例,术后优6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88.8%,疗效满意。

3讨论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是由踝关节内骨性组织及软组织摩擦引发疼痛的疾患,多与踝关节创伤呈正相关,较少一部分是由踝关节先天因素引起。发生撞击的组织可大体分为骨赘、滑膜组织、韧带纤维、瘢痕、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和半月板样组织等几类,其发病机理主要为关节急性滑膜炎转为慢性或多次反复的轻度创伤,造成增生的滑膜可充填关节间隙,关节屈伸过程引发疼痛,还有一部分患者是由于关节软骨损伤造成软骨面剥脱或游离体形成。当然,也不能排除先天形成的皱襞发生嵌入及软组织骨纤维化的可能[2]。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关节镜手术是最佳选择。关节镜手术清理的目的是清除关节内的致痛因子,尤其是关节软骨磨损后的碎屑和微结晶、软骨降解微粒、炎性因子和疼痛物质,磨削影响关节活动的骨性阻挡或软骨剥脱后的台阶状关节面,解除关节内绞索因素和功能紊乱,阻断病变的恶性循环[3]。

玻璃酸钠是一种无色、澄清的粘稠液体,是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己糖组成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一种粘多糖,相对分子质量150~250万,接近膝关节液的成分。有研究表明玻璃酸钠对软骨细胞正常表型的维持有保护作用,并能明显拮抗IL-1β对软骨细胞增殖的抑制[4]。关节镜手术需冲洗关节腔,术后注射玻璃酸钠,人为地制造一种接近正常关节液的关节滑液。玻璃酸钠做为人工关节滑液的主要成份,不仅能促进软骨细胞的修复,还能明显减轻关节组织的炎症反应。其相对正常的浓度和属性对维持关节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除在关节腔内起作用,减少组织之间的摩擦,同时还发挥弹性作用,缓冲应力对关节软骨冲击。

中医学认为,踝关节损伤后多会伤及气血,以致气滞血瘀,产生疼痛;损伤处瘀积不散,瘀血滞于肌表,瘀阻经脉,水湿停滞则为肿胀。中药熏洗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外治方法,它以其"内病外治、由表透里、舒筋通络"的特点在中医外治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采用术后用中草药熏洗方法,通过对局部的温热剌激,增高皮温,改善血液与淋巴液的循环,药力从表皮渗透到筋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对于术后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5]。

综上所述,我院采用关节镜清理、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附加中药熏洗治疗踝前撞击综合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由于我们病例数较少,缺乏大样本统计学和循证医学依据,除踝前撞击综合征外其他类型的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未列入研究范畴等原因,使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成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焦晨,胡跃林.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研究现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25(5):147-150.

[2]刘玉杰,王志刚,等.关节镜微刨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09,1(1):37-39.

[3]周焱涛,向先祥,罗政.关节镜下诊治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34-35.

篇3

绿色服装设计在面料、外形、色彩等设计要点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符合环保的原则,并以环保为目标,使设计出的服装既满足环保的要求,也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以下就以三个设计要点为例,来分析绿色服装的设计策略。

(一)面料

在绿色服装设计中,环保始终是其设计的主题。设计绿色服装,自然就要选择绿色环保的面料。对于绿色面料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1.采用环保无污染的原料纤维是一种十分符合绿色设计理念的原料。纤维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纤维制品失去其使用使用价值之后,可以被回收再利用,或直接在自然环境中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生产纤维的原料采用的是可再生或可利用的废弃资源,不会影响生态平衡,同时纤维对人体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是一种十分环保健康的服装面料原料。2.注重原料天然肌理服装设计师在进行绿色服装设计中,可以通过对面料天然肌理的强调和表现,使人们感受到天然材质的魅力,从而尽量回避对人体有害,同时又不环保的化学制品。在具体设计中,可以合理、大胆的采用一些天然原生态的、未经过加工处理的自然材质,彰显出材质本来的面目和肌理,在唤起人们环保意识的同时,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

(二)外形

在服装外形的设计中,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服装与人体的空间处理。无论是西方流行的三维立体结构,还是东方流行的二维平面结构,其首要目的都是为了使人体感到更加的舒适。绿色服装设计不应过分的追求外形上的创新,应注重表现人体的自然形态。在绿色服装设计时,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风格的部件来实现服装外形的多样性。例如可以为一件服装设计多种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衣领、袖口、口袋等配件,让人们在进行服装搭配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更换,参与到服装设计当中。这种设计方式可以让人们回归自然与本性,提高服装的使用率,并增加其生命周期,从而达到节省原料,物尽其用,自然环保的目的。绿色服装设计在注重外形设计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其生态性和环保型,将服装设计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对美的追求,又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耗,无害于生态环境。

(三)色彩

色彩能够对人产生从表面直达内心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服装的色彩时,服装设计师不仅要考虑颜色搭配的协调性,还要运用联想的魅力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绿色服装设计中,最理想的颜色自然是绿色。绿色代表了大自然,象征着生命、活力、和谐、自由、清新、舒适等。因此采用绿色作为主色调进行色彩搭配,将更加能够贴近大自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

