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型课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多点鼓励
在外籍教师的课上你能不断地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You did a very good job.” “well done.” “I’m proud of you.”等等。对于那些表现好或有进步的学生,教师会像变戏法一般,拿出一块糖或小礼物奖励他们。即使学生的表达不怎么样,教师仍然会大量使用鼓励性的言语,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语言,发现现实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之下,我们的老师责备言语有时多于鼓励和赞扬,这样常常会造成学生的消极情绪,如紧张、害怕、沮丧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的产生。正如一位外教所说:“ As a teacher, you must find an excuse to praise your students.”
二、多点激情
东方卫视的周立波为什么能把一个不太有趣的话题搞得生动活泼,笑声迭起,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用他的热情去影响和激发观众的兴趣和热情。同样,一节好的课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更在于教师的激情或热情要能感染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外教老师上课精神饱满,充满激情,他们用生动的肢体语言,丰富夸张的表情和声情并茂的语言去渲染气氛,于不知不觉中感染了学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反观中国老师的课,方式方法很讲究,但缺少一定的可爱,课堂上过分严肃,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气氛。
三、多点活动
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和迅速。”在外教的课堂上,活动和游戏较多,花样层出不穷。特别是对低年龄段的学生,活动和游戏为他们提供了较为真实的运用语言的环境。活动和游戏的特点是寓教于娱乐之中,在活动中产生互动,产生交流,让学生感兴趣,进而参与到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来,这是外教上课的一大特点。
四、多点宽容
这里的宽容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容忍度。在很多中国老师的课上,随意纠正错误是常见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表现难以容忍。学生的话语还没有结束,老师就立刻打断,给予纠正。弄得学生不敢再说,形成语言学习中的焦虑心理,而语言焦虑是英语学习的大敌。对待学生的错误不是不要纠正,而是在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的基础上,因时因地纠正他们的错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英语就是在错误中学习,在不断纠正错误中获得正确的语言知识。教师的情感和宽容可以避免或减轻甚至消除焦虑。外教老师在何时介入错误,何时纠正错误上时机把握得很好,最主要的是,外教老师的纠错对保障学生语言的流畅性是无影响的。
五、多点走动
师生间空间距离越大,就有越多的学生成为消极的听讲者或从事与课堂教学任务无关的活动。教师越向学生靠近,沟通就变得越为互动,也就有更多的学生跟着老师转。有些老师一堂课一直站在讲台前,始终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外教老师则很喜欢与学生近距离互动交流,一堂课精彩纷呈,热闹不断。
篇2
一、课堂教学需要发挥讲解的“导”“启”作用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许多观摩课、示范课,在这些课中,只要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有部分的语文教师在“讲”的问题上能“少讲”就“少讲”,能“不讲”坚决“不讲”。这样的教学思路本来无可厚非,新课程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的教师犯了教条主义,在教学中一味追求“少讲”乃至“不讲”,完全没有深入研究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过于在教学形式上下工夫,没有注重教学的实效。
其实,教学过程中,“讲”不等于完全的“满堂灌”,新课程改革也不排斥老师讲,关键是如何讲。教材是个范例,语文教学要通过范例使学生实现举一反三,培养阅读与作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促使学生“反三”的目标精炼地“讲”,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并不一概反对老师讲,而是倡导精炼地“讲”、启发性地“讲”。从传统的繁琐分析到如今谈“讲”色变,语文教师不能走极端,要立足于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入研究“讲”的艺术,充分发挥“讲”的功能。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老师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评点,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进行点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自学体悟,老师进行精妙启发,学生能够感悟更深入。教师不能该讲不讲,该拓展不拓展,这样教学会缺乏深度与广度,课堂教学中“兵教兵”方式固然有效,但教师的思维、见解还是要发挥主导作用的,恰当而精要的“讲”是非常必要的。
二、合作学习需要进一步挖掘“实”“深”程度
目前,许多的公开教学,都可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法。语文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教师不再“高高在上”,师生之间缩短了距离,学生被启发“动”了起来。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一些教师开展的合作学习存在一些问题,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比较低。例如有的教师将合作学习当作一种形式与装饰,只用很短的几分钟时间,学生其实还未完全进入状态,活动就已经收场;有的学习活动表面看全体参与,实则为好学生包场,中后学生充当了观众;有的没有对学生开展学法指导,学生不会合作学习,课堂秩序难以控制;有的教学氛围看似热闹,实际思维含金量较为低下;有的注重合作结果评价,忽视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等。
学生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开展互相启发与帮助,在不同思维能力、方式、风格的学生中开展“互补”,实现共同进步。但一旦运用不好,合作学习的作用根本无法完全发挥。所以,教师要注重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是准确把握规则。教师要针对学习目标难度运用相应的方法,可以先分工再开展合作,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为集体意见。二是精心选择内容。选择的学习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认知差异,使之变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发挥相互启发的作用。三是加强学习指导。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关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做局外人,要在小组间开展巡视,及时掌握学生合作的成效、探究的焦点、思考的难点等,还要判断学生需要什么,怎样开展引导,灵活组织安排教学过程。
三、课堂提问需要进一步落实“追”“扣”功能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引下,经常可以听到老师们在教学中这样提问学生:“你明白了什么?”“读了这部分内容你领悟到了什么?”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方向,学生有不同于别人的感悟,教师实行开放式答案。但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将“读明白了什么”“感悟到什么”“你认为什么”等问题当作“万金油”,没有针对教材的特点,没有注意时间场合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机械地使用,导致学生思维深度受限,见解肤浅,加之教师缺少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成效低下。
