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研发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管理系统研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的探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研况。方法以LIMS为基础,根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特点进行设计。结果职业卫生LIMS包括设备管理模块,物资管理模块、试剂管理模块、检测数据管理模块和评价报告管理模块5个主要功能模块。建议采取浏览器/服务器端和客户机/服务器端相结合的架构模式。结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及内部管理的全过程均可通过LIMS便捷高效实现。
关键词:
职业卫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模块;架构
随着实验室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s,LIMS)已经在不同行业分析测试实验室开始应用并逐渐走向成熟[1-3]。我国大型的石油、石化和饮用水检测、药品检测及环境监测等行业的实验室都已逐步使用LIMS[4-5]。LIMS可实现数据及时、报告自动生成、检测结果自动计算以及往期数据随时查询与统计等实验数据管理及其他单元的智能化管理[1,6],有利于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水平。本文在总结LIMS系统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特点,探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的研发方法和过程,以此为其设计与构建提供参考。
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各模块功能设计
根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特点,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划分为设备管理模块、物资管理模块、试剂管理模块、检测数据管理模块及评价报告管理模块5个主要功能模块。
1.1设备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的重要单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均拥有较多采样、检测仪器,所有计量设备均需按时进行检定,但多数实验室没有专职的设备管理员,而利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设备管理模块建立动态的设备管理台账,可以减轻设备管理的工作量,使设备管理更加高效、无误。
1.1.1设备信息录入及台账生成可将每种已有设备的品牌、型号、购置日期、仪器编号、检定日期和检定有效期、数量、存放位置(所在房间号及货架号)以及配件等信息录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设备管理模块,系统可自动生成总的设备台账,也可根据仪器种类建立分类设备台账。当录入新的设备信息时,系统会更新设备台账。
1.1.2设备使用管理①某一项目组需要携带采样仪器及现场检测设备至现场工作前,由项目检测负责人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中申请调用仪器,根据仪器种类及编号选择所需仪器进入调用列表,确认后在系统中批准申请。此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将建立流动设备台账(或更新流动设备台账)并进行标注,也可以打印出仪器调用申请单,设备管理员或项目检测负责人可以根据申请单中仪器的编号及位置方便地取用仪器。②当项目组完成采样及现场检测将仪器设备交回时,由设备管理员进行清点并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设备管理模块的流动设备子单元进行收回处理,系统更新相关台账。③当仪器设备报废后,设备管理员在系统中进行报废申请操作,系统会将报废设备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以备日后查询,并更新设备台账。④当购置新的设备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可以跟踪设备的购置进度,直至完成计量检定,方便设备管理员随时查看新购置设备的动态。
1.1.3设备资料管理①设备管理员可以将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现场培训教程分门别类地上传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使用人员可以利用系统的查询功能或在设备管理模块设备资料管理子模块方便地查询到设备的操作规程。②设备管理员可设立专门的设备软件工作柜及文件夹,将各种大型仪器的工作站安装光盘进行保存,并将文件夹信息录入设备资料管理子模块,便于日后查询取用。
1.1.4设备动态提醒①当设备的检定日期和有效期限等信息录入系统后,系统可在仪器的下次检定期限前提醒设备管理员处理,保证仪器能按时检定。②如果采样仪器分配不合理,导致部分采样仪器使用频率较高,而个别采样仪器长时间没有被分配使用时,系统会提醒设备管理员处理,并提醒对仪器的电池进行充放电保养。
1.1.5设备标签打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可以创建标签打印功能,当设备管理员需要打印某种仪器的标签时,可以直接调用系统中的电子标签直接打印。
1.2物资管理模块利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可使物资台账清晰、便捷高效。物资管理模块包含3个子模块。
1.2.1物资统计①可将物资信息包括物资名称、品牌、厂家、型号、数量及存放位置等录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物资管理模块,系统可根据物资的动态情况更新物资台账,方便查阅各类物资的库存情况。②系统可记录物资发放人或领用人。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查询某种物资发放及使用情况,以便合理分配各类物资。
1.2.2物资申报①使用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物资管理模块随时填写需要申请购置的物资,并录入物资的计量单元、数量、型号及厂家等信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会在指定日期前生成当月物资申报计划表。②相关管理人员利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系统对物资申报计划表完成审批后安排购置。③申报物资时,如果申报的物资信息在系统中已经存在,申报人员可直接搜索选择原有信息进行申报,不必重新录入。
1.2.3物资提醒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物资管理模块具有物资提醒功能。当防毒面具、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等个人防护劳保用品和其他应急必备物资库存数量小于指定数量时,系统将提醒管理人员进行购置。当部分物资库存量过大或库存长期不更新时,系统会自动提醒管理人员,避免重复购置。
1.3试剂管理模块(含标准样品和危化品)试剂管理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单元,故试剂管理模块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3.1试剂统计将试剂的名称、种类、存量、纯度、生产日期、存放房间及柜台(或冰箱)号等必要信息录入系统。系统可以按照试剂的种类、存放柜类别以及试剂管理员的不同需求生成统计表,也可以直接打印每个试剂柜的试剂清单。因此,可直接对试剂进行动态统计和管理。
1.3.2试剂查询实验人员需要使用某种试剂时,只需在LIMS中录入试剂名称或美国化学文摘登记号(Chemicalabstraetsservice,CAS),便可查阅是否有所需试剂,试剂量有多少及具置,轻松找到所需试剂,并可以避免重复购买试剂。
1.3.3危险化学品管理实验人员需使用危险化学品时,需要在系统中提出申请,录入要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名称和用量等信息,由危险化学品管理员在系统中确认并经实验室主管审批后,方可按照申请的用量领用。领用过程完成后,系统可自动计算并更新危险化学品的余量。
1.3.4标准物管理标准物使用人员在使用标准物后,应在系统中进行登记,登记后系统可自动计算标准物的余量。
1.3.5试剂提醒①试剂管理模块设计有警示功能。若某种化学试剂长期大量存留,系统会进行提醒,对于常用试剂,可设置库存下限,当库存量达到下限时系统会提醒试剂管理员尽快补充。②对于标准物质,在系统中可录入标准物质的配置或生产日期及有效期,当标准物质过期后,系统会提醒标准物质管理员将其转移至过期标准物质冰箱。
1.4检测数据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是整个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的核心,构建科学、实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可使实验室检测数据管理走向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
1.4.1样品及分析项目登录①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中可以设置添加各项目点。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西部项目、南海东部项目、东海项目或惠州炼化项目等,每个项目下可分设作业区及其下级相应的工作平台。可以将各项目相应作业区各平台比较固定的采样检测点录入系统,采样点可以自定义修改并可添加或删除,并保留在系统中,以备日后直接调用。②在系统中需编制分析项目程序,每个项目可设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供系统判断有关检测结果是否合格。③在开始进行检测之前,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中的项目名称设置项目编号,例如2015KP01,然后选中系统中已有的采样点,若系统中没有时可添加,根据采样记录单将每个采样点相应的样品编号输入系统,系统具有类似于MicrosoftExcel的数据功能,可实现自动编号,以减少工作量。在系统中为每个样品样品查找添加分析项目,确认后可将分析项目添加到各个样品中去,以完成样品登录。
1.4.2数据计算①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中每个分析项目可以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输入或与仪器联用采集原始数据,系统可以计算出检测结果并添加至相应的检测点上。②系统完成计算后,若某检测结果超标,系统会将超标样品及其所在采样点位置及数据标红显示。
1.4.3检测报告生成当系统中有检测结果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可随时自动生成检测报表、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并可以自动完成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等的统计,工作量大大减少了。
1.4.4检测结果查询统计利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可快速检索某一时期某个被测单位、生产车间或某个采样点的检测数据,如查询列出检测数据表,也可以生成可打印和保存的MicrosoftExcel报表,还可生成检测结果随时间变化的折线趋势图。
1.5评价管理模块
1.5.1评价报告管理可根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类别(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及现状评价等),调用系统中的各个项目点,按照年份将各评价报告上传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使用人员可直接检索进行查阅。
1.5.2项目进度管理可设置项目监督管理子模块。新项目立项后,可将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录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在系统中可以设置“项目未进行、已采样、完成检测报告、完成评价报告、完成报告审核、完成评审及完成收款”等进度条按钮,随着项目的进行,项目负责人可以更新进度条,也可记录各进度完成时间。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架构、WEB功能及软件平台选择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的架构主要有浏览器/服务器端(C/S)架构和客户机/服务器端(B/S)架构2种。为了同时满足实验人员、各模块录入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的需求,建议使用B/S和C/S相结合的架构,以供管理人员和客户随时在互联网查询、统计数据和查看报表。使用B/S和C/S相结合的架构,需要建立一个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相配套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网页,此网页也可以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官方网页进行升级。通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服务器相连接,各级使用人员通过互联网账号和密码查询、浏览权限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系统中的数据资源,并可实现远程办公。
3小结
目前LIMS尚未在职业卫生领域广泛使用,本文中的研发和探讨可以为同行建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提供指导和参考。本文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各模块功能详细设计、系统架构的选择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WEB等方面阐述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LIMS研发和构建过程。根据文中探讨所创建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LIMS在职业卫生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应用该具有以下重要意义:①可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实现最大程度的无纸化与自动化;②提高检测数据的实时上传水平和查询、统计水平;③提高检测及评价报告的查询、归档及调用的便捷性,为被测单位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技术服务;④可以为职业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检查及技术服务机构内部的质控管理提供极大的方便,并可实现远程监督管理,使各项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参考文献
[1]CroftMG,FraserGC,GaulWN,etal.Roleofthenewsouthwalesdepartmentofprimaryindustries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LIMS)inthe2007EquineInfluenzaEmergencyAnimalDiseaseResponse[J].AustVeterJ,2011,89(S1):47-49.
