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互联网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工业设计是指对工业产品的设计活动,目的是让工业产品具有更出色的视觉效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中产生了以审美为核心的设计需求。因此,网络产品的服务者将大量的工业设计理念应用到了信息服务之中,以达成吸引流量的目的,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飞快,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地推动着网络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技术和审美背景下,应着重探讨工业设计的方向。本文以互联网为基础,对其所优化的工业设计进行了分析,以期借助网络特征,折射出当前用户的审美需求,从而促进工业设计领域的发展。
1工业设计组织管理的特征
很多企业在工业设计的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于不了解设计需求,仅将其作为艺术创作,最终导致产品不具备审美价值,无法满足特定受众的审美需求。由此可见,工业设计是一种复杂的设计形式,虽然最终的结果需要以艺术设计体现,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信息的辅助。比如,在设计前,需要调查消费受众群体,以确立其基本的审美诉求;根据消费者的产品应用需求,在产品上更好地展示相关信息等。而工业设计管理需要依靠完善的组织化进行。在我国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较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即“金字塔”模式。该模式也普遍应用于绩效管理中。在工业设计中应用“金字塔”模式时,能提升决策机制的价值,使设计围绕最高决策进行,并能联合各部门的价值表现,实现战略化工业设计目标。在全面进入到互联网后,工业设计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大数据的优化作用。依托于大数据管理,可更好地提炼基础信息,为设计奠定信息传播基础。比如,近年来出现的极简主义、迭代观念等,都是依托大数据而开展的最终设计决策。此外,互联网也改变了原有的组织特征,“金字塔”模式的最底层逐渐虚拟化,这不仅降低了设计成本,还扩大了覆盖面积,使上层设计获得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工业设计获得了人们的重视,该行业的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如果设计工作者的行为可被尊重,则其设计理念便能充分体现。从实践效果上看,基于互联网的工业设计可与用户达成良好的沟通,精准地递送产品信息,并依据数据分析获得更加准确的市场发展动态和方向,从而全面提升产品的服务性能。在现有的组织特征下,工业设计仍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2产品不同时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
2.1产品初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
产品初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是指产品的技术、理念在未受到市场认可时,企业所采取的工业设计管理的特征。互联网产品的管理理念与传统产业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传统产业更注重提升服务价值,即提升产品的应用价值。因此,在以往的经营中,常出现产品虽然实现了超前性,但因售价等问题,无法成为受众的消费选择的情况。比如,Sony公司的Xperia手机具有远超同行业产品的设计表现,但销售量较低。互联网产品的工业设计更侧重于迎合消费者,在产品初期并不过于注重其前沿性,而是基于消费者的喜好选择产品的侧重方向。因此,互联网产品的工业设计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的能力远超过传统行业。
2.2产品中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
产品中期是指产品已经初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由部分产品带动市场革新的时期。互联网产品的工业设计在中期更加侧重于成本管理、价值提升两方面。具体而言,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会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从而减少无用的成本支出,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价值提升方面,产品中期市场已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同类产品,企业必须借助工业设计提升产品的综合价值,包括功能性、附加值、品牌价值的提升,从而大范围地推广自身的产品。此外,互联网时代是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因此,工业设计管理需要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产品中期,从而使自身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2.3产品后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
产品后期被称为成熟市场,在同一产品领域,进入到产品后期便意味着市场已遭到瓜分。此时,工业设计更多的是比拼创新性,从而提升产品价值,并达成销售。而创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①文化理念的创新,也是为下一个产品前期预热;②个性化创新,突出产品独特的文化价值;③精神创新,使消费者产生多元化的精神体验。
3结束语
传统的工业设计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因此,相关管理者必须借助全新的环境,为工业设计管理创造新的生机。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产品不同时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以期为工业设计者更好地认识设计领域的变化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昱.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2014(21).
[2]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01).
篇2
关键词:智能电视行业;商业模式
一 G技术推动智能电视行业发展
G(4rdGeneration)技术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在3G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3G相比,4G技术无论是在信号的稳定性,还是在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作为具有国际化统一标准的4G技术,其逐渐从手机短信、多媒体数据传输的方式中脱离出来,向WEB浏览、可视通信等无线互联网模式发展。
二 智能电视企业现行商业模式了解
目前我国智能电视行业领域,包括终端制造商、平台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应用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均可通过电视终端、平台运营、广告、视频点播、应用消费等方式盈利。伴随着智能电视领域的出现,中国电视行业正经历着一场重大革命,这也是改变当下困局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技术与工业改革的渗透同样给电视领域带来了重大变化。作为智能电视的最初开路者,在硬件领域经营多年的传统企业仍然以硬件制造来获取利益。而中途出现的小米、乐视等,则从硬件盈利模式的陈旧模式中跳脱出来,希望弱化硬件利润,而创造一种以服务收费为主的盈利模式,这也是适应当下形式的一种表现。
三 在新环境下的商业模式分析
在4G技术环境下,智能电视行业迎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次改革创新机遇。单一 硬件 盈利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当下形势,因此,应当逐渐转变为 硬件+内容+服务+平台 的综合盈利模式。
1.盈利方式的转变
目前,具体的转变方式具体可分为两种,分别是整合方式和合作方式。
2.整合方式
整合方式,顾名思义,就是将软、硬件,内容与核心应用进行有效融合的完整生态链模式。传统电视制造商在智能电视的开发上并不具备优势,应用服务匮乏,整合技术、内容提供商应构建完整的产业形态。
简而言之,合作方式就是将各个领域中的领先者整合起来,参与企业各取所需、各展所长。例如,TCL在生产、售后上独具优势,加之爱奇艺在技术、内容上的支撑,无疑会使其在该领域产生较大的震动;创维也凭借自身在制造能力、工业设计等方面的优势与阿里展开合作,充分结合阿里在销售渠道、操作系统等方面的优势,加入战场。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如此术业专攻、发挥企业的强项、默契融合的方式也需要在市场中经历更多的考验。
3.营销模式的发展
目前,这些商业模式仍处在一个探索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该领域整个竞争格局的逐渐稳定,营销模式也将伴随着更多的历练而趋于稳定。传统家电行业已有多年的经验,无数沉淀下来的电视厂商早已有了较稳定的销售途径。家电连锁卖场、商场、超市等仍然是智能电视的主要销售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智能电视的互联网特性也使得线上更便于产品直达目标客户群,加之成本上的优势,线上渠道成为了各商家的重要战场。而乐视、小米等并不具备传统销售渠道的商家则只能在线上销售。小米电视仅在网上销售,乐视超级电视也只在自己的商城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传统电视厂商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官网销售平台,例如海尔商城、长虹官方商城、联想官方网上商城、海信商城等,并且进驻京东、易迅、天猫、苏宁易购第三方平台以扩宽销售渠道。20XX年,线上渠道智能电视销量近两百万台,约占市场份额的10%.虽然线上渠道在智能电视领域的比重仍不足10%,但随着人们生活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电子商务渠道的比例一定会以迅猛的态势飞速发展。
