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身体素质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身体素质速度 耐力 力量
一、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
(一)发展跑速的基本方法
练习短跑是发展跑速的基本方法,如加速跑,将学生分组,由慢到快逐渐加速,反复练习不同的距离,速度会逐渐提高。在平时体育课中,经常采用接力跑,在班级进行小组接力赛。中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喜欢你追我赶,这样,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发展他们的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而为他们以后七彩的人生打下一个美好的伏笔。
(二)发展动作速度的基本方法
发展动作速度主要是快速重复练习,例如:让学生在保持正确动作情况下,如快速原地高抬腿跑,并且拍手给上节奏,学生的练习兴趣会更浓,气氛会更活跃,效果会更好。还可采用快速立卧撑练习,将学生分排练习,第一些排先做,第二排慢半拍在做,第三、四排分别依次慢半拍再跟,这样,就有“波浪起伏”的感觉了,学生们会在这种“波浪的感觉中,高兴地起伏”着,继续他们的练习,我相信这样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展反应速度的基本方法
发展反应速度通常采用听信号起跑练习,在运动中听信号或视标记迅速改变动作方向和方式的练习等。例如做游戏练习,在蹲踞式起跑中,后排紧站在前一排身后,听到哨声,前排起跑,后排拍前排的肩膀,如被拍着罚做练习,然后交换,这样,学生的反应速度练习得会更认真,更快捷。还有原地背向高抬腿接快速跑,当学生听到第一次哨音时,进行原地的快速高抬腿,第二次哨音时,背向转身快速跑,直到跑到指定终点,输的同学罚做其他练习,还有游戏“黄河”“长江”,将同学分为“黄河”与“长江”,喊“黄河”则“长江”追,“黄河”跑,被抓住的罚做练习,反之亦然,同学们会在愉快地练习当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
发展速度的方法还有:听信号加速跑,小步跑,高抬腿跑接加速跑,俯撑起跑,转身起跑,抢接球练习,听口令、击掌,或听节拍器摆臂,原地快速高抬腿,快速小步跑接高抬腿跑,50米跑等等。
二、发展学生的耐力
在运动中,耐力是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耐力有助于对抗疲劳,延缓疲劳的出现,当肌肉工作引起疲劳时,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和灵敏性都会降低,耐力好能减少其降低的程度,较充分的发挥各种素质的作用。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练习耐力的有效方法就是长跑,这在每天的晨练中就可完成。让学生每天早晨慢跑1000米――3000米,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的增加负荷,使学生耐力负荷逐渐超过以前的耐力水平。当然,发展耐力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球类活动、越野跑、韵律活动及舞蹈等。耐力的发展,不仅能培养学生坚毅、顽强,克服困难的离志品质,还能提高他们各个运动器官的功能,使他们有一个更强壮的身体,去迎接更新的挑战。
三、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
(一)发展学生的肌肉爆发力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我们农村学校受场地、器材、身体体质等多方面的限制,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最简便、科学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肌肉爆发力。如跳跃练习有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单足跳、跨步跳。负重练习,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还可根据体重相仿的原则,进行托人深蹲练习,或者让同学们“互背奔走”练习,从而大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二)发展学生的肌肉力量耐力
持哑铃跑,将学生分组,持哑铃反复跑30米――80米,这样,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互相比拼,高兴地跑下来,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投掷实心球,可采用前抛、后抛两种方式,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比较两种抛球的效果。并体会用力的部位和顺序,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力量的方法很多:如俯卧撑、双杠臂屈伸、哑铃练习、屈臂悬垂、仰卧起坐、收腹举腿、左右转体、抱腰角力、两头起等。当然,力量素质不够稳定,需要经常锻炼,学生的力量才能逐渐增大。
四、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灵敏性是人体在某种情况下快速、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协调性是人体各系统各器官互相配合完成动作的能力。
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跳绳,可采用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看谁跳得多,跳得好,跳得别具风格。还有“踢键子”。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对踢的形式出现,看哪一组踢得棒,踢得花样多,踢得扣人心弦,让学生兴高采烈的去踢,这既煅炼了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又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当然还有更意外的收获。另外,还可将男女生分开,男生做球类运动,女生跳“健美操”,打篮球要求既要快速,又要灵活,准确,这就把男孩们一个个练得活泼生动,灵活机敏。健美操要求动作舒展大方,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把女孩子的形象气质练出来。发展灵敏性,协调性的方法还有采用体操技巧,武术、游戏、全能运动等。
五、发展学生的柔韧性
柔韧性是人体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人体关系活动范围大小,肌肉韧带的伸长和弹性,紧张和放松的协调能力决定的。如果学生的柔韧性差,在学习动作时,就不易掌握,易使肌肉,韧带和关节受伤。
篇2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农民来完成。高素质不仅指技能专业素质等方面,也包含了身体素质,其也是所有素质中的基本。本文主要通过对农民身体素质的现状进行分析,突出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从而探讨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的措施,有效的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
体育保健;推广;农民;身体素质
在我国社会人口中,农民是数量最多的群体,同时农民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如何将会对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人的素质则主要包括了身体素质、思想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等,身体素质则是这几种素质中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当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去开展和从事各项生产活动。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情况下,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下降非常厉害,在这种情况,积极的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活动,则是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一项有效措施。
