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素质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身心健康素质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身心健康素质措施

篇1

关键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防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工作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护理工作是高度繁重、高度紧张、高标准要求的职业,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需具备保护自己安全的意识和能力[1,2]。因护理工作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影响并威胁着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日渐暴露,亟需探寻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建立完善的防护制度,以推动护理事业健康发展[3]。本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实际,分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各种因素,寻求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希望以此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有所裨益。

1资料与方法

2012年5月~6月调查在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各科护理人员共400人。其中男3人、女397人,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0岁。从事护理工作2~30年。方法:以团体测试方式进行调查,组织各科室调查对象到统一场所,每名护士1份问卷,独立完成,80 min做完。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0份,有效375份,有效回收率93.8%。

2结果

护理人员的CMI得分情况:护士A-R评分为34.8±18.3,M-R为11.4±8.0,护士A-R评分﹥30分者为191人(50.9%),M-R评分﹥10分者158人(42.1%)。说明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大部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状态较差,存在着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3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各科护士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解决方案:①减少药物影响,加强对药物废气的管理 医院应逐渐普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由专门培训后的药剂师配药;重视麻醉废气的排放,建立完好的排放系统,使用密闭性良好的麻醉机减少泄漏,加强麻醉废气排污设备,改善手术室的通风条件;采用麻醉废气吸收器或将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道通至室外是加强麻醉废气排污的有效措施[4]。 ②重视放射损伤,强化放射治疗的防护 医院对参加手术的护士和医生要做到经常定期轮换;穿防护衣;强化学习,使他们能熟练操作,以减少曝光时间,减少放射损伤,因为短时间内暴露于X线下对身体的不良影响非常小。 ③实行弹性排班,调节内分泌失调 .理人员的特殊夜班工作是对人体的一种应激刺激,护理人员日夜班频繁轮转,令人体内源性的昼夜生物节律,包括睡眠--觉醒节律与新的休息--活动时间表不同步而导致睡眠紊乱,对护士内分泌产生影响。护理管理者应注重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排班,使护理人员能尽可能的按照人体生物钟的规律合理的安排工作和睡眠,创造安静及舒适的睡眠环境。④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关注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护士自身充分放松身心,合理宣泄消极情绪 提高心理素质;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性,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强化法律意识,保障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孙云.维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3).

[2]翁蕙兰.临床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问题的探讨[J].北京:中国实用医药,2006.

篇2

【关键词】护士;身心健康;调查;自我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91-02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护士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护理人员因其特殊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压力等因素易造成职业性紧张,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人群。为此我对我院在岗护士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针对护士健康状况提出相关的自我保健措施,以期提高护士的身体素质,提升护理工作效率。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岗女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29岁,工龄1-30年。平均工龄85年,已婚83人。

12调查方法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身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前对临床护士给与统一指导,统一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完成问卷,并由专人回收。本次共发放问卷119份,收回108份,回收率91%。对有效问卷进行逐一核查,分别归纳整理、统计分析。

2结果

108名护理人员身心体健康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医疗市场的竞争激烈,人们健康需求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技术含量高、服务风险大的护理工作,护士作为生活在复杂社会环境的普通人,每日面对生理和心理都有问题的人群[1],特殊的职业环境的长期刺激,超负荷的工作和无规律的作息制度,使他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容易产生身心健康问题,因此,近年来护士在身体上较多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和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况[2]。主要表现为易感冒、发热、头痛、腰背痛、胃肠道功能紊乱、睡眠质量差、内分泌功能紊乱、抑郁等。由于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及疲劳,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失误,易发生差错或事故。同时医院环境中病毒、细菌较多,在护士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就容易通过呼吸道或接触传播进入护士体内发生感染[3]。身体疾病及情绪不稳定导致护理工作质量及服务满意度下降。通过对护士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护士的身体健康状况,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4自我保健

