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的价值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转型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引言
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业,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有着重大影响。电网营销部门直接面对用户,承担着客户服务的重要职责,是电网企业价值实现的最终环节。2015年3月,中央“9号文”出台,标志着以“售电侧放开”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售电业务市场化,极大提高了营销部门在电网企业中的重要性,也催生了业务转型升级的需要,需要电网企业管理者不断反思该如何有效适应电力体制改革新时期客户服务工作的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提升营销工作的整体水平。
2电网企业营销业务转型的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电网企业的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重塑着电网企业的业务形态和经营观念。进行电网企业的营销业务转型升级,需要深刻理解电网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
2.1售电侧改革要求电网企业更加重视客户需求。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将吸引更多的社会主体介入到电力供应服务中,势必对电网营销产生业务压力,需要不断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
2.2经济新常态驱使电网企业强化管理精益化水平。
新时期新环境下,宏观经济趋势总体上呈现中高速、调结构、新动力和促内需四个特点。经济发展由依靠资源投入转向依靠结构调整,这就要求企业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机制。
2.3新型能源消费者对能源消费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型能源消费者具有能源认知多样化、全方位参与、个性化、以社交为中心、产消合一、精通科技、互联互通、为将来付出和能源多样化等特点,这就要求能源企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结合消费者的需求特征设计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升客户服务的精细化水平。2.4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网营销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了沟通方式,重塑着商业形态和营销传播方式。电网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的思路和手段来不断完善业务形态和沟通方式,提升对客户的认知深度和服务支撑。
3新时期电网企业营销业务转型理念
面对新的形势,电网企业需要持续挖掘新的价值杠杆,在培育企业新的综合能力基础上,加快推进营销业务转型,在公司营销业务的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上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构建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机制和服务流程,保持公司业务盈利能力的持续增强,实现整体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3.1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一方面,由于电网企业长期属于垄断地位,因此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不足。而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有的这种企业文化越来越不能适应电网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构建全新的、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电网企业应当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在一个不确定性是唯一可确定因素的经济环境中,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来源就是知识。对电网企业来讲,电力体制改革等外部环境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电网企业更应当建立学习性组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3.2努力融合“互联网+”。
能源供应商通过将企业的服务和产品无缝地移植到互联网上,为消费者提供灵活的产品组合选择,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一个掌握能源变化趋势、理解需求、快速响应并值得信赖的、时尚的企业形象。“互联网+”帮助能源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实现“双向互动”的沟通模式,通过消除双方在信息获取时间、准确度以及关联度等方面不对等的情况,提升双方沟通的效率和效果。因此电网企业应高度重视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在营销推广中的应用,重新梳理客户和企业的关系,明确客户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定位,进行营销业务重构,提升客户服务的整体水平。
3.3实现服务传递的迭代更新。
技术的发展使得和客户的即时互动成为可能,更为客户需求的收集、分析和反馈提供了便利。电网企业从客户需求出发,在同客户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服务产品的迭代更新。在服务产品上,应该积极延伸价值链,拓宽业务范围,打造集电能产品、服务产品于一体,由保底服务、普遍服务和增值服务构成的组合模式,形成立体化、差异化的产品形式,产品范围更加广泛、梯度更合理、针对性更强。在服务渠道上,努力打通各个渠道平台间的藩篱,建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在统一的客户服务数据支撑下,实现服务传递的无缝对接。在服务策略上,企业应全方位探索、考虑客户用电服务需求,根据客户偏好,提供贴心服务。
4新时期电网企业营销业务转型思路
电网企业营销业务的转型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从公司战略出发,将转型落实到具体的业务中去,并以系统的方式固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因此电网企业的营销业务转型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进行管理模式的设计,从顶层设计的视角明确业务转型的方向;其次进行业务模型的设计,从业务实操的角度落实转型的方法和成果。
4.1管理模式设计
管理模式设计的目的是明确营销业务转型的方向。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需要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业务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因此,转型需要具备前瞻性和整体性,需要站在公司战略的高度综合评估转型的方向和衡量标准。
4.1.1营销业务全景图营销业务全景图是对营销业务的整体性和前瞻性的描述,是在综合了目前业务状况和未来业务机会情况下对营销业务的全面描述。营销业务全景图从业务的视角探讨了未来营销业务的潜在发展潜力,为拓展新的业务、优化现有业务指明了方向。营销业务全景图是营销业务转型的第一步,明确需要重点关注的业务环节。
4.1.2营销业务价值链营销业务价值链是对营销业务的抽象提炼,将营销业务划归为采购、销售和服务三个板块,并以这三个板块为依托来梳理营销业务内容,进一步细化市场营销核心业务关系,以及与其他电网核心业务的关系,实现市场营销各业务之间,以及营销与其他业务的有效协同。营销业务价值链是对营销业务全景图的延伸和解释,阐述业务之间的逻辑管理,为确定特定的业务定位和梳理业务流程奠定了基础。
4.1.3价值目标价值目标依托于公司的营销战略,同时也深刻体现了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确立营销业务的价值目标是为了指导企业的营销业务转型实践,为营销业务转型提供方向性的指引。营销业务价值目标需要在公司营销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进一步落实为能够直接指导业务的具体行动指南。价值维度必须是可以落实到具体的业务行动中去的,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对员工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4.1.4客户价值取向客户价值取向反映了不同客户在企业价值维度上的侧重点的区别。为了提升客户服务的满意度,公司有必要对客户进行分群,但是不同的客户对公司价值目标的取向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差异化为营销业务转型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差异化的重要切入点是不同客户的价值取向的差异。
4.2业务模型设计
在对营销业务转型进行宏观设计后,需要将宏观设计的成果落实到业务模型中去,基于营销业务转型的宏观设计进行业务模型的设计。由于不同客户在公司中的价值定位和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应该采用差异化的服务策略,设置不同的服务标准,根据客户价值取向的不同提供不同标准的服务。
4.2.1业务定义和定位业务定义和定位是业务模型设计的第一步。根据营销业务全景图明确需要重点关注的业务板块,然后基于营销价值链,明确该业务在业务全景图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营销业务或者外部业务之间的协同关系。明确业务定义和业务定位是进行业务流程优化的前提和基础。
4.2.2分群客户营销服务工作标准矩阵分群客户营销服务工作标准矩阵的目的是确定同一个服务的高、中、低三个服务标准。在确定了业务定义和定位后,还需要了解该业务应该如何开展,需要实现什么样的标准。分群客户营销服务工作标准矩阵根据营销价值取向的五个维度来分解业务,并基于高、中、低三个层次来确定不同的服务标准,为接下来制定差异化服务策略提供依据。
4.2.3差异化服务策略差异化服务策略是落实营销业务转型的关键。在明确了业务的不同标准之后,需要确定为哪些客户提供什么标准的服务。进行差异化服务策略设计首先要明确不同客户群体在特定业务上价值取向的区别,然后根据价值取向的不同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明确了差异化服务策略后,营销业务转型在概念层面的设计基本完成,接下来需要将业务转型的成果落实到业务操作上来。
4.2.4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优化是将营销业务转型设计的成果落实到具体业务上来。在原有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依据营销业务全景图和营销业务价值链,勾勒营销业务应用场景,重新梳理业务逻辑,以营销价值目标为指导,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同时,标明关键环节,明确需要IT支持的业务内容,为接下来的系统设计提供指导和建议。
4.2.5系统设计企业的业务转型就像汽车转弯,不只是转转方向盘就行,对业务其到支撑作用的IT系统也需要全盘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明确了营销业务转型的概念设计和流程优化后,需要进一步将转型设计成果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将营销业务设计的成果落实到系统设计中去,对原有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系统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和要求,尽可能地保证信息管理和信息传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管理创新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命题。营销业务转型要充分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深入分析对电网企业营销业务的影响,深刻理解营销的时代内涵,依托企业的平台优势,在同客户的不断互动中实现价值共创,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电网企业管理精益和服务精细水平,最终提升我国电网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引用:
[1]丁民丞.能源消费者更新换代了,能源企业呢?[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12).
