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城市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城市建设

篇1

针对当前我国智能建筑设计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其中最为基本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前智能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标准不统一问题,各个区域、各个省份都存在着独有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甚至是各个智能建筑企业也具备着各自不同的设计标准,因此,这种设计标准的不统一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和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就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基于此,在今后的智能建筑设计中,应该重点加强对于相关标准的统一,并且这种统一还应该重点围绕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来进行,确保其标准的完善有助于智能建筑充分的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去,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规范智能建筑设计理念

对于智能建筑充分的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去来说,还应该重点从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入手,规范其设计的基本理念,提升其设计的水平,就能够更好地保障智能建筑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去,具体来说,就以往的传统建筑设计来说,一般都是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理念进行具体的设计,即先设计好整个建筑项目的分系统,然后再综合成为整个的建筑项目整体,而就智能建筑的设计来说,应该是自上而下的,首先应该针对整个的智能建筑整体进行有效地规划设计,进而才能够对于其分系统进行设计,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智能建筑的作用和价值,这一点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是想通的,即在智能建筑的整体设计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智慧城市的建设问题,考虑如何促使智能建筑更好的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去。

3充分应用B/S访问模式

对于智能建筑的使用来说,其智能化是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对于这种智能化特点的实现来说,充分的应用各种门户技术以及优化访问模式是极为必要的,就当前的智能建筑设计来说,其在具体的访问模式设计上应该优先选择B/S访问模式进行构建,这也是确保智能建筑应用效率提升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也得到了实践的证明;并且从智慧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在智能建筑中合理的运用B/S访问模式还能够有效地促使智能建筑更好的融入到整个智慧城市中去,值得在今后的智能建筑设计中采用。

4加强智能建筑的集成效果

对于当前的智能建筑应用来说,其集成效果也是必须要严格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实提升智能建筑的集成效果能够有助于提升整个智能建筑各项功能和作用的协调性,因此,对于具体的智能建筑相关集成技术就应该进行充分的关注,确保其对于集成技术的选择和使用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就当前的应用现状来看,以往常用的一些ODBC技术、OPC技术等都很难满足当前智能建筑集成化的基本要求,必须要选择更为先进、更为适用的新型集成技术,比如充分的运用Web服务以及IP以太网等进行集成平台系统的构建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智能建筑的集成效果,并且还能够对于智慧城市的融入发挥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5充分运用智能云计算技术

对于智能建筑的设计和使用来说,云计算技术在当前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并且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也应该充分的运用这种云计算技术,因此,对于智能建筑的设计应该重点加强对于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构建,充分的运用云计算技术来提升其平台的服务质量,保障其智能建筑的应用效率,促使其更好地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融为一体。

6加强对于维护平台的构建

对于智能建筑的使用来说,运行维护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这种运行维护平台的构建确实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智能建筑使用的效果和水平,一般来说,对于智能建筑运行维护平台的构建都是采用第三方模式进行建设,这也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该方面的管理和控制,保障其运行维护平台的可靠性,而这也必然是促使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7结束语

篇2

近日,IBM公司针对智慧城市推出了全新智能运营中心1.5版。新版IBM智能运营中心升级了所有软件组件,并引入一系列提升管理员和用户使用体验的功能,而硬件集群则可以配合各个特定领域的智慧城市项目落地。

通过统一的运营中心,使城市能够搜集、分析和处理有关城市系统及服务的信息,包括公共安全、交通、水资源、建筑、社会服务和机构等;分析实时信息,模拟和预见问题,尽量减少服务中断对市民的影响;整合来自多个城市系统的实时信息,从而以协调合作的方式制定决策方案,并快速响应各类事件。

据介绍,新系统中整合数据虚拟化、实时协作和深入分析功能,可帮助城市机构为解决潜在问题做好准备;仪表盘(Dashboard)功能可让决策人对所需及可用人员和资源进行实时、统一的查看和操作,改善城市各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协作及响应速率;可视化、可衡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及趋势,可了解当前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支持前瞻性的规划活动。

另外,新系统由于升级了所有原有软件组件,在原有基础上还推出了针对行业的智能水管理解决方案,以及一系列提升管理员和用户使用体验和硬件集群的新功能。其中,管理资源与位置图的交互、可定制化的报告等可将管理与事件相关联的资源和活动能力提升;新的系统检查工具可实时监测IOC运行状态;操作过程和工作流程的设置可实现标准化管理等。这些技术更新让城市可以利用信息和分析做出决策,例如,在水泵损坏前安排维护人员维修、在紧急情况下报警提醒消防人员打开消防栓,或预见交通拥堵提前准备疏导工作等。

据悉,在2010年,IBM城市运营中心开始建立整合的运营环境并投入使用。该中心集成了来自各部门和系统的信息,在提供协同合作能力的同时,提供了综合管理仪表板来管理、展示预案工作流的进度和状态。而在2011年,IBM又推出智能运营中心解决方案,为江苏省市政府搭建了镇江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指挥中心,通过利用分析技术,镇江市公交部门可预测潜在的交通干扰因素,从而尽可能降低影响,为本市居民和游客提供服务。

篇3

关键词:能城市体;模式简析;技术框架

1 绪言

北京航天大学教授傅予在《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能城市体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智能城市体的概念,所谓的智能城市体,更多的是一种包含城市综合体、智能社区以及其他的偏重智能化服务的综合性质浓厚的城市生活区域概念。智能城市体不仅拥有智能社区的特点,还融合了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各项功能与特点,对于整个城市综合体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近期,三亚市院地科技合作项目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将智能城市体的概念引入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进一步推动三亚院地合作,促进整个城市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当下建设智能城市体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建设的过程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迅速的扩展,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领域内的人群在城市内部聚集生活,他们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这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无论是城市的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必须要上一个台阶,才可能满足人们越来越复杂化的要求。