二、绿色服装设计的现状和前景

篇4

三维虚拟服装设计系统及试衣系统日趋实用化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介绍。

1.1三维服装设计及试衣系统具备了较好的兼容性日趋实用性的服装设计系统基本实现了标准化,可以导出多种格式。不同格式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以便于与服装试衣软件、服装生产机械等的有效结合。同样,服装试衣系统也同样具备了较好的兼容性,日趋实用化。例如:CLO_3D/MD可以兼容使用DXF-AAMA文件和YUKA、Gerber、Lectra、StyleCAD,、Optitex、PADsystem等大部分的现代样板CAD。也可以兼容AdobeIllustrator、AutoCad等的标准DXF。在CLO3D/MD上制作的服装是可以用OBJ文件格式导出后跟别的三维软件兼容。

1.2人体模型实现了参数化,可以快速、准确的形成个性化人体不管是三维服装设计系统还是试衣系统,三维人体模型是必须的。三维人体模型生成效率大大提高,模型更加精确并实现了参数化,对于设计及展示服装更实用。许多学者已经对参数化人体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以下为LookStailorX人体模型建立的参数。

1.3服装设计及试衣工具更简单、丰富、方便日趋实用化的三维服装设计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工具,简单易用。如绘制工具、测量工具等。这些工具的使用,使服装的绘制简单易学,哪怕是新手也可以通过简单培训,了解基本的操作。大部分工具的使用是基本相通的。首先在工具栏点击图标,或者是在菜单栏选择工具的应用,然后设置参数,即可得到想要的结果。以图易设计系统中圆角顺滑工具为例,在设计衣服圆角下摆时,可以点击图标,如图设置适当参数可轻松的得到想要的结果。又如LookStailorX中点击选择封闭样片,然后点击即方便、快捷的实现三维衣片向二维衣片的转化。

1.4服装设计软件的功能更丰富,使虚拟场景及人物更具有真实性日趋实用化的三维服装设计系统存储了更多的颜色模板、面料模板以及花型模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设计的服装上进行不同的颜色、面料以及花型的搭配,这样可以使服装设计更符合用户的需要。当然,用户也可以自己设计图案,保存为适当的格式,导入设计系统,存储在面料库,用于设计的服装款式的面料。设计的服装更合体,客户的满意度提高。如Clo3D中提高Shear的比率来表现易出褶的布料;调整Bending值来表现素材;调整内部Damping调整服装移动时的弹性大小;Buckling值的设定可以改变布料的弯曲特性。

1.5日益实用的服装设计系统对服装零部件的模块标准化,使设计更简单日趋实用化的三维服装设计系统提供了转化人体为服装、生成服装模型、生成衣领、生成衣袖等功能。在自动生成的服装或部分服装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尺寸来得到理想的款式。此种实用化的设计可以避免服装瘦小,无法穿着的情况,节省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1.6三维服装试衣系统由原来的虚拟静态试衣逐渐发展到虚拟动态试衣虚拟服装三维静态试衣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已经形成了层的概念,可以同时展示多层服装,较真实的从三维角度模拟人体服装。三维虚拟服装的展示不仅仅停留在静态服装,也日益向动态虚拟展示方向发展。动态三维服装展示可以像模特一样从多角度展示服装细节。

2三维虚拟服装设计与试衣系统的发展前景

篇5

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必须结合职业规划

目前,中国的服装行业已经完全市场化发展,包括服装出口也逐渐取消配额,所有服装企业处于几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里发展,面对整个自由化的市场经济,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学必须培养能胜任市场竞争、有准确职业定位的人才。所以,服装设计教学改革也逐渐向市场和注重行业实用的技术靠拢,包括一些行业比赛,也更注重学生设计在市场的前瞻考虑和准确定位,创意更注重体现在服装的结构和工艺细节上,对于这样的设计,市场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也更高,而不再把创意思维脱离市场去强调以至变成了纯艺术造型和软雕塑。因此,服装设计教学在理念和就业的针对性上已经结合了设计职业的实际需求,也就形成对学生教学和培养的职业

规划。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经济发展体现在服装行业上主要是服装市场、服务于人们实际穿着的成品设计、营运和产业规模、形态的调整和发展,这些也相应造成服装职业的形式和责任范围在发展和变化。服装设计教学不能脱离经济发展,也就不能脱离服装产业的发展,服装产业发展造成的服装设计职业

变化。

其次,经济体制的变革既然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也必然影响到服装设计教学方式的变革;再次,经济发展水平、结构的变化也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这也要求服装设计教学必须结合市场、结合服装市场中的具体职业才能得到顺利发展。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现阶段,“以就业为导向”也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而“以就业为导向”的服装设计教育的要求和表现就在于教学中能时刻体现和联系职业规划。

服装市场是变化速度很快的时尚流行产业,时尚流行受人群、社会、经济、地理、文化……等各方面影响,并且反应非常敏锐,而服装设计教学却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要化解这之间的矛盾,往往需要针对具体的职业规划和要求才能协调好。例如大学里,一个款式的结构制图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学生学会后却发现这类款式和结构形式早就被市场淘汰了;再比如,学生学会一种制图软件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掌握,毕业了去工作,才发现该软件早就更新换代了。甚至有大学毕业生工作很多年后,认为自己大学学的是梭织类服装设计,毕业了却从事针织类服装设计,因此在工作中花了很多时间去适应和掌握,也因此认为大学课程都是有用的,但都是基础,更重要是大学教育让学生掌握了学习能力,自强自觉自立的精神。而不是专业技能。所以,要提高学生对专业教学的认可度,服装专业教学必须结合职业规划。