[2]zlem1,Semih.Importanceof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s(LIMS)softwareforfoodprocessingfactories[J].JFoodEngin,2004,65(4):565-568.
[3]ColinT.AbusinesscaseforLIMS[J].Chem&Ind,2011,75(21):21-23.
[4]王成,季湘涛,孙士华.石化行业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及应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4,24(6):25-28,65.
[5]王成,孙士华.石化环境监测LIMS中BOD_5的组态方法[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3,23(3):44-48,74.
篇2
关键词:信息系统;基建管理;研发
1、前言
在电网建设大发展的形势下,电网基建工程不断增多,相应的施工队伍人数不断壮大。由于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极强,加上施工人员对作业证保存不当引起的证件脏污、破损、遗失等因素,都给现场检查、把控施工人员持证情况带来很大的影响,进一步导致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把控的缺失。
本文介绍了一套施工人员持证信息的管理系统,通过完善相关数据连接,利用无线网络,使用手机终端的扫描条形码功能,现场准确、便捷地获得施工人员的所有信息,并附带提醒功能,提前2个月通知证件有效期将至,对于过期证件直接拉黑,检查时出现告警信息。另外,该系统可以利用后台数据库的统计功能,让管理人员可以整体、全面地掌握施工人员的所有信息,由于无纸化的利用,节省了办理卡牌证件的时间和成本,也消除了卡牌证件佩戴时对施工活动造成的不便。
2、系统目标
该系统从逻辑架构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B/S架构的应用系统,该系统用于完成人员信息的信息化规范化等维护工作;系统的第二部分是基于Android系统移动设备应用,该应用用于在施工现场对现场人员资格信息进行检验。
3、用户的特点
本系统的最终用户:基建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基建部项目管理人员,基建部现场监督人员。
基建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对系统使用频繁,主要是录入施工单位考试合格人员的相关信息。
基建部项目管理人员对系统使用一般,主要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系统维护自己负责项目的相关信息,包括施工人员信息。
基建部现场监督人员对系统使用频率频繁,主要是使用基于Android系统移动设备上的应用对现场施工人员信息进行检查 。
系统管理员负责用户权限管理,基础数据维护,并且维护整个系统,负责日志记录、数据恢复等技术性工作。
6、系统功能层次模块图
系统分为WEB应用系统和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应用两大部分。从功能上划分,系统分为人员管理、项目管理、系统管理、现场检查系统四个部分。其中,人员管理、项目管理、系统管理属于WEB应用系统,现场检查系统属于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应用。现场检查系统中的功能数据依赖于WEB应用系统管理的数据。
6.1 人员管理子系统
人员管理子系统用户管理所有施工单位的可以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信息。人员管理子系统包括增加、删除、修改人员信息,导入人员信息等功能。人员管理子系统如图所示。
6.2项目管理子系统
项目管理子系统用于项目管者管理自己的项目。每个项目管理者可以管理自己的项目(即项目负责人事当前登录用户的项目)
项目管理子系统包括新建、删除、编辑、归档项目、变更施工单位、分配施工人员等功能。
项目信息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和项目人员信息两部分,如下表
6.3 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子系统用于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已经用户权限相关信息。该子系统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子模块、权限管理子模块、角色管理子模块、用户管理子模块几个部分。访问系统管理子系统需要有系统管理员角色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如图所示:
6.4 现场检查系统
现场检查系统是一个在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的应用系统。该系统包括登陆APP,设置、退出登陆、查询、显示查询结果、显示详细信息等功能。其中查询功能分为扫码二维码查询和输入证件号查询两种。如图所示
7、对性能的规定
7.1 精度
该系统的用户输入大部分为网页点击,不存在精度问题。
7.2 时间特性要求
暂无。
7.3输人输出要求
该系统的输入绝大部分是网页点击,涉及数据具体输入按照网页给定格式书写,无其他输入要求。输出的是弹出的网页信息,按照网页规定格式显示,无其他输出要求。
该系统可能会批量导入人员数据,输入采用固定格式的CSV文件。
8、本系统的应用前景
该信息管理系统,用户端所需的设备仅为电脑和手机,非常普及;相关的操作方法与普通的软件应用差别不大,非常简易;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施工现场对应的管理问题,非常实用;该系统还可以通过新增补丁的方式扩大功能,非常灵活。
综上所述,该系统的应用应该是极受欢迎的,受用面也是非常广阔的。
篇3
【摘要】 目的 研究开发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相结合的应用系统,探讨麻醉质量控制新方案。方法 完善自动麻醉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和系统结构,通过对自动麻醉信息管理过程提供提示、报警功能和量化评分功能来实现质量控制,进而实现对麻醉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相结合的应用系统建成后进行试运行观察。结果 经过为期10月余的建设和调试,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初步运行显示: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应用系统促进了麻醉质量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麻醉医生的工作风险;尚存在有待改进之处。结论 可利用麻醉信息管理进行麻醉质量控制,结合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应用系统有助于提高麻醉医疗质量控制水平。
【关键词】 质量控制;麻醉信息管理;麻醉记录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an application system for 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and to explore new way to anesthesia quality control.Methods By improving system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structure,anesthesia quality control of anesthesia processes was achieved by reminding,alerting,and quantification scoring on every steps during automatic anesthesia recording.Results After a primarily operating period,it is showed that a anesthesia quality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an promote anesthesia quality control,improve quality management of both anesthesia department and hospital,and alleviate anesthetist’s daily work intensity in some degree.And there still exist problems for further improving in this system.Conclusion 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an be utilized for quality control.An anesthesia quality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ill be helpful in promoting anesthesia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anesthesia recorder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已经为广大医院所接受[1],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数字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控制论在医疗质量控制领域逐步深入应用,使如何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力度的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2]。在2004年1~10月期间,我院进行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应用系统(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AIMQCS)的研究和开发,本文拟结合该系统的研发,观察通过麻醉信息管理进行麻醉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新方案。
1 系统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
我院应用软件系统采用多层分散式架构(Client/Server)模式,可支持Windows终端、PDA等信息终端的工作方式;软件开发工具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运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AIMS要求的网络环境运行Windows工作组,服务器需可以运行Windows2000 Server with SP4,客户端可以运行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with SP4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我院系统采用的硬件配置中服务器为两个PⅢ-700MHz;软件环境为Windows 2000 Server with SP4,客户端计算机配置P4-2.4G,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with SP4。
