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服务职业认知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航服务职业认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

篇1

    为深化企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西城区在全区实行了企业职工大病医疗费社会统筹。这项改革缓解了企业间大病医疗费负担畸轻畸重的矛盾,使职工在患大病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职工大病医疗费社会统筹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政府的决定精神,这项改革要在全市推行,辖区内的企业都要参加所在区、县的大病统筹。为保证大病统筹基金能按时筹集和及时拨付,现对有关银行结算方式通知如下:

    一、实行企业大病医疗社会统筹的资金结算,可参照退休统筹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收费方式,采用“无付款期委托银行收款”结算。

    二、“大病医疗”管理机构设在各区、县劳动局。在办理结算前,应与各相关企业签定“大病医疗费社会统筹协议”在协议中须注明“使用‘无付款期委托收款’方式结算”字样。

    三、在使用此种结算方式前,收款单位应向开户银行提交开立“大病医疗基金”专户的“开户申请书”和一式两份使用“无付款期委托银行收款”结算的书面申请。“书面申请”上须注明,预计结算的周期、时间、笔数等项内容,以及“严格按照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办理该项资金的结算,并对此负责”的字样,并附自制的、符合统一规格的“无付款期委托银行收款”结算凭证票样。

    四、申请单位银行接此申请后,应审查该单位是否确系大病医疗费的管理机构;有无市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和签章;是否已同企业签定了“大病医疗费社会统筹协议”;凭证规格、联次是否符合银行的统一规定等。经审查无误,方可开立“大病医疗基金专户”,并在“书面申请”上批注意见。凡经银行审查同意的,由该行将一联注明“同意”字样并盖该行公章的“书面申请”及票样报送市人民银行会计处备案。

篇2

一、依据显性的课程学时来分析

20世纪初期美国接受了大量的欧洲难民,这里面有很多是学龄儿童,存在就学问题。由于他们的来源庞杂,美国教育部门为了从中筛选可造之才,就对这些儿童进行了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检测,并以此为依据把他们分成了不同水平的班组。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也实施了分层教学,而中国的分层教学在20世纪90年开始实施(冯淑霞2013)。通过梳理分层教育的大概脉络我们可以知道,分层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复杂的生源情况。回过头来看我国高等学校的分层教育,在某些高职学校实施分层教育的最大诱因,是招生渠道的多样性带来的培养压力。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艺术类提前招生的专业,比如空中乘务专业,实施单招和统招相结合,造成了生源的良莠不齐。不同于美国的是,在中国高职院校里,我们对学生实施分层的依据不是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大多以英语成绩为主要标准。

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的分层教学改革为例,在2011年学校对空中乘务专业的新生进行了分层,依据为高考英语成绩与入校英语口语测试成绩的加权,然后将男生按照成绩的好坏分入两个班(1、2班),女生依据成绩的高低编为四个班(3、4、5、6班)。1班英语成绩好于2班,3班英语成绩好于4班,依次类推。根据不同的英语成绩,生成的六个班级是固定的行政班级。分层教学的本意是好的,因为若在同一个班里,学生之间的知识文化水平、学习能力差距太大,会极大牵扯授课老师的精力,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可是分层教学若以单一课程的简单成绩测试为依据,那么也会带来很多的疑惑。

首先,可以简单地以英语成绩作为编排行政班级的依据吗?我们先通过显性数据来做分析。任何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就是课程培养计划,空中乘务专业的课程分为基础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其中对专业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课程就是专业课程,共计有11门,包括民航基础知识和民航服务英语等。其中民航服务英语是英语语言和民航的深度结合,共计开设四个学期,190个课时,民航基础知识等其它十门专业课程共计344个课时,民航英语课时占11门专业课程总课时数的36%。

由表1和表2不难看出,民航服务英语在空中乘务专业专业课程里的比例较高,达到36%左右,而课时量排名第2的客舱服务所占比例只有13%。在专业课程里,民航服务英语的比重比较大,地位显耀,课时总量远远比其它课程多。但是,包括民航服务英语在内的所有英语课程在全部总课程中的比例只有16%,并不高,无法说明英语类课程在全部总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再回溯到高中,国家通过分值对英语在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界定,英语分值也只占高考总分值的百分之14%。综合所有的显性指标来衡量,可以确认以英语为依据对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编班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二、依据隐性的能力培养目标来分析

课时量的对比是显性的,但是各门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比较是隐性的。学习者参与语言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知因素或者叫智力因素,主要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要素;一种是情感因素,或者叫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要素组成(高隽、郝雅楠等2013)。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认为英语语言类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语言认知能力;情感定力。我们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是否以拥有这两种语言能力为至高目标呢?答案若是,那么对他们的培养,又与高职院校里外语外贸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有何差别?若不是,那么答案又是什么。当我们重新分析空中乘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发现客舱设备运行与管理、客舱服务、机上急救处置、机上安全检查、客舱安全管理等课程实践操作性很强,这些核心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它们延续有我们中小学劳动课的血脉。具体以客舱设备运行与管理这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例,学习者要通过模拟的真实环境,来学习自备梯、机门操作,客舱服务设备操作,客舱应急设备操作。要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学习者不光要对演示示范有很强的认知,也就是在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人对机械和设备的驾驭这一点完全不同于语言学习中的记忆模仿和重新输出。