服装设计教学结合职业规划发展的思路

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结合职业规划进行教学对大学生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职业规划让教学更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说服力,更能在实践中检验和证明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例如服装设计结构对应材料和不同风格款式设计的尺寸把握,经过具体的职业目标和了解,会更准确的对应相应品牌和产品风格,掌握更实用的版型处理技巧:另一方面,结合职业规划的教学发展能促进服装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转化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业务水平,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沟通协调,让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双赢机制。

服装设计教师在教学时结合职业规划,因为对教学对象在教育活动完成后要从事的职业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和相关企业具有共识,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和明确化。而要对职业进行详细而务实的规划就必须结合实际的企业和职位,这就要求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互赢、互惠互利的机制,并结合具体的情况拿出具体细致的方案。例如:以电子商务为主的服装品牌和以实体店为主的服装品牌对于设计师的要求有所不同,对服装设计教学应该着重的专业技能也会各有偏重和要求,这都需要在教学里结合职业规划去改革和发展。更准确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提高高等教育服装教学的实用性以及教学和相关经济产业的结合度,重点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推进,双师型教师既有行业的知识技能,又具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经验,能在教学里理论结合实践,有的放矢,轻重有度。加快学生适应行业和企业工作的进度。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教学里让学生了解到了整个行业和职业的需求,市场变化和专业前景。既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技能掌握,也促进了服装教学和服装行业的发展。反过来说,如果教师自己不清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现状,不了解相关职业的技能要求正在变化,那么对于想把学生教好,期望学生经过教学过程后能胜任相应工作的愿望就可能落空,这对服装设计教学和行业发展都会造成发展滞后的不良

影响。

教师在每个服装设计教学环节中,如果能紧扣职业规划的内容和要求,就会需要掌握更专业的知识,更细分的知识体系和内容,更有步骤的教学计划和进度。也让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课件等教学要素更科学、更有效、更务实、更正确。学生在学习中才能真正学以致用,在丰富的课堂内容中感受到工作的性质和具体环节,并自觉学习,树立良好的就业信心。

职业规划的发展促进服装设计教学的发展

服装行业的发展具体到时尚流行的设计工作上,发展更新速度很快。同时,现代整个经济模式的发展变化也非常快,例如以前的服装设计针对的是一个品牌的定位和产业营运,针对的是多少个实体店卖场的形象设计;而现在的服装设计师可能针对的是一个品牌文化的掌握和电子商务的网络运做;针对的是虚拟卖场的设计和产品服务;这之间服装设计的体现和表现形式,具备相关技能的专业性有了较大的区别。针对的顾客特点也有了很大区别。一个服装设计从业者具体担任的职位和负责工作也有了一些变化,而教师在专心教学的同时,很难再花更多的精力在社会实践上。所以,结合职业的规划,导入相关的企业和实践环节到课程中,围绕行业和职业的发展,推进教学的完善和职能对应性,将促进服装设计教学的发展,归纳来总结,职业规划的发展促进服装设计教学的发展。

职业规划的发展促进服装设计教学的发展将展望更辉煌灿烂的前景,服装设计教学将发展成职业技能教学、职业教学、实践教学、半工半读教学;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服装设计教学过程将穿插在实践基地、专业考察地点、职业目标地、职业责任范围;服装设计教学将发生更大的改革和发展。

篇6

关键词:服装设计;智能化;需求分析;模式研究

服装设计的智能化发展,通常是基于对生命系统的模拟与感知,来构建基于服装传感技术的双重反馈机制。智能服装设计能够从感知、反馈与反应中来满足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其前沿技术是建立在服装材料的智能化,特别是记忆材料、变色材料、相变材料等;另一方面依托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柔性传感器、导电材料来实现通信。智能服装作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已经成为当前可穿戴多媒体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特别是随着传感技术、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的发展,为智能服装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针对智能服装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将着重探讨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以及设计模式,并就未来趋势展开探析。

1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

智能服装设计是以科技为驱动力,并从可穿戴性上来说科技与服装设计的融合。智能服装设计的需求是基于用户为中心,来将服装设计与智能化技术进行平衡。如J.Rantanen等人设计的雪地救援智能服装,从满足极地严寒条件下,实现电子组件与服装美学的融合,并能够为用户提供定位、健康状况监测等;J.McCann等人利用决策树法来探讨智能服装设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满足用户自身可穿戴需求,从服装的合体性、透气性、吸湿性等方面来调节服装的舒适性;二是满足用户的作业需求,如具备与某行业相关的服装整体和细节设计,便于适当场合、主要活动的作业规律等;三是满足用户文化需求,即能够从穿戴中遵守相关着装规定,并不影响用户对其他服装的穿着需求;四是满足美学需求,能够从服装的颜色、款型、样式等方面体现潮流等美学特征,从而为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智能化服装。

2智能服装设计的技术手段及表现

智能服装的服装与科技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从智能服装开发来看,其关键在于新技术的运用来满足智能服装的设计目标。

