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施工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恢复施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隧道洞口工程应严禁大开大挖明挖方案,在地形较为平坦、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积极推广“零开挖”进洞理念,努力保护了周边生态,实现高速公路洞口工程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又较好节约工程造价;在地形复杂、斜交偏压严重的隧道洞口开挖坚持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强力度的恢复”为原则。其隧道进洞施工方案选择前应认真做好以下五点:(1)施工前对洞口段纵、横断面地面线复测,调查实际地质情况及周围环境;(2)认真研究图纸,与实际复测的地面线、调查实际地质情况及周围环境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后,找出与图纸存在的差异,尽可能列出进洞施工的不利因素;(3)根据纵、横断面地面线复测结果拟确定明、暗交接点位置,与图纸对比若需调整明、暗交接点位置,必须提出变更意向,申请调整明、暗交接点位置变化、截水沟位置变化、边仰坡防护、隧道洞口段前超辅助措施及支护参数等事宜;(4)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方案评审,明确隧道进洞施工方案;(5)洞口与明洞工程施工。明确隧道进洞施工方案→测量放样→保护暗洞上方植被→洞顶截水沟砌筑(截水沟以内植被禁止砍伐破坏)→洞口开挖(必须先对地表加固、井点降水等综合治理)→边仰坡及成洞面临时防护(二衬台车进场)→洞口地表观测→洞口套拱、管棚等辅助进洞措施施工→明洞基础及洞口段路基硬化→明洞模筑衬砌→明洞防排水施工→明洞回填→洞身开挖支护和洞门施工(洞口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隧道,可先进暗洞,由内向外施作洞口明洞模筑衬砌)。
2工程实例
漳州漳永高速公路光阳隧道右洞起讫桩号YK15+491~YK17+052、左洞起讫桩号ZK15+501~ZK17+052,隧道进口左右线平面设计线间距为17.16m,为80km/h分离式双洞隧道,隧道衬砌结构净空为7.0*10.92米,限界净宽:10.25m,净高:5m。隧道进口端洞口段山坡自然坡为陡坡地段,山坡坡度大约为30O~42O,坡体现状整体较稳定,岩性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土及全风化、强风化花岗岩,岩体破碎,松散结构,局部少量围岩为中风化,地下水水量中等,呈点滴状出水。右洞洞口横坡相对较为平缓,而左洞洞口横坡较陡,存在偏压现象,其中隧道左线进口端采用端墙式洞门,右线进口端削竹式洞门,左洞进口设置长14m偏压明洞,右洞进口设置长15m普通明洞。在光阳隧道进口施工前,对洞口段纵、横断面地面线进行复测,调查实际地质情况及周围环境后,发现实际情况与图纸存在的差异,经各方讨论优化设计方案如下:①左线进口端采用端墙式洞门改为削竹式洞门,长14m偏压明洞改为长19m普通明洞,优化后左右线洞口工程整体协调美观,同时减少了工程造价;②右线进口端明、暗交接点位置由K15+506调整为K15+503,明洞长度保持不变,暗洞增长3米,明、暗交接点调整后减少边仰坡开挖高度,保护了周边生态,实现高速公路洞口工程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3隧道进洞施工方法
以往隧道施工中,为保证洞口有足够的覆盖层厚度使洞口边仰坡产生大范围开挖(拉槽),而漳州漳永高速公路A3合同段隧道工程采用了隧道“零开挖”进洞施工,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根据实际地面线确定明暗洞交接点,在明暗交接点外不开挖山脚土体的情况,采用两侧开槽沿纵向方向施作三榀I20b环形钢拱架,逐渐靠向山体明暗洞交接点使套拱嵌入山体至少30cm左右(可设为异套拱),在钢拱架上预设长管棚导向管(地质复杂段增设导向管做为备用孔),浇注混凝土封闭钢拱架形成套拱衬砌,再施作超前大管棚作为洞口段超前支护,管棚施工完毕后,再进行明洞衬砌及隧道进洞开挖支护施工。
4光阳隧道出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防治措施
光阳隧道出口属剥蚀区丘陵地貌,地表竹林等植被茂盛,地形起伏变化一般,山体较圆缓,天然山体坡度约为25°~30°,洞口隧道埋深约为2~28m。洞口围岩遇到含有大量孤石的花岗岩残坡积层,孤石无序堆叠。同时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丰富,对进洞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使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下列问题及处理措施:
4.1成因分析
(1)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土体吸水后易膨胀、软化,强度急剧降低,自稳性下降,边仰坡开挖后易失稳坍塌,且套拱、明洞及隧底地基承载力不足。(2)洞口属于浅埋段,洞顶覆土层薄,围岩软弱,自稳能力差,在孤石作用下,洞口及洞内施工时隧顶覆盖层的土体扰动很快影响地表,地表发生下沉及开裂。从而地表水的渗入和流动加剧了土体的软化流失。(3)球状风化孤石周边地层松散,在安装长管棚钢管时,土体内孤石易移动下沉产生管棚孔位偏离,导致钢管顶进的长度不足。(4)由于花岗岩残积土富水饱和,管棚、地表等注浆加固达不到要求。
4.2防治措施
(1)排水措施,山体设井点降水和山体平孔排水,同时做好洞顶边仰坡地表水的排放措施。(2)在做好排水措施的情况下,对洞口段围岩采用地表注浆预加固措施。(3)在套拱施工时,增设管棚导向管备用孔,当管棚钢管无法顶进时,可利用备用孔进行重新施工。并适当加大管棚钻孔孔径,便于钢管安装。(4)为仰制边仰坡的位移变形,先实施明洞再进洞施工,同时地基承载力不足采用钢管注浆处理。
5结语
篇2
小河流域属于其它水流体系的一个分支,因水能缺乏而无法进行水力发电生产,具有范围小、水量少、易蒸发等特点。尽管如此,小河流域依旧能向周围农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水资源,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中强调水利工程应朝着绿色节能等方向改造,建立“高效、生态、持久”型的水利工程,掌握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要点是极为重要的。
1生态水利工程的概述
生态水利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宏观上讲,生态水利研究内容主要是:水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演变的关系;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配置中,在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节约用水的条件下,保证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良性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因此,生态水利是把人和水体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要素来考虑,照顾到人和自然对水利的共同需求,通过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运作机制,达到水生态系统改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须尊重生态法则,将生态用水列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方案中,抢救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量和质的问题,而且应该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基础上的合理开发利用。
2小河流域生态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是自然水源调控分配的主要项目,关系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成效。小河流域推广生态水利建设思想意义重大。
2.1提高使用效率小河流域存储水量较少,容易因气候条件改变而大量地蒸发,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将中断水资源的持续供应。生态水利工程能够控制水源的蒸发量,以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如:小型水利工程在结构上实施了优化改进,建造了新型堤坝结构以减少水资源的蒸发流失,使其充分运用于灌溉、种植等生产活动,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2.2增强结构性能勘察显示,约20%~30%的中小型水利发生率不同程度的病害现象,既损坏了水工建筑物的完整性,也减弱了其在水资源调度时应发挥的性能。生态水利选用国内外先进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网;水工建筑施工的工艺流程也全面升级。解决了许多特殊结构建造的难点,如:坝体软土地基、堤坝渗漏等,显著改善了水利工程的使用性能。
2.3减少环境污染施工单位正式动工前期缺少足够的设计勘察工作,小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协调性。施工单位在没有经过详细的地质勘探条件下,肆意地开发土地资源,盲目地蓄积河流水源。最终结果,完成土地开发的区域未能充分利用,水资源长期蓄积使得蒸发耗损增多,均是环境污染的不良表现。
3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几个要点
依据小河流域的特点开展施工建设活动。笔者认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注意以下4个要点:
3.1勘测施工前期对建设区域进行勘察检测,收集与生态水利工程相关的资料信息。需要详细勘测以下2个方面:①水流量,弄清小河流域的水流量大小,一般从四个季节变化作为主要的勘测阶段;②地质构造,被规划区域内的地质运动情况,尤其是水文运动的自然规律等。此外,还需考虑主要河流流域是否会对小河流域工程造成不利的影响。
3.2设计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决定了日后施工的作业流程。因此,严格控制设计阶段的规划内容,能够促进生态水利建设质量的提高,使新型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环保价值、水利价值。设计单位需控制的要点:①思想。设计人员要坚持先进设计思想,以生态型、环保型为主导开展设计工作,从而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②统一。生态设计必须与现场施工保持高度统一,两者之间是一个连贯性的方案,应确保设计方案能够为现场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
篇3
一、电气设备等管理方面
1、发电机组的管理:今年已计划更换设备,更换前,加强检查力度。根据使用情况联系维修单位进行保养与维修,计划二季度完成。
2、水泵设备的管理:加强检查力度,及时更换轴承,确保正常使用;3、计划对其进行更换改造。计划三季度完成配件的更换。
3、灶具的保养与维修:联系厂家进行维修、保养;保证油烟机每年一次清洗,消除隐患;及时更换损坏配件。计划二季度完成。
4、空调、洗衣机的维修:积极配合支队进行空调清洗;对洗衣机进行维修。计划二季度完成。
二、食堂卫生、绿化、安保等管理方面
1、食堂工作:明确职责分工;确定卫生标准,落实考核;加强管理,落实采买、验收制度;制定分餐要求,解决矛盾。计划二季度完成。
2、绿化工作:确定工作流程:广场清洁、步道清扫、花坛落叶清理为每日必做工作;落实打草、修枝的要求,加强考核力度。计划二季度完成。
3、安保工作:逐步恢复正常工作;梳理安保工作制度,落实考核制度;加强人员安全意识教育。计划二季度完成。
三、安全生产工作等管理方面
1、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进站人员信息登记制度,做到进站人员必检;加强对重要场所消毒消杀工作的落实与检查。全年工作重点
2、防汛、消防、防冻防滑工作:梳理各项安全应急管理制度,计划二季度完成;组建相应的应急队伍,计划二季度完成;完善和管理各种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在年内完成;组织和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队伍的处置能力,根据计划安排,逐步完成;完善各种突况应急预案。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四、大型项目改造工程方面
1、消防水池:解决水池存在漏水的问题;制定生态消防水池改造项目的设计及方案。计划下半年完成。
2、绿化浇灌管道:进一步完善管道的布置;决绝水压的问题。计划三季度完成。
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节能;环保技术;应用
1土木工程施工特点
土木工程是一项涵盖多门学科和多项内容的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土木工程施工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复杂性。土木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项目,具体包含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设计、施工方案等。第二,流动性。土木工程施工随着施工项目的变化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需要施工人员结合施工变化来调整施工方案。第三,危险性。土木工程施工涵盖较多的高空作业形式,这些高空作业深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2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节能环保技术是当前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方式。第一,土木工程施工节能化发展是新时期人们对该工程施工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即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提升各类资源、设备的利用,使得整个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第二,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推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将绿色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到土木工程施工中能够在节省工程成本消耗的同时加快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而更好地推进土木工程施工建设发展。第三,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时代的发展进步下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土木工程的建设要求即怎样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优化组合各类材料、设备的使用,从而减少土木工程建设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干扰。
