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篇1

《木偶的森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棵叫罗里的快乐的小橡树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大森林里,突然有一天被一个木匠砍断做成木偶,小罗里从此也就失去快乐开始仇视人类并且联合动物报复人类的故事。这使我感悟到环境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动物是我们的朋友的重要性。

沙尘暴、雾霾、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东北虎、金丝猴、大熊猫……这些濒临灭绝的动物都无不与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掠夺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大家庭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不但要地球为我所用还要珍惜他的资源维护他的生存。

珍惜、维护就要我们从我做起。不乱砍伐树木,土地就不会沙化,就少了沙尘暴、雾霾等恶劣的气候。我们再多植树造林让我们有了绿色的家园这样不光我们有了健康的生活环境就连动物们也有了自己家,到那时世界上的动物可以和人类变成好朋友,就连老虎、狮子等猛兽可以变得像猫咪一样可爱。

为了我们美好健康的未来,请大家少砍伐树木,多植树造林。让我们共同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自然家园!

五年级:柳风细雨

篇2

论文摘要: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健康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要素与人类健康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人地关系、区际关系、代际关系的和谐,它要求在满足当代人健康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满足本区域健康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健康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包括确保身体状态完好的需求、确保精神状态完好的需求、确保社会状态完好的需求,但是,经济条件、技术状况、社会组织对健康需求的可满足性、健康资源的可获得性、健康服务的可进人性构成限制.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健康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人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生命健康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前提.因此,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值得特别重视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分析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对该概念的内涵和特性作了初步的分析[Cil.这里,我们进一步对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功能、需求、限制等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大家继续赐教.

1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与功能

1.1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

可持续发展系统是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区域性是其本质特性Czl.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子系统,它侧重于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健康是其要素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序参数”.

1.1.1人口要素与健康人既是健康的生产者和创造者,也是健康的消费者和享用者.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健康是人口质量的关键指标一方面,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影响着该区域人群的健康观念、健康需求、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区域人群的健康观念、健康需求、健康行为、健康水过来又影响着该区域的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没有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2资源要素与健康人类健康的获得有赖于健康需求的满足,而健康需求能否得到及时、足量、高质的满足,又取决于健康资源的供给能力.所谓健康资源(healthresources),是指所有资源中主要用于人类医疗与保健服务、直接指向避免人类健康风险、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那部分资源,主要包括药物资源(具有治疗作用的自然资源,如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保健资源(具有疗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如温泉、矿泉、泥沼、气候等)、卫生资源(提供疾病治疗和保健服务的社会资源,如医院、诊所、医生、护士、病床等).所有这些健康资源,都是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1.1.3环境要素与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3J.而无论是人的身体、精神还是社会状态,都与人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就人类健康而言,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对人类健康有益,也可能对人类健康有害.自然环境对人的身体状态(physicalstate)有显著影响,它既是健康资源(如药物资源、保健资源)的载体,也是致病因子的源地,环境化学性疾病(如地甲病、地氟病、克山病等)、环境生物性疾病(如鼠疫、血吸虫病、疟疾等)、环境物理性疾病(如高山病、皮肤病等)都与环境致病力有关.社会环境对人的精神状态(mentalstate)和社会状态(socialstate)有重大影响,社会组织对健康资源(特别是卫生资源)的配置会直接影响到健康资源的可获得性(availability)、健康服务的可进人性(accessibili-ty)、健康需求的可满足性(satisfiability).如果健康资源的配置是合理的、公平的和有效率的,这时的社会环境可能是有益健康的,反之,则可能是无益健康甚至有害健康的.因此,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1.1.4经济要素与健康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健康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川一方面,良好的健康状况是人类福利和生产率的基础Cs7;没有健康的人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Cs7;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目标,必须消除各种普遍存在的、能够削弱人类能力的疾病,并使所有需要消除贫穷的人身体健康叫.另一方面,经济能力是人类健康可持续能力的重要支撑,获取健康资源、享受健康服务、满足健康需求,都倚赖于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水平与健康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先进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总是高于落后国家或地区,贫穷地区总是拥有更低的健康水平,贫穷人口总是拥有更多的健康风险.