2000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揭示了启发式教育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学生只有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的启发才可以发挥最大作用,才能启发学生拓展思维。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都要统筹考虑课中哪部分提问有效,哪部分提问是多余的,哪些提问有待于继续改进等。教师在教学中提问要注重实效,发挥“追”与“扣”的功能,有些问题要“穷追不舍”,例如“你读懂了什么”等问题,学生的回答如果深度不够,教师不能就此了结,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读、悟或开展适时适度的启发,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同时,教师设计的问题还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紧扣重难点,要有启发性,能够抛砖引玉等。
篇3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教学;政治课教学;应用;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师范政治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无论是哪方面的教学,其方法都是一个很为重要的问题。在多年的政治课教学中,我尝试了运用发散性思维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发散性思维教学是指教学中运用已知的条件或知识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选择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由顺向思维教学、反向(逆向)思维教学、侧向思维教学、众向思维教学等几个部分构成。几个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相互联系,互相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使用。
一、由已知的相同或相似的条件进行类比或者类推能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的教学内容可运用顺向思维教学。例如:我在《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时,就运用了顺向思维教学的方法。我先为同学们介绍了从黑龙江飞到梵净山脚下,扎根山村搞教育的金凤凰---张瑞玲的故事。张瑞玲从小立志当一名教师,献身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学毕业后,听说贵州的梵净山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缺乏小学教师,她就毅然离家只身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承担起了该村小学繁重的教学任务。在工作中她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还不够用,于是,又考入思南师范(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学习深造。通过努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回到了原工作的村小学。学校条件差,她带领学生搞勤工俭学,学生有困难,她时刻给予关心和帮助。有的学生家里贫穷,读书有困难,她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部分钱来为他们买书、买作业本。在教学上,认真钻研,诲人不倦。由于她的努力,汗水没有白流,她教的班,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升学率大幅提升。她多次被乡、县教育主管部门评为先进,还被选为县人大代表。还荣获了“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介绍完张瑞玲的事迹后,我利用顺向思维的教学方法,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张瑞玲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是怎么样做的?我们毕业后,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怎么做?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同学们进行顺向思考,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了这样一个答案:毕业后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就要像张瑞玲同志那样去做,热爱教育事业,认真钻研教学,关心爱护学生,诲人不倦,不计较个人得失。这个结论正是要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现在通过顺向思维教学,把它转变成了学生自己的认识。这样既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又加强了道德教育的感染力。
二、在教学内容中有两个或几个事物同时存在互相对立特点或 本质特征时,可以利用反向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所谓反向思维教学方法教学就是在对特点或本质特征相互对立的事物进行教学时,由已知事物的特点或本质特征推出对立面事物的特点或本质特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我在讲解民主制度的时候,就运用了上述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先为学生讲解了三个问题:一是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什么,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资产阶级对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二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服务对象,资本主义民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它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为资产阶级服务,是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三是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资产阶级用全民性掩盖其阶级性,用形式上的公平掩盖了根源上的不公平。所以它是虚伪的民主。那么社会主义民主又怎么去理解呢?讲了上述内容后,我要求学生从它的对立面去理解并回答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关问题。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社会主义民主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资产阶级及其他少数敌对分子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为公有制经济服务,它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民主不掩盖其阶级性,它具有真实性。这样,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不用教师再细讲,学生已有清楚的认识。
三、从正面或一个角度进行论证或者说明不能令人心悦诚服的教学内容,可以利用侧向思维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侧向思维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遇到有教学内容从一个角度或从正面难以讲清或说明时,可选择另一个角度或者从其另一面去阐述或说明。比如在讲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时,如果从正面直接讲解,显然有些单调和枯燥,往往会给人一种说教的感觉。为避免这一局面,我选择了它的一个侧面进行教学。我献给学生讲了一个我校的老校友全国先进教师王通富的先进事迹,王通富同志所在的小学偏僻简陋,没操场,他利用课余时间,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春夏秋冬,一个人坚持挖,手打破皮了,用块布包起来又接着干,鞋破了补起又穿,硬是一个人坚持把学校旁边的一个小山挖掉了,为同学们锻炼和上体育课挖出了一个小操场。教学楼破了,一个人从很远的地方去扛木材来把它修好。在他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他所在的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此他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同学们听了以后,很为激动。接着我向同学们发问了:王通富同志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这时同学们有话可说了,于是纷纷发言。有的说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劳动;有的说他艰苦朴素,为人师表;有的说他关心学生,以身作则;等等。最后我对大家的发言做了总结,肯定了大家的发言。指出大家讲到的王老师的良好品德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和要求的具体体现。王通富同志是我们学校的校友,又回到学校做过报告,用他的事迹进行教学,同学们觉得亲切,生动,乐于接受。道德准则和要求再也不显得枯燥了。这样引导同学们从侧面来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和要求,教学效果自然非常好。
