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降雨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工降雨方法

篇1

【关键词】 血浆置换;并发症;预防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法(PE)已成为临床治疗重症肝炎及多种疑难病的有效手段。人工肝是指能够替代肝脏功能,用以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体外人工装置。血浆置换疗法是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的疗法之一,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进行滤过,将分离出来的血浆全部排除,代以置换同等量的新鲜血浆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使含有病因物质的血浆成分全部被排除,赢得肝细胞修复时间,使部分患者过渡到肝脏再生而康复或为肝移植等待供肝赢得时间[1]。我院自2000年8月开展人工肝项目以来,共做血浆置换治疗245次。起初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较多,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了一套护理措施,在以后阶段的治疗中予以实施,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98例,女32例,年龄22~74岁。于2000年8月~2005年8月接受过1~3次单纯血浆置换治疗。

1.2 仪器与材料 日本KM―8800型血浆置换仪,PS-06(中空纤维膜型)血浆分离器;血路管;穿刺针;肝素;生理盐水。

1.3 方法 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2000年8月~2001年12月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治疗73次设为对照组,2002年1月~2005年8月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治疗172次设为试验组。数据处理采取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

1.4 术前准备 术前备齐用物、生理盐水及肝素盐水各1000ml冲洗血浆分离器及回路,选择桡动脉或足背动脉作为出血端,外周大静脉作为回血端,为患者建立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正确连接管路进行置换,保持血流速度80~100ml/min,置换新鲜血浆约3000ml。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术前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将自己的顾虑、担心、烦恼讲出来;开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面对治疗,向患者介绍一些血浆置换治疗成功的例子。解释血浆置换疗法的机制及可能出现的反弹现象,消除患者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要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对待治疗,以达到血浆置换疗法的最佳疗效。

2.2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2.1 血浆过敏反应 是术中常见的并发症,除各种过敏源外,与供血血浆中抗白细胞抗体有关。要防止血浆过敏反应的发生,术前须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核对血型、日期,了解患者有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严密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出现过敏迹象,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注,或异丙嗪25mg肌注,适当补充钙剂,这样能很快缓解,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2.2.2 血压下降 多为一过性血压下降,于治疗初出现,主要与体内约200ml血液进入治疗管路致使外周血容量减少及体内缩血管反应有关,故在开始时血流量不宜过大,约在70ml左右,然后缓慢阶梯性增加至目标流量,有助于减少低血压的发生。部分患者过于紧张、疼痛刺激也可造成血压一过性下降,要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穿刺时力争一次穿刺成功。术中每15~30min监测血压1次,发现血压偏低及时报告。

2.2.3 低钙血症 系血浆中枸橼酸络合大量钙离子所致,尤其肝功能衰竭时,枸橼酸代谢迟缓更易发生枸橼酸中毒。血浆置换过程中患者出现口周、舌、手足麻木及针刺感,重者出现手足抽搐等症,术前补以10%葡萄糖酸钙10ml+50%葡萄糖40ml静注,能减少低钙血症的发生。

2.2.4 出血倾向 由于重型肝炎患者本身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再经过肝素化过程及大剂量血浆置换,常引起血浆中大量凝血物质及血小板丢失,使患者出血或原有出血症状加重。治疗前应根据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在保证管路畅通情况下尽量减少肝素用量,治疗后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转贴于

2.2.5 感染 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白蛋白及白细胞均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在血浆置换过程中丢弃大量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而造成免疫球蛋白丧失,进一步降低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极易使患者在置换过程中及术后并发感染。因此,术前要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治疗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治疗环境严格消毒,并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

2.3 术后护理 血浆置换治疗在清除患者体内有害物质的同时,也使机体内有用物质被清除,故术后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每天监测体温、脉搏、血压,观察神志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作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卧床休息,给予高糖、低脂易消化食物,适量优质蛋白及含维生素较丰富的饮食,保证每天总热量不少于1500kcal,总蛋白以每天25g为宜。出现肝性脑病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酌情给予冷流质或禁食。

3 结果

笔者对试验组病例均采取上述护理措施,而对照组未实施特别的护理。两组发生并发症结果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略)

结果提示治疗组出现过敏反应和低血压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出现低钙血症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倾向和感染因发生太少,未做统计学分析。说明采取整套护理措施对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4 讨论

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也是当今救治重肝的重要手段,行血浆置换治疗可使患者生存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作为处于人工肝治疗中占重要位置的护理工作,暂时还缺乏护理参考资料;没有统一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等护理指导,一切仍在摸索中;涉及多方面的学科,如内科学、危重病学、细胞学、血液净化技术、心理学、伦理学等。护理工作要求高,难度大[3]。既往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在血浆置换的过程中及治疗后各种并发症常有发生,如不及时处理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整个治疗的失败。从表1可以看出,现在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重型肝炎患者多由于病情重,经济条件有限而心理负担较重,加之血浆置换术后可能出现肝功能的反跳现象,部分患者不理解,更加重心理负担。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后,患者的心理压力明显减轻,能乐观地对待自己的病情变化,这样疾病恢复的速度就可以加快。笔者体会到,在人工肝血浆置换过程中,严密监测、严格操作、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只要继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并以严谨、科学、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一定会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负面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兰娟,黄建容,陈江华.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中华肝病杂志,1997,5(4):202.

