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好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教学的好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教学的好方法

篇1

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选择进行总结,并分析了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为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教学 策略

新课标实施以来,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中明确的提出,要让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足见新课标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视。所谓非连续性文本就是指与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不同的阅读材料,非连续性文本多以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的特点,是社会广泛应用的一种文本形式。非连续性文本由于缺乏线性信息,因而学生在阅读和理解非连续性文本时有一定困难,如何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质量,达到新课标中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初中生社会经验不丰富,因而其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能力有限,在选取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社会经验进行选取,保证学生能够懂得文本中图表、数据、图画所代表的含义,从而不断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水平。在把握好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材料选择的原则后,可以从以下两个渠道选取阅读教学材料。

1.关注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新课标的初中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而有很多能够应用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优质教学材料。在日常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课本中茶华、图表等非连续语文阅读教学素材的摘取。新课标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根据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社会经验水平科学的设计的,从课本中选择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材料,不仅符合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并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渗透,让学生学会如何用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在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2.做好课外文本材料的选择和收集

语文教材中虽然有很多优质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但对于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来说仍然数量不足。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在进行材料搜集和整理时,一定要把握好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的选取原则,保证阅读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此,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优选阅读材料,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拓展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自主积极性,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水平。

二、有效组织文本教学内容

非连续性文本概括性较强,对于社会经验不丰富,认知能力不高的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注意组织好文本教学内容,教会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1.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任务

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是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工作。在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并把握好教学任务。首先,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时,要把握好阅读材料与教学目标、阅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合理组合搭配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提高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其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直观的阅读材料内容,还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教学参与积极性。为了有效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要求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图表、图画的分析,而是让学生掌握从非连续文本中提取重点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学习兴趣。

2.教学材料联系生活实际,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生活实用性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有着简洁、直观、概括性强、对比性强的特点,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比较常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完成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应用能力。因此在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教学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性,让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后,能够将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有效的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3.巧妙地迁移传统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要求提出的时间较晚,因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尚无一定的规矩可循。因此在教学时要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在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为了较快掌握一种优质的教学方法,必须实现传统教学方法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方法迁移,从而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作为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做好其课堂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作为一种语文阅读应用技能教学,却能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互印证和联系。教师在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技巧应用能力,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篇2

关键词 数学阅读 注意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在数学阅读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使教学得以顺利达成;自主与指导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数学阅读教学生机动勃;“常模”与“变式”的关系,在数学阅读教学中努力探求“常模”中的“变式”。

1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上好一堂数学阅读课,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设定“三维”的整合,预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预先设计教学计划。“凡事须则立”,预设很重要,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完全按照预预进行,而忽略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东西。其优点是周密而严谨,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其缺点是不能根据学生和课堂发生的变化来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内因是不断产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数学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使数学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内因方面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新课程理念认为,数学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活。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数学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读者,是富有巨大认知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是具有个别差异的生命活动体,因此教师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研究学生在课堂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课堂教学进程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只要有利于加深对数学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要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处理好自主与指导的关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的权利。数学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但是数学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深刻地揭示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不教,学生就不可能获得不需要教的能力。可是当前有一些教师并没有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出现学生自主过多,教师指导不足的现象。

新课程标推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并不等于否定或不要接受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既要防止“一讲到底”,又要防止“一议到底”。该讲的内容要大胆地讲,但讲解要有的放矢,要少而精,要具有启发性,处理好方法与效果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包含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内涵十分丰富。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对人的数学素养的要求。学生获得基本数学素养的途径之一就是数学阅读教学。

在数学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加强阅读实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数学材料,在大量的数学实践中掌握运用数学的规律。数学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次,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多类活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穷的学习方式,注重路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培养数学问读兴趣,在加强课内外的数学问读指导等方面,注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数学阅读教学中,目的和方法以及方法和方法之间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般说来,引领学生个人阅读数学文本是数学问读的主要方法,同时还要辅以其他方法。对于数学阅读教学来说,各种方法都是必需的,没有优劣之分,但是一堂课用哪些方法,它们孰重孰轻则要根据其在解决教学任务时的效果的大小而定。

