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临床诊断学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兽医临床诊断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畜牧兽医临床诊断学

篇1

首先,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从人们的认识过程来看,能引起兴趣的事物往往是不完全生疏,也不完全熟悉。完全生疏的事物很难使人感兴趣,完全熟悉的事物也使人难以提神。所以在讲课时,应注意把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注意讲课的艺术性。宣传广告注重色彩的鲜艳,相声演员讲究语言的幽默,都是为了使人们的感觉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和兴趣。而教师上课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必须在“讲”字上下功夫,提高讲课艺术。在上课时进行启发式教学;对好的成绩应做出及时肯定和表扬;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实验室课堂教学中提问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性表现出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直观教学能迅速的调动起来,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的主动性日益持久,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正确认识课程与实践教学

对家畜的饲养过程中一定要预防并治疗畜禽疾病,这样才能顺利进行养殖。所以认识疾病要首先要认识疾病诊断学,正确的诊断疾病才能正确的治疗疾病,顺利地进行养殖工作,以满足群众需求。家畜诊断学是系统地研究、诊断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科学,以各种家畜禽为研究对象,从临床实践的角度研究疾病的诊断方法和理论的学科。

2.1诊断学必须与家畜解剖学结合

家畜解剖学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为畜牧业生产和兽医临床服务的课程,只有了解畜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其集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在生产实践中才能对其做出科学合理地饲养管理,并对家畜进行疾病检查和诊断。例如:心脏的叩诊,心脏周围是肺脏,肺脏的叩诊音是清音。因此一定要掌握好心脏叩诊区域的方位,这就是诊断学的巧妙。正确掌握解剖学位置是正确诊断疾病的最基本条件。准备家畜胸腔的图像进行叩诊分析,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扎实一些,而且由教师指导学生会使其更容易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而没有解剖学的基础就进行疾病诊断可能会出现某些误诊。

2.2诊断学教学必须联系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人了解任何事物、学习任何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学生通过实践验证和锻炼,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并能进一步获得系统的、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按照实训内容、时间和目的要求,可分为各种类型的实训实践:①学校开设畜牧兽医服务部,利用休息时间指导学生轮流实习;②利用寒暑假,将学生分组轮流派到不同规模养殖场,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践;③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专业教师可以到学生家中指导动物等技术的实践。

3小结

篇2

【关键词】化学课程畜牧兽医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54-03

据统计,国内目前共有82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广西开设了畜牧兽医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随着广西养殖业的发展,社会对畜牧业人才需求逐年递增。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化学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动物饲养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内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理论基础和基础技能培训的作用。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不足。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与能力,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削减课内学时,化学类课程也不例外。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被削减学时甚至取消。分析化学课程由原来64学时减为48学时,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由原来64学时减为40学时,取消了有机化学课程的开设。

(二)教学内容取舍难度增大。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使用的化学类教学用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徐英岚主编的《无机与分析化学》,以及潘亚芬主编的《生物化学》,这些教材均按64学时编制,编写时凸显高职教育特点,强调应用性训练,如果从这样的教材中再筛选出符合40-48学时的教学内容,难度极大。勉强选择的内容并不能满足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

(三)学生动手实验技能掌握的程度降低。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需要大量的动手实验。化学类课程课时的减少,压缩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影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符合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程及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化学类课程在畜牧兽医类专业中的作用进行定位,与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改革密切结合,掌握畜牧兽医类专业对化学类课程知识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确定化学类课程应开设的内容。

目前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的基本岗位包括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兽医化验员、乳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饲料检验化验员等。拓展岗位包括宠物养护员、宠物美容师等。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化学类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技能为:应用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畜牧兽医部分专业课程知识点与化学类课程知识点的衔接内容详见表1。