篇4
摘要: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英语课堂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优化了学习过程,使得英语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但也要正确对待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正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常态行为,边实践边反思,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遵循网络教学资源运用中的科学性,使每一节英语课的教学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髓。
关键词:试论 高中 英语 教学 行为 反思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迅速普及与推广,教育教学中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亦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不断深入而日趋成熟。然而凡事皆有其两面性,如果片面夸大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就会偏离了课堂教与学的实质。不少教师自视扔掉了粉笔,握住了鼠标就是更新了教育观、解读了新课程,盲目追求看似迭起的课堂假象,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非常态行为,非但不加以批驳,反而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种现象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可见一斑,对此我们着实应该伫步反思,引以为戒。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非常态”教学行为的表现
1、拿来主义,风起云涌
网终技术迅猛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日益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网络上充斥着许许多多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多媒体资料库、素材库、课件和试题库等,其质量参差不齐。也许是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相当繁重,也许是制作课件在构思、搜索、准备上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因此很多教师往往一看到网上有内容相关的英语课件,就全盘接收,下载为己所用,不知不觉中成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顶礼膜拜者,网络资源的拿来主义者。孰不知学情不一样,再优秀的课件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教师、学生乃至每一次课堂教学。
2、蜻蜓点水,囫囵吞枣
新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但有些教师过于求多求全,运用网络资源,收集了大量的课外知识,构筑不同的任务,浓缩了学的过程,过分强调在“做中学”的“做”,超额设计了一系列的拓展练习任务。学生忙忙碌碌地“为做而做”,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学”。
3、主导突显,主体淡化
凡是公开课都选择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每个教师都会精心准备课件,把每一个教学步骤,每一个设计好的教学任务通过多媒体辅助演示出来。粉笔、黑板等早已失去其应有的教学工具的地位,成为了教学观念落伍的代名词。既然任务已设计,而且每个任务都是环环相扣,教师在课堂上就很注重引导学生顺着既定的任务链走,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否则这被激活的思绪又怎能收得回?这课件还怎么演示下去?这些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上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下意识地利用了对学生调控支配的权利,以课件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再定位
1、明确目的性
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目的是创设一个集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于一体的语言教学情境,因为多媒体具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容量庞大的优势,能适时呈现教学内容,展示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材料,链接教学环节,补充相关主题的背景语料,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言材料,营造浓厚的学英语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借助多媒体,通过各种感官综合刺激学生大脑,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地进行,避免为课件而教、为课件而学的本末倒置的“非常态”教学行为。
2、讲究科学性
正确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要讲究科学性,妥善处理人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教学资源的关系,教师、学生通过有效的多媒体网络技术获取网络教学资源,再将网络教学资源反馈给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在网络资源的开发、甄选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向学生推荐实用有效的教学网站;在网络资源的运用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
三、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对英语教师的再要求
1、学无止境 教无定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重视理论学习,把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新课标,解读新课标,树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和根本目的,引导学生乐学善思,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
反思不是抛弃,反思是为了发展、为了进步。教师要对新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深刻反思和全新理解,养成撰写课后反思录的习惯,把教学中的经验、收获、不足、困惑记录下来,进行研讨、改进。冲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吸纳网络资源,博采众长,边学习、边反思、边实践、边提高,不为教学框架所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篇5
关键词:英语泛读;辩论教学;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47-02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在不同的情境和文化中,不同的人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难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批判性思维作了定义,其代表人物“现代批判性思维传统”之父约翰・杜威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持久和周密的思考(Dewey 1909:9)。Robert 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以后天的客观经验为基础,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客观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维(Ennis 1962:81)。美国特尔斐项目组提出双维结构理论模型,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界定为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个维度。认知能力包括理解、分析、推论、评价、解释和自我修正等六个部分。情感特质指寻求真理、思想开放、分析能力、系统性、自信心、追根探究和认知成熟等七种性格特征。Richard Paul把元认知模式引入批判性思维研究,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个体思维模式,在这个思维模式中思考者熟练地控制思维的内在结构并应用知识标准来评价它们,借此改善自己的思维(理查德 2006:17)。