智能城市体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化建设模式,摆脱了稍显落后的行政色彩浓厚的城市管理与发展模式,采用物联网与云计算的功能,为城市的长远发展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框架结构。这套发展体系能够及时的感知城市体内人们需求的变化情况,能够为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提供多样化的生活服务,最为关键的是,它建立起了一个智能化的、可以扩展的系统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通用的管理体系,对整个城市体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智能城市体的建设在当下是非常必要,也是尤为迫切的,最主要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对政府的公共服务活动进行了创新,给生活在城市体之中的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化、高质量的服务。

3 当下建设智能城市体的简要模式分析

3.1 智能城市体的建设框架技术构成

在当下,我们建设科学而有效的智能城市体,最主要是积极的将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科技引入建设过程中,使得管理过程中各种类型的信息与数据都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收集处理。

具体来讲,对于社区中居民需要监控的物品,包括车辆、房屋等等,会配备主动型的标签,而对于一些服务型的公共设施,则配备有一定的被动标签,在一定情况之下,两者可以互相结合起来共同利用。无论是主动的标签还是被动的标签,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信息收集服务,之后再依赖一定的物理信息服务完成各项信息的处理与交付。

在利用物联网与云计算建设智能城市体的过程中,从技术层面来考虑的话,主要的参与者包括五种类型,譬如说处于中心位置的云服务的提供者、整体城市体的管理者、居民使用平台、平台各种应用的开发者以及第三方的信息需求者,这些要素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共同构建了智能城市体的基本框架,促进了智能城市体各项服务的顺利开展。

3.2 SaaS模式与PaaS模式服务区分

当下我们在城市中建设智能城市体,主要运用的模式包含有SaaS模式与PaaS模式,这两种模式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都存在一定的区分,各有优势。

譬如说在SaaS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云服务的提供商可以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这里面的应用服务,通俗的来讲可以设置一些需要保护的弱势居民用户(老年人或者孩童)的保护系统,对他们的行踪进行自动的定位与搜索,防止走丢;还可以对城市体中各种自然气候状态进行监控,方便居民应对自然灾害。这一系列服务当然都是建立在SaaS模式对于所监控区域内各种信息的成功搜集上。

在应用PaaS模式的过程中,主要的参与者包括云服务的各种提供商以及各种平台以及应用的开发者。中心服务商为第三方的软件开发者提供一个良性的应用平台,保证各个应用能够顺利通畅的运行,而软件平台则需要为第三方的软件开发者提供一个允许符合体系标准的软件可以运行的平台,从两方面保障了各项应用的顺利运转,从而促进了城市体的信息搜集与服务工作的开展。

3.3 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形成的智能城市体的服务优势

我们将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应用在城市公共服务系统之内,不仅仅为城市的发展在技术层面构建了信息服务框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以往的城市服务过程中系统不够兼容,升级速度慢、升级能力弱,前期投入大等缺陷,在当下城市化发展越来越走向精细化与人性化的过程中,这种智能城市体的构建方式,无疑是有着巨大的优势的。

4 结语

运用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构建的智能城市体的发展,从技术层面为城市的全面发展构建出了一个合理有效的框架,对各种信息进行高效的收集和处理,方便了城市居民各种服务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贺轩,卢济威.作为集约化城市组织形式的城市综合体深度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 2009,(1).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校园跟岗

一、学院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与举措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注重课程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内容。笔者学院于2012年在电子工程系开设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每年招生80人。专业发展紧跟东莞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对接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标准,重点培养符合智能楼宇、智能工厂和大型社区智能设备维护和管理需要的建筑智能化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涉及学科多、应用技术广和产品繁杂,对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很高。学院为此专业建设了电子技能实训室、电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组态技术实训室、PLC实训室等电子工程系各专业共享的基础实验实训室。专业实训室的规划建设获得学院全面支持,建筑智能化综合实训室获2014年中央财政第四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资助160万,建筑智能化工程实训室获2013年东莞市财政资助263万。专业实训室实现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的独立性、联动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系统应用,满足实践教学、职业训导、应用开发、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需求。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教师结构合理,“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适中,专任教师有6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兼职教师有3人,具有智能楼宇管理师二级职业资格7人、智能楼宇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2人,皆获智能楼宇管理师(三级)考评资格。

虽然专业的各项教学条件能满足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需求,但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仅完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并不够,达不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校外跟岗实习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大批掌握本专业技术应用的技能型人才,不再欢迎没有掌握专业关键技能的实习生或技术不熟练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满足校外跟岗实习企业的要求,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与岗位相适应,让学生顺利地开展校外跟岗实习以及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笔者学院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在校园跟岗工作的新课程,在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训教学,让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建设与实践

1.校园资源整合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也受地域和资源等的限制,与专业对口并能全面让学生体现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岗位的企业并不多,能够接收非毕业班的学生以低门槛的要求进行有偿报酬跟岗实习的企业更加少之又少。幸运的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g与校园内日常工作和生活联系紧密,而笔者学院是一所新建的现代化、信息化院校,具有面积大、类型多、智能化水平高的特点,涉及建筑、电气自动控制、通信网络、安防、消防等方面,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校园内的应用比比皆是。结合学院自身发展的优势,通过优化整合学校资源,拓宽实践条件的建设渠道,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多方联合组建成利益共同体,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园内搭建工学结合的学习平台,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2.课程设置

校园跟岗课程侧重共性职业技能,理论以够用为度,要求学生在校内相关部门跟岗,跟岗的部门包括后勤管理处、产业中心、教育技术中心、保卫处、实训中心、电子工程系等。学生在第二个学期进行分组分岗位,在第三个学期开展课程(见表1),工作任务包括建筑、电气、通信网络、安防、消防等系统的检测、维护和管理(见表2)。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要按时间上岗工作,共需完成52学时,实现上岗即上课、上课即上岗。任课老师由专业老师和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组成,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为所在部门的职员,主要负责工作任务的规划和分配,以及按工作时间对学生进行考勤。专业老师主要负责按学生的工作时间表进行检查监督,与学生交流、总结。课程考核由专业老师和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考核者即修满此门课程的学分。