1 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如果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不高,就会对农村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不好,就没有办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我国农村现阶段还有很多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家庭,并不是因为没有生产资料或者没有耕地,而是因为家里的劳动力身体素质不行,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次,农民身体素质不好,还可能会降低家庭收入,这样就不能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如果农民长期患病,就更不能为家庭创造收入。虽然现在农村已经有了医疗保险,但是还是存在一人生病,全家贫困的情况。最后,高素质农民不只从事农业活动,还可以去从事其他事业。不管从事某种工作都会以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如果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不好,就可能没有办法从事某些工作。因此,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农民群众具有良好身体素质时,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减少生病的几率以及从事其他事业增加家庭的收入。
2 我国农民身体素质的发展现状
2.1 常见病发病率高
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市场化的改革以后,我国农民的常见病发病率开始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之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传统疾病也开始出现重复发病的情况。比如肺结核、痢疾等;肿瘤、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这些和人们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的上升;农村职业病以及艾滋病等一些新的病害也开始出现。
2.2 流行病发病率有所回升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政府部门加强对流行病的重视,使得一些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降低了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市场化以来,这些流行病的发病率有所回升。
2.3 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缺乏
农民群众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体育健身也不重视,对于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各级政府部门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的体育健身设施还比较缺乏,让农民在闲暇之余没有锻炼的机会,对农民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
2.4 农民身体素质下降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逐渐得到了改善,但是农民的身体素质却在不断的下降。主要原因是现代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民的空余时间变得更多,但是在空余时间里没有去重视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休闲娱乐,这样就会让农民的身体素质严重的下降。
3 如何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
3.1 加强农村体育保健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情况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如果农民的居住环境比较良好就能够为提高农民身体素质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要加大农村体育保健基础设施的建设,设置独立的管理部门,让政府部门的引导、示范以及调控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逐步完善农村的体育保健基础设施。
3.2 积极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增强农民体质
农村体育活动就是以农民为主要的参与主体,在农村开展,为了增加农民体质,丰富农民的社会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农民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在闲暇之余通过积极的开展农村体育活动,能够让农民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增强。
3.3 健全农村体协组织机构
我国农村现在基本上都存在设施落后、居住不集中以及体育保健场地不足等各种不利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来进行有效协调,那农村体育保健也就不能有效开展。所以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时要有健全的农村体协组织机构,在组织机构的带动和组织下才会有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到体育保健活动中。
3.4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健身意识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要加强宣传工作,这样才能够让农民的健身意识得到有效提高,在宣传农村体育保健工作时,应该要尽量联系和配合新闻媒体,当有节庆日活动、农村体育会议以及大型赛事时就可以和新闻媒体及时沟通,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宣传工作,来对体育保健活动进行报道,这样才能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让农村体育保健的影响力扩大,同时也能够提高农民的健身意识。
3.5 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民的体育保健设施
在农村中建立的体育保健设施比较的匮乏,主要是因为资金投入不足。要加大设施的建立,就需要增加资金投入。目前,在设施建设中是由村委会提供的小部分资金,要增加资金投入,就需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以增强设施的建设,如可以通过各种体育协会、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意愿进行赞助投资。
3.6 改善条件吸纳或培养从事农民体育保健的专业人员
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时,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农民体育保健工作的人员。后期,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和组织,培养从事农民体育保健的专业人员,这样才能保证农民体育保健活动顺利的开展。
3.7 加大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活动的力度提高农民身体素质来提高生产力
