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经济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作为未来会计的发展方面,会计信息化与传统的会计模式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
会计信息化不仅是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而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子系统充分融合,以及与互联网上的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或网上交易系统充分融合,实现购销存、人财物的统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实现物资、资金、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市场信息)流通的协调统一,同时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及时提供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信息,达到对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
2、依据会计目标,按信息管理原理与信息技术重组的会计流程。
在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具体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是通过网络从企业务个管理子系统直接取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应商、经销商等)相联结,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使会计数据的输入呈分布化和多元化之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来完成,同时整个会计数据处理可即时完成,使其呈集中化、实时化之特点。
3、对于信息输出,信息使用者通过授权直接获取,信息提供既及时又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传统的会计模式使得信息的输出往往滞后于管理者及其投资人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受通讯技术的限制,远距离的信息获取仍受限制。但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WEB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随心所欲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及时获取使得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有效性。
4、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
会计信息化的所有特征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不可能产生会计信息化的财务软件,也不可能有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现实基础,会计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业务——财务——管理”四方面信息高度共享的条件下构筑的。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使会计处理工作在信息存贮介质和存取方式、信息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的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审计和会计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它们所面临的巨变环境是一致性的。毋庸置疑,会计信息化必将导致新的审计体系和审计技术产生,传统的审计技术模式和体系必将在新世纪、新的环境下进行必要的变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对现代审计的需求。
二
信息化审计,无论是采用的工具、审计的重点、参与的人员,还是审计的方法以及覆盖面上,较之传统的审计工作,都有其独一之处:
1、审计的所有领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这是指在审计的理论研究、实务工作、管理模式、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理论研究方面,要构筑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审计现象的审计理论。在实务工作方面,要使审计工作面向“计算机内在审计”和“使用计算机审计”转变;审计人员不再只依赖于纸张记录的会计数据而大部分或全部依赖于磁盘、光盘等介质记录的电子数据,或直接从网络下载的电子数据,诸如电子商务之类;审计底稿和审计证据及其有关审计档案也全部电子化;审计工作将从定期的现场审计转向实时或定时的在线网络审计,即通过网络分散和实时连续抽取证据进行审计。在管理模式上,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管理责任与风险俱在的审计行业。知识结构上,审计人员除了掌握传统审计的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网络知识等;不仅要会操作审计软件,而且要能根据需要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使所有审计人员都应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电脑审计人员。
2、明细信息的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是未来审计的重点。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所提供的最主要的会计信息将是各种明细信息,因此,审计的工作重点在于验证企业内部形成的明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审核进入外部网络的明细信息的安全性。
企业内部形成的明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如何,取决于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强弱程度,而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将是证实从数据库存取信息的可靠性。为此,他们应当侧重于验证机内原始凭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如果数据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则应对远程数据的通讯过程进行审计),会计凭证数据库的存取是否得当,以及这些数据被不留痕迹修改的风险有多大等问题。对于进入外部网络的明细信息,必须通过对整个系统的网络进行安全控制,以保证此信息的安全性。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必须对会计信息进行连续审计,这种审计不仅应延伸到进入企业内部网络的明细信息,而且应延伸到进入外部网络系统的明细信息。
3、计算机专家参与审计工作。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所面临的会计系统非常复杂,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要求非常高,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专家的专业能力进行审计工作。需要计算机专家参与的工作是深层次的、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审计工作,如数据仓库的分析评价、网络系统的安全评价、实时监控和实时审计软件的开发、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审计等。这些工作,单纯依靠审计人员是难以完成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实质性工作前,应与计算机专家交流并拟定专家工作的项目和收集、评价审计证据的索引,以便能充分利用计算机专家的工作结果进行3审计判断。
4、审计工作将从原来事后的静态审计转向事中和事前动态、实时审计。
由于社会公众对信息质量要求将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及时取得和应用,所以对于未来的财务非财务信息的审核和披露,将比传统的报表审计更重要。未来的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将更注重对这些信息的审核和披露。对企业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动态审计,可经常性提供管理审计建议书和其他监控必要的信息,从而为企业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在上市股份公司实时报告的出现时,民间审计机构的事中审计监督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
5、审计的覆盖面将扩大。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对象是以计算机为处理手段的信息处理系统。这是信息技术下的审计区别其他审计的标志,同时这也表明不仅会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审计的对象,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像企业资源计划ERP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销售与分发管理子系统、物料管理子系统、生产计划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等)也是审计的对象,甚至包括从互联网下载的所有管理信息都是审计的对象,因为这些管理信息将会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
6、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了。
篇2
一、电子信息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现状
(一)技术和资金密集,创新和风险并存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速度是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每3年提高一倍,信息技术专利每年新增超过30万项,科研资料的有效寿命平均只有5年,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具有高创新性和高更新频率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由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过程投入大、成功率不高,也使电子信息产业呈现相对较高的风险。
(二)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
除了部分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外,大多数信息产业企业都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点。以计算机硬件制造业为例,建设一家生产计算机芯片的工厂,总投资需20亿美元以上,而在建成后的生产过程中,可变成本却不到总成本的30%,即计算机芯片生产中70%以上是固定成本。
(三)研制开发投资高,生产制造成本相对低
信息技术产业是研究开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往往属于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与传统产业相比,大多数电子信息产品在研制开发阶段投资都很高,而真正到生产制造阶段时投资则相对较低。
(四)用户成本锁定
电子信息产品具有很强的用户成本锁定效应,即用户一旦使用上某种电子信息产品之后,如果要更新原有的产品,就会遇到巨大的更新转移成本,高更新转移成本带来用户锁定。这是电子信息产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电子信息产品区别于传统工业制成品的一个显著特性。
(五)对标准的高度依赖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对标准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一定意义上讲,谁控制了标准,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
(六)高渗透性
当前,各行各业的进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产品的应用。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通过产品与服务广泛渗透到其他产业和部门的产品与服务中。另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直接向其他产业提供有偿信息服务,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公路、铁路、航运、水运、航天、管道等运输方式因为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工具而发生了质的飞跃。
二、电子信息产业将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
(一)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是指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最能体现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优势、最具核心价值、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显示技术等。其发展趋势如下:
1.微电子技术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
在所有关键技术中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又是电子信息硬件产品的“核心”。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计算机的CPU到各种IC卡都需要运用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已经走过了大规模(L SI)、超大规模(V LSI)、特大规模(U LSI)集成时代于1995年进入极大规模(G SI)集成时代。作为高科技代表的集成电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趋势是芯片面积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特征尺寸越来越小、片上系统日益完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125mm以下的硅片使用量逐渐减少150mm硅片使用量增长缓慢200mm硅片使用量逐年上升而成为主流300mm硅片呼之欲出400mm以上的硅片设计思路已经形成。微电子技术的加速发展导致芯片的运算能力及性能价格比继续按摩尔定律增长从而带动软件、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目前集成电路芯片存储器容量平均每18个月就要翻一番,集成度的演变速度从3年4倍提高到2年4倍。从特征尺寸看,0.35微米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 RAM)正在规模生产,并正在向采用0.25微米、0.18微米(IG DRAM)深亚微米工艺过渡。256MDRAM也已进入批量生产0.15微米技术的4 GDRAM样品已研制成功。系统集成是21世纪初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重点。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已经出现了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块或几块微电子芯片上的集成系统或系统集成芯片(S OC)。目前已经可以在一块芯片上集成108-109个晶体管。系统集成是微电子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21世纪将是其真正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10年内,集成电路仍将以硅基CMOS电路为主流工艺,其主要发展趋势是加工细微化、硅片大直径化。
