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文明的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网络文明的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网络文明的建设

篇1

【关键词】网络;文化;教育

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参与生活,作为当今网络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力量,高校学子们正越来越多地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舒适和便利。为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加强大学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更好地建设独立学院大学生网络文明工程,我调研组选取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等十余所较具代表性的高校独立学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学习、娱乐等网络应用行为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1846份有效问卷。在此基础上,结合部分随机访谈的形式,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勾勒出当前大学生网络应用行为的整体状况,并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中,网龄在6-24个月的占61%,绝大多数高校生的上网经历是从大学开始的。其中就上网频率来看,48.8%的学生表示每天都上网,28.8%的学生每隔2-3天上一次,20.5%的学生每周上一次,平均每次上网的时间一般在1-3小时。此外,关于大学生上网目的的调查显示,45.2%的学生选择为获取更多的信息,18.7%的学生选择向外部信息(BBS等),36.5%的学生选择游戏和聊天。对上网查阅信息类型的调查显示,高达45.8%的学生选择体育休闲娱乐类,15.6%的学生选择政治新闻类。在随机访谈中,大多数高校生关于上网原因的解释是为了消磨时间,当问及对网络文化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回答寥寥无几。

调查显示,在对“您是否觉得应该对网络道德进行规范”的调查中,70.1%的大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而认为“没有必要”的大学生仅5.5%。可见,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网络道德的重要性,以及规范网络道德的必要性。而在“如何看待网络上出现的恶意、不健康信息”的调查中,60.3%的大学生选择了“不予理睬”;10.5%的大学生表示会“跟帖批驳”;4.1%的大学生表示会“主动举报”。这说明,虽然大学生有一定的网络防范意识、安全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但其自觉、主动抵制不良信息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根据本次调查的情况,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建设,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充分发挥网络对学习的积极推动作用,建好用好校园网资源

在关于网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仅有18.9%的大学生表示会“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有47.6%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会参与网络讨论,48.2%的大学生表示“缺乏互动”。这说明大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期望能与他人进行实时有效的探讨学习,但由于不善于利用网络进行群体性协作学习,学习交流缺乏有效交流,导致学习反馈、评价、激励等信息的不完整、不全面,使得从网络学习中获得的知识零散、片面、难成系统,不利于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知。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同学利用网络学习的效果和积极性。各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独特优势,建立健全自身的网络教育体系,吸引学生关注校园网、利用校园网。

二、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自律和信息辨识力

面对海量网络信息,大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使得其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参差不齐。经调查显示,仅有9%的大学生认为个人在网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是很有效率的,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散漫状态,缺乏对上网时间做出合理分配,这势必影响到大学生利用网络的效率。建议大学生利用网络时,应有具体化、明晰化安排,筛选整理有效信息,自觉抵抗不良信息的干扰。

三、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引导其正确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思想纯洁,在情感问题和交际问题上也比较专注,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给予高度的重视。现今的网络心理咨询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说出心里话,这大大拓宽了心理咨询的时间和空间。它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个面向和接触学生的全新渠道。

四、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和网络行为。因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文明意识,对于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促进信息网络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不文明上网的行为,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通过倡议书、辩论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大力宣传文明上网,号召大学生人人争做文明上网的模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吴颖寅.我国网络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03-15

篇2

【关键词】农村文化;广播工作;思考

党的十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入了全面、快速、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中国梦正指引着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和谐社会大步迈进。依靠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富裕起来的农民,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对了解党的政策、方针的时效性、全面性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如何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让他们的思想意识有所转变,使其受教育、受鼓舞,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去,这是对新农村文化广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让农村文化广播工作更好地适应并服务新农村建设,让基层老百姓及时掌握党的有关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是摆在基层工作者眼前的迫切课题。现就新农村文化广播工作的现状、发展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

1.农村文化广播工作的现状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文化生活也有了明显提高。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农村文化广播工作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这与当前经济社会全面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格格不入。目前基层文化广播事业的建设滞后现状表现有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

(1)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少数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广播不十分重视,认为有了电视,又有互联网,听不听广播无所谓,没有督促镇村按时按要求转播,广播设施成了摆设。

(2)农村广播工作缺乏长远规划。由于体制改革原因,造成农村文化广播工作人员人心不稳,工作中情绪不高,思想涣散,无法制定长远工作规划。另外,很多地方基层文化广播工作的人员都被借用到乡镇政府从事其他行政事务中去了。无人干事,无事要干,何谈发展。

(3)建设资金相对缺乏,硬件设施跟不上。一是基层文化广播事业基础设施投入较少,甚至与财政脱钩,业务活动经费严重短缺,部分公共文化广播事业机构运转艰难;二是文化广播事业活动场所被侵占或挪作他用现象较多,造成了文化广播阵地逐渐萎缩,导致“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枚章子”的现象出现;三是时由于资金缺乏造成设备完好率未达到要求,极少数乡镇设备坏后不及时维修,致使广播节目不能正常转播。

(4)农村文化资源缺乏。目前农村文化广播事业资源相对匮乏,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加大了低俗文化在乡村快速蔓延。另外,农村文化资源相对较少,完全没有消费开支用于农民订阅书刊报纸,农民群众受到先进文化教育熏陶的机会稀少,低级趣味文化便有机可趁。

(5)农村文化广播事业发展不平衡。县城所在乡镇或靠近市区的郊区乡镇文化广播事业活动发展相对较好,有民间艺术团、舞蹈团、乐器演奏队、健体中心、乒乓球馆、羽毛球等较多文化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能够满足百姓诸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可是少数偏远些乡镇就差距很大,文化广播活动场所简陋或者根本没有,文化广播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即使有个别的民间腰鼓队,秧歌队或者其他唢呐乐队等,也是为农村红白喜事,开张庆典服务的。

2.齐心协力抓好农村文化广播建设

如今在建设新农村大好形势下,农村文化广播事业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党的十再次强调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开始重视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在奏响总基调的氛围下,我们基层广播工作者更要克服困难、鼓足干劲,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广播事业。笔者在基层多年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农村广播工作的管理。对调频广播网络覆盖、设备维护运行、节目转播、广播维护经费使用管理等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了督察、调研。针对有的乡镇村组不按时开机、转播,有的对广播设备损坏后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建立农村调频广播运行维护长效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2)建立乡镇广播网络管理体系。建立乡镇成立农村广播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党政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文化服务中心、财政所、派出所等相关人员任成员,建立乡镇广播网络管理体系。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指派1-2名职工任建设管理专职工作人员,专项负责辖区内广播网络建设管理。建立广播监听网络,每个行政村(每组广播喇叭)设一名广播监听员,监听广播是否正常运行,节目内容是否违反相关规定。做好监听记录,如发现问题或事故,及时向所属镇(街办)文化服务中心报告。

(3)扩大覆盖,增加广播喇叭密度。“合村并组”后,现有行政村组面积大了,人口多了,已安装的喇叭一方面不能无缝覆盖。为使边远农村、丘陵岗地的农民群众都能听见广播,需扩大覆盖,增加喇叭密度。

(4)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创新新农村建设,就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筹规划,配套建设,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开展村镇基础设施配套,让久违了的农村广播真正切切的响起来,使之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加快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5)实现广播、电视“两网合一”。现阶段发展农村广播,就是利用现有有线CATV网络电视系统中87~108MHZ这一广播专用频段,来传输农村广播信号,传输网络不需要任何改造,无需二次投资。借助有线电视HFC网络进行市、县、乡村的三级广播信号传输,实现农村广播、电视“两网合一”。

3.结束语

农村文化广播是农村思想文化的主阵地,是农民了解外界信息的主渠道,是三农建设的好帮手,建好、管好、用好、发展好农村广播对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助推三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占比重较大,“三农”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发展的大计。因此,发展农村文化广播事业,壮大农村文化广播产业,是当前农村文化广播生存发展之道。发达的农村广播网络对进一步落实党的“三农”政策,调动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俞金玲.浅谈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广播工作[J].安徽农学通报,2009(16).

