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

篇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获得了高度的关注,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将影响社会工作的开展。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该制度是为了更好的确保技术创新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是一种必要性的制度。文章针对我国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问题

相对而言,当前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不是很健全,存在较多的缺失和问题,导致大量的技术创新被盗用,无法快速的投入使用,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除此之外,在制度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时,有相当数量的新技术被搁置,甚至不愿意发表出来,这就直接影响了国家的经济意义和社会利益。为此,必须在将来的工作中,采取强力手段解决制度问题。

一、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问题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建设,都离不开技术的持续创新,但如果在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出现问题,那么后续工作则难以开展。众多的技术研究人员、知识创新人员,都希望研究成果获得应有的保护和肯定,倘若反复被人窃取,自身利益长久得不到体现,那么技术研究项目将持续减少,流入国外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对国家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观念落后,制度不完善技术创新是属于单位、企业、个人的一种特殊“产物”,并不是公有的。我国在长久的发展中,针对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观念比较落后,制度的内容也不是特别的完善。首先,部分人在提出技术创新的概念后,未得到相关机构的认可,导致“冒名顶替”现象持续增多,甚至是出现了案件纠纷的现象。其次,现阶段所执行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未对技术创新开展全面的保护,出现了矛盾、纠纷以后,多数情况会采取协调的方法来解决,也就是俗称的“私了”,导致很多技术创新人才心灰意冷,不再进行创新,部分地区出现了人才流失的现象。

(二)科研投入主体多样,成果权属不清晰与其他工作不同的是,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倘若在研究之前没有进行明确处理,将会导致成果“共享”出现严重的分歧。首先,很多技术项目在研究过程中,科研投入的主体表现为多样化的特点,多个机构共同合作、多个领域人才共同研究,导致日后的项目归属出现问题,争议较大。其次,技术成果在投入生产、加工时,获得的经济效益不能被合理分配,参与者之间的矛盾、社会需求的矛盾等凸显,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的解决,促使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走向了恶性循环。

二、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物质文化需求的提升,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将成为后续工作的重点,且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较大。为了在客观上减少问题,在主观上实现认知的纠正,未来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将缺失问题彻底解决。

(一)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意识当前的国际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想要在国际上获得更加稳固的地位,在内部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要在战略意识上加强。首先,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不断的普及教育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呼吁广大民众、技术人员自主保护,在技术创新上从实际出发,减少纠纷。其次,针对某些重要的技术创新、知识体系,国家的相关部门要开展调研和分析,采取相应的力量来进行保护。必要时,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及法律,避免出现技术外流的情况。

(二)加大原创性研究,加强护持力度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问题在于,缺乏相应的部门支持,很多纠纷和矛盾未进行深入的处理,导致同类事件不断的发生。为此,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要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研究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要利用专利文献,掌握最新科技信息,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在立项前需经过专利文献检索。对于原创性或专利性较强的项目,在组织项目验收或成果鉴定前,科技成果完成者应提供完整准确的知识产权报告,取得成果后,要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作品和软件登记,提高其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以取得法律保护。

三、总结

本文对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从目前的工作来看,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投入一定的手段进行保护,制度本身有所健全,可整体上的成果仍然不是特别的理想,部分工作存在较大的争议,社会舆论压力较大。未来,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研究,投入较多的措施,更好的保护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华.更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技术创新吗?[J].经济研究,2011,S2:124-135.

[2]刘海云.关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05:75-77+82.

[3]杨震宁,李东红.政府监管,鳗鱼效应与知识产权管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J].中国管理科学,2010,06:177-184.

篇2

【关键词】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专利法

1.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保护对象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的专利。

(1)发明专利:发明是对特定技术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品发明、方法发听和改进发明(对已有产品、方法的改进万案)。

①产品发明:是指人们通过智力劳动创造出来的各种成品或产品。另外,物质发明,即用一定的方法所取得的两种或以上元素的新化合物的发明,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一种产品发明。

②方法发明。方法发明是指为制造产品或者解决某个技术课题而创造的操作方法、工艺流程。

③改进发明。改进发明是指人们对己有的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提出实质性革新的技术方案,是在保护原有的独特性条件下改善己知产品的性能,得到新颖性。

(2)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用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由此可见,实用新型首先必须是一种产品,在何方法(不论是否新颖实用)都不属于实用新型的范围;其次是这科产品必须具有一定的立体形状、构造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如液态产品、气态产品、糊状产品、粉末产品等不能作为实用新型申请专利。再次,这种技术方案能够在工业上实用,对于一些不能在产业活动中生产使用的发明创造,不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保护。

(3)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他们的组合所作出的反映美感的并适用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受《专利法》保护的外观设计首先必须是独立的产品。如果只是产品不可独立存在的某个一部分,就不能作为外观设计申请专利。

专利法保护的主体是发明人或设计人。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有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之分。对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发明或设计人。职务发明创造则是以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对于职务发明创造,申请并获得专利的权利属于单位,但专利权的所有或持有单位应当对发明人或设计人给予奖励。

2.国内外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世界上最早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是威尼斯共和国,15世纪,地处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共和国,商品审查和商品交换比较发达,科技创新活动非常活跃,出现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为了维护发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威尼斯共和国在1474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最接近现代专利制度的法律物理学家伽利略发明的“扬水灌溉机械”在1594年获得了专利权,保护期20年。

在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也同样表明,知识产权制度是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形成的。1978年后我国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空前活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深入人心,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我国科技创新主体开始走向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形成科技创新的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技术创新资源,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开始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相对应,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驶入了快车道,《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计算机保护条例》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都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2001年我国加入WTO,根据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要求,对我国相关知识产权法律进行了修改、完善,实现了与国际规则的对接,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同时,陆续加入了有关国际组织和公约,保护其他公约成员国的合法权益,加强了世界各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交往与合作。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在初级阶段就显示了面向世界、面向国际保护水平的高起点,并在执法方面也是积极主动、严肃公正的,形成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体系。