[2]黄华.当前国企改革的四大关键点——对《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思考[J].企业管理,2015(11).
[3]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J].中国工业经济,2015(06):5-17.
[4]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5]卫海英,冯伟.品牌资产生成路径:基于企业与消费者互动行为的研究视角[J].管理世界,2007(11).
[6]余乐.电网企业经营营销的战略转型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3(2).
篇2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日前表示,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当前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要做的事情。其中,信息技术、信息化如何发挥作用,是两化融合、信息化全部工作的本质所在,也就是实质性推动信息化的职责所在。
在未来20年,信息技术究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杨学山认为是走向智能化。传感技术是使得信息系统变得有智能的最基础的东西,也是使机器能够进一步替代人的关键环节,而这个替代不仅仅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还在我们各种各样的家庭设施上实现。同时还要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就需要大数据技术。传感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就为信息技术走向智能化在基础领域扫清了障碍。但是这还不够,还需要软件和系统技术。这几个技术结合起来,就使得信息技术整体走向智能化。自动驾驶将是一个突破口,预计最迟到2030年,自动驾驶将实现完全商务化应用,而且普及程度很高。
信息化进程为何如此缓慢?杨学山认为核心问题是我们对间歇性、小规模生产的能源和大规模持续生产能源的使用,两者之间缺乏一个调控的平台,目前看来,这个平台就是智能电网。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成熟,我们完全可以使现在面临的根本性的矛盾,就是在间歇性、分散的能源同大规模可持续生产和使用的能源之间构建一个相匹配的体系,使得我们的能源利用乃至生产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材料的角度来看,3D打印在今天只具有示范性意义,不具备广泛推广的意义,但是3D打印在研究发展和方向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实际上是把能源、材料、信息三种东西,在一个过程里面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它的最终目的。
杨学山强调,不管是政府的管理、城市的运行管理,还是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服务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提升价值链,完善产业链,在以上所有的过程里面都可以找到实实在在的结合点,只要找到了这样的结合点,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既能在微观上起到作用,也能在宏观上为转变发展方式、为工业的转型升级、为信息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作出贡献。
篇3
关健词:废旧轮胎橡胶粉 循环经济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291-01
一、废旧轮胎橡胶粉的利用是一种循环经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要求以废旧物资“减量化,资源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废旧轮胎作为可资源化的高分子材料的再生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发达国家并不热衷于将废旧轮胎转化成再生橡胶,而更加注重转换成热能和橡胶粉的技术。我国是橡胶消耗大国,又是一个橡胶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是节约橡胶资源、保护环境、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大事。
二、橡胶粉是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生产硫化橡胶粉。是一门新兴材料科学,是集环保与资源再生利用为一体的很有发展前途的回收方式,也是我们提倡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利用形式。通过深加工产生的橡胶粉及其延伸产品高附加值,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传统的用废旧轮胎生产再生胶相比较,橡胶粉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没有再生胶生产所带来的污染,也没有其他任何二次污染;符合国际趋势,科技含量高,设备和产品适合国际化经营;废旧轮胎利用率100%,橡胶粉可以延伸成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并且可循环使用。它在忻阜高速公路的成功使用,为我省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开劈了一条新路子。
三、符合山西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指出:山西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资源转化主要停留在煤电等初级过程,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煤炭产能不可能无限扩张,价格不可能一直上涨,随着国家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对高耗能行业严格控制,能源需求增长将逐步进人相对平稳期,传统能源份额降低是必然趋势,盈利空间必将逐步减少。同时,在现有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速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也越大。山西现有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转型发展亟待全面推进。山西的转型发展,就是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废旧轮胎橡胶粉的利用完全符合节能、低碳、环保的指导思想,是山西转型发展的一个成功经验,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四、废旧轮胎橡胶粉利用的物质基础
废旧轮胎具有很强的抗热、抗机械性,井很难降解,几十年都不会自然消失掉。长期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极易滋生蚊虫传播疾病,还容易引发火灾。被人们称为“黑色污染”。如何把这些废旧轮胎回收好、利用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废旧轮胎橡胶粉利用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和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废旧轮胎的量还将大量增加,而大量的废旧轮胎又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五、忻阜高速废旧轮胎筑路技术应用的环境意义
忻阜高速目前是国内废旧轮胎筑路技术应用规模最大的实体工程。因为筑路时掺注了橡胶粉,改善了路面材料的性能,橡胶沥青在压、剪状态下产生了较高的粘强度,且在高温180摄氏度仍具有较高的旋转粘度,增强了路面的防水和粘结性,提高了路面结构的抗裂能力以及整体抗重载能力。有效地降低车辆和路面摩擦产生的噪声2-3分贝,减少路面可能过早开裂的危害,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延长养护周期2-3年。假如该技术能得到更大规模的使用,肯定将大大减少国内废旧轮胎存储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使路面使用性能更高,弹性比改性沥青更胜一筹,降低车辆噪声。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六、忻阜高速废旧轮胎筑路技术应用的经济意义
这条全长124公里的忻阜高速公路,有80公里的路面是用添加废旧轮胎橡胶粉而建成的,这项技术不仅使60多万条汽车的旧轮胎变废为宝,而且节约沥青材料2000多吨,节省筑路成本1000多万元利用废旧轮胎筑路,一公里至少能减少26吨沥青的使用。根据山西省高速公路规划,到2013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000公里,新增2000公里,按照路面宽23米,表层厚4cm,废旧轮胎粉掺量为沥青用量的20%,油石比为6.0%,橡胶沥青混凝土密度为2.5g/cm3计算,如果有一半的路面使用这一技术,则可减少26000吨沥青的使用,节省筑路成本1.3亿元。目前使用该技术的高速公路在我国还未见报道,如果在全国推广应用,那么它的经济意义将非常巨大。
篇4
价值工程的目标是在最低成本控制之下,使产品的功能尽可能达到完备并延长使用寿命。产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组成,各种成本的减少与控制都在价值工程预算之列,因此,要是产品的成本预算最小化,降低成本这一举措应贯穿于产品整个寿命周期。延长产品寿命周期是优秀企业的良心所在。在商业主义价值泛滥的今天,多数企业已被商业利益蒙蔽了双眼,推出一款又一款所谓的“创新”产品,诱导消费者不良消费,一方面造成大量财富在无形中被消耗,另一方面有产生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样的双生怪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发展,现阶段将价值工程引入设计范围、全球大系统的运作显得尤为紧迫。
2价值工程在未来设计中的应用