4.国际贸易合作及发展
作为智能电视领域的开拓者,传统电视厂商似乎比跨界入侵者弱,然而,传统厂商多年的品牌、核心电视技术的研发能力以及销售渠道和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却是这些外来者所无法拥有的。在一段时间内,传统的电视厂商仍将在智能电视领域占有绝对的比例。在外来者来势汹汹的情况下,也不乏传统厂商开始寻求跨界合作,以突破桎梏,融入互联网圈子,实现进一步发展。在保持硬件和销售优势的同时,与相关服务、内容提供商展开全面的合作,这也将成为传统厂商转型升级、迎接更多挑战的方式。
高通等芯片厂商正积极涉足智能电视领域。IT厂商进军智能电视市场最大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等方面。然而,就近期发展而言,涉足IT的厂商并没有吸引太多消费者和占据市场的绝对优势。传统电视厂商强势挡道,后有互联网企业半路杀出,IT厂商在智能电视领域的发展依然不明朗。
互联网企业的出现无疑是在智能电视领域的波浪中掀起的一番猛烈浪潮。智能电视本身就具有极为鲜明的互联网特征。而乐视、小米则凭借其独特的互联网思维和自身优势,给智能电视带来了全新的思路,注入了新鲜血液。从前端微利到后向收费,通过低价等各种营销手段吸引用户的关注,同时,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对智能电视的普及有积极意义,也给仍然单一以硬件盈利的传统厂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这种凭借 低价 优势对市场的 搅局 也对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过,智能电视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无论是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还是售后,均有待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
智能电视逐渐成为一种家庭可有可无的摆设,曾经的家庭娱乐中心地位被完全取代。在人们消费观念里,智能电视所承载的并非简单 多屏合一 的概念,而更多地是对人们固有电视观念的颠覆与挑战。从包装设计、操作服务、人机交互,到售前、售后服务以及对用户需求的契合,无不影响着广大消费者对智能电视的选择。无论是产品的持续创新和开发,还是技术上的提升,用户使用方式是推动这一切的核心和根本。因此,无论是哪个环节,都需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以更先进、便捷、实用和契合用户需求的技术手段,更优质的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反过来,这也能推动智能电视厂家不断推出更多便捷、实用的应用,使智能电视真正实现长足发展。
四 结束语
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智能电视的核心价值应当体现在丰富的应用软件上,这也是让电视能够回归家庭娱乐中心地位的关键所在。随着4G时代的到来,智能电视厂家应当着力研究并尽可能地满足用户对视频资源的多种需求,竭力提升4G时代智能电视的使用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区卫生服务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53-02
1社区卫生服务及其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①。
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广泛、方便群众、能使广大群众获得基本卫生服务,也有利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利于将预防保健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在目前来说,社区卫生服务其基本功能主要是以下几项:
1.1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进行社区诊断,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的建议及规划,对社区爱国卫生工作予以技术指导。
1.2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与寄生虫病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和筛查,以及高危人群监测和规范管理工作。
1.3负责辖区内免疫接种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1.4运用适宜的中西医药及技术,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1.5提供急救服务。
1.6提供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保健服务。
1.7提供康复服务。
1.8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1.9开展计划生育咨询、宣传并提供适宜技术服务。
1.10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①。
2社区卫生服务的传统工作方式及其弊病
在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上述功能主要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办事点接诊,定期的出诊、巡诊、提供体检服务,以及电话回访等方式实现的。这个基本上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通常工作模式。
无可置疑,这样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但是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其弊病也是很明显的。
其弊病主要在于,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其基本的特点是被动型的。也就是说,社区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是被动接受病人的需求。
具体来说,只有在病人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社区卫生工作服务才会介入。而平常的医疗培训、电话回访、巡诊等方式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工作模式的被动特征。被动型的服务,往往是滞后的,并不能真正给社区人群以全面的及时的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已经同以往大不相同,同时对服务的便捷性要求也日益提高。而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急需一种新的工作方式来解决社区居民的需要。互联网的出现,对于改变目前这种被动型的服务,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途径。
3互联网与社区卫生服务创新
互联网的出现,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被多数人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引发的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前两次工业革命。从衣食住行、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施加了巨大的影响。
在于医疗服务来说,网络预约挂号,远程会诊、病人病例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药品的信息化管理等,无不带有互联网的身影。但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来说,主要遵循的还是传统的工作模式。而互联网的应用,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还是相当的薄弱。
本文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互联网的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首先是,应当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自己的网站。把网站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与社区居民建立密切的联系,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而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很少有卫生服务机构开设有自己的网站。网站在企业经营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需。随着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巨型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开设网站已经成为了商界的共识。政府也开通了政务网站。通过政府上网,改善政府服务,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成为了一种潮流。而在于医疗服务行业,除了大型的医院,极少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网站,通过网站为社区群众提供社区卫生服务。
建立网站这样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可以为社区群众做很多事情。比如社区服务机构最新服务信息查询、个人医疗档案查询等。