2.1柔性设计技术

所谓柔性设计技术是基于生物医学实现智能服装设计的一种应用,通过在面料中嵌入电子系统线路,并与腰带、衬衫等其他服装共同构成微电子接受、通信系统。如利用传感外套来改变服装的情境感知能力,实现对不同运动需求下的具体操作。在科技运用中,这些传感器与面料的结合,还可以与电脑相连,满足信息存储与交互。如雪地救援智能服装,内置GPS定位系统及电子指南系统,便于穿着者根据自身需求来定位,并获取极地气象信息。在传感器技术中,一方面从内置的光线、声音脉冲装置来获取异常信息,并触发相应报警信息;如果用户在1min中取消报警,则消息被取消;否则则通过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向外发送警报信息。

2.2智能服装面料设计

从智能服装的发展来看,智能面料设计对于提升智能服装的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以雪地救援智能服装为例,内衣、背心、裤子等,其材料多采用针织技术,并通过相变材料来调节体温,提升舒适度;在外套材料上,利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来制作锦纶布,不仅具有抗破坏性,还具有耐磨性,吸湿性等。当然,智能服装设计在功能上可以利用面料设计来保障合体性,改善智能服装的美学效果。如军用服装中采用面料分层技术,内层材料具有吸湿透气、快干、导汗等功能,外层面料具有隔热、保温,且能够与周围空气形成平衡。可见,智能服装的设计目标在于从科技运用上、面料设计上来满足人的不同需求,最大化增强服装的舒适性。

2.3智能服装造型设计

从造型设计来看,智能服装的研究较少。如L.Li等人通过研究医疗智能服装,利用针织技术来设计经皮神经电刺激智能服装,能够满足医疗智能服装的治疗效果。在选型上比正常服装小,并通过肩线前移、缩小领围等方式,便于衬衫上的电极能够刺激人体穴位;在缝制上采用手工方式,以保障服装满足患者的身体需求。另外,S.F.Rogale等人通过研究自动热防护功能的智能服装,从夹克造型应用中来制板,制作出满足特定活动需求的舒适性夹克。在智能服装设计上,多依赖于市场需求来融入智能化技术,在造型设计上,也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变化来导入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法,使其更具综合功能性要求。如草地消防服装,首先要考虑其生产条件、安全性及穿着舒适度,并保障各运动关节点不同部位之间的关系协同。如在服装细节设计上,要注重裆部的弹性,能够满足活动需求;在拉链设计上采用魔术贴;在腰带设计上增加可调节设计,如松紧带等。

3智能服装设计的效果评价

智能服装在设计上不仅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还要从智能服装的电子模块、整体效果上具备舒适性、可用性。由于电子技术本身的特点,对于智能服装设计还需要通过检测,确保各项模块达到相应要求。如对于雪地救援智能服装,不仅要进行洗涤测试,电子模块测试,还要通过真实的使用环境,来测试其整体性能。在单一电子技术测试中,通过配置相应的测试模块,将至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来获得智能服装的电子技术稳定性。在真实环境测试中,通过模拟各类真实使用环境,如滑雪环境、机动雪橇作业方式等,对可能触发的报警系统进行综合测评;另外,对于雪地救援智能服装的电池能耗进行测试,对其用户界面及导线稳定性进行优化。在老年智能服装测试环节,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来获得使用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对智能服装用户需求分析中,特别是穿着后评价,其喜好程度、使用建议进行分析,来获得相应的改进思路。由于智能服装在使用领域、功能设计上存在差异性,对用户需求的分析,以及对智能服装的测试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智能服装的测试与评价可以采用分级式体系,从基础物理分析、电子测试、气候适应性、服装舒适度及服装现场试验等方面来获取全面评价信息,为优化智能服装设计模式提供参考。

4智能服装设计的趋势

通过对智能服装设计的分析,在未来发展趋势上,智能服装重点在于技术创新,特别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的发展,为智能服装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智能服装设计模式的研究,将会更加关注智能服装的开发与评价,特别是从人的需求、行业发展上,通过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推进智能服装设计商业化、大众化发展。国外在智能服装设计领域,一方面从智能服装的功能上满足专业性要求,另一方面从健康、时尚、绿色环保等方面来推进智能服装的市场化发展。另外在特殊领域,如军队、救援、防护等行业,智能服装设计将在智能技术提升是行满足特殊性要求。我国对智能服装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将着重从提升智能服装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智能服装的交互性上,围绕用户需求,加强学科交叉与重叠,突出智能服装设计的技术性,来提升我国智能服装的自主研发水平。

作者:诸燕亚 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田苗,李俊.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与发展趋势[J].纺织学报,2014(02).

[2]王军,陈晓玫,穆芸,李晓久,潘力.智能纺织品的内涵、设计及其应用前景分析[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5(01).