2.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
并行处理技术将继续迅速发展,计算机性能平均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未来几年CPU将由32位向64位过渡,产品结构从以计算机为核心转向以因特网网络设备为核心,存储设备在系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存储技术向海量存储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使计算机、通信、家电融为一体,DVD光驱正取代CD-ROM,语言和手写识别技术以及数字图像交互技术已走向实用化,多媒体技术在微机中得到普遍运用,电脑将更加个性化和拟人化。笔记本电脑迅速发展,手持电脑也以全新的面貌推出问世。
3.网络技术向多业务、高性能和大容量方向发展
网络技术包括网络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服务技术。目前,网络技术正向多业务、高性能、大容量的方向发展。IP业务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 DN)、超高速因特网将成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第二代融合数据、语音和影像的多元Internet网络即将取代第一代Internet单一数据网络,采用密集波分多路复用技术(D WDM)的光通信网络技术将极大降低网络传输成本,向用户提供无限带宽,实现多媒体实时通信成为可能。网络多媒体通信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同一网络上实现所有媒体成份数据的有效传输。与传统的数据通信不同,多媒体通信包含多种成份数据。多媒体数据通信期间的巨大流量和连续媒体的实时性要求,使快速而有效的数据转发机制成为MCS(多媒体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人们的家居生活越来越明显地印上了“网络”的烙印。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家电开始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微软、Intel、AOL等先后宣布支持基于互动电视的网络应用。这标志着基于信息家电的网络生活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与传统IT或家电产品相比,信息家电往往集电脑、电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特征于一身,使家电具有了信息获取、加工、传递等众多功能,并往往在家庭中扮演着“家庭信息娱乐中心”的角色。各种信息家电,上网机顶盒、MP3播放器、连网电话、连网游戏机、掌上电脑、专用连网控制器将随因特网的发展和用户各种接入的需求而迅速普及。
4.通信技术向宽带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通信技术包括卫星、光纤传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微波技术、有线与无线接入技术等。低轨道卫星通信目前已经实用化、光纤传输技术使传输速度每3-4个月翻一番、传递活动画面的通信业务已经实现、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已全面取代模拟移动通信、GPRS(2.5代)走向商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国际标准正在制定、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由准同步数字系列(P DH)全面转向同步数字系列(S DH)、宽带接入技术发展迅速、光纤主干网站接入带宽已超过G级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和蓝牙技术日臻成熟,IP电话向电信业务的渗透,使传统电信技术与IP技术融合速度进一步加快,包交换、DWDM光传输、IP选路和Web应用已成为下一代宽带网必须考虑的四大要素,ATM技术将与IP技术相互结合、扬长补短。
5.软件技术网络化、智能化、软件无线互联技术实用化
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作为未来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将引起软件产业的深刻变革。软件技术向网络化发展,分布计算、网络和互联网相关的软件技术、Linux及自由软件成为软件领域的主要技术热点。由于软件和芯片设计相互融合和渗透,使得软件技术的发展将把高速处理器、大容量存储器、高速光通道和先进的人机自然交互充分结合和利用起来,使网络高速智能化。软件无线互联技术趋于实用,无线互联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形成了WAP(无线接入协议)标准,开始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从而使移动设备、移动计算设备接入互联网成为可能,这将大大推动PDA、笔记本电脑、手机、车载信息设备的发展,使网络的接入终端设备更加多样化。
6.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
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新型显示器件正成为国际新兴产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篇3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体系 背景 特点 影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同时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市计准则体系,其中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执行新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39项企业会计准则的,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正式建立,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确立的背景分析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起步于1988年,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又进行了深刻而重大的改革。1992~1993年相继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分行业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两则、两制”的实施,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创造了条件,初步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从适应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之后,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从1997年1月1日逐项颁布实施,1998年1月财政部颁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9年10月九届人大十二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会计法》明确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规范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经过7年的快速发展,“两则、两制”及其补充规定对现实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逐渐显现出来。为此,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颁布实施之后,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各行业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2001》,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实施。《企业会计制度2001》的实施,在总体上打破了所有制、行业的界限,对于各行业企业专业性较强的会计核算,将陆续以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形式,它标志着我网新一轮会计改革的到来。也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法规规范进入一个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的时期。
然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要求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法规规范顺应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的财务信息,促进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需要也日益迫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2003年,财政部完成了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重大换届改组,正式启动新会计准则的建设工作。2003年、2004年,会计准则委员会主持了20余项会计准则研究课题,形成了数阿万字的研究报告。2005年,新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进人提速阶段,先后修订了17个原有会计准则,制定了21个新的会计准则,并先后分5次向业内征求意见稿。2006年,经过各方多年努力,我国终于构建起了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小企业除外)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体系中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至此标志着此前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的局面即将得到改变,会计准则的作用和地位将得到全面加强,有关的会计制度将被逐步弱化,乃至最终取消。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
第一,在内容体系方而,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2005年,财政部先后了6批共22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此外,对现行的1997~2001年期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调整和修订,最终在2006年初构建起一套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体系。在联合国国际会计标准专家工作组第22届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称这套体系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2个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及相关应用指南构成。38项新会计具体准则是按三大原则来进行分类的,第一类是各行业共同经济业务的准则,这些准则适用于普通的行业和企业;第二类是有关特殊经济业务的准则;第三大类是有关财务报表的准则。
第二,在会计基本准则、会计要素计量和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系做了大胆的借鉴。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会计要素计量方面的一大亮点就是公允价值的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都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考虑到要排除人为操纵因素,从而取得一个比较准确的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在应用公允价值时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同时引入公允价值,但是公允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限制比较多。总体原则要把握两点:一是“要形成活跃的市场”;二是交易双方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没有第三方干扰,讨价还价形成的价格,也可以说是公允的。据悉,财政部为此多次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讨论相关问题。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改进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我国修订的存货准则也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主要是因为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中国特色”
第一个是关联交易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原来对国有企业即政府所有的企业是豁免披露的,不作为关联方,但是后来把豁免取消了。在中国,我们不可能按照国际做法去做。如果把国有企业都作为关联方,它们之间的交易都作为关联交易披露,既不现实也没有意义。这样处理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和工作量,重要的是,掩盖了真正关联交易的事实。
第二个是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关于已经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我国现行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都允许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商誉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但是从我国实际运行情况看,该规定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此,新准则针对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环
境,规定对于已经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这与国际准则形成了实质性差异。
第三个是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问题。新准则中规定,除了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做权益处理的,均做收入处理。而国际准则规定所有的补贴按收入处理。
三、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影响分析
(一)资产减值计提方面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
新准则规定,对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恢复。而“盈利上升,多计提跌价准备;盈利下滑,再将跌价准备冲回”,这曾是上市公司调节盈利的手段之一。但会计准则变动后,上市公司不能冲回上述准备。因此,对于一些已经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隐藏利润”的公司而言,则可能会赶在2007年1月1日之前,赶紧将减值准备冲回。从实际公司计提的跌价准备来看,许多公司的跌价准备都超过净利润1倍以上,往年可能隐藏利润的钢铁、房地产、煤炭、贸易等行业有可能在2007年转回部分跌价准备,从而极大地影响当期净利润。
