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管理创新范文
时间:2023-03-27 15:0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石油企业管理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石油企业正逐步推向市场,面临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的发展趋势。如何才能促进石油企业有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其关键是需要研究企业管理创新。
一、管理创新理论概述
1.管理创新的内涵。管理创新就是指组织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管理者依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需要,通过改进守旧的、僵化的、不适时的管理思想、制度、程序、方式和方法,或提出及采用先进的、灵活的、适时的管理思想、制度、程序、方式和方法,对资源重新进行更有效配置的创新性活动和过程。
2.管理创新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出现经济发展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技术引进”和“管理创新”,特别是管理创新对日本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管理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益。管理创新的本质在于创立一种新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范式,以便使企业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益更为有效。(2)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管理创新通过创立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的方式与方法,不仅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能使企业产生更大的合力,从而为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3)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不仅具有整合功能,而且更难模仿,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支持、整合和催化作用,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中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现状分析
1.中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同西方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整体创新能力水平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起来,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1)国家对企业的有效监督和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没有有效结合;(2)已经进行公司化改造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规范;(3)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制度没有建立健全;(4)没有完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5)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没有完善;(6)成立股份公司后企业管理如何转变;七、重组改制后各个公司的关系如何处理。
2.中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企业管理创新活动虽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但是企业内部环境才是制约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因素。(1)石油企业的自身特点。石油企业同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高风险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约束条件要较普通工业企业要多,而且正是这些特点加大了管理创新的成本,从而使得石油企业很难在管理创新方面有所突破。(2)企业创新激励政策导向。企业管理创新极易受到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政策导向影响。由于国内原油、成品油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为提高油品产量,石油企业对技术创新有很强的认知,其投入也很大,而对管理创新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3)企业创新氛围。由于石油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中,对市场反映迟钝,缺乏市场压力,难以形成企业创新的氛围。
三、中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1.管理理念创新。为了迅速适应变化着的内外环境,企业和企业的管理者应自觉进行观念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摒弃计划经济下“等、靠、要”思想观念,树立市场经济竞争观念。(2)摒弃以财、物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3)摒弃求稳怕变的观念,树立敢于变革,敢于创新的理念。
2.管理组织创新。今天,随着石油企业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调节化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加速进程,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应通过削减中间管理层次,使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高耸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再造,这样使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大大提高。
3.管理制度创新。一些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后,石油企业主业进入股份公司,成为股份分公司,其他部分为存续公司,保留原有的名称。这是把原来的一个企业分为二个,各自有自己的法人,在经济上、行政上相互独立,但在党群组织上还是一个系统,这就要求企业要积极借鉴国外企业现代管理规范,探索和形成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发展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制度。从目前看,需以ISO系列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为契机,创新管理规范。
4.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创新。石油企业的特点决定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依赖于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方法和高效益产出为归宿,从市场预测、成本分析、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库存物流、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方法。
5.资本运作创新。巩固甚至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确定企业的投资方向,成为众多石油企业面临的问题。石油多种经营企业真正要发展成为国际知名企业,都必须经历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的过程。市场经济要求我们这样做,使巨大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紧密结合,形成石油工业多种经营企业的规模战略优势。
6.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人本管理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过多地强调管制、控制员工的方法,也不可能用片面的物质刺激,而必须研究如何尊重和重视员工的个性,如何向员工提供发展机会,使员工在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韩中和著:企业竞争力―案例实证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探讨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石油行业得到良好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石油企业的继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革新,导致石油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时期石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石油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度管理的创新,跟随时展的步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促进石油企业管理的创新。为我国的石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的生存和长期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又有不断地创新,石油企业才能够在竞争日益积累的市场经济中获得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的新形势背景下,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到广泛地使用,如果石油企业仍旧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势必会造成石油企业管理效率的低下,削弱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管理体制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企业的运作效率要求越来越高。[1]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只有企业的反映迅速、及时,才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的发展机遇,从而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但是就目前来说,很多石油企业管理体制不先进,仍旧沿用老一套的管理体制,直接的体现就是管理机构冗余臃肿,管理幅度过大,使企业在机遇或是挑战面前不能及时地调整和制定策略。同时,制定的规章制度过于冗杂,责权利没有达到高度的统一,人力资源结构不完善、不均衡,这些状况都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的发展。
1.2管理机制问题
很多石油管理企业的机制不灵活,对员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关注到员工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缺乏企业内在的激励因素。直接的要体现就是在石油企业管理机制中,负激励要远远多于正激励;被动大于主动。制定了许多相关的管理措施和政策,但是却没有具体的落实和实施。除此之外,石油企业时间的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很少形成合力,从而不能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
1.3观念落后
在当前的石油企业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很多落后的管理理念。等、靠、要等思想普遍存在,并没有因为市场竞争的存在而产生忧患意识。石油企业的管理者过于安于现状,不能立足于石油企业的发展实施改革,不能预见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石油企业管理的调整。让那个就是沿用老一套的运行思路,从而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的发展。
2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2.1管理思想的创新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出路。在当前是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要想实施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首先要转变管理者的思想,要充分意识到新时期石油企业的发展的方向,意识到当前石油企业面临的危机和机遇,从而立足于市场竞争,立足于石油企业的长期发展,转变观念,学习和借鉴新的管理经验,树立企业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等新时期应该具备的观念,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敢于创造,进而石油企业的发展开创一席之地。
2.2管理制度创新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和创新意识的规矩,一样不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2]所以,在新时期,石油企业的制度创新就显得异常重要。制度的创新是石油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指示牌。针对很多石油企业重组改制之后,石油企业主业成为股份公司,其它部分为存续公司,仍旧保留原来的名称。把原来的企业一分为二,有着自己的独立法人,在经济上、行政上相互独立但是在党群组织还要维持在一个系统中。要理清企业的内部管理,消除一些能够阻碍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进行制度的创新,按照现代企业的标准重新是定制度,保障石油企业的制度合理。
2.3管理方法的创新
在新时期,传统的、陈旧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要求,所以要及时实施管理方法的创新。随着石油企业竞争的国际化,要求石油企业的管理者运用更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实施管理,进而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3]尤其是在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普及的大背景下要及时引进信息管理,比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资源规划、企业资源规划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等。并且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出跟多更好的管理方法,从而满足石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
3结语
在新时期,石油企业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对石油企业的管理实施创新,除了上述的创新方式之外,还要兼顾文化创新、人力资源的创新等,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石油企业的充分良好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石贤.浅析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今日科苑,2010,No.21016:151.