其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如QQ、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工具,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比如可以建立社区居民的QQ群,让居民通过QQ与社区医生进行交流,对居民提出的卫生服务问题进行及时回复。也可以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平台或者微博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信息和医药卫生方面的生活常识。
再次,可以通过网络建立呼叫中心,对急需卫生服务的居民进行及时的回应和处理。
还有,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对行动不便和路途相对较远的居民提供即时的初查和诊断服务,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最后,还可以通过软件,对社区内的慢性病人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对其进行培训,让其通过网络将每日或每周的身体指标情况通过网络反馈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通过软件对其身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给予及时的处置意见。以免病人贻误病情,造成不幸。
总而言之,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加强互联网的应用,对于改善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途径,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创新,必然有着巨大的空间。
篇4
幂律分布(Power law distribution)是一种常见的统计现象。具有幂律分布的数据,表现为一条斜率为幂指数的负数的线。在这里,幂的含义是指乘方,例如x的n次方,其中n就为幂的指数。具体到幂律分布,出现连接数为k的概率p(k),反比于k的n次方。其中,n称为幂数。
对互联网来说,幂律分布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互联网中一些核心的现象,都与它有关。幂律分布不仅在技术现象中体现出来,而且在经济现象中体现出来。因此理解幂律分布,对于深入把握互联网特征,具有技术与经济、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幂律分布在互联网技术和经济现象上的表现
1、幂律分布揭示了互联网典型的技术结构特征。
无尺度网络(scale-free networks)理论首先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无尺度网络理论是复杂网络权威巴拉巴西对互联网研究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幂律分布是无尺度网络最核心的现象。幂律分布告诉人们,网络兼具“大世界”与“小世界”两种属性。后来的六度空间理论,就是在小世界网络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和人们在SNS实践中的发现十分吻合。象《六度分隔》作者瓦茨就说,“不是由人群中的个人直接相互选择,面是他们简单地选择加入数个群组”。现在,这种小世界网络思想,已成为SNS、微信等算法的重要基础。
在发现幂律分布之前,人们对互联网有一种典型的误解,认为网络是扁平化的,把扁平化与无结构等同起来。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网络相当于是介于扁平化(如市场组织)与结构化(如分层组织)之间的一种结构,兼具二者特征,但又不同于二者。
这种不以金字塔方式进行组织的结构,到底是以什么结构来运作的呢?与工业组织结构存在于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关系中不同,互联网的结构存在于联结与节点的关系之中,其中映射着图论中顶点与边的关系的隐含范式。幂律分布归纳的正是顶点与边的关系。
无尺度网络的典型特征是,在网络中的大部分节点只和很少节点连接,而有极少的节点与非常多的节点连接。在统计上,这种技术现象特征就表现为幂律分布。
幂律分布在互联网结构认识上的意义在于,人们终于找到了机械组织与生态组织的区别所在。互联网是有结构的,只不过这种结构不是工业组织那种机械结构,而是生态结构。生态结构具有自组织、自协调的性质。节点与节点虽然只是随机链接,表面上是无组织的,但放在大世界尺度看,却呈现出幂律分布特征。有人提出,“凡有生命的地方,有进化、有竞争的地方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无标度现象”。抓住了背后的规律,人类对可进化的结构才开始入门。人们在哲学上常说的涌现和生成,终于落到了地面上,从空想变为现实。
2、幂律分布揭示了互联网典型的经济结构特征。
令人称奇的是,幂律分布在互联网经济现象中同样呈现出来。著名的长尾理论,就建立在幂律分布的统计发现的基础之上。长尾曲线就是幂律分布的另一种说法。
此前,帕累托在19世纪已经发现,美国财富的分布服从幂律分布,这被称为帕累托分布。随后的数据表明,欧洲各国的财富分布同样服从幂律分布。而且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提出的齐普夫(Zipf)法则已相当接近巴拉巴西的发现。钱德勒则从规模(SCALE)与范围(SCOPE)的对比中,首先从商业上捕捉到幂律的实质性的经济含义。
在整个工业化时代,幂律分布与信息革命深层次的联系,并没有被发现。到了互联网时代,情况终于产生转机,以太网的发明人梅特卡夫开始产生了幂律的感觉。他提出网络价值等于节点平方的法则(Metcalfe’sLaw)。第一次用乘方来表示网络的经济性。幂的本质就是乘方,这里的平方就是幂的指数,而指数是直线的斜率。安德森《长尾理论》则直接发现了幂律分布的商业模式含义。
长尾理论揭示的幂律分布是,少数大热门产品构成短头,而大量小批量产品构成长尾,互联网将推动经济重心从前者转向后者。安德森实际上把幂律分布解释为托夫勒所说的从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转向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转变。这比巴拉巴西的发现要深刻了许多。
幂律分布的技术经济本质及观测尺度
1、幂律分布还可以从更深层次理解,首先要看它把握的对象到底是什么。
无尺度这个词比较特别。它的原文是scale free。Scale固然有度和尺度的意思,但应该译为度的是degrees,比如六度空间中的六度(Six Degrees)。我个人认为Scale还是应译为它的本义“规模”。scale free实际是“规模无限”的意思。
在幂律分布中,立轴应该是scale,即节点的连接数,表示连接规模。横轴应该是节点数。所谓幂律分布在这里是指有少数“爆发”性的节点,获得很大规模的连接;而大多数节点,只有很小规模的连接。所谓scalefree,指少数热门节点规模大得超过了——相对于正态分布和泊松分布而言的——限制。
有人不是这么理解的,而认为是指幂律分布不断延伸,没有尽头,所以叫无尺度。“不断延伸,没有尽头”,在安德森对幂律分布的解释中,是对曲线的长尾部分的描述。与这里节点对应的,是品种数,是异质性程度的刻度而非规模刻度,换成钱德勒的语言,应是对SCOPE(范围)而非sCALE(规模)的计量。所以无尺度如果要指向横轴而非竖轴,应该叫Scope Free,而不应叫scale free。
2、这就涉及对幂律分布更深层次理解的问题,即尺度本身的问题。
无尺度网络(实际是规模无限网络)虽然测出了幂律分布,也发现了小世界网络向大世界网络自然进化的模式,其中对路由在互联网中的特殊作用(短连接)有深刻认识,并对P2P网络发展有直接指导作用,但巴拉巴西同安德森不同,他思维还比较传统,看重的主要还是幂律分布中的短头,而不是长尾。因此观察节点的尺度,还主要是scale,而非Scope。事实上,幂律分布本身是客观的,它可以显示出对它的主观解释之外的内容。巴拉巴西所描述的幂律分布本身已显示,其长尾部分面积(相当于节点数乘以规模数)的总和,并不亚于短头部分面积的总和,这个面积实际上可视为利润的积分,表现的是幂律分布的流量价值。
篇5
从互联网到机器人有迹可循。2013年,美国机器人发展路线报告,提出“From Internet to Robotics”,已将机器人研发提到与互联网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国发展机器人虽然存在一个时间差,但继互联网成为公共平台后,机器人有望成为新的高技术平台。
“机器人+”时代来临
为什么谈“机器人+”?首先我们必须厘清“+”的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所代表的技术或产品是具备领先性、颠覆性的。第二,“+”具有平台特性,具备支撑作用。第三,“+”能支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第四,“+”具备长久性、持续性。
遵循以上四个特征,我们可判定是否能提出“机器人+”概念。
第一,机器人的一个典型特征即颠覆性技术。基于深度学习、人机交互、脑机交互等技术,机器人变革了传统作业、思维和决策方式,只有具备这些共性技术,机器人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机器人+”平台。
第二,数据显示,从1993年到2007年,机器人为美国GDP增长贡献了0.37%,占GDP增长的1/10;对劳动力增长贡献率为0.36%,占劳动生产力的16%。这两个数据表明,机器人效应与当初蒸汽机出现对劳动生产力的影响几乎是同一个重量级。
需要强调的是,机器人不等同于制造业的机械人,其应用平台涉及健康、医疗、国防、服务等,已经成为巨大的商业平台。
第三,机器人对行业尤其对制造业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机器人发展,机器人智能提高,机器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或许会和人类发展相拥而行,甚至会超越人类。目前来看,机器人可以+生产制造、+国防安全、+生活,未来将出现生活机器人、服务养老机器人、助残机器人等各类具有行业特征的机器人。此外,机器人可以+交通、+物流,未来,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等新的交通方式将彻底颠覆我们既有出行模式。
第四,只有与各行各业深入融合,机器人才能真正成为“+”的技术,成为未来新的高技术平台。
“机器人+”三个驱动力
昨天,我们拥抱互联网;今天,我们迎接人工智能的大趋势,拥抱“机器人+”时代。那么,“机器人+”的驱动力何来?如何推动“机器人+”的发展?