篇2

因为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当干冰被送上天空时,干冰吸热瞬间气化,在下降的过程中散热凝结,再吸热液化成小水珠,就实现了人工降雨。

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其方法是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中国最早的人工降雨试验是在1958年,吉林省这年夏季遭受到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降雨获得了成功。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屋面径流;径流过程;污染;环境质量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04006

1引言

目前,国内城市普遍面临内涝威胁。在暴雨来临时,屋面与路面等不透水面上的径流不能就地入渗,而是迅速形成洪峰,当洪峰超过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后,内涝就发生了。城市频繁的内涝对城市居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普通的城市洪水管理措施有扩建排水设施、修建储水池(罐)并收集或截留雨水径流和将不透水路面改造成透水路面等。将屋面径流收集储存或用于园林绿化灌溉,或者在小区草地就近入渗补充地下水,对减轻城市内涝灾害,改善城市水环境有重要作用[2]。

不管收集利用屋面径流,还是让屋面径流排放到天然河湖中去,屋面径流的环境质量都应该给予足够关注。一些学者发现屋面径流中有重金属污染物[3]、PAHs污染物[4]、农药[5]和除草剂[6],表明屋面利用屋面径流前需要查清屋面径流的污染情况。

屋面类型和屋面材料的不同,不但影响屋面径流的径流过程,也影响屋面径流水质。相对于无植被的普通屋面,绿化屋面通过种植基材对雨水的截留和吸收,延迟屋面径流的产生,削平径流洪峰和延长了径流时长,减少径流总量 \[7~10\]。Nicholson et al.(2009)[11]比较了6种屋面收集的径流雨水,发现涂料处理的木屋面径流含铜最高,镀锌彩钢屋面径流含锌最高;王书敏等(2012)[12]发现暴雨时绿化屋面的屋面径流中 Tot-P、Tot-N、NO3-N含量均比雨水高;Tot-N、NH4-N 和 Tot-P 含量比普通屋面低,NO3-N、PO4-P 比普通屋面高。Hathaway et al.(2008)[13]研究发现,绿化屋面的屋面径流中的Tot-N和Tot-P含量比普通屋面和雨水含量高。然而,Khler et al.(2002)[14]报道,在屋面绿化以后的3年中,绿化屋面屋面径流比普通屋面分别减少95%、88%、80%和 67%的Pb、Cd、NO-3和PO3-4的排放。

已有的研究多是国外开展的,取得的规律不一定适用于国内。绝大多数研究单独研究径流水质或水量;且对径流取样时,一次降雨只取一个样。这种水质和水量分开研究、忽略径流的水质随径流过程的变化的研究思路,得到的规律不完整,不利于科学指导屋面径流的收集、处理和回用。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使用木箱模拟构建3种不同类型的屋面,采用人工降雨试验手段,相隔12月2次测量3种屋面的径流过程和径流污染物含量,以探明径流水质随径流过程变化规律和受污染程度。

2材料与方法

2.1种植箱模拟三种屋面

3种屋面使用3个尺寸一致的无盖木箱模拟。木箱净尺寸为长×宽×高=1.0 m×0.5 m×0. 35 m,底板靠近挡板处的中间部位有20 mm 的排水孔。考虑到绝大多数普通屋面(含使用了防水卷材屋面)的面层是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模拟普通屋面的木箱(编号1#)底板表面铺设一层厚度10 mm细沙水泥砂浆,灰砂比为1∶2.0,水泥标号32.5。模拟彩钢屋面的木箱(编号2#)中放置一块面积为1.0×0.5 m2型号为YX25-205-820压型板(湖北恒信铭扬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模拟绿化屋面的木箱(编号3#)内自下而上依次铺设一层0.08 mm厚聚乙烯薄膜,型号为26蓄排水板(上海绿旺塑料制品有限公司);100 g/m2 无纺布;4 cm厚种植基材。种植基材配方(体积比):碎砖45%,碎混凝土7%,河砂30%,泥炭土8%,表土10%。每升基材添加奥绿R长效控释肥7 g。经检测,种植基材中粗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10 mm,干密度1.28 g/cm3,饱和含水量29%,孔隙率48%。种植基材氮磷、主要重金属含量见表1。

2.2人工降雨径流观测

分别于2015年3月11日、2016年3月16日对3个木箱进行2次人工降雨试验。人工降雨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为了使两次试验的结果具有可比性,试验用哇哈哈纯净水,采用形同的降雨强度,即每次喷水8 L,喷水时长6.2 min。

记录喷头喷水开始、结束时间;木箱径流产生、结束时间。通过控制水龙头开关,每隔5 min移走有水的取样塑料瓶测量水量。由于1#、2#和3#木箱径流延时相差很大,对每一个木箱径流过程取三个水样测试水质,即前2个5 min水样和10 min后所有径流合并后取一个水样测试水质。试验开始时,取样测试自来水水质。

2.3基材及水样分析

水样中的重金属元素Cd、Pb、Zn、Cu、Cr、Ni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总氮含量采用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含量采用过硫酸钾-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用BPH-220型pH值测试仪测量pH值。用CODMn法(以O2计)测试雨水和径流水样的 COD,用培养法测试 BOD5;用Apollo 9000燃烧分析仪分析DOC含量;总氮(TN)含量采用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TP)含量采用过硫酸钾-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

叶建军,等:人工降雨下三种屋面径流过程环境质量比较环境与安全

3结果与分析

3.1试验期间降雨情况

从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共有157 d降雨,期间降雨总量为1424.4 mm,最大降雨量为78.1 mm日(6月7日);6月降雨量最大,为306.5 mm;12月降雨量最小,为21 mm(数据来自距离试验场地1 km的湖北农科院小型气象站)。

3.2径流过程

由于两次试验中,每木箱径流过程相差很小,对两次试验中同时段的径流量取平均值,得到3个木箱径流过程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1#箱和2#箱的径流过程相差很小,2#号的径流过程开始时径流量更大一些,径流结束时间更早。1#和2#箱的径流过程显著不同于3#箱,表现在径流开始时间早,最大5 min径流量和前30分径流量和总净流量都远大于3#箱,而径流总延时却远小于3#箱。3#箱平均截留雨水超过3000 g,而1#和2#箱,只截留200 g左右雨水。