2 应用系统基本要求
(1)系统设计模式合乎潮流,升级简单,可扩充性良好。(2)系统设计以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临床麻醉和疼痛诊疗服务为出发点,突出医生在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并使全院所有手术科室从中得到方便。(3)尽量减少对病房电子病历的依赖程度,如病房电子病历系统未开展或未充分开展,则可通过与医院内其它系统如入院信息系统等整合而取得一般资料。(4)系统操作简单方便,人机界面友好,对操作者要求不高,只须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IE上网的能力。(5)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取舍组合,便于推广应用。(6)业务权限设定。权限的验证分三级:系统登录、模块使用和数据矫正。通过权限设定使麻醉科业务工作的重要环节落实到人,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
3 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见图1。信息录入遵循“傻瓜操作”的原则,即通过提供规范的模块。
3.1 点击鼠标就可完成录入的主要部分
3.1.1 手术计划接受模块 接受的手术通知单自动按照手术科室、是否污染和是否急症手术进行分类排列,手术通知单可醒目警示患者确诊或可疑的传染病。
3.1.2 工作安排模块 (1)手术编排模块,手术室对已接受的手术通知单进行手术台编排,并协调安排急症手术;(2)麻醉科业务排班模块,预先对已有的业务按照协定的规律和人员分工(含夜班)进行编排,在提高编排效率和准确性的同时,促进业务编排及人员分工的制度化;(3)麻醉医生工作安排模块,对下一工作日的麻醉根据业务排班要求进行安排。
3.1.3 术前模块 (1)术前访视模块,对手术患者术前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含麻醉风险性分级)和对术前准备和检查的做出建议;本模块设有链接电子病历各个部分的快捷键;生成麻醉科术前及其它治疗的知情同意书。(2)麻醉计划模块,对该病例麻醉做出计划,并生成设备、药物和各种消耗品计划清单,以便于麻醉护士准备。
3.1.4 自动麻醉监护模块 包括麻醉记录单、药物和麻醉费收费单功能。对所有执行HL7标准协议的监测仪器进行信息采集,服务器同步数据储存,记录麻醉手术期间所有监测数据和相关操作;手术结束后麻醉记录单可自动进入电子病历和打印完整的书面材料(见图2)。根据既定协议,术毕提供药物和麻醉费收费单,以及初步的药物和麻醉费用统计,并对可能发生的药物和麻醉收费差错提供报警功能。
3.1.5 急性疼痛服务模块 对急性镇痛病人进行管理,并提供各种镇痛管理清单,包括病人自控镇痛(PCA)的有关资料。
3.1.6 麻醉病历登记模块 提供已集成的其它系统信息,并以方便、完备的界面提供非联网监测的麻醉病历登记功能,以及每天的麻醉病历列表,以便于数据的电子储存和管理人员网上巡视各进行中的手术麻醉。
3.1.7 数据维护、检索和数字化业务管理模块 包括更新、维护和分配等设备管理,药物和消耗品的数据维护和监测数据报警功能维护等;对所有入库数据进行精确和模糊检索,检索结果以简单列表和详细信息列表显示;对麻醉科药物和消耗品使用及出库情况初步统计、加班工作量及补助、夜班补助和医生工作量化统计等四类统计功能(见图3)。
3.2 麻醉质量控制部分(图1) 运用麻醉信息管理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对麻醉信息管理部分中手术病人诊疗相关过程提供提示、报警和量化评分功能来实现质量控制,进而实现对临床麻醉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根据国内临床麻醉实际运行的特点,我们把麻醉质量控制分为六个部分,现就各模块的具体组成和功能简介如下。
3.2.1 诊疗和管理规范化程序(SOP)模块 首先根据相关的法规、规范和医院的标准,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麻醉质量标准,制定麻醉科诊疗和管理的SOP,该SOP为下述各量化评分管理模块的基础。
3.2.2 病历质量模块 量化围术期访视、诊疗方案、会诊和抢救,以及三级巡诊制度的落实情况。
3.2.3 临床合理用药及量化模块 提供术中用药分析和监测参数出现异常前后,以及术前、术后和会诊的诊断和治疗用药分析。
3.2.4 收费监控模块 提供多种收费(包括各类费用来源病人的收费)分析功能。
3.2.5 环节质量量化模块 对病人围麻醉期过程的质量如麻醉相关的不良事件和生理参数显著波动等进行分级量化评分。
3.2.6 终末质量量化模块 诊断是否正确、及时和全面,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和彻底,病人的康复和安全情况等进行分级量化评分。
3.3 数字化业务管理和数据维护部分 对所有入库数据进行精确和模糊检索,检索结果以简单列表和详细信息列表显示,其中质量控制数据以固定表格形式列出;对麻醉科药物和消耗品使用及出库情况进行初步统计,还包括加班情况、夜班补助和医生工作量等统计功能。
4 初步的运行效果
在业已建成的麻醉监护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立足于麻醉科的工作实质,历时近10个月完成了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应用系统的建设和调试,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应用系统初步运行效果显示:
4.1 具备了较强的实用性 本系统有效地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使麻醉科的医务人员得以很好地从病历书写的繁杂劳动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密切地监护患者。
4.2 促进了麻醉科和医院的质量管理 具体表现在:(1)使职责分工更为清晰,促进业务编排及其规律和人员分工的制度化,设备管理也更为完善;(2)由于系统对于围术期麻醉过程管理的提示和报警功能,以及工作的量化评分功能,使临床麻醉规程逐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强化麻醉科的医疗行为规范,有助于降低麻醉风险;(3)系统标准的工作流程可提升科室管理质量,使麻醉科和医院的管理更加直观、科学和规范。
4.3 提高了麻醉科质量控制和医院的医疗效率 实现手术病人麻醉工作流程自动化。大型数据库储存资料,随时都可以提供全面、可靠的临床数据,同时又为医院节省了资料储存的费用。
4.4 存在的问题 (1)由于AARS开发需要麻醉监测仪器采用HL7标准,而部分旧的监测仪器没有执行此标准,在这部分仪器的完全淘汰之前,本系统运行的同时仍需继续使用传统的病历书写规范;(2)信息系统间的集成、整合程度有待提高,尚没能实现保证安全性基础上的系统间无障碍信息共享;(3)电子病历相关的质量管理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的推广应用开展不够,更未形成制度化;(4)尚未应用蓝牙技术,以太网络连接使手术室内线路更加拥挤和繁杂。①麻醉质量控制的评价系统和质量标准不完善;②医疗质量控制与医护人员待遇挂钩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③部分旧的监测仪器没有执行HL7标准尚未完全淘汰,而使用这类仪器的病人不能纳入本系统。
5 讨论
数字化管理是对医疗活动中所涉及的全部信息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综合利用和管理[1,4]。在国内数字化管理所涉及的各类医疗信息系统中,基于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的信息管理已发展多年,病历电子化的工作也开展较快,而作为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高级阶段的AIMS尚刚刚起步,后者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对软件的技术要求和硬件的通讯标准要求都很高[3]。本系统立足于我院麻醉科的工作实际进行开发,边开发边使用,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应用效果良好。
近年来,循证医学和医疗评估的趋势在不断增加之中,医院的质量控制管理力度相应加大,国内也出现了积极的相关探讨,成立了各种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其中部分省市成立了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为麻醉质量控制积累了经验。我们在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发现,覆盖充分、功能完善的麻醉信息管理可涉及麻醉科对手术病人诊疗的全部过程,对麻醉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AMIS的相应过程实施质量控制来实现。
麻醉医生不仅要为病人、外科和医院服务,还要满足医疗保险公司和社会的要求,其麻醉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包括:(1)保证病人没有受到附加伤害;(2)为外科提供最好的手术条件,优化围术期监护;(3)发展治疗规范,达到最优临床效果[8]。从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应用系统初步的运行效果中可以发现本系统有助于以上质量的控制和提高,从而达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麻醉质量和医疗效率的目的。
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模式,主要着眼于工作的运行与落实,如果环节质量控制不到位,质量问题等到输出结果后再解决,就存在滞后性;但是在生产、服务的过程中,如果每个人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得以纠正和弥补,使过程得到控制,输出的结果也就一定合格,所以说过程是质量管理的主线[3,7],根据质量控制的这一依据,笔者尽可能地结合日常临床麻醉工作的实际特点细化麻醉质量控制功能,使其涵盖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相关诊疗过程,以信息管理促进质量控制,促进业务编排及其规律和人员职责分工的制度化、使临床麻醉规程逐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促进了麻醉科和医院的质量管理,提高了麻醉科的医疗质量和效率。
由于结合麻醉信息管理来探讨麻醉质量控制新方案缺少现成的经验可循,本系统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尚无较为权威的质控标准可循,监测仪和电脑等硬件系统投资较大,等等。这些问题也是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应用系统需要改进和进一步探讨的意义所在。
总之,可利用麻醉信息管理进行麻醉质量控制,结合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应用系统有助于提高临床麻醉的医疗质量控制水平。
1 段会龙,吕旭东.医疗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4,10:1-3.