1.1.5社会要素与健康社会是人类通过各种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形成的具有集体目标指向的人类群落.人类精神状态和社会状态上的完好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取决于人类个体的全面发展,即人的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改善.社会组织为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如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开发新的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通过良好的健康管理体制和健康教育系统减少人类健康的风险,通过公平的分配健康资源和提供健康、服务满足全体人民的健康需求.社会制度、文化习俗、道德观念等社会要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社会环境的整体形式对人类心理上、社会上的健康状态发挥影响和作用.

1.2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功能

可持续发展是一条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人类进步的新的发展道路,协调人类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高宗旨川,因此,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人地关系、区际关系、代际关系和谐、协调、统一的地域系统Cad.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追求人类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同样有赖于这三种关系的和谐.

1.2.1人地关系与健康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生命过程是人体与自然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Cs7一方面,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不断改变着人类健康发展所倚赖的自然环境,并进而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健康资源供给能力;人类不仅有权力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健康发展之路,而且有能力通过改造环境和调适人地关系来实现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环境通过对人类活动的反馈作用不断改变着其环境疾病致病能力,进而影响着人类健康的发展;归根到底,人类身体状态上的损害,都是因为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所造成,只有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造就健康的机体,在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区域里,人类健康是绝对不可持续发展的.

1.2.2区际关系与健康区域是个开放系统,一方面,区域人口健康的获得,并不完全取决于区域本身的特质,它在相当程度上还受制于区域以外的影响;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疫病蔓延等区域环境问题带来的健康风险,可以影响到区域之外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人口健康,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健康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环境污染物质的迁移性,生态破坏影响的放大性,以及人类活动的流动性,决定了区际关系协调对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健康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满足健康需求需要区域之间的协作;因为健康风险分布的不均衡,降低健康风险需要区域之间的合作;协调区际关系,是人类在精神上和社会上获得完好状态的重要条件之一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本区域公众健康需求的同时不能损害其它区域满足其公众健康需求的能力.

1.2.3代际关系与健康协调代际关系、强调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代人健康需求的同时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健康需求的能力.如果不顾后代的健康发展,对有限资源掠夺滥用、对环境污染置若周闻、对生态破坏无动于衷,最终会将后代一步步推向无法在地球上安身立命的深渊,人类健康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为了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当代人应该肩负起保护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协调好人地关系和区际关系,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有益于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的良好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需求与限制

2.1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需求

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需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s7.健康是人的天赋权利,健康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人类健康需求可分为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三个层次.

2.1.1公众确保身体状态完好的需求身体状态完好即生理健康,它是指人体器官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处于无疾病和不虚弱的状态.满足人的健康需求应优先满足确保身体状态完好的需求,这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满足“防病于未然”的健康需求.包括维持生理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的足量与均衡摄人);维护生理健康所倚赖的环境要素(如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特别是清纯的空气、洁净的饮水、安全的食品);提高免疫能力所需要的保健产品与保健服务(如保健食品、保健药品、健身房、锻炼场所、疗养设施)。(2)满足“治病于已然”的健康需求.包括治疗疾病所必需的药物资源(如各种各样的中草药、中成药、西药等);治疗疾病所必需的卫生资源(如医院、诊所、医生、护士、病床、医疗器械等).

2.1.2公众确保精神状态完好的需求精神是生命活动的反映,精神状态完好即精神健康,它包括正确认识自我与现实的认知能力、保持良好心态的情绪协调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意志调控能力,具有适宜社会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精神状态的完好既有赖于身体状态的完好,反过来又能促进身体状态的完好.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样化的,确保公众精神状态的完好,关键是要使公众通过自我调控和心理教育来排除不满、克服压抑、舒解压力,形成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精神世界.其主要需求包括:(1)满足感的需求.这是认知方面的需求.俗话说“知足常乐”,但人的需求和欲望是无止境的.这就要求教育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现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常存知足常乐之心,不怀贪得无厌之欲.(2)愉悦感的需求.这是情绪方面的需求.人有“七情六欲”,无论是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情,还是生、死、耳、目、口、鼻之欲,都是人之常情,但“过则为灾”.这就要求对公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使之形成良好的心态.(3)成就感的需求.这是价值方面的需求.公众需要他人和社会对其存在价值和社会价值给予关注和肯定,需要有成就感,如果他人和社会不能对其价值给予及时、准确的肯定,就有可能产生扭曲现实、意志消沉甚至心理变态的健康风险.

