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态修复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河流生态修复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山西临汾也迎来了近年来罕见的一场暴雪,记者冒雪来到了平阳大地。在临汾汾河城区段记者看到,雪色茫茫,天寒地冻中,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名工人告诉记者:“这里要建成临汾自己的客厅,要保质保量地按时完工。” 为何临汾的多项重点工程还在冒雪奋战,紧急施工,有序地进行着?记者采访了临汾市市长罗清宇。
审时度势保增长
临汾市地处山西省西南部,全市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总人口240万。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同蒲铁路贯穿南北,侯西线、侯月线横穿东西,大运、晋韩等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全市通车里程达1.3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64%。长临高速、临吉高速、大西高速客运专线,临汾民航机场将乘国内拉动内需的东风,年内开工建设。
在临汾一家焦化企业,炼焦炉火光熊熊,生产工人忙忙碌碌,展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与天寒地冻的大雪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工人们说,只要工厂能开工,再冷再累也值,虽然挣不大钱,但保住饭碗就知足了。 同工人们的轻松相对照的是企业老板的一脸无奈。他告诉记者:“我们不但是在夹缝里生存,简直是在夹缝里攀援,今非昔比。过去开足马力还供不应求,厂门口拉炭的车队排成长龙。今年大环境不景气好多订单都取消了,煤炭价格高,焦化产品售价低,在两头挤压的情况下,越生产越亏损,炉子开工后就不能停,否则就会造成设备报废,真是燥得很。”
当记者问到今后的发展时,这位负责人略显轻松:“过去我们找市场,现在有了困难找市长,政府是我们强大的后台,又是煤焦冶座谈,又是银企洽谈,在企业间架起桥梁,解决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一切难题,帮助企业减少亏损,扭亏为盈。保住了企业就保住了饭碗,保住了饭碗就保住了老婆孩子。”
当记者问到:“保增长有没有信心?”
“有!”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安全生产事故等因素影响,临汾市多数煤矿关停整顿,导致焦化、冶金、电力等下游产业原材料供应紧张,整个工业产业链遭到破坏,工业经济运行不景气,面对经济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临汾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增长,想方设法争取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把省委提出的“走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战略思想贯彻到每个工作环节,把省政府“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重要部署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市长罗清宇提出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三二”战略,即紧紧把握“经济运行调节,产业转型升级,三农工作引深”三大关键保增长;努力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环境质量改善、社会事业进步”三大突破保民生;切实强化“安全水平提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两大基础保稳定。这一种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思想,结合了临汾实际,为临汾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勾画了蓝图。
市长罗清宇告诉记者,加强汾河流域生态建设是临汾市治理、修复和保护汾河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县市按照汾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要求,不同程度投入了一批汾河流域生态治理建设项目,其中,临汾市启动的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建设项目,建成后效果最好。构建“一川清水,两岸锦绣”宜居生态已不再是梦想。
罗清宇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必须坚定不移关小上大、扶优汰劣,做大企业规模;必须毫不动摇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焦炭行业要使所有焦炉全部安装化产回收设施,发展粗苯、甲醇、二甲醚、工业萘等后续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焦炉煤气,扶持集中供气气源焦化企业。冶金行业要淘汰取缔300立方米以下炼铁炉,置换的产能,重点用于扩大特种钢、优质钢的产量,促进冶金行业升级换代。电力行业要走热电联产的路子,加快实施变输煤为输电战略,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发展大型坑口电厂和煤矸石发电。
全力以赴促转型
经过多年的发展,临汾市已形成以煤炭、焦化、冶金、电力、装备制造、煤化工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农业、林业、畜牧业、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业等较为协调的多元产业体系。临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的美誉。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7亿公斤,占全省26.6%,小麦总产量达到9.4亿公斤,占全省37%以上。侯马市是华北铁路交通大枢纽,全国5大物流重镇之一,拥有国际“物流一体化”标准的方略保税物流中心,是中国北方的无水港,山西商品物流的旱码头。
侯马市北方轻工城商贸区的宽阔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货物琳琅满目,顾客盈门的景象随处可见。操着各种各样的口音的大小老板在这里开始了创业。南方的、北方的各种人流、物流在这里交汇,各种思维在这里碰撞,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金凤凰”,过去的内陆集市发展成物流重镇。