2 Kalogeropoulos DA,Carson ER,Collinson PO.Towards knowledge-based systems in clinical practice: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clinical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Comput Methods Programs Biomed,2003,72:65-80.
3 Rubello D,Casara D,Pelizzo MR.Optimization of peroperative procedures.Nucl Med Commun,2003,24:133-140.
4 Jacobs VR,Mirrison JE Jr,Mundhenke C,et al.Intraoperative evaluation of laparoscopic insufflation technique for quality control in the OR.JSLS,2000,4:189-195.
5 吴伟斌,肖强,陈联忠,等.电子病历系统的研究与开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204-206.
6 Bahr K,Van Ackern K.Quality management in anaesthesia practice:chance and challenge.Anaesthesist,2000,49:65-73.
篇4
摘要: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和Web数据库相结合的研究生管理系统。
关键词:研究生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学籍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近些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量也不断增加,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提高研究生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推动研究生工作的规范化。
基于这种情况,我校开发了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
2 研究生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经过对本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系统调查和分析,主要将本系统分为培养方案管理模块、课程预告及管理模块、学生选课模块、成绩管理模块、名册信息管理模块、信息公告模块、系统管理及维护模块。
2.1培养方案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负责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查询,个人培养方案制定、提交、修改和查询功能。
2.2课程管理及预告模块
(1) 本模块包含了对整个学年的全校课程预告,本学期各个专业课程预告,课程性质、学分、学时、任课老师及具体课程的时间和地点。也可直接查询任课教师在本学期内所教的所有课程,提高学生选课自由度。
(2) 自动排课模块:研究课程日益增加,自动排课模块根据教室容量实现学期课程自动安排,可提高教务工作效率,便于学生选课。
2.3学生选课模块
本模块主要负责研究生选课功能,主要包括博士、硕士、硕博连读及进修生选课功能,查询相关课程的选修人数及学生名单。其中学生选课名单可通过具体的课程编号和班号进行查询,也可通过任课老师的姓名进行模糊查询。
个人课表自动生成功能:根据学生已选课内容自动生成相应的课表,方便学生管理及安排上课计划。
2.4成绩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对研究生学习期间所有成绩进行管理,主要包括:
(1) 教师对上学期和本学期考试
成绩提交及打印。任课教师通过教务的个人密码一次性提交该课程成绩,提交后便无权再次修改。
(2) 博士、硕士研究生学期成绩查询、全部成绩查询及上学期内具体课程的班级成绩查询。
(3) 进修生学期成绩查询及全部成绩查询。
2.5名册信息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负责导师、研究生、进修生基本信息的查询和管理。
其中导师模块分为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两部分,分别显示了全校内各院系导师的个人信息及工作经历。老师可通过权限设置修改个人资料。
研究生信息模块可通过研究生的姓名或学号查看研究生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入学时间、所在院系、主要社会关系、导师信息和联系方式。
2.6信息公告模块
主要包括了学期内最新公告信息及研究生教育表格下载。其中教育用表部分根据不同的工作类别又分为教务员(行政人员)表格下载、任课教师表格下载和研究生表格下载。
2.7教学评价模块
本模块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种权限等级。
(1) 学生权限登录实现对任课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2) 教务员(管理员)权限登录对学生提交的评价进行科学的统计和评审并将最终结果提交任课教师。
(3) 任课教师权限登录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参考各项目的评价(如教学内容、授课方法、教师态度等)完善自我,自我提高。
2.8系统管理和维护模块
本模块负责管理员、教师和研究生权限的修改和密码设置。管理员权限可设置和修改教师及研究生的权限和密码。教师和研究生可修改自己的密码。
3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1针对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及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本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结构结合网络数据库的方法。B/S结构的特点是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在服务器端安装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只需扩展更新服务器端,从而实现客户端零维护。
3.2系统实现主要技术
本系统是在Microsoft Windows XP环境下开发的,采用的前台开发技术为,后台采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
根据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功能结构需要,数据库设计如下:
本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完备实用,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可扩充性,满足当前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需要,极大程度上优化了传统管理手段和模式。在今后的研究中,会根据该系统运行过程中具体发现的问题继续纠正,根据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扩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该系统,搭建一个良好的研究生信息交流及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 赵敏. 改进规模扩张中的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5,(Z2):35-36.
[2] 马永斌.信息化与高校管理创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83-86.
[3] 杨春节,房文娟. 基于WEB的研究生学籍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开发[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5, (2):86-88.
[4] 赵小平.基于WEB的研究生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科技信息,2005,(23):28,33.
篇5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化;发展;研究
0、引 言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制度改革的产物。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在取消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过程中,在全国推行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同时挂牌成立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1、住房公积金的特征
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的初衷是解决城镇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住房公积金核心体现在“公”字,它对所有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每月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住房公积金并汇缴至指定机构,让暂时无住房需求的职工让渡资金使用权并从中获得固定收益,而需要解决住房的职工则可获得资金使用权并承担政策性利息费用。这其中承担资金流入流出即资金流管理的机构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作为承担资金运作职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行政上定位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隶属于地方政府,而其所从事的业务本质无异于金融业务。无论是在组织机构设置还是管理模式方面,它已和商业银行类似,堪称“准金融机构”。
2、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业务迅速更新和拓展,要求中心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覆盖全市(含县、市、区)的住房公积金网络管理系统,以适应新形势下业务管理的需要。
住房公积金中心信息化建设可以按照时间分为二个主要阶段:最早是1997年-2000年,网络应用环境还不成熟,住房公积金中心的业务仅是简单记录住房公积金帐户的基本信息,所以当时信息化建设也只是采用了单机版的程序,用COBOL,DBASE编的程序就可以应用。
政策带来集中整合。2000年以后,国家开始重视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建设部着手整合全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建立了以社区城市为中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这样大规模的整合自然会带来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原有县级市中心的大量数据与资金统一到设区城市。对于如此大的用户量、如此大的吞吐量和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显然单机版软件已无法承载,而且随后建设部启用了监管系统,要求所有住房公积金中心与其联网。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简单的电子化和系统网络化的阶段,随着各设区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发展,如何对原有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合理的扩充和改造,使之有能力为广大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与个人提供更加全面、快捷的服务,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已成为住房公积金管理者面临的另一课题。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李雪燕曾谈到,信息化没有战略规划、信息化行业标准缺位、信息化层次低、管理过于粗放、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是制约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五大问题。
(1)信息化没有战略规划
住房公积金信息化战略规划,作为住房公积金业务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描述如何有效、经济、规范、连续地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对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建设从组织目标、总体策略、实施步骤、关键技术、相关规范、人员培训、信息化阶段划分及费用估算等方面做出的总体谋划。目前多数设区城市住房公积金信息化没有战略规划,出现重复和无序投资现象,仅限于单独开发一些信息系统,系统发挥效能有限,生命周期短,难以满足住房公积金业务发展要求。
(2)信息化行业标准缺位
住房公积金信息化首先必须标准化。标准化不仅包括数据的标准化,而且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设备、网络、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等都必须实现标准化。目前,各城市住房公积金应用系统自成体系,行业内缺少统一协调,应用标准不一致,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程序开发环境都不一致,数据的定义也是五花八门。这不仅造成信息技术的重复建设,而且系统开发及运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信息化层次低
对住房公积金机构调整引发的区域范围内的数据大集中仅限于表象的物理集中,模拟手工处理流程来处理交易和输出格式化信息,没有对内部业务活动和流程进行深化,还欠缺对数据的深层次整合、分析、挖掘和利用等深入的工作。
(4)管理过于粗放
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应该是模式调整和技术方案推进的良性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互为条件,互为因果。我们常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在这一互动过程中,良好的积极的管理依然是整个过程的主角。但在住房公积金信息化过程中,各城市往往疏于管理,过于依赖软件开发商和技术部门,或者是技术和业务部门,管理者在其中的角色分量过轻,新的管理理念不能融入到技术开发过程中,管理和技术相分离,信息化起点低,视域窄,费时费力,只是电子化的推进和提升,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5)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
住房公积金信息化的实施需要既懂现代管理知识,又懂住房公积金业务,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行业这方面的人才非常匮乏。事实上,我们不少城市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不在于软硬件设施,而在于内部力量不足,实施与执行的能力弱。