3.课程实践

校园跟岗课程融合了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在校内相关部门分时间分任务进行跟岗。在后勤管理处、产业中心,由于学生不具备电工上岗证,不能安排现场作业,主要负责全校建筑的水电运行监测与控制以及建筑失修情况记录、协助工程项目管理,如工程图绘制、招投标文件管理、现场施工检查等。在教育技术中心,学生主要负责全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固定电话等的维护和管理,对基本的设备或线路突发问题进行检修等。在保卫处,学生主要负责全校的门禁、视频监控、防盗报警、校园广播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协助校园安保人员调取录像资料,对基本的设备或线路突发问题进行检修等。在实训中心和电子工程系,学生主要负责实训室和实训耗材管理,对基本的实训设备故障进行检修等。

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专业老师、跟岗部门指导老师三方共同完成校园跟岗课程检查登记表,如表3所示,重点记录工作过程中相应专业问题、学生及部门反馈的问题等,对一些典型的现场问题附上照片和相关过程记录资料。要求学生针对实习情况填写相应专业问题的认识和收获,老师及时批阅。专业老师在这些过程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建筑智能化校园跟岗指导书》,指导书分三个部分:熟悉环境、融入岗位,熟悉业务、提升技能,熟悉岗位、探索经管,为课程提供指导、规范、借鉴参考,让学生互动沟通。

校园跟岗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的,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中所分配的工作任务难度适中,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基本工作技能。专业老师全程指导学生的校园跟岗过程,帮助学生使用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使知识系统获编排更新,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专业老师全面深入指导,学生在不同岗位会遇到不同困难,师生共同总结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处理问题的能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获得提升。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获得提高,而且在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可持续发展上奠定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校园跟岗课程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习能力目标明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课程的建设时间较短,在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测方面还不完善。能力较强的学生对重复性劳动容易感到厌倦,需建立科学的管理和指导方法,如拟以技术方向分为若干模块,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需要解决岗位定选、岗位轮换机制和各跟岗部门的反馈不及时等问题。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化;组织设计;质量控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智能建筑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美国,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正式建成,从此,建筑方面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衍生了智能建筑,它能够将建筑与科技相互融合。同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要依赖于工程质量控制,从而实现施工工程的设计目标。

一、建筑智能化

(一)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一定意义上是指以建筑为依托,同时借助通信、办公、楼宇等自动化系统,实现并逐步优化了系统、服务以及管理,此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都被应用于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其还为人们构筑了一个经济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管理的科学性、服务的时效性以及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目标。智能建筑源自于建筑、计算机科学等的有机结合,建筑智能化是其必要条件。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

在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主要依靠的通讯及控制措施就是涵盖硬件与软件在内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基本的传输媒介为综合布线,将建筑内的自动化系统进行集成控制和管理,为人们营造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化的建筑环境。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中,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以施工组织的总设计为指导,对象是一个单位工程,依据施工草图而进行编制。

(一)总体施工工序

在建筑施工中,其总体工序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首先,施工前需做好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安装准备事宜,准备进行材料的采购以及施工设备。

其次,对各个楼层进行配管、穿线作业。

再次,准备系统相关设备的安装。

最后,智能化系统安装后,及时进行调试工作。

(二)详细的施工方案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系统安装的工序相对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了配管、穿线、系统调试等。施工工程的承包方式多种多样,在施工前应尽量明确分配施工以及指导工序作业的相关负责部门或个人。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项目管理

1、施工进度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组织设计以及施工设备的供应与各个施工部门之间的进度配合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通常情况下,检查与管理的办法可以是建立合理、科学的工程进度表。工程施工顺序是施工进度表建立的依据。其中,安装图设计、配管铺线、施工设备的验收以及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工序。

2、施工界面

协调以及划分建筑工程的不同的施工内容界面是施工界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筑智能化的各个系统中存在很多的接口界面,例如,空调设备的接口界面、消防报警系统的接口界面以及电梯监控系统的借口界面等,在工程施工时,经常也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问题的出现的任务迫在眉睫。所以,在施工中,对于一些相对薄弱的施工环节需及时进行管理控制,及时防范问题的出现。例如,l利用定期的工程调度会这一办法就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文件汇报机制。

3、施工组织管理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设备安装人员等的进入现场的时间以及分配人数要有合理、科学的组织安排,保证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并有到位的质量控制。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质量控制

随着现代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加强全方位的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已经成为工程施工的首要任务。其中,还应说明的是,工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各个环节更应加强质量控制。

(一)施工设计质量控制

在进行施工设计时,对于智能化工程的各个系统的设计、功能、设备采购都需进行仔细的检查无误后确认,同时还应满足合同、用户等的规定和需求。此外,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仔细核查交底资料是否达到相关的规范要求,例如,工程施工的各个专业以及系统之间的资料交接;详细审核施工设计图纸,力求施工设备清单、施工图以及监控点表三部分吻合一致。

(二)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是分阶段进行的,包括施工工艺控制、施工验收规范控制等两个阶段;依据相关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行施工质量控制;详细记录以及认真验收电线、电缆以及一些隐蔽工程的施工作业情况;单体设备的安装工程应按照施工工艺的关键点来完成质量检查表;记录单体设备的测调工作要以施工设计以及产品说明书为依据。

(三)系统检查及调试

系统检查及调试主要包括:文档的检查;审核及实施调试大纲,该纲要需以相关的设计,法律法规规范以及合同的要求为依据进行编制;对于施工过程中要求测试的各项数据进行仔细确认,一旦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同时还要经由相关建设部门的审核。最后,依照相关的规范要求以及调试纲要,合理地进行检查。

(四)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

工程质量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对施工工程的质量监管要既抓全面又抓重点,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得到高效提高。企业应认识到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抓好每个施工环节,提高施工各方的质量管理意识。

2、严格审核设计与施工单位的承建资格

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施工设计,要严格审核设计与施工单位的承建资格,保证设计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严格遵循审核程序。

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

4、做好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

总结: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首要目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建筑智能化的功用以及水平;建筑智能化工程能否顺利投入使用要取决于工程项目管理、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合理、科学的竣工验收工序等。

建筑方面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衍生了智能建筑,它能够将建筑与科技相互融合。同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要依赖于工程质量控制,从而实现施工工程的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志军. 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管理探讨[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03) .