41增加营养与保证睡眠临床护士日夜轮流换班,生活无一定的规律性,护理人员要注意调整生理节律,灵活制定作息时间,并不断修改至适应。上夜班前首先要休息好,吃好,吃饱,勿空腹上班,下夜班回家赶紧抓紧时间睡觉,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注意增加营养,选择高热能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食物可起到抗疲劳的功效。

42坚持锻炼根据自己的年龄和兴趣选择参加一些体育锻炼项目,增强体质。

43做好工作防护护士日常工作常会接触化学性药物及气体,如长期接触防护不当会对身体产生极大的危害。有报道显示: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弃的污染环境,有引发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4]。所以护理人员在操作中要特别做好防护措施,加化疗药时戴好口罩,戴橡胶手套,在防护罩内抽吸药液,不慎接触药液应及时洗掉[5]。护士在注射、抽血、输血等操作过程中应谨慎操作,避免针刺伤,避免医源性感染传染病的发生。

44学习心理知识,保持稳定的情绪不良的精神状态会影响护士的生活和工作,护理人员应不断地学习心理保健知识,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当情绪不良时,应想办法去克服,当情绪坏到一定程度时可寻求合理的宣泄途径,如与朋友和同事交流沟通,倾诉自己内心困惑、想法和感受,亦可深呼吸、听音乐、唱歌、打球、跑步使情感得到转移而释放和缓解压力,缓解压力和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

参考文献

[1]贾翠兰,李莲花,赵清玲,等285名护士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84-85

[2]李碧香产科护士健康状况、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5):36-37

[3]汪惠才,颜萍,杨益新疆综合性医院护士健康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8,15(9):11-14

篇3

关键词 助产士 职业压力 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93

助产士的职业压力

护理纠纷的压力:产程中发生难产或胎心突然变化的事时有发生,产妇及家属难以接收易引起护患纠纷。一旦发生纠纷不但影响医院的工作秩序,还可能发生暴力伤害事件,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对此助产人员提心吊胆,久之产生恐惧,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带来的压力:助产士在接生过程中,有可能意外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而导致感染。产房环境封闭,助产士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会接触较多的危险因素,从而导致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发生,危害了助产士的健康。最常见的是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产科工作环境特殊:夜班时间孕产妇分娩多发,工作量大,既要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担心发生意外。超负荷的工作,使助产士体力透支,身心疲惫,频繁的昼夜班扰乱了人体的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体力不足,生活不规律,用餐时间不规律,易造成消化系统疾病,持续生活疲惫,降低自信心。

复杂的人际关系: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一旦发生人际冲突,会使工作陷入困境。助产士之间、医护之间发生矛盾就不能很好地合作;护患冲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的权益问题、健康和经济问题、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会给助产士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对自身成就感及竞争的压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更多的新知识应用临床,医疗仪器不断更新,它迫使助产士在完成了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学习。否则知识老化,难以胜任临床护理的需要,如果看不到这种压力存在,很难适应未来。

助产士的职业压力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心助产士的身心健康:医院要关注助产士的健康,在工作管理上,助产士的配备要充足,减轻工作强度,尽量避免因长期弯腰引起的腰疼,合理安排好班次,减少连续工作的时间,从而减轻疲劳。

减轻助产士的心理压力:压力一旦超出机体可承受范围,往往导致心理失衡,进而影响决策与行动的准确性、合理性,因此助产士必须学会控制压力,将工作目标分解和细化到可以实现的程度,可以消除压力。

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应对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树立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提高助产士对针刺伤的自我防护,规范操作行为,建立健全针刺伤的登记、上报、观察管理制度,建立医务人员健康档案,科室备好一切防护用品,对一切没有健康报告的孕妇,都要按照传染病做好防护。纠正助产士受伤后的侥幸心理,做到早期预防。

重视助产工作:提高助产士的津贴,增加夜班助产士的休息时间,适当增加人手,配备护工专门做一些生活护理。

提高助产士的素质和能力:助产士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训练,提高业务水平,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视产妇如亲人,把爱心倾注于整个产程中,勤学好问,团结同事,善于接受批评,建立良好的医护、护护、护患关系。