3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3.1缺乏节能环保意识
从整个土木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来看,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建设单位为了从中获取较多的利润,在整个工程施工中没有充分重视环保技术的应用,而是仅仅凭借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开展施工,在缺乏环保意识的情况下整个工程施工现场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不利于土木工程绿色环保施工的顺利开展。
3.2缺乏对整个土木工程的科学管理
土木工程本身是一项对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的工程,因而想要确保整个工程顺利施工需要强化施工监管,但是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监管部门没有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在整个土木工程施工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工程施工管理,使得整个工程施工不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3.3土木工程施工材料浪费严重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绿色环保节能施工主要体现在外墙保温、屋面保温、楼梯间保温、节能门窗等方面,但是从工程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在这些施工环节不可避免地存在施工材料浪费的现象,且一些土木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应用了不科学的施工方案,在无形中加大了施工材料浪费的可能。
3.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
土木工程施工牵涉多个环节和多个内容,因而为了提升整个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比如在施工现场需要设置技术部门来负责整个工程技术的投入,从而解决施工技术难题。但是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受拨款和管理的影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时候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使得整个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加大了工程施工安全隐患。
4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技术应用优化对策
4.1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环保施工技术方案
土木工程施工深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将绿色施工技术贯彻落实到整个工程施工中需要根据土木工程施工建设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绿色施工方案。在具体施工方案制定的时候施工技术人员不仅要考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而且还需要根据社会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要求来不断优化工程施工方案,增强绿色环保施工技术和整个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摄影。
4.2做好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绿色环保工作
绿色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要具体落实到施工现场,特别是在土木工程挖掘、破碎、拌合、喷涂等施工过程中需要借助绿色环保技术来防控施工风险。首先,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来规范土木工程施工前期的现场勘查、地质监测工作,收集整理以往土木工程施工资料信息,为接下来的工程绿色施工提供重要资料支持。其次,在土木工程施工期间需要施工人员始终秉承绿色环保理念,在整个工程施工建设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污染和环境污染,实现土木工程施工和周围环境的和谐。最后,在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后期则是需要施工人员以绿色环保理念为基本思想,以土木工程施工单位为主要领导,在工程竣工之后积极主动地进行周围施工环境的维护和周围生态环境的恢复。
4.3将绿色环保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土木工程实际施工中
4.3.1将绿色环保理念应用到门窗施工中
门窗是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且因其设计结构简单、技术要求较低的特点成为土木工程施工中最适合开展绿色施工的项目。绿色环保技术在门窗节能施工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取措施提升门窗制作质量。第二,在门窗上设置密封条、采用断桥铝构件进行施工。第三,在整个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窗户的面积和窗户外墙面积的比值。第四,对于门窗结构材料要尽可能选择中空玻璃和断热类型的铝合金,从而增强整个门窗结构的气闭性。
4.3.2将绿色环保理念应用到循环水泵采暖施工技术中
采暖技术也是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土木工程所应用的采暖技术多为集中热水采暖或是小区地暖采暖技术,但是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这两种技术在应用的时候会消耗较多的资源,特别是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为此,在土木工程采暖施工中需要积极引进绿色施工理念,而循环水泵采暖技术就是一种绿色技术形式,即在土木工程施工现场设施循环水池,在循环水池的作用下将废水、降水、排水沟污水分别排除到水池中,从而在有效处理污水排水的同时实现对沉淀水的反复利用。
4.3.3将绿色环保理念应用到墙体施工中
墙体是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在工程绿色施工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绿色环保理念在墙体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是指通过在墙体外端设置隔热材料来达到改善其传热导性的目的,进而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减少室内外资源流通传输的消耗,从而达到稳定室内温度的作用。根据保温层的不同,绿色环保理念在墙体施工中的应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第一,外保温节能。第二,内保温节能。第三,内外混合保温节能。
4.4创新土木工程施工中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应用新途径
4.4.1实现对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土木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往往会消耗较多的资源、能源,比如化石燃料、电力能源等,而这些资源、能源中有一部分可以通过其他可再生资源代替,从而有效提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从当前新能源应用情况来看,太阳能是一种常用的资源形式,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资源应用到土木工程施工中不仅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而且还能够在无形中替代电力能源的消耗。同时将太阳能资源应用到土木工程中还能够确保整个土木工程施工不额外产生污染,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土木工程施工建设和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适应。
4.4.2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加强对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
通过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用节能环保的材料能够提升整个工程施工的绿色水平,其中,粉煤灰制作的混凝土是土木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材料,这种材料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在使用的时候还能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进而使得整个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不对周围环境带来破坏。
4.5打造节能环保技术监督机制
通过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打造节能环保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为土木工程施工制定出明确的节能环保标准和惩罚制定,从而更好地将节能环保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管理中,确保土木工程施工有法可依。节能环保理念的贯彻落实是土木工程施工建设每一个部门和每一名工作人员需要践行的责任,只有在土木工程施工内部打造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够更好地确保土木工程节能施工顺利进行,提升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环保水平。
篇5
关键词:水源保护区、长大纵坡、计算机模拟仿真、环保措施,运营安全
Abstract: based on the rivers flow through reservoirs and huanglong reservoir water reserve sections with research and project design, solve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to the contamination of water supplies and harm. Will highway design idea from the pure project feasibility plan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nstruction cost +, improve to the life cycle of the system than the election, measures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ighlights the design of the safety consciousness. Topics from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several research projects to introduce vehicle operation safety evaluation theory to solve safety problems, making use of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experiment to solve impact across waters and dangerous road bridge in the double fence set hard road shoulder width and height of the barrier strength, problem, by setting biological pool and accident emergency pool solve the early rain and bridge surface traffic accident dangerous goods to contamination of water supplies that leak harm, the system the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mo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more reasonable roadbed, bridge and tunnel construction scheme, scientific plan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also solve the camp and temporary field pollution problem prefabricated, further improve the traffic safety and monitoring facilities to ensure safety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water.