3.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的互动关系

3.1科技创新的发展促使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和完善

由于科技创新具有可传播性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也就要求知识产权制度给予相应的协调和保护。由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相关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产生,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专利合作条约》等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知识产权制度得以不断的完善,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3.2科技创新是知识产权的源泉

科技创新是始于技术设想、终于商业上成功应用的过程。这一创新过程围绕着技术、工艺、设备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展开,通过参与这一过程的诸项函数的多次重新组合,使某项知识和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并获得市场化的经济利益。

3.3科技创新拓宽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当代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新发现、新发明层出不穷,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将专利保护范围几乎扩展到一切领域。

4.实施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推进科技创新

4.1知识产权检索、检验制度

专利文献数量巨大、内容广博,据统计,90%-95%的最新技术资料首先反映在专利文献上,查阅专利文献可以缩短可以时间约60%,节省40%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因此知识产权检索和检验制度是贯穿于单位的整个知识产权管理贯穿。在科研项目构思、立项、实施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检索和检验,以防盲目开发,重复研究,也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在项目立项前,可通过专利文献系统,详细了解本专业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情报,可以开阔设计人员的视野,提高研究与开发的效率;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也要密切跟踪国内外专利动态,保持研究的先进性;项目实施时利用专利文献对技术与经济进行预测,了解把握新技术的分布状态、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制定技术竞争对策和科研对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更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分享社会给予的丰厚回报的同时,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研究和跟踪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进行新一轮的创新。

4.2知识产权激励制度

科技人员是单位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提高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内容。2002年,最新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详尽地规定了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标准;一项发明质量的奖金最低不少于2000元,一项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的奖金最低不少于500元:被授予质量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实施发明创造专利后,每年应当从实施该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2%,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0.2%,作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参照上述比例发给一次性报酬;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的,应当从许可使用费纳税后提取不低于10%作为报酬支付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该规定从法律上明确了发明人和设计人的应得的报酬,一定程度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热情。

篇3

日前,一个有关知识产权的案例备受关注。11月20日,一个有“V”认证的博主“北美省钱快报”转载了一个叫做“miki”的中国留学生发的帖子:“我住在学校的宿舍里,今天突然断网了。然后我被告知 network suspended(网络被暂停),因为违反了学校的network policy(网络政策)。 我是在人人影视上下载的美剧,一直以为从中国字幕组网站下美剧肯定没事……结果收到了NBC universal(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的来信,说我是非法下载,让我立即删除。” “miki”说,如果以后再发现有类似的行为,他有可能遭到。

“北美省钱快报”转载的这条微博几天内就被转发了3000多次,并被跟了700多条评论。很多人表示,见识了美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严厉。

有媒体报道,其实,这些年陆续有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留学时下载电影或美剧被学校警告,甚至被电影公司告上法庭的情况也有发生。在国内习惯了通过互联网下载电影、歌曲,到了美国却成了违法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甚至对以后这些学生在美国申请工作等其他事务带来影响。

记者发现,微博上也有很多人庆幸国内在这方面要宽松得多,现在在网络上用下载软件下载电视剧、电影和歌曲,几乎是随随便便的事情,很少有人会为此而付出代价。由于维权难度大,相应的版权方一般对此种行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但是从国家层面上讲,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这种宽松并不是好事情。

知识产权本质是一种私权,是人类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所创造的精神产品。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从事发明创造,并公开发明创造的成果,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知识传播与科技进步。

更为重要的是,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知识产权往往蕴含着极大的经济能量。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让创新者、创造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激发他们创造、创新的热情,从而推动一个国家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并为这个国家积累巨大的财富。也由于这样的原因,目前美国、英国和德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比较严格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尤其是在美国,正是有比较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才促使微软、苹果、Google等一些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从而涌现出了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一些创新领域中教父级的人物。

如今在美国,甚至有时你刚有一个创意,或者一个想法,就马上会有人来告诫你,这个是你的专利,需要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

近些年来,我国也有不少人反思:中国为何出不了乔布斯?中国为何不能崛起像苹果手机那样的产品?

一个首要问题是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执行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相关管理部门的失职、轻视或者是忽视,我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很多规定并没有落到实处,尽管各地不时会有一些运动式的执法,但是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导致随意侵害知识产权的现象依旧层出不穷,随意抄袭、复制、下载等现象随处可见,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这种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篇4

一、知识产权保护对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的意义

(一)促使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法律保护制度的缺失,我国一直未能建立有效的分配机制把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和科研工作者的贡献、利益有效统一起来,科研人员花费大量精力取得的生物技术科研成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经济回报,导致科研人员主动研发和努力创新的氛围受到极大损害,潜在的科研力量受到难以计量的损失。知识产权制度视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为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对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成果从法律层面予以有力保护,使得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从以往的无偿使用转变为必须有偿使用的专利和技术。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经济回报的获得就成为一种必然。知识产权保护实际上成为一种有效的促使科研人员努力工作的激励机制,这一机制的出现对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必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二)突破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瓶颈的有效抓手

随着传统农业技术的广泛和大量使用,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许多依靠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新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健康发展。例如由于棉田长期使用农药,棉铃虫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使用传统的农药已经无法起到应有的灭虫效果,我国棉花生产一度遇到无法解决的危机。农业生物技术的出现则为解决这些难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转基因抗虫棉的成功研制和开发,成功地破解了棉铃虫无法杀灭的难题,获得了巨大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市场的占有率连续9年出现超过10%增长率。在农业技术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还获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抗虫棉的广泛应用,使得农药使用量大幅度减少,棉农的生产成本得以显著降低。事实证明,保护农业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借助法律保障平台实施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是突破农业技术创新瓶颈的最佳选择。

