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阅读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7 17:5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阅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教育阅读的重要性

篇1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为贯彻落实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月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我校因地制宜,认真制定

方案,精心组织,突出成效。增强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推动活动扎实深化开展。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正值祖国成立70周年,我校利用学校电子屏、班级微信群、QQ群、教育网络等,开展家长学校好家风讲座、唱爱国歌曲比赛、亲子活动诵读为祖国点赞读本征文等,宣传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的意义,为培养儿童的爱国情怀、帮助引导广大家长和儿童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营造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家长儿童共同成长提供了多元的平台,向家长宣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普及了科学的教庭教育知识。

三、围绕主题,开展活动

1、各班开展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家长会,效果良好。各班主任精心准备课件、

结合班级实际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在家长会上邀请班级优秀家长谈谈家庭教育实例,让来参加的家长有种榜样感,引起家长们对科学家庭教育的重视,从而唤起家长们的那份科学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

2、将家庭教育宣传与学校的安全教育相结合开展家访活动,老师们将垃圾分类、防溺

水、登革热防治、消防、交通等安全教育宣传与家庭教育宣传相关知识送到家,在与家长促膝交谈中,家校合力,促学生健康成长。

3、开展“好家风,成就好孩子”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为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家庭教育课题组研究员秦跃凤老师在3月18日下午应邀来到学校,秦老师声情并茂地从自信、习惯、独立、言传身教、有计划、阅读习惯等方面讲述了新课题,强调好习惯越早养成越好,还增加了互动环节,讲座深受家长们喜爱。学校注重家校合作,每学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家长会。 “好家风,成就好孩子”主题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们带来的现代科学教育理念,对孩子们健康成长起到推动作用。

4、开展“书香润德、为祖国点赞”亲子读书征文交流活动。“书香润德 为祖国点赞”阅读活动,用教育部关工委的新时代好少年读本《为祖国点赞》,以校内阅读与家庭亲子阅读相结合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爱国主义情操,又增强了亲子关系,将阅读传播到家家户户,将爱国情洒遍每一个家庭。在班主任的认真组织下,班级的阅读形式多样:个人读、集体读、男女生读、师生配合读。将文明、美丽、奋进、平安、开放、创新、绿色、现代、小康、担当、圆梦中国这11个板块的内容一一映入学生的心田。感慨几位认真的家长,每日亲子阅读的记录本上,留下了一行行亲笔感受,文字、阅读、交流……每个夜晚促膝共读。书香润德,亲子阅读让爱国主义浸润。

5、开展“十岁成长礼暨家长会”活动。5月23日,三年级组开展了“放飞梦想 为十岁喝彩“十岁成长礼暨家长会活动,在师生与家长的互动、体验、分享中,一起回味成长经历,体会父母辛劳,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全体学生与家长一起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十岁集体生日。一句话、一首歌、一声感谢、一封信、一片泪光、一次拥抱、一份感动……三年级组的十岁成长礼活动将师生与家长的心紧紧相连,让孩子们在感动中成长,在感动中放飞梦想。

篇2

一、引言

家长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1]少儿图书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延伸,是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在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目前,少儿图书馆在为少年儿童提供文化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的研究。然而伴随少年儿童终身的老师――家长并没有受到少儿图书馆的足够的重视,多数的少儿图书馆除了开展“亲子阅览区”外,很少为家长提供专门的文化服务,对开展家长教育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特别需要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言传身教。少儿图书馆作为终身教育机构的重要部分,应该面向家长教育提供文化服务,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真正实现少儿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社会价值。

二、少儿图书馆与家长教育的现状

1.少儿图书馆重未成年人教育,轻家长教育

一直以来,少儿图书馆为广大的少年儿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对未成年人读者进行多角度的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基地”。但是,少儿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仍局限于传统的观念,即少儿图书馆主要是为少年儿童服务的,而对家长缺少应有服务。目前,家长教育及与之相关的家庭文化建设未能得到少儿图书馆的充分重视,甚至有些少儿图书馆只为少年儿童办借阅证,[2]从而减弱了家长走进少儿图书馆的热情。

2.家长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突出表现在家长加大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例如:为孩子请家教,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兴趣班、辅导班,为孩子买学区房,送孩子出国留学。家长愿意为孩子的教育进行投资,但却缺乏自我教育的意识。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孩子身上,却不懂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其实,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远的。

3.社会上家长教育的概况

目前,社会上出版了许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并伴随书刊开通了不少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热线,但缺少专门的家长教育机构。就我国的现状来看,家长教育主要依赖于幼儿园家长学校、中小学家长学校中的家长会。[3]但是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领导思想不重视,家长会的主要内容大多数是让家长如何协助学校进行教学的,对家长自身素质的教育很有限。其次,我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全国家长教育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创办了中国家长教育网这个公益性的家长教育机构,但由于缺少实际载体,很难利用它在全民中普及家长教育;而去年刚刚新兴的“家长团训指导师”虽然是直接针对家长的培训,但它的发展壮大还有赖于我们家长整体意识的提高。

