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范文
时间:2023-03-18 08:19: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寻求评价及改进产品质量为目的的长期发展的自然产物。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是通过革新获得更多,但是其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连续化程序改进的影响。高校在大学行政方面的事宜中应用了全面质量管理之内容,但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就少些。大学校园中全面质量管理进程的应用并不昂贵,并且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完成并获得显著成绩的。
0.介绍
现在被我们称之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事物是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根源可追朔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弗雷德里克·泰勒对产品质量的评估与改进所做的努力。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改善就是以贝尔电话实验室为基础的统计质量控制进程的引进。还有戴明的质量保证,他注重持续改进以及消除浪费。最终,质量保证的努力开始被拓宽,以至涉及所有的管理,逐渐形成了今天所使用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描述全面质量管理是改善生产力与改善顾客满意的进程的文献很丰富。本文的目的不是列出该进程的详细信息,而是强调其所含的基本原则,并指出该进程是如何被用来或能用来改善学术机构质量的。
1.基本进程的描述
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以最低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大价值的服务,同时不断获得利润,以维持公司的经济稳定。上层管理必须致力于长远发展,调整员工结构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为了达到该目的,多职能团队工作意在取得改进,以回应顾客的要求。与短期利润相比,其更注重与顾客、供应行及员工之间的长期关系。从本质上讲,全面质量管理改变了公司考虑工作及其所有关系的方式,因为它影响着所有与公司相关的功能、系统及个人。科特说持续进程改善团队是全面管理的核心,其理论基础是当所有人都有处理进程问题的机会时,就会有更好的解决方式[2]。同样重要的是,解决方案已被接受并更快应用,并长期使用,因为受到其影响的人已经开始致力于该理念的发展。
持续进程改进团队由平时负责审视进程工作的人所组成。如科特所说,该团队可通过使用他们已控制的资源来检验进程。每个团队都有一个领导者(多数情况下是正在被审视的进程的监督者),一个促进者/监督者以及队员(不超过10人)组成。团队的赞助者(通常是团队领导者的老板)确保团队的工作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全面质量管理团队使用一个十步的问题解决模式来完成他们的工作[2]:
识别并访问进程中的顾客,以便决定哪些服务是对于客户来说是多余的。
将顾客的问题制成图表,然后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来解决,准备一个问题来直接研究并使用顾客数据来为改进行为制定一个方案。
把该进程及其子进程现状制成详细的流程图/进程图。
找出并解决所有引起进程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使用全面管理工具为进一步的研究选择决定性的原因。
收集数据,并把其制成简明的表格,用其来找出引发顾客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些数据是测量下一步程序的标准。
发展可能解决这些已经由数据证明的根源问题的方案。之后根据反映顾客需求的标准来测量这些方案。
团队识别出正在研究的程序的基准点,例如由其他组织或工作区域使用的,用来生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程序。
采用最佳的解决方案,并监督实施。 如果该解决方案有效,则被采纳。
该团队测量改善成果,并优化测量行为,如果问题已被挤决,该解决方案就合乎标准,也就成为了标准操作程序。
全面质量控制的理念是:改进虽然可以获得更多,但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持续进程的改善。为了达到改进的目的,需要制定一个包括改进实施方案在内的保证措施。像卡培奇欧与摩尔浩斯所言,保证意味着你能做到最好,并努力做到更好。以下五步是被设计用来帮助人们把机会变成工作中改进的方法:
意识:意识到可以改进一个程序的机会。
评定:认识到你所处的环境与你想要达到的状态之间所存在的差距。
准备:制定策略,收集资源并做好准备工作。
行动方案:确定具体目标,每一时间该达到的阶段,以及达到预计改进程度的方法。
评估:审视你对预定行动计划中所规定的目标的完成情况,并重新制定计划。
2.高等教育的适用性
在美国很多高校现在正使用全面质量控制来保证其质量,例如,研究证明一直被视为高水平的大学并不是凭运气。高校已经在其管理及教学(例如教学与研究)方面上应用全面质量控制,其中后者的应用程度小些。科特指明加州大学克鲁斯校区的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已经抓住了学院审查过程、学院资源预算、规章控制、化学实验室提供过程、旅游经费计算及学生体检支出等进程(仅举几例)中的问题。他们发现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费用并不昂贵,并且相对来说完成快,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结论
总之,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促进把合适的人组成一个团队的过程。在这个团队中各组织之间已没有明显界限,团队的成员被授权可以做出改变。该进程协助辨别问题所属的领域,使用进程图来彻底的理解它所涉及到的工作的本质,以便可以取消不必要的步骤与工作,最终达到加快速度与简化工作的目的,以提高生产率。
【参考文献】
[1]尤建新,张建同,杜学美.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2]郎志正.质量控制方法与管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篇2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质量通病;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一、混凝土的浇筑工序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施工最后成型和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混凝土浇筑过程包括分层铺料、平仓、捣实等工序。
1、分层铺料
开始浇筑前,要在基岩面上或老混凝土面,特别基岩面上要铺一层2cm-3cm厚的水泥砂浆,以利结合。砂浆的水灰比不得高于所浇混凝土的水灰比。砂浆铺设的面积应与混凝土的浇筑进程相适应。铺料的方法,一般采用平层铺筑法,混凝土按水平层连续地逐层铺填,直至达到规定的浇筑块高度为止。表面(平板式)振捣的浇筑厚度120mm-200mm,大混凝土浇筑厚度200mm-300mm,人工捣固150mm-250mm。如果仓面很大,则应采用斜层浇筑法,即按倾斜层次进行,一次连续浇筑完成,斜层坡度一般不宜超过10°,采用斜层浇筑时,浇筑的高度一般限制在1.5m左右,超过的应减小仓面面积。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可能地缩短,并应在前期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混凝土浇筑结束。铺料时,上下两层的间歇时间不允许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混凝土的平仓振捣