三木箱在两次人工降雨试验时径流过程的pH值、DOC、COD、BOD5、TN、TP含量见图3。1#、2#箱径流pH值在第一次人工降雨试验时开始2个5 min取样低于降雨pH值,且pH值有随径流过程增加的趋势。可能是由于屋面积尘含有酸性物质,在径流开始时积尘含量高,随着灰尘被逐渐冲洗,pH值有所回升;1#箱模拟的是普通屋面,有水泥砂浆面层,会向径流释放碱性物质(如Ca(OH)2),所以pH值偏高。3#箱第一试验时径流初期pH值含量超过降雨pH值,但第二试验时径流pH值却比降雨低。出现这个现象的可能解释是基材初期呈弱碱性;而经过一年后,基材在酸雨和植物和微生物作用下,碱度下降。

两次试验中,3#箱径流DOC含量远高于1#、2#箱,显示绿化屋面系统向径流中释放的可溶性碳含量高于普通屋面和彩钢屋面。3#箱在第一试验时径流DOC含量高于第二次试验时径流含量,径流DOC含量随径流过程变化规律不明显。1#、2#箱径流DOC含量高于降雨含量且含量随径流过程有下降趋势,表明普通屋面和彩钢屋面也向径流中释放了DOC。

两次试验中,3#箱径流TN、TP含量远高于1#、2#箱,显示绿化屋面系统向径流中释放的氮、磷含量高于普通屋面和彩钢屋面。3#箱在第一试验时径流TN、TP含量高于第二次试验时径流含量,径流TN、TP含量随径流过程变化规律不明显。1#、2#箱径流TN、TP含量高于降雨含量且含量随径流过程有下降趋势,表明普通屋面和彩钢屋面也向径流中释放了氮磷。三种屋面两次试验时多数径流TP含量超过了GB3838-2002规定Ⅳ类水域含量指标含量(0.3 mg/L)。

两次试验时,3#箱径流COD、BOD5含量高于1#、2#箱,显示绿化屋面系统向径流中释放的有机物浓度高于普通屋面和彩钢屋面。3#箱在第一试验时径流COD、BOD5浓度高于第二次试验时径流浓度,径流COD含量随径流过程有增大趋势,但BOD5含量随径流过程变化规律不明显。1#、2#箱径流COD、BOD5含量高于降雨含量且含量随径流过程有下降趋势,表明普通屋面和彩钢屋面也向径流中释放了有机物。绿化屋面径流第一次试验时所有取样BOD5含量和第二次试验时径流第一个5 min取样COD含量超过了GB3838-2002规定Ⅳ类水域含量指标含量。

3.4径流重金属含量

三木箱在两次人工降雨试验时径流过程的6种重金属含量见图4。两次试验中,1#箱径流6种重金属含量和2#箱径流除Cu、Zn外4种重金属含量随径流过程均有减少趋势。出现这个现象可能的解释是普通屋面积尘在降雨时被冲洗并向径流释放重金属,在径流开始时灰尘含量高因而径流重金属含量高,随着灰尘被逐渐冲洗,径流中灰尘含量降低,重金属含量也随之下降。3#箱径流6种重金属含量含量随径流过程变化规律不明显。

3.5径流污染物总量

三木箱在两次试验时径流污染物总量见表3。由表3可见,两次试验时2箱径流每种污染物的总量都高于1#箱;3#箱径流的Pb、Cr、Cu和Ni总量低于1#箱,其他污染物总量高于1#;箱径流的Pb、Cr、Cu、Zn和Ni总量低于2#箱,其他污染物总量高于2。

4结论

通过用木箱模拟构筑普通屋面、彩钢屋面和绿化屋面,在相隔12个月两次人工降雨试验下,测试径流过程5 min流量和径流过程水质(包括Cd、Pb、Cu、Zn、Cr、Ni、TP、TN、COD、pH、DOC、BOD5),得到如下结论。

(1)绿化屋面径流过程与普通屋面和彩钢屋面相差很大,彩钢屋面和普通屋面径流过程形似。与普通屋面和彩钢屋面相比,绿化屋面的径流开始时间更晚,径流延时更长,径流总量更小,径流洪峰更低。

(2)绿化屋面径流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高于彩钢屋面和普通屋面径流;有机污染物含量和Cd总量也高于彩钢屋面和普通屋面径流;彩钢屋面径流除了Cd与普通屋面径流含量相近外,其他5种重金属含量都比普通屋面含量高。

(3)彩钢屋面和普通屋面径流多数污染物含量随着径流过程有减少趋势,绿化屋面径流污染物含量随径流过程变化规律不明显。绿化屋面第一次试验时径流有机污染物含量和总量比第二次试验时高,表明径流有机污染物含量随着屋顶绿化龄期有减少趋势。

(4)三种屋面的径流TP、Cd和Pb含量超过了GB3838-2002规定Ⅳ类水域含量指标;三种屋面的径流都受到了污染,不能直接排放或利用。

参考文献:

[1]Mentens J, Raes D, Hermy M. Green roofs as a tool for solving the rainwater runoff problem in the urbanized 21st century[J]. Landscape Urban Planning, 2006(77): 217~226.

[2] 叶建军. 屋面绿化对城市水环境的改善[J]. 水土保持通报, 2007,14(2): 186~188.

[3] Lee J Y, Yang J S, Han M,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microbiolog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harvested rainwater and reservoir water as alternative water resource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0,408(4):896~905.

[4] Frster J. Variability of roof runoff quality[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 39(5):137~144.