(三)农业生物技术实现持续创新的坚强后盾

随着人口快速增长、环境持续恶化,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耕地生产能力不断下降,农业污染开始危及人类安全。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考虑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上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生物技术是一项具有极大的保护自然环境功效的科技手段,在自然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利用生物技术这一新兴工具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拓新的空间,是农业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农业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层次,在落实和规范现有知识产权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加快和完善农业生物技术知识产权整体的立法工作,从各方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作用,使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成果得以合法转化和高效应用,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借力知识产权保护实现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的对策

(一)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常规科研活动的高度统一

一是立项阶段严格把关。在立项时要特别重视文献资料的查询,尤其是要认真做好专利查询工作,严把立项质量关,确保研发目标的创新性和唯一性,从立项开始就避免发生技术侵权或低效研究现象。二是研发阶段着手保护。要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融入到项目研发的整个过程中,在研发活动的实践中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目标考核制度,统筹对专利未来的维护和使用进行前期规划,要特别注意在研发过程中就把专利申请成果纳入到科研考核指标体系中。三是项目后期做好收尾工作。研究工作结束后要根据项目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及时把科技成果进行登记形成知识产权。

(二)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实现科研成果效益的合理分配

知识产权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它对提高组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做用,因此,知识产权管理已经被纳入到许多组织的管理要素中去。农业科研单位优化生物技术知识产权管理必须重视下面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熟悉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有关程序,通过细致的工作提高专利申请的速度和有效性,及时保护专利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申请人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把专利申请和单位的奖评考核密切联系起来。例如对有重要发明专利的人员予以重奖;在职称评聘时予以特殊待遇。三是要积极创造有利于科研人员创新的科研环境,逐步建立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内部激励机制,将知识产权拥有量、知识产权运用、管理及保护状况作为科技资金资助、科技进步奖评审的主要依据。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068-03

一、国外主要国家及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一)美国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美国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由来已久,早在1970年开始就已经对金融创新产品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受理及认定,而且,在美国,商业方法早已被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1996年,美国专利商标局颁布的《计算机软件和商业方法专利申请的审查指南》是美国开始对金融行业商业方法授予专利的立法体现。1998年的Signature金融集团案,是美国以判例形式确认了商业方法可以授予专利的标志。之后,对于此商业方法能否授予专利的争议使得Signature金融集团与道富银行对簿公堂,经过一审及二审法院的判决,最终认定了此商业方法可以授予专利。这一案件,是专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司法制度对其进行适时调整的经典案例,这一判例的出现使得金融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商业方法得以创新出来。此后,美国金融机构便开始积极地申请商业方法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都快速增长[1]。

(二)欧盟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在对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问题上,相对于美国专利与商标局而言,欧洲专利局对待商业方法专利要更为严格。欧盟对于商业方法专利的处理是以欧洲专利公约为主要依据的,该公约规定,商业方法不能被授予专利权。但美国对于商业方法授予专利权的做法出现以后,欧盟国家意识到若将银行业的商业方法排除在可授予专利的范围外,会造成本国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故自1999年以后,欧洲专利局开始考虑对商业方法授予专利并予以保护。2000年,欧洲专利局管理委员会在其第80次会议上指出,对于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应该按照其他专利申请一样的标准进行审查,审查的标准包括新颖性、发明步骤和实用性,但同时强调,申请专利的发明必须要以非显而易见的方式解决一个客观存在的技术问题[2]。目前,在实践中,商业方法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包装在欧盟获得专利权。

(三)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在金融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上,专利权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随着外资银行大量入驻中国,内资银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的消息,近几年来商业银行专利申请及授予的数量逐年增加,但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上,发明专利仅占较小比重,商业方法专利申请基本没有涉及。当然这和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不无关系。《专利法》对于商业方法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授予专利权,现在相关的专家学者也对此问题持不同的见解,而且实践中也没有对商业方法授予专利权的先例。

在商标权保护上,境内银行对于金融产品申请商标权保护的数量很少。

在著作权保护上,商业银行能够申请著作权保护的只能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域名登记方面,但根据中国银监会调查显示,国内银行在此方面的著作权申请数量很少、质量很低,严重影响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及意义

在信息社会中,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一些国家和跨国企业正凭借着其所申请并获得批准的大量的知识产权,逐渐成为“有脑袋无身体”的指挥者。如,耐克运动鞋的生产者,通过向其他国家输出知识产权,而无须运用自己的劳动力与资源,就分得了社会生产所创造的巨大财富。另一些国家则正在演变成为“有身体无脑袋”的简单制造者。如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

这种情况在金融业中同样存在。知识和科技的结合,已经使得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成为了当前金融竞争的一个战略制高点[3]。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国际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商业银行都非常注重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他们不仅在本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研发金融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视为未来激烈竞争的重要战略储备,而且已经将触角延伸到了发展中国家。这种做法大大增强了其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也打击了国外的竞争对手。更令人担忧和感到恐慌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允许对“商业方法”授予专利权。商业方法的范围非常宽泛,因此,此种专利出现后,外资金融机构都积极投入到这类专利的申请。但我国《专利法》对于商业方法能否授予专利权没有明确的规定,实践中也无此类案例。在对商业方法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上,我国已经远远落后于外国的竞争对手了。外资银行早就意识到,相对于我国的内资银行而言,其有两大问题,一是营业网点不足,二是刷卡难,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正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良方。目前,涉及网上银行业务的许多核心技术都已被外国的商业银行申请了商业方法类的专利权。金融知识产权具有排他性,我国的商业银行如果没有自己的专利,要么会被迫支付高昂的专利使用费用;要么退出网上银行业务的危险。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延续下去,势必会对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途径

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项:商标权保护、专利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等。

(一)专利权保护

对金融创新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最有效的途径是授予其专利权。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条件的发明创造可以授予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金融服务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商务的方式开展,对金融创新产品的专利保护就由传统的金融产品专利、管理系统专利等转变为对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能取得该领域的专利权对于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产生决定性作用,基于此,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受理商业方法领域的专利申请,符合条件的申请已经取得专利权。我国商业银行应紧跟国际潮流,对商业方法授予专利权应该放开,否则我国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二)商标权保护

