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基本服务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安全基本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本文就信息安全学科实践环节中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首先分析了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面临的问题,说明了编程能力提高在培养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然后提出通过掌握网络安全开发包提高学生编程综合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信息安全;编程实践;网络安全开发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面临的问题
信息安全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目前信息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除一些重点院校外,多数院校普遍存在硬件设施缺乏的问题,相关信息安全课程以课堂授课为主,学生难以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已建设有信息安全试验室的院校也面临如何更好地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安全实验室的硬件、软件资源,如何更合理、有效地安排信息安全实验环节等问题。
总地说来,目前信息安全学科的实验环节也正经历从无到有再逐渐完善的过程,在已有的实践环节中,以分析、验证、配置型实验为多,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 密码学实验,如DES和RSA密码算法、MD5和SHA散列算法实验等,该类实验通常主要以经典算法分析与代码实现为主。
(2) 网络攻防实验,如缓冲区溢出攻击与防范、网络监听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扫描技术、DOS攻击与防范,以及欺骗类攻击与防范实验等。
(3) 系统安全配置实验,如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Web和FTP服务器安全。
(4) 计算机病毒实验,如COM病毒、PE病毒、宏病毒和脚本病毒等实验。
(5) 网络安全设备使用实验,包括路由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VPN、网络安全隔离网闸等设备的配置与使用实验等。
(6) 除此以外,还有根据各校实际课程需要开设的如信息隐藏、数字水印、智能卡等实验。
通过以上实验环节,学生可以加深对相关信息安全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可极大地提高动手能力,但是我们认为以上分析、验证、配置型实验无法完全满足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还需要加大综合性实验环节。
要进行综合性实验,就需要加强学生编程能力的综合培养。以密码学为例,学生掌握了密码算法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算法原理之后,在将来的网络安全系统研发中会经常碰到诸如如何对实际系统的消息进行加密、解密,如何对消息实现数字签名,如何建立一个CA系统等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这些实际问题,在实际的研发中一些专用的网络安全开发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网络安全开发包是指用于网络安全研究和开发的一些专业的开发函数库和算法库,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网络安全研究和开发的基本功能,为研究者和开发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网络安全服务提供编程接口,使网络开发人员能够忽略一些密码算法的具体过程和网络底层的细节,从而更专注于程序本身具体功能的设计和开发。笔者认为掌握这些专用的网络安全开发包是提高学生编程综合能力的有力的培养途径,也为学生将来实际研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2编程能力的培养途径
2.1前续课程的设置
要着手进行网络安全编程,学生应该对必要的信息安全前序课程进行过系统的学习,首先应对网络安全相关概
念和原理进行全面的了解,如密码学基本知识,具体包括对称密码算法、公钥密码算法、鉴别技术和数字签名的原理与应用,此外还应掌握黑客攻击与防御、网络安全协议、防火墙、入侵检测技术等网络安全技术。
2.2现有主要网络安全开发工具介绍
网络安全本身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掌握了网络安全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后可以运用到实际的工程中,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我们针对实际应用环境开发一些特定应用程序以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而这时掌握一些实用的网络安全编程工具就显得犹为重要。
网络安全开发工具是指用于网络安全研究和开发的一些专业编程接口或开发包。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用于网络安全研究和开发的基本功能的实现,为研究者和开发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网络安全提供编程接口,为网络安全服务的实现提供方便。
某些网络安全开发工具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某个特定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功能,然后开发者可以在这个已经构造好的基本框架下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这样就为开发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为进一步开发功能更强大的系统提供方便。
我们认为对一种或几种网络安全开发工具的学习是提高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编程能力的有利途径,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当前有代表性的几种网络安全开发工具进行讲授,如表1所示,下面逐一说明:
(1) CryptoAPI:CryptoAPI是提供开发者在Windows下使用PKI的编程接口。CryptoAPI提供了很多函数,包括编码、解码、加密、解密、哈希、数字证书、证书管理和证书存储等功能。CryptoAPI在安全通信中应用十分广泛。CryptoAPI体系架构共由五大主要部分组成:基本加密函数(Base Cryptographic Functions)、证书编/解码函数(Certificate Encode/Decode Functions)、证书库管理函数(Certificate Store Functions),简单消息函数(Simplified Message Functions)、底层消息函数(Low-level Message Functions)。其架构如图1所示。(2) OpenSSL:OpenSSL是用于安全通信的著名的开放库,也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SSL协议的产品实现,它采用C语言作为开发语言。OpenSSL提供了建立在普通的通信层基础上的加密传输层,这些功能为许多网络应用和服务程序所广泛使用。OpenSSL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密码算法库,SSL协议库和OpenSSL应用程序。
① OpenSSL密码算法库――这是一个强大完整的密码算法库,是OpenSSL的基础部分,也是很值得一般密码安全技术人员研究的部分,它实现了目前大部分主流的密码算法和标准。主要包括公开密钥算法、对称加密算法、散列函数算法、X.509数字证书标准、PKCS12、PKCS7等标准。OpenSSL具备的应用程序,既能直接使用,也可以方便进行二次开发。Openssl密码算法库提供了8种对称加密算法、4种非对称的加密算法和5种信息摘要算法,虽然每种算法都定义了自己的接口函数,但是OpenSSL还使用EVP封装了以上算法,大大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能。
② SSL协议库――包含了OpenSSL实现的SSL协议和TLS协议的大部分API使用说明。OpenSSL实现的SSL是开放源代码的,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研究SSL协议实现的细节,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③ OpenSSL应用程序――命令行工具,可用于加密、证书生成和签署等。OpenSSL应用程序提供包含了大部分OpenSSL应用程序的使用和参数说明,并有部分例子。Openssl的应用程序提供了相对全面的功能,这些应用程序可通过OpenSSL的指令进行调用实现。OpenSSl的指令主要包括密钥生成、证书管理、格式转换、数据加密和签名,SSL测试以及其他辅助配置功能。
以上这两种网络安全开发包主要用于提供加密算法、数字签名、散列函数、证书等,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以及身份鉴别的功能。
网络安全开发包的种类很多,其实现的功能也千差万别,以上两种网络安全开发工具是笔者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除了上面介绍的,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网络安全开发包进行教学:
(3) 网络数据包捕获开发包Libpcap和WinPCap
网络数据包捕获开发包Libpcap是一个专门用来捕获网络数据的编程接口,它提供了以下的各项功能:捕获原始数据包,包括在共享网络上各主机发送/接收的以及相互之间交换的数据包;在数据包发往应用程序之前,按照自定义的规则将某些特殊的数据包过滤掉;在网络上发送原始的数据包;收集网络通信过程中的统计信息。由于网络数据包捕获功能是很多安全系统都要实现的功能,所以Libpcap可应用到网络嗅探器、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入侵检测、安全扫描等网络安全系统中。
WinPCap (windows packet capture)是Libpcap在Windows平台下的版本。
(4) 网络入侵检测开发包Libnids
Libnids(Library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一个用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设计的专业开发包,提供了一个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功能,可以快速实现网络入侵检测的基本功能。
(5)Crypto++
Crypto++是采用标准C++编写而成,也是一个自由软件,Crypto++实现了多种公开密钥算法、对称加密算法、数字签名算法、信息摘要算法以及其相关的其它算法等等。Crypto++于1995年6月了1.0版本,目前最新的版本是Crypto++™ Library 5.5,可以适应各种常用的操作系统和编译平台。
(6) Cryptix
如果从事Java开发程序,还可以选择Cryptix,它是Sun公司的采用Java语言的关于Java Cryptography Extension(JCE)的开放源码的API实现。
2.3教学步骤和重点
网络安全开发工具归根结底是一些函数库,它们采用了一些特定的数据结构,提供了编程接口。使用网络安全开发工具就是要掌握怎样使用这些数据结构和函数。总的说来,教学重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开发工具的数据结构
每种网络安全开发工具都使用了很多数据结构,这些数据结构在编程中都要使用到,它们是信息的载体。特别是一些典型的数据结构,他们基本上描述了开发工具的一些核心内容,掌握它们对于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开发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2) 掌握网络安全开发工具的输出函数
网络安全开发工具的输出函数是一个提供给用户的编程接口,它是开发者直接打交道的对象,也是开发者最终要掌握的对象。使用网络安全开发工具归根结底是调用网络安全开发工具提供的输出函数,所以掌握输出函数是最重要的,也是了解网络安全开发工具的目的所在。要掌握网络开发工具的输出函数,必须从函数的返回值、函数的参数描述和函数的功能这三方面了解。
(3) 网络安全开发工具的主要功能的逐步实现
以CryptoAPI为例,在掌握了其体系结构、数据结构、输出函数后,教学中可逐步介绍其在密钥管理、数据编码、解码、数据的加密和解密、数字签名和验证、证书和证书库管理几个方面编程实现方法。
3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信息安全实验教学过程中编程能力的培养,提出利用网络安全开发包编程知识的系统讲授,提高学生在网络安全领域的研发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本文的教学经验在本校两届学生中得到教学实践,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昌祥. 加强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07,(10).