讨 论

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及助产士自身,要认识到职业压力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了解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减轻压力,以促进健康,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通过对护士职业态度的分析,护理管理者运用与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科学管理路径,及时进行护理管理干预,有目的地对护士职业态度进行引导,以优化护士角色人格,提倡创新性思维。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促进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护士作为医院护理结构中最基本、最活跃的个体。其对护理工作的职业态度、心理素质、决定着整个组织结构的护理服务质量。分析护士的职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护理管理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塑造护士的良好职业态度,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激发人力资源潜力,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形成积极上进的护理组织文化氛围,以提高整体职业素质水平,并能促进整个护理组织的持续性发展。因此,作为护理组织结构的高层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和分析影响护士职业态度的各种因素,着重对其进行引导,要在其职业角色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促进整体的职业态度发展。

1 影响护士职业态度的因素分析

1.1个人与个人外因素

根据许多护理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问卷法、工作分析法、关键事件法、专家调查法、行为事件访谈法以及观察法等不同的测评工具,测评出的结果,如曹颖等编制的9维度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李小妹等编制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等,作者认为影响护士职业态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个人外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工作的年限、动机、理论知识、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价值观念、自我调控能力等,个人外因素包括职业教育、学习机会。组织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

1.2影响职业态度问题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的迅猛发展,医疗制度也不断完善。医疗组织结构改变及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使护士职业生涯产生诸多严重问题,如护士职业生涯发展瓶颈问题目、工作与家庭的问题、精神压力过大、健康状况不佳等。

2 积极实施干预措施、引导优势职业态度

2.1塑造护士角色人格特质

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护理管理者要用正确管理理念引领科学管理路径,探索适合优化护士个体角色人格的有效途径,引导护士形成优势角色人格,如忠于职守与爱心、高度负责与同情、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较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健全的社会适应性、较适宜的气质与性格类型等,使之适应职业发展需求,并为共同的护理组织目标服务。

2.2针对性实施问题管理引导

护士由于其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性高、长期超负荷运转、承受压力大,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医尊护卑”之潜在社会文化影响,护理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都较低,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理解和支持等,而且护理工作要求细微、严谨、科学、善于观察、判断与思考,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这些现存的和潜在的因素就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管理者要以维护护士身心健康为重要目标,了解和掌握这些现存的和潜在的危害到护士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随时关注护士身心状况,具有发现问题并善于运用反方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调整护士所承受的工作量、压力紧张程度和心理状态,把维护护士身心健康列为重要管理目标。可采取一些政策和措施以减轻护士家庭负担,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如提假、探亲假、年休,实行弹性工作制、弹性学习制。定期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保证护士在维护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能够维持最大程度上的自我身心健康,使护士保持其职业态度的良好状态,从而促进护理队伍素质及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2.3应用科学管理路径

随着许多专科、本科学历层次护士进入临床护理岗位。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必须更新,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根据护士个体的不同层次,分别设定符合不同个体发展需要的管理目标,制定调动护士潜力的对策,激发工作热情,通过目标导向,使其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使全体按照管理者所希望的方向行动,形成良好职业态度并能不断自我完善。

2.4创造良好护理文化氛围

篇5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一、民族传统体育对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1.思想道德方面。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民族传统体育,传统体育文化中包含着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审美观念。例如中国武术,是有着重要道德和审美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它的整个文化背景体系中体现了惩恶扬善和锄强扶弱等的道德标尺,称之为武德。习武者的重要准则便是见义勇为、仁义正直的武林正气,表明了传统武术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武术所具备的武德规范及其他各类传统体育活动所倡导的团结合作和公平竞争等原则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正确建立。2.身体及心理素质方面。人体的体力、精力、耐力等生命指标构成了人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被认为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为了人自身的健康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民族体育运动正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直接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学生体能的健康发展。心理素质则是指人的自我意识与社会的价值观所相统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总和。现如今学生心理有可能因家庭的宠爱等原因导致一般存在着怕累怕苦,意志薄弱等意识。

