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含义及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计算的含义及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云计算;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30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51- 02
如今,云计算技术逐渐步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在很多应用领域中备受推崇,这都是因为云计算技术拥有很多其他技术所未拥有的特点和优势。本文中,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运算技术的相关知识,并主要探讨云计算网络技术将推广应用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从而会为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水平带来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分析了云计算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1 云计算技术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和概述
云计算这个词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云计算技术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并认识该技术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1.1 云计算技术的定义及概述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并在各行业中应用,从而可以形成一定的产业生态链。云计算主要由3层架构组成:顶层应用程序层、中间平台层、底层基础设施层。顶层就是通过集中的数据中心向用户提供所需要具有弹性的计算、存储和应用程序等一些服务;中间层是一个互联网规模的软件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而底层是通过IP网络进行链接的、大规模的、分布式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1.2 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和概述
我们所认识的信息资源共享就是指开放信息资源供人们共同使用,主要包含的有两个层面的含义:①指从我们现在已有的信息资源而言,是通过分享各自拥有的信息资源,从而可以使人们最高效地利用这些已有的信息资源,然后协调资源分布共享,使现有的信息资源发挥最大效用;②是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所开发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实现资源共享管理的目的。
2 云计算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应用的新发展
云计算技术中引用了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效用技术等新方法,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进一步推动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的发展。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云集算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发展的方向。
2.1 云计算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应用的内涵
利用云计算技术主要是为了达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也称为云共享。我们使用云计算技术共享的资源称为云资源,通过云共享的方式将云资源供给用户使用,并进行合理的资源共享管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便是信息资源,其中包含了软件资源、硬件存储资源、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平台以及开发管理人员等众多因素。还有就是云资源是与云计算技术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而计算机资源和网络资源就是云资源的基础,保证基础资源的完善,可以使信息资源共享范围更加广阔。
2.2 云计算在应用时所具有的特征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用户电脑的成本和资源,使用户可以以廉价的方式获得与其他方式相同的功能效用。并且云计算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应用时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动态性、可扩展性的特点,进而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因此还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从云计算提供商的角度来看,大规模、系统地共享基础设施以及在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共享虚拟化服务器,可大大减少了服务器的数量。这意味着更少的空间、更少的成本、更少的电能和更少的污染。
2.3 云计算在应用中的服务形式
根据上文中提出云计算的3层架构,结合目前云计算的应用服务及其相应功能,可以分为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这3种方式。要根据在信息资源共享中所需要的不同功能,进一步选取对应的服务形式,这样使云计算技术能够最高效地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并且目前云计算共享服务致力于在更自由的环境中、在更广泛的空间里相互共享云资源,为更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知识服务。
3 云计算技术为信息资源共享带来的变革与影响
科技创新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而云计算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是一种革新,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并迅速应用于信息资源共享领域中,也为信息资源共享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
基于云计算平台,该技术可以为用户带来一个实时动态的信息资源,并利用云计算技术,把互联网即时出现的消息利用起来,完成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并且通过网络连接可随时、随地访问和存取分布在各个数据中心的物理资源或虚拟资源;它同时采用了效用计算使用的定制、计量、租用的商业模式,既节约了资源,又实现了剩余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使用了资源,提高了共享的效率。云计算为资源共享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开辟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领域,使信息资源共享的内涵、意义、特征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云计算相关的技术服务,在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努力发展完善的条件下,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云计算服务时代,云端会为我们做好存储以及部分处理工作,在完善的云计算技术系统下,我们只要能够连接上网络端口设备,就无须担心信息资源无法获取,更不用担心信息资料的安全性,体现出了云计算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在未来的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云计算技术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息资源共享是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新发展,它致力于在更自由的云环境中、在更广泛的空间里相互共享云资源,为更广大的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知识技术服务,更方便人们的生活,这些新技术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虽然目前云计算技术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方案还不成熟,但是只要我们积极思考探讨出贴近事实的构想,利用云计算高效的运算处理能力,在未来一定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高效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钱文静,邓仲华.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J].图书与情报,2009(8).
[2]张鼐.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0(10).
篇2