3处理好“常模”与“变式”的关系

数学教学有一定的模式,数学阅读教学也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所谓数学教学模式,是反映数学教学理论的逻辑轮廓,为实现数学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有的教学活动结构。在数学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阅读课“理解型”教学模式,探求“常模”中的“变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数学阅读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创设情境,引导自读――读读议议,进入情境――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联系实际,积累应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只是一般形式,是一种“常模”,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在运用阅读数学模式的时候,不仅要处理好“常模”和“变式”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感悟和质疑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兴贵.数学作文的内容选择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

篇3

关键词:教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11-0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给高中语文教师带来诸多的困惑。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然而整体的阅读教学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目前,很多学者从学生的角度探究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然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实际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教学功底的深厚与否往往会直接影响着整体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从教师的角度切入,从中探究如何进一步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有益且重要的尝试。

一、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第一,培养细致感受文本的习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对阅读文本进行认真品味和详细分析。相反,他们只是根据前人的分析,从阅读文本中汇总出阅读教学课的讲解内容。缺乏了认同感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任务。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刻反思自身,培养自身细致感受文本的习惯。只有在一字一句的详细感受和解读中,教师才能在阅读中真正获得感动的力量和阅读的享受,同时将这种感动和享受带给学生。只有当师生同时具备了阅读情感后,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当高中语文教师养成了细致感受文本的习惯之后,他们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对于高中阅读文本而言,它们已经在历史的沉淀中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解读和分析。然而,如果高中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采纳已有的研究成果,而缺乏独立分析的能力和自我的品读心得,那么教师在讲解的文本过程中肯定无法发挥自如,从而也无法让学生真切地学习到文本分析的方法,获得阅读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通过不断加强阅读理论的学习,在具体的解读中提高自身的文本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应付自如和游刃有余,同时也才能为真正的阅读教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改进阅读讲解方式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细致地感受文本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保证了教师的阅读素养,为阅读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改进自身的阅读讲解方式。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或者难以发挥主动性,或者有了主动性,却陷入了流于形式的误区,同时学生也很难感受到教师本人的心得,让阅读教学陷入枯燥乏味。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改进阅读讲解方式。

第一,教师讲解和学生探究相结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高中教师应该充分将教师对文本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由于高中的阅读文本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或者有一定的深度内涵,因此阅读教学课堂有必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提高自身阅读素养的基础上,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自身的阅读素养和分析能力,对阅读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教师的讲解之余,阅读教学课堂还应该尊重学生的解读权利,在开放式的课堂中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依然要充分地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当学生对文本发出疑问和做出解读时,教师不能够草草了事,一带而过,而应该根据学生的自主探索情况,继续深挖文本的内涵。由此可见,教师讲解和学生探索并不是对立的两种教学方式,实际上,为了让阅读教学课堂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巧妙地将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索结合起来,共同深挖文本的深层内涵。

第二,将感受文本和提高应试能力相结合。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中,高中语文教学依然处于应试教育的大框架中。因此,高中的阅读教学不仅要给学生营造感受文本的氛围,还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应试能力。高中的阅读文本往往充满着诗意和哲理,它本身便能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然而,阅读教学除了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之余,还需要面对应试教育的要求。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无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阅读教学的长远发展,教师应该在讲解阅读时将文本的享受和应试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一颗诗意的心进入到文本的世界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解题技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灵活自如地应对相关的阅读题目和要求。

综合以上分析,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自身入手,探究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从而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培养自身细致感受文本的习惯,同时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从而为阅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阅读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改进阅读讲解方式,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探究相结合、感受文本和提高应试能力相结合,全方位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从教师的视角切入研究阅读教学的改进方式,这种探究能够集聚教师的力量,以点带面地分析教学的改进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现实性。

参考文献:

[1]陈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01).

篇4

什么又是阅读教学的“本真”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本真,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就是阅读教学的本真。

一、真读

真读,在于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中践行真读应从三个环节入手。

(一)初读,读出收获来

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错误认为初读出不了彩、无足轻重,于是“初读”便成了“粗读”。 殊不知,初读是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是为读懂文章奠定基础,是打开感悟文本的“门栓”。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经验是“书读不熟,不开讲”。因此,初读环节,一定要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二)研读,读出思考来

研读是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口诵心维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研读是以学生合作为主,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经历“确定主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细读过程。在“研读”过程中,学生是充分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是以一个欣赏者的身份处在学生的研读氛围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大多教师对于放手让学生研读课文谨小慎微、心存顾忌,或是流于形式,让学生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其实只要找准了教学的起点,并针对学情,确定了学习目标,精选了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自主研读的能力。