篇3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 数字化复合型人才

档案是在人类活动中形成的,是保存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门类和载体的原始记录,是维护社会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人类文明的真实记载,也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最基本依据。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适应数字化建设整体发展的需要。国家档案局在1996年就强调把电子文件研究项目列入科技计划,1999年《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下发,要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3年,国家档案局颁发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着重指出,档案部门在重视纸质载体信息归档的同时,要切实重视数字化信息的归档,并通过制定相关的归档制度,将信息的归档工作纳入到档案数字化建设轨道。

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引入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已融入各个工作环节。人们生活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甚至是一些声像材料,往往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这些电子形式的文件材料中包含了很多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是档案工作中所要收集保存的重要材料。时代的发展要求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加强数字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新信息时代的要求。

档案管理本身的需要。通过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实现信息传播网络化,案卷网上收集归档,网上集中整理,将避免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开发和综合利用全社会的档案信息资源。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可以把“沉睡”的档案信息资源“激活”,借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挖掘其深层次的价值,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一方面,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打破了档案利用上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的传输,使档案信息的异地传输和利用成为可能,使档案利用的时效性、广泛性更加突出,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还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检索,促进各种高新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建设内容

一是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收集和整理各种文件是档案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各单位、各领域的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的前端控制,以保证接收到丰富而有效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其次,把事先选择范围内的电子文件进行转移工作,即电子文件的物理归档和逻辑归档。

二是原始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指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将以纸张等为载体的传统介质的档案转化成二进制的数字编码形式,形成档案数字信息库,使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传播和使用,使档案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是建立专题档案数据库。分门别类,建立各项专题档案数据库。比如在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中心任务和办学特色,以及教学、科研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建立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它不仅可以使科研成果档案信息得到推广,而且可以从应用市场中寻求科研成果的落脚点,还可以以学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为依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名人档案数据库,在提供凭证与参考作用的同时,也必然会激励后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社会的主旋律,发挥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

四是其他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档案馆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扩大信息收集范围,从其他网络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创建虚拟数据库,以弥补现有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不足。针对网络信息数量大、类型多、范围广、无序化的特点,档案馆应该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组织,使之有序化,以便引导用户快速查找到所需的信息;二是根据需要直接采集数字信息,然后按照不同专题进行分类、整合,形成可供利用的二次数字信息资源。但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其他网络获取信息资源是否合法,是否取得了许可权。二是对网络信息采取直接捕获方式还是建立超链接。为了合法、安全、有效地获取网络信息,档案馆应与其他相关网站签订信息获取、共享等相关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三是要正确处理档案信息资源与其他网络信息的关系,必须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主,其他信息资源只能是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补充。

五是档案信息资源上网。数字档案馆必须依附于网络而存在,为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应建立相应的档案馆网站,把数字化档案信息置于网络服务器中,在网上进行信息,实现对外利用。网上的档案信息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档案馆应借鉴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法,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思路下,把多种信息(包括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络上的信息集合,充分满足人们对现代信息的需求。

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近年来我们在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

第一,数据库建设滞后。经过多年的努力,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不等的档案数据库。但是,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建库缺乏整体性,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是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而且目前所建的数据库大多为条目数据库,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许多档案馆虽与Cernet和Internet联网,但只能访问其主页,根本无实质性的资源可共享。

其二,数字化标准不统一。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化,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的生命线。它要求对档案资源的标识、检索等各个方面作出统一规范。而目前我国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标准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就需要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尽早制定出统一的档案信息数字化规范标准。

其三,缺乏统一的网络化协调机构。目前我国各档案馆的建设呈现自成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虽然有些档案馆认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缺乏合作的举措,国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来使之合作互助,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水平。

其四,对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支持不够。无论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软硬件设备的购置,还是档案信息数字化,都要有较大的资金支持。档案信息化不仅仅是购买计算机、购买档案管理软件,不把档案信息数字化列入其中是不完备、不健全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一种长期的、需要不间断持续投入的项目。

其五,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人是档案馆现代化建设最关键的因素,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档案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其六,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在网上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必须有必要的限制,需要制定政策,确定档案的上网等级。还要注意预防计算机病毒,做好数据备份,以免造成数据丢失,防患于未然。

针对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针对数据化统一标准问题,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应的机构,就档案网络化进行协调,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合理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同时,努力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件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打破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破除那种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观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针对经费投入问题,各档案馆的主管部门要加大投资,把网络化建设纳入到总体建设的规划和预算中,从而加快档案网络化建设的步伐。此外还可以利用已建成的数据库和网络,通过为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服务,“以网养网”,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针对培养人才问题,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网络化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碧华:《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2.周秀英、陈健:《浅析高校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6)。

3.谢怡、张晓莉:《关于高校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思考》,《兰台世界》,2007(2)。

4.邓朝晖:《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12)。

5.金鸣:《浅谈高校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浙江档案》,2004(5)。

6.贺红香:《试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企业技术开发》,2007(6)。

7.向艳秋:《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

篇4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构建;中国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

1 社区图书馆定义

社区图书馆 (community library),是根据现代都市居住形式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图书馆形式,文化建设是其灵魂,而构建社区图书馆又是文化建设中的一块基石。社区图书馆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历程,必然要经历一个由萌芽走向成熟的过程。本文拟结合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谈谈笔者对我国新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一些认识。

2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社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既能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

2.1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许多大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已呈现良好势头,并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切实的方便和服务。但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第一,社区图书馆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发展较好的多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而中西部地区的社区图书馆建设依然很滞后,有些地区甚至还是空白;第二,社区图书馆建设缺少规划,许多地区建设社区图书馆只是为响应上级政策,表面工作多,实际内容少,缺乏规划和管理,不仅未起到方便居民的作用,反而造成浪费;第三,社区图书馆在实际运作中重建设,轻服务,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第四,社区图书馆缺乏政策保障,从建设要求、标准到资金来源和管理模式,都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这也是社区图书馆发展不够稳定、迅速的重要原因;第五,社区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一支较为活跃的新生力量,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区图书馆应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繁荣社区经济。