[5] Zobrist J, Müller S R, Ammann A, et al. Quality of roof runoff for groundwater infiltration[J]. Water Research. 2000, 34(5):1455~1462.

[6] Bucheli T D, Müller S R, Voegelin A, et al. Bituminous roof sealing membranes as major sources of the herbicide (R,S )-mecoprop in roof runoff waters: potential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8, 32(22): 3465~3471.

[7] Villarreal E L, Bengtsson L. Response of a Sedum green-roof to individual rain events[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5(25):1~7.

[8] Bengtsson L. Grahn L, Olsson J. Hydrological function of a thin extensive green roof in southern Sweden[J]. Nordic hydrology, 2005(36): 259~268.

[9] Bliss D J, Neufeld R D, Ries R J. Storm water runoff mitigation using a green roof[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09(26): 407~417.

[10]Hilten R N, Lawrence T M, Tollner E W. Modeling stormwater runoff from greenroofs with HYDRUS-1D[J]. Jourrnal of Hydrology, 2008(358): 288~293.

篇4

人工消雾

由于大雾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不仅使城区环境质量下降,大雾形成的高湿和含碳污染物等环境使空气绝缘性能下降,致使高压线间发生短路,造成输电线路大范围故障。为了最大程度消除大雾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象专家想出了各种“消雾”的方法。

对气温高于0℃暖雾,常采用加热法或利用直升机或喷气发动机搅动气流以减少雾滴的浓度;此外,还可播撒氯化钙、盐粉、尿素等吸湿剂使雾滴形成大滴而下沉。对于低于O℃的冷雾,则可采用喷洒液态二氮化碳、丙烷、液氮等制冷剂产生冰晶或引入人工冰晶碘化银使雾中水汽冻结,让雾变成“雪”下落,以达到消雾目的。

人工增雨

形成降水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云中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有适当多的凝结核。因此,人工降雨的方法就是向云中引入人工凝结核。一般是采用飞机、火箭、高炮、气球和在上升气流区地面燃烧碘化银等手段,把催化剂送入云中。飞机一般飞到6000米左右高度穿云播撒催化剂。火箭、高炮则直接轰击雷雨云适当部位,弹头装载碘化银送入云中。气球下挂碘化银焰弹,升入云中零度层以上燃烧,把催化剂释放出来。对温度在零上的暖云,一般使用吸湿性物质如盐粉、尿素、氯化钙等,使云中水汽变成大水滴下落成雨。对于温度低于零度的冷云则播撒人工晶核碘化银等,或者播撒干冰、液体氮气等,使冷云中冰晶数量增加而提高降水效率。

人工防雹

当鸡蛋大甚至篮球大的冰雹从天空密集砸向地面,眨眼间,设施毁坏、牲畜毙命、人员受伤,其破坏程度不亚于一次“饱和式空中轰炸”。因此,怎样在冰雹砸向地面之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一直是气象学家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云层中的水汽碰到凝聚核后会形成水滴下落,如果遇到低温层和上升气流,水滴会结冰并被托上云层。再次下落,如果再遇低温和上升气流,又会结冰并被再次送上云层。如此反复,冰雹就会“越长越大”,直至最后上升气流无法承受其重量,它就会砸落到地面。

催化剂同样是人工防雹的主力军。当高炮将大量碘化银等催化剂集中快速送到云层中时,就会在云中形成大量的凝聚核。这样,本来因凝聚核过少易形成大冰雹的云层,由于突然出现大量凝聚核,冰雹就不易“长大”。而当冰雹的直径在5毫米以下时,也就无法对地面构成危害了。一旦发现哪块云彩“势头不对”,就会“以其之道还治其身”,“先下手为强”,用高炮对其进行“饱和攻击”,让冰雹变成“小盐粒”温顺地落下来。

人工消雨

消雨的原理其实和人工降雨一样,只不过是让本来要在需要避雨的区域下的雨提前下而已。一般而言,是在需要消雨区域上风方向大约50公里左右的位置,一旦发现哪块云朵要下雨,就使用人工降雨的方法,让雨水提前降落。如此,需要防雨的区域自然也就是晴空朗朗了。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知识;激发兴趣

当前国家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曲靖市委、政府要求师宗县在2010年要率先普及高中教育,这已成为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即将实现的目标。应该说初中毕业能否升学对大部分学生将不再是最大的问题,但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消极因素: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多元文化的涌入,各种思潮和社会现象的衍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逐渐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我所执教的是乡镇初级中学,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有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从小学入学开始到大学毕业累计要花费上十万元的费用抚孩子读书。到头来大学毕业还是很难找到工作,倒不如让孩子识几个字就去打工挣钱。从客观上说:当前社会就业的形势确定非常严峻,另一方面农民工进城打工大多数从事的是建筑、餐饮、家政、环保等体力劳动,对文化素质的要求并不高。这些现实导致不少初中学生无远大的理想,在校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差,对读书缺乏兴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好逸恶劳,厌学情绪严重。这对中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普遍教师感觉九零后的学生真是难教。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效益,就不仅仅是让学生升学的问题,一个既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物理教师就要想办法,使学生爱学物理、愿学物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多获得一些对今后的生产、生活有价值、比较适用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广开思路,扩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自己,具有广泛而扎实的知识,跟上时代,找到适合和适应于当代学生的教学手段来教书育人。我们作为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师应多深入农村了解生产、生活的实际,阅读百科全书,上网查询相关资料,随时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让学生爱听、乐学。只要学生感受到老师所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将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就会使更多的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难教就会变成易教。我在农村初级中学从事物理学科的教学已有十余年的经历,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作了一些探索,下面就几个案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案例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学生学习了物态变化的六种方式后,老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因为人工降雨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作用。