[2] 黄鸣. 浅论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J]. 广西城镇建设, 2006,(09) .

[3] 程敏珍.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4,(04) .

[4] 刘宜梅. 现代智能化建筑的工程建设管理[J]. 建设监理, 2007,(03) .

篇6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

前言: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的出发点,应以建筑为平台,配置各功能系统,为人们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空间,以适应当前现代建筑的需要。从具体设计上,应从智能建筑的实际性质出发,充分考虑业主和使用者的各种功能要求,使设计能在总体结构上尽量现代化,技术上先进实用,经济上合理,同时需考虑智能建筑各系统的可兼容性和扩展性。

现以某公共建筑大楼为例,弱电工程系统包括:通信网络系统中的公共广播传呼系统、共用无线电视系统、内部无线寻呼系统、电话通信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安全防范系统中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以及车库管理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以及弱电电源与接地系统。

一、公共广播传呼系统

公共建筑大楼广播传呼系统分两类,一是面向公共区(如大堂展厅,前台服务区域等)的公共系统,平时进行背景音乐广播,火灾或紧急情况时可被切换为紧急广播,二是面向办公会议区域及车库区域的广播系统在一些特殊区域和大宴会厅等则要单独设置专业广播设备。

公共广播传呼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即系统方式一般选定压式,划分广播分区,按扬声器特性确定扬声器与功放器,紧急广播的切换功能,广播线路与楼梯方式等。

公共广播传呼系统应具有两个主要功能,即平时的背景音乐或普通广播以及紧急广播。紧急广播总控制器有最高逻辑优先权。该大楼紧急广播总控制器当有消防控制触发信号抵达

时,通过启动各分区的逻辑控制模块将相应的负载回路切换成对应的紧急广播回路。在平时,

无消防信号时,各分区独立操作,将相应回路切换成普通广播回路,而当无普通广播控制信号时,则处于背景音乐或客房音响状态。

二、共用无线电视系统CATV和卫星接收系统

智能建筑的共用无线电视系统是适应人们使用功能要求的一部分,系统不仅用于接收广播电视,还能传送自行播送的节目及调频广播。

作为智能建筑的CATV系统设计,对系统保证用户电平,解决弱场强收视问题,保证图像的传输质量以及节目来源均应予以充分考虑。系统的前端设备是CATV的主要部分,其对信号处理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因此前端系统输出应具有较高的质量来满足分配系统所需电平。

卫星接收系统的选址、安装及调试是一个重要部分,经接收、解调、调制后的卫星信号混合入共用无线电视系统前端部分,经传输分配系统送至各用户终端。该大楼设置了VCD视频点播服务系统,其功能是作为大楼前台进行节目控制及信号服务,作为后台管理可进行信息记录、查询收费、节目增改及信息服务。

三、内部无线寻呼系统

智能建筑的信号管理部分,使用先进寻呼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微蜂窝寻呼系统是利用蜂窝小区技术来实现定场强的专用寻呼网络,它是一种单向通信系统,供建筑内部使用。系统由无线寻呼控制中心、微蜂窝发射单元、数据传输线路和寻呼接收机组成。对于智能建筑的寻呼系统设计,一般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内部信号对建筑外信号的干扰,二是建筑内的寻呼“盲区”。采用无线微蜂窝,使其场强覆盖控制在10~50m范围内,利用小区组网技术,在大楼的三维立体空间上构成限定空间场强的寻呼系统,另外,设计还可通过微蜂窝的布置组成任意形态的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对发射单元功率的调节(10~100mW)均可使无线场强分布在所限定的酒店空间范围内,这与“单点式”无线寻呼系统的功率大,不宜调节,发射距离远,易对外界产生干扰的特点有很大区别。

在智能建筑内,由于建筑物材料润筋混凝土结构、固有的屏蔽作用,使得寻呼信号电平在穿透损耗后无法接通形成“盲区”或信号微弱形成“弱区”(应增加发射单元、调整发射单元位置以达到所需场强)。

四、电话通信系统

该大楼电话通信系统由交换设备、传输系统、终端设备组成。大楼采用重200门程控交换机设备,话务台功能较强。数字式程控交换机可以根据大楼不同需要实现众多服务的功能如系统功能、话务功能和用户分机功能,另外还具有选择功能(包括无线寻呼即通过交换机与寻呼主机连接实现寻呼功能以及大楼管理如登记结帐、话务计费、状态输入、打印帐单、读卡功能等)。

大楼的电话线路配线方式采用单独式,其特点是故障范围小,检修、扩建改造简单,在各楼层电话布线采用放射式。大楼电话线路采用三类四对双绞线,电话终端采用RJ11插口,这样不仅通话质量高,又能满足用户拨号上网的需要。

五、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该系统包括:火灾探测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联动系统。中央控制系统设在大楼一层的消防中心,由三套智能消防控制盘组成。每套智能消防控制盘拥有10个监控回路,每个回路可带99个智能探头和99个监控模块。三套控制盘实际控制28个回路共2700多探测点以及模块(包括办公楼)。消防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单元对整个系统所有模块进行通讯监控,并反馈显示其故障情况,在其可编程存贮器中存有“事发控制程序”,一旦系统检测到火警信号后,能自动执行该程序,并通过火灾报警系统通知大楼内所有人员。系统对报警信号具有确认作用,系统可根据大楼内不同场合,将烟感探头灵敏度设定为昼夜灵敏度转换模式。大楼的火灾报警系统由区域报警显示盘、警铃、声光报警器及控制模块组成。大楼的灭火联动系统包括:(1)对设在各层的喷淋系统水管的水流指示及压力开关器的监视和启动喷淋泵及稳压泵。(2)消火栓直接启动消防泵。(3)对防火卷帘门、排烟风机及加压风机的监控。(4)对空调系统的监控等系统控制。

六、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采用现代科技日益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设施,向大楼提供舒适和安全保障是设计的出发点。该大楼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由摄像机探测装置、图像传输与控制设备、图象处理与显示设备三部分组成。