在农村加强推广体育保健活动的力度,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让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提高,提高生产力,从而让农业生产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应该要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到推广体育保健对农民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为加大推广体育保健活动的力度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各级政府部门也应该要认真把各项工作落实,解决实际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物力和人力上去支持推广工作。再次,各个相关组织部门应该要团结一心,让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都能够充分调动出来,如群众积极性,领导积极性等,这样推广活动才能更好的开展。故而,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不断加大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活动的力度,让农民身体素质提高,最终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4 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有效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农民群众良好的身体素质来作为保障。在农村推广体育保健活动,可以让农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身体素质;原因;对策
新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非凡群体,是促使时代前进的发扬者。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高低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身体素质也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问题表现
1.知而不行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如何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存在疑惑。在问及大学生“是否了解自身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的具体数值”时,40%的学生“了解,但无所谓”,32%的学生“不知道,但关心”,大部分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加强身体素质,甚至有部分学生完全不了解自身身体素质。
2.良好的锻炼习惯未养成
当代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有相对成熟的价值观。身体素质的改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锻炼方式。当问及大学生“平均每周锻炼的次数”时,49%的学生选择“一次到两次”。所谓“用进废退”,这种间隔时间长、次数少的锻炼方式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无太大帮助。60%的学生有喜爱的运动,但身体力行的很少。大部分学生没有固定的运动时间,能够坚持锻炼的寥寥无几。
3.不合理的生活习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营养水平理应达到较高的层次。然而,大学生身体普遍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许多大学生的饮食、作息存在问题,64%的学生“一日三餐”的摄取不规律。男女生在饮食方面存在不同的现象,男生基本遵循“一日三餐”,部分女生出于对身材等外观因素的考虑,会少吃或不吃,造成身体营养摄入不够,身体素质状况堪忧。49%的学生一天睡眠时间为“六到七小时”,人体正常的睡眠时间应为八小时左右。虽然大学生正年轻,但足量的睡眠能为明天带来更多活力,更有利于身心的发展。3%的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五小时”,这类学生中大部分是熬夜晚睡,生物钟极其紊乱,对自身身体健康不负责任。
二、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1.高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竞争压力大,高校采取的应试教育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学生面临大一、大二紧张的课时,体育课数量少,学生没有经常锻炼的机会,而到了大三、大四,学校不安排体育课时,这让本没有锻炼计划的学生更加失去了动力,身体素质的下降必然发生。
2.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带来的影响
高科技的产生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但凡事都存在利弊。网络科技的应用,使大部分学生拒绝外出运动。当问及大学生“如何处理空闲时间”时,40%的学生以“上网、看视频、打游戏”度过,甚至有学生熬夜上网打游戏,大大地危害了自身身体健康。
3.身体素质的教育效果不明显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弗里德曼等认为,认知由关于客观对象的信念构成,也就是思想、信念和知识的集合。由于近年来经济文化的发展,国需栋梁之材,军需可用之兵,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富国强兵的最佳人选,政府及教育机构对其身体素质的关注度确实提高,高校的改革以及学生锻炼意识的提高摆在眼前。然而,部分教师对身体素质教育只是形式主义。学校所提供的体育设施较少,以致学生身体活动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
三、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身体素质是表现一个人能有效活动程度的一种状态,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多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依靠体育课的锻炼,但高校的体育锻炼状况明显不达标准。学校应加强体育课的活动强度,教师在传授学生规定的体育项目的前提下,适量地补充其他形式的活动。学校需制订身体素质评价表,记录学生各阶段的身体素质情况。
2.政府完善有关身体素质的政策
传统的政策忽视了大学生的体能发展,政府应完善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政策,并严格执行。政府有义务对高校体育事业进行投资赞助,从而改进高校体育设备。教育部门等机构应严格监督大学生体能测试是否达标,帮助大学生维持身体素质状况。
3.社会舆论与家庭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予社会舆论更好的平台传播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开设专家讲堂,能为大学生了解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搭建桥梁,有益于学生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也很重要,作为家长,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形成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
4.大学生自觉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透彻身体素质的增强对将来自身成长的意旨;养成优秀的生活习惯,注重饮食搭配;努力养成锻炼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学校或其他机构组织举办的各类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弗里德曼,西尔斯,卡尔斯密斯.社会心理学[M].高地,高佳,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张建强.大众体育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当代大学生对身体素质关注度的调查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4ysj31。