2.1.3公众确保社会状态完好的需求社会状态完好主要指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社会角色。美国学者帕森斯认为,“健康可以解释为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mo.社会状态完好建立在身体、精神状态完好之上,同时对身体、精神状态的完好起着协同作用。确保公众社会状态完好的需求,就是要使公众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其知识、劳动、创造得到尊重,其自由、财产、情感得到保护,其个性、才于、抱负得到发挥,其权利、价值、地位得到体现,最终获得社会的幸福感.因此,良好的社会风气,公平的社会制度,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确保公众社会状态完好的三大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协调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2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限制

限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另一重要概念,可持续发展的限制主要指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川.对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言,经济条件和技术状况、社会组织具有同等重要甚至更加突出的限制作用.

2.2.1经济条件的限制经济能力对健康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健康服务的可进人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因为贫困,有人因饥饿而营养不良乃至死亡;因为贫困,有人因卖血而感染艾滋病毒等待死亡;因为贫困,有人因无钱医治而在病痛煎熬中挣扎;因为贫困,有些地区不计后果地掠夺资源和破坏环境;因为贫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的健康水平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因此,贫困不仅是最大的环境问题,其实也是最大的健康问题!经济条件对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构成的限制主要在三个方面:<1>对公众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人居环境(如住房条件、卫生条件、生态条件)的限制;(2)对公众满足健康需求(如营养物质、药物资源、保健资源、卫生资源)的限制;(3>对与改善公众健康状况有关的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的限制,因为这些都需要经费的投人.超级秘书网

篇3

在世界上单项的资源中,越冬大麦的嫩苗含有最丰富最均衡的营养。一位名叫荻原义秀的日本药理学家,因制造化学合成药而导致有机汞中毒,为此他花费了10多年时间,研究了100多种可食用绿色植物的根、茎、叶和花果、以及它们的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发现大麦的嫩苗比其他的食物都优秀。他就是靠着绿的大麦嫩苗汁液恢复健康的。目前世界上有上亿人服用过大麦嫩苗汁液制剂,人们对它给人体带来的各种神奇效果惊叹不已。1987年11月1日的纽约国际预防医学会议上,专家们称这种大麦嫩苗汁液所制成的绿色食品,是上帝赐给现代社会人类的礼物。

人虽然是万物之灵,但人类不能离开生物圈而独立存在,更不能离开植物而生活。在生物圈中,植物常被称为第一生产者,人、动物和某些微生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各种植物从地面向上,尽量伸展它们绿色的枝叶,贪婪地争着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每张绿色的叶子,都是一个制造食品的“小工厂”,它们才是人类的食物来源。

今天,人类的粮食只由少数几种植物所提供,它们大多是产生谷粒的禾谷类植物,如水稻、大麦、燕麦、玉米、高粱等,这些植物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生活的支柱。它们不但可以作为人类的粮食,而且还可以作为饲料喂养家禽和牲畜。如人们种植燕麦与黑麦草喂奶牛,以提高它们的产奶量及奶的质量。由这些家禽和牲畜再将植物营养转变咸肉类、蛋类和奶制品,供人类享用。

绿色植物怎样制造人类的食物呢?是通过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不断进行光合作用而完成的。它的主要完成者是叶绿体,叶绿体里有叶绿素。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生产食物时,需要一个庞大的原料收集系统,那就是植物的根系。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矿物质等原料经过根系的收集,再通过茎、叶的运输,被不断地送到叶片上的“合成车间”――叶绿体中。当阳光普照大地时,绿色食物工厂就开始工作,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利用叶片表面的小气孔吸进二氧化碳和由根系送来的水分与矿物质原料,在“化学工程师”――酶的作用下,制造出含有高能量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同时释放出生产中的副产品――氧气。绿色植物将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产品,除小部分用于自身的正常生命活动外,绝大部分都贮藏在叶片、果实、种子或根、块茎中,供人类与动物食用。

