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运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源与运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IBM同时宣布与跨国信息科技分销和增值服务商AVNET(安富利)合作,在中国将参照安富利Solution Path的方法论,针对IBM公司在医疗行业推出的各类软硬件产品和相关主要合作伙伴的业务解决方案。
IBM携手医惠推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资产运营管理平台
IBM和医惠公司运用业界成熟的企业资产管理(EAM)思想和最佳实践,采用IBM先进的资产管理平台RTAL(具体包括医疗资产识别WSE,业务整合中间件WAS和资产管理平台Maximo等)基础上,成功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资产运营管理平台。
该医院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以医疗物联网技术转化为支撑,创建医院一体化的智能资产管理平台。它将人力资源、设备、资产等医院资源纳入统一管理平台,深度集成临床医疗流程和资源运营管理流程,实现医院全过程、标准化、精细化、一体化的闭环管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医院建立完备的设备耗材管理体系;精确控制预算及实时成本核算;优化资源,提高生产率;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精细化管理;实现物流的全程跟踪和控制以及备件物资资源共享。同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RFID电子标签、条形码等物联网新技术,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LCAM),实现对资产实物从申购、审批、计划、采购招标、领用、清理、盘点、借用归还、维修到报废等九个方面进行全程精确监管,结合资产分类统计等报表,真正实现账物相符,并通过手持式移动智能终端(EDA)实现资产巡检、登记的简单、高效。
山东滨州医院
成为医院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实践者
山东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是一家综合性的三甲医院。为了推进和顺应医改需求,实现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根据IBM和医惠共同研发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资产管理系统”,构建全新的医院资源管理新模式,提高了医院总体运营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获得患者及医护服务人员的一致好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资产管理系统”依托IBM 全球领先的Maximo和 RTAL(Real Time Asset Locator)产品平台,应用了医疗物联网、信息集成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医院资产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构建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医院资产管理平台,实现了医院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医院人、财、物等各项医疗资源的计划、使用、协调、监控、评价和绩效考核的管理体系。
篇2
关键词:公安行业 云计算 虚拟技术 应用资源 软件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148-02
通过公安信息化建设项目“金盾工程”的实施,各级公安均上线部署了众多的软件系统。特别是在省直辖市级的IT环境中,系统的数量往往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系统的部署往往是在不同级别的下级单位分级,分散的部署。这就造成了各个单位在应用上的各自为政不能共享需求与功能,在资源上的重复投资不能集中管理投资资源与投入方向,在管理上的缺乏统一规划与实施不能实时有效的了解各个单位的信息化情况并给与指导。
针对上述情况,在云技术、虚拟技术应用的前提下,本文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思路——应用资源服务管理平台。
1 关键技术
1.1 云计算
云计算包含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及在数据中心提供这些服务的软硬件设施。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一直被称作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所以我们使用这个术语。而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就是我们称作的云(Cloud)。
当云以即用即付的方式提供给公众的时候,我们称其为公共云,这里出售的是效用计算。当前典型得效用计算有Amazon Web Services、Google AppEngine和微软的Azure。不对公众开放的企业或组织内部数据中心的资源称作私有云,公安局的云平台即属此类。
该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1)平台能随需应变的提供使似乎不断增长的计算资源,平台终端用户即各级单位无需再为计算力准备计划或预算。(2)平台可以根据需要,逐步追加硬件资源,而不需要预先给出承诺。(3)平台提供其用户短期使用资源的灵活性,通过申请获得资源,不用时即可释放。
1.2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是在计算机方面通常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CPU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单CPU模拟多CPU并行,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多个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虚拟化技术实现了IT资源的逻辑抽象和统一表述,是在云平台上快速和大规模交付部署应用的重要技术基石。
2 平台设计
(图1)为整体应用系统结构示意图。图1中指明了应用资源管理平台在整体应用系统中的位置,应用资源管理系统是把应用软件作为云基础资源在云平台进行管理,以便以流程化、标准化的方式实现应用软件的与共享,实现标准化快速部署的目的。
整体应用系统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层、虚拟化层、资源整合层、资源服务层、系统管理层、信息展现层与接口层。
基础设施层由各类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组成。
资源整合层关注多种异构资源的整合存储使用等,将多种异构资源的监控方式整合为符合预制标准的模式。使用统一的资源模型,通过封装的资源包以标准的配置安装各种资源。
资源服务层关注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资源供使用者使用。在服务层中利用资源整合层提供的标准监控接口,结合流程引擎、策略引擎、自动化引擎,达到智能化提供资源服务。并以负载生成和性能测试等方式达到容量管理。
系统管理层关注对整个云资源管理平台的系统管理部分,提供完善的系统管理功能。
信息展现层则是用户最终使用的终端界面,可以看到各类整合后的资源信息及各类应用的入口。
与上述相呼应的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属于基础设施层,数据中心、应用资源池、数据呈现、传统终端软件等均作为资源封装至存储于整合资源层,共用中心、应用资源管理、运维管理等则跨资源服务与系统管理,其中资源服务属于后台支撑,云桌面与用户门户则归属于信息展现层。业务数据交换系统则属于接口层,实现各类应用资源的数据交换服务。
3 工作原理
应用资源管理平台由五大部分组成:资源管理,资源审核,动态部署,资源回收,动态更新。(图2)应用资源管理平台结构。
各部分功能及相应工作原理如下:
(1)资源管理:负责对应用软件资源进行维护,相应资源可以定义为在线服务、打包安装、虚拟映像等根据软件特点封装的软件安装运行包,以便适应各类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不同的环境要求。其体现形式可以是虚拟机映像(服务端适用)、可下载程序包(客户端适用)、模板(网站类适用)等。(2)资源审核:对于提交的应用软件资源进行规范性、可用性、安全性等审核,各级单位在整体应用资源没有可用软件的前提下,开发出的软件,可以提交平台,进行相应审核后,可以到平台上,与其他用户共享,其他用户使用后,根据使用情况,原贡献资源的用户可以获得一定的回报。(3)动态部署:有软件需求的用户,在需求申请获得通过后,将根据其输入的需求如工作模式、数据规模、性能要求、安全要求等,系统将通过本子系统,实现定向部署或者虚拟机建立、服务器参数配置、软件自动部署,应用入口信息等自动交付工作。(4)资源收回:当某用户不再使用软件时,可以将分配给该软件的系统资源进行回收,并对原有的程序、历史数据做相应的处理。(5)动态更新:将管理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为这些程序提供更新服务与管理。
4 结语
通过将应用软件资源化管理,利用公安局的云计算中心的基础设施及虚拟化自动执行与管理技术,设计一个可以流畅运行的软件需求提交、审核、分发部署、运行、维护、收回的管理机制并辅以软件平台,经过实践运行,明显减少了诸如办公软件、报表软件、文档管理、内部门户等通用软件的重复开发建设投资,不仅减少了第一次开发建设成本,而且由于其统一规范的特点,为今后的同步升级消除了各种障碍。本文所设计的平台,也助于那些拥有众多软件系统、众多部门下级单位的大型企事业机关等组织,在信息化工作中,实现共享软件资源,减少重复投资浪费等目标。
参考文献
[1]高蕾,杨燕,钟华,于谨维.面向多租户的门户资源管理框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08):30-32
[2]刘晓乐.计算机云计算及其实现技术分析[J].电子科技,2009(12):100—102.