[2] 张焕国,王丽娜等. 信息安全综合实验教程[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 崔宝江. 信息安全实验指导[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4] 高敏芬. 信息安全实验教程[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篇2
关键词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解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192-02
传统上以防火墙作为第一道安全屏障的防范方式随着攻击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手法的日趋多样已经不能很好的完成安全防护工作。防火墙只是一种被动防御性的网络安全工具,仅仅使用防火墙是不够的,首先,入侵者可以找到防火墙的漏洞,绕过防火墙进行攻击。其次,防火墙对来自内部的攻击无能为力。它所提供的服务方式是要么都拒绝,要么都通过,而这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复杂的应用要求的。
网络安全问题自从其出现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目前,如何采用相关技术确保网络安全?希望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应采取以下几种技术。
1 加密机制技术
加密是一种最基本的安全机制,它能防止信息被非法读取。加密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中对抗被动攻击行之有效的安全机制。数据加密是保护数据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只能防止第三者获取真实数据,仅仅解决了安全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加密技术也并不是牢不可破的。
2 数据签名机制技术
数据签名与加密机制有点相似,一般是签名者利用秘密密钥(私钥)对需要签名的数据进行加密,验证方利用签名者的公开密钥(公钥)对签名数据进行解密运算。此法对于密钥的设计和加密算法有极高的要求。
访问控制机制技术。访问控制机制就是按照事先确定的规则决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是否合法。访问控制一般以下面的机制为基础:1)访问控制数据库;2)口令机制;3)安全标志,当它与实体(程序、数据等)有关时,可用来允许或拒绝与安全有关的访问;4)能力表,决定主体对客体访问的权利的凭证。
3 数据完整性机制技术
数据完整性技术可以发现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是否已经被非法修改,从而使用户预防不会被非法数据所欺骗。
4 认证机制技术
认证是以交换信息的方式来确定实体身份的一种机制,是进行存取控制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不知道用户是谁,就无法判断其存取是否合法。用于认证机制的技术如下:1)口令机制:口令一般由发送方实体提供,由接收方实体检验;2)安全协议机制:收发双方事先经过约定,按照约定的协议进行鉴定交换;3)使用密码技术:将交换的数据进行加密,只有合法用户方能解密,得到有意义的明文(数据);4)使用实体的特征或实体所有的物件:这时常采用的技术就是指纹识别技术、视角膜识别技术和DNA识别技术等。
5 系统漏洞检测技术
系统中漏洞的存在是系统受到各种安全危险的主要原因。外部黑客对系统的攻击主要利用了系统提供的网络服务中的漏洞;内部人员作案则也是利用了系统内部服务及其资源配置中所存在的漏洞;如著名的攻击方法之一“拒绝服务攻击”主要就是利用了系统中资源分配上的漏洞,长期占用有限的资源不释放,使得其它用户得不到系统应该进行的服务;或者利用服务处理上的弱点,使该服务器崩溃。因此,要保护系统的安全,就非常有必要消除系统中所存在的各种安全漏洞,而消除系统中的安全漏洞的第一步就是应该检测出系统中是否存在各种安全漏洞,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考虑怎样消除和修补那些存在的漏洞。
6 防火墙技术
在保护网络安全的各种技术中,防火墙技术是目前比较好的技术,也是一种技术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利用防火墙技术实现的软件将定义好的安全策略转换成具体的安全控制操作,它使得内部网络与外部网(主要是因特网)之间相互隔离、限制网络互访。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规则对其检查网络包或服务请求,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其中被保护的网络称为内部网络或私有网络,而与内部网络或私有网络相连的网络则被称为外部网络或共用网络。防火墙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互访和数据传送,从而实现了保护内部网络的信息不受外部非法授权用户的访问或者过滤信息的目的。防火墙的实现从层次上大概可以分为两种:报文过滤和应用层网关。
7 IP隧道(IP Tunnel)或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
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大公司的两个子公司相隔很远,需要通过Internel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IP Tunnel或VPN来防止Internet上的黑客获取信息,从而在Internet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专用网。
8 隔离域名服务器(Split Domain Name Server)
这种技术是通过防火墙将受保护网络的域名服务器与外部网络的域名服务器隔离,使得外部网络的域名服务器只能看到防火墙的IP地址,无法了解受保护网络的具体情况,这样可以保护受保护网络的IP地址不被外部网络所获悉。
而在当前实际应用中,建立防火墙系统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方法,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主要有如下的3种基本结构:
1)双宿主主机结构:这是最基本的防火墙系统结构。这种系统实质上就是至少具有两个网络接口卡(NIC)的主机系统;这样的主机还可以充当与这些网络接口卡相连的若干网络中间的路由器。这种结构虽然能提供很高程度的网络控制,但是由于进出服务器的信息量太大,造成主机的负载较大,容易成为网络瓶颈;
2)主机过滤结构:这种结构就是在堡垒主机对外通过过滤路由器连接到外部网络,对内直接连接内部网络。但入侵者一旦攻破堡垒主机,整个内部网络就危险了;
3)子网过滤结构:这种结构就是在主机过滤结构中增加一层周边网络的安全机制,也就是堡垒主机对外、对内连接都要通过过滤路由器。所以相对上一种结构它又算比较完全的一种。
基于防火墙的3种基本结构可以产生多种变形,通过基本的结构结合起来以增强网络安全。
篇3
关键词:校园网;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09
因特网逐年普及,各类学校对于网络的使用也更是广泛,校园网的建设对于教育教学具有深远意义,因而保证其信息安全尤为必要。但是,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却着实令人堪忧,其突出的安全问题值得研究分析。所以,基于当前现状,在校园网络中对其安全问题实施防火墙技术是当前最为普遍的建设性技术。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结合当前计算机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当仁不让的核心技术就是防火墙技术,同时,对防火墙技术现状的分析研究,对其做出未来的发展设想也是很必然的。