知易行难,对于比较成熟的行业来说,一般都有专门的机构或者大学相关专业去研究相关标准和规范,比如金融系统。但是住房公积金在全国还是空白,还没有机构或专业去研究它。而且由于住房公积金发展历程并不长,除了北京、上海等大的设区城市外,中国大部分的中小城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还没有完善的专职的IT部门,形成研究团队并不容易。所以目前系统只是由住房公积金软件公司负责研发,投入成本很是巨大。
据了解,在2000年,全国约有1000余家住房公积金软件服务商。然而由于住房公积金系统软件极为专业,业务性极强,软件服务商不仅要编制程序,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和研究政策层面的信息,要具备对现有业务流程模式进行改革、为中心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大浪淘沙,到了2007年,全国住房公积金软件服务商已经仅lO多家,而比较有规模的也只有3-4家。
3、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3.1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所确定的主体
随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推行,住房公积金资金归集量越来越大。中心负责住房公积金的归集、支付、核算和编制使用计划,承担着住房公积金的贷款风险,并保证住房公积金的安全增值,接受财政监督、群众监督,这就确立了中心是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的主体。由于许多中心由承办银行代为记录住房公积金明细帐,银行体系核算方式与中心不一致,银行所用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心,若要根本满足中心信息化的需要,就必须以中心为主体进行软件的开发设计。
3.2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核算体系
目前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核算体系一般采用三级核算:中心一单位一个人。由于住房公积金性质为个人所有,并且随着住劳公积金覆盖面的扩大,个体、自由业者等也可以缴纳住房公积金,这势必逐渐形成二级核算:中心―个人,但由于现在的三级核算可减少中心相应的工作量,方便中心的管理,所以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住房公积金的三极核算体系仍将存在。
3.3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新要求
住房公积金信息标准:应该符合国家建设部监管系统的需要;应按国家建设部制定的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建立对外数据接口,能够将有关数据实时传送到省监管机构和建设部联网。系统功能应符合国家建设部的有关规定;财务部分应符合国家财政部的要求;业务操作流程、功能模块应当合理,符合中心实际工作流程。
住房公积金数据统计分析:目前所用系统只能对业务数据进行简单汇总统计,开发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应强化统计分析功能,这是数据深加工分析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数据可用性的必要条件。新系统应包含或外挂相关统计分析软件,针对多年积累的住房公积金数据库,结合国民民经济指标数据尤其是住房产业指标数据,利用现代统计理论和技术建立各种数学模型。对重要报表指标的历史沿革,新系统须按不同时间段加以区分,形成时间序列,从多年来的变化分析其规律,得出对未来趋势的预测结果。
住房公积金数据的处理:应积极借鉴商业银行住房业务数据处理模式。这是因为各商业银行的住房业务业务数据处理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已经形成了能适合市场运行的模式。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积极借鉴其成功经验,从更广的角度、更高的层面对住房公积金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及处理。
住房公积金信息共享及:完善信息共享及制度是强化住房公积金服务职能和提高其数据可用性的直接体现。住房公积金属于社会保障范畴,个人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信息是个人信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应该包括三层:第一层,提供给国家有关机构(如央行)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第二层,为全国各中心之间交换个人住房公积金相关信息;第三层,与其他个人信用信息(如个人社保信息)进行信息交换,以便解决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失真的情况。
3.4推行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是构建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会计体系。一直以来,这是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管理会计以强化内部管理为目的,以业务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业务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核评价。因此,在住房公积金信息化过程中,应考虑建立一整套管理会计的规范,构建现代管理会计的体系框架。这既是一个管理模式探索的过程,也是将这一管理模式信息化的探索过程。
3.5做好信息化人才储备
信息化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管理创新工程,因此需要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来领导、组织并承担有关规划、设计、实施、运作等复杂工作。信息化首先要“化”人,信息化建设首先是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必须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应鼓励或明确要求科技人员参加信息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尽快建立起一支既懂管理又懂业务、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4、结束语
由于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实际工作情况存在差别,这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区别对待自主开发和购买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遇到的问题。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实施的时间还不长,各种规范标准还不统一,加之系统的复杂性,要求管理中心必须针对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以提高管理中心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保障住房公积金缴纳人的权益。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研究
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科学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模式在各行业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效稳定的信息管理模式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的信息管理模式仍然不够健全,无法在信息系统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对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更好地开展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工作。
1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需求分析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的有效性是根据相关需求开展的,系统开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使用单位需求进行分析,不论是在哪种类型的单位中,信息资源管理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过去传统的纸质资料管理模式在管理、查询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困难,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保存管理的信息资料数据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进行信息系统管理开发。其次要对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操作人员需求进行分析,这个方面的需求主要是指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要满足使用人的使用需求,简单的说就是要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要做到简单易学、容易掌握。另外,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方面,还要对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经济成本进行考虑,要在开发周期上确保开发周期短,并且在系统调试、修改方面也要做到一定的便利性。最后,要在信息管理技术和系统运行方面做好可行性分析,要做出较为友好的操作界面,在系统修改和扩展方面做好保障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在计算机型号、操作系统适应性方面也要做好相关的适应性,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可行性。
2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简述
2.1信息管理的单机模式
单机模式比较传统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主要是将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系统当中并用文件形式尽心管理的信息管理模式,这种信息管理模式下,信息系统主要集中在某一台特定的计算机上。单机模式虽然实现了信息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共享,并且系统过于冗杂,在不同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单机模式信息管理模式的整体安全性不高,很容易出现信息资源外泄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型的企业应用当中来说,这种信息管理模式的耗费成本并不低,缺陷比较大。
2.2信息管理的W/S模式
随着网络局域网概念的出现,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中引入了局域网技术,形成了W/S模式,在这种信息管理模式下,能够将整个信息管理系统中不同环节、不同业务之间沟通交流所需共享的数据利用文件的方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节点服务器中,系统中所有的分支工作站点能够通过节点服务器获取相关的数据资源。与信息管理的单机模式相比,W/S模式整体结构十分简单,能够有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上局域网的局限性,在信息和数据的共享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网络瓶颈,遇到网络瓶颈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在信息资源的共享统一性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2.3信息管理的C/S模式
C/S模式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展起来的一种信息管理模式,客户机和服务器是该种管理系统模式的两个主要部分,这种信息管理模式能够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并且通过文件存储操作对数据进行管理、共享,这种信息管理模式能够在服务器和不同工作站点之间进行分工和合作,是面向客户服务端的信息管理模式。在这种信息管理模式下,信息管理的响应速度比较快,并且通过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交流和反馈,能够实现无传输中介,简单、方面的操作能够有效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C/S模式信息管理模式下的操作形式比较多、界面也是十分丰富,其拥有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其能够在各项业务中得到充分的应用。C/S模式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种信息管理模式,但是这种信息管理模式下的维护费用是比较高的,而且维护的程序也是十分复杂的,消耗的网络资源较多,如果网络中信息资源剧增,同样会给用户带来困难。
2.4信息管理的B/S模式
随着Web技术的快速发展,有Web服务器、数据库以及浏览器构成的B/S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在这种模式下,通过客户端软件的安装和软件配置简化信息管理操作,并且在这种信息管理模式下,管理信息均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基于Web技术的应用,客户能够在权限范围内对管理信息系统以外的网络资源进行访问,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具有很高的共享度。
3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聘请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系统设计师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设计,以此来保证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可靠性和专业性。其次,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要不断的提高专业知识学习,强化设计工程的长期性和可靠性。另外,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要对设计的系统项目进行全面的计算和系统模拟,要对设计目标和设计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管理体系。
4结语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企业发展、信息管理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时候,要对系统结构设计需求分析进行综合考虑,了解多种类型的信息管理模式,注重采用专业的系统设计人员,提高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绍缔.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1,(05):32-33+81.
[2]刘银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探究[J].电子测试,2014,(23):143-144+139.