2.2对我国新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构想

2.2.1社区图书馆建设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

新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要由政府进行全面规划,科学地制定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计划和实施进程,做到协调发展。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可采用总、分馆模式,选择条件较好的社区建立总馆,在其他社区设立分馆或图书室。总馆负责文献资源采购、编目、读者服务等方面的统一组织,对人员、经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2.2.2加强对社区居民信息需求的调查,做好馆藏建设工作

新建社区图书馆要真正发挥贴近居民的优势,就要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并针对需求开展服务。对居民信息需求的调查,可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问、电话采访和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应包括居民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及休闲娱乐偏好等多个方面。

对调查结果,要汇总到总馆进行统一分析,确定各社区共有的一般需求和各社区特有的需求。针对一般需求,应由总馆统一采购相应的图书或期刊,并分发到各社区图书馆;各分馆之间可定期交换藏书或期刊,以利于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针对各社区的特殊需求,可在社区图书室建立相应的特色馆藏。对于特色馆藏,应由总馆统一规划,各图书室不可雷同。通过基本馆藏的基础之上建设的特色馆藏,既能满足各社区读者共有的、普遍的需求,亦能满足特定读者群体的特殊需求。

2.2.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建设,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为适应信息社会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新建社区图书馆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着眼于长远发展,把社区图书馆建成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小型多样、灵活方便的网络化新型社区信息中心。社区内总分馆应建立统一的网络,并建立相应的网站;同时,应与市、区公共图书馆实现网络互联,加大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开展馆际合作,提供网络咨询服务(如劳动就业咨询、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开展网络教育和读者培训工作,加强社区居民与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总馆应聘任专、兼职信息咨询员,组成信息咨询服务组,专门负责解答读者咨询的问题。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市、区公共图书馆请求帮助和指导。

2.2.4. 密切与社区的联系,贴近社区生活,使社区图书馆真正成为社区文化中心

社区是社区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密切与社区的联系,社区图书馆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首先,在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可与社区失业人员安置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让其负责一些辅工作;其次,在服务上要切实树立“读者至上”的理念,服务内容要针对居民需求,服务态度要温和友好,使居民们乐于走进社区图书馆;再次,社区图书馆要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做好信息服务工作,还可以与居委会合作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如举办“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如何减轻紧张工作的压力”等讲座,帮助解决一些工作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寒暑假期间,还可以举办一些适合中、小学生参加的活动,并让孩子们从中获取知识。

通过上述活动,能够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参与和利用,使居民真正感觉到社区图书馆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者,使社区图书馆真正融入社区、贴近居民,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2.2.5. 在工作中优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

增强服务意识,讲求服务效益,主动服务社会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社区图书馆要注重社会需求、改善服务方式、扩大服务领域、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调整工作方向,改变重藏轻用、重积累、轻开发的运营观念;讲求创新和效益,建立和完善图书馆效益服务目标的管理机制;开展多种特色的图书馆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各社区协调发展,协同作战的服务活动。尤其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不断增加服务项目,满足社区居民对文化、教育、生活的全面需求。

结语

近些年,我国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市区,社会流动人员越来越多,急需建立一种新的社区管理模式。社区图书馆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分布于居民区,可以随时为社区居民服务,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文化教育,提高文化涵养,促进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区经济繁荣,使社会长治久安。社区图书馆建设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已得到人们的充分认可。

社区图书馆是现代文明城市所必需的文化设施之一,重视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居民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区图书馆将遍布我国城市的各个社区,成为城市文化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王红.浅议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1):45-48.

[2]李忠霞.新建社区图书馆建设探讨[J]. 图书馆论坛,2007(4):178-180+154.

篇5

求真务实 克难攻坚 力推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新时期科学发展张增顺 (8)

着眼当前 谋划未来 努力实现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常吉 (11)

立足文化 依托科技 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田海明 (14)

数字出版,我们共同的关注迎春 子乐 (16)

编辑要有“站位”意识——《谈美书简》编辑历程的启示郝铭鉴 (36)

立项带动研发,策划提升绩效——试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集成方案”迟宝东 胡彦博 靳灵芝 (45)

文科学术论文摘要的正确写法杨海文 (49)

大照片小照片运用实例任悦 (53)

学术期刊封面封底信息翻译刍议王栋 (56)

浅谈学术论文鉴审中的学术交流朱大明 (60)

浅析网络时代电视新闻选题策划与内容选择——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为例李宇 (63)

对跨媒体合作的思考——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跨媒体合作为例钟慧丽 (67)

略议3G网站的媒体特征与受众本位的编辑策略韩冰 (71)

浅论编辑的情怀、理念与追求朱法元 (79)

浅谈图书编校质量审读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李红 倪春梅 (82)

找回工作中的真实马学海 (93)

中国成为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思考柯维 (4)

加强总编辑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必然要求李朋义 (7)

与时俱进,履行职责,做好总编辑工作——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的总编辑工作高峰论坛综述仁文 (10)

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6)

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登记注册工作总结会议暨人事处长培训在宁波举行仁文 (75)

企鹅出版集团调整全球业务经营架构王艾 (88)

整合媒介资源,促进媒体发展——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陆莹吟春 (17)

关于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吴平 (22)

编辑主体意识及其强化辨正吴有定 (25)

浅谈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蔡雯 (29)

《选题论》再版琐言赵航 (33)

知音共赏、优化升华的主导方——《方舆胜览》部分编辑文件分析熊国祯 (36)

不朽的大师 永恒的传奇——复旦版《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出版札记贺圣遂 (39)

策划出版“清华版工程硕士系列教材”有感宫力 蔡心奕 (44)

浅谈外语学科学术著作出版孙玉 (46)

选题工作的方略与选题论证的工具杨九诠 (49)

浅议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五个方面——以中国新闻奖获奖广播作品为例王宇 (55)

收视行为“碎片化”背景下省级卫视的编排思路岳广鹏 (59)

浅析个人博客助力图书营销的几种方式——以部分畅销书作家的新浪博客为例王立平 李军蓓 (63)

正确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蒋玮 (69)

图书出版流程质控链的建立与实施齐学进 周晓洲 (71)

第二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参考答案(2009年) (76)

第二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答题情况分析魏运华 潘正安 李红 (79)

永远的情结张小平 (83)

啊,我那可爱的“红气球”瓜田 (85)

那浓得化不开的情谊——访尼泊尔编辑家协会散记周百义 (86)

浅谈互联网时代青年编辑必备的职业素养萧潇 (89)

《咬文嚼字》批评的特色与意义陈信凌 熊婧婧 (92)

从中国走向世界:我国科技出版的发展之路——评《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研究》谢新洲 (95)

关于出版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的几点思考柳建尧 (4)

商务印书馆对促进国际出版文化交流的贡献杨德炎 (7)

关于编辑创造力的思考贺圣遂 (11)

老树新枝林正茂——访江西教育期刊社社长、总编辑贺林香岑边 (16)