影响设计的因素众多,除了功能与审美这样的显性因素外,还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隐性因素的制约。利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以往主要是进行成本对比、功能对比,现在侧重点应更多考虑产品使用时异己废弃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升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这样产品的最终价值也就会体现在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在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对增加产品寿命和资源合理配置,减轻环境污染均有重大意义。设计“为人服务,以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好的设计理解人的特点,与人互动交流。假如一切只为人自身需要而不顾及其他,那必定会有灾难性的后果等待着人类。现在多数设计师已经有了危机意识,但设计实践中却依然扭转传统“以利为本”的设计观。当今我们迫切需要确立一种整体的设计观,把人的需求、人机工程学和环境资源因素有机融合、综合考虑。“设计不仅设计了空间本身,而且设计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也设计了人的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极度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背后的代价是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质原因并不在于物质技术本身,而在于人类整体设计上的失衡,没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统地贯穿到人类的一切创造和设计活动中。”事已至此,是时候考虑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了,有人已敏锐地洞察到人类已经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历史上新型通信技术与新型能源系统的结合,预示着重大的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蒸汽动力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迎来了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煤炭和石油为主要能源,进入了电力与石油并存的电力时代,火电占据世界电力的大多数,交通工具的供给能源则是石油的天下,煤炭石油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它们在地球上的存储量日益减少的现实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致命要害。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人类急需找到新能源,并且这种新能源是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潮汐、地热、生物能等是目前发现的主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为充足的能源,且是大多数地方都能发展的能源。在找到太阳能这一新能源后,怎样获得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
其实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个潜在的小型发电厂,在建筑的顶部按住太阳能发电机,这样收集的电能不仅自己使用有余,还能供给他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数百万建筑———包括家庭住房、办公楼、商场、工业园区———将会一物两用:既发挥本来功能,又能作发电厂。要想获得足够的太阳能,建筑的设计势必会做出相应调整。设计师决不能天马行空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建筑,当今建筑注重外部造型、营造视觉冲击的设计趋势必须改变,而要为能源的获取所考虑。在设计的价值工程体系中,综合各方要素,成为新的考量标准。新能源虽然清洁无污染,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太阳不会一直照耀(雨雪天气时),风也不会一直吹,其供应令人担忧,多半是间歇式供应,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可再生能源的存储技术进行研究。
据目前研究结果显示,氢气可能成为可再生能源长期储存的介质。我们知道,通过电解氢气可以从水中分解出来,但问题又产生了:我们用新能源而获取的电能去分解水中的氢气、氧气,这是否划算呢?除了工程技术本身的难度外,价值工程也该发挥适当作用。继续试想,假如储存这一难题得以解决,那么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实际应用了。很有可能会在汽车上大规模应用该技术,不仅成本降低,而且会大大改善全球生态质量。要抛弃以往采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绝不是件易事,期间的困难难以想象,设计出节能的、采用新能源的汽车也许是设计师、工程师们现在就应该着手的事情。
3结语
篇5
【关键词】人文环境;低碳消费;消费方式;消费经济
近些年,气候变暖已经导致水资源失衡、农业减产、生态系统等严重损害,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一份来自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表明:气候变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影响以外,主要是归因于人类活动,特别是与人类活动中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密切相关。从而,低碳消费的议题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有些国家甚至提出要推行“零碳消费”。
1.低碳消费及其人文环境的界定
低碳消费是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它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经济学上讲,低碳消费包括低碳生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消费。
2.价值观念对低碳消费的影响分析
价值观念是人的大脑关于外界事物对自己、对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它对人的行为导向起着重要的支配、调节与定向作用,规范着人的活动,指引着社会主体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Gutman(1982)提出了方法——目的链理论来探讨价值观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认为价值观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属性重要性的判断,从而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和购买。Richins(1994)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价值观在个体消费者的行为、态度及其决策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1消费政策对低碳消费的宏观导向作用
任何消费政策的制定都必须依据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价值观念,唯此才能提出社会消费的目标和方向——抑制或鼓励消费。方向和目标明确,消费活动发展就快,反之,则慢。比如低碳消费,如果一段时期内政策的低碳性指向明确,则低碳消费就能快速实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低碳消费的政策措施。英国在 2003 年了政府白皮书 《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英国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德国政府先后出台了 5 期能源研究计划,以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为重点,为“高技术战略”提供资金支持,实施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欧盟在 2007 年通过了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其目的在于促进新的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以达成欧盟确定的气候变化目标。
2.2生产者、消费者的价值观对低碳消费的导向作用
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并影响着他们当前及将来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产者、消费者个人树立低碳生产、低碳消费的理念对于我国实现低碳消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生产者必须强化低碳生产意识。一是生产过程低碳化。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以及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的“低碳”化、“碳水”化和可循环。二是生产结果 (消费品) 低碳化。企业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只有企业提供了低碳节能的消费品,使公众在超市或商场购买产品时根据低碳化程度有所选择,才能有更广泛、深入地推行全民低碳消费方式的物质基础。其次,消费者必须强化低碳消费意识。在当今社会,个人的消费行为不同程度地对其他人以至整个社会发生影响,因而不能放纵和无度,要彻底戒除某些人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奢侈消费嗜好。个人的消费行为不仅要兼顾当代人的当前消费和长远消费,而且要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消费需要的满足,当代人消费的增长要以不影响后代人消费的增长为前提。
3.传统文化对低碳消费的影响分析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物质条件的改变而演变、沉淀下来的观念形态的总括。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巨大的反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低碳消费的影响也是异常深刻的。
3.1传统文化下的节俭消费对低碳消费的影响