(二)债务重组方法的变革所带来的影响
债务重组将规定:由于债权人让步,债务人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人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而原来是计人资本公积;同时引入公允价值,以实物抵债,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于是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高每股收益水平。
(三)新的存货记账方法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对于原先采用“后进先出”,存货较大,周转率较低的公司,会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例如,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在显像管价格不断下跌过程中,一旦变革为“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当期利润下降。
(四)合并报表基本理论的变革所带来的影响
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
篇4
一、网络会计信息具有诸多显著特点
如今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信息完全能够实现全球无障碍的交流与共享。与此同时,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传统的手工记账也慢慢被电子记账所代替,电子记账的优越性也渐渐被显现出来。不容置疑,网络化会计信息的确具备诸多优势。
1、网络会计信息可实现开放与共享
网络会计信息通过网络媒介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从而利用网络收集整理财务类或非财务类的有效信息,企业中的有关部门和机构也能从中攫取所需的会计信息资料。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包含功能和数据的共享,会计信息功能的共享则是在会计系统软件,会计电算化等系统中实现共享。会计信息数据的共享是指不同终端,通过网络共同管理、分享服务器的数据信息。由此,网络会计信息得以实现有目的指向性的开放与共享。
2、网络会计信息能够与时俱进
网络会计信息是具备实时效应的。也就是说网络会计信息能够保持在当前时间段内是绝对有效的,而不是像传统会计信息一样会出现失效或无意义的会计信息的情况。事实上,一方面,企业信息披露难免会存在间断性,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又会马不停蹄地持续进行,这样一来,使得会计信息想要达到及时效应根本就是天方夜谭。然而,会计信息即使是在实时更新的网络环境下也有可能会失效,所以不得不经常进行备份与时俱进。
3、网络会计信息准确可靠易传播
网络会计信息是准确无误的,具体体现在会计数据资料的内容和核算都必须保证有据可查,一律不允许存在被篡改的和错误的会计信息。网络会计信息是真实可信的,具体体现在信息来源的可靠度规范鉴别上,伪造的虚假会计信息一律禁止在网络上传播。网络会计信息是便于传播的,具体表现为企业能够利用网络准确无误的查询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也能够通过网络或者相关人员进行合理传播。
4、网络会计信息具有实时效应
利用网络媒介,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各部门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并及时传输至企业的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收到信息后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并做出一系列有效反馈,从而使各个部门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同时尽其所能地发挥出会计信息的反映功能和交易导向功能。
5、网络会计信息可实现综合全面的披露
网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必须获取能够准确的、综合的、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这样也就方便了信息使用者直接从网络中获取相关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参照特定目的,系统自动收集各类相关会计数据,科学直观的反映出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
二、网络会计信息存在风险与隐患
1、网络化会计信息存在技术风险
(1)网络会计信息存在硬件风险。硬件风险不仅来自硬件自身的功能失效的可能,还包含计算机硬件所处的环境。硬件是计算机各类实体部件的统称,计算机硬件可能受到零件质量好坏的影响,造成数据处理的失效或信息的泄露等,导致会计信息数据的损毁。硬盘、存储器或是线路故障也会产生很多不安全因素。人员的不正确操作、人为的有意破坏硬件设备、不可预测的灾害,例如火灾,机房漏水等对计算机硬件的破坏也是非常大的风险。
(2)网络会计信息存在软件风险。软件系统是会计信息能够正常被运用的核心保障。首先,黑客攻击与计算机病毒是造成软件风险的一大因素。其次,财务软件本身也存在着安全风险,最后软件内部控制的不严格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3)网络会计信息存在网络使用风险。一方面,局域网与互联网的风险,在网络信息时代,无论是局域网或是互联网,在网络环境中均能被访问到。第三方有意无意的攻击我方网络都会造成可怕的风险。另一方面,网络上的电子商务也存在交易风险。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电子网络交易也渐渐成为主流,电子买卖双方存在的信息均能受到威胁。这些威胁包括竞争威胁、机密性数据丧失威胁、虚假订单等威胁。
2、网络会计信息存在系统风险
(1)财务信息易被窃取。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不可否认给企业带来了诸多利好,同时也承担着财务信息在网上被非法窃取的风险。
(2)网络会计信息易遭侵袭。各类会计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成为一个庞大的完整的体系,然而互联网总是难以逃脱黑客入侵和恶性病毒的干扰,从而使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承受一定的风险。
(3)存储介质存在风险性。存储介质在存储过程中容易遭受到意外的毁损,也存在被带走的风险。在大多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即使文件被删除,但是仅仅只是删除了文件名,释放了存储空间而文件的内容扔保留在存储介质上,易造成大量文件的丢失及被窃取。
3、网络会计信息存在着应用和管理风险
(1)授权控制下降。在传统手工会计操作系统环境下,企业的各类经济业务的往来和各个环节均能设置成内部相互关联的授权程序,而在网络环境下,这种授权可能仅凭一个密码或口令就能够获取,或是相关会计人员把密码告知他人。这些做法和行为使口令的作用降低,导致会计信息泄露,修改或被删除。
(2)内部人员道德风险。无论会计信息设置多严密的保护措施,由于工作人员问题造成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数据显示,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被广泛使用之后,会计舞弊和失误的案例在数量虽在下降,但造成的损失和过失的性质却更为严重。首先,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可以借由篡改会计资料等伎俩非法牟利,而系统本身却并不会留下痕迹,这在某种程度上就给会计犯罪提供了动机。其次,管理层经常被授予很高的权限,这就给网络会计舞弊提供了更多可能。
(3)职责分离及监督不规范。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也是会计信息的掌握者。而且信息系统的开放、操作和维护等活动中存在的职责分离现象对信息系统的监管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系统中职责的分离和监督的不规范也给会计信息带来了诸多风险。
(4)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当下,我国针对网络会计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更多的仅仅是局限于探索阶段。相关法律的漏洞与空缺无疑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网络会计信息风险防范对策
1、技术风险防范
(1)加强硬件的安全维护。针对硬件存在的诸多风险,我们应定期对硬件进行检测维修和故障排查。硬件的维护工作即包括日常设备的定期检测与更新换代、设备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包括零件的检查、服务器动态检查、通讯设施故障的检查和排除等。
(2)加强软件的管理监测。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加强软件系统的内部控制,加大软件开发力度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其次,建立规范完善的病毒预防体系。最后,定期对软件进行维护与检测,对各类财务软件进行各类检测、监管。
(3)加强网络使用风险防范。首先,可以安装防火墙,用以保护局域网与互联网内的企业信息系统免受来自互联网中的攻击。其次,可以利用安全认证与数据加密的方式,实现共同保护会计数据。最后,可以采用一种主动控制技术,即入侵检测的技术来监听流动的网络数据包,并有效识别黑客的数据包,防止黑客入侵。
2、系统风险防范
(1)利用身份验证防范财务信息窃取风险。财务信息易被窃取,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身份验证技术来有效防范这一风险。身份验证有两种方式:其一,采用操作人员独有的,别人难以仿制的信息作为身份验证的唯一标识。如今,最常用的就是密码。为了保证密码的安全性,可以采用多种复杂方式编写,可以采用汉子和数字合并,也可以采用现在流行的二维码、图形码来设置。其二,也能采用特点的信息交换或者编码计算来有效验证身份。
(2)建立完善黑客和病毒预防系统。长期以来,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都是困扰广大的计算机用户,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存在此方面的危害。首先在软件的使用方面,要坚决使用正版,彻底杜绝盗版。其次在病毒预防方面,要安装专业的防毒软件,决不能疏于防范。最后,实时对会计信息进行监控,抵制黑客入侵。
(3)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档案介质的管理。会计档案要采用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介质进行保存。对非常重要的数据、介质形式的数据都要进行双备份,简历严格的数据备份机制,并保存在不同的地方。
3、应用和管理风险防范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完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职能控制等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规定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对内部系统操作员、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分离,互不兼任。对会计信息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的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同时引进定期的审核制度,有效的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审计。
(2)加强内部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预防各类案件发生的首要前提是增强内部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因此,企业应加强人员的培训,加强内部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特别要让内部人员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道德方面的修养与培养。熟练掌握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
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大学生;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17-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深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毫无疑问,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理念,如效益至上、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等显性价值观。同时,随之产生了一些与我们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如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滋生和蔓延。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和意识的形成期、发展期,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他们很容易受外界价值观和思想的影响。笔者通过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也深切体会到了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的价值观和思想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又容易受社会一些不良现象或风气的影响而形成一些偏激的思想。因此,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既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又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动态,以便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大学生的思想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与过分注重自我的冲突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们挣脱父母温暖的怀抱开始独自面对人生新的旅程,自主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怀揣着梦想,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和十分的热情不懈奋斗,去创造他们理想中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逐渐表现出很强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处理一些突出事件。同时,他们又深受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意识的影响,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让他们懂得了优胜劣汰的道理,所以他们也不甘落后,不甘于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根据现实的社会境遇积极设计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寻找个人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自我个性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的同时还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个人主义。如今,高校中的大学生很大一批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被人捧在手心,在为人处事方面倾向于跟着感觉走而全然不顾他人感受。过分注重自我,唯我独尊,突出强调个人的价值和成就,使大学生的集体思想、整体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等社会倡导的人伦价值观受到削弱。加上社会上一些歪风邪气的蔓延,对高校先进的校园文化传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使一部分大学生形成狭隘的个人主义,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有必要正视大学生存在的此类思想冲突,引导他们认识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并自觉行动起来。