近两年的初春,我市出现了连续近两个月都没有降雨的干旱天气,严重威胁到我市的农业生产,农业和气象部门启动了应紧预案实施人工降雨,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人工降雨是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要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就要人工使用催化剂。我国人工降雨的催化剂主要有两种:一是干冰(固态CO 2)二是碘化银(AgI)。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干冰遇到水蒸气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凝结成水滴降落到地面;或者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形成降雨。用高炮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含有大量积雨云的高空,碘化银在空中扩散使云中的小水滴迅速凝集达到一定的体积后降落。

教师通过人工降雨的分析,复习巩固了相关的物态变化知识,如:升华、凝华、液化、熔化等物态变化又切合生产生活的实际,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培养了学生将科技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变枯燥为有趣,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案例2、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第二节内能“STS”。

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的进行讲授,学生不易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球温室效应的关系,一知半解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对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这样分析:由于生产生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汽车、炉灶、飞机、火力发电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太多不能完全被绿色植物消耗,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包围在整个地球的周围,使地球上产生的热量难于向宇宙中散发,致使地球的温度逐年升高。地球温度的升高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地球的温室效应,是造成厄尔尼诺现象的直接原因,使生态失去平衡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增加了农药的用量。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使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地球气候异常,导致一个半球暴雨成灾,另一个半球干旱少雨;地球南北两极冰雪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浸没城市,企鹅和北极熊涉临灭绝。联合国正在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达成一个新的国际气候变化框架协议,签署《京都预定书》,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师通过这样的补充讲解,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看似孤立的现象之间也存在联系,对经常在电视新闻中听到的“厄尔尼诺现象”、《京都预定书》有一个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冬季雪凌少的年份,夏季农作物和果树的病虫害会比有雪凌的年份严重。因为这些害虫卵没有被冻死,夏季将会大量繁殖。学生会把这些有趣的现象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相联想,破解困惑自己的难题,及时帮助家里做好庄稼的防虫减灾准备,这样他们就会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从而产生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案例3:初三下学期进入复习课,复习课是很难上的,你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他不一定在下面听,往往是事倍功半。如何将枯燥的复习课上成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互动,并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这是我们毕业班的每位教师值得去探讨的现实问题。

我在复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电磁波的相关知识时,在教材上科学世界介绍了微波炉的相关知识,在这里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已有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将两部分的知识结合起来复习有新意,学生就会感兴趣,复习效果也会好一些。我是这样引导的:微波炉产生的电磁波能使食物的分子运动加剧,相当于是电磁波给食物内的分子补充能量,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会增大,这样物体的内能就增加,温度迅速升高,因此易于把食物煮熟。同学们想:普通的炉具是热量是从外部通过热传递把热量逐步送到食物内部达到煮熟食物的目的,而微波炉的热量是直接深入食物内部加热,当然速度快、效率高。在这里将电磁波和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衔接起来,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新”的感觉,从而有了兴趣。

在这里我想到自己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农村,在农村目前微波炉并不是很普及。但是电磁炉的普及程度高,学生有使用电磁炉的实践经验可结合介绍一下:电磁炉打破了传统的明火烹调方式,采用磁感应电流(又称涡流)的加热原理。电磁炉是通过其内部电子线路产生交变磁场,当把铁质锅具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感线而在锅具底部产生交变电流(涡流),涡流使锅具内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相互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由于电磁炉的热源来自锅具底部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传递给锅具,所以电磁炉升温快、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辐射、体积小、安全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绿色炊具。在此也可跟学生交流一下,怎样根据家庭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购买合适的电磁炉。

在这里将分子动理论:热量——内前——温度——电与磁:磁生电——电生磁等相关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也让学生初步懂得了一些家用电器的常识。

篇6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的开端,它正如电影的“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悬念设置法、实验法和故事法都是较好的导入新课的好方法。

悬念设置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巧设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把它与故事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得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关兵、战马无一生还。讲到这里学生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这时候学生已经被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我便转入正题。学习了燃烧的条件之后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了。这样学生就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二、教学过程,保持兴趣。

为了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我在教学中还不失时机的加以巩固,根据各章节的特点,穿插了一些化学知识或有趣的化学现象。使学生始终如一,兴趣盎然。例如用自然现象解释“鬼火”;在酒精的教学中顺便介绍酗酒的危害,甲醇的毒性,山西文水的假酒案。还补充介绍了吸烟和的危害。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既可增进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起到教育作用。

此外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学习兴趣不高,一但老师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低下头,没有思考,甚至生产不想听的心理,有时只是自问自答,课堂气氛不活跃。针对这种情况,应灵活教学,我发现利用生活常识设计启发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在学氧化碳的性质时,提出如下的问题:(1)近几年来气温逐渐升高,天气越来越热。为什么?有没有解决的方法?(2)人工降雨就是人在天空中撒水吗?由于所提出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是他们身边可感受到的,而且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问题。这两个探究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学生浏览本节内容,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将问题展开,启发学生思维,联系课本的演示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由于人们生活、生产中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象温室中的玻璃那样覆盖在地球上空起保温作用,于是就使地球的气温持续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随之解决方法也就可探究而知了。人工降雨是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人工降雨。这样学生便会有恍然大悟之感,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作业设计,体现趣味性。

篇7

发射激光下场雨

说起人工降雨,我们并不会感到陌生。在干旱的季节里,为了满足农业的雨水需求,人们常常会用飞机或者高射炮向云中播撒碘化银等催化剂,它们可以在云中形成凝结核,使云中的水汽聚拢凝成水滴或冰晶,当水滴达到一定的重量时,便会向下坠落,形成降雨。

过去的50多年里,人们一直在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但是这种催化降水的方式的效率和云层中本来含有的水分多少息息相关,因此很难预测。另外,碘化银分子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大气,会不会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我们也很难判定。

