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与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教学与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教学与研究

篇1

《标记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究》的提出正是为探索一条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新阅读教学途径。

一、“标记阅读法”阅读教学的内涵界定

“标记阅读”是传统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直截体现,与古之所谓“评点”一脉相承。落实在阅读教学中,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潜心默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边读边圈点勾画、标注阅读体验、评价,尔后进行交流提升的一种语文教学法。它重在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来完成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任务,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二、“标记阅读法”阅读教学的教学过程

为落实“标记法阅读教学”的理念,真正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最终掌握自能读书的基本方法,将此阅读教学程序归纳如下:

第一步:自读自悟,勾圈点画。这一部分是让学生直面文本,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用自已喜欢的方式对字、词语、优美句子、精彩段落进行标注、勾画,每个人所使用的记号不尽相同,勾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标记,在充满趣味的阅读中,收获阅读的快乐,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扎实地进行自读,学有所获。

第二步:积累收集,批注感悟。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在勾圈点画的基础上,遇到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或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记录,在阅读笔记上写下自已的所思所感,做好批注,进行读写积累。本环节要注重批什么、怎样批、批得怎样。

批什么:凡有所感处均可批注,具体包括词语、句子、段落、标点、插图;文章题目、课文结尾、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表达顺序、写作特点、作者情感等。

怎样批:符号批注与文字批注相结合。要求规范批注符号,对批注的语言要求既简短精炼,又完整通顺。注意保持书面的整洁美观。

批得怎样:深刻性――不流于形式,一目了然,写出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充满个性地理解文本。

第三步:交流批注,点拨深化。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间的平行交流,交流自己对文章的收获,大家可以各抒已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步:展示提升,个性张扬。由于受到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的影响,很多同学课堂上说话声音小,语言组织差,表现欲望不强。所以在标记法阅读课上我们设计了小组合作展示的环节,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展示自己的收获,张扬个性,提升自我。

三、“标记阅读法”阅读教学的方法

(1)符号批注:默读思考,对文章内容中词、句有所感、有所惑、有所疑处,进行圈点勾划。

(2)文字批注:边读边想,在符号批注的基础上,可以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惑和所疑。

四、运用“标记阅读法”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对“读”的感悟能力。在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以默读、快速浏览、心智速读等方式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不放任自流,而是读有指导、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质量。

(2)训练了学生“写”而达意的表达能力。由于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累了优美的语句,对作者的写作意图透彻地理解,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所以,学生在写作中如鱼得水,学生自由表达,达到字从文畅,进而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3)强化训练了孩子学会倾听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采取合理的方法将“听与写”、“听与记”、“听与说”、“听与思”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同时,老师在要求学生听读时,提出有价值的关键性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要学生有要求地听,有目标地听,有成效地听。落实了听的能力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会得到加强。

篇2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67-0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与灵魂,它是字形、字音、词义、语法、修辞、逻辑教学的载体,也是写作教学的“源头”与“活水”。无论是提高自身素质,还是为中考做准备,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尤为重要。

一、改进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理念是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所进行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并实践过的教学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的草创时期,无疑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面对新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学情,要实现学生阅读教学效率的持续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有必要对这一阅读理念进行改进。新课改要求初中生做到“三读”――自读、研读、扩读,三者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此外,在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这一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

笔者认为,无论学哪一门学科,首先就应该认清学习的目的,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呢?就理解方面说,学习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掌握一种技能。那么,从学习语文上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概括地说,一是阅读,二是写作。其中,阅读是吸收的事情,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心声,得到他们的经验;写作是表达的事情,是通过写作吐露自己的心声,显示自己的经验。每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清楚:掌握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这就是学习语文的目的。

二、提高阅读能力的策略

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呢?最基本的就要靠教科书。“课本是例子”,对待教科书上的例子,关键在读,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要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多读,读得越多越好。但如何读很重要,包括精读和泛读两种,二者中精读又是关键。

1. 精读

(1)精读的概念。何为精读?叶圣陶先生在40年前就对精读有过精辟的论述:“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更紧要的还在于多所比较、多所归纳、多所揣摩、多所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发掘书文的蕴蓄,也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语的好习惯,下笔不致有错失。”从叶老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浮光掠影地读文章是不行的。

(2)精读的注意事项。首先,要在字典和辞书的帮助下把文章中生字、生词的意义弄明白,要结合句子内容,看看这个词语在句子里应当怎样解释,并弄清楚为什么用这个义项而不用另外的义项,或再进一步思考,学过的词语中有没有与这个词相同或相近的,它们具体应如何运用,这样才算是真正掌握了。但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认识生字、生词时不求甚解,甚至有时望文生义,结果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