二、竞争意识的增加与利己主义的冲突
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性。效率优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市场通行的原则,它可以促使人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潜能,从竞争的成败中体验个人的价值。当前,各类经济活动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交流更加快捷,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们的视野与活动空间不断拓宽,人们的参与意识、整体观念和决策选择能力也日渐增强。市场机制的这种驱动力,激励着青年大学生。他们也急于与社会接轨,力争从德、识、才、学各方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意识在大学生身上也得到充分体现。竞争意识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抓住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机会。例如,高校中举行的各类知识竞赛、技能大赛,许多大学生都积极参与、踊跃报名,不少同学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不再以天之骄子的称号自居,也不仅仅停留在本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是利用空余时间选学经济类、人文类课程。为了使自己在就业中更占优势,部分大学生还苦练计算机、英语技能,或者选报文秘、法律、礼仪等培训班。此外,还有些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商业活动或社会实践,且颇有收获。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大学生既增加了自身知识的储备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当然,过于强烈的竞争又容易使大学生走向另一面,那就是利己主义思想的蔓延。比如大学校园中的评优评先、入党、就业推荐等活动,因为牵扯到个人利益,经常发生同学间为一项荣誉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加上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是好好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拉拢人际关系等歪门邪道方面,甚至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同窗情、师生情,严重损害了大学生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
市场经济时代是开放的社会,要求我们打开国门,放眼世界。近些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与国外的交流也日趋频繁,西方的一些思想和文化也随之涌入。在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的市场经济时代,崇尚金钱、追求享受的资产阶级思想也逐渐蔓延。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阶段,容易受外界思想的影响。唯钱是图,唯利是图,追求物质享受,成为大学校园的一大毒瘤,有的学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一方面,大学生在不断接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另一方面,又在学校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历来是重礼义、尚节俭的。市场经济下滋生的金钱观、享乐观显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念是矛盾的。这种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差距,常常让大学生陷入困惑。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决定着其行为选择,而某种行为必然产生一定的结果。所以,作为高教工作者,我们很有必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潮,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针对市场经济形势下大学生思想中的冲突,我们有责任和大学生一起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鼓励他们树立合理的竞争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意识、等价交换原则一方面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付出;另一方面容易诱导大学生进入金钱至上、利益至上、贪图享乐的思想误区。社会各界应该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氛围,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积极、正面的社会事物的机会以促使其自身的良性发展。在大学生参与的竞技类活动中,应弱化竞争意识,重点宣传重在参与的精神,以培养学生间的友谊、协作意识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市场经济中的一些现象或者代表性的案例帮助学生增强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先进理念和负面思想的认识。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吃苦奉献、友爱意识的培养,从观念上杜绝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产生。
总之,在社会转型期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背景。我们必须正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变化的特点,科学地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双重影响,做到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思想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欧阳林.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影响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2).
[2]冷士良,孙婷婷.市场经济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的分析及对策[J].大众科技,2008,(12).
篇6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全面普及的基础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当前我国财务工作已实现了无纸化,原来的手工记账凭证和档案已全面被电子凭证和数字档案所取代。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会计档案信息化的要求,所以需要针对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新特点,来加快推动会计档案管理策略的改进。
[
关键词 ]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新特点;改进策略
一、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当前会计档案已实现了会计信息全面的数字化,这对于会计日常查询、统计分析和制作报表都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有利于会计档案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加快推动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整合的步伐,加快会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但数字化的会计档案信息,其容易被篡改、破坏和泄密。由于会计档案信息会存储在电脑硬盘或是其他专用介质上,这就增加了其感染病毒的机率,一旦感染上病毒,档案信息则会失去,计算机系统崩溃,会计档案数据则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毁损和破坏。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信息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这为不法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恶意篡改提供了便利,而且篡改后的会计档案信息不会留下痕迹,数据很难恢复原状。所以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即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加强对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确保会计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更好地对其进行利用,使其能够发挥出自身应用的价值。
二、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进一步对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制定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加强信息的沟通。进一步对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来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流程,确保会计信息档案的安全性。
(二)加强会计档案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载体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会计档案仍然存在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则利用磁性介质及光盘进行存储。由于电子档案信息与纸质档案在利用时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存放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快会计档案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加快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硬件设施和软件的配备,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目前,在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计算机、扫描仪和互联网设备等一些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同时,还需要将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及档案存放地点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确保会计档案管理的高效性和效率性。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计算机系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特别是在档案查询过程中,更离不开电子档案查询系统,这样财务人员才能够快速地对原始档案进行调取,确保会计档案利用率的提高。
(三)建立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需要加快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这个平台不仅需要管理人员操作习惯相符合,而且还要保证档案的立体性、可视性、动态性、安全性和完整性。通过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单据可视性和连贯性的传递,合理进行权限分配,而且会计档案信息数据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全部采用电子单据,减少了纸质单据的利用,为会计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保障电子档案信息安全
通过设置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在计算机硬件环节防止不安全隐患,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作流程、文件信息以及信息保管方式的管理,确保会计信息安全运转。通常系统管理员负责流程的监控管理,这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系统产生的会计电子档案的真实原始性、齐全完整性的重要保证。因此,档案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关注流程管理的科学性。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更多的是梳理、提炼出机构文件处理流程,将档案处理过程的具体工作环节、内容,纳入工作流程,并对产生的档案信息统一管理,所以,必须建立会计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立电子档案数据中心、建立完整的权限体系,采取内网外网物理隔离、双机热备份等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安全,同时配备专人负责日常的维护管理。
(五)引入会计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为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会计档案管理不仅仅限于内部进行一些调整,还必须向前端的会计文件工作扩张,这就使得实现文档一体化的要求尤为迫切。文档一体化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然而在网络环境下其重要性日益彰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入会计档案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这种系统是针对某一个或若干个机构的会计电子文件,从会计电子文件的生成开始,到电子文件的运转处理,到一部分电子文件转化为会计电子档案,到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与提供利用,到对会计电子档案进行迁移或销毁为止,能够通过网络对会计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相应控制与有效管理。
三、结束语
信息化会计档案是会计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加强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发挥会计信息化的强大功能。在当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快对会计档案管理方法地发挥会计档案的潜在价值,使其更好的为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孙瑾.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J ] .人力资源管理,2010,(4).