煤焦铁是临汾市传统的支柱产业,一直以来跳不出过分依赖传统产业的束缚,一煤独大的格局始终没有改变。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是时展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破除传统思维模式,树立新的转型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罗清宇说,应当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新兴产业,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业。筹划发展新型接续产业,充分发挥临汾市石膏、石灰岩、大理石、花岗石等资源的比较优势,提高资源深加工能力,加快发展装饰材料、陶瓷材料等新型资源接续产业。支持民营企业进行科技研发,打造知名品牌,拓宽销售市场,增加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社会效益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份额,占领更为广阔的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牵动效应。
杨树的笔挺枝干与柳树的蓬勃树冠交错着在车窗外映入眼帘,蓝天绿树掩映交辉,在大巴上来临汾旅游的人们感到真是变了,大变样了。 曾被外国媒体称为“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区域之一”、一度“蝉联”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十大污染城市”之首的临汾市,给很多外地人留下天灰、地黑的印象也越来越模糊了。 以人为本保民生的临汾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黄河文明的摇篮。文物旅游资源众多,有代表人类文明发展的丁村文化遗址、陶寺文化遗址;有代表华夏文明之源的尧庙、尧陵;有代表三晋文明之源的晋侯墓车马坑、古新田遗址。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晋南威风锣鼓等8项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面塑、剪纸、草编、木偶、皮影等多种民间艺术世代流传,被誉为“剪纸之乡”“梅花之乡”“锣鼓之乡”。
在临汾市区一所中学门口,连日来的大雪给这里的出行造成不便,接送孩子的家长日渐增多。一些家长告诉记者,教育问题成了全家的头等大事,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可优质的中学有限,教育资源紧缺使得好学校炙手可热,择校费、班容量大是家长最头痛的事儿。一位同学说:“班里有近百人,人太多,老师顾不过来,听讲的效果也不好,成绩上不去,心理压力也很大。”
市长罗清宇调研的第一个单位是学校,批拨的第一笔经费是教育。在他的关心下,临汾市铁路中学的危房改造得以实施,确保了师生的安全。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教育事业的决定”,明确了全市教育事业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全市教育工作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党政重教力度加大,投入经费大幅度增长,基础建设有序推进,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教育质量明显增强。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临汾打造成全省教育强市。
9月9日,临汾新高中正式奠基,是临汾振兴教育事业的标志性工程和民生工程。新高中的建成,将极大缓解市区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
篇2
*是全国南方重点林区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没有污染的神奇绿洲”。该县林产值占GDP的68%,县财政收入的70%和农民收入的60%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林业。随着森林提供木材的功能逐步消退,“木头财政”的弊端日逐明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能,便成了该县35万人民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县委、政府审时度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神奇绿洲为品牌,按照“保增长、抓项目、调结构、强基础、促和谐”的总要求,提出了“兴农林、强工业、活旅游、扩城镇”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符合*实际,思路清晰正确,对建设*生态经济大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就此,笔者认为,强化绿洲品牌意识,构建生态经济大县必须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绿洲品牌意识,要在构建生态农林特色上下功夫,突出生态经济基础地位。
*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其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希望也在山,实现生态经济大县,必须做好“山”字文章。
该县域林业资源丰富,森林总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林木年生产量、林木单位面积产量、木材年产量、人均活立木蓄积拥有量等六项林业指标稳居全省第一,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竹子之乡”和省政府授予“三湘林业第一县”。*要实现生态林业跨越式发展,仅靠吃老本是不行的,必须立足森林资源之本,科学规划,集约经营。一是进一步注重林业资源培育。在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础上,抓好植树造林,政府继续实施对造林的奖励政策,建立“四旁”(公路两旁、房前屋后、溪河两岸、水库四周)植树谁造谁拥有机制。同时,千方百计增加生态公益林,重点抓好楠竹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培育,大力发展药材林和其它特色经济林。二是进一步加大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大力调优林种结构。在过去扩竹兴林,保杂限杉,楠竹、马尾松、杉杂三分天下格局基础上,狠抓油茶林的低改新造,形成杉杂、松、竹、油“四足鼎立”之势。另一方面,大力调整加工结构。杜绝“一台带锯一个厂,不是单板也是坊”的办厂模式,积极开展资源利用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林产品,以产品升级促林产业发展。三是努力提升林业经营质量。在林业经营管理上做到四个“严把”。①严把林业指标发放关;②严把林木采伐关,坚持皆伐为主,择伐为辅,严格执行“伐前设计、伐中监督、伐后验收”制度,杜绝乱砍滥伐现象。③严格规范竹木加工行为。④严格规范竹木税费征收。实现“多造、严管、精用”目标。四是不断提升林业建设科技含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项重点工程实施、生态环境的发展、林业产业的增效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林业人才缺乏、机制不活、投入不足、生态与产业结合不紧等问题,要把创新机制,加大科技人才培训和科技成果推广作为重点,通过有计划培训、教育和办点示范,全面提高林业管理与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林业生产的“助推器”,不断提高科技对林业建设的贡献率。同时,要通过创建科研基地,增加投入,抓好油茶、毛竹、福建柏等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示范,迅速形成产业。