三、企业的视角

我们很难评判民航服务英语所力求达成的能力培养目标,与客舱设备运行与管理所要达成的能力培养目标是否存在主次的地位区隔。进而言之,无论是受教育者已经具备的能力,还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所力求通过培养赋予他们的新能力,不应该有本质上地位上的区别。人类作为社会属性极强的群体,同时作为有着莫大潜能的生命体,需要不时的嵌入到多个不同的职业群体中,也存在多向度发展的可能,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该用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已生成或将要生成的能力。但学校教育有它自己的特点,特别是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任何一个专业都为学生设置了通识性、专业性、特色性的课程,其中所设置的专业性课程所力求达到的能力培养目标是最核心的,往往构成了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最重要的职业源动力。而制订一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所依据的,是这个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具体而言,空中乘务专业未来的主要工作岗位就是民航客机上的空中乘务工作,以波音737-800为例,典型单级客舱布局满载时189名乘客,对应的乘务员6人,其中包括一名履行管理工作的乘务长,全程服务旅客的只有5名乘务员。一般的国内航线,飞机靠停廊桥后,乘务员的第一项工作是开舱门,在舱门两侧迎候乘客;第二步为引领乘客入座,并帮助有需要的乘客放置行李;第三步是检查乘客的安全带是否系好;第四步是演示特殊情况下,应急设备的使用,比如救生衣、氧气面罩的使用方法;第五步当飞机处于巡航状态时,向飞机上的乘客提供餐食和饮品服务;第六步回收餐饮垃圾;第七步在飞机遇到气流颠簸等特殊情况下用中英文双语进行广播;第八步飞机落地前友善提醒乘客收起小桌板,打开遮光板;第九步飞机落地舱门打开,欢送乘客。在这九个步骤里真正使用英语进行广播服务的只有第四、第七、第九个等三个工作流程,也意味着在国内航班服务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流程需要运用英语进行服务。那么又是什么原因,我们在这个专业里如此强调英语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思考的框架逃脱不了教育者被浸染的教育圈的条条框框,一个专业该怎样设计课程,课程设计得怎样才算合理,这些是我们教育者应该做的,当然假如借助不同角色扮演者的视野,或许我们可以把问题看得更加透彻。将我们的学生,也就是未来的空中乘务员放在舞台中央,我们会发现注视舞台的不止有我们院校的老师,还有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他们对未来的乘务人员有怎样的期许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航空公司希望招录怎样的空中乘务人员?就性格而言,所有服务行业都希望招入阳光、自信、乐观的年轻人,但是为何这个行业对员工的英语要求高于其他服务行业。比如航空公司在对新员工的招录中,会进行英语口语测试和笔试,英语成绩的好坏是被录取与否的重要指标。再往回追溯,所有的空中乘务专业院校在招收学生时,都有企业与行业的专家在座,他们也同样极为重视这些高中生的英语基础。而那些在座的满头银发的退役空姐门气质不凡,英语地道流畅。无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民航业内从事空中乘务工作,要成为一个气质不同凡响的优秀乘务员,必须在培养和招录阶段进行严苛的筛选。民航企业不光想招录性格合适之人选,也想为自己的企业锻造培养极高资质的优异空乘,他们在未来所承担的不光是国内航班的飞行,还有国际航班的飞行,针对的服务对象不光有普通乘客,还应服务高端乘客。依此标准来解读,英语语言作为一门外语,在一定年龄层次应该具备相当的基础,否则后续培养投入惊人,同时学习外语者若无一定的语言学习天赋,想达到英语学习质的飞跃是不可能的。

四、结论

行业对高素质人才求贤若渴,并有着雄心勃勃的人才选拔和培养计划,但是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行业对新人的英语有这般高的要求。假如我们把学校教育当作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加油站,把学校的学历教育当做企业规划员工职业生涯的一部分,那么当然,我们不可以单纯地按照课时比例,各门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均衡性等指标,来妄议英语学习对学生长久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道德 方法 途径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也日益提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部在2006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要求:“要高等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已经成为高职学院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对高职民航机务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任何职业都有特定的服务对象、活动内容、活动环境和活动方式,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而职业道德可以指导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保证职业活动的正常进行。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终归是人才的竞争,而职业道德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引擎”,成为各行各业录用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上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飞机机务维修工作是高技术、高责任、高风险的工作,工作的性质也决定了飞机机务人员必须具备非常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如果机务人员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把维修标准当作儿戏,没有按照工单程序操作,抱着侥幸心理,对于一些“细小事情”不重视,马虎甚至偷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损害民航自身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还会造成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机务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是关系飞机能否持续安全的大问题。作为直接针对机务类岗位或岗位群来培养行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民航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二、目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育力量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合力。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上往往存在重技术,轻道德的现象。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专业教育才是硬指标,而职业道德教育是“软”任务。因为没有考核要求,所以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变成了学校的“自选动作”,内容可有可无,力度可大可小。同时高职院校虽然有多股学生教育的力量,比如学校党委、团委、学生处、各院系、辅导员、校外实习指导师傅等等,但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各自为阵,互相脱节,没有形成教育合力。比如校内思想政治课、专业教育、学生管理、校园文化互相割裂;专业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分离,造成专业老师懂专业懂行业标准但不负责学生培养,专职辅导员负责管理但不懂专业不懂行业标准。这种割裂与分离,使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日常培养的科学性都大打折扣。

(二)教育的内容单一,缺乏“个性”,缺乏针对性。众所周知,各个行业不同,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也不同的。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全部“托付”给“两基”课程,对不同的专业却开展同一种教育,也就是共性教育。其教材更新周期长,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缺乏行业实际的案例,使职业道德教育缺乏时代性、实用性和行业性,不能满足高职教育个性化的需求。教育效果与企业实际要求相差甚远。最后形成老师台上讲得热闹,学生台下趴倒一片的尴尬局面。

(三)教育方法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育完成,教师只是单方面进行理论灌输,学生课程参与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有限。同时面对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崛起的时代,学校教育者不能与时俱进,仍然抱着老心态,用着老办法,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职业性缺失”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脱节的现象,也叫做“职业性缺失”。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建大楼、扩充人数等,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有的高职院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娱乐活动,失去教育性,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结果本应该直面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高职学院,培养出的学生“有技无德”,不能不说是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窘境。

三、高职民航机务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方式与途径

针对当前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务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方式与渠道为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教育力量着手:校内教育力量与校外教育力量相结合。

首先整合校内各种教育队伍,形成教育合力。比如在主管学生工作副校长和主管教学副校长的主导下,建立专业教师、学生管理、“两课”教师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保证教学与管理互相衔接,互为补充,保证教育的一致性。成立各专业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指导委员会,每学期邀请优秀的专业教师给学生开展2-3次职业道德和行业标准的讲座。

其次健全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企业不仅要在教材、授课等专业教育、实习实训方面积极参与,同时也应将企业新员工培训的关口前移,在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方面积极渗入。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与深航广州分公司合作紧密,企业把车间搬到了校园内建立“校中厂”。 “校中厂”各种设备的布置,企业文化标语的宣传,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都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职场环境。同时学院还每学期定期开展“机务大讲堂”活动,邀请中国南方航空有限公司、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深圳航空广州分公司等一线优秀的专家和员工到学校作报告,使学生能倾听企业的声音,提高了学生按照企业标准自我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从教育内容着手: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两课”是职业道德培养的主阵地,不能丢。“两课”指的是目前高职学院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之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形成职业道德的基础。“两课”在学生了解,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不仅不能弱化,还要不断巩固其主阵地作用。但强化的同时,也要克服“两基”课程教材空洞,缺乏实际性和脱离实际的缺点。本人建议针对高职围绕行业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围绕行业标准培养人才的特点,应根据专业涉及的行业,积极开发职业道德培养的校本教材,基于行业职业道德,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所有开设的民航机务类、民航运输服务类、航空安检服务类等专业的特点,编撰《民航职业道德》一书,并以必修课的形式,就民航职业道德规范、民航员工道德品质养成、民航员工个体高尚人格的塑造、民航员工道德行为选择与评价等方面内容开展培训,使有志于从事民航事业的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三)从教育方法着手:理论传授与道德体验相结合,现实方式与虚拟方式相结合。

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跳出单一的理论灌输窠臼,可以尝试开展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育观和教学模式”。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案例选择、教学手段选择等环节,营造一个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其中,有未来工作息息相关的教育情境,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四)从教育环境着手: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大学校园是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的场所。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塑造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对于毕业生能否适应未来行业企业的要求,也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德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着重引入职业元素。如在办学理念方面,融入企业文化精神。民航高职着重培育“安全第一、优质服务”的民航文化,大力培养学生;在校园环境布置方面上,建设行业历史的展馆和摆放相关雕塑,建设模拟车间,提供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场所;在宣传方面,宣传窗口要广泛宣传行业先进人物及事迹,传播正能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在学生活动中,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校友讲座、专业技能大比武等活动。通过各种措施,营造与企业文化“无缝对接”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开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求真务实、严谨规范的敬业、勤业精神教育。

参考文献:

[1]吴万敏编著.行业标准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李宁.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45-46.