1 校园网络安全
1.1 校园网络的安全需求
校园网对于网络安全的需求是很高的,是全面的,通常表现形式为:网络安全隔离,网络安全漏洞;有害信息过滤等多种多样。校园网络对于其网络安全正常可靠运行的需求是很大的,总之,校园中整个网络的全面性运行的前提是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做支持,方案制定之后继而合理的实施在网络安全上面,这对于分析和研究校园网络的安全尤其有必要。与学校而言,制定一套安全管理方案和设备配备方案是最科学的,以此来保证校园整个网络的全面安全可靠运行。
1.2 校园网络面对的安全威胁
针对校园网络的安全威胁,总结来说,包括冒充合法用户,病毒与恶意攻击,非授权进行信息访问,或是干扰系统正常运行等。另一方面,对校园网络安全性构成威胁的还有因特网自身的因素,类似网络资源的性质,其资源信息良莠不齐,各式各样,一旦没有进行过滤筛选就放到网络上,一定会造成校园网络安全威胁,其中包含的大量流量资源,造成了网络堵塞,缓慢不运行的上网速度,大量的非法内容出入,并且对于校园生活中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2 防火墙技术概述
2.1 包过滤类型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总体来讲就是一系列功能不一的软硬件组合,其功能通常包括存取,控制等,它工作的原理就是在校园网以及因特网之间进行访问控制策略的设置,从而决定哪些内容可被读取,哪些内容被控制在浏览页之外,如此一来,就保护了校园网络内部非法用户非法内容的入侵。防火墙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数据组进行控制,只对合法的内容加以释放,过滤掉网络杂质。
包过滤类型的防火墙技术工作原理是直接通过转发报文,工作领域是IP层,这是网络的底层,在合适的位置对网络数据进行有选择的过滤,有一个形象的称号称呼这一防火墙技术即为“通信警察”。包过滤防火墙对每一个传入保的基本信息进行浏览,进行过滤,一般查询内容都包括源地址、协议状态等,这些基本信息一般性情况下都能对其内容做出大致统筹,然后与系统源设定的信息规则进行比照,指引可行性信息,拦截网络垃圾。
包过滤类型的防火墙其优点显而易见,其选择性过滤的功效着实对于校园网络安全做出了保障,并且,这一类型的防火墙技术产品通常是廉价的,有效的,安全的,现在学校一般比较通用,这一手段的运行过程完全透明,并且其运行效率,工作性能也是很高,总体来讲,就是指其性价比很是惊人。然而,其必然伴随着不少的缺陷,尚未达到很完美的境地,类似于包过滤类型的防火墙技术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性,对于其网络欺骗行为不能进行彻底的制止,而且有些协议的数据包压根不适合被过滤,譬如“RPC”、“X-WINDOW”等。
2.2 服务器类型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的主要特征就是在网络周边建立相关的监控系统,以此来保障网络安全,达到网络可靠运行的目的,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规则和系统策略来进行网络安全检测,继而改变穿过防火墙的数据流,来达到保护内部网络安全的目的。由于校园网络与防火墙的工作环境特别兼容,因而,学校网络实现信息安全的一大重要保障就应当是采用实施防火墙技术。
服务器类型的防火墙就是基于服务器,服务器是一种程序,其主要形式就是客户处理在服务器的连接请求。当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的连接意图时,它将对此请求进行网络核实,然后将处理完成的信息进行实质性传递,呈现在真实的服务器上,最后对发出请求的客户做出应答。
基于服务器类型的防火墙,虽然其安全性能很高,但是它对于用户而言是封闭的,不透明的,工作时有很大的工作量,对于真实服务器的要求较高,另外,服务器通常是需要身份验证或者是注册的,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影响到期工作的速度。所以,针对这一缺陷,基于服务器类型的防火墙不太适合于高速下的网络监控。总之,防火墙对于网络安全性是有很大的提高作用的,并不能绝对的根除网络安全问题,除此以外,对于网络内部自身攻击或是病毒很难防御。要想保证网络彻底安全,防火墙技术是核心,且需要辅以其他精准措施。
3 校园网络安全方案及优缺点
3.1 专用的硬件防火墙设备
专用的硬件防火墙设备是以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为基础的,这一类型的防火墙速度极快,将校园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做出了极其有效的隔离。通过网络控制,校园内部网络被允许上网,而校园外的网络用户就被隔离,不能直接进行网络访问,当然,也会有其他的网络浏览方式,类似加密然后授权等,这必然有效的保护了校园网络的安全性。这一方案的防火墙,其特点就是基于硬件,并与路由器做“合体”技术,路由器购置中,便自动植入了防火墙设备,以此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网络安全。但是,尽管这一设备安全,快速,但是如此专业的软硬件一体设备,其价格自然可想而知,非常昂贵。
3.2 服务器及相关防火墙软件
服务器及相关的防火墙软件也能够实现硬件防火墙的基本功能。采用“UNIX系统”以及该系统内部内核自带的IP地址,当然也包括其中的防火墙软件,能够很好的实现硬件防火墙的基本功能。由于当下Windows 2000或是其他的操作系统自身存在着很多的漏洞,致使其对于IP地址的支持能力极为有限,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对于病毒感染,或是漏洞频出的现象不能很好的避免,所以对于这一安全方案,在服务器的选择上尽量避免Windows 2000。服务器常年运行,若要保证校园网络安全,其所有的出口流量等全都需要经过这一服务器,所以方案设备配置时,一个性能高的,经久耐用的专用服务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此加强其工作稳定性。这一配备的投资较为节省,而且性能很好,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园网络安全。因而,针对以上两种方案,学校对投资校园网络建设时,结合财力,性能,需求等多种因素进行防火墙方案选择。
4 结束语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必然伴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跟进,保护其安全就显得尤为迫切,防火墙技术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计算机使用者对于其信息安全的需求,但是防火墙技术作为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它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以及项目还是很多,譬如如何对防火墙技术进行危险系数的评估等技术尚需得到研究开发,总之,防火墙技术为计算机尤其是校园网络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欣.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0):45-46.
[2]唐震.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研究[J].硅谷,2013(08):33-34.