三、少儿图书馆开展家长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时代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必须要由社会、学校、家庭的充分参与才能有效。有哲人说过“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其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对未成年人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而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最初形成,主要是在家庭生活中受家长的影响而形成的。[4]开展家长教育,有利于家长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家长正确的“人才观”的培养,从而减少由于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人格不健全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少儿图书馆如果能开展家长教育,引导家长科学地哺育、教育子女,必定会充分发挥家长在抚养下一代的潜在力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是发挥和拓展少儿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

家长教育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是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理应得到重视。[5]少儿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突破传统的服务模式,把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与对家长的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少儿图书馆这个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家庭教育所应起的主导作用。少儿图书馆通过开展家长教育,为家长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有利于引起社会对家长教育的关注,让更多人认识、肯定少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地位,使少儿图书馆工作更有效地开展下去。

四、少儿图书馆开展家长教育的对策

少儿图书馆是社会公益事业的文化窗口,拥有富含文化底蕴的馆舍、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学科馆员等,是辅助学校开展家长教育的最佳基地和场所。[6]所以,少儿图书馆应该以提升家长的素质为己任,在全民中大力开展家长教育。

1.利用馆藏资源,开设家长借阅专区

首先,少儿图书馆应改变过去只发放少儿证的做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发放家长借阅证,为“母子共读”或“父子共读”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近年来,湛江市少儿图书馆不断对少儿阅览室、低幼活动室进行改造升级,允许成年人进入少儿阅览室借阅,就是为了方便家长更好的进行亲子阅读,支持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其次,利用已有的馆藏资源,开设家长图书专柜,不断向家长推荐新书、好书,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7]再次,加大资金的投入,购买更多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以满足广大家长的阅读需要。

2.开展家长阅读推广活动

阅读推广活动既是对阅读本身进行推广,也是对阅读指导服务的推广,少儿图书馆应该重视家长阅读推广。首先,定期开展家长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大力宣传,使尽可能多的家长获得推广活动信息,走进少儿图书馆进行借阅。其次,培养图书馆内部专门的家长阅读推广人员,进行有效的家长阅读推广活动。同时,广泛吸收和利用拥有专业背景和技能的人员来参与家长阅读推广,以弥补图书馆推广家长阅读时专业人才不足的状况。再次,建立家长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使家长阅读推广活动与儿童阅读推广一样,成为少儿图书馆的一项基础工作。

3.加强合作,开展家长讲堂

著名图书馆学家吴慰慈先生曾说过“图书馆只有懂得合作,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少儿图书馆应积极与学校、社区、网站、电台等合作,[8]广开社会育人渠道,定期开展高品质的家长讲堂。首先,在馆内开展家长讲堂,系统地向家长传授现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掌握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素质和自主教育的能力。其次,遵循家长讲座品牌化和经典化的原则,积极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参与图书馆的家长讲堂,通过常年开展有影响、高质量的家长讲堂,以点带面的推广家长教育。

4.提供家庭教育问题的咨询辅导服务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转型,隔代教育、离异家庭、特殊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外出或留守子女)家庭的增多,不少家庭教育的困难和问题日益突出,产生了不少的问题家庭和问题孩子。少儿图书馆应突破传统的文献信息咨询服务范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根据不同类型的家庭、不同家长的个性需要,通过专家咨询法、个别指导法、案例分析法、情境体验法等,力求实效地开展咨询辅导服务活动,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问题的咨询辅导服务。

5.建立完善家长培训制度

世界上的各行各业几乎都需要持证上岗,而做家长如此艰难复杂的职业却不需要专业的资格证书,从而出现了不少问题家长、问题儿童。近年来,呼吁家长持证上岗的声音越来越激烈。2012年3月,全国妇联《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指出,将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尝试。少儿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发展的智力引擎,应该积极呼吁建立家长培训制度。通过争取政府支持,使家长培训工作制度化,使家长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一样,成为一项法律规定,并坚持常年在馆内进行家长教育培训,培训期满时,进行考试鉴定并颁“家长执照”。

篇3

第十三期家长学校的学习情况我想简单说几句。首先表示感谢。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都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参加我们的家长学校的学习活动,从第一次的学习“让你的孩子迈好走出家门的第一步”到今晚的“好书我推荐”,先后共组织了6次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亲子阅读讲座、观看刘墉视频、聆听家庭教育讲座等)。