篇7
[关键词] 骨不连; 惊恐障碍; 心理控制源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7-03-03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ne-nonunio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Locus of Control
WEN Chuanfeng MENG Zenghong LIU Hua
Jiangyou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Jiangyou 621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in bone-nonunio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and analyze their correlation with locus of control. MethodsBoth 87 bone-nonunio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and 87 patients with normal bone fracture as control were surveyed by using illness behavior questionnaire(IBQ),and the 87 bone-nonunio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multi-dimensional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scale(MHLC). ResultsSuch scores as general hypochondriasis,disease conviction,emotional depression,mood disorders,denial mind and irritability factor in bone-nonunio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s (P
[Key words]Bone-nonunion; Panic disorder; Locus of control
惊恐障碍[1]是一种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有强烈的频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由于骨不连伴发惊恐障碍患者不良情绪明显,严重影响手术治疗。为了解惊恐障碍患病行为特点,笔者于1998年10月~2008年11月对骨不连伴发惊恐障碍患者进行了调查,并探讨心理控制源与惊恐障碍的关系,以对骨不连伴发惊恐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8年10月~2008年11月骨不连患者87例。骨不连原因有:(1)患者本身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2)在骨折尚未痊愈即过早负重;(3)其他原因。87例患者同时伴有惊恐障碍,均符合CCMD-3关于惊恐障碍之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5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36.28±7.6)岁;文化程度:初中33例,高中25例,大专及以上29例;婚姻状况:已婚68例,未婚6例,离异13例;职业:农民52例,教师12例,工人11例,其他12例。将以上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与观察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相匹配的87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25.3±8.3)岁;文化程度:初中35例,高中32例,大专及以上20例;婚姻状况:已婚52例,未婚27例,离异8例;职业:农民54例,教师8例,工人16例,其他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患病行为问卷(IBQ)[2]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别于患者入院第2天采用IBQ问卷对受试者进行测评。IBQ包括一般疑病(GH)、疾病信念(DC)、心理取向(P/S)、情感压抑(AI)、情绪紊乱(AD)、否认心因(D)、易激惹性(I)共7个因子62题,每题根据回答“是”或“否”,分别计1分或0分。综合了2个次级因子,即情绪状态(AS=GH+AD+I)和疾病确信(DA=DC+5-P/S),将上述因子分成2个纬度,即反映情绪的GH、AD、I和AS;反映病感的DC、D、P/S、DA及WI。DC的正常范围是3~6分,P/S的正常范围是0~1分,WI的正常范围是8~14分。
对87例骨不连伴发惊恐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入院后第5天,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按统一的指导语对其进行测试。共发出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IC)[3]87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94.25%。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IC)包括三个分量表:内控性(I)量表、有势力他人(P)量表、机遇(C)量表。每个分量表包含6个量表共有18个条目。每个条目以6分制评定,评分从l(很不赞成)~6(很赞成),每个分量表分值范围是6~36分,高分代表人们有较强的倾向性。MHIC量表从心理控制源角度出发,用来评定人们对健康的看法。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2.0对数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IBQ结果比较
两组IBQ评定结果显示,惊恐障碍组的一般疑病、疾病信念、情感压抑、情绪紊乱、否认心因及易激惹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骨不连病人健康心理应激源与惊恐障碍关系
健康心理控制源三因子中的机遇因子(C)与惊恐障碍呈显著正相关(P
2.3 健康心理控制源对惊恐障碍的预测作用
以控制源内控(I)、有势力他人(P)、机遇(C)3个因子作为自变量,惊恐障碍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检验健康心理控制源对惊恐障碍的预测作用,控制源内控(I)、有势力他人(P)、机遇(C)3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果见表3。
3 讨论
一些研究表明,惊恐障碍不仅明显影响着骨不连病人的舒适感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着病人的判断和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碍于骨折的康复[4]。本研究结果说明惊恐障碍患者不良情绪增强,他们较正常人更加关注躯体不适、关注健康问题,寻求对症状的解释甚于寻求治疗;面对应激事件时,较正常人更多采用情感压抑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采取情感压抑方式的个体将更多以转换性症状表现出来,此方面也解释了惊恐障碍患者作为一种精神障碍,却以大量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的原因。心悸、呼吸急促、出汗、眩晕、震颤、面部潮红是绝大多数惊恐发作的一级或核心症状,此类患者入院后就极度紧张,惊恐不安,或蹲于地上或蜷于床上,两手抱头,大声哭泣。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悸,多汗,震颤等。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体征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皮肤发冷等[5]。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我们入院后就立即进行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属广义的心理治疗范畴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通过调动干预危机方法有关注、倾听、评价及心理干预等。
健康心理控制源是指个体对健康结果是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还是取决于自己控制之外的力量的一种知觉与因果信念[6]。国外一些研究者认为内控者能够看到自己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一致性,并体会到控制感;而外控者往往把行为的后果归结于机遇、运气或自己无法控制力量[7]。健康心理控制源以内控为主的病人有强烈的自我信念,更倾向于自己对健康负有责任,往往希望与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决策。健康心理控制源以他控为主的病人倾向将健康的结局依赖于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患病后往往更能积极地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表现出对医务人员的高度信任和依赖。而健康心理控制源以机遇为主的病人则认为外在的生活事件在自己的控制能力之外,身体好坏是注定如此的,康复速度与结果的好坏,运气从中起了很大作用,很少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心理控制源理论,不同心理控制源类型的人对事件结局的期待以及所采取的行为不同,这势必会导致其所经历的心理情绪反应的不同。有关心理控制源与惊恐障碍关系的探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种健康心理控制源中机遇因子(C)与惊恐障碍呈正相关,即健康心理控制源以机遇性为主的骨折病人更容易产生惊恐障碍,分析原因可能是该类病人缺乏健康信念,不能很好适应环境,较少采用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惊恐障碍。有势力他人控制因子(P)与惊恐障碍呈负相关,即不愿意依赖他人支持和帮助的病人容易产生惊恐障碍,原因可能为该类病人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度,一方面易产生无助感,另一方面治疗依从性差影响康复效果,从而易产生惊恐障碍。内控因子(I)与惊恐障碍无显著相关性,可能原因为内控的人比外控的人更多地使用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而少使用情感为中心的应对方式。
对骨不连惊恐障碍病人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遇(C)和有势力他人(P)预测惊恐障碍,有一定的效度。在回归模型中,控制源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提示仅仅用健康控制源判断和预测惊恐障碍,其效力是有限的。个体的控制源期望是在过去强化历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种强化经验既包括亲身的经历,也包括观察学习的结果,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复杂影响。心理控制源不是一种特质,也不是一种先天性倾向性,可以通过改善认知,达到重建控制源的目的[7]。因而我们认识到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可以通过讲道理、摆事实、举实例来实现对控制源这种认知的重建,对病人的惊恐障碍进行有效地预防和干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 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5-106.