篇7

(一)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教育目标

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不仅能够在传统实用类服装设计领域取得成就,而且能够参与到舞台服装制作、影视造型等相关行业中。在社会文化事业极大发展的今天,服装设计专业人才不乏用武之地,社会也需要更多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熟练掌握制版和缝制工艺以及服装营销、服装陈列技巧的人才参与到服装相关行业中。因此,服装设计课程应以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多面性的需求为方向,进行全面课程改革。

(二)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教育的宗旨

进行职业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是个体毕生发展中的重要议题,这是现代心理学对职业心理进行研究之后所得的重要结论之一,这也意味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影响会持续一生。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考虑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走向,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也必须注意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宗旨。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方式

(一)以实践教学开展为目的

进行教材改革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注意到服装设计课程本身的应用性。目前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中,无论是对服装设计的理念的表述,还是对服装设计方法的教学都显得太过死板,这样的教材不仅制约了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挥,而且使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局限。因此,有必要以实践教学的开展为目的进行教材改革。教材改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服装设计专业书籍,选择其中应用性较强的那些作为教材;第二,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在原本的教材理论基础上,另外自编一本全部是应用实践知识的辅助教材,在服装设计课上使用,辅助教材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从刻板的理论教学中跳出来,通过动手设计、动手成衣,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

(二)以就业为目的进行教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中心,就必须在教法改革中明确“就业”这一目标。无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学生所处的环境始终是学校而不是职场,因此,学校应从教学环境变化的角度实施教法改革,即应用校企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岗位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学校可以与当地服装设计公司、大型影楼等企业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在企业注入资金,为学生争取综合性较强、设备较为完备的教学条件。使学生的应用课程与服装设计的日常应用联系起来。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方法的实施,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们也能够从教学指导当中获得有用的反馈,从而更好地总结自身在教学中的问题。这样的教法改革,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学的岗位指向性理解的更好,也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的进行教师职业素质再教育

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根本在于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如果教师们本身的职业动手能力不足,对目前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类型以及职业前景了解不足,也就不能给学生做出表率,更遑论对学生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行再教育,是服装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首先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一系列培训课程,使教师对服装设计应用领域的最新动态有所理解;其次,学校可以将教师安排在企业中进行岗位再教育,使教师通过实际感受增加对服装设计应用的职业理解,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发展。

三、在服装设计课程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应充分应用学校资源

不同的课程改革方法对各院校的教学资源要求不一样,对学校的办学实力要求也不一样。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在进行课程改革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本学校所占有的教学资源和所拥有的教学实力,在高效利用资源的同时,不使课程改革活动成为学校发展的压力。

(二)课程改革应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在以人本教育为主要教育思想的今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发展需要的特殊性,例如,刚入学的学生社会经验太少,直接使用校企联合教学的方法更容易使他们的职业心理发展受到挫折,因此应该先从学生对教材、对服装设计学科的熟悉和认识开始进行教学,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则更适合于高年级学生。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互联网+;服装行业;服装设计网络平台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互联网+”已经影响和改造了许多行业,例如早已走进人们生活的电子商务、在线打车、网上婚介、在线医疗等。近年来,服装设计领域也开始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将服装设计师、服装产业供应链、销售环节等加以整合,为信息及时有效的交换提供便利。这些平台隶属于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方服务行业,为供需双方提供有偿服务。一些学者也尝试分析利用“互联网+”,以及共享经济、众包模式在服装设计师和服装产业应用中的影响与可能性。

1 中国服装设计网络平台的服务项目

1.1 人才培养及推广

服装设计师的级别划分是其设计作品价值最重要的评定标准。服装设计网络平台将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服务重点,定期上传名师讲座及国际时装,供会员设计师学习;此外还各类服装设计大赛参赛信息,并提供指导;一些与海外服装设计专业院校有合作关系的服装设计平台,还为设计师提供专业的海外深造咨询、手续办理等服务。

此外,平台还为设计师提供求职专区,上传服装设计作品,让服装企业更直观的了解设计师的设计才华。网站还将设计师绘制的服装效果图按服装风格、种类、面料、用途、客户年龄层等详细分类,方便服装企业根据自身品牌风格查找所需设计人才。

对于希望创立品牌的设计师,平台还专门为其寻找和提供品牌孵化器服务。在品牌创办之初,通过提供场所和办公配套设施,咨询与培训服务,以及政策、法律、融资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品牌创立的风险和成本,使其拥有相对宽松的成长空间。

1.2 定向设计

定向设计是一种设计构思方法。是根据设计目标的不同,即根据各个具体的人群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构思时可以向某一类群体定向。

在服装设计网络平台中,定向设计往往是由企业按品牌风格类型和相应季度流行趋势发起的设计作品征集,由平台上的众多服装设计师接单并将设计作品上传,企业选拔出优秀作品后向入选设计师支付相应报酬。

1.3 ODM贴牌

服装制造厂商将设计或制造出的产品上传至服装设计网络平台,一旦被某服装品牌企业看中,就会要求配上后者的品牌名称来进行生产,或稍加修改再生产,以减少自行研发、设计、生产的时间。目前服装品牌企业为减少成本,这种贴牌形式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不同品牌同款现象。

1.4 设计师集成店

这部分的服务平台更接近于电商商务平台,即集合众多知名服装设计师或新锐设计师,在平台上搭建网店,展示其个性化的设计服饰,这些设计作品往往深受追求时尚与自我的消费者追捧。大部分商品以成衣形式销售,也有少量定制服务。但这种设计师集成店的商品属于限量生产,因此成本较高,价格自然远高于批量生产的同类商品。