篇4
关键词: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发展,很多医疗信息系统都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优化,大大推动了医疗诊断技术水平的提升,使诊断工作更为精细化,有效提升了员工绩效水平和医疗工作的整体品质。与此同时,其复杂性也在日益提高,使得医院安全问题凸显,同时面临多种恶意软件入侵,对医院网络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技术水平达标的同时,还需要人工操作来确保网络的安全。2018年4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推进“推进互联网在线医药卫生”发展的意见》,提出各类医疗机构今年要逐步完善和继续完善“互联网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在线医疗,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通过《国务院关于推进“推进互联网在线医药卫生”发展的意见》宣告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安全时代的正式到来。以国家标准2.0级网络防护工程为指导,遵循“一个中心、三个防护”防护工程的基本理念,从安全信息管理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工作开始,并初步构建了医院网络安全三级防护管理体系,以有效迎接新网络时代的安全管理挑战,确保“互联网健康”,医院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稳步健康有序发展。
1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中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因探析
患者只需在线注册、就诊、付款、入住和离开医院即可完成医疗流程。此外,信息化体系建设还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患者及时提供便捷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健康服务。从各级医院的财务角度看,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各级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密切各直属科室之间的协作关系,为加强医院医务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工作创造条件,降低医院的商业保险和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是广泛指负责管理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策略、安全动态计算网络环境、安全网络区域活动限制和安全网络通信等网络安全防护机制的管理平台或服务区域。过去,医院率先采取了“被动防御”安全战略,并针对安全网络威胁不断采取了安全防护控制措施,缺乏安全统一规划和安全集中管理。安全信息资源综合使用管理效率低,对安全威胁的监测反应慢,难以建立形成有效的安全威胁防护管理体系。随着我国医院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新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医院互联网服务的不断普及,医院必然需要自主开发一套能够适应当前网络健康管理时代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2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中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遇到的问题
2.1缺乏统一标准和依据
医院信息化建设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对医院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每一步的建设目标。但是,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对医院的实际发展缺乏重视,在投入之前没有充分考虑到医院的长远发展目标。另外,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则,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对新项目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影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2网络安全性较低
医院的网络安全的问题往往是高度复杂动态的,将对医院领导和安全系统运营人员产生重要直接影响。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网络安全病毒和一些黑客在网络安全应用方面的潜在问题。虽然很多大型医院都已经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技术措施手段来彻底解决这些安全问题,但由于医疗软件技术能力较差、技术水平不过关等因素,并没有有效地解决这些网络安全上的问题。
3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原则
从医院建设安全网络管理信息中心的总体目标要求出发,在国家标准2.0级网络防护的技术指导下,结合自身医院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医院首先明确了以下网络安全管理原则:①安全管理与网络技术支持并重,同时合理规划医院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和网络技术支持能力,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指导网络技术支持能力体系建设,用网络技术支持能力建设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②集中控制安全能力和分散安全管理权限,整合安全人力资源,提高安全管理效率,注重员工建立准确识别和有效消除快速安全网络威胁的管理能力;通过集中的人力资源综合管理和权力控制,分散对上级行政部门权力的管理限制,以及通过依靠集中审计行政能力控制来有效降低医院员工违法越权的安全风险。基于上述安全原则,医院已已经开始对公司现有的医院网络安全保障管理能力系统和网络技术支持管理能力体系进行不断改造和升级完善。
4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标准
建立安全管理中心的前提是医院应有一套合法、兼容、可行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验证基本2.0级防护要求,结合医院自身的安全管理经验,并将实施能力作为重要标准考虑在内,建立2.0级安全管理体系框架,以确保管理体系的管理方向和可行性。为便于实施,医院将管理体系文件分为4个层次。一级安全文件根据有关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相关安全行业政策法规和公立医院安全管理要求,确定医院总体上的网络安全保障政策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研究构建公立医院第三级安全网络管理体系,定义全球安全要求,并在安保管理、人员管理、资产管理、安保大楼管理和维护以及应急支持管理的组织中建立安全标准。辅助文档中的信息总量,更新和调整物理安全要求、政策和政策,以应用于特定领域。二级安全操作和维护系统,规定了适用于文件安全系统维护和维护管理第一级操作和操作的安全要求,并规定了操作和禁止规则。三级规范文件要求是具体的企业工作人员操作管理规范,以便于确保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管理效果能够满足您的预期,并减少故障和其他行为造成的潜在安全风险。例如,确定您的服务器安全技术增强(windowsserversecuritymanual)的项目操作步骤和项目实施经验效果,并及时制定技术要求以便于确保您的服务器安全满足特定项目安全要求,并制定安全增强管理体系安全增强基础的各项相关技术要求。四级文件是用于数据筛选、跟踪和分析的安全操作管理记录,为了减少操作和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时尚管理的效率,节省纸张,医院开始尝试非常规检查表。四层文件管理体系四级文件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人民医院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工作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第一层体系决定了整体网络安全政策和策略以及其他体系制定的方向。二级管理体系手册侧重于对个别具体管理问题的有效管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制定,具有较强的基本相关性和实际适用性,确保一级管理体系的基本灵活性和实际适应性;第三方操作手册特别注重管理细节和长期实施,可根据长期实施管理效果反复迭替换代,这些都是我们确保一级管理体系长期实施管理效果的最终重要目的;四级注册表格针对医院在建立管理体系时,特别注重对人员安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建立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能力。成立了“网络和信息安全委员会”,作为主要决策机构。根据网络标准2.0要求,管理员职位分为3个职能:系统管理员、审核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医院和外部员工通过一系列系统文件进行标准化。合同检查员工的安全日常行为,并初步确定合同员工的安全和财产保密管理责任;同时提出关于修订企业管理体系目标评审和上层建筑管理要求的具体要求,建立促进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完善改进的长效机制,确保稳定性,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灵活性和能力,并明确各级修订和审查体系文件的要求。
5网络安全技术能力建设
在安全维护管理体系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医院已经开始研究建设安全技术管理能力,以便于满足安全维护管理系统中心的要求。医院作为一个安全系统管理区域,安全维护管理系统中心负责系统的安全管理操作、维护和监督管理。因此,建立安全维护管理体系中心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全具有高度完善集中控制管理能力的安全维护管理域。安全维护管理区域主应负责执行包括收集和管理综合安全管理数据、运行安全设备以及安全维护和监督管理整个医院网络的安全任务,为整个医院网络过程提供必要的医院网络安全基础硬件设施和安全维护服务,以及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以确保自身在网络中的安全,避免对重要的安全、审计和管理服务造成损害。由于原有医院网管区域具有一定的集中控制能力,医院在现有网管区域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方式完成安全管理建设技术能力。
5.1终端网络保护
前端计算机通信系统的网络终端担保是整个网络敏感区域的一个核心。其终端主要是连接内联网和连接外联网之间的网络连接,负责从敏感区的核心节点发送数据,仅易受攻击。因此,通常可以为每个主机66学术论坛/AcademicForum系统部署一个安全网络管理文件系统。为了提高主机服务器系统的网络安全级别。可以从根本上对来自网络连接终端的安全攻击进行免疫,并在它们已经进入安全下一阶段之前预先阻止。
5.2区域网络运维安全设计
(1)建立检测网络安全漏洞的系统。通过自动部署互联网络检测安全漏洞,检测中心系统人员可以24h时间扫描和自动检测指定区域内的互联网。对系统性能进行安全特性评估,实现技术、管理、安全防护的有效集成。为全球用户同时使用各种区域性的网络服务降低安全风险,并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2)创建审核和运维系统。通过对网络安全管理设备、网络安全管理设备、应用管理系统、安全事件等网络日志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的网络日志相关信息分析收集和日志相关性信息分析,管理者不仅可以通过搜索和实时分析日常网络使用中的记录,正确维护日志数据,定义日志审核设备,方便员工随时查看,并随时跨平台监控整个数据中心的安全状态。(3)建立完整的微观分析和深度流量跟踪系统。通过自动建立完整的用户微观数据分析和用户深度风险流量检测跟踪分析系统,可以实时部署专门的高标准风险流量检测分析平台,准确快速收集用户流量,进行深度恢复和全面分析。为了在大量会话流量中快速发现这些隐藏的整个会话进程行为,挖掘这些可能使其隐藏的潜在危险,提供会话进程的所有数据审计处理能力,并不断提高其进程追踪和对攻击源的预测能力。
5.3整合现有安全资源
医院将在保障自身安全和区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转移现有的保障功能,包括资源,非病毒系统、维持和平行动管理系统和安全系统纳入安全管理领域。此外,通过研究在服务区内设立专用安全通道和具体的基础设施安全设施,优化全市安全设施功能整合,注重安全设施综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安全设备,提高安全设备维护和安全系统运行效率,完成对全市现有安全防护体系的综合优化。
5.4优化集中控制
在完善现行安全监管制度的基础上,该院先后研发了航站楼和门诊部的安全监控和安全管理系统,为弥补医院现有综合门诊终端保障体系的不足,对医院基础设施进行集中控制和建设,以及医院管理系统的现有背景操作和系统维护,抗病毒防御系统与医院客户犯罪风险检查系统密切配合。因此,集中审计和宣传系统完成了建立集中管理和维护系统进行审计和宣传的任务。预防和控制覆盖整个医院网络的信息资源。
6医院构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为有效适应未来最严峻的网络安全发展形势,医院还对各级应急保障体系进行了修订。新的应急支持系统由两部分组成: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总体实施计划详细规定了医院应急救援支持的主要组织职能结构,确定了医院事件预警分类管理标准,并详细规定了事件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程序、物资供应支持、培训和其他一般工作规定:为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和医院系统的关键系统制定详细的应急和应急方案服务按照“目标选择、非目标选择、综合规划”的医院应急救援管理机制可以确保,使医院应急系统人员在统一系统的技术指导下,能够有效应对网络上的各种突发事件。以安全网络管理中心为工作起点,对信息网络保护系统进行了升级,提高了风险信息的准确性,与公立医院安全信息网络资源管理、网络资源安全风险管理及威胁有关,建立安全网络。然后,在发展安全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围绕“响应性”完善安全运行体系建设,提高响应速度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在技术上,尝试将连接机制引入安全体系,开发建设“主动防护、动态防护、全局防护、精确防护”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紧跟医院信息“医疗卫生互联网”建设步伐在网络时代,促进了医院网络安全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列伦,李倩.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保护研究[J].中国宽带,2021(07):31.