[2] 胜利,蒋宝琦,方耀奇,等. 《患病行为问卷》的信度、效度初步测试[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l,15(1):9-12.
[3] 汪向东,王希林.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27.
[4] 尹文刚,林文娟. 心理应激与相关心理疾病的发生和治疗[J].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14-2517.
[5] 田志宏,张震,严善明,等. 不同性别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2001,1(4):20-21.
[6] Lefcourt HM,Holmes J. Research with the locus of control construct[M].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30-35.
篇8
[关键词] 信息经济 邮政商函 发展策略
一、邮政商函的涵义
邮政商函指的是邮政部门为了满足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产生的对邮政通信的需求而开发的一种直接为社会商务服务的邮政业务,具有经济性强、便于机械化处理、费用低廉、实用、针对性强、可靠等特点[1],具有商务性和广告性的特色,其最基本的作用是为使用者传递商务信息。随着商函业务量的增多,商函传递的内容也从广告宣传拓展到传递商务单据等。在发达国家,邮政商函逐步发展成为邮政的支柱型业务,并为这些国家的邮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在中国邮政改革的前提下,邮政商函业务的发展必然会成为推动中国邮政整体发展的突破口。
二、邮政商函发展的基础
邮政商函较之其它的广告或营销形式具有特殊的基础和历史沉淀,它的发展必须依托现有的邮政资源,通过丰富和拓宽邮政的实物运送、信息交换和资金流通三项基本功能,使邮政商函业务得以延伸与扩展[3]。因此,发展邮政商函首先要全面分析邮政的各项资源,合理地加以利用。
1.网络资源丰富
邮政网是由邮政营业、投递局所及其设施、邮件处理中心,通过邮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组织起来,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遵循一定运行规则完成邮件传递的网络系统[4]。中国邮政的网络系统与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紧密结合起来,具有“三网三流”的明显特点。
(1)实物传递网实物运输干线和投递网络遍布城乡。全国236个邮运中心局组织严密,通过各种运输工具构成了沟通全国的实物运输网络,形成中国最大的投递服务网,直接联系着广大的终端用户。
(2)综合计算机网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是支持全国邮政信息化的骨干网络,覆盖了全部的省会城市和200多个地区城市,可以提供实时的数据、语音和图像信息的传输,实现了全国邮政的信息资源共享。
(3)邮政金融网络全国邮政金融储蓄计算机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31省的近千个县,实现了七千多个网点的联网交易,已具有相当的水平。为实现邮政商函的电子化支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人力资源基础雄厚
中国邮政经过多年的发展,积聚了大量熟悉邮政行业的管理人员和精通业务的营销员、营业员和投递员,他们与广大的客户直接接触,经验丰富,对市场具有最敏感的反应。他们在中国邮政商函的运行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商函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3.具有无可比拟的服务品牌和信誉
中国邮政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古代的驿站到今天的绿色信使,千百年来,邮政使者的形象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广大人民对邮政的服务品牌和良好信誉有充分的肯定和信任,为发展商函业务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邮政商函应借助于品牌和信誉优势,积极参与到信息经济的竞争中去。
三、信息经济环境下邮政商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革命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当代愈演愈烈的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信息及其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交通、实物传递等各个方面。在信息经济条件下,市场和消费出现了新的变化,竞争更加激烈,人们认识和认知的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展,对所使用产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很难从一般的服务层面得到满足,这些对邮政商函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点显示在表1中)。
表1 邮政商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信息经济的特点
在互联网络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信息经济发展迅速,信息已经构成了现代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发展因素。信息已经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重要的资源。信息经济的形成是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信息、知识、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5]。信息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王宪磊教授[6]从结构特征上,提出了信息经济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经济的企业结构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
(2)信息经济的劳动力结构是智力劳动型的
(3)信息经济的产业结构是低耗高效型的
(4)信息经济的体制结构是小型化和分散化的
(5)信息经济的消费结构是多样化的
(6)信息经济的能源结构是再生型的
2.信息经济条件下邮政商函业务发展的机遇
邮政商函业务从实质上看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营销,从而实现信息的商品价值。从信息经济的结构特征上看,邮政商函属于信息经济的研究范畴。信息经济的发展从多方面为邮政商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信息经济为邮政商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条件
在信息经济时代,从生产方式看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正在被灵活的智能化生产方式所取代,大量的、重复的邮政作业过程可以完全由机器来代替,可以分流出一部分邮政人员来专门从事邮政商函的研究与开发;从消费方式看,信息经济时代个性化消费方式更加突出,邮政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已有的全网和地区优势发展个性化邮政商函产品;从合作方式看,信息经济时代,发达的信息设施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交往新方式,在全网优势的前提下利用信息技术,邮政企业可以更方便地相互沟通与交流。
(2)信息网络为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了快速准确的途径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营销的核心,满足的前提是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随着社会进步,邮政商函的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主动性和个性化。传统的市场调查法存在着时间长、费用高等特点,互联网的出现为邮政企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市场调查途径。这种调查方式收集到的信息虽然杂且量大,但通过完善的软件处理可为邮政企业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邮政商函需求信息。
(3)信息经济推动了邮政商函的推广手段从传统走向现代化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密集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以计算机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推广为主要内容,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为邮政商函推广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技术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为邮政商函在全国市场的推广提供有效及时地信息来源,从而吸收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一步与世界接轨,引进先进的理念、方法及技术手段,为中国邮政商函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4)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邮政商函提供了巨大方便和商机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邮政商函业务的设计、制作、处理和传输手段日趋现代化,为商函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准确获得广布各地的有用信息。以互联网为基础,可以改变我国邮政商函企业各自为政的经营方式,使得邮政系统的全程全网优势能够在商函业务上体现出来,促进商函业务的全面发展,提高邮政系统的整体效益。信息化条件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上网人数迅速增长,追求时尚消费成为一种热潮,网上购物、网上支付、邮购消费等一系列的消费方式给邮政商函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市场。
3.信息经济条件下邮政商函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经济时代,技术和信息成为新型的资本和财富,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引起了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也引发了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等深层次的变革。信息经济的发展给邮政商函的发展带来全新的现象,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信息经济使邮政商函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度竞争的时代。一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与开拓的时代,不断地创新必然带来新与旧的竞争;二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引发了快速的技术产品替代,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局面;三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本身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造成了激烈的竞争[7]。在这种竞争环境下,用户对商函的要求由单纯地追求交寄数量和交寄范围的大小过渡到减少退函率、提高信息反馈回函率的质量要求上来。信息经济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削弱了邮政在某些领域的传统优势,形成了替代效应,威胁着邮政的生存与发展,如不及时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邮政商函面临的市场将有逐渐缩小的可能。
(2)信息化对从事邮政商函开发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经济基于知识、信息和技术发展之上的,信息技术产业的生产过程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研究和设计,因而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对于从事商函业务人员来讲,首先要学习信息经济,了解信息经济发展的特点,更好地为商函研究创造条件;其次要更新、调整知识结构,能够准确、客观地揭示邮政商函发展的规律性,提出科学、现实、有效的操作措施;再次是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信息经济时代从事邮政商函的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以便开拓邮政商函市场。
四、信息经济环境下邮政商函发展的策略分析
1.加强邮政商函的创新研究,为商函业务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创新是指一种新生产函数的建立,既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企业家的智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组合,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新组合的不断实现[8]。对于邮政商函而言,应充分利用信息经济带来的优势,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商函账单业务处理、流程处理、质量监控信息化,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进行网络优化、流程优化;实现经营模式创新,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广告人才;实现市场创新,加强市场的培育、升级与拓展;实现技术创新,从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效率;实现观念创新,加强农村邮政商函市场的开发与研究等。