在现阶段,传统的节俭观对于发展低碳消费,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缓解人和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低碳消费的核心是节约,节约能源资源,自然就降低了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总理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因此,要大力提倡节俭,尤其应杜绝资源浪费型消费。目前,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贵族学校、贵族住宅类的消费与广大居民的节俭乃至几千万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形成鲜明的反差,容易激发社会矛盾,所以,此类消费应加强关注、严加防范。
3.2传统文化下的面子消费对低碳消费的影响
面子消费是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它与低碳消费的宗旨背道而驰。为此,首先必须在消费内容上合理引导,提高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上的低碳意识。其次,要积极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消费结构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浪费型转变。低能耗要求消费者消费节能产品,如节能灯、节能空调等;低污染要求消费者使用消费品时减少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如多乘公交车,少用煤等;低浪费则主要针对奢侈消费行为以及不节约消费行为的消费者,倡导及时关灯,关紧水龙头,少去洗浴中心等。
4.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环境的各个要素,如价值观、传统文化、科学素养等,对低碳消费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从消费者产生消费需求、获取产品信息、选择评判,到做出购买决定以及售后评价,每一阶段无不体现了消费者的人文因素。不论是价值观,还是传统文化、科学素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行为。为此,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低碳消费人文环境。要唤起消费者文明消费和科学消费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用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建立于国情相适应的文明、健康、科学的低碳消费模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电能替代;市场推广;策略;实施
1、导言
电能替代模式是指利用高效、安全以及优质的电能,将一次性能源替代,例如,利用电能替代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等,在专业的大规模能源集中转化环节中,提升电能的利用率。这样的能源转化模式能够实现对能源的精密控制,在能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能源转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缺乏经济支持、电力供需矛盾等。
2、充分认识推广电能替代市场的重要意义
电能替代是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的能源消费方式,如电采暖、地能热泵、工业电锅炉(窑炉)、农业电排灌、电动汽车、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机场桥载设备、电蓄能调峰等。当前,我国电煤比重与电气化水平偏低,大量的散烧煤与燃油消费是造成严重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是提高电煤比重、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稳步推进电能替代,有利于构建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新型电力消费市场,扩大电力消费,提升我国电气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同时,带动相关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3、电能替代的市场推广策略
3.1着力做好电能替代的市场调研
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当地市场的需求状况,根据需求状况明确电能替代推广范围和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建立完善与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电力客户之间经常性的信息沟通渠道,广泛扩展和畅通市场需求信息收集与反馈网络,丰富准确的信息来源。完善样本用户信息库建设,及时了解大用户的用电动态和用电需求,强化县域电力市场营销服务工作,延伸农村用电市场调研分析,加强对拉动内需消费、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研究,及时调整实施电能替代行动计划的针对性措施,开拓农村市场。
3.2多角度促进电能替代
首先,与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合作,配合开展节能减排、重现美好蓝天的相关工作,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开展电能替代推广工作。其次,拓宽电能替代和节能宣传范围,开展电能替代宣传活动。旧模式的宣传仅限于对节能减排的宣贯,新的宣传应加强对完成电能替代、节能减排及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和减少雾霾所做的贡献进行广泛宣传,让客户切实看到电能替代不仅能对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而且也能产生经济效益,让客户实施电能替代后真正得到实惠。再者,从业务受理开始落实电能替代管理,用电报装时供电企业提供服务的第一环节,工作人员从接到新投资兴建客户的用电申请开始,深入了解新客户的用电需求、用电设备以及用电设施的技术性能,宣传电能消费的优势,提议用电客户积极采用电能替代一次能源在终端的消费,想客户用电之所想。最后,按照该模式不仅能够实现电能替代管控一体化,而且年度电能替代指标超额完成50%。
3.3创新电能替代工作机制
强化工作协同,整合优势资源。电网企业在报装受理、勘察以及用电检查等环节,收集潜在项目信息,由专人全过程跟踪服务。开辟业扩报装绿色通道,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简化项目管理流程,大力推广打包项目和应急增补项目机制,提高配套电网建设的时效性。在争取电网合理回报的前提下,在建设、投资等方面,优先支持替代项目的配套电网工程。支持节能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开展电能替代项目,推动项目落地。整合行业协会、设备厂商等资源,建立电能替代推广合作机制。
3.4不断充实能源技术改革力量
能源改革技术在电能替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最初能源开发与能源替代方面的技术水平比较低,因此所设计的能源替代设备功能不完善,使得电能替代成果不佳。因此为了促进电能替代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在设备开发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对电能替代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鼓励其与设备厂商之间联系。当电能替代设备投入使用环节中,需要技术人员向客户提供咨询、设计以及施工方面的服务。同时供电企业为了促进更多设备能够投入使用,首先需要供电企业能够进行市场调研,主动收集与电能相关的客户,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其次是积极开展与电能替代相关的技术研究,逐渐丰富电能替代的技术储备,为电能替代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
4、电能替代的市场推广方案实施
某水泥加工企业为一能源投资集团的子公司,主营水泥材料生产与销售业务。当地供电公司市场拓展人员了解到该水泥公司情况后,与当地环保部门沟通,全面在主城区域内禁止使用燃煤进行加工生产,并向水泥加工公司积极推荐热泵热水锅炉,经多次介绍与沟通后,该公司最终确定与热泵安装项目合作,并在2014年7月完成对热泵热水锅炉整套设备的安装。
在没有采用电能替代项目之前,该水泥公司2013年燃煤消耗量达702吨,费用支出数目庞大。而自该公司使用热泵热水锅炉进行生产后,通过安装62m3的水箱和2台机组功率为55KW的热泵热水机组,按照每天耗热水量为115吨计算,在热泵热水机组的运行下,热泵设备可以帮助该公司每年节约大约46万kWh用电量。
按每度电0.5元计算,每年可节约电费23万元左右。不仅如此,使用热泵热水锅炉进行烧水后,该公司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明显减少,如二氧化硫排放量较之前约减少8.3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减少908吨。从这一应用实例中可以看出,电能替代实施的重要影响和价值,以及对能源节约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Y论
总之,电能替代是供电公司顺应市场发展与开拓市场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国家实现能源节约与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虽然电能替代项目目前仍处于市场推广阶段,还没能在市场上大范围应用开来,但随着宣传效应的加大与电能替代带动作用的加强,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意识到电能替代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篇7
“1.5万亿元投资助推新型工业化发展,必将改变重庆、改变生活!”昨日,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接受重庆晚报记者独家专访,阐释了他心目中的非常6+1。
“《意见》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精神的重要体现。”杨庆育说,“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将工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在近几次党代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