篇4
一、5分钟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
主要以发展幼儿基本活动能力为基础,如走、跑、钻、爬、跳跃、投掷、攀登等的基本动作练习,发展幼儿的平衡、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根据上述幼儿体质测查结果。我们着重从投掷、跳跃、平衡能力练习着手。
投掷练习:沙包投掷、网球(垒球)投掷、投篮、投小纸球、滚球击物、抛小球……
跳跃练习:兔跳、蛙跳、立定跳远、跳绳、原地纵跳、纵跳触物、助跑跨跳、单足连续向前跳……
平衡练习:单足站立、半蹲姿势走、弓箭步练习、前脚掌着地走、走平衡板、绕障碍跑……
以上练习内容每周轮换一次,如这周练习跳跃,下周则练习投掷,每日练习内容不一。
二、5分钟身体素质练习的形式
在每日上午集体教育活动结束时进行,以班级为单位,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动作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项目进行练习。活动时可配以恰当的音乐,有节奏地进行。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及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中必须有2名教师在场。活动场地可在室内、走廊或户外操场进行。
三、5分钟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练习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每次练习的基本步骤为:引起兴趣――准备活动――动作练习――放松活动。5分钟短暂的练习,强调从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着手,每天以1~2种能力练习为主,结合音乐通过集体练习、个别练习的形式,在游戏中自然地进行。如以跳跃为主要内容的身体素质练习为例,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调动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你们想跟兔妈妈一起去采蘑菇吗?我们先活动一下身体的各个部位吧。”音乐响起,幼儿跟着教师做准备活动。接着,学习兔跳(向前行进跳),跳到山的那边采蘑菇。跳过一段距离后,教师又创造情景:“前面有一条小河,小兔子们跟妈妈学习跳过小河(立定跳远)吧。”立定跳远,反复三四次后,继续跟着兔妈妈跳跃前进。到达目的地,小兔子们一起采蘑菇。采完蘑菇,教师带小兔子们伸伸懒腰、甩甩腿,做一下深呼吸,进行放松运动。这样,幼儿不仅锻炼了腿部的肌肉力量,发展了肌肉的耐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又在游戏中体验了集体游戏的乐趣。又如以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身体素质练习为例,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半蹲着学小矮人走路,然后用前脚掌走路模仿高人走,或头顶着沙包沿直线行走,等等。这项练习有助于提高幼儿前庭器官和运动系统的功能,促进幼儿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发展。
篇5
造成体育课损伤率升高的原因可以从三方面分析:
1. 教师方面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指导传授作用。课的组织是否合理,教材选编是否合适,教学手段是否正确,安全措施是否准备充分都会直接影响课能否顺利进行。课中出现损伤事故对于教师方面而言,有三方面原因:
1.1 专业思想方面:对于一位专业思想牢固的体育教师而言,备课、组织上课、课中安全方面都应有充分的准备。不会充分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教材、更不会在课中做好安全措施,那么课中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1.2 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方面: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专业技术不过关,教授的动作出现技术性错误,这样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另外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仅有满腹理论和只会自己做动作,而不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也是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1.3 课后放松:很多体育教师上完一节课后,放松活动随随便便,每节课的放松内容相同。而不是根据本课的教材有针对性达到放松的目的,这是造成慢性损伤的重要原因。
2. 学生方面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学是教与学相互配合的,课中出现运动损伤对于学生方面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2.1 安全意识。很多学生上课前无心听教师讲的安全措施,练习时往往由于技术较复杂或难度较大而造成损伤。
2.2 身体素质差:目前在校学生普遍身体素质较差,由于现行升学制度的影响,繁重的功课占去了学生的课余锻炼时间,仅靠每周 2 节的体育课根本无法使正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各种身体素质。由于身体素质差,在完成强度较大或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容易造成损伤。
2.3 场地器材方面:场地不好,练习环境差,器材损坏、不足都有可能使学生在练习时受伤。
根据体育课的任务、目的以及造成体育课损伤率上升的几方面原因,可采取有效的降低体育课损伤率的措施。
一、教师方面
1、教师须加强专业思想,热爱本专业,热爱学生,具有强的责任心,备好每节课,除备教材外,还须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对于每节课须有何种安全措施,均须做到胸有成竹。这样,上课时的组织方法、练习手段、形式、运动量和强度、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都尽可能都与学生实际相符合,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2、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只有从复习中才能巩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才能与先进的技术同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在课中做到游刃有余,这也是减少课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措施之一。
3、注意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校的高材生,未必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体育课也不例外。有人也曾说过,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未必是个优秀的教练员,这确实有道理。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冲突。不同地区,不同教学对象,由于场地、器材、学生水平的不同,同一教材,它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也应有差别。
二、学生方面:
1、加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应学会在练习中遇到意外事故时做自我保护,同学之间也应学会在练习中给其他同学做保护帮助。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学生应养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持之以恒,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并学会有针对性地锻炼,弥补自己的不足。身体素质提高了,对于完成课的练习,自然也较容易,从而避免因素质差而引起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3、注意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的放松练习。教师在课中起指导作用,而主体是学生,因而学生应在课中配合教师,课前不应忽视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低温季节,很容易在运动中拉伤韧带、肌肉或扭伤关节,所以不要轻视课后的放松练习。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 降低 运动损伤