[2]周艳芳.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企业家天地,2013,No.50103:77.
篇3
1.1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转变发展战略的需要
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适应行业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石油企业是传统能源企业,因此低碳指标的制定和相关政策的产生,将对石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对石油行业格局、企业经营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因此,石油企业必须重视低碳环保,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走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2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需要
低碳经济对于企业发展方式的影响深刻,给一些原本效益不好但是碳排放量低的企业带来了相对竞争优势。对于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必须做出发展战略调整,实行技术改造升级等方式来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最终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可见,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了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了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碳排放量的主动性。
1.3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的需要
低碳经济时代进行环境管理是对传统环境管理的拓展,低碳经济时代的环境保护不再是被动适应法律法规规定,而是主动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量,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水平。通过这种形式的提升,可以调动企业全程参与低碳生产经营管理,把低碳融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变成企业的一种潜意识动作,一种自觉的和必须的动作。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石油企业提高自身环境管理水平、降低环境成本的需要。
2低碳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石油企业应该改变被动承担低碳责任的态度,应该主动适应低碳经济的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将低碳作为一种战略机遇、将低碳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将低碳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石油企业只有走低碳环保的道路,才能抓住战略机遇、顺应局势,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具体来说,石油企业应该在企业形象、管理理念、发展战略、技术创新等宏观方面进行设计,也应该在风险控制、安全生产、人力资源、财务、供应链管理等细节方面进行管理创新。
2.1树立低碳创新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积极、稳健、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和价值感,激励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同时,良好的企业形象更有利于提高社会认知和消费者的接纳程度,从而提高产品的销量、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在低碳环保趋势下,石油企业更应该自上而下树立环保意识,建立低碳环保的企业形象,以便降低人们对于石化能源的高碳基的排斥意识,引导消费者更加理性地看待石化能源和石油企业,引导全社会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细枝末节做起,从细微处减轻碳排放,在现有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中,理性地追求低碳环保。
2.2转变生产经营管理理念
生产经营管理的理念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因此管理理念的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石油企业要想获得良性发展,必须降低传统生产管理方式的路径依赖,在生产管理环节重视低碳理念的宣传和执行,将低碳作为企业发展的导向和目标。在具体做法方面,可以尝试建立低碳奖惩规章制度,降低碳节能指标量化分解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对每个岗位都设定低碳节能任务,将岗位职责、薪金待遇跟碳排放结合起来,对于考核不达标的岗位责任人,给予一定的处罚,以便带动各级员工的参与度,激发员工的低碳环保热情,建设全员参与、量化评估的低碳管理模式。
2.3提高石油企业环保管理理念
环保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每一位企业员工、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石油企业是能源行业的代表,在生产、销售、消费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影响非常大,所以,石油企业及其员工更应该树立环保理念,将低碳环保贯穿在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在具体措施上,石油企业应该加强环保投入、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健全环保管理量化评价制度,在环保管理方面不断探索,积极承担起低碳环保的社会责任。
2.4推行低碳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发展方向,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石油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将低碳环保思想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既要重视企业眼前的经济利益,也要注重协调长远发展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处理好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环保利益之间的关系,从战略层面考虑短期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低碳环保理念贯穿在生产管理和销售的全过程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从而使石油企业顺利应对环境危机带来的挑战,应对低碳能源和绿色能源带来的竞争和挑战。
2.5加强技术领域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石油企业应该采用低碳环保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对节能绿色环保的项目要优先考虑、重点支持。在生产过程中更要注意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清洁生产的低碳技术,把碳排放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降低碳排放量。同时,企业应该重视低碳环保技术的开发,积极参与到国内外科研环保机构组织的技术研究,掌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核心技术,降本增效,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在研制新技术的成本较高、长远效益不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购买引进低碳节能技术或者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低碳技术合作来联合开发新技术、新方法。
2.6创新外部环境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面临众多外部风险,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重。石油企业的经营环境在国际油价跌跌涨涨的起伏变动中遇到很多机遇和挑战。不同国家地域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动对于石油企业的影响也很大,像乌俄危机、卢布贬值等因素对国际油价和我国石油企业的影响就非常大。对此,石油企业应该建立外部风险识别控制体系,组建熟悉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和经贸政策的专家顾问团队,在对国际环境进行宏观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准确地鉴别评估可能的外部风险,尽可能降低外部环境变动带来的可能风险和经济损失。同时,也要尽可能掌握国际、国内环保规定、碳排放规定、碳交易规则,不断开拓进取,探索低碳环保的新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外低碳经济中掌握主动地位。
2.7提高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历来都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对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企业正常经营、当地环境保护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石化能源企业,石化能源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因此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者储运环节发生危险,对当地环境破坏和人财物损坏都是非常严重的。对此,石油企业应该以贯彻宣传低碳环保理念为契机,强化员工在生产、储运、销售环节的安全意识,系统学习不同环节和不同岗位的安全隐患,做到能辨识、能预防、能逃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降低危害造成的损害,在安全隐患的识别、处理上进行系统培训,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当然,在培训人员的同时,石油企业还应该加强科学预警机制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强化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能,从生产、销售、储运等各个流程进行监控和预警,及时将危机信号传递到风险监控部门,实现企业安全危险信息的动态、全程监督控制,提高整个企业的安全风险控制水平。
2.8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反映了一个企业选拔、使用、培养员工的方式。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规范的制度,对员工进行招聘和管理,在员工薪资待遇、绩效奖励方面进行有效的上层设计,以便激励员工深刻认识、高效执行企业的低碳环保理念方针,致力于实现企业长远的经济社会效益。具体措施上,石油企业应该着眼于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职责,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以低碳环保为最终目标,完善员工激励制度和考评制度,培养员工低碳环保的意识,同时,对员工进行全面考察和培养,把认同并且愿意贯彻低碳理念的人才留下、用好,争取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9创新财务管理