我认为有三大要素。一是技术突破。相关技术发展使“机器人+”成为可能,我们称之为支撑,即背后的软件、微电子、信息、大技术、AI、VI等的繁荣发展。二是模式变革。无论是生产模式、生活方式,还是作战方式等,都在倒逼加速“机器人+”时代来临。三是社会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就业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限制,都在加速整个“机器人+”发展。
在机器人领域,中国也将迎来一个机遇窗口。我们有着一流的市场、丰富的技术和人才以及庞大的资金体系。因此,我坚信中国在未来五到十年中在机器人领域一定有所作为,实现率先突破。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和层次决定着机器人智能化程度。我认为,人工智能应分三个层次:计算、感知和认知。从这三方面来看,传统机器人大部分运用的是计算智能,而新型机器人已进入感知智能时代。
但机器人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两方面阻力。一是机器人大规模投入应用后将会导致一部分人失业,带来相应社会问题,二是一些专家学者担心当机器人的感知智能真正达到人类水平时会不会取代人类,这就导致了伦理问题。
我认为,对于机器人这一新兴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未来,机器人所代表的新“物种”或许能与人来相互促进、相互合作,共同发展。而目前来看,机器人走上认知智能道路,还需要一段时间。
机器人颠覆制造业
毋庸置疑,机器人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其在作业、工作能力方面的表现也将超越人类。机器换人的典型应用场景在制造业,十年以后,未来工厂的作业有望实现机器人化、无人化。
“机器人+”时代来临,将改变或颠覆两类人。一是制造业从业者,二是机器人产业从业者。
从机器人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本土机器人所占份额占整个国内市场的10%,后来提升至15%,2015年达到25%,增速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中名列前茅。根据中国机器人“十三五”战略规划,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50%,中国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
尽管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但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无序、低水平的恶性竞争等。机器人是典型的“三高”产业,即人才密集度高、技术密集度高、资本密集度高。第一,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推动高新产业的机器人发展应根据各地优势因地制宜,不要盲目鼓励开发,导致企业盲目跟从;第二,企业首先应判断自身是否具备相应能力,其次应根据自身所处产品链、产品线及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找准定位,避免白热化恶性竞争。
篇6
现在IT圈子里有个话题不可避免,就是经济危机,但同时也有很多积极的信号,不可忽视。在特定的部门中,依然存在着极大的发展和增强潜力,比如说在上网本、小型电脑、数字音乐、无线设备方面,这些领域都在逆市高速发展着。有一些数据可以充分说明这个趋势:IDC调查显示2009年上网本的需求量将达到2600万。上网本季度增长率为160%,而中国预计在2012年实现上网本销售突破500万台。今年作为3G元年,3G电话将快速发展。据CCID调查显示,TD-SCDMA手机将突破1000万台。
设备商机凸显
微软Windows Embedded全球高级市场总监Ilya Bukshteyn表示,设备业务会继续蓬勃发展,而这一点也是和它为用户(购买和使用设备的用户)提供的一种令人愉快的连接性体验是密不可分的。换句话说用户不会购买无法使他们的音乐和PC机连接的设备,他们也不会购买不会和他们想要的媒体、媒介联系起来的电视机,更不会购买与他们希望得到的服务无法连接的导航仪,所以展望未来,他认为这些有着比较好的增长潜力的业务类别应该是能为用户提供非常愉悦的连接体验的,同时为企业用户带来便于管理的连接设备。
而微软正是看到了设备的这种发展趋势,希望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为用户提供超越各种设备的连接体验,例如Windows已经成为PC机和服务器全球优秀的平台,而且能够提供像Xbox与电视机连接的平台。
为了让Windows的功能能够进一步从PC机上拓展到各种各样的设备当中(包括电视机在内的各种各样的设备,除了电视机之外,还包括电话、移动导航仪和移动音乐播放器,以及电子图书读取器和电子字典等等),用户可以在所有类型的屏幕上或者是显示器上都能享受到Windows的功能。微软还提供了“云”服务,可以将所有的盟示器和屏幕有机地连接起来。
以个人用户使用的设备为例,正在发生一系列的革命。个人用户使用的设备五花八门,翻新十分迅速。
个人用户使用的设备连接性也是不断提升,当然由于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这种豁然提升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是大的方向不会变化,展望未来可以看到个人用户使用的设备会呈现出一种非常快速的连接化提升的趋势,也就是说他们的设备会更抢占互联网的一些商机。
由于出现了这样一个大的趋势,有一些人认为将来会出现一种全新类别的设备,某种程度上叫做“移动互联网设备”,它可以上网浏览、播放音乐,但是在微软看来并不会出现一种全新的设备。现在已有的这些设备功能将会被进一步丰富,在功能上会实现继续突破和发展,比如说移动导航仪,移动媒体播放器,电子图书阅读器等等,它的功能会进一步演化,功能当中会涵盖出非常多的与互联网相关的功能,比如说移动导航仪,或者是媒体播放器,它有安装的浏览器,或者是移动导航仪也可以播放媒体和音乐等等,因此,在Ilya看来,现在已有这些类别的设备功能会得到强化,它会附加一些具有互联网特征的功能,它有一个新的名字,英文缩写是“CID”,或者叫做“个人用户互联网设备”。
企业的机会
对企业来说,现在设备是发展或者增长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主要是有三个原因。
第一点,对于企业而言,通过设备实现了效率的提高,实际上就等同于节约了成本,比如说通过一个POS机可以有效地降低每一笔交易所花费的时间。对于像沃尔玛这样大的零售企业来说,如果每一笔交易减少了一分钟,每一年可以为沃尔玛节约上亿美元的费用,同样的道理在中国这样大的市场当中效率的提高也同样意味着成本能极大地降低。
第二点,这个设备对于企业意味着巨大机遇的原因就是你可以通过它获取大量有帮助和相关的信息,而信息的获取就意味着商业上的决策可以做得更加好,更加明智,比如说用户可以通过信息查询台了解人们消费的习惯,获取这种习惯的信息,通过服务中心了解客户对于产品的满意度;通过机器人了解工业设备方面的信息。所有这些信息的搜集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销售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你的客户所思所想,在机械发生故障和问题之前企业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可能会发生,并且找到合适的材料和配件修补它,这也就意味着通过设备获取的信息和数据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商业智能,而更好的商业智能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做出更加明智的、更好的商业决策。
第三点,这些设备和屏幕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新收入的来源,比如说同样是服务中心的显示屏,它除了播放广告之外,还可以提供一些像彩票或者是香烟的信息,原来如果没有,可能消费者会走到其他的地方买这些彩票或者是香烟,如果有了这种屏幕,有了这样的一种设备,实际上它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关于产品广告的信息,同时它还可以针对特定目标群体提供一些可用的产品信息。
比如说在商场里面某一个时段可能会有一些打折的活动或者是某一类型的消费者可能比较喜欢这种产品,因此通过这些设备和屏幕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新的业务和收入上的来源,会刺激到业务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基于上述三个原因,Ilya认为在全世界范围内设备的业务增长实现了一个迅猛上升的态势,而且我们会看到更强的彼此之间互相连接的企业级设备,各种设备当中有―个特定的类别是我们认为在中国市场业务会增长得比较快,其中包括数字控制中心、POS的服务点、信息台、工业自动化设备和瘦客户端。
其实无论是面向消费者还是企业用户提供的各种具有无缝连接体验的设备,它们背后强大的推动力都是源自微软的“软件+服务”战略。
微软不但可以提供优秀的软件,同时通过其专业的服务,使得无论是开发者、设备运营商还是最终用户,都能够顺畅地享受到这种连接体验。来自北京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基融通”)的副总裁兰增强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
微软在POS产品方面,与富基融通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富基融通和微软有着共同的客户,富基融通为零售行业客户提供的所有应用和服务都能够在微软的系统上进行部署。
篇7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产业;