深绿色的大麦苗,耐寒且生命力强,它生长在气候寒冷的冬天,不受病虫害的侵犯,它是稻禾植物中的佼佼者,在寒冷的气候中,它生长缓慢,充分地吸收阳光与养分,制造出丰富的食物贮藏于深绿色的叶片中,抽穗前的大麦嫩叶中,新陈代谢十分活跃。其中蕴藏着上百种酶以供绿色工厂食用,如果我们人类的能食用此时的大麦嫩苗,绝对是比吃它的种子(麦粒)或“二手营养”(牛奶、牛肉)好得多,但是人类进化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贪图口感与方便(因为禾谷类植物叶片的植物细胞壁是由植物纤维构成,而人类没有消化植物纤维的酶,因而难以吸收其中的精华),所以只好让福于动物了,但今天我们意识到了,我们可以采用高科技的手段,打破植物细胞壁,取出营养素而又保持它的鲜活的原生态,然后将它在常温下浓缩、干燥后制成深绿色的粉末供给人类,这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细胞健康的基本绿色食品,绿色的生命素,一种完全而又易于吸收的理想食物。

篇4

    关键词:饮食 养生 合理营养 膳食 食物营养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将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什么是合理营养

    合理营养即适合各种情况(年龄、性别、生理条件、劳动负荷、健康状态等)的食物、营养素供给量和配比。合理营养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劳动能力、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合理营养将产生障碍以至发生营养缺乏病或营养过剩性疾病(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根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分为6类,即蛋白质 、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这些营养素不仅有量的需求,而且各营养素之间还应有合适的配比。

    二、合理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营养就是生命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所需物质以维待生命活动的过程。对人来说,营养就是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些维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叫做“营养素”。

    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人体系统。构成细胞的物质来源于我们所摄取的食物中的营养素,它们被身体利用,滋养我们体内的细胞。细胞健康无疑决定了人的健康。目前已知的人体所需的四十余种营养素,我们可将其细分为七大类:一是碳水化合物,其功能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于五谷类;二是脂类,其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主要来源于油脂类(食用油、脂肪、坚果类);三是蛋白质,其功能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与于鱼、肉、豆、蛋、奶等;四是维生素,其功能是调节生理机能,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五是矿物质,其功能是建造和修补身体组织、调节生理机能,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六是水,其功能是调节生理功能,主要来源是饮料、汤;七是膳食纤维,其功能是预防人体胃肠道疾病和维护胃肠道健康,来源于各种植物性食物。

    合理营养要求三大营养素供热占总热能的百分比为蛋白质10%~15%、脂肪20%~30%,糖类(碳水化合物)60%~70%。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构成各种酶、抗体及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可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渗透性,并供给热能,缺乏时可致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容易疲劳、循环血容量减少、贫血、对传染病抵抗力降低、创伤和骨折不易愈合、病后恢复迟缓,严重缺乏时可致营养不良性水肿。脂肪可供给热能,构成组织脂肪及储存脂肪,供给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脂肪还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但脂肪摄入过多可致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性脂肪中含饱和脂肪酸较多(鱼类除外),植物油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棕榈油、椰子油除外),饱和脂肪酸可使血清胆固醇量增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减少血小板的粘附性。所以膳食中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S/P)以1∶1为宜,这样既照顾到必需脂肪酸的供应,又可预防一些与脂肪营养有关的疾病(如冠心病、肥胖症等)的发生。碳水化合物是热能的食物来源,有节省蛋白质的作用,可保证正常量的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以维持大脑活动、肝脏解毒和肌肉活动。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可导致热能不足,生长发育迟缓,易于疲劳,摄入过多可致肥胖。膳食纤维为人体健康所必需,为人体内物质代谢所必需,不能由人体合成,只能由食物供给。钙、磷、镁、钾、钠等无机盐是组成机体的必要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人体组织中含量少于体重的0.01%的铁、碘、铜、锌、锰、钛、钼、硒、铬、氟、镍等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酶、维生素、激素、核酸有密切关系。

    有资料称,营养过剩和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各种致命和慢性病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都是人自己吃出来的。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洋垃圾食品的入侵是导致文明病的发生的最大的原因。营养科学告诉我们:“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任何一种食物都可提供某些营养物质,关键在于调配多种具有不同特点的食物,组成合理的膳食。

    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营养。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很大优点;以谷类为主,蔬菜相辅,低糖,高纤维。但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人开始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当前心血管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的发生率高与这种膳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三、如何做到合理营养?