[3]郑需勇.校企合作共塑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浅议[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4):41-43.

篇4

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尽管《网络营销》在高职院校开设多年,但多数仍沿用“理论讲解+虚拟实训”的常规做法,极易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学生难以胜任毕业后在企业的实际网络营销工作,成为电商行业“失业与空位并存”尴尬局面的重要推手。当前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面临的普遍问题表现如下。

1.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网络营销》是一门理论性、实操性都极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明确网络营销的理论知识,更应熟练掌握网络营销的相关业务技能,培养学生网络环境分析、网络调研设计与分析、网站建设与推广、网络营销策略及综合应用、客户服务等实操性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高校由于配套设施、教学资源等硬性条件跟不上,或缺少富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地位明显颠倒,更应被重视的实践教学往往被忽视,不能有效实施。

2.教学组织缺乏对职业能力的培养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针来看,应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为落实这一方针,对于《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组织应从职业能力培养着手,教学过程的组织应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而当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停留在一般知识的介绍上,脱离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不能合理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符的教学体系,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明显不够重视。

3.教材体系陈旧落后,不利于教学组织开展

当前出版的有关《网络营销》教材,多是沿用传统营销的“4P”理论,即绝大部分教材的框架结构仍然套用传统营销四大经典部分而形成的“网络营销概述--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来构建整个教材体系。虽然为了体现其课程的网络特点,也加入了一些网络知识,但这种刻意的添加难以真正实现两者的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重视新的网络营销方法与工具。因此,这种生搬传统营销模块的做法,虽然比较容易理解,但课程学习重复性大,针对性差,无法体现网络营销应有的能力、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针对上述典型问题,为符合电子商务发展对网络营销人才的真实需求,避免《网络营销》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网络营销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以下以笔者所在的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商务专业开设的《网络营销》课程建设为例进行分析。《网络营销》课程是民航商务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民航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要求中的能力核心支撑课程。依托民航行业、基于中国航协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各部委的标准,我们将电子商务核心课程《网络营销》岗位专业素质能力分解为“两个基础”和“两个职业方向”。在上述岗位专业素质能力解构的基础上,我们努力探讨“基于工作任务驱动”的方式,以网络营销岗位(群)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知识能力为主线,通过对院校、企业、民航行业和电子商务协会等进行调研,根据学生可能就业的的岗位(群),分析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归纳出其具体的职业能力。

三、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实施

基于上述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建设:

1.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知识体系

如前所述,当前《网络营销》课程所用教材基本沿用传统营销“4P理论”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多以教材为纲,生搬硬套的模块化教学无法实现知识有融会贯通。为改变这一现状,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来设计,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培养模式的指导下,集中培养职业岗位能力。民航商务《网络营销》课程知识体系的开发是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来进行构建。在上述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网络营销》课程体系的开发。在上述课程开发的基础上,我们基于岗位需求,并参考IECE网络营销工程师职业资格标准,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精心设计相应的网络营销认知、网络营销市场分析与调研、企业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策略、网络顾客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民航企业网络营销综合案件例分析共六大学习情境,每个情境明确教学目标、学习与训练内容,并给出合适的学时建议。表2以部分重要情境内容设计做一说明。

2.强化实践环节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往往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一般是先讲授理论,再进行实践,这种教学设计方式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不相适应,与高等职业教育方针相悖离。《网络营销》课程应当以具体直观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民航商务《网络营销》课程最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现在“网上创业”的有效实施。尽管我们已经建立起民航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网络创业实训室、民航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移动电子商务实训室四个专业的校内虚拟实训室,但由于模拟教学项目与真实企业业务相差甚远,缺乏市场的灵活性,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网络营销的内涵与精髓,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实战教学,设立网上创业项目,并以它为主线,通过“网上创业项目”进行网络实操教学,让学生以创业小组的形式,在淘宝网(CtoC)、“我的网店”(BtoC)、一道网(BtoC)上开设网店,进行真实的网上运营,开展网店装修、店铺管理、网络营销推广、物流配送、网上客服等一系列经营活动,从而带动了网络营销“工学给合”的教学改革与实施。以“网上创业”带动民航商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是深度校企合作的最佳形式,由于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和教师的 四方共赢,即企业可以实现“高素质、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优势,学校可以利用低廉的网上资源办学,解决实训设备的不足,同时可以通过自身的电子商务人才优势实现为行业及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学生可以实现学习和工作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网上创业”项目的设计与指导,提高实战能力、成就自身的双师型素质。

3.设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考核机制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定优劣的考核方式明显落后。为适应新的教学目标,考核评价机制也应有所创新。第一,课程考核应注重平时考核,而非仅仅是期末考试;第二,考核方式应多样化,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第三,考核内容应紧贴职业能力需求,以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此,民航商务《网络营销》采用过程与期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即学生的成绩将根据学习态度(20%)、实训项目成绩(50%)和期末考核成绩(30%)来确定。其中,学习态度的考核重点为个人的敬业精神、主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网络课程的使用情况。实训项目成绩按照个人对团队的贡献,由个人自评、组员互评与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服务礼仪职业活动导向

职业导向在西方国家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经验的丰富和技能的增强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而在我国的职业院校中多数学校并不重视这种教学活动,把认知教育放在首位,而没有把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一、什么是“职业导向式”教学模式

职业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运用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形式。

职业导向教学模式建构的核心,实质上是对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彻底改革,建立起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在能力培养上建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实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坚持以学为本、因学施教和行为引导;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采用动态生成的理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学生主体学习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自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职业导向式教学模式在服务礼仪教学中的探索与实施

职业导向式教学就是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职业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职业活动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在服务礼仪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独的去讲解,学生不能把相关的服务技能融会贯通,对服务的工作流程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知。因此将学习过程与行业工作过程统一,将教学以教师为主的“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导”转变,通过教师设置的“职业活动导向”指导学生的“学”,即学生参照《职业项目设计任务书》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学习过程,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在问题的发现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教学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潜心研读项目,用心去感受、理解职业活动的价值意义,体悟职业岗位的工作规范,感受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并且产生情感的共鸣。通过项目任务和展示来挖掘服务礼仪学习价值,通过工作任务和展示来训练学生对礼仪行为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服务礼仪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具体实践如下:

1.确立课程教学基本过程。充分听取旅游企业单位对课程的要求和建议。适时地调整实践教学的侧重点。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各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设计职业任务,按照“职业考察一职业策划一素材准备—项目制作与策划一职业项目核查一职业评估与应用”展开工作,通过工作任务的实践,学生形成一定的礼仪素养和能力,这种结果可以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例如作为活动项目的人力资源可以应用到旅游企业、学校或社会中。我们的学生承担政府主办的大型体育赛事的颁奖礼仪。社会各类会议的服务礼仪、旅游企业的接待礼仪等。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岗位教学项目。职业岗位的选取一定要具有典型性。根据旅游业“对客服务”的职业特性和特定的学习情境,项目的选取既需注重理论知识与岗位“典型性”的有机结合,还需关照学生学习兴趣与行为“掌握度”的有效衔接。首先,岗位活动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职业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且要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并可以用某一标准(如民航乘务员国家职业标准等)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此评价中应包含企业的评价。对学生来说会更有意义。当然。不是每个职业岗位都能面面俱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佳职业项目。

本课程与旅行社、民航、酒店、餐饮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多次访谈、研讨,分析旅游行业典型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礼仪知识、处理问题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将一般社交礼仪及商务活动要求和不同旅游企业典型规范设计构建成学习情境。即礼仪意识引导、职业形象塑造、待人接物处理、服务语言沟通应对技巧、酒店前厅/客房服务礼仪,餐饮接待服务礼仪,旅行社导游服务礼仪,民航客舱,值机服务礼仪等基本覆盖了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并注意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

3.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完整有序。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职业岗位具体任务的分析:新知识讲解时要抓重点,若能用案例或任务的实际操作演示方法进行,会更利于学生接受;整个项目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来进行,对项目小组和小组成员的任务目标作明确要求,以实践培养学生的个性优化与创新能力。师生对岗位活动项目进行分析后,学生按照职业设计任务书进行实施,任务书要明确指出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的先后,且对重难点以及学生易发生问题之处作强调说明。整个过程是按照真实的工作情景来进行的,教师要作好组织和启发式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保证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完成任务并达到职业的要求。而大量的实训项目分别穿插在酒店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中餐厅实训室、酒吧实训室、模拟客舱等校内实训基地,以及高星级酒店、民航企业、旅游景区等校外基地进行,将课堂与实训点一体化,重在职业能力培养和旅游行业典型岗位接待礼仪规范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对客服务意识和行为习惯。

4.灵活分配职业岗位的活动团体。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职业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综合职业活动,则要分组合作完成,通过教师的引导示范,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可扮演职业中的不同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为了保证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更全面,在实践时强调密切合作、角色互换,这样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5.职业活动完成后的总结和评价不容忽视。总结和评价是为了提高。学会总结,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一个职业习惯。本课程在教学中首先是让学生个体检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实践、边总结,自行解剖,寻找差距;其次是项目小组形成一个集体总结报告和项目完成的自我评价,各小组作交流成绩与经验,失误与教训,自行解剖、激励;第三是教师从整个活动项目每一个环节上全面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努力,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强化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记忆。除此以外。还有实习企业评价。在由企业提供的真实项目时,请企业专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估,此点对学生意义非常重大,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通过工作过程的职业导向教学,服务礼仪课程使学生掌握人际交往和服务工作的基本礼仪规范。学生成为合格的“产品”后,需要接受社会的认可,以检验我们的教学。本课程专门成立由主讲教师组成的礼仪项目活动指导小组,组织选拔学生为政府、企业、学校提供各种礼仪服务,如学校重要接待活动中的餐饮服务、大型全国性会议中的礼宾服务、大型全国(国际性)体育赛事中的颁奖服务、大型国际性旅游节的接待服务、社会公益活动中的礼仪服务等等。学生通过在“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颁奖礼仪、“2007女足世界杯”的接待礼仪、“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接待礼仪、“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礼仪、“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接待礼仪、“第六、七届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接待、颁奖礼仪、“:2008、2009武汉国际旅游节”的接待礼仪等实际工作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并将职业活动作为课程成果展示和产品检验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完善与改进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入学教育;课程化

目前,新生入学教育(以下简称入学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引导和帮助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环境、了解专业和发展、规划职业生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大学生思维模式多元、群体特点鲜明,传统的校情校史、校规校纪教育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根据对民航高职院校实际工作的调查研究,新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心理落差大、适应能力差;二是奋斗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功利化;三是行业认识不足,职业发展不清晰。因此,高职院校的入学教育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都遇到了较大挑战,必须随着新生的特点发生变化,以人为本,创新教育内容和模式。

1当前高职院校入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入学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常规工作。随着新时期学生群体特点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入学教育无法满足思想呈多元化发展的“新新人类”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的入学教育都趋于“走过场”的形式,教育效果较低。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目标不明确长期以来多数高职院校的入学教育都由学工部门独立制定并组织实施。在“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下,入学教育被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较为困难,成为挤占学生课余时间的“课外活动”,且入学教育的定位仅是系列适应性教育之一,极易活动化、娱乐化。大多数院校对入学教育缺乏系统的科目设计和整体的长远规划,内容零散、定位模糊,未能以学生为本,导致新生学习动力不足[1]。(2)教育内容单调乏味不少高职院校的入学教育内容仅停留在校情校史、规章制度、专业概况的层面,没有专门的教材和统一的教学标准。类似“例行公事”的教育模式,简单粗放,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3)教育课时不合理大部分高职院校将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周(月)定义为“入学教育周(月)”。这种仓促的集中式学习,既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也不符合个人心理发展规律。短暂集中的教育课时远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教育效果[1]。(4)教育形式和手段单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入学教育形式较为陈旧,基本停留在大型报告会、讲座、班会等自上而下的说教模式上。这种形式不但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反而给学生一种“应付差事”“枯燥乏味”“听不下去”的感觉,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2]。

2入学教育课程化的必要性

入学教育课程化指的是按照包含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的课程体系模式,将入学教育的各项内容编排成一门不可缺少的公共必修课。课程化的入学教育可以帮助新生起好步、走对路,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更客观地实现自我认知和定位,同时有利于辅导员的成长,便于院校管理。因此,对于新生、辅导员、高职院校来说,将入学教育课程化是一件三方共赢的举措。对新生而言,在意识和行为上容易受到影响和干预,具有很强的重塑性。课程化的入学教育,有利于新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尽快度过人生第二个“断乳期”,即在心理上、生活上和情感上融入新环境,同时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对辅导员而言,作为入学教育的授课主体,课程化的教育有助于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中最了解新生困惑的群体,其带着问题备课、授课和交流,有利于解决学生普遍性的事务性困惑;有利于提高辅导员更新知识储备和上台授课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和身份认同感。对高职院校而言,入学教育课程化有助于其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实现全员育人。入学教育课程化的实现,需要由各职能部门、专业教师和学工人员共同组成一支专门的教学、研究团队,需要学工部门和教务部门对课程教学进行规范管理,将入学教育内容系统化、规范化。课程化的模式将实现入学教育从“课外”走进“课内”,从传统的“第二课堂”变成“第一课堂”,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良好的开端。