Abstract: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comprehensive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ntrol technology, is by the family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access network, community safety system, residential property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and small area a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to support to realize. That is now in the ascendant for its various networking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roduced to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will certainly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things networking;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物联网能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 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或长或短距离的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在局内网、专用网或互联网环境下, 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 实现对“万物 ”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 的管、控、营 一体化。融现代建筑技术与通信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于一体的智能建筑悄然兴起, 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一、物联网特色的智能建筑系统组成
1、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BAS)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通常包括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等子系统。根据我国的行业标准, BAS又可分为设备运行管理与监控子系统和消防与安全防范子系统。一般,这两个子系统应统一组织,以便在发生灾情时, 能够按照约定实现操作转移, 进行一体化的协调控制。BAS的功能有:
(1)自动监视并控制各种机电设备的启停, 显示或打印当前的运行状态。如冷水机组正在运行时, 冷却泵出现故障, 备用泵自动投入等。
(2)自动检测、显示、打印各种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其变化趋势或历史数据。如温度、湿度、压差、流量、电压、电流、用电量等, 当参数超过正常范围时, 自动实现越限报警。
(3)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 使之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如空调设备, 室内人员可自动调节,自动优化到既节约能源又感觉舒适的最佳状态。
(4)检测并及时处理各种意外、突发事件。如检测到停电、煤气泄露等偶然事故时, 可按预先编制好的程序迅速进行处理。
(5)实现对大楼内各种机电设备的统一管理、协调控制。如火灾发生时,不仅仅是消防系统立即启动投入运行, 而且整个大楼内所有有关系统都将自动转换工作方式、系统工作:供配电系统立即切断普通电源, 确保消防电源;空调系统自动停止通风, 启动排烟风机;电梯系统自动停止使用普通电梯并将其降至底层,自动启动消防电梯;照明系统自动接通事故照明、避难引导灯;广播系统自动转入紧急广播、指挥安全疏散等。整个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将自动实现一体化协调运转, 以使火灾的损失降到最小。
(6)能源管理。自动对水、电、燃气等的计量与收费, 实现能源管理自动化。
(7)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运行报表和设备维修管理等。
2、通信网络自动化系统(CAS)
通信网络自动化系统是保证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 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电话公网、数据网、计算机网、卫星以及广电网)相连, 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
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并能适应现代通信网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及个人化发展的趋势, 向使用者提供快捷、有效、安全及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务。
3、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系统中存储和流动, 并通过软件系统管理各种设备自动地按照协议配合工作, 使办公人员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 改善工作效率和质量, 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OA包括电子数据处理( EDP)、信息系统管理(M IS)、决策支持(DSS)等子系统。
4、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具有以下的一些功能特征:
(1)住宅内部具备完善的、综合了安保防灾措施与生活服务的智能控制器。
(2)住宅小区与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信息交互能力。
(3)小区内部具有完善的安保措施、全面的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的社区服务管理。
(4)为小区内住户提供多媒体的多种信息服务。
二、楼宇智能系统存在的问题
1、初期建设成本高
因为每个系统的部件都不能共享, 不能融合, 必然导致整体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目前, 国内通用的楼宇智能系统大多是通过多个独立的子系统来满足智能化的要求。每个子系统各自为政,有独立的传感器、独立的控制器, 甚至后台的管理系统都是独立的, 缺乏总体集成的概念和系统发展的考虑。
2、管理及维护成本高
因为每个系统都要不同的人员去管理, 需要不同的技能, 所以在管理方面, 会带来许多额外的开销; 每个子系统都得单独维护系统, 不能统一远程校调、维护。系统维护困难, 使用成本高。不同厂家的设备使用不同的通讯总线和通讯协议, 系统及设备相互兼容性差;各家使用不同的布线方案, 不但造成重复布线施工的材料浪费, 而且还使得系统之间的联动、数据资源共享等用户的人性化操作需求的实现变得困难或难以实现, 并增加了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3、系统扩展性降低, 使用不方便。
用户在后期要增加新的子系统及设备, 需重新进行布线施工和调试系统, 扩展性降低; 用户需学习各个系统的不同的使用方法及进入运行多个不同的软件, 系统的联动及关联操作需在每个系统重复设置, 使用极不方便。
软件定制集成, 不可靠难实时。弱电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需要专门定制, 信息需经过交换机等商用级网络路由, 再通过WINDWOS等软件平台交换信息, 环节多, 易受病毒、软件可靠性等影响, 很难实时可靠地进行多系统联动。
三、物联网特色的楼宇智能化系统
1、作为管控对象的“物”本身更加智能化。“物”内部被植入智能芯片, 使得其功能发生质的飞跃, 具备前所未有的“感知”功能。如普通的传感器智能接收信息, 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变换, 而带智能芯片的传感器, 能对信息进行复杂的计算处理, 并自行作出一些“动作”。
2、任何作为“物”的对象都可以列为管控的目标。以RFID 作为基本技术支撑, 任何物品、动植物、人理论上都可以根据需要, 通过贴上电子标签 、植入芯片等, 称为物联网的组成部分之一。
3、充分发挥物联网开放性的基本特点。传统的楼宇智能化系统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封闭的系统, 而物联网是开放的, 具有无限扩展性和连通性。采用这一技术, 可以在世界上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的任一地点, 与自己的物联网相连, 实现信息交互功能。
4、工程建设更加简易。物联网采用互联网技术, 而目前互联网已经是最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技术, 其底层连接方式灵活多样, 各家公司的不同产品只要遵循共同的标准即可实现互联互通。最高层的应用也丰富多彩, 各种软硬件应用已经瀚如烟海, 开发人员具备成熟的技术积累, 终端用户能享受到各种便利。
5、功能更加强大和细致, 让生活更加舒适, 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四、物联网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安全性问题。目前的网络上的各种病毒、木马攻击已经非常普遍,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将非常突出, 应建立一系列可靠的安全防范机制和技术措施。
2、技术标准问题。现在物联网发展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还存在着各种问题, 比如行业标准和核心技术推广, 缺乏协调统一, 技术标准繁杂严重阻碍它的发展。可喜的是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已经于2010年6月8日在北京成立。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19家相关标准化组织发起成立, 还包括12家观察员单位。联合工作组的成立, 将改变各自为战、互不兼容的局面, 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加快建设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统一规范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篇8
【关键词】互联网+ 在途移动封闭式场景 Wi-Fi专网运营平台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12.020 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12-0092-05
引用格式:罗凤娅,王D,陈杨. 互联网+时代的在途Wi-Fi专网运营模式[J]. 移动通信, 2016,40(12): 92-96.