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1.符合现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要求。全国教学改革所实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推行的主要内容是统一的课程要求,结合本校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征制定相应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的体育教学事业改革的发展。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打造符合现代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要求的民族体育教学与素质教学。2.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更具有普适性。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现代体育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结合地方和学生自身的条件与特点,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成为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全方位人才,成为所需要的人才。3.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功能性。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都为青少年的体育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有利条件,有的活动热闹有趣,愉悦身心和大众,比如荡秋千、丢花包等;有的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比如踢毽、跳绳等;有的培养竞争能力,比如斗鸡、掰手腕等;有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比如踩高跷、扭扁担等;有的培养团体合作的集体主义,比如舞狮、拔河等。参与众多民族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

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

首先,教师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已经习惯于竞技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在有些老师的眼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是存在于民间的娱乐游戏,不是一种规定的教学内容,虽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娱乐性较强,但引进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是否能有效地实施和对学生产生益处仍存在一种疑虑。其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资质的建设。通过完善现代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结合来开展我国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计划。相关部门应重视民族体育教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好教师资格的培训工作。另外,目前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正式出版书籍很少,教师只能凭借自己掌握的教学内容,或是请教民间师傅,无法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因此导致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下降,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效果。最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有些运动项目缺少运动器械,有些运动所用的器具笨重庞大,不是十分的规范且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也没有专门的厂家进行系统性的生产,如果需要定做就会花费很多的费用,这让民族体育教学遇到了一大难题。

四、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

1.身心及个性素质。民族传统体育是以强身健体为宗旨的,所有项目都是以如何提高人的身心健康为主的,在塑造人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价值,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统一。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和心智,进行身心的修养,达到一种理想状态。也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自身素质,掌握丰富的精神。个性素质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个性的形成与培养有很大的好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在复杂的生活中有着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2.探究及合作素质。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当代学生学习和探究,其中许多集体项目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精神,比如舞龙、舞狮、拔河等项目。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应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人才,运用灵活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传授传统体育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和运动,增强自身素质,从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系统。3.加强教学化管理。体育老师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整理资料,传授后同其他学校进行交流,使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加强教学化的管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引进是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手段之一,更好地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流传下去,更好地让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可持续发展,真正将我国的优秀传统体育活动传承下去,同时培养身心健康、道德品德高尚的年轻人。

参考文献:

[1]刘少英,徐建波,陆晨,田祖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04):45-52.

[2]余文军.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素质教育的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2):89-95.

篇6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创新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体育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转变。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教育应该立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基础,不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虽然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但是当前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观念仍存在落后的现象。大学体育教学多以基础技能讲解为主,以课外实践教学为指导,教师仅仅依靠自身动作的演示,进行技能的讲解,学生通过模仿动作示范,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掌握。(2)教学模式单一。在当前大学体育课程中,教材内容偏多,而教学课时偏少的现象时有出现。教师为了完成学科任务,往往会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使得整个大学体育课程成为集体活动的场所。对于体育教学,通常是教师做出动作展示,学生模仿示范,这种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导致整个课堂氛围枯燥无趣,降低了整体的教学质量。(3)应试现象明显。当前大学体育课程应试现象较为明显,教师教授体育课程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通过考试考核。这就忽略了对体育知识和健康方法的传授,并且在课程当中教师没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区别对待,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体育课程学分会选择一些自己并不喜欢,但是容易通过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4)考核方法不合理。大学体育课程的通过标准主要是以成绩为基础。体育老师将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体育技能和动作项目作为考试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针对学生在体育表现方面进行评分判定,但是由于每个同学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的考核过程当中可能会有所偏差,导致最终的考试结果产生不合理的现象。