混凝土平仓就是把卸入仓内成堆的混凝土,按要求很快地摊平成要求的厚度,人工用铁钎辅助将混凝土料平均摊铺。平仓不好会影响浇筑速度,仓内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的分布到砂浆较多处,不能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蜂窝,否则造成骨料架空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平仓后振捣,使用振捣器作用下使流态混凝土自行摊平,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混凝土中的空隙,消除混凝土内部孔洞和蜂窝,并使混凝土与模板、钢筋及埋件紧密结合,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最大密实性。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为提高振捣效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尽量选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浇筑使用振捣器,将混凝土捣实至可能的最大密实度,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开始泛浆时为准,振捣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3、混凝土的施工环境
混凝土自浇筑开始,就要经受外界环境和其本身各种因素的作用,其中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容易产生温度应力,不利于混凝土的凝结,因此需要主要施工环境的温度情况。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混凝土的外温差过大,当混凝土表面急剧降温超过7℃-10℃,就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控制原材料质量,保证所使用的各项原材料均符合标准要求,同时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尽可能少用水泥,减少水泥发热量,控制拌和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绝热温升和混凝土浇筑后的散热温度。
4、混凝土的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混凝土浇筑后应把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浇筑4h-6h后(气温高于25℃)开始进行混凝土养护,潮湿养护时间越长越好,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平面结构养护方法采用浇水保持湿润状态不小于7d,每天浇水次数为2次-5次。对高耸构筑物和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不便于覆盖浇水或使用塑料布养护时,宜喷涂保护层(如薄膜养生液等)。
二、混凝土浇筑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要想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要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其次是科学的配制混凝土各原料的配合比,这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加水拌合均匀后凝固而成的人造基础固件,混凝土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结构的安全。许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都是由于偷工减料,不按设计图纸及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例施工,造成混凝土结构强度不够,导致建筑物结构性缺陷,从而酿成严重质量事故。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科学的配合比混合搅拌混凝土材料。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化学外加剂、细骨料、水、砂、石等混合材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后浇筑而成。从混凝土表达式fcu=as*fce(c/w-ab)可以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合用的水泥的强度fce成正比。同时灰水比也与混凝土的强度成正比,灰水比大,混凝土强度高;灰水比小,混凝土强度低。水灰比的高低将影响混凝土的流变性能以及其硬化后的密实度,因而在其他材料给定的情况下,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其他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参数。而当灰水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也是错误的。灰水比不变时,增加水泥用量只能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三、混凝土浇筑后养护的质量控制
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对干硬性混凝土、高强度和高性能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以及桥面等大面积的混凝土,应加强初始保湿养护,有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始终使模板保持湿润。
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必须使用经过检验合格的,不得随意取水养护。混凝土的洒水保湿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d。当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养护的措施,不得向混凝土表面洒水
混凝土养护采用带膜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
为预防非受力裂缝的出现,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表面温度因环境因素影响(如暴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对重要性结构物进行控温措施,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面、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
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冬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四、混凝土浇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和验收
对混凝土浇筑工程来讲,当建筑施工工程完成后,需要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和工程质量的验收。首先,需要将混凝土施工使用的材料的型号规格、设计文件、实体质量数据等资料准备齐全;然后,监测部门根据国家的标注规范,如:GBJ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几种规范,对混凝土浇筑工程进行质量检测、质量评估以及工程验收。
五、混凝土裂缝处理
一般性表面细小裂缝,可将裂缝部位清洗干净,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裂缝开裂较大时,将裂缝凿成八宇形凹槽、洗净湿润,刷水泥浆一遍,用1:2或是1:2.5水泥砂浆分层压实抹光,或干燥后用环氧胶泥嵌补。温度、干燥收缩、徐变等结构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可视情况采用环氡腔泥或防腐蚀涂料涂裂缝部位或加玻璃丝布进行表面封闭处理。对影响结构整体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裂缝,可根据裂缝宽度、深度情况采用水泥压力灌装、化学灌装的方法修补,或表面封闭与注浆同时使用;明显降低结构刚度、承载力的严重裂缝,应根据情况采用预应力加固。
结束语
[1]吴晓宁.混凝土浇筑的一般注意事项[J].科技信息,2014,10:111.
篇3
【关键词】 T梁;外观;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给公路桥梁的建设带来无限生机,“T”型预制梁,这种在桥梁建设中十分普遍的梁型也越来越多地被我们所接触、认识。然而,由于T梁一般采用场地集中预制,生产量大,加之由于T梁本身钢筋较密,不容易生产出无蜂窝、麻面、光洁度好的T梁,因此,如何提高预制T梁的外观质量,展示施工单位施工技术水平,在T梁生产中尤为重要。
工程概况