    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十分形象地指出了人类的合理膳食结构:底层为植物性食物,包括面包、麦片、米、面等,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别应吃400--500克;倒数第三层为鱼、肉、禽、蛋类食品,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就吃奶类及奶制品在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最顶层为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营养学家认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摄的油量,按热量计算应占总热量的20%—25%,如:一个体重60公斤人,每日则摄入脂肪以50—90克为宜。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石,不合理的营养是疾病的温床。虽然有些疾病是由于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作用所致,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肥胖、营养不均衡是其别重要的因素。我们一定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理念,真正做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

    参考文献:

    1. 《健康饮食 Go Go Go 》,郝龙斌,天下出版社

    2. 《营养学》,陈淑华,华香园出版社.

    3. 《正确的饮食营养常识》,顾婧,世茂出版社.

篇5

一、联系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适宜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在不断提供人类生存的资源时,却遭到了人类极大的破坏和浪费。如全球变暖(温室效应)、酸雨、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富营养化、淡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社会和动植物的生存与持续发展。高中生物教材中《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两章详细地讲解了有关环保的知识,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当前生活的环境,培养他们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当好环保小主人。具体措施如下:

1、 联系地方环境状况,加强环保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除了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之外,还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亲自体会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例如: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及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环保宣传和干预。

2、进行环保知识测试竞赛

平时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报刊杂志和电视台上的环保知识,再加上平时讲到的一些问题,在“6月5日”环境日那天成印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评分,根据成绩评出一、二、三等奖。开展这种活动既可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

3、举办环保之窗

利用黑板、墙报进行宣传环境法规、披露环境污染的危害,治理环境污染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技术。在环保之窗中尽量多联系些学生经常看到、听到的问题,使学生亲自体会环境问题就在他们身边,受到切实环境教育。总而言之,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它需要全人类来关注。我们生物教师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寓环境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使学生了解环保知识,也是中学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4、将环保纳入实践

与学校德育部门合作,开展环保活动,到社区、街头义务清扫,义务宣传,将环保落到实处。

二、生物学教育与营养健康意识的紧密结合

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了很多人体营养与健康常识,如《动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调节与免疫》,以及《遗传病与优生》和《生物工程制药》等章节都有关于健康营养和疾病防治方面的知识介绍,教师不仅要深入理解生物教学内容中与健康有关的理论,还要收集大量与健康、保健、卫生有关的知识与资料,提高自己的健康保健素养。从而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常识,并建立正确的健康意识。综合而言,从课本中可以提炼缫韵录傅悖

1.生物科学技术的进展为医学、卫生事业的重大推动作用,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医学和人类健康的关系、器官移植、基因治疗、基因工程制药等;

2.生物界特别是病源生物与人类的相互关系与对策;

3.自然界特别是环境污染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与对策;

4.对人类的健康影响大的、常见的慢性病、多发病、地方病等疾病,如有关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等多种疾病的基本知识、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及预防措施;

5.对人类健康危害大、传播广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及其预防办法; 6.传染病的防治与免疫,如非典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的危害、计划免疫等;

7.营养与饮食卫生的常识,如合理膳食、食物的保健作用,食物中毒及防治;

8.青少年常见病与多发病及其防治,如近视眼、肥胖;

9.青春期卫生知识与保健; 急救知识,如外伤的急救等;

10.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烟、远离等;

11.增强人口素质意识。在教学中本人及时介绍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人类遗传病、先天性疾病的状况、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政策等。在学习完“人类遗传病与优生”有关内容时,本人让学生各自了解周边有遗传病史的家族的优生工作的情况,结果显示绝大多人能正确重视生存环境、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和实行优生。同时本人结合当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人口政策,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目前我国的人口问题,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优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生育观,从而增强人口意识。

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中学生健康与营养调查,宣传基本的营养知识,如早餐的重要性,零食的选择,常见的维生素缺乏症,青春期常见疾病的防治等。

2.定期开设营养与健康的讲座或课堂。

3.在学校成立健康咨询,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指导、干预,并与食堂等学校部门充分合作。

篇6

体育游戏的另一特点是有虚构和假想成分及非生产性。在游戏活动中,人们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可以与个人在现实生活的角色毫无联系。如在儿童游戏中可以扮演爸爸、妈妈,也可以扮演医生、售票员等角色。所谓游戏的非生产性,主要是指游戏是非功利的,它并不产生游戏本身目的以外的其它实用价值,人们参加游戏在动机和结果上都是排斥功利主义的。正因为游戏的假装成分和非生产性的特点,人们在游戏之前,无需做更多系统训练的准备。