但是现有的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判断、推理等逻辑层面,较少与语言技能或课程结合起来。20世纪90年代,批判性思维研究在外语或二语教育领域兴起。Davidson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可以定义的、可教的思维方式,虽然某些文化所支持的思考和教育的模式与批判性思维截然不同,然而正是这些文化背景不同的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国家的教育体制更应当鼓励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否则学生将在跨文化交际中很难适应,不能很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二、大学英语泛读课的教学现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课一直是主要科目。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在阅读中很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文本中的信息不加分析、质疑、鉴别和评判就被动接受。这种阅读教学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发挥,不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而近20年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研究越来越重视,美国政府率先把批判性思维课程与高等教育及学科教学相结合,并从1993年开始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目标。在国内,1999年,何其莘等在《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何其莘等,1999:26)。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高等教育的目标高度一致,批判性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以英语专业泛读教学课堂为例,从辩论教学模式的设计着手,对如何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了探索。
三、辩论教学模式设计
(一)辩论教学与批判性思维
Freely(2000)认为辩论是学习和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的绝佳方式,这种活动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发展自己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机会。Fukuda(2003)对日本学生所做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前只有30.8%的学生表示,在与别人观点不一致时,他们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在实验后,这样的学生比例上升到56.7%。还有研究表明,参与辩论的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测试中的得分明显高于没有参与辩论训练的学生。这些对辩论教学的研究表明,辩论对批判性思维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另外,辩论的辩题通常具有较高的争议性,否则辩论就失去意义了。在辩论过程中,我们会进行大量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可以表现为自己内心的交流(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和与他人的交流(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自己内心的交流是指自己头脑中正反意见的相互碰撞。而与他人的交流活动则表现为如何做出合理决策,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影响别人的决策。
(二)辩论教学设计的步骤
1.介绍辩题,收集论据。Willingham(2007)指出,思维的过程与领域知识是相互交织的,所以在泛读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所学材料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学生感兴趣的辩题,然后把辩论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杂志、报纸或通过网络收集与辩题相关的资料,并做出筛选。在此基础上对所筛选的论据做出评价,将正反观点列出。以《英语泛读教程》第三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主题提出很多辩题,比如:①文凭能够代表知识水平/文凭不能够代表知识水平;②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更重要/在校大学生塑造人格更重要;③送子女进名校利大于弊/送子女进名校弊大于利。这些辩论命题都是与现实环境有关的,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辩论命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也可以以头脑风暴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命题,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命题是什么,命题确定后就可以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论据了。
2.分组讨论、分析论据。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由表达对所选辩题的观点,然后讨论和预测别人可能提出的不同观点和论据。这一过程可以加强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合作来提升批判性思维。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所收集资料的理解、解释、分析、评价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正反方辩论。讨论完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然后让正方一辩介绍辩题,介绍要准确清楚,尤其是对某些概念的定义和解释。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决定了辩论的主题是什么,可以把主题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漫无边际。接下来,辩论学生可以依次通过先前收集的论据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对方的观点。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专注倾听和敏捷应对的能力,在运用语言技能的同时,思维的严密性得到了提升,长时间的训练可以逐步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教师和学生对辩论活动的评价。辩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正反方辩手的观点做出总结,并对辩手的表现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哪些方面表现出色、哪些方面还有不足、需要改进和提高哪些方面。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哪方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并且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对本次辩论活动的想法,并对其他辩友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让教师更深刻、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对他们的学习需求加以分析,更好地制订以后的教学计划。对学生来讲,通过对自身和其他辩友的评价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
5.学生写书面总结。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总结一下对所讨论辩题的观点,他们对这个辩题所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最后的观点是什么。在以上几个环节中,学生听、读、说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写作总结,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可见,这种辩论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结语