其次感到欣慰。因为有你们的积极参与,使我们的活动顺利开展;因为有你们的积极参与,我们看到了家长朋友们对家庭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习惯培养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等。这些都反映在第十三期的家长学校学员测试卷中,这次测试不但回收率高,而且答题的质量也高。特别要表扬谢博伦、朱懿欣、陆煜婕、胡金卓、陈奕轩、鲁益宁等的(还有许多家长就不一一列举了)家长,比较详细、全面的谈了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提高,家庭教育理念也比较新。比如有的家长谈到要重视孩子的情感、多跟孩子在一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倾听孩子的心声等。另外,邱旻忆的家长还对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特色教育相结合谈了几点想法和建议,给予了我们在探索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方面一些很好的启发。

我想,孩子们有这样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是多么幸福,希望家长朋友们能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到幼儿园日常教学或管理中来,加强沟通,多给我们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促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成效。同时也希望家长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如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郑委老师所说,我们要从自然型父母向智慧型家长转变,真爱孩子需要不断学习。

最后祝愿我们的孩子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观;现状;策略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人生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所谓幼儿家庭教育,就是指三到六岁幼儿在家庭成员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制约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家长教育观念、家长教育方法、家庭社会背景,特别是家长的社会生活经历和思想文化素质。

一、幼儿家庭教育现状

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我院开展了“幼儿家庭教育状况与幼儿发展状况关系问卷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家庭中“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非常严重,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如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主流趋向良好。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教育,有目的、有意识地教育子女已成为大多数家长的共识。但思想重视,行动忽视。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一样重要”的家长占96%,可是“每天可以留出2小时以上时间与孩子一起交流、游戏、学习”的只有10.3%的家长,选择“不顾劳累.坚持和孩子玩”的只有28.7%。对比数据可知,普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停留在思想上。而没有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没有完全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内容认识不够。经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倾向依次是: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孩子与人交往;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重视孩子的自我服务;重视孩子的语言发展;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家长忽视的家教内容包括忽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如:教孩子知道自己几岁,教孩子分清性别);忽视孩子的游戏和玩玩具;忽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如:独立睡觉只占22.7%)。有部分家长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只是把家庭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延伸,使家庭教育缺乏了自身的特点和内容。不能正确认识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困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的最大困难是孩子的某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是某种社会影响,很少有家长认真检查自己在家教中的失误和应负的责任。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家长对孩子上学期望值过高。教育目标的倾斜,导致家长产生许多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如:过度溺爱、迁就和放纵孩子。过度严厉、过度保护或者过度放任。家庭教育承担者偏移,教育意见不一致。在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的调查中显示,62.5%是母亲,21%是祖父母,16.5%是父亲。可见。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之重要,作用之重大。还有大多年轻父母工作较忙,依赖祖辈养育孩子情况普遍。扩大家庭、祖孙家庭和单亲家庭日趋渐多,家庭教育意见不够一致,其不良后果是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孩子则会形成当面一套和因人而异的态度。

二、幼儿家庭教育策略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儿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风格,甚至是孩子所特有的稚气、调皮和不成熟产生的“错误”;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见解,相信孩子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

2.全面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

要想教育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的情况,把握现象,知其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3.言教、身教和境教相结合。

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自己先要做到。例如: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经常阅读或是与孩子进行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活动加深幼儿的印象;要让孩子讲卫生,家长就要有洗漱的好习惯;要让孩子懂礼貌,家长就要待人和善、大方。而言行不一的家长,是难以收到教育效果甚至会使以往的教育成果毁于一旦。在言教、身教的同时,还要做到境教,就是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和谐整体的家庭教育环境。

4.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协同进行。

家庭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使教师之间、家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影响和教育好孩子。

5.讲究家庭教育艺术。

坚持家庭教育的六项原则:教育一致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赏识教育原则、细节教育原则、尊重孩子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奖励惩罚灵活运用,掌握分寸。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家长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尽量抽空陪同孩子一起玩,感受来自于父母的关爱,从而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6.注重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端正教育态度。

作为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养,要自尊自爱自强,充满自信心和责任心。同时,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增强自身的教育责任。多花些时间了解孩子、陪伴孩子。其次,丢掉不健康心态。如:补偿心、反常心、虚荣心、惧怕心。总之,不同类型家庭的不同教育方式、教养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关键的作用。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孩子成长的负责人。因此家长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创建民主、和谐、平等、融洽的气氛,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士艳.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J].教育导刊,2009(10).

[2]卢乐珍.幼儿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3]方明.北京市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问题[J].学前教育,1991.5.