[3]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26—34.
[4]虚拟化与云计算小组.虚拟化与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33—135
[5]杨勇.基于虚拟机的虚拟计算环境研究与设计[J].软件学报,2007(3):3-4.
篇3
关键词:营运资本管理 企业绩效 员工绩效 考核指标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35-02
一、问题的提出及概念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在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下,全社会各行各业、各部门和单位都非常注重绩效考核。国家对国有企业还专门制定了业绩考评体系。目前绩效考核主要是从财务成果上进行的考核,比如采用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均是在经济活动结束后,考核一段时间的业绩,对员工的考核也是以员工的劳动成果作为考核依据,如销售人员用销售额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是,事后的考核只是对业绩进行评价,并不能促进绩效的提高,另外容易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无法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因此,笔者拟从影响绩效的最主要因素即营运资本管理出发,将其纳入企业和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旨在将工作目标与绩效考核相统一,改善企业管理,增强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能更好地实现绩效增长。
(二)概念界定
1.绩效考核。绩效考核起源于西方国家文官(公务员)制度。1854年—1870年,英国对文官实行按年度逐人逐项进行考核的方法,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励与升降,充分地调动了英国文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廉洁与效率。文官制度的成功实施,使得有些企业开始借鉴这种做法,在企业内部实行绩效考核,试图通过考核对员工的表现和实绩进行评价,并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任用与升降等的依据。
随着企业组织发展的逐步完善,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已成为一项系统工程。是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企业和员工一段时间的工作行为及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结果对将来的工作行为和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通常由从上到下的几个层次组成,分别包括企业绩效考核、部门或分部绩效考核和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等。考核的方式通常有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
2.营运资本管理。营运资本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解释。广义的营运资本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的总额。这个概念主要在分析资产的流动性和周转状况时使用。狭义的营运资本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各类流动负债之后的余额,也称净营运资本。狭义的营运资本主要在分析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时使用。
企业应当持有适当数量的营运资本,如果缺乏,则会面临短期的经营和财务风险。但营运资本作为短期资本,其盈利能力较差,所以持有过多则会降低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因此,营运资本管理是一个在收益和风险之间不断权衡的过程,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的获利目标,同时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对营运资本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企业的资本营运能力决定了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因此,笔者在传统绩效考核基础之上,将营运资本管理的指标作为企业和员工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可以从根源上切合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目标。
二、基于营运资本管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1.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目前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主要有利润指标和市场价值指标。利润类的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等,市场价值类指标主要有经济增加值(MVA)、市场增加值(MVA)、托宾Q等。以上指标均是从企业经营的结果来衡量企业的绩效,与企业最终目标相挂钩。这些指标虽然可以看出企业经营成果的多少及增减,但是不易看出企业经营成果变化的原因。因此,笔者拟从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根源着手来分析企业绩效的强弱,即采用营运资本管理效率高低的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绩效。因为企业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必须保证销售增长与现金流的变动平衡,否则企业会因增长过快而陷入财务困境,或者因增长太缓慢而使财务资源闲置,以至于压低企业价值。因此,无论对一个增长过快还是过慢的企业而言,营运资本管理都是可持续增长中的关键问题,只有一个平衡增长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绩效。因此,笔者拟采用以营运资本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包括销售额(Sales)、经营收益(IFO)和营运资本率(WCR),在计算总考核指标时,三者权重均为三分之一,也可以根据重要性确定权重。即
P=SalesK1+IFOK2+WCRK3(K为各指标的权重)(式1)
其中,营运资本率(WCR)=(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全年销售额(式2)
为了更及时有效地控制营运资本比例,也可以每月进行一次测评,此时年度营运资本比例估算公式为:
WCR=(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上三个月的平均销售额(式3)
篇4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铁道院校普遍设置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环节、就业出路等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并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是就业的必备技能。但事实上,高校开设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环节缺乏整体规划,加之学生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社会适应力较弱,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以就业能力提升为导向完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1.完善现有教学体系的重要支撑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合格的应用人才为目标,理论储备和实践技能都要与单位和社会运行紧密结合。从现实情况看,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存在供需矛盾,大量高校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涌向人才市场,而企业却无法吸纳这些专业学生,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内容也不能满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还不完善。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的比重,增加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学时,可以缩小学生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另外,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增设实践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理论教育模式的弊端,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中实现创新,这种创新成为完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支撑。
2.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保障
开展实践教学是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有效保障,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务水平,使其能较快地融入市场,胜任工作,实现顺利就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实践教学,不仅扎实了基础理论,也强化了实验操作、软件运用、实训技能锻炼等内容,实现校内外实践环节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1]。
3.实现校企联合办学的基础条件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量是有一定空间的,这也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办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为谋求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常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而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实现校企联合办学最直接的途径和渠道,学校向企业输送实习学生,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投身企业生产建设,使学生获取更多企业提供的平台,为校企联合办学提供了基础条件。实践内容越具体、越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越高,越能利用专业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2]。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困境