在游戏中能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忧愁和烦恼,在带有一定情节性的身体活动中使身心得到发展。 体育游戏具有竞赛的因素和有一定的情节,这就增加了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游戏总是受一定规则和要求的制约,规则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游戏得以公正、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有助于游戏的发展。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体力劳动与体育游戏的对比,来进一步认识体育游戏与体力劳动的关系。

劳动和游戏有本质的不同,首先是两者的目的不同。

篇7

每天需控制脂肪摄入量

在食品营养标签中,脂肪是需强制标示出的四大核心营养素之一,部分营养标签还会提供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信息。为此,就需要厘清这些营养素的概念,了解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脂肪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结合而成的甘油三酯。脂肪是提供人体能量的主要物质,还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脂肪酸和促进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膳食中脂类供给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应不超过30%。根据这个数据,《通则》中给出的脂肪营养参考值为不大于每天60克,即在一般情况下,每个人每天不要吃超过60克的脂肪。消费者可以根据食品标签的脂肪含量控制脂肪摄入量。

脂肪由于所含脂肪酸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脂肪酸对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有重要作用。营养标签中的“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就是指分别由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的脂肪。饱和脂肪酸是人体能自身合成的一类脂肪酸,属于非必需脂肪酸,过量摄入会以脂肪形式储存在体内导致肥胖,其营养参考值为不大于每天20克,即在一般情况下,每天最好不要吃多于20克的饱和脂肪酸。动物性脂肪中饱和脂肪酸较高,植物油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最好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尽量选择健康的植物油脂。一些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但不能自身合成的营养素,属于必需脂肪酸,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食品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比较稳定,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例如∞一3族的二十二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ω-6族的亚麻酸和亚油酸,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但是过量摄入EPA和DHA也会对人体产生出血倾向、引起维生素E缺乏、黑色素增多等副作用。

并不是说所有不饱和脂肪酸都是有益的,其中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对人体有害的低密度胆固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食品反式脂肪酸的最主要来源是氢化植物油脂(包括为人熟知的奶精、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等)及其加工产品。常见的氢化食用油加工食品有饼干、油炸食品、薯条、冰淇淋、蛋糕等。但是,氢化植物油并不能完全等于反式脂肪酸,人们不需要为了回避氢化植物油脂食品而去选择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动物油脂产品。为了尊重消费者知情权,指导消费者选择健康食品,《通则》中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表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人们可根据营养标签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选择既能满足健康又满足口感的食品。

篇8

2004年3月,中国出版了一本奇书《狼图腾》,一下子在中华大地上刮起了一股“狼热”。作者曾做过多年的内蒙知青,对蒙古狼的习性了解颇深,因此写出了12个感人的狼的生活片段的故事。如果仅从故事性看,这的确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但作者的写作手法让问题复杂化了,作者一边讲故事,一边呐喊“狼文化”,并将之拔高到前所未有的文化高度:提出了“中华民族到底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的颠覆性问题,并提出将“华夏羊”改造为“现代中华文明狼”的口号。更重要的是,小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商业圈和文化圈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提出了一大堆“狼性文化”、“狼性管理”、“狼性团队”、“狼性教育”等等有待解释的概念。这些概念含有共同的字眼——“狼性”。

为了了解狼性,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下狼和狗的演化史。狼的演化史有一百多万年,和人类的历史差不多。人和狼有很多相似的生活习性,偏爱大致相同的食物,比如羊。狗是狼的一个分支演化过来的,历史要晚很多。大约15,000年前,人类进入定居社会,未被人类利用的剩骨残骸,吸引了许多小型动物,其中一种犬科动物,慢慢靠近人类,摆出各种驯化的姿势,慢慢被人类所接受,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这部分犬科动物就是狗。但另外一部分犬科动物,坚决不肯为肉骨头而牺牲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由,只是远远地观察人类社会,与人保持着警惕的距离,与人类遥遥相望,保持着自己特有的野性和自尊。它们要自己狩猎。于是,它们仰天长啸,在头狼的率领下,走向狂野,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和生活方式。从生活习性看,狼是既保留了个体独立又发展了团体合作的最好的动物,其特有的独立自强、家庭责任感和友爱堪比人类。 向狼学习并非中国人的专利。管理专家TwymanTowery(1997)写了一本《狼的智慧,自然界成功组织的方法》的著作。总结了狼的十二条生存法则:团队,耐心,基于个性的联合,好奇,观点分明,不怕失败,沟通,坚持,战略,游戏,生死考验,忠诚,求变。美国女诗人、心里创伤恢复专家Clarissa Pinkola Estes(1992)将健康的女人比做狼,需要具备一样的心理特质:敏锐的直觉,游戏的心态,高度的献身,注重关系,寻求答案,极度忍耐和韧劲十足。健康的女人要寻找狼一样的内在野性,而不是一味的屈从和畏惧。