(三)品读,读出韵味来

课文的美妙之处是需要细细品读才能体现出韵味来的。“品”要品得细,一句话一句话地、多角度咀嚼品味语言材料;品得深,对课文见解深刻,从别人不易读或不能读的地方读出味道来;品得美,从“美”的角度、“妙”的角度、“好”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品味揣摩,品评欣赏文中不同凡响的表达艺术;品得奇,要角度丰富,视野开阔,见解高妙奇特,这是“品读”的高层次境界。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品得妙,才能做到:眼中有形象,心中有感受,口中有韵味。

二、真说

在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能够有效地让学生读,但往往忽略了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训练。如果把“听说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并紧紧围绕这一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预设、生成、碰撞,让学生“敢说”、“多说”、“说好”,让语文课堂“说”起来。

(一)美善相悦,鼓励学生“敢说”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大敢说话。而在名师展示的课堂上,我们却发现学生敢说,爱说,会说,并且那些原先不敢说的学生也争着举起小手。以窦桂梅为例,她的“窦式”激情散发着强大的魔力,当她的激情迅速燃烧全场后,她的举手投足,一招一式,一字一句,无不散发出浓浓的亲和力,在对学生在进行说话训练时,她一边听,一边喜形于色,偶尔画龙点晴评上几句,待学生说完后,师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很容易被感染,同时激发出表达交流的欲望。

(二)适时而教,让学生“多说”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学生处于最充分的心理准备状态时引导学生交流表达。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当学生受到了启发时,当学生有疑问时,一定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表达。

(三)因势利导,让学生“说好”

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鼓励学生“敢说”、“爱说”,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多说”,常常对学生的说话的条理性、逻辑性未置可否、不作评价,不予引导,致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学生的说话能力也不见提高。因此,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敢说”、“爱说”、“多说”,还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说好”。

三、真写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如何在纷繁的语文教学中理出头绪,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写字教学不可替代

在笔者所观摩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授课教师无一例外忽略了写字教学这一传统教学法宝。其实,写字教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乃至现代教育中都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它是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的。阅读教学中,适时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生字工工整整地书写一遍(哪怕是书空),对学生理解字义、掌握字形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较好地落实语文工具性目标,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二)模仿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课堂教学是学生猎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让学生在文本中,习得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形成较强的学习力。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内容具体、生动、典型的好文章,是学生作文的最好借鉴。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指导写作,渗透写作方法,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课文作者表现生活的方法,揣摩名作家们的匠心,并借鉴课文学作文,鼓励学生在模仿中领悟写法,有所创造,从而提高写作技巧。

(三)找准读写切入点

篇5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分析

引言

近年来,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生产和发展步伐日愈加快,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型社会的发展形势,我国的教育事业卷进深入改革的浪潮,这就使得近几年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信息化在教学资源中的输入,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教育教学效率。然而,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新课改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不断深化,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初中英语教学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与小学英语相比,初中英语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英语教学各个环节的知识点都得到进一步升级。许多教师在转入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法的影响而使英语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困难重重。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首先,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影响,甚至一些缺乏创新思维的教师直接套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致的教学过程就是带领学生认识单词―记单词―翻译课文―做课后习题―核对课后习题答案。如此单一的教学模式及枯燥的课堂氛围,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严重缺乏,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将学习以完成任务的态度对待,存在不用心、不勤于思考、方法呆板、缺乏灵活性等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只是“只见草木,不见森林”,在认识和把握文章脉络上存在偏颇,造成阅读效果不佳,与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其次,教师对阅读技巧知识的介绍不够全面。培养学生较高的阅读技能需要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理解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技巧是形成阅读技能的重要因素。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为了跟进教学任务,不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课前不做系统的课堂教学计划,教学上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再加上教学水平与专业知识储备有限,使得英语阅读技巧未能有效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想培养学生阅读技能,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生词的词意进行猜测,推测陌生的词组或短语大意,适当地减少不重要部分的教学内容,节省时间以对重点部分的内容进行细嚼慢咽式的分析。