论编辑风格的形成周蔚华 吴燕 (24)

论编辑活动的普遍属性马瑞洁 (27)

精心策划 全程参与——以《我的事业是父亲》为例潘炜 (34)

做好高职教材编辑策划工作的思考郭慧珍 (38)

执行政策法规,做好医学选题策划——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双效选题为例郭向晖 (41)

《重庆商报》的创新发展之路刘建春 (45)

彰显档案魅力 满足文化需求——以《中国档案报》副刊《档案大观》为例屈建军 (47)

编导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要求及应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孙玉双 赵越 (50)

本土化:广东南方少儿频道的制胜策略张瑞红 (55)

2009年度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初、中级)试题参考答案 (58)

旁搜远绍 持之有故——评章宏伟《故宫问学》徐柏容 (64)

我们用什么来续写文明——兼评《出版六十年编辑的故事》胡守文 (67)

海伦·斯诺与她的中国作品王芳 (70)

中国编辑学会第14届国际出版学术会在南京召开 (69)

中国编辑学会第14届年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95)

首届网络编辑与网络文化建设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仁文 (96)

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的历史贡献及研究价值卢培钊 (74)

高艳华与《五四飞鸿》董延梅 (77)

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要求——邹韬奋报刊编辑思想的核心及其时代意义袁新洁 (80)

编辑何以为“大”蒋子龙 (85)

是回忆录,更是启示录——喻建章的《我的七十年出版生涯》编余札记张国功 (88)

我的爱与怕 张利 (93)

回顾与展望——坚定信念,振奋精神 确保新闻出版业健康平稳较快发展柳斌杰 (4)

探寻新规律 迎接新挑战——中国广播2009发展展望王求 (6)

创新经营 发展报业尹明华 (8)

推进三个创新,实现新的跨越彭波 (10)

2009年互联网业可能出现的迹象吴徵 (11)

全国新闻出版(版权)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童文 (5)

、新闻出版总署、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黄涛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童文 (16)

传播动态 引领研发——《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举行创刊50周年纪念活动齐蓉 (34)

敬告读者、作者 (55)

第二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子乐 (59)

第四届全国电子与网络编辑年会在洛阳召开陈少华 (9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转变观念,促进发展刘杲 (12)

编辑的使命——由两本再版书谈起李春林 (14)

改革开放30年校报编辑理念的发展创新汪保安 (17)

好书:体现着多重价值——参加“读一本好书”有奖征文引发的思考薛正昌 (20)

“外向型”出版物价值的实现与提升——以《快乐汉语》为例施歌 (22)

策划需明智 实现靠坚持——出版《现代经济辞典》的点滴体会芮从东 (25)

图书策划五个“点”熊穆葛 (29)

生活书店的“联合广告”范军 (30)

期刊编辑遏制学术腐败的审稿实用方法刘芳 易冰源 (31)

传统期刊网络化拓展的有效范式徐小敏 (35)

创意时代的期刊创意杨青 (38)

转制后少儿期刊编辑队伍的培养和管理——以四川《少年时代》杂志为例史梅 (42)

社科学刊文前摘要需要规范化 (45)

弘扬文化 传承文明 开掘创新——广播评书节目制作的几点体会邹宇平 (46)

充分发挥电视评论的形象性优势李冰 周凤革 (49)

创作电视纪录片的几个关键点赵琪 张芳 (52)

把握重点热点 有效引导网上舆论舒斌 杨国炜 (56)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地方报业集团网站如何提高新闻影响力邱虎 (60)

报纸编辑出版业的新跨越——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报业全媒体数字采编系统尝试“第二次跨越”田胜立 (64)

编辑素质与悟性修养郑一奇 (66)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F0003)

陈廷一传记文学系列 (F0004)

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王一婵 (72)

解析国外期刊动作的“规模化”与“专门化”张守荣 (76)

美国杂志品牌延伸的新媒体转向罗昕 (80)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公寓;管理

大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窗口。为此,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重点要紧紧围绕"进""净""静"做文章。要服务进寝室,管理进寝室,创建环境干净,网络洁净,心灵明净的育人氛围,努力打造和谐安静的育人空间。

1 目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现状

把学生公寓办成一个整洁卫生、优雅舒适、安全方便、文明礼貌的大学生之家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公寓管理的目标。但是,现在的许多学生公寓存在综合管理松散、学习气氛不浓、生活状况堪忧、网络管理缺乏、学生各自为政等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管理服务与育人脱节。许多高校的公寓管理以物业为主,特别是引进了一些社会化公寓,由投资公司的物业负责对公寓开展管理服务,他们只注重对物质的管理和维护,如发现有被学生损坏的物品,一味用经济的手段解决问题,只要能收钱就维修,不会在追究学生思想方面下功夫,同时,在维修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因为收费或罚款的不合理与学生发生争执或矛盾,引起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学生的安全和环境卫生的保护也可能是物业工作的重点,他们只注重门卫和外部环境的维护,但对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公寓的文化建设等方面不会关心,从而造成管育分离。二是管理工作存在盲点。学校宿舍虽有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了宿管老师,但他们只在维护学生权益、保障学生公寓正常运行上开展工作,重视白天的管理,轻视晚上的管理;重视上班时间的管理,轻视业余时间特别是节假日的管理。上班时间坚守岗位、尽心尽责,但下班后把维护寝室秩序的工作全部交给学生宿管组织,以学生自治为主,学生干部和学生之间经常出现矛盾而没有老师及时协调处理,造成工作被动。三是存在部分领导和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淡化寝室教育的现象。寝室是老师很少涉足的地方,除辅导员老师外很少有其他老师和领导去寝室,甚至有的辅导员老师深入寝室的工作也做得不够,不能全面地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淡簿,没有真正把公寓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场所。四是宿舍卫生状况堪忧。学生集体生活的意识差,个人卫生习惯欠缺,导致不少寝室垃圾成堆,异味浓烈。有的物品摆放杂乱无序,不及时处理垃圾,甚至乱扔乱丢,使不少寝室里经常发生垃圾危机;有的对卫生间的使用和维护随意性大,至地面污迹明显,蹲坑更是黄迹斑斑;有的寝室布置缺乏整体美观,存在乱拉乱接,乱贴乱画的情况。四是网络管理存在漏洞。学校对网络的管理不严格,随意上网,不安全上网现象存在,很多同学拥有电脑,手机也具有上网功能,有的学生沉溺于网中,上网聊天,或打游戏,或浏览黄色网站;有的因网瘾造成生活没有规律,饮食紊乱,睡眠不够,对身体和学业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因与同学交流很少,或因上网影响其他同学正常的作息,使得同学之间出现情感淡化现象,友情淡薄,缺乏宽容、理解和尊重,矛盾不断;有的产生网恋至情感受骗、财产受损,还可能出现个别有轻生倾向。五是就寝环境需要改善和加强。一是部分学校抓就寝工作不力,学生没有统一的就寝习惯,到了就寝时间依然不睡,上网聊天,打斗娱乐;二是有的公寓建在不是临街就是在生活小区,周边环境对学生就寝产生一定影响,学生睡觉不踏实。