一、造成体育课损伤率升高的原因可以从三方面分析:
1. 教师方面: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指导传授作用。课的组织是否合理,教材选编是否合适,教学手段是否正确,安全措施是否准备充分都会直接影响体育课能否顺利进行。课中出现损伤事故对于教师方面而言,有三方面原因:
A.专业思想方面:对于一位专业思想牢固的体育教师而言,备课、组织上课、课中安全方面都应有充分的准备。专业思想不牢固,上课责任心不强,随便应付一节课了事,不会充分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教材、更不会在课中做好安全措施,那么课中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B. 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方面: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专业技术不过关,教授的动作出现技术性错误,这样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另外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仅有满腹理论和只会自己做动作,而不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也是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C. 课后放松:很多体育教师上完一节课后,放松活动随随便便,每节课的放松内容相同。而不是根据本课的教材有针对性达到放松的目的,这是造成慢性损伤的重要原因。
2. 学生方面: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学是教与学相互配合的,课中出现运动损伤对于学生方面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A. 安全意识:很多学生上课前无心听教师讲的安全措施,练习时往往由于技术较复杂或难度较大而造成损伤。
B. 身体素质差:目前在校学生普遍身体素质较差,由于现行升学制度的影响,繁重的功课占去了学生的课余锻炼时间,仅靠每周 2 节的体育课根本无法使正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各种身体素质。由于身体素质差,在完成强度较大或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容易造成损伤。
C. 恶性循环:学生身体素质差,因而怕大强度、大运动量的练习,对练习产生畏惧和厌恶,不肯主动练习,久而久之素质更差,易在练习中损伤;损伤后影响上课,导致素质更差,如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即身体素质差--少练习(厌练)--更差--易损伤--少练--素质更差--更易在练习中损伤。
3. 场地器材方面:场地不好,练习环境差,器材损坏、不足都有可能使学生在练习时受伤。
二、根据体育课的任务、目的以及造成体育课损伤率上升的几方面原因,可采取有效的降低体育课损伤率的措施。
1. 教师方面
A. 教师须加强专业思想,热爱本专业,热爱学生,具有强的责任心,备好每节课,除备教材外,还须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对于每节课须有何种安全措施,均须做到胸有成竹。这样,上课时的组织方法、练习手段、形式、运动量和强度、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都尽可能与学生实际相符合,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B. 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只有从复习中才能巩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才能与先进的技术同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在课中做到游刃有余,这也是减少课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措施之一。
C. 注意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校的高材生,未必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体育课也不例外。有人也曾说过,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未必是个优秀的教练员,这确实有道理。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冲突。不同地区,不同教学对象,由于场地、器材、学生水平的不同,同一教材,它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也应有差别。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而是用单纯的理论知识去套一些纲要,那么课的顺利进行就会受到影响,当素质差的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或强度大的动作时,就容易出现损伤。
D.课前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现在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练习过程也容易分散精力。故教师课前须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而且每节课都应针对教材说明注意什么事项。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练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的意识,并容易得以强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2. 学生方面
A. 加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应学会在练习中遇到意外事故时做自我保护,同学之间也应学会在练习中给其他同学做保护帮助。
B.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学生应该养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持之以恒,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并学会有针对性地锻炼,弥补自己的不足。身体素质提高了,对于完成体育课的练习,自然也较容易,从而避免因素质差而引起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C. 注意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的放松练习。教师在课中起指导作用,而主体是学生,因而学生应在课中配合教师,课前不应忽视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低温季节,很容易在运动中拉伤韧带、肌肉或扭伤关节。课后的放松练习也不应忽视,有些学生以为上完课了,放松练习也就不在乎了。然而,长此下去,疲劳长期积累,特别是局部负荷后没能及时放松、消除疲劳、尽快恢复该部位机能,积劳成疾,就容易形成劳损,这也是运动损伤现象之一。而且比急性损伤更难以痊愈,所以不要轻视课后的放松练习。
3.练习的场地和器材方面
教师和学生都应注意,练习时场地应平整,周围围的环境安全;练习前应检查器材有无损坏。
尽管体育课常有运动损伤现象发生,但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相信会有效降低体育教学的损伤率。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与创新》 人民教育 2002 08.
[2]《时代呼唤创新型课堂》 教育发展研究 2004 S1.