其次,要精读文章的句子。精读句子首先要学习句法,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从句子的语法结构判断它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单句,就弄清其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如果是复句,则搞清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如此长期坚持,就可以掌握常用的句式,并将之运用于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②要注意文章造句方面的特点。如这篇文章中长句多还是短句多,并结合文章体裁思考为什么多用长句或短句;单句多还是复句多,从文章内容思考为什么多用单句或是复句。此外,还要思考文中的句与句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句子之间有没有用关联词,等等,只有这样,体会才深刻。

再次,理清文章的结构。①要弄明白作者的思路,看文章的几层意思,即传统的段落划分,这直接涉及思路问题,只有把段落划分正确了,才能搞清作者的思路。②看段落与段落之间是如何自然过渡的,有没有过渡性的句子或段落。③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采用的哪种方式。④注意文章的写作技巧,是倒叙还是插叙,是双线还是单线,是单一运用表现手法还是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情节是波澜起伏还是环环上升。只有把文章的结构研究透彻,才能“发掘书文的蕴蓄”,并逐渐养成遣字用语的好习惯。

2. 泛读

泛读是相对于“精读”而言,它主要追求阅读速度,只需对作品有大概的理解即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学生只有广泛接触各类文学作品,才能在阅读中达到这一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泛读文章的技巧。

(1)根据自身兴趣进行泛读。在紧张的初中学习、生活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首先提倡他们进行个性、爱好的探究性阅读。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其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泛读作品,学生就能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进而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代讲;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4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90

一、选题的概念意义

“以读代讲”,是指用教师的读代替过多的讲,以教师的读教会学生如何读。将“读”作为“朗读”诠释以读代讲,就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寓于以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过程。课堂要以学生的实践和活动为主,教师只作点拨和指导。以读代讲中的“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确立“读为主线”的理念,让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以读代讲”是让教学从“繁琐”走向“简单”;让教学从“教师”走向“学生”,力求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理想境界。

国外母语教育工作者积极创立试行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其共同点为: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自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合理负担。这些方法为我们开展“以读代讲”提供了借鉴。国内阅读教学改革中,叶圣陶等语文教育专家经典论著,“回归语文本色”的观点和理论,于永正、支玉恒、王崧舟等名师的著述及课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以读代讲的理念虽已深入人心,各地也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但落实力度尚嫌不足,操作策略较为粗放,重讲轻读,以问代读倾向未彻底改观。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以读代讲中“备读”及范读策略;二是以读代讲中读层的次方式的设计与应用,三是以读代讲中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四是以读代讲中朗读评价的有效策略。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以读代讲,创新方法策略,可有效遏制无效问题和繁琐分析,提高朗读水平,发展学生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达到语文教学低耗高效目标。其研究目标,一是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代讲的有效实施方法,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本色语文”。以此为突破口,努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小语课堂教学质量。二是通过实践探索和实证研究,积累丰富有效的课堂教学经验,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以读代讲”课堂教学特色风格,培养骨干教师,丰富教学资源,逐步实现“先试点―再推广―后普及”的目标,带动城区及全县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高效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策略

1.加强读的备课。教师只有充分备读,才能明确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合适,才能准确判断学生读的好坏,指导朗读的方法才能生成。这是备好课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在备课时要备读的目标、读的训练点,精心设计读的指导方法。这样,教师可以很准确地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方法、重点段落等,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2.突出读的示范。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能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感悟与理解。默读、批注、浏览也是一样,教师如果不给学生默读、批注及浏览以实质性指导,学生难以把握其要领。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习得方法,并在自己的读书中加以应用,反复实践,才能真正形成能力。

3.设计读的层次。阅读教学不仅要读,而且必须有效地多读。要有效多读就必须层次清楚,目的明确,指向性强。就读的层次性来讲,其主要流程是:初读要读准―再读要读通―三读要读懂―四读要读出语气语调―五读要熟能成诵。

4.丰富读的形式。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指名读、小组合作读、齐读、分角色读、对读、男女生比赛读、引读、自由读、表演读、默读、浏览、诵读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朗读目的选择合适的读法。

5.指导读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从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教起,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读。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品味语意,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重视读的评价。朗读评价中,一要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朗读评价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肯定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二要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好的教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三要多元评价,让学生会读。即除教师、同学外,学生本人、家长等也可以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阅读教学;融合

自20世纪70年代起,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各国课堂改革拉开了序幕。把信息技术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变传统课程的弊端是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今国内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出现众多问题。本文从语文学科中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中的问题