1 引言
互联网+时代也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如餐饮、交通、购物、通信、医疗及教育等),充分利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为响应互联网+政府信息化导向,助力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本文主要讨论互联网+时代在途移动封闭式环境下Wi-Fi专网的运营模式。现代人出行工具趋于多样化,出行需求总量也日益增加,出行人群以商务、旅游和探亲访友居多,在途时间较多且无线网络需求较大,但目前在途Wi-Fi无线网络建设仍然处于空白。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在途用户对于车载流媒体、网络购物、旅游预订等互联网产品拥有极大的消费能力。因此,在途推广商用免费Wi-Fi,集成互联网企业产品,打造品牌效益,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用户上网习惯体现了碎片化、移动性和连续性,随时随地接入无线网络推动了Wi-Fi建设需求。Wi-Fi热点作为现有无线网络覆盖的补充,通过资源整合,结合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为移动网络保驾护航。用户对于商用免费Wi-Fi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免费的流量;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网络增值业务。可以看到,除了解决底层的网络需求外,通过完善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来获取用户,提升用户粘性,也是无线网络建设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用户能够利用无线网络来做什么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 互联网思维下的Wi-Fi热点运营模式
Wi-Fi作为移动设备与互联网的重要接入,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在线服务的需求。
2.1 用户上网行为分析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用户为6.20亿。我国手机用户中通过3G/4G上网的比例为88.8%,而通过Wi-Fi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1.8%,如图1所示,Wi-Fi已经发展成为用户重要的上网方式。
用户上网移动终端逐步向手机集中,手机上网比例不断增加。从用户行为来看,在高铁、长途大巴、飞机和客船等在途移动封闭场景下,Web浏览、视频流、即时通信、文件传输和社交应用等使用比例很高,具体如图2所示:
由此可知,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量日益增长,用户上网特性更趋向于碎片化、移动性和连续性,也就是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入无线网络的需求。其中,碎片化的特征导致无效流量增加,而3G/4G昂贵资费及流量限制经营进一步推动了免费Wi-Fi的建设。移动互联网用户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起一张强社交属性的朋友圈,用户之间资源共享。在未来互联网+时代下,服务经营将取代流量经营成为获取用户的最新手段,使用户产生对平台的依赖性,反向获取用户对免费Wi-Fi的粘性,消费服务。因此,如何建设安全、稳定、有效的Wi-Fi无线网络环境?如何利用Wi-Fi无线网络获取用户,提高用户消费能力?将是Wi-Fi运营的重要课题。
2.2 Wi-Fi商业模式分析
Wi-Fi商业模式从流量性经济向服务性经济转变,通过资源整合提供极致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取用户,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而最终提高用户的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值。目前互联网公司占据产业链的价值高地,部署海量Wi-Fi,通过提供免费上网占据互联网出口,利用大数据分析,采用后向运营模式,互联网+传统企业向信息化运营转型。
目前行业内主要有流量价值、商家服务及业务拓展3种商业模式,具体如表1所示。
3 互联网+在途Wi-Fi专网运营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Wi-Fi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为用户提供在线消费、娱乐的无线网络平台,运营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流量到服务、从前向到后向、从工具到平台,深度挖掘Wi-Fi商业价值,是商业Wi-Fi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3.1 在途移动封闭客舱场景定义
随着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出行方式也出现了多样化。本文所讨论的在途移动封闭客舱场景包含:城市公交、地铁、长途大巴、高铁、飞机和客船。
3.2 Wi-Fi建设运营方式
(1)运营商自建、自运营;
(2)运营商建设、政府部门运营;
(3)运营商与政府部门合建、运营商与政府部门合作运营;
(4)运营商引入第三方公司建设、第三方公司运营。
3.3 Wi-Fi专网运营模式探讨
(1)打造专网APP+免费Wi-Fi运营平台
专网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具有一键联网功能,同时开放平台,与其他社交APP应用联合跳转,支持多种登陆方式,包括手机号、微信、微博、QQ、支付宝等账号登陆,方便快捷且降低接入门槛,吸引客户;
专网APP集成导航页面、资讯以及应用,接入Wi-Fi后只能在专网APP下实现应用界面跳转,限定应用程序使用途径,推广专网APP,聚焦客户;