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在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的过程中要注重社会、环境因素,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则更应该重视环境成本的核算,对于环境成本低的绿色低碳项目要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财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通过投融资来获取资源、优化配置资源,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资金压力和风险,最终促进企业发展。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低碳环保经济下可以采取集中核算、全面预算的方式,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节约资金管理成本,降低财务风险,促进石油企业低碳策略的落实和执行。
2.10创新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配合,因此,石油企业应该将自己的低碳理念融入到供应链管理中,通过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促使上下游企业认识了解低碳环保给企业带来的长远效益,对环境保护带来的有利作用,努力建设一条低碳环保的供应链。石油企业在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中,应该不断修改完善采购和销售标准,与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严控低碳标准,共同推进低碳环保理念的执行和落实。
3总结
篇4
【关键词】石油企业 管理 创新
伴随我国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石油企业在市场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及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创新管理。管理创新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主题,也是企业在面对企业和市场变化中做出的相应改进和调整,是一种综合高效的资源整合模式,既要强化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还需要实现整体组织目标。
1 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现状
1.1 创新意识不强
目前,大多数石油企业将创新作为口号,但在实际应用中,许多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整体创新意识不高,难以主动适应社会市场的变化及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创新缺乏正确的认知,对创新的认识还停留在“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刻不要”的水平上,忽视了企业经济本质的内涵。
1.2 创新方法有限
石油企业鼓励创新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上,管理上的方法创新比较少,整体创新水平低下。创新的方法大多数是借鉴相邻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石油企业来说实用性不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综合上述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现状来看,我国石油企业的创新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体制问题
大多数企业先行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管理机构显得较为臃肿,制度规章过于繁多,责、权、利并未实现高度统一。另外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角度来看,长时间以来的制度老旧,难以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内部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从而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2 管理机制问题
长期以来企业的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内部激励因素,主要体现在负激励较多,正激励较少,造成企业内部主动因素少,被动因素多;此外由于受企业内部管理的限制,企业管理机制大多数是指定的多,而真正落实的却很少。
2.3 观念问题
在企业管理中“等、靠、想”的思想较为普遍,整体市场化意识和改革意识、忧患意识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部分职工对收入期望居高不下,还保留着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习惯,认为企业应该包办一切,自身的忧患意识不强,承受能力较差。
3 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及途径
3.1 转变传统思想,确立管理创新的思想
只有从思想上确立创新意识才能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决定出路,管理思想的创新是企业管理的先导,只有通过管理思想上的创新才能够真正引导企业在其他管理活动上的创新,从而实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具体的实践中不仅要在石油企业内部切实倡导管理思想的创新和转变,还要通过学习、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培育,引入新的管理理念,达到开阔企业领导层和管理者的目的,拓宽企业管理层的视野,广泛树立起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理念,从企业的战略发展的角度分析企业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理念和思想上的创新,充分适应快速变化发展的企业内外环境。
3.2 进行企业管理组织的创新
企业管理组织是实现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需要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创新作为保证,组织机构也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保证也是企业运行的重要支撑。传统的石油企业组织机构庞大,非生产性冗员较多,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发展。近几年来随着石油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和组织结构的而调整,进行了一系列的内部机构变革和资产重组,精干主体、剥离辅助、压扁管理层次及精简管理人员等举措,这对于企业管理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3 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部分石油企业重组改制以后,公司结构和管理模式都应该发生相应的调整,保持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利于企业实现经济上和行政上的相互独立,党群组织上还是一个系统。理顺企业内部关系,接触制约石油企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是当前石油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一步,因此企业必须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改组后的石油企业的现状和特征,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3.4 实现管理方法上的创新
石油企业管理停滞不前,与当前企业的管理方法落后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石油企业开始注重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例如全面质量管理、定制管理等较为先进的方法。但由于企业内部缺乏新型的管理人才,引入的管理方法不能得到切实的贯彻。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引入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在管理方法上通过引进新的模式和方法,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人才,从而有利于实现管理方法上的创新。
3.5 实现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管理技术上的创新,主要是指石油企业充分发挥知识、技术的创新,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新的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来提升产品的质量,从而开发出新的产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且实现市场价值。
3.6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不解动力,石油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需要强化对人的管理,通过管理创新,以人为中心,健全企业内部人才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从而最终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我国石油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亟需解决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观念和内部组织和制度的建设上,因此针对当前的问题和石油企业的具体情况就需要从观念上切实转变意识,明确创新意识,将创新管理的落到实处,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石油企业要在市场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在企业层面进行管理创新,管理的新生力量在于不断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题,这对提高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红丽.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研究[J].决策探索,2007,(3): 24-25
篇5
【关键词】企业管理;技术手段;人力资源;创新
企业管理涉及面较广,本文仅对企业管理的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进行详细的阐述。