七、防盗报警系统

对大楼的贵重物品库房、财务记帐室等重要场所采用红外或微波技术信号探测器进行定向保护,对大楼一些大门设置门磁报警保护。以上报警信号以有线形式传送到安保中心。这是大楼技防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

八、弱电电源与接地系统

智能建筑的弱电电源系统必须是可靠稳定和无干扰的。其中,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消防火灾报警设备以及通讯设备属一级用电设备负荷,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供电。对终端计算机设备配置单独UPS装置。

该大楼的弱电工程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计算机行政局域网和收银系统的电源均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供电。双电源切换柜的电源来自酒店变配电间的两台变压器低压回路及重台柴油发电机供给。大楼弱电工程的各个系统,都设有独立的电源配电箱控制。弱电系统的接地是弱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九、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及计算机控制通信和设备自动化管理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要求我们不断掌握新技术,不断完善新设计,同时更要意识到,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设计中要有全面的观点,创造投资合理,环境舒适的智能建筑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杜成章.建筑智能化的系统设计[Z]

篇7

【关键词】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

引言

现代化电网施工建设逐渐朝着大型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在发展,随着国家加大了对电网建设的力度,其电网建设施工的过程和管理技术等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在电网施工中合理的智能化施工技术能够帮助电网建设施工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更加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此,简要的分析了以下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

1电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1.1环境因素造成输电线路出现问题

电网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电网建设时,架设输电线路是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在架设输电线路时,其操作都在高空操作,很容易给电力工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此外,大部分输电线路都是在室外,因为环境因素的原因,很可能造成输电线路故障,从而导致电网不能正常运行。

1.2建设地方偏远

我国电网建设的力度加大,已经在各个区域全面建设,电网的覆盖也在逐渐扩大。在电网建设中,很多电网由于受地区影响,一些输电线路建设在偏僻的区域,这些区域地处偏远,材料运输往往只能靠人工运输,造成了人力物力耗费巨大,并由于区域的偏远,事故往往经常发生,输电线路出现问题时也不能及时进行完善。

1.3电网建设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较差

在电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目前很多施工人员普遍专业水平较低,没有经过培训。造成在施工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进而影响电网建设后期的质量,造成电网在运行中出现故障。这些施工人员因为技术含量,会导致事故发生几率提高。

2电网工程智能化的主要特点分析

2.1智能化电网拥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

智能化电网对比传统电网拥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自动回避在运行过程中其他电波产生的大小不一的干扰形式。因为它的自动抗干扰能力高,从而确保了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了因为干扰造成停电的现象。

2.2智能化电网拥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在电网的运行中,如果存在用电安全隐患或者运行中的问题,由于只能电网的自动化控制,遇到这种情况,智能化电网会启动系统自带的预防及控制系统。同时,系统还会对电网内部进行全方面的检查,并对所产生的隐患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自动修复。

2.3智能化电网拥有很好的兼容性

传统的电网运行中,不能够接受其他能源的切入,否则就会造成整个电网的瘫痪。智能化电网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智能电网的运行中,可以随意切入其他能源,并且能够自动转换为适合的运行系统和模式,这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节省能源的基础上还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4智能化电网节省成本性

传统的电网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成本的亏损,耗费了过多的金钱。与传统电网相比较,智能电网能够节省人力物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为电力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5智能化电网拥有较高的集成性

智能化电网能够自动的将电网中的信息进行集中整理,能够通过信息的储存实现信息共享。由于信息资源的共享,高效的网络平台就被搭造出来。能够使企业更加规范合理的管制电网系统,更加有助于电力企业对今后发展的分析。

3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智能化技术

3.1数字化的变电站

数字电站化的组成主要是利用新型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等组成的,它取代了以往用的TA和TY。它能够很好的将过高的电压和电流,转换为低电平信号或数字型号。同时,还利用了高速以太网系统来采集数据和传送数据。并且运用了多种控制技术,比如断路器,来实现了变电站的自动化。

3.2智能化的配电网系统

智能化的配电网系统拥有灵活高效的网架结构,同时还具备有极高安全性的通信网络。由于这两点,使整个系统可以自由灵活的对故障进行修复,同时还可以满足其他能源的介入,间接的满足了部分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3.3智能用电的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智能电网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人们不再局限于对用电量和质量等的要求,人们逐渐倾向于电网服务的便捷个性化。[1]主要体现为这三种:①便捷用电信息采集。实现不再抄表,而是利用信息技术自主采集用电信息,能够更加准确便捷的了解用电信息详细数据。②灵活售电。利用光线电缆,能够实现与家居进行结合,方便供电,售电。③智能充电。随着电网系统的不断提高,智能电网的系统的完善,电网系统已经能够实现智能充电。

4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的利用

在一些受地形限制的施工中,电网建设施工难度特别大,很多时候要依靠大量的人力和大型机械来进行建设,这极大地提高的成本,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快捷的完成建设,在电网施工中可以采用智能化设备施工。智能化施工极大的减少了资金的投入,也不受任何外界因素限制,所以目前我国在电网建设施工中已经逐渐开始采用智能化设备进行施工了。我国目前智能化施工设备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①单台设备的智能化;②机群智能化。

4.1单台设备的智能化

在施工中,可以对单台设备实施智能化的控制。因为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它可以通过传感器等,帮助施工人员采集资料,更加方便随时查看器械的运行状态。在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可以对于一些特定有拉力和张力等的信息数据,通过主机进行交换,经过主机的处理,它能够自动化的对速度和拉力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减少了施工人员操作的误差,继而保障了工程的质量,也较少了施工时间,从而为电网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4.2集群设备智能化

由于单台设备智能化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在电网工程建设中,集群设备智能化也受到了追捧。集群设备智能化就是指不再局限于一种设备智能化,而是进行大规模的群体设备智能化。我国电网建设施工的智能体系中,主要是以单机设备和中控系统组成的。[2]单机设备系统能对施工进行监视,并对各种数据进行传输,这些数据就传输到了中控系统。人们可以设置不同的施工需求,中控系统根据这些数据,然后将施工需求进行结合,从而调整各项参数,输出施工作业模型。施工作业模型是智能化施工的重要体现,它对于施工中的各项数据进行了完善,并根据需求进行建设,同时还提高了施工的监管水平,继而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还提高了效率。

5结束语

我国电网建设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不过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取得了理想的发展成果。在电网建设中,施工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电网施工技术已经逐渐跟上时代的步伐,广泛的运用智能化设备。电网建设施工智能化的运用,标志着我国电网建设的进步,也成了我国电网建设中心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陈卫.电网建设工程中的智能化施工技术应用[J].低碳世界,2016,30:72~73.