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界定,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使之成为和谐自然的有机整体。简单地说,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使之与学科的教与学有机融合。但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融洽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忽视了平等地位与共同目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深度融合是许多专家和学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命题。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把二者的融合看成“1+1=2”的模式,这样容易导致融合课堂的教学模式、目标的设置与实现上出现偏颇,特别是会忽略信息技术课程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此外,我们很容易造成融合中两者地位的不平等,把其中一个当成另外一个的梯子,工具性色彩过于浓烈。

2.忽视了人文性

人文性,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三个特征。可是,在现代教学中,教师经常忽视它的人文性。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同信息技术融洽过程中,情感与价值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过程

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最重要的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明确教学目标。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阅读教学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人文素养,使教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2.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化大变革的背景下,教师不能再局限于狭隘的教学活动中。社会发展变化了,我们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就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在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融合中亦是如此。阅读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我们重视它,是因为我们不再满足于读,而是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做学问,更根本的是学会做人。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呢?就笔者而言,可用简单的技术来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如通过音乐来陶冶情操;借助美丽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等。

3.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课程融合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二者不能被公平合理地对待,在实践教学中,顾此失彼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应该把融合看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并借此来建构新的教学模式。

总之,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我们表面上似乎掌握了很多,可是,具体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许多问题。面对问题,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过程;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更好融合。

参考文献:

[1]戴晓娥.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5(3):110-114.

篇5

关键词:英语课外阅读;阅读习惯;阅读材料

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课外阅读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课外阅读教学,仅仅局限于以提高高考成绩为目的的阅读训练, 而不是以提高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为出发点,也不注重培养高中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阅读中。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外语需要通过足够的阅读体验才会获得对外语的感性认识,了解外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培养运用外语的能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的重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以上任务和目标的实现之关键,在于广泛的英语文章的阅读。鉴于此,强化对学生英语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等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而且迫在眉睫。

教师应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好词好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一体的语言发展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给予学生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舞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具体方法如下:

一、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教师感召力的作用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一般都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所以,教师本身的行为可以影响班级里很多的学生。教师在平时应大力宣传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业余时间博览群书,整理好词好句,以便在课堂上能将各类好句随口道来。这样学生就会因教师的博学而仰慕老师、效仿老师。

二、注重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需要教师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 通过长期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其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使他们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到更多的语言信息,从而拓宽视野,增加知识信息量,提高英语素养和综合素养,丰厚语言积累,促进智力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精挑细选,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教师要做好学生挑选书籍的参谋。 选择有趣味性、可读性和真实性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阅读《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疯狂英语》《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等报刊。这类课外读物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内容新颖,语言丰富、地道,学生阅读后,不仅可以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动态,而且还可以体验语言变化的日新月异。

此外,教师应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灌输课外阅读兴趣的指导策略,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之外获得更大的语言输入量,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英语学习环境。

篇6

关键词:学案导学式教学;高中英语;阅读;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77-01

1.学案导学式教学的含义

学案导学,是一种以教学文案为载体的授课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授课教师占据主导位置,而学生则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作用,督促学生进行自助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就称之为学案导学式教学。

2.学案导学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学案导学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生接受学习的状态由被动转为自助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创造性,还可以更好的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教育的发展。

2.1 改变学习模式。通过学案导学式教学,老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授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老师可以有差异性的进行英语教学的指导,指导学习进行英文学习,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的浪费,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水平。学案导学式教育可以有效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2 增强学习积极性。在学案导学式教学中,老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于英文阅读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学生愿意为学习花时间、花精力,更愿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的表现自己,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英语学习积极性得以显著提升。

2.3 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在学案导学式教育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教学授课与学习理解知识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某种意义来说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及时的给予鼓励或者是改进意见,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

2.4 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学案导学式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侧重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增加学生英语文章的阅读量,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更好的学习英文。

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案导学式教学的实践

3.1 通过预习文案完善英语教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案编写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规划,以便于更好的保障英文阅读的时效性;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再根据授课情况,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够跟得上老师的进度。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关键内容与难点部分,比如说:英语阅读教学中有The United Kingdom这一课程,老师需要让学生先了解本章的重点词汇,学生就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听讲,以便于更好的找出问题的答案,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着重研究,最后实在解决不了,向老师咨询,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2 通过文案对英语阅读内容进行缜密的设计。学案导学式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这也就要求高中英语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科学的学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所以,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或者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开始学案设计,促使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高中英语教学阅读板块,可以设计"Reading Appreciating literature",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先进性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提高学案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整体鉴赏水平。