商业银行商标,是商业银行的无形财产。商业银行商标作为一种财产,主要是通过其代表的信誉表现出来,而且这种信誉往往会与一个国家信誉及国家安全相互关联。其中具有区分功能、来源功能、质量功能、广告宣传等功能[4]。虽然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及法律体制的差异,对于商标权的保护规定不尽相同,但是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比较成熟的国家,对于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商标权保护已经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我国目前对于商标权的授予还没有完全与国际通行的做法接轨,法律规定也不完善,应该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

(三)反不正当竞争保护

金融创新领域中的金融服务设计的反仿冒问题需要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保护。在英美法系国家,由于对于商标权的授予上采用的是使用原则或注册原则的混合原则,因此无反不正当竞争保护适用的余地。大陆法系国家,多以注册原则作为其商标权获得的基本原则,未注册商标很难获得商标法上的保护,因此大陆法系国家大多都制定有反不正当竞争的专门立法。我国亦如此。但是与其他大陆法系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商标法》对于未注册商标保护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没有规定对于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办法。因此对于反仿冒问题的解决我国在立法上处于一个真空状态,急需立法来填补这个空白。

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各方面不断的努力,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外资银行相比,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内部缺乏管理制度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在逐步扩大,触角已经伸到了商业方法领域,对于商业方法已经授予了专利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占得了先机。然而,“金融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在中资银行中并没有受到普遍重视,这是因为我国这方面的法律滞后,还是银行的意识跟不上去?这会带来什么后果?”①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李顺德先生回答:“我国不是法律滞后,而是社会的意识不足。”我国银行业的专利意识普遍比较差,很多领导要么根本不懂,要么就专利意识薄弱。据调查,目前中资银行几乎没有专人负责金融专利工作,很多银行的法律事务部工作人员包括领导,对金融专利保护没有明确的概念,更谈不上制定相关专利策略或应对措施,知识产权在国内金融界处于一种类似空白状态[5]。国内银行没有进行专利开发的积极性,或是开发出来了也没有意识去保护,这就给了其他竞争对手钻空子的机会。我们许多企业往往是在这方面吃了大亏之后才开始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有时候可能已经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保护意识淡薄带来的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企业内部缺乏管理制度。内资银行很少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即使设立了,也只是做些日常事务性的工作,缺少对企业具有重大意义的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运用。外国知名企业内部均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整个企业的知识产权实务。分工详细、职责明确。我国在这一点上与外国企业有很大的差距。

2.研发能力严重不足、专利数量较少、质量低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专利研发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其实国内各大型商业银行均有自己的研究开发部门,但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了金融创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其一,意识决定行动,就在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才意识到金融知识产权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才开始对于金融创新产品进行研发,但由于起步较晚,研发能力和技术相对落后,还不成熟;其二,对于研发工作的投入有限,有的知名企业每年会将总收入的一半用于研发工作,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资本实力有限,负担较重,投入到研发上的资金很少;其三,缺乏激励机制,研发人员没有积极性。研发能力不足带来的后果就是专利数量很少,质量很低。据统计,国内银行申请的专利数量远远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且技术层次较低,绝大部分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很少,商业方法类专利更是少之又少。

(二)建议

1.完善制度建设

(1)加强保护制度建设

加强我国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在促进金融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目标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总目标服务的。现阶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及国情,我们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地逐渐完善对于金融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建设,不宜操之过急,否则会欲速则不达。目前,由于我们起步较晚,技术落后,应以引进金融专利为主,一方面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金融技术和装备,而后进行研究和改造,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这样做既能节省时间和研发成本,在实践中又使用了先进的技术,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这只是过渡期的一个无奈选择,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极地有重点地开发自主的金融知识产权,摆脱对外国技术和设备的依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落下风。在具体实施途径上,我们需要对整个专利市场的占有情况以及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影响进行调查,对于外国金融机构占有率较高的领域要避其锋芒,对于其占有率较低的领域优先发展,确立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和研发的重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国外金融机构的专利申请均占总申请量的很大比例,因此,我们要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领域和产业技术领域等各个环节都着力强化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以便更多地形成自主和核心金融知识产权。

(2)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我国金融行业从下至上专利意识都很薄弱,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的专利意识。领导层的决定往往会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首先要培养领导层的专利意识,如果他们具有良好的专利意识,就能在市场竞争中重视开发金融专利产品的研发,从而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当然金融业员工的专利意识也不能忽视,应该在全体员工中树立起金融专利是商业银行的战略储备的观念,让他们掌握基本的专利知识,自觉利用专利知识为银行服务。而后,需要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专门管理机构,使这个机构能够真正地在知识产权研发和保护的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不仅仅只是做些事务性的工作。同时,要想提高金融知识产权的研发能力,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必不可少,需要金融机构建立完善及合理的激励和利益分配制度,提高大家的研发热情。

2.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1)完善金融法制体系建设

随着8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自由化运动的开展,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全面放开金融市场的承诺兑现,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倡导金融创新与金融变革,乃是金融业发展与变革的根本动力。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体制创新。其中,可能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或国内知识产权立法产生关联的,主要是前三者及其相互组合[6]。我国先后开展以金融深化或金融发展为旗帜的金融体制改革,逐渐开始放松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逐步展开。这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跨国金融交易的数量在增加,规模也在扩大。

积极倡导金融创新的同时,我们决不可忽视其所带来的巨大风险。金融改革一定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及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如果改革的步伐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监管的能力范围,非但不能带来经济繁荣,还会带来金融体系的动荡。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发展,银行和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达到利益的最大化,银行业纷纷寻求利润增长的新方式,不断地推出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本身就带有巨大的风险而且监管难度也很大。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度使用,增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甚至泡沫性。因此,金融自由化并不是要削弱金融监管反而是要加强。