1.积极推进石油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随着石油企业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日益复杂化,同时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和竞争形势的变化又要求管理者提高反应速度。要解决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只有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尤其是动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管理信息是管理中心的基本要素和中介。管理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管理信息的处理过程。运用现代的信息处理技术,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战略管理的的创新角度上看,在经营领域中,过去我们的石油企业战略是只重视生产管理,而不重视开发和营销管理。这种战略,显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的灵魂,同时生产的产品只要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所以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是在整个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在管理技术上要实现由过去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转变,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要从橄榄枝型向亚铃型管理模式转变。
要重视企业主要经营者在管理创新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改进我国石油企业经营者目的选拔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讲,石油企业主要经营者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主要经营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管理风格的形成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经营者,对于管理创新的推进,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的。但反之,就会阻碍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由于石油企业的特殊属性,我国现阶段大多数石油企业经营者仍是通过行政任命或行政选拔的,不但缺少企业经营者的专业训练,也缺少管理实践,因此,这不能不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石油企业经营者队伍管理素质的高低不一。面对石油企业全面走向竞争的新形势,必须逐步走改革石油企事业主要经营者的选拔方式和选拔机制,使得一大批真正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政治素质好的人才走上石油企业的管理岗位,把石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上新的高度,促进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
要大力夯实石油企业内部基础管理,为管理技术和方法工具创新提供基本的前提和保障。基础管理包括企业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基本流程的规定、基本信息资料的储备传送以及管理队伍的建立等等。只有搞好了基础管理,理顺了内部基本的生产协作关系,才可能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层次和效率,否则,管理创新只会适得其反,使得企业更为混乱无序。比如在实行信息化管理上,就需要很高的基础管理水平。据一份调查显示,我国石油企业基础管理水平还较低,处于国外同行业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瞬息多变的环境,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系统,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因为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神经系统,是企业科学决策和及时应变的依据。所以要建立灵活准确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决策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此外,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动态管理,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抓基层管理,才能保证企业在发展中创造适应自身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的效益穏步上升。
2.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不仅具有战术能量的作用而且具有战略意义上的作用,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作用越来越日益突出。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仅仅包括行政管理和事务管理两个方面。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包含了原有的管理内容,其工作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它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是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以达到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所要达到的目标。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的作用在企业中显的越来越重要。从战略高度来看,企业如果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那么它就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一点也是人力资源日益受到企业重视的原因所在。人力资源管理在战略管理上的作用主要强调的是,在一个企业中人比其他有形的资源更有价值。因此,对于人力资源来说,发挥它在战略管理上的作用,就必须把目标确定在人力资源对企业战略发展的长远规划上,人力资源管理将从企业战略的“反应者”转变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最终成为企业战略的“贡献者”。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提高每个人的效率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这项工作就不但是人事部门的事。它是企业上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人的素质将得到全面提高,生产能量将得到充分释放。管理者,以现代化的高超的管理手段,运筹帷幄;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性的劳动竭尽所能,这个企业才能够在如此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站稳脚跟无往而不胜。
优化理念。纵上所述,即,企业上下必须牢固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关键是人的竞争。能否主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是否有一支合格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这是因为:一、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只能靠人去适应物,而不是让物适应人。二、企业内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和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做后盾。
3.企业的各项改革也必须首先做好人的思想工作
必须首先改变人们的的传统观念,因而这些都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把劳动力作为一种活的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
篇6
1国有石化企业基层管理创新的紧迫性
1.1搞好基层管理是激发基层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基层是企业全部工作的基础,各项工作任务最终要靠基层来完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更科学、更规范、更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对基层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基层员工的素质,激发基层活力,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
竞争力。
1.2创新基层管理是适应企业管理体制及经营管理机制不断变化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强身健体。石化企业也是如此,为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不仅进行了企业持续重组改制,而且在分公司探索并开始建立了以油藏为经营管理单元的“油公司”管理模式。这样,传统的基层管理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油公司”管理模式运作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基层管理方式进行创新。1.3创新基层管理,是石油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多数油田已经进入了勘探开发后期,资源接替严重不足,成本
高、效益低的矛盾日渐突出,挖潜增效,提高效益成为石油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最终要落实到基层去。
正基于此,中石化集团公司在
20__年就提出了加强以基础工作文秘站网、基
层队伍建设、基本功训练为主要内容
的“三基”工作,并在全石化系统全面
展开。通过“三基”工作的开展,减了
基础资料,提高了基层队伍素质和工
作效率。然而,多年的重油轻效意识
和对基层粗放管理模式,使得各油田
在基层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
决的问题,如:资料录取与动态分析相
互脱节;成本控制和目标产量缺乏科
学配置;人员老化现象严重,队伍建设
缺少新鲜血液的注入等。这些问题的
存在,制约着石化企业的持续发展,因
此,探索基层管理新模式势在必行。
2石化企业基层管理创新的思路
根据集团公司加强以“三基”为主
要工作内容的精神,总结各油田的先
进经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提出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基层管理新模式
的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
2.1创新成本管理,按照储量、产
量、成本、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成
本管理的精细化
“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成本管