香岛特大桥是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A2标段的一座桥梁,地理位置位于青白江区沿坨村,桥梁全长1239米,共有42孔,588片T梁,梁长有四孔26米、15孔29.2米和23孔30米三种形式。 T梁预制场存梁场设置在靠0#台的路基上,共有台座18个,分布沿路线方向每4个台座四排2个台座一排,26米钢模2套,其中1套中梁模型,1套边梁模型;29.2米和30米钢模6套,其中4套中梁模型,2套边梁模型。存梁场位于台座与0#台之间,最大存梁能力70片,施工时采取边生产边架设方法,尽可能减少二次装运费用。
T梁外观质量控制的关键
1、人员
1.1 现场管理人员
现场管理人员尤为重要,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因为他们最为直观地管理控制T梁的生产,特别是技术人员,必须认真细致积累施工经验,科学地大胆革新,是T梁外观质量一步一步提高的关键。
配备预制场负责人一名,管理生产及生活并且协调工作;预制场副职两人,管理机械和材料;施工员三名,主抓生产及工序调配,并且是钢筋、模板和砼工序监督检验员;技术员一名,指导现场技术工作;材料员三名,现场材料的购进协调工作;试验员三名,负责砼配料、生产和检测工作。
1.2 现场施工人员
现场施工人员主要指钢筋绑扎、模板拼装和砼浇注捣固人员,共计55人。其实每一个工序都是相互联系的,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由于T梁砼必须连续浇注,若在T梁砼施工过程中长时间停盘,轻则造成施工缝,重则致使T梁报废,造成效益的流失。所以,砼工人必须有一定的劳动纪律,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砼工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砼施工技能,在T梁预制生产开工前,组织砼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学习具体施工工艺、施工要求,为T梁的外观质量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人员保证。
1.3 其它人员
诸如电工、修理工,梁砼浇注时必须到位,以保证电力、机械设备的完好,使T梁砼能连续浇注。模板工人应在浇注过程中注意梁模的动态,紧好拉杆,垫好木楔,加固子母楔,谨防梁模变形、爆模、漏浆,影响T梁外观质量。
2、 材料(砼)
“T”梁外观质量的优劣,除选用合理的组成材料外,配合比的选择是否合理也非常关键,配合比选择不好,不仅会使T梁外观差,如水纹、蜂窝、麻面,甚至“狗洞”,也影响质量,所以无论从外观还是质量,这都是一个关键。
配合比的选定在施工前经反复试验,选定一个合理的配合比,以制成优良的砼,和易性能达到设计及施工要求,以期能达到均匀、密实的砼。砼的和易性指流动性、粘浆性、保水性等三个方面的性能,由于和易性是一种综合性质,因此要找到一种简单易行且又能迅速准确地全面反映几种性能的测定方法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一般的作法是测它的流动性(坍落度)为主,辅之对粘浆性、保水性的观察。
砼坍落度由试验室专门负责测定,在测出坍落度后,用捣棍轻轻推出砼锥体侧面,看是否能保持砼的整体往下坍落,由此来判断粘聚性是否合格,除此之外,还要观察砼锥体下方是否有水分析出,由此来判断保水性是否良好。通过两个方面的观察,结合坍落度实测数据即可判定和易性是否合格。
砼施工各项技术指标:
砼拌合时间不少于3min;
坍落度8~11cm,每片梁测回数不低于5次;
粘聚性、流动性和保水性合格;
砼拌合:试验人员全过程监控。
注:本桥T梁砼标号:C50,砼理论配合比砼:砂:石: 水:NF-1=1:1.52:2.07:0.39:0.007;外加剂NF-1掺量0.6%,施工配合比根据实际情况略微调整。
3、设备
3.1 台座
近年来,为降低成本,台座己由原来的型钢结构改变成钢筋砼结构,T梁的生产对台座精度要求较高。台座施工时,必须精确放线,以保证台座纵向中线顺直,保证轴线对称,横向与设计宽度一致,并且按照设计预留反拱值,按二次抛物线布置,避免T梁梁模严重变形,生产的T梁纵向不直、横向梁肋厚度不一,影响外观,甚至危及质量。
台座两侧采用槽形胶管处理,是防止梁底部漏浆的重要手段,槽钢安装时,采用预埋在台座内,与台座内横向架立筋和纵向受力筋焊接固定,考虑到槽内胶管的可压缩性,使其能真的起到止浆的作用,从而避免因漏浆引起的T梁外观质量缺陷。
3.2 梁模
由于T梁生产量大,梁模倒用次数就多。综合考虑,梁模宜采用δ=5mm的钢板作面板,后横向应按一定间距背ㄈ100槽钢,纵向工14工字钢加劲,以增强钢模刚度。
为便于起吊安装,梁模一般采用两相邻的横隔板中线(边梁大面时,采用对应小面横隔板中线)断开,便于拆装,也便于加工梁模,这样的梁模一块重量就在1.8t左右,边模就更轻一些。
梁模的加工宜采用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厂家生产,以保证梁模的质量,梁模加工时,梁肋与行车道板到角处应适当放大,横隔板宜上放下收,否则会造成梁模拆卸困难,刮伤砼面,挤裂横隔板,影响T梁外观质量。同时,梁模应及时检修,对易造成梁体外观损伤的应断磨,严重变形的应予以校正处理。
模板脱模剂同样直观地影响T梁外观,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己有各种品牌的专用脱模机,周转率为6-7次,但是成本较高,为降低成本,最为经济有效的是采用按一定比例配的机柴油,机油必须是新的,否则会直接污染砼表面,由于柴油易挥发,所以,必须根据梁模安装砼施工的间隔时间、天气情况确定配合比,如是机油过多,拆模后T梁砼表面泛黑,如果过少,可能引起T梁砼与梁模粘结,拉伤砼表面。所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机柴油比例,是T梁外观控制的一项技术关键。
3.3 振捣器
T梁砼施工时,由于梁体较高(2米),梁肋腹板狭窄,且波纹管、钢筋分布密,采用一般的插入式振捣器配合(30型和50型),这也是梁模之所以选择钢模的原因之一。
本桥采用的是ZF220KZ高频附着式捣固器与BPB150~250KVA配套电源,较之以前采用的普通捣固器,存在以下特点:
振动频率高(9000r/min),振幅小,激振力大,振动时砼完动性好,构件密实性好,构件密实度成型性好;重量轻(15kg/台),易于拆装循环使用;使用寿命长,对梁模影响较小。
振捣器的安装是安装在焊接固定于梁模底座上,针对T梁梁肋马蹄部位受结构影响,到角部位砼外观很难达到要求,故底座中心一般与马蹄中线重合,横向布置综合考虑振捣范围(1米左右)及梁模竖向肋柱位置。附着式振器布置如图(以中梁等截面为例):
四、施工工艺
砼浇注方式采用水平斜向分层连续,砼捣固采用普通插入式捣固器和附着式捣固器配合振捣,砼捣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T梁外观质量,若砼捣固不足,蜂窝、麻面较多;捣固时间过长,砼易翻浆,造成拆模后砼表面泛沙,影响光洁度,具体操作方法为:
1、砼下料时,打开附着式捣固器,使梁肋板内砼迅速排气、提浆。每次开启附着式捣固器不宜过多,避免空震或过震,附着式捣固操作人员应听从梁上砼操作人员指挥,沿梁模内砼流动方向渐次打开或关闭附着式捣固器振捣,直至砼密实。
2、当一段肋板内砼己超过最上束波纹管后,就应辅之插入式捣固器捣固,以防止肋板上部捣固不密实,插入式捣固器应快插慢提,每点震捣时间为10秒左右,相邻插入点间距不得大于40cm,振捣时,严禁碰伤波纹管。
五、其它
T梁外观质量控制还与其它许多因素有关。例如养护,养护不好,砼面易开裂;覆盖材料选择不合理,易污染砼表面;又如封头、压浆、吊运每个施工环节、每个步骤,都可能造成外观质量隐患或缺陷,只有加强全过程的管理,制定并完善严密的奖惩制度,把外观质量控制根植到每个管理人员、每个操作人员的心坎上,外观质量才会一步一个台阶走向更好、更美。
六、结束语
篇4
中图分类号:P2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系列活动。测绘单位为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围绕产品形成过程每一阶段的工作如何能保证做好,对人和设备等因素进行控制,使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个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持续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1 质量控制的分类
质量控制包括狭义质量控制和广义质量控制。狭义质量管理指测绘单位内部的生产质量管理。广义质量管理包括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政府行业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和监理单位代表业主所做的质量控制。其中生产单位的质量控制是内部的、自身的控制;监理单位进行的质量控制是外部的、横向的控制;政府行业监督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所进行的质量监督是强制性的、外部的、纵向的质量控制。本文所谈论的内容只针对狭义质量控制。2 质量控制的作用
测绘行业的质量控制,对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保证测绘成果质量及进度是非常重要的。