[2]龚克.分析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保护方案设计[J].数码设计(上),2021,10(06):18.
[3]詹振坤.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10):25-26.
[4]巫新玲,李文侠.人工智能下医院网络安全信息化的建设路径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1(11):182-184.
[5]廖文韬.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体系建构[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1(07):163-164.
[6]刘小洲,黄桂新,张武军,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机制探讨[J].现代医院,2018,18(03):368-371.
[7]姜涛.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院集团信息化建设优化[D].银川:宁夏大学,2014.
[8]谢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9]张宇.医院信息化建设改革实证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安全 防范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是:为系统数据处理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征
网络安全应该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2.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及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3.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
4.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三、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1.无意的威胁――人为操作错误(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设备故障、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
2.有意的威胁――黑客行为(由于黑客入侵或侵扰,造成非法访问、拒绝服务、计算机病毒、非法链接等)、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信息战的严重威胁、计算机犯罪等人为的破坏。
四、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目前广泛运用和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漏洞扫描技术、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等,以下就此几项技术分别进行分析。
1.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也就是对计算机系统或者其他网络设备进行安全相关的检测,以找出安全隐患和可被黑客利用的漏洞。漏洞扫描是保证系统和网络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
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允许接入外部网络,但同时又能够识别和抵抗非授权访问的网络安全技术,用来防止非法用户和数据进出的一种安全防范措施,是在被保护网络和其他网络之间限制访问的一种设备。它的核心技术就是包过滤,大部分路由器都有这个功能,它可针对各种应用单独设置,使用灵活,适用于互联网。但是它存在着安全性较低;适用范围窄;过滤规则是静态的,过滤规则的维护、测试相当复杂;无法进行强电子数字签名和强身份鉴别等缺点。
3.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措施和理论基础。数据加密技术是为了提高信息系统与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机密数据被外部破译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它的基本思想是伪装明文以隐藏真实内容。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端一端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用户可根据网络情况酌情选择上述加密方式。
4.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又称为IDS(Intrusion Detection svstem),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网络安全技术,目的是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它是基于若干预警信号来检测针对主机和网络入侵事件的技术。一旦检测到网络被入侵之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来阻断攻击,并追踪定位攻击源。入侵检测技术包括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两种。
5.防病毒技术
网络防病毒技术是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病毒在网上的传播极其迅速,且危害极大。并且在多任务、多用户、多线程的网络系统工作环境下,病毒的传播具有相当的随机性,从而大大增加了网络防杀病毒的难度。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治办法是购买商业化的病毒防御解决方案及其服务,采用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措施。要求做到对整个网络集中进行病毒防范、统一管理,防病毒产品的升级要做到无需人工干预,在预定时间自动从网站下载最新的升级文件,并自动分发到局域网中所有安装防病毒软件的机器上。
6.加强网络安全的人为管理
在强调技术解决信息网络安全的同时,还必须花大力气加强对使用网络的人员的管理。要注意管理方式和实现方法,因为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恰恰反映在组织管理或人员工作时录入、使用等方面,而这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所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所以,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管理,立章建制,增强内部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例如:
(1)对一些重要设备(如主机、服务器等)要独立存放,并严格控制出入其中的人员,还要尽可能的给这些设备增加备份,以防不测发生。
(2)加强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随意下载、安装不明软件。
(3)定时对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升级,谨慎使用他人的存储介质。
(4)限定网络用户的权限。网络的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有权访问某些目录、子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可以对这些文件、目录、设备执行指定操作。根据访问权限可将用户分为以下几类:
特殊用户:即系统管理员;
―般用户:系统管理员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为他们分配操作权限;
审计用户:负责网络的安全控制与资源使用情况的审计。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可以用一个访问控制表来描述。
7.数据备份
篇6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普及,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当因特网以变革的方式提供信息检索与能力的同时,也以变革的方式带来信息污染与破坏的危险。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模式与安全保护策略进行探讨。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资源是它所提供的服务及所拥有的信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可以定义为保障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和网络信息的完整性。为了有效保护网络安全,应选择合适的保护模式。
1 安全保护模式
为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外来侵袭的安全模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无安全保护。最简单的安全保护模式是完全不实施任何安全机制,按销售商所提供的最小限度安全运行。这是最消极的一种安全保护模式。
1.2 模糊安全保护。另一种安全保护模式通常称之为“模糊安全保护”,采用这种模式的系统总认为没有人会知道它的存在、目录、安全措施等,因而它的站点是安全的。但是实际上对这样的一个站点,可以有很多方法查找到它的存在。站点的防卫信息是很容易被人知道的。在主机登录信息中了解到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使用的操作系统等信息后,一个入侵者就能由此试一试安全漏洞的重要线索。入侵者一般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方法来收集各种信息,因此这种模式也是不可取的。
1.3 主机安全保护。主机安全模式可能是最普通的种安全模式而被普遍采用,主机安全的目的是加强对每一台主机的安全保护,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者减少已经存在的可能影响特定主机安全的问题。
在现代的计算机环境中,主机安全的主要障碍就是环境复杂多变性。不同品牌的计算机有不同的商,同一版本操作系统的机器,也会有不同的配置、不同的服务以及不同的子系统。这就得要作大量的前期工作和后期保障上作,以维护所有机器的安全保护,而且机器越多安全问题也就越复杂。即使所有工作都正确地执行了,主机保护还会由于软件缺陷或缺乏合适功能和安全的软件而受到影响。
1.4 网络安全保护。由于环境变得大而复杂,主机安全模式的实施也变得愈来愈困难。有更多的站点开始采用网络安全保护模式。用这种安全保护模式解决如何控制主机的网络通道和它们所提供的服务比对逐个主机进行保护更有效。现在一般采用的网络安全手段包括:构建防火墙保护内部系统与网络,运用可靠的认证方法(如一次性口令),使用加密来保护敏感数据在网络上运行等。