篇7
论文摘要: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级1个男生班采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平均体重有所降低,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肺活量有较大提高,有显著性差异;引体向上、1000米和立定跳远等身体素质成绩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对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效果。
1研究目的
2007年4月国家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实施办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学生组的体质健康标准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不及格率较高,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差,如何能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而体育教学又是高校体育工作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最主要的途径。本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级1个男生班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制定出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以期通过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级1个男生班为研究对象,人数30人,平均年龄20岁。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有关实验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等各方面的书籍,通过“中国期刊网”等权威网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2.2实验法
实验从2008年3月开始到2008年7月结束,共十六个周,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引体向上、1000米、立定跳远等体质健康指标的测试,对两次测试的成绩和得分进行对比。
2.2.3数理统计法
数据处理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制标准的软件进行查分,并用spssl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3.1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制定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质测试的结果,分析他们体质健康状况比较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新的教学模式(见表1),新的教学模式增加了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改变了以前以专项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
3.2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
3.2.1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为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师要在体育课授课的第一节课给学生讲述体育锻炼的益处,介绍每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重要性、标准和要求。并且要把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计人体育课成绩,占体育课总成绩的20%。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习惯,按“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育暂行规定”要求,大学生一周至少进行两次身体锻炼,时间每次在30一60分钟。为了督促学生参加课余锻炼,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个组,组长监督该组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做好考勤,纳人体育课的平时成绩,除此之外,体育教师最好监督一次学生课余锻炼并给予指导。
3.2.2新体育教学模式授课过程的要求
在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授课时,课的开始部分做准备活动时要把身体的各个关节活动开,减少在上课过程中的运动损伤;课的基本部分专项学习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身体素质要全面、合理的安排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各方面的练习,每节课不少于两种类型的身体素质练习,并且要在实验后测试的前两周把身体素质内容全部安排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身体素质内容。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和负荷强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并不断的作出调整,还要科学的安排身体素质练习的先后顺序。力量素质练习主要安排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等内容,上肢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俯卧撑、指卧撑、卧推哑铃、推小车等方法;下肢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深蹲起、负重跑、蛙跳、鸭子走路等方法;腰腹肌力量的练习方法可采用仰卧起坐、收腹举腿等方法;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小步跑、高抬腿接加速跑等方法;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1分钟立卧撑、3分钟跳绳、1分钟原地高抬腿跑、长跑等方法。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男生的上肢力量较差,下肢爆发力和肺活量也不够理想,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不断的改变练习方法和强度。身体素质练习通常是比较乏味的,为了避免学生的枯燥感,要多以游戏的形式安排,如推小车、鸭子走路、负重跑等可安排为接力游戏。如果是女学生要多安排一些健美操、韵律操的内容,如果是男学生要多安排足球比赛和篮球三对三比赛来发展身体素质。课的结束部分,主要是针对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进行放松。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师还要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各身体素质项目的技术动作要领讲述给学生,并在练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
4结果与分析
4.1实验前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情况的对比分析
体质达标情况以达标率对各年级学生的体质总体状况的综合评价,能够比较直观、简明、概括地反映出大学生体质现状和规律。
由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比实验前总体达标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优秀率由原来的3.33%提高到了10。00%,良好率由原来的6.67%提高到了23.33%,及格率由原来的43.33%提高到了60,00%,特别是不及格率由原来的46.67%降低到了6.67%.说明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作用。
4.2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对比分析