3.3 通过文案对英语阅读案例进行合力的搭配。根据相关数据研究表明,合理的案例搭配能够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升。因此,对老师来说,就要更加用心的去设计教学学案。事实上,老师可以选择和教材阅读材料相似或者完全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设计,这样学生在进行英文阅读时可以有更明显的对比或者是相似的表现形式等,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加深英文阅读的记忆与理解,下次对于同类阅读文章就会能够举一反三进行分析了,也就能够提高学生自身英语阅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英文学习质量。例如:在对学生进行"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教学时,就可以采用文案教学与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英文阅读分析讲解,有效的向学生讲解文章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等内容,促使学生对文章有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结合相关的风俗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分析与理解,同时还扩大了知识面,提升了英文阅读水平。

3.4 通过文案对英语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扩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阅读是最考验学生知识积累以及语言综合能力的运用的环节,因此,就要求学生在这一方面要下功夫去钻研学习。关于知识的积累就要求学生平时能够多读一些书,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在英语阅读中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文化积累,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英文阅读时更加清晰的分析文章主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与习惯。老师可以利用学案的开放性,灵活的进行讲解,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与质量。

4.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用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育要求。为了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使高中英语教育与教学大纲匹配,很多教育者开始大胆创新,并探索出了学案导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教师为主导,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完成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主体被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被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因此教学效果也得以保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案导学式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在进行英语阅读文案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阅读规律,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学生的词汇掌握量、英语语感、英语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虽然阅读教学法有着众多优势,但在实际教学中难免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文章就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以及解决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中学英语阅读;存在的误区;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08-02

中学英语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在整体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加强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为主。为了契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当前英语教学重视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使学生在听和说中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英语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对提升学生的英语说话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开展陷入了误区,以下我们就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

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教师存在的误区。

其一,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和教材使用率低是当前教师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重要误区,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材是以初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和学习兴趣为基础开发而来的,具有时代感强、内容丰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特点。但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往往以传统的教案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不能很好地发挥教材对英语课堂的基础性引领作用,教师的教学误区以英语知识讲解与课文阅读分离为主要表现,教师对英语语法、词汇、句型进行逐一的分离讲解,不能使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据融入到课文阅读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阅读教学的优势,使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脱离了具体的英语环境,不益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易发挥英语阅读的促进功能。

其二,阅读技巧和策略讲解不足,由于初中学生才刚刚步上英语学习的正轨,在阅读上难免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阅读技巧和策略的指导。但在当前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认识不足,或者是教师自身能力不够,不能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导致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出现英语文章难易程度选择不适宜、英语文章整体把握能力不足、英语文章领会一知半解、英语阅读抓不住重点、英语阅读进展缓慢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以应付的心态对待英语阅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当前的英语学习,甚至会对其今后的英语学习形成心理障碍。

其三,不能及时关注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当前的英语教学观察中可知,学生存在着很多英语阅读的不良习惯,诸如滥用词典、复读、默读、朗读、跟读、慢读、浏览等。在教学中由于没有受到教师的及时关注和纠正,导致这些不良现象进一步发展成为阅读惯性,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纠正错误的难度,也降低了学生英语阅读的自信心。

2.学生存在的误区。

其一,阅读动机不准确,大多数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呈现急功近利或者是读不进去的心态,遇到较难的词汇和结构复杂的句式就显得焦躁不安,这种不健康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阅读的继续开展。再加上学生词汇量欠缺、语法知识不健全等因素,使其学习自信心遭受打击。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英语阅读进展效率低下,英语能力提升不明显,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降低,并以此进入英语阅读的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

其二,缺乏英语背景文化知识,很多学生一遭遇阅读困难,就全体归责于词汇量不足、语法掌握不牢固,其实不然,一门语言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做基础,只有在充分了解欧美国家文化背景和英语语言产生的文化氛围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抓住英语文章的感情线索和整体结构,进而促使学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英语文章。当前学生遇到的英语阅读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缺乏对英语使用环境、英语思维的认识。

二、解决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误区的策略

1.提高教师英语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

其一,更新英语教学理念和优化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英语阅读需求为契机,有机结合新课改的英语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对学生施以富于生机的英语教学。例如,开展英语阅读活动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英语阅读;加强英语阅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加强英语学习能力的锻炼;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英语互动小组,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打造英语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英语氛围中,加强学生对英语的认识和体会。

其二,教授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效率的保障,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以克服学生不良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切入点,诸如学生不标准的英文发音,不合适的阅读方法,不正确的工具书选择等。对于学生阅读策略的教授应着眼于具体的英语文章,诸如略读、跳读、寻找主旨句、判断推理、文意猜测,不同类型的文章应该使用不同的或混合使用多种阅读方法。例如,在阅读中如果遇到watergate、liberty或者bi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等超出中学教学大纲的词汇或者是专业术语,就应该先选择跳读,然后根据文章大意进行揣测,进而对其大概意思进行判断推理。