杨庆育进一步介绍,从直辖以来到去年,我市工业发展保持着年均21%的高速增长,工业产值接近三年翻一番。去年,全市人均GDP达到5400美元,按照钱纳里工业发展论阶段观点,基本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水平,但我市仍然处于欠发达阶段。
杨庆育指出,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呈现三大显著特点:速度增长快、居民需求变化快,就要求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快。因此,要保持工业经济良性发展,转型和升级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我市工业发展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意见》的出台,显然对我市工业发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在相当长一个阶段,是我市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从经济学上讲,工业发展不应该是被规划出来的,但建立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结合重庆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就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杨庆育说,新型工业产业蓝图是一个符合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指导性文件。
众所周知,我市历史上是一个传统重化工业城市,机械、冶金、化工、轻纺和食品,是传统的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的重化工业,有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
“结构不合理和高能耗高污染,制约了我市工业可持续发展。”杨庆育说,如今《意见》确定的6+1产业,从量和质两方面都作出了部署:
其一,强调产业集群化发展,无疑从量上将助推汽车等优势产业的规模扩大;其二,优化产业结构追求科技含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资源能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少的新型工业,则是在质上下功夫。双管齐下,向高、好、低、少转型,无疑将迈出重庆工业发展史上科学而重要的一步。
杨庆育指出,从国际国内的工业发展新形势,也要求我市工业必须尽快转型升级:从国际上看,欧美再工业化进程加快,高端制造业呈回流趋势,新兴经济体利用资源要素成本优势不断吸引传统制造业转移;从国内看,也面临着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内需增长不快,综合成本要素上升,部分行业产业过剩。这就要求我市工业必须尽快转型升级的脚步。
在杨庆育看来,新型工业化非常6+1项目的选择,也是精心考量和科学抉择的结果。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综合化工业、材料工业、能源工业以及消费品制造业,无一例外都是实体产业。
“实体经济是工业发展的根本,这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给我市带来的警示!”杨庆育说,在工业发展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同时存在、互为补充。但在工业化的中初级阶段,实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实际效力,要远大于虚拟经济,堪称命脉和根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就好比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一个锅铲可以把价格炒上几百元,但它的实际价值并未改变。”杨庆育说,虚拟经济的泡沫,最终受损的是民众。“我们汲取了金融危机的教训和警示,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产业,是脚踏实地的实体经济,不是玩虚的,是玩的更实在、更安全可行的。” 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
新增150万人就业
杨庆育表示,按照《意见》精神,未来3年,我市新型工业将累计实现1.5万亿元投入。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万亿元。“与此同时,各种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扩张,也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各市民就业问题,带动全市经济的提升和劳动者增收。同时,新型工业的大发展,也将有力助推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的大发展。”
据市经信委相关人士介绍,全市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万亿元。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占比30%、工业净资产回报率达10%,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工业从业人数占城镇就业的比重达到35%。预计到2015年,工业领域从业人员将达390万人。其中,从事研发和管理的工程师、管理骨干将超过30万人,还将新增150万人就业。
“水电气等能源建设,直接涉及千家万户日常生活,是我市推进新型化工业发展的重头戏。”杨庆育重点介绍了我市未来3年内的天然气、页岩气和电力的供应保障。
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市38个区县村村将开通天然气,哪怕是偏远区县乡村的村民,都能用上天然气。
我市页岩气储存量超过2万亿立方,接近全国10%,开采的页岩气用于出租车行业,缓解加气难。
我市新开工在建电站规模容量超1200万千瓦。3年后,相当于我市电力保障系数增加一倍。
杨庆育介绍,在渝的知名品牌笔电整机生产商,正在拓展创新。既有走高端科研路线,也有走低端普及路线。
其中,面向西部农村地区孩子们的低端笔电正在研发中(具备上网、打字、学习等常规功能),预计零售价两三百元。其极高性价比优势和对农村教育工作的帮助普及,具有社会公益性和责任性。
按照《意见》精神,我市将开建全国最大汽车工业制造基地,不仅是整车,还包括汽车零部件。
篇8
【关键词】低碳;产业结构;升级
2003年,英国政府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将低碳经济拿出台面。在继该白皮书发表之后,2006年,斯坦恩发表的《斯坦恩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会阻碍经济发展,更会对人类生存产生巨大的威胁,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是势在必行的。我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成已为日益热议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这种飞速的发展是以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前提的。欧盟、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在国际市场上迈步走上了低碳经济的道路,我们的发展模式也就被宣布落后与不和谐。更为至关重要的是,我国的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的确对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进行一个侧面的研究,目的是为低碳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我国低碳产业的现状
(一)产业链发展的低碳化
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改变我国未来产业价值链的分布,今后产业价值链将会由资源型产业逐渐转向高技术产业,即向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新型绿色产业倾斜。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意味着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革命和创新,将产业价值链“低碳化”,逐渐降低第二产业在我国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带动中、小企业转型,鼓励现代化、高技术、新材料企业进入市场,推进产业和产品的低碳化。
(二)低碳产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贯坚持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但从我国目前实际国情来看,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低碳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最主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能源结构较低。“缺油少气富煤”是我国能源结构的最大特点,市场上的化石煤炭成本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能源,生产者在没有高端技术水平与政府政策支持的背景下被迫选择高耗能源,并且一时还难以找到可供替代煤炭的更好的经济能源,因此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彻底改变“高碳”的经济模式。另一方面,技术水平低是制约低碳产业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因素。碳生产率取决于技术水平,然而我国目前存在相当大量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又在地方保护政策下存在,使得我国经济面临着失衡的状况,小部分新兴低碳企业无法带动这些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中小企业调整,这就限制了我国经济模式的彻底转型,局限了我国经济提升的步伐。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亟需调整,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矛盾促使我们要思考怎样经过产业升级、政府政策扶持等方式使我国产业结构向能源低消耗的第三产业方向发展。从2001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是基于能源强度从4.21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到了4.77吨标准煤/万元的基础上,这是以潜在的社会效益来换去当下分毫的利益。