二、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新课改的步步深入,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部分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转入新型教学模式的同时,出现了如上述一系列问题。为了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较高的阅读技能,提高初中英语整体教学质量,下面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具体如下: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乏味,师生间缺乏互动交流,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并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故步自封,缺乏创新性。因此,为了有效地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教师首先需要端正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从各方面搜集教学资源,进行创新教学,灵活应用教材,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八年级英语“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一课教学时,我利用了分层教学法。首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What are robots?Why the robots can help people?”等,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自主搜集关于机器人的资料进行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在这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想象和思维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掀起了一片自主学习的热潮。

(二)注重教学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事实证明,兴趣不会说谎,高兴学来的东西不会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带着人们以飞翔的姿态学习、探索,求知的道路上固然风风雨雨,但美不胜收。培养学生的兴趣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坚韧的毅力和决心作为基础。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了解新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做好教学计划;注重对教材内容重难点的明确划分,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善于搜集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为课堂输入活力源泉,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实现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例如,在八年级英语下“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一课教学时,我首先布置学生相应的预习内容。学生带着我提出的问题对文章进行了深入探究,一方面激发了预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对文章内容大致有所掌握,从而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结语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学生要学好英语,必须先学会英语阅读。教师首先需要端正教育理念,明确新课改的教育目标,对待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全方位搜集有效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阅读教学难题,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重视朗读开拓阅读鼓励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不断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促使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然而,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下面对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现状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让大家一起走进阅读走进理想之窗。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方法单一: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制约有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虽然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当中仍然有很多地区在短时间内无法回避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而使很多地区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使用着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课堂里与学生的互动不多,使得原本可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变得枯燥无味。

2、缺乏辅导:缺乏正确的阅读辅导是遏制小学阅读教学发展的原因之一。学校教育相当重要,但家庭教育也固不可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结合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的阅读教学课程中是相当有限,然而在有限的课程里教师的方法老套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能创新性的突破。回到家里时家长对学生的关心也更多的倾向于学生是否听话、上课是否认真、学习是否努力,而容易忽略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的。

3、缺乏兴趣: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是是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阅读本身很是需要一定的耐心耐性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绪是较为浮躁的,很难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文本。学生对阅读没有充分的认识,无法从阅读中寻找乐趣,教师也忽视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阅读,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对策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关键。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及内在动力,只有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知识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一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便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另外,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习展示更多的丰富的教学题材,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可以开展朗读竞赛、通过电教的方式来巧设问题等结合实际的教学。

2、开拓阅读培养灵性

开拓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灵性是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阅读仅限课堂阅读训练,而课外很少进行阅读活动,为此,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开展听读欣赏、开展阅读活动。教学在课内指导学生听读欣赏一些儿童文学佳作,并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听读欣赏的方法,在课外独立进行听读欣赏,提高听读欣赏能力,促进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听读欣赏可以先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读,引导儿童一边听,一边想象,进入作品意境,同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文本:写的是谁?在做什么?这件事开始是什么?经过了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初步概括懂得的道理。最后让学生独立阅读自己喜欢的,并读给大家听,共同欣赏。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班会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开展朗读、背诵、故事复述比赛活动、阅读交流活动等。在上好课内阅读指导课的同时,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的内容。

3、改进教法鼓励教学

改进阅读的教学方式方法,实行鼓励教学是有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途径之一。

增加课堂互动,加强阅读教学辅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习带着问题对文本进行阅读,阅读完毕之后对于学生进行提问,并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加予鼓励,对不完全的回答给予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文本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其加以鼓励和肯定。如此,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还能提高他们对事物及人的判断分析能力。让学生始终处在激情满满的状态,乐于尝试,勇于创新,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4、教授方法重视朗读

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重视朗读训练是有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朗读练习,并与家长联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指导学生朗读,能使读者与文句产生共鸣,情景交融,由此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相融,读者的情感随着朗读的加强而不断地加强。”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当读者与文本的感彩融合为一体时,所读语言材料由赏心悦目的一般层次的美感,提升到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巅峰。同时,朗读还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理解和记忆。因此,学校可以设立相应的早读课,让学生的早读课上大声朗读文本,并给予指导;同时,家长应给学生营造相应的家庭阅读环境,让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找寻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总之,只要阅读教学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只要老师积极的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多鼓励学生阅读,实行多元化教学,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灵性,便能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阅读,走进理想之窗。

参考文献

[1]李旭清.分析小学语文阅读的几点技巧.[J]理论研究.2014(01).