在专网APP实时地图上可显示在线运行交通轨迹、沿途商户信息,方便用户安排行程;
统一平台管理,多家商户后台配置,上网行为可追溯,设置可控制联网人数及时间等;
针对不同客户群进行精准广告投放、实现频道合作以及应用合作,以获取后向运营的收入。
专网APP+免费Wi-Fi运营平台示意图如图3所示:
(2)目标客户个性化定制推广
对于专网Wi-Fi来说,其所有潜在的收入途径均是来自于大规模、稳定的网络流量,所以迅速扩大其热点覆盖面积,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提高用户使用粘性及活跃度,是专网Wi-Fi得以长期稳定运营的保障。集成办公、交通、旅游、餐饮、娱乐、广告等一系列生活服务于一体的专用APP,给用户提供了这样一个全面的生活应用平台,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享受优质无距离感的智慧城市生活。
借用即时通信、流媒体、新闻资讯等应用吸引用户,提高用户附着在无线网络环境中的停留时间。以网页、应用或平台推送的方式,向目标客户推送商业服务广告,例如:针对商务人群,推送商务服务、移动办公;针对旅游人群,推送网上景点、酒店预订;针对探亲访友,推送娱乐休闲、网购等应用。
(3)开放平台,整合用户需求
O2O服务
整合专网APP平台线上用户需求,与线下商户合作,实行大单式组团制消费。以热点的形式在APP地图上显示沿途商户信息,同一条线路的用户在目的地具有共性消费。与当地商户定向合作,形成一整套线上预订、线下消费的产业服务,包括餐饮、酒店、交通、购物、旅游等。
Wi-Fi环境用户数据的大数据价值
由于专网Wi-Fi使用环境具有场景性和消费性,因此用户数据包含场景信息和消费信息,深度挖掘用户行为轨迹和行为数据,包括地域分布、消费状况、人口属性和周边环境等信息,进行业务拓展,开发新的大数据应用。
4 高铁Wi-Fi建设及盈利案例分析
4.1 高铁Wi-Fi建设方案
LTE-Fi(LTE Fidelity,LTE无线网络)产品是LTE 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客户终端设备)与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结合的产品,利用无线网络回传,实现低成本的WLAN覆盖。LTE-Fi产品可实现统一的网管,并支持对WLAN用户进行认证和计费。其主要价值表现在:可引入广告运营实现多方共赢;解决无有线链路的WLAN热点覆盖;实现快速业务部署和WLAN覆盖;提升网络利用效率(WLAN与LTE)。
在途LTE-Fi解决方案示意图如图4所示:
4.2 高铁专网平台收益分析
以国内某高铁为例,每天运行32对,平均每辆高铁车厢为8节,按LTE-Fi建设模式,每节车厢独立安装一个AP(Access Point,无线访问节点),那么该条运营线路上的32对高铁共需要256个AP,其中初期建设及后续维护成本合计约76.8万元。
高铁专网平台运营模式旨在提供给用户高速免费Wi-Fi的无线网络环境,经营专网平台服务内容以提高用户附着的粘性,实现广告投放、O2O(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服务收益。那么,流量成本将会占运营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开销。这里考虑向运营商批发流量,则每列车每日50元的流量经营成本。
根据我国目前高铁平均上座率30%计算,该条运营线路上的年旅客吞吐量为350.4万人次,广告投放次数为350.6万次,广告每千次投放价值为100元,这个数据将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
CPM=每年广告投放数/1000 (1)
广告收益=CPM×广告价值 (2)
由于缺少实际的场景统计数据,本次数据均参考现有网络平台的运营数据。
O2O平台服务收益=ARPU×用户活跃率×购买转
化率 (3)
通过计算可知,高铁专用无线Wi-Fi运营前期投入成本较大,后期平台运营模式十分重要。除了广告投放、O2O服务平台外,其他收益如游戏分销、APP分销、内容运营(视频、阅读)等更多价值有待挖掘。具体如表2所示。
5 结束语
为了提供给用户随时随地无障碍接入的无线网络,打造智慧城市,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深度挖掘互联网+时代的Wi-Fi商业价值,本文讨论了在途移动封闭式场景下Wi-Fi专网运营解决方案。针对在途移动封闭式场景Wi-Fi运营的空白,包括城市公交、长途大巴、高铁、飞机和客船等客舱场景,结合目前现有商业Wi-Fi的运营模式,提出了适合此类场景的Wi-Fi专网运营模式:打造专用APP+免费Wi-Fi,精准广告投放、实现频道合作以及应用合作,提供用户差异化服务,分析用户行为大数据,拓展业务以获取后向运营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艾瑞咨询. 2015年中国商业Wi-Fi行业研究报告[R]. 2015.
[2]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16.
[3] 赵振. “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10): 146-160.
[4] 朱红梅,王庆杨. 无线城市网络建设策略分析[J]. 移动通信, 2009(21): 23-27.
[5] 李晓阳. Wi-Fi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J]. 信息技术, 2012(2): 196-198.
[6] 顾忠顺,厉爱丽. 无线局域网中Wi-Fi建设及安全性分析[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14): 235.
[7] 殷明. 城市公共区域Wi-Fi建设思路探讨[J]. 科技风, 2015(22): 90.
[8] 陶旭东. 高铁列车在移动Wi-Fi环境下网络广告定价与经济价值评估[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9] 林蓉. 提升Wi-Fi用户认证感知度[J]. 电信快报, 2013(5): 14-16.
[10] 胡建英,彭军. Wi-Fi网络统一运营模式探讨[J]. 中国新通信, 2015(22): 109-110.
[11] 吴苏苏,黄镇,褚志凌. 分域运营―Wi-Fi商业运营新模式[J]. 中国新通信, 2014(9): 23-24.