把辩论教学模式融入英语专业泛读课堂,使泛读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为学生创造了大量学习语言使用目的语的机会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在完成辩论任务的过程中通过阅读筛选论据不仅增加了阅读信息的输入量,更提高了分析、评价、运用、自我调整的能力,有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John Dewey.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09:9.
[2]Ennis,Robert.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62,(1):81-111.
[3]Freely,A.J.,&Steinberg,D.L.Argumentation and Debate:Critical Thinking for Reasoned Decision Making[M].Stamford:Wadsworth,2000.
[4]Willingham,D.T.Critical Thinking:Why Is It So Hard To Teach?American Educator,2007.
[5]何其莘,殷桐生,黄源生,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4-28.
[6]韩少杰,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9.
篇6
关键词:微课;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资源得到了快速分享,微视频也正是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产生的。一集微课的长度最好控制在3分钟左右,可谓“3分钟完成一次学习,180秒经历一次思考”,能让师生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内容、要求,强化微视频教学,成就高效课堂。
一、微型视频定义
微型视频又称微课,它是教学工作中某个教学环节、知识点以及活动的整合,包括微型课程的教案与视频。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微型课程提供需要的点评,这样才能做好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进程。
1.微型视频课程特征
从整体来看,微型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视频长度、知识内容以及数据量上。知识内容的精悍短小是以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以及活动为单位,在视频长度精悍短小的环境下,将其控制在10分钟以内完成。它的数据量精悍短小主要体现在微课件、微教案、微视频、微点评的总数据量很小,网络分享和传输极其方便。
微型视频的目标明确主要体现在内容明确、目标清晰上。内容明确是围绕某个教学环节、知识点以及活动开展的活动;清晰的目标是在讲述某个知识点的同时,确保某个教学环节实现。教学设计明确,是说资源设计、教学活动都非常明确,并且制作与设计都是围绕某个教学环节、知识点或者活动开展的。
另外,它还具有方便分享的特点。由于微型视频内容短小精悍,在制作简单的同时,对隐性知识结构展示也有很大帮助。从内容来看,对同行点评交流也有很大作用,也正是因为视频短小,所以很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网络分享与传输中,方便各个区域的交流与合作,所以时常被应用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资
源中。
2.微型视频分类
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来看,微型视频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引入、知识讲解、分类、巩固练习、小结拓展、讲评测验等;根据教学活动进行分类,可以分成表演类、问答类、讲授类、讨论类、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类;根据课型分类,可以分成练习课、新授课、复习课、监测课、实验课、讲评课等。
二、活用微课,促进课堂高效
1.转变教学模式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富有活力的情况下,对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也有很大作用。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不仅教育内容变得容易传递,在通过信息技术就能获取的情况下,充分展现了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观念。因此,在微课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声音、图像等技术,让乏味的教学更加传神,教学过程更加科学。这样学生不仅能感知、选择、创作、编辑,通过多维空间,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主动探索的魅力,不是孤立、片面地学习。
在利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讲课时,我们应该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与知识体系,精心筛选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然后再进行设计。在微视频中,用精练的语言将要板书的内容整合到视频中,这样就能节省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互动。将高中信息技术与微课的整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能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强化教学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来看,微课的优点是能将死板的书本变成由图像、文本整合成的动态视频,在感官受到刺激的情况下,让教学环境更加有趣、生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将传统教学无法展现的内容展现给学生,还能加快学生的认识进程,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它能将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到课堂中,这样不仅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增强学习氛围,发展思维能力。
(2)增强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诊断、评定、反馈、激励和调控的过程,这也是教学工作的关键与重点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中,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评价是老师根据课堂教学进行的研究,以一定的科技手段与评价标准为依据,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信息反馈作为最常见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质量评价中,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作出正确的评价。学生还能利用互评、自评、老师点评的方式对相关作品进行有效评价。
(3)强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微课教学中,任务驱动作为应用很广泛的教学方式,它能让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时,提高解决问题与实践探索的能力。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利用任务驱动教学,并且根据学生生活、学习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学习任务,督促学生解决问题,深化教学知识。
3.活用个性化教学工具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教学的基准,它对增强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应该整合高中生性格、年龄以及学习特点,根据学生需求,从尊重个体差异出发,善待差异,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有效发展。从心理来看,老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主动思索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讨论、强化实践活动。在微课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扩展与延伸,将课内、课外知识结合起来;对于接受事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除了要确保课外知识,还必须保障他们对课程的持续性兴趣。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不可或缺的学科,它对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教学资源与内容,从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出发,提高微课教学有效性,成就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高昌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5).