2.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其一,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英语词汇量一直都是英语学习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可以说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词汇量的掌握,词汇量不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整体阅读速度,还会严重制约学生对英语文章的文意揣测,因此,加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是学生学习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形成总结英语词汇的习惯,把新学单词以不同的划分形式进行重新整合,这不仅有益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建立词汇之间的联系,有益于更高一级词汇的学习。例如,把cheerful、happy、annoy、sad、hopeless等表达情绪的词汇总结在一起,把actor、doctor、farmer、secretary等表示职业的词汇总结在一起。

其二,积累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英语作为西方国家文化的载体,在其形成过程中包含着诸多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语言习惯等文化元素,了解一定程度的英语背景文化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有时甚至不用在文章结构上多做停留,只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就能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这就是语言文化背景所发挥的作用。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加留意,广泛建立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建立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见闻之间的联系。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有可能同一个词汇在中国和在西方国家所表达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在阅读中要根据具体的文章环境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做到准确把握。例如,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学习滑铁卢的典故,可以了解defeat、waterloo、supreme等词汇的含义。Dragon在汉语中表示龙,以中国的传统文化解释,龙是至高权威的象征,表达威严、权威、庄严等含义,而在西方国家中,他们认为龙是一种很凶猛、令人恐怖的动物,如果在英语中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就表示这个人很凶悍,令人厌恶。

通过对当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所展开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未来英语教学的方向,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在促使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上的作用不言而喻,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呼吁,加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对阅读教学模式优化的研究力度,对于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天来.浅谈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策略[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4):156.

[2]李强.探究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误区[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4,(2):53.

[3]宋晔.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5):118.

篇8

关键词:英语新闻报刊阅读 PBL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63-02

1 英语新闻报刊阅读课程的教学现状

英语新闻报刊阅读课程是大多高校针对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大三或大四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国内外英文报刊新闻的能力,熟悉英语新闻的写作特点,并能结合新闻背景分析一般英语新闻的思想观点,篇章布局,语言技巧及修辞方法,但从目前英语新闻报刊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效果与培养目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内容陈旧不连贯,缺乏与系统性

阅读英语新闻本是接触现代英语脉搏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是传统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一个优势,正因为其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这也给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使是一本最新出版的教材,如果将其编写、出版等时间因素考虑在内,其内容还是无法与现实跟进,所谓的新闻也早已成了旧闻;而目前的网络资源无疑给老师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任课老师可以去搜索国内外媒体英语新闻报道的电子版,师生可以得到第一手实时新闻报道,但所选新闻具有随机性,教学内容稍显凌乱,不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学生无法对零碎的新闻知识构建出一个整体知识链。

1.2 教学方法单一滞后,缺乏前瞻性

英语新闻报刊阅读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个烫手的山芋,无从下手,课时少、选题难、要求高、难以上出新意,因而大多数老师无奈只能采用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学生阅读―老师讲授,讲授的内容无非是从词汇到语法,再到难句的串讲,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也都是纸上谈兵。由于任课老师大多是学语言出身,均没有媒体实践经验,新闻专业知识先天不足,老师承担的角色仅是一个知识搬运工,英语新闻知识的前瞻性教学与研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1.3 学生对课程的热情性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

“灌输―接受”零互动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仅磨损了学生学习热情,也消耗了教师教学热情和知识能力,英语新闻阅读教学进入了一个毫无生机的尴尬境地。正如何其莘教授所说: “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严重倾向是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过分强调模仿记忆,忽略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1]

针对该课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进行教学改革,而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新型教学模式无疑是一副良药。它所倡导的理念: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以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资料组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该理念无疑与该课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对于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PBL应用于英语新闻报刊阅读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2.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定义

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是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该理论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首次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将PBL引入医学教育领域,后扩展到其他领域的教改中,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法与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授课为导向(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方法相比较,PBL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为主,而LBL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任务与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到问题中,设计真实任务,强调把学习活动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学到了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PBL理论基础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教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外力,即通过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学习资料和帮助获取知识,整个学习过程需要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并共同完成。“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中环环相扣的四大要素。根据英语新闻报刊这门课的特点,结合PBL教学模式,所谓的“情境”,即是老师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环境,根据当下的新闻热点话题,老师为学生提供多个选题或者任务供学生选择,他们根据兴趣及新闻话题的导向进行分组;“协作”是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根据新闻选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分析学习资料、提出验证假设、评价学习结果以及建构最终意义;“会话”即是小组成员之间针对新闻话题进行讨论,整个小组分享每个成员独立学习的思维成果;“意义构建”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学生在解决新闻选题的学习活动中建构意义,即根据新闻事实,能找到隐含在新闻自身中的规律性及相互联系。