在用防火墙解决网络安全保护的同时,也决不应忽视主机自身的安全保护。应该采用尽可能强的主机安全措施保护大部分重要的机器,尤其是互联网直接连接的机器,防止不是来自因特网侵袭的安全问题在内部机器上发生。上面讨论了各种安全保护模式,但没有一种模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存在一种安全模式可以解决好网络的管理问题。安全保护不能防止每一个单个事故的出现,它却可以减少或避免事故的严重损失,甚至工作的停顿或终止。
2 安全保护策略
所谓网络安全保护策略是指一个网络中关于安全问题采取的原则、对安全使用的要求以及如何保护网络的安全运行。以下是加强因特网安全保护措施所采取的几种基本策略。
2.1 最小特权。这是最基本的安全原则。最小特权原则意味着系统的任一对象(无论是用户、管理员还是程序、系统等),应该仅具有它需要履行某些特定任务的那些特权。最小特权原则是尽量限制系统对侵入者的暴露并减少因受特定攻击所造成的破坏。 在因特网环境下,最小特权原则被大量运用。在保护站点而采取的一些解决方法中也使用了最小将权原理,如数据包过滤被设计成只允许需要的服务进入。在试图执行最小特权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确认已经成功地装备了最小特权,二是不能因为最小特权影响了用户的正常工作。
2.2 纵深防御。纵深防御是指应该建立多种机制而不要只依靠一种安全机制进行有效保护,这也是一种基本的安全原则。防火墙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的有效机制,但防火墙并不是因特网安全问题的完全解决办法。任何安全的防火墙,都存在会遇到攻击破坏的风险。但可以采用多种机制互相支持,提供有效冗余的办法,这包括安全防御(建立防火墙)、主机安全(采用堡垒主机)以及加强安全教育和系统安全管理等。防火墙也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如使用有多个数据包过滤器的结构,各层的数据包过滤系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过滤不同的数据包等。在开销不大的情况下,要尽可能采用多种防御手段。
2.3 阻塞点。所谓阻塞点就是可以对攻击者进行监视和控制的一个窄小通道。在网络中,个站点与因特网之间的防火墙(假定它是站点与因特网之间的唯一连接)就是一个这样的阻塞点。任何想从因特网上攻击这个站点的侵袭者必须经过这个通道。用户就可以在阻塞点上仔细观察各种侵袭并及时做出反应。但是如果攻击者采用其他合法的方法通过阻塞点,这时阻塞点则失去了作用。在网络上,防火墙并不能阻止攻击者通过很多线路的攻击。
2.4 防御多样化。在使用相同安全保护系统的网络中,知道如何侵入一个系统也就知道了如何侵入整个系统。防御多样化是指使用大量不同类型的安全系统,可以减少因一个普通小错误或配置错误而危及整个系统的可能,从而得到额外的安全保护。但这也会由于不同系统的复杂性不同而花费额外的时间与精力。
3 防火墙
防火墙原是建筑物大厦设计中用来防止火势从建筑物的一部分蔓延到另一部分的设施。与之类似,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网络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互联网的危险波及到内部网络,它是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实施安全防范,控制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之间服务访问的系统。但必须指出的是防火墙并不能防止站点内部发生的问题。防火墙的作用是:限制人们从一个严格控制的点进入;防止进攻者接近其他的防御设备;限制人们从一个严格控制的点离开。防火墙的优点:1)强化安全策略:在众多的因特网服务中,防火墙可以根据其安全策略仅仅容许“认可的”和符合规则的服务通过,并可以控制用户及其权力。2)记录网络活动:作为访问的唯一站点,防火墙能收集记录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传输的关于系统和网络使用或误用的信息。3)限制用户暴露:防火墙能够用来隔开网络中的一个网段与另一个网段,防止影响局部网络安全的问题可能会对全局网络造成影响。4)集中安全策略:作为信息进出网络的检查点,防火墙将网络安全防范策略集中于一身,为网络安全起了把关作用。
参考文献
[1]靳攀,互联网的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策略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2]赵薇娜,网络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的探讨[J].才智,2008,(10).
篇7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网络安全;自动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在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电力企业的发展推向了更高峰。与此同时,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广大消费者对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电力企业的电力客户服务质量也不得不进一步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了诸多电力服务质量的相关规范,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自身用电安全及可靠性的要求。众所周知,安全问题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的基本保障,无论何时何时,一定要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本文将进一步分析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
1电力自动化系统基本应用功能
对于电力企业的运作过程来讲,为确证用电安全,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了解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功能。通常情况下,可以依据网络安全防范体系设计原则,在建立电力自动化网络的初期,首先要考虑整个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只有全面了解,操作人员工作时才能得心应手。与此同时,电力现场操人人员还必须掌握系统自动化的业务及功能,而目前自动化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SCADA功能
关于SCADA功能,指的是遥信及遥测数据从厂站开始就进行接收,随后,就可以将遥调、 遥控,以及实时指令全部发送到厂站,科学合理地实现电力系统的仿真操作。
1.2 系统接口功能
关于系统接口功能,主要指的是要完成模拟屏、大屏幕和调度数据专网的连接事项,从而有效控制电力动自化系统的仿真流程。
1.3 PAS 功能
关于PAS 功能,指的是在电力操作过程中,完成一系列的基础工作,比如网络建模、 网络拓扑、 负荷预报,以及电压优化控制等,有效实现电力自动化电网的模拟结构。
1.4 DTS及WEB服务功能
关于DTS及WEB服务功能,指在在电力操作过程中,迅速完成 DTS 和 WEB 服务功能,有效实现电力自动化系统网络的仿真效果考核事项。
不管怎么说,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应用领域内,存在大量分类,通常可以把它们划分为生产数据输送及数据信息输送,除此以外,还涉及到对外服务与音频输送等应用领域。具体地讲,当要处理的应用系统不一致时,这些自动化应用系统对安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且都与电网安全和遥调、遥控的关系紧密相连。也就是说,无论何种电力应用,其电力信息网络都必须根据具体要求采取与其相适应的防护措施,在一这程度上保障其安全运行。
2电力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问题
2.1 网络构架
从目前的电力网络相关安全防范规则来看,由于规划不当,投入不力,电力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做到安全操作电力,特别是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网络构架必须注意几种安全问题,其基本要点如下所示。
2.1.1 物理层面
由于物理层面的安全关系着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整个安全运营,特别是电力系统安全设计的根本前提。通常情况下,常见的物理层面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电磁干扰、 操作失误、 设备遭窃等诸多安全因素,也是电力系统物理层面进行安全管理的重点。 因此,如果要想让电力自动化系统网络得以安全进行,一定要重视系统物理层面的安全事项,特别是系统所有设备的安装和基础设施,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程标准进行建设。
2.1.2 系统层面
仔细分析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可以发现它的主要项目任务在于有效
保障各个主机系统的安全,毫无疑问,若要想从根本上保障主机系统的安全,电力自动化的系统层面和操作系统一定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杜绝一切的安全隐患,想办法解决一切安全问题。比如说,目前常见的主机系统有Linux 、Vi st a 等,这些系统基本上都存在系统漏洞和安全隐患,特别经常被黑客或者木马病毒入侵现象非常普遍,它们是影响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工作人员选择安装主机操作系统时,务必认真区分主机,并且要及时更新漏洞补丁、安装杀毒软件,避免病毒木马入侵,科学有效地保障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
2.1.3 网络层面
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来讲,其安全基础则是网络层面的安全,同时也是电力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的根本保障,特别是在当代电力网络管理盛行的时代,电力企业一定要非常重视。所以说,电力网络的正常运行,一定要定期优化网络结构、 系统结构和路由器的运作事项,具体地讲,会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体系而言,分层结构使用很重要。除此以外,要是遇到规模比较大的电力调度网络时,建议电力安全管理人员最好使用双网结构。
2.2 杀毒软件
关于电力自动化系统网络的安全问题,一定不能忽视对杀毒软件的分析研究,杀毒软件可以有效保障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确保其不受伤害。通常来说,要想进一步保护网络不受威害,大部分情况都会在系统中安装防护杀毒软件,尽可能地将系统防护设置在病毒的进出口处,禁止木马病毒破坏系统文档、 电子文件和邮件等;还可以经常检测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硬盘、 光盘、 软盘和相关服务器进行安全保护,全面保护电力自动化系统。同时,针对常见的“漏网之鱼”现象,需要更新杀毒软件,防止新病毒滋生蔓延。