篇7
关键词:微课模式;微课程;传统课堂教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悄然而至。而在微时代特色的引领下,信息资源形态的开放化、主体化、碎片化等发展趋势在教育领域不断凸显,以教育资源移动化、教学设计微型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为特征的微课模式应运而生。然而,新教育模式的兴起必然对传统教育带来相应的挑战,要改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仍较为困难。但微课模式的兴起并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必将成为教育教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如何更好的把握微课的核心理念,更新、优化传统课堂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促进传统课堂教育向微课模式过度、发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
一、借助微课模式的资源整合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微课模式以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教学反思、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综合性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充分借助偶发性、碎片化的非线性排列组织形式将传统单一线性的资源组织模式打破,实现综合性教学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一个主题式、结构化的资源单元环境,形成一个小容量、多资源的教学资源组织模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传统课堂教育应充分借助微课模式的资源整合优势,以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是构建微课程资源生态环境。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主要是在微型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以微课件、微教案、微习题、微反思以及微反馈为主的微课程资源生态环境,将教与学过程中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进而构成一个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结构紧凑的微型“主题单元资源包”。因此,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模式的开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多资源的精细剪辑编排,彰显优质课堂特色。
二是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资源。微课模式下,微课视频制作途径具有多样化特点,包括动画视频软件制作式、拍摄设备外拍式、录屏软件内录式及多种途径混合式等,形成一个开放性、网页化、情景化的资源动态和教学交互应用环境,从而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 促进生动课堂教学资源的构建,以更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心理,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是构建灵活的课堂教学资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过重的认知负荷是降低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而微课模式下通过对课堂资源的适当排序和合理选择,能够设计合理的信息序列,以实现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借助微课模式的多元化设计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系统、细致的讲解来向学生传输掌握大量知识,其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呆板,极大地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微型课程资源,在微课模式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图表、影像、PPT、flash等多元化信息技术手法的应用,在优化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教学组织方式。目前,以“颠倒课堂”“、翻转学习”、“移动学习”等为代表新的教学方式正在微课模式下逐步推广。
颠倒课堂,即翻转课堂、翻转学习。传统课堂教学总体分为两个阶段,即先予以知识传授,再予以知识吸收(知识内化);而颠倒课堂则是先予以知识吸收,再予以知识传授。其核心理念在于将知识传授的过程安置于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安置于教室内,以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答疑解惑。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颠倒课堂能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课堂外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在课堂内合作交流、互相启发,提高学习效能,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颠倒课堂教学方式下,通过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对学习进行安排和计划,通过亲身体验,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进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移动学习,即在移动设备帮助下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活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完全围绕教师和学校而组织,教学内容被强加到学习者身上,不能自主选择。而微课模式下的移动学习,在结合课堂和网络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利用手机、MP4、IPAD等移动设备开展微课移动学习,从而能够摆脱电脑的地域束缚,具有其便捷性、随时随地、学习内容碎片性等优势,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借助微课模式的同步性,提高课堂教学反馈的及时性
听课评价是教研活动中教学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听课评价模式是由任课教师讲解完毕之后,听课教师予以点评,再反馈给任课教师予以改进。而这种评价反馈模式的主要缺点在于授课和评价反馈不能同步进行,后期评价过程中对授课教师一些细节性的缺憾容易遗漏。而微课模式下,听课教师可以将已拍摄好的微课视频为评价对象,于授课教师的任一时段、任一画面进行暂停,予以同步评价,提高课堂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及客观性。同时,较之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微课模式下的听课评价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授课教师的心理压力,促进授课老师更好的展示出其教学技巧和教学素养。另外,微课模式下,视频课件的制作效果也是影响教学评价反馈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应不断加强微课程资源制作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更好的把握微课教学理念和资源建设思路,优化微课教学体系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福城,肖安庆,李通风. 微课小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02)
篇8
一、在制作微课教学课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微课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数学教师在微课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具体的教学知识点为题材,由此展开思考,进行剖析,使得课件符合职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此发挥出微课的特点,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知识做到一目了然,更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微课的运用能够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评课,通过教师间对于教学方法及经验的探讨,以及自身观看微课的感受,能加深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总结完善,进而促使自身教学水平不断的提升.