Keywords: water reserves, grow up ZongPo, computer simul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safe operations
中图分类号: TU99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沈大高速公路和沪嘉高速公路的相继开工建设,我国拉开了高速公路大规模建设的序幕。截止2010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7.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
经过近30年的建设,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重心已从建设条件较好的沿海及平原地区逐步向建设难度较高的山区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需从生态环境要求较高、行车安全要求更为严格的高等级水源保护区通过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纯净、无污染的饮用水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国内外对在水源保护区修建高速公路项目极为慎重,对建设项目范围内的水源保护和行车安全方面要求极高;而在饮用水源保护要求更高的大、中型水库路段修建高速公路,常因水库受污染后其恢复时间长、恢复难度大等因素,对水源保护和安全运输要求更为严格,所以目前国内外此类建成项目很少。
目前,我国也非常缺乏在高等级水源保护区水库路段修建山区高速公路的成功经验,而可以借鉴的、成功的建设项目也很少。为此,本文通过国道主干线――大广高速公路粤境从化段穿越两个高等级水源保护区水库专题设计为契机,以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为前提,从工程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营等全过程、多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一整套适合在高等级水源保护区修建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经验。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典型的复杂山区高速公路,全段采用设计速度100km/h、双向6车道建设标准,路线全长约75km,其中穿越莲麻河、竹坑河、流溪河水库、黄龙带水库和流溪河等二级水源保护区路段长约50km。由于沿线穿越高等级水源保护区路段较长,河流和水库又分布较多,为做好水源保护区路段的工程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营的方案研究,本案例特别选取了工程设计难度最大、水源保护要求最为苛刻的两个水库路段进行专题研究和设计,研究的成果也将在其余路段进行推广和应用。图1:路线平面示意图
流溪河是广州市的母亲河,是广州市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而流溪河水库和黄龙带水库则位于流溪河的源头,是流溪河河水的主要供给者。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及地方相关主管部门的批示:两个水库均为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其中:流溪河水库水质目标为Ⅰ类,黄龙带水库水质目标为Ⅱ类。
为确保公路建设和运营期间两个水库水质的安全,更好的指导水源保护区路段工程设计,本研究课题将路线穿越两个水库路段(K124+100~K139+050,全长14.95km)的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及运营安全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对研究成果开展水土保持、行洪论证和环境评价等专项评估。
2. 工程设计
2.1 路线总体设计
1、路线走廊优化
针对工可跨越两个水库路段路线方案还存在多次跨越水域及濒临水域布线等不利水源保护的问题,设计作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重点将原设计中两跨流溪河水库水域路线方案调整为一跨水域的西移方案;同时通过适当增加水库路段谷架半坡桥梁,缩短高挖方路基陡坡工程长度,减少弃方工程数量,减缓施工期间水土流失,降低对水库水质的影响。
2、平面设计
从山区高速公路安全事故率的角度考虑,过大或者过小的圆曲线半径均不好,一般情况下,采用1000~3000m的圆曲线半径比较合适。考虑到本项目作为我国南北国道主干线,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比例较高的特点,平面曲线的布设在适应山区独特复杂地形变化的同时,尽量选用了大型车辆运行条件相对较好的安全适用半径,将路线超高控制在4%以内,在满足车辆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又可顺适地形变化,降低工程投资。
此外,为尽量减少路基高填深挖对库区带来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在案例中多采用了谷架桥和“低矮”旱桥取代路基高边坡工程,图2:傍山势而设的低矮旱桥
尽量做到移挖作填和土石方工程的平衡。
3、纵面设计
本段位于谷星长大纵坡越岭的中间路段,该段为一“人”字型越岭,其北段越岭长度5.3km,克服高差132m,平均纵坡2.48%;其南段越岭长度13.25km,克服高差288m,平均纵坡2.18%。
高速公路连续长陡下坡划分表
根据交通预测成果,本项目大客车及中型以上载重货车的比例将占到60~80%以上,而长大下坡路段往往也是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特别是重载货车事故多发路段。在水源保护区路段,运输危险品车辆一旦发生交通意外事故,冲 图3:长大纵坡示意图
入水域之中或导致危险品泄露而直接危害水源的事故在国内外都常有发生,而此类事故一旦发生就将直接威胁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对社会危害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为使长大纵坡的设计更趋合理,更加符合车辆特别是货车能有效控制行车速度的要求,经过设计论证,设计选用货车运行条件更好的货车“无害”组合纵坡(3.0%+2.5%)越岭;此外,在跨越两个水库水域路段则采用较为缓和的纵坡,以有效控制穿越水库水域路段车辆的实际行车速度,最大限度图4:京珠高速长大纵坡路段
避免因长下坡导致超速行驶而引发的交通意外事故。
4、运行速度检算
考虑到本项目中型以上车辆比例较大,为避免设计缺陷或考虑不周,而导致出现运行速度不协调、或存在货车运行安全等问题,对全路段进行运行速度检验。经计算:小客车最大运行速度差为3.75km/h,货车最大运行速度差为11.85km/h,全线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
5、避险车道和冷却池
考虑到车辆特别是货车在长下坡路段运行中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除了设置合理的越岭组合纵坡有效控制行车速度以外,为了预防部分失控车辆在长下坡路段发生冲入水库之中的严重交通事故,本研究在进入水域以前的安全路段设置避险车道(2处);另外,为有效预防货车在长下坡路段因长时间制动使得刹车毂温度过高而导致刹车性能降低的问题,在长缓坡路段设置南行下坡方向的冷却池(1处)图5:避险车道 冷却池
,专供货车通过冷却池降低其刹车毂温度,恢复货车刹车功能。
2.2 路基工程
1、边坡防护及水土保持
边坡采用湿法喷播植草、客土喷播及浆砌片石人字形骨架植草防护等绿化防护措施为主;桥头路段路堤边坡,在桥头30m范围采用人字形骨架护坡,锥坡范围内采用六棱块骨架防护,以尽量减少水土流失。图6:路基绿色边坡防护
2、取弃土场设置及绿化
通过平纵方案的优化,本案例将土石弃方工程从工可报告中的317.42万方缩小到115.74万方,大大减少高速公路建设对库区造成的水土流失。取弃土场设置在远离水源保护区及其涵养区以外的地方,采取加强排水、绿化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图7:弃土场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3、路面方案
考虑到沥青在拌合、摊铺和使用过程中,对水源保护区水质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为尽量减少对水源保护区的危害,研究推荐在水源保护区路段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4、路面雨水收集
路堤段在土路肩外侧设路面截水沟,路堑段在土路肩外侧路堑边沟内侧设路面截水沟。并同桥面雨水集中引至生物过滤池集中处理。
2.3 桥梁工程
本段桥梁总长8.143km,占路线总长度的54.5%。
1、桥梁护栏
为避免跨越水库路段车辆因发生交通意外翻出桥下的严重事故,对跨越水库水域的桥梁两侧防撞护栏进行加强设计。目前国内外穿越水源保护区的高速公路桥梁护栏采用的型式较多,其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差异较大。
国内外类似项目护栏设计方案调查表
。
显然,采用双层的护栏从安全、景观及投资等方面较为合适,而双层护栏采用的护栏组合型式及所需加宽的宽度不仅涉及建成后的行车安全问题,同样也对桥梁工程的投资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来解决护栏的型式及加宽的宽度等问题。
根据我国相关交通安全设施规范规定,并结合项目的实际特点,本研究选择了两种不同组合型式的护栏方案,在国内率先采用计算机模拟撞击仿真分析试验方法,开展专题科研研究。
图9:金属梁柱式+混凝土护栏撞击试验图 图10:双层混凝土护栏撞击试验图
通过试验和技术论证:以上两种组合方案都满足课题安全的要求,但以上两组方案在工程的经济性及景观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两个方案采用的护栏组合型式的不同,导致桥梁路段需加宽的宽度不一致,其中:方案一SS级金属梁柱式+SS级混凝土护栏组合方案需要加宽2.0m,而方案二SS级双层混凝土护栏则需加宽3.25m。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方案一因桥梁单侧加宽宽度减少1.25m,其单侧桥梁每延米投资减少约0.12万元,同时其采用的金图11:金属粱柱式+混凝土防撞墙
属护栏通透性较好,建成后桥梁景观相对较好,因此,本研究推荐采用SS级金属梁柱式+SS级混凝土防撞墙的组合方案,护栏之间的净距采用1.9m。
2、桥面雨水收集
在桥梁两侧防撞墙外侧加设PVC管汇集桥面雨水,并同路基段路面雨水一并收集处理。
3、跨越水域重点桥梁环保设计
玉溪湖大桥(K127+534)
跨越流溪河水库,桥位处两侧山势陡峭,相对高差40~60m,设计水位181.3m,到达设计水位时水面宽度约60m。
主跨采用(58+100+58)m连续刚构,跨越水面部分采用100m,水中不设桥墩和承台;全桥两侧采用双层护栏,两侧挂PVC管收集桥面雨水。
黄龙带特大桥(K138+093)
跨越黄龙带水库,桥位处重丘地貌,设计水位176.02m,达到设计水位时水面宽度约140m。
主跨采用(108+208+108)m矮塔混凝土斜拉桥,跨越水面采用208m,水中不设桥墩和承台;全桥两侧采用双层护栏,两侧挂PVC管收集桥面雨水。
图12:玉溪湖大桥桥型图 图13:黄龙带特大桥桥型图
4、常规桥梁环保设计
桥梁孔跨的布置除了考虑桥梁工程自身的经济性、协调性和美观性以外,还根据环保的要求,除完全避免在水库水域设置墩台以外,也尽量避免在水库的支流水域中设置墩台;另外,在地形横坡陡峭的路段,为了避免墩台施工的大量开挖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对于在陡峭路段多布置半幅独柱式桥墩为主,而在地形横坡相对较为平缓的路段则按常规布置单幅双柱式桥墩。 图14:独柱式山坡谷架桥梁