二、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在大学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方面也应该同时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组织切实可行的体育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当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2)建立新教学理论体系。合理的教学课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广泛化,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知识教育与课外实践展示相结合,应该开设一些类似于生命教育、健康教育、体育审美教育等课程。课程的类型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立多种类型,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天赋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课程项目,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能够感受到身心愉悦,并且学到一定的体育知识。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意趣味性与娱乐性的结合,吸引学生去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综合素质。(3)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师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起引导作用,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其教学水平。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体育素养。高校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观点,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的体育教学措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4)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高校应该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求尽量丰富,适用面广,组织一些能够满足学生要求和兴趣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增强潜意识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当中。高校同时应该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注意学生安全,以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为目标。可适当举办一些体育竞赛,吸引学生报名参加,学生参与体育竞赛不仅能够很好地感受体育竞赛的魅力,也能够锻炼身体。(5)健全考核标准。高校开展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以往的考核标准中,教师以自己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动作规范作为考核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课程的考试成绩,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制定健全的考核标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所以考核标准的制定应该参考多方面的因素,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评判,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作用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32-01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雨果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即音乐教育不光是培养音乐家,而对培养全面的创造型人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民的素质得到提高,这既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功能。而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加收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1.音乐教育与思想品德素质

寓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受到良好效果。如我在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我就是通过“听”,“唱”,“跳”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首先,让学生欣赏《国歌》,在听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情景:优秀运动员挺立在领奖台上,眼望五星红旗伴随国歌那庄严地旋律冉冉生气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激动的心情与爱国的热情。在教唱时不仅教孩子们会唱、唱好,而且还对国歌的作者、创作时间背景,及国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做了一一介绍,启发同学们思考唱起国歌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激奋的歌词雄壮的旋律所表现的音乐艺术形象中受到情操的感化,使他们懂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民族的心声。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利用教材间的相互联系,让他们回想一年级学过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启发学生重新编配动作,以动激情,恰到好处地抓住了爱国主义这个结合点,将两个教材柔和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使学生加深对《国歌》的认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对国旗崇敬,热爱的心情油然而生。这种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听听,唱唱,跳跳”是学生理解作品艺术形象及思想内涵,陶冶他们高尚情操的做法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音乐特有的功能。

2.音乐教育与情感素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他艺术更直接诉之于人的感情,而思想品德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其中“情”是关键。因此,作为音乐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当好情感的“二传手”,首先对作品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激发美的情感;其次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自己感动起来,只有教师进“角色”情不自禁,学生随师“入境”亦情不自禁。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同学,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昂有力的音乐会使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中与命运抗争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可激励他们与困难和挫折抗争的勇气。

3.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篇8

关键词:高中 体育学校 阳光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活动主要是指让更多的高中生主动积极地去室外、操场等地参加体育活动,在学校营造一种良好的运动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家长的过分期待与繁重的学业压力使高中生的身心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进而导致很多高中生出现抑郁、近视、肥胖等问题。由此可见,在高中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有待提高

在高中体育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而且还是高中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够,以致于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学生的文化课中,而忽视了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缺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目前来看,很多高中学校依然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升学率,从而出现了教师随意占用体育时间、减少体育课时的现象,进一步减少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长期以往,学生自主锻炼的时间被剥夺,进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有待开发

高中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具有活泼性和好动性的特点,如果在这个时期能有效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从目前来看,虽然有许多高中生希望能掌握一些健身知识和体育技能,很多高中学校也设置了每周两节课时的体育课程,但是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没有时间去锻炼,仍然满足不了学生锻炼的需求。同时在现行的体育课堂中,很多教师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以片面地将追求运动负荷强度作为教学目标来实现学生的体质增长,从而在体育课堂上出现了“控制性”“填鸭式”“传习式”“施予式”“灌输式”以及“执行式”等传统教学模式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阻碍了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教学目标有待明确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且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需要与课外体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但是很多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出现了误解的现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自由发挥。同时,阳光体育活动还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团结等集体精神。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明确教学目标或是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得体育教师放弃了体育课堂中某些知识、技能的教学,从而降低了阳光体育活动重要性的充分体现。