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
此,各基层单位必须围绕原油产量这
个中心工作,按照“储量、产量、成本、
效益”四统一的原则,坚持成本精细
化管理。
第一,对成本进行合理的分解和
科学的配置。企业在制定横向到边、纵
向到底的成本控制体系时,要充分体
现成本、产量配置的科学性,实现“成
本一产量一效益”的真正统一。建立分
类油藏、区块经济产量优化模型,依据
模型并结合Arps三曲递减规律,对
油藏单元产量目标进行科学配置;在
成本目标分级控制上,要以生产预算
为起点,以吨油成本为依据,并结合成
本动因分析进行成本目标责任分解,
集团经济研究2OO6·9下旬刊(总第2O7期)
__
改变过去一切或以人数定成本的管
理方法。
第二,严格rj标成本管理和责任
成本控制。推行三单核算成本效益分
析制。以单井、单站、荦台设备费用投
入为核算中心,以油井产出效茄分析
为主体,全员参综合分析活动;建立
健全各项费用的开支标准,做列“以制
度定费、以制度管费、以制度降费”,管
理费J}fj“切块包干、归口管理、责任到
人”;目标成本凡是能够细化、量化到
岗位的,就具体落实到岗位,能够分解
落实到个人的,就具体落实到个人。
把成本压力传递到每一个职工,从而
使成本管理渗透于生产管理各环节、
各层面和整个过程。目前在河南油田
采油队实行的一井一策制,是比较科
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值得在石化
企业大力推广。
第三,加强重点费用的控制,特别
是对电费、作业费、材料费等关键费用
进行有效控制。在电费管理上,油田
每年因村民及附近小企业的盗用,损
失的电费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为解
决这一问题可实行供电线路承包到个
人,承包人员收入与线路电量节超挂
钩,由此降低用电成本。
2.2创新安全管理,实行内外互
补、两条腿走路的安全管理模式
石油行业同时具有易燃易爆、有
毒有害、高温高压、连续作、等特点,
基层队是安全事故多发区。近年来,
石化系统实施了HSE安令管理体系,
把安全作为基层队重点T作给予了高
度重视,但当前基层队依然存在许多
安全隐患,如职T危害辨识技能掌握
不够、被动应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作:
首咒,要把安全[作的重点转变
到做好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环保}
面米。做到:安效茄的统一;责任
与权利的对等;,炙伞技能专业技能
的持平;科学管实践经验相结合,
变事后处为趔}预防。
隼团经济研究20__F旬TiJC’3,第∞7期)
其次,建立本单位(基层队)专职
安全员和外聘安全监督官两条腿走路
的安全管理模式。中原油田在此已做
出了有益的尝试。从20__年始,中原
油田参照国际市场施工中第三方监督
的模式,建立一支专业化的HSE监督
队伍,对施工单位实施异体监督,成立
了HSE监督站,精心选聘了安全工程
师等安全专家担任安全监督官,以公
司派驻方式,对基层施工单位的各项
施工作业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管理。异体监督是实施HSE管理与国
际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促进了基层
队职工HSE意识和实际运作水平的
提高。
2.3创新基础资料管理,实行基
层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油藏区块动态分
析的管理模式
科学、精简、规范的基础资料,在
油田生产建设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
用。因此必须做到:结合甲级队等达标
资质的要求,对基础资料进行科学分
类;保证资料的及时规范填写,做到
“三个统一,三个清楚”;完善基础资料
数据录取、填写、保存、移交、销毁和管
理等方面的制度,使基础资料管理有
章可循;优化、减少上报资料,以解决
上报资料繁多的问题;加快信息化建
设,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生产运
行效率。完善采油队油藏动态管理设
置。基层技术人员与工程、地质等研
究部门的区块管理人员以承包协作形
式,共同负责具体油藏区块和井组的
动态经营管理,并依据油藏目标完成
情况给予承包人员以季度奖金兑现。
基层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油藏区块动态
分析管理中,录取的资料更加准确可
靠。这样,就可解决资料录取与动态
分析相互脱节的问题,避免造成决策
失误。
2.4创新人才管理,建立优秀人
才等级奖励管理制度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正如小
草的活力来自于草根,企业的基层员
工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因此,企业必
须充分挖掘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
才。
首先,引进先进的员I管理机制,
变用人为用_[。立足油田的待业子女,
通过严格技能培训,择优录用为采油
工、钻井工等,以解决人员老化问题。
对引进的大中专毕业乍,鼓励优先进
入基层队,以提高基层队伍的整体素
质。
其次,加火对层人员的培训。
对基层管理人员,开展岗位资格专业
课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对基层
技术人员,开展新技术、新丁艺等方面
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对基层技术
工人,通过岗位练兵、名师带徒、技术
比赛等形式,强化应知应会训练。对
于新生力量,进行人r、入队教育和培
训。重视职工培训,定期举办同一lT
种、不同等级的技术培训。
最后,建立优秀人才等级奖励管
理制度。企业可通过“岗位练兵”、“技
术比武”、“技术革新”、“新技术发明”
等途径,从基层中选flJ优秀人才,分为
不同的等级,分别给产不同的奖励,特
别是对人才中的人才,要舍得给予重
奖。优秀人才两年一评,期间优秀人
才必须制定为企业发展的爪lI生贡献目
标。
优秀人才等级奖励管理制度是基
层留住人才,激励人才,产生人才的重
大举措,它将成为基层油藏经营管理
模式中的一大亮点。
3结论
创新基层管理是实现油田开发创
新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企业
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随着石化企业
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只有不断探
索、完善基层管理新卡;l式,才能激发活
力,提升竞争力,使企业在激励的市场
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作者单位:万
章国、张长钢/河南油田资产经营管
理部;张金双/河南油田石油工程技
篇7
当前,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随着企业管理逐渐迈入信息化、科技化及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也需要寻求创新发展的方式以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此,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具有以下几方面积极的意义:一方面,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和运行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渗透到了企业运行的每个部门和每个环节之中,财务的发展方向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的程度,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财务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因此,新时期背景下,如果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以及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就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二、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1.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管执行力度不够
国企财务由于受其企业治理结构及组织架构的限制导致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合理的权威性。由于国有企业内部对其他部门难以开展有效规范的监督等因素,从而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最后只能流于形式主义。其次,国企财务内部审计部门不够科学和完善的监督机制会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其内部普遍存在权责不清、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2.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不高
国有企业的风险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财务风险防控。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财务方面的风险,例如投资风险、资金流风险等等。国有企业由于对于风险防控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科学合理的分析以及市场上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等原因,造成了企业对于这些投资风险的防范以及抵御能力不够强大。由于缺乏科学、合理及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从而当企业发生风险时,导致缺乏紧急预警的防范措施,影响了风险的及时处理,这就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正常的运行发展。
3.国有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国有企业中,会计部门是承担财务管理的主要部门。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有企业财务人员普遍存在缺乏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缺乏财务实践经验等情况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前进的步伐。目前,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的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和以前的员工相比较而言,学生明显缺乏实践的相关工作经验,缺乏了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的能力。但是,在国有企业中也存在一个严重也较为普遍的现象,部分国企员工对于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时期背景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缺乏学习新的财务知识的激情,从而在财务管理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另外,国有企业对于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没有为财务人员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相应的环境和保障条件。
4.企业财务预算和企业的长期发展缺乏协调性