[4]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篇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它赋予了家长工作全新的内涵――家园共育。家园共育则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幼儿园既要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同时也要求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成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一直以来,我园十分注重探索家园合作共育的新途径与方法,但目前,从总体上看,家园合作流于形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有限,具体表现在:1.幼儿园工作与家长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2.实际开展的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3.幼儿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4.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尽人意等问题。因此我们尝试探索幼儿园家园配合的有效策略,以更好地完善家园共育机制,转变家长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素养,在引导帮助家长成长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家庭教育素养的提升,并提高开展家长工作的能力,使家长从幼儿园工作的挑剔者、监督者,真正变为合作者、参与者,实现家园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二、开展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多渠道的宣传家教新理念

通过召开“推行家庭教育现代化”试点班家长会,开展《做最好的父母》等专题讲座,并通过园刊《七色花》、班级家园联系栏、班级QQ群、家长会、家长学校授课等渠道宣传家教新理念,让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产生互动,积极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新理念,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充分发挥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作用

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各司其职,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点带面地推进班级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着引领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更紧密、实效更强。

1.发放调查问卷,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班级家委会分发调查问卷,征集家长在家教中存在困惑的热点问题,如“如何让孩子有较强的时间观念”等,选出家长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根据问题,家委成员们先进行相关家教知识的学习,找到解决的对策与方法,再组织召开班级交流会,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并组织部分家长进行相关的家教经验交流分享,使家长的实际家教疑难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带动班上更多家长学习和掌握更科学实用的家教方法。

2.开展读书交流会

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家长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书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会前,由班级家委主任以微信的方式将读书交流的主题发给所有家长,请家长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做好准备,在读书交流会时进行交流讨论,促进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不断反思,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育人素养的目的。

3.开辟“爱心漂流书吧”,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

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向家长发出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倡议,组织家长参加“好书推荐”“亲子阅读助成长”“学习型家庭互助苑”等活动,鼓励家长收集优秀的家教书籍,投放到班级的“爱心漂流书吧”中,让家长自主借阅、分享,提高家庭的文化品位和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积极构建学习型家庭,同时,在协助互学的氛围中,促进幼儿间的交往、家庭间的交流,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4.发放家庭教育指导式菜单

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班级实际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式菜单,全面指导和调动家长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比如发放“亲子关系测验”等指导式菜单,并开展了“我的亲子教育”征文活动,引导更多的家长关注家庭教育。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交流讨论

家委会充分利用班级QQ群和微信,由专人负责,每日上传一则优秀家教经验进行分享,转发提供家教的网址、资料、交流讨论热点话题、探讨群里家长提出的问题等等,一起带领更多的家长共同参与,学习!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园同步教育活动

1.召开体验式家长会

教师面对面地以座谈,体验的方式和家长沟通教育幼儿的各项工作,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及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也了解幼儿在家的各方面情况,有利于教师调整好教育计划和对每个幼儿的个案计划,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2.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助教

为了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及幼儿在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促进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幼儿园定期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并积极改进家长开放日的形式,除开展全班性的开放外,试点班还有针对性地、适时地向家长开放,活动结束后,及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关注点是什么,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存在哪些误区,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家长各抒已见,教师发表看法,以促家园达成共识。

3.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

建立班级“亲子共读角”,让家长利用接园时间,自主选择读本进行亲子共读,并及时将读后的感想写在便签纸上粘贴在亲子共读角中分享。开展丰富多彩的“迎新年、庆元旦”亲子同乐活动,如:亲子时装秀、制作美食等等,各种亲子活动的开展,不仅拉近了家长、幼儿和老师的距离,更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

4.开展分层、分类指导活动

入园前夕,针对小班新生易产生分离焦虑的情况,园家庭教育指导师特设计“孩子入园,家长准备好了吗?”宣传单,帮助准备入园的新生家长了解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的方法与对策,使孩子入园后更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5.建立形式多样的家园联系方法

创建多样沟通方式,畅通家园联系渠道,在班级门口设置家教宣传栏,定期为家长推荐育儿文章,此外还加强了向家长宣传幼儿园近期重大活动和教育活动,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园的教育动态。同时对每个幼儿进行家访,建立家访联系记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每个幼儿建立发展评估手册,定期以书面交流的形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在家园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中,促进教师与家长建立起真诚的合作伙伴关系,使教育形成合力。

篇6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综述

家庭作为青少年生活的载体,在个体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今后一生的发展。

一、我国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影响的研究现状

自20 世纪20 年代开始,西方释梦、自由联想技术等心理健康研究成果就被介绍到中国。一些使用行为疗法原理分析心理障碍的研究也开始出现,心理学家丁瓒还在多地建立了心理诊所。随后由于多种原因,心理健康研究在我国一度中断,直到80 年代,这方面的研究才重新开始。而我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也始于这段时期。通过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所有的核心期刊数据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关键词,进行精确匹配检索发现, 最早的研究成果发表于1983年,2000年以前的文献仅有68 篇, 2000-2010 年发表的文献有1214篇,2011-2016年4月有805 篇文献。可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并得以发展。

1.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之理论基础研究

(1)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基于教育学视角。学者们多是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出发,分析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余毅震等通过对调查测量结果的分析,指出父母教育方式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何晓燕等提出不良的亲子关系,尤其是频繁的亲子冲突不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幸福感,甚至出现行为。谭亚菲则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认为父母干预子女行为的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呈正相关。