1.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办学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思维观念的束缚,偏重理论知识的?魇冢?以理论掌握程度为主要考核标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论是社会实践、校内实验还是课内外实训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教学过程看,多数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仍沿用传统讲授型教学方式,给学生传授大量理论知识,过于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较少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理念下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使学生缺乏创新动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并不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对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3]。
2.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梳理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是一个完整体系,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由实践内涵和实训外延两方面构成,校内实践教学的目标、环节、内容、思路和效果以及校外实践教学的模式、手段、策略和考评要共同发挥作用。内涵条件是实践的方案设计、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外延条件是实践的硬件设施、师资配备、基地创建等,这些都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保障。事实上,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很少从系统性角度思考实践教学过程,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论形式如何都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参与了较多的实践活动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结论,无法真正领悟所学的专业知识。
3.实践教学管理存在混乱
尽管部分高校鼓励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社会资源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但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却存在诸多混乱之处,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任务安排后,管理环节出现问题。在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后,没有建立相应的追踪监督机制和双向沟通交流方式,而更多高校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实践方案设计和内容实施都没有深入研究,相应的配套措施和管理经验不足,主观管理现象严重。高校与社会没有从双赢角度商议实践的具体方式,造成实践过程的评价和考核缺少量化指标,学生实践效果不显著,管理上的滞后造成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实践环节难以落到实处[4]。
4.实践教学基地严重不足
目前,高校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课程实践要求。多数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只局限于常规课堂教学,进入一线企业挂职的机会较少,学校、学院和实践基地的利益分配和资源对接不通畅,企业认为学生实践会造成单位负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学校则认为实践基地是免费向企业提供劳动力,并没有给学校带来利益补偿。这样,实践基地建设存在诸多困难,即使建设实践基地也只是作为实习环节的一部分,较少关注实践基地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长期效益等,导致基地利用率不高,无法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2]。
5.实践教学内容片面单调
实践教学内容是针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殊性来设置和安排的,多数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以社会调研、业务流程模拟操作、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展开,显得片面单调,即使与社会及企业有一定接触,也只是局部了解。实践教学环境、项目、目标、过程及标准等都是虚拟的,学生参与企业真正意义的运行实践非常少,多数企业由于自身业务的保密、安全或资源的限制,并没有提供针对学生的实质性实践内容,不允许学生参与企业的实务操作,学生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的运行规律和特点。
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
结合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特点,要以学生顺利就业为导向,确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需要,具体教学策略和模式可按以下路径展开。
1.更新理念,确保师资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要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突出经济管理的原理方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不断更新理念,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实践应用教学转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环节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顺利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归宿,增加实践课时量,创造条件为学生实践服务。
在更新理念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定期将专业教师送往企业挂职培训,接受实务技能训练,才能将企业的需求信息、决策方式、办事流程带入课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了解实际情况,并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教师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提高教师水平,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既要有理论教学水平又要有实践能力,才能带动学生实践活动的长效发展[5]。
2.校企合作,质量优先
为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必须找到校企利益互惠和需求满足的交点,学校要尽可能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储备、研究方向和教学资源为企业改进管理流程、研发新型产品、培训企业员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企业则要发挥其拥有的信息和资源,协助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现交通运营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
校企合作要真正实现双方共赢,就要保证合作质量,这也是推行校企合作的本质所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安排要与企业工作环境和要求紧密结合。为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能收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就要以质量为本,从实践经费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作好具体规划,并根据企业情况的改变灵活调整。
3.基地建设,注重效率
实践基地是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良性运转的有力保障,要由校方和企业领导、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和技术专家、双方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基地领导小组,负责实践基地的规划和落实。
实践基地建设要依托校外企业加以推广,要持续性建设而不是一次性建设,使之真正为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渠道。因此,广泛实现产学研合作基地一体化,拓展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办学思路,提高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就业能力,必须将专业实践、德育实践、调研创新实践和技能实践融为一体,体现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4.方式灵活,考核客观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除了社会调研、企业实?`外,还要在校内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可根据教学需要实施情景案例分析,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并得出结论;通过视频播放企业治理和公司运营方面的成功案例,由教师详细解释说明,增强直观效果;配备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实训室或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实务操作,强化动手能力;以实践性、应用性、调研性和建模性内容为主,改革毕业设计模式,体现论文的实用性;开展论文大赛、创意大赛、风采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还要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提供经费和平台,由学生组队完成相应项目。
篇5
【关键词】城市 轨道交通 运营管理 规范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磁悬浮、现代有轨电车等,集车辆、轨道、机电、供电、通信信号、运输组织等多专业、多工种为一体,具有点多、线广、面大、客流量大、封闭运行等特点,对运营管理有着很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不断增多。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30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共计133条线路,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60.9亿人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4152.8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显著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是运营管理中的任何疏漏和缺陷,都容易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甚至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常态问题