瑞士日内瓦大学的光学物理学家卡斯帕里安和他的同事试图找到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人工降水的问题,他们想到了激光。

他们在实验室里开始了自己的实验。首先,他们准备了一个包含大量水分子的隔离间,然后用高能激光向击,结果发现隔离间内很快凝结了大量水珠。原来,激光光柱在射击时,将自己周围的氮气和氧气分子电离了,而这些被电离后的分子起到了凝结核的作用,水滴也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而后,科学家们在室外进行了实验,他们直接用激光射击云朵,结果发现,只要云朵本身含有的水分较多,就能成功地形成降水并增加降水量。虽然目前这一技术并不成熟,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科学家们探索解决,但是激光降水这种环保的人工降水法一旦研发成熟,应该会替代我们现有的人工降水方法吧!

沐浴激光变隐形

提到隐形,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各种童话或者神话故事中的隐形斗篷。在作家的描述中,人们只要披上这种隐身斗篷,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走到任何地方而不被发现,真可谓打家劫舍、藏匿跑路之必备用品。科学家们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利用光的散射折射或者使光弯曲等原理,真的制造出了能够让人临时“隐身”的斗篷,但这种隐身还是需要被隐藏的物或人覆盖一层特殊感光材料才能得以实现。

但是最近,伦敦帝国学院的克里斯・菲利浦斯教授发现,利用激光技术,物体可以自己“隐形”。他利用激光改变了物质的感光模式,从而使物质自己“隐藏”了起来。那么这项技术的原理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东西。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够看到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是因为有光的存在。光线在照射到一种物质表面时,会有一定波长的光子被吸收,而另外一部分不被吸收的光子则被反射出来,正是被反射出来的光线在我们的眼中形成了图像。

菲利浦斯教授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使用“耦合激光”,也就是将几种激光配合起来使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光束投射向一个物体,这种激光不像普通的光源那样可以被物体表面的物质吸收反射或折射。没有了光的反射和折射,我们的眼睛也就看不到物体了。

如果这种方法能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人们就可以轻松地将自己家里贵重的物品“隐藏”起来,而不被坏人发现,魔术师也有了更方便有效的魔术手段。但是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目前这种技术还只能在实验室中实现,因为想要制作“耦合激光”需要大量不同波长的激光以及数百万瓦功率的电源,造价高昂到令人瞠目,所以想体会激光隐形的好处,还需要耐心等待哦!

激光一扫,心跳变速

如果说利用激光进行人工降水或者隐藏身形还不够刺激,那么用激光控制人的心跳频率又怎么样呢?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了使用红外线激光控制生物胚胎心跳的方法,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心脏病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用红外线控制胚胎心跳的实验首先是在已经发育的鹌鹑蛋中进行的。科学家选用的鹌鹑胚胎刚刚发育2~3天,这时它们的心脏只有约2立方毫米大小,从本质上说,这时的心脏只是一团细胞而已,还没有形成四腔室的心脏结构。研究人员利用光导纤维将红外线脉冲发射到距离鹌鹑胚胎只有50厘米的位置上。

在他们打开激光之前,鹌鹑胚胎的心跳频率大约为每1.5秒一次,而当激光被激发之后,鹌鹑胚胎的心跳则变成了1秒钟两次,比之前快了一倍还多。更神奇的是,鹌鹑胚胎心跳的频率是与激光的脉冲频率相一致的,也就是说,研究人员完全可以通过调节激光的脉冲频率控制胚胎的心跳。

篇8

[关键词]黑杨 灌溉 作用 渗灌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90-01

黑杨是我国山地和平原区栽植最多的速生用植树种,具有好栽植、易成活、生长快、易加工、用途广、价值高等特点。随着杨树原木价格的不断攀升,广大农民已经认识到了发展杨树是一项有利可图的栽培项目。杨树的栽培已由普通的用材树栽培正逐步向精细的经济林栽培模式演变;由雨养型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准数字型过度。在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中,肥料与水的贡献最大,可见水在黑杨栽培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1 灌溉的作用

杨树是湿生树种,对水分的反应十分敏感。缺水时,植株很快停止生长,叶片萎蔫、发黄和脱落,直到死亡。长期干旱,杨树的抗逆性大大减弱,易受病虫侵染。灌溉能人为地改变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和林地空气湿度,提高造杨成活率,是杨树生产栽培的主要措施之一。施肥及其它管理只有在合理灌水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灌溉能增加叶的数量和单叶面积,扩大光合作及面积,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树木生产量。灌溉林分平均单株冠叶片总数比无灌溉林(对照)高94%~120%,灌溉林分平均单叶面积比对照大28%。灌溉大幅度扩大了叶面积,为林分创造了高产基础。有研究表明,灌溉能显著促进林木直径、树高生长和枝条延伸,在幼林期与对照相比,灌溉可使树高增加17.2%~24.6%,胸径增加10.7%~22.1%,材积产量增加20%~42.6。5年生时灌溉的林分材积比对照增加18%~32%。可见灌溉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2 灌排水的原则

2.1 气候对灌水和排水的要求

以中原地区为例,3~5月份是干旱季节,雨水较少,也正值树木生长发育的初盛时期,需水量较大。在这个时期一般都需要灌水,灌水次数应根据树种和气候条件决定。在此期间只要见土干就应灌水。对于杨树来说,此时应根据条件和情况做出决定。总的来看,这个时期是由冬春干旱转入少雨时节,需水树木又是开始生长并逐渐加快的时期,所以土壤应保持湿润。在江南地区因有梅雨季节,此期不宜多灌水。

6~8月份为中原地区的雨季,本期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故不需要多灌水,遇雨水过多时还应注意排水。但如遇大旱之年,在此期也应灌水。