2.3 系统防火墙
关于电力自动化系统网络的安全问题,系统的防火墙也算其中一个需要值得重视的问题,它的安全性关系着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整个网络安全,也是保障系统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过滤相关信息数据的正常交换和传输。详细地讲,系统防火墙是网络信息数据进出系统“门口”的控制器,控制着系统内部及系统外部的所有活动,合理地设置系统防火墙,可以从根本上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所以,值得强调是的,电力用户决不能怕麻烦而经常关闭系统防火墙。对于系统防火墙的类型而言,它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包括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但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当中,内嵌式硬件防火墙应用较为广泛;对于规模较大的电力自动化系统来说,芯片硬件防火墙也会经常被使用到。
2.4 入侵检测系统
关于电力自动化系统网络的安全问题,入侵检测系统也是常用的保护方法,简称之为 IDS, 它主要被用来检查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可疑行为,而且还能及时反应和处理这些问题。比如:记录行为,通知网络的管理员,或者切断来源,想方设法避免系统被损,最终保障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一般情况下,IDS 有两种入侵检测方法,即滥用检测和异常检测,而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东软入侵检测系统,它具有实时性、 主动性、和动态性的安全防护,可以有效保护整个电力自动化系统网络的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自动化是的网络安全是当前电力企业必须紧抓的工作事项,尽管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工作的实施是复杂的和综合性的,甚至涉及到较多区域,而且对于不同区域的安防手段和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但是我们在认真分析电力自动化是的网络安全问题之后,对此项重要的电力维护工作充满信心。为了保证电力自动化的网络安全,一定要不断提高电力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重电力操作人员的日常维护及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有时处理,从根本上确保电力自动化系统网络的安全运行,实现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波.试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
篇8
【关键词】气象网络;安全防范;等级保护;入侵防御;审计
1.引言
目前,全省气象宽带网络系统采用SDH点到点专线和VPN组网技术,连接省级中心和17个市级系统、2个管理处及63个县级系统,通过主、备方式来保证线路的可靠稳定性。省局机关地理位置与气象科技园相距约6公里,两端网络系统采用千兆光纤直接相连。通过MPLS VPN和MSTP线路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通信,将省级气象数据实时传送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个宽带网内利用了多种网络技术,如OSPF、BGP、IPSEC VPN、VLAN、STP、策略路由等[1]。
电视会商系统、相关预报系统及其产品、雷达资料、观测资料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在全省气象宽带主干网络系统中传输,随着气象部门各项气象业务的发展,宽带网络系统越来越多的承担着数据收集与交换、资料共享、电视会商等重要业务系统的信息传输任务。随着网络规模逐步扩大,网络信息在逐步开放和共享的同时也来越不安全,各种各样的混合型入侵越来越多,单一的预防模式很难抵御外来的威胁。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威胁业务的传输和数据的安全,影响气象为防灾减灾服务。
因此如何保护重要气象资料,保障气象网络与互联网、外部网络进行正常通信成为部署气象信息网络安全设备的首要任务。
2.网络安全隐患综合分析及安全现状
2.1 网络安全隐患
国内外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影响网络系统安全的原因主要有四种:非授权访问、信息泄露、拒绝服务、病毒的危害。
现在气象网络规模较大,大量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全面安全管理较困难。网络中的计算机使用大量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或软件的漏洞会导致计算机成为气象网络的被攻击的后门和隐患。计算机病毒是网络安全最大的威胁,网络环境下传播速度快,有着巨大的破坏性,防范查杀较为困难。内部用户对网络资源的滥用,特别是BT等P2P的下载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对正常业务的网络需求受到影响。
ARP欺骗攻击、移动存储设备传播的病毒与木马、新型恶意代码的威胁等,都曾严重影响气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2.2 网络安全现状
2008年,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省气象局启动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但目前仅完成信息系统定级阶段,安全建设现状与已确定的等级要求间也存在一定差距,这表现在物理安全情况多样;网络安全设施薄弱,网络安全防护不全面;部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系统安全防护不到位;安全组织机构尚不健全,安全管理能力有限。
目前宽带网络仅通过部署防火墙实现了最基本的访问控制,对于内部网络攻击、网络异常流量、资源非法访问和网络病毒传播等都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难以发现和追踪各类安全入侵事件,给整个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的隐患。
因此需要进行网络安全检测、评估、整改和加固,同时,还必须从安全管理要求出发,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等基本安全管理措施。
3.网络系统安全的防护策略
3.1 网络安全的需求分析
依照等级保护中要求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行”的三同步原则和安全技术要求,通过对省级网络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信息安全建设情况调研,根据省级网络结构,从网络的各层次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现状,有针对性地为省级信息网络系统提供安全保障,须加强环境、传输、网络、主机、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措施[2]。
3.1.1 物理环境安全需求
主要包括:机房选址、机房建设、区域控制、门禁措施、重点部位监控、电磁泄露发射保护等方面。
3.1.2 网络安全需求
信息系统的很多风险都来自网络,网络防护要求建设全面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能够对进出本安全域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并能够及时发现和响应各种网络攻击与破坏行为等。
3.1.3 主机安全需求
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库系统安全是深层的安全问题,需要建立病毒及恶意代码的预警和响应机制,能及时发现和响应各种病毒及恶意代码的攻击、破坏和信息泄露行为;需要提供技术手段实现操作系统漏洞的及时升级和补丁的安装;需要对用户终端采用技术手段,防治终端的病毒和恶意代码,防止违规外联;需要对安全事件的进行记录,实现对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的安全审计,并进行有效的责任认定等。
3.1.4 应用及数据安全需求
需要建立身份认证机制,保证系统敏感或重要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抗抵赖性等,需要实现对系统的粗粒度的访问控制和应用的细粒度访问授权。
3.1.5 安全管理需求
信息系统的安全“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不应只从技术方面着手,更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响应计划和应急状态下的安全保障措施等。
3.2 安全防护体系的建构
篇9
各机构必须根据自己的业务要求,自行在两种基本的电子商务安全执行策略中进行选择。
IP安全是用以保护IP网络上两点间通讯的一族行业标准协议,它更被人们熟悉的名字是VPN(虚拟专用网络)。IP安全在IP层提供基于加密的认证、完整性和保密服务。IP安全对于电子商务的用户、应用程序和协议来说是透明的。由于对上层信息没有滤过性,IP安全也缺乏网络安全的几个基本要素,包括不能提供数字签名、不能很好的检查和识别应用程序的数据流以便采用适当的安全对策、不能在VPN的内部通过应用程序认证个人用户的身份以及不能向特定个人授权使用特定电子商务资源等。相对而言,电子商务往往需要更强健的安全支持。
对基于Web的应用程序而言,当前的安全标准是SSL(套接层安全)及其第三版——TSL(传输层安全)。SSL这一机制被绝大多数web浏览器和服务器所支持。SSL提供对私密性和完整性的保障,并支持可选的服务器认证和客户认证。
最适合采用SSL的,是那些无需严格验证用户身份的电子商务提供者。如同IP安全一样,浏览器中使用的SSL也不支持电子商务所依赖的网络安全的若干基本要素,如:客户认证迫使用户学习在web浏览器中使用数字证书的复杂流程,SSL不能提供用于电子商务事务认证的数字签名SSL的证书认证并非行业标准。绝大多数web服务器没有提供电子商务所要求的监视、日志记录和存取控制认证等防护措施。
为了有效地在web框架下实现网络安全的7点要求,下列的功能应当被补充进来:
1.增加某种辅助web浏览器的客户端软件以便更透明地使用数字证书来进行客户认证,同时具有提供数字签名的能力
2.增加某种辅助web服务器的服务器软件来验证证书、监视和记录日志,并实现在网页或URL层的精细存取控制。
SSL对web浏览器的支持尽管并不完备,但已经提供了web下电子商务安全的基础框架。对于那些并非基于web的应用程序,要保证其电子商务安全性相比而言要困难得多,因为一个替代客户端软件必须在没有web浏览器的前提下执行其功能。有两种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