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时间不长,运营管理仍存在着很多常态问题:(1)运营管理制度滞后。多数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制度滞后,管理标准不统一,结果了浪费运营资源,而且难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隐患。(2)运营管理模式不够规范。国内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区别,有的沿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还有的采用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实际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3)管理人员水平低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很快,而一些运营管理人员欠缺学习主动的意识,技术和知识明显滞后,难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需求。(4)驾驶员的综合水平不足。列车司机岗位安全责任重,专业技能要求高,是运输安全的保障者,行业对优秀列车司机的需求日益迫切,而现有司机的素质水平仍不足以从容应对复杂的环境。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路径
1.完善运营管理制度
建立运营管理制度在于规范运营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各项运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约束。首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按照《地铁与轻轨系统运营管理规范》对规章进行修订和优化,确定运营管理岗位职责,明确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能,保证运营工作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运营管理制度,规范运营人员的工作行为,规避不良操作行为,对于存在工作不当的运营人员应予以一定的惩罚和处分。另外,加强对轨道交通乘客的宣传、管理和引导,并形成书面的管理制度,以尽可能减少乘客的不良行为,为城市轨道运营提供切实保障。
2.规范运营管理模式
为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序、平稳发展,运营单位必须及时优化运营管理模式,确保运营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在融资方面,运营单位应积极借鉴国外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以多元化投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的运营管理效率,切实关注和重视运营风险。在运营管理标准方面,应尽快形成一套统一的运营管理标准,包括人员管理、维护管理、技术标准等,以避免资源浪费,全面提升运营管理质量,切实保证运营管理整体效果。在设施方面,及时优化和改善软硬件条件,提升隔离门、空调系统、监控设备、报警设备等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并且加强日常管理、维护、监控,建立明确的维修和监管机制,确定安全维护和保养周期,避免交通异常和事故的发生。
3.建设运营管理团队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复杂而系统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严重的混乱局面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运营单位应大力引进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吸引具有丰富运营管理和技术操作经验的人员参与到运营管理工作中,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制度,定期对运营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帮助运营管理人员掌握和了解先进的运营管理方法和技巧,并积极运用到日常管理活动中。运营单位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经济效益、安全管理、日常维护和运行服务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并且借助必要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政策,提升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各项运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4.加强司机培训及安全管理
运营单位应通过多种方式对列车司机加强技能培训,包括新司机上岗培训和老司C轮回培训,从理论知识、标准化作业、故障处理、应急处置等几个方面提高司机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例如,北京地铁公司设立了金手柄奖,以激励电客车司机安全行车。公司工会定期组织全体司机进行联合培训和对标操作,并参加北京市技能大赛,再选拔优秀司机参加全国轨道列车司机职业技能竞赛,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苏州轨道交通运营乘务专业QC小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用于电客车新司机培训,使学员司机熟练掌握电客车基本的操作规范和应急处置程序。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主线,为推行“安全标准化”,2014 年交通运输部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全面阐述了安全管理的内容。运营单位必须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加强对安全事故的防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降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结语:我国城轨交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估计,“十三五”期间我国轨道交通总投资将超过15000亿元,到2020年运营里程或将超8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为人们提供了便捷、高效、快速的交通方式,对于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现象,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运营单位应综合衡量各种影响因素,积极优化管理模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动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汪文忠.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现状与对策[J].交通与运输,2015,31(4):38-39.
篇6
关键词:运行效益;运行收入;运营成本;实施保障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highway development,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freeway company operation benefit is a curr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Operation efficiency is a system engineering, highway enterprises must take to increase revenue, reduce operating costs, and improv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other measures, so as to better ensure the operation benefit.
Key words: operation efficiency; operating income; operating costs; implementation guarantee
中图分类号:U412.36+6.1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一、影响高速公路运营效益的若干因素
一个高速公路企业要取得良好的运营效益,就应考虑运营收入、运营成本和运营管理绩效这3个关键因素。而从影响因素的性质上看,影响运营效益的因素主要来自企业的内外环境。
(一)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企业的运营效益受到外部环境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然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很完善。国家行业政策、经济政策、环保政策、高速公路项目所处的区域环境和社会支持环境、市场态势等的变化都会给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运营是由一系列的企业经营活动构成。高速公路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战略、模式、制度和办法等都影响运营效益。从高速公路企业内部环境来看,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点。
1.财务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时期大中修等养护维修费用、管理费用、交通量达不到预测水平、收费标准调整、经营决策失误等都会导致投资达不到预期的效益。
2.运营管理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服务水平差、运营组织效率低、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等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当然,以上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如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会对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经济效益和运营管理基础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外部的市场环境因素会影响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效益和运营管理效率;行业政策变化会影响收费标准的调整和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等。
二、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提高途径
(一)提升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模型