① 质量控制是保证测绘生产单位提供满足规定要求成果的有力保障。测绘工程项目成果必须依据国家和政府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及工程项目的有关合同文件,对测绘成果形成的全过程,主要是测绘生产实施阶段对影响质量的各环节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并预防、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
② 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克服生产活动中的片面性和放任性的弊端,努力健全和完善生产单位的生产组织和人员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作业能力,增加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
③ 质量控制有利于生产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测绘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均衡、协调是保证测绘工程项目能如期、保质完成的最有效的手段。在生产过程中单纯追求进度,会造成生产人员以超常规的作业方法和手段赶工期,质量目标难以掌控,严重的还会造成返工,难以保证正常工期。
④ 质量控制是测绘项目目标控制的核心。在测绘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保证项目的预定功能和质量要求,可以减少或避免实施过程中的返工。
3 质量控制的一般原则
测绘项目的质量控制,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① 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原则。质量关系到测绘成果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关系到投资效果,测绘单位必须把质量第一作为目标控制的基本原则。
②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参与测绘生产的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成果质量。所以在质量控制中,要以人为核心,重点控制人的素质和人的行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参与项目的每个人都有质量意识,进而达到控制成果质量的目的。
③ 坚持以“预防、预控”为主的原则。测绘成果的质量控制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应根据有关技术依据和以往积累的经验事先对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控制,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以预防、预控为主,加强在测绘实施阶段的过程和中间产品的检查和控制。
④ 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的原则。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严格检查是执行质量标准的必要手段。对照质量标准,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才是合格,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就不合格,必须返工处理。
⑤ 贯彻“科学、公正、规范”的职业规范原则。检查人员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客观、公正地处理质量问题。4 质量控制的内容
测绘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对人员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组织生产过程和生产出来的测绘成果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就多数项目而言,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 控制项目生产的分包行为。掌握分包单位的资质,作业能力,特别是参与本项目生产作业的队伍人员技术组成及管理能力。分包行为必须用合同进行约束。
② 做好上岗人员审查和技术培训工作。在影响测绘质量的各种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人是测绘工作的主体,是形成测绘成果质量的主要因素。测绘成果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所以作业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成果的质量。作业人员应该具有较好的技术技能、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没有经过培训或经过培训不合格的作业人员不允许上岗。
③ 生产作业的使用仪器设备经过检定,保证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测绘成果计算应用的软件应是成熟的商用软件,经过鉴定和比对。
④ 生产单位的组织落实和生产制度执行情况。项目负责人、包括技术负责人、专职检查人员在岗负责,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得到实施,作业流程控制得力,资料保密管理和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完备。
⑤ 工序成果交接制度健全,保证不合格的工序成果不提交下工序。5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审核技术文件、现场巡视指导、抽样检测等手段,合理、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现场巡视检查和实地测量检验是测绘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方式,体现了质量控制的点线面相结合、以数据事实说话的科学工作方法。对于有效的质量控制,无论何种方式,从事质量控制的人员素质是最重要的,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防患于未然,做到预防为主。5.1作业规范性检查做好作业规范性的检查。作业员在作业结束后必须自检;不同的作业员之间必须把经自检合格后的产品进行互检;通过自检和互检的成果才能提交专职检查。各级检察必须提交检查记录。
生产工序过程检查。包括作业方法、作业流程、生产工艺以及野外实际问题的处理等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各项精度指标的检查。常规测量检核的要素一般包括:绝对精度、相对精度、高程精度、属性精度、地理精度、整饰精度、逻辑精度等。 5.2工序成果质量检查
注重工序成果检查。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工序操作及其完成产品的质量进行实际而及时的检查,并将所检查的结果同该工序的质量特性的技术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要求,通过控制工序成果质量来保证最终测绘成果的质量。5.3质量控制措施多种措施并用进行质量控制,一般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组织措施是从质量控制的组织管理方面实施控制,主要是落实质量控制责任,明确岗位及岗位责任。
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事先预防,加强作业现场巡视,掌握生产作业能力,把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为事前的预控和事中的工序检查;合理选择质量控制点,针对重要工序重点控制生产人员的操作;加强工序成果质量检查。
篇5
关键词:煤炭;统计指标;质量控制
一、煤炭统计指标质量控制的目的与意义