2 中国服装设计网络平台的优势和弊端

2.1 优势

服装设计网络平台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服装行业集中化,将所有与服装设计有关的资源整合起来,并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例如中国大陆最大的全球设计师集成平台D2C,将全球优秀的原创设计师和品牌汇集,消费者可以通过浏览网页选择喜爱的设计师和作品直接下单购买或定制;此外,号称中国最专业的时尚设计人才和企业机构聚集的行业综合门户网站“梧桐树”,凭借全国18所知名服装设计专业院校鼎力支持的优势,拥有服装设计专业新生力量的强大会员支撑,是服装企业寻找服装设计人才的优质平台;培娜服装设计师品牌集成,是帮助有一定工作经验、具备原创开发能力和设计、制版、工艺、销售能力的设计师做品牌推广。目前,这些服装设计平台数量较少,而且各有其主营业务方向,相互间竞争小,具有相当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2.2 弊端

2.2.1设计师等级不易界定

全国专业的设计师评选为数不多,其中“中国服装设计金顶奖”被誉为中国服装设计界的最高等级,这些获奖设计师往往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是被市场所认可的优秀设计师。其次,少数几个国内外知名服装设计大赛也为新锐设计师的等级界定提供了重要途径。如:“汉帛奖”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中国服装设计新人奖等。

但除了上述顶尖级服装设计师由专业的评定机构选出,其余大量设计者的设计水平并不能得到清晰的界定。近几年,服装设计大赛层出不穷、鱼龙混杂,评选标准和评委也有很大层次上的差别。对于普通服装厂商和消费者来说,单从服装设计大赛中已无法辨别设计师水平的优劣。这也对服装设计网络平台的设计师等级和佣金划分造成一定的难度。

2.2.2设计师能力虚夸

网络平台是个虚拟的世界,就必然存在虚拟世界的诸多弊端,比如订单量和好评率的造假。对于新注册的服装设计师,由于没有订单量、粉丝量和好评率,极难吸引大家的关注,“刷单”的造假行为自然成为短时有效的最佳途径。对于初具规模的服装设计网络平台来说,很难有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手段用来查处此类造假行为。

此外,服装设计网络平台虽然制定了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但设计师简历由设计师个人上传申报,其个人资料的真实性和个人作品的原创性也存在一定的能力虚夸风险。

2.2.3知识产权易受侵犯

设计师为了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华、服装制造厂商为了取得服装品牌企业的贴牌,必须将设计或制造出的产品图片上传至平台,这种展示在吸引客户的同时,也极易被缺乏诚信的个人和企业所利用,直接扒版或稍加改动变成为自己的设计,导致知识产权被侵犯而又无法及时有效地维权。

2.2.4合同监管难度大

作为一个具有中介服务性质的第三方平台,服装设计网络平台对旗下注册会员有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义务。例如亚洲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为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推出了支付宝服务,还对平台上的电商收取1千-几万不等的开店保证金,作为消费者维权时的重要保障。但服装设计网络平台行业性强,不可能具有如此规模,未必得到客户的充分信任。此外,在大力吸收会员的初期,也不得不放低甚至不收取保证金,这也增加了合同监管难度。

2.2.5受服装市场环境影响大

在09年,也就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台以后的第二年,服装行业异常红火,服装原料之一的棉花每吨价格从1万涨到3万。不料一波疯狂的产能扩张之后,到2012年经济刺激药力消退,很多企业订单大幅下滑,甚至前两年的利润瞬间归零。在短短五年内翻了一倍多的员工工资,因其具有刚性,此时并不能因经济低糜而回落,这也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无法想象的压力。2015年,服装企业频现破产倒闭潮。服装设计网络平台是专为服装行业服务的,因此也受到相当大的波及。

3 总结及未来发展分析

3.1 竞争激烈使得利润降低

作为一种新兴行业,既要保证短期盈利,又要保证长期的品牌发展。短期来看,市场存在需求,而平台尚处在发展初期,为数不多,随着进入该商业模式的平台不断增加,自然会产生竞争。另外,各服装设计网络平台经过长期发展调整,也会出现主营业务向盈利高的项目并拢的现象,从而导致竞争项目过度集中。长期来看,为了保证平台的品牌效应,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以投放广告和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会员,扩大平台规模和业务种类,完善各项客户服务。竞争的加剧和支出的扩大,必将压缩成本,降低利润。

3.2 少数几家网络平台瓜分市场

服装设计平台数量激增以后,不可避免地出现服务项目同质化,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取代。这就需要在短期内抢占大量优质客户,优化会员结构,比如顶级服装设计师、业务量需求大的龙头服装企业、顶级服装设计专业院校及名师、各大服装及纺织行业协会、先锋时尚媒体等。大力完善平台的各项服务,使会员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平台为个人和企业创造价值,留住优质客户。只有比竞争对手先一步,才有机会抢占市场份额,稳定市场地位。

企业要存活,必须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明确定位,服装设计网络平台也不例外。有规划的平台应该通过挖掘自身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将最擅长的项目做到最好,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团队打造自身品牌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最后由少数几家服装设计平台瓜分市场。正如几家网络购物平台都有自己的主打项目,当当网的图书、京东网的电器、唯品会的特价商品、1号店的食品等。

3.3 网络平台主营业务拓展

除了紧盯和瓜分现有市场,聪明的服装设计网络平台还可以凭借敏锐的眼光独辟蹊径,来创造新的市场,不断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项目,与时俱进。如众包业务的兴起,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模式,充分利用了外部资源,不仅可以压缩员工工资成本,还能拥有更多选择权,提高效率。另外,技术创新平台的建立也能大力吸引优质客户,提高自身竞争力。