二、现阶段我国低碳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意义
(一)低碳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采取了南南合作的区域经济。由于现阶段我国科技水平低下、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为主等问题,南南合作的本质与以劳动密集型以及资源密集型的国家的合作,没有弥补两者间的劣势,出口产品雷同,这样就无法带来扩大的贸易市场与贸易机会。因此,在当前的低碳经济的浪潮中,我们要构建长足发展的经济模式,将以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化为以技术导向为主的生产模式,创建经济与环境相和谐的生存方式,大力发展纵向与横向区域型结构调整以部分抵消因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全球化受阻而带来的出口下降经济下滑等负面影响。
(二)低碳产业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在加快工业化以及城镇化进程中,能源紧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碳经济是以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能力,充分利用自然界的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充分利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技术水平的进步,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产业升级带来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70%的能源消耗来自于工业,所以产业结构的绿色化、低碳产业升级的重点在工业。我国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第二产业尤其重工业的比重过高,多个方面限制了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国要实现产业重心的偏移要求对该产业支撑的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共同作用。另外,现有的工业绿色化技术,主要包括清洁型能源设计、清洁型产品生产、清洁型制度管理、清洁型大众消费和循环经济模式等5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和新产业技术可以使传统工业达到升级的目标。加强培育和扶持高新兴技术产业,构建绿色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例如现代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有就是大力发展循环链式生态工业区,利用废弃物循环的原理,将工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根据循环长链加以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以及能源的额外消耗,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型生产力布局。
三、我国低碳产业结构升级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对低碳经济领域的研究已经日趋完善。研究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从直接角度,积极地发展资源节约型新型能源产业,规避以依赖高碳型生产资料生产带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限制碳排放量;从间接角度,通过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来达到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目的,利用碳汇措施达到间接减排的效果。因此,对我国低碳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可以从政府政策、产业自身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林业碳汇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加强政府政策主导,把握宏观调控方针,鼓励低碳产业结构升级。出台发展低碳产业、资源能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共同形成一个发展低碳经济的蓝图。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仍由政府主导,企业就缺乏相应的主观能动性。加大企业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动力,通过政府颁布相应的政策,刺激新兴高技术企业发展,鼓励现有企业向低碳产业转型,抑制高碳企业扩张。通过财政补贴、降低税收等手段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加大科技投入,逐步达到由现有的低技术高碳产业向新兴高技术低碳绿色产业发展。
第二,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新型能源,减少对高碳型生产资料的依赖,优化产业结构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能源利用的偏颇导致我国产业升级的速度提升较慢,我国需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引领一批有前途的新型产业利用高技术、低碳环保的去发展经济,以这些新型低碳环保企业为标榜,最终引领整个制造业,工业,甚至三大产业的整体升级。另外,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应设立低碳经济开发区,开展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业发展的试点工作。予以政策上的支持,重点从产业长远发展入手,而不是以单纯的税收减免、土地优惠。完善试点区的各项建设,将发展低碳产业的优势逐步展现出来。在全国范围内树立楷模,刺激其他地区效仿。以区域带动整体发展,在短期内,带动周围地区企业转型,在长期则可以达到整个低碳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
第三,大力发展农林业碳汇,改变传统的农业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对农林业领域的低碳经济研究还相对很少。事实上,在大自然这个巨大的碳汇系统中,农林业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者即碳源,又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吸收者即碳汇。这就表明在这个资源环境循环体中,农林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我国有8亿以上的农民靠土地吃饭,不言而喻我国也是世界上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农产品的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含碳量过高的生产资料,迫使耕地土壤中有机碳含量连年降低,土壤营养受到严重破坏,农产品的生产呈现恶心怪圈循环。这一切的恶果迫使我们要把目光放到农林业上来,农林业的发展本身不仅可以吸收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可以本质地减少自身产业的碳排放量,达到农林业产业升级的效果。
第四,提高我国现有技术,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链从高碳环节向低碳环节转移我国最大的碳释放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然而目前能源消费又以化石燃料为主,其中以煤炭的消费量最高。所以要想减少其释碳量,必须合理改善能源结构,尤其是要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应当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合理调整水电、核电、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计划地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各种低碳或无碳的绿色能源,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促进能源链从高碳环节向低碳环节转移。这就要求我国技术型人才要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低碳能源开发和低碳能源技术的交流的会议。欧盟组织以及美国日本在这方面有着超前的技术手段,我们要加强与其的联系,多多交流合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引进他国的先进技术来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服务。还可以促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低碳技术转让,实现国外引进与国内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赴境外开展投资并购,抢占低碳产业全球竞争的制高点,获取低碳领域关键技术和人才,构建以我为主、对我有利的国际分工格局。同时我们要制定一些优惠的外资引进政策,吸引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到中国来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我国GDP的增长,更为我国低碳技术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鲍健强.从创建低碳经济到应对能源挑战―解读英国能源政策的变化与特点[J].浙江大学学报,2009(6):148-154.