二、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途径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对阳光体育的认识

阳光体育想要得到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提倡和宣传。许多学校由于对阳光体育的认识不够,并且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于那些不需要高考的科目,关注力不够,从而在学校和教师的心中自然而然地被当成了“副科”,这些观念的形成使得教师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都产生了随意的态度。对此,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大力推广阳光体育的锻炼,坚持将“阳光体育”的理念灌输到全体师生的思想中,使得教师和学校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阳光体育的重要性,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运动的好习惯。因此,各个高中学校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例如定期举办班级篮球比赛、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同时学校还需要完善体育管理制度,加强对体育运动的组织管理水平。通过组织管理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运动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为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体育教学设施

体育教学设施的完善配套是顺利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不仅有助于教师开展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因此,学校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和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同时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配置体育资源设置,从而保证资金的高效使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不仅可以依靠政府的支持,还可以借助企业、社会、校友以及家长等各方面的赞助,从而保障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锻炼需求。

三、结束语

高中生正处于智力提升、身体发育、能力增强以及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为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虽然在高中体育的发展过程中,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但只要在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对阳光体育的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对体育教学手段进行探索和创新,那么阳光体育将会在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得到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华.探析高中开展“阳光体育”教学的措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8).

[2]张再萍.反馈教学法在高中阳光体育长跑活动中的应用实验研究――以四川省江油实验高中阳光体育长跑开展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0.

[3]沈翠凤.新时代下高中阳光体育的实施策略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

篇9

关键词:自主教学法;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与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是知识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判断能力与认知能力以及人生观形成的主要阶段,因此,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小学体育在以往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门课程。在新课改要求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它不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影响,更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是当前最应当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了自主教学法在小学体育高效课堂中的应用意义与措施,希望能够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与帮助。

一、应用意义

良好的身体素质与积极健康的心理,是保障学生学习好的基础条件,健康的体魄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自主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小学体育课堂的效率得到提高,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小学体育的意义得以体现。所谓的自主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展现,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交流、探索等方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新课改要求下,对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与探索。

二、应用措施与方法

1.转变意识,提高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

现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还不足,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体育课是无关紧要的课程,之所以要开展体育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很多学校在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上具有很大差异,有的实行开放式教学,一上体育课就自由活动,甚至有些学校私自占用体育课改为其他学科的课堂。所以说,对体育课程的认识还存在严重不足。首先,体育课程不仅在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放松与调节的作用,而且也是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一个重要课程。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在快乐的心态中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随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发展,体育竞技能力不单单是人民身体素质的一个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展现,所以说我们要转变认识。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水平,要从小学做起,小学体育教学,无疑是学生接触体育的一个重要媒介,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2.创新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程本来就是开放性较高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或是开展室内课堂理论教学,或者开展室外活动教学。但是无论是哪种授课方式,主体都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所扮演的只是相当于教练与裁判的角色,对学生参与的运动项目进行规则的讲解与动作的指导等。体育课程本身具有很大的趣味性与参与性,需要学生自主地选择运动项目并积极地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多种体育项目共同开展,使每位学生都能够选择所喜欢的体育项目并真正投入到运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快乐的心理状态下健康成长。

3.激励措施,肯定学生的能力

有些体育项目不仅是一个人身体素质能力的展现,更是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比如多人参与的篮球,需要队员的积极配合、统一的指挥协调等共同完成。这就要充分发挥体育项目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下取得胜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比赛小组,以竞技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并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队长,负责对整个小组在比赛技巧与协调能力上的指挥,并对获胜的小组进行一定的奖励,通过激励方式肯定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指挥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方面教师传授给学生体育项目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师传授给学生顽强的体育精神,使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能够自主形成这种坚持不懈的意志,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能蚧极面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正确的引导地位,将这种顽强的意志不仅停留在体育竞技中,更要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与判断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是关系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自主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更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肯定学生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从而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篇10