2.以信息为导向,转换商函市场和业务的开发模式,提升竞争力
信息经济的发展为邮政商函提供了巨大的世界市场,如何开发市场成为商函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互联网的发展为邮政商函由单向开发市场向多开发市场提供了可能,不仅应该着眼物理空间市场,也应开拓网络空间市场,使虚拟市场与现实市场结合起来,联手扩展市场份额。在开发两种空间市场过程中,要研究促销策略,以满足用户需要为宗旨,坚持优质优价原则,努力开发不同功能的商函业务,形成系列产品,从而满足不同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
3.实现邮政企业的动态联盟,推进邮政商函的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理论认为,在未来的新生产模式下,决定产品成本、利润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开发、生产该产品所需的知识的价值,而不是材料、设备。敏捷性是指企业在不断变化、不可预测的经营环境中善于应变的能力,它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和领先能力的综合表现。在信息经济条件下,邮政商函的竞争环境变化快速,要求邮政企业做出快速反应。商函产品越来越复杂,单个的或局部的邮政企业已不可能或很难快速、经济地独立开发和制造商函的全部。因此,邮政企业不应该再独立研发、生产和营销,应充分利用信息经济提供的网络环境等按照资源、技术和人员的最优配置,快速组成临时性的动态联盟,才有可能迅速完成既定目标。这种动态联盟,可以降低邮政企业风险,提高生产和竞争能力,减少相关的开发工作量,缩短商函产品的上市时间,扩大邮政商函市场空间,从而使整个邮政商函有较快的发展。
4.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条件,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在信息经济条件下,邮政企业的市场管理、销售管理、顾客管理等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商函市场的竞争也由于信息网络带来的先进技术而变得更加激烈,邮政商函要想保持与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建立起顾客对邮政商函的信赖、对邮政企业的忠诚,只有赢得顾客才能实现其盈利。邮政企业应该利用信息网络条件下客户管理灵活性、自动型、互动性的特点[9],从邮政商函市场运作的整个流程中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客户提出个性化的结局方案,达到客户的最大满意。这种客户关系的管理,对于开发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提高邮政商函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传统的邮政正在发生着变化,如何应对信息化的要求是中国邮政发展必然面对的问题。信息经济的迅速发展,给邮政商函的市场开发、政策、机制等各个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决定了邮政商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定位。近年来,邮政商函发展迅速,有着良好的先天优势,成果显著;但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继续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值得我们深思。探讨和研究信息经济环境下邮政商函的发展条件、发展特点以及发展的潜力和方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总之,邮政商函作为邮政业务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更应该在信息经济的大潮中充分发挥其作用,顺应信息经济的发展趋势,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变化,牢牢把握这个契机,得到更迅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 张丽然等:邮政商务信函[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14-15
[3]苑春荟等:网络经济条件下中国邮政的战略选择[J]. 中国软科学.2002(6):49-53
[4]王为民等:邮政管理基础知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20-121
[5]、[6]王宪磊,信息经济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0-42
[7]肖建莉: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与城市的若干发展趋势[J],城市研究.1999(7):34-37
篇9
关键词:信息经济学;教学困境;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125―02
1引言
信息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适应社会经济信息化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我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单独列于中国应用经济学专业目录下。自此,国内许多高校的经济类、信息管理类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开设信息经济学课程。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信息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逐渐凸显出来,已引起一线专业教师和理论界的关注。本文在教学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信息经济学教学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信息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改善有所裨益。
2信息经济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2.1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松散、理论抽象
信息经济学自产生至今,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在西方一开始就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一是以马尔萨克、施蒂格勒和阿罗为最早研究者的微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又称理论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和理论的角度,研究市场信息及其特性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及其后果,从信息分布的不完全、不对称出发,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的重新思考,其要旨在于考察运用信息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种种机制,包括不确定性与风险、委托关系、逆向选择、信号传递、道德风险模型以及激励机制设计等。二是以马克卢普和波拉特为创始人的宏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又称应用信息经济学,是从宏观和应用的角度,研究国家和世界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规律和作用等。这两个研究领域,虽然都与“信息”一词相关,但“内容上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逻辑体系上的相对松散。
在我国,信息经济学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经过学者们的努力产生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国内学者来自经济学界和信息科学界,其研究角度不同,对信息经济学学科理解不同,使得其研究范围和领域很难统一,导致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差异较大、内容庞杂。
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的松散,给信息经济学教学内容组织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将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一一讲述,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如果每个部分只介绍最主要的理论,课堂教学缺乏连贯性;如果只侧重于某些理论的详细讲授,又使得学科体系缺乏完整性。
信息经济学内容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使得教学方法难以把握。在信息经济学中,不确定性分析、博弈论和委托人理论方面的内容,“运用的数学知识较多”,“侧重于把经济现象用抽象的数学模型来刻画”,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以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讲授吃力,而且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甚至造成一些学生的畏学情绪;而关于信息资源、信息商品、信息系统、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及其测度理论等内容,相对枯燥,“可讲性较差”,如果照本宣科,会使课堂变得无趣,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2.2教学参与主体专业背景的局限
信息经济学既是一门经济学,“同时又是信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高校开设该课程的主要是经济类和信息管理类专业,许多授课教师在讲授该课程之前,并没有对相关理论进行过系统的学习,而且不同专业的授课教师,只拥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缺乏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样,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拥有的相关背景知识是不同的。如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缺乏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而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缺乏信息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使得信息经济学课程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存在着困难,尤其是“如何实现对学生的区别教学”。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信息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3信息经济学教学困境的解决对策
3.1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从学校和院系层面上,要科学设置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要符合教学规律,依据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参与主体知识掌握的渐进性,来安排有关选修课和后继课,确定各门专业课的授课顺序。具体来说,就是将先修基础课放在低年级阶段,后继专业课放在高年级阶段,这样先修课的学习就为后继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如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资源管理导论》课程后,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信息资源配置和博弈论等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信息经济学课程时,就容易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相关知识。
3.2精选教材
信息经济学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宽泛,学者们关注的领域不尽相同,这直接导致以“信息经济学”命名的著作内容差异较大。综观国内信息经济学的主要著作,在非对称信息经济学方面,张维迎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最具权威,在宏观信息经济学方面,马费成的《信息经济学》较具代表性,二者适合研究生层次的教学;陈禹的《信息经济学教程》是横贯微观与宏观整个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国内成果,理论体系较完善、内容全面,比较适合本科层次的教学。所以,任课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要看面对的是什么类型的学生(本科或研究生,经济类或信息管理类),需要向他们讲授信息经济学哪方面的知识;其次,选用的教材内容既要反映这门学科的前沿性,又要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符合培养目标。综合考虑选择相适应的教材,才能实现不同专业背景学生效用的最大化,也会使信息经济学教学更为有效。
3.3重组教学内容
在精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重组。具体为:第一,教师应根据学生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主干教学内容。如根据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信息经济学的主干教学内容应确定为不对称信息理论、信息商品、信息系统、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等。第二,分析章节教学任务,确定重点和难点。第三,优化课程内容。随着社会经济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补充一些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新知识,少讲那些陈旧过时的内容。