既然狼身上有这么多优点,向狼学习也就无可厚非。这正是提倡“狼文化”的《狼图腾》的正面意义。“狼性文化”的背景是中国经济社会痛苦的转型期。人们开始向往自由,寻求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中国进行的是一种忠君文化教育,在我看来这种培育忠诚的文化是一种狗性文化,它的本质是驯化,反野性、反独立、反自由。做狗做久了,向往一下狼的生活,这难道不是“狗”之常情。

1903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写了一本旷世奇书——《野性的呼唤》,讲述的是一只祖先有狼的血统的南方看家狗由狗变狼的故事。这只狗名叫布克,原本是温暖的南方的看家狗,被贩卖到寒冷的阿拉斯加为淘金者充当雪橇狗。在那里,布克以坚韧的毅力适应了寒冷的气候,学会了所有的生存本领,杀死了阴险狡猾的对手,成为了雪橇狗的首领,赢得了主人的宠爱。这条狗具有了所有人们期待它的优良品质,忍耐、顽强、凶悍、挑战、进取、忠诚,但这些都不是它最重要的特质,这条狗的最大特质是,它身上流淌着祖先留下的狼的血液。虽然对主人的忠诚拴住了它难驯的野性,但狂野的呼唤一次又一次让它向往自然。终于,在主人意外死亡之后,它跟随狼群走进了森林峡谷,事实上,它成了孤独的狼王。

篇9

每个人都希望有健康的身体,希望有青春的容貌。而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的现象,它是死亡的前奏,是不可抗拒的。人类要保护健康、延年益寿必须从保护动脉开始,积极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所以合理的营养是保持健康防止衰老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衰老出现的时间和程度。而合理的营养跟人体内的蛋白质有相当大的关系,所以正确合理摄入蛋白质成为保证健康身体的重中之重。

人体摄取蛋白质的途径

食物蛋白质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

植物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豆类、硬果类、薯类、蔬菜类等食物,它们所含的氨基酸,人体可自行制造,属于不完全蛋白质。

在植物蛋白中最好的是大豆蛋白,大豆中含35%的蛋白质,而且非常容易被吸收,因此大豆蛋白一直是素食主义者的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豆制品可降胆固醇,还可抗癌,大豆蛋白含有丰富的异黄酮,异黄酮是一种类似荷尔蒙的化合物,可抑制因荷尔蒙失调所引发的肿瘤细胞的生长。

TIPS

把几种食物混合在一起,提高蛋白质在身体里的利用率,例如,单纯食用玉米的生物价值为60%、小麦为67%、黄豆为64%, 若把这3种食物,按比例混合后食用,则蛋白质的利用率可达77%。

动物性蛋白质来源于鱼、畜禽肉、蛋、乳类等,因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而且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与人体需要基本符合,容易吸收利用。这类蛋白质属于完全蛋白质。动物蛋白中,牛奶、蛋类的蛋白质是所有蛋白质食物中品质最好的,其原因是最容易消化,也不易引起痛风发作。

蛋黄蛋白质含量略高于蛋白,但一个蛋黄可含高达300毫克的胆固醇,热量是蛋白的6倍,所以蛋黄也是高热量食物,是减肥的人需要节制的食物。

牛奶含较多的乳清酸和钙质,这些物质既能抑制胆固醇积于动脉血管壁,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还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牛奶除供应蛋白质外,更重要的是它还可提供丰富的钙质,可预防缺钙。脱脂奶粉的含钙量最高,油脂含量几乎没有,故脱脂奶粉泡成的牛奶,是成年人保持苗条身材的最佳蛋白质和钙的来源。所以怎样选购牛奶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选购牛奶的学问