简言之,PBL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注重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完成对知识体系构建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试图在英语新闻报刊阅读课程中引入了PBL教学模式,经过几轮实践教学,实现了师生角色的重大转变,老师成了一个“隐形的”领路人,而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师生之间能有效地将课内及课外活动有机的整合起来,学生可以高效的完成大量阅读。

3 FBL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新闻报刊阅读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3.1 FBL教学思路设计

FBL教学模式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后内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90%的时间是退居幕后。根据英语新闻报刊课程特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关照下的PBL教学模式,设计了该课的教学思路(见图1)。

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当下的热点新闻话题,大量查找相关教材、文献资料,设置问题任务,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任务分配,课前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课上要求以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其他组或者老师可以进行补充,最后进而老师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总结,使师生对知识构建出一个体系。

3.2 PBL教学模式关照下的英语新闻报刊阅读课程的实例教学

英语新闻报刊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字面理解能力(Literal comprehension),阅读评价能力(Critical comprehension),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给学生提供每一个选题的相关词汇,并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详尽的学习情境,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努力,基于对国内外发生的新闻事件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能挖掘出深层次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原因。

以英语新闻报刊课程中的一个主题单元为例,简要介绍PBL教学模式在该课中的一次实操。

3.2.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语言能力和兴趣点,也根据新闻时效性特点,确定了选题:school shooting in the U.S.A.,选取这个主题的背景则是因为当时发生了一起校园枪击事件(A School Shooting in UCSB spree),一名于美国当地时间2014年5月23日晚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附近驾驶一辆黑色宝马轿车朝路人射击,事件导致包括在内的7人死亡,至少7人受伤。这次枪击事件将作为本次选题的一个由头,以此就美国的枪支问题方方面面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探讨从美国枪支文化如何看美国的自由与安全。学生之所以对这个选题很感兴趣,一是因为枪支暴力事件发生在校园,与在校生具有一定心理上的接近性;二是我国作为一个禁枪的国度,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去研究美国枪支文化。

情境创设方法有几种,有语言描述、模拟场景、多媒体展示等,根据这个选题,老师通过一个新闻视频链接,给大家展示了一个有关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附近的英语新闻报道,为学生设立了一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引发了他们思考:(1)你所了解的美国近五年发生的校园枪击事件还有哪些?(2)从历史、政治和宗教角度,如何看美国枪支文化背后的自由精神?(3)如何从美国的枪支文化看美国的自由与安全?

3.2.2 小组协作,自学解疑

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选题任务,以小组形式对各种来源的信息资料,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筛选和加工。一方面,学生要利用英语新闻报刊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对大量的有关枪击等新闻词汇进行有效消化;另一方面,还要超越于文字,从政治、宗教和历史的角度去研究美国枪支文化。

学生以自愿形式组成5人小组,并选出组长,组长将负责组织和协调选题的研究和汇报工作。具体操作有:每个组组长需要制定选题完成的流程计划;需要明确每个小组成员所承担的任务;制定完成选题任务的时间进度表;并详细记录每个小组成员完成情况;针对某个环节出现的难题,以小组形式提出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无论是课内还是在课外,随时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分析和处理信息,提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3.2.3 分组讨论,分享成果

在这一阶段,小组成员将分享各自研究成果,组长进行汇总并将成果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各个小组之间彼此交流互动,并可进行互评,使学生学习技能和知识积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就这个选题而言,各个小组都全面细致的列举出了近五年发生在美国的各类校园枪击事件,各个小组通过数据、图表、图片以及视频资料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梳理,不管从哪一方面展示,都让人触目惊心;进而不由得让人们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不禁枪?由此学生会从历史、政治和宗教方面分析研究了美国枪支文化背后的自由精神。从历史上来讲,1775年4月19日清晨,波斯顿人民在来克星敦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因而美国是一个用枪支建立起来的国家;从政治角度来讲,美国崇尚人生而平等自由,而人民拥有武器的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保护自己的一项基本权利;从宗教角度来讲,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102个英国清教徒移居北美,这些清教徒因不满国内的宗教氛围而背井离乡,经历了从宗教迫害到宗教自由之间的漫长的道路演变,从这个历程来看,美国人的自由精神仿佛与生俱来,不可泯灭。

从以上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学生的确是从海量的阅读资料中,对信息进行了有效地分析处理,浓缩提炼出了一些观点的东西。每一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了选题任务的研究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自然地发挥了出来。