高速公路企业要提高自身运营效益有三个基本途径:一是提高运营收入;二是降低运营成本;三是提高运营管理效率。这三个途径又包括许多具体措施和方法。要达到整体运营效益提高的目的,还应依托高速公路企业的管理变革,离不开企业外部支持环境。企业战略、人力资源、领导、组织和企业文化等是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保障,企业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法律、技术水平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实施各项措施的基础。
(二)提高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途径与措施
高速公路企业可运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手段和有效的经营开发措施,利用现有高速公路设施及其沿线资源的功能,提高运营收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本身的运营效益。
1.提高运营收入
运营收入主要包括通行费收入和多元化经营收入。通行费收入是高速公路企业的主营收入。决定通行费收入的关键因素是收费标准和收费交通量。收费标准是受政府监管的,因此在收费标准确定的情况下,提高通行费收入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收费管理和增加车流量。一是加强收费管理。在收费标准确定情况下,可通过加强收费管理来确保收费收入的稳定和增加。高速公路企业在客户群稳定的情况下,应加强收费管理,加大堵漏保收的力度,完善各项收费管理制度。二是增加车流量。高速公路企业可通过完善伺服系统、提高服务水平和优化通行环境等手段,吸引和发展潜在的客户群,从而提高通行费收入。如途中紧急救援,车流跟踪监控、餐饮、加油,行驶环境预报等系统,为行车提供安全救助、旅途保障,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客流,以吸引交通量。三是加大经营开发力度。高速公路企业还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施综合开发战略,进行多元化经营,可通过各种方式介入广告业、物流业、旅游业、高速公路客运业、房地产业等,为企业发展新的创收点。
2.降低运营成本
影响运营成本可以分成三大类,即约束性成本、弹性成本与运营技术。约束性成本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路产摊销、财务费用。弹性成本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养护维修费。从控制约束性成本角度分析,目前高速公路企业路产摊销的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和工作量法,二者相比而言,工作量法更符合会计中收入与成本匹配的原则,但在预定净残值和特许经营权使用条件不变的约束下,不管采用何种摊销方法其总成本并不会减少;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费用主要是由于企业融资产生的贷款或者债券利息费用,在还款方式和利率固定的条件约束下,高速公路企业没有可行有效的方法去控制财务费用。因此高速公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弹性成本及提高运营技术。实施措施有:实行运营成本的全面控制、运营目标成本控制模式、推行养护管理市场化、采用运营管理新技术等。
3.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运营管理效率是保证高速公路企业具有良好运营效益的重要条件。高速公路企业要实现最优经营目标,提高其运营效益,就需加强企业内各个部门相互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高速公路企业的组织运行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等。一是运营管理体制优化。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体制直接影响企业综合效益的发挥。目前管理体制常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等弊端,造成资源浪费、管理效率低以及资本效率下降。运营管理体制优化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运营管理体制首先要按照运营管理体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坚持依法治路;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政企分开、分工合作、精简高效的主要原则来理顺各种体制关系,采用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性管理机构,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产业化经营模式。二是完善企业治理机制,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高速公路企业经营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特许经营使高速公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管理职责分明。而目前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经营人员权、责、利不对称,经理对企业目标的追求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经营人员对下属职位和个人缺乏激励和监管的积极性,企业运营效益难以提高甚至呈下滑趋势。
高速公路企业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管理资源,适应运营管理系统化、高效率和服务优质的要求,“精简有效”地合理配置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收费人员,“因路而宜”地科学制定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各项运营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从而保障运营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使高速公路企业发挥出综合优势和整体运营效益。
(三)提高运营效益的实施保障
采用加强收费管理、增加车流量、加大经营开发力度、控制运营成本、优化运营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措施,使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还需要企业的经营战略、人力资源、技术、组织、文化等方面的支持,也有赖于企业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政策及相关技术条件等外部因素的保障。目前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为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及其效益提供必要的生产要素和有效的外部市场运行条件;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为高速公路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资产管理等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坚实基础。因此高速公路企业要保障提高运营效益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就应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逐步树立高品质服务意识,实施深化多元经营业务的战略,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完善经济激励机制,建立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经营机制。
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综合采用上述三条基本途径及其措施。这些措施涉及高速公路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随着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变革,高速公路企业确保其运营效益越来越显得重要,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仍需进一步统一和研究。
参考文献:
篇7
在短短的几十个学时之内,如何能把这么多的知识教好学透,确实存在很大困难。②实践性较强增大了教与学的难度,《运营管理》是典型的实操性课程,其内容多围绕企业生产/运营一线,涉及到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比较偏重于方法和实践,教与学的难度相比工商管理其他课程更大。从教的方面看,教师缺乏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经验极大影响了授课效果。目前高校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不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状况,教学中理论讲解偏多、联系实际较少,极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枯燥、不生动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从学生方面看,目前高校大学生多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由于没有生产运营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运作实际,对企业运作内容、业务流程没有感性认识,阻碍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致使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不是很高。③学习功利主义下的选择性忽略,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状况下,大学生的学习往往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很多学生以就业为导向,不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而是忙于考取计算机、驾照、会计等各种资格证书,对正常的课程学习得过且过,只要能够毕业,能拿到文凭就行。因此包括《运营管理》在内的基础性、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且从就业取向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大多希望将来能到政府机关、金融行业、国有企事业单位从事理财、营销、人力资源或战略管理等所谓白领工作,而作为组织最基本职能的生产和作业管理岗位则备受冷落,也使得学生对于与生产管理相关的课程不够重视。
二、对策建议