2 注重公寓管理,实施全方位人才培养工作。

(一)建立"六进"管理制度,全面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公寓的管理。通过建立各种制度,督促领导、老师、管理员走进寝室,走近学生。

(1)建立领导干部进寝室制度。规定学校所有领导干部,包括部门处室的干部在内,要有一定的次数和一定的时间,到学生公寓里去调查走访,接触学生,与学生交心谈心,观察学生现实表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收集学生存在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填写下寝情况登记表,由公寓管理部门对反映出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后,会同相关部门处理。领导干部经常的进寝室,能给学生思想上温暖,心理上安慰,生活上帮助,学生普遍欢迎;同时,通过深入基层的调查,对本人或本部门在为学生服务方面是否执行到位,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状态,为今后的工作安排和决策调整大有好处。

(2)实施辅导员工作重点进寝室制度。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为更好地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辅导员可能经常性地与学生开展谈心活动,对全面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掌握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学生寝室是很好的师生接触点。有时为了解学生在寝室的状况,甚至可能因化解矛盾冲突的需要,要求辅导员在第一时间到达学生活动生活的寝室,如果辅导员老师平时就在学生寝室里面,发现问题也及时,解决问题也方便。实施辅导员办公地点或生活居住进寝室制度,既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也方便辅导员开展工作。

(3)党团支部设置进寝室制度。党团工作进驻学生公寓,也是开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生长点。具体做法就是以辅导员为首,安排学生党员和团干部组成公寓管理辅助小组,协助开展公寓管理工作。可根据学生党、团员的情况,在公寓成立党小组,设立"党员示范寝室",建立党员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寝室发生异常情况时,学生干部、或者信息员将学生寝室的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领导老师。可选定素质良好,工作方法得当的学生党员、干部协助公寓管理工作,既督促别人,又约束自己。

(4)寝室文化建设进寝室制度。把公寓建成学生的温馨之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搞好公寓文化建设,丰富公寓文化生活。通过文化进寝室建设,既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起到了充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目的;有利于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一是开展"星级寝室""党员示范寝室""十佳寝室"等文明寝室的评比、挂牌、表彰活动;二是开展寝室文化艺术节,丰富寝室文化的内涵,提升寝室文化的底蕴,积极营造"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让寝室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起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5)安全教育进寝室制度。学生公寓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公寓的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制定《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公寓公共设施管理制度》,《学生寝室几准几不准》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规范学生寝室行为,达到安全的目的;要建立健全学生公寓消防安全志愿者队伍,组织学生和管理员们参加消防知识培训与演练,教育学生特别是男生不卧床吸烟;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和违规使用电器,开展不定时的突击检查,严防火灾发生;要充分发挥好技防功能,安装电子监控设备,覆盖所有公共部位;教育学生提高警惕,阻止外来传销、推销人员进入公寓,谨防受骗上当;保管好贵重物品,防止寝室出现财务损失。教育学生不外宿,不留宿,加大对学生就寝的检查力度,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团结友爱,不发生打架斗殴事件,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6)服务工作进寝室。宿舍管理员要经常进入到寝室内部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对学生提出的服务要求,做到不推、不拖,快速处置,不留服务死角。

(二)搞好公寓环境卫生,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创造安静舒适的就寝环境。

(1)保持寝室环境卫生。为使管理和服务工作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使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可以制定《学生寝室卫生管理制度》、《学生寝室卫生评分标准》、《星级寝室评比办法》、《党员示范寝室评选办法》等卫生管理制度,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必要时在每个寝室内张贴卫生管理制度,时时提醒他们,强化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能使学生自觉按照卫生管理制度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建立以学生工作部门、宿管人员、学生会组织为主体的卫生检查网络体系,对寝室卫生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的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

(2)通过制度约束网络行为,营造网络文化,建立网络道德。学校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学生宿舍网络的使用管理规定》,维护宿舍网络秩序,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规定学生不得在校园网上从事任何违反国家和学校网络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等网上信息安全的活动。倡导"文明用网,绿色用网"风尚,以此来保证校园网安全、畅通、高效地运行。强调"监控"与"引导"相结合,采用"疏、导、堵"的方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每幢宿舍招聘学生网管,配合网络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网络舆情报告制度,通过网络信息监控、收集和舆情研究,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充分发挥大学城网络空间开展教育的功能,引导学生科学利用空间,密切关注网上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在网上反映的问题及时给与答复或解决。学校还可以以网络为主题,开展一些网络文化活动,如举办网络文化节、网络辩论赛、网页设计大赛、网上征文、网络专题研讨会等,发挥"网上"正面教育功能,推进网络阵地建设。

(3)减少周边噪音干扰,创造安静的就寝环境 最佳适合人们健康睡眠的噪声应该是低于30分贝,相当于别人在你耳边悄声说话。如果处于某种噪声中,就会影响睡眠,虽然可能会慢慢习惯,但还是会减少深度睡眠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高于30分贝的噪声中入睡。寝室周边要尽量避免有大的施工、娱乐及汽车产生的噪音干扰,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教育和督促学生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学生只有保证好的睡眠,精力才能充沛,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公寓的工作,既是管理工作,也是服务工作,更是教育工作,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总结,运用新思维,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保证公寓的安全和稳定,为校园内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院的学生教育和公寓管理工作在和谐的氛围中发展和前进。

篇7

网络出

>> 辽源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初探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浅谈 诸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初步成效 浅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浅议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我国试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创新城市水管理模式,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景观建设所需要把握的方法及原则 珠江三角洲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思考 鞍山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烟台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路径探析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浅谈临沂市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的经验 水网建设在曲阜水生态文明城市中的作用 乌当:“四轮驱动”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贵阳:在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突“危” 发挥比较优势 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关于黄石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9078;51379079;51409103);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11-22);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4IRTSTHN028)

作者简介:

王富强 (1979-),男,河南济源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生态水文学等方面研究。E-mail:

摘要: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等6个方面、20项指标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年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18分(得分率72%,下同)、水资源优化配置9分(60%)、防洪排涝体系6.5分(65%)、节水型社会建设14分(70%)、水生态保护与修复9分(45%)、水文化建设6分(60%),总分62.5分,整体刚刚达到水生态文明城市标准。可见,郑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相对较好,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等方面稍显欠缺。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现状评价;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郑州市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4-0639-04

Assessment of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urba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Zhengzhou

WANG Fu-qiang1,2,WANG Lei1,WEI Huai-bin1,2,ZHAO Nai-li1

(1.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45;2.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Water Resources Efficient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46)

Abstract:An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as developed with 20 indexes from six aspects,including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and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urba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Zhengzhou.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the score of 18 (scoring percentage is 72%,same hereinafter),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has the score of 9 (60%),the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ystem has the score of 6.5 (65%),the water-saving society construction has the score of 14 (70%),the 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e system has the score of 9 (45%),and the water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the score of 6 (60%),thus the total score is 62.5,which indicated that it reaches the standard of urba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water-saving society construction perform well in Zhengzhou,whil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e system need more work.