篇8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安装

Abstract: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project in intelligent build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t embodies the level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function is powerful; Realize intelligent building function most of be engineering can be implemented.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amples in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ity of the question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Weak electric engineering;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能够优化组合的系统工程并且将管理、服务、系统、结构集于一体的就是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这个工程需要多专业的协调进行共同的开发创造,是一种非重复的、单件的产品,所以要求它的质量一定要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就能一次性的全部符合规定的需要。这个工程的安装与设计的管理,是现在国内进行智能建筑工程实施所关注的焦点。所以,探讨智能化建筑的弱电工程的安装与设计问题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1实例概况

某一工程是一栋层高28层,面积35000平方米的智能建筑。其中需要进行集成的重要的弱电系统有:消防系统、停车场的管理系统、防盗的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电视的监视系统、楼宇的自控系统等。这个工程当中,楼宇的自控系统常用的控制项目有公共的照明、排水的系统、生活的给水系统、送排的风机、新风的机组、空调的机组、冷热水的循环,除此之外,还应该使用网关通讯的方法进行火灾的自动报警、低压的配电、高的压配电、热泵机组等系统中各个参数的收集,先集成楼宇的自控系统,然后进行整栋建筑中其它的弱电系统的集成。

2设计弱电工程的方法

2.1弱电工程方案的合理化设计

要尽量进行深入仔细的研究建筑物的物业方面管理、服务的对象、使用的对象、使用的要求的方法,综合的考虑建筑的经济性、先进性、适用性,然后进行弱电工程的具有合理性与整体性的规划。要从整体的设计出发,工作人员依据设计出的规划方案以及用户所需要的方案,参考实际的社会方面的情况、经济方面的情况、技术方面的情况,来决定系统进行实施的方案。

2.2论证探讨设计的方案

设计一方应该将每个子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周密的技术探讨;而且应该把每个子系统的一切与设计院进行深入的探讨,比如预算费用、系统的布局与结构、设备的数量、监控的方式、监控的对象等等,其中,最应该注意的就是节约投资的成本,减少造价的问题,如果在商讨中有比较大的异议时,一定要组织技术人员就这个专题进行讨论。

2.3加强图纸设计方案的审查

仔细的了解然后决定关于子系统的一切技术指标,例如设备的型号、功能的介绍、技术的设计、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需求所分析的结果以及业主与合同所提出的需求;依据已定工程要求,对每个子系统与专业的资料共享、技术交换等的功能进行检查;受控一方的管线是否设计到位,双方的信号交接部分是否能够符合设计的要求;全面的检查设计图纸,保证施工图、监控点表、设备清单三者保持一致。会审完成图纸之后应该总结纪要,通过施工、建设、设计的三方面的签字,为施工图作技术补充性文件。

3弱电工程的安装

3.1管理弱电工程方面的技术

进行工程的实施之前,应该依据合同与设计的要求,决定各个子系统与装饰、土建、机电设备专业以及弱电项目的各个系统之间工程的界面,决定施工单位、工种承包商、产品供应商之间工程职责与范围的界面,同时在实施工程的过程当中认真的调整修改以及确认上面所提到的界面。

3.2施工应准确的执行施工设计的方案

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依据已经审查过关的技术性文件与电气设计图,依照国家目前推行的电气工程的验收、施工的规范,地方上关于工程建设的文件与法规,通过检查施工技术的方案即施工与组织的设计来进行施工。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图纸出现错误,则应该及时的提出并且解决,决不允许没有经过同意而私自改变设计。要严格的执行规范的操作,编写能够操作的、工艺准确的、依照规定的质量的控制程序。在工作时就应该留心整理与收集资料,特别应该注意整理隐蔽的签证与验收隐蔽工程的资料。若隐蔽验收表没有经过相关人员的签字,则不可以继续进行下面的工序,这样才能防止监督起不到作用。

3.3增强管理每个子系统施工的质量

弱电系统与装饰施工、建筑土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中主要有:有线电视与卫星系统、紧急广播与背景音响系统、智能卡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建筑设备的监控系统等。进行弱电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方不但要注意各个子系统能进行使用的功能,还应该注意观感的体验。比如,控制箱放在弱电井内,其中的内接线应该整齐;室内的各个子系统的信息界面应该标识明确,排列整齐。而且,在安装机电设备时,应该根据各个系统的平面管线的敷设图来进行。

3.4对管线进行施工时质量的保障

保障弱电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条件是管道在施工时质量是否过关。安装线路有安装的需求、线路与桥架的材料以及相关的说明、分线盒与线槽设置的地点、线缆走向等。除此以外,施工的界面也应该进行有关解释,比如,安装部门应该进行全部的线槽、桥架、出线盒、管道等的设置工作,弱电分包部门应该进行布线方面的有关设施、穿线缆的设置工作。实施弱电管线的工程之前,监理员应该最先审查每个专业的施工图。清楚建筑的构成之后,应该协调每个专业进行管线的预设,绘制出每条管线的设置图,而且应该依据实施工程的综合指标来决定每个系统实施的衔接方法以及次序,拟定出符合实际情况并且易于实施的方法。