篇7

【关键词】阅读教学引导;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学生阅读,兴趣是关键

(一)从教材出发教材的学习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们经过千挑万选才选出来的,是汉语语言运用的典范和楷模,其中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因此在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教材的学习,以教材为载体,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二)宽松的环境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不只让孩子学到东西,还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快乐学习”。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宽松、欢乐、和谐的学习环境,并且给学生选择一些高品质书籍来让学生自己挑选阅读,这种宽松的环境会使学生逐渐对阅读产生兴趣,慢慢喜欢上阅读。

(三)阅读活动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依靠老师单调的讲解,要开展大量的实践阅读活动,比如说:排练小话剧、阅读比赛等,要在真正地参与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强大魅力,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中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学会阅读方法,爱阅读更会阅读

(一)高品质阅读 阅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阅读,也不能应付式地阅读,我们要读好书,好读书。对于好的书籍要反复地阅读思考,认真地做读书笔记,锻炼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在阅读中实现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收获和享受。

(二)默读好处多 有许多人喜欢大声朗读,认为这样能帮助自己理解,其实不然,大声朗读会降低你的阅读速度和专注度,有时会影响阅读效果。所以,在中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提倡默读。默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项规定,在默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出声,还要保持精神上的专注度,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定时、定量、定内容)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学会阅读并爱上阅读。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预习是前提和基础 在课堂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由于对课文不熟悉或者是生僻字而导致卡壳,影响阅读的流畅性,从而影响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所以,我们要求在阅读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说预习。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将生僻字查出来,并提前熟悉阅读内容,对文章的内在思想有一个提前的把握,从而在阅读中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地完成阅读。

(二)多思考,多提问 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学生的思想容易僵化,容易进入思维定式。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是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式,通过阅读,学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敢于独立思考。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结构脉络以及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都是我们思考的范围,多思考,不懂就问,这才是正确的阅读习惯。

(三)将阅读应用于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阅读教学最后应该把阅读落实在写作实践之中。阅读和写作向来是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的。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时,我们就应该把它记录下来。通过写作,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同时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写作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提高个人素养。

总结在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不应该一味地扮演单一的传授者的角色,应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启发学生阅读,让学生从对阅读没有兴趣甚至是讨厌阅读变得喜欢阅读,主动阅读。当然,这需要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来逐步培养起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慢慢建立起学生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圆满完成阅读教学的目标。这样一来,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引导策略才算是大有成效,才能给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辛吉华.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基本要求[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2-15

[2]刘光贤.语文阅读断想[J] .天津教育科技报,2011(1):23-31

[3]杨鸿斌.在朗读教学中进行逻辑训练[J] .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11(3):45-47

篇8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词汇知识,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高年级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也就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年级 个性化阅读教学 现状分析

阅读不仅可以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扩宽视野,提升精神层次与境界。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开始认识到在教学中让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尤其是对于高年级阶段来说,教师就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布置出相应的任务量,以此来帮助学生积累好词汇知识。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却并没有提高阅读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由阅读,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通过调查现阶段的小学阅读教学可以看出,学生往往是在放学后进行阅读,从方式上来说,除了自己盲目的阅读外就是在家长面前念诵一遍。而从学生自身上来说,读的是什么?文章中心写的什么完全不知道,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诵读而已。在没有阅读目标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也没有与阅读结合在一起,最终也就降低了学生阅读的效果,也不利于词汇的积累,难以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阅读目标不明确

就现阶段来说,一些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给学生设计出明确的阅读目标,在要求上也是相对比较模糊的。在这种要求的影响下,学生虽然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了阅读,但是却存在着和敷衍了事的心理,教师也没有掌握好个性化阅读的重点。对于个性化阅读来说,就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好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出共鸣。且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也就可以感悟好其中的深意[1]。

(三)阅读与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

虽然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了让学生将经典的词汇与句子等应用到作文中,但是一些学生知识单纯的将这些内容抄到了作文上,这样也就没有实现灵活运用。在这一现象的影响下,就要求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等方面来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对小学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改革的措施