Key words: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urrent situation assessment;assessment index;assessment standard;Zhengzhou City

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地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1]。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1月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 号),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以及水害防治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3]。目前,国内针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已取得了初步进展,如左其亭[4]、李原园[5]、王树鹏[6]等分别从水资源管理、河湖水系连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的建设等方面,郭唯[7]、张旺[8]、陶洁[9]等分别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三条红线”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对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

准确评估试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是科学合理制定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的基础与前提。刘海娇等[10]对滨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价;黄茁[11]、唐克旺等[12]对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高华等[13]对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但是,整体来看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尚不能系统全面的评价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因此,本文试图构建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年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进行评价。

1 基本情况

郑州市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总面积7 446.2 km2。全市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水资源总量为13.23 亿m3,地表水7.04 亿m3,地下水7.72 亿m3。郑州市按流域分为6个流域水资源四级分区,其中淮河流域3个区,黄河流域3个区,分别为沙颖河平原区、沙颖河山区、涡河区、伊洛河区、小浪底-花园口干流区和花园口以下干流区(见图1)。

2 评价指标体系

2.1 指标选取原则

按照水利部《关于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要求,应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流域整体布局,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条件,依据可定义、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3]。

2.2 评价指标体系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工作采取对评价区域各项指标进行分级评分的方式,共包括20项评价指标,各项指标评价结果划分为优、良、中、差、劣5个等级,分别对应的评分值为5、4、3、2、1,总分为100分。

参考《防洪标准》(GB 50201-94)[1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5]等相关行业标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16],根据实际调查郑州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对可量化指标的赋分标准进行了量化,不可量化指标根据建设目标对赋分标准进行了界定,具体见表1。

说明:用水总量控制程度指评价区域年用水总量是否达到当地用水“红线”要求,只考虑达标和不达标两种情况;各项指标等级的临界值采取向上兼容的评分方式。

2.3 评价标准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根据总得分情况进行确定,总分在60分及以上认定评价区域达到水生态文明城市标准,总分在60分以下的评价区域不予认定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具体评价标准见表2。

3 结果与分析

3.1 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评价

根据上述建立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3年作为基准年(试点建设期为2014年-2016年)进行了实地调研及数据收集,对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见表3。

3.2 结论与讨论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郑州市十分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2000年相继颁布了《郑州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条例》和《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2007年重新修订颁布为《郑州市节约用水条例》);2002年颁布了《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2008年又进行了修订);2006年编制完成的《郑州市节水型建设规划》获得水利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予以实施。但是仍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管理基础不完善、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尚未出台;计划用水、节水设施“三同时”和用水定额管理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水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重点管理手段执行不到位。评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得分为18分。

(2)水资源优化配置。郑州市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黄河水源的循序高效利用,2002年启动了生态水系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2007年编制完成的《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通过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审议,成为具有约束力的地方法规;2012年又编制完成了《郑州市生态水系提升规划》,规划拟通过补源工程、河湖连通工程等,构建具有多水源保障和水动力特征的水系网络;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完成了《郑州市水资源配置规划》,制订了城乡重大用水调整的战略格局和水资源配置方案。按照“循序利用、健康安全、生态环保、优化配置”的理念,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黄河水源的循序高效利用,实现了“城市用水―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的循序利用,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补给了地下水资源。但受现有引黄工程能力的限制,河道生态用水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城镇集中供水普及率和再生水利用率均处在全国中等水平。评定水资源优化配置得分为9分。

(3)防洪排涝体系。“十一五”期间,郑州市水利投入资金35亿元,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列入国家规划的37座水库工程建设任务全部完工,防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对贾鲁河、七里河、索须河、溱河、双洎河、五渡河、伊洛河等进行了综合治理,已治理河道标准大部分为5~10年一遇,个别堤段达到20年和50年一遇。对城区河道清淤、积水点改造,城市排水系统逐步完善,城区防洪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但是,郑州市水少、人多、地多的本底条件导致供水安全保障的压力较大;另外,由于部分排洪除涝河道淤积、行洪断面小,雨水泵站建成年份较早、设备老化,排水管网干支管系统不完善,整体防洪能力有待提高。评定防洪排涝体系得分为6.5分。

(4)节水型社会建设。2005年以来郑州市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郑州市逐步完善以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强化水资源配置与调控,2010年被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 2013年郑州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2(目标值0.65,下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100%)、城镇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85%(100%)、城镇生活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8.8%(13%)。由此可以看出,郑州市整体用水水平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相匹配等问题依然存在。评定节水型社会建设得分为14分。

(5)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从2009年开始,郑州市相继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城区自备井安全用水监督检查等工作。近两年水质监测显示,郑州市水资源质量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淮河流域全部河流和黄河流域的坞罗河、后寺河、汜水河等。主要原因是本地区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河流污染严重。评定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得分为9分。

(6)水文化建设。郑州市十分重视水文化建设,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水文化活动,主要有河洛文化日、中国象棋文化节(荥阳楚河汉界)、黄河湿地文化节等。同时,结合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生态水系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文化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会议、网络、报纸、画册、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工作,使得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形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但是与水生态文明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水文化建设体制尚未建立,促进水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居民亲水区域和亲水设施较为缺乏等。评定水文化建设得分为6分。

结果显示,2013年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综合评分为62.5分,说明整体刚刚达到水生态文明城市标准。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仍需加强。

4 结语

2013年郑州市刚刚达到水生态文明城市标准。在此基础上,郑州市将在试点期(2014年-2016年)全面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建设中应充分利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良好条件,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

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任务中,第一批试点城市建设已进入中间阶段,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建议有关部门尽早出台相关评价标准及建设任务考核办法,为更准确、更全面考核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3(4):1-6.(ZUO Qi-ting.Discussions on key issues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J].China Water Resource,2013(4):1-6.(in Chinese))

[2] 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R].2013.(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The Views on Accelerating the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R].2013.(in Chinese))

[3] 水利部.关于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R].2014.(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About the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Plan Compiling Outline[R].2014.(in Chinese))

[4] 左其亭,马军霞,陶治.现代水资源管理新思想及和谐论理念[J].资源科学,2011,33(12):2214-2220.(ZUO Qi-ting,MA Jun-xia,TAO Zhi.Modern water management ideas and the concept of harmony theory[J].Resources Science,2011,33(12):2214-2220.(in Chinese))

[5] 李原园,黄火键,李宗礼,等.河湖水系连通实践经验与发展趋势[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12(4):81-85.(LI Yuan-yuan,HUANG Huo-jian,LI Zong-li,et al.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rconnected river system network[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2014,12(4):81-85.(in Chinese))

[6] 王树鹏,张云峰,朱武.云南省区域和行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水利,2011 (15):17-20.(WANG Shu-peng,ZHANG Yun-feng,ZHU Wu.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region and industry water efficiency evaluation system in Yunnan[J].China Water Resource,2011 (15):17-20.(in Chinese))