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的差额。资金时间价值是资金在周转使用中产生的,是资金所有者让渡资金使用权而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形式。比如,将今天的100元钱存入银行,在年利率为10%的情况下,一年后就会产生110元,可见经过一年时间,这100元钱发生了10元的增值。人们将资金在使用过程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增值的现象,称为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属性。资金时间价值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引入资金时间价值概念,是搞好财务活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必要保证。资金时间价值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衡量:理论上,资金时间价值相当于没有风险、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实际上,当通货膨胀很低的情况下,可以用政府债券利率来表示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和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相类似,因此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涉及到利息计算方式的选择。目前有两种利息计算方式:单利计息和复利计息。
单利计息方式下,每期都按初始本金计算利息,当期利息即使不取出也不计入下期的计息基础,每期的计息基础不变。现行的银行存款计息方法采用的就是单利计息法。复利计息方式下,每期都按上期期末的本利和作为当期的计息基础,即通常说的“利上加利”,不仅要对初始本金计息还要对上期已经产生的利息再计息,每期的计息基础都在变化。不同的计息方法使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结果截然不同,下面举例说明两种计息方法的差别。如将100元钱存入银行,在年利率为10%的情况下,两年后产生的利息(资金时间价值)为多少?按单利计息法计算:第一年末的利息是100元×10%=10元,第二年末的利息同样是100元×10%=10元,两年后产生的利息总额为20元。再按复利计息法计算:第一年末的利息是100元×10%=10元,第二年末的利息则是(100+10)元×10%=11元,两年后产生的利息总额为21元。显然在复利计息法下,第二年计息的基础已由单利计息法的100元变成了110元,其中100元是初始本金,10元则是第一年产生的利息,体现了“不仅要对初始本金计息还要对上期已经产生的利息再计息”的复利计息法的特点。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要达到复利计息的目的,让钱“生出”更多的钱,可以将资金存入一年后连本带息取出,然后作为下一年存款本金,存入一年后又连本带息取出,再作为下一年存款本金,以此往复进行,如果计息周期由一年缩短到半年或季度,则差异更明显。虽然复利计息法同单利计息法相比较,计算过程更复杂、计算难度更大。但它不仅考虑了初始资金的时间价值,而且考虑了由初始资金产生的时间价值的时间价值,能更好地诠释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财务管理中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一般都用复利计息法进行计算。由于本文重点介绍的是资金不同类型的区分,而非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为便于讲解,凡以下涉及到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一律用单利计息法进行计算。
资金的基本类型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要想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首先要学会区分资金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次性收付款项和年金,这是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关键所在。实际上由于资金的两种基本类型在款项收付的方式、时间及数额上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所以我们可以归纳出不同类型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公式,并且配有相应的系数表,这些系数表的运用大大简化了资金时间价值的实际计算过程,因此在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中关键是正确判断资金的类型,资金类型判断准确就可以快速、无误地计算出相应的时间价值。下面介绍资金的几种基本类型。
(一)一次性收付款项:在某一特定时点上一次性支付(或收取),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相应地一次性收取(或支付)的款项。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特点是资金的收入或付出都是一次性发生的。
(二)年金:一定时期内每次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年金的特点是资金的收入或付出不是一次性发生的,而是
分次等额发生,而且每次发生的间隔期都是相等的。按照每次收付款发生的具体时点不同,又可以把年金分为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其中普通年金和即付年金是年金的两种基本类型。
1.普通年金:是指从第一期开始,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为后付年金。
2.即付年金:是指从第一期开始,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为先付年金。
3.递延年金:是指从第一期以后才开始的,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凡不是从第一期开始的普通年金都是递延年金。
4.永续年金:是指从第一期开始,无限期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它也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
资金类型的区分
(一)资金类型的实例。实际上不同类型的资金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下面以不同的存款方式分别对一次性收付款项和年金的两种基本类型即普通年金和即付年金加以说明。
1.整存整取:现在一次性存入银行100元,连续存5年,计算5年后的本利和。
2.零存整取:同样100元,从现在起每年存入银行20元,连续存5年,计算5年后的本利和。按每年存款的时点不同,可进一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2.1每年年末存入
2.2每年年初存入
把以上存款方式以“资金时间价值示例图”的形式描述
出来,表中的横线代表时间,0代表第一年的年初,1代表第一年的年末及第二年的年初,2代表第二年的年末及第三年的年初,3代表第三年的年末及第四年的年初,4代表第四年的年末及第五年的年初,5代表第五年的年末;2.1图示中的“20元”即为从第一年起,每年年末存入的款项,2.2图示中的“20元”则为从第一年起,每年年初存入的款项。
通过图表进行分析发现,从存款的特点看,整存整取就是一次性款项的形式,而零存整取则是年金的形式,如果每年年末存入则表现为普通年金,如果每年年初存入则表现为即付年金。虽然同样是100元,但是整存整取方式下,计算的是100元在5年时间里产生的本利和,而在零存整取方式下,如果每年年末存入,计算的是5个20元分别在4年、3年、2年、1年、0年的时间里产生的总的本利和;如果每年年初存入,计算的则是5个20元分别在5年、4年、3年、2年、1年的时间里产生的总的本利和,和前一种存款方式相比,每个20元的计息期都多了一年。显然两种年金之间在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中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按现行银行的单利计息方式从图表列示的计算过程计算出三种存款方式下的本利和分别是:整存整取方式下一次性存入100元,5年后的本利和为140元;零存整取方式下5年每年年末分次存入20元,5年后的本利和为116元;零存整取方式下5年每年年初分次存入20元,5年后的本利和为124元。显而易见,由于存款方式和存款时点的不同使等额的100元在经过5年后产生了不同的时间价值。如果按复利计息法来计算,时间价值的差异会更大。假设把以上2.1图示中的款项无限期延长,则属于永续年金的形式,把2.1图示中的第一次发生的款项递延至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才发生,则属于递延年金的形式。
从以上计算过程可以看出由于不同类型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有着很强的特点和规律性,因而我们只要确定了资金的类型,利率和时间,就可以通过查阅资金时间价值系数表很快得出答案,大大简化了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就影响资金时间价值的三个要素而言,利率要素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已知条件,不存在任何疑义,而时间要素的确定,往往会受到资金类型判断的影响,因此资金类型的正确判断是三个要素中最关键的。
(二)资金类型的区分。要想正确区分不同的资金类型,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不同资金类型的含义及特点。要想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资金关键在于掌握各种资金的含义及其特点,只有熟识不同资金的含义和特点,才能帮助我们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从复杂多变的现象中发现资金的本质,准确判断资金的类型。
2.理解不同资金类型的划分标准。在掌握不同类型资金的含义和特点后,还要真正理解划分不同资金类型的标准,划分标准往往是区分不同类型资金的有效手段和现实技巧。比如先要弄清一次性款项和年金的划分标准:前者是一次性发生款项,后者则是多次等额发生款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不同年金的划分标准是款项发生的具体时点不同。
3.熟练不同资金类型的相互转换。不同的资金类型之间并非完全割裂、独立的,它们往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特别是年金的两个基本类型普通年金和即付年金之间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际计算即付年金的时间价值时,往往把其转换为普通年金的计算问题。因此还需要在掌握其含义、特点和划分标准基础上,熟练不同资金类型的相互转换,这是对其含义、特点和划分标准灵活运用的具体体现。