由表1可见,化学类课程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支撑作用。若衔接出现断层,势必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一)教学内容整合。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化学类课程主要开设分析化学、动物生物化学,以及化学类综合实训课程,共计96学时。在授课过程中,由于两门课程同时进行教学,导致一些相同的内容重复讲授,浪费学时。如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吸光光度法属于仪器分析法,该教学内容安排在学期未,且因时间关系只来得及安排一次仪器分析实验。而动物生物化学在学期初的第二章蛋白质测定、第三章核酸测定、第五章血糖测定等实验中均要使用分光光度法,导致两门课程一前一后都讲授了该项内容,但又因学时有限,讲解和操作都不够透彻,学生理解不深刻。对此,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合并课程进行授课,将分析化学课程中溶液配制内容与后续的分析化学实训和动物生物化学实训相结合,在后续实训中所使用,溶液均指导学生计算和配制,既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连贯性,又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避免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知道实验用的溶液是怎么来的,还可以节约试剂,保护自然环境。

(二)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有机化学是动物生物化学非常重要的前修课程,也是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等专业课程的前修课程。但因学时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取消了这门课程。合并化学类课程学时后,可对分析化学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化学分析法只学习酸碱滴定法,删除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等滴定法的内容,加上动物生物化学不需重讲分光光度法的时间,可节约20学时,用于增设溶液配制和与动物生物化学相关的部分有机化学内容。由图1可见,整合前,由于开设课时有限,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结构、核酸的代谢等内容未能讲授,整合后添加了这些相关内容,并有更多的课时用于技能训练,使知识和技能训练连贯性更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的养殖业人才。

篇3

一、通过对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提升了教育教学的理念

在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课程学习中,学校聘请了很多名师,其中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张拓书教授和王利教授、职业教育学院的校长秦万才教授等,分别讲授了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当前中职学 生的特点、如何才能更好地从事职业教育、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跟中职学生交流和开展教学、如何从容地当好一个中职教师等等,使笔者对职业教育有了更多全新的认识。特别是秦万才校长讲的《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方法和策略》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使笔者想到了一直都在思考的: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中职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秦万才校长的一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出了许多教师的心声,作为教师我们怎么教学、如何去组织、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能接受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真正的帮到他们,才能使他们成为高技能型、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通过理论学习,学到了很多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这些前沿性的理论开阔了视野,使今后教学和科研受益无穷。

二、通过专业理论的学习,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业务水平

在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理论学习中,这部分培训可以说是整个培训的重头戏,不论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优秀教师还是专家教授,他们在授课过程中均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分别讲解了最新的养殖模式、行业发展动态、疫病的流行特点、相关的防疫措施、法律法规、实验室建设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并经常将生产实践中的案例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对内蒙古这个草原之家来说,因拥有得天独厚的草原资源,对羊、牛、马等动物的养殖比较多,而广东省却相对少很多,因此,通过本次学习,使笔者对该类动物的养殖有了全面的认识。对近期常见的一些疾病,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也有了新的认识,更新了笔者的知识储备。其中,吴树清老师所讲课程为《小动物疾病学》,利用自己亲历过的生产实例讲解小动物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同时,并讲授了许多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张剑柄教授所教课程为《兽医临床诊断学》,同样也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比较的方式讲授了理论课程,介绍了不同动物各种疾病的诊断方式;杨晓红教授所教的课程为《养禽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授课模式进行讲授;杜亚楠老师将畜牧兽医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阐述;祈生旺老师对猪的繁殖障碍病进行了讲授,使笔者掌握了如何防治猪的繁殖障碍病。整个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使笔者更加系统的巩固了畜牧兽医专业知识,掌握了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和疫病发生发展的趋势等。

三、通过技能训练培训,提高了动手能力

技能训练可以说是参加培训的教师相对基础比较薄弱的课程,因来参加培训的教师们一部分比较年轻,大学毕业直接进行教书,实践动手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还有部分教师专业不太对口,动手操作能力相对比较差,还有就是年龄比较大的教师,他们对一些先进仪器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对这部分知识技能的学习,参加培训的教师们都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非常强。例如在何飞鸿教授精心演示和指导对鸽子和鸡的标本制作过程,参加培训的教师们积极认真的学习,遇到问题立即向何老师请教;郝永清老师带领操作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参加培训的教师们认真操作,对试验结果认真分析。通过技能学习,笔者收获颇多,增强了自身的专业技能。