9~10月份是中原地区的秋季,在秋季应该让树木组织生长更充实,充分木质化,增强抗性,准备越冬。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应再灌水,以免引起徒长。

11~12月份杨树已经停止生长,为了使杨树很好越冬,不会因为冬春干旱而受害,故此期应灌封冻水。

地区不同,气候不同,灌水也有不同。例如在华北,灌冻水宜在土地将封冻前进行,但不可太旱,因为9~10月灌大水会影响枝条成熟,不利于安全越冬。但在江南地区,9~10月常有秋旱,故为安全越冬起见,在当地在此时亦应灌水。

2.2 不同树种对灌水和排水的要求

由于资金、人力不足,普遍灌水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应区别对待。甚至有很多地方因为水源不足、劳力不够,基本不灌水。对喜欢湿润土壤的杨树,则应注意适时灌水。需要指出的是,耐干旱的不一定常干,喜湿者也不一定常湿,应根据四季气候的不同,随机应变。对于不同树种各方面的抗性情况皆应掌握,应根据树种的习性浇、灌水。

此外,树木是否缺水,需不需要灌水,比较科学的方法是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很多园艺人员凭多年的经验即可做出判断。例如,早晨看树叶上翘或下垂,中午看中片萎蔫与否及其萎蔫程度,傍晚看恢复得快慢等。

还可以根据树木生长情况来判断。例如:是否徒长或新梢长短,叶色、大小与厚薄等。认为落青叶是由于水分过少,落黄叶则由于水分过多,这一经验也可供栽培树木时参考。

在排水方面,也要根据杨树的生态习性、忍耐水涝的能力来做决定。对于杨树能耐2个月以上深水淹浸,是耐力较强的树种,即使被淹,短时期内不排水也无大碍。

2.3 根据不同的土壤情况进行灌水和排水

灌水排水除应根据气候、树种决定外,还应根据土壤种类、质地、结构以及肥力等综合决策。盐碱地,就要“明水大浇”、“灌排结合”,即灌水与中耕松土结合,最好用河水灌溉。

对砂地种的树木灌水时,因砂土容易漏水,保水力差,灌水次数应当增加,应小水勤浇,并施有机肥增加保水保肥性。低洼地也要小水勤浇,注意不要积水,并应注意排水防碱。

较黏重的土壤保水力强,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应当减少,并施入有机肥和河沙,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2.4 灌水应与施肥、土壤管理等相结合

在全年的栽培管护工作中,灌水应与其它技术措施密切结合,以便在互相影响下更好地发挥每个措施的积极作用。例如:灌溉与施肥做到“水肥结合”,这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施化肥前后应该浇水,既可避免肥力过大、过猛,影响根系吸收、遭毒害,又可满足树木对水分的正常要求。

此外,灌水应与中耕除草、培土、覆盖等土壤管理措施相结合。因为灌水和保墒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保墒做得好可以减少对水分的消耗,满足树木对水分的要求并减少经常灌水之烦恼。并有“湿地锄”和“春锄深一犁,夏锄刮破皮”等经验。

3 杨树灌水方式

正确的灌水方式,可使水分均匀分布,节约用水,减少土壤冲刷,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并充分发挥水效。常用的灌水方式有下列几种:

①人工浇水。在离水源过远的地方,人工担水浇灌虽然费工多而效率低,但仍有必要。浇水前应松土,并做好水穴(堰),深约15~30cm,大小视树龄而定,以便灌水。有大量树木要灌溉时,应根据需水程度的多少依次进行,不可遗漏。

②地面灌水。这是效率较高的常用灌水方式,可利用的水源有河水、井水、塘水等,可灌溉面积较大,又分畦灌、沟灌等。畦灌时先在树盘外做好畦埂,灌水应使水面与畦埂相齐,待水渗入后及时中耕松土。沟灌方式应用普遍,能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它是用高畦低沟的方式,引水沿沟底流动浸润土壤,待水分充分周围土壤后,不会破坏其结构,并且方便实行机械化。沟灌是大面积的表面灌水方式,因用水极不经济,现已很少采用。

③地下灌水。是利用埋设在地下多孔的管道输水,水从管道的孔眼渗出,浸润管道周围的土壤。用此法灌水不会引起土壤板结或流失,便于耕作,较地面灌水优越,节约用水。但要求设备条件较高,在碱土地中须注意避免“泛碱”。在有些国家,有安装滴灌设备进行滴灌的,可以大大节约用水量。

④空中灌水。包括人工降雨及对树冠喷水等,又称“喷灌”。人工降雨是灌溉机械化中比较先进的一种技术,但需要人工降雨机及输水管等全套设备,目前我国正处在应用和改进阶段。

⑤滴灌,这是最能节约水量的灌水方式,但需要一定的设备投资。

4 灌水次数、时间

灌水次数对杨树速生丰产林,一般每年至少灌水4次;

(1)返青水,3月下旬树木发芽前;

(2)促生水,5~6月份枝叶扩大期;

(3)夏季干旱时浇水,降雨多时可免浇;

篇9

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需要很少的设备,投资少,成本低,是生产上最为常见的一种传统的灌溉方式,包括漫灌、树盘灌水或树行灌水、沟灌、渠道畦式灌溉等。

2、喷灌:喷灌又称为人工降雨,是利用喷灌设备将水分在高压下通过喷嘴喷至空中降落到地面的一种半自动化的灌溉方式。

3、滴灌:滴灌是直接将水分或肥料养分输送到植株根系附近土壤表层或深层的自动化与机械化结合的最先进的灌溉方式,具有持续供水、节约用水、不破坏土壤结构、维持土壤水分稳定、省工、省时等优点,适合于各种地势,其土壤湿润模式是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最佳模式。