(2)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基于心理学视角。就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基础而言,学者们大多做了许多微观的研究。张璐等从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影响的角度,指出父母应使用积极的教养方式, 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 使孩子更好地发展亲社会行为。

纵观已有的理论基础研究,多是基于教育学与心理学层面,其他相关理论基础缺乏。因此,研究者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从其他相关学科中汲取养分,促进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理论研究的深入,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的实施策略研究

(1)父母是改变的主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其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父母既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更要转变教育观念;不仅要建立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还要改变不良教养方式,并以身作则。

(2)学校与社会教育所做的尝试。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单靠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付出,不如联合学校与社会一起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效果来得快。很多学者提出要尝试课程改革,如运用阅读疗法、绘画疗法、写作疗法等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理论概括不足

总体来讲,经验介绍居多,理论探讨较少。已有的研究多停留在教育学层面上,多是“浅谈”“浅析”。引进的研究多,自己的研究少;呼吁性的多,研究性的少。

2.忽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性

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父母抚养家庭子女与祖辈抚养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在表现形式、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具有其独特价值。

3.轻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机制研究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构筑完善的家庭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则是其中的基础工程。家长的个人素养参差不齐,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进行有效引导,开展科学、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篇7

 

幼儿教育属于早期启蒙教育,幼儿教育的意义作用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2.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3.培养幼儿对社会、对集体、对别人、对自己的正确态度;4.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创造的强烈愿望;

 

5.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6.陶冶幼儿的情操;7.发展幼儿的美感。由此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开展好幼儿教育活动,让幼儿教育的意义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呢?我想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必须思考面对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认识,谈一下如何实现幼儿教育的既定目标意义。

 

一、幼儿教师个人能力素养的培养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幼儿教师的个人能力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教育活动成效的好坏。因此我们必须在幼儿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注重对于教师个人能力素养的培养,让幼儿教师参加各种学习班,接触到各种先进的幼儿教学理念,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的方法模式,努力提升自身的幼儿教育能力水平,这是幼儿教育师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教学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教师,特别是幼儿教育教师,必须紧跟社会发展,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自我的幼儿教学方法模式,在进行幼儿教育培养的过程中要乐于创新、敢于创新以及善于创新。这也对于我们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也就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拓宽自我的幼儿教育信息接收渠道,掌握幼儿教育观念信息的最新发展动态。

 

那么如何拓宽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教育信息的接收渠道呢?

 

我认为,第一,征订相应的幼儿教育权威期刊,落实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教育期刊文章的有效阅读。幼儿教育的权威期刊,主要内容都是涉及幼儿教育的观念方法模式问题,对于我们幼儿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实际操作问题有很好的针对性,对于幼儿教育的方向问题也有很好的引导性。

 

所以我们在培养教师个人能力素养的时候,强调对于幼儿教育权威期刊的征订和阅读,是一项必要的提升手段。

 

第二,让幼儿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幼儿教学理念的培训班,抑或参观一些有着先进教学理念的幼儿园,把别人先进的幼儿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带回来,提升自我的幼教水平。不可否认,我们所处的地区属于教育欠发达地区,幼儿教育也是如此,那么如何缩小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们的教学责任很重要的一方面。走出去,去听,去看,去感受;引进来,来说,来做,来实现,我认为这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要让作为幼儿教育组织者和实施者的幼儿教师多走出去,去教育发达地区,去参加一些培训班,去参观一些办得好的优质幼儿园,接触到他们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方法、先进的教育成效,比对自己的一些理念、方法、教育成效,进而找出不足,弥补差距。

 

二、家庭因素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绝不仅仅指在幼儿园进行的教育,作为两点一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幼儿教师必须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及手段,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适度给予一些干预与帮助,让幼儿在家庭中的教育能够实现跟幼儿园教育的互补。

 

对于家庭教育的了解,我们可以利用开展家长会,进行家访,跟家长聊天,增进对于幼儿家庭教育的了解,构建起学校与家庭教育情况信息的互通机制,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实现有机互促。

 

三、幼儿个人素质的培养

 

计划生育实施以来,造成了独生子女现象,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庭的唯一,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在家庭中是处于娇生惯养状态,那么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就会出现一些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必须先满足自我需求,不会与人分享,没有团队互帮互助意识的现象,那么幼儿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与人分享、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让幼儿明白认识到集体的意义与重要性。

 

这是我们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各种先进幼儿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经常说一句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那么对于教育而言,持续近二十年的教育过程,幼儿教育又是根本中的根本。实现幼儿教育的预设目标,培养提升幼儿个人素质,是我们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那么让我们来重复一遍幼儿教育的意义作用:1.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3.培养幼儿对社会、对集体、对别人、对自己的正确态度;4.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创造的强烈愿望;5.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6.陶冶幼儿的情操;7.发展幼儿的美感。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的意义责任都极为重大,搞好幼儿教育是关乎祖国未来的大事,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肩负重大的教育责任,那么我们应该在这一责任意识的驱使下,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水平,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良好个性