(一)积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站在个性化的层面上来进行教学,同时还要保证阅读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去,从而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阅读内容的领悟与理解。一般来说,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积极组织学生进入到图书馆中去阅读,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比赛等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如学生在学习《我只爱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来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让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且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好阅读的技巧,如怎样运用声音与肢体语言等来展现出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练习语言技巧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的水平[2]。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与感悟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学目标与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上入手,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等,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好文章,提高阅读的能力。如学生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程,教师就可以先组织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这样才能在阅读中感悟文字中的韵味,提高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比赛,还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技能与方法。

(三)掌握准确的阅读目标,实现阅读与理解上的融合

想要提高阅读的效果,教师要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先掌握好阅读的目标,明确在阅读中要掌握的内容,以此来实现阅读与实际运用上的结合。如学生在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先熟练的通读文章,掌握好描述南沙群岛的词汇,如星罗棋布、蔚为壮观等,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习其中在拟人修辞上的运用。最后,教师还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好的词汇或是句子等来描述出自己喜欢的景色,以此来锻炼好学生的表达与写作能力。在学生写完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在班级中进行阅读,让其他同学一起来进行评价,以此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知识,为学生的后期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3]。

【结 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分析与研究工作,帮助学生感悟文章中的深意,让学生体会文字上的内涵,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彩凤.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02)

篇9

关键词:阅读;品悟;引导;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02-02

阅读的过程是阅读主体通过特定的心智活动,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文本的言语与本然生活之间对应关系的过程。课文中包含的生活底蕴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人们在解读课文的言语时,无需把这些生活底蕴都找到。阅读主体只需找到其中的一种生活底蕴,并获得直觉经验,就能领会课文的内容。如学生理解韩愈《早春》诗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有的学生是通过相似的生活经历来理解的:“去年初春,我到公园里去,无意间看到枯黄的草皮上有淡淡的绿色。这是什么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近一看,原来是稀稀拉拉的细草芽儿,可淡淡的绿色不见了。我以为‘草色遥看近却无’就是写的这么一种感受。”有的是通过类比推理来理解的:“过去报纸上印的照片,离远看图像很清楚,靠近看却是一堆有浓有淡的麻点,图像也变得模糊不清了。我想‘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道理跟这是一样的。”

但反思课改以来,却有了开始批判阅读课丢失了“语文味”的声音,有些教师在此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变得盲目和浮躁;也有少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结果带来了“迷失在课件制作里的语文教育”,很多教师上课前总是忙碌地埋头于电脑前,驰骋于网上,丢失了一个语文教师应做的基本工作。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做的基本工作是什么,这可以从阅读教学的本质谈起。我个人认为,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引领学生读文本,边读边积累;引领学生读懂文本,边读边归纳技巧和方法,体验文章的情感。教师的作为在于:要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选好课文阅读的突破口,理清课文的解读思路,组织好教学对话。

一、课堂阅读教学以品悟语言为中心

阅读教学的根本还在于对语言的研习。韩军先生强调,语文应该特别注重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要围绕学生,扎扎实实地训练语言。新课标的两个关键词“感悟”、“体验”,无一不是建立在充分诵读基础上的。我一直强调书必须仔仔细细地读,读其义,读其情,读其理。细细地品,静静地悟,方能入脑,入心,这样才会“读进去”,才会“读出来”。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更要让学生“读出问题”。如《散步》一文,如果摈弃了语言的涵咏品悟,学生获得的也只是一个和睦家庭的生活片断。要真正地触及学生的灵魂,只有把学生引导到对语言的品悟中去。我在备课时预设为“品语言之生动优美”和“悟语言之深刻含蓄”,这一流程有一个由浅层到深层的过程,由亲情引导到对责任这个主题的思考,从而对文章主旨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如果只是读出了优美生动语言中的亲情,不能读出深刻含蓄语言中蕴涵的对生命的思考,学生所得到的还是不完整的,是浅薄的。

二、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有效的延伸

“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老的话十分精辟地告诉我们如何使用好教材,最终达到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能够“自己去探索”的目标。当下学生的阅读量与以往相比确实是大大增加了,可是学生的语文素养状况并没有明显的改观,课堂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现象并没有因为新课改而得到有效的遏制。究其原因,我想关键还在于没有真正地用好教材,没有真正地发挥好“例子”的作用,在于课堂阅读教学的荒疏。