3入学教育课程化的思考和探索

入学教育课程化建设应打造“四位一体”的体系,充分整合学校各部门资源,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的课程体系。首先,应以专业化为目标组建入学教育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主体是学校各职能部门领导、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其成员必须掌握校情校史、专业和行业知识、心理学知识、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理论,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其次,应以课程化为载体,规范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开展入学教育时,应避免教育内容“活动化”,从顶层设计始,让学生养成这是一门“课”的思维。要编撰“入学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严格课时要求(至少30课时),规范教材选用、教案设计、督导听课等制度。再次,应以督查评比为手段监控入学教育的效果。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工部门和教务部门应组织教学督导深入课堂听课,举行公开课比赛,组织学生测评授课教师,召开入学教育座谈会,以调动师生开展参与入学教育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最后,应以社会实践活动和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强化教育效果。开展入学教育,不仅要利用校内教育教学资源,还应“走出去、请进来”。院校可组织新生实地参观企业,也可邀请知名校友、企业专家进校园作专题报告会,以帮助新生了解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使其迅速成长、明确人生目标。

4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入学教育课程化方面的实践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养民航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理念,遵循“服务学生,贴近生活,指导实际”的原则,从2013级新生入学时起,即在入学教育课程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规范、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活动,逐步构建起一套科学、系统、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入学教育课程体系。

4.1提升入学教育地位,科学设计课程方案

为提高入学教育课程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从2013年起,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将“入学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列为公共必修课(1个学分,30学时,于第1学期实施)。学校每年六月初制定由校领导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入学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统一使用由中国民航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自编教材《快乐起飞———民航高职学生入学教育教程》,并实施校、院两级分级管理,采用课堂讲授、主题班会、团体辅导、交流互动、专家报告等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

4.2丰富课程内容,贴合新生实际需求

为提高入学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制定入学教育课程时,将教育内容分为五个篇章:安全篇、适应篇、纪律篇、学习篇和发展篇。具体子课程包括:安全法制教育、环境适应教育、专业发展及职业精神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诚信教育和各种常识教育等九项内容。课程设置以学生实际需求为核心,教学内容丰富而全面。

4.3创新教学方式,规范考核形式和反馈机制

入学教育课程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主题班会、团体训练、专家报告等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程组织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教学日志制度、督导听课制度、教学巡查制度等。课程的考核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课堂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的命题、监考、评卷、成绩记载等工作按照公共必修课管理规定实施。学期末,学工部门统一组织全体新生对“入学教育”课程教学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掌握教育效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评估入学教育课程化的效果时发现,学生的适应能力有所增强,违纪人数逐年下降,转专业的申请较为理性,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清晰,这些转变较好地反映出入学教育课程化的良好作用。

篇7

关键词: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

1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航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民航服务中包括空服人员以及机场地勤人员。为了促进民航服务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于民航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乘服务人员不仅要具有优雅的举止体态,更需要具有专业的语言沟通技能以及良好的文化素养。因此,对于空乘大学生而言,在学习中需要培养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本文结合空乘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探究当前空乘专业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

2语言文化素质的内涵

语言文化素质主要是培养个体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素养,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价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素质指的是个人的知识、能力、性格、观念以及精神因素相互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修养、人格以及气质。语言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于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个人的实践来进行人格、气质、修养的培养,促使个体能够保持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在语言文化素质教育当中,应通过文学、艺术、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来提升学生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

3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3.1对空乘大学生面试的重要性

各大航空公司的面试中会涉及形象选择、体检、综合面试、英语测试等多个方面。其中对于面试者的语言文化素养考核是非常直接的。国内的航空公司除了关注空乘面试者的普通话、英语水平、小语种水平之外,对于其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空乘大学生在面试中必须要表达出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技巧。例如,在多数航空公司面试中,要求面试者来进行中英文的自我介绍,这对于其语言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存在自我介绍过于简短的问题,部分学生则存在讲话过于啰嗦、缺乏层次感的问题,这都是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文化素养、自身的准备不充分所引发的。此外,在面试者自我介绍完毕之后,部分面试官会根据面试者的表达内容进行简单的沟通,这就要求面试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在国际航空公司中,对面试者的修养、经验、气质也有较高的要求,十分重视其沟通协作能力、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因此,空乘大学生必须要注重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1],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从而能够顺利地通过航空公司的考核,为其日后成为合格的服务员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对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空乘大学生,由于其日常工作地点和要求的特殊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高空作业中,客舱存在着空间狭小的问题。因此,在密闭空间的工作环境中,空乘服务员必须要面对多种多样的问题,并且要与旅客之间进行互动,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空中服务员,不仅要具有亲切的外表、健康的体魄,更需要具有合理的处事方法以及成熟的心态,通过优秀的沟通能力与旅客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在提升空乘大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其文化素养,对于其日常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提升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这对于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促进社会价值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对个人长久发展的重要价值

无论空乘大学生日后从事的工作如何,在其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都需要具有基本的语言文化素质,这是其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只有在其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后,才能够适应社会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并且合理地处理生活以及工作当中的困难,这对于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不足

4.1空乘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足

空乘大学生的生源相对特殊,大多都是高职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弱,缺乏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缺乏人文知识、思想狭隘,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但是对于其他的事物却不感兴趣;部分学生的行为偏激、缺乏积极向上的理想,存在着自卑、低落以及精神压抑的问题。除此之外,一些学生意志薄弱,追求物欲,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这些自身的因素影响了其人文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对于空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严重不足,认为空乘大学生具有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即可,这对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在空乘专业教育中,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其人文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将与人文素养与其职业技能之间进行充分地融合。总体来讲,这些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但是在人际关系、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语言文化素质要求。

4.2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空乘大学生的专业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体的人文知识水平有限,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虽具有专业的技能以及良好的教学能力,但是语言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在实际教学中侧重对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强化,忽视了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部分从事语言文化素质基础课程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专业技能。在实际教学当中无法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之间进行整合。因此,从整体上来看,空乘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薄弱,缺乏专业技能与语言文化素质结合的能力。

4.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

近年来,空中乘务专业加强学科内涵知识建设,重视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增设了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2]但是,语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其专业技能之间并没有进行深入地整合,导致语言文化素质课程无法与技能课程之间进行良好的互补。