[7] 郭唯,左其亭,靳润芳,等.郑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及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12(4):86-91.(GUO Wei,ZUO Qi-ting,JIN Run-fang,et al.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Zhengzhou[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2014,12(4):86-91.(in Chinese))

[8] 张旺,庞靖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和下一步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2012 (7):23-25.(ZHANG Wang,PENG Jing-peng.The problems of implementing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needed to solve and suggestions next[J].China Water Resource.2012 (7):23-25.(in Chinese))

[9] 陶洁,左其亭,薛会霞,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及确定方法[J].节水灌溉,2012 (4):28-33.(TAO-Jie,ZUO Qi-ting,XUE Hui-xia,el al.Control indexes of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three red lines” and determining methods[J].Water-Saving Irrigation,2012 (4):28-33.(in Chinese))

[10] 刘海娇,黄继文,仕玉治.滨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评价[J].山东水利,2013(6):23-24.(LIU Hai-jiao,HUANG Ji-wen,SHI Yu-zhi.The assessment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ed city construction current situation in Binzhou City[J].Shandong Water Resource,2013 (6):23-24.(in Chinese))

[11] 黄崇.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水利,2013.(HUANG Chong.Discussions on index system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J].China Water Resource,2013.(in Chinese))

[12] 唐克旺.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3,29(4):1-4.(TANG Ke-wang.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and measures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J].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2013,29(4):1-4.(in Chinese))

[13] 高华,曹先玉,蔡保国.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水利,2013.(GAO Hua,CAO Xian-yu,CAI Bao-guo.Study 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Water Eco-civilization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J].China Water Resources,2013.(in Chinese))

[14] GB50201-94,防洪标准[S].(GB 50201-94,Flood Control Standard[S].(in Chinese))

篇8

摘 要:文章介绍南京

>> 公共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 图书馆文献编目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关于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现状的新探讨 从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看当前编目工作的发展和变化 如何做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编目工作探讨 浅谈图书馆的文献编目工作策略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究 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发展与突破 包头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浅议贵州省公共图书馆纸质文献利用率的现状与提高 浅谈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与城市文明建设 公共图书馆的电子文献建设分析 论图书馆图书编目工作的发展 浅论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 公共图书馆读者文献需求分析及采编工作的应对策略 网络环境下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ALEPH系统.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

/link?url=ZufwMFoExp42jRn14TIcp

6YX4VmxqtBFfx_qtePumatj1wfx1w6wZsR_BEG9

UQ1eQswYqVeso-KiimLYtFR1j_.

[3] 王薇.NACISIS-CAT概述及其在日文套录编目中的实际应用[A].变革时代的文献编目――第二届全国文献编目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4] 东亚语言.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

/link?url=uTvBI0kKfPjYWpU8111

kmskAbYoBrow1Tzc4FcBpe_ACTDpyK_Zjhyj9C

篇9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 图书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图书管理工作是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图书管理工作担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重大变革中,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新观念不断涌现,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图书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如何做好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略谈一些个人看法:

二、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读者需求多样化,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知识的竞争以及学科知识交叉渗透,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表现出多样化。知识的创新与重组使得学科高度综合,知识高度密集 ,读者希望获取来源广泛且经过加工整理的综合型信息。读者所需的信息不再单单是公开发行的图书与报刊,也包括了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地方史志等非公开发行的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扩展了文献载体形式。读者不仅需要到图书馆借阅纸质图书,同时也需要文献在网络上远程传递。信息资源共享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成为一个“互联空间”,打破了传统图书馆之间的界限。图书馆资源建设向“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每个图书馆都是网络上的一个节点 ,每个加入网络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内的任何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每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再是一个一个的孤岛。信息管理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使得对文献信息的收集 、整理 、存储 、检索、传递和业务管理实现自动化。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多媒体文献信息资源,尤其是对视频图像和音频信息的数字化存储 、加工、处理、图像检索和传输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新时期图书管理工作的对策

1.管理制度改革,挖掘馆员潜能

改革图书管理制度,实施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能激发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现代管理科学中,强调一切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如目标激励、竞争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教育激励、荣誉激励等,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实现员工“各得其所,各尽所能”,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要在原有的激励机制上不断创新,形成图书馆自己的一套激励和约束相统一、权利和责任相一致、动力和压力相平衡的运行机制,根据馆员的不同层次,实行多样化的分层激励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图书馆引进竞争机制,可以让馆际之间、馆员之间认识到自身与别人的水平差距,进而充分调动广大馆员的积极性。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图书馆,使图书馆工作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文献管理,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是兼通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信息专家”,必须熟悉市场需求,掌握信息技术,提供信息服务。这样既可以使他们体现个人价值,也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馆员素质

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机制,注重对员工的业务进修和培训,使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结合工作的需要和个人志向,给员工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如馆内制定培训、派出进修、举办专题讲座、在职学习等。图书馆应针对员工所在工作岗位的特点,进行重点培训,如对信息部门加强据库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搜索工具等方面培训;对采编部门加强网络信息的采集和下载、古汉语、外语等方面的培训;对阅览室加强网络系统维护、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从人本管理的角度出发,现代图书馆要不断为员工创造学习的环境,以提高员工的学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达到图书馆和个人共同发展的目标。

3.强化馆员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图书管理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馆员意识的加强。馆员通过与周围的同事、同行、教师、学生等建立关系,形成个人交往网络,在讨论、交换、分享彼此信息的过程中,增长见识,丰富知识,提高个人管理能力。馆员通过设法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来挖掘个人潜力,培养洞察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管理技能。图书管理工作具有面对面接触的特点,意味着馆员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同时促使馆员积极学习,接受挑战,实现能力的自身培养和提高。

4.营造宽松环境,避免人才流失

大多数专业图书管理员都希望把自己的技能与图书管理工作未来的需求联系起来,这就要求图书馆领导要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馆员目前已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缺乏哪些方面的能力,应发展哪些方面的能力,正确引导馆员能力的发展,提升馆员的能力。图书馆领导还应该授予馆员必要的管理工作决策权,使每位馆员真正成为“管理者”,提高馆员工作积极性,锻炼其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图书馆管理质量。图书馆应该丰富馆员的工作内容,使他们的工作更有挑战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避免一些人才由于怀才不遇而流失。

5.适应形势需要,尽快建立信息化图书馆

首先,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实现“信息化”,说难也不难,其实,简单地说就是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极大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迅速、准确地收集、加工、使用、查询信息提供了可靠帮助和保障。近年来,大庆一中采购了大量现代化办公以及管理设备 ,逐步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网络体系,实现了图书管理的现代化,为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日新月异地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和传播的速度。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交流阵地,要向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模式转变。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硬件设施 ,只是为建设网上图书馆打下了前期的基础,我们还必须开发适用于学校图书馆的系统 ,收藏整理各种文献、资料和与教育 、教学相关的专业书籍。这些工作可能非常艰巨和烦琐,但一旦成功完成,必将为今后的管理、查阅、收藏和利用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其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