桥面推荐采用混凝土路面,避免沥青路面对水源保护区带来的各种危险和污染。
3. 施工方案
施工期间的污染主要表现为:路基开挖和填筑造成的水土流失,桥梁钻桩产生的泥浆、污水和墩梁施工产生的废弃物,隧道施工废水,临时预制场地和施工营地的各种垃圾。
因此,在案例设计中,优化土石方和边坡的施工方案,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桥梁和隧道的施工工艺,收集施工废弃物,统一规划施工中的各种临时场地。
3.1 路基施工方案及防护措施
1、合理规划路基工程的施工工期,尽量避开雨季,优化填挖,减少施工时间。
2、设计中提前做好排水导流措施,严格水保措施,减少施工水土流失。
3、按照环保要求,施工前提前建立施工临时拦砂坝、沉砂池,阻止泥沙进入水体。
4、在填方路段,首先在填筑段设置沟渠导引地表径流,然后再及时压实填方松土。
5、施工过程中要同环保和水保单位密切配合,贯彻落实水土保持工程的环保验收制。
3.2 桥梁施工方案及防护措施
1、对于距离水库水域较近路段的桥梁,桩基推荐采用旋挖钻机施工,以避免传统方法造成的泥浆污染。
2、承台尽量减少土体开挖,搭设挡板,防止土方进入水库中。
3、对于临近水域路段的桥墩搭设防抛网,设排污管,集中处理施工污水、废油。
4、对于跨越水域的两座大跨度桥梁主梁采用悬拼挂篮施工,挂篮底部及侧面设防抛网,并铺设排污管,集中处理施工污水、废油。
5、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运输条件难以满足时,可将搅拌站设置于水源保护区之外。
3.3 施工建设营地及预制场所
按照环保要求,通过现场调查,并统一规划施工营地和各种预制场地,各种临时施工设施必须设置在离岸50m以外的陆地范围,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必须处理达到一级标准后方可排放。
4. 运营安全
4.1 路桥面雨水收集和处理
根据国家环保部和水利部门的要求,路桥面雨水经过统一收集后,需进行集中处理,经达标后方可排放。通过对国内外穿越水源保护区类似项目的调查,路桥面初期雨水收集和处理方案多,环保效果差异大,工程投资差距大。
经过综合比选,本项目推荐采用效果较好、投资适中及管理方便的生物过滤池的方案。
国内外类似项目路桥面雨污水收集和处理方案调查表 表4
1、处理方案
(1)对前15分钟的雨水进行收集和生物过滤,后期雨水可直接排放。
(2)桥面雨水由管道收集,路面由排水沟收集,统一汇入各雨水站处理。
(3)对突发交通事故而泄露的油品及有毒物品,临时应急储存并及时运走。
(4)初期雨水处理、后期雨水排放、应急状态截流三种状态的转换,通过路段监控和电动闸门进行控制。
2、处理工艺
初期雨水:生物过滤处理,进水 格栅 沉淀 植物吸收 过滤 渗滤 补充地下水的处理工艺。设生物滤池16座。
后期雨水:经过配水井后就近排放。
油类及有毒泄漏物:截流、贮存方式,设应急池16座。图15:生物过滤池及应急池
4.2 安全设施
1、防撞设计
路基:全路段采用加强型波形梁护栏;
桥梁:跨越水库水域路段采用双层SS级(金属梁柱式+混凝土防止撞强组合)护栏,其余路段采用单层SS级混凝土防撞墙。
2、安全警示辅助设计
设水源保护区警示牌、限速标志(80km/h)、测速标志,跨越水库水域路段桥梁分车道行驶警示,登记并监控危险品车辆通过水源保护区。
4.3 监控设施
监控设施一般设置在隧道、互通出入口及重点大桥处。为了能及时掌握路况及行车信息,需要对各重点路段特别是跨越水域和临近水域路段加强监控;另外,还需在每个雨水处理站汇水口之前加设监控设施,确保因交通事故而造成泄露的危险品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4.4 沿线生活设施
黄龙带互通生活管理区污水采用移动式干化粪池处理,并定期抽运农用。
5.结束语
针对高速公路在需穿越水源保护区路段,为严格保护水源安全,本文从工程方案设计、施工组织及后期运营的全过程进行探索和研究。
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撞击试验成果,确定水源保护区特殊要求路段设置双层护栏的宽度和强度;通过将路面桥面雨水进行统一收集和处理,避免路面桥面初期雨水对水源保护区水质的影响;利用路段设置的大量监控设施,及时将发生交通事故泄露的有害物质汇入事故应急池中进行紧急储存,避免有害物质对水源造成严重危害;规范施工方案和建设营地,严格杜绝施工期间对环境的破坏及水域的影响;建立完善的交通安全加强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危及水源保护区安全重大交通意外事故发生。
通过本次专题研究,很好的解决了大广高速公路穿越水源保护区路段的环保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次研究成果也将对后续类似项目的建设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此外,通过本案例的设计,全面提升了设计人员生态、环保和安全优先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年);
2、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5年);
3、大广高速公路粤境D3合同段路线穿越流溪河水库和黄龙带水库专题报告(2010年);
篇6
1四川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实践
作者近年来参与的水电建设项目主要涉及大渡河、金沙江等流域,项目涉及引水式、坝式、混合式等,既有日调节型,也有季调节型,电站多为总装机为100MW~720MW的中、大型水电站,地处偏远山区,建设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环境敏感,个别电站还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本文主要以田湾河流域某梯级电站为例对水电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实践进行梳理。该电站整体规划为“一库三级”,分别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雅安市石棉县境内,涉及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田湾河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电站总装机容量720MW,以发电为主,兼有治理沿岸泥石流,保护生态的功能。
1.1项目环境监理组织机构设置项目采取以“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的环境监理项目部参与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设置总监、副总监、专职环境监理工程师(包括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和环境工程专业监理工程师3类),根据项目特征,邀请了由水电、环保、水保、渔业、林业等行业内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组,用以解决项目监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指导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
1.2环境监理主要工作方法及程序该项目属于中型水电工程[8],施工区具有点多、工作面分散、时间跨度大、监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施工区环境监理采取驻场监理的方式为主,辅以仪器监测。工作中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水、气、声、渣、生态、移民、批建符合性、风险防范”等采取现场全面巡视检查和重点旁站监理、仪器定量检测分析以及书面报告和下发指令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对水电站工程施工区和工程影响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督管理。对于不同的环境监理工作内容,分别制定工作程序。本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流程见图2。
1.3环境监理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效
1.3.1制度建设及动态信息管理通过进行制度建设和进行动态信息管理,完善项目环境监理手段,促进环境管理要求落实。在工程建设初期,环境监理单位根据项目特点编制《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同时根据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及要素编制《建设施工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考核细则》,办法和细则的出台为考量环保工作的完成状况与质量及工程建设中各参建单位相关行为是否符合环保要求设置了准绳。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要求、跟踪落实,文件存档,信息共享”对环境保护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1.3.2设计核查该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和内容较多,设计阶段同环评阶段相比,工程建设情况和环保措施情况存在变化。因此在环境监理工作开展前期,环境监理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与环评及批复进行全面核查,及时纠正设计缺陷,保证后续工作的开展,尽量减少设计缺陷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核查工作在整个环境监理“全过程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续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基础。