【摘 要】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关键构成内容,起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推动、提高作用。本文以高校艺术教育的作用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综合素质;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等。而高校作为教育链条上的末端,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而着力于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推动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基于这一点,各高校必须积极的、及时的加强自身的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的水平高低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更关系到学生是不是能够全面的发展、综合的发展,从而关系到高校的教育目标是不是能够得意实现。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高校艺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形成科学的道德观以及人生观,而这些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对于完善大学生的思维意识、生存能力和艺术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通过艺术教育,能够直接的找到共鸣,进而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不断的优化自身的思维品质。

(二)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从根本上来看,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身心健康问题,比如说学习压力的过大、就压压力的过大等等,都会导致学生难以接受现状,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这样的客观背景,如果高校能够及时的开展相关的艺术教育,就能够直接的帮助学生调整自身的情绪、心理,使之学会放松、学会坦然,最终有效的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的改革转变了传统教育中具有局限性、约束性的教育模式,而社会的进步则要求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就艺术教育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如果各大高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机的融入艺术教育,就能够有效的起到延伸性的作用,不仅仅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发展,更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提高,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是由艺术教育教师直接操作、执行的,而教师自身的能力高低、素质高低则会直接的作用于艺术教育工作的质量、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要想成功的、有效的加强自身的艺术教育工作,就必须从源头上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条件以及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现状,及时的补充、完善专职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才能够有效的作用于对艺术教育工作的推动;第二,积极的开展对已有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教育、培训,给予这些教师自我提高的空间、条件,这样才能够不断的以教师的力量推动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鼓励艺术教育师资的自我提升,从而不断的通过日常的累计,使自身的艺术知识、经验以及能力得到升华。

(二)不断改善教学条件,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各类普通高校都可根据艺术课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的需要,设置专用教室及活动场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配套设施和必要器材。设备器材配置的基本要求是:音乐、舞蹈教学配备钢琴、手风琴以及小型乐队所需要的中西乐器、谱架、音响设备等;美术教学配备画板、画架、画凳、写生设备、石膏像、静物器皿、强光照明设备等;基础理论和戏剧、影视类教学配备声像设备等。各类普通高校可根据艺术教育教学和活动的基本需要,在学校年度经费分配中确定一定比例的艺术教育经费,以支持开展艺术教育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使高校艺术教育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着力于对学生课外活动的丰富

高校学生的课外时间比较多,而如果高校能够利用这些闲暇的课外时间开展艺术教育,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充实学生的生活状态,更能够带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以及价值观,而这些观念一旦形成,将会有效的蔓延到学生其他的学习领域,从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鼓励艺术社团的形成,并给予这些艺术社团以支持,比如说物质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支持等等;第二,建设良好的艺术校园文化,营造出健康的、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从而以良好的氛围推动学生的艺术成长,使之能够通过环境获得全面的提高;第三,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接触艺术的机会,比如说开展相关的竞赛、表演等等,从而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将产生良好的效果。

(四)充分的开发艺术教育资源

有效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离不开艺术教育资源,因为资源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正是因为这样,高校必须及时的从根本上开发艺术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对艺术教育资源的投资,比如说完善艺术教育课堂,购买艺术教育工具等等,这样才能够给予学生提高、发展的空间以及条件,也才能够完善学生对艺术教育根本上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为学生聘请专业的艺术专家开展讲座,从而既帮助学生更加的接近艺术,又能够使学生通过与专家的交流,从而收获到更多的艺术知识、艺术经验;第三,给予学生外出表演、比赛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多的社会机构中表现自身的才能、体现自身的艺术价值,最终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而言之,艺术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是强大的、不可替代的,正是因为这样,各大高校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及时的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积极的加强自身的艺术教育,这样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快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