3.4 全球化势在必行

每个民族和国家都需要从其他地区吸收多元的文化,丰富自己的生活,尤其在服装行业,各个企业都希望拥有受顾客喜爱的、个性化的产品,以提高市场份额。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更多的企业期待融合国外优秀服装领域的新鲜血液,在设计制作、运营管理等方面有所提高,而且也有更多的服装设计人才期待走向国际。因此,服装设计网络平台必须加快全球化的步伐,寻找更大商机。

4 结束语

服装设计网络平台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兴行业,尽管这个行业起步较晚,但作为世界服装消费及出口大国,该平台在我国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深入研究该产业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向、少走弯路就成了当务之急。希望服装设计网络平台通过规避风险,合理运用政府政策导向,可以为服装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推动效应。

参考文献

[1]王娅莉.民营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卷宗,2015,(1)

[2]宋卫,丁建镇.电子商务实施众筹的应用策略[J].现代商业,2015,(7)

篇9

关键词:智能穿戴户外运动服装;3D打印技术;仿生学;服装设计

一、运动与服装的发展

运动对于人们来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获得基本的物资四处奔走,后来逐渐演变成现代生活中的体育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时代的到来取代了人类的自身力量,人们更多的通过使用工具来进行劳动,这样人们活动身体的机会越来越受到环境和工具的限制,长期以往导致人们身体健康的急剧下降。人们需要更多的体育活动,通过运动健身可以预防和缓解繁忙工作所带来的疲劳和压力,通过运动身体肌肉得到很大一定程度的缓解与增强。面对人们的运动需求,在运动服装的设计中既要满足人们运动舒适性同时还要满足人们运动的功能性。科技的进步使得运动更具有产品之间的交互以及具有功能方面的协调性能,通过智能穿戴的运动产品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与外界分享和互动,使运动充满了乐趣。运动装的功能性和时尚化赋予了人们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户外环境下的智能穿戴助力服装也是一个发展方向,人们穿着的观念不断更新,高科技使运动无极限,智能穿戴服装也具有一定的科技未来感。

二、仿生设计方法的应用

在服装设计中利用仿生学设计思维,生物经过数万年的演变进化和发展各具特色的非凡能力。其整体的功能渐趋优化,值得我们去效仿和设计。仿生设计是人们通过观察自然或人造环境,把具有特色的因素提取出来,应用到设计上的一种方法。它遵从服装设计的一般规律,从造型美观,合体舒适,活动方便出发,设计出实用新型的服装。服装上有许多仿生演变的种类,如燕尾服、鱼尾裙、蝙蝠袖、喇叭裤等造型。社会进步人们开始模仿生物,逐渐形成仿生学这门独立的学科在设计中运用仿生思维分析生物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生物进化的优点用于智能助力服装的设计。服装的仿生设计时参考仿生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人-服装-环境系统,通过分析借鉴户外模仿生物系统中的有利因素,并应用在服装设计中。在体育运动领域里,比赛服泳装的设计成鲨鱼装运用仿制鲨鱼的皮肤材料,其中其材质上由钛硅树脂做成的缓冲器,使人在水中游泳更加灵活自如。3D打印(ThreeDimensions)技术是制造业的一次革命,当下的时尚界已经被大大小小的3D打印服装铺天盖地的覆盖了,同时也不断出现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日常的普通生活中。这种新技术是服装行业最有新兴的宠儿,时装周上的3D打印巨浪来袭,以其科技性和未来感对服装制造业来讲是巨大的灵感来源和商机。科技与时尚碰撞出绚丽的火花,3D打印技术将是未来服装材质方面的发展趋势,期待更为成熟的3D打印技术给服装时尚行业带来新鲜的血液。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迫使纺织服装企业将会转向3D打印机器制造合作研发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三、3D打印在服装设计中的特色之处

智能穿戴助力服装是电子应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多领域跨学科的设计和探索,其产品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是目前的科技水平发展有限,基于3D打印技术与服饰品结合方面还有待提高,作为对未来的户外运动智能服装的探索阶段,设计过程中考虑人体解剖学、人体工程学、生物力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利用创新的思维模式对传统服装设计理念进行突破和创新,明确设计思维的同时还要对新技术领域的突破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跨学科间的交叉设计最终达到用户满意的效果。服装与科技的结合是一个非常具有前景的方向,但是可穿性、技术性等多方面的问题,要出现在市场上还需要总很长的路。可穿戴设备越来越人性化,对于未来的智能穿戴助力服装的发展,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设计理论和设计思维的转变创新,才能更好的设计出与时代接轨的新型设计产品,增加自主研发新型助力智能服装,并使其在功能性上更加实用,使用过程中更安全。

四、3D打印在未来智能服装设计的创新及展望

智能穿戴助力服装的创新及展望从本质上来说,未来时尚智能助力服装是对未来的创新与改变,对于设计师来说,首先应该确立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人的需求,从而在设计中找到正确的设计方向。基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程序和基本规律,在服装设计中更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在设计中运用科技的力量并结合设计心理学来分析和总结其不同需求人群的特点,进行更好的以人为本设计服装。服装设计是一个艰苦创作和实验的过程,与纯艺术领域的创作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不能任由的放任自由,同时要遵循科学的规律,必须在客观的限制和条件下综合进行设计。智能穿戴设计与服装的结合将会是一次服装革命,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能够使服装提升一个台阶。面料中加入的无数感应器,可以对人体的动作、生理变化的内在因素进行反应,从而把这种科技的元素运用在未来的时装设计,服装的功能性大大提升。利用仿生学和当代的3D打印技术将服装设计的局部材质与传统服装结合,未来服装不仅局限在时尚层面逐渐的扩展到其它领域,如军事、医疗、娱乐、体育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智能穿戴设备与人体服装结合将会是一场跨学科的挑战,不同学科领域交叉设计延伸,使得服装业趋于智能化、人性化。科技为人类造福。