1.3.3环境要素监理环境监理按照主要环境要素制定监理计划和实施细则,并按照计划实施监理,监督施工单位是否按照环评报告及其批复要求落实各项措施,为建设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对项目环境要素的监理在减轻工程对区域环境不利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水环境。主要分为废水处理和水环境质量达标两个方面。为防止砂石骨料系统废水、混凝土搅拌废水、基坑废水等生产废水对流域水质造成影响,严格禁止废水未经处置和不达标排放,通过抽查取样监测的手段进行考核。审查水库蓄水前的清库方案是否符合要求,防止蓄水后污染物对水质及水库安全的影响。(2)大气环境。掌握污染源同敏感点之间的关系,落实临时工程及运输过程中大气污染源控制措施。对砂石骨料加工和交通扬尘采取湿法降尘措施,道路无雨日进行洒水作业,物料运输采用罐装或封盖运输,优化爆破工艺和流程,控制粉尘产生。对施工机械、车辆根据国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进行进场控制,在隧洞开挖和大坝堆砌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施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的使用,导致扬尘等对大气环境影响明显,需制定监理实施细则对项目运输计划、降尘措施等进行全面监理。(3)声环境。通过对固定声源(砂石料加工)、流动声源(运输车辆)、瞬时声源(爆破噪声)进行分类,掌握其特性(强度、位置等),并根据其同敏感点的位置,需按照环评要求优化施工布局,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定期保养维护,合理布置施工时间,对周围敏感目标(居民点)进行告知解释等措施减少和噪声扰民,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和居民的正常生活。(4)固体废物。主要掌握各固体废物产生的类别、性质、数量、处置去向。工程弃渣是否按环评要求进行渣场选址、建设、堆放和恢复;生活垃圾是否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专门收集处理;严格控制各类弃渣、生活垃圾等随意堆放,进入河道等行为。(5)生态环境保护。为减缓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监理工作主要从水土保持监理、动植物保护、景观生态恢复3个方面开展工作。环境监理根据主体工程和辅助、临时施工总体布置要求严格监控施工征占地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承包商避让特殊生境区域,及时处置由于边坡、道路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落实采石场、取土场、弃渣场的水保设施实施情况,确保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要求,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特别重视“临时占地恢复”,对完工的临时工程及弃渣场要及时进行覆土恢复。了解区域动植物种类及分布,特别重视珍稀保护物种的调查和保护。严格控制施工及其影响范围,严禁越界砍伐、采石、采砂、捕捞等行为,严格落实“挂牌保护”、“移栽保护”和“增值放流”等生态保护措施。工程施工涉及自然保护区应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规定。(6)人群健康。检查施工区公共卫生,严格检查疫情防疫情况。主要通过对人员定期有针对性的体检和对施工区定期防疫、消毒,建立疫情报告和环境卫生监督制度等措施防止特征流行病疫的发生和传播。(7)移民安置。对工程区、影响区需要搬迁的安置的居民逐一登记造册,落实安置时序、方法及过度措施,明确搬迁费用的来源及落实方案。对搬迁区的环境影响进行控制,必要时建议建设单位对移民搬迁进行专门监理。(8)环境风险管理。由于电站汛期泄洪和排沙,造成下游水位迅速变化,威胁下游居民生命安全。环境监理部巡查并与业主单位沟通后,在减水河段岸边设立警示牌,开展对当地群众进行宣传,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在发生暴雨和洪水期间,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利用盖板将沉淀池封闭,以防止废水扩散。要求各单位完善环境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充分树立风险预警管理意识。
1.3.4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监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根据环境监理方案在不同阶段编制环境监测计划,利用噪声仪、pH计、粉尘仪、便携式COD测试仪等便携仪器对部分环境要素进行环境监测,其数据用以指导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和计划制定。
1.3.5宣传及培训做好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建设单位的高度重视,更要发动广大参建人员积极参与。为此,转变和提高参建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其主动参与性成为环境监理的重要工作内容。项目通过编制和定期宣讲《项目环保手册》及相关学习资料、制作环境监理工作简报、设立宣传标语等形式提高建设单位及施工建设单位的环保意识,显著提高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环保要求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项目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后期的试运行及验收工作夯实基础。
2目前影响水电行业环境监理的主要问题
在全国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开展12年来,从初期的摸索到现阶段已有超过23个省级行政区全面或在关键领域开展环境监理,全国环境监理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由于目前环境监理工作总体仍处于试点阶段,因此水电建设环境监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1环境监理法律支撑不足目前环境监理虽在各试点省份积极开展,但从全国层面来讲仍存在相关法律文件支撑不足的问题,此状况影响到各省乃至全国的环境监理管理和专业化水平的发展,使整个行业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建设受到一定制约。
2.2流域环境监理工作缺乏统一标准和工作程序就水电行业来讲,缺乏以流域为单元的环境监理管理制度和标准。环境监理工作包含了项目蓄水和试生产等阶段,目前流域水电项目多为梯级开发,而梯级上的每个电站环环相扣,在同一流域某个电站的环境影响其实往往是上几个电站环境影响的延伸,环境监理尽管依据环评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开展工作,但各个电站的建设单位不尽相同,因此环境监理也只能各自为战,对全流域的涉及到的个别环境要素不能形成统一认识。
2.3与工程监理体系的衔接程度不足按照“三同时”制度要求,环境保护设施必须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这就要求环境监理必须加强同工程监理之间的衔接。目前,工程监理各项规程、规范、体系已比较健全,而现阶段环境监理在同工程监理相互交叉的工作内容中相互之间的衔接制度、规范和责任主体均不明确,尤其是在环保措施实施计划安排、施工过程检查、文件体系审验等方面,更应加强沟通。
2.4环境监理介入时间相对滞后水电工程存在建设工期长、工程内容多和分层审批等情况,环境监理原则上来讲在“三通一平”之前就应该介入。但目前水电建设项目往往是项目已进场施工后才引入环境监理单位,出现介入时间相对滞后的情况。通过实践和调研发现,在水电站建设前期大面积开挖可能会造成环境影响,若环境监理早期介入,则将提高项目的环境管理水平,更加有效地减免对项目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3措施或建议
3.1加快环境监理立法体系上层设计环境管理工作由“重两头轻中间”的哑铃型向全过程转变的过程离不开法律体系的上层设计。1978年,环评法颁发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始慢慢发展,到如今成为环境管理的最重要和最完善的制度,也是因为其“上层立法体系”在不断发展和逐渐完善。因此,环境监理的全面发展也需要建立在逐渐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上。
3.2加大环境监理的推进力度环境监理通过多年试点,已形成了基本的工作模式,但各行业环境敏感和技术要求不尽相同,因此相关部门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行业的环境监理试点工作思路,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环境监理工作,以确保环境监理作为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重要辅助手段的有效性。通过推动环境监理,促进环境监理的早期介入,提高项目的环境管理水平,有效地减免对项目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3.3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在全面推行水电行业流域规划的同时,应加强流域环境保护综合协调管理,应倡导建立以流域为单位的环境管理机构,可通过成立流域行业协会等方式对流域内实施环境监理管理的单位进行统一化管理。明确主管部门,搭建市场运作和信息化平台,协调政府监管与社会化监督,加强对监理单位、监理人员、监理项目监管,引导建立行业自律协会,支持和促进水电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3.4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衔接
3.4.1积极参与图纸、施工方案会签工作加强对环境保护相关设施施工方案、图纸等会签工作的参与程度。按照现行监理体制环境监理很难在第一时间知晓相关方案、图纸的批复情况。施工单位获批后直接施工极易产生工程内容仅满足施工要求而不一定满足环保要求的情况。因此,环境监理应会商工程监理单位,对涉及重大环保内容的施工方案、设计图纸等进行会签以促进环保措施更好落实。
3.4.2增加监理指令一致性在主要环境保护设施施工过程中,需要环境监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下达整改要求或指令时,应在会商工程监理和征求施工方意见的情况下下达,避免指令不一致或者出现矛盾、重复的指令,增加施工单位整改的可执行力度。
3.4.3成立专家顾问组水电建设项目建设工期长、涉及专业和环境敏感点多,为确保监理工作顺利完成,解决监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可在项目实施工程中邀请由水电、环保、水保、渔业、林业等行业内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组,采用专家座谈、定期调研检查等形式开展工作,用以解决项目监理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指导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
3.5健全从业人员培养机制,提高从业水平为保证水电行业大力发展的同时,相关环境监理工作配合到位,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各类技术培训,可增设环境监理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增加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及资格认证,逐渐建立标准化的行业教育体系,提高行业的专业水平。
4结语
篇7
关键词:公路隧道 施工 常见问题 解决措施
Abstract: highway because of their peculiar flexible and superiority, playing the other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irreplaceable function, is the important lifeblood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ighway tunnel highway engineering structur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plays a vital ro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of common construction, and combining the experience of work,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in tunnel construction concrete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tunnel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related after reference, improve the whole construction quality.