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教学是打开课外有效阅读之门的钥匙。也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自觉阅读中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积淀知识,丰富情感,浑厚思想,提高修养。和教学其他课文一样,我在和学生一起准备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克服阅读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不良倾向,要求做到披文入情,披文入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由品语言的优美生动,提升到悟语言的深刻含蓄,不断激活学生思维,最终升华为对文章主题的深层理解。作为教者要时刻树立主导意识,做到引导有序,点拨适当。该讲则讲,而且要讲透彻;该教的要教,而且要教明白,强化方法导引,为达到“不用讲”、“不用教”的目标奠定基础。

三、阅读教学是智慧的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从而也培养学生探究和创造的能力。实施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动、自学、自得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得到主动和谐地发展。

课堂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新课程倡导“对话”,倡导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的有效“生成”。我认为,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主导者,要能动地有效点拨和开掘,要善于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引来“活水”,激发“生成”。课堂上师生、生生思想的交换、智慧的碰撞,是最为令人兴奋的风景。这里的“对话”也好,“生成”也罢,都是基于文本的,都是基于语文阅读的,即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及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重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本体,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我们只有通过不断思索与探究,找到不失语文本真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4401

英国学者迈克尔・万思特曾说:学习语言的主要任务是习得词汇量,并在运用当中逐步熟练掌握。词汇就好比砖瓦,而阅读好比高楼大厦,词汇是根基,要想建造好阅读这栋高楼大厦,就必须将词汇这一根基打稳固了。笔者试图结合阅读文本,运用有效策略,改善高投低产的教学状况,将词汇教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阅读教学和词汇教学的双赢。

一、读前感知,加深学生的词汇印象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在讲授阅读课前,教师多会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或者早读课,采用领读和讲解的方式,带领学生集中地将课后的部分或全部单词梳理一遍,要求学生记录、背诵,教师再进行听写,以此方式为后面的阅读教学扫除词汇的障碍,但是这样的做法脱离了语境。众所周知,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相应的语言环境,如此将词汇和阅读割裂开来,学生对词汇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学生习惯先把生词的释义都查阅清楚,再进行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不事先了解生词就无法开展阅读,同时学生也缺少了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机会,这显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前,教师要先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从文章中筛选出关键的词汇,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关键词,运用问题导入或设计话题讨论,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激活学生的阅读感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

例如,模块六第二单元的Reading课文主要讲述了体操运动员桑兰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故事。经过研读分析教材,笔者将本文教学的目标词汇提炼出来,一共8个:be surrounded by, appreciate, adapt to, apart from, achieve success, cheer sb.up, in low spirits, whenever.在讲授课文前,笔者利用这些目标词汇作为任务驱动,带领学生了解桑兰的故事,将目标词汇融入桑兰的故事中,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充分体验感悟。如此,学生就潜移默化地识记并理解这些词汇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得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因此,教师要避免枯燥地讲授词汇,设法让学生在语境中充分感知词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中理解,强化学生的词汇理解

在阅读中,对一个词语的理解有误可能会导致对整个段落甚至篇章理解的偏差,这是因为词汇在不同的语篇中,会因为语境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能够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词汇。然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过于追求整体阅读的效果,而忽略了词汇教学,忽略了词汇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大而化之,导致学生缺乏联系语境领悟词汇特定含义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也就失去了兴趣。当然,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文章中的词汇不同于背单词时一个个孤立的词汇,它是有相应语境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并且带领学生归纳猜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猜词能力,促进学生对词汇的认知。

常用的猜词方法有:1.定义法。这是阅读中最直接的猜词方法,即根据上下文对生词的定义、解释或说明等线索来猜词。用于定义、解释和说明的常见词汇有mean, be called, refer to, namely, that is to say等等。2.语境理解法。英语词汇大多是多义词或多类词,学习词汇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学生可以从语境前后找到词汇和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进行猜词。比如tough一词,一般解释为坚韧的、强硬的,但是在具体语境中就有了更多的含义:Miss Li is known as a tough woman. They were having a tough time. tough在这两句中分别解释为严厉的、艰难的。

猜词的方法各式各样,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应用,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读后加强,促进学生的词汇应用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人的遗忘是从认识开始,由快到慢的。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虽然已经记忆和理解了词汇,但是如果不及时巩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逐渐遗忘所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时常巩固词汇。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平常“说”和“写”的训练过程中,多注意使用以前学过的词汇,加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