4.4学校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

我国空乘专业发展较晚,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校园文化建设严重不足,无法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由于资金不足、环境不够优美,并没有充分体现学院的人文精神以及校园文化,无法为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提升提供支持。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学校并没有注重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内容缺乏创新性,学生整体的参与意识不高,学生语言文化素质能力的提升平台有限。在部分学生社团组织方面,学校重视不足,并没有将语言文化素质的教育内容与社团活动之间进行充分融合。

5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路径

5.1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体的竞争不断激烈,尤其是相关的岗位处于动态变化中。空乘专业在对于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培养时,必须要考虑其日后的发展,在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时,注重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优秀的空乘大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更应该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个人的语言文化素质不仅能够提升其文化知识修养,更能够使其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从而乐观地应对工作以及生活当中的挫折。在空乘专业教育当中必须要转变当前的教育理念,加强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语言人文教育的认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个人的修养。

5.2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改变教学方法

在空乘专业教育当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学校则需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氛围,为教师提升人文素养提供条件。一方面,学校需要培养优秀的人文素质人才,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形成优秀的人文教育团队。本校专任教师可以与校外的专家之间进行合作,改进当前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人文知识,提升语言文化课程的感染力。另外一方面,学校需要通过规范的培训来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文化素养,结合双师的建设,让专业教师定期接受锻炼以及培训。

5.3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提升空乘大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相关的学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明确语言文化素质课程的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将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并重,并且将语言文化素质教育内容与专业技能教育之间进行融合。另外一方面,相关院校需要丰富课程的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实现语言文化知识传授与人文素质之间的融合,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除此之外,相关院校应该整合语言文化素质课程体系,设立相应的教学板块,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

5.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在对空乘大学生进行语言文化素质培养时,必须要结合良好的校园文化,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来拓展校园文化的领域,建立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结合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升华精神,积极主动地开拓创新,通过具有人文精神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

篇8

关键词:企业需求;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89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企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等职业教育随着时代浪潮进入新时期,教育部文件指出,高职高专的办学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课程,公共英语对高职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有重要影响。然而现有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却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建设满足企业需求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1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能力如何满足企业需求是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通病是:(1)公共英语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单薄局限。(2)教学目标不明确,与企业需求不对接,缺乏职业针对性。(3)教材建设滞后,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4)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陈旧片面、不职业。(5)“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培养体系不完善。(6)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认知策略缺失,欠缺学习能力。

2企业需求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回头

(1)课程设置要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改变高职英语课程结构过于强调。

文本知识讲授,缺乏实践性的现状;要做到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并举,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存,基础课和专业课共同发展。

(2)教学目标要适应时代要求,着眼于“知识+技能”,在强调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特点,使教学目标与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新模式接轨,真正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教材建设方面要密切公共英语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轻实践技能、重书本知识讲授”的现状,精选高职教育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强调课程内容与企业用人要求的关联。

(4)要改善教师教学模式与方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机械训练的接受型学习现状,倡导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等方式;此外相应评价制度也须与高职教育理念一致,发挥评价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旧有评价方式仅依据书面考试成绩片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定论。

(5)“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紧密围绕如何培养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进行。教师要能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身;在资质方面,既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又拥有职业技能证书;能力方面,既能传授理论,又具备相应实际职业能力。

(6)学生的认知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普遍缺乏对英语学科的认知,掌握基本英语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不足;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10年6月)提出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同时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3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理论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服务于企业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学生自身综合素养提高和可持续成长。下面分析具体途径和对策。

3.1调整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结构

满足企业需求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应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结合;学科课程着重书本知识,以学科为中心,着重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经验课程主张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主体活动经验为中心,该类课程在现有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中极待充实。(2)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通过必修课夯实学生语言基础,通过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职学生必修公共英语课程通常被称为“大学英语”;很多高职院校狭义地认为公共英语只是单门课,而非一套课程体系。与必修课相对应,选修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根据兴趣与发展方向选择课程,如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专升本等考试辅导,英美概况、英语影视赏析等。(3)基础英语课程和专业方向英语课程结合:以专业为导向,以培养英语职业能力为根本,以英语综合素质提升为方向,以通识英语课程为基础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开发。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可被归为通识英语(EGP),是重要基础课,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专业方向英语课程亦称特殊用途英语(ESP),注重实现应用技能的实践性教学。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结构应兼具EGP及ESP课程的双重特点,在开设“大学英语”的同时根据学生专业差异设置相应各应用专业方向英语课程,例如,民航服务专业的《民航空乘英语》,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英语》;旅游服务专业的:《导游英语》,机械制造专业的《机械英语》等。

3.2明确定位教学目标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将其目标定位为: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岗位所需英语为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以书面考试成绩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学生通过“应试战术”拿到合格证,却在面对工作实战时仓皇无措;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把教学定位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企业需求”的根本上,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语言基础上,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强调技能训练,提高运用英语进行社交与实际工作的专业技能,使教学与岗位、社会和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3.3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高质量的高职英语教材是培养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基本保证,高职院校要开发具有高职教育自身特色的公共英语教材,重视公共英语教材改革与建设。(1)在教材编写主旨、框架结构、内容体系等方面力求符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更贴近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标准。(2)深入企业,确定教材大纲、结构和内容体系;教材编写时必须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实际操作技能。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3)公共英语类教材的编者不应该仅局限于英语教育专家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范围,更应该请相关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及其它相关应用专业教师参与,使高职公共英语教育由“语言导向”转型为“专业导向”和“企业导向”。

3.4调整和变革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

教学模式与评价在课程建设中占重要地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育须与时俱进地变革旧有传统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1)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切实使教学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近年来,基于网络技术的英语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趋势:微课、幕课、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等新模式层出不穷,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高职英语旧有考核方式存在考核方法简单、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英语的考核评价则要兼顾到工作活动项目的考核和英语语言基本能力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在职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考核评价标准制定时提高过程性考核的比重:随堂考察、作业任务考评、阶段性考评、实习实训考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期末考评相结合;以周或月为单位,阶段性地告知学生该段时间考评结果,使学生明确了解和反思个人学习境况,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学习效果的提高发展。

3.5建设和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核心要求就是要即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下,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建立长效的“双师型”英语教师培养机制,以制度保障“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机会,积极鼓励英语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更新观念,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此外,高职院校要紧扣企业需求脉搏,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兼任学院专业授课,还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契机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机会,让英语教师有目的地融入应用专业群,为公共英语专业及其它各应用专业建设服务。

3.6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认知策略,提高认知水平

能在职场中熟练应用英语、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实用型人才具备认知与学习能力;而现实中大部分高职学生不理解何为认知策略,缺乏英语学习能力。学生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到某种知识或某种技能,而通过学习学会如何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英语认知策略应用能成为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1)高职院校开设学习方法指导类课程,因为很多时候学生非不想学,而是不知道怎样学。(2)英语教师从学生角度考虑教学中会涉及的认知策略,在施教过程中渗透与训练认知策略方法。(3)定期组织公共英语的学科认知、认知策略、学习方法相关专题讲座。学生只有先认识何为英语学科和怎样学习英语,再加以实践,才能使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得以真正提高。

4结语

高职院校为各行业产业链培养兼具实用英语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新形势”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发展提出新挑战与新机遇;高职院校要依靠学院自身优势,结合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英语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中占据重要地位,要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完善公共英语课程结构、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合理调整知识结构及不断尝试改革教学模式、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成为满足“新形势”下企业需求的全面职业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红梅.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04).