四、通过企业实践学习,开拓了视野

企业实践学习使笔者掌握了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模式以及经营理念,而且拓宽了视野。本次去了蒙牛公司、伊利公司、正大集团、金宇宝灵有限公司、圣鹿源有限公司、白绒山羊有限公司、成吉思汗御马院、宠物医院等企业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到蒙牛、伊利企业参观实习,使笔者掌握了奶产品的全自动化生产模式以及奶源的安全生产模式。正大集团是饲料生产和养殖生产的一条龙生产模式,该集团规模大、全自动化生产程度高,有利于疾病的防控。金宇保灵有限公司生产的口蹄疫疫苗,检验严格、产品安全可靠。圣鹿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鹿茸、鹿肉等保健食品,通过学习和交流,不仅让笔者了解到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而且让笔者了解了鹿的生长特性和生活习性。动物医院的实习过程中,杜山老师、王志老师、吴树清老师精心而清晰的将各种病例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做了详细的讲授。

五、通过同行之间的比较,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通过本次培训,发现当自己走出校园的时候,通过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交流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多么的不足。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笔者利用这次培训的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具体说,结识了一批走在职业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线教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学习,来取长补短,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弥补自己的不足。

篇4

关键词兽医传染病学;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民族学生

中图分类号G7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331-02

《兽医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类专业重要的主干课,是在系统学习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诊断学的基础上而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否学好该门课程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因而该门课程对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人类传染病一样,兽医传染病发展很快,新病出现的同时,传统意义的旧病又不断出现新特征,使得课程内容越来越多;而随着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传染病教学的学时数却逐渐减少;对于边疆地区的民族生而言,由于受民族信仰、语言障碍制约,学习本门课程显得更为吃力。若要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兽医传染病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授课老师必须在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真正掌握本课程的精髓,具备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需要。

1把握教材,改革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是理论授课的中心环节,教材是教师授课的脚本,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深入研究所选用的教材,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特点,才有可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现行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兽医传染病学》第五版,该版教材较为全面地吸收了兽医传染病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内容更加全面和详实,但作为民族本科生的教材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笔者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民族生的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了修改。

1.1删除猪病内容,精简水禽传染病内容

对于内地高校而言,猪的传染病是本门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对新疆地区的民族生而言,该部分内容不再讲授。对于有兴趣、学有余力和准备考研的同学鼓励自学该部分内容如有疑问,教师将会及时解答。新疆地区受地理位置和民族习惯的影响很少养鸭、鹅等水禽,因此对于水禽传染病只介绍鸭瘟和小鹅瘟,且不作为重点内容。

1.2精选家畜传染病内容

对于生活在牧区的民族学生,马、牛、羊、驴可能在其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比鸡、鸭、鹅更为重要,尤其是牛羊,因此将在授课过程中精选较为熟悉的家畜传染病进行讲授。内容的选取主要视该病在生产中的实际意义而定。随着全世界兽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意义的烈性传染病已被消灭或控制,可删除此类传染病,如牛瘟、牛肺疫、牛恶性卡他热、鼻疽;而对于新发和热点传染病,如疯牛病、口蹄疫、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则适当增加授课学时。

1.3认真备课,及时更新教案讲稿

不管是民族学生还是汉族学生最难以承受的就是照本宣科的授课者。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后,如不及时更新,则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在授课之余,教师应注重教学材料的搜集,从网络到电视、从专业期刊到公司广告、从参考书籍到会议资料,内容涉及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制品学、病理学;此外,教师还应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动物疾病的现场诊断,留下了较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将这些内容补充到讲稿中,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良好。

2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2.1疾病分级讲授,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第五版教材涉及的各类传染病共计154种,大部分比较少见,但也有部分疾病已经或正在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依据本门课程学时所限,将最终选出45~50种传染病作为讲授内容;并且在具体讲授时将这些传染病分为“重点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和“少发、简单传染病”,以制定相对应的学习要求。