Keywords: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 common problem solv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隧道的定义与隧道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
隧道的定义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
不够重视隧道施工前期的问题
在隧道施工前,很多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对地质勘测做得不到位,某些地段的地形地貌、变形特征在前期描叙不清楚,给后续施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给后续施工埋下隐患。施工单位有时候在施工前期,没有针对具体工程作具体的规划,着重追求施工效益而很少考虑经济效益,导致施工过程中成本难以控制,项目整体的经济效益低下。
公路隧道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以下为新疆地区常见的隧道施工的质量问题:⑴在隧道台阶开挖时,由于开挖面控制较差,出现台阶中部超挖而墙脚欠挖现象。⑵在施工中经常由于拱脚悬空,暴露时间过长,导致较大的拱顶下沉。⑶由于施工人员粗心大意,导致初期支护与围岩脱离。⑷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在锚杆施工时不按设计数量,少打或根本不打。⑸二次衬砌拱背混凝土灌注不满.导致拱预厚度不够。⑹在施工中出现材料供应跟不上,施工质量不高。⑺在处理浇筑缝隙,没有运用合理的技术行处理,使得交接呈不利于稳定的形状。
机械设备在隧道施工中的问题
随着国内的科技进步,隧道施工开始普遍使用机械设备。合理的运用机械设备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施工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选择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对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很大。现在机械设备的发展成大型化、多功能化、信息控制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施工技术人员对某些新设备不熟悉,操作不熟练,使得机械设备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益。
对隧道施工环境不重视的问题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很多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很大,投入很大环保的成本却达不到应有效果,所以在施工中应该同时注重隧道保护生态。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忽视环境问题,导致环境污染。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单一依靠施工单位,需业主、施工单位、监理、政府部门共同努力。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尽可能的解决环境问题,降低隧道旋工对环境的影响。
解决现存隧道施工中常见问题的思路
重视施工前期工作
在隧道施工开工前,要仔细审阅设计文件,对工程的各段之间的地质情况,填、挖情况要详细了解。对某些技术难点和重点,要重点勘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安排施工时,要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明确其先后。在工程开始前,要组织技术人学习相关技能,对一个工程项目来说,人是决定性因素。在工程开始时,必须有一批有经验的施工、质检等技术力量作为保障。在施工前,就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对所建设项目的施工工序方法、工艺、材料、设备、机械、配合比等进行全面抽检,使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选择合适的开挖施工方法
在选择一个合适的快挖施工方法时,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地质条件变化,选择最经济、最理想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甚至要综合多种方案,因而这也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的择优过程。
提高隧道施工机械化水平
如果隧道机械化程度低,这样会使得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证。需对隧道进行机械规范施工,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要使其发挥其最大效能。质量管理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①机械施工人员要有良好的道德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要能发挥各自的特长,管理上实行机长负责制②操作和维修人员需持证上岗,上岗前要经过培训,培训考试合格的才能领取上岗证;不会应急措施的人员不能单独操作机械设备③做好预防措施,施工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测维修,力求通过预防将设备事故降低到最低点。
施工时注意水的渗流作用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要理解岩土体中渗流场的变化及地下水的作用,首先要分析岩土立面上水的作用。渗流场内任意一点的总水头,,为一研究点上的动水压强;为某一基准面算起的研究点的位置高程;为流体的容重;为透流速水头。渗透速度与水流在孔隙或裂隙中的真实速度的关系为:,为土或岩石的孔隙率,渗透速度;为流在孔隙或裂隙中的真实速度。水的流动会使得应力场环境发生相应变迁和岩土体的渗透变形,同时有很多附加作用如化学潜蚀作用、物理弱化效用和力学作用等。
隧道洞内的水,要及时处理,防止发生突水、突泥的灾害。要额外注意隧道周围的水,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可采用超前钻孔和地质雷达及红外线探水等现阶段先进的仪器进行探测,采用引排的方法。注意吸收国内外长大隧道施工的成功经验,注意环保和隧道内通风问题,施工中的废水、废液要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出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提高隧道施工管理水平重视环境问题
在遵守合同期的下,有效地把人力、资金和设备配合起来,统一使用,达到工程周期短,设备利用好率好,战胜资金少,劳动生产率高,能源消耗低的目的,实现工程施工的最佳经济效益。在施工中,需加强工环境保护管理,改善施工工艺,优化施工方案。要在整个施工中体现环境保护原则、理念、思路。
结束语
由于隧道工程中的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多样性,所以在施工中要加强勘察与监控,全面准确的掌握隧道的施工情况。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合理的组织施工,使得整个隧道施工处于监管中,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2] 隆威,尹俊涛,尚彦军,吴煜字.上公山隧洞TBM掘进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施工对策【J1.探矿工程一岩土钻掘工程, 2004.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建设数量在不断增加,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不断进步。绿色施工是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绿色施工的概念
根据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是将可持续发展观应用在传统施工上。绿色施工不仅要求质量、安全、进度等达到要求,而且还要从生产的全过程出发,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来统筹规划施工全过程,优先使用绿色建材,改进传统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在按要求完成项目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材料的消耗。所以,绿色施工比传统施工的要求要严格的多。
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传统的经济产业链上,传统建筑施工还处于比较主流的地位,但是这种传统建筑施工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建筑需求。传统建筑工程施工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技术问题、工艺问题和污染问题等。因此,近年来,许多施工单位开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推行现代绿色施工理念,制定科学完整的绿色施工方案,并采用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为建筑行业施工改革发展注入创新与活力。相较于传统建筑施工,绿色施工技术具有以下推广的必要性。首先,降低能源消耗。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会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节能改造技术降低电能消耗以及热能损失等。其次,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就是节约施工成本,通过绿色施工技术通过对施工成本的控制,在满足施工质量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将土地资源、水资源、材料资源等做到最大限度的成本节约。再次,绿色公共技术不仅包括工序调整和技术改良,同时还包括对建筑内外组合的改良与优化,最终将建筑性能优化与改善。
四.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下面主要从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组织管理角度的绿色施工技术研究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