篇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档案作为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影响,尤其是在云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文章首先分析了云环境和云存储的特点,然后阐述了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网络存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云环境下档案资源的网络存储的两种主要方式,希望能够为云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以及档案存储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档案管理;网络存储;云环境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与管理者不断更新档案资源的存储与利用方式,希望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资源更加丰富、使用更加便捷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云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存储应运而生,根据云环境的具体特点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需求,云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网络存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下面就从云环境与云存储的含义和特点出发,具体分析云环境下的档案信息网络存储。
1云环境及云存储
1.1云环境云环境是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云计算有两种含义:(1)一种是指在互联网上获取软硬件、技术服务等资源时进行的交付和使用的方式。(2)第二种指的是万罗服务的交付与使用,这种服务是通过网络获取的,在这种服务模式下,可以进行各种资源与信息的交互工作。所谓的“云”指的就是计算机网络,而计算机网络资源环境就被称为“云环境”。“云环境”在目前的计算机网络中使用十分广泛,而且深受各行各业的喜爱,因为“云环境”下的资源是可以共享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所需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而且可以进行资源的交互与共享,这种资源的获取方式是开放性的。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信息资源也是云环境资源的一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云计算时代,“云环境”对档案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云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更加开放、使用更加便捷、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1.2云存储云存储是建立在“云环境”的基础上的,是将信息数据上传到网络环境中进行存储,网络环境中具有不同形式、不同介质、不同方式的网络存储模式与方式,将信息资源进行网络存储信息量大、数据繁杂的信息资源,而且网络存储的方式比较广泛,能够进行各种相应的操作,对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使用上的操作十分便利。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同样具有以上的特点,云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存储能够形成一个数据量大、资源丰富、能够符合人们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系统,在云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也受到了更大的保护,能够有效地阻止病毒的侵扰和黑客的入侵,使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障,而且将计算机作为网络终端,经济性更强,节省了许多成本,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2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存储的意义
众所周知,在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机构中,存有大量的、类型各异的档案信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档案信息资源都要进行保存,而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现实利用价值,以及参考价值等的高低进行存储。根据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可知,不同档案信息得保存期限是不同的,比如永久保存、长期保存、短期保存等。比如,会计档案信息资源分为长久以及定期两种保存期限,其中的定期又包括不同的保存年限种类。因此,为了便用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需要将其进行分类存储,要注重存储价值较高的档案信息资源,使其内在的价值可以被完全利用和挖掘,保持其可持续性,从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首先要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避免受到病毒等损害,甚至是丢失,基于此种情况,就需要探索安全的存储环境,而这样的网络存储在云环境下就可以实现。云环境下的存储档案信息资源,不仅包含不同期限的存储,如永久性、长期性、短期性和临时性等,还包括不同限制等级的存储,如保密性和共享性,也包括不同地域范围的存储,分本地和外地两大类。在存储档案信息资源时,所存储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利用互联网开放存取模式下的网络开放存储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储存方式几乎是零成本的。所以分析和探讨云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存储的不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云环境下档案资源的网络存储的两种主要方式
3.1利用档案资源网站进行网络存储现阶段,档案信息的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行业根据云环境的网络资源的特点纷纷建立了相应的档案信息资源网站,这类网站具有一定的优势,不占用本地计算机的存储空间,档案信息资源更新频率快、档案信息资源服务范围广、档案信息资源基数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有保障,在云环境下,这种档案信息的网络存储方式深受各行各业的相关人士的喜爱,其利用率和资源丰富程度很高,且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也能够得到保障,在云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站存储方式会使档案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使网站成为各行各业交换信息资源的平台,使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更高,更能符合人们日益提高的档案需求。
3.2利用网络硬盘进行网络存储云环境下的另一种档案信息存储方式是网络硬盘存储。网络硬盘就是大家熟知的网盘,是人们日常在网络中经常接触的,网盘也是一种在线的网络信息资源存储与共享的服务模式,用户可以在网盘中存储、共享、备份所需的文件,相当于网络上的移动硬盘,具有便捷、适用性高等特点,网络硬盘可分为:(1)“速度盘”。这种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快,但是一般存储容量较小。(2)“存储盘”。这种硬盘的存储容量很大,能收容纳大量的信息数据,但是上传速度相较于“速度盘”要慢很多,而且可以实现批量上传,最多的可容纳17亿件的海量数据。因此,网络硬盘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网络存储载体,尤其是那些存储量大的、需要长期存储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云环境下的网络硬盘进行储存十分方便。将档案信息存储在网络硬盘中,只要在网络环境下就可以进行档案资源的检索与使用,而且不用将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随身存储,不易丢失,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目前,不少大型的网络机构都推出了网络硬盘,例如,360、百度等,这些网络硬盘的推广以及使用,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以及档案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长远的现实意义。
4结束语
云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存储是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档案资源的网络存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关的档案行业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应该在现阶段档案信息资源存储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开发出更多的、有力的网络信息资源存储方式,使之更好地为档案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奇茹.云存储在高校档案工作中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2012(24):49-50,54.
[2]张钟月.电子文件在“云”中的存储模式及安全性问题[J].兰台世界,2012(12中):43-44.
[3]李章书.浅析高校档案“云”的应用[J].兰台世界,2012(12中):37-38.
篇4