身高是反应人体长度,反应骨骼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体重是反应人体骨骼、肌肉、脂肪等重量综合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表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身高、体重身体形态没有太大变化,实验后,身高几乎没有变化,平均体重有所降低,但与实验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身高体重分数有所提高,但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实验对象已经是成年人,发育基本成熟有关系,也与新的教学模式中身体素质练习时间达不到有氧运动时间的要求,对减轻体重没有明显的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4.3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对比分析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因为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和胸围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时采用的是肺活量体重指数来进行评价的。
由表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大学生肺活量较实验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并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新教学模式中耐力训练以及其他身体素质训练都有助于肺活量的提高,加上实验后学生体重有所降低所以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有了明显的提高。
4.4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评价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来是反应大学生体制健康状况,这是因为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人的运动水平,而且与人的健康、高效的生活、娱乐和工作都有密切的关系。
由表5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反应男生肩臂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典型指标引体向上成绩和得分与实验前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实验后反应学生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标1000米成绩和得分和实验前相比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反应爆发力的测试项目立定跳远的成绩和得分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其一,新教学模式中每节课的身体素质练习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其二,测试的各项身体素质成绩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相应的身体锻炼容易得到提高;其三,根据大学生体制测试结果显示,引体向上的成绩最差,引起了学生的重视;1000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分中所占比重最大(占30%),标准中还强调如果耐力成绩不及格,测试总成绩就不及格,学生非常重视;而立定跳远的成绩与立定跳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有关系,大部分学生在实验前测试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方法,真实的下肢爆发力和弹跳力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而在体育课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要领。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实验后学生平均身高几乎没有改变,平均体重有所降低,但与实验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学生肺活量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并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引体向上、1000米和立定跳远的成绩和得分与实验前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效果。
篇8
造成体育课损伤率升高的原因可以从三方面分析:
一、教师方面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指导传授作用。课的组织是否合理,教材选编是否合适,教学手段是否正确,安全措施是否准备充分都会直接影响课能否顺利进行。课中出现损伤事故对于教师方面而言,有三方面原因: 1.专业思想方面:对于一位专业思想牢固的体育教师而言,备课、组织上课、课中安全方面都应有充分的准备。专业思想不牢固,上课责任心不强,随便应付一节课了事,不会充分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教材、更不会在课中做好安全措施,那么课中容易出现运动损伤。2. 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方面: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专业技术不过关,教授的动作出现技术性错误,这样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另外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仅有满腹理论和只会自己做动作,而不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也是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3. 课后放松:很多体育教师上完一节课后,放松活动随随便便,每节课的放松内容相同。而不是根据本课的教材有针对性达到放松的目的,这是造成慢性损伤的重要原因。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学是教与学相互配合的,课中出现运动损伤对于学生方面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 安全意识。很多学生上课前无心听教师讲的安全措施,练习时往往由于技术较复杂或难度较大而造成损伤。
2. 身体素质差:目前在校学生普遍身体素质较差,由于现行升学制度的影响,繁重的功课占去了学生的课余锻炼时间,仅靠每周两节的体育课根本无法使正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各种身体素质。由于身体素质差,在完成强度较大或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容易造成损伤。
3. 恶性循环:学生身体素质差,因而怕大强度、大运动量的练习,对练习产生畏惧和厌恶,不肯主动练习,久而久之素质更差,易在练习中损伤;损伤后影响上课,导致素质更差,如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即身体素质差――少练习――更差――易损伤――少练――素质更差――更易在练习中损伤。
三、场地器材方面
场地不好,练习环境差,器材损坏、不足都有可能使学生在练习时受伤。
根据体育课的任务、目的以及造成体育课损伤率上升的几方面原因,可采取有效的降低体育课损伤率的措施。
一、教师方面
1.教师须加强专业思想,热爱本专业,热爱学生,具有强的责任心,备好每节课,除备教材外,还须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对于每节课须有何种安全措施,均须做到胸有成竹。这样,上课时的组织方法、练习手段、形式、运动量和强度、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都尽可能都与学生实际相符合,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2.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只有从复习中才能巩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才能与先进的技术同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在课中做到游刃有余,这也是减少课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措施之一。
3.注意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校的高材生,未必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体育课也不例外。有人也曾说过,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未必是个优秀的教练员,这确实有道理。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冲突。不同地区,不同教学对象,由于场地、器材、学生水平的不同,同一教材,它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也应有差别。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而是用单纯的理论知识去套一些纲要,那么课的顺利进行就会受到影响,当素质差的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或强度大的动作时,就容易出现损伤。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应该思想上高度重视运动伤害的预防,按照体育教学规律,预习好体育课的内容,为安全的体育课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做好热身活动,不做老师规定外的动作,专心致志的听教师讲解,不急不躁,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刻苦训练。