要提高《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除了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内涵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更要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优化课程内容,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而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企业运营涉及面广,因而《运营管理》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广泛、知识繁杂,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交叉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学生对本课程缺乏认可度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进一步优化《运营管理》的课程内容,将运营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作为学习重点。建议将运营系统的生命周期作为主线,将运营管理课程的内容分为运营决策与战略、系统设计与构建、系统运行于控制和系统维护与改善四大部分,重点讲授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运营管理基本概念、产品开发与技术选择、设施选址与布置、工作设计、能力与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物料需求计划、作业排序、维修管理及可靠性以及准时生产制、敏捷制造等新型生产运营方式,取消有一定难度的工艺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最优生产技术以及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对于“需求预测”、“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与其他课程重复设置内容,可以选择不讲或概述。《运营管理》是管理科学中最具有包容性的一门科学,但是不能期望学生通过一门课的学习就能掌握所有内容,关键是让他们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
2.转变教学理论,创新教学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运营管理》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采取研讨式、启发式教学,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逐步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教师要从原来的课堂主角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关键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运营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运营管理。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可将运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比如,在讲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思考这样的现象:电视、手机、汽车等很多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品种日益增多,价格不断降低,企业是如何做到的?传统的大量流水生产的优势是什么?有何弊端?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运营管理》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目前条件下,由于学时有限、企业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让学生到企业实践是非常困难的。可行的方法就是高校通过自身努力,开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资源,比如沙盘模拟、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案例、现场录像、现场参观以及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其中沙盘模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教学,在高校企业管理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多。沙盘模拟训练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模拟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实战性、竞争性、综合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使学生不离校园就能接触公司管理的全过程,而且实施成本低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运营模拟软件、仿真优化软件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学校应该增大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由于沙盘模拟系统是一套比较复杂的、大规模业务集成软件,很多老师也不能熟练操作,因此也要搞好师资力量培养。
篇8
关键词: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
1 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
1.1 生产职能与经营职能相互剥离
流域水电开发公司与梯级电站在职能方面有着明确的划分,流域开发公司作为投资、经营和财务结算中心,主要负责战略研究、资本运作和生产营销等工作,梯级水电站作为生产单位负责安全发供电,是一个纯生产中心,其任务是安全、稳定、经济、高效地抓好电力生产,而电价测算、市场营销、电力调度、效益评估、分析和研究电力市场、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和发展趋势等工作则由流域水电开发公司的相关职能部门承担。
生产职能与经营职能的分离既是管理专业化分工的需要,也有利于生产单位和经营单位专心履行各自职责,又有利于不同类型梯级水电站之间的综合调节,提高各电站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梯级水电站的内部管理问题通过集中管理可以在公司内部就得以消化或得到有效控制。
1.2 水库联合调度与电力联合调度相结合
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流域各梯级水库的联合调度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发电效益最大化。
2 电力生产实行集约化管理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途径。水电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则必须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必须采取集约化的管理形式,走规模效益之路。通过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生产技术管理、检修管理等来合理调配和利用资源,达到对人、财、物的高效运作和优化整合,体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1 实行集中管理
传统的水电站管理模式把单个电站作为企业来办,每一个电站都有自己独立的管理机构,运行、维护、检修、后勤队伍一应俱全,导致企业内部机构臃肿。流域水电公司加强流域调度功能,梯级水电站将只保留运行和维护职能,其他管理职能逐渐弱化,检修、后勤等职能由流域开发公司下设的专业单位承担,电力生产的调度以及外联工作则由集控中心负责,集控中心根据系统每天的负荷需求情况,结合水库来水情况、水头、流量以及耗水率,使流域水电站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2 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主要内容
2.2.1 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的目标。明确目标是建立运营管理模式的基础。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目标就是确保安全生产,全面完成发电任务,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与健康水平,确保安全绩效、效益绩效和发展绩效的顺利完成。
具体表现:(1)安全绩效:未发生人身死亡和群伤事故、较大设备、火灾、交通责任和环境污染事故、电厂责任的一般电网事故、垮坝(围堰)和水淹厂故,未发生对公司形象造成不利影响的事件。(2)效益绩效:发电量、可靠性指标(等效可用系数、非计划停运率)、集控运行指标(远程集控投入率、AGC/AVC投入率、远程开/停机成功率)、水库调度运行指标(水能利用提高率、洪水预报准确率、最大一次洪水预报准确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畅通率、洪峰预报平均时效性系数)。(3)发展绩效:新投运电站装机数。(4)成本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5)设备自动化水平与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满足无人值班的要求。(6)复合型人才培养: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做到“一专多能”,满足运维合一的需要。(7)管理水平:实现无人值班、远程集控、运维合一,创建世界一流水电站。
2.2.2 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的总体原则。要以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经营管理机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梯级电站的运营水平,流域开发公司应按照“大公司、小电厂”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强调各个梯级电站作为成本控制中心,强调梯级电站发挥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的职能,剥离梯级电站计划、预算、检修、后勤服务等职能。流域公司负责对人力资源、资金和技术资源的统一管理,协调发电、检修、泄洪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梯级电站发电能力,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实现水能的充分利用和发电效益的最大化。
2.2.3 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
(1)远程集控,水电联调。电网只负责调度分配流域总负荷(只有在事故情况下,才直接调度各个厂站),流域集控中心负责各个梯级电站水、电联合调度,各梯级电站负荷由集控中心分配,设备检修由集控中心统一安排。集控中心对流域所有梯级电站实行远方监控,梯级电站负责设备巡检及维护工作,在异常情况下进行紧急操作。(2)主辅分离。水电站剥离社会职能,只进行电力生产工作。(3)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电站现场不设置运行值班人员,由集控中心对所有梯级电站进行远方集控,仅留少量值守人员,白天上班,晚上待命。(4)运维合一。要求现场人员不但要懂得运行而且还要懂维护,在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并以最快的速度恢复运行。(5)集中检修。各个梯级水电站不再专门设置检修队伍,机组的大小修工作都交由检修公司负责。
3 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与传统水电站运营管理的比较
3.1 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拥有更高的水能利用率。在流域梯调中心或者集控中心的统一调度下,根据各个电站的实际库容、电网负荷需求和单点气象情况制定出最合理的运行方式,确保不出现不合理弃水。