关键词:云计算;背景;计算机安全;问题;对策
1计算机安全的含义
计算机安全问题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必然的产物,计算机在诞生之初的作用主要是信息储存、计算和传送,即使计算机技术在不断提升,计算机也越来越普及,信息也依旧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重点。因此,计算机安全最核心的关注点就在于信息的安全。计算机可以储存的信息较多,信息需要得到有秩序的排列,因而如果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很容易造成计算机中储存的信息被打乱甚至丢失,极有可能出现大量损失。总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发展一直处于相辅相成的关系,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计算机安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连通性。越来越庞大的计算机网络带来的是信息传递速度的不断提升,同时计算机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互联网意味着计算机信息面临着范围更广的安全威胁,并且极易出现一个点受到攻击导致全面受到威胁。因此,信息网络普及使信息传递更快捷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维持计算机安全的难度。随着计算机信息受到的威胁愈加繁多,威胁的类型也愈加丰富,计算机安全技术也必须不断进步,并且对技术多样性的要求也愈加迫切,同时也对计算机安全技术间的联合提出了要求。
2云计算背景概念
从狭义角度上看,云计算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向使用者提供资源的共享服务,人们能方便快捷地从网络上得到需要的资源,具有广阔的扩张空间。从广义角度上看,云计算利用资源用量进行收费,并且以更便捷的交互方式快速、方便的获取资源和共享资源,云计算的前提是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信息传递的速度足够快速以保证资源共享的可行性。云计算的核心概念在于利用网络实现快捷的信息交互和存储,大量资源和数据都能让网络每个用户享受到其带来的诸多便利。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概念,具有许多不容忽视的优势。首先,云计算实现了资源的通用和共享。云计算对于硬件和软件要求都不高,仅仅对数据传输速度有要求,计算机只要能满足资源共享条件,就能获得云计算服务;其次,云计算拥有较好的兼容性,绝大多数计算机都能享用。由于兼容性强,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获得了大幅度提高;最后,云计算非常方便快捷,统一管理更容易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维护和更新。
3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安全问题
3.1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是由信息的管理难度决定的,信息的管理难度越大,信息安全就越难实现。云计算的特点之一就是庞大的信息量,因此信息的管理难度就随之增加,保护信息安全就更加困难,信息安全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随着云计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也就越来越严峻。同时,庞大的信息量不仅降低了恶意攻击的难度,使信息的安全性很容易受到威胁,也很可能由于失误等原因造成大范围的信息错误。信息安全问题是目前计算机安全的关键。
3.2用户准入制度不完善
目前云计算背景下的用户准入制度并不完善,用户权限的审核仍然存在漏洞,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导致当前的用户准入制度很容易出现问题,不能很好地预防恶意攻击的发生,对于计算机安全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用户准入制度可以有效分辨用户的权限等级,确保不同等级用户信息获取权限,但不完善的用户准入制度则会造成信息的滥用、盗用和篡改。
3.3虚拟机安全问题
云计算是在虚拟机的环境下进行的,但虚拟机的安全性尚未得到有效保障,目前常见的措施并不能有效杜绝恶意攻击的可能性。虚拟环境的数据库处理是云计算的基本需求,如果数据库受到严重伤害,数据库中的数据会出现丢失,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所有数据全部丢失的现象。在虚拟机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状况下,很大一部分恶意攻击都会瞄准这个薄弱点,很可能对本机系统造成威胁,伤害到计算机自身的数据信息。
3.4监督机制需要改良
云计算为提供云计算服务的组织提供了庞大的信息量,即使这些信息经过加密,但对于提供云计算的组织来说,仍然可以进行较为随意的调用、查看和处理。如果信息的管理者对信息进行恶意修改或损害,或是由于操作失误等原因对信息造成损伤,不容易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进行补救。若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事后对于责任的追究难度也比较大,进而增加问题处理的难度。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计算机安全造成威胁。
4对策
4.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计算机安全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如果法律法规无法明确划分权利和义务,很容易导致计算机安全出现问题。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恶意攻击者责任追究存在一定的难度,很难确定身份,因此补充责任是法律法规制定需要关注的要点,必须对云计算信息管理者的补充责任和监管机制有明确的界定,确保受害者能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身权益[1]。云计算业务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概念,云计算服务也需要法律法规进行规划和限制,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对相关组织进行管理和约束。另外,对于信息的管理者,权责必须明确并且切实落地,以保证在出现问题后能快速准确进行责任追究。
4.2强化准入制度
对于计算机安全来说,准入制度是重要的一环。云计算面对的是数量庞大的访问次数,若做不到良好的准入验证和审查,用户权限很容易出现问题,出现权限被盗用或者滥用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访问入口进行一次性验证是不可取的,必须进行多次验证,保证用户权限得到充分的筛选和排除。强化准入制度需要在重点环节进行充分的权限审查,通过技术手段对于用户权限进行监管。只有强化准入制度,才能更好地规避计算机安全问题出现的风险。
4.3云计算服务分类
目前的云计算服务并没有进行分类管理,虽然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也便于使用,但是管理难度也比较大,对于安全问题的预防能力偏低,很难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存在云计算服务分类的必要性。面对云计算服务分类的要求,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在进行云计算服务分类的同时明确权责划分,针对不同情况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切实提高管理效率。4.4推动核心技术进步我国核心技术水平和很多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软件硬件都需要进口,很多情况下只能选择国外的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对计算机安全的掌控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推动核心技术进步迫在眉睫,只有真正脱离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才能真正实现计算机安全。
篇5
1.1“智慧社区”的含义
当前,关于何为“智慧社区”并没有权威的概念界定和统一的判定标准。百度百科把“智慧社区”定义为“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智慧社区”建设以提升业主的幸福感作为基本出发点,通过打造智慧社区为百姓提供便利,从而推动区域社会进步。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智慧社区”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智能管理系统,有望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舒适、高效。
1.2“智慧社区”的体系结构
“智慧社区”的体系结构包括基础环境、基础数据库群、云交换平台、应用及其服务体系、保障体系五个方面。(如图所示)
1.2.1.基础环境:基础层主要包括全部硬件环境,如家庭安装的感应器,老人测量身体状况的仪器,通信的网络硬件,如宽带,光纤,还有用于视频监控的摄像头,定位的定位器等。
1.2.2.基础数据库群:基础数据库包括业务数据库、传感信息数据库、日志数据库、和交换数据库等四大数据库。
1.2.3.云交换平台:云交换平台主要实现各种异构网络的数据交换和计算。提供软件接口平台,或提供计算服务,或者作为服务器。
1.2.4.应用及其服务体系:应用服务体系包括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应急呼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广播系统、智能感应系统、门禁系统、远程服务系统等,由这些系统完成为社区各类人群的直接服务。
1.2.5.保障体系:保障体系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从技术安全,运行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构建安全防范体系,确实保护基础平台及各个应用系统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可审计性和可控性。
2“智慧社区”建设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的机遇