篇9
一、高校体育运动损伤的成因分析
(一)准备活动不足
很多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充足的准备活动,也没有提前做热身运动。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运动的时间少、活动量小,所以,毫无准备的参与体育运动,很容易出现损伤。有的学生对准备活动并不是很重视,在参与时,经常会因为准备活动不足,导致神经系统和器官的机能没有苏醒,造成韧带拉伤或者肌肉拉伤等情况。
(二)损伤的防护意识差
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差。尤其是跑步、篮球或者足球等剧烈运动,消耗的体力大,对身体的素质要求高。这些剧烈运动很容易出现肌肉拉伤的现象,而有的学生在运动损伤这方面并没有足够的保护意识。所以,在潜意识里,也无法立即做出保护的动作,造成严重损伤。
(三)身体素质差
由于高校学生的身体处于生长阶段,所以,自身的体质差、运动状态较差。而有的学生在生活中缺乏锻炼。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有的学生会出现损伤,有的学生在活动结束以后,出现直接病倒甚至昏厥的情况。这样,既没有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没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四)技术动作不熟练
体育项目中,使用的?幼骱妥耸贫际切枰?一定的身体素质才能完成的。如果技术不到位、动作不熟练或者错误的动作,都会造成肌肉拉伤和韧带损伤。尤其是比较高难度的动作,一旦违反了身体的基本行为和运动的力学原理,只会造成损伤。
(五)场地器材不足或者质量不过关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导致学校的活动场所和器材严重不足。这样,简单带有安全隐患的活动场所不得不开放。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场地凹凸不平、器材质量不过关等多项原因,造成学生损伤。
二、高校体育运动损伤的安全防护途径
(一)以预防为主,采取多元化的预防措施
首先,提高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地开展安全教育,讲解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其次,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项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运用不同的运动损伤案例,扩大宣传,加强学生的保护意识,并做好预防措施。另外,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发挥个人的道德精神,互相帮助,互相友爱。同时,开设安全教育讲座,向全校学生示范保护的基本动作和常用的一些保健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的应急措施,从而减少学生损伤的机率。
(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加强学生的身体素养,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身体训练。尤其是容易损伤的运动,必须要勤加练习,提高身体的强度和柔韧性,同时,可以开展特殊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发生损伤时,能够立即做出保护工作。对于一些比较喜欢挑战的学生,必须要引导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训练,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全面地加强自身的运动速度、协调性,从而提高身体的运动机能,减少体育活动中的损伤情况。
(三)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让学生掌握运动之前准备活动的基本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样,才能加强肌肉之间的弹性,从而增强身体的各项器官的灵活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运动速度、能力、柔韧性和强度,也预防了运动拉伤的情况。所以,在进行准备活动时,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承载能力、身体素质和实际情况确定运动的项目,以免过度的消耗体力,造成运动损伤。另外,提前做准备活动,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确定准备活动。对于运动激烈且难度大的体育运动项目,必须要做好特殊的准备活动,以免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运动强度导致拉伤。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告诉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方式。比如,在进行体操运动时,很容易出现拉伤的情况。为此,老师必须要讲述一些基本的保护动作,从而避免损伤。
(五)纠正学生错误的运动姿势
在体育运动的项目中,老师应当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以免出现损伤。因此,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要注意上课的质量,慢慢的讲述动作的要领,细心指导学生正确的运动姿势,以免在运动的过程中受伤。同时,老师需要分析不正确动作和动作错误造成损伤的原因,针对这些成因,制定解决方案,从而减少损伤事故的发生率。
(六)注意场地器材的质量
篇10
关键词:女子柔道;训练创新;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女子柔道运动的飞速发展,女子运动员的柔道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身体和心理及战术方面的不足,现对我国女子柔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方法。
一、女子柔道存在的问题
1.身体及心理素质训练问题
随着女子柔道运动的发展,各训练队越来越重视比赛成绩,而忽视了女子柔道的基本功训练,过早地进行成人化训练,也没有充分体现国人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技巧,忽略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训练,而强健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专项运动素质和技术的基本前提,是女子柔道持续发展的保证。
2.战术训练问题
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但缺乏战术技巧的训练,也难以保证女子柔道的持续发展。正是这种缺乏战术的训练模式导致我国一批有素质、有实力的女子运动员难以进入女子柔道选拔和训练比赛中,丧失了女子柔道展示才能的机会。
二、女子柔道训练的创新措施
1.加强运动员身心素质的训练
运动员的身心素质是运动训练比赛的基础,其身心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柔道技术的发挥。在进行女子柔道训练中,不仅要加强运动员的身体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性等训练,更要强化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日常训练中的进攻和防守的战术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意志力和心理战术能力。
2.创新战术训练
女子柔道比赛中,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比较强大,只有在战术方面赢得先机,才能充分发挥女子柔道的整体水平。这就需要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具有针对性,以得意技术为核心技术,加强手法、步法、身法、假动作及把法的连络训练,并强化投技、寝技的训练,在科学创新的训练模式下建立适合女子柔道整体发展的个性化得意技术连络系统。
女子柔道传统的训练方式影响了女子柔道的持续发展,现代的女子柔道需要身体素质强健、心理素质稳定、抗压能力强且战术水平高的全面人才,以适应现代女子柔道的竞技需要。因此,需要我们遵循训练原则,创新训练方法,优化“得意技”的连络技术,保持女子柔道训练的质量,提高女子柔道训练的整体战斗水平。
- 上一篇:调味料在烹饪中的作用
- 下一篇:环保意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