1.使用由开发商提供的PKI工具包来直接编写提供SSL支持的软件
2.使用支持SSL的PKI中间件来代表应用程序以实现电子商务安全
尽管工具包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也有一些弱点,它的全程开发和维护要花费大量劳力,推向市场节奏较慢,要求员工精通PKI和安全开发,不兼容大型主机,应用程序局限于特定的PKI开发商的许可、解释和协同工作,并依赖与开发商的技术支持。
因此,工具包最好用于PKI授权的厂商的商业软件以及试验,而并不十分适合大范围推广。
网络安全中间件与基于web的应用程序通过浏览器实施SSL安全服务有类似之处,然而,此时中间件的客户端软件将为所有的应用程序,包括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来提供SSL服务。精心实现的网络安全中间件并不要求用户接受过培训或自行配置参数,同时依然能够提供支持各种应用程序协议的网络安全服务,并支持数字签名的使用和对所有桌面程序的适度监控。
篇10
【关键词】国内互联网 网络安全问题 分析
1 引言
通常而言,唯有那些“黑客”运用我们在互联网网络安全技术上的漏洞或者对于资源的不良利用来进行网络病毒的传播等一系列不良的网络安全侵入都属于互联网网络安全的范畴。此外互联网网络安全的范畴除了以上我们提及的病毒之外,还有黑客技术中的拦截、服务攻击等一系列内容。通过我们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互联网网络安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对于互联网网络安全真是“确切”的版本应该为:互联网网络安全是指是指保护网络系统中的软件、硬件及信息资源,使之免受偶然或恶意的破坏篡改和泄露,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这个定义被最大多数的专家所接受和认同。
2 国内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
根据以上我们对互联网网络安全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针对我们现在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讲互联网网络安全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传送内容安全、身份认证的安全、网络行为的安全,根据这三个部分对国内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进行分析。
2.1 传送内容安全
传送内容安全:对于国内互联网网络安全中的传送内容安全主要是针对节点传送内容安全而言,我们可以发现节点传送安全是指,当我们在指定的节点发出的信息内容,这个节点所发出的信息对于整个网络系统而言,是完全安全的没有任何威胁,在这里我们所提到的传送内容,主要是指那些影响网络运行的控制信息。对于我们现有的互联网网络安全中,危害我们的节点传送内容安全主要是指大多数路由节点上的网络安全设置低,这就使得虚假路由可达性信息很容易通过,这样一来回危害整个网络的安全,甚至导致整个网络安全的瘫痪以至于不能正常的使用。对于传送内容安全而言,我们不仅仅要从人为的方面找原因,节点自身的协议漏洞也是一个方面。
2.2 身份认证的安全
身份认证的安全:对于身份认证的安全而言,其指的是对于一些像交换机、路由器之类的终端的身份的认证。对于国内互联网网络安全而言,身份认证的安全是我们互联网网络安全的根基,对于我们之前所谓的互联网网络安全节点的身份认证而言,一个节点通常(IP地址)具有两种属性,分别为我们所说的身份特性和节点的位置特性,对于我们现阶段的互联网协议而言,开放性是其基本特性,我们从节点的IP特定可以了解到,一个其他方节点很轻松的就能狗得到一个通信方和接收方的基本身份信息和相应的位置地点,然后在进行一定的伪造通过进行适当的伪装,对双方的安全造成威胁,通常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3 节点网络行为安全
节点网络行为安全: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仅仅分析了互联网网络传输过程和基本身份信息的安全,并没有对一些网络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在此我们对节点网络行为安全进行说明。对于这种节点网络行为安全通常指的是那些危害网络安全的不合法行为,例如恶意下载、恶意上传等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非法操作,比如说在2010年爆发了对某贴吧的恶意破吧就属于节点网络行为安全的一种,这种不良的网络行为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对网络产生影响。对于现阶段的网络安全协议是指在20世纪末形成的网络协议,并没有将这些情况考虑到设计的过程中去,因此而言现阶段的ARP等的网络安全漏洞,导致网络的过度使用。
通过我们对传送内容安全、身份认证的安全、网络行为的安全这三个部分国内互联网网络安全的分析有利我们对整个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深度理解。下面我们主要针对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进行分析。
3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
通过我们对互联网网络安全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我们信息时代虽然科技不断发展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无形的、潜在的危害。
3.1 DDOS攻击严重影响互联网网络安全
DDOS攻击严重影响互联网网络安全:自从2012年6月以来,DDOS攻击主要有两种主流的攻击方式,这两种攻击方式非别为虚假的源头的IP地址对节点的攻击,以及“嫁接”方式对我们的网络节点进行攻击。我们可以从2012年发生在我国某重要的国际城市政府网站的事件可以发现。2012年下半年,此政府的网站短时间内遭到多次的恶意攻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是某知名公司的下属网站在遭到黑客攻击之后将其域名更改为该系统的域名,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嫁接”方式网络攻击。对于虚假的源头的IP地址攻击而言,顾名思义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攻击方式主要针对攻击一方采用伪装IP地址的形式,这种方式在查找的过程中给网络警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3.2 木马程序和僵尸程序影响互联网网络安全
最传统的两种方式危害互联网网络安全:木马程序和僵尸程序,这两种方式依然是危害互联网网络安全最传统的方式之一。据相关组织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下半年,共发现651万多个主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攻击,特别是发生在10月的木马程序和僵尸程序攻击时其他几个月平均攻击的2倍之余。
3.3 漏洞是危害互联网网络安全的一个根本要素
不能忽略的网络安全漏洞是危害互联网网络安全的一个根本要素。对于现阶段存在的较多的网络安全漏洞主要以3种特点存在,分别是存量漏洞多、漏洞影响大危害深、漏洞增速快。
存量漏洞多:据国外的媒体对我国的漏洞进行报道发现,我国的漏洞已发现的已超过5万个(自2003年到2013年底),由于漏洞修复具有一定的时间,而且漏洞的衍变形式较为丰富,因此而言,漏洞的危害相当的大,不断上升的漏洞信息给我们的信息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危害。
漏洞影响大危害深:由于现阶段我们国内的互联网快速普及,而且玩罗德受众群体相当之大,一旦某大型网站受到危害,其信息将会遭到泄露。
漏洞增速快:根据我们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公布的信息发现,自从2013年整整一年之内,我国的网络漏洞的增加速度平均每天增长在10个以上,这种高速增长的网络安全漏洞是我们现阶段网络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网络安全服务要实现主动性的安全架构,必须具有4个方面,如下图1主动性的安全架构所示。
分别是:防火墙,其包括身份验证、身份加密、相应的防毒网络、防火墙、已经对应的入侵检测盒VPN;其次是相应的阶段,包括对于相应内容的实时更新和安全相应、全球的网络系统支持、以及攻击回复服务;第三,管理阶段主要包括策略的一致性、事件与事故管理、访问控制与相应的授权、身份的管理、配置的管理等;最后是警报阶段,这就包括蜜罐与诱引技术、漏洞的实时评估、威胁管理与预警。
4 结论
通过我们对国内互联网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国内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传送内容安全、身份认证的安全、网络行为的安全,这三个方面是影响网络态势安全的重要物理诱因;对于影响我们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的根本因素同样有3个方面分别是DDOS攻击、木马程序和僵尸程序、漏洞;最后我们对网络安全服务要实现主动性的安全架构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说明,其主要有四个方面组成,通过我们对国内互联网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现阶段我们对于互联网网络安全已经重视了许多,但是仍然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只有对网络安全常抓不懈,才能最大限度避免网络安全事件所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穆祥昆,赵晨飞,霍英东,唐召东.基于云架构的网络安全事件监测系统研究[A].第28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
[2]阎婷.对奥运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几点体会――学习北京奥运会,写在上海世博会前[J].信息网络安全,2008(12).
[3]公安部部长助理朱恩涛在“中国信息网络安全”网站开通仪式上的讲话[J].信息网络安全,2001(02).
[4]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网络安全威胁出现新特点[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1(04).
[5]曾润喜,徐晓林.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的中国互联网虚拟社会安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6]张凌.浅谈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建设[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0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