2.1“智慧社区”建设有效降低物业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物业管理行业“招工难、人员流动性大、人力成本高,服务质量差”的弊端一直困扰着广大企业“,智慧社区”建设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以物业安全管理为例,依靠网络化、信息化平台开发的“区域整体安全监控系统”包括远红外线设防、电子巡更系统、门禁系统、紧急事件报警系统以及各类识别系统,它的投入使用有效减少了秩序维护员的配置,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支出,真正实现了用技防、物防取代人防,用先进的智能技术提高社区安全性,从而达成了人、物、技防的和谐统一,大幅提升了物业服务质量和整体效率。
2.2“智慧社区”建设让物业服务企业更好地满足业主需求
物业服务企业根据“智慧社区”的特点所开发的在线购物、管家服务、便民服务、家庭百科、休闲娱乐及可选配的智能家居等信息化平台,使得业主可在电视机、智能手机、电脑终端上在线购买送货上门的蔬菜、食品、日用品等;可通过“智慧社区云终端”直接调取小区安防视频在家观看;可通过智能管家平台预定车辆、送餐、衣物干洗、洗车、收发快递、票务等服务;可在线报修、投诉及与物业企业互动,完成家政服务安排,点播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获得二手房交易与房屋租赁等中介服务。此外,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使得客服部门只要输入单元门牌号就可方便地查询业主(住户)的基础信息和资料;智能抄表系统可以快速完成整个小区电表、水表、气表数据的读取,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物业服务费、水电费、气费等计缴数据,并将缴费信息发送到每一位业主(住户)手机上;客户只需要登录信息服务平台即可查询过往计缴费信息并实现银行自动划帐缴费;客户的投诉、报修和装修等业务也可通过信息系统直接进行接待、处理、数据储存、统计和跟进。
3“智慧社区”建设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的挑战
3.1“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与规划缺乏,物业企业维护管理难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早在1999年12月就出台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由于该导则和2000年出台的GB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都没有详细规定每个系统的设计及施工规范,实施过程中往往只能参照各相关系统的有关标准执行,有的甚至是凭感觉,因而导致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设备选型的随意性较大。各厂家的相同产品的兼容性、互换性、开放性差,给未来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共享带来很大困难,不利于物业企业进行维护和管理。
3.2物业服务企业缺乏胜任“智慧社区”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
智慧社区应用了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其管理与服务模式与传统社区有很大不同。因此某些重要岗位不是一般人员通过短时间培训能够胜任的,所以物业服务企业需要配备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人才保障“智慧社区”软硬件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比如一个安防系统,由于系统管理不善,导致其它人员误操作,使得系统通信参数被修改,致使整个系统瘫痪,而物管人员却不会恢复。这一方面反映了物业企业规章制度不严,管理不力,同时也说明物管人员的技术素质亟待提高。
(三)“智慧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供应商选择难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物业管理肯定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要做好服务平台供应商和加盟商的筛选,选择品牌知名度高、产品质量有保证的商家来提供专业服务,并厘清各方权责利,完善服务及产品质量纠纷的处理机制,避免因第三方服务或产品质量缺陷导致业主对物业服务企业的不满。
4结语
篇6
当时SUN公司的技术精英认为,未来的计算资源应该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前提是只要用户能够接上互联网。
一、云计算的产生及历史
早在1994年,SUN公司提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响亮口号,揭开了云计算的序幕。作为硅谷唯一一家信奉技术驱动至上的企业,SUN公司对未来的前瞻能力的确无人可及,当时SUN公司的技术精英认为,未来的计算资源应该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前提是只要用户能够接上互联网。
S U N因此提出了“N C(NetComputer)”的新概念产品,NC与PC对立,分别指网络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S UN认为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部电脑、一套硬盘其实毫无必要,成本也过于高昂。而NC其实就是瘦客户机,它只有CPU、内存并固化基本的系统,其余一切资源都借助网络服务器来提供。
随后SUN大力推广自身的NC产品,不过很显然,在当时的技术环境下,以低成本为卖点的NC注定悲剧,未能被大众所接受。随后部件成本的快速降低让个人电脑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普及,SUN的NC理念很快就被业界所遗忘。但是,银行、证券等对数据安全高度敏感的特种行业,一开始就选择了NC-服务器的应用模式,直到今天也依然如此,这大概是NC唯一一个值得自豪的成就。但是以今天的观点来看,SUN之前推出的NC,就是如今所说云计算。
NC理念的核心其实是服务器,我们知道,SUN是一家重量级服务器企业,提出NC概念的背后真正含意是推动服务器产品成为未来计算业界的主宰。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S UN公司将资源集中在高阶服务器产品线,对于企业级的中低端服务器产品较为忽视,但在911后网络泡沫破裂,S UN公司也因此元气大伤,自此一蹶不振。
直到2005年,S U N公司重新提出“云计算”的理念,自此“NC”的哲学重回江湖,此时PC高度普及,互联网空前发达,云计算的要素均已具备,该理念的提出也符合业界亟待转型的需求,并获得IBM、Google等企业的力捧,在随后的数年间,云计算风生水起,逐渐从企业领域进入到个人领域;在2008年,AMD率先提出了“云渲染”的概念,将云计算的领域拓展到3D应用。此外,存在已久的云存储应用也迎来爆发式增长,方便的全网共享功能获得广大用户的喜爱;而当智能手机广泛普及并催生移动互联网应用之后,云计算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在苹果iCloud云应用的带动下,各个智能平台都在积极发展自身的云平台——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未来的十年将是云计算的时代!SUN当年“网络就是计算机”的箴言终成正果。
二、云计算的类型
云计算基于这样的设想:用户应用完全围绕互联网进行,包括软件的运行、信息的存储或者实际的数学计算,用户终端只相当于一个浏览的窗口。既然如此,所有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就必须由远端的服务器承担,运营商就必须拥有一套强大的服务器系统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这个领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Google公司, Google所提供的Gmail、Google Apps等服务都属于W eb软件范畴,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为了向全球用户提供可靠的服务,Google不得不花费巨资创建相应的服务器集群来满足需要,由于缺乏既有的服务器系统,Google不得不亲自完成服务器集群架构的创建。
云计算的精髓并非仅在于服务器集群的快速创建,而在于思维模式的整体转变,即将逻辑上的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作为整体,而不管这些计算和存储资源由哪一台计算机提供。换句话说,云计算将接管原本由桌面PC、笔记本电脑、UMPC、PDA、智能手机等设备提供的计算和存储职能,将计算与存储资源变成自来水、电力、管道煤气一样的基础设施,用户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获取这些资源,取用方便并且费用低廉。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过去为了获取电力,我们必须在家中都备有一台发电机,并自行进行管理与维护;云计算则类似于发电厂模式,用户通过电线获取电力资源,专业机构负责电厂维护,从而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用户也无需再自行配备发电机。
从狭义来讲,云计算就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 “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
如果将云计算的含义延展,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用户通过网络获得所有自己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何其他的服务。在现阶段,我们所指的云计算,更多是狭义类型,它们一般包含云软件、云渲染和云存储三种类型。
篇7
【关键词】 云应用; 云控制; 人机协调
随着计算机云技术的成熟及推广,其在管理领域的应用也越发受到重视。尤其是在管理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现代企业中,构建基于云应用的内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热点与难点。为此,本文从控制系统的角度出发,结合云应用的基本原理,提出构建新型内控系统(下文简称云控制系统)的思路和建议。
一、云控制的功能定位