(一)组织管理 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二)规划管理
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三)实施管理
(1)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四)评价管理 (1)对照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2)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2.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一)控制建筑产生的扬尘
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扬尘现象,同时也是污染大气环境的主要来源之一,需要建筑单位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扬尘现象的产生,例如,在运输车辆比较容易出现飞扬、散落、遗漏物料的现象时应该采取车辆封闭的措施进行运输的方法;在施工现场设置洗车槽,来保证所排放的污水不会污染道路,产生道路环境扬尘;在进行土方作业、安装装修、结构施工、拆除临时建筑物时,应该结合实际的环境情况来实现清理扬尘,通过洒水、高压喷雾、设置围栏的方式来防止扬尘。
(二)节约建筑施工用地
在进行建筑之前,首先需要掌握建筑周围的环境的一些情况,对周边环境的基础设施、管线的分布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保护场地内现在有的地方特色资源和文物古迹。如果需要进行临时用地的设置,应该遵循用地面积最小化的设计理念来进行设计,使建筑平面布局规划紧凑、合理,提高建筑用地的综合利用率。进行铺设施工的现场,应该采取临时道路和永久道路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铺设,力求减少道路环境的占地面积。
(三)保护施工场地的土壤环境
为了有效的防止建筑施工造成的土壤流失、土壤侵蚀,需要制定施工突然保护的相关措施。对于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裸土现象,需要及时的采取种植速生苗种的方法进行保护土壤,保护生态环境;因为施工的原因造成的地表径流土壤流失情况的,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例如,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方法来减少土壤的流失;在淀池、隔油池以及化粪池等施工辅助地方,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对各种池内物质进行清洗、清掏,并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对于那些有毒害作用的废弃物质,应该采取集中统一的回收处理,不能当作普通的建筑垃圾进行填埋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施工结束后应该尽可能的恢复施工活动破坏区域,尤其是植被区域,和当地的园林、环保部门或者当地植被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将地貌地形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并且将剩下的空地进行科学的绿化,补救施工中造成的植被损害和地貌土壤侵蚀。
(四)控制水环境,防止发生污染
结合施工现场中产生污水的来源,处理等情况,实施与之相互对应的防控措施,将水环境进行防污处理。例如,设置化粪池、隔油池等装置;对排放的水质进行监测,并提供最权威的污水检测报告,在确保污水的排放达到当地的排放标准时,才允许排放。对于有毒的油料和材料的存储地,应该设计密封严密的隔水层,认真做好防泄漏工作。
(五)控制噪声和振动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建筑施工导致的噪声和振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在闹市区施工时,噪声和振动对周围的居民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距离居民区域不到200m的地方,应该采取相应的时间段作业,在晚上9点到早上6点不允许进行施工。使用一些低振动、低噪声的施工工具,在施工区域设置一定的隔离地带以及噪声屏障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噪声传播,例如,在进行电刨、电锯、输送泵等操作工种时,需要先搭设临时的封闭机棚,以此来减少噪声的影响。
五.结束语
实施绿色施工对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现在建筑工程领域的飞速发展,施工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施工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建筑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可明.依靠科技创新 不断提高绿色施工水平[J].施工技术,2011,40(1)
[2]汤民,孙大明,马素贞.绿色建筑运行实效问题与碳减排研究分析[J].施工技术,2012,41(3)
[3] 郝薇薇.建筑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4)
[4] 戴国跃.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保证[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01)
篇9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068-02
0引言
水土保方案中工程措施的配置工程措施是水土保持方案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的基础,在工程的生产建设和运营中若不及时采取水保工程措施或措施不得力,将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目前针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项目书是建设方作为项目立项、执行和施工内容核准的重要依据,建设方对该文件的编制能够进行严格审批申报,但是在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关于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具体方案却难以落实,这是由于建设方对水土保持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针对水土保持的治理方案及相应的水土保持治理施工方案未纳入项目建设总方案中,把没有针对水土保持治理进行文件编制,或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这直接导致了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无章可循,因此本文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1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原则
开发建设项目根据总体布局可分为线形和点形两种类型。线形开发建设项目是指布局跨度较大,呈线状分布的公路、铁路、管道、输电线路、渠道等建设项目;点形开发建设项目是指布局相对集中,呈点状分布的矿山、电厂、水利枢纽等建设项目。
1.1 设计总则:通过主体工程分析评价,布设相应的临时防护措施,做好设计。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和水系的扰动与损毁,采取措施尽量保护好原地表植被,在主体工程规划与总体布置上,应通过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提出减少占用水土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的意见,水土保持措施布局也应注重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主体工程设计中的开挖、排弃、堆垫的场地,应布设拦挡、护坡、截排水以及其他整治措施,在扰动区域做好表土剥离、保存及回覆利用,风沙区施工过程中还应注重保护沙地表面结皮层,防止因施工扰动加剧风蚀和风沙危害;应提出弃土(石、渣)综合利用的意见或措施,不能利用的应集中堆放在专门的存放地,即弃土(石、渣)场,不得在江河、湖泊、建成水库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布设弃土(石、渣)场。弃土(石、渣)场应采取拦挡措施,应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地应采取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等措施,恢复其利用功能。
1.2 设计基本原则: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预防优先的原则、生态效益优先原则、综合防治、突出重点的原则。
2工程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在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特别是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总体规划与布置范围、标准等方面评价能否控制水土流失,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并对主体工程设计中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要提出要求或在方案中进行补充设计。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主要包括:主体工程选线(址)、建设方案及总体布局评价;弃渣场选址评价;土石料场选址评价;施工组织设计评价;综合分析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2.1 主体工程选线、建设方案及总体布局分析与评价:应对主体工程总体规划与布置的比选方案进行总体分析,特别是分析其是否存在制约因素,若存在制约因素,应提出局部或全面的否决性意见。从主体工程的选线、总体布置、施工方法与工艺、土石料场选址、弃土场选址、占地类型及面积等方面,用扰动面积、土石方量、损坏植被面积、水土流失量及危害、工程投资等指标作出水土资源占用评价、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和景观评价,提出或认定推荐方案。
2.2 弃渣场比选分析与评价:从弃渣组成、弃渣量、渣场占地面积和类型、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等综合分析比选确定渣场布设选址。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其选址、占地面积、取弃容量及排放方式等的合理性,对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应商施工组织设计专业,提出新的弃土弃渣场布设方案。
2.3 土石料场比选分析与评价:土石料因涉及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特性相关工程设计的要求,主要由地质专业分析确定,但水土保持专业应参与工程土石料场选址,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