国有企业在制定财务预算的时候没有全面的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从而导致所制定的财务预算体系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性,从而制定的预算方案缺乏协调性。由于企业的发展要受市场的影响而进行相应的变动,但是企业的财务预算方案未能够根据此变动做出相应的调整。上述这些原因都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预算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背道而驰,从而会影响到了企业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途径
1.制定完善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
科学合理、全面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建立,是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条件。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以达到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的目的。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的监督,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从而有利于发现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便于获得及时的处理和改进;另一方面,企业内部部门和组织之间应该明确各自相应的职责和权利,从而可以有效的培养员工的责任感。
2.健全风险紧急预案,提高国有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财务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向。在企业发展中,必定会受到市场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从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为了企业获得良好健康的发展,企业必须创新制定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当发生财务风险时,企业可以通过第一时间运行风险预警机制,从而为数据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条件,降低经济财产损失。首先,企业在应该根据企业的组织架构建立由董事会负责的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其次,在风险管理机构建立后,应该选择具有丰富的专业风险防控知识、高素质的风险专家组建成风险管理梯队,保证可以对企业运行中的财务风险等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处理。最后,国有企业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讲座等形式进行培训,通过讲解正面或者反面的教材的方式对财务风险防控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普及?T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员工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水平。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财会人员要摒弃以往老旧的财务管理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财务的问题,从而培养新时期背景下的财务观念。首先,要加大对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例如可以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财务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以及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多种培训方式让财会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等目的以达到培养员工的综合素养,培养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意识。
4.建立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财务预算是企业是现代国有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财务指标,其可以通过对未来经济业务中产生的收入、费用以及损益等进行准确科学的预测。因此,国有企业应该紧密集合自身的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达到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运行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标。首先,在制定财务预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其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对于市场中出现的风险和状况进行全面的考虑,使得所制定的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全面覆盖可能出现的状况和风险。其次,国有企业应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后续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使得企业的财务预算方案和长期发展规划更具协调性。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之后,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定额标准的规定。考核部门应该对定额标准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此外,企业管理工作者应该提升自身的预算管理能力,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为企业的资金能够合理使用、企业的经营效益的提高而努力。
篇8
关键词:管理创新 劳动分工理论 内部循环模式 外部共享模式
理论基础
(一)劳动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于1776年3月在《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系统分析了劳动分工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国民财富增加的积极作用,此后分工论在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成了之后的专业分工、管理职能分工、社会分工等一系列分工理论的形成和完善,为企业如何将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无论这一系列的理论如何演化和发展,始终离不开分工的最原始内涵。劳动分工代表了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划分和独立化、专门化,简单来说,劳动分工就是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熟能生巧,减少劳动时间,节省劳动成本,提升劳动效率的活动。
(二)管理创新理论
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最初提出了“创新”的理念,而近年来,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和管理学理论的不断补充,“管理创新”的概念逐渐兴起,企业开始重视如何在管理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并将之转化为对企业盈利有利的产品、服务等实质性存在的实体,因此,构建一个充满活力、思维活跃、创造性较强的企业是每个企业家的愿望。而现代更为a完善的管理创新的概念,则是指企业将新的管理要素个体(如管理技术、管理方式、管理工具、管理模式等)或几个管理要素的有机组合引入企业管理过程中为企业谋求福利、实现企业目标的活动,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着的过程,而非一次性完成的、阶段性的结果。
基于分工优势理论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式切入点分析
基于上述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管理创新理论,本文将企业管理创新的模式分别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切入点进行了考虑,并将展开详细论述。
一直以来,企业的管理离不开层级和职权的制约,员工在企业内以构建成熟的管理层级中尽职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完成自身的任务,无论是创业型组织、职能制组织、事业部型组织,还是更为复杂的如M型组织、战略业务单位组织、矩阵型组织等组织类型,企业的高层和基层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较为被动的管理环境,即层级和职权是督促企业全体上下实现管理的源泉,而企业自觉式管理创新的实现却需要从这种固有的思维中脱离出来,重新思考企业内部、外部所面临的环境,在此环境中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和需要克服的阻力又有哪些。
如图1所示,作为社会生产力进步的主要推动主体之一的企业,首先富有存在个体的特征,可以自行推动管理创新的进程,然而,企业也是构成整个社会整体、推动社会运作的一份子,又富有社会成员的特征,它需要与社会接轨,与其他社会成员通力合作、互利多赢。单靠企业的一己之力,推动管理创新是有限的,企业的劳动分工也仅限于企业内部(如图1中所示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等不同部门的划分),这种分工立足于微观视角,将视野放置于一个企业的内部,因此最终也只能通过层级和职权来促使企业进行被动的管理创新。如果将视线从企业内部转移到整个社会体系的运作中,可以看到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企业也是劳动分工的一个主体,换一个角度而言,它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所需物品的职责,但如果单从这个角度出发,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分析也只不过是为了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配合的被动活动,只有其他的社会成员有所动作或对企业的活动有相应的应对,企业才会进行管理创新的活动。
如上所述,企业要想实现自觉式管理创新的模式,仅凭从内部切入或从外部切入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这就要求企业将内部和外部进行综合考量。这一结论从分工理论也可以推导出来:管理创新的推动不是局限于单一主体(企业范畴)的本身,进行专业化分工,需要从影响企业管理创新的所有社会活动集合体的角度加以考虑,对各个活动个体与其适当参与的活动进行有机匹配,实现活动―主体的成功配对;随后,协同作用的效果便会逐步显现出来,因为各个主体并不是分离而孤立的,主体活动之间的耦合、振荡作用将专业化分工的成果进行合理的组合,最终通过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共同作用,无限放大个体效应的力量,发挥各自主体分工的优势,引导企业实现自觉式管理创新模式的转变。但对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笔者也分别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论述。
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循环模式构建