[2]陈文婕,颜克高.新兴低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0(2):200-203.
[3]谢军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1-7.
篇9
地球生态学家指出,对人类而言,地球迄今仍然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乐园。过去一万年以来,人类在农业、工业、科技以及文化上所取得的绝大多数成就都发生在一个十分温和的时期。但是自18世纪末进入工业化时代起,人类进入了一个被称为“人类世”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逐渐从大自然手中夺过了“船舵”,成为这个星球的新主人。地球上的所有系统都由人来定义,受人来统治。于是,世界经济在工业化后就逐渐进入到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生活时代。这就使得能源、资源和环境等样样告急。实践证明,这种高碳生活过不得,因为得不偿失,其后果是不可逆转的。
高碳生活对工业革命者来说,是一种掠夺资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活动规模的急剧扩大,得益于对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勘探、开采、加工和利用。不难理解,生产和生活是消耗能源和排放碳素的重要环节。说白了,现代经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化石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化石经济就是高碳经济。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碳经济,这种依靠巨量化石能源投入来制造大量物质财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时要勇于说“不”敢于说“不”,反思高碳生活行为的不理智性、不理想性和不负责任性。人类别无选择,未来的生产和生活之路必须反思能源利用方式和种类,在对化石能源进行情景开发、高效使用、节约利用的同时,不断开发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等新的动力源,逐渐实现生产投入中低碳能源对高碳能源的替代,以实现财富增加与碳排放减少的“双赢”目标。
敢于对高碳生活说“不”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光是有没有勇气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制造业与人民生活基本消费严重依赖于高碳能源,短期内不可能实现颠覆性转变。因此由高碳生活向低碳生活转变必将是渐进式的发展之路。但走这条路是有潜力的、有希望的和可持续的!
副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环保既是发展,也是转型。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是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而环境问题的背后,往往是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强环保可以倒逼经济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同时保护环境、促进节约资源会带来大量新的需求,促进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兼顾发展的同时,已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渐开始替代原有的化石能源,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和旧技术逐渐被淘汰。中国工业化必将跨上“替代性减碳、技术性减碳、循环性减碳和结构性减碳”的“四轮马车”阔步前行。
要敢于向“高碳生活”说“不”。这个“不”,其实也涉及到从走高碳发展道路到走低碳发展道路是一场面临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这次革命意味着: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这一选择使人类文明面临一次重大转型。转型是机遇。中国西部也正面临着新一轮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作为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教育者和环保课题研究者,笔者要说的是:必须握紧绿色环保与低碳生活这把“双刃剑”,绝不能再走“高碳生活”的老路,必须走对全球气候及环保有贡献的低碳生活道路!
篇10
最近的汽车圈都是跟数据有关系的,因为都在盘点。数据是什么?数据是用数字来表达一个企业的观点。例如:长安乘用车销量超过100万辆打破自主品牌无法跨越的坎,奇瑞汽车第500万辆下线踏上国际化的旅程,接着上汽通用五菱五菱突破2015年200万的产销目标。
200万的销售量是五菱2015年的目标,也是五菱的观点。用数字表达事实概念,用“低成本、高价值”嬴得市场的五菱,2015年完成了2040007辆销售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直击200万
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造车理念下,以满足上汽通用五菱1400万基盘用户升级需求为核心,从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的每一个环节为客户着想,建立起不断创造新产品满足用户升级需求的快速开发流程、严格遵循通用汽车全球制造体系和标准,国际领先的生产制造体系以及“以我为主”高效集成的供应商、经销商资源的生态圈体系。
一、为用户创造价值,在家庭乘用车领域不断拓展。
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造车理念下,上汽通用五菱在家庭乘用车领域不断推出创新性产品,从“宜商宜家”紧凑型商务车五菱宏光,到7座家用MPV宝骏730,再到家用大SUV宝骏560,每一款产品的推出都是为了满足千万基盘用户升级需求。
二、研发、采购、制造和营销的四大体系力。
“以我为主,集成资源”的自主研发模式。上汽通用五菱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经国家人事部批准的企业博士后科技工作站,并以此为主体,走“产学研”合作发展之路;充分集成股东方、国内外优势资源,通过消化、吸收及联合开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完整自主研发能力。
多年来,上汽通用五菱一直坚持正向开发的理念,“以我为主,集成资源”的研发模式,公司目前已获得授权专利1261件,其中发明专利132件,在很多技术创新和突破上,也都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
低成本、高质量的采购和供应链体系上汽通用五菱通过平台规模化、高度本地化、战略性供应商形成了低成本、高质量的供应体系。遵循“质量、价格、服务、技术”的采购原则,引进国际化供应商,带动当地供应商共同发展。
上汽通用五菱平台化、规模化的生产以及逐年上升的销量,吸引大批诸如宝钢、奥托立夫、博世・联合汽车电子、德国大陆等国内外优秀的供应商与企业合作,同时要求供应商按照“为我开发”、“为我设计”、“本土制造”的三个原则,匹配最适合企业产品的零部件。
精益生产,高效制造,保障产能供应。通过导入通用汽车GMS全球制造体系及自身几十年造车经验,上汽通用五菱开创了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低成本、高价值”的精益生产方式,形成柳州河西、宝骏基地、重庆分公司、青岛分公司四大基地联动,实现多点制造。
宝骏基地二期项目将新建年产40万辆的整车及发动机工厂、年产能2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基地、整车仓储中心,并开展新能源汽车及海外市场的产品研发。2015年8月,宝骏二期整车工厂提前竣工投产,该项目严格遵循通用汽车的全球制造体系和标准建设,拥有国际领先的装配工艺和设备,重点突出环保、低碳、节能,致力于成为符合通用全球最高生产标准的绿色生产基地。