作者简介
罗凤娅: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现任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二部一级咨询设计师,目前从事无线网络规划工作,曾主持过资阳市“十三五”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眉山市岷东新区通信基站设施专项规划等重要项目。
篇9
物联网是指通过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计算、执行和通信等能力的设备,获得物理世界的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的互联的网络。物联网技术可以连通各种可感知信息的智能终端与面向行业或者客户的上层服务和应用,物联网实现了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目前主要应用在安全监测、智能交通系统、医疗卫生、车队管理、工业自动化和城市信息化等领域。
物联网业务及应用与现有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具有较大的差异,运营商需要对现有网络进行适当的改造与优化以切入和发展物联网应用,并且需要考虑尽量避免物联网业务对现有业务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体系架构可划分为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体系,如图1所示: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条形码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
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行业网形成的融合网络,这部分需要满足M2M应用普及后,新的业务模型对系统容量和QoS的要求。
应用层是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领域技术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
3M2M与H2H通信业务异同分析
从当前的物联网研究成果及业务发展情况来看,物联网业务应用类型主要包含:
(1)位置类:根据获取节点的位置信息提供服务,如位置定位、实时路况等业务;
(2)感知类:根据物联网终端节点获取的信息提供应用服务,如接触/非接触类扫描、环境监控、健康医疗等服务;
(3)综合类:结合以上多种类型的应用而实现的综合性应用。
由于“物”不同于“人”能够主动自觉地判断自己的状态,以产生相应的操作,导致“物物”通信与“人人”通信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对两者的异同分析如表1所示:
表1中的不同之处为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改造和优化提出了具体的需求,而相似之处也为运营商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提供物联网业务奠定了基础。
4M2M业务对通信网络的影响
目前已经有多种类型的物联网业务得到广泛应用,如无线抄表、环境监控、智能家居等,相关行业和部门也开始制定业务规划和设备规范等。从信息的感知到信息的处理之间,信息必须通过网络进行传送。通信网络作为目前应用最广、覆盖最好的载体,在物联网业务应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现有大量物联网应用的业务特征分析而言,主要使用的有两大类业务:短信类和数据类。
短信类业务:如点对点短信、群发短信等,需要接入网、传送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协同完成。
数据类业务:如WAP、彩信等,需要接入网、传送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协同完成。
从网络角度来看,物联网业务的网络特征与现有业务并没有什么不同,区别仅仅在于业务的用户模型会因为“物”与“人”的差别而会有所不同,如短信/彩信数据量大小、发送频率、集中度等。
5M2M业务的网络实现方式和策略
M2M业务的实现依赖于感知层终端节点获取信息,通过传输通道送达网络层进行信息的处理和集成,然后提供给位于业务层的各类特定的应用。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如果为短信、GPRS等类型,需要通过现有通信网络的基础网络、核心网络进入到业务网络;如果为普通的数据流,则经过物联网业务网关,通过传输通道送达业务网络/业务层进行信息的处理和集成。
M2M业务网络承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共网、专网和混合方式。
5.1 共网方式
共网方式下,物联网业务与现有通信业务采用同一张物理网络进行承载。物联网业务自感知层节点获取的信息经过运营商的接入网、传送网、数据网和核心网后到达业务平台,数据流途经的相关网元均同时承载物联网数据流和通信业务流。
共网方式下,为了避免M2M业务对现有业务的冲击,一般会部署业务等级区分策略,如在无线网开展针对物联网业务的拥塞控制机制、数据网启用独立VPN等。
5.2 专网方式
专网方式下,物联网业务与现有通信业务采用不同的物理网络进行承载。严格意义上的专网实现起来成本较高,且无法利用现有基础网络资源,因此不建议全程全网采用专网方式实现。
5.3 混合方式
由于现有运营商的接入网、传送网覆盖比较完善,建议物联网数据流与现有H2H业务共用接入网和传送网。在核心网、业务网、支撑网,根据物联网的突发性、业务量、机器特征等设立独立的网元用以承载物联网业务:核心网HLR可以独立设置,满足物联网特殊号段、特定终端的管理需求;业务网可以设置独立的物联网业务平台;支撑网可以设置独立的物联网运营支撑管理平台等。
5.4 实现方式对比
三种实现方式对比如表2所示:
由于物联网业务与具体行业结合非常紧密,缺乏统一通用的业务特征,为保证现有业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建议运营商发展物联网业务初期采用混合组网的方式先行试点,经过一段时间实际运营后,再行确定采用现有的组网方式或者是共网组网方式。
篇10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经济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160-01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路途是漫长的,在这条道路上,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审时度势,以现代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在保障其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产业调整和市场融合性调整。
1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迫切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发展农业现代化其本质就是带来全中国人民共同奔向现代化的新生活。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并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的产业结构已经根深蒂固,虽然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农村的现代化耕种技术已经全面推广,并获得了较好的产业成效,但是现代化发展的链条化结构还是不稳定,除了应用现代化耕种技术以外,其余的类似于营销、技术推广等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推广还远远不够,其不均衡发展已经构成中国现代化崛起的重大约束瓶颈,其薄弱地位亟需改变。如何在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不仅关系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村现状根本改进,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建构和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实现[1]。
2现代化农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自然资源的局限
农业是依靠自然资源生产的基础产业,当今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却很少,加上非法占用土地的现象屡禁不止,耕地、水源等自然资源的局限十分明显。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有自然资源作为基础条件,在自然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很多农业现代化整合计划就只能搁浅。
2.2 农业信息化发展缓慢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对于农户来说其种植、养殖的各项产业都需要有足够的市场信息作为支持,但是目前我国的90%以上的农户还停留在依靠自己的判断能力来决定种植项目和养殖时间,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蔬菜市场和肉制品市场出现价格浮动,相应的农户的经济效益也变得不稳定,扩大再生产的信心降低,低投入的农户工作成为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模式[2]。
2.3 劳动力不足
受现代化农业耕种技术的影响,农业生产变得较为轻松,这样就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向城市了,农村青壮年劳力的转移,使得农村产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降低,新的技术缺少了人力技术传播的支持,很多新型技术不能引入,得不到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实验的机会。
2.4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大部分农业乡镇企业处于困境之中,产品结构与周边地区雷同,随着农业的生产专业化、地域集中和规模扩大,各种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起来。这些问题都归结于产业化程度过低,农业没有形成程序化的建设模式,独立的产业结构使得多种问题凸显,短期利益不能长期地发展现代化农业,也不能长期保证广大农民的基本利益。
3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3.1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带动农村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及加速农村城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农业信息化建设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战略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例如:农产品网络营销是建立在互联网之上,借助互联网特性来实现农产品的销售与经营活动的一种营销手段。具有跨越时空、覆盖面广、高效率等特点。通过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农产品企业可以扩大市场、提高营销活动的效率、降低产品成本等等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还需要有政府的调节,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相应的网络营销平台,开设专门的网络营销绿色通道,保证农民的产品有更广阔地营销天地。另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要通过地区网络来加强对各种农产品价格的列举和短期产品价格的预测,通过信息网络来保护农户的利益。总之,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也必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大力发展农业先进技术
从农业技术角度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进而实现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改善民生、安稳民意的目标。在大力发展农业先进技术之初应该首先分析当地的农业优劣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状况,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全面的农业现代化指标,采用层析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计算各级权重,构建一个农业现代化指标评价体系。然后根据这些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技术的开展。使得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当然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是在农业技术员的技术传授下开展的,但是也需要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才可以,所以村组织应该鼓励家庭中留有1名年轻劳动力,保证农业先进技术的有效推广。
3.3 发展“以工带农”的市场经济模式
农业现代化及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在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弱势群体的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为了更好地稳定农业发展,以工带农的策略日渐成为经济社会和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焦点和关键。具体措施就是通过发达的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建设的扩大,实现农业结构的区域化布局,大规模的农业发展能够加快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使得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更具有紧密度,将农业的多种产业联合起来共同进入市场环境。这种经济发展途径其本质就是农业市场发展的现代化体现,将农业全面推向市场经济,进而推进农民进入现代化的生活和农村的现代化升级,进一步升级“农业”,为“农业”迈向现代化作出贡献。
总之,农业现代化发展应该认清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先进技术、发展“以工带农”的市场经济模式,全面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