笔者从事幼儿园工作多年,每天来接送孩子、问询孩子日常、陪着孩子玩耍的家长中,妈妈占到了绝大多数。通过约访得知,爸爸们比较忙碌,有的加班、有的应酬,还有的在钓鱼。男主外、女主内的老思想依然在当今社会实行着。多年来人们不断的通过书籍、影视、歌曲来歌颂母亲的伟大,强调母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重要性,事实上,在家庭里父爱也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母爱和父爱就像阳光和空气,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需品,不可或缺。虽然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影响不同,但是爸爸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有着和妈妈同样的责任。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

1父亲要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将教育资源有机结合。首先父亲要明确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担任的义务和责任,不能一味地注重物质上的需求而忽略了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应该多和孩子交流和谈心,参加孩子的活动和娱乐,从多方面了解和观察孩子,从细节里发现孩子的优缺点。配合老师共同解决孩子的各项学习生活问题,做好家园共建工作。男性的优秀品质在生活中对孩子会造成多方面的启发和引导,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坚强、勇敢、忍耐和开拓。反之则会产生许多不良的身心影响,让孩子的未来生活埋下隐患。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男老师较少,让孩子减少了与男性接触的机会,造成孩子绝大多数时间处在女性的管理和行为方式里,在性格的培养上出现了缺失。长此以往,男孩子会因缺少模仿对象而变得胆小和犹豫;女孩子长大后面对男性时,会显得羞涩和拘谨。因此,在这种教育现状下,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作用更加凸显,他将对孩子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父爱让孩子拥有良好个性

父母性别的特点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响。男性的刚毅、果敢、智慧与女性的稳重、细腻、温柔形成了互补。在生活中夫妻可以通过双方性格的互补来解决各种问题。孩子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和模仿,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尝试,去挑战,最终将父母最优秀最成功的方式方法融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为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这就是父母能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当父亲为了物质奔波错过了孩子的教育,母亲只好担当更多的家庭角色用以弥补,从而产生了角色错位。这种错位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性格缺失,随之产生偏执,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父爱让家庭教育更加丰富

美国著名教育研究专家斯可基•约里昂和中国台湾教育研究专家史玉梅女士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发现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男性在教育孩子上计划性强,对于发展孩子哪些方面的品质,如何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通过哪些方法来实现,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不断实践并坚持下去。在这个问题上母亲就要弱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有很高的期许,但在教育过程中喜欢多方面尝试,听取身边人的建议,或者不断报名各种培训班,所以实际教育过程中,她们往往显得无计划性。男性偏好于历史、地理方面的阅读与学习,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风情民俗和英雄人物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讲述对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拓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母亲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知识面方面要弱于父亲。在生活习惯的培养方面,父亲作为成年男性崇尚独立、勇敢、果断且具有冒险精神。在生活中他们会带着孩子登山、涉水、骑行等户外活动。教会孩子基本的求生、简单的维修和如何应对突发危险。大多数女性从小就在保护中度过,所以母亲对孩子的保护欲更强烈。生活中母亲会拒绝孩子做危险动作、碰不干净的东西等等母亲内心不能接受的事物。所以笔者在幼儿园总能见到有的孩子不敢快跑,不敢捏泥人,甚至听到狗叫就赶紧往教室跑。这一点上,父亲的作用远大于母亲。

4父爱与孩子情商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商的重要性经常被人们提及,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父亲对孩子情商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男性与生俱来的外向性格成为了孩子情商培养最好的模板。虽然有的喜欢夸夸其谈,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孩子模仿爸爸,敢于在展示自己和主动与人交流的态度。在幼儿园里善于交流,能够主动展示自己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有一个情商高的父亲。父亲往往能给孩子更多的竞争意识,让孩子走出家庭后能够更快地适应与陌生人交往,并逐渐取得自信。在解决突发问题、情绪控制、成就感等方面,父亲是一个重要的榜样,并极有可能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一个标准,所以父亲不仅要教好孩子,更要做好自己,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没有分辨对错的能力,更多的模仿。智商的培养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和整理,而情商的培养就是性格的培养,需要环境的引导和影响。作为父亲,在这一项工作中应该当仁不让主动承担,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

5父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篇9

一、社会转型期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的“失位”