所谓云控制,本文定义为将云技术与传统内控思想相融合后所形成的新型内部控制系统,其应用对象主要定位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中。
近年来,不少企业构建了覆盖多数业务和管理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例如ERP系统、MRPII系统等,其产生的海量信息,既是管理和控制的宝贵资源,帮助企业进行合理决策,同时又是各类风险的动因和载体,利用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手段很难奏效,正像美国学者罗茵克(Rohinki,2012)所认为的那样,“企业要驯服IT技术,而不是失控时毫无办法”。要做到有效控制,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IT控制系统,而云控制即是该思路的最好体现。
二、云控制系统的特点
云控制同样强调控制活动的系统性,在信息化环境下,该系统应体现如下显著特点,方可发挥控制功能。
(一)云控制信息的粒度更细微
信息粒度是刻画企业业务活动详细程度的层次指标,粒度越小,越能动态性、立体化反映出各类业务活动或控制对象的存在状态,也越有利于控制系统效果的发挥。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下,信息粒度要从信息含量、信息时点、信息空间、信息维度、信息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体现企业控制体系和机制的可控目标界面可识别性。
(二)云控制信息由语法信息转向语义信息
语法信息过多地从结构形态和表现形式上反映外界事物的客观存在及属性,只能浅表性地描述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状态等内容,而无法深挖业务实质。基于云应用的控制系统,可以将各类信息从不同的粒度和属性描述其在控制活动中的意义。由于云技术强调了数据的统一性、标准化和动态性,所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企业业务,做到业务信息的内涵深刻、含义丰富,实现从语法信息到语义信息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从信息含义的视角,加强对企业目标的不确定控制和预警。
(三)云控制系统实现由单体企业控制向供应链整体控制的转化
传统控制系统的起点为企业业务目标或活动结果,然后倒推出各级控制目标,进而将业绩与标准进行比对,实现例外超界的预警与回归。这是一个企业闭环的自控制系统,从事物的普遍规律上来讲,任何事物是无法实现所谓“自控制”目标的,原因是企业本身是一个系统,只有依靠外力才能改变原有系统的运行状态。
以供应链为参照物,通过云应用平台提供的信息,实现对企业风险和目标的全面掌控,是云控制系统的最新特点。即只有立足供应链整体这一更高层次的信息界面,才能实现对企业这一次级层面的具体控制。
(四)云控制系统体现人机协调的管控模式
传统控制系统将控制目标事先约定和固化,这与信息的采集和控制活动存在时空上的脱节,要么目标太过宏观虚无而无法掌握,要么太过具体机械而无法体现快速响应外界市场千变万化的企业本质。而在信息化环境下,云控制系统应充分考虑信息系统的人机关系及合作模式,将人的智慧管理等“软因素”与计算机的技术因素通过云平台进行协调,融合人的智慧判断与信息技术的快速比对的优势,实现企业控制目标与控制技术的动态智能协调。
三、云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
云控制系统是一个机制复杂、功能协调、构造完整的控制系统。根据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原理,该系统至少包括目标基准数据库、数据采集及比对系统、反馈及控制作业库、交互界面系统四大系统要素。
(一)目标基准数据库
云控制系统的循环控制起点和终点应收敛于企业的目标群,包括战略目标、竞争目标和功能目标,又可进一步细分为附着在业务活动及管理活动上的各类基准值。该系列基准值反映了未来一段时间,如一年、三年或十年的组织战略目标,以及由此细分衍生出来的粒度、维度、可视度等更细小、直接的次级标准,例如财务目标基准值、业务目标基准值、流程目标基准值、竞争力目标基准值等。上述基准值是云控制系统触发控制机制的临界点,处于该系统的核心地位。
(二)数据采集及比对系统
云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及比对系统是连接目标和控制作业系统的中间环节,数据采集子系统表现出范围更广、粒度更小、跨越整个生命周期、与业务的附着性更强等特点,信息采集的实时性与标准比对的动态性相结合,通过企业日常业绩与目标库进行比对,以便判断各类活动是否超出界限,进而判断是否启动控制活动。
(三)反馈及控制作业库
反馈及控制作业库是云控制系统的控制活动中枢,是在比对基准后的进一步反映。在该作业库中,针对目标基准和反馈触发点的指令,对企业经营行为、财务行为、战略行为等后果进行预判,检索出对应的控制作业。控制作业包括预警式控制作业、发现式控制作业和补救式控制作业三种类型。反馈环节与控制作业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智能化过程,与传统内部控制相比,更多地体现了异常发现早、控制活动效率高的优点,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内控系统起到引导和优化作用。
(四)交互界面系统
云控制系统是内部控制系统及风险管理系统(COSO & ERM)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适应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和不确定控制的新型控制系统。该系统与外界环境通过交互界面系统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供应链管理(SCM)模式中,交互界面系统打破了企业间的信息鸿沟和控制壁垒,完全呈现出“同一块云”上的信息同属性、活动同质性和控制同步性,体现了风险控制或目标控制的一体化。
四、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建议
云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除了遵循控制系统的一般规律外,应特别注意云技术应用在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控制活动中的独特作用。
第一,云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要以控制目标为导向。该目标可能分布在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层面,例如业务系统、主生产计划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或电子商务系统,这与传统内控系统的风险导向不同。云控制系统可以调集海量的信息,并迅速捕捉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蛛丝马迹,及时提醒和行动,而传统的内部控制系统往往要等到风险状态恶化到一定的程度后才纳入控制视野,此时往往存在较大的失控或失败风险。国际上几个建立“完备内控系统”的知名企业,如安然公司、中航油公司,最后一败涂地就是最好的脚注。
第二,云控制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云信息平台”的建立与集成。这需要对传统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瓦解与重构,纳入云控制系统的成员企业要统一战略目标和组织设计,从信息形态和标准、信息沟通与输送到反馈标准和控制作业选择等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和统一。
第三,构建云控制系统下的控制规范和应对标准。依据COSO组织及我国政府提供的控制规范和指引并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程度较高企业的云控制系统,应从技术标准、系统构成、云平台的功能及控制基准信息粒度等方面进行再设计,与包括XBRL、ERP在内的新型系统和标准相融合,才能推广云控制系统的先进功能,使信息技术为控制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云计算;软件测试;研究进展;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058-0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服务形式已经悄然来临,在云计算环境下,软件的架构设计以及软件的生产与组织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为架构设计以及软件的生产与组织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云计算服务模式下,软件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都成为云计算的主要服务模式,随着服务模式的变化也使得软件的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与之相关的软件测试的技术、方式、工具等都需要进行改变。在这种新的服务环境之下,将整个测试软件的进程都移动到了云中,因此也就产生了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软件测试。
1 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
1)云计算软件测试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于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设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与概念,不同的研究重点对于其内涵的定义也大有不同,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定义一: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主要是指Web的应用程序通过应用计算功能来对真实的世界当中的用户流量进行模拟的一种软件性测试活动;定义二: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主要是指以云计算环境以及其中的基础性设施为基础,同时应用云技术及其相关的解决方案而实施的测量与测试活动;定义三:云计算为基础的测试有两个层面含义:首先是利用现行的云环境中所提供的服务资源,比较真切的模拟用户的负载[1],从而实现高效、快速的压力测试与负载;其次是对云计算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及其上层的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应用程序实施的计算。