遍布县乡级的渠道建设和创新的行销方式。上汽通用五菱在全国有28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做到了10公里服务半径,庞大的销售服务网络可以使消费者方便购买和维护保养。
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将体验营销进行了升级,开展“走心之旅”营销活动,无论是经销商还是企业销售员、企业领导不断的深入市场,将展厅前移到乡村地头,与用户谈心、交朋友,听取用户对产品的改进意见,对服务工作的提升意见,使企业更加了解用户的需求,也让产品更深入人心。
解读200万
一、乘用车占比55.4%,SGMW转型升级为主流乘用车企业
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全年累计销量达到2040007辆,在中国车市微增长的大趋势下继续强势增长。其中,宝骏品牌全系产品与五菱宏光等MPV全系产品所构成的乘用车产品矩阵,共计销售1,181,810辆,占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销量58%,同比增长26.72%。
二、家庭乘用车产品,细分市场保持领先
宝骏560:2015年7月18日上市共有三款车型,上市首月销量达到9,158辆,8月销量成功破万,达到17128辆,9月达到24228辆,从10月份开始,连续3个月单月销量突破3万台,2015年累计销售145,007辆,销量位居SUV排行榜第二名,稳居三万俱乐部,创造中国乘用车最快增长速度,成为SUV市场最大黑马,在SUV红海市场中创造了新蓝海。
宝骏730:2014年7月30日上市,开创了7座家用MPV新蓝海,上市以来累计销售441158辆,以月均2.5万辆的成绩保持7座家用MPV市场的领军地位;
五菱宏光:2010年9月6日上市,开创了“紧凑型商务车”市场,满足用户“宜商宜家”用车需求,至今已成功推出三代,分别是五菱宏光、五菱宏光S和五菱宏光S1。截至2015年12月,宏光车系连续27个月蝉联中国车市销量冠军,上市五年,累计销量突破246万辆。
三、年销48万辆,宝骏品牌五年崛起
宝骏品牌于2010年正式,5年时间,先后推出了宝骏630、宝骏乐驰、宝骏610、宝骏730及宝骏560、宝骏330。2015年,在宝骏560和宝骏730两款热销产品的拉动下,宝骏品牌共计销售502,872辆,同比增长177%,使得宝骏品牌获得爆发性增长,跻身主流自主乘用车品牌前列。
1.7座家用MPV-宝骏730
宝骏730开辟了7座家用MPV市场新蓝海,是国内10万元以内首款获得五星安全的MPV车型,相比家商兼备的宏光车系,宝骏730更适合家用,成为该细分市场的标杆。
宝骏730是上汽通用五菱集合各方资源和优势,以千万用户变化和升级需求为基础,全力为中国家庭研发打造的“七座家用车”,开辟了全新的细分市场,以月均2.5万辆的销量表现稳居MPV市场领军地位,目前已拥有44万用户群。2015年,宝骏730先后获得“全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10万元以下MPV满意度冠军,和由中外专家评审团选举出的唯一的第二届轩辕奖“年度车型”大奖,产品实力和市场口碑赢得用户信赖。宝骏730的上市,激活了宝骏品牌,使品牌实现了“向前一步”的根本性跨越性。
2.家用大SUV―宝骏560
宝骏560是上汽通用五菱完全自主设计、研发的家用大SUV,其潜在用户主要来源于五菱基盘用户,销量中有51%是增换购用户,其中增购占比27%,换购占比24%。宝骏560车内空间大,安全系数高,动力强,油耗低,满足家用SUV用户的用车需求。7.68万元的起步价广受用户认可,该产品一上市就实现了销量的垂直增长,上市第二个月就冲入SUV销量前三甲,2015年9月更是以超2.4万辆的成绩摘得SUV市场销量亚军,不断刷新车市最新成长速度。目前,宝骏560月销量稳定在3万辆,处于SUV市场亚军。宝骏560在SUV市场的表现,助推宝骏品牌加速发展。
剖析200万
200万的借鉴意义是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一、创新升级,提升正向研发能力。上汽通用五菱坚持正向研发,形成“以我为主 集成资源”的研发体系特点,由企业自己掌握核心的产品定义、关键性性能的开发和验证,而局部的技术则与外部资源共同开发。既能把有限的资源放在核心问题上,又让外部资源早期介入,利用他自身的优势专门为企业开发和优化,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五菱之光地板的平整化与钢板弹簧后桥的首次应用、首次定义“大微客”五菱荣光、“紧凑型商务车”五菱宏光等,都是当时行业内的首次创新。自主定义的7座家用车宝骏730,开辟了“七座家用车”的全新细分。这种对正向开发能力的坚持,是上汽通用五菱基于市场、用户需求,而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产品升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处于微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注入了正能量。
二、打破瓶颈,唯有向上突破才能持续。需求为核心,坚持产品升级,五菱宏光、宝骏730、宝骏560的产品不断升级,不断突破发展的天花板,产品向上突破带动品牌向上成长,促进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合资下探,在自主品牌的主阵地SUV和MPV市场,即将迎来产品短兵相接的局面,唯有以产品向上突破提升自身实力才有发展的可能。
三、“完全自主”的印尼模式。中国汽车产业“一带一路”政策下走出去的先导和典范
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宣布与上汽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共同出资,成立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新工厂已于2015年8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
企业将在印尼采用“自主产品、自建基地、自主品牌、自建供应体系、自建营销网络体系”模式,“完全自主”的印尼模式成为“一带一路”政策下,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先导和典范。
四、未来展望继续企业转型升级。
1、不断推出乘用车新品,战略转型向纵深推进。2016年,上汽通用五菱将继续深耕家用车市场,丰富家用车的产品线,持续提升现有家用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5年12月18日,上汽通用五菱A0级家轿宝骏330已经上市。
2、发展新能源,乘用车转型之后的又一次转型升级。上汽通用五菱一直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2015年已启动,首款新能源车型E100将在2016年上市。
3、抱团出海,自主品牌深度国产化。2007年上汽通用五菱正式组建海外事业部,对于海外市场进行了大量基础性调研,包括用户需求分析、法律法规考察等方面,做足了准备工作。
企业通过参与通用印度、通用埃及合资公司的业务,探索并检验了“三个输出”模式的实际效果,在知识产权费用上,实现了由“缴”到“收”的根本性转变,实现最有价值的知识输出,上汽通用五菱成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整车技术输出企业。
近年来,上汽通用五菱大力推进海外业务,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下,依托于广西在东盟的区位优势,企业把海外业务下一站的目的地锁定在东南亚。
2015年2月2日,上汽通用五菱宣布与上汽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共同建立生产基地。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位于雅加达附近的新工厂于2015年8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新工厂计划投资7亿美元,规划年产能15万辆,预计2017年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