对于煤炭行业而言,数据统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日常生产活动进行监督,并在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为煤炭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提供数据基础,统计数据将作为企业运营计划、制度制定、战略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煤炭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煤炭企业开展统计指标质量控制的意义是多方面的。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煤炭行业的发展状况也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前景,煤炭统计工作更关系到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大局,精确的煤炭统计数据能够为政府、社会大众了解行业现状提供便利。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加,而数据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则为风险规避措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当前,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准确的数据统计也恰好为企业决策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参考,从而帮助管理者更为客观、科学得规划煤炭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煤炭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煤炭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统计指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首先是煤炭统计指标更新速度的缓慢,近年来出现了更多新的统计指标,但是很多企业仍然沿用原有的价格计算原煤总产值;而且现有数据的在体现力方面所暴露出的滞后问题愈加显著,统计报表软件更新速度的缓慢也极大地影响了煤炭统计质量的提升。其次,在当前的煤炭企业数据统计中,某些指标已经停止使用了,但在报表中仍然会出现,如高档工作面效率、高档工作面单产、高档工作面单进等,这些指标在很早以前就不再使用了,且这类统计指标对于煤炭统计报表也是一种浪费。另外,当前煤炭数据统计人员对指标含义的理解与把握也存在问题,在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计算的过程中没有依据相关规定,这也导致统计数据质量的大幅下降,在对所列项目的统计过程中容易出现遗漏等问题。
(二)煤炭统计指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煤炭统计指标存在失真、滞后等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可以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观原因,多数煤炭对于统计指标的重视度也不足,统计方法较为单一,统计工作只注重数据的采集与统计,而忽略了数据分析,导致统计指标更新较慢,难以满足煤炭企业现代化发展对统计数据的要求;煤炭企业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也极大的影响了统计水平的提高。二是企业基层统计数据的偏差较大,基层部门对与数据统计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未对统计指标进行深入理解的前提下即开始数据收集工作,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编造、修改数据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也导致统计数据难以反映企业实际的运营情况;另外,在原始记录、统计记录的保存方面,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也普遍不高。三是统计数据的不规范,反过来影响到统计指标的质量控制,同时统计工作效率较低,申报制度、监管机制尚未完善,数据统计人员的职位变动也较为频繁,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煤炭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
三、加强煤炭统计指标质量控制的具体策略
(一)煤炭企业控制重要指标的方法
煤炭企业重要的统计指标主要包括投入产出率、科技贡献率、劳动生产率、百元产值物耗及能耗。具体而言,投入产出率主要是用来定量的描述投入产出比,其中投入总量既包括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等物资消耗总和,也应包括工资、薪金、福利等方面的投入。科技贡献率主要是用来描述某个产业技术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由总产出运行速度、资金投入运行速度、劳动投入运行速度等三个数据所得出,对于煤炭产业而言,工业增加值与资金总额将分别替代产出指标与资金投入。三是劳动生产率则主要是用来衡量煤炭产业的粗放与集约程度,煤炭产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为:全员效率=总产量/生产人员实际工作日数。四是而百元产值物耗及能耗指标主要是用于单位产值物耗与能耗的分析,也是当前节能减排背景下出现的一类重要生产指标。
(二)加强煤炭统计数据组织与管理
在对煤炭统计数据进行计算时,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状况、时间变化对统计指标进行及时的更新,原煤价格等实时数据需要与市场行情保持一直,从而提高统计指标的准确性。在完善现有数据表现方法的基础上,解决以往“一套表”的体现方式,根据统计指标的来源、统计方法、分析方法、服务对象的差异,引入多种形式的数据体现形式(见表1、图1),使统计数据更为直观、易懂。另外,做好统计专业与统计整体之间的有效协调,在基础数据存在误差的情况下认真分析统计对象、统计范围的不同对整体统计结果的影响,提高统计指标的精确性。各部门负责提供基础数据的人员应重视数据统计工作,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秉持职业道德,提高数据统计的质量与效率,为后续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工作提供便利。
四、结语
煤炭指标统计是煤炭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对于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针对当前煤炭统计指标存在失真、滞后等问题,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主观原因、企业基层统计数据偏差较大、统计数据不规范等三个方面。煤炭统计指标质量控制可以从投入产出率、科技贡献率、劳动生产率、百元产值物耗及能耗等几个重要指标入手,并不断加强煤炭统计数据组织与管理,根据煤炭行业发展状况、时间变化对统计指标进行及时的更新;完善现有数据表现方法,引入多种形式的数据体现形式;做好统计专业与统计整体之间的有效协调,提高统计指标的精确性;提升基础数据统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数据统计的质量与效率,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邵兰英,李晓静.浅论统计质量对统计的重要性[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02).
[2]高芳.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探讨[J].甘肃科技,2009(19).
[3]白卫疆.对同级数据质量及质量控制方法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报,2009(S2).
篇6
Abstract: our current commodity house construction speed and area is ris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dity house and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 based on the gradually establish and perfect form, qualit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lso become more standardized, systematic and inform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odity house today for quality control of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ntrol methods.