2)云计算软件测试的特点
由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设中应用了不同的创新型服务以及创新型技术,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机软件测试,云计算软件测试具有多个不同的特点。首先在基础服务设施方面,以云计算服务为基础的软件测试中其基础服务设施的提供来源不同,是由提供云服务的服务商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中实施的,在这种提供模式下,用户可以方便的享受服务而无需自行购买;在付费方式上,用户可以更具自身的需求进行购买,同时依据软件测试的相关项目的测试目标、测试规模以及测试所花费的时间等来进行付费[2];对测设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众包等方式来对特殊领域中需要专家专业知识实施的测试进行服务。
2 云计算软件测试的功能范畴及分类
2.1 云计算软件测试的范围
云计算软件测试的范围主要能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中主要集中在对于云计算服务平台本身的测试,也就是对于云计算服务平台中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与能力的测试;第二个层次主要集中在对于相关的软件开发商通过应用运计算服务平台中获取的资源而实施的多项软件测试活动,在该层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云计算平台的自动化测试的相关工具、与计算的测试技术以及云计算测试项目中的管理性技术等;第三个层次中主要集中在云计算软件测试中新兴的服务模式的研究,在该层中提供面向用户需求的软件测试的相关服务市场,这也是云计算软件测试范围内的研究重点与研究难点[3]。
2.2 云计算软件测试的分类
1)基于测试任务的分类
云计算软件的测试范围按照测试任务进行分类,主要能够分为功能测试、负载测试、兼容性测试、压力测试、延迟测试、浏览器性能测试、性能测试以及延迟测试八种主要类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环境中的压力测试主要是借助云计算平台当中的超强的测试能力,对软件测试系统当中的性能性瓶颈进行确定,从而获取了系统中强大的服务级别[4]。功能性测试主要包括非SaaS软件中的各个模块以及测试的SaaS的系统功能。安全测试即验证SaaS以及非SaaS软件相关的系统性能[5]。
2)基于测试用户角色分类
根据云计算服务的用户不同、提供商不同以及系统开发人员的不同,同时依据云计算环境的不同能够将云计算的软件测试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在云中实施的测试SaaS,在该类型当中主要功能是保障SaaS的功能以其非功能性的服务要求的质量;第二种类型是云内实施的测试,该类型当中主要从云计算的内部中对云计算的相关基础设施以及特殊的云计算能力实施的质量和功能检测;第三种类型是云外实施的测试,主要从云计算的外部角度上对云计算当定的服务与功能性的特征实施的质量和功能检测;第四种类型是云上的测试,该类型中主要是利用云计算平台当中设置在云端的相关服务性应用进行测试[6]。
3 云计算软件功能测试平台
1)研究型云测试平台
构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测试平台,主要是利用了云计算服务当中的专门适用于测试软件的综合性大规模测试系统平台,同时研究型云测试平台也是当前云计算测试与研究当中重点研究的问题。目前日本、美国、瑞士、英国以及芬兰等多个国家中的大学已经开启了与之相关的研究性项目,试图建立一个研究型的云计算测试平台。
2)商业云测试平台
在商业产业界当中,已经有非常多的集团公司开始着手与研究可以支持商业性测试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并且也在不断地探索相关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出现了诸多的商业性的云计算软件测试平台。
3)云测试平台技术构架
基于云计算服务的软件测试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并且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了硬件、软件以及服务等多项功能[7]。目前由日本筑波大学研究的D-Cloud平台能够应用在规模较大的并行分配的体统测试当中,同时该测试系统中还引进了虚拟性的故障插入技术。由瑞士洛桑理工大学研究的Cloud9平台能够通过云计算的平台服务建立与亚马逊EC2平台相类似的公共云计算平台,同时也能建立于Eucalyptus等相关软件中私有的云环境中。英国的约克大学在YETI项目当中通过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中部署的相关实践性活动,构建了关于YETI的云测试系统构架,同时该大学也探究和分析了云测试当中安全与性能的相关性问题,同时YETI的建立以亚马孙的EC2平台作为基础,能够有效的支持Java的相关程序的随机性的自动化测试[8]。这些不同类型的云测试平台大众所利用的技术重点有所不同,在D-Cloud平台当中重点探究了对分布式的系统进行测试的方式以及虚拟化的故障插入,在Cloud9平台当中重点探究了云计算测试的服务以及集成开发的环境,在YETI项目当中重点探究了云计算环境中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的相关性能与质量。
4 云计算软件功能测试服务
云计算的软件测试服务中主要研究了价格模型、服务模型以及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现阶段对以上三项内容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服务模型
相关专家和学者探究了关于云计算软件测试中服务的相关理论性课题,借助图论等相关研究工具建立了与服务模型相关的理论模型。例如,通过应用图论建立了云计算的模型,将服务性的资源当做图论中的重点内容和节点,将与资源相关的以及使用资源的内容当做图的边界[9]。在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云计算图模型当中,构建了应用型的测试算法以及标准。另有专家通过研究云计算服务环境中的企业内部的自建型软件,验证了云计算服务的差异与外部消费当中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构建了初始的模型。
2)价格模型
当前环境下的云计算平台当中,例如亚马孙的EC2平台等都是通过对资源的相关租用的时间为依据来实施收费,然而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测试当中的收费方式并不一定能完全地适应这种收费方式。有学者认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当中更强调关注长尾用户,进而通过规模效应来取得收益[10]。另有部分学者站在Cloud9平台项目的角度上,认为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平台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收费方式的确定上应该考虑用户的测试目标,进而确定收费方式。
3)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
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活动能够看成软件的测试人员为软件的开发方以及终端用户提供的失误最小化、软件验证以及软件确认等方面的服务。高质量的服务对于提升软件测试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测试人员提供的软件测试服务对终端用户以及软件的开发者提供着双向的服务,有学者对这两种服务进行了定义,确定为服务Ⅰ与服务Ⅱ,同时还构造了局域云计算服务平台的软件测试的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
5 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云计算服务使得传统的商业行运作模式与产业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商业行运作模式与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成熟,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都需要通过不断地对自身的业务进行精准的定位,并且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层次推进云计算的完善与发展,然而就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软件测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未来的云计算软件测试研究工作中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努力,深入研究面向云计算的软件测试系统的测试用例集以及自动化测试工具的构建等,从而促进云计算软件测试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史习阳.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探讨[J].硅谷,2014,8(9):58+66.
[2] 乔冰琴.云计算在软件测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4,3(2):72-74.
[3] 王昕,沈明磊.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8(15):72.
[4] 王意洁,孙伟东,李小勇.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存储关键技术[J].软件学报,2012,6(4):962-986.
[5] 林德根,梁勤欧.云GIS的内涵与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2(11):1519-1528.
[6] 李乔,柯栋梁,王小林.云测试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8(12):4401-4406,4425.
[7] 陈阳.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研究[J].信息通信,2015,10(12):190.
[8] 周显明,李建军,王莉华,等.基于云计算的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设计技术[J].微型机与应用,2015,11(4):14-16.