3.2.4 归纳总结,意义构建

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学生选题任务完成情况,老师一方面会对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归纳性总结,帮助学生对美国的枪支文化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构建出了这一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老师将会对学生在此次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能力提升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并进行有效地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某些环节,以不断完善教学手段。

4 PBL教学模式在英语新闻报刊阅读课程中的经验总结

在英语新闻报刊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新闻语言鲜活,通俗易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已成为一本“活教材”,使学生不断认知了很多鲜活的新闻事件、也掌握到了与时俱进的知识和技能。而PBL教学模式的引入,更使该课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成功实现了四个转变。

首先,实现了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比较单一,就英语新闻报刊阅读课程而言,终极目标也就是解决个别新闻词汇、句子等离散的知识点,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思辨能力培养无从实现。而PBL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不断地探索,查阅大量资料去解决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块,学习能力得到了一个自然提升。

其次,实现了教师自我思维到学生群体思维的转变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现在的学生没有思考能力,何从谈得上思维。而根据PBL教学模式应用到英语新闻报刊阅读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来看,不难发现不是学生没有思考能力,而是老师的自我思维剥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当的放手,学生的群体思维发挥到了极致。

再次,实现了追求学习结果到注重学习过程的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给学生造成一个假象,任何问题的答案只有唯一,久而久之,学生一味追求结果性的东西,而忽略了过程性的学习,而恰恰跳跃了这个思维、能力、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PBL教学模式就是要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将孤立的新闻知识片段化为整体知识链,触类旁通,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

最后,实现了教室的“一言堂”到“群论台”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是“我讲你听,我做你看”,老师满堂灌,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权利,没有表达的自由。而PBL教学模式彻底对其进行了颠覆,老师从教与学的主体地位中逐渐隐身,老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信息咨询者,而学生逐步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则以小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已没有对与错的概念,师生畅所欲言,纯粹一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成为百家争鸣的“群论台”。

参考文献

[1] 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新《大钢》的修订过程及主要特点[J].外语界,2001(1):4-9,27.

[2] 潘学权.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外语教学观[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1):131-133.

[3] 黄亚玲,郑孝清,金润铭,等.PBL教学模式探索[J].医学与社会,2005,18(6):56-57.

[4] 楼捷.英美报刊选读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02-106.

篇9

【关键词】合作学习 英语阅读 有效性 实践

引言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中,往往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作为重点,忽视了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阅读英语的技巧,使得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低,缺少学习的积极性。随着英语阅读教学课程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精神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们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学会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阅读英语的能力。

一、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特点和构建的原则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都是以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不是一味依赖老师传授知识。

自主合作学习是将情感、认识、技能、行为四项内容进行整合,缺少任意一项都不能称为自主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学习是指同学们在小组中进行学习活动,把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对小组内成员获得的成绩进行奖励。小组成员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划分,把班级共分成6组(7到8人一组)。确定6个成绩较好且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然后确定组员。小组组长根据组员的个人能力分配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大家轮流做组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对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

例如在学习英语课本第一单元 Could I change My life?第二部分What plan do you suggest?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plan结合文字与图片制作成PPT,在课堂上用英语介绍自己小组的计划。然后对每个小组进行打分,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小组竞赛,提高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中学习课本知识,让学生在课堂长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

(1)自主合作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工合作。英语阅读教学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会自我阅读,接受知识。

(2)信息源的多元化。自主合作学习更加注重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会利用外在信息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唯一传输知识的信息源,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分享信息,不断发散思维,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拓展,从而建立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英语课本第八单元Are IQ Tests Intelligent? 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先在班级展开调查测验,记录同学的IQ,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制作图表,并英语写出调查报告,最后以最受学生欢迎的表演形式呈现结果。

2.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原则。

(1)以突破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为原则。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造成局限,采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后,要将教学过程做到开放化,提高学习的英语表达能力。创造自主合作方式,使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突破自我的发展空间。

(2)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原则。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要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原则,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激发创作的火花,创造新的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二、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策略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涉及到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环节,教师要围绕这三个环节构建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在阅读前构建内容框架。在课程开始前,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查阅与本次英语阅读教学相关的知识,提前对本节主题进行了解,小组成员可以发散思维,多元化了解主题,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

例如在英语课本第二单元That must be hard on you,这个单元主要与人们的性格相关,一些事情的发生会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到人们的心情。因此可以让同学们结合主题对“What’s your most positive character?”,“ What’s your most negative character”展开讨论。这些问题的讨论能使同学对个人特性有大致的了解,讨论的过程帮助同学们建立了内容的框架。学生由人的不同特性联系到人际交往话题“What problem have you met with your classmates, your roommates, or your friends ?”,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激发他们对本节课课程任务的兴趣,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2.在阅读中完成教学任务。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给同学设立阅读任务,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阅读活动。第一个任务、找到文章的关键词、关键句,对文章整体进行把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达到确定文章主题,把握文章结构的目的。通过找寻关键词、关键句,提高同学们阅读文章的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推测文章内容的能力。第二个任务、小组成员互相提问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这一任务的设置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提问。在浏览全文时,理清文章的思路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三个任务、划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自下而上的阅读方式在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难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相互讨论的能力。学生可以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障碍。