*气候独特,山区特色农业稳步发展。该县的杂交水稻制种具有面广、质优、产量高、发芽率高等特点,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杂交水稻制种县,现有制种面积10.4万亩,年产4.7万吨,其它主要农产品还有延季节蔬菜、食用菌、油茶、商品猪、精品水果、中药材、玉兰片、冬笋罐头等。在农业快速发展上,突出重点,做到四个继续“抓”。一是继续抓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形成农业“拳头”效应。二是继续抓好茶油改造,从种苗培育到品种改良、优质茶油的生产、包装,要高起点,形成产业链。三是继续抓好中草药材的种植。*中草药资源品种繁多、蕴藏量丰富,可供药用的动植物1590种,其中植物药109科547属1413种,动物药100种146属166种,野生重点药种207种。传统的大宗药材有茯苓、天麻、绞股蓝、勾藤、鱼腥草、五倍子、厚朴、杜仲、甲片、黄柏、金银花、海桐皮、官桂等,总蕴藏量超过10万吨。由于长期以来,种植规模小,品牌不响,没有中药材加工企业,市场不畅,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必须根据当地实际,筛选一批市场前景好,药用价值高的品种引导林农利用房前屋后、边角空地进行种植。四是继续抓好延季节蔬菜、食用菌、东山猪、精品水果的种养,建立农业合作社,形成一乡几品,一村一品格局。
二、强化绿洲品牌意识,要在构建生态工业特色上下功夫,突出现代工业强县的超前意识。
长期以来*的工业是资源工业,主要有板材、造纸、家俱、林化等加工业,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工业是强县富民之本,为实现生态经济大县,必须强化绿洲品牌意识,从以下四方工作加强。一是强力关闭一批中小企业。凡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和无证经营、乱收乱购、偷漏税费的竹木加工、造纸企业,下大力气一律依法予以关停。二是竭力推进竹类资源精深加工业。*有毛竹资源50多万亩,可年产竹1000多万根,为促进竹资源的精深加工,对从事竹地毯、竹纺织品、竹窗帘、竹笋等附加值高、利用率高、产品档次高的毛竹精深加工企业,对利用小杂竹、竹梢、竹叶、竹枝、竹蔸、竹加工剩余物等副产品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增值的企业,县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力支持或税费减免。三是着力提升现有林产品档次。坚持“扶大扶强扶优”的产业政策,扶持纸业、板业、松脂等工业,企业向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从有限的资源中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木材加工行业的准入门槛,鼓励、引导小型竹木加工企业按“订单制”的方式成为竹木龙头加工企业的“半成品生产车间”,打造产业集群。四是全力突破林副产品和中药材的综合开发瓶颈。大力扶持松脂、松针饲料、木樟子油等林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鼓励竹笋、蕨菜等山野蔬菜的规模开发;把中草药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和扶持县内外投资商建立中划药加工规模企业,带动中药产业的发展。
三、强化绿洲品种意识,要在构建生态、民族旅游特色上下功夫,突出森林生态、苗侗风情,增强文化品位。
旅游集吃、住、玩、游、购、娱为一体,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载体。*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栖居地,有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一方面,要突出森林生态旅游主题,唱响旅游主旋律。森林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正在迅速发展,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和青睐,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黄桑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其负氧离子含量是岳麓山核心的200倍,素有“天然氧吧”、“天然盆景园”、“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宽阔的发展平台。我们务必乘势而上,充分挖掘开发境内旅游项目,高起点完善旅游设施、包装旅游景点,组建旅游服务队伍,为做大做强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突出民俗民风特色,挖掘宏扬苗侗文化。*现有以苗、侗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人口22万余人,占总人口的62%,该地素有“苗疆要冲”之谓。在民族旅游开发上,要依托“四·八”姑娘节这一文化品牌,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掘苗、侗民族个性文化,追寻其文化底蕴。以举办巫傩文化论坛、组建民族歌舞团、聘请民俗专家对苗、侗山歌、木叶歌、巫傩歌、跳傩舞、斗春牛、舞龙灯、上刀山、踩油锅、拍铜钱、唱土地等民俗文化活动进行指导,予以规范,形成精品,更具观赏性和魅力。二是开发竹艺、木雕、雕花蜜饯、剪纸、匾额、楹联、字画、摆件等工艺文化,创建作品从立意、布局、选景至摆设处处体现苗、侗文化气息,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三是立足苗、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有益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苗、侗文化氛围,在涵养群众民族特性的基础上,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是整合、修复寨市古镇、大元古村、上堡古国、于家大院及一批古楼、古寺,以充实古楚文化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