(2)完善知识产权法制体系的建设

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律是调整经济生活的,经济生活发生变化,法律也要与此相适应。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国情及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的现实,制定知识产权法典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因此应完善相关的法律。以前一些不能被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现在已经纳入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在修改法律的时候应该予以考虑。如今,将商业方法纳入专利法保护范畴,是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知识产权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实表明,一些发达国家对商业方法专利在法律上予以肯定,这必然促使企业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开发,从而在本领域抢占商业先机。我国应当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在立法上尽快与国际趋势接轨,完善专利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励我国商业银行商业方法推陈出新,在竞争中不落下风。同时,还需完善其他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如,在修改完《专利法》后,也应尽快修改《专利审查指南》,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借鉴国外经验,吸收专业机构和组织的意见,建立第三方参与机制。同时,专利行政部门要从产业战略上引导各家商业银行严格遵循并灵活运用WTO的知识产权协议与金融服务贸易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合理、有效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向阳,苏慧思.美国商业银行专利战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

[2]倪颂军.商业银行的金融专利保护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3]黄毅.金融知识产权――银行业竞争的战略储备[Z].专题报道.

[4]李泽沛.香港法律大全[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162.

篇6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双寡头创新 过程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处于同一个国家,不同行业中的国内企业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只研究发展中国家不具有创新能力的情况是不够的,例如我国部分企业已经拥有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本文的模型建立在过程创新的基础上,假设某一个行业由两个企业组成,运用一个线性的古诺双寡头模型,该市场需求的反需求函数为:P=A-Q,其中P为市场价格;A为市场规模;Q为两个企业的总产量,即Q=q1+q2,其中q1为企业1的产量,q2为企业2的产量。假设两个企业都能进行技术创新。

则企业1的生产成本是:C1(q1,Δ1,Δ2)=(ω-Δ1-βΔ2)q1(1)

Δ1+βΔ2≤ω

企业2的生产成本是:C2(q2,Δ2,Δ1)=(ω-Δ2-βΔ1)q2(2)

Δ2+βΔ1≤ω

其中Δ1代表企业1进行技术创新所导致的自身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量;Δ2代表企业2进行技术创新所导致的自身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量;ω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前的单位成本。β是每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使其他企业无偿获益的程度,反映该经济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由政府的知识产权政策决定,其取值为0≤β≤1。当β=0时代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最高,即进行完全保护,当β=1时代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最低,即不进行任何保护。假定进行技术创新所导致的自身生产成本的降低量与创新研发投入的关系为:

其中x1为企业1为取得Δ1的成本的降低量所进行的创新研发投入;R1代表企业1的研发效率;x2为企业2为取得Δ2的成本的降低量所进行的创新研发投入;R2代表企业2的研发效率。运用古诺寡头动态博弈均衡分析的方法,当政府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既定时,企业的决策发生在以下两个阶段: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既定的基础上,每个企业确定创新的投入水平;企业选择产量。

二、均衡分析

当两个企业都具有创新研发能力,并且由创新产生的成本优势不足以形成垄断市场时,企业1和企业2的产品将同时在市场上被销售,形成双寡头市场。

1.第二阶段博弈的均衡分析。企业1的利润为:

(3)

企业2的利润为:

(4)

则企业1所选择的最优产量为: (5)

企业2所选择的最优产量为:(6)

2.第一阶段博弈的均衡分析。在博弈的第一阶段上,每个企业确定本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企业1和企业2的创新研发投入的优化问题分别为:

为使分析简化,这里假设企业1和企业2的创新研发效率相同,即R1=R2=R,R代表企业的研发效率,那么企业1和企业2最大化各自的利润,可得各企业的最优创新投入水平为:

(11)

则各企业的利润分别为:

为了保证企业不进行过度的研发投入,即进行创新研发投入以后利润仍然为非负,应该满足9-(2-β)2R≥0,也就是说:(1)当R<时,π1**=π2**>0,对称双寡头市场结构,且两个企业的利润都大于0。(2)当R=时,π1**=π2**=0,对称双寡头市场结构,且两个企业的利润都等于0。(3)当R>时,π1**=π2**<0,对称双寡头市场结构,且两个企业的利润都小于0,此时创新研发投资过度,在理论上是不经济的,但是在现实中对于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可能会承受负利润,从而将其他企业驱逐出该产品市场。

消费者剩余为:

(14)

社会福利W为企业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之和,因此社会福利为:

(15)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效应分析

以下将讨论双寡头创新市场结构中,在两个企业的创新研发效率相同的情况下,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效应。

1.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下面将详细讨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变化对各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影响。

(16)

为使问题简化我们只讨论R<4的情况,由于9-(2-β)(1+β)R>0(由于0≤β≤1),因此可作以下分析:由于A>ω,0≤β≤1,4>R>0,因此和的符号只取决于(2-β)2R-9的符号,为了保证双方的利润都为非负,因此有:当时,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增加企业的创新投入,而放松知识产权保护会减少企业的创新投入。当时,此时加强或放松知识产权保护不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

2.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研发成果

企业1的单位创新成果为: (17)

企业2的单位创新成果为: (18)

单位创新成果是指由于企业创新成果(既包括企业自身的创新成果,也包括对竞争对手的模仿成果),所带来的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量。

则: (19)

说明放松知识产权保护尽管引起了自身研发投入的下降,但是同时来自于竞争对手的技术溢出的增加,从而导致单位研发成果的总的增加。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尽管引起了自身研发投入的上升,但是同时来自于竞争对手的技术溢出的减少,从而导致单位研发成果的总的减少。

3.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利润

(20)

则有:当时,当时,当时,。

可以得出:当原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时,即由此导致的技术溢出较大时,对于创新研发效率较高的行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放松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而当原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时,对于创新研发效率较低的行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放松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当原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放松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