3.在阅读后培养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后能够运用课本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能够活化课本知识,对文本内容进行改编、扩写,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阅读后环节中进行课文复述。

例如在学完英语课本第三单元What’s Their Number Again?,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择在“老师,学生,父母”等主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课文的复述。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将所学内容充分掌握。

三、对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建议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加注重教学过程,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模式不能仅注重形式,要真正的将其运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想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好的效果,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小组划分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学生的个性、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不同。教师在划分小组时,应该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划分。将学生的隐性特征分为不同层次,将所属层次不同的学生交叉分组。将英语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稍弱的分在一组,提高整体的学习能力。

2.适时进行方法指导。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们要将实施步骤详细的告诉学生,让同学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习惯。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适时的指导,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合理设计,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使教学活动更加完善,使同学们更好的融入自主合作学习模式。

3.建立合适的评价机制。建立合适的评价机制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鼓励同学更好的参与自主合作学习。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指出缺点,相互借鉴优缺点,取其长补其短,使得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们要积极鼓励学生,使学生知道自己还有提升的空间。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突破自己的极限。

四、结论

自主合作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主合作学习的引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自主合作教学,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新动力。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传统被动接受知识转换为自主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积极探讨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思路,使教学模式不断完善,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综合素质足够强的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艳.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04:121-123.

篇10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阅读教学 任务型教学 综合英语能力

在当前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工作中,阅读教学一直存在许多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侧重于对语言的学习,重点分析课文里的语法、生词,通过对语法、生词的讲解,使学生形成对课文的翻译式阅读。这样就不能促使学生从整体上形成对语篇的阅读,从而不能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综合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即通过一个任务的设定使教学双方都明确自己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任务型阅读教学法的定义、目标和理论基础

1.任务型阅读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2.任务型教学法的目标

任务型教学提倡和推崇“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强调有目的的交际和意义表达,鼓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强调语言学习活动及其任务具有生活现实性。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教学活动和任务都要遵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强调语言学习是获得技能的过程,选择的任务形式应与课文的要求、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的一致。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理解和体现学生在知识、智力、个性等方面的要求,并且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符合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

3.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也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运用方法及产生的效果

任务型英语教学是“培养语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试行“课堂教学任务化,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教学基本模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从训练学生的阅读感知力、理解力和鉴赏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和阅读再造力出发,教师要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巧如略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等;还应关注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把阅读的人文精神渗透到阅读能力训练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课堂阅读的最大效果。

主要教学环节解释与分析:

Step I.Leading-in(第一步: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视频、图片或类似的“情景导入法”,让学生说出一些相关的词汇。这样进入话题,可以使学生对下面的内容更有兴趣。

Step II.Pre-reading(第二步:阅读前活动)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预测课文的梗概,通过每段的开头或结束句预测每段的主要意思。教师也可以把全班分组,就课前针对文章主题设计好的小quiz,采用自由抢答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阶段能够激活学生与课文有关的原有知识,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兴趣,开动脑筋,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猜测,这也是一种阅读技能的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目的,使阅读不再枯燥。

Step III.While-reading(第三步:阅读中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难易,设计出若干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带着问题略读(skimming),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若干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查读(scanning),查读是利用材料的信息结构迅速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信息的技能,或者让学生根据不同写作体裁,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在此活动中,学生可分组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合作来学习语言,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充当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中只是知识的灌输者的角色。各小组展开任务、结果,进行自评、互评,而教师进行总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把自己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交流,质疑解惑,各自发展。而教师进行扩展讲解,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获取知识和积累学习经验,能够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通过小组讨论活动能够使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进而丰富其知识,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Step Ⅳ.Post-reading(第四步:阅读后活动)

在后任务阶段,教师可对前面的回答作一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是语言理解上的,要针对难理解的句子结构及单词进行分析和训练;如果是文化差异上的,要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消除片面理解,全面看待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和阅读文章的主题,补充一些相关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自读,最后总结出中心大意,或者复述阅读内容,以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结语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想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任务型教学反映了外语教学的目标与功能的转变,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在任务型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要使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仅是现成的语言知识点。这样,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参考文献:

[1]陈远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否适合外语教学.外语界,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