如图2所示,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和部门可以抽象为由内部供应商、内部生产商、内部消费者组成一个小的产业链,这样的划分方式决定了每个产业链上游同时也肩负着下游的角色,换言之,某个环节的生产进行之前,从上一个环节所取得的“产品或服务”决定了这个环节的相关部门和人员是内部消费者,因为他们只有从上一个环节进行购买才可能进行本环节的顺利生产过程;在本环节的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人员又是内部生产商的角色,他们将所得的“原材料”(即上一环节所得产品、服务)继续进行加工,完成自身的工作之后再将加工品提供给下一个环节相关的部门和人员,此时本环节的部门和人员扮演了内部供应商的角色。这个过程在企业内部循环往复,持续进行,每个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同时扮演着消费者、生产商、供应商的三重角色,并且这个过程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中的部门和人员只有圆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自己的分工,与上、下环节做到有序衔接,企业内部才能进行有序生产,最终提供企业外部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图2的内部循环链条也揭示了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循环模式的内涵:
一是内部三重角色间专业分工、相互牵制。企业内部同一个部门和人员扮演的三重角色,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有序推进企业生产。然而,这个合作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过程,每个下游环节的采购者、使用者也是上游环节的监督者,上游环节分工任务完成的质量需要由下游环节进一步验证,这也证明了企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并非分离的,分工之后的工作完成状况不依赖于某个部门或某个跟人对于自身工作状况的评价,而是由下游环节使用的客观状况对其作出评价。如此循环往复,每个部门、每个个人都有自己对应的检验官,无形之中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产品、服务的质量也得到了较高的保证,使得内部管理卓有成效,内部管理创新活动也得以体现其价值。
二是内部三重角色间需求牵引效果。内部三重角色间需求的牵引效果首先体现在如图2所示的箭头方向上,内部消费者的需求牵引着内部供应商供应产品和服务,内部供应商又牵引着内部生产商供应产品和服务,但内部生产商和内部消费者之间的牵引作用有限,因此图2中用虚线予以表示。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模式中“企业内部上游提供什么,下游采用什么”的观念,而是立足于企业内部的小市场,套用企业所存在的宏观市场中所用的角色分类,有意识地培养和树立“下游需要什么,上游供应什么”的顾客导向思维,这与企业供应思维是逆向关系,这种需求牵引效果最终产生的产品和服务,更为符合市场的需求和企业外部消费者的需求,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基于分工优势理论所进行的内部管理创新活动的价值。
企业外部管理创新共享模式构建
企业外部管理创新的模式比之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的循环模式,有类似之处,但也有诸多不同,因为企业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多变,不可控因素增加,企业只能通过管理进行预防而无法进行控制。外部和内部的管理创新模式相比,二者都存在一种路径,但内部的路径是“生产商―供应商―消费者―生产商……”这种角色变换式的循环路径,而外部的路径则是“供应商―生产商―消费者”这种功能性角色的单向传递路径,除此之外,企业外部环境还增加了社会公众、政府、高校等角色,衍生出了更多的角色功能,使得企业的外部管理创新模式必须基于一种共享的基础进行构建,如图3所示。
在图3中,与企业在外部进行管理创新相关性较大的两类主体―其一为政府(主要为监管者),其二为高校(主要为理论创新的推动者),政府占据主导地位,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推动了高校理论与技术优势的发挥。但政府、高校、企业在企业管理创新进程的促进方面,有必要将“一对一”模式延展为“多对多”的模式进行探索,激发企业自身对于创造意识的培养、对于创新模式的构建,而不是由政府刺激企业,企业再从高校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因此,企业的外部管理创新活动必须将政府、高校、企业三者间的协作关系延伸至更广的范畴,提高分工效率。
在现实中,要实现政府、高校、企业三者的共享关系,互联网这个媒介平台必不可少,进而使得企业外部管理创新的共享模式也具有了如下内涵:
一是企业外部环境相关主体实现纵向信息沟通。政府、高校、企业管理创新共享模式的构建,首先基于这三者的分工明确,实现了纵向的信息沟通,即企业在市场中的活动为政府决策、监管提供了合理的依据,政府可以依此制定出于国家发展、企业发展更为有利的方针政策;政府的方针政策带动了高校的研究活动,高校可以在政策的引导下对企业的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帮助企业发现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逆向来看,企业的需求为高校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实际案例,促进了高校的科研发展。这样一来,这三者之间呈现出了纵向信息沟通后的互惠互利状态。
二是企业外部环境相关主体实现横向信息沟通。伴随着产业的发展、竞争对手的成长,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之态,企业虚拟集群的形成,将企业的整体优势资源进行了整合,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激励,促进创新,经验曲线、学习曲线的效应逐渐扩大,区域内的企业管理创新发展也因此有了更上一层楼的趋势。与此同时,还有区域外的企业不断加入,时刻提醒着现有的企业要保持和维护自己的管理创新意识,提升企业实力。而从政府政策性优势向企业集群竞争力优势的转变过程意味着企业管理创新从引导模式向自觉模式的顺利过渡,企业自觉管理创新模式的最终形成就可以验证管理创新推动模式的成功构建与目标的达成。
由此可见,企业外部管理创新共享模式的构建更为复杂,面对的环境也趋向于动态的环境,企业需要不断进步,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常泽修.现代企业创新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2.李.管理创新中的组织学习方式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刘晓辉,程志永.企业管理实践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经营与管理,2012(12)
篇9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现状;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6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164-01
在企业竞争之间,除了管理者要具有清醒的决策外,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的实力,其关键就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是否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现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外企跟私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而作为一直被大家看好的国有企业也必须加紧对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才可以。只有争取到优秀的人才才能保证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整个企业朝着更加宽阔的方向发展。
一、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现状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就是我国的国有企业,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使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受到了威胁。而现今我国国有企业的基本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并不能完全的与企业在战略管理上相结合,两者之间属于独立的个体。不仅如此,国有企业在也并没有针对自身以及现实的情况制定更加适合本身发展的措施,并且各部门之间的分配问题还存在不足,这也就造成了人力资源计划制定时不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甚至是脱离了企业的整体运营,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没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还有就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在人事薪金的分配方面也存在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员工所获得的薪酬跟其所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而且平均主义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就更加激化了员工的负面情绪,降低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我国国有企业在人才招聘以及培训方面存在重要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改善,反而是越来越严重。虽然我国的国有企业针对一些问题,积极的改善经营、管理的方式,但是这些措施远不如具有更加优秀的高科技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尽管国有企业在招聘方面具有优势,但是一些具有真正实力的人才却更加热衷的是选择具有高科技挑战的事业单位。所以说一个企业能否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企业自身的市场地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显而易见的,国有企业缺乏这些方面的素质,尤其是企业在组织管理、自创品牌、营销方案以及人事制度上表现比较明显,这些方面的缺陷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
二、国有企业在人事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根据现今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的基本现状,国有企业采取了一些对的措施进行改善,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我国国有企业在人事管理创新方面采取的措施,一下就是我国国有企业针对国有企业的现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根据对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现状的分析,对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以下建议。
1.不断完善人事管理机制