4.知识产权保护与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21)

由此可见:当时,即当原有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时,放松知识产权保护会使消费者剩余增加;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使消费者剩余减少。当时,知识产权保护的变化对消费者剩余没有影响。当时,;即当原有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时,放松知识产权保护会使消费者剩余减少;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使消费者剩余增加。由于当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时,放松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产量增加,从而导致产品价格的降低,使消费者受益,即消费者剩余增加;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产量减少,从而导致产品价格的上升,使消费者受损,即消费者剩余减少。当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时,放松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产量减少,从而导致产品价格的上升,使消费者受损,即消费者剩余减少;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产量增加,从而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使消费者受益,即消费者剩余增加。

下面我们进一步讨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变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22)

所以:当时

当时:当时,当时,当时,。

可以得出:当β过大时,即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过低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使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当β较低时,即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过高时,放松知识产权保护会使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当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为内生时,即该经济的政府自主选择知识产权的程度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此时应满足因此对于研发效率相同的双寡头市场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行业创新研发效率应选择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总的来说,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不宜过紧,但也不宜过松,应处于较为宽松的区域,即,并且随着创新研发效率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也应相应提高。

三、结论及启示

通过理论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对于双寡头创新市场结构:

1.企业的创新研发投入总是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而增加,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放松而减少。

2.尽管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变化对于企业的创新成果(包括企业自身的创新成果和对竞争对手的模仿成果)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但是当放松知识产权保护时,其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即放松知识产权保护时,企业的单位创新成果会增加;反之,企业的单位创新成果会减少。

3.当原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时,对于创新研发效率较高的行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放松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对于创新研发效率较低的行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放松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当原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放松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

4.当原有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时,放松知识产权保护会使消费者剩余增加;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使使消费者剩余减少。

5.应根据不同的行业创新研发效率应选择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总的来说,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不宜过紧,但也不宜过松,应处于较为宽松的区域,即,并且随着创新研发效率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也应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Alireza Naghavi(2005),“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olicy and North-south Technology Transfer”,KTHC-Knowledge, Technology, Human Capital 18:1~26

篇7

    所谓知识产权是指平等主体间因无形财产而产生的专有权,是人们通过创造性劳动获得的智力成果,表现为包含有新技术方案的产品、方法。保险产品中的创新成果符合知识产权的定义,应该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

    产品是保险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保险功能的发挥最终体现在产品上。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产品数量虽然很多,但产品的同质性很高,许多都是把国外和其他公司的产品简单拿过来,真正根据社会需求和消费习惯自主开发的产品很少。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必须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满足人们多层次的保险需求。各保险公司之所以满足现状,不在保险产品研发与创新上下大功夫,开发能力有限只是表面的原因,其真正症结在于我们还没有规范有效的保险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和机制。新条款一经面市,其他公司效仿跟进,占据了产品创新形成的利润空间,大量的研发投入得不偿失。

    同其他市场一样,保险市场的发展也有阶段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如果说在刚起步时期确实不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卖别人的产品尚在情理之中的话(在规范的市场秩序中应通过购买获得使用权),那么,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保险市场也面临着由粗放到集约,由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对保险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已是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保险产品创造的激励、引导机制。这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具有的最基本的机制,也是知识产权法的最高目的。它通过在法律中确认知识产权关系、关系的主体、客体的法律地位来实现。知识产权法为保险企业提供了实现其利益的最有效的行为方式。通过规定权利授予、禁止性义务和积极作为义务来实现对主体行为的引导。

    其次,应建立保险产品创造的保护机制。包括权力主体对其保险产品知识产权的使用、让渡的规定,以及对侵权行为认定和制裁的规定。知识产权法一方面对合法行为予以确认和肯定,另一方面对违法行为予以打击和制裁,使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尽可能恢复到未被侵害时的状态。

篇8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改进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316-01

最近几年,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提高了重视度,使得知识产权保护获得了很大的成效,从而带动了社会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可是,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成效和国外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没有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吻合,存在很大的距离。时代在不停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怎样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成为了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发展中必须要直面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意义

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无论是对于国家而言,还是对于产权所有人以及相关实体产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创新型国家战略需要

一个国家和地区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够保持充足的战斗力,随着我国成立构建创新型国家战略之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长时间以来都是比较薄弱的,这就造成了我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竞争中尽处下风,而究其原因,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难辞其咎,知识产权得不到切实的保护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创新积极性,从而对于国家创新型战略的实现带来了负面影响。

2.保护产权所有人利益

保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同时也可以将知识产权所属人的利益有效的维护和实现,知识产权的所属人在前期会注入大量的成本才可以收获成果,对于所属人人来说,耗费了其大量的精力、成本等。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情形之下,这种知识产权就会遭到滥用,影响到所有人的利益,因此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可以保障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不受到侵害,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创新的积极性

3.推动实体产业的发展

在实体产业的发展中也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各种重要的资源都非常的丰富,唯独知识产权资源欠缺,正因知识产权资源的短缺造成了这一要素资源成为了决定实体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可以说知识创新已经成为了引领实体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切实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可以给实体产业的发展补足知识产权要素资源,从而有效整合资本、劳力等资源,实现实体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不足,不仅仅有立法层面的不足,同时也有政府职能缺位以及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到了知识产权保护效果

1.立法层面存在不足

想要保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是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如果没有法律的有效保证,将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成效严重降低,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存在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成立强大的立法制度。即使近几年我国有成立一些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无论是从立法层次来看,还是从立法内容来看,都存在不少的问题,远远没有办法满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的需要,使得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陷入了一个无法可依的尴尬状态之中。

2.政府职能缺位严重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政府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而我国的现实情况却是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职能缺位的问题,不能够给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完善的服务,举例而言,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方面、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由于各种利益层面的因素以及政府职能定位层面的偏差,政府都没有尽到应有的知识产权保护职责,结果影响到了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开展