Keywords: hous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1.1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
一是一次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不可逆的,因此,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只能一次成功,不能失败。二是固定性与生产的流动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固定在指定地点的土地上,工程项目全部施工完后,由施工单位就地移交给使用单位。三是单件性。每一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和周围环境相结合。由于环境、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只能单独设计生产。四是体积庞大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大量的工程材料、制品和设备构成的实体,体积庞大,房屋占有很大的外部空间,因此只能露天进行生产,其质量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较大。五是预约性。房屋工程产品不像一般的工业产品那样可先生产后交易,它只能是在现场根据预定的条件进行生产,即先交易后生产。
施工质量控制是一种过程性、纠正性和把关性的质量控制。只有严格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 量控制,即包括各项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竣工阶段的控制,才能 实现项目质量目标。1.2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特点 一是影响因素多。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二是质量波动大。由于房屋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和流动性,不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固定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工程质量易产生波动而且波动大。三是质量隐蔽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四是终检局限大。工程项目的终检(竣工)验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及环境(Environment)五大方面,简称4M1E。施工过程中对这五方面的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工作。
3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3.1 “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施工质量控制就是要注意抓工作质量。“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按照“PDCA”循环的原理,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方式展开质量控制。
3.2 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全面品质经营,综合质量管理专家的思想精髓,我们认为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品质经营。它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永续经营的管理途径。 TQM是1961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根保姆提出的
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作程序,他认为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周而复始运转,简称“PDCA循环”。计划阶段包括四个步骤:分析现状,找出质量问题;分析质量问题,找出影响质量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并预计计划效果;实施阶段是根据预计目标和措施,有组织的执行和实现质量控制;检查阶段是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验,并发现不足之处;处理阶段包括两个步骤: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将成功经验进行标准化,提出失败的预防措施。对未能解决的问题应转入下一个循环环节,作为下期考虑的目标。
PDCA循环的特点是:依顺序进行,靠组织力量推动,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大环套小环。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是大环,各部门、科室是独立的小环;螺旋式上升,质量管理不是停留在原地,而是不断总结和提高。
3.3 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 一是统计调查表法。统计调查表法又称统计调查分析法,在质量控制活动中,利用统计调查表收集数据,简便灵活,便于整理,实用有效。二是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层的结果使数据各层间的差异突出地显示出来,层内的数据差异减少了。三是排列图。排列图是为了寻找主要质量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四是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五是控制图法。控制图是用来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并带有控制界限的一种有效的图形工具。六是散布图法。散布图是分析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图形,用点表示分布形态,根据分布形态判断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PDCA循环和TQM控制理论为基础的质量控制方法,强调有关建筑企业的行政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技术管理和统计方法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质量体系,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从而施工建成适用、经济、可靠、安全的工程。
篇7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一、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有的还有掺和料和外加剂。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1.水泥质量控制。水泥在使用前,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降低水化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2.骨料的质量控制。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
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4~2.6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
石子一般选用粒径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过50mm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3.拌和混凝土用水。拌和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因为含有各种杂质的水,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4.外加剂质量控制。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
5.掺和料质量控制。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和料,可节约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和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难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输送泵的管径、泵送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气温等因素,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原材料的变更将影响混凝土强度,需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三、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1.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要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是否按设计要求施工,其质量是否达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预拌混凝土应检查随车出料单,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预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试验人员随机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要留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试块。
2.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黏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四、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验收
混凝土工程完成且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后,监理工程师应根据质量保证资料、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和设计文件、现行评定、验收的规范的规定,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评估与验收。
篇8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 the quality problems of cement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 the key points of cement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cement concrete; raw material;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L372+.3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水泥混凝土由于自身具有的性能在建筑工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性能体现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可塑性,能与钢筋形成坚固、耐久、抗震、经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被广泛用于各种工程建设领域。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耐久性,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起绝对作用。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发挥其作用。下面就混凝土工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施工中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阐述。