2.1.1重点传染病。指目前我国或世界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该类传染病多为我国Ⅰ类、OIE规定的A类传染病和热点传染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新城疫。这些疾病无论是在病原、流行病学还是在诊断、公共卫生学方面都有较强的代表性,因而需要逐一重点讲授;同时,要求学生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来学习,通过学习可对一般传染病和少发传染病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2.1.2一般传染病。指养殖过程中常见多发、若不注意防范可能造成较大危害的传染病。这类疾病好学易懂,不必逐一讲授,而是以类症鉴别专题讲座的形式归类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其诊断要领和防疫要点。新版教材共有18个动物传染病鉴别诊断附表,对于此类疾病的归纳、学习很有益处。在具体运用这些表时,对于相似传染病,只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讲解,其余内容穿插其中;对于示病要点则重点强调,力求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学生只需掌握多种疾病的共同要点,尤其是防制要点即可。

2.1.3少见、简单传染病。主要指其他国家或地区多见,但在我国尚未发生或较少见到的和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非常局限、特殊的传染病,如小反刍兽疫、破伤风、狂犬病、炭疽、痘病、禽肺病毒感染。此部分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学,教师负责答疑。

2.2病例教学“百闻不如一见”

本门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理论教学若只讲授教材中所列内容,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使教与学脱节。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临床经验和体会,结合病例进行解说,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如2006年新疆发生禽流感疫情期间,正值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学生生产实习期间,许多学生亲自参与了疫情扑灭过程,在课堂上学习此部分内容时,学生踊跃发言,效果良好。由于新疆地广人稀,动物疾病较多,兽医整体水平也相对较低,因而在对某些疾病的现场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如遇到送诊病例或送检病料时,对病例临床观察和尸体剖检,或结合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并以现场方式教学,不仅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教学效果,节省实验动物经费,还为学院搜集了宝贵的病理标本。

2.3多媒体+板书,手脑并用

新版教材文字较多,没有相应的图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多媒体授课。然而,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页面间转换太快,民族学生大多数写字较慢,不利于学生做笔记,以至于课后学生无法及时复习,难以抓住重点。为克服这一不足,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板书”的授课方式,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授课为主,结合板书方式将要点一一列出。也避免了学生课堂上昏昏欲睡或动眼不动手、课后一无所知的情况。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注重内容及时更新,坚决杜绝1个课件连续几年而不作改动的情况。

2.4思考题+提问:强化知识点

由于内容繁多,单纯依靠课堂讲授难以将本门课程讲透,因此在每种疾病讲完后,教师要留1~2道思考题,并在下次上课前提问,将回答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再简单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另外,在第1次上课时,教师将本课程的教学进程表发给班级学习委员,让全班同学了解本门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下一次要讲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及时预习。

2.5将课堂延伸

兽医传染病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诊断和防制方法,进而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因而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是本门课程的两大支柱。实践技能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课和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获得,理论基础则除课堂讲解外还需学生课后自学,并辅以教师指导。但由于大学不可能像高中那样做到面对面的辅导,因此教师可面向全院学生开通答疑解惑QQ群和教学反馈信箱,深受学生欢迎。

3结语

经过上述改革和实践,初步改善了民族学生学习兽医传染病学的现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提高,课后交流逐渐增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应看到,这种改革仅适于本地区的传染病教学,我国其他边疆地区可依具体情况再作调整。本教学改革解放了学生思维,但增大了授课教师的工作量,然而这正是授课教师不断提高所必经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跟课程发展,不断创新,探索和完善新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模式,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4参考文献

[1] 王川庆.家畜传染 病学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初探[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0(3):221-222.

[2] 翟新国.《家畜传染病学》教学改革之管见[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2):25.

[3] 王扬伟,黄炎坤,卢建洲,等.《家畜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61-62.

[4] 罗满林,刘镇明,苏丹萍,等.《家畜传染病学》教学改革[J].动物保健,2006(9):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