进行管线施工的过程中应该留意以下几点:(1)不同的电流种类、不同的电压、不同的系统当中的线路应该设置在不同的管路当中。(2)进行线的综合布置时,应该均匀的发力,如果线出现弯曲现象,则应该立刻停止动作,将线弄直之后再进行发力,尽可能的减少传输的速率因双绞的密度损坏受到影响。(3)布管的接头不可以有小线头,如果有可能会在穿线的过程中将线割烂;将管进行弯曲时,弯曲的角度要符合规定;在桥架的设置过程中,接口不能一高一低,不然会增大拉线的阻力,可能将线拉坏;水平方向的桥架与竖直方向的桥架在交叉口应该进行处理,防止穿线的过程中将线折断或者损坏。(4)每个弱电系统输送的线路都应标记,挑选不同的色彩绝缘导线做标记,但相同施工的同作用线路颜色一定要相同,应在接线的位置进行排序。弱电与强电系统之间的管线应该保持一定间距,防止干扰。(5)线管严禁并排并且绑扎在一起,管路于同一交叉地点不可以大于3条,预埋的电线管不可以敷设于钢筋外侧,这样才能保证保护层的厚度、不影响结构。(6)管与盒、管与管之间衔接要密实、稳固,预防阻塞,捆绑一定要稳固。(7)住宅墙面上都会设插座与开关,故墙体的定位一定要精准。

3.5增强工种与专业之间配合与协调的能力

电梯、照明、供电、给排水、空调、装饰、土建等专业都在弱电工程中有一定的应用,所以在现场进行工程的施工时应该将各个专业紧密的结合起来,比如进行实施系统的信息点处的综合分配时,一定要结合装饰的专业一齐施工,能够较快的发现错误然后进行合适的应对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工期的质量,减少返工,增强了工序的验收和检查。特别是执行器与风门的配合、凸台的焊接、开孔的位置、水管温度的传感器与水流的开关及其安装、流量计、阀门等,都需要各个工种进行紧密的配合与协作。

3.6增强管理竣工的转移与审查

保证质量的压轴环节,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就是竣工的转移与审查。在工程进行正规的审查之前,先让施工方提前审查,审查工程的质量与相关技术性资料,如果出现漏洞应该准时处理。然后让建设方、设计方以及建设方所在的主管方来审查。审查过程中应该组织审查小组,让其分析进行审查的结果,决定工程合格与否,如果遇到应该返工或者返修的单位应该让其尽快的处理,处理完成后再在系统内审查整体或者局部,一直到合格为止。在转移弱电系统之前应组织培训,系统的集成商应该提供培训的实施状况的报告给建设一方,应该客观的评断训练人员在独立工作时的能力,对工程移交之后的训练人员能够胜任工作提供保障。

4总结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对设备的自动化管理、计算机的通信技术、智能建筑中的弱电工程、高科技术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合理设计工程是实施智能建筑的前提条件;安装工程是实施智能建筑的重中之重;严格控制质量、选择工程界面来实施工程的中心项目、选择系统的集成商是实时智能建筑的组成条件。而且,还需要协调的配合装饰以及土建的施工,这样才能让建筑在管理、服务、系统、结构等方面更加优秀,才可以真的的符合经济、舒适、高效、安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光炎.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与验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8,(1).

[2]施清.浅谈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和监理措施[J].建设监理,2007,(5).

篇9

【关键词】电力拖动;职业能力;教学培养;实践研究

一、《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职业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济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新技术设备日趋普及,社会对电工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社会发展、技术进步要求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宽结构;另一方面,企业看重人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受挫能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培养电工从业者的主力军,理应承担起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深层次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设从事电工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操练过程,而是一个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历程。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由理论讲授+综合实训两部分构成,由常用低压电器、电动机控制基本环节、典型生产机械控制线路等部分组成,以交流电动机基本控制环节设计为主线,并突出电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蕴含着丰富的思维训练和职业活动,是专业技术教学、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有的放矢,加强学生的方法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能力的训练。

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职业能力建设具体实践

(一)围绕培养目标,建设职业能力培养方案

秉承教学内容服务于培养目标的态度,通过到校企合作单位调研,客观分析收集的各种信息,反复的斟酌和修改制定出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职业能力项目设计分析如图2所示。

笔者按照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化工、建材、机械加工等企业典型生产设备的电气线路安装调试、维护、改装工作任务和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要求,采取行为引导教学法,将元器件的检测与使用、电气原理图的读图与分析、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机床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检修和电气控制线路的改装与设计融入到相应的工作任务中,进行学习情境系统化设计,科学有序地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目标。教学情境分析设计如图3所示。通过情境的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的专业能力,资料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处理、计划制订和实施等的方法能力;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职业道德、安全与自我保护等的社会能力。

(二)采用行为引导教学,落实职业能力建设方案

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要科学选择教学方法。行为引导教学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先进教育模式,实践已经证明行为引导教学可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行为引导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同时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都会经历信息收集拟定方案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提高五个阶段,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充满乐趣。教学方法运用举例如图4,我们在两个平行班中开展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原理行为引导教学法实验教学研究,结果证明:项目教学框架下,实施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班级学生自主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等的方法能力明显处于优势。在期终考试中,同样证明这个班级的学生这部分知识迁移能力比另一班级学生好。

(三)参考职业资格标准,修正职业能力建设过程

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打通教育与就业的通道,给予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帮助学生体面就业,并且在职业中能够得到发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把学校教育、企业就业和职业发展联系的纽带,我们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必须参考职业资格标准,以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标准实时修正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形成测验,指引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但要避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把《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搞成电工技能培训,而轻方法能力训练和社会能力的锻炼,从而失去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属性。

三、《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学生职业能力建设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职业能力建设不是一磋而就的事情,而应该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应该贯穿于中职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应该做到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只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之一,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但又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职教规律和先进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科学、有序开展。

(二)职业能力培养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同时有能够寻找适合教学目标的任务(学习情境)的本领,因此教师必须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做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一是要努力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师傅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二是要充分熟悉学生情况,会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断鼓励、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过程、收获成功;三是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检查和认真总结,梳理职业能力培养新思路、新方法,向学者型教师努力。

(三)职业能力培养需要防止学生两极分化

我们的学生从幼儿教育到初中教育,一直都是老师怎么教他们怎么学。而今要求他们主动地学习,部分学生不适应。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效,防止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四)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多元评价体系

推进中职学校职业能力导向教学改革,关键是要建立起职业能力培养多元评价体系,让教学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建立职业能力培养多元评价体系:一是要评价项目的多元化,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通过面谈、正式作业、讨论问题、项目调查和书面报告等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职业能力;二是要评价主体多元化,不能光有教师评价,还应该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企业评价,多渠道、全方位、互动交流的评价会更客观、更具说服力,更能反映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真实情况。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个性化的培养,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评价能力。学生互评有利于形成同学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创新思维环境,培养与人合作能力,建立起学习群体;家长评价可以增进他们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企业评价有利于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的对接;三是要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应当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改进、激励、发展等功能,对评价的结果进行鉴定和反馈,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掘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潜能、个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育锋.论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职教课程改革[J].