[3]杨振.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6):191.
篇7
关键词:基建工程;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研究
1引言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是基于计算机的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用计算机的手段,进行项目管理有关数据的收集、记录、存储、过滤和输出展示,给项目管理班子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实现项目的目标控制。
2系统建设的目标
建立适用于建设单位的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满足项目可研立项、报建、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结算、决算、项目后评估等项目实施全寿命周期内各环节的项目管理需要,以及日常内务管理、业务管理的需要,建立包括组织机构、基本程序、管理制度、规范、规则、标准、工作流程、表单、操作和展示平台界面等基础数据库文件,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业务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三大建设目标的系统开发集成。
3系统总架构
为了实现系统建设目标,搭建了“一个闭环、两个体系、三大主线、四大平台”的总体架构:一个闭环,即从项目决策与可研立项阶段、项目设计与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到项目竣工验收与后评价阶段,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标准推进程序;两个体系,即职能组织体系、分级授权组织体系;三大主线,即进度控制线、投资控制线、合同管理线;四大平台,即基建部门门户平台、项目建设管理平台、决策平台、资源信息库平台。根据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将基建工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将管理系统配置、机构、岗位、程序、表单等进行标准化、系统编号,利用计算机后台的业务流程管理引擎,实现各项工作的程序化流转。数据库服务器部署(Oracle),服务/应用层基于J2EE架构应用,应用的服务器采用的是Weblogic,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权限系统部署在Weblogic中的Web Container。业务应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接入主要是通过系统接口、外部接口来实现的;客户阶层的使用者,浏览器Web前端采用AJAX技术,不仅能够给使用者提供给良好体验,还能在很大层度上减少网络流量和服务器压力。数据层主要包括平台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流程数据库等。平台数据库主要是对权限信息的管理,因为可以使用外部权限验证服务,所以平台数据库里面不会保存有关组织机构的信息。业务数据库主要是对基建工程管理中各个项目信息的管理。流程数据库主要是对基建工程管理中工作流信息的管理,因使用的是工作流引擎,所以业务系统不可以直接对流程数据库进行访问,而是通过工作流引擎来对流程数据库进行访问。
4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4.1辅助办公平台模块
辅助办公平台模块主要包含我的任务、任务布置/跟踪/督办、业务处理、会议管理、邮件处理、公共信息管理、党建工团 、工作预警、风险提示等栏目。该功能模块主要包括项目全局概览、计划编制/调整、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概算执行管理、款项支付管理、项目档案库管理、安全管理、项目现场管理、建筑模块标准管理、评价考核管理、项目图片管理等。它还具有一定的控制功能,可以对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廉洁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监控、预警、督办、控制。
4.2个人中心模块
包含个人信息、权限角色、专业人才管理、培训管理、评价考核、岗位选聘、资格评定、项目业绩考评、我的档案、我的团队、留言论坛等栏目。该模块可以对个人中心模块信息进行查看、修改和保存,在满足最基本的个人中心需求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具有留言功能。在个人中心模块可以对各方面的信息有更全面的了解。
4.3信息库模块
包含组织机构信息、工作机制、职责、基本建设程序、国家/行业/地方政策法规文件、行业规范标准文件、公司/部门规章制度文件、业务流程清单、档案资料文件、建筑模块标准、材料设备标准、材料设备品牌库、人才备选库、供应商库、招标文件范本、合同范本、工程造价计价规则、造价定额等文件内容。该模块即服务于项目又支持办公,可以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效率提升,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强大的信息资源支撑。
4.4综合信息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也可称为统计报告/报表输出模块,是以辅助办公数据库和项目工程管理数据库为基准,采用数据库服务器、浏览器和应用服务器三方面将信息进行分类、比较和管理。该模块可根据需要设置各类栏目,例如督办完成情况、项目统计报告、项目总体进展、项目进程报告、项目投资统计和预测、合同执行统计、质量统计分析和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人力资源统计分析报告等栏目。
4.5文档信息管理模块
文档信息管理是按政府档案管理要求的文档目录作为文档信息管理的基础,针对企业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些要求,对文档信息管理进行了自主的设计和进一步的开发。该功能对设计进度、招标(采购)进度、施工进度具有较好的控制,还具有变更信息管理、文件审查管理、自动分类归档、自助筛选查询等功能;系统的结构是开放的,数据接口的设计也很清晰,因为采用分集分类和权限控制,不仅实现了相关数据库的高度共享,也确保了数据库的安全性。
5结束语
本文以建设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为背景,对系统开发与应用中各个阶段的资源共享加以重视,根据项目一体化原则,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主要从工程阶段、控制对象、工程内容三个层面来组织数据结构、设计和开发项目软件。建设单位与相关参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提高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系统采用的监管方式和控制技术不断的优化完善,充分发挥基建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鲁升敏.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J].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13(03),55-58.
[2]李学红.水电基建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J].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2012,29(01):85-86.
篇8
关键词:机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5-0035-03
机械实验室是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和培养机械类应用型人才的物质基础,是“卓越工程师”的重要培养基地。随着教育资金的投入和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强,机械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猛增,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相继开设,师生对实验室开放性需求加大,自主学习意识也在提高。传统的手工记录模式已无法满足机械实验室发展需要,信息化管理是必由之路[1]。现有的一些信息化管理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1)功能不完善,不能全面覆盖机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2)管理模式分级不合理,难以与其他实验室管理体制兼容;(3)开放程度不够,资源配置不合理;(4)自主学习功能不强;(5)不利于学分制的实施等。
本文通过优化机械实验室管理流程,利用ASP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三维软件模拟仿真等先进手段,设计并开发出机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规范管理、全面开放、网络学习等三维一体管理模式,将实验资源最大化利用,提高学生学习和实验室管理效率。
系统采用B/S 架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客户端不用维护,数据都只在服务器端维护,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客户机通过Internet 浏览器在局域网内浏览服务端内容[2]。系统的网络拓扑如图1。
整个系统将实现基础信息浏览、新闻动态或公告、登录管理、网上预约、网上查询、虚拟实验等功能模块,每个模块下面又有对应的子模块。其系统功能图如图2。
一、基础信息浏览
本模块包括实验室简介、实验设备介绍、主要实验介绍、实验管理队伍介绍和实验室分布图等内容。
二、新闻动态和公告
实验室最新动态和实验室公告。目前此功能主要是实验室的相关新闻和公告,让学生及时了解关于实验室的一些最新信息,管理员可以在此页面查询已的信息,也可以在登录后随时添加、修改和删除信息。
三、登录管理
1.权限管理。本系统提供了明确的权限设置、多级角色管理,分为超级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任课教师,学生。
2.基础数据。系统提供基本信息创建和外部数据直接导入的功能。这主要通过创建数据库和数据库连接来实现。可单独创建实验室、实验设备、任课教师、学生、实验课程等基础数据,以保证系统运行的数据完整性和统一性,方便查询统计。
3.实验室管理。创建实验室所属院系、实验室类别和类型、容纳人数、占用面积、仪器设备台套数、仪器设备总值、建立时间和地址、分布图、实验室队伍、所面向的课程及规章制度等信息。通过这些设置可以很方便地查看某个实验室的详细信息,管理员还能对查看的信息进行修改。
4.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员接到实验教学安排任务,根据实验内容和教学仪器设备条件,按班级、课程、教师、周次、节次、起始时间、实验人数预定实验室,排出课表,由教务处确认后发放给实验室管理员、任课教师和学生。
5.仪器设备管理。对仪器设备设置分类标准和分类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现有实验设备情况,登记仪器的类别(一般仪器、大型仪器及分类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价值、仪器来源方式、即时状态、存放位置、学习资料等详细信息,管理员也可以对已登记的设备信息进行更改或删除。设备信息将到网上,以提供查询。
6.网络硬盘管理。教师可以存放一些教学资源(如:*.PDF格式的文档,与实验教学相关的应用软件等),以供浏览和下载使用。
7.账户管理。账户管理模块包括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模块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的录入、管理实验报告等。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任课教师可以及时查看学生的实验结果,并给出必要的批注,为学分的评定提供依据。教师管理模块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的录入、实验报告的批改情况等。教师在学生提交报告后需要批改实验报告,学生能够及时查看自己实验报告的批改情况,巩固学习效果。
8.教师登录和使用。教师使用界面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师生互动、布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部分。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以保证账户的安全性,可以查看或修改个人的基本信息资料;师生之间、用户之间可以针对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考试等主题设定讨论区,师生共同参与整个实践学习的过程,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每一次实验后,教师必须布置相应的作业或实验报告让学生完成;在学生上交作业或实验报告后,教师必须及时批改,以便学生查询复习。
9.学生登录和使用。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师生互动、作业及成绩查询、评教等部分,方便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
四、网上预约
1.实验教学预约。任课教师根据相关教学要求直接进行排课申请,详细标明所排班级、课程、实验设备、实验人数、课程周期、课程起止时间(节次或设置绝对时间),并附加详细申请说明后生成实验教学任务申请表提交给实验室管理员及教务处审核,审核通过后可对此次的排课申请作相应的调整后直接形成实验室安排表。
2.教师临时预约。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室时间安排的空余情况,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预约实验室进行一些科研型实验,并提交预约申请,经审核通过后列入实验室排课或形成实验任务。