[2]杨建慧.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黄静.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14).

[4]孙焕引.校企合作开发高职教材的实践与思考[J].石油教育,2009,(4).

[5]蒋爱萍.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研究――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篇9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酒店职业英语 服务失败 服务补救 教学模式

一、引言

现今的中国涉外五星级酒店服务运营中,针对外宾的服务失败主要来源于外语有效沟通,更糟糕的是在服务沟通过程中,有时由于语言的障碍而让宾客感觉不到有任何服务补救措施,甚至因此认为服务人员没有基本的服务礼貌,这样就不仅导致了服务满意度的直线下跌,而且降低了企业声誉,甚至影响了国家旅游形象。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服务人员不礼貌,而是外语有效沟通的技能匮乏。涉外酒店行业甚至是整个涉外服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只应专注在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与客沟通能力,在此环境下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当今的涉外酒店行业,随着外国客人的增多,酒店职业英语听说技能的教学不应只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应甄选出更符合实际及当今酒店业出现的问题而特别设计。

二、专业现状分析简述

在当今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酒店高职专业学生的职业英语听说能力过程中,会出现非常多的困难。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对专业无兴趣,甚至有部分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有抵触心理等。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由于本课程是酒店职业英语课程,而非英语专业,因此部分英语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准确地对专业词汇进行解释说明,而有酒店工作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英语能力上可能也有不足,一些学校甚至认为本课程不是专业核心课程,则让既不是英语专业又无酒店工作经历的教师讲授此类课程。从使用教材的角度,大多数教材是分模块进行编写的,把酒店部门类型细分,以每个部门的工作任务为单元来进行编写。从教学角度分析,大部分课程教学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情景模拟,并结合教材中的固定对话的进行死记硬背式教学。

三、酒店职业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尽管随着各种酒店专业英语教材的大量出版,教学单位的课程不断改革,但是教学内容基本没有创新,总是以任务为导向,对众多酒店部门的任务进行分解而讲授课程,甚至有专业教师照本宣科。通过此类教学方式,虽然学生在酒店英语基础词汇及句式上可以有一定的掌握,但在投诉服务失败、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提供服务补救措施等方面都没有很细致的教学模式及内容让学生用职业英文与客人进行有效沟通。更重要的是,沟通需要客人及服务人员两方完成,而往往现今的教学总是针对服务人员说什么,而忽略了客人可能会说什么,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而本文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酒店专业英语听说进行课程改革,这个模式就是以“听”服务失败(客人角度)与“说”服务补救(服务人员角度)环境下的酒店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1.服务失败的概念

服务失败是指由于服务过程中的错误导致在服务过程中不管是服务本身、服务环境,还是服务产品不能达到客人期待的一种失败体验(Muellera et al.,2003)。在服务行业中,服务环节产生的失败是非常关键的,并且无法避免。不管多么努力地尝试不犯错误,甚至被评价非常高的服务行业也不能避免偶尔的航班晚点、菜品制作问题,或者是菜品传递错误等。而且,这样的服务失败可能会每天发生。事实上,服务表现不是单方表现,而是与服务接受者、服务环境、服务产品互动而成的体验,因此错误往往是无法避免的(Hart et al.1990)。

2.服务补救的概念

当服务出现失败时,补救措施则显得非常重要。补救措施得当可挽救服务失败,但补救措施如果不及时或不得当,那么可能造成客户满意度的下降,甚至导致客户忠诚度的降低。所以服务补救应该被认为是一种客人给予的良机,以至于让服务企业及时改正错误并挽留客户。

既然之前的学者已经证明服务失败是无法避免的,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因此如果能在服务失败与补救环境下设计一部分酒店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则会让学生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情况有更好的沟通把控。作为高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应与职高学生体现出明显不同,而这不同点则是要有更完善的对服务失败与补救的把控实践能力,如果学生可以在英语环境下更好地与客人进行此类沟通,这样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够让学生在企业中得以重用。

3.“听”服务失败的课程模式设计

在设计此类课程环节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听”服务失败的能力,则应先对服务失败进行详细分类,服务失败可以分为五大类:

(1)服务人员对服务传递系统的失败(Bitner et al.1990)

服务人员对服务传递系统的失败可被细分为四个方面:服务慢或服务无效、服务设施设备问题、政策不清和无库存。

(2)针对客人需求与需要的服务失败(Bitner et al.1990)

针对客人需求的服务失败可细分为:无法满足客人特别餐饮需求、无法满足客人对菜品的偏好。

(3)服务人员不当行为产生的失败(Bitner et al.1990)

服务人员不当行为导致的失败可分为:员工态度及行为、错误订单、丢失订单或漏点菜品、记错费用。

(4)问题客人导致的服务失败(Bitner et al.1994)

问题客人导致的服务失败可分为:醉酒客人、语言和身体侮辱、违反公司制度及法律、不配合的客人。

(5)服务环境产生的失败(Hoffman et al.2003)

针对餐饮服务的环境失败可分为:菜品中与人无关的物品,比如木头、所料等。菜品中与人先关物品,比如头发、指甲等。菜品中与昆虫与动物相关的物品,比如蚂蚁、苍蝇、蟑螂等。餐饮整体环境的整洁性和气味。

通过以上每一类服务失败具体的细分设计酒店餐饮职业英语听说的教学流程,将会对实际工作更有针对性。

通过以上分类,在教学环节中可以更好地设计客人在服务过程中可能会与服务人员沟通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进行真实情景的设计,在这个环节中要锻炼学生在特定情景下的专业英语精听能力。具体来说,“听”服务失败的教学模式应设计成五个模块:认知―关键词―听―角色翻转―精听,即对服务失败案例的中、英文情景进行理性与感性的认知,然后对服务失败关键词分类并理解掌握。其次,设计有关键词的职业句式进行听力场景模拟并试听。最关键的一步是角色翻转,以客人的角度进行投诉并锻炼听力,最后反复精听。

4.“说”服务补救措施的课程设计

在服务情境下,学生不能只听懂服务失败的内容,还应掌握如何用英文处理服务失败并给出服务补救措施,这时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处理服务失败。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处理客人投诉。当然在处理投诉的流程教学中,当今的教学模式有很好的处理标准流程,即先倾听客人问题,然后对客人表达同理心,如果问题在本人能力允许下和职责范围内就直接进行解决,当不能解决直接联系直属领导,其次是具体解决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后进行跟踪。