从千百年的文明长河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小到个人大到社会,“阅读”占据了我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的部分,是文明发展乃至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阅读增长知识,人们通过阅读传承知识。人们在阅读中获取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并且在阅读中创造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事情。

一、阅读的涵义

阅读是一种社会实践,同时他又是一种文化实践活动。阅读文化就是在这样一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积淀中发展壮大的。通俗的讲,阅读文化就是在社会意识,社会文明,环境制度的制约下的阅读价值观和阅读文化活动。阅读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根基,他体现了我国的国民素质以及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全球越来越关注阅读文化的背景下,阅读文化的培养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因其担负着传播知识和文化交流等义务,它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阅读文化培养的主要阵地。其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精神文化需求旺盛的群体,高校图书馆承担了阅读文化培养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的现状

通过对滁州学院图书馆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阅读书籍类型的比例来看:文学、娱乐类的的通俗读物占50%的比例;应用技术、科普类的读物占20%的比例;体育、艺术类的读书占据了15%的比例。在这些图书中工具书的利用比例最低。从以上的调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阅读目的还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真正以学习知识为主的阅读比例还是小。

(二)从阅读的量来看,每三个月阅读十本以上图书的学生占30%的比例,阅读五本及五本以下图书的学生占50%的比例,阅读一本或者一本一下图书的占据20%的比例,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的阅读量都在五本一下。

(三)从阅读的类型来看,图书占据50%的比例,杂志占20%,报纸20%,电子图书占10%。但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各种数据库的开放,从网上下载书籍资料来阅读的比例在不断的提高。经过调查研究,近年来,因受图书馆的图书采购供货周期不稳定,图书加工、上架及时性的限制以及图书借还周期的影响,现代大学生借助笔记本电脑,手机,以及MP4等代化的阅读工具,他们更偏爱从网上下载自己所需的免费的或者是付费的阅读资料,这种方式既节省了时间,同时网络上存在的高增长,更新迅速的海量的信息资源对他们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他们更容易获取到自己满意的阅读资料。从目前来看,随意电子图书的阅读比例不断的提高,不久的将来电子化的阅读有望达到阅读类型比例的一半以上。因此有人会提出,我们现在的阅读时代即将进入数字化的阅读时代。数字阅读相对于纸质材料的阅读,它不但提供了更多种类的大量信息,而且是一种绿色的阅读方式,除了传统的阅读功能外,它还提供关键字、主题、作者等多途径的信息查询方式,便于读者能更好的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举个最常见的例子,现在电视媒体的一些节目,借助液晶电视为终端输出设备,可以在液晶屏幕上随意的放大,缩小,勾画所要列举的新闻材料及背景资料,以最好的效果呈现给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

(四)从阅读的态度来看,主动阅读的学生占70%的比例,他们认为应该多读书或者是读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只是他们的读书的类型有不同,有的以学习为主要的阅读目的,有的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虽然读书的目的不同,但是他们都认为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剩下的30%的学生认为,没必要阅读或者是认为读不读书都一样的。对于这样的情况,阅读文化的教育显得更有必要了。

三、大学生阅读文化培养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2年提出了“建设阅读社会”的目标。1995年又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其目的在于唤起世人关注阅读以及出版事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同时也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大力倡导全民阅读。从2000年起在全国开始举办“全民读书月”活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阅读活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科学有效第一道阅读活动的开展、培养大学生的读书习惯、培育良好的读书氛围,体现了阅读文化建设的价值。

(一)阅读文化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性格的最终形成阶段是在大学。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大背景下,学生们除了学习,社会及家庭对他们其他方面的要求很少,培养更少,特别是爱好的培养和性格的塑造方面。进入了大学,每个学生都迎来了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经历,家长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小。面对大学相对宽松的课业,学生们有了充足的时间来发展自身。在这一过程中,性格也慢慢的塑造成形。阅读文化的培养,能让学生端正读书治学的态度,汲取阅读中的积极因素,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乐观、勇于求知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困难,挫折的时候,塑造勇于面对,坚韧向上的性格品质。

(二)阅读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起推动作用。在阅读文化培养过程中,学生们会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以及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潜移默化中,学生们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地弘扬我国道德主旋律的读物,感受社会的道德新风尚。把做一个“四有新人”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阅读文化的培养对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取向培养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积极良好的性格塑造,高尚道德情操熏陶培养中,在受阅读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他们的人生价值,人生观势必会更积极更乐观。人生价值更高尚。

四、培养高校阅读文化的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阅读能力,提高科学有效的网络阅读技巧

纵观即将到来的数字阅读时代,除了它带给我们的好处外,不可忽视其存在的弊端。当大学生面对网络海量的阅读资源及无限的链接资源时,由于其网络阅读技巧的缺失,容易产生盲目与焦躁的心理。例如:网络信息的检索技能,网络信息的分散及冗余。让大学生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慌乱无措。同时网络阅读环境的虚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的阅读的真实感,增加了学生的心理错落感和孤独焦虑感。

(二)开展阅读服务,确定“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

学校的全体师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动了解及关爱学生们的阅读需求及学习状况,全心全意的为全体师生读者服务。了解师生们对阅读的需要是什么、需要的量是多少以及需要的程度如何;了解他们在阅读当中存在着哪的硬件和软件的困难,以及希望达到的目的及好的结局途径。对于战斗在一线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讲,主动的服务还包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以及个别交流的形式来听取师生的意见,更快更好的掌握师生们的意见以及需求,更好的改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优化服务内容及形式,提高服务质量。

(三)开展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指的是大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阅读选择能力、阅读评价能力以及阅读效率等。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具备了这种素质的大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较好的实现知识价值的传递以及自身价值。对于这种素质的培养,首先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指导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把图书馆的各方面的情况介绍给读者,使他们更好的了解和利用图书馆。例如利用“入馆教育”这种形式,对每届新入学的大学生开展的服务教育活动。让新生从一入学就开始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其次,帮助大学生增强阅读意识、了解阅读知识、掌握阅读技能。可以通过开设阅读指导课,采用教室课程的教学模式或者深入图书馆实地,采用实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行训练。这两种方式相结合不但有助于阅读技巧的培养而且还能培养师生们自助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创新信息、利用信息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大阅读服务的宣传力度,创建和谐的阅读文化,打造特色的“阅读文化”

首先,通过图书馆和学校团委,学生会等各个部门合作,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共同打造健康、积极的阅读文化;其次通过“阅读文化节”、“读书赛”“书目知识竞答”等活动打造校园阅读活动模式。最后通过成立“阅读协会”,形成固定的阅读联盟,为热爱阅读喜爱阅读的师生提供固定的活动空间,由学校少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定期评选优秀的读者,由此带动更多的学生来加入该协会;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面对面的交流,增强读书的乐趣,并且给予更深层次的指导;学校还可借助自己的BBS设立专门的读者天地,开辟更为广阔的学生间交流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郑惠筠.21世纪大学生阅读需求调查.现代情报[J].2002

[2]张明霞.浅谈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教育[J].昆明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