五、结论

第一,未来的户外运动服装领域人们通过穿戴3D定制的智能服装,从而使人体与服装完美结合,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提高人体机能,从而提高运动的效率。能够辅助人体运动对身体提供支撑和保护,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智能穿戴运动服装属于交互类设计,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智能穿戴、智能服装是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第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服装更趋向智能化、功能化、人性化等层面发展未来的服装除了在设计造型上进行设计,更加具有功能性和智能化。人们的穿着方式更加趋于智能科技与时尚健康结合,人与机结合互动设计层面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郭斌.基于肌肉功能模型的人机分析系统构建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2]Kinki.3D打印撬动高定时装周[J].纺织服装周刊,2013,27:78.

篇10

摘 要: 在中专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新,综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素养,通过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革和教学空间拓展,保障教学活动高效进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与专业素养,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中专校 服装设计 教学改革

一、优化教学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中专校而言,许多学生缺少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这样的心理会对服装专业设计教学成效的提升产生消极影响,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以专业的发展前景育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列举当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旺盛需求消除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忧虑,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毕业生的薪酬,本校毕业生中年薪几十万的业务骨干大有人在,还可以从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看得到希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2.以和谐的关系营造良好氛围。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17~21岁的年龄,他们自尊心强,心思细腻,思维与思想方面也更加独立。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以此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要以和蔼、亲切、温和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吸收他们的合理建议,让学生感受到尊重,提高学习兴趣。

3.以创新的理念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紧贴市场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理念,教学中要严格遵循这样的原则,科学制定服装专业设计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目标,渗透到课程设置、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

二、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是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成效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动力,教师应当着眼于培养“专业合格+思维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优化与改进,从教学内容、教学互动及教学巩固等环节综合着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1.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补充。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性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抓实服装专业技能教学,还应当强化敬业精神、创新拓展精神、团结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另外,教师要强化学生市场意识培养,引导学生敏锐观察服装行业的发展走向,判断各种设计潮流的趋势,将当前服装设计行业的理念、规则、要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形成“教材知识+实际运用+市场行情”的综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活动与市场需求的联系度,增强学生培养的实效性,提高就业竞争力。例如市场上女装设计始终属于关注的焦点,笔者上网重点搜集了江浙沪地区近三年来女装设计方面的知识,作为补充教材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女装的流行元素、主题风格、流行规律等方面知识,并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对女装设计理念与技能的把握效果,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

2.对教学互动进行优化设计。服装设计教学与学生的未来岗位技能、竞争能力等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强化教学模式改进,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出来,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操作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服装款式设计、结构工艺处理等方面要点教学之后,提出模拟设计课题,可以要求学生自由组成设计团队,运用所掌握的技能技巧进行研究分析,并相互合作开展设计。例如,笔者在教学中以“环保·简约”为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设计,从服装的用料选择、色彩搭配、图案对比、细节处理、廓形设计、制作与装饰工艺、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讨论研究,提出设计的具体方案,制作效果图和基础纸样、排版,直至制作成衣,并开展评比与点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集聚众长,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3.对教学巩固进行开放延伸。作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成效巩固的重要环节,作业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增强专业能力。为了适应千变万化的时尚发展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作业布置中要挣脱常规理念的束缚,以开放型或者半开放型的要求布置课外作业,并不直接明确相关的技术参数要求,而是以主题设计、模拟情境选择设计、特殊对象设计等形式,让学生将服装设计技能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既能够提高技能掌握水平,又能够拓展思维进行创新。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季节特点,要求学生对市场上流行的男装进行分析,梳理出面料、款式、色彩及流行因素等方面要点,进行整合优化之后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能力训练,同时增强分析研究能力,实现“巨人肩上更进一步”的目标。

三、优化教学空间,充分拓展人才培养渠道

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拓展的眼光优化教学空间,将学生从单纯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立体教学体系,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完善实验室的教学配备,以及借助于多媒体手段进行设计的模拟教学,运用课件进行整套工艺流程的模拟练习,从设计、打版到推版、排料等,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引导他们更为直接地感受服装设计岗位及市场需求,接下来回归到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螺旋上升。

2.完善人才培养渠道。为提高服装专业学生培养成效,教师可以将服装设计行业的专门人才请进学校进行讲座分析,让学生有机会与第一线的设计师接触,了解服装设计行业发展最新态势,寻找自身能力水平与市场需求的差距,进一步改进提升。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种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增强就业竞争力。

3.完善校企合作框架。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还应当促进校企联合教学,开展调研,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计划方案,寻求学校的支持,设立定向培养班,以及将教学活动转移到企业生产线、车间进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创新与改革,将发展融入其中,与时俱进地提升教学成效,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