专家说消费者选购牛奶也存在一些误区。如:有的消费者认为,有厚厚的黄油的牛奶营养成分高。其实牛奶加工中的均质处理将牛奶中的脂肪球充分破碎后,看起来较稀,但经检测证明其营养价值一点也不比没有均质处理的低。所以说漂着黄油的奶不说明其营养价值高。

还有不同季节牛奶口感有区别是正常的。这是因为夏天奶牛主要以青草为食,含水分多,青草中的油酸部分转入牛乳中,使其含量高,而油酸属于长链不饱和脂肪,不挥发,不体现香气,因此夏季的牛奶奶香味较淡。冬季奶牛主要以饲料为食,其干物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在牛体内部分转化为短链脂肪酸,溶点低,易挥发,赋予牛奶特有的乳香味,因此冬季的牛奶奶香味浓。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实际选购产品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区分纯鲜牛奶与乳饮料。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纯鲜牛奶脂肪含量不低于3.1%,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总干物达到11.2%以上,达到这个标准的才符合纯鲜牛奶的标准。

奶制品的分类

全脂牛奶(脂肪含量3.5%),好喝,热量高,适合少年儿童、孕妇和老年人饮用。半脱脂奶(脂肪含量1.5%),钙质和B族维生素含量和全脂牛奶相当,适合全家人饮用。脱脂奶(脂肪含量0%)适合限制脂肪摄入量以及注意身材的人饮用,钙含量和B族维生素含量与以上两种相等。这3种牛奶都是消费者最常见到的。

因为牛奶中含有乳糖所以难以消化。而乳糖已经转化为乳酸的酸奶和发酵奶则较容易消化了。所以酸奶和发酵奶利于调整消化功能,并抵制肠胃功能不好的现象。而且,乳酸菌还有助于肠内菌群的发展;能够减缓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比如:抗菌素);在预防和抑制腹泻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奶酪也是钙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它是由凝固的牛奶蛋白质和乳珍沥干而成的。有的奶酪口感柔软,含水量高,脂肪含量比含有丰富的干脂肪的硬奶酪要少,不过它们的钙含量相对较低。和新鲜奶酪不同,精制奶酪带有咸味,并经过了发酵处理。因此,新鲜奶酪的热量普遍比精制奶酪的热量低。

好牛奶好身体

篇10

米璐

米璐同学:

你好!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境,在新生中和你有同感的也为数不少。你满怀学好专业知识,将来在IT行业大显身手的美好愿望来到大学。而目前的困境可以说是你最大的挑战。因为将来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哪个岗位都需要有人际交往,需要友谊。那么应该怎样去与老师和同学们建立起健康的友谊呢?

1、提高对人际交往的认知。懂得人际交往是人类特有的需求,是人类社会最基础、最核心的活动。谁离开人际交往,谁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因为任何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而同学间的交往和友情,是你一生中的宝贵财富。

2、树立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心态。以乐观愉快、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同学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保持主动、坦诚、宽容、忍耐、谦让的态度与同学相处。并在与同学交往中丢掉害羞、恐惧、疑虑、嫉妒心理。努力做到豁达、开朗、乐观、自信。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从初识产生偏见到真情友谊的建立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3、掌握与人交往的原则、方法、技巧。相互尊重和信任是与人交往的原则,要善于沟通、敞开心扉、真心与人交往和相处,要对人有宽容心,做到理解、宽容大度。真诚去关心人,自己也会开心快乐,也会拥有和睦、和谐的环境。

4、提高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正确地评价自己,理智地悦纳别人。保持乐观心境,勇于正视现实。面对问题和困难不逃避、不退缩,保持心情舒畅地去解决问题、消除烦恼。“鸟鼠同穴”里的黄鼠为了躲避天敌的袭击,心甘情愿地让无枝可栖被迫入地求生的山灵与其共穴。它们为了相依相存而“共生”。动物都能如此,何况我们人类呢。

希望你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能多换位思考。助人为乐也是助己为乐,自己快乐的同时也会把快乐带给别人。希望你能早日把心中的愿望变成现实,获得真诚可贵的友谊和快乐的人生,给自己一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