[2]刘秀才.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J].

[3]蒋乃平.职教课程探索的三个层级[J].

[4]秦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J].

[5]职教网.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

[6]石岚.关于高职教育评价评价方法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19).

[7]张宏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8(2).

[8]叶昌元,李怀康.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机器感知;智能科学;安卓;移动终端;嵌入式系统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各领域不断地深入应用,在当前的计算机教学中,实验课程是教学环节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教材内容与实验设备更新缓慢,国内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并未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普遍存在内容与技术发展脱节,实验内容应用机会少,验证性内容多而创新性内容少等诸多缺点,使得学生在理论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无法在实验课程中得到有效的复习和掌握,难以进一步进行创新性研究。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实验课程的改进方向应该是跟随技术发展,使实验课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自主创新性,以此吸引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为其毕业后具有创新思维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开设的面向智能科学的机器感知实验课程建设为例,阐述如何将实用和自主创新融入实验课程中。

2002年9月,在信息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组建完成,并于次年并入北京大学最大的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翻开了发展进程中崭新的一页。近几年,北京大学的智能科学系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逐步确定了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心理生理等认知和生命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知识,更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侧重要求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方面的训练,以使得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交互和智能系统集成方面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在进行这些基础课程训练的同时,智能科学系以机器感知与机器智能两个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架构,为学生开设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智能科学的认识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这种大方向下,为了使学生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开设了本科生机器感知实验课(MachiIle PerceptionLaboratory)。该课程为信息类选修课,每年春季开课,共72学时,2学分。本课程一改其他实验课程的传统设计,将听觉和视觉的具体应用实例融入实验中,增强了实验的实用性;采用了当下较为流行的搭载安卓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作为实验设备,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原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前沿开发的编程能力;同时实验课程的自主创新性较大,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1 课程基本目标

基于最大限度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我们要求学生参加实验之前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储备,要阅读一些有关信号处理、语音编码、图像处理等方面的书籍。然后通过本实验课程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视觉、听觉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初步具有基于嵌入式系统及安卓操作系统的信号处理算法设计和编程实现能力。

2 实验课设置

本课程共包括6个单元实验和1个综合实验。

2.1 单元实验

实验1:语音、图像信号采集与分析。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搭载安卓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实验平台的使用方法,并且了解在本课程实验环境中如何进行声音和图像的采集,为后面的实验打好基础。

实验2:语音压缩。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语音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能够实现基于A律和u律的语音编码算法。

实验3:三维虚拟声音。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虚拟声实现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基于头相关传递函数实现静止或运动三维虚拟声音的合成。

实验4:语音增强。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语音增强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基于自适应滤波器和零限波束形成实现一个语音增强系统。

实验5:图像压缩。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像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实现并比较JPEG及JPEG21000两种压缩方法的效果。

实验6:图像增强处理。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像增强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实现基于直方图、平滑滤波器、锐化滤波器、中值滤波器及频域滤波器的图像增强方法。

2.2 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主要是学生们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智能感知实验进行创新实践,也可从老师提供的题库中选题,分组或独立完成实验。图1和图2分别是学生自主完成的一个关于图像边缘提取的视觉感知实验和一个关于声源定位的听觉感知实验。

在本课程的实验安排中,通过单元实验引导学生熟悉实验基本方法,掌握使用搭载安卓系统的移动终端实验平台的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实验需要用到的不同方法,发现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融会贯通所学知识,逐渐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拥有了一定的新平台开发经验。通过单元实验的实例强化训练,学生可以逐步掌握语音和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综合实验能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对于具体问题可以联想所学知识逐步解决,进行创新型的视觉与听觉方面智能感知实验。由此,本实验课程既培养了学生机器感知的科学创新研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在嵌入式系统平台上的编程实现能力。

3 授课情况

通过近6年的基础建设,本课程逐步完善,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每年选修实验课的人数已从最初的5人达到现在的30余人,成绩优秀者可达选课人数的15%。为跟随技术发展脚步,本课程从最初采用MATLAB编程方式,近两年逐步改进采用Android编程。本课程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听觉智能感知和视觉智能感知的基本原理及其算法实现,熟悉Java、c等编程语言程序设计方法,了解最新的技术开发动向,并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相关算法,为学生今后进入机器感知及智能学习领域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4 课程特色及参考教材

本实验课程特色有如下几点:①Android编程:本实验课程开展了基于移动终端的面向安卓系统的编程实现,把机器感知与目前的流行技术相结合,使学生接触到前沿开发技术,与时俱进。②嵌入式系统实现:本实验课程基于嵌入式系统实现机器感知实验,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并学以致用。③视觉感知实验:本实验课程包括了图像压缩、图像增强等方面的视觉感知实验。课程选取了一些常见的图像处理实例,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④听觉感知实验:本实验课程开展了包括语音压缩、语音增强、三维声音等方面的听觉感知实验。课程选取了一些常见的音频处理实例,使同学们对所学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形象的认识,增强实验课程对学生的实用性。⑤综合实验:本课程的综合实验由学生自由选择视觉和听觉相关的实验内容,独立或组队完成实验内容,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性和创新性。⑥基于教学网建设课程:本实验课程基于北京大学教学网开展教学,充分利用了网上资源,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

本实验课程使用的教材有:①自编教材《机器感知实验》。②Sanjit K.Milra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信号处理――基于计算机的方法》。③胡广书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信号处理》。④王炳锡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音编码》。⑤章毓晋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像工程》。

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