在此处理投诉的标准流程中,其实是一个理念的传递,并不具体,也无法给予学生细节,也就是如何在进行投诉处理过程中的具体回应。这时服务补救措施的再次分类就会为学生作出贡献。

服务补救措施可分为七类:为客人提供免费餐饮、对客人账单打折、给代金券或优惠券、管理层进行干预、菜品替换更新、对错误进行直接更正和表达歉意(Tsai et al.2009)。

通过对服务补救措施的分类,“说”服务补救的课程设计可以同样分为五个模块:认知-关键词-读-角色翻转-精说,即对服务补救案例的中、英文情景进行理性与感性的认知,然后对服务补救的关键词分类并理解掌握。其次,设计有关键词的职业句式进行模拟演练。再次是角色翻转,以客人的角度体验在英语环境下的服务补救并翻转认知,最后反复演练。

课程设计最终是要把“听”服务失败与“说”服务补救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模拟实践,这样通过整体的课程设计对听与说进行紧密连接,这样就能够充分解决服务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四、结语

本文对酒店职业英语的课程模式进行了大胆设计,由于服务业中的服务失败是无法避免的,则服务补救就要及时提供以便更好地留住客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蓬勃,外资不断引入则导致大量外国商客的涌入,同时每年前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逐步增多,这样对我国的涉外服务行业(酒店、餐饮、民航业、旅游业等)就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在众多挑战之中,我认为有效外语沟通应占首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在校培养学生的有效职业外语沟通能力任重道远。希望本文提供的新模式能为同样在探索不同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教师们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当然,本文提供的课程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此课程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的评估,课程考核模式的探讨等,期待在未来有新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能够对本课程设计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姚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J].职业时空,2016VOL9(1).

[2]Bitner,M.J.,Booms,B.H.and Tetreault,M.S.(1990),“The service encounter:diagnosing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incidents”,Journal of Marketing,Vol.54,January,pp.71-84.

[3]Hart CWL,Heskett JLW,Sasser Jr E.The profitable art of service recovery.Harvard Bus Rev 1990;JulyCAugust:148-56.

[4]R.D.Muellera and A.Palmerb and R.Macka and R.McMullanc 2003,“Service in the restaurant industry:an American and Irish comparison of service failures and recovery strategies”,Hospitality Management 22(2003)395-418.

[5]K.Dougals Hoffman;Kelley,Scott W;Chung,Beth C 2003,“A CIT investigation of servicescape failure and associated recovery strategies”,The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2003)17,4/5;pg.322.

篇10

(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吉林长春130052)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素质航空服务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素质教育。本文结合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典型案例,就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器乐;教学实践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44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98—02

收稿日期:2015—01—10

作者简介:张京京(1983—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中教一级, 研究方向:航空服务。

在21世纪的今天,民用航空已不是简简单单的交通工具,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的民用航空,也应快速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因此,航空界需要具备高素质、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当前,迫切需要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素质教育,以实现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器乐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齐佩尔曾经说过:“学习器乐是为了训练思维,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而不单单是为了艺术造诣和自我熏陶。”在笔者看来,器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对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等有重要作用。器乐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新课程、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器乐教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及。它符合学生的心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奏、合作能力以及创作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此外,器乐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因此,器乐教学对学生音乐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军乐训练是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自1992年开始,器乐教学一直是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素质教育的选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对学生演奏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标志性成果显著。

二、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器乐教学的开展情况

活动时间为每周8课时,每学期16个教学周,两周期中和期末考核。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制定了军乐队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每天的训练时间、集合时间、取件顺序、上课到达指定训练教室、课后集合、教师总结等。在管理过程中,由教师分类别督查,期末要组织展演汇报,精选作品展示。再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价,每期评出优秀乐队长、声部长、优秀队员进行奖励。

每年12月份都举行特色成果展,这是师生社团进行才艺展示的节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节日。从2000年至今,我校成功举行了多个特色学校成果展演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心灵发展的盛宴,是张扬学生个性的盛会,也是“以活动凝聚人心”育人理念的最好诠释,让领导、教育同仁、家长在分享快乐和成功的同时,也感受到我校特色教育的无限魅力。在器乐的训练中,学生的训练内容由简单到难,速度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使用眼睛、耳朵和双手以及各个手指的能力。除了要锻炼大脑的即时协调能力外,还要加强对乐曲的理解、处理以及情感的投入、表达等一系列的演奏要素的训练。学生在了解、认知音乐的同时,常常根据自我意识形成对音乐的感觉,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器乐教学实践中,采取分组练习与集体合奏练习的形式,各声部之间的分工使学生从不熟悉到被迫熟悉接受,学会聆听,听其他声部的,也听自己声部的,从中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和谐美妙之音,建立多重声部观念的同时,明白怎样把自己自然地融入到团体中去。经过这样的综合实践,大部分学生不仅掌握了器乐演奏技能,而且还培养了良好的音乐感觉。

三、器乐教学实践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对于一支成长中的学生乐队,我校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组建的管乐队有着明确的定位:为了加快学校乐队的发展速度,提升学校管乐队表演的质量,广泛开展学生乐队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愿望,为全校师生营造积极健康的艺术氛围。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有益的交流演出,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还能对学生的身心成长给予积极的影响,增强其综合素质。演出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又能使其很好地接触社会,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视野。学校也有意识地融入了爱国主义和人文教育的元素,无论从认知还是才能提高的角度来看,都是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素质教学的一种有益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通过乐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合奏时团队合作性等的要求有了感性认识和更直观的感受,并有可能融会贯通,推而广之,将其应用到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从综合素质的教育来看,它是学习知识的另一种手段,是对其他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的一种极好的补充。这一点不但在发达国家得到公认,在我国也早已经达成了共识。音乐器乐教育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使学生全面和谐地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正是我们职业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演出,是展现集体成果的最好方式。乐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进而培养了他们勤学苦练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美妙的音乐在他们指尖奏出,也让这些中职学校的学生树立了自信,让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他们有了一技之长,更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分。

乐器学习对于培养学生个人意志力、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诚恳、认真的工作作风都有积极的作用。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他们普遍对有器乐演奏技能的毕业生感到满意,认为我校学生形象好、气质佳、懂礼貌、素质高、职业素养良好、沟通能力强,上岗后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能够组织团队文艺活动,提升企业形象,晋升速度快。

实践证明,我校航空服务专业开展的器乐教学无形中给学生营造了相互配合、彼此照应、交流合作的氛围,让集体主义精神在演奏中得到培养与发展。器乐教学实践帮助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学习到了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演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对其他文化课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发展学生的智商、情商,培养民航领域真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左蕾.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和出路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3(22).

[2]施爱平,杨敏官,陈几龙,叶丽华.高校专业品牌化建设刍议[J].江苏高教,2005(4).

[3]田文阁.谈器乐学习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J].河南教育(下旬),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