篇9
一、云计算含义及其发展阶段
云计算指 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也是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云计算先后经历了网格计算、公用计算等技术逐渐演变到一个整合各种技术资源的平台,大致经历有五个发展:
第一个阶段是利用并行计算解决大型问题的网格计算阶段也称为分布式计算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将计算资源作为可计量的服务提供的公用计算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应用服务提供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它是为企业提供业务和管理服务。通常是一些第三方的服务公司利用广域网络或者虚拟专用网为没有自己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客户服务。
第四个阶段是软件即服务(Saa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它是直接通过 Internet向客户提供相应软件功能的服务。ASP 提供的产品比较初级,部分软件不能适用多用户远程访问的要求。
第五个阶段就是云计算。它的运行方式类似于电网,通过互联网来传输运算任务到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中。这个过程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减少和服务供应商的交互,计算能力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实现流通,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
二、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架构选择方案
当今时代,网络技术的高度普及,通信手段日新月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ASP 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有效利用资源的途径,企业无需有自身的会计系统即可进行整个财务流程。接下来云计算这种新模式迅速占领市场,为企业提高效率提供了无限可能。云计算系统有三层服务架构,那么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在选择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分为三种:
软件即服务,即 SaaS。 SaaS 模式在降低中小企业自身运营风险的同时降低了自己维护和人员成本。财务系统软件作为应用程序放在云平台中供企业按需租用资源。用户订购自己所需业务模块,不需要购买软件许可和安装需支持的软硬件。
平台即服务,即 PaaS。与SaaS 模式提供标准化程序不同的是,PaaS 可以灵活满足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因为不同规模和行业的企业对财务报表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统一化的财务软件就不能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契合。PaaS理念是开发会计系统的任务从服务商转移到企业自身。具体过程是财务用户和技术专家组成团队量身定做自己的财务系统,服务商只是提供一个平台,用户是利用它提供的服务器、平台、开发工具等。初步开发后再结合财务人员的实际使用效果更改部分参数。这个过程要求财务人员和开发人员相互协同,才能使其贴近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流程。与以前企业自行开发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比较,采用 PaaS 模式大幅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企业在 IT 上的投资回报率,在 PaaS 平台上开发将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
基础设施即服务,即 Iaas,传统模式下,企业要发展会计信息化首要是购买昂贵的基础设施,这些往往投资大回报慢。而在 IAAS 模式下基础设施投资由服务商提供,利用先进的服务器虚拟技术一系列资源转化为可计量出租的商品。企业在需要的时候交付租金即可使用对应的计算能力,服务商负责日常维护。有的中小企业的初期的规模小业务少,会计信息化系统大量闲置;有的企业的业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淡季时闲置资源,而旺季时大量数据需处理。针对这些对资源需求不均衡情况,Iaas 模式帮助企业实现了成本最低化。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需求量高峰期可以采用租赁服务来应对,不需要时再返还给服务提供商,达到 IT 资源供需的平衡。
篇10
关键词:会计服务外包 云会计 中小企业 互联网+
一、“互联网+”含义和特征
在“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更是将其创新成果汇集运用到各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和服务中。互联网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大平台,很好地整合了信息、技术、服务等多方位的资源,为提高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客户需求为实际导向是“互联网+”生产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互联网+”集中了丰富完全的信息,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为各个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平台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会计行业自然应该也要抓住机遇,主动变革,实现转型,积极发展“互联网+会计服务外包”。
二、会计服务外包发展现状
近年来,代账公司发展较快,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记账机构发展势头强劲。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记账公司的规模一般都很小,服务内容也相对单一,一般企业只要求记账公司提供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只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记账机构将服务对象覆盖到所有行业甚至部分事业单位,服务内容也已经远远超出单纯的记账,延伸到税收筹划、内部审计、财税咨询等服务,有的企业还专门设立了网站提供网上账务在线查询、网上报税等服务。此外,在我们调查的中小企业中,大部分中小企业选择将会计业务外包的原因是企业规模小,缺少相关的财务人员,其次才是认为选择会计服务外包业相关机构能获得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实现相关管理成本的节约,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会计服务外包行业整体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但各地区,各机构间发展不平衡,仍存在服务表面化,单一化,灵活性不足等问题,会计依旧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未来的会计服务外包业相关机构应积极拓展,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更精细化,专业化,流程化的财务服务,如税务筹划,顶层设计等,从前端进入,助力企业的健康成长。
三、云计发展现状
近年来受资金、人力等资源的限制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基于传统财务软件应用模式构建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缺点日益显现。然由于成本效益原则及自身的能力限制,我国的大批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感到力不从心,很多企业纷纷选择将会计业务外包,然而现在的会计服务外包业存在服务表面化,灵活性较低等不足,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处理混乱,数据价值未得到充分利用。为改变这一现状,各大软件商纷纷针对中小企业的情况开发软件,接连推出了用友NC等集最新互联网技术、移动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为一体的应用系统,希望帮助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状况,提高数据的处理和利用水平。而未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软件服务化、资源虚拟化、系统透明化、多用户低成本共享计算资源的服务模式将愈加成熟。应用云计算技术开发的在线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在线处理会计信息、按需付费、资源高度共享,使财务外包业务走向专业化、集中化。
尽管云会计具有投资低廉、服务专业、数据处理高效、协同控制力强等优势,前景广阔,但其也存在宣传支持力度不足、信息泄漏风险、国内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缺陷,目前我国对云会计的了解仍不够充分,云会计行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国内云计算平台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基于云计算技术开发的云会计产品自然更是凤毛麟角,并且仍摆脱不了高昂的软硬件设施布置成本,以及后期的财务软件维护成本及专业知识的匮乏带来的麻烦,并未实现真正的在线专业化服务,尚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云会计。
四、会计服务外包业务发展建议
(一)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应注重供应链管理,加强与会计专业化服务公司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建立起一体化的运作体系。及时完整的信息有利于会计服务外包人员实时掌握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与潜在风险,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建议与专业的控制措施。同时,强化信息沟通能深化双方的合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政府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地完善法制建设,搭建适合云会计行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建议有关部门从法规层面加强个人信息、数据流转、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保护,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
2、宣传推广云会计
鉴于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云会计概念依旧模糊的情况,为促进云会计行业的发展,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文件以加强对云会计的宣传,提高公众对云会计的认知。
(三)会计服务外包机构:
1、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无论外包机构是选择自己搭建云会计平台,还是使用运营商提供的专业网站,都应该做好信息的外部及内部保密工作,提高访问安全,数据传输安全、存储安全,网络流畅及稳定性,保护客户的商业秘密。
2、积极拓展个性化服务
我国中小企业多达企业总数的99%,各有不同管理模式,若是采用统一的在线服务产品,肯定无法满足各企业的需求。所以,为实现服务的精细化,建议机构可以积极同客户沟通,分析不同客户的需求,通过安装控件等方式来实现个性化服务,助力中小企业更快更好地成长。此外,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负责人应对会计外包服务实施质量复核,以发现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服务的质量,使中小企业步入良性循环。
-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 下一篇: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