3.校外用户预约。校外用户可通过机械实验室网站浏览实验室及设备的空余情况,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实验设备并提交申请表。经实验室管理员及教务处审核通过后,管理员再将信息告知用户并做好实验室时间安排。
五、网上查询
查询统计是任何一个管理系统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查询的信息越明细,越能对系统的使用提供更加详实的数据,为领导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1.考勤查询。可以按时间段、班级、个人、实验课程等查询统计学生各类出勤情况及各种考勤的合计汇总。
2.实验室管理查询。列出房间面积、仪器设备台套数、仪器设备总值等统计信息,以列表方式显示实验室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管理单位等信息;实验室建设计划查询、实验室建设计划状态查询;实验室的维护计划、维护记录,维护计划执行记录查询;按时间,用户,实验室查询使用明细记录,统计实验室使用率;按时间、对象或内容等条件查询的信息,统计实验室信息记录;统计实验室设备的基本信息及购买、报损、维修、报废、使用机时数、使用人次等明细,生成实验室设备报表。
3.教学查询。查询统计实验教学任务信息、教学/开放预约信息。
4.课表查询:包括班级课程课表、班级课表、教师课表、个人课表等信息的查询统计。
六、虚拟实验
由于高校机械实验人数多,机械实验室实验设备有限,导致机械实验课时较少,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对实验的理解也不深。如何在有限的设备条件下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运用三维造型软件、动画制作软件等计算机技术,制作一系列虚拟零件及机构,并进行虚拟机械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及复习,做到有的放矢,能够有效提高实验效率,即使在实验设备不足、实验课时较少的情况下也能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较深的体会,这对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3]。对于虚拟实验的实现,可以通过Solidworks、Pro/E、UG、3D max等软件自制标准零件库,也可通过连接已有的虚拟实验平台来进行。
七、数据库设计
对于具有信息管理功能的系统而言,数据库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数据具有固定的结构模式,只涉及到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如姓名、班级、学号、预约实验及其完成情况。
2.访问量不大,对数据的查询和检索效率要求不
高,对实验信息的录入和查询一般限于学生及学校内部工作人员。
本文通过分析机械实验管理特点,运用ASP网站开发、数据库文件管理、三维软件模拟仿真等计算机技术,初步开发出机械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下步工作将完善系统结构,优化管理方式,实现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熊平原,刘少达.高等院校机械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研究[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0,(S).
篇9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在促进商业银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拓展业务范围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信息系统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日渐成为商业银行内、外部监管的重点。研发风险是在信息系统研发阶段可能引入的,导致信息系统出现安全性问题的风险。研发风险管理工作是从安全和风险角度对信息系统安全设计、实施情况进行统筹管理的一项工作,旨在保障和提高新研发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研发风险管理工作特点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所承载的业务服务和数据都很重要,一旦受到破坏将对商业银行及其客户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商业银行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很高。但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快速增加。这些信息系统需要采用不同的语言、平台和架构来实现,其关联关系和技术复杂度越来越高。同时,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开放程度的加深,新的攻击手段不断出现,安全攻防技术不断演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理工作具有管理要求高,管理难度大的特点。
为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了一系列指引,其中包括了信息系统研发相关的合规性要求。这些要求也是监管机构进行检查的重点,如果未能在研发阶段落实,信息系统上线后仍需进行整改,将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和变更风险。因此,研发风险管理工作不但应落实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还应将合规性要求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研发风险的分类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并将信息科技风险划归操作风险范畴。研发风险属于信息科技风险的组成部分,具体细分,又可以分为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
管理类风险是指由于未做好研发风险管理相关工作,间接对信息系统安全性造成影响的风险,主要有合规性风险、管理环节缺失、管理力度不足等。合规性风险是指未落实监管部门关于研发风险的监管要求而形成的风险,例如未落实《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对“项目代码安全检查完成率”、“代码安全检查方法”的要求等。
技术类风险是指因各种技术原因引入的,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风险,主要包括安全设计问题、代码漏洞。安全设计问题是指信息系统安全设计不到位,例如用户口令复杂度不足、敏感数据未加密存储等;代码漏洞是指由于开发人员疏忽或者编程语言的局限性,导致程序存在可以被黑客利用的逻辑错误,例如SQL注入、跨站脚本、缓冲区溢出等。
我国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理工作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在规模、业务特性与管理模式上存在差异,但由于同处于我国经济大环境下,其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理工作面临相似的环境和挑战。目前我国银行的系统研发模式有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外包和外购等几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一般以自主研发为主,大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般采用合作开发方式为主,大多数小型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则主要采用外包或外购的方式。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加强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建立了包括组织、制度、技术等方面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涵盖了基础架构、研发、测试、运维、外包、应急等各方面。在研发风险管理方面,采用了必要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加强了系统安全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业务连续性需求。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和重视程度不够,研发风险管理水平整体滞后于信息科技管理水平,因安全设计不充分所引发的安全事件或整改仍不时出现,危害着商业银行的安全。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研发风险管理组织不完善、流程机制不健全。研发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关的组织和角色作为支撑。目前,各商业银行的整体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组织较为完善,但很少能够深入到研发风险管理环节,主要表现在缺少研发风险管理的统筹部门,缺少对研发风险管理进行决策的组织机构,项目组中缺少研发风险管理角色等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工作大多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普遍拥有完整的项目管理流程,但流程中涉及安全和风险的内容较少,对系统安全设计、实现的审核机制不健全,难以保证在研发阶段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性。
研发风险管理依据多、信息系统安全设计不规范。当前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面临着多方面的监管要求,既有行内的,也有行外的;既有监管机构的,也有业界的;既有管理要求,也有技术要求。这些要求的来源不同,侧重点不同,粗细颗粒度不同,甚至有的相互冲突,给研发人员造成一定困扰,亟待统筹规范。现有信息系统一般都有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等设计,能够满足基本的安全需要。但由于缺乏整体规范指导,信息系统研发过程中难以避免安全需求不完整,安全设计水平良莠不齐,安全编码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信息系统仍然可能存在安全漏洞。
安全技术不能重复利用、安全技术支持服务不足。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具有一些共性的安全设计,例如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日志审计等。在现有模式下,各个项目组缺少沟通协调,往往自行开发,造成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也不利于企业安全架构整合与管理。研发出安全的信息系统,必须以相应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但现有商业银行研发团队往往缺少这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影响了信息系统安全研发水平。
此外, 为了应对业务的发展变化,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研发速度。在业务需求紧急和工作量的压力下,研发团队往往会不自觉地重效率轻安全,形成了安全工作人员的数量不足,开发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不足等问题。
研发风险管理目标及主要依据
研发风险管理工作是从安全和风险角度对信息系统安全设计、实施情况进行统筹管理的一项工作,主要目标是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避免安全事件发生,保证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同时,也应关注信息系统合规性,避免系统上线后因各类检查发现问题而进行整改,减少不必要的变更。商业银行开展研发风险管理工作的最理想状态,是实现对所有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的统筹管理和良性循环,实现外部监管要求、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变化与信息系统研发之间的有效衔接,做到对最新安全要求的快速响应、准确解读、全程跟踪、有效落地。
为做好研发风险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合规性,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研发过程中需遵从多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一方面是对研发风险管理工作的指导和规范,另一方面也是开展研发风险管理工作的依据。从大的方面来说,我国关于商业银行信息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均属于研发风险管理依据范围,这些法律法规的层次较高,不适合指导具体工作开展。从执行角度来看,研发风险管理工作的依据主要有监管要求和信息安全标准,同时还应参考业界最佳实践。
监管要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信息科技风险划归操作风险,而研发风险属于信息科技风险范畴。因此,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遵从的信息科技风险监管要求,包括:《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等,通常涵盖研发风险管理相关内容,是开展研发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力依据。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开展的信息科技检查,以及商业银行接受的其他内外部科技审计、风险评估发现的问题,是从各个角度对现有监管要求的细化和解读,属于未来新建信息系统应规避的问题,也应纳入研发风险管理工作依据范围。