3.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产权保护意识层面,我国无论是政府也好,还是知识产权所有人也好,普遍存在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政府方面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长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对于产权所有人,意识不到申请专利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同时也没有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从而影响到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改进路径

针对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各种不足,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更多的重视,通过充分借鉴国外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立法、职能以及意识等方面不断努力。

1.完善相关立法

我国需要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万面提升立法层次,增加法律震慑力,另外一方面要完善立法内容,让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来让知识产权保护步入一个法制化轨道,确保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2.调整政府职能

政府需明确自身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和职能,严格树立有所为有所的工作原则进行工作,必须将自身所要担负的责任切实履行好。对于在知识产权工作中出现的犯罪行为要大力打击,强化建设执法力度,从而确保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开展

3.强化保护意识

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层面,政府要转变落后观念,充分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宣传,让社会公众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以及把握,塑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风气以及氛围,助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知识产权是由于人们智力成果所产生的,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随之不断的提高。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而有效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改善,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篇9

    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作用日渐重大,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各国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不足直接导致我国在对外贸易中遭遇某些不公,为此,我们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既快又好的发展。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世界性的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如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呢?

    本文从知识产权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着手,先介绍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及其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然后从理论角度分析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意义,再是结合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贸易的实际影响,提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应对策略。具体提纲如下:

    本文第一章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对国内外现状的研究。

    第二章则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含义、范围、特征以及其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做了深层次的概述。

    第三章从两个方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做了理论分析,即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基础以及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谈到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

    第五章综合前四章的分析从不同层面对加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文章最后一章第六章得出结论,我国将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紧密结合起来,并在政府的指引下将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到战略高度,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第二章 知识产权的概述   

    2.1知识产权的含义与范围   

    2.2知识产权的特征   

    2.3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三,第三章 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分析   

    3.1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基础   

    3.2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意义

    四, 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的现状及对贸易的影响

    4.1 此 部分的标题请自己加上,可以总结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做的好的一面

    4.2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4.3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注意本部分的写作中如果能加入实证分析,或者有数据依据的话,会更有说服力

    五,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应对策略   

    5.1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5.2加强知识产权法的执法力度   

    5.3企业应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5.4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六, 结论   

    理论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上下功夫,要更好的依靠和运用知识产权来参与市场竞争,赢得更多的市场和发展机会。本文正是从正确应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影响作用,力图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有针对性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基本方略,希望能够对我国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一些有效思路,以次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在对知识产权保护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采取的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应用价值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对于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日益显着。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成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修课。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否则就难以生存。

篇10

关键词: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立法;启示

一、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拥有知识产权对国际贸易的正面影响

第一,拥有较多高质的知识产权会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从目前的国际形式来看,贸易出口对知识产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由于各国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要素禀赋不同,一国就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从而使得在国际贸易中某些技术和产品的优势得以发挥。与此同时,它也可以迫使其他国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就可以为其带来竞争上的优势,而在此过程中,它可以将企业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因此,当一个国家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多且质量高时,从一定程度上看,它就拥有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能够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终通过产业链的传导机制将会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第二,拥有知识产权扩大了世界贸易的范围。就目前所知,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行为不仅渗透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中,而且使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贸易形式。知识产权保护的状况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贸易尤其是技术贸易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能够向专利技术所有人提供权利保护,加大专利技术所有者对自身新产品保护的程度,在一定时期内遏制其他企业对其新产品的模仿和伪造,从而加剧企业产品市场规模的加剧扩张,加大了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贸易,扩大了世界贸易的范围。

第三,拥有知识产权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和贸易利益。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产品的组装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进行就是为了利用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廉价的劳动力,使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成为他们产品的制造者,而将核心技术在本国自己开发,就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从而可以利用知识产权拥有垄断优势———这样既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又可以利用新产品的垄断优势扩大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和贸易利益。

(二)拥有知识产权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

第一,过高的知识产权保护妨碍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制度通常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动力。然而,创新的根本动力来自竞争,而知识产权保护本质上是一种垄断,垄断能够向创新者提供奖励,但同样能够激励昔日的创新者依靠垄断获取高额收益,从而削弱技术创新的动力。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越大,昔日的创新者的垄断受益越高,进一步创新的动机就日益削弱,这样继续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是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会妨碍经济的增长,而且会打击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第二,知识产权保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利益转移问题。知识产权的主要持有者是现代产业,而现代产业的特点之一是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市场跨越多个行政区域,由此导致知识产权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受益者与成本承担并不完全重叠。受益者是企业,销售地政府则需要为此承担较高的执行成本,而受益企业因此而增加的税收未必都由支付执行成本的销售地政府获得,从而产生了利益转移问题。在国内各地区之间,上述问题可以部分地通过某种转移支付机制解决,但在国际之间并不存在这种机制。纵所周知,在我国主张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而从中受益最多的是西方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享受了高于内资企业的税收待遇,同时其偷漏税规模也相当可观;假如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单纯强化令其收益的知识产权保护,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有利于跨国公司母国的利益转移。

第三,过度的知识产权保护会导致贸易争端。将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挂钩是国际的新动向,从而使得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各成员国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知识产权形成的贸易壁垒的合理性、复杂性、隐蔽性和合法性,现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通过其本身所具有技术上和知识产权上的优势,加上他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在贸易领域的巧妙应用,利用专利、标准等建立本国的贸易技术壁垒体系,使得其他国家非知识产权人就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面临着诸如专利申请被设路障、已生产产品被诉侵权、产品市场进入受专利阻挠等困难,就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的现状

(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进展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中国起步是比较晚的,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开始产生并发展的,但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却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走完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路程。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体系。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基本确定,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以《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为主体,辅之以各项保护条例,如《植物新品种保条例》、《集成电路布图保护条例》以及《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的成就还可以表现在《民法》、《刑法》中的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条款上,以及新修订的《对外贸易法》中有专章保护知识产权的内容。