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是孩子行为习惯的模仿者,是孩子早期社会化的重要他人,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父母与子女的互动和交流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情感的发展、兴趣的挖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转型期社会变迁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更频繁,城市居民工作压力巨大,特殊家庭的数量急剧增加,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的“失位”,进而对家庭教育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农村孩子即使进入城市也难以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很多进城工作的父母只能将子女留在家中交由孩子的祖辈照顾,这些家庭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父母可能只是一个缺少感情联系的符号和身份。在这些家庭中,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失位”的,代替父母家庭教育主置的祖辈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情感大于理性、过于溺爱自己的孙辈,这容易造成孩子养成自私、任性、放纵的性格。同时,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长时间的“失位”也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与此同时,不少城市家庭父母也存在着“失位”现象。转型期城市家庭父母为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城市中火爆的教育市场恰好迎合了不少城市居民的需求,各种托管班代替父母对孩子进行照顾,各种学科辅导机构代替父母指导孩子的学习,各种兴趣班代替父母完成对孩子兴趣的培养。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父母依赖社会组织对孩子进行教育,以代替本该由他们完成的家庭教育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城市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也“失位”了。此外,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影响了人们对于家庭伦理的看法,中国的家庭逐渐由以生育孩子为核心转变为以夫妻感情为核心,由于感情变淡而离婚的现象日渐普遍。离婚后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不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亲子互动的机会大量减少,造成了双亲中一方在家庭教育中处于长期“失位”的状态。心理学的诸多研究已经发现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是有差异的,缺少任何一方都会使得孩子在性格上或者情感上出现一定的偏差。不管是由于进城打工、工作繁忙亦或是夫妻离异,家庭教育主体父母的“失位”会使得孩子在一个家庭结构不完整的环境下长大,主体的缺失势必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效果,这已经成为当下我国家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家庭教育的内容学校化、功利化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架构,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这三方面教育的共同作用。但当下我国的社会教育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对一个孩子成长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主要由这二者共同完成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尽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希望让儿童健全地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说二者的终极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在具体所承担的教育目标上应该是有所差别的。有研究者指出,学校主要通过课程传授给学生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接受最基本的人类文明的精华;而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应该侧重于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培养孩子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和自立的能力。更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发现家庭教育的内容学校化了,由于社会转型期我国基础教育仍然是以应试为取向的,学校过度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这种应试取向也被移植到家庭教育中。父母下班后就陪在孩子身边辅导作业,节假日陪孩子去课外辅导机构补课,为孩子买许多教辅资料,和孩子谈心时说的最多的也是学习,这些场景已经十分普遍,这也表明不少家庭已变成孩子的另一个学校。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主,而没有进行其本该完成的道德培养、兴趣挖掘、情感交流等教育内容。这样的一种家庭教育背离了其应有之义,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危害。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转型期社会不少人的价值观念偏向实用化、功利化,这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也反映在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面。他们在选择家庭教育内容时往往会思考孩子所学是否有用,能提高孩子成绩的、能以证书形式表明的、能让自己觉得有面子的教育内容往往被许多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而心理健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劳动教育则往往被忽视。实际上,这些被视为短期无用的教育内容从长远来说对孩子的成长可能更加重要。总而言之,家庭教育内容的学校化、功利化使得家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3.新媒体对家庭教育的负面冲击

不管是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的“失位”,还是家庭教育的内容学校化、功利化,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认为是家长的问题。然而事实上,社会转型期外部 环境也对家庭教育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伴随着社会转型而迅速崛起的新媒体对家庭教育的负面冲击十分明显。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第四媒体”网络和“第五媒体”手机逐渐进入我国家庭中,而且似乎有取代传统的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的趋势,尤其是青少年对于网络和手机新媒体的喜欢程度明显高过传统媒体。新媒体使得家庭中的孩子更方便快速地接受信息,不少孩子通过新媒体学习到了许多有益的知识。但与此同时,新媒体对于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首先,不少孩子热衷于新媒体建构的虚幻世界中的人际交往,他们通过网络聊天工具、网络游戏、手机短信等方式结交朋友,反而不愿意与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长此以往,亲子之间的代沟和矛盾会日渐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也会逐渐断裂,这必然会为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造成极大的困难。其次,某些老师曾抱怨:“学校5天不抵回家2天。”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成果,反映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张力。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教育的影响和新媒体的影响也具有相当的张力,父母一般向孩子传递的是历史的、传统的、沿袭的思想观念,而在新媒体上有大量反叛的、新颖的、激进的价值观念。新媒体对孩子的影响可能会削弱甚至完全抵消家庭教育的效果。可以预见的是,科学的进步会为我们的家庭带来更多的新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对家庭教育的负面冲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社会转型期我国家庭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布雷萧写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成年以后,所有行为都可以在他幼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中寻找到答案。每个孩子都是在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性格和命运便与教育方式这一家庭规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3]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大影响。社会转型期我国家庭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应该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的足够重视,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必须通过三者的通力合作,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对策。