二、微课教学课件的运用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很大帮助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很明确的了解课时的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职中学生在学习方面及知识接受方面受自身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传统方式的教学很难照顾到每一名学生.而采用微课教学,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性的去学习,如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将重点放在知识的巩固上,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注重知识掌握的查缺补漏,补充知识等方面.而且,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可以将微课资源下载到手机上,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能够方便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例如:在职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点是非常抽象的,在课上时间里用短短几分钟的微课能够将其讲解的清晰明了,但其中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学生看着视频可以理解,但仍然需要一个慢慢体会、消化的过程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所以课下时间就需要学生反复的去观看微课,进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三、通过微课教学课件的运用,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篇9
关键词:微课 开放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TP3-4
一、 什么是微课
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1]。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员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员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2]。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 :罗列教学核心概念 ;写 15-30 秒的介绍和总结, 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 录制长为 1-3 分钟的视频; 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 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微课不是微型课程的简称,而是微型视音频课程的简称,因此,它是以教学视音频为主要载体的简短的完整的课程教学。微课是围绕某个学科知识点、教学主题或者专题、例题习题、疑难问题、考点归纳、实验操作、教学经验等进行的简短的(中小学10分钟以内,高校10-20分钟以内) 完整的教学活动及相关辅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教学反思等) 的有机结合体。
二、 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及要求
(1) 很强的操作性和理论性特点
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所有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基础课(即必修课)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4门公共基础课之一。该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理论性特点(因为最终考核是无纸化考试,由40%的单选理论测试部分和60%实际操作测试部分组成)。
计算机应用基础涵盖了计算机基本应用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7 操作系统及其应用、Word2010 文字编辑、Excel2010电子表格、PowerPoint2010电子演示文稿、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的应用、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九部分内容,其中Win7 操作系统及其应用、Word 文字编辑、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Internet的应用,不仅涵盖大量的知识型内容,更重要的是操作型内容也集中在这部分,因此这部分的学习将是教师讲解的重中之重,剩余的三部分大多只是知识型内容为主。
(2)教学对象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
近年来.由于各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平衡,新人学的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少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没有压力;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仅限于文档的简单编辑,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还有少数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就呈现了很大的差异,他们想获取知识的要求、程度自然也不同。
三、 微课在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1)微课较短的教学时长能够充分抓住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教学中,由于其教学时长较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精彩地呈现教学重难点,所以能够在成人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地时间段内充分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微课教学就避免了长时间枯燥的讲说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从而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得到充分地提高。
(2)微课的视频呈现形式能够方便成人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而且系统性较差,开放教育成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难免会出现有部分问题听不懂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电大开放教育成人学生在课下就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来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再学习,在对重难点内容理解之后就可以带动对其它相关问题的理解,进而完成对课堂学习的补充。而在成人学生因事耽误课堂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来进行补课,这样就弥补了成人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无人指导的缺陷,实现了成人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
四、 微课在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的制作。由于电大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讲,知识基础较差,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应该首先考虑到要使微课的内容浅显易懂。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形象而贴近生活的事例来阐释知识内容,方便学生的理解。同时,可以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的应用等来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设置有一定难度而又不超过学生能力范围的讨论题目或者问题等来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2) 教在课后将微课内容上传至学习平台或者直接下发给学生,以供学生课下学习。微课提供的自主学习机会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使用微课,而不将微课内容与学生进行共享,就会造成微课资源的浪费。[3]