信息安全标准。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整个IT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经过业界多年探索和经验积累形成的信息安全标准,是商业银行开展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理工作的另一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外信息安全标准种类、数量较多,比较有代表性和有指导意义的包括: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标准、ISO27001标准、CC标准、Cobit标准等。此外,我国国家密码管理部门、人民银行等部委针对各专业技术领域颁布的标准,例如《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银行卡联网联合安全规范》、国产加密算法标准等,可作为各专业领域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理的工作依据。
业界最佳实践。随着IT行业对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越来越重视,各大公司和机构纷纷进行了广泛而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最佳实践和解决方案,对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其中,微软的SDL方法关于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理念,值得研发风险管理工作借鉴;OWASP的CLASP方法将安全融入现有项目开发流程的理念,与商业银行在现有条件下推动研发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需求相吻合;McGraw的TouchPoints方法在关键点切入安全管理的理念,对研发风险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研发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构建研发风险管理体系、全生命周期防范研发风险。针对商业银行研发过程风险管理工作特点和现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应统筹考虑,博采众长,从体系化的角度进行整体规划,构建符合商业银行自身实际情况的研发风险管理体系。在具体操作上,建议从组织、管理、技术三个方面入手。其中,组织方面应由专职部门牵头,设置项目安全员、安全专家等角色,分别履行评审、督导、执行等工作职责;管理方面做好管理制度、安全开发标准的制定维护,以及培训考核等整体推动工作;技术方面要采取多种手段,为项目组提供安全公共组件、安全技术平台、安全工具等技术支持和服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整个系统级的问题,包括物理、网络、系统、应用等很多方面。同时,安全问题也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出现的问题,在信息系统研发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引入风险,无论是选择的工具、实现技术还是编码的质量。因此,研发风险防控工作应贯穿信息系统建设全生命周期,在信息系统研发过程中同步做好安全需求分析、安全设计、安全编码、安全测试、安全审核等工作,使研发风险管理活动与项目管理流程紧密结合,避免引入风险隐患。
做好关键阶段的安全审核、坚持定制化和个性化原则。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种类多、数量多,从安全和合规的角度来看,每个信息系统均应落实研发风险管理要求,但商业银行的投入和能力毕竟有限,必须结合信息系统研发工作特点,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在信息系统研发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阶段处于初始阶段,且与业务联系紧密,并为后续工作量估算、系统设计等工作奠定基础。做好需求分析阶段的安全评审,能够保证安全要求在后续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同时,在信息系统测试阶段,应对信息系统整体安全情况进行审核,以验证安全需求实现情况,及时修复发现的问题。通过一头一尾两个关键阶段的安全审核,有效保证新研发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虽然研发风险管理工作的管理依据多,可参考标准多,但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迅速,信息科技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任何一个标准或指引均不能保证普遍适用,永不过时。商业银行在开展研发过程风险管理工作中,应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各类工作依据和标准,坚持定制化和个性化原则,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对于各类安全工具或服务,也应根据工作需要做出选择,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个性化改进,尤其是对安全工具的个性化配置维护,将成为研发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安全与效率兼顾、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商业银行的业务扩张和发展速度很快。为抢占市场先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服务的变化速度也很快,且时效性要求很高。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必须提高信息系统研发效率。研发风险管理工作属于提升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强化工作,主要表现在增加信息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增加研发工作量,因此可能会影响研发效率。商业银行在开展研发过程风险管理工作时,要紧紧围绕信息系统研发这个核心工作任务,坚持服务研发、防控风险的原则,妥善处理安全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找到安全和效率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争取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安全效益。
研发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落脚点是加强信息系统研发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做好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因此,与传统的项目风险管理不同,研发风险管理不但重视风险管理,还重视安全技术设计和实现。这就要求在开展研发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将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在提出研发风险管理要求的同时,必须为项目组提供安全技术支持和服务,指导和协助项目组解决技术难题,使研发风险管理要求得到切实贯彻执行。
篇10
关键词:薪酬管理 有效性 系统评估
一、前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生产要素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并逐步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如何获得适当的员工以及引导员工行为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将成为了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吸引、激励和留住各层次人才起着关键作用,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管理工具之一。但是,薪酬管理的效能和结果如何?薪酬管理对企业战略发展的贡献如何?这已成为企业高管和人力资源经理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索薪酬管理系统评价方法和途径已成为薪酬管理的重点方向,同时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评价模型框架设计
基于乔治・米尔科维奇提出的“政策+技术+目标”的薪酬管理模型,本文从薪酬管理的内外部环境、运营管理、管理结果三个层面,构建薪酬管理有效性评估模型。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竞争对手策略、员工需求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制定单位的薪酬管理策略,包括薪酬水平、薪酬构成、薪酬结构、薪酬分配和薪酬日常管理,形成合规合法、相对公平,同时匹配差异化需求的管理机制。通过薪酬管理机制的运行,以提升企业吸引力、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引导员工行为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提高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从而推动企业目标达成。
三、评价指标设计
薪酬管理对组织财务绩效的直接影响实际上较小,而是通过对员工的直接影响,如工作满意度、动机、忠诚度、敬业度等,继而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等,然后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和会计绩效(如销售收入、净利润、资产收益率等)。因而,对薪酬管理的评价主要从运营管理层面及非财务类的管理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兼顾企业目标达成情况。财务层面的指标可作为参考项。可选取的评价指标详见下表。
1. 管理结果层面的指标
薪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成本投入,最大限度激发员工持久的工作活力,其有效性与否可以直接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中得到反馈。因而,在管理结果层面选取员工态度、员工行为和企业吸引力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而企业目标达成和人工成本效率是企业各项管理机制及内部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仅作为参考项。
2. 运营管理层面的指标
薪酬的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薪酬管理的效果,对其进行评价,可以分析出薪酬管理的核心问题。薪酬管理可分为薪酬体系设计和薪酬日常管理,其中薪酬体系设计包含了薪酬水平、薪酬构成、薪酬结构、分配机制等;薪酬日常管理包含薪酬预核算、发放、调整等。
薪酬管理运营层面的实施效果,可以从合规合法性、公平性和差异性三个层次进行评价:第一,合规合法性表现在薪酬管理遵循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各项法律法规上,是薪酬管理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公平性体现在内部公平性、外部公平性、自我公平性、过程公平性以及机会公平性上,其中内部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公司内部不同工作岗位薪酬水平的差异上;外部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公司内外部同类工作岗位薪酬水平的差异上;自我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员工付出与薪酬回报上;过程公平性主要体现在薪酬管理过程和决策多大程度上对员工公开和透明;机会公平性主要表现在员工获得工作机会的平等性上。第三,差异性体现在薪酬管理体系针对不同员工需求的差异化程度上,可以将薪酬构成的弹性度、薪酬结构的弹性度、薪酬水平作为主要考评指标。
3. 内外部环境层面的指标
内外部环境研究是薪酬管理的起点。只有对内部外环境进行充分研究后,才可能形成薪酬管理的最佳实践。内部外环境层面的研究重点聚焦在法律法规、企业战略、竞争对手策略及员工需求变化等上。
随着企业内部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薪酬管理机制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效性评估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系统性评估,对现行薪酬机制不断的审核、对标和评价,并进行相应的完善、改革和提升,让薪酬管理不断与企业发展形成最佳匹配,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治・米尔科维奇、杰里・纽曼.薪酬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李长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3
[3]曹美云.新形势下的薪酬激励机制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8):90-91
- 上一篇:气候变化概况及成因
- 下一篇: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