2.4 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析与评价:从施工方法、工艺、进度及时序安排等方面分析是否存在有不利于水土保持的因素,提出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化建议;分析评价施工交通布置,对可能造成较大水土流失问题的,应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分析地表径流流路变化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2.5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评价:对于主体工程中被界定为不属于水土保持工程,但又同时具有水土保持作用的项目,应分析其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不满足的应提出相应要求或意见,或在水土保持设计中加以补充。
3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3.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包括工程的永久征地、临时占地及租赁土地等建设征占地面积。如建筑物占地,施工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占地,施工道路占地,料场占地,弃渣场占地,对外交通、供水管线、通信、施工用电线路等线形工程占地;水库正常蓄水位淹没区、移民安置区等永久和临时占地面积;但移民工程在竣工验收移交地方后,不属于工程运行期的防治责任范围。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与现有工程共用部分也应列入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包括规模较小的拆迁安置和道路等专项设施迁建区,排洪泄水区下游,开挖面下边坡,道路两侧,灰渣场下风向,塌陷区,水库周边影响区,地下开采对地面的影响区,工程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区域等。应依据区域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和主体工程设计文件,经分析后确定,不应简单外延。以主体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等,包括水库淹没、移民规划等,特别是施工布置为依据,通过查阅设计资料,初步划定防治责任范围。进行外业调查并进一步抽查核实后最终确定。
3.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分区不宜太粗或太细,以满足水土保持典型设计为宜。对于一些小型工程采取全部设计,不做典型设计的,亦可不分区。在确定防治责任范围的基础上应划分防治分区,并分区进行典型设计,计算工程量。根据野外勘测结果,在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依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进行分区。
4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基本目标是: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4.1 防治指标:土壤流失控制比,项目建设区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强度之比。扰动土地整治率,项目建设区内扰动土地的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水土流失总治理度,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林草植被恢复率,项目建设区内,林草类植被面积占可恢复林草植被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适宜于恢复林草植被面积的百分比。拦渣率,项目建设区内采取措施实际拦挡的弃土量与工程弃土总量的百分比。林草覆盖率,林草类植被面积占项目建设区面积的百分比。
4.2 防治标准等级与适用范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等级应按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和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确定。按开发建设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一级标准:依法划定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及省级重点预防保护区。②二级标准:依法划定的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
5结束语
根据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中关于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但考虑到主体工程的进度安排、水土流失产生特点及各类水土保持设施施工受季节因素影响,拦挡工程须先行,护坡工程同时施工,植物措施可比主体工程略为滞后,但滞后不得超过一年,可采用分期实施、分期验收的方式,根据防治水土流失的轻重绥急,建设项目的进度安排,灵活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尽早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学伟,李景成浅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J].建筑科技与管理,2010,(7):45-46.
篇10
根据《木垒县城-照壁山乡-三眼泉水库-石人子景区公路改建工程外业勘测验收鉴定书》,确认该公路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车速为20km/h,路面宽度为6m,路基宽度为6.5m,各侧土路肩为0.25m,挖方边坡土方主1∶1,石方边坡为1∶0.25,填方边坡为1∶1.5,路拱横坡为1.5%,小型排水沟造物设计洪水频率为1/25。此外,桥涵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桥涵宽度与路基宽度一致。其路面结构形式为“1cm下封层+15cm级配砾石基层+天然砂砾底基层+4cm沥青混凝土面层”。
2山区公路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由于山区公路工程项目路线长、面积广,在施工和营运期间会对周边的社会环境、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水土流失、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等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工程的前期目标之一是处理好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通过对技术指标及路线方案上进行科学性的取舍,以尽可能地弥补公路工程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为最大程度地完善及提升公路整体环境质量,公路在设计阶段时应考虑当地环境,以“综合治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作为设计的主要原则,从而实现合理性、科学性的开发和利用环境[2]。“以防为主”作为最有效的环境保护举措,其重点体现于公路设计对于当地环境重点地区及各种环境保护项目,如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的退让。若出现局部环境受工程项目影响较大的情况,应对环保举措及工程方案进行多个方案的对比工作,如此才可实现山区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使山区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达到协调统一的发展。
3公路建设
3.1路线设计
在进行道路布线工作时,应充分应用旧有道路的路线类型,对于没有达到线型要求的旧有路段采取重新展线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因在施工中大填大挖而对周围的草原及生态环境造成破坏[3]。以“减少工程造价、降低路基高度、保护生态环境”等作为原则,路线应根据旧有道路布设段落,路基填高应根据旧有道路路基处治方案、拟定路面结构层厚度、道路使用情况来制定,而对于桥涵路基高度控制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度的调整。
3.2取土坑及弃土坑设计
公路工程的路基填土施工中,主要采取集中取土的方式,具体根据环境保护标准,对取土的深度及范围进行确认。由于在进行取土施工操作的同时需要进行弃土,为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节省用地,在进行路基弃土工作时,应严格执行在指定弃土坑堆放的准则,不可随意倾倒土坑,且在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平整工作,以利于植被恢复。该项目全线设有取土坑及弃土坑各一处,以最少程度占用土地为目的,取土坑及弃土坑处于该路线K0+000右侧600m上游河床400m范围,在进行合同段清表时,弃方工程量不将腐殖土方计入在内,可将其堆放于路基两侧,并在路基施工结束之后撒在边坡上,起到提升植被恢复效率,保护环境的作用[4]。
3.3料场位置
按照实地勘察,对以下两处料场位置进行合理设定可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a)混凝土预制场1处混凝土预制场设于起点木垒河河床内上游500m处,距离上路桩号600m,其平均运距为4.4km,上路桩号为K0+000,由于该地地势较为平坦,且距离草场较远,而与水料场及砂石料场则较近,因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少;b)沥青混凝土拌合场1处沥青混凝土拌合站设于S303线K387+000右方河滩内,其平均运距为17.9千里,上路桩号为K0+000,由于该地地势较为平坦,距离料面层场较近,且远离草场,因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少。
3.4施工期间注意事项
工程施工期间除以上措施可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外,还需注意以下五点:a)由于本项目位于旅游区内,路线贯穿林地、草原及山岭等自然区域,在进行施工时,区域车辆通行可采取施工与通车同时进行的方式;b)施工时,必须到指定料场进行取料,严禁出现就近挖坑取料的现象;c)为避免具备防尘功能与保持水土功能的原生地表遭到破坏,施工车辆必须在指定路线行驶,不可任意穿越自然区域;d)在施工期间,应保证相关路段沟渠及河流流通顺畅,避免农业灌溉受到影响,预防洪水等灾害的发生,做到节约用水,严禁将垃圾及各类污染物质投入河流当中;e)施工期间,对于经过居民住宅区的路段应做好防尘工作,以降低施工期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在该路段设置相关标志,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4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