3.2 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拥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风险也是机会成本,这里既有市场需求风险,也有电站本身的风险,表现在电量生产风险、安全管理风险、可靠性管理风险和成本风险,并且,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3 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更有利于动态成本管理:水电站的生产经营成本主要分为固定成本和动态成本,固定成本主要是指机组折旧、人力资源成本、设备维护费用、机组检修费用和技术改造费用;动态成本是指因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一些成本,如电网电压过高需要电厂机组进行进相运行以吸收系统无功,如电厂AGC运行出现瞬时偏差时,电网会根据偏差情况进行月度考核;为确保电网实时负荷需求,水电站的一些机组会长时间处于旋转备用状态,不能产生电能但却耗费大量的水资源。
3.4 必须有足够的、先进的技术支撑;有利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各发电企业精兵简政,减人增效,实现无人值班,降低单位电能成本;有利于职工生活基地外迁,方便职工家属就业、医疗、教育等,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发电企业按现代企业集资建设或改造、完善、有序、有力参与电力市场的竞争;有利于促进对环境的战略性考虑和能源资源合理调配,优化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3.5 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度的自动化水平和远程集控技术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加强学习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相关知识,运维合一的生产管理要求促使广大职工更新知识结构,加强对运行、维护及全厂设备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4 建立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模式的注意事项
4.1 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模式需要完整的设计规划。流域开发公司在实施流域水电站运营管理模式之前,必须要做好完整的设计规划,包括实施周期、人员配置、机构设置、管理界面划分、自动化管理、水工建筑物分布等问题。
篇9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资源池;网管;应用;门户;监控
1、引言
随着相关业务系统的落地,虚拟资源池在内部外部得到了广泛使用,极大的满足了内部业务快速部署的需求及外部客户的需要。通过业务初期的快速发展,云主机、云桌面、云存储业务于一体的混合云平台对内部应用系统和外部企业日益增多,对云计算管理平台提出了支持在线订购、远程自助管理、资源快速开通等新的运营管理需求。同时,随着云平台内部规模不断扩大和众多业务系统逐步迁移到云上,对云计算网管的运维功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现网云计算的网管系统改造优化成为当务之急。
2、网管系统逻辑拓扑
现网存在三种资源池,其中云主机、云桌面共用OMS系统进行虚拟资源的日常监控、告警、配置管理;云主机由BMS系统发放;云桌面由ITA进行资源发放;云存储由ISM系统进行业务发放和日常维护;分析现网云平台管理系统的逻辑拓扑,存在如下问题:(1)两个数据中心是两套独立的管理平台,没有统一的运营、运维界面。(2)每个DC内,从业务维度可以看出同时存在云桌面和云主机、云存储的维护管理系统,都是各自为政,无法统一拉通管理和监控。(3)现网不能支持异构虚拟化管理。(4)最终用户无在线业务订购和自助服务的界面。用户无法自助完成注册、订购、使用、管理等业务操作。(5)合作伙伴管理及第三方业务集成能力不足。(6)面向虚拟化的管理系统,仅能管理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缺少对云平台配套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的监控管理能力。
3、优化改造
(1)部署跨数据中心统一运营管理系统,统一发放云桌面、云主机、云存储业务,简化业务管理,兼容现网企业云商店系统。(2)部署跨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系统,集中监控云桌面、云主机、云存储告警、性能,兼容现网云平台已有的设备管理功能。(3)改造后的运维管理系统,不仅能监控现网虚拟化资源池的计算设备、存储设备,还可以监控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提供数据中心全面运维监控。同时还支持对第三方物理服务器、异构虚拟资源池进行监控。(4)满足云计算业务运营的需求,提供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在线注册,自助业务申请、资源开通和管理等功能。(5)改造后平台,提供合作伙伴管理、第三方业务集成和。(6)改造后平台支持计费功能,并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接。
3.1运营管理平台。运营管理平台由门户应用、业务运营、资源管理、系统管理、数据以及接口等组成。用户能够通过自服务门户Portal进行用户注册、用户注销、业务订购、业务变更、业务退订、资源使用等业务操作。企业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管理平台对所订购的资源进行监控、分配和重启等操作。运营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运营管理门户Portal进行资源规格管理、资源模板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运营操作。门户系统应由用户自助门户和运营管理门户组成,分别面向用户和运营管理人员提供操作界面。用户管理要求能够实现的功能包括用户注册、用户注销、修改用户信息、修改密码、密码重置、设置用户状态、查询用户信息等相关功能。产品管理要求能够实现的功能包括产品定义、产品、产品更改、产品删除、产品查询、产品目录等相关功能。支持多资源池的同时接入管理,并能对多个集群进行资源的统一分配和运营。运营管理平台要求能够支持业务提供商(ISV)合作伙伴管理,并能集成第三方业务,实现云平台的统一运营。支持多资源池的同时接入管理,并能对多个集群进行资源的统一分配和运营。系统支持按用户使用的资源类型和时长进行计费并输出相应话单。客户可在线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所订购的产品进行付费。运营平台支持与主流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对接,如支付宝、手机支付等;实现平台的在线支付功能。
3.2运维管理平台。运维管理平台由资源管理系统、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组成。资源管理系统为运营管理平台提供资源池管理功能;集中监控管理系统为管理员提供日常运维的管理界面,支持告警、性能、拓扑等管理功能。
3.2.1资源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应提供同虚拟化软件相适配的资源管理系统,用于调度物理资源、虚拟化资源;支持资源模板管理、镜像管理、资源分配回收管理、虚拟机资源调整、虚拟机操作管理、虚拟机迁移、虚拟机资源调度管理,支持各类资源(计算/存储/网络)监控管理,支持拓扑、统计报表等功能,并对外提供运维和业务接口。物理资源管理支持发现其管辖范围内的物理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以及它们之间的组网关系。支持将这些物理设备进行池化管理,提供给上层应用管理模块使用。虚拟资源化管理可以统一管理不同系统提供的虚拟资源,包括虚拟机资源、虚拟网络资源和虚拟存储资源等。第三方资源集成管理,支持对现网云平台和其他第三方的物理设备、虚拟化软件进行集成管理,提供统一的资源池管理模型和接口。资源集群管理,统一虚拟化资源管理的能力,对上层应用的发放屏蔽差异,提升虚拟资源的管理效率,降低运维成本,需要提供资源集群管理功能。资源分级管理可以能根据物理位置、业务布局、安全等级等需要对资源集群划分为不同的分区,进行精细化管理,可创建、修改、查询、删除分区。资源模板管理对资源池系统中能够支持的资源模板进行管理,可以创建、修改、查询模板并设置模板状态。
3.2.2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提供数据中心的硬件、软件和业务的运维管理功能,实现硬件、软件和业务的全方位运维能力,需支持友好的WebUI维护界面,支持用户分权分域管理。网元管理提供全网设备资源的增加、删除和查看功能;提供全网资源信息的功能;提供设备维护操作的入口;提供资源的变化统计信息;支持单台增加设备;支持自动发现设备;定时自动发现设备;支持批量导入设备资源。第三方设备管理支持通过SNMP协议对第三方物理设备进行自定义管理;包括设备厂商、设备类型、告警信息、性能指标等。拓扑管理提供以拓扑图方式显示系统管理的设备及其之间链路连接,提供子网、设备、链路的管理。提供网元在线、离线状态显示和刷新,网元故障信息的显示和刷新,链路故障状态的显示和刷新。提供TIPS显示网元和链路信息。故障管理提供数据中心的故障管理功能,将各个业务支撑系统的告警集中管理,功能包括:统一告警管理:支持统一集中展示并管理云主机、云桌面、云存储业务支撑系统的告警、故障;支持统一管理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负载均衡设备的告警、故障;支持对现网云平台上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负载均衡设备的告警进行监视和查看;支持对第三方设备告警的监视和查看。告警远程通知:可以配置通知策略,根据紧急程度、严重程度及时通过Email、手机短信息的方式通知系统相关管理员,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告警知识库:系统需要提供告警知识库功能,方便管理员录入、查询各类告警的处理建议。性能管理能管理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负载均衡设备的状态、容量、使用率、流量等信息。
篇10
【关键词】 房地产 项目开发 运营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很快,房地产项目开发不断增多,该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也存在泡沫现象。有的房地产项目建成了鬼城,这说明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运营管理存在较大问题,例如市场定位不准确、缺乏对项目开发需求的仔细研究、过分依赖政府助推地方经济等。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行管理水平较低,会导致房地产企业出现恶性竞争,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行管理概述
房地产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对项目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运行管理,这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的范围比较广,部门跨度比较大,时间周期也比较长,容易受到较多风险因素的影响。房地产运营管理多是指计划管理工作,各部门是按照预期的目标完成工作,需要完成最初制定的项目关键节点,缺乏过程管理,计划经理在运行管理中起不到任何实质性作用,尤其是在跨部门协调工作中,缺乏实权,职权被架空,失去了计划管理的作用,也降低了经营管理的效果。运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管理人员需要从多项目进度、完成质量、成本等方面着手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做好企业资金的运作,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管理人员还要对计划管理的流程进行改进与优化,使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行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保证项目开发顺利完成。
二、房地产项目开发中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决策阶段