1 混凝土工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1 造成混凝土外观质量差(如蜂窝、麻面、空洞、露筋现象)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坍落度过大或过小;
(2)混凝土拌合时间短,搅拌不均匀,和易性差;
(3)模板表面不干净,发生粘模现象;
(4)模板接缝不严密,水泥浆流失;
(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漏振;
(6)加外加剂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骨料分离;
(7)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垫块支垫不均匀等等。
1.2 造成混凝土裂缝及强度不足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水泥用量大,水灰比大及砂率过大;
(2)粗细集料的含泥量过大以及级配不符合要求,压碎值达不到规范要求;;
(3)混凝土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
(4)混凝土浇注时,振捣不密实;
(5)混凝土浇注后,养护不当,气候(温度、湿度)变化大等等;
(6)混凝土浇注后,混凝土过早受扰动及荷载作用。
(7)混凝土试件制作、养护、试验抗压不规范等。
2混凝土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是构成混凝土的基础,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因此要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1)水泥:采用的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选定。水泥的强度和体积安定性指标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体积安定性差,水泥的强度就不稳定,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一定要选择好水泥品种。
(2)粗集料:粗集料应选用强度高、连续级配好、同颜色、含泥量小于等于1%和不带杂质的集料。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级配、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指标。
(3)细集料:一般是天然砂和机制砂。在混凝土工程中,要符合建筑用砂技术要求。
(4) 水:混凝土工程再一般采用自来水和河水或地下水。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于硬化的有害物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等。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按正常抽检频率进行检测试验外,还应经常性的进行现场检查、检测,随时掌握原材料的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标时,应及时处理、更换,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砂、石含水量发生变化时,通过测含水率,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砂、石用量。以免产生混凝土配料不准确,最终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2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保证不漏浆,模板及支架系统结构要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绑扎、安装、清理和混凝土的浇注、养护等。
2.3 混凝土的搅拌机运输质量控制
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根据现场砂、石含水量及时调整用水量,按理论配合比计算生产配合比。搅拌时间应符合有关规定。随时检查混凝土搅拌是否均匀、颜色是否一致,并在混凝土搅拌地点和浇注地点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坍落度,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混凝土运输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最短的运距从搅拌地点送至浇注位置为原则。提前安排机修人员对拌合设备和运输设备进行检查和修理工作,确保拌合设备和运输设备能够正常运转,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提供过程所需用量的混凝土。不能因为设备故障而影响混凝土的浇注,以及影响混凝土浇注质量。
2.4 混凝土浇注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注前,认真对模板尺寸及支架、钢筋绑扎和预埋件位置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堵严缝隙和空洞,方可浇注混凝土。
(1)混凝土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斜高度不宜超过2m,以免发生离析;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槽等设施下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2)混凝土的浇注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注,应当在下层混凝土初期前完成上层混凝土浇注。
(3)混凝土振捣应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准,避免振捣时间太短或过长,漏振及过振。混凝土的振捣半径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不应过深,以免造成下层混凝土的过振。
(4)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对混凝土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
(5)混凝土浇注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并及时处理好。
2.5 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应满足对其温度、湿度和时间的要求。应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条件、水泥品种、外加剂或掺合料以及混凝土性能等因素,制定具体的养护方案,并严格实施。
① 控制好混凝土表面的降温和保温、保湿工作。对桥梁墩柱、薄壁台等混凝土采用包裹土工布及塑料布相结合的方式,封闭严密后,浇水湿润内侧土工布,进行定时洒水养护保持结构表面湿润状态,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混凝土裂缝;
② 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宜逐段、分片、分期施工。避免在大风大雨天气浇灌混凝土;
③ 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浇注温度,采用低温入模、低温养护。
(2) 混凝土的拆模
混凝土拆模时间的早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和模板使用周转率。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对混凝土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不因为拆模而被损便可拆除。对混凝土承重模板,必须达到规定的设计强度后才能拆模。
3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首先,加强对进场的原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把关,确保原材料不存在质量问题;其次,加强对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振捣、养护及拆模的质量控制,做好每一个环节,避免出现纰漏,将混凝土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消除混凝土质量隐患,必须以规范、规程、标准为依据从而使混凝土的质量自始至终受控有序。避免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才能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发挥其作用,能够充分保证有效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主编,《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7月 第1版。
篇9
关键词:桥梁;质量控制;检测技术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交通事业也繁荣发展。作为交通的枢纽,桥梁的数目也日益增多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公路桥梁已达62.19万座,总长度共27260.6km。同时,公路交通流量显著增加,大大超出了设计流量要求,特别是超载运输等直接原因,导致桥梁的技术状态下降严重。如何保证桥梁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已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为确保桥梁质量,从源头桥梁设计到桥梁施工,以及桥梁在役的维护检测各个环节都应严格把控。
1.桥梁设计
道路桥梁设计最重要的任务是找出最经济合理结构方案,然后是结构分析与构建连接,并且用符合规范的安全系数来保证结构是安全的。然而,在我国的道路桥梁设计领域,尤其是桥梁设计施工和使用期的安全性问题方面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目前来看,很多设计人员在道路桥梁的设计中只满足规范所规定的最低安全需要,经常忽视结构体系、结构材料、结构构造、结构耐久性等问题,忽视从设计、施工到投入使用整个过程中可能经常出现的人为错误,以致加强和保证结构安全性工作做得不足,使得我国道路桥梁设计中经常会出现图式和受力路线不够明确,导致整个桥梁受力不够均匀;混凝土强度等级低、钢筋直径小、保护层厚度小而影响耐久性和安全性;结构整体性和延性不足,缺乏足够的冗余性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2.桥梁施工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随着大力发展,道路桥梁的施工也越来越多,各类完工大桥也越来越多。然而,却也逐渐出现一种趋势,那就是施工速度越来越快,施工周期越来越短。如此一来,安全问题很可能也会随之而来,因为道路桥梁对安全性、耐久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施工周期太短,势必会减少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很多隐患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留下了。比如有些施工方因为承包价格较低,为了保证足够的利润,经常会采取将工程分包给资质低、经验不足的工程队,以此降低成本,如果层层分包,就会发生较多的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现象;另外,当今市场建筑材料质量良莠不齐,钢筋、器材、水泥、基础工程材料等道路桥梁施工各个阶段所需材料都有可能用到质量要求不达标的产品,如果遇到黑心包工,再加上监管疏忽,难免会出现将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工程质量无法达到规范要求和设计标准,桥梁安全性也就得不到绝对保证,更别说必要的安全冗余了。桥梁施工过程质量把控不严,往往导致桥梁在竣工试用一段时间以后就出现较为严重的病害和质量隐患。