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后通过将微课内容上传至学习平台或者将微课内容直接下发给学生来供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既能够弥补学生在课堂上对重难点问题认知不足的缺陷,又能够使学生对刚学习到的新鲜知识进行巩固,形成知识系统,一举多得。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微课自身的特点能够充分地弥补在电大开放教育推行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不足,既能够充分地提高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吸引成人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达到提升成人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应用微课开展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应该从微课制作、以微课为中心进行系统教学以及微课共享等三个方面来入手开展,充分发挥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2]Shieh D. 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J]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 ,55(26) : A1 A13
篇10
关键词 微课 教学改革 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移动终端的大规模应用,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全球普及,与此同时,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微型学习、网络学习等新型学习理念正逐渐引领未来教育的新潮流,微课也应运而生。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建构了新的学习价值观,也十分迎合现代人的学习口味,同时对传统的课程形式提出了挑战。
微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在高等学校教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还远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因此,非常有必要界定清楚到底什么是微课,开展微课建设有什么作用,明确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方向、前景。
1微课介绍
微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微课”(即“微型视频网络课”,Microlecture)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最主要的特点是“微”,主要体现在教学时间非常短以及资源容量非常小,一般5-10分钟左右,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其次,微课教学内容主题突出,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疑点、难点)进行的教学,因此,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再次,微课营造了情境真实的一对一高效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风格按需学习,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微课一般包括微课脚本、课件、视频、教案、图片等资源,制作的步骤一般包括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等。其中选题(微课脚本)与微课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微课的选题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一般选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要根据选题及授课对象做好设计,要符合认知过程,循序渐进,图文并茂,具有吸引力。
2微课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短小精悍,能够满足当下人们的移动学习方式,因此很快风靡全球,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样的,微课在高等学校教学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譬如在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及各种专业课教学中都有一定应用。
微课能够被人们认可,并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得到应用,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1)微课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方式完全不同,每堂课教师的授课内容非常充实,许多内容学生可能当堂不能消化,因此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学能力。当前的大学生大多为90后,后面还相继有00后,他们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手机电脑等已非常普及,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几乎是每个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微课一般的形式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一小段视频,非常方便学生在线或下载到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等上观看学习,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学习,已掌握或不感兴趣的可以跳着看,未掌握或特别感兴趣的可反复学习。
(2)微课可以有效的辅助传统教学。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为课本+PPT+教师讲授+学生笔记和练习。这种模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譬如传统教学具有系统性,能够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关联起来,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甚至整个学科能有系统认识;再者传统教学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现场互动,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是传统教学也存在弊端,譬如不能完全适应当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便于学生对难点的掌握,不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等等。因此将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就能够扬长避短,各取所长,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微课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常,教师的授课过程无法让教师本人真实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如此教师对教学效果的了解只能通过他人。微课是录制的一段视频,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学反思的环节,教师通过观看本人的微课,可以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只有自己了解,经过反思,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从而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小结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具有诸多优势,其在高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是势在必然。但是,微课并非不存在缺陷,必须要提到的是微课只能作为高校传统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但不能取代传统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辉.微课[J].中国电力教育,2014(10):91.
[2] 田秋艳,高文举,艾婷.浅谈微课及微课制作[J].科学导报,2014(17):77-78.
[3] 宋金[,郭新峰,王生钊,罗鹏辉.微课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实验,2015,2(3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