3.4多元化教学方法
根据信息经济学课程的特点,结合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课时安排、学生接受能力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由于教学课时少、课堂人数较多等原因,目前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法,但应对这种方法进行优化,即课堂教学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重视知识的简约化、结构化,让学生着重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术语和理论,最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尽可能的多举些案例;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做到教学内容的适中性,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经济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许多学科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案例教学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多方位启发学生思索。在信息经济学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信息经济学概念和理论,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可以是教材中的经典案例,也可以是经济活动中的现实案例,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适用性和启发性。
(3)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或称现场教学法),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与现实经验关系密切的条件下进行学习,以便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及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有意识地联系起来,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信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应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讲授阿克洛夫旧汽车市场模型时,可以带学生到二手车市场,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我国二手车市场的现状,在实践中直观生动的理解抽象的“柠檬理论”,关键是要通过实践教学“把隐性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4)研讨教学法。一种教与学互动的研究性教学实践方法,是指在每一章内容讲授结束后,让学生对本章的某一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的教学方法。研讨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一是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经济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和研究,其学科内容和理论体系有待充实和完善;二是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三是引发学生之间乃至师生之间的讨论,形成师生互动和形式多样的共同参与的研究型学习,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总之,恰当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吸收消化教师所讲的课程知识,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5提高教师素质
高素质的师资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信息经济学虽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其理论知识和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扎实的信息科学相关知识,同时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做到深入浅出的讲授,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给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任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把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来提高信息经济学的教学水平。
总之,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其内容和理论体系尚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在尊重学科理论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方可达到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禹.信息经济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5.
[2]王高山,李国锋.信息管理类专业《信息经济学》本科教学思考[J].科技信息,2006,(3):2131.
[3]曹文文,路剑,王印华,刘妍.信息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35):794793.
[4]尤江东,丛敬军.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5):4955.
[5]马本江.信息经济学教学改进的新思路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117119.
[6]张雅君.本科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4):9799.
篇10
8月22日,浙江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发展信息经济暨“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作视频会议》。会上,李强省长着重强调了信息经济的重要性,指出某些领导干部对互联网时代有不能适应、不够重视、不求作为的态度,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批评指正。在此,记者根据李强省长的会议录音将部分精彩观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信息是地球上继物质、能量之后的第三大资源。李强省长认为,信息经济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产业为主导,通过研发生产知识密集型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来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劳动就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这里所说的信息经济不仅是指信息产业,更是一种经济形态,涵盖了信息产业、信息化应用、信息消费、两化深度融合等诸多内容,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而发展信息经济则是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浙江省是全国首个提出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打造信息经济大省的省份。但是,省长李强发现目前各地各部门在态度上还有冷有热、在力度上还有大有小。而所有问题的根源,就是认识问题,主要分为“不能适应”、“不够重视”、“不求作为”三个方面,必须先理清思路、统一思想,才能凝心聚力、加快发展。
不能适应: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李强省长举例说,打败柯达的,不是传统胶卷的富士,而是数码技术;打败移动的,不是联通、电信,可能是腾讯的微信;打败宝马的,不是奔驰、奥迪,可能是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打败王府井百货的,可能不是银泰城、万达广场,而是淘宝网……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已经给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而信息技术瞬息万变,使信息领域的新理念、新产品、新机制、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和商业模式加速更迭。网络信息技术的跨界渗透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和升级,这个趋势就是我们所说的“互联网+”,即互联网化。不管是农业、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无一不在互联网的渗透、颠覆、改造下,此消彼长、生生死死、起起落落。信息经济时代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各种新的问题扑面而来,这还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因此,浙江必须顺势而为,抢抓机遇,抓住这一轮信息经济崛起的时间窗口,确立优势,决不能坐失良机。客观地讲,有些领导干部不太懂“网”、基本不触“网”,不愿意主动拥抱互联网,习惯用传统思维应对新情况、处理新问题;一些部门、企业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也不够了解,不注重研究新社交方式及人们活动方式的深刻改变。这既束缚了自身能力的提升,又丧失了产业变革的机遇。我们必须看到这些问题、这些冲击和挑战,主动学习,前瞻思考,以变应变。
不够重视: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李强省长指出,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土地、资源、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到了信息经济时代,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信息资源已成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资源,可以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形成信息经济新优势。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资源观的不同也意味着发展观的不同。在信息经济到来的今天,许多经济主体的发展是可以超常规的。比如,小米公司仅凭一只手机,用3年时间就使销售从5亿元增长到316亿元,市值100亿美元;阿里巴巴仅用15年的时间,市值估计已经超过1400亿美元。这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所无法实现的。
浙江,作为一个“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缺乏”的省份,依靠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更重要的是现在还存在着“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窘境。如何保持中国经济“第一方阵”的地位,是浙江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信息经济时代新的资源观和发展观,为浙江提供了一条难得的非常规发展路径,可以有效规避资源要素、劳动力、空间、环境承载量日益受到严重制约的劣势,引领浙江扬长避短,在全国新一轮区域竞争中确立新优势。
他特别强调,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有机会“弯道超车”,成为赶超者甚至成为领跑者。
不求作为:世界变成平的,每个地方都有机会
李强省长认为,浙江省发展信息经济,从客观上来说已经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因为浙江电子商务和信息产业发达,信息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老百姓信息消费能力较强,再加上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三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强势崛起。而且目前浙江省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商交易平台、世界最大的电商交易数据库、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等优势。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信息经济真正实现让“世界变成平的”,对每一个地区来说都有机遇。可能有人会认为,杭州、宁波等地产业基础比较好,丽水、衢州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恐怕难有作为。但实际上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各地基础虽然有差别,网络信息技术或互联网应用却可以让各地各行业各取所需,可以在全省遍地开花、大有作为。他举例说,比如泰顺、景宁、嵊泗等偏远的地方,可以利用电子商务把农产品、海产品卖出去,也可以通过网络营销吸引旅游消费;萧山、柯桥、永康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的地方,可以加快推进“机器换人”、“两化”融合,利用信息化来推动工业提质增效;而在“五水共治”、节能降耗领域,也完全可以用信息化改造、倒逼,减少污水排放和能源消耗,实现绿色安全发展;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信息化在交通、城管、安居、医疗、商贸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城市发展内涵和百姓生活品质等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