房地产项目开发首先是从决策阶段开始的,只有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才能提高运行管理的整体水平,企业出现重大决策性失误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会影响后期建设、投资等阶段的工作,导致整个运营管理失败。在项目开发运行管理开始后,首先需要做的是将全部资金投入到建设的项目当中,做好市场定位与销售,保证企业的盈利水平,减少投资风险,从而保证运行管理的效果。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不重视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导致市场定位不够准确,出现了决策失误,给运营管理带来较大难度,企业存在盲目投资的现象,这给企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2. 设计阶段
房地产项目开发前,需要进行设计工作,这一阶段是项目造价的基础阶段,根据项目开发的规模、机械的投入、材料的购置等内容,制定成本管理制度,做好费用管理工作。设计阶段也是运行管理的重要阶段,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只重视工程图纸设计、忽视了人员数量投入、机械投入、材料投入等内容,则会降低设计方案的质量。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只考虑工程建设规模,忽视了资源投入情况,缺乏对影响运营的管理因素的全面考虑,这样做出的设计方案自然缺乏实际效用。
3. 建设阶段
建设阶段会有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需要考虑项目开发的成本,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需要控制资源消耗问题,这也考验了运营管理的实际效果,保证资源消耗的合理性,才能保证项目建设投入资源组合的正确性以及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加强运营管理,需要保证项目建设资源的优化组合、开发运营的合理性以及管理工作的合理性。有的房地产企业对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并不重视,人员调配比较随意,材料管理也比较松懈,不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这在建设阶段造成了资源与资金的较大浪费,不利于成本控制,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 项目销售与使用阶段
项目销售阶段关系着企业的经营利润,加强项目开发过程的运行管理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销售工作顺利进行,按时回笼资金,弥补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损失,保证企业有较高的盈利水平。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只有在一个项目顺利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的开发,所以,运行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管理水平较低,则会延长项目销售与投入使用的时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项目销售与使用阶段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人口规模等,想要做好运行管理也是一件非常难的工作。为了保证项目开发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应该保证决策定位的正确性,然后就是做好营销,可以依靠商业广告或者微信营销等,但是这并不能保证营销效果一定好。很多房地产企业错误地认为,只要销售阶段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就可以保证运营管理的效果,运行管理是一项动态综合性工作,不是保证一个阶段工作顺利完成就能实现的,如果把希望完全放在销售与使用阶段,则会增加运营的风险。
三、优化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行管理的措施
1. 做好市场定位与调研工作
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保证运行管理效果,首先应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保证市场定位的正确性,还能发现市场中蕴藏的商机,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市场调研还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运营管理的思路与方向,房地产市场受到当地经济发展、市场需求、人口规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项目开发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也应从这几点出发,首先,了解市场经济发展规模,找到项目开发的最佳场地,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支撑,做好市场研究,保C开发项目具有较高的价值,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能看到项目开发的前景,预测开发的价值,保证运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其次,了解市场需求,项目开发的目的是为了销售,只有销售顺利进行,才能保证企业很快回笼资金,企业只有了解市场需求,才能保证盈利。如果企业不重视市场需求的调查,做再多的项目开发也是浪费资源。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当地房地产市场处于饱和或者过剩的状态,则需要及时停止项目开发,寻求其他市场。最后,了解当地人口规模,人口规模越多,市场需求则越大,企业的经济规模也越大,人口规模是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调查与分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越多,说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一般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都聚集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些人也是房地产项目开发的主要客户群,只有具有较大的人口规模,才能使运营管理发挥出实效。
2. 制定科学的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是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行管理的执行者,管理的水平与企业自身情况有着较大关系,为了优化运行管理工作,应准确定位企业自身,了解自身开发实力。房地产项目开发水平会受到企业资金、开发团队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根据企业自身做好市场定位,才能保证项目开发的效果。有的企业明明自身实力不足,还是选择难度、风险较大的项目,最后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营管理有利于降低项目开发风险,可以将企业带出发展困境,保证企业项目开发的盈利水平。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行管理很大程度上应依靠企业制定的经营战略,并使运行管理与经营战略相一致,如果二者背道而驰,肯定会使企业的发展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制定出科学的企业经营战略,才能促进企业长远、稳定地发展。
3. 把握计划管理中的关键点
房地产项目开发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在制定项目管理策略时,应做好目标的设定,可以在不同的项目中设定分层目标,引导项目开发工作顺利进行。项目开发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不同的阶段,还要对项目进度进行监督,保证制定的目标逐个完成。在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多产品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这说明制定出的项目管理计划还不够具体,项目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在房地产项目开发阶段,应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保证计划管理具有实效性,从而提高项目运行的效率。计划管理还要把握各个关键点,这对计划管理的内容有着较高的要求,计划管理内容设置应更加合理,而且计划内容不宜过细,否则会使决策层无法看到核心问题,不利于对计划管理进行监督,不利于发现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房地产企业计划管理工作贯彻整个项目开发阶段,不同的部门有着不同的计划管理工作,为了设置最佳关键点,应加强资源整合,保证项目运行管理正常进行及房地产项目开发顺利完成。
4.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
在项目开发阶段,相关管理人员应重视成本管理,加强对决策、设计、销售等环节的成本控制,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成本目标的动态管理。根据预算管理的内容以及成本总控目标,对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进行管理与控制,加强责任成本与动态成本的监控,避免在建设阶段出现资源与资金浪费的情况。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应做到成本可知、成本可控,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督与控制,提高T工的节约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项目开发成本,保证项目开发的利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利润与其经营管理水平有着较大关系。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加强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动态管理,根据市场环境以及变化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保证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以及项目开发利润最高。在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只有使企业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责任与工作内容,采取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对管理策略进行优化与完善,才能推动房地产行业稳健发展,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利润。
参考文献:
[1] 苏彬彬.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3):145.
[2] 周亮华.浅析房地产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运营计划管理体系[J].中国城市经济,2011(14):96- 9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资源教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