1.家长应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首先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教育孩子绝不只是学校的责任,不能将孩子的问题都归咎于学校教育的失责。笔者以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情感、道德、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这些都对一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强调的是经济再困难也要送孩子去学校,如今笔者觉得“再忙不能丢教育”同样适用。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不够,还需要有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少家长由于自身观念的偏差和教育知识的匮乏,往往采用不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科学进行家庭教育需要注意三点:首先,家长要将孩子作为同样的生命主体平等对待,不能过分强调家长的权威,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先决条件。其次,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知识的辅导,不要功利地进行家庭教育。最后,在新媒体已经进入到我们家庭日常生活的条件下,家长要科学引导孩子使用新媒体,不要粗暴地禁止孩子接触新媒体。家长自身也不要排斥新媒体,通过阅读新媒体上大量的信息也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也可以通过新媒体了解更多的科学育儿的知识,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2.学校主动多与家长沟通,加强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

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合力,共同作用。当下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还比较少,尤其是面对面的沟通,沟通内容局限于学习知识方面。实际上孩子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其道德状况、行为习惯还是比较了解的,但由于学校很少主动与家长沟通,许多家长并不太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学校应该将每个孩子的学习、道德水平、行为规范等情况及时详细地反映给家长,以便家长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在这方面学校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学校教师都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学科的学习,也对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因而每个教师就是很好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其次,学校可以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学生家长开展一系列家庭教育的专题讲座,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最后,学校可以借助家长会等形式,使学校中一些家庭教育十分成功的父母与其他父母进行经验交流等活动。学校有责任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接受了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这也有助于学校对其进行知识传授。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在家庭教育中既是责任者,也是受益者。

3.政府进行制度层面的改革,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出现的心理不健康、性格孤僻、人生安全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笔者以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让这些儿童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前提是能让父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换言之,必须让在家庭教育中“失位”的父母尽快“复位”。而留守儿童父母的“复位”需要政府进行制度层面的改革,比如说造成我国城乡长期二元对立的户籍制度,通过制度改革保证进入到城市的农村家庭的子女享受和城市儿童相同的教育机会和同样质量的教育。同时,政府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减轻新媒体对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要求新媒体从业人员提高社会责任感,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获得经济利益而不顾对孩子的影响。一旦有人通过新媒体散布暴力、不健康、虚假的信息,相关部门必须予以严惩。政府有责任为我国家庭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我国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210000)

参考文献:

[1]郑杭生,李强,李路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篇10

关键词:双基;习惯;创造;做人

家庭教育要抓的工作很多,但有“五个重点”家长要特别予以重视。

一、重视孩子学好“双基”

孩子要学习好,从小就要打好基础,即学习好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孩子要发展特长,培养兴趣爱好,但必须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去发展提高。“双基”不牢固,给孩子今后继续学习就造成障碍。试想,孩子没有通过识字关,认的字不多,就给阅读和书写造成困难;孩子识数不多,没有建立起数的概念,就给各种计算工作造成困难;孩子不掌握基本技能,不能动手操作,就会为今后工作学习造成困难。“双基”是学习的基础,基础不牢靠,要继续深造就困难重重。孩子特长要发展,兴趣要培养,但在孩童阶段还是先打好基础,学好“双基”,切莫单刀独进,以特长代“双基”,这样有害于孩子今后的学习。

二、重视发展孩子的思维

思维是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人们做事的主要环节。学而不思,不会发现知识的奇特奥妙之处,不会建立起知识的框架体系,不会发现新的问题,不会发明创造。做事不思,做事就会盲目无目的,做事就会顾此失彼,做事就不会取得最佳效果。思维就是用脑。家长要重视发展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学习、生活、工作、做事肯用脑,善用脑,会用脑,把自己学的知识、做的事进行思考,进行加工,变成自己有用的东西。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在思维中不断前进。多思维,常思维,人会更聪明,能悟出事物的本质,善于思维对孩子终生都有好处。

三、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益于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使人会坚持好的做法,改变或不学习,或沾染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人的事业、生活、工作的成功。人们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同学会了一种很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方法。因此,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讲究卫生习惯、勤俭节约习惯、整洁爱美习惯、坚持体育锻炼习惯、遵章守纪习惯、助人为乐习惯等。

四、重视关爱孩子的创造

创造能力是多方面的,创造能力的内涵也不一样,孩子由不会到会,由不知到知,由没有发现到已经发现,由不会做到会做,都是创造。对成人来说,这些不算什么,但对孩子来说,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艰苦的工作。要让孩子小时候有大的发明创造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客观的。孩子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由不知到知中进行创造的。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独立进行学习和工作,不断在未知世界中探索创造,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重视孩子学会做人

孩子不但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积极进行学习思维,能有发明创造的意识,更主要的是学会做人。孩子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爱人、乐于助人;要经得起挫折,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要经得起表扬,没有虚荣心;要会自立,自理,自护,自强,自尊,会做人。否则,没有良好的心态,要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也是有困难的。