4、地下灌溉:地下灌溉是将管道埋在土中,水分从管道中渗出湿润土壤,供水灌溉,是一种理想的灌溉模式。该方法具有利于根系吸水、减少水分散失、不破坏土壤结构、水分分布均匀等优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42-1

1 土壤管理

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础,是树木水分和养分的贮藏库和供养库。树木生长好坏与土壤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土壤管理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措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提高土壤肥力。

1.1 松土除草 除草目的就是减少杂草对水、肥、气、热、光的竞争,除草的次数和季节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松土深度视树木根系的深浅而定。通常限制在6-10cm深度内,而且靠主干宜浅,远离树干宜深。一般每年一次,盛夏秋末前。

1.2 土壤改良(1)深挖扩穴,熟化土壤 根据破土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全面深挖和局部深挖。其中以局部深挖应用较广。局部深挖又分为环状深挖和辐射状深挖。挖深要因地、因时而异,在一定范围内挖的越深,效果越好,一般为60-100cm,土壤深挖应结合施肥(主要是有机肥)和灌溉进行。(2)土壤质地改良措施 土壤质地过黏或过沙不利于根系生长,黏重的土壤板结,渍水、通透性差,容易引起根腐。反之,土壤沙性强,漏水,容易发生干旱。以上的情况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质和以“沙压黏”或以“黏压沙”进行改良。

2 施肥管理

施肥时期:基肥:主要是在种植时应用。追肥:在生长上分为前期追肥和后期追肥,前期追肥又分为高峰追肥、开花前追肥和花芽分化期追肥,时间因地区、树种、树龄不同而异。土壤施肥的时间与次数,树木施肥可在晚秋和早春施肥,一般不提倡夏季,特别是仲夏以后施肥,次数,每年或2-4年施肥一次,根外施肥,在空气干燥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最好是10:00以前和16:00以后。

3 园林树木的灌水与排水管理

3.1 盘灌(围土堰灌水)以干基为园心,在树冠投影以内的地区筑埂围土堰,形似圆盘,在盘内灌水,盘深15-30cm,以树冠滴水线为准,灌水前应在盘内松土,使水分渗透。待水渗透以后,铲平围埂,松土保墒。由于树种根系比冠幅长1.5-2倍,缺点是:范围有限,同时容易破坏土壤结构。

3.2 穴灌 在树冠投影外侧挖穴,将水灌入穴中,穴的数量依树冠大小而定,一般为8-12个,直径30cm,穴深以不伤树根为佳。灌水后将土还原。较为先进技术,在离干基一定距离,垂直埋置2-4个直径10-15cm,长80-100cm的毛蕊管或瓦管等永久性灌水设施,埋好后装碎石或碳末等填充物,有条件时还可在地下埋置环管并与竖管相连。灌水后将顶盖关闭,必要时再打开。

3.3 喷灌 包括人工降雨及时树冠和喷水,可以节约水20%以上,甚至节水60-70%。人工降雨灌溉机械化,技术先进,但需要人工降雨机及输水管道等全套设备。

3.4 滴灌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机械化与智能化的先进灌溉技术,是以或小水流漫施于植物根区的灌水方法。优点:节约用水,比喷灌节水一半左右,第二是节约劳力,可以全部自动化,第三有利于树木生长发育。缺点:管材多,投资大,管道弯头容易堵塞。

3.5 地下灌溉(或鼠道灌溉)利用埋在地下多孔管道输水,水从管道的孔眼渗出,浸润管道周围的土壤。此法不致于水流失或引起土壤板结,便于耕作,节约用水,较地面灌水优越,但设备要求较高。

4 修剪的程序与要求

4.1 修剪的程序 剪的程序:概括起来“一知、二看、三截、四拿、五处理”。一知就是修剪者必须知道操作规程,技术规范以及一些特殊的要求;二看就是修剪应绕树进行仔细地观察,对于具体操作做到心中有数;三截是在一知二看后,因地制宜,因树因枝修剪等原则进行剪裁;四拿是修剪后在树上断落枝应随时拿下;五处理包括剪截后大修整,涂漆及剪后物的清理并及时运走。

4.2 修剪顺序 在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从树木的上部开始,由大到小,由内到外,逐渐向下。

4.3 修剪的一般技术要求 所有的枝死枝,折断枝,病虫害枝和交叉枝都要去除。修剪的切口应平滑、干净,病虫害枝及枯死枝应截至 病健康组织以下的分枝处,在伤口处应消毒、涂涂料。

4.4 修剪时期 园林树木可在休眠期和生长期进行修剪,但更新修剪必须在休眠期进行;有严重伤流和易流胶的树木应避开生长季和落叶后伤流严重期;抗寒性差的,易抽条的树种,宜于早春进行;常绿树的修剪应避开生长旺盛期。

5 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5.1 生物防治 应保护和利用天敌。具体方法有以生物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螨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虫等。

5.2 物理防治 包括饵料诱杀,灯光诱杀,潜所诱杀,热处理,截止上树,人工捕捉,挖蛹或虫,采卵块虫,刷除虫或卵。

5.3 化学防治 应选用高效、低毒、无污染、对天敌较安全的药剂,严禁使用剧毒化学药剂和有机氯、有机汞的化学农药,用药时,应注意不同的防治对象,抓住有利时机,对症下药,安全用药,不得随意加大浓度,注意不同药剂更替使用,选用新药,应先试验,证明安全有效后才能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经山.浅谈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的技术要点控制.河南建材,2010(06).

[2] 皮昌道,邢晓光,徐秀强.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浅谈.河北林业,2009(04).

[3] 曾丽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措施分析.价值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