3.桥梁服役期内的维护检测
桥梁在投入使用后就进入了维护阶段,良好的维护工作能够保证桥梁始终处于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然而,现如今我国的道路桥梁维护工作缺乏系统性,不能有效的对桥梁全寿命过程进行管理,对桥梁耐久性不足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时候,桥梁的维修都是在不得不修的情况下甚至事故之后才进行的,而不是在最佳修理时间,使得维修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短期的、临时性的检测工作已经不满足现在大型公路桥梁的质量要求,需要对它们进行更长时期的检测和健康监护。正确的方法是要把整个区域的道路桥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研究,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在设计阶段就要做好维修保养的规划,并以充分的设计和施工资料作为质量检测依据。
通过对桥梁有计划的定期检测,客观、详实地记录桥梁各阶段各项性能情况,建立桥梁系统性的技术状况档案。通过对桥梁进行规律性的检测和技术状况评价,不仅可以发现及甄别桥梁安全隐患,及时发现病害或控制病害的发展,防止恶性事故发生,其系统性的检测资料还为桥梁的维修、加固和技术改造提供依据,更为科学地保护了桥梁,提高其使用寿命。
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桥梁的定期维护检测往往不被重视,只有少数大型桥梁会进行定期检测,检测内容也仅限于表观检测。然而,桥梁在服役过程中出现的内在或结构性损伤并不能通过表观检测观察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桥梁检测实践中,工程技术人员更应采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以提高桥梁检测的高效率性与准确性。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桥梁的内在或结构损伤进行检测,可以及时了解桥梁服役状态,当检测出桥梁质量出现问题时可以采取封闭桥梁的施工措施对桥梁进行维修。同时,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多次对桥梁检测的数据来研究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为以后的桥梁结构设计提供宝贵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定时对桥梁进行检测,取得各项参数资料,验证其与理论计算的符合程度,才能不断地提高桥梁的设计水平,使其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4.结语
桥梁现场病害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种病害的发生往往引起连锁反应,其它病害也会随之而来。减少桥梁病害的发生,要从源头抓起,首先设计要合理,要充分考虑桥梁实际承载及车辆密度,避免设计上的缺陷。其次,施工过程质量要严格把控,对原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认真监督,通过过程检测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桥梁投入使用,有计划的检测维护也应随即开展。桥梁检测工作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科技含量高,而且是高空和危险作业。担负任务的工程技术人员责任重大,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丰富的实际现场经验,而且同时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只有把实践和理论充分结合起来,工程技术人员才能对桥梁做出正确的检测和评估,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加固方法,从而增强桥梁的使用能力,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篇10
【关键词】设备性质;质量;控制
前言
之所以对设备监理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是因为在我国许多重点建设中设备很多是复杂的大型设备和成套设备,这些大型设备和成套设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结果,所以必须对这些大型设备的主机、辅机、配套件及系统质量进行全程和全方位的控制,设备监理正是从事这一职业的人群。
1 设备的质量种类及特点
首先:针对设备质量的不同种类进行分类,进而达到设备监理工程师针对不同的设备类型实施不同的方法对其形成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第一种设备是国标规格的、定型的、通用的、标准化的、已具有批量生产销售历史的设备。这种设备在制造、检验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市场形象和品牌效应也比较好,生产厂家基本能够稳定地保证其制造质量。第二种设备是指那些在生产制造中存在很多难以控制的关键过程,对这些不稳定的性能指标需要进行专门的试验和测试的设备。第三种设备是指那些复杂的、只能单件生产的、非国标规格的引进的技术或国内首次开发的新型技术设备,并马上要进行国产化制造的重要、关键设备。其次:设备质量的特点第一种是多而复杂。设备按其用途分类有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电子设备等,因其使用途径的不同其种类也各不相同,而一般的工业设备的组成都比较复杂,因此种类多而复杂就成为设备质量的特点之一,这给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给培训设备监理工程师带来困难。第二种质量影响因素多而且浮动性大。设备的质量影响因素多,就质量形成阶段来说每一个环节、每一步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设备的质量,就拿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制造阶段来说,影响因素就可能有人员、机器设备、检查、测量和试验设备、材料、制造工艺、试验方法和环境(温度、湿度、清洁度、天气情况)等,足以构成影响因素是非常复杂多变的。设备的质量影响因素多,直接导致了其质量的波动性大,在一些大型复杂设备的制造过程中有时对生产环节中的某个环节失控或者对某个零部件的质量失控都会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产生,控制设备质量的波动性是监理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种质量问题的隐蔽性。大型而复杂的设备往往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零部件,有些零部件的过程质量以及由这些零部件构成的设备质量不易和不能经济地测量出来,而是在设备使用后才能暴露出来。有些要进行破坏性试验才能暴露出来,如有些加工缺陷、疲劳寿命等,这些质量问题的隐蔽性只有强化对过程的质量控制来解决。有些工序称之为特殊工艺过程,对特殊工艺过程的人员素质、机械装备、工序加工方法等全过程要严格加以控制,以防止隐蔽性质量问题的发生。第四种质量问题不易诊断和处理,大型复杂设备返修和返工难度大,解体拆卸复杂,而且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设备的质量问题必须在设备的形成过程中加以解决,如果组装结束后还存在质量问题,会引起合同各方之间责任追究和索赔等纠纷。第五种协作的广泛性。现代化设备是社会协作的产品,一般设备经常是几十个厂家共同协作的成果。对于大型成套设备或机组组装,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各国共同努力的成果,所以大型设备和涉及面是庞大而繁琐的。
2 设备监理质量控制方法
在大型的设备和成套设备的监理时,常常有因品种繁多、要求各异、制造模式各不相同所以简单地采取同一种控制方法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以上三种类型设备的分析相应地采取进货验收、关键工艺过程控制、驻厂监造三种质量控制方法。同时对应的六种控制因素为:承包商的考察与评价、设计及图纸审核、关键试验过程见证、关键工艺过程控制、进货验收和安装调试过程的控制。设备监理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模式、设备类别质量控制内容、承包商的考察、评价设计、图纸审核、关键试验过程、关键工艺过程控制、进货验收安装调试过程、控制进货验收等,首先第一种设备采用进货验收的方法,包括对承包商进行考察与评价、设备设计及图纸的审核、进货验收的检验、安装调试过程控制;第二种设备采用关键工艺过程方法,包括对承包商进行考察与评价、关键试验过程的见证、关键工艺过程控制、安装调试过程的控制;第三种设备采用驻厂监造方法,对设备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监理,是质量监理方法中耗费人力物力最多但最可靠的一种控制方法。其中承包商评价在采购阶段进行,设计及图纸审核在设计阶段进行,进货验收在 现场安装阶段进行。控制因素包括:(1)承包商的考察与评价,为确保所选择的承包商能够按期提交满足质量要求的设备,业主在与承包商签订采购合同前,需要对投标的承包商的技术能力、质量保证体系、人员、设备、检测 与试验手段及综合协调能力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评价。(2)设计及图纸的审核,监理工程师受业主的委托对设备的设计及图纸进行审核,设备监理工程师应首先对业主投资意图、所需功能和使用价值正确的分析、掌握和理解,然后用业主所需功能和使用价值去检验。在设计过程中按照制订的设计控制程序,对设计的主要环节实施验证,并能正确地处理和协调业主所需功能和使用价值与资金、资源、环境和技术标准及法规之间的关系。适当地对设计方案和技术设计开展评审活动。设备设计只把要求转化成图样、工艺技术规范。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固有质量。只有在设计满足业主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精心制造才能提供优质的设备。(3)关键试验过程的见证。关键试验过程见证是指对生产过程中某些重要的性能试验、测试进行现场见证,这类试验通常包括中间测试、性能试验、型式试验、出厂试验等。试验见证的工作内容包括:审查并确认相关的试验大纲和试验程序,检查该试验装备及设备的状态,核查试验员资质,见证该试验的全过程,并确认试验结果编写见证报告。(4)关键工艺过程控制,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影响设备最终质量的关键工艺过程进行控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关键工序进行工艺评定、了解该工序设备实际运行状态、核查审核专职质量员、特殊 工种的资质证书、操作证等,检查该工序工艺文件,检查该工序班组记录,检查该工序操作实施情况,复查该工序测量、检测记录,对有怀疑的记录进行抽查复核。(5)进货验收,此环节是非常关键,它不仅涉及设备的数量、型号完好性是否符合订单要求,也涉及到及时、合理地索赔等商务问题。开箱检货时首先检查外表,初步了解设备的完整程度,清点零部件及备品是否齐全,型号是否符合,并应与箱号相对应;对所有的设备、零部件、备品设备,对其中重要的经常使用的手册、说明书应建议厂方尽快组织翻译;开箱时注意避免损伤设备。
3 结束语
对设备的质量监理和控制方法,是随着设备的不同种类、不同规格及适用于不同领域而定的。这是需要不断学习,经常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只有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一颗负有责任的心,必定会完成好工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质量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