(1)为了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要确保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机制。首先要从加强企业的认知性,让企业认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是加强现在学习型企业的建设,要力争丢弃以往的旧观念,不能总是觉得国有企业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总是脱离目前的市场经济,要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市场经济建设中,时刻认识到国有企业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一切对国有企业发展有利的信息,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吗,不断发现新的管理方法,改变国有企业原有的管理方式。并且我们要明白,一切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不能总是被动的去学习去接受,要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学习中去,结合所学的知识,根据企业的现状进行运用,只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加强对人才的管理才能真正的将整个企业的竞争力提高。
2.不断优化人事管理体系
(1)完善招聘制度。一般情况下,招聘体系分为两类,分别是内部招聘跟外部招聘。而内部招聘顾名思义就是针对企业内部的人员之间的调动。就是将内部劳动部门的人员调到空缺的位置,以填补人员的流失。外部招聘则就是按照企业的要求,从外部的劳动市场招聘员工,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在员工没有真正转正之前,这些都包含在招聘工作的范围里面,并且要求针对试用期的员工明确其培训目标。
(2)建设完善的薪酬体系。众所周知的调动员工积极性最佳的方式就是合理的薪金报酬。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公司也好,都必须要有完善的薪酬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员工工作的热情跟激情。而最有效的就是在保证员工基本的薪金条件下,践行工资绩效的制度,并且可以根据每个员工自身的实际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并且设定不同的工作岗位,根据负责的工作内容的不同进行基本工资的设定,最重要的是明确奖惩制度,适当的奖励能够促进员工的上进心,而犯了错误给予明确的惩罚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的意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逐渐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思想,文章主要针对新形势下我国的石油企业在日常行政管理中发展的现状以及可以进行的创新途径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新形式;石油企业;行政管理;创新途径
一、日常行政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一)国内石油工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我国对于石油的需求量逐渐攀升,并且每年有55%以上的石油来源于其他国家,世界石油行业以及资源供给等问题是使我国经济的增长受到约束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给石油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而,如何可持续性的满足我国的石油需求是国家发展首需解决的问题。在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以后,笔者发现只有从行政管理着手,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才能够为我国的石油企业带来新的一个可持续的、科学性的发展机遇。
(二)对行政管理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其工作的核心都必须围绕着良好的行政管理体系进行。企业全局性的发展方向是受行政管理控制的,其是企业制度的整体性缩影。若是对行政管理进行创新,能够使企业的发展得到促进,并能够高效率的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业务以及财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笔者认为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指示性、权威性、调配性和及时性。其中,权威性是在企业领导权力之上将行政管理建立起来的,其能够将具体的工作内容逐级传达并落实,是企业上级领导对于整个企业工作发展的直接反应;及时性是企业行政管理的人员在多种方式的采用下管理企业内部的各种经营的体现,可见该特征的管理工作是具备较强针对性的;指示性是在行政管理的基础上划分企业内部的员工,在相关管理机制的遵循下从上往下执行管理操作,是企业上下级指示性要求的变现,其能够将企业对于员工的重视性体现出来;调配性则是建立在行政管理之上的企业需要达到的某项要求,是需要在企业各部门和管理人员之间协调配合的。显然,对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二、创新的措施分析
(一)对企业管理系统进行规范
职能分配不明确的情况时常在石油企业的行政管理中出现,使得各个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总是会互相干涉或者出现问题时无人接手,严重浪费了企业的资源以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因而对于国内石油企业相关的行政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已经势在必行了,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将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建立起来,以便于将负面的政治因素影响消除。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之中,需要在国外发达经验的借鉴下同国内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研究和探讨出来。
(二)科学化管理机构的建立
笔者认为只有在合理科学化企业行政管理机构建立起来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地进行行政管理的创新工作。因为只有从现目前的发展形势出发,将科学化的行政管理机构建立起来,才能够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基本国情的石油工业的行政管理机制构建出来,才有利于避免更重不良问题的出现。
(三)重视对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
对于石油企业整个行政管理的工作而言,担任着职能实施责任的是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人员,从当前的形势出发,石油企业若想对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就必须提高对行政管理人才选拔的要求,在选择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强烈的人员,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和新形势下的新型行政管理的模式相契合。简单来讲,优秀、年轻的管理人员不但能够将新鲜的血液注入在石油企业中,而且石油企业也能够通过年轻的力量,进行原有管理模式的创新,以便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四)奖惩制度的合理建立
为了对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养,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员,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将满足科学化、合理性要求的奖惩制度完善的建立起来。只有在奖惩制度达到有效性建立的基础上,才能够科学化的对石油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奖惩处罚操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使企业行政管理的工作创新引来新的发展前景。
(五)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联系
行政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管理,无论是石油企业经济发展的路程,创新管理的进程,还是日常行政管理的过程,都需要进行人与人、人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沟通。只有在语言表达有效地情况下,才能够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上级下达的工作指标,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另外,通过对企业员工工作心理的了解,能够将更适宜沟通交流的方式总结出来,长此以往能够不断增加员工对企业的信任,以便将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出来,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局面。
(六)合作关系的加强
时代是在发展着的,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愈加紧密的,对于石油企业而言,若想在时代的变迁中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力,就有必要进行企业内部行政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以此来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而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只有不断增强企业与企业、人员与人员之间的联系工作,向国外的发达经验学习,定期对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组织和专业技能培训,才能够与国际接轨,是员工的自觉意识提高。
三、总结
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无论是经济结构,还是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行业之间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大,对于石油企业而言也是如此,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首先需要做的便是进行原有行政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和优秀的管理人才,随后将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建立起来,以便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满足企业持续化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仝利洲,马芳芳.浅析如何创新当前形势下的石油企业日常行政管理[J].企业导报,2012(10):71.
[2]赵厚川.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动态能力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