第二,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实践。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开始从只重视行政保护转为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并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均由人民法院最终执行,同时也加大了执法力度。与此同时,企业也开始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企业自身的防范能力和保护意识。

(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大量专利等知识产权占领中国国内市场,并控制中国的海外投资和出口扩张,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第一,国家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战略。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智力劳动成果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也是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经济、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激励机制之一。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为主的今天,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促进科技进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重要法律机制之一,它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战略,使得知识产权在经济和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第二,国家和企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及研发投入不够。研发活动是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获得和拥有知识产权的源头和基础。但是由于国家和企业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不够,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开支过小,致使我国企业对新技术的吸收和消化能力、特别是自主开发新技术的能力普遍偏低,很多企业走的是一条“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道路,这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的结构很难迅速升级换代,因而始终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地位,在关键技术上人主要依赖进口,受制于人。

第三,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目前,中国许多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仍然不强,不能及时地自己的研发结果转化为知识产权,特别是在国外申请知识产权的意识严重不够,致使很多科研成果得不到有关国家和地区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甚至使得一些国有品牌在国外许多地方被恶意抢注;即使一些企业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但是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不能及时的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导致失败。

第四,中国知识产权立法与国际知识产权体系不相符。中国的立法体系虽然用比发达国家要短得多的时间就建立起来了,但是中国的立法体系中没有关于反垄断的法律,而与反垄断互为补充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只是侧重于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却没有确立限制知识产权的立法思想。到目前为止,中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可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专利权的垄断行为,但是主要集中调整专利许可行为,对其他滥用专利权的行为尚无明确的规定可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调整范围还不够完整。与此同时,中国没有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在国际标准的参与程度和占据关键职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中国应对知识产权保护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中国在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的时候,知识产权保护同样也给我国的发展亮起了红灯。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以及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时候,知识产权危机给这一全球化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在激烈的国际经贸竞争和深层的知识产权壁垒面前,努力为开发和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创造有利的环境,不断提高有关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

(一)将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中国是知识产权数量大国,但非知识产权强国,尤其是加入WTO后,市场的开放使我国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专利方面构成了威胁。我们只有将知识产权问题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加以重视,才能实现将知识产权危机转变为科技发展良机,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制约贸易发展的障碍。

第一,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政府要为企业构建一个知识产权的制度保障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重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只有这样做,才能调动有关企事业单位及其知识产权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快又好地创造和产生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一定的自身优势。

第二,国家提供资金扶持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和形成。在开发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扰。因此,国家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和形成提供资金支持以此来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利用外贸发展基金、优惠信贷利率、政策性贷款和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建立健全创收投资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及其产品的出口。

第三,鼓励企业对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目前的知识产权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中国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结果。因此,企业应重视自身的技术创新,认识到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转变观念并加强学习

我国是WTO成员,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时应该注意WTO、TRIPS对我国知识产权的规定,同时对主要贸易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实践也应有所了解,掌握其主要法律规定、立法趋势及法院的判例,方可更大限度的避免撞入知识产权保护的陷阱,当然,我们在认真履行自己义务的同时,也要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以便充分享受WTO成员国应有的权利,保护我国的产业和市场。

第一,转变观念来积极应对知识产权诉讼案。改变以往消极应对知识产权诉讼案的态度,积极应诉。有不少中国企业本身并不存在侵权行为,但由于害怕诉讼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常常放弃应诉的机会,白白的丢失了维护自身权利的机会;而曾经有过侵权行为的企业,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消极应诉,最后要支付超过正常水平的侵权费用;同时,中国企业界应完善商会的建立和使用,形成一个组织有效、协调一致、参与广泛的企业联盟,这样有利于增强寻求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面力量的帮助和支持。

第二,加快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科技以人为本。开发、拥有和运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首先是要要重视知识资本的作用,而知识资本最集中地体现就是在人的才能和价值上。目前,企业间甚至是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的人才多,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近年来,跨国公司已经加大了对中国的人才掠夺,中国企业如果还不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将会失去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结构的变革,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加强学习,尽快熟悉和掌握知识产权方面的各种知识和规则,强化全民学习的氛围,使全社会人民都懂得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叶慧霖.入世与知识产权保护[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2]黄晖等.WTO知识产权协定常识问答[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3]郭羽诞.在出口竞争力的基础上挑选和培育上海的支柱产业[J].华东经济管理,2008,(04).

[4]顾红文,谈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09).

[5]刘嵩等.技术壁垒与我国出口贸易[J].财经问题研究,2008,(01).

[6]黄健.日本企业的专利战略对湖南省企业的启示[J].企业技术开发,2008,(03).

[7]夏先良.出口与国际专利:我国知识产权的差距与对策[J].开发导报,2007,(10).

[8]王江.从“DVD专利事件”看企业核心技术的重要性[J].东北大学学报,2008,(01).

[9]肖巍.得“专利”者得“天下”[J].厦门科技,2008,(02).

[10]董勤.外经贸工作中的专利问题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7,(06).

[11]殷钟鹤,吴贵生.发展中国家的专利战略:韩国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7,(07).

[12]袁俊.对标准、专利与非关税壁垒若干问题的思考[J].大众标准化,2008,(02).

[13]罗飞.中国企业如何走出“专利”陷阱[J].法律与生活,2007,(14).

[14]邹明波.把握专利创新的主动权[J].云南科技管理,2007,(05).

[15]郑成思.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6]叶京生.知识产权与世界贸易[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17]郑秉秀.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J].国际贸易问题.2007,(05).

[18]张永艾.权利穷竭原则探究,兼论平行进口问题[J].河北法学,2008,(03).

[19]乔生.中国限制外国企业对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思考[J].法律科学,2008,(01).

[20]魏衍亮.知识产权是企业腾飞的翅膀[N].国际商报.2004-09-19:(04).

[21]王学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的